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措施

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措施
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措施

浅谈烧结工序能耗

浅谈烧结工序能耗 摘要:从固体燃耗、点火热耗、余热利用等方面阐述了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主要途径,以及降低工序能耗的措施。 关键词:烧结矿;工序;节能;降耗;措施 一、前言 近两年来,随着钢材市场的持续疲软,钢材价格始终徘徊在较低水平,而原材料的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大多数钢铁企业效益滑坡。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各企业都在降低生产成本上下功夫,节能降耗、挖掘企业自身潜力、向内部要效益已成为所有企业组织生产的主要任务。八钢2台烧结机分别于2007年、2008年投产。表1为2007年以来八钢265m2烧结机能耗统计状况。 表1 八钢265m2烧结机能耗统计 时间利用系数 t.m-2. h1 工序能耗 kg/t 固体燃料消耗 kg/t 煤气消耗 MJ/t 电耗 kWh/ t 水耗 kg/t 2007 1.126551169.967.280.212 2008 1.167262167.48620.176 2009 1.365649160.7852.70.077

2010 1.4846.9241.7274.751.60.127 2011 1.49413678.954.150.102 二、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措施 (一)降低固体燃料的消耗 固体燃料消耗在烧结工序能耗中占的比重最大,达75 %~ 80 %,降低工序能耗首先要考虑的是降低固体燃料的消耗。分析整 个烧结工艺过程,影响固体燃料消耗的主要因素为含铁原料的物理化 学性质、混合料的温度、混合料水分、混合料的粒度组成、固体燃料 的粒度、烧结料层厚度、熔剂的性质及添加量等。 1、原料合理搭配 由于赤铁矿在烧结过程中与CO发生还原反应:Fe2O3+CO→Fe3O4+CO2,消耗了一部分燃料,另外,由于赤铁矿可以在燃烧 时进行分解:3Fe2O3=2Fe3O4+0.5O2,也吸收一部分热量, 而磁铁矿在烧结过程中与氧气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节省燃料。因此烧 结原料的搭配中应尽量降低赤铁矿用量。 合理使用冶金废杂料,不仅可以解决污染问题,还能变废为宝。八钢烧结厂目前使用的冶金废杂物有:高炉瓦斯灰,各种布袋除尘灰,

边缘效应

1、边缘效应的概念、特征和机理 1.1边缘效应的概念 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亦称周边效应。在田间试验时,即使土壤条件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一植物个体所占空间的不同和相连试验区的影响以及小气候的差异等,而周边部分与中央部分的作物在株高、粒数和病虫害的危害等方面也仍会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为了去掉这种周边效应,可把田边部分作为号外,在试验结果的处理上不予计算在内。 1.2边缘效应的特征: 边缘效应带群落结构复杂,某些物种特别活跃,其生产力相对较高;边缘效应以强烈的竞争开始,以和谐共生结束,从而使得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边缘效应有其稳定性,按边缘效应性质一般可分为动态边缘和静态边缘两种。动态边缘效应是移动型生态系统边缘,外界有持久的物质、能量输入,此类边缘效应相对稳定,能长期维持其高生产力;静态边缘是相对静止型生态边缘,外界无稳定的物质、能量输入,此类边缘效应是暂时的,不稳定的。 1.3边缘效应的机理: 引起边缘效应的极力在于边缘效应的加成效应、协合效应和集肤效应。 加成效应:任何生物在多维生态空间中占有一定的生态位。 协合效应:在边缘地带各种生态因子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加成效应,还有一种非加成关系。任何物种对同一种生态因子的利用强度与其他生态因子的现有水平有关。对特定的物种来说,他们一旦与边界异质环境处于合适的生态位相”谐振“,各因子之间就会产生强烈的协合效应。 集肤效应:边缘地带是多种”应力”交互作用的地带,一般较各子系统更为复杂、异质和多变,信息量较丰富,因而刺激了各子系统中信息要求高的种群甚至外系统的种群向边缘区集结,此就是集肤效应。 2、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 植物边缘效应的的概念就是基于不同植物群落之间生物的变异和密度增加而提出的,即在不同植物群落边缘生物的变异和密度有增加的倾向。边缘效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特定的价值,在这种特定的生境中期望有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原因是:在边缘地带回有新的微观环境,导致有高的生物多样性;边缘地带和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气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允许特殊需求的物种散布和定居,从而有利于异质种群的生存,并增强了居群个体觅食和躲避自然灾害的能力,允许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工序能耗

