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诗歌鉴赏练习30篇(附解析)

2019高考诗歌鉴赏练习30篇(附解析)
2019高考诗歌鉴赏练习30篇(附解析)

诗歌鉴赏练习30篇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都城元夕①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②。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②觚棱:宫殿的屋脊。

1.以上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词的开篇写眼前所见汴京元宵夜之景,灯火辉煌,华丽的车马云集,一派热闹景象。

B. 词人以想象中的仙境来比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认为汴京元宵之夜之美宛如神仙境界。

C. 下片写羁旅之愁,上片越是写的繁华热闹,反而越表现出词人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

D. 词人看到了“江南客”的憔悴面容,想到自己羁旅之苦,于是从繁华回到凄冷中来。

E. “窗破月寻人”表明只有月亮陪伴自己,“寻”字运用拟人手法,越发显出人的孤独。2.这首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汉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 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 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E. 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4.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 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 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 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E. 诗人以“水北流”与“人南窜”加以比照,表达了远离京师的孤独、悲愤之情。

6.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7.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 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 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及思归的急切之情。

D.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E. “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8.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与近体诗中律诗对对仗的要求相反。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E. 诗歌感情强烈、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0.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下列小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

[注] 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1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

B. 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

C. “寒恻恻”写的是一种体肤之感,这种感觉既来源于衣单不耐春寒的现实状况,更多地来自于“空城晓角”的心理感受。

D. 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

E. 刘禹锡曾写“自古逢秋悲寂寥”,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6分)

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首句“雪晓清笳乱起”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一种肃杀紧张的战争气氛。

B.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指宋金两国军队对峙的前线地区在雁门关、青海湖一带。

C.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营造出了清冷的意境。

D. “有谁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不被理解的慨叹。

E. “心未死”着重表达了诗人虽然心系国事但却年老鬓残的悲愤情怀。

14.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流莺①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②,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

15.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第一句表现流莺飘荡流转、无处栖居的境遇。

B. 第二句中“不自持”三字,表明黄莺一度想放弃理想。

C. 颔联表明,流莺的婉转歌声中饱含它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D. 颈联表明,流莺虽历尽艰辛,但是还是未能实现“本意”。

E. 流莺无计留春,以前没找到栖息的花枝,现在会找到的。

16.本诗如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注】①老去句:语本苏拭《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沈李:“沈”同“沉”,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 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辈子被荒废。

C. 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 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E. 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

18.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部,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善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 “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的宜人。

C. 颔联中“初”“第一”呼应“霁”字,突出景之清丽,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

D. 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E.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20.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①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早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②中,斗更数钱无兵戎!

注:①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②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柔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邵无虎,二喜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B.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 大早之年,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哀鸿遍野,而州县两级官吏不顾人民死活,赋役杂税,无一减免,表现了北宋朝廷冗官、冗兵、冗费的弊政。

D. 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催,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E. 诗歌的最后一联,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22.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十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23.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5分)

A. “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 “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 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 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4.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黄绶②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即荐拔。④割鸡:语出《论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作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25.首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26.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27.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单于以百辆毡车的隆重礼仪迎娶昭君,又予其“黄金杆拨” 为标志的豪奢生活,可谓胡恩深矣。

B. 只可惜单与不解风情,王昭君只有琵琶弦上说相思,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C. 弹琴劝酒之时,还有余暇眼看飞鸿,此从容淡定正与“春风手” 相呼应,表现了王昭君琴艺的高超。

D. 留北的侍女听了垂泪,南归的行人听了回首,这从侧面说明了王昭君弦上所流露的哀情感人至深。

E. 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中的知音是暗比。

28.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两句蕴含的情感内容。(6分)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李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2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前两句写一曲清歌在春风吹拂的暮霭中结束了,“清”字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B. “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描绘了飘忽迷离的梦境,营造出一种素淡朦胧的意境。

C. 上片前两句写眼前景色,以景传情;下片全写梦境,寄情于梦。全词抒情委婉,饶有韵致。

D. “明月随人去”与苏轼的“千里共婵娟”都是写对月怀人,传达出一种广漠旷达的境界。

E. 作者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调,从闻歌入笔,转写梦境,把怀人念远的感情表现得深刻人微。30.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6分)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梅令

姜夔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下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注】作者自序说:此词写于客居朋友范成大家,当时“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范成大因病“畏寒不出”。

3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玉梅令”是词牌又是题目,暗示词写的是白梅,“令”表示短的词调。

B. 两个“疏疏”叠音字,写雪片稀疏飘落的景致,切合初春下小雪时的特点。

C. 一个“锁”字,写出春寒的料峭,使“旧家亭馆”门窗紧闭的情景。

D. 上阕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凌寒之梅报春的喜悦和远传的幽香。

E. “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运用比拟手法,想象奇特,读起来情趣益然。

3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愿望与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3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上阕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 上阕“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 “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D. “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放达乐观,不畏愁苦的情绪。

