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4—1)

目录

第一章设施规划概论 (6)

第一节物流系统的概念 (6)

第二节设施规划 (8)

第二章设施选址 (14)

第一节设施选址的意义及方法步骤 (14)

第二节影响场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15)

第三节选址的评价方法 (16)

工业工程专业介绍

1.工业工程与设施规划的关系

2.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

3.工业工程起源于钢铁行业泰勒

工业工程(IE)是唯一一门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

·以系统工程为哲理

·以运筹学等数学方法为理论基础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

·用工程量化的分析方法研究由人、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组成的系统中的工程与管理问题

·进行定量、系统分析、设计与优化

·从而实现系统的最大效率和效益。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改善?

管理是对工作的计划、协调、组织、控制,是对作业全过程有计划有组织的推行和管控。

改善是从现有的工作开始所做的低成本改进,以不断的局部优化带动整体工作的革新。

差异比较

·制度上的不同

·参与人员的不同

·方法上的不同 ·灵活性上的差别

工业工程着眼于系统的改善,对动作、工序、流程、整个工厂布局。

企业管理:习惯于把焦点集中在人的身上和工作的结果上,而对工作方法和技巧缺乏研究和要求。

手段:KPI 、绩效管理、压力传递、奖惩 讲求管理哲学与艺术

工业工程:解决问题更多是靠方法而非热情。对于执行层来说,传授工具和方法远比传递思想更重要。

手段:通过某些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按照某些原则进行改善。 讲求科学 案例分析

·岳飞用钩镰枪破金兀术铁甲连环马 ·某公司产品标签粘贴案例

外构件接收与检验

ECRSI 五大原则

取消Eliminate

合并Combine

重排Rearrange

简化Simplify

增加Increase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在台湾中钢集团的应用功能与职责作业内容

人力运用组织人力

工作评价

外包协力

权责划分

现场生产单位组织人力编订及人力合理化研讨。

操作性职位工作评价,以达到同工同酬及公平合理之薪资给付。

制定各单位之组织功能与权责区分,并充分发挥组织效率。

协力合同外包管理作业,合理控制外包人力及成本。

本管理标准成本

生产绩效

成本专案

标准成本制度中各项基本标准之订定。

衡量生产现场之生产绩效及各单位的成本绩效,并分析差异原因,寻求改善对策,提高公司获利能力。

建立标准产品成本系统,依据标准成本制度之各项标准,按不同之制程、规范及尺寸...等,使用电脑运算各种产品之标准产品成本,作为拟订售价

或规划接单生产之参考。

各项成本专案研讨,例如生产部门推行降低生产成本一亿元方案。

方法工程管理制度

事务简化

作业改善

效益评估

协助现场进行作业瓶颈改善、事务流程合理化及制程设备合理化。

协助各单位有关投资设备、更新设备、制造流程改善及操作方法改善等之经济效益评估。

现场管理制度之规划与研究,例如车具汰旧换新管理办法。

管理活动方针管理

自主管理

提案改善

激励制度

资本支出

方针管理体系之设计及推行、检讨。

负责自主管理活动(品管圈)之企划、执行、检讨、发表与奖励。

制定产销盈余奖金办法、团体奖励办法等各种激励制度,以充分激发同仁潜能,发挥最大效率。

资本支出案之审查、编拟、追踪及管考。

设立提案改善制度,激发同仁脑力,提出构想及改善案,以强化公司体质,增加公司利润。

作业研究统计分析

数学规划

系统模拟

系统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实验计划、田口方法、六标准差等统计技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应用线型规划、非线性规划等技术解决最佳产品接单组合、公司利润最大化等问题。

应用模拟技巧解决设备瓶颈、车辆调度、仓储面积大小、设备数量…等问题。

应用系统分析设计的观念,比较各种方案的效益与风险,作为决策之参考。

营分析工厂诊断

技术服务

内部控制

协助诊断各工厂之管理制度、营运绩效及有关生产、品质、交期、成本之整体评估。

对外提供工业工程技术服务。

加强内部的稽核与控制,使不致造成成本的浪费,防止「呆人、呆物、呆料」等三呆的发生。

第一章设施规划概论

第一节物流系统的概念

1.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指物资由供给一方向需求一方物理性的转移过程。

——空间状态的变化

——时间的转移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渠道

——社会距离所有权商流交易

——空间距离

——时间距离

商流实现所有权的转移

物流实现时间和空间效果

强调流动的定义:物流是指有形或无形物质材料由供给者向需求者物理性的流转过程,具体指包装、装卸搬运、保管和通信等活动。

强调空间转移的物流定义:物流是由生产地至消费者之间资料或服务的物理性移动过程。

强调管理的物流定义:企业物流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的效用和经济价值,在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场所以适当的费用将必要的物资送到需要者一方。具体指运输、保管、信息和控制等。

