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_型肩胛盂骨折的临床疗效_徐学禄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_型肩胛盂骨折的临床疗效_徐学禄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_型肩胛盂骨折的临床疗效_徐学禄

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青壮年性股骨颈骨折120例

第21卷第1期 2013年1月 Vol.21 No.1 Jan,2013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青壮年性股骨颈骨折120例 肖才平,曾凡林,饶 翔,高中伟,罗 方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骨科,湖南 常德 415900) 摘要:目的 评价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年轻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3枚空心加压螺纹钉技术治疗。结果 1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2个月。按牛津髋关节评分的评定标准,优86例,良21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89.17%。116例骨折一期愈合,2例骨不连,2例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效果好,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双头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全身情况要求低,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患者比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青壮年;闭合复位;双头加压空心钉;股骨颈骨折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Clinical efficacy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cannulated screw in the treatment of 120 cases femoral neck fractures XIAO Cai-ping,ZENG Fan-lin,RAO Xiang,et al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anshou,Changde,Hunan 415900,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closed reduction and cannulated screw clinical effic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Methods】The method of treatment of 120 case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three hollow compression screw technology.【Resluts】120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5-62 months.Oxford hip score assessment standards, excellent in 86 cases, good in 21 cases, 9 cases, and poor in 4 cases, good rate of 89.17%.One of the 116 cases of fracture healing, two cases of nonunion, two cases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total hip replacement, good effect, no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Closed reduction with less trauma and skin gold double head compression screw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 low requirements of the general condit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healing rate, low rate of infection, hospitalization costs low, good choice. Key words:young adults; closed reduction; pressurized hollow nail double-head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外伤引起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越来越多[1],其治疗方法多样,并发症也较多,疗效不一。我院 2005年1月-2011年7月共收治的12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3枚双头中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随访15-62个月,平均33个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中男 83例,女37例;年龄29-51岁,平均44.5岁,右侧58例,左侧62例,均为外伤,受伤时间5d以内。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分类:头下型3例,头颈型15例,颈中型52例,基底型50例;按Garden分型[2]:I 型 12例,Ⅱ型 33例,Ⅲ型 43例,Ⅳ型 32例,其中5例患者分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多发性骨折。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入院后根据X片,Garden I 型、Ⅱ型均作皮肤牵引,Garden Ⅲ型、Ⅳ型均作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牵引状态,患肢中立位外展15-30°,3-5d 后复查X片,未复位者根据X片再调整牵引状态并配合手法复位至复查X片示骨折基本对位。在牵引复位过程中,积极治疗伴发病。因手术术野小,操作简单,87例行局部麻醉,33例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根据X片选择长度合适的双头中空松质骨加压螺纹钉[3],简称空心钉。 1.2.2 手术操作 :本组患者均在2-5d内完成手术,手术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麻。患者平卧位,牵引状态下患肢中立位外展30°,在透视下检查骨折,位置不满意予手法复位,先外展牵引,再曲髋屈膝,再内收内旋慢慢伸直患肢,复位满意,在髋关节前放一支克氏针作指示针,使之与股骨颈中心轴线平行,根据指示针用紫色水作标记:在指示针上方0.5cm作一平行线。在指示钉下方0.5cm作一成角5°的夹角线,使之与股骨干成角略大于颈干角,保持135°左右,并靠近股骨颈之上缘 ,股骨距缘上。在大转子下方用1㎝的刻度导针插入皮内组织至骨质,前后活动使导针尖不偏前偏后,导针轴线与人体平面成15°角。这就与股骨颈前倾角相一致,沿髋关节前侧的标记方向钻入至股骨头软骨面下0.5cm处停止。在大转子下2cm、3cm处分别将第2、第3枚导针上下平行插入皮内组织至骨质后,前后活动使导针尖稍偏向股骨后侧、沿髋关节前侧的标记方向钻入至股骨头软骨面下 0.5cm处停止,与第一颗导针成5°夹角,经透视观察骨折复位及导针位置满意,在导针处皮肤作小切口,切开筋膜,钝性分离软组织至骨质 ,在套筒保护下分别沿导针拧入空心加压螺钉至股骨头软骨面下0.5cm,取下导针。透视下旋转髋关节90°,4字位,全面了解螺丝钉在股骨头的 位置,证实螺丝钉在股骨头内,钉纹过骨折线,缝合切口。 图1术前片 图2术后片 1.2.3 术后处理:术后均拆除牵引,应用抗生素1-3d,患足穿丁字鞋曲髋屈膝布朗架制动,避免患肢内外旋转。第2天行股四头肌功能练习,可半坐卧位。术后10d拆线。加强膝、髋关节功能锻炼。每月复片一次,连续3个月,3个月后扶双拐下地患肢逐渐部分负重,6个月后改用单拐,骨折骨性愈合后弃拐行走,半年内不做盘腿动作、不内翻下肢,不向患肢侧卧。 1.3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牛津髋关节评分[4]。 1.4 结果 本组随访6-54个月,平均30个月,结果:优86例,良21例,可9例 ,差4例,其中差的4例均为GardenⅣ型。