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

游戏,让作文起步如此简单快乐

——谈谈我的游戏作文教学法

摘要:

游戏作文,本不是什么新鲜的提法,但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选择游戏作文的理由,例谈了游戏情境的创设方法,论述了游戏作文的功效,还特别指出了游戏作文的注意事项,这不也是一种创新吗?

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语文老师,作文教学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而如何让作文起步阶段变得轻松愉快,则是我研究重点中的重点。

我曾尝试过不同的方法。实践告诉我:直接讲授写作方法枯燥乏味且见效不大;题海战术更让学生厌烦甚至逆反;依托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慢慢走上“习作”的正轨,但是很容易让学生把作文看成仅仅是一项作业,日久同样产生畏惧心理;而近年来我采用的游戏作文教学法,则让作文的起步教学变得简单快乐。

现在,我就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游戏作文教学法。

选择游戏作文的理由

游戏作文,这并非什么新鲜的提法,更不是我的独创。早在几年前,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倡导的“快乐大作文”就是以游戏为载体的。但前人的优秀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因为对学生有帮助就是我们的宗旨。

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里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的确,孩子在游戏中接受的教育是润物无声且极为高效的,因为游戏就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把引导学生起步作文与游戏紧紧地结合到了一起。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观察、体验、交流等都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此时让学生动笔,真正做到了“情动而辞发”。久而久之,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我在坚持一阶段游戏作文教学法之后,有家长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问孩子最喜欢什么课,孩子的回答简直不可思议,竟然说是作文课,因为作文课很好玩!”是啊,当孩子把写作看成“好玩的游戏”时,还怕孩子没兴趣吗?还怕孩子学不好吗?

游戏作文,真是引导孩子写作入门的一把金钥匙。

游戏情境的创设

游戏作文教学的形式有很多,情境创设的方法也有很多。大体说来,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比一比

小学生都喜欢成败输赢的刺激,低中年级更是如此。所以,“比一比”成了我在游戏作文教学中的主要形式。我创设的竞赛形式有个人的,如斗蛋、扳手腕、抢椅子等;也有团体的,如成语接龙大比拼、智力大转盘、拔河比赛等。个人竞赛往往是层层筛选,在多轮竞赛后决出冠亚军。团体竞赛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不仅需要注重个人表现,还要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这两种形式都很受学生欢迎。

二、猜一猜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常常“故作玄虚”,让学生猜测。例如在游戏“神奇的魔袋”中,我事先准备好一个大大的布袋,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上课时,我让学生猜猜“魔袋”里会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布袋的样子、掂量布袋的轻重、摸摸布袋的软硬分别做了不同的猜测。接下来,再让学生把手伸进布袋里去摸,学生通过感受某一样东西的大小、软硬、形状等猜测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个游戏过程,学生情绪高涨且不失波澜。果然,在后来的习作中,很多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描写刻画得非常细腻。

三、演一演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表演欲望,因此我在游戏中也常常给学生表演的机会。例如在游戏“成语模仿秀”中,我让学生两两配合,一人表演动作,一人猜测对方表演的成语内容,小朋友们的表演都非常有意思。再比如“木头人”游戏中,小朋友们为了逗乐其他同学,表演的造型千奇百怪、花样迭出,让人忍俊不禁。到了动笔写作时,孩子们在文章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快乐。

四、试一试

孩子对新鲜事物都有尝试的欲望,因此,我也创设了许多新鲜的情境让学生有尝试的机会。例如游戏“画方圆”,要求学生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但两手必须同时进行,很多孩子认为简单,但一尝试之后就大喊困难了。再如游戏“掌上明珠”,就是要求小朋友手持乒乓球拍,将球放在球拍上从教室后面跑到前面,再回头,整个过程不许用手碰到球,更不能让球落地,学生听完规则后个个蠢蠢欲动。类似的游戏还有很多。学生通过试一试,或增强了自信,或提高了认识。

其实,游戏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肯动脑筋,就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

游戏作文的功效

一、游戏,让习作面孔不再恐怖

多年来,由于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到了三年级,很多学生家长就对孩子灌输作文多么多么重要的思想,这无意中又让孩子对作文产生了畏难甚至是恐惧的情绪。在有些孩子甚至是学生家长看来,作文似乎就是一个可怕的怪物,至少是个披着神秘面纱的人物,写作难,难于上青天。游戏作文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游戏作文的课堂上,孩子们经常是欢声笑语一片,身心状态极为放松,那种忘乎所以的投入还有谁会感到这是在学习作文呢?这里,没有作文课的沉闷空气,有的只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或紧张激烈或幸福快乐的体验之后,每个人都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冲动,这时动笔写作,就成了真正的“我手写我口”。

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孩子都欣喜地说:作文,原来如此简单快乐!