E. 上阕“凭阑久”旬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似。

34.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6分)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3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 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

C. 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D. 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E.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36.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欧阳修

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眼。新愁长向东风乱。

瘦觉玉肌罗带缓。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3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睡起夕阳迷醉眼”一句,描写了主人公一觉醒来,太阳已快落山,自己因酒醉初醒,醉眼迷蒙,含蓄地表达了她的愁情。

B. “新愁长向东风乱”是说清醒之后,忧愁又涌上心头,心就好像被窗外的东风吹乱。该句主人公触景生情,感到了无限的惆怅。

C. “瘦觉玉肌罗带缓”是说感觉身体瘦了一些,衣带变得宽松。本句是通过写人瘦衣宽表现主人公深受思念之情的折磨。

D. “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是说红色的杏花刚刚在枝头绽放,正值早春,亮丽的景物,消减了主人公内心的烦躁不安。

E. 末二句是说,望眼欲穿也收不到来信,其实即使有信也不行,因为见信不如见面。它深切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38.本词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6分)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遇①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以“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39.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蕴含着作者对丹橘的同情之意。

B. 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白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C. 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D. 七、八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

E. 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栽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诘收束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40.杜甫曾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意思是说他的诗意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感遇》能让人联想到哪些内容?(6分)

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此为词人晚年闲居瓢泉之作。词人后被起用,到多地任职。并于镇江创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西江月”为词牌名,词牌不仅规定了词的格式,也决定了词的内容。“示儿曹,以家事付之”是标题。

B. “万事”一句,言往事如烟,笔调看似轻松,实则深重,山河碎,志不达,峥嵘岁月,挥之不去。

C. “百年”一句,以入秋就早早凋零的蒲柳来自比,告知孩子们自己已步入人生之秋,体质渐弱。既为实情,也是自伤。

D. “早趁” 两句,谓诸多家事,如及时催租纳税,计划开支等,现都一并交付儿辈,紧扣标题,突显主旨。

E. 这首示儿词以家事入文,朴实自然,诙谐幽默,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平和达观,超然物外。

42.词中“宜醉宜游宜睡” “管竹管山管水”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将进酒·城下路

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掩函关,将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①。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②接武③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④初不数刘伶?

[注]①商山遣四老:又称“商山四皓”。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隐居商山,不为汉臣,后来在名相张良的劝说下入市。②“裂荷焚芰”,是指四皓应聘出山自毁高洁。③接武:犹言接踵。武:足迹。曳长裙:指依附于王侯权贵。④“二豪”:指贵介公子、缙绅处士。

4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本词起句写景,描绘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时间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

B. 函谷关时平则开,时乱则闭,对于这一现象词人用“开函关,掩函关”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C. “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这一句是对商山遗四老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表面恬淡,实则热衷权势的丑态。

D. 本词虽怀古伤今,但所咏史事、人物的时间跨度很大,表现的是一种在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

E. 本词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运用比喻、借代、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深入醉乡安稳处”的志向。

44.有人说“本词是作者在饱经人生忧患之后对历史、社会和自我的沉思”,对于这一观点你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二十三、阅读下面了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新城①道中二首

苏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

②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③耦耕,是指二人并耕。《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4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东风多情,雨声有意;雾霭笼罩山顶,太阳悬于树梢;野桃盛开,溪柳袅娜。诗人从准备启程到旅途之中所见之景都清新秀丽,心情愉悦。

B. 其一尾联诗人想象中“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美好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C. 其二继写道中山行。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溪边缓行。他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却将在这远地为官。

D. 其二尾联写临近新城,沉思之余却迷了路。诗人向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孔子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之典故,二人劝孔子“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已厌恶俗物,羡慕归隐之意。

E. 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第一首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46.第二首诗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贻

杜牧

杜陵①萧次君②,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②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4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这首诗是诗人写诗赠送给自己的。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 本诗起笔即以刚直而屡遭贬官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自己对命运

的感喟。

C. “寂寞怜吾道”是说诗人独自漂泊在外,因无人相伴而深感旅途寂寞,自生哀怜。

D. 颈联写诗人遗憾自己没有彩绘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 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已,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诸多的情感。48.本诗是杜牧晚年所作,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6分)

二十五、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4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B.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在词中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

C.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E.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50.“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二十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5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 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 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D. 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这一联概括池州胜迹,造语工巧而自然。

E. 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5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十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题

【注】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

5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甲诗“闲”字写出诗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

B. 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

C. 甲诗末句秋水、禅僧、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D. 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

E. 两诗皆以实写手法,融诗之趣与画之美为一体,视觉冲击力强。

54.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异同。(6分)

二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猛虎行①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5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 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 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 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们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E. 最后两句,作者借“不敢”和“空”这两个词直接写出了老虎的凶猛和“五陵年少”的胆怯。56.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二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

5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 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 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 第八句化用杜甫诗句浑然无迹,实写作者悲凉处境,突出对部属的美好祝愿。