工序能耗 工序能耗 企业的某一生产环节(生产工序)在统计期内的综合能耗。它根据该工序的能源消耗及能耗工质实物量消耗的统计计量折算成一次能源后进行计算。 当工序有外供二次能源时,则按规定的折算系数折算成一次能源后,从能耗中扣除相应的量。 燃料比高炉采用喷吹煤粉、重油或自然气后,折合每炼一吨生铁所消耗的燃料总量。每吨生铁的喷煤量和喷油量分别称为煤比和油比。此时燃料比即是焦比加煤比加油比。根据喷吹的煤和油置换比的不同,分别折合成焦炭(公斤),再和焦比相加称为综合焦比。燃料比和综合焦比是判别冶炼一吨生铁总燃料消耗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要在降低炼铁燃料比上下功夫 炼铁学理论是:高炉利用系数=冶炼强度÷燃料比。也就是说,提高利用系数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提高冶炼强度,另一个是降低燃料比。我国中小高炉实现高利用系数主要是采用提高冶炼强度的办法。采用配备大风机、大风量操作高炉,进行高冶炼强度生气,来实现高利用系数。这种做法就带来高炉的能耗高。不符合钢铁工业要节能降耗的工作思路,应当予以纠正。目前大型高炉吨铁所消耗的风量在1200m3以下。而一些小高炉的吨铁风耗是在1400m3左右,甚至有大于1500m3的现象。燃烧1kg标准煤要2.5m3的风,鼓风机产生1m3的风要消耗0.85kg标准煤。大风量,高冶炼强度操作炉,燃料比就要升高。所以说小高炉的燃料比要比大高炉高30~50kg/t。 钢铁工业要实现“十一五”期间GDP能耗降低20%,主要工作方向就是要在降低炼铁燃料比上下功夫!因为高炉炼铁工序的能耗要占联合企业总能耗的50%左右。 国际先进水平的炼铁燃料比是在500kg/t以下,领先水平是在450kg/t左右。2007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燃料比为529kg/t,最高达到673kg/t。这说明,我国已掌握了先进的高炉炼铁技术,但是炼铁企业发展不平衡,尚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高炉炼铁的燃料比是:入炉焦比+喷煤比+小块焦比。喷煤比是不计算量换比,这样企业之间进行对比才合理科学。但是,个别企业没有计入小块焦用量,失去了企业的能源平衡。 (1)贯彻精料方针,努力实现原燃料质量的稳定。炼铁精料水平对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率为70%。所以说高炉炼铁要以精料为基础。炼铁精料的技术内容已在第四章详细论述。 (2)要实现高风温。热风带入高炉炼铁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6%~19%。热风是廉价的能源,应当充分利用。热风温度升高100℃,可降低炼铁燃料比15~25kg/t,提高风口理论燃烧温度60℃,允许多喷煤30kg/t。所以高风温会给高炉炼铁带来多方面效应(包括风温高软焙下降、软熔区间变窄、提高炉料透气性等),应当努力提高风温。 (3)进行脱湿鼓风。将鼓风湿度降到6g/m3并保持稳定会有提高产量、降低焦比的效果。温度降低1%,可降焦比0.9%,增加产量3.2%。鼓风温度降低1g/m3,风口前燃烧温度可提高5~6℃,可允许煤粉1.5~2.0kg/t。 对于暂时不能喷煤的高炉来说,如果要使用高风温,可以通过加湿鼓风,将高风温用上,既可以提高生铁产量,又有降低焦比的作用。因加湿1%鼓风,会使焦比升高4~5kg/t,但是风温升高100℃,下降焦比25kg/t,两数相加后,仍有降低20kg/t焦比的作用。无喷吹使用高风温冶炼会使高炉内理论燃烧温度升高,硅还原加快,高炉顺行变差,加湿鼓风可降低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4)冶炼强度对炼铁燃料比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高炉冶炼强度在低于1 05t/m3.d时,提高冶炼强度是可以降低燃料比的。但是在冶炼强度大于1.05t/m3?d时,提高冶炼强度会使燃料比升高,而且在冶炼强度大于1.15t/m3.d 以上时,提高冶炼强度,会使燃烧比大幅升高。所以说,控制冶炼强度在1.05~1.15t/m3.d区间操作高炉,就会取得较低的燃料比。我国大型高炉操作的冶炼强度一般是在1.15t/m3.d以下,而一些小高炉的冶炼强度是在1.50t/m3.d以上。这也是小高炉燃料比高的内在原因。

林窗效应和边缘效应

⑵对生态结构质量和稳实性的影响 新建公路过程中,临时用地如:弃渣场、取土场、施工便道、拌和场、施工营地、预制场、材料堆场等。这些施工临时占地将对森林群落及植被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从而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降低。部分处于林内的施工临时用地需要较大空地,拟建公路施工期由于机械碾压、施工人员的践踏等,施工作业周围的植被将遭到破坏,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破坏明显,特别是对灌木层及草本层的破坏,甚至导致其消失,造成森林群落的层次缺失,使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较大的改变。乔木层由于缺乏灌木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对环境的抵抗能力下降,易感染病害和遭受风折,使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群落稳定性下降,另外,由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破坏,并引起群落结构的变化和群落层次的缺失,将直接影响群落的演替,形成森林内部的“林窗结构”,从而引起“林窗效应”,同样会改变森林群落的生境条件,大量的喜光树种进入,而常绿树种则从林内消失,使森林群落的演替发生改变,地带性植被的改变和消失,降低了森林对环境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在线路NK150~CK210 段由于杉木分布集中,“林窗效应”比较明显,因此,施工便道的设计应尽量避免穿越成片的树林。