二、游戏,让习作素材不再空洞

其实,很多孩子对习作的苦恼就是对素材的苦恼。“不知如何下笔”,“没有内容可写”,“没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是惧怕写作的孩子们常挂嘴边的话。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孩子没有亲身体验,你让他动笔写作当然就是在为难孩子,而游戏作文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有了游戏的参与,孩子们不再无病呻吟;因为有了深刻的体验,孩子们不再写假大空的语言;因为有了酣畅淋漓的快乐,孩子们的表达就成了一种有感而发。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把这部分生活引进课堂,孩子的习作就有了源头活水。

三、游戏,让词句积累不再被动

要想写好作文,光有素材还不行,还得积累一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妙词佳句。关于积累,很多人奉行的是“死记硬背”,这是有道理的,但如何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记、去背呢?游戏作文教学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主读背。比如,游戏“‘心’字成语大荟萃”,我提前一周告诉学生游戏内容,孩子们为了在游戏中大显身手,必须积累各个含有“心”字的成语,而且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到了游戏时间,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个个是有备而来。显然,这样的积累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为应付检查的“要我背”,而是主动的充满热情的“我要背”了。对于一些名言警句的积累,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去“刺激”孩子。

四、游戏,让人生道理不再生硬。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在结尾处加个“光明的尾巴”,也就是所谓的“道理”。可是,由于孩子缺少体验,那些道理往往加得十分生硬,说教的味道太浓,让人读了很别扭。游戏作文则不会如此,因为很多道理都是孩子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来的。在游戏后的交流中,孩子们常常是乐有所思,许

多平时看来的“大道理”此时却显得那么贴切。比如游戏“瞎子抓瘸子”之后,孩子们说:“残疾人的生活态不容易了,我们应该主动地帮助他们。”在“传话”游戏之后,孩子们写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话真是不假啊!”游戏“桌上拔河”让孩子明白:“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力气,还要有技巧才行。”玩过“抢椅子”之后,有孩子感慨:“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抓住每一次机会,才能取得胜利。”游戏“咬出来的画”则让学生发现“人人都是创造者”……

就这样,游戏作文让孩子在学会作文的同时更学会了做人,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游戏作文的注意事项

一、要重视预设,但更要重视生成

游戏作文并不是在课堂上简单随意的游戏就行的,它的许多环节都需要在备课时精心预设。例如游戏活动的时间、游戏后交流的角度、作文题目的拟定等,每一环节都要考虑到位。

和传统作文教学相比,游戏作文的课堂生成更为重要,因为孩子们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在“画方圆”游戏中,教学预设认为,孩子时不可能同时完成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任务的,但游戏时发现,有一个孩子的确做到了,虽然画出的方圆很小,画的时间却很长,但基本是在没有犯规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这时,教者及时更改预设,对那个孩子大加夸赞:“原来天才就在我们身边,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你却完成了。”同样在这个游戏中,预设时想到孩子们可能悟出的道理是一心不能二用,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除了悟出这个道理外,还有人说道:“左手不听话是因为平时很少动笔,看来熟能生巧很重要”,也有学生说道:“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你看,这些课堂生成的东西多好啊!

其实,每一次游戏都会有许多生成的精彩,老师千万不能轻言放弃。

二、要玩得尽兴,但更要有时间观念

游戏时,时间会过得特别快。经常有学生说:“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呀?”甚至常常有学生到了下课时间还不愿意出去活动,因为他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但是我们说: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时间观念!虽然孩子们是在尽情地游戏,但教者要心中有数:这是在上习作课。因此,教者要做好时间的掌控人,要让游戏按照一定的操作顺序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在游戏达到适度火候时,赶紧打住。其实,这种意犹未尽更能让学生回味无穷,更能引起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盼,这对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也是大有帮助的。

三、要充分体验,但更要重视口头交流

游戏就是要让学生玩得投入,玩得尽兴,但玩过之后的“说”则更为重要。每一次游戏之前,我都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游戏之后,我会引导学

生交流:你在游戏中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你看到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印象最深的场面是什么?这个游戏让你想到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交流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参与。对一般同学要求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把话说流利,说生动。

学生集体交流的过程就是对游戏的回顾,口头交流又为后面的动笔成文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是先打了一个“口头草稿”。

我认为,写作是一种高超的技能,而不是僵硬的知识。游戏作文,只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对于引导孩子作文起步有很大的帮助,它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地爱上

作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写作水平能不提高吗?