骨折愈合116例,不愈合2例,1年半后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螺丝钉无松动现象。都给予髋关节置换,优良率89.17%,效果满意。无一例因为并发症死亡,全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3d,平均住院费用9215.2元。 收稿日期:2012-11-20 短篇论著? ?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后踝骨折患者7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则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以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1.67%,对照组为62.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86±1.65)周,对照组为(15.77±2.09)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449,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患者骨折愈合较快,值得借鉴。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骨折愈合时间 后踝骨折作為骨科最常见踝关节骨折类型之一,因人体后踝关节和腓骨、胫骨远端连接,一旦骨折,可丧失骨性结构支持,容易出现后踝关节脱位、退行性变化等,增加了患者后踝关节并发关节炎的可能[1]。目前,手术是治疗后踝骨折的重要手段,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预后十分重要。本研究为明确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将71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71例后踝骨折患者均为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已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后踝骨折,排除合并麻醉以及手术禁忌证者、神志不清者,本组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35.90±9.12)岁;骨折类型:旋前外旋型5例,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展型1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35.91±9.09)岁;骨折类型:旋前外旋型6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展型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其手术流程如下:持续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在C型臂X线机下,对后踝关节实施手术复位治疗,期间需沿受伤相反方向推压已移位骨块。其中,对于旋前外旋型、旋前外展型骨折患者,需采取内翻姿势,其足部应呈90°背伸体位,挤压其踝关节予以复位;对于旋后外旋型骨折患者,则使其足部应呈90°背伸体位,以外翻姿势予以复位。复位满意后,固定其外踝,选用1 mm克氏针2枚保证其外踝处于复位状态,折弯针尾后使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取0.5 cm长的切口,拧入导针、攻丝后,对骨折块进行加压处理。 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在小腿前方垫上沙袋,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 的近期疗效 库瓦提?绕线 杜曼?吐鲁木汗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 833200 【摘 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先重建肩关节悬吊结构,行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定期复查肩部前后位、侧位和腋位片X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①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6.3±8.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6.7±1.2)ml,X线提示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2±4.8)周。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6.7±13.9分、89.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腋神经受损、臂丛神经受损、腋动脉损伤、螺钉松动或折断等不良并发症。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疗效肯定,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关键词】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肩胛盂;骨折 肩胛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5%,常由直接暴力及外伤导致,其中以肩胛盂骨折多见,肩胛盂骨折发生后绝大部分患者合并胸壁、颈椎及多组织联合伤,危及生命,而且肩胛盂作为连接上肢及躯干的重要骨性结构,若治疗不当可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因此本次研究收集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患者平均(47.9±21.3)岁,男28人,女22人,肩胛盂骨折部位左侧31例,右侧19例。骨折原因为车祸、跌落、钝器损伤。合并锁骨骨折29例,肩锁关节脱位25例,肩峰骨折32例,肋骨骨折38例,颈椎损伤16例,神经损伤19例,均有悬肩复合体损伤。所有患者均符合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诊断标准[1],排除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及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2 方法 患者采取全身静脉麻醉,肩部垫高。先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锁骨骨折患者,采用“S”型切开,复位内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时钩钢板固定;肩峰骨折者克氏针钢丝固定。进行骨折手术时保持上肢内收,穿入导针,抵于喙突前方。肩胛骨正位下保证导针与关节盂切线平行,腋位保证导针与喙突长轴一致。避免导针向内侧损伤神经及血管。反复确认导针位置后,钻入2~3cm,不超过骨折线,在导向器下再钻入2~3枚导针。在导针辅助下,参考文献标准[2],进行骨折复位。透视下确认复位良好后,使用2枚导针钻入肩胛骨,拧入螺钉进行加压,冲洗伤口,加压包扎,不放置引流管。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对患者定期复查肩部前后位、侧位和腋位片X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1.3 疗效评价标准 Mallet评分参考文献标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为疼痛、ADL、ROM(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肌力四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恢复越满意。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 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χ-±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结果及术后骨折愈合情况 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6.3±8.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6.7±1.2)ml,X线提示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2±4.8)周。 2.2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6.7±13.9分、89.