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细菌性肺炎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细菌性肺炎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细菌性肺炎

一.疾病相关情况

细菌性肺炎(简称肺炎)是由细菌引起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白细胞增高或降低、胸部影像学有肺部浸润的改变并排除其他原因。严重者导致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已明确诊断的非重症肺炎的治疗。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病情严重的肺炎的诊断、治疗。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1.经处理病情好转后的肺炎的继续治疗;

2.老年肺炎患者的健康指导、随访观察。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1.肺炎合并呼吸衰竭/ARDS、休克、昏迷、急性肾损伤等;

2.伴有各种内科疾病如肺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抑郁症、骨质疏松、肿瘤、营养不良等肺炎的多学科的评估及治疗;

3.不明原因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是指机械通气(MV)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属难治性肺炎,目前尚缺乏快速理想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治疗主要依赖于经验用药。 【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临床特点、X线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当患儿进行呼吸机治疗后出现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痰液涂片革兰染色可见细菌,白细胞计数增多>10.0×109/L,或较原先增加25%;X线胸片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浸润灶;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L,临床可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在X线胸片上不易区别,常表现为:1两肺广泛点状浸润影;2片状大小不一,不对称的浸润影,常伴肺气肿、肺不张,偶见大叶实变伴脓胸、肺溃疡、肺大疱;3两肺弥漫性模糊,阴影密度深浅不一,以细菌性感染较多见;4两肺门旁及内带肺野间质条絮影,可伴散在肺部浸润、明显肺气肿以及纵膈疝,以病毒性肺炎较多见。上呼吸机患儿应动态观察X线胸片。 【处理措施】 及时床旁隔离 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

病原不明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的“重拳出击,降阶治疗” 及时胸部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范围 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分泌物排除,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报院感卡,上报感染科 【预防措施】 1 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一个世纪前推行的消毒和无菌技术曾有效地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近年来各类抗生素,甚至超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非但没有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包括V AP)下降,反而使其发生率有所上升,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除了宿主因素(各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而致易患性增加)外,亦与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的忽视不无关系。所以医务人员应强化无菌意识,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1 洗手 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V 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不少医护人员的手常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金葡菌的定植,医护人员在护理、检查重症感染的患者后手上所带病原菌的量可达103~105cfu/cm2,若不洗手就接触另一患者,极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定植,并可通过吸痰或其他操作致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 AP。 1.2 共用器械的消毒灭菌

三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评定细则.doc

三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评定细则 三级医院是跨区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服 务等功能的医疗机构。承担着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医疗服务,解决危急重症 和疑难复杂疾病,接受二级医院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的任务,承担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和省市级以上科研任务。加强呼吸学科建设已成为三级 医院最重要的问题。 本标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卫生部(卫生计生委)《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 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16 年修订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临床技术标准(2011 年版)》、《国家临床重点 专科呼吸内科评分标准》制定,同时参照国际现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 科)的建制和体系。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涵盖科室业务建制、人员建 制、设施建制、管理建制及文化建设等方面,通过广泛征求的意见后,形成本建设和评定标准(试行版)。并根据我国国情,在三级医院PCCM科设立培育、合 格、优秀和示范单位四级标准。

三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业务建制至少包括专科门诊、专科病房、内 科危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MICU)或呼吸危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肺功能室、 睡眠呼吸疾病诊疗室、呼吸内镜室等业务建制组成,并具有相应的管理架构。具体要求如下: (一)医疗能力 1、硬件设施

