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整理

公共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整理

公共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整理

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识。这

些知识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它关系到每个人的

生活,也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从多个

角度整理公共基础理论知识的重点,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政治知识的重点

1.制度建设

现今的中国主要是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根据这个

制度所拥有的组织形式、决策程序和流程,例如选举制度、人大

制度等。政治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建设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更加民主的制度。

2. 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最高领导层,

他们通过制定政策、监督官员等方式,指导国家发展。党的领导

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保证。

二、法律知识的重点

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具体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生命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公民应该了解这些基本权利并自觉

维护之。

2.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国家的中级法律法规,它们规定了公民行为的具体

规定,包括交通法、刑法、劳动法等等。公民应该了解最基本的

法规并自觉遵守之,避免违规行为导致法律问题。

三、经济知识的重点

1.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指国家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公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现行经济体系主要是市场经济体系,它的重点在于市场的自由竞争、资源配置等方面。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财政支出等,来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在保障公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国家财政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知识的重点

1.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包括历史建筑、文物、民俗等等。公民应该了解这些遗产的历史和意义,自觉维

护之。

2.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包括国内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交流,它可以促进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和认识。公民应该

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存。

综上所述,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是每个公民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都关系到公民的生活和国

家的发展,我们应该关注、学习并自觉维护之。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常识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常识总结 一、“二十四节气”考点汇总 1、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 2、历史进程 二十四节气起源黄河流域,开始于西周,至春秋战国基本定型,最后完成于西汉。就现有文献来看,完整意义上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汉代道家经典《淮南子》中。就历法而言,西汉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最早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审议,把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3、二十四节气内容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5、节气内涵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雨水:降水量逐渐增多了。惊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春分: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 清明: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没有成熟,相当乳熟后期,叫小满。 芒种:“芒种”“忙着种”,正是散播播种的时候。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 小暑: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立秋:秋天开始之意。 处暑:处暑的“处”是指“出”,“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公共基础综合知识精华知识点总结97条

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大陆的时间是:1951年10月。 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保存富农经济。 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独立自主 5、1941年3月,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概念的党的理论工作者是张如心 6、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思想认识上不是完全清醒的。 7、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基础是:思想建设。 8、中国工人阶级独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9、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的是《南京条约》的签订。 10、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的入侵。 11、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13、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势力。 14、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之一是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5、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 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17、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18、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发动工人运动。 19、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南昌起义。 20革命战争的胜利要依靠正确的政策,除了孤立和瓦解敌人的政策外,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团结和壮大自己的问题。 21、毛泽东在下述哪篇文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观点:《反对本本主义》。 2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遵义会议后。

公共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整理

公共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整理 公共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整理 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识。这 些知识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它关系到每个人的 生活,也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从多个 角度整理公共基础理论知识的重点,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政治知识的重点 1.制度建设 现今的中国主要是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根据这个 制度所拥有的组织形式、决策程序和流程,例如选举制度、人大 制度等。政治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建设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更加民主的制度。 2. 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最高领导层, 他们通过制定政策、监督官员等方式,指导国家发展。党的领导 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保证。 二、法律知识的重点 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具体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生命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公民应该了解这些基本权利并自觉 维护之。 2.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国家的中级法律法规,它们规定了公民行为的具体 规定,包括交通法、刑法、劳动法等等。公民应该了解最基本的 法规并自觉遵守之,避免违规行为导致法律问题。 三、经济知识的重点

1.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指国家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公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现行经济体系主要是市场经济体系,它的重点在于市场的自由竞争、资源配置等方面。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财政支出等,来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在保障公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国家财政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知识的重点 1.文化遗产

公共基础知识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一些与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相关的基础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它是了解和研究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的基础,对于公共部门 工作人员和公共事务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基 础知识点的汇总。 一、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 1.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2.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 3.公共决策的过程和方法 4.公共组织的结构和职能 5.公共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6.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7.公共事务治理机制和方式 8.公共管理的效益评估和改进 二、政府与市场 1.政府的角色和职能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互动 3.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效应 4.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5.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区别和特征 6.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 三、公共行政与治理 1.公共行政的概念和特征 2.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3.公共行政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4.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5.公共行政的绩效评价和 6.公共治理的概念和内涵 7.公共治理的参与和合作机制 8.公共治理的网络化和社会化 四、行政法律与伦理 1.行政法律的概念和体系 2.行政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3.行政法律的适用和解释 4.行政法律的实施和执行 5.行政法律的监督和维权 6.公共行政伦理的原则和标准 7.公共行政伦理的教育和建设

8.公共行政伦理的监督和处置 五、公共财政与预算 1.公共财政的概念和职能 2.公共财政的原则和目标 3.公共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4.公共财政的管理和监督 5.公共预算的制定和执行 6.公共预算的绩效评价和 六、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和制度 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和选拔 4.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和发展 5.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估和激励 6.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福利和保障 七、公共危机管理 1.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和阶段 2.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和体系 3.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和应对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 一、【公基常识】中国近现代主要人物著作和重要观点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2、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4、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5、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