E. 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58.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凝香斋①

曾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潮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

59.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 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

D. 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声形色兼备,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

E. 尾联归结全诗。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60.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诗歌鉴赏练习参考答案

一、【答案】

1.AD

2.①以乐景衬哀情(或“反衬”),词作描写想象中汴京元宵夜晚的繁荣景象,以乐景写哀情,表现愁苦的心境。②直抒胸臆。“江南憔悴客”表现自己憔悴无奈的内心。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屏风畔冷香凝”“窗破月寻人”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

【解析】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以乐景写哀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二、【答案】

3.AC

4.①此两句在手法上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之秀及菊之香起兴,并以兰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发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②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的一样,一代帝王汉武帝在此处不仅是对佳人的怀念,也可以是对宏伟大业的追求或是对贤才英士的渴望与思慕。③形式上诗人还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如同《离骚》一样,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

【解析】

3.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A项,“动静结合”错,皆为动景;“凄凉”一词,氛围用词稍重;D项,非曲折缠绵,是直接抒发。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设置的错误方向一般为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学科@网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题目中说“ 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

三、【答案】

5.AE

6.“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解析】

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回想它秋天时荒芜和破败”是没有依据的,“迟日园林悲昔游”,从诗中来看,景依旧是迟日繁华,而从注释中可以知道,人的处境却已变为流放赴边,此句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E项,“孤独、悲愤之情”分析欠妥当,“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从“怜”可以知道,这里要表达的应是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6.试题分析:题干中说“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相同,这是

点睛:本题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等。但本题不同于常规的鉴赏表现手法,而是比较阅读。这需要分别对每首诗的表现手法具体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的表现手法。本诗中,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杜甫的诗句也是如此,借花、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四、【答案】

7.AC

8.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虚写,运用想象手法,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

【解析】

7.试题分析:A项,“形成对比”错,应理解为为抒写别情作铺垫;C项,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及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核“虚实相生”。

五、【答案】

9.CE

10.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

“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词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C项,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等。E项,感情强烈、想象奇特和夸张大胆”在诗中没有或不典型,故选CE。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

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六、【答案】

11.BC

12.①诗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诗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异乡又逢寒食,诗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诗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③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诗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

【解析】

点睛: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有我之境”的分析,实际上考查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与归纳。答题时可根据题目对“有我之境”的提示“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从“我”的思想情感与“物”的“色彩”特点进行分析。

七、【答案】13.BE

14.虚实结合。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答“以景衬情”、情景相融(“反衬”)下片通过“寒灯”“漏声”“ 斜月”等景物,渲染了清冷、静寂的环境,衬托出作者心系边塞,立志收复失地,“万里封侯”,有着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火热情怀.)

【解析】

1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指宋金两国军队对峙的前线地区在雁门关、青海湖一带”有误;词题“记梦……”,说明诗歌写的是梦境,“想关河”,这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可见“雁门关、青海湖”是代指宋金战场而不是真的战场。E项,“心系国事但却年老鬓残的悲愤情怀”错;“鬓虽残,心未死”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应该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情怀。

1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

点睛:首先要了解此类题目的答题角度: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拟人、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而抒情方式又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用典、想象、联想、渲染、动静、虚实等;篇章结构,如照应、过渡等。本词中,从诗歌标题“记梦寄师伯浑”可知,词中会写到梦境,这是虚写,且从上片中“梦游处”可以知道,上片是写梦境,这是虚写;下片“睡觉”,“觉”是“睡醒”的意思,可见下片是实写,考生可以从虚实的角度分析。且上片是写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的生活情景,而下片是写梦醒后的孤寂,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考生还可以从对比反衬的角度分析。

八、【答案】

15.BE

16.(1)通过写流萤漂泊不定的境遇,表达了诗人丢自己漂泊无依的命运的无奈和哀叹。(2)通过写流萤的“本意”不被理解,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奈。学%科网

【解析】

15.试题分析:B项,“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考核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九、【答案】

17.CD

18.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②试图排解退居的无聊生活的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

【解析】C项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D项“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这一表述不当。

十、【答案】

19.CE

20.①颈联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②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抱朴守拙以全身远祸。

【解析】

19.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这一分析牵强附会,脱离诗歌的内容实际。E项,“写景虚实结合”这一分析与诗歌不符合。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十一、【答案】

21.BC

22.①铺陈(渲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六句,紧扣开篇“长苦辛”三字而来,层层深入地铺叙了百姓深受压迫之苦,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②对比。北宋国势江河日下,与唐朝的贞观盛世形成强烈反差,诗人有感于民不聊生的惨象,通过今昔对比针硬时弊。③正侧结合(虚实相生)。“悲愁白日天地昏”形容边民的悲愁之气犹如阴云惨雾,弥漫太空,致使白日为之无光,天地为之昏黑;此为正面描写(虚写)。“路旁过者无颜色”指出道旁行人见此惨象,也不禁感到悲痛欲绝,神情黯然;此为侧面描写(实写)。通过正侧结合(虚实相生),使百姓的苦难生活更为深入人心。