边缘效应是指在某一生态系统的边缘,或两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区域内能流、物流和信息流都远远大于某一生态系统内部的能流、物流和信息流。比如,有关研究表明,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其边缘(林缘带)往往分布着比森林内部更为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更丰富的景观;又如,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区内往往是山洪的多发带,也是多种动物迁徙的必经之地和多种植被类型的集中分布区。人和许多动物都需要在多种生态系统中寻求食物和庇护,所以,多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地带,往往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环境。这种边缘环境一方面能提供最丰富的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另一方面,它也使他们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包括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为频繁的自然灾害(剧烈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边缘效应-生态学方面 1.边缘效应的概念 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亦称周边效应。在田间试验时,即使土壤条件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一植物个体所占空间的不同和相连试验区的影响以及小气候的差异等,而周边部分与中央部分的作物在株高、粒数和病虫害的危害等方面也仍会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为了去掉这种周边效应,可把田边部分作为号外,在试验结果的处理上不予计算在内。 2边缘效应的特征 边缘效应带群落结构复杂,某些物种特别活跃,其生产力相对较高;边缘效应以强烈的竞争开始,以和谐共生结束,从而使得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边缘效应有其稳定性,按边缘效应性质一般可分为动态边缘和静态边缘两种。动态边缘效应是移动型生态系统边缘,外界有持久的物质、能量输入,此类边缘效应相对稳定,能长期维持其高生产力;静态边缘是相对静止型生态边缘,外界无稳定的物质、能量输入,此类边缘效应是暂时的,不稳定的。 3边缘效应的机理 引起边缘效应的极力在于边缘效应的加成效应、协合效应和集肤效应。 加成效应:任何生物在多维生态空间中占有一定的生态位。 协合效应:在边缘地带各种生态因子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加成效应,还有一种非加成关系。任何物种对同一种生态因子的利用强度与其他生态因子的现有水平有关。对特定的物种来说,他们一旦与边界异质环境处于合适的生态位相”谐振“,各因子之间就会产生强烈的协合效应。 集肤效应:边缘地带是多种”应力”交互作用的地带,一般较各子系统更为复杂、异质和多变,信息量较丰富,因而刺激了各子系统中信息要求高的种群甚至外系统的种群向边缘区集结,此就是集肤效应。 4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

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实践

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实践 张义明薛凤萍李素芹顾桂萍王娜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铁厂,唐山 063020) 摘要本文分析了唐钢炼铁厂烧结工序能耗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措施。通过优化烧结配矿、低温厚料层烧结、配料自动化、提高混合料温度、控制燃料粒度、改善燃料分布等措施降低了固体燃耗;通过降低烧结系统漏风率、提高设备作业率、减少设备的空运转时间降低了烧结系统电耗;通过采用微负压点火技术和低温点火技术降低了点火煤气消耗;通过烧结余热的回收利用实现了循环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烧结工序能耗措施实践 Practice of Reducing Consumption of the Sinter Procedure Zhang Yiming Xue Fengping Li Suqin Gu Guiping Wang Na (Tangshan Iron & Steel Co., Ltd., Tangshan, 063020)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actuality consumption of the sinter Procedure and taking a series of measure to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sinter Procedure. By optimizing the sintering ore ration structure, taking thick material layer-low temperature sinter, automatic immingling ore ration, increasing mix --material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the fuel granularity , improving fuel distributing and so on to reduce solid-fuel consumption . By decreasing the air leaking rate of the sinter system, increasing equipment working ratio, decreasing equipment empty--running time to save electric energy. By taking atom- minus pressure and low--temperature ignition techniques to decrease the burning gas consumption. By reclaiming residual heat of sinter to realize circle- economy, obtain better benefits of economy and social. Key words sinter, working procedure consumption, measure, practice 1 引言 唐钢炼铁厂北区现有1台265m2和3台180m2烧结机,2座2000m3高炉和1座3200m3高炉。2009年全年产铁592万吨,3座高炉的主要炉料结构是烧结矿、球团矿和天然块矿,其中烧结矿是炼铁的主要原料,占入炉矿配比的80.44%。 近几年,随着烧结矿产量的增加,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及新设备的投入,唐钢炼铁厂北区的烧结工序能耗指标逐年降低,但与国内各大中型钢铁企业相比,仍比先进企业高10kgce/t。炼铁厂北区根据烧结机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特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同时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把节能降耗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降低了烧结工序能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烧结工序能耗现状 钢铁企业是能耗大户,能耗是吨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烧结工序能耗约占钢铁生产总能耗的8.3%,仅次于炼铁,是钢铁生产的第二耗能大户。烧结工序能耗主要包括固体燃料消耗、电力消耗、点火煤气消耗、动力(压缩空气、蒸汽、水等)消耗,其中固体燃料消耗占70%~80%,电力消耗占13%~20% ,点火消耗占5%~10% [1]。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重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等级理论 任何系统都属于一定的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等级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对于任何等级的生物系统,它们都是由低一等级水平上的组分(亚系统)组成。同时本身又是高一等级水平上的组成成分。 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物种-面积”关系、均衡理论、聚合种群理论) (1)“物种—面积”关系:S = CAz (S:物种丰富度;A:物种存在的空间面积;C:物种的分布密度;z:一个统计指数,理论值为0.263,通常为0.18-0.35) (2)均衡理论:岛屿物种数目的多少,应当由“新物种”向区域中的迁入和“老物种” 的消亡或迁出之间的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均衡的规律。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 (3)聚合种群理论: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 3.复合种群持续生存的必要条件 ①离散的局部繁殖种群。 ②所有的亚种群均有绝灭的风险。即使是最大的亚种群也有绝灭的可能。 ③亚种群有重建的可能。重建率随斑块间距离的增大而锐减,也与物种的迁移能力有关。 ④局域动态的非同步性。 4.渗透理论(临界阈现象,渗透阈值0.5928) (1)临界阈现象:某一事件或过程在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到达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 (2)渗透阈值0.5928 5.源-汇系统理论(“源”种群与“汇”种群,源斑块与汇斑块) (1)所谓“源”种群是那些在条件较好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较高增长率的局部种群。(2)所谓“汇”种群是指那些在条件较差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负的种群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3)包含源种群的生境视为源斑块,而将汇种群所占据的生境作为汇斑块。物种总是从源斑块向汇斑块迁移。 6.尺度的定义和表达 (1)定义:指在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空间尺度),或者指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动态的时间间隔(即时间尺度)。 (2)表达:粒度和幅度 第三章景观结构 1.斑块(概念,起源)