游戏给作文教学增添了生气

“作文难,难作文。”这可以说是中小学生的普遍感受,也是语文老师面对的一大难题。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老师的以游戏为教学

手段的快乐大作文教学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自目睹李教授的现场作文之后,我思绪万千:同是作文课,我的课堂上几乎是鸦雀无声,而李教授的课是热闹非凡;同是指导习作,我的学生总是眉头紧锁,写的文章干干巴巴,而李教授指导写作,学生总是跃跃欲试,写出的文章生动具体、富有新意·····快快乐乐写作文,简便易行。她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吸引我走进了这样的课堂。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我却感受颇深。下面是我尝试中的一点感悟。

一、教学模式新颖,极富有趣味性、知识性,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每天都要做眼睛保健操,但从未听说过“大脑保健操”。于是,在上习作课之前,我也采用了李教授的这种方法。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儿做操——大脑保健操。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沸腾,大家都瞪大了眼睛互相问:“什么是大脑保健操?”我一语不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个英文字母“o”,笑着问:“这是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像一个气球。”有的说:“像一张脸。”还有的说:“像一个烧饼。”“像桔子、像苹果、像月亮、像太阳······”霎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都在思考这个“o”是什么,还不时环视四周,搜寻像“o”的东西。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刚才我们做的是大脑保健操。”大家满面笑容,兴奋不已,个个精神抖擞,等待作文课的开始。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思维,拓宽了思路,激起孩子强烈的求知欲。

在作文课中,以游戏为教学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情趣。当然,这些游戏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要有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

创造性,系统性。比如:做哑剧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其能在想象中构筑出空间并不存在的事物。这样的游戏具有科学性。再如“节奏音乐会”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学小狗、小猫等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并按着“三拍子”嘭擦擦的节奏轮流叫,谁错了,谁就站起来,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游戏非常吸引孩子们,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基础和情绪基础,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二、以游戏为教学手段帮学生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写出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脉络清楚的文章。

游戏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了,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素材”没有或吸收得不好,就必然“难为无米之炊”。但是,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从“命题”教学开始,教师并没有注重怎样教学生进行“源头活水”的摄取和“下锅之米”的收集。命题作文开始以后,写作过程的本质也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过去已摄取的“水”和“米”重新通过自己的形象记忆和感情记忆拿出来“淘米烧饭”。这种方法并没有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摄取生活的博大丰富的源泉。所以说,大多数学生在以命题作文为方式开始进行习作时,并没有足够的“生活素材”垫底。但是,小学生又必须写“命题作文”,于是,造成了今天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我们也一度大力提倡学生博览群书,吸取众人之长,学习他人“摄取”的“生活素材”,但自己亲身观察和体验的“生活”和从别人的文章里得到的“生活”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而今天的快乐大作文教学解决了这个问题。充分利用游戏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发掘他们的潜能,帮助学生摄取生活素材。在《全国语文课改研讨会》上,李白坚教授亲自上了两堂作文课,采用哑剧的形式表演了跳长绳和拔河比赛,并且表演得栩栩如生,随机指导学生观察、感受、体验,然后现场作文,同学们竟能写出500字左右的记叙文,真令人叹服!

我不禁也设计了一堂独具特色的课。在教授传统作文题《大扫除》时,现场安排学生模拟大扫除,让全班同学参加。分工后,全班同学便模拟大扫除,同时教给学生注意自己在接受任务时的心情,大扫除时你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注意观察你周围的同学,大扫除后教室里发生了哪些变化。经过引导,待写作时,同学们按大扫除前、大扫除开始、大扫除后的顺序写,大都能写出400多字内容具体的作文。同学们还为作文取了题目,有的写“愉快的大扫除”,有的写“快乐的大扫除”,还有的写“我为教室换新装”等。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当堂评改,对于优秀的习作,指出优点,及时表扬;对于有问题的要及时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后再读,予以肯定,学生有了成功的感受,写作的兴趣浓了,能在快乐中写作,享受写作成功地喜悦。而且,语言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一节课下来,我感受到学生有“米”做饭了,并能把它做好。

可见,游戏本身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他们不用再担心“搜索枯肠”了,而且,游戏内容就是生活的再现,这些蕴涵于玩乐活动

中的知识文化又会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宝库,让学生写出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条理有序的作文。

三、游戏能诱导学生产生表达的激情,大大提高写作兴趣。

一个人要进行正常的写作活动,除了要摄取生活素材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表达激情。激情是写作产生的酵母。比如唐朝诗仙李白作诗必须喝酒,如果李白戒了酒,我们就看不到那么多汪洋瑰丽的诗歌。再如大文豪鲁迅写作必须抽烟,要是鲁迅戒了烟,我们也就看不到洋洋二十卷《鲁迅全集》了。这些都强调了激情的重要作用,而快乐大作文中的游戏教学恰恰能营造出一种激情的氛围,能冲淡习作课堂的沉闷气氛,使学生沉浸在观察的海洋里,写作的灵感冲动可一触即发。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达到不吐不快的状况,自然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我班学生的习作兴趣变浓了。他们学会了观察,吃水果时,观察它的形、色、香、味;喝水时要观察一下盛水的杯子,什么形状的,质地怎样,杯身上的图案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每天都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养成了天天记日记的习惯。由此我设计了一堂课,让同学们谈谈快乐大作文,并写了一篇题为“快乐大作文,我想对你说”的作文。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然后随堂作文,巡视中我看到尹璇这样写:“以前,我总是认为写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自从我学习了快乐大作文以后,我感觉写作其实很轻松。如果让我用四个字来形容一下快乐大作文,我一定会说:颇得人心。”石丛文这样写道:“我非常感激你,是你让我一步步迈上写作的道路,让我对作文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李靖泽写道:

“快乐大作文你真棒,你是我们写作的好帮手,我们爱你!”这一句句童稚的话语发人深省,让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游戏教学法修订版

游戏教学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 的策略研究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的基本课型有下列四种:单词、句型、语篇和语音。今天我主要结合这四种基本课型,跟各位老师分享一下如何利用游戏教学法来提高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现在教育倡导寓教于乐。而游戏性教学法无疑就是对这项教育准则的最好解读。 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游戏都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个有趣而且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过程。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甚至在激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游戏教学法”是将“游戏”和“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二、游戏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1、哈特利和戴维斯的着名的信息存留测试研究证明: 一堂课结束后,学生所能回忆起的70%的内容是在整堂课 的前10分钟里获得的,20%的内容是在最后10分钟里获得 的。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构思出如何在一整堂 课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 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2、我们的教学现状:相对于发达国家学校的那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我们的课堂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比如刻板枯燥,因循守旧,即便是最有趣的课堂,15-20分钟以后也会渐渐让学生失去注意力。学生觉得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感到拘束紧张,提不起精神,甚至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但他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幼儿园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了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回顾我们所进行的探索研究历程,如果按游戏在教学中的成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辅助期,在这一阶段,我们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师出示一几何图形中,对幼儿说“我请来了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接着要求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游戏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 第二阶段为组合期。在这一阶段,教育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游戏逐级成为教学环节之一,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如在中班的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教师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以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但在此阶段游戏仍然受到教师的直接控制,游戏的目标、规则、时间、次数仍然由教师统一安排。 第三阶段为融合期。这一阶段游戏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和恰当的运用, 教师把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成几个游戏之中。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戏,幼儿要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5粒豆

数学游戏教学法备课讲稿

数学游戏教学法

数学游戏教学法 外国语小学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法已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已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下面几方面, 来阐述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依据: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杜威的活动理论以及游戏教学的特点;形式:讲故事、观察、猜想、活动、竞赛;组织:制定计划、数学游戏的选择形式与内容、游戏活动规则的交代、编组活动、进行活动评价;原则:思想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合作性和竞争性原则、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游戏教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规模,被应用于各科的教学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当今教改的新潮流。游戏教学还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在这里,本文将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 一、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游戏教学在现代的成熟以及在当代最终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可靠、科学的基础。皮亚杰根据他对儿童思维机制和结构的大量实验研究,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年龄在2?7岁,表象和形象思维出现。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各种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儿童凭借这种表象思维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这时对儿童进行的数学教育,应当通过游戏、观察、讲故事等形象性强的活动来进行,使儿童逐步形成重量、容量、速度、时间、数量等初步的科学概念。①可见,在幼儿园阶段以及小学低年级阶段,把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有利于小学生抽象符号的学习,有利于幼小衔接。所以说,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来说,在小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基础。杜威提倡的活动课程非常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他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主动作业是造成一种能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的实际情境的主要手段。主动作业包括游戏、竞技、建造等。这些都是使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活动,最适合于表现儿童各种天然的倾向,最容易成为儿童所喜欢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以充沛的精力在主动作业中自己讨论所发生的问题,自己想出种种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智力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②游戏教学法也是一种活动教学法,活动课程的理论为游戏教学法提供了依据。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游戏教学法就是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设置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具有比较抽象的特性,从而更加需要采用游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对于数学的学习,如果能够做到教学和游戏结合,就能使课堂学习生活生动有趣,不仅可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也能够使得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数学游戏的形式