【解析】

2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的赏析。B项,从“擅渊之盟”到宋夏和议,北宋朝廷用屈辱的妥协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十二、【答案】

23.BC

24.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

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解析】

2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B项,“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与诗

点明时令、地点。(2)奠定某种基调。(3)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营造某种氛围。(4)渲染烘托。(5)为下文做铺垫。(6)衬托人物心情,等角度回答,一一对照看看哪一种最合适,就可答出: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点睛:意境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有:

①请概括诗中描绘的景象(画面)。②××(句、联、片、全篇)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③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意境类题回答则要注意:

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

(总+分)式: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 +意境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等的)的画面+描述画面(抓意象特点描述)。

或者: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等的)

+画面。(还可接着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十三、【答案】

25.①用典,上句用司马相如的典故盛赞朋友才华横溢,②借代,下句用借代写出朋友身居低位,③对比,首联将朋友的“高才”和“低就”进行对比,感叹朋友不被当权者赏识的现实。26.①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与关切;②对统治者重用人才的渴望;③对埋没人才这种现实的不平与愤懑。

【解析】

25.试题分析:考生要注意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的试题,考生要认真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本题可以作答为,用典,上句用司马相如的典故盛赞朋友才华横溢;借代,下句用借代写出朋友身居低位;对比,首联将朋友的“高才”和“低就”进行对比,感叹朋友不被当权者赏识的现实。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十四、【答案】

27.BC

28.①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②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③由孤独而生的家国之思。(意思对即可)

【解析】

27.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项,曲解“含情欲语独无处”;C项,眼看飞鸿表现的是思乡之情,故不可能“从容淡定”。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思”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表达出明妃对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胡恩虽深却有不相知的孤独,进而由孤独而生出家国之思。

十五、【答案】

29.CD

30.①由“碧水黄沙”到“寻梅处”,水中陆上到处寻觅,写寻找之苦;②看见“花无数”,燃起希望,心生喜悦;③“问花无语”,得不到回应,心生怅然;④“明月随人去”,梦醒后,对月怀人,心生悲凉。

【解析】

2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C“下片全写梦境”错,“明月随人去”

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从诗歌的意象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题目所选的这首词,此词明写春景,暗抒离情。,所以从词语的角度找到突破口,如“梦”“寻”“问”“去”,再从意象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碧水黄沙”“梅”“花”“月”,分析借景抒情,从景物的特征蕴藏的情感,进而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脉络。

十六、【答案】

31.AD

32.希望朋友能豁出一天,出来绕花转,领略梅花的美好。梅花能劝慰人的情绪,病就好转一些,还能令人诗情大发。表达了词人要“揉春为酒”,用酒祝愿朋友像凌雪的梅花一样用开不败,身体更健康的情感。

【解析】

31.试题分析:A项,“‘玉梅令’是词牌又是题目”错,只是词牌。D项,通过“怨东风”可见“报春的喜悦”错。

3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人情感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如此题通过“公来领略,梅下花能劝”可以看出诗人“领略梅花的美好。梅花能劝慰人的情绪”,通过“花长好、愿公更健”,可以看出“愿朋友像凌雪的梅花一样用开不败,身体更健康的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

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可通过“公来领略,梅下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分析诗歌的情感。

十七、【答案】

33.BD

34.下阕情感曲折多变,作者先以“社燕”自比,“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且”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不堪听”又进一步写出江南游子听闻管弦丝竹引起的伤感,最后“先”、“容”又是权宜之计,姑且借醉卧而眠忘记眼前烦恼,作者处处想摆脱,处处又有愁绪,情感曲折地表达了无法排遣的愁苦。

【解析】

33.试题分析:B项,“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不妥,只是反衬作者“心情苦闷”。D项,“放达乐观,不畏愁苦的情绪”错误,应是“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此题两个错误选项均为诗歌的情感分析错误。3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要求结合“措辞婉转”这一特征分析,答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情感,然后分析词人为表达这一情感在措辞上的特点。首先根据诗句中的重点词语“飘流”“倦客”分析“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的情感,然后分析措辞的功力。如“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且” 字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

十八、【答案】

35.AC

36.①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②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③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解析】

35.试题分析:A项,“闻道”表明诗人不愿明说的态度,而不是强调事情并无依据。C项,“衣冠”应是借代。

36.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国家局势动荡”“飘零夔州”“宦官当道,无力报国”等原因。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后的注释进行分析。

十九、【答案】

37.BD

38.景色:冬雪有了融化的迹象,而梅花开始绽放。梅花和白雪互相映衬,喜鹊绕着花朵飞来飞去。这首词抓住了梅、雪、喜鹊这三个意象,描绘了一幅色彩洁净而又美丽的冬末春初景象。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下文主人公睡醒之后的愁绪。