(1 )病房:设立专门的PCCM科,设立隶属PCCM科的内科危重症监护治 疗病房(MICU )或呼吸危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 (2)门诊:设立普通呼吸专科门诊、呼吸专病/ 专项门诊(如哮喘、慢阻肺、戒 烟等)和专家门诊,附设有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并配置专科护士。 (3) ICU 病房:有隶属于PCCM科的 MICU 或 RICU,并具备相应的硬件设 施、技术和人力资源(包括医师、呼吸治疗师、专科护士等)条件。 ( 4)呼吸内镜室:PCCM科拥有独立的呼吸内镜室,有经过呼吸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应用各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呼吸专科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5)肺功能室:设立有肺功能室,有单独的检查室及相应的检测设备,有专职的肺功能医师及肺功能技师。 (6)睡眠呼吸疾病诊疗室:由经过专业培训、拥有睡眠呼吸障碍(SBD)相关诊疗知识的专职人员负责,开展睡眠呼吸监测与SBD治疗。 2、诊治疾病和相关诊疗技术 PCCM科具备独立、规范处理常见疾病、疑难疾病、危重症的条件和能力,特别是疑难危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MV)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的重要类型,其中MV≤4天内发生的肺炎为早发性VAP,≥5天者为晚发性VAP。 目录 疾病简介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一旦发生VAP,则易造成脱机困难,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患者死亡。Cook 和 Morehead等报道,VAP的病死率为20%~71%[1-2]。国内文献报道,VAP的患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鉴于VAP 的致病菌、临床诊断与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肺炎,加上其病死率高,近年来国内外对VAP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 病原学 VAP具有地方性和流行病的某些特点,其病原谱依地区不同而有一定差别,且与基础疾病和先前抗生素治疗、传播途径、病原菌的来源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病原体中以细菌最为多见,占90%以上,其中革兰阴性杆菌 50%-70%,包括铜绿假单孢菌、变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3]。革兰氏阳性球菌15%-3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早发的 VAP 中主要是非多重耐药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MSSA和敏感的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和粘质沙雷杆菌)。迟发 VAP 为多

重耐药菌。如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肠道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MRSA等。目前真菌感染比例也逐渐增加,考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状态、抵抗力低下、住院时间长导致的院内感染增加;②免疫抑制剂、激素等的应用,使机体抵抗力下降;③气管插管等侵人性操作的施行使局部防御机制受损,使上呼吸道的病原菌易向下呼吸道蔓延;④广谱抗生素的泛使用使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增殖占优势,造成菌群失调,真菌的感染率上升。 危险因素 引起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①年龄大,自身状况差②有慢性肺疾病者,长期卧床,意识丧失③有痰不易咳出④机械通气时间长,上机前已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引致菌群失调⑤消化道细菌易位,长期使用H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胃酸缺乏易于细菌在消化道寄殖。其中,机械通气时间长是医院肺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连续机械通气者发生医院内肺炎的危险性比未用机械通气者高6~12倍。近来的研究还将低血压作为判断VAP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诊断标准 VAP作为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面临的诊断困难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医院感染。通常将肺组织病理学显示和微生物学发现病原微生物且二者相一致认定为VAP诊断的金标准。该诊断标准需要创伤性检查不易被患者和医生接受,在临床上应用有一定困难。 临床诊断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4]。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肺不张等肺部疾病:①使用呼吸机48 h后发病;②与机械通气前胸片比较出现肺内浸润阴影或显示新的炎性病变;③肺部实变体征和/或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a.血细胞>10.0×109 /L或<4×109/L,伴或不伴核转移;b.发热,体温>37.5℃,呼吸道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c.起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的病原菌。[5-6] 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标准如下:①气管内抽吸物培养。以消毒吸管经气管导管吸取分泌物行细菌定量培养,如分离细菌浓度≥10 CFU/mL,则可诊断,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80%。②经气管镜保护性毛刷。刷取分泌物定量培养,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试题

@常宁现代妇产医院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机相关肺炎():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2、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 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3、加热湿化器():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使吸入气体加温、加湿的装置。 二、填空题 1、为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对于患者的管理若无禁忌症,患者床头 应抬高,以 _________ 为宜。 2、预防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应定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至少每一次,尤其对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 3、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应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并常规进行气 囊压力监测,气囊压力应保持在。 三、多项选择题 1、《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规定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以及:() A医务人员管理 B 患者管理 C 气道管理 D 器械的消毒或灭菌管理