游戏教学法”研究实验方案

信息技术“游戏教学法”研究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环境下的电脑游戏与网络游戏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膨胀,先进的技术,变幻的画面,混乱的场景……多种因素的组合,让无数人迷醉于其中。而中国网络游戏的玩家则主要集中在青少年,调查发现,学生当中有一半以上玩过游戏,更有几乎10%的学生痴迷于游戏。在这支浩浩荡荡的游戏大军中,更不乏大量小学生的观望与加盟,甚至是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仍然会有不少“胆大之士”躲避着老师犀利的目光去“开辟战场”、“叱咤风云”…… 面对这样“扰乱民心”的现象,面对如此“无法无天”的学生,相信大部分老师发现后立马都会怒目圆睁,“当场擒凶”,以示警告与惩罚。但教师有这样的反应,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如果不去“杀一”又何以能够“儆百”?起初遇到这样的“敌情”时,我也是采取了类似的手段——以“现场取证”式的批评教育为主。但是,几次下来,我发现这样的教育方法效果并不大,学生依然会我行我素。 难道游戏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可以让学生如此沉迷其中甚至不顾一切?当面对游戏时,或许真的不可否认,对于小学生,甚至是成人,它都有着自身的一些优势。然而,作为教师,该怎么获取与利用游戏中的精华而舍弃其中的糟粕,并使之很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这恰恰是一个需要也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一个课题。如果能把游戏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那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中教与学的效率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力所能及的课外知识技能。“游戏教学法”即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它能把客观的认知活动转化为浓厚情感色彩的信息技术活动,推动学生由实用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分阶段实现):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借用游戏的翅膀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不去做老师布置的上机练习,而是偷偷摸摸地上网玩一些小游戏,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如何将游戏引入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的学习变成快乐、自愿的事情。 一、游戏教学法的概述 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借用或自己编写健康益智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游戏软件进行信息科技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激发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最终目的。 游戏教学法并不是将完整的游戏单纯地在课堂中使用,而是在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线的情况下辅以游戏的某些特质,从兴趣出发,通过发现并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策略的运用,学生利用猜想、观察和竞赛等形式,将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合作、创新思维等各种活动,完成信息科技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游戏教学法案例:“软件系统中‘帮助’的使用” (一)教学内容 软件系统中“帮助”的使用。 (二)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主要学会软件帮助功能的使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帮助功能有初步了解,并基本掌握软件学习的一般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通过学习一种比较简单的游戏软件的“帮助”来达到引入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利用游戏的竞技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从而从另一个角度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设计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软件的“帮助”学习软件的方法,如若只是单纯地介绍如何阅读、使用帮助等等往往会觉得单调乏味,所以选用简单易学又具有代表性的扫雷游戏。由于游戏的竞技性和趣味性,容易使本来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边玩边学,学生的情绪容易被竞技欲望带动,沉迷于游戏本身,从而减弱本节本来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本课的教学目的与重点,控制游戏部分的度,且注意从正面引导学生。 三、游戏教学法中游戏的作用 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能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游戏教学法”中游戏的具体作用如下。 1.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 用有趣的游戏导入课程的学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教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 一、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游戏伴随着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老一辈教育家陈鹤琴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可见,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以其自身的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等特点,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童年的游戏不仅带给幼儿快乐,而且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促进各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通过游戏可以去影响幼儿的自我发展,解决发展中的冲突和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技能等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近几年,许多受成龙成凤的高期望值制约,或受某些舆论的宣传影响,或因虚荣攀比之心作祟的家长们教育观念的错误,认为幼儿园应该像小学那样教孩子大量的知识。甚至一些小学老师也有类似的错误信息反馈,把上没上过学前班、掌握知识的多与少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这样一来,导致各个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影响,陷入了困境,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有了小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的客观规律,也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建立在幼儿爱游戏、好嬉戏的天性需求和发展特点之上的。然而,要想实实在在地落实这句话,却不容易。为此,我园坚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全区以园为本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我园制定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依据,继续坚持奉行科研兴园的教科研理念,从我园实际出发,引领教师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将游戏与课程紧密融合,向目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挑战,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上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充分有效地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一精神落到实处,将《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作为我园上学期园本教研工作的主题内容,进行了为时半年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的意图与目的 为配合全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扎实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园教师教学即教研的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特开展此项活动。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计划具体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教研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我园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我园教师的迅速成长。