【解析】B项,手法错,并非“触景生情”。D项,并没有消减主人公的烦躁不安。

二十、【答案】

39.AC

40.①诗人赞颂丹橘经冬犹绿,由此可以联想到诗人自己虽遭权贵排挤,却坚贞不屈保持正直高洁的品质与情操。②“自有岁寒心”一句充分显现了丹橘坚韧的性格,历霜雪而弥坚的高尚情操。使人联想到诗人一副自我肯定、充满自信的神情,表现出威武不屈、挺拔峥嵘的英雄气概。③诗中写道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进献给嘉宾,不能受到嘉宾的青睐,这不由使读者联想到当时朝政的黑暗和诗人遭贬斥的坎坷遭遇,诗人借橘喻人,感叹自己空怀报国之才而无用武之地,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④最后两句写桃李受世人重视,而被人们忽视的丹橘却也能绿树成阴,不禁使人联想到作者当时的心境,虽凶遭受排挤而心情抑郁,但又保持着自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解析】

39.试题分析:A应该是“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C项这两句是说丹橘虽好,无奈山高水深,重重阻隔,难以把它运出去,进献给嘉宾。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考核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0.试题分析: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

二十一、【答案】

41.AE

42.这两句是反话,词人一生高风亮节,“恢复中原、报国雪耻”之志至死不渝,此时作者身闲志不闲,家事易了,国事难忘。宜醉、宜游、宜睡的生活(管竹、管山、管水的惬意)对一般闲居老者来说固然可取,但对作者来说这都是最不相宜(最不愿管)的。这两句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表达了词人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解析】

4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词牌不仅规定了词的格式,也决定了词的内容”错误,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词中,如果不看作者和注释,可能我们真的会认为词人只是借助生活中的琐事来反映了词人晚年的生活和心境,显示出一种自然恬淡,超然物外的达观思想,但联系词人一生的心愿以及注释中特别提到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看,词中所写看似闲适的生活只是无奈之举,隐含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十二、【答案】

43.AE

44.本词以愤慨、嘲讽的口吻描写了历史上一生忙着追求权势和名利的人,“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写出了词人对这类人的批判。“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表达出词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襟怀。词人借古讽今,批判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贪欲而争名夺利的行为,“生忘形,死忘名”是词人看破红尘的沉思。

【解析】

4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词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两项”,A项,“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找指国破家亡之痛,不符合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E项,词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AE。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比如本题中,A项,“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找指国破家亡之痛,不符合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E项,词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十三、【答案】

45.AC

46.诗人对政治党争、复杂官场感到厌倦疲惫,又担心政敌的迫害。颔联运用比喻,诗人自况为无用之材,“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有飞来的横祸降临。(答用典酌情给分。“散材”典出《庄子》)自己又像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卷起战旗、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表现对党争、官场的厌倦。

【解析】

45.试题分析:A项,“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不当,其一颔联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岭上晴云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表达技巧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二十四、【答案】

47. CD

48.①对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首联引用萧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与他一样坎坷,升迁次数少,离职却非常频繁,内心深感不平。

②对自己坚守正道,却不被重用的悲叹。颔联写自己像古代圣贤一样,坚守自己的“道”,却无法实现人生价值,内心感到悲伤。

③对自己人生志向的执着坚守。颈联写自己虽到老仍遭受奔波劳碌之苦,但还是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④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的痛苦和无奈。尾联用比喻的手法,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解析】

4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C项,“独自漂泊在外,

点睛:歌的情感鉴赏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有,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十五、【答案】

49.AE

50.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解析】

49.试题分析:A项,是借喻,不是借代。E项,“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50.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句从遣词造句上分析“叠词”和“对仗”,从艺术手法上分析“借景抒情”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等。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此题重点从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遣词造句的方式上分析。

二十六、【答案】

51.CE

52.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解析】

5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

二十七、【答案】

53.CE

54.(异:甲诗写出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同: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却无离别诗的悲苦之情。

【解析】

5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

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要抓住“可怜”“独”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来分析。当然还要注意结合诗歌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感。

二十八、【答案】

55.DE

56.①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面对恶势力的横行,百姓只能任人宰割而不敢反抗。②对恶势力的批判。恶势力到处横行,各霸一方,肆意攫取,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③对“五陵年少”的嘲讽。“五陵年少”不敢招惹那些恶势力,只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学@科网

【解析】

55.试题分析:D项,“年年”两句不仅写了虎的习性,即猛虎在深谷中养子,而且它们上下相安,各霸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二十九、【答案】

57.CD

【解析】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词中的重点词语“送君去”和“不妨(嫌弃)”分析。

三十、【答案】

59.BE

60.诗眼“幽”,总揽西斋景物特征。其一,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悠游庭斋,临风玩月,乐而忘身乃一地方诸侯。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揽胜;其二,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可谓幽景寄幽情;其三,悠游之余,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是显得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展开意境。

【解析】

59.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项“他不关心政务、醉心自然风物”属误读,“身无事”是因齐州大治。E项暗含辞官归田之念属臆测,于文无据。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