常宁现代妇产医院E环境管理以及监测管理 2、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对于医务人员的要求正确的是: A开展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科室,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 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B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C医务人员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应隔离措施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D医务人员出现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应坚持操作工作。 E从事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宜接种流感疫苗。 3、预防呼吸机肺炎患者的管理,做法正确的是: A宜使用含有0.1%-0.2%氯己定的消毒剂漱口、口腔粘膜、牙齿擦拭或冲洗。 B实施肠内营养时,应避免胃过度膨胀,宜采用远端超过幽门的鼻饲管,注意控制容量和输注速度;条件许可时应尽早拔除鼻饲管。 C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D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E应常规使用口服抗菌药物进行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四、简答题: 1、预防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措施中,如何进行患者气道的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表者:万献尧 (访问人次:577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重症医学科(116011)罗运山万献尧 摘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而患者的病死率与VAP密切相关。如何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仍然是V AP患者救治领域的难题。本文将对VAP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做一概述。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治疗;预防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LUO Yun Shan,WAN Xian Yao.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 ity,Central ICU,Dalian 116011,Liaoning Abstrac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is the most commo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its developments are strongly associa ted with attributable increasing 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Early diagnosis, m 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are still the dilemma in the areas of VAP therapy. Thi s review aims to summarize the contemporary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AP. Key Word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diagnosis;treatment;prevention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至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院内感染。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由于诊断手段不同,其报道亦不一。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1],病死率高达20%~71%[2,3];国内医院调查,VAP发生率为48.5%,病死率为37.5%[4]。患者一旦发生VAP,则易造成撤机困难,并可导致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增加相关的医疗费用,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VAP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当代VAP的诊治现状做一概述,以供同道 参考。 1 诊断 迄今为止,尚无VAP诊断的“金标准”,因此VAP的诊断就成为有关VAP的问题中最重要和最有争议的议题。众所周知,仅仅依靠临床标准(包括胸部X线检查等)易导致误诊,结果会使许多没有肺炎的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广谱抗菌药物的治疗,并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5,6]。要克服以上弊端,病原学诊断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VAP的诊断应该兼顾以下两方面:一是依据患者病史(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胸部X线是否有浸润 影等);二是病原学检查。 1.1 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有创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直至撤机拔管后48小时以内的患者,具备以下2项或2项以上表现:①发热,体温≥38℃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②周围血中白细胞>10×109/L或<4×109/L;③脓性支气管分泌物,涂片见白细胞>25个/LP,鳞状上皮<10个/LP;④胸部X线检查可见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病灶。有作者提出,胸片浸润阴影结

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修招生

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修招生简章 一、基地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由我国著名肺病学家、防痨事业奠基人之一吴绍青教授于上世纪30年代创立的肺科发展而来。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是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挂靠单位,兼管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在PCCM学科规范化建设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呼吸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成为首批国家试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年6月24日,中山医院以现场评审全国前十的优异成绩,获评全国PCCM 科室规范化建设项目三级示范单位。2019年1月19日中山医院还被认定为全国PCCM专修基地以及6个专科单项规范化进修基地。 二、基地主任: 宋元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上 海市教委特聘教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常 务委员,上海市呼吸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呼吸病学会感染学组组长。 担任Respirology副主编,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副主编, Am J Physiology-lung 编委。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973子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参与自然 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发表论文150余篇,SCI论文130余篇,引用5000余次,申请到专利7项,转化2项,参与制定诊治共识三项,主编和参编专著8部,参编教材3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招生简章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招生简章 一、科室简介 1、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建设情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前身分别为创建于1892年的成都仁济医院内科及创立于1937年的成都肺病疗养院,1953年合并入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1975年设立内科呼吸组,1984年正式成立呼吸内科,2012年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是我国第一批被批准的硕士点,第三批被批准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重点学科,以及2011年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201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排名全国第三。连续5年,在复旦版最佳专科声誉评比中排名全国第四,全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呼吸病学第二、结核病学第四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设有1病房、18病房、结核病房、呼吸ICU,上锦院区、温江院区共6个病房,合计床位292张,下设有肺功能室、呼吸内镜中心、呼吸病学研究室等,并与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保持紧密合作。已开设专科门诊及亚专业组包括:慢阻肺、哮喘与气道疾病、肺血管病、间质性肺部、肺结节与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罕见病、肺移植、以及戒烟门诊。目前我科每年平均诊治门诊病人十余万人次,住院病人万余人次。对于内科及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内科重症、以及罕见病与少见病的诊治水平居国内前列。拥有独立的