“游戏化教学”——一种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

“游戏化教学”——一种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一提到游戏,很多家长、老师都对其嗤之以鼻,认为“游戏会让孩子转移本应该放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这是影响孩子学习进步的罪魁祸首,甚至将“游戏”与“堕落”等同。但是游戏真的那么可怕,需要我们对其敬而远之吗?其实游戏本身只是一种互动性的多模态语言,那么游戏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可以让人沉迷其中呢?如果我们把游戏的规律应用到课堂和学习中来提升我们的学习体验,是否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更爱学习,收获更好地效果呢? 为什么游戏可以上瘾而学习不会 游戏吸引人的原因大致分为这四点:其一是游戏里玩家不管是每一个动作还是每一个场景都能得到有效的反馈,玩家可以根据反馈结果产生很大乐趣;其二是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每一次闯关成功,每一次目标的实现,都能使玩家“热血沸腾”,获得强烈的存在感;其三是游戏这种“不给无边界的奖励也不给剥夺性的惩罚”的游戏奖励机制让玩家有追寻的目标;其四是游戏中不受约束,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游戏里强大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造就不同的人生。 我们的传统教育正是缺乏这样一种吸引力。传统教育里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反馈不够及时,目标不够明确,这会使得原本就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让学生提不起兴趣。 游戏化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如果让学习游戏化,建立迅速的反馈机制、适当的奖励机制,那么学习是否能成为学生喜欢的一个“游戏从而对学习“上瘾”呢?其实能让人上瘾的不但是游戏,而是任何能让你赢,有竞争,能获得强烈存在感的东西。 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部蒋宇认为,以“闯关”“积分”等目标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以使他们更快的获得满足,达到一种快乐的学习状态。 学生学了知识点后不能及时应用、反馈,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在教育中加入“游戏化”、“趣味化”元素,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在游戏化教学中,我们可以创造一种真实的场景,将各种知识应用到富有趣味性的场景中。学生在场景中扮演相对应的角色,通过计时、竞赛式的游戏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略微紧张却专注度极高的学习氛围,配之丰富的动画和场景带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尝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游戏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直至成功通关,后台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作出迅速反馈。任务关卡完成后收获的奖励或者是排名上升也让学生获得持续成就感,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会带来了积极改变。 通过这种“游戏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场景中去学习,迅速吸收知识并转化成生活技能,极大地促进我们学习的有效性。

数学游戏教学法

数学游戏教学法 外国语小学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法已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已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下面几方面, 来阐述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依据: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杜威的活动理论以及游戏教学的特点;形式:讲故事、观察、猜想、活动、竞赛;组织:制定计划、数学游戏的选择形式与内容、游戏活动规则的交代、编组活动、进行活动评价;原则:思想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合作性和竞争性原则、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游戏教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规模,被应用于各科的教学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当今教改的新潮流。游戏教学还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在这里,本文将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 一、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游戏教学在现代的成熟以及在当代最终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可靠、科学的基础。皮亚杰根据他对儿童思维机制和结构的大量实验研究,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年龄在2?7岁,表象和形象思维出现。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各种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儿童凭借这种表象思维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这时对儿童进行的数学教育,应当通过游戏、观察、讲故事等形象性强的活动来进行,使儿童逐步形成重量、容量、速度、时间、数量等初步的科学概念。 ①可见,在幼儿园阶段以及小学低年级阶段,把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有利于小学生抽象符号的学习,有利于幼小衔接。所以说,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来说,在小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基础。杜威提倡的活动课程非常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他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主动作业是造成一种能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的实际情境的主要手段。主动作业包括游戏、竞技、建造等。这些都是使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活动,最适合于表现儿童各种天然的倾向,最容易成为儿童所喜欢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以充沛的精力在主动作业中自己讨论所发生的问题,自己想出种种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智力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②游戏教学法也是一种活动教学法,活动课程的理论为游戏教学法提供了依据。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游戏教学法就是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设置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具有比较抽象的特性,从而更加需要采用游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对于数学的学习,如果能够做到教学和游戏结合,就能使课堂学习生活生动有趣,不仅可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也能够使得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数学游戏的形式 长期来,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形式,其中比较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以下几种:

二级C语言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部分知识归纳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算法设计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半递推 算法的复杂度---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计算工作量 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如春、夏、秋、冬;18、11、35、23、16。。。; 父亲、儿子、女儿等都是数据元素。 前件---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如父亲是儿子和女儿的前件 后件---如儿子是父亲的后件 结构---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而与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无关数据的存储结构(物理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数据元素 在计算机存储空间的位置关系可能与逻辑关系不同。 根据数据结构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可将数据结构分两类---线性结构与 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线性表)---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 一个前件和后件。则称该数据结构为线性结构,否则为非线 性结构。 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其数据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其存储方 式为顺序存储的,如数组 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其操作原则是“先进 后出”,栈的运算有入栈、退栈、读栈顶元素 队列---是指在一端进行插入(称为队尾)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称为队头)的线性表,其操 作规则是“先进先出”,其运算有入队和退队。 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而且是层次结构,是倒立的大树,有根结点、父结点、子结 点、叶子结点。根结点在第一层,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的 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 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二叉树---(1)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左子树和右子 树),其存储结构为链式。 二叉树性质---(1)K层上最多有2(K-1)个结点(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3)度为0的结点(叶子结点)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4)具有n个结点的 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对Log2n 取整 满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其余层的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 完全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