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019届高中二年级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 出题人:高虹审核人:潘松龄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_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晚次鄂州[注]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时值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途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写了这首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犹”字,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B.颔联用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所感,写的是船中常景,是看惯了的舟行生活,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C.颈联“逢”字,将“愁鬓”与“秋色”熔于一炉,移愁情于秋色,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乐景哀情,愁绪倍增。 D.“万里归心对月明”,作者借“明月”言乡情,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 E.尾联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③。 阵解星芒尽④,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⑤,独有霍嫖姚⑥。 【注】①渭桥:即中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是古代从长安到西域的要道。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首领单于曾自称‘胡者,天之骄子也’”。④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杨素《<出塞二首>其一》有“兵寝星芒落,战得月轮空”的句子。⑤麟阁,即麒麟阁,汉高祖时造。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汉宣帝甘露三年,曾画十一位功臣像于阁上。这里是用画像于麒麟阁来表示越的功勋和荣誉。⑥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抗击匈奴名将,因功封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E.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不免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及答案 全国1(河北、河南、山西、广西)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全国卷2(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北京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6篇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6篇 【导语】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 文章目录 1.以奉献书写不凡的人生 2.十年,又一新开端 3.“”的另一层含意 4.“狗患”的根源不在狗而在人 5.等待也是一种守护 6.“匠三代”李晓洋:“修复壁画是件挺美的事” 以奉献书写不凡的人生 近日,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又拿出180万元,注入到他 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在2013年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中,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 该助学金自设立以来,崔崑院士夫妇已经捐资600万元。 谈及捐资助学的初衷,崔崑教授说,“就是要捐款回馈社会”。而崔崑夫妇生活上非常节俭,崔崑教授一件衬衣穿了30年,还住在学校的院士楼里,没买房子,没请保姆, 家具陈旧,电视甚至都不是液晶的。对受助学生,崔崑教授有一条要求——学习勤奋努力。 有人说,崔崑教授是“国之脊梁”。何谓?青年时立志报国,中年时践行不渝,耄耋之年依旧持续奉献、照亮人心,所谓鞠躬尽瘁、师者风范正是像崔崑教授这样。 这样的“国之脊梁”还有很多。一位身患癌症都不舍得用进口药的经济学家,没有把千万家产留给儿女,而是用来托举西部山区孩子们的未来,他就是清华大学的赵家和教授;一位把一生献给共和国跳伞事业的“军中传奇”,80多岁了,依旧蜗居农房、吃用从简,却将攒下来的1000万元都捐给了家乡,支持教育事业,她就是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马旭。对于他们,人生之精彩不只是体现在奋斗的前半程,也闪耀在奉献的后半段。 有人或许会说,他们劳苦功高,一生奉献,完全可以让晚年更舒适惬意,而不得如此清苦。然而,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超越常人的境界与格局,视烛照他人为更有价值、更有意

高中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白居易专题练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白居易专题练【题文】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 14.CE 15.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一、【题文】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2019年各地高考模拟卷诗歌赏析试题汇编

2019 年各地高考模拟卷古达诗歌赏析试题汇编 (湘潭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1~2 题。 甲午除夜① 元好问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已恨太官余麯饼②,争教汉水入胶船 ③?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④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注】① 金天兴三年(1234 年)一月十日,金哀宗在蒙古与南宋的夹击之下,自缢身死。除夕之夜,元好问被蒙古军羁押在山东聊城,独坐斗室之中,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② 麯饼:《晋书·愍帝纪》:“京师饥甚,太仓有麯数十饼,麴允屑为粥以供帝。”③ 胶船:传说周昭王南攻楚国,准备渡过汉水,当地人以胶粘船以进,至中流,胶溶船解,周昭王遂滑水而死。④ 大定明昌:是金鼎盛时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句中的“人事”“推迁”表现了金朝灭亡的事实,“忽”字表现了其灭亡速度之快。 B. 第二句,“坐守”表现了诗人被羁押的处境,又运用比喻表现了诗人的强烈愿望。 C. 颔联用典,用“已恨”“争教”联结,以晋愍帝和周昭王类比哀宗;痛切之感,溢于言表。 D. 颈联回顾了全盛时期的金朝;“三千牍”言哀宗功绩已记载于史册,“五十年”言时间之久长。 2.后人评价元好问的诗歌“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请结合本诗简要概括。(6 分) (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押题卷)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3~4 题。 秋风辞 ①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 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 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及时评范文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及时评范文 关于奋斗 1.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岁末盘点,一年来的成绩沉甸甸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C919大型客机、量子计算机等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擘画了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天道酬勤,日新月异。时间见证了我们党带领人民不屈不挠的接力奋斗,见证了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金鸡报晓,瑞犬送春。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豪情,也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担负起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为现实,亿万人民就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祖国前景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享受亲情的时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国泰千秋盛,家和万事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自己的独特精神世界,有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时代是奋斗者书写的。新时代的巨卷正在铺展,逐梦人的舞台更加宽广。无论是执着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大攻坚战的使命担当,还是奔波在获得更高收入、过上更好生活的逐梦路上,奋斗者都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奋斗是艰辛的,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是长期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形势,只有奋斗者才能创造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书写无悔的奋斗人生、幸福人生。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靠不懈奋斗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必将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光辉的彼岸。 2.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近年来,每到毕业季,北大很多院系和班级都以一首《青春大概》的校园民谣,告别集体的青葱岁月;同时以一曲《燕园情》,宣誓自己将以明亮的精神底色,步入社会,创造未来。2018年,是《燕园情》创作20周年,是《青春大概》创作10周年,更是诞生这两首歌曲的北京大学建校120 周年。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018年5月2日,领袖视察北大,在与师生座谈时深切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对于广大青年来说,这既是党中央的殷殷嘱托,更是把自己理想同祖国前途、把自己人生同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奋斗的最大际遇。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六练古诗鉴赏(打包14套)