3能耗指标体系的分类计算

能耗指标体系的分类 钢铁企业能耗指标主要有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主要产品的工序能耗、主要产品的实物单耗(如炼铁焦比、炼焦煤耗等)以及产值能耗、增加值能耗等等。能源分析评价指标中,包括企业内部能源加工转换指标和企业损失指标。 按钢铁企业能耗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可分为: (1)企业级能源技术经济指标:如吨钢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吨钢耗新水、吨钢电耗、损失率等。 (2)工序级能源技术经济指标:如炼钢工序能耗、炼铁工序能耗等。 (3)耗能设备级能源技术经济指标:加热炉燃耗、高炉焦比、制氧机电耗等。 按钢铁企业能效对标指南中能耗指标体系可分为: (1)综合性指标:如企业级能源消耗总量、工序级能源消耗总量、各类能源介质消耗总量、企业能源亏损量等指标。 (2)单耗性指标:如吨钢综合能耗、企业吨钢可比能耗、工序单位产品能耗。 (3)经济性指标:万元产值能耗、万元增加值能耗等。 2.能耗指标的范围及计算 钢铁制造流程是由多个不同的生产工序组成的,前一道工序的产品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这是钢铁工业的特点,由于其复杂性,因此,统计范围和指标定义必须规范,以便于对标,找出节能潜力,提升企业效益。 (1)吨钢综合能耗范围及计算 综合能耗是规定的耗能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标准煤后的总和。 吨钢综合能耗(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吨钢综合能耗是企业生产每吨粗钢所综合消耗的各种能源自耗总量;也就是每生产一吨钢,企业消耗的净能源量。其计算公式为: 吨钢综合能耗=企业钢产量 企业自耗能源量(吨标准煤/吨钢,千克标准煤/吨;tce/t ,kgce/t ) 式中,企业自耗能源量即报告期内企业自耗的全部能源量。统计上报按企业全部耗能量。 企业自耗能源量= 企业购入能源量 ± 库存能源增减量 - 外销能源量 = 企业各部位耗能量之和 + 企业能源亏损量 作为行业对标,吨钢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可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的主体生产工序(包括原料储存、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连铸、轧钢、自备电厂、制氧等动力厂)、厂内运输、燃料加工及输送、企业亏损等消耗能源总量,不包括矿石的采、选工序,也不包含炭素、耐火材料、机修、石灰、精制及铁合金等非钢生产工序的能源消耗量。 吨钢综合能耗指标一般不宜于企业之间直接对比,它主要用来考核和分析本企业历年能耗水平的变化,也可作为钢铁联合企业之间对比参考用。

国家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国家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1、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07 现有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 新建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 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

2、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8-2007 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准入值 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

3、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9-2007 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 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准入值 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 4、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0-2007 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 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准入值 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

5、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1-2007 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 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准入值 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 6、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2007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准入值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 7、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2007 现有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 新建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准入值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

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当量值条件下[0.1229 kgce/t/(kW·h)]粗钢生产工序能耗限额参考值 8、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07 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 新建装置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准入值