数学课堂小游戏

抢卡片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计算,提高口算速度. 游戏准备 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若干张. 游戏过程 1.学生分组进行. 2.把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放到桌子上,由组长举算式卡片,其他同学抢得数卡片,谁抢到的多谁获胜. 3.游戏控制在3分钟左右.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14”,第一次可以拿出“13+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14”的时候,可以拿“12+2”“1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13+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1.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对培养高中生篮球兴趣的研究 摘要: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机,也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培养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对于教学、发展学生体质意义重大。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通化市多所高级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游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高中生对篮球的兴趣。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篮球;兴趣 引言 篮球运动是集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其技战术的技巧性、集体运动的对抗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活动的游戏性和观赏的娱乐性,以及现代传媒的便捷和著名球星的效应,使篮球成为高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然而,据调查显示,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学过程的技术化,课堂气氛比较枯燥,虽然很多高中生都喜欢篮球运动,但他们却不喜欢这种教学方法,这不仅不利于篮球教学的进行,还会使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受到抑制。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术。因此,本文探讨了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游戏教学法,对通化市多所高中学生的篮球兴趣进行实验研究,旨在为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改进篮球教学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通化市一高中、通钢一中、通化市靖宇中学等几所高级中学的10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和相关专著书籍,获取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观察法:在课堂中及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对篮球的了解及掌握情况,了解游戏教学法在培养高中生篮球兴趣中所起的作用。 访谈法:对部分高中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篮球教学方法的意见及想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依据目前高中生对篮球兴趣及游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与有关专家教授、教师进行多次讨论,确定了调查问卷。相关专家教授对此问卷的指标内容效度进行了检验,认为问卷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检验采用了再测法,两次测量P﹤0.01,表明问卷信度可靠,符合调查要求。此次调查共发放了100份问卷,收回93份,有效问卷93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93%。 2 结果与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法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7922947.html,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法的运用 作者:张泽国 来源:《学周刊》2020年第04期 摘要:游戏化教学法,是使小学生深深融入到小学课堂中,提高其自我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即从基础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入手,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认识使小学数学的逻辑性和理性概念嵌入内心。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手段,通过游戏化教学法对小学生的数学课堂进行快乐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游戏化教学法;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 ;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4-0088-01 DOI: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2f17922947.html,ki.issn1673-9132.2020.04.082 当前,教育模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摸索前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要发生改变,不能再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底下听”的教学模式,要顺应时代需求,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做到游戏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游戏是有趣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教学中很关键,小学生好奇爱玩的天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磨灭,那么教师可以引导这种心理将学生精力转移到学习中。学生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兴趣,切身体会游戏教学的好处,就会更加热爱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散思维,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游戏是需要自身参与以及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一种娱乐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时间长了学生既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数学教学中,答案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有多种答案,不要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思维不会灵活变通,游戏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实践中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三)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中游戏教学法研究

信息技术学科中游戏教学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03T09:43:36.4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作者:拉琼次仁 [导读] 社会经济与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科学技术被不断的运用于行业之中。在教育行业中,新型技术手段成为了教学的主宰和有力工具,推动了教育行业改革的深化。现阶段,网络教育在教育行业中独占鳌头,其便捷快速的传播方式深受人们关注,一些院校甚至推出了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本文以游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为导向,简要分析了游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和前景。 拉琼次仁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教育局 857100 【摘要】社会经济与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科学技术被不断的运用于行业之中。在教育行业中,新型技术手段成为了教学的主宰和有力工具,推动了教育行业改革的深化。现阶段,网络教育在教育行业中独占鳌头,其便捷快速的传播方式深受人们关注,一些院校甚至推出了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本文以游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为导向,简要分析了游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和前景。 【关键词】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16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传播途径的不断拓展,人们对于手机、电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当下人们将这种现象戏称为低头族,因为网络信息的多样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加入低头族的行列之中,并且沉迷于手机、电脑游戏,一些自制力差的青少年甚至无法摆脱没有手机的现状。这种现状令人不由的深思,如果沉迷于网络的年轻人能够将经历放在知识的学习上,那么游戏将会促进年轻人的成长和知识的积累,这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人才的培养。所以,如何才能将网络游戏纳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是时代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能否解决信息化与人才培养矛盾的关键所在。 1信息技术课程中游戏教学的理论依据 网络游戏因为其独特的属性深受青年人的喜爱和迷恋,网络游戏的参与方式简单,游戏内容以及游戏逻辑相对缜密,参与者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相互协作沟通,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坚持不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难在放松、愉悦地状态下完成课程的学习。若在游戏设置中加入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还能够在一种愉快的游戏体验中感知知识的魅力,这样就会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娱教技术是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对“寓教于乐”思想进行发展与提升的结果,它吸收了“寓教于乐”思想,同时又注入了构建主义关于体验式学习的思想。 2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2.1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的知识繁多,不易于理解掌握。如果教师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学起来没劲,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用有趣的游戏导入课程的学习,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掌握所学的内容。虚拟的游戏环境的设置,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学生兴趣大增,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2通过游戏练习,训练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 学完新知识之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时再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练习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消除知识中的疑点、难点,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还能使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例如,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对于指法练习,鼠标的操作练习,教师可以收集、设计一些益智性游戏软件,如打字测试、过关练习、拼图、考记忆力等,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回忆旧知识,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对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这些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把游戏存放的地址提供学生,学生只有正确找到文件夹才能进行游戏。 2.3通过游戏制作,使学生把握知识技能培养发散思维 假如让学生自己制作游戏,更吸引他的是游戏的组织形式、难度等游戏中的一些设计。利用现有的工具自主开发游戏,更有助于学生在开发游戏软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好的培养发散思维。 2.4通过游戏竞赛,促进学生的协作精神与竞赛意识 学生具有爱玩、好胜心强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不同的竞技场,把游戏转变成比赛,让他们在这些表现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例如,在教完一个知识点,学生也掌握了新知识点后,安排了一场“擂台赛”。挑选一位同学当擂主,然后其他的同学可以向他挑战。战胜擂主的就成为新擂主。为了不使部分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同学失去信心,可设立不同等级擂主,类似游戏中的竞技场挑战。比赛中的激烈竞争,使学生都积极地把该知识点牢牢地掌握下来。 3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游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3.1游戏的使用要适当、适度,要有章可循,力求严谨 信息技术课是严肃的,在应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必须是严谨。游戏的趣味性容易使学生陷入其中而忘却学习的任务,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适当,适度,要积极的监督游戏过程,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要根据课程实施的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不能让游戏的娱乐性掩盖课堂教学的严肃性。 3.2重视游戏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的整合 游戏教学法在实施时容易产生学生参与时兴趣高昂,游戏结束后,却不知道学了什么的情况,因此游戏教学法不益单独进行,最好与其它教学法整合实施。比如,与任务驱动法相整合,任务驱动法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学生学习后利于知识的总结;而游戏法可以巧妙地把“任务驱动”转换为兴趣浓厚的“自主游戏”,两者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达到最好效果。 3.3注重对学生游戏观念,游戏控制力的教育 游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游戏组织教学活动。它不等同于游戏,它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游戏法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利用计算机游戏教学中的游戏操作来监测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程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