专题一诗体突破 诗体一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行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别”字,暗示了村民们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C.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们兴奋喜悦的心情。 D.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 E.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2.简析本诗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作者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4.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愤 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回”。 ④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颔联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江苏省2010-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

20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 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 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011年 三、(2011?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 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 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 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参考答案: (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 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 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 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2012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9.(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 现心情的低沉。 2013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及范文6篇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及范文6篇 1.重庆公交坠江悲剧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矛盾逐渐升级。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双方开始殴打,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在3秒内瞬间消逝。 在救援人员忙着对失踪人员救援的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比如“公交车司机凌晨K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大巴和小轿车相撞的原因系女司机驾驶的小轿车逆行”……由此引发网友议论与谩骂。这次相关权威部门的真相披露和辟谣工作相当及时,事故真实情况和相关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让民众了解真相。 今年4月20号上午,一辆由湖南衡阳驶往长沙的长途大巴在途经湖南湘潭昭山收费站后重新驶回高速。此时,大巴车上发生了惊险一幕。 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冲向驾驶室,与司机发生争执,朝其怒吼,情绪十分激动。随后他竟然伸手抢夺方向盘!多亏司机牢牢把握住方向盘,但还是可以看出车辆摆动很大。这时,杀出一名乘客,飞起一脚猛踹男子,将其行为制止,快速化解了险情。看到视频后,网友们炸了,大家异口同声为这位“飞踹哥”点赞,称这一举动简直太帅了!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 对于刘某: 刘某不顾规则,强行要求停车。要求没得到满足便辱骂和行动攻击,导致公交车失控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行为已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以危险方法致多人死亡,触犯《刑法》。 “上帝欲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生活中,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大灾难,而是我们不善自控的性情。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在冲动的时候,都难以做出正确的抉择。在涉及到公众及个人安全的关键时刻,一定要保持克制,不要激动,更不能做蠢事,不妨给自己一点空间和时间。否则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对于司机: 在驾驶公交车途中,司机冉某与乘客争吵、互殴,为个人荣辱不顾全车乘员安危,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员的职业规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并涉嫌违法。 作为司机要时刻将行车安全和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遵守交通法规,集中精力,不要分心。行车过程中如遇乘客无理取闹,要保持冷静,牢记安全驾驶操作规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停车并报警。切勿因一时冲动导致车辆失控发生悲剧。 对于乘客:

2019届高考总复习语文课后习题:练案二十九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练案二十九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一、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雨①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②。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①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②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③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④这两句是对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这两首诗的结尾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试结合诗句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本诗所写的出猎场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括水调歌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余光。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注①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 请简要概括词中的“大丈夫”形象。 二、仿真练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引 洪适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可直接打印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 1.[送别怀人诗]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2.[羁旅思乡诗]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E.“别来”一句,写词人乘春浪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开的矛盾心态。全词情感起伏有致,语言自然流畅,明快简洁,富有韵味。 3.[山水田园诗]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 E.“点秋江白鹭沙鸥”用“秋”修饰“江”,既点明了季节是秋季,也写出了江面上点点鸥鹭飞翔的凄凉肃杀的景色。 4.[边塞征战诗]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 岑参 1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经营好自己的长处(八篇)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经营好自己的长处(八篇) 经营好自己的长处 赵荣霞 【导读: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然而,你到底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强项。找到了强项,将它发挥到极致,就是成功。】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然而,你到底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强项。找到了强项,将它发挥到极致,就是成功。 珍妮·古道尔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却有超人的毅力和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读数学、物理学,而是去了非洲森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为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由于“那双笨拙的手”,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感到很烦恼,因此,他早年的研究工作偏重于理论物理,较少涉及实验物理。而且他找了一位在做实验及处理实验故障方面有惊人能力的年轻助手,这样他就避免了自己