烧结节能降耗

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措施 (一)降低固体燃料的消耗 固体燃料消耗在烧结工序能耗中占的比重最大,达75 %~80 %,降低工序能耗首先要考虑的是降低固体燃料的消耗。分析整个烧结工艺过程,影响固体燃料消耗的主要因素为含铁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混合料的温度、混合料水分、混合料的粒度组成、固体燃料的粒度、烧结料层厚度、熔剂的性质及添加量等。 1、原料合理搭配 由于赤铁矿在烧结过程中与CO发生还原反应:Fe 2O 3 +CO→Fe 3 O 4 +CO 2 ,消耗了一部分燃料, 另外,由于赤铁矿可以在燃烧时进行分解:3Fe 2O 3 =2Fe 3 O 4 +0.5O 2 ,也吸收一部分热量,而 磁铁矿在烧结过程中与氧气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节省燃料。因此烧结原料的搭配中应尽量降低赤铁矿用量。 烧结生产使用生石灰作熔剂,不仅可以提高混合料温度,减少或消除过湿层,改善料层透气性,而且生石灰消化生成的消石灰胶体颗粒有凝聚作用,有利于混合料的成球,并提高了料球强度,改善了混合料的透气性,为厚料层烧结创造了条件。但在配加生石灰过程中应根据原料的性质适量添加,不能过大,否则会使混合料过分疏松,堆密度降低,生球强度变差,进而影响烧结过程。 钢渣中含有大量的碱性氧化物,主要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铁酸钙以及游离的CaO、MgO 等低熔点矿物。含铁原料中配加少量的钢渣代替部分熔剂,不仅可使烧结矿强度增大,成品率升高,节省固体燃料,而且对高炉冶炼也很有好处。 轧一烧结厂目前所用的含铁原料以河北精矿为主,配加少量澳矿、印度矿、巴西矿、墨西哥矿、高炉返矿、筛下自返矿,另外还配加少量炼钢红泥。熔剂大部分采用生石灰、高镁灰、石灰石。 2、控制燃料粒度及粒度组成 烧结所用固体燃料的粒度与混合料的特性有关,一般应由实验确定。但实验室和实际生产都证明了在精矿烧结时,固体燃料的最好粒度范围是0.5~3 mm,大于3 mm和小于0.5 mm粒级的存在都是不希望的,这部分粒级含量的增加均会使固体燃耗增加,烧结矿成品率降低。设法控制固体燃料的粒度及组成是所有的烧结厂为高产、优质、低耗而应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3、提高混合料温度

传感器复习题带答案的简答大题

小题 1.能将红外辐射量变化转换成电量变化的装置成为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根据热电效应和光子效应制成。前者成为热敏探测器,后者成为光子探测器。 2.光栅是由很多等节距的透光缝隙和不透光的可先均匀相间排列构成的光电器件。按其原理和用途,它又可分为物理光栅和计量光栅。物理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制造的,主要用于光谱分析和光波长等量的测量。计量光栅主要利用莫尔现象,测量长度、角度、速度、加速度、振动等物理量。 3.以光栅的栅距作为分辨单位,只能在有合适的光栅栅距的基础上,对栅距进一步细分,才可能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 4.编码器按其结构可分为接触式、光电式和电磁式三种,后两种为非接触式编码器。 简答题 1、有源传感器与无源传感器有什么差别,请举出三个不同类型的例子。 答:分为有源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有源一般是将非电能量转换为电能量,称之为能量转换型传感器,也称为换能器。通常它们配有电压测量和放大电路,如压电式、热点偶、光电池等。无源传感器又称为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它本身不是一个换能装置,被测非电量仅对传感器中的能量起控制或调节作用。所以,它们必须具有辅助能源。如电阻式、电容式和电感式 2、试说明如图所示的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在悬臂梁的一端固定质量块,梁的另一端用螺钉固定在壳体上,在梁的上 下两面粘贴应变片,梁和质量块的周围充满阻尼液(硅油),用以产生必要的阻 尼。测量震动时,将传感器壳体和被测对象刚性固定在一起,因此作用在质量 块上的惯性力F=ma使悬臂梁产生变形(应变),这样,粘贴在梁上用应变片所 构成的电桥失去平衡而输出电压。此输出电压的大小正比于外界震动加速度a。 3、分析电容传感器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画图给出消除其影响的措施,并进行论述。 答:理想条件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均匀分布于两极板所围成的空间,这仅是简化电容量计算的一种假定,实际上在电容器的边缘力线是不均匀的,这样就产生了边缘效应。 a 为克服边缘效应,首先应增大初始电容量Co,即增大极板面积,减小极板间隙。 b 在结构上增设等位环来消除边缘效应 原理:等位环安放在上面电极外,且与上电极绝缘组等电位,这样就能使上电极的边缘电力线平直,两极间电场基本均匀,而发散的边缘电场产生在等位环的外周不影响工作。 4、简述电涡流效应的原理,并说明如何实现测距(参见图1)。 答:在传感器线圈中通以交变电流I,在周围空间形成交变电磁场H1,在处于磁场内的导体中产生涡流环。该涡流环形成的反向磁场H2,并作用于传感器线圈,从而使得线圈的参数(电感、阻抗、品质因数)发生变化。变化的成果都取决于线圈参数(尺寸大小、电流强弱)导体参数(电导率、磁导率)和线圈与导体之间的距离。 在测量过程中,只要保证上述参数中的一个参数变化,就可以实现测量。即保证传感器线圈不变,导体不变,则传感器线圈的参数变化只与距离有关,从而实现测距。 5、热电偶测温时什么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哪些? 答:为了热电势与被测温度成单值函数关系,需要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保持恒定,由于热电偶的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是在冷端温度等于0℃下得到的,已知配套的仪表也是根据这一关系曲线进行刻度的,在测量时必须满足冷端温度等于0℃的条件,否则会出现误差,而在实际工作时冷端受外界温度影响很难恒定也不等于0℃。方法:①冷端温度恒温法②计算修正法③电桥补偿法 6、试说明图示的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经典)61411