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腋神经受损、臂丛神经受损、腋动脉损伤、螺钉松动或折断等不良并发症。 3 讨论 3.1 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特点 以往骨折学术界对肩胛盂骨折的治疗方法存在分歧,主要因为肩胛盂骨折局部解剖、肩关节活动存在多种理论。根据肱骨头与肩胛盂的暴力方向,形成不同类型的骨折,Ideberg[3]将肩胛盂骨折分为5种类型,也有学者指出关节盂严重粉碎骨折属于VI 型,作为Ideberg分型的补充。其中III型为骨折线始自肩胛盂关节面的上半部分,并向内侧延伸,出于肩胛上切迹附近的肩胛骨体部。研究指出肩关节向内、偏上方的暴力是IdebergⅢ型骨折的损伤机制,在胸小肌、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的牵拉下骨折出现移位,因此此类患者基本伴发悬肩复合体的损伤。本次研究中同样发现50例患者均发生悬肩复合体损伤,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指征众多学者说法并不统一,有学者认为移位大于4mm应该手术。 3.2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优势 手术中若采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由于前方血管丰富,神经游离困难,组织损伤多,关节面显露狭窄,造成术后患者恢复缓慢,影响患者肩关节早期锻炼,造成术后并发症高。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术中患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未发生1例并发症。 (下转至第185页)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摘要】目的评估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闭合复位胫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患者22例,其中横形骨折4例,斜形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2例。结果骨折均获得功能复位,随访患者均骨性愈合。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2年,平均1.2 年。根据Johner-W ruh平分方法,优15例,良6例。无内固定物弯曲、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损伤小、出血少、感染几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lose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 nai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the tibial fracture.Methods 22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close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including 4 transverse fracture,6 oblique fracture and 12 compound fracture.Results Patients who were followed up were healed well.The average time to take out the nail was 1.2 years,the longest was 2 years and the shortest was 10 months.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Johner-Wruh,15 cased were excellent and 6 cases was good.There were no nail bending,broken and infection cases.Conclusion Closing reduction and intramudullary nail fix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damage,less blooding,low infection rate,high healing rate.It can be applied extensively clinically. 【Key words】 Tibial fracture;Close reduction;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交锁髓内钉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而且其疗效肯定[1]。在此项手术开展的初期,大部分采用切开复位,这导致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并发症多等不良后果[2],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笔者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19~54岁,最小19岁,平均31岁。受伤原因,其中车祸伤15例,坠落伤3例,压伤2例,击打伤2例。横形骨折4例,斜形骨折6,粉碎性骨折12例(其中蝶形骨折5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膜外麻醉,仰卧,大腿上三分之一上止血带,患肢屈膝约90°,于髌韧带内侧作一长约5 cm的纵行皮肤切口,显露髌韧带并将其向外侧牵开,显露胫骨平台与胫骨结节之间的斜坡,取斜坡中央偏后为进针点,顺髓腔方向用开口器开口。C型臂X线机辅助下复位,助手协助固定,以手动扩髓器从小到大依次扩髓。扩髓完成后选择比最大的扩髓器直径小1 mm的髓内钉,置入髓内钉。瞄准器协助下于骨折远端置入2枚锁钉,旋转、回击髓内钉确认远端锁钉位置正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评价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空心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愈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骨折愈合23例,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折愈合时间6~12月,平均7.5月。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容易、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 标签: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交通的发达和建筑等高空作业的增多,发生在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也在逐渐上升。因为股骨颈骨折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概率较高,故在临床引起高度的重视。选取2006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来治疗骨折,效果显著,先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股骨颈骨折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32~80岁,平均57.5岁,左侧12例,右侧14例,高处坠落伤6例,车祸伤5例,跌伤15例。骨折分型:Garden分型,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6例,Ⅳ型2例。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4例,经颈型8例,基底型14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14例,平均4.5d。 1.2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患者平卧位于手术床上,略垫高患侧臀部。在C型X线光机透视下将骨折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持续牵引,标记大粗隆位置,皮肤常规消毒后铺巾。在透视引导下,于大粗隆下2~3cm处沿股骨颈方向打入3枚克氏针(克氏针呈倒立的三角形,远端克氏针紧贴股骨距进入。)透视确认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克氏针在股骨颈内的位置稳妥。以克氏针为中心,切开约1cm的切口,钝性分离肌肉致骨皮质,空心钻套入克氏针,钻入股骨颈。钻头致软骨下1cm,再用空心螺纹钉加压固定骨折。取出克氏针,常规缝合包扎[1]。 