的缺陷,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奠定了自己在物理界的研究地位。 阿西莫夫作为一个科普作家的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或许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为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达尔文在学数学和医学时脑袋不灵光,一碰到植物却灵光焕发,他将这方面强項发挥到了极致,终于成为生物界的一代泰斗。 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学,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经过努力,他后来果然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是的,人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也就是经营自己的强项。经营自己的强项,就会更容易走向成功。 当然,每个人的强项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的成功也会有所不同。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Word版含解析

2-2-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对点练 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 【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一题要求赏析诗歌在叙事上的特色,因此答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叙事的顺序。既要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也要运用诗歌中的诗句加以阐释,还要根据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做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3.(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2019年高考作文最美素材7篇

2019年高考作文最美素材7篇 1. “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 2.李咏辞世,键盘侠可有悔意 3.让忙碌变得充实 4.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5.师生互动,一次规则和公平的示范课 6.愿他们的心灵不再“留守” 7.打动我们的是值得铭记的生活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本周,离去的不但仅是燕子,还有我们熟悉 的人:李咏意外去世,让世界惊愕,促使我们反思生命,也正视生命。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的意外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世界总有美好, 年轻的生命能装扮世界,老骥伏枥也能发出光和热。期中考试马上要 来了,同学们你们本周有进步吗? “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 “一排一排的漂亮姑娘,我连看都不看一眼,没有半个月就跟别人谈 恋爱了”“他说天不亮就起床了,还种那个鬼‘草盛豆苗稀’,要是 我种这个水平,我绝不会写诗”……随着一段课堂上讲解元稹、陶渊 明等古诗的视频合集在网络上流传,62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戴建业出人意料地成了“网红”。特别是其幽默生动、充满“魔性” 的讲解风格,不但被学生认为是“大学课堂里的一股‘泥石流’”, 还令很多网友纷纷点赞,甚至有人表态“想去上学了”。 只要上网看几段戴建业老师视频,想必诸位也会认同上面的评价。虽 然老先生满口的“汉普”的确使一些字句不那么容易听清楚,但从视 频中的阵阵笑声不难猜测,绝大部分时候这并没有影响到课堂效果。 回想一下我们以前的古诗词课,除了背诵,绝大部分精力都在“揣测”

作者的中心思想吧,也就难怪戴教授的讲解让人耳目一新了。这不禁还让人联想到当年央视百家讲坛上的另一位大学教授易中天。操着同样不甚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的都是古代文学的内容,却都同样受到了公众的欢迎。可见,哪怕是讲者和听者的交流不一定的顺畅,传统文化在今天也不是没有市场,同样能够让人听得欲罢不能,会心一笑。 从其学生和网友们的评价中不难看出,戴建业教授的古诗讲解之所以具有“魔性”,关键是其生动幽默的讲课风格。他说,自己讲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跟学生“真诚地聊天”。反映在语言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自然是很多对古诗词内容口语化的、段子式的讲述,而不是照本宣科、陈词滥调。这更切合新一代年轻人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听者倍增亲近感。有了这种亲近感,就传达给听者一个重要的信号:讲者不是高高在上地灌输,而是在与听者平等地交流。这首先是一种形式上的“真诚”。 除了语言的幽默,更重要的“生动”在于,通过故事化的叙述,尤其是很多“换作我会怎么样”的内容,讲课人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营造了一种具有代入感的课堂氛围,也就拉近了与听者的距离,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内容上的“真诚”。人们学习传统文化,不单单是为了会背会读会讲一些诗词故事,重要的是从中感受到古人之道和做事逻辑,将之投射到今人的一言一行上,在对比中对接古与今,从而去发掘、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养分。听听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实际上也遵从了这样的逻辑。 固然,人们不能苛求每一位老师都用这样的讲课方式。不过总结这种讲课风格的“魔性”,关键在于从语言表达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从而激起了听者的兴趣,这代表了文化创新的魅力。戴建业教授说:“我用这样的方式讲课,是希望所有爱诗歌的人不是*大家学习,而是让人欲罢不能,这样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就会提升。”如果说创新对文化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兴趣,让人们注重传统文化。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4可直接打印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4 11.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12.咏史(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①,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岂不伟③,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指汉代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13.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霑: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 1

2019高考诗歌鉴赏练习30篇(附解析)

诗歌鉴赏练习30篇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都城元夕①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②。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②觚棱:宫殿的屋脊。 1.以上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词的开篇写眼前所见汴京元宵夜之景,灯火辉煌,华丽的车马云集,一派热闹景象。 B. 词人以想象中的仙境来比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认为汴京元宵之夜之美宛如神仙境界。 C. 下片写羁旅之愁,上片越是写的繁华热闹,反而越表现出词人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 D. 词人看到了“江南客”的憔悴面容,想到自己羁旅之苦,于是从繁华回到凄冷中来。 E. “窗破月寻人”表明只有月亮陪伴自己,“寻”字运用拟人手法,越发显出人的孤独。2.这首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汉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 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 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E. 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4.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 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 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 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E. 诗人以“水北流”与“人南窜”加以比照,表达了远离京师的孤独、悲愤之情。 6.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