本文是我根据我的上传的上一个文库资料继续修改的,以前那个因自己也没有吃透,没有条理性,现在这个是我在基本掌握高炉冶炼的知识之后再次整理的,比上次更具有系统性。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图片,增加大家的感性认识。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本次将高炉炼铁工艺流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高炉炼铁工艺流程详解 二、高炉炼铁原理 三、高炉冶炼主要工艺设备简介 四、高炉炼铁用的原料 附:高炉炉本体主要组成部分介绍以及高炉操作知识 工艺设备相见文库文档:

一、高炉炼铁工艺流程详解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详图如下图所示:

二、高炉炼铁原理 炼铁过程实质上是将铁从其自然形态——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过程。 炼铁方法主要有高炉法、 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其 原理是矿石在特定的气氛中(还 原物质CO、H2、C;适宜温度 等)通过物化反应获取还原后的 生铁。生铁除了少部分用于铸造 外,绝大部分是作为炼钢原料。 高炉炼铁是现代炼铁的主 要方法,钢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这种方法是由古代竖炉炼铁发展、改进而成的。尽管世界各国研究发展了很多新的炼铁法,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这种方法生产的铁仍占世界铁总产量的95%以上。 炼铁工艺是是将含铁原料(烧结矿、球团矿或铁矿)、燃料(焦炭、煤粉等)及其它辅助原料(石灰石、白云石、锰矿等)按一定比例自高炉炉顶装入高炉,并由热风炉在高炉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向高炉内鼓入热风助焦炭燃烧(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

化碳和氢气。原料、燃料随着炉内熔炼等过程的进行而下降,在炉料下降和上升的煤气相遇,先后发生传热、还原、熔化、脱炭作用而生成生铁,铁矿石原料中的杂质与加入炉内的熔剂相结合而成渣,炉底铁水间断地放出装入铁水罐,送往炼钢厂。同时产生高炉煤气,炉渣两种副产品,高炉渣铁主要矿石中不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自渣口排出后,经水淬处理后全部作为水泥生产原料;产生的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炼铁工艺流程和主要排污节点见上图。

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603 )《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斑块与干扰斑块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干扰斑块是由于在一个基质内发生局部干扰而形成的一种斑块类型。 2. 残存斑块与环境资源斑块 是由于它周围的土地受到广泛干扰而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如城郊所包围的小片林地、火烧后留下的小片林地。 如果斑块的产生是缘于环境的异质性,如森林中的沼泽、农田中的低洼湿地,那么它们属于环境资源斑块。 3. 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4. 廊道与生态廊道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如道路及道路林带、河流及河岸林带等。 由水体、植被等生态性结构成分构成的廊道。 5. 景观连接度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6. 景观对比度 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过渡带窄而清晰,就可以认为是高对比度的景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 7. 景观边界 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8. 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 生态过渡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生态过渡带包含较大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边界地带。 9.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是是景观的两个重要属性。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

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10. 景观的破碎化 景观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的过程或现象,广义上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等包括5种景观变化过程。 11. 生态流 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 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或由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服务、功能、产品三个方面。 13.文化景观 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等附带有人类文化或文明痕迹或属性的景观称为文化景观。如城市景观、农业景观。 自然景观的稳定成分-土壤得到人为改变的景观。如果园,农田。 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如城市景观。 14. 自然景观 没有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 15.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3个部分。 16. 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7.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18. 网络与网络结点