1.3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抗生素3~5d,患肢中立位外展20°~30°,穿”丁”字鞋。患肢早期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踝关节及各足趾的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4d拆线,6~8月扶拐患肢部分负重活动。门诊每月复查X线片,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结果 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50min,出血量月30~60ml。术后无1例切口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6例患者获得18~30月(平均22月)的随访。骨折愈合23例,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折愈合时间6~12月,平均7.5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9-10T11:33:48.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刘剑平 [导读] 耒阳市中医医院湖南耒阳 421800 踝关节骨折为高发性骨折类型,在踝关节骨折后极易波及后踝骨,引发后踝骨骨折。 耒阳市中医医院湖南耒阳 421800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后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02%,对照组优良率为72.09%,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踝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减少手术损伤,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骨折端恢复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后踝骨折 踝关节骨折为高发性骨折类型,在踝关节骨折后极易波及后踝骨,引发后踝骨骨折。行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对周围组织会造成一定程度损伤,恢复效果较差,不利于患者预后。实施安全性高,效果好,损伤小的手术方式,是改善患者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1]。近年来,因交通意外发生率高,也使后踝骨骨折发生逐年上升。后踝骨骨折治疗主要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为新型手术方案,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创伤,可利于患者远期预后[2]。在本组研究中对后踝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有较为满意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6.9±6.9)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h~78h,平均年龄(15.6±5.3)h。纳入标准:确诊为后踝骨折者;18~60岁者;排除标准:粉碎性骨折螺钉无法固定者;垂直压缩型骨折;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凝血功能不全者;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就诊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经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先作受伤机制反方向方向作手法复位,推压移位骨块,促使其复位。旋转前型骨折,需作内翻姿势,保持足部90°背伸位,随后作外翻整复。助手作满意复位骨折把持,使用毛巾钳皮外作暂时固定。经C型臂X线机作骨折内固定,作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先作外踝骨折固定,作待选螺钉固定位置,使用克氏针2枚作维持性复位固定。随后将针尾折弯后,促进空心钉起固定治疗。空心螺钉位置确定后,作0.5cm切口,随后将导针及攻丝拧入,使骨折块产程加压作用。骨折获得固定效果后,对踝关节部位实施X线检查,确定复位效果,复位满意后实施伤口包扎及缝合。根针对韧带损伤情况,作石膏外固定。 对照组:根据骨折情况,取后踝外侧12cm纵行切口,将皮肤及与皮下组织切开后,作腓骨肝远端及外踝显露,对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进行保护,骨折复位后,经腓骨干置入解剖钛板。随后实施内踝骨折固定,作5cm弧形切口,皮下组织切开后,作骨折端显露,随后实施骨折端复位,实施螺钉作骨折处固定。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分析。并根据《后踝骨折诊疗进展》[3]标准判断骨折愈合效果。优:骨折愈合较好,无明显并发症,无畸形愈合;良:愈合较好,轻微并发症,无畸形症状;差:骨折愈合效果差,存在畸形愈合。 1.4统计学意义 研究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0.05则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分析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踝关节是身体的负重关节,其主要为屈伸功能,是人体重力垂直转化为弓平面负重的重要关节,必须承受较大的负荷,因此,踝关节

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技巧

肩胛骨骨折十分少见,大约为骨折的1%,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包绕; 2、贴近胸壁; 3、周围的骨头更容易骨折,从而吸收了能量。 但3%-5%涉及肩胛带,10%涉及肱骨盂骨折,同时需要注意排除肩锁关节脱位和胸锁关节脱位! 大多数的肩胛骨骨折都可保守治疗,以下几个情况除外: 1、移位的肩峰骨折; 2、移位的关节盂骨折;

3、两处以上肩胛悬吊复合体损伤; 肩胛悬吊复合体:是由锁骨远端、肩锁关节和韧带、肩峰、关节盂、肩胛颈、喙突和喙锁韧带组成的环行结构,主要作用是维持上肢和躯干的稳定,上方的支柱为锁骨中部,下方的支柱为肩胛岗肩胛骨的外侧缘。

4、非关节面的骨折:移位大于1cm,成角大于40度需要手术; 5、肩胛胸壁分离; 一 骨折分型 肩胛骨骨折Ada-Miller分型:按解剖部位分为4类。 Ⅰ型(肩胛骨突骨折)A:肩峰骨折;B:肩峰基底、肩胛冈骨折;C:喙突骨折。

Ⅱ型(肩胛颈骨折)A:骨折线垂直,局限于颈部(位于肩峰基底和肩胛冈外缘);B:骨折线斜行,穿过肩峰基底部或肩胛冈;C:骨折线水平走向。 Ⅲ型(肩胛盂窝骨折) Ⅳ型(肩胛体部骨折) 肩胛骨骨折Hardegger分型(1984) A:体部骨折; B:盂缘骨折; C:盂窝骨折; D:解剖颈骨折; E:外科颈骨折; F:肩峰骨折; G:肩胛岗骨折; H:喙突骨折。 肩胛骨骨折OTA分类 A型(关节外骨折) A1:肩峰A1.1肩峰单一;A1.2肩峰多段;A1.3喙突。 A2:体部A2.1单一;A2.2多段;A2.3盂颈。 A3:复合型A3.1盂颈和体;A3.2盂颈和锁骨(单一);A3.3盂颈和锁骨(多段)三种。 B型(关节内骨折) B1:嵌插型B1.1前缘;B1.2后缘;B1.3下缘。 B2:非嵌插型B2.1前缘游离段;B2.2后缘游离段;B2.3前后缘合并盂颈。 B3:混合型B3.1多段关节内;B3.2多段合并盂颈或/和体;B3.3多段合并颈骨折。 二 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 最经典的为judet入路7字切口。