内科ICU病房,备有最先进的机械通气和其他监护、抢救设备,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病学研究室为国家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是“985”工程建设平台的重要成员,由国际知名的研究人员从事该领域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先后完成了数百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科技部、卫生部、四川省的多项重大课题的科研任务,以及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多项重大课题。 具有百年优良传统的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医护队伍,使我科的医疗、护理质量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医、教、研等各类人才近20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6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7人。94.7%的医生拥有硕士以上学位,70%的护士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我科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多家大型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绝大多数医师均有出国学习或培训经历。与国外同行的广泛交流,使我科医疗技术与科研水平同步发展。 我科承担了华西临床医学院大量的教学任务,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呼吸治疗系、口腔、法医、基础、护理等专业本科生教学,以及留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并承担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1997年在我国率先创立了“呼吸治疗”大学本科专业,在2014年设立呼吸治疗系。我科至今已培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病率,治疗困难,病死率亦居高不下。加强预防是控制该病流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措施。根据有关指南和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一般防治措施 1、洗手、穿隔离衣、带手套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不常规推荐与患者接触时穿隔离衣、带手套,但当患者携带对抗生素耐药的病原微生物(如MRSA)时,与患者接触或处理气道分泌物时应考虑穿隔离衣、带手套。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2、洗必泰漱口对有发生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规用洗必泰漱口,每日至少两次。 二、与胃肠道有关的防治措施 1、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2、鼻胃管建议选用直径小的鼻胃管。限制镇静剂和镇痛剂的使用,注意鼻饲后有无胃潴留,监测胃残余容量,应用胃肠动力药等措施来增加胃肠蠕动,避免腹胀。如患者胃功能瘫痪或蠕动较差时,可考虑放置鼻肠管进行管饲。无创通气时尤其应避免胃潴留和腹胀; 3、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措施。患者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若早期胃肠道不能耐受较大容积营养液时应辅以肠外营养。 三、与患者体位有关的防治措施 无特殊禁忌症病人应采取30-45度半卧位:采取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左侧30°→45°→半卧位→右侧30°→45°,在左右侧位时床头仍抬高30°),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始终保持抬高床头30°→45°,半卧位及体位改变可减少反流,促进分泌物从气管经口排出或吸出,有利于咳嗽和深呼吸,从而有效地预防了VAP发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 计划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规范化建设项目2018年计划 南京 2018.1.17

目录 1.项目介绍及2017年总结 2.PCCM学科建设标准及参与流程 3.2018年PCCM会议计划

项目背景及目标 ?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参照国际现代PCCM 科完整建制与体系, 把我国PCCM 科建设成为符合现代学科发展的新高度?全面建设我国PCCM 专科医师的人才梯队,显著提高我国PCCM 科整体水平,满足 日益严峻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需求?由CACP 、CTS 、健促会共同发起,推进PCCM 科规范化建设 项目背景 项目目标 ?呼吸系统疾病是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危险因素之一,成立独立而规范的呼吸与危重 症医学科至关重要。?2016年12月30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会,PCCM 入选国家 专培首批三个试点专科之一,建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成为国家意志。?我国PCCM 科建设面临不规范、不完善、不均衡的发展现状,推动学科的规范化 和现代化建设培训学科人才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1.制定综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设标准 ?二级医院PCCM 科规范化建设标准? 三级医院PCCM 科规范化建设标准 1.制定标准 2.参访 3.科室建设 4.监督考核 5.认证授牌 2.示范中心参访 ?2年内组织1000家医院赴参访基地实地 参访一周 ? 参访人员要求:必须为科主任或副主任 3. 提交申请,规范科室建设 ?各单位完成参访后,参访结束后,可自愿 申请参加审核认定 ?根据PCCM 科的建设标准,返回原单位进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规范化建设 5. 认证& 授牌 ?3-6个月建设期,之后由专家组进行审核, 依照PCCM 科规 范化建设标准,医院线上申报结合专家组实地核查,根据审核 情况确定评定等级 ?由CACP 、CTS 、健康教育促进会、国家呼吸病质控中心、呼吸专科医联体共同挂牌认定 PCCM 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计划 ? 各单位应如实在协会平台中月度上报PCCM 科室建设进展 4. 监督& 考核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 专修及单修招生简章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为重症医学科始建于1954年,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医疗卫生系统重点专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十大重点发展学科、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暨南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以及是国家临床药理研究基地。我科现有2个普通呼吸病区、老年呼吸病区、南沙分院呼吸病区共160张,1个RICU、1个负压病房和6个附属功能单位(包括肺功能、呼吸内镜、呼吸专科/专病门诊、呼吸睡眠监测室和呼吸实验室、门诊呼吸诊疗室)。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及市级课题。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6项,主编教材《临床肺部感染病学》,参与制定多项指南及专家共识,发表的核心期刊100余篇,SCI论文10余篇。科室注重教学工作、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承担医学院的多项教学任务,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修基地,科室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至今“呼吸实用诊疗新技术学习班”已举办9届,为全国各级医院培养众多技术骨干。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是呼吸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拟开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规范化进修(简称PCCM专修),依照PCCM专培的核心内容,将专培的三年时间缩短为一年,制定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规范化进修培训基地认定细则(试行)》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规范化进修培训内容与细则(试行)》,并成立PCCM专修单修基地。目前国家PCCM专培评审中,将医生有无通过PCCM专修单修培训作为必备条件之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全国首批PCCM专修基地和肺功能、呼吸治疗和RICU 单修基地,为了使更多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能更专业化地开展呼吸内科诊疗技术,拟向全国招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技术进修医生。此次各科目均设招生计划,为切实保障专修单修培训质量,招生名额有限。符合课程招生要求的医师、护士和技师均可报名,录取的学员将完成统一培训内容和结业考核,考核合格后将由行业协会统一颁发证书。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试题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机相关肺炎():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2、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3、加热湿化器():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使吸入气体加温、加湿的装置。 二、填空题 1、为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对于患者的管理若无禁忌症,患者床头应抬高,以为宜。 2、预防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应定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至少每一次,尤其对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 3、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应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并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气囊压力应保持在。 三、多项选择题 1、《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规定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以及:() A医务人员管理 B患者管理 C气道管理 D器械的消毒或灭菌管理