国内外高炉炼铁系统的能耗分析

国内外高炉炼铁系统的能耗分析 炼铁系统的能耗占钢铁联合企业总能耗70%, 吨铁产生1.5 tco2, 3.08kgso2, 50mg粉尘, 95%的二恶英, 约350kg/t的炉渣。 1、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发布的全国重点钢铁企业有关能耗数据来进行分析,有关人士总结了重点钢铁企业高炉每生产一吨铁的能耗状况: 焦化工序的工序能耗为123.11kgce/t,高炉炼铁入炉焦比为392kg/t。由此得出,冶炼一吨铁水,焦化工序的能源消耗为123.11kgce/t × 0.392t/t = 48.26kgce/t。 烧结工序的工序能耗为55.21kgce/t,高炉炼铁的炉料结构为烧结矿78.28%、球团矿13.91%、块矿7.81%。冶炼一吨铁水需要消耗1.672吨含铁原料,则需要的烧结量为1.672t × 78.28% = 1.3088t。由此得出冶炼一吨铁水,烧结工序的能耗为55.21kgce × 1.3088t = 2.25 kgce/t。 球团工序的工序能耗为33.08kgce/t,冶炼一吨铁水需要球团量为1.672t × 13.91% = 0.2325t。由此得出冶炼一吨铁水,球团工序所消耗的能源为33.08kgce/t × 0.2325t = 7.69kgce/t。 炼铁工序能耗为428.16kgce/t,生产一吨铁水,炼铁系统总能耗为48.26kgce/t(焦化)+ 72.25kgce/t(烧结)+ 7.69kgce/t(球团)+ 426.84kgce/t(炼铁)= 555.04kgce/t。 2、按照上述计算方法,我们计算了2007年一季度宝山钢铁股份公司4号高炉(4747m3)生产一吨铁的能耗:21.81kgce/t(焦化)+ 62.31kgce/t(烧结)+ 4.60kgce/t(球团)+ 381.22kgce/t(炼铁)= 469.94kgce/t。 据了解,国外一些先进的钢铁企业采用高炉炼铁的能耗指标也在不断进步。表1是2005年韩国浦项制铁和光阳厂焦化、烧结等有关能耗指标。 由表可得,2005年浦项制铁焦化工序能耗为129.7kgce/t × 0.4947t/t = 64.16kgce/t,光阳厂为131.9kgce/t × 0.4921t/t = 64.90kgce/t;韩国高炉炼铁矿耗在1.60t/t左右,浦项制铁烧结能耗为1.60 × 76.4% × 66kgce/t = 80.67kgce/t,光阳厂烧结能耗为1.60 × 70.9% ×57.4kgce/t = 65.11kgce/t;韩国球团矿全为进口,暂不记入能耗。最终将各项指标汇总可得,浦项制铁炼铁系统能耗为64.16kgce/t + 80.67kgce/t + 426.5kgce/t = 607.33kgce/t,光阳厂炼铁系统能耗为64.90kgce/t + 65.11kgce/t + 441.1kgce/t = 571.11kgce/t。2005年德国蒂

ELISA常见问题

1、ELISA试验的稳定性问题 做ELISA实验时,结果老是重复性不上,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操作方法做出的结果就截然不同,上午做时其OD在1.5,下午做时就是0.9了,所以都没有办法下结论,为什么会差异这么大呀? (1)多设平行空孔,请别人代劳,以判断究竟是否操作问题 (2)对于活性非常高的包被物和酶标记物,如果第一次选择的范围恰好在其平台位置边缘,那么在重复的时候,每次取样带来的微量误差就很容易导致大的偏差了,特别是线性比较好的原料试剂,这个就很正常了。建议每次取样的时候只使枪尖一点点位于液面下,以免吸嘴外面沾有少量抗原or抗体or酶而使结果重复不上。 2、酶不稳定,有何高招? (1)保存浓度尽量高些, (2)另外可以添加牛血清白蛋白等蛋白保护剂,以避免其被吸附或沉降以及被蛋白酶所降解。 (3)加入50%甘油-20度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4)还可以加入防腐剂防止长菌(注意不能用叠氮钠,其对HRP活性有很大影响)(5)现在一些公司也有商品化的酶标保护剂供应,可以考虑一下 酶类的稳定性与保存方法的很大关系。干燥的制品一般比较稳定,在低温情况下其活性可在数日甚至数年无明显变化,贮藏要求简单,只要将干燥的样品置于干燥器内(内装有干燥剂)密封,保持0-4度冰箱即可。液态稳定性较差,贮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不能太稀,必须浓缩到一定浓度才能封装贮藏,样品太稀易降解、变性。2、一般需加入防腐剂和稳定剂,酶常用的稳定剂有硫酸铵糊、蔗糖、甘油等,也可加入底物和辅酶以提高其稳定性。此外,钙、锌、硼酸等溶液对某些酶也有一定保护作用。3、贮藏温度要求低,避免反复冻融。 3、ELISA试验中不加标本的OD值反而高于加人的阴性标本的OD值,是什么原因呀? 做夹心法ELISA试验中不加标本的OD值反而高于加人的阴性标本的OD值,是什么原因呀? 最大的原因是封闭的效果不好,应该调整封闭液; 可以尝试不同的封闭剂(BSA、胶脂奶粉、明胶等)、不同的封闭浓度、时间,试试哪个效果好 阴性的里面的其他蛋白起到了封闭的效果 4、边缘的阴性OD值老是比中间的偏高,什么原因呢? 我做ELISA时,有一段时间在板的最后一条板孔的阴性的OD值经常比在中间的高,有时候高出0.1个OD,导致实验经常重复,但原因也找不到在哪里? 这可能是由于ELISA的边缘效应造成的。ELISA的边缘效应是指边缘孔与中心孔反应条件不一致,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同一标本在边缘孔测定的结果明显高于中央孔,且随边缘孔与中央孔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强。原因在于试验过程中边缘孔与中央孔的温度、液体蒸发程度不同以及各孔表面存在光洁度等物理性状的差异有关。为克服其影响,应尽可能使用中