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3-01T11:15:49.0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肖伟 [导读] 湖南省常宁市中医医院、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湖南省常宁市中医医院湖南常宁 4215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性整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2.0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临床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clinical results.Methods:I hospital in January 2013 to 50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were treated in January 2014,by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n=25)and observation group(n=25),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in the open reduction plate fix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on clinical outcomes for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00%,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72.00 percent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s: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for the exact effect,simple operation,less trauma,quicker recovery and other advantages,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Tibial Plateau Fractures;Closed Reduction;Percutaneous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Clinical Effect 胫骨平台是膝关节重要的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内外平台受力不均,产生骨关节炎改变。胫骨平台内外侧有内外侧副韧带,平台中央有胫骨粗隆,当胫骨平台骨折时,常伴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胫骨平台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内侧平台骨折约为15%~20%,外侧平台骨折约为50~70%,内外侧同时骨折约占25~65%。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造成膝关节畸形、不稳定或力线等问题,给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为手术为主,采用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确切。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38.74±5.31)岁;受伤原因:交通车祸伤20例,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14例,其他7例。结合临床症状,经CT、MRI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内侧平台骨折12例,外侧平台骨折25例,内外双侧平台骨折13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较高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整复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2%利卡多因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止血带充气至500mmHg,于膝前正中处作纵行切口,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关节。若为塌陷性骨折,可进行植骨处理,采用钢板内固定,复位满意后放置L型或T型钢板。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合CT扫描结果,明确骨折线走向,给予2%利卡多因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患肢膝关节屈曲向上。借助C型臂X光机,持续性牵引下肢中立位,采用外翻应力或内翻应力复位,若胫骨平台骨折存在明显劈裂移位,给予1枚3.0克氏针,整复近端撬起骨折位的关节面,随后关节面台阶在2mm以下。临床固定后,针对骨折较轻的患者取外侧关节进针点切开皮肤1cm,严重骨折患者取内侧关节进针点切开皮肤1cm,将2枚与关节面平行、与骨折线垂直的导引针钻入对侧骨皮质,然后顺着导引针方向进行扩充,并拧入2枚7.00mm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 1.3 评价指标 参考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判定标准[2],规定实施治疗后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恢复行走功能,膝关节伸直无异常,活动角度与受伤前无差别,稳定性正常,Rasmussen评分为27~30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可短时间正常行走,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10°,活动度>120°,屈曲20°时不太稳定,Rasmussen评分为20~27分;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行走时间为30min~1h,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为10~20°,活动度为95~120°,Rasmussen评分为10~20分;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20°,活动度<95°,Rasmussen评分<10分。临床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随访6个月~1年,平均随访时间(10.4±1.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对本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差异经x2检验,在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0.0000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先重建肩关节悬吊结构,行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定期复查肩部前后位、侧位和腋位片X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①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6.3±8.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6.7±1.2)ml,X线提示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2±4.8)周。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6.7±13.9分、89.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腋神经受损、臂丛神经受损、腋动脉损伤、螺钉松动或折断等不良并发症。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疗效肯定,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标签: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肩胛盂;骨折 肩胛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5%,常由直接暴力及外伤导致,其中以肩胛盂骨折多见,肩胛盂骨折发生后绝大部分患者合并胸壁、颈椎及多组织联合伤,危及生命,而且肩胛盂作为连接上肢及躯干的重要骨性结构,若治疗不当可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因此本次研究收集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患者平均(47.9±21.3)岁,男28人,女22人,肩胛盂骨折部位左侧31例,右侧19例。骨折原因为车祸、跌落、钝器损伤。合并锁骨骨折29例,肩锁关节脱位25例,肩峰骨折32例,肋骨骨折38例,颈椎损伤16例,神经损伤19例,均有悬肩复合体损伤。所有患者均符合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诊断标准[1],排除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及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2 方法 患者采取全身静脉麻醉,肩部垫高。