E环境管理以及监测管理 2、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对于医务人员的要求正确的是: A开展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科室,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B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C医务人员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应隔离措施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D医务人员出现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应坚持操作工作。 E从事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宜接种流感疫苗。 3、预防呼吸机肺炎患者的管理,做法正确的是: A宜使用含有0.1%-0.2%氯己定的消毒剂漱口、口腔粘膜、牙齿擦拭或冲洗。 B实施肠内营养时,应避免胃过度膨胀,宜采用远端超过幽门的鼻饲管,注意控制容量和输注速度;条件许可时应尽早拔除鼻饲管。 C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D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E应常规使用口服抗菌药物进行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四、简答题: 1、预防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措施中,如何进行患者气道的管理?答: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细则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细则 (试行) 根据《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5〕97号) ,为保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以下简称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顺利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委员会特制定本基地认定细则。 一、专科基地的基本条件 (一)专培基地(医院)的基本条件 1.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同时为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 2.综合医院应为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 (二)专科基地(科室)基本条件 1.自愿申请成为专科基地。 2.已正式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3.所在专培基地(医院)是呼吸病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 4.国家临床呼吸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单位(科室)为优先条件。 (三)科室规模 1.基本床位数≥50张(不包括MICU或RICU床位数)。 2.科室年出院患者数≥1,300人次,年门诊量≥15,000人次,病种覆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见及疑难危重疾病。 3.需具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所属MICU或RICU。MICU和(或)RICU

床位数总和≥15张,年收治患者数≥400例;除MICU或RICU外,医院中尚有床位要求≥30张的外科ICU及其他ICU。 4.需具有明确的亚专科方向划分和相应人员、床位配置。其中必需的亚专科方向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系感染、呼吸危重症与呼吸支持、呼吸系肿瘤、间质性肺疾病与职业性肺病、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睡眠呼吸障碍、介入呼吸病学。每个亚专科方向至少有一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专科医师(可兼任)。 (四)疾病诊疗范围及基本数量 1.应具备开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常见诊疗技术的设备与人员条件,包括肺功能、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气管插管与呼吸支持、胸腔插管、中央静脉插管、动脉插管、睡眠呼吸监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2.每年支气管镜检查数量应≥300例,支气管镜活检≥150例,气管插管上机≥150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100例。 (五)设备和设施条件 1.临床诊疗设备:需具备开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常见诊疗技术的设备条件,包括肺功能仪、支气管镜、呼吸机、床旁超声、ECMO设备(可选)、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设备数量应满足培训内容与细则中操作数量要求。 2.模拟培训设备:需具备开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常见诊疗技术模拟培训的设备条件,包括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模拟培训设备、气管插管模拟培训设备、呼吸机气道管理模拟培训设备、中心静脉插管模拟培训设备、动脉插管模拟培训设备。如果本院不具备模拟设备,必须与可提供模拟设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细则试行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细则(试 行) 按照八部委《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5】97 号)要求,制定本细则。 一、培训对象 满足下列条件并自愿参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的医师: 1.完成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临床工作的医师或需要进一步整体提升专业水平的医师。 2.具备中级及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需要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 3.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系统、严格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使专培医师从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内科住院医师成长为具有高素质的、合格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能够独立完成呼吸内科疾病及常见危重症的基本操作和临床诊疗工作,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 三、培训模式 培训时间为 3 年(36 个月),以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为主,同时接受相关科室的轮转培训和有关临床科研和教学训练。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轮转要求 1.呼吸疾病的诊疗与会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与处 理。(1)第一年在病房担任高年资住院医师。