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李鸿章、奕、曾国藩、左宗棠:洋务派代表,推行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8、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 9、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0、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11、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12、陈独秀、王明: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陈独秀为书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推举陈独秀为书记。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犯了右倾主义错误,提出“二次革命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公共基础知识的需求越 来越大。那么,什么是公共基础知识呢?公共基础知识,指的是 一些普遍适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学校中所学习的基 础知识。本文将详细介绍公共基础知识的各个知识点,助您深入 了解。 一、数学 (1)代数学: 代数学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种代数系统和 运算。包括整式的加、减、乘、除、同底数幂次方的运算法则。 (2)几何学: 几何学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空间中的图形、大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向量几何等。

(3)数论: 数论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数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等。 二、语文 (1)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包括笔画、结构、读音、用法等方面。 (2)词语: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意义。包括词汇的记忆、 阅读理解、词语的运用等方面。 (3)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快速阅读、深度阅读、阅读理解等方面。 三、英语 (1)单词: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掌握足够的单词量可以提升英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常用单词、生词、词义、词性等方面。 (2)语法: 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句子结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方面。 (3)听力: 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听力技能和语音理解能力。包括听力材料的选择、听力技巧、听力理解等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100个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100个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同盟会 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3.我国公务员退休需要满:30年 《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你的工作年限未满三十年,年龄离国家退休年龄也超过五年(《公务员法》规定男退休年龄为60,女为55),所以不能提前退休。 4.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 5.江泽民同志最早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间是:2000年2月 6.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7.在中国的地震探测史中,有一个驰名中外的地震探测仪:侯风地动仪 8.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主持人是:陈云;工作中心是: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10.我国现有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1.其效力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里的是:学理解释 12.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13.基本法律的制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4.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标志是:具体行政行为 15.我国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职能 16.我国最早设立行省机构是在:元代 17.遗传编译与物种演化是生物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生物之间的融合 18.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泰勒 19.我国国家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 20.为了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一般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21.我国古代远古居民中,使用新石器的是:河姆渡氏族 22.文化建设的基础恭城是:发展科技和教育 23.“三个代表”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24.制定工资报酬时应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应当是:公平因素 25.任何国家行政职能中,最为核心的基本职能是:政治职能 26.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7.在现地技术领域中:“需求型”技术不断涌现 28.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首长进行决策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召集和主持本纪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29. 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30.现在领导班子不仅要求每个成员具备良好的个体素质还要求整个领导班子具备优化的群体结构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1.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2.行政补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失,由国家依法予以补偿的制度。 3.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人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的需要,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6.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优化经济结构。主要包括: (1)采取适当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通过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持; (3)对区域经济发展给予协调、指导和财政支持,促使东、中、西部地区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协调发展;

(4)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采取鼓励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出口,吸引外资,支持本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 7.所谓“两点论”,是指人们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反对只抓一个方面、否定矛盾存在的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辩证法所谓的重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矛盾时,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方面,反对不分主次、平均看待的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事物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使矛盾发展中存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没有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无所谓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重点”。辩证法的重点论是以同时承认两点论为前提的,两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8.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一地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指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一切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0.行文规则的基本内容:(1)根据机关之间的隶属关系的职权范围准确行文; (2)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3)正确选择主送机关与抄送机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大全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 (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

公共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二篇法律知识 第一章法理学 法的本质:国家性(制定或认可,强制力保证实施)、阶级性(统治阶级)、物质制约性。 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机构、组织、国家。 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精神财富。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适用中国法,主要在刑事方面。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核心)、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服务大局(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立法原则:合宪、民主、科学。 立法步骤:提出、审议、表决和通过、公布。 提案权: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 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最高法、最高检。 审议结果:提付表决、搁置、终止审议。 表决:宪法(全国人大全体代表2/3),其他法律(全国人大或常委会1/2)。 法的实施方式:遵守、执行、适用。 监督的重点:国家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 第二章宪法 宪法的基本内容: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支配地位)。 宪政:宪法为前提,民主政治为核心,法治为基石,保障人权为目的。 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人民主权,人权,法治,分权及民主集中制。 爱国统一战线: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群众性、自治性、基层性。 国家所特有:矿藏、水流、城市土地。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经济。 国籍取得方式:出生和继有。 物质帮助权;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 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国家机构:权力机关、元首、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个人负责制:国务院及各部、委,中央军委及地方政府。 全国人大:宪法修改权和监督权;基本法律的制定权和修改权;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任免权;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其他职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和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国家立法权;国家重要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监督权;其他职权; 省、直辖市的人大和常委会,可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国家主席:公布权、任免权、外交权、荣典权。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区公民担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汇总 在公务员公共基础常识中,考试们有哪些常识是还没掌握的呢?让我们再来复习一遍吧,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常识汇总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汇总(一) 1. 我国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距今有几万年? 30 2. 三种水循环各自的运动过程中,都具备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 3. 黄河在潼关折向东流,又穿行在峡谷中,其中最有名的是:三门峡 4. 世界上最曲折的海岸线分布在哪个洲:欧洲 5. “织女星”位于哪个星座? 天琴座 6.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谁提出的? 毛泽东 7. 中国的尼姑最早是何时出现的:南北朝 8. 伊斯兰会议召开于哪一年? 1971 9. 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功率最大的水坝是:伊泰普大坝 10. 在古代任官授职中兼职的官比本官大,称兼职为:守 11. 最先发现了白色光组成的是:牛顿 12.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罗 13. 美国的国花是什么花:玫瑰 14. 《隋唐演义》是哪个朝代的人写的? 清朝 15. 电视发明于本世纪的: 20年代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汇总(二) 1. 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什么时代的繁盛时期? 青铜 2. 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1年 3. 在距今9000年前,就已经出现栽培稻,水稻的发源地是在:中国 4. 下列各地区中,地壳最厚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5. 第一艘成功飞过火星的探测船是:先锋10号 6. 秦汉时代,人们说的“关中”指哪一带?函谷关以西