先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锁骨骨折患者,采用“S”型切开,复位内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时钩钢板固定;肩峰骨折者克氏针钢丝固定。进行骨折手术时保持上肢内收,穿入导针,抵于喙突前方。肩胛骨正位下保证导针与关节盂切线平行,腋位保证导针与喙突长轴一致。避免导针向内侧损伤神经及血管。反复确认导针位置后,钻入2~3cm,不超过骨折线,在导向器下再钻入2~3枚导针。在导针辅助下,参考文献标准[2],进行骨折复位。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症与疗效的初步研究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症与疗效的初步研究 发表时间:2017-01-17T16:03:13.94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9月第9期作者:李劲 [导读] 股骨干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髓内钉固定是常用治疗方法,可克服生物应力遮挡,有助于早期复位和骨折愈合[1]。 湖南省东安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 425900 【摘要】目的:研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症与疗效。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50例,作为闭合组,采取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选取同期50例作为切开组,采取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HSS优良率、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闭合组HSS优良率高于切开组、并发症率低于切开组,P<0.05。闭合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稍长于切开组,但P>0.05。闭合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切开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效果确切,可减少创伤和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康复出院和骨折愈合,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适用于股骨中段或中上1/3斜行、横断骨折的应用。 【关键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适应症;疗效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dic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Methods:the data from 50 patients with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s closed group. 50 cases of the same period as incis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The operation time,average bleeding volume,hospital stay,fracture healing time,HSS fine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excellent rate of HSS in the clos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cision group,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ncision group,P < 0.05. Closed group operation time was slightly longer than incision group,but P > 0.05. The average bleeding volume,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 the closed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incision group,P < 0.05. Conclusion:the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s effective,less trauma and bleeding,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accelera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discharged and fracture healing,improve joint function,suitable for the middle femur or upper 1/3 oblique and transverse fracture should be used.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ing;femoral shaft fractures;indication;curative effect 股骨干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髓内钉固定是常用治疗方法,可克服生物应力遮挡,有助于早期复位和骨折愈合[1]。本研究探讨了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症与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50例,作为闭合组。选取同期50例作为切开组。 50例切开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最低19岁,最高77岁,平均年龄为45.24±2.31岁。新鲜骨折45例,陈旧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小时-14.6天,平均5.24±0.13天。 50例闭合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低20岁,最高75岁,平均年龄为45.91±2.42岁。新鲜骨折43例,陈旧骨折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小时-15天,平均5.12±0.45天。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等资料如上,经检验P>0.05,组间比较有可行性。 1.2 方法 闭合组采取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气管插管全麻,于牵引床上采取仰卧位,外展健肢、患肢和躯干内收,C型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复位,对重叠移位进行矫正,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作5厘米左右直切口,对臀中肌进行钝性分离,大粗隆不显露,食指触摸定位股骨梨状窝,开口后将导针插入,一助手行骨折端手法闭合复位,对骨折远端下沉和移位进行矫正;另一助手对左右移位进行闭合复位矫正,术者将导针缓慢插入,经骨折端至股骨髁上,若复位难度大,则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辅助闭合复位,依次扩髓,将主钉置入,利用瞄准器在骨折远端置入2枚锁钉,近端置入1枚[2]。 切开组采取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按常规以骨折线为中心作股前外侧直切口,显露骨折端,复位后用三爪钳固定,在股骨梨状窝开口后将导针插入,扩髓后置入主钉,利用瞄准器在骨折远近端置入髓内钉[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HSS优良率、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x±s表示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处理,以P值低于0.05为评估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闭合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稍长于切开组,但P>0.05。闭合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切开组,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