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上传: 彭湘晖更新时间:2012-12-29 21:04:5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今幼儿园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备受关注,过去,我们单纯的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只重视室内教学,忽视幼儿的独立性活动,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用集体教学形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以教师为指导,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作用等倾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模式的研究。其包括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游戏以及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幼儿的发展。下面谈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模式的几点见解 (一)、一日生活要游戏化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活动存在有多种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1、晨间活动要游戏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活动是一日活动的基础。一天的开端好,则预示一日活动之兆祥。为此我在活动室设计了各种活动区,如“建构区”、“图书区”、“创造区”、“数学区”、等,幼儿一入园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如“创造区”内的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绘画出许许多多色彩丰富、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及泥工作品。在“建构区”内,幼儿选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积木设计建造“飞机”、“大炮”、“轮船”等,并边玩边嘴里发出“呜呜、轰轰”的声音。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开始了一天愉快有意义的园内生活。 2、教育活动“游戏化” 春暖花开,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大好时机。让幼儿认识春天,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了“重生成”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春天。 特别是像数学这样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我们更应该在一种游戏化的模式里

中班数学游戏化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中班数学游戏化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中六班刘海霞 一、编制数学教学游戏 1.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六种类型:情节性的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教学游戏;口头数学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年龄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如在中班“学习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蚂蚁妈妈找宝宝”的情景游戏,最后通过游戏蚂蚁搬家的竞赛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 2.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3.将数学活动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请到椅子,

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二、幼儿数学游戏化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 1.教师应从中班活动目标出发,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游戏化提供物质保证。在进行“认识数字4、5”的教学时,为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数卡、实物印章以及做纸球用的皱纸。孩子们通过游戏“给数卡排队做实物卡”、“看数字做纸球”,很快就理解了数字所表示的物体的数量,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 2.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在进行“比较6、7两数关系”的教学时,我设计了有趣的“小猫吃鱼”的游戏情景。当我出示了“金鱼缸”,继而又把6条小鱼放入“鱼缸”,当出示7只小猫后小朋友立即进入了小猫要吃鱼的游戏情景中,此时,我提出问题:小猫又有几只,小鱼有几只,他们一样多吗?怎么办?幼儿立刻议论开了。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地获得了知识。此外,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和自我发现的机会,我在活动室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数学活动角,放置了各种教玩具。其中有彩笔,纽扣、印泥,各种印章,操作卡片,大小珠子,塑料小动物,分类盒以及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等等,幼儿可以三三两两、自发地随意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根据需要我及时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添加、更换。“数卡接龙”、“给实物卡片排序”、“图形分类”、“看标记放图形”、“会变的数卡”等游戏,提高了孩子们数数、分类的能力,巩固了对各种图形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