(2)自第二年培训起不再书写大病历,可负责书写会诊报告。 (3)第二年起,听取住院医师进行新患者汇报,并制定初步诊疗方案;带领住院医师完成早查房,上级医师查房时负责汇报诊疗方案。 2.参加病区值班。 3.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规定的临床操作。 4.参与本科室教学工作,协助上级医师完成教学查房。 5.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准备教学会议。 6.对本人、上级医师、下级医师进行定期评价。 7.完成年度考核及毕业考试。 8.参加全国、国际或地区学术会议。 (二)培训内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定义:V AP是医院获得行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气管插管48~72h后或气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炎,主要是细菌性肺炎。其发生率是普通病人的6-21倍,每插管1天,发生机率增加1-3%。死亡率比普通病人高2-10倍。 通气的指佂: 1.心跳、呼吸骤停或意识障碍。 2.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分<6-8次/分,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3.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 PaCO2进行性升高,PH值动态下降。 诊断标准: 1.使用呼吸机48h后或撤离呼吸机拔管48h内出现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细菌 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或较原先增加25% 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 4.X线胸片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侵润病灶 5.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大于10(6次方)/ml,若痰培养作为细菌学检验标本,则必须低倍镜视野下白细胞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 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

可引起V 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 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机管路中常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是很好的细菌库,细菌常在此生长繁殖。冷凝液反流到雾化罐,可使湿化的含菌气体吸至下呼吸道货患者移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液直接流入下呼吸道而引起V AP。如果呼吸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易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与V AP发生之间的恶性循环。 5.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没有限制,吸痰管、鼻胃管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6.手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V AP约占30 %,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 AP,尤其是多个患者吸痰如果不加以注意,易造成相互间的交叉感染。 V AP的预防措施: 1.ICU的管理。ICU 的患者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 ℃左右,相对湿度50 %~60 %。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 ICU 空气菌落< 200cfu/ m3,物体表面< 5cfu/ cm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患者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 2.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无菌操作。 ICU 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 人员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是预防V 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3.呼吸道管理 (1)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减少V AP 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 左右,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内压力一般为2. 7~ 4. 0kPa。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 AP的发生。 (2)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应及时清除。在离断管道、变换体位及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更换手套并消毒手。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d更换1 次,能有效降低V AP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湿化罐、雾化器内装液体应每24h 全部倾倒更换灭菌用水,用后终末消毒。 (3)机械通气病人的细菌监控。院内感染科的专职人员, 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招生简章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招生简章 科室简介 1、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建设情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前身分别为创建于1892年的成都仁济医院内科及创立于1937年的成都肺病疗养院,1953年合并入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1975年设立内科呼吸组,1984年正式成立呼吸内科,2012年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是我国第一批被批准的硕士点,第三批被批准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重点学科,以及2011年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201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排名全国第三。连续5年,在复旦版最佳专科声誉评比中排名全国第四,全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呼吸病学第二、结核病学第四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设有1病房、18病房、结核病房、呼吸ICU,上锦院区、温江院区共6个病房,合计床位292张,下设有肺功能室、呼吸内镜中心、呼吸病学研究室等,并与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保持紧密合作。已开设专科门诊及亚专业组包括:慢阻肺、哮喘与气道疾病、肺血管病、间质性肺部、肺结节与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罕见病、肺移植、以及戒烟门诊。目前我科每年平均诊治门诊病人十余万人次,住院病人万余人次。对于内科及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内科重症、以及罕见病与少见病的诊治水平居国内前列。拥有独立的内科ICU病房,备有最先进的机械通气和其他监护、抢救设备,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病学研究室为国家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是“985”工程建设平台的重要成员,由国际知名的研究人员从事该领域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先后完成了数百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科技部、卫生部、四川省的多项重大课题的科研任务,以及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多项重大课题。 具有百年优良传统的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医护队伍,使我科的医疗、护理质量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医、教、研等各类人才近20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6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7人。 94.7%的医生拥有硕士以上学位,70%的护士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我科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多家大型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绝大多数医师均有出国学习或培训经历。与国外同行的广泛交流,使我科医疗技术与科研水平同步发展。 我科承担了华西临床医学院大量的教学任务,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呼吸治疗系、口腔、法医、基础、护理等专业本科生教学,以及留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并承担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1997年在我国率先创立了“呼吸治疗”大学本科专业,在2014年设立呼吸治疗系。我科至今已培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共约500余名。每年均有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进修医师来我科学习、深造,至今已有1000余名进修医师在我科圆满完成学业并取得合格证书。 二、进修专业介绍