7. 维吾尔族人信奉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8. 温带落叶林分布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9. 世界上历来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说法,其中“南珠”的产地是:中国 10. 在大陆西岸南北两个萨瓦纳带之间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 11. 股票交易里面通常说成交多少多少“手”,这一“手”是指多少股? 100 12. 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13. “紫土地”是指我国哪个地形区域的土地?四川盆地 14. 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印度 15. 最早用棉花织布的是在:印度河流域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汇总(三) 1. 甲骨文是写在什么上面的?龟骨 2. 西欧和美国两大工业地带形成于:第二次技术革命中 3. 领土包括国家全部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4. 玄武是什么东西:龟 5.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 6. 最轻的金属是:锂 7. 天文学家把全天空的星星按区域划分成多少个星座? 88个 8. 下列哪个是好现象的征兆:清晨浓雾 9. 在九大行星中,被称为最小最冷的行星是哪一颗? 冥王星 10. 司马迁受腐刑是在哪个皇帝统治下? 汉武帝 11. 哪个国家有“千湖国”的称号:芬兰(“千湖之国”芬兰大约有6万个湖泊?) 12. 东帝汶的首都在:帝力 13. 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从西往东流?我国的地势是西部高,东部低 14. 祁连山是哪两个省(区)的分界线:青海与甘肃 15. 下列哪一个星座不属于黄道十二宫:魔羯座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汇总(四)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一、法律知识 考情综述: 法律试题涉及的范围虽然极其广泛,但重点较为突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诉 讼以及合同的成立、违约责任、买卖合同等历年来都是重点考查对象。并且多以案例的形 式出现,侧重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难度较大。 重点章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民法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 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在 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 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1.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指具有法人资格,能够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并承担由此 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行政单位。行政机关不同于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则是指行政机关内部 的或者派出的、一般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的单位,其行为的对外法律后果 归属于其所属的行政机关。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 行政权力的组织。 提示: 由于法律试题多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加强理解,切忌 死记硬背。另外,适当的做题必不可少,尤其是历年真题。在做题时一定要勤于动手,真 正下笔去做,避免眼高手低。对做错的题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情综述:

对哲学基本原理的考查是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考核哲学基本原理的定义、作用、内涵等。有些题目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直接考查考生对哲学原理的记忆能力,而是结合国内时政 热点来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 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 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 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 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 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中的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 品也是常考点。

公共基础管理常识知识

公共基础管理常识知识 : 1、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响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觉察。 2、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异。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那么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3、鳄鱼法那么: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方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4、鲇鱼效应: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假设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当一个组织的工作到达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

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 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所谓的羊 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6、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 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 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律在企业管 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 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 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那么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7、刺猬法那么: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 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 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适宜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 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那么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8、二八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局部,约20%,其余80%尽管 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 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9、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段教导: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 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那么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 要的自然法那么。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整理版)

公共基础知识总纲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思想概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6、法律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 8、公文写作; 9、经济知识; 10、科技常识; 11、中国近现代史; 12、世界现代史; 13、国际国重大事件。 题型: 1、单选; 2、多选; 3、不定项选; 4、实务; 5、论述; 6、简析; 7、写作; 8、案例分析; 9、综合分析; 10、材料处理 第一篇政治常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 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 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畴 [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 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容] 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 4、认识论认识与实践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真理与价值 5、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一、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 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 ①谁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 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产生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19C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公共基础知识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点归纳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考生需要把公共基础知识做一个总结才可以为考试添加一份胜算。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4、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5、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日之内 6、对公务员的物质奖励不包括奖章,包括奖金、奖品、工资晋级 7、按国家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者可分为10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个级别。 8、现代行政领导个体素质要求全面具备德、才、学、识、体。 9、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构成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10、集体决策已成为科学决策理论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11、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问题的决策是程序性决

策 12、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13、情报信息系统是行政决策组织中的“神经系统”。 14、现行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和行政决策领导系统四部分构成。 15、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16、“公民”这一概念是法律概念 17、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 18、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 19、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 20、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21、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22、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配偶、父母、子女 23、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实施的行为是无因管理 24、公文中的词语应含义确切 25、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26、若需向外国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领导人任职、重大政治活动的祝贺表示答谢亦须选用公告。 27、规定性文件是兼有行政公文和法律的性质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哲学部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 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

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15、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 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位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2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