高炉炼铁工序能耗的计算方法

高炉炼铁工序能耗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11-9-5 来源:中国钢铁企业网作者:王维兴阅读:【收藏此页】【打印】【复制 网址】【字号:大中小】 【中国钢铁企业网/报道】日前,中国钢铁企业网特邀专家顾问王维兴就高炉炼铁工序能耗计算方法作了以下解析: 1.高炉炼铁工序能耗计算统计范围 原燃料供给:矿槽卸料、称量料斗和计量、料车或皮带上料、仪表显示和控制、照明等用电;空调用电、冬季取暖用蒸汽等能源用量。 高炉本体:焦炭(包括小块焦)、煤粉、电力、蒸汽、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水(新水、软水等)等。 渣铁处理:炉渣处理用电和水,冲渣水余热要进行回收利用。 鼓风:分电力鼓风或气动鼓风。鼓风能耗一般占炼铁总能耗的10%。1m?风需要用能耗0.030kgce/ m?.正常冶炼条件下,高炉消耗1吨燃料,需要2400m?的风量。 热风炉:要求漏风率≤2%、漏风损失应≤5%、总体热效率≥80%、风温大于1200℃,寿命大于25年。 烧炉用高炉煤气折标煤系数0.1143kgce/m3; 转炉煤气折标煤系数0.2286kgce/m3; 焦炉煤气折标煤系数0.6kgce/m3。 热风炉用电力和其它能源工质:蒸汽、压缩空气、水等。 煤粉喷吹:煤粉制备干燥介质,宜优先采用热风炉废气; 用电力、氮气、蒸汽、压缩空气、空调和采暖用能等。 设计喷煤能力要大于180kg/t. 碾泥:用电力和其它能源工质。 除尘和环保:主要是电力(大企业环境保护用电力占炼铁用电的30%左右)、水等。, 铸铁机:电力、水等。 扣除项目:回收利用的高炉煤气,热值按实际回收量计算; TRT余压发电量(电力0.1229kgce/kwh) 2.炼铁工序能耗计算方法

详解:集肤效应、邻近效应、边缘效应、涡流损耗

1.集肤效应 1.1 集肤效应的原理 图 1.1 表示了集肤效应的产生过程。图中给出的是载流导体纵向的剖面图,当导体流过电流(如图中箭头方向)时,由右手螺旋法则可知,产生的感应磁动势为逆时针方向,产生进入和离开剖面的磁力线。如果导体中的电流增加,则由于电磁感应效应,导体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涡流。由图可知:涡流的方向加大了导体表面的电流,抵消了中心线电流,这样作用的结果是电流向导体表面聚集,故称为集肤效应。在此引进一个集肤深度〈skin depth 〉的概念,此深度的电流密度大小恰好为 表面电流密度大小的1/e 倍: 一般用集肤深度Δ来表示集肤效应,其表达式为: 其中:γ为导体的电导率,μ为导体的磁导率, f 为工作频率。 图 1.1. 集肤效应产生过程示意图 图 1.2. 高频导体电路密度分布图高频时的导体电流密度分布情形,大致如图 1.2 所示,由表面向中心处的电流密度逐渐减小。由上图及式 1.1 可知,当频率愈高时,临界深度将会愈小,结果造成等效阻值上升。因此在高频时,电阻大小随着频率而变的情形,就必须加以考虑进去。 1.2 影响及应用

在高频电路中可以采用空心导线代替实心导线。此外,为了削弱趋肤效应,在高频电路中也往往使 用多股相互绝缘细导线编织成束来代替同样截面积的粗导线,这种多股线束称为辫线。在工业应用 方面,利用趋肤效应可以对金属进行表面淬火。 考虑到交流电的集肤效应,为了有效地利用导体材料和便于散热,发电厂的大电流母线常做成槽形 或菱形母线;另外,在高压输配电线路中,利用钢芯铝绞线代替铝绞线,这样既节省了铝导线,又 增加了导线的机械强度,这些都是利用了集肤效应这个原理。 集肤效应是在讯号线里最基本的失真作用过程之一,也有可能是最容意被忽略误解的。与一般讯号 线的夸大宣传所言 ,集肤效应并不会改变所有的高频讯号 ,并且不会造成任何相关动能的损失。 正好相 图 2.1 表示了邻近效应的产生过程。 A 、B 两导体流过相同方向的电流 IA 和 IB ,当电流按图中箭头 方向突增时,导体 A 产生的突变磁通 ΦA -B 在导体 B 中产生涡流,使其下表面的电流增大,上表面 的电流减少。同样导体 B 产生的突变磁通 ΦB -A 在导体 A 中产生涡流,使其上表面的电流增大,下 表面的电流减少。这个现象就是导体之间的邻近效应。 当流过导体的电流相同,导体之间的距离一定时,如果导体之间的相对面积不同,邻近效应使得导 体有效截面面积不同。研究表明 :导体的相对面积越大则导体有效截面越大,损耗相对较小。 图 2.2. 临近效应示意图 反,集肤效应会因传导体的不同成分,在传递高频讯号时有不连贯的现象。同样地,在陈旧的线束 传导体上,集肤效应助长讯号电流在多条线束上的交互跳动,对于声音造成刺耳的记号。 图 2.1. 临近效应产生过程示意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