呼吸危重症培训细则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细则 (试行) 按照八部委《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5】97号)要求,制定本细则。 一、培训对象 满足下列条件并自愿参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的医师: 1.完成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临床工作的医师或需要进一步整体提升专业水平的医师。 2.具备中级及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需要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 3.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系统、严格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使专培医师从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内科住院医师成长为具有高素质的、合格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能够独立完成呼吸内科疾病及常见危重症的基本操作和临床诊疗工作,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 三、培训模式 培训时间为3年(36个月),以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为主,同时接受相关科室的轮转培训和有关临床科研和教学训练。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轮转要求 1. 呼吸疾病的诊疗与会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与处理。 (1)第一年在病房担任高年资住院医师。

(2)自第二年培训起不再书写大病历,可负责书写会诊报告。 (3)第二年起,听取住院医师进行新患者汇报,并制定初步诊疗方案;带领住院医师完成早查房,上级医师查房时负责汇报诊疗方案。 2. 参加病区值班。 3.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规定的临床操作。 4.参与本科室教学工作,协助上级医师完成教学查房。 5.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准备教学会议。 6.对本人、上级医师、下级医师进行定期评价。 7.完成年度考核及毕业考试。 8.参加全国、国际或地区学术会议。 (二)培训内容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进修班招生简章中日医院呼吸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进修班招生简章 中日医院呼吸病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呼吸中心)于2015年5月正式成立,是国家呼吸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也是国家呼吸疾病与危重症的诊治与预防,呼吸病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呼吸中心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首任会长、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教授担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隶属呼吸中心,包括呼吸一 四部,汇聚了以王辰院士、林江涛教授、曹彬教授、代华平教授、詹庆元教授等诸多知名专家为学科带头人所组成的专家团队和由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学科梯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下属各部特色鲜明(见表1),依托中日医院和呼吸中心强大的综合实力,逐渐形成集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为培养更多的呼吸专科人才,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启动对外招收专科进修医师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修医师招收条件 1.进修医师的选送单位原则上为三级医疗机构(特殊情况由我院临床科室决定)。 2.进修医师必须是选送单位的业务骨干,年龄原则上在45岁以下,无医疗事故记录。 3.临床科室进修医师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按一级学科分)工作四年(含)以上者;或大学专科学历、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职称。凡要求进修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已在当地医疗管理机构注册。 二、申请程序 1.拟进修人员需填写《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医师申请表》(见附件),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邮寄或递交我院,同时附个人简历、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执业医师(技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复印件、最高职称证书复印件(复印件一律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2.教育处将符合初选条件的进修人员名单提交给各相关科主任,由科主任根据工作需要,拟定进修人员名单。 三、进修课程安排 1.每周一次系统讲课,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呼吸系统的常用诊断技术,呼吸疾病常用治疗方法,呼吸系统疑难、罕见病的诊治,呼吸疾病的研究进展,呼吸疾病国内外指南解读等(讲课内容见课表,具体课程时间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安排)。 2.每周三上午呼吸中心疑难病例大查房 3.每周三下午举行肺血管病多学科会诊 4.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部每周二上午疑难病例/教学查房 5.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每周四中午进行感染及肺血管病的文献学习 6.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每周五中午进行典型病例的教学查房 7.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每周一、四疑难病例查房 8.每两月举办间质性肺疾病等呼吸疑难病多学科协作病例讨论,将邀请院外、院内各相关科室参加 9.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部每月一次流行病学和科研方法讲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