2.物流的分类

生产流域的物流企业物流

流通领域的物流社会物流

3.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为进行物流活动,由物流人员、物流设施、待运物资和物流信息等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功能:包装、装卸、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

目的: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4.物流系统化

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的一系列过程就叫物流系统化。

5.企业物流系统

6.第三利润源与物流冰山说 ·生产原料领域 ·人力资源领域 ·物流领域

7.工厂物流改善的10/17法则

月 份 项 目

一月 二月 三月

销售额 1000万

1000万

1170万 物流费用 50万 45万

58.5万 其它费用 920万 920万 1076.4万 利润

30万

35万

35.1万

5% 92% 3% 17% 10%

第二节设施规划

1.设施规划的概念

1.1 设施规划的定义

设施规划是一门决定“如何让有形的资产更能达到活动目标”的学问。

实体建筑机器设备物品物料工作人员

厂房机场医院校区搬迁规划循环

·制造设施规划

·办公室的设施规划

1.2 设施规划的重要性

·物流成本(20-50, 10-30)

·新机器

·降低不需要的作业活动

·员工健康与厂房安全

·能源

·其它环境防火盗窃无障碍空间

1.3 设施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

考虑所有的因素使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运到客户手上的成本降低之后,要如何决定设施的位置。 W.G.Holmes

·员工可以得到健康、安全、以及工作的满足

·设施易于维护

·人员可以有效率的使用设施,设备、空间、以及能源

·成本投入最少

·物料搬运、物料管理、仓房管理能有效率

1.4 设施规划的程序

·工程师的设计程序

——定义问题

——分析问题,并且就原问题找出第一个A设计

——产生另一个B设计

——评估一下A,B设计

——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设计

——实现这个设计

·设施规划师的工作程序

——定义此次设施规划的目标.

——指定为达成目标所要执行的主要与辅助作业.

分析问题

——决定所有作业活动的相关性.

——决定所有作业活动所需要的空间.

发展方案——产生一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评估方案——对于这些可行的方案进行评估

选择方案——评定并选出最佳的方案

执行方案

——实现选定的设施规划(细部规划)

——维持并且使得规划能够实时的调整与适应新的状况

重新定义问题

——重新定义设施规划的目标

1.5 设施规划的两大类

·制造业

——甲、定义出要生产的产品

——乙、说明出制造的程序

——丙、决定生产的部门之间的关系

——丁、决定所有活动所需的空间

——戊、产生不同的设施规划案

——已、评估不同的设施规划案

——庚、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

——辛、实现这个方案

——壬、维护这个方案使它能够与所要达成的生产目标一致

——甲、定义健康以及想要提供的医疗品质

——乙、说明本院要提供所需的服务

——丙、决定所有的服务之关系

——丁、决定所有服务所需空间的需求

——戊、产生一些可行的重新布置医院计划案

——已、评估上面的可行方案

——庚、选中评估后的最佳方案

——壬、实现上面的最佳方案

——癸、维护这个方案使它能够与想达成的服务目标一致

·动力源

——新工厂或是医院

——新产品与新服务

——产品设计或服务流程之变更

——降低成本

·说明

1.6 设施规划的形态

全新规划修正现行规划

·设计变更

·部门的扩大或缩小

·研发出新产品

·部门搬迁

·增加减少部门(变更设计)

·报废的设备之置换

一所大学的咨询部门有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都用来处理特定的问题:A房间用于处理学生来函,B房间用于日程安排咨询,C房间用于处理年级申述,D房间用于处理学生咨询,办公室长80英尺,宽20英尺,每个房间面积是20×20,目前房间是按A-B -C-D直线型布置,人流量表示一个房间中的每个咨询人员与其它房间咨询人员的接触次数。

2.工厂布置与物料搬运

2.1工厂布置与物料搬运之重要性

——工厂布置

——工厂建筑物的设计

——物料搬运减少物流量

2.2 工厂布置与物料搬运的目标

·用描述任务的语句清楚的加以说明:

例如:建造一座每天(8小时)可生产一千五百台缝纫机的工厂对辅助目标加以描述

1.使单位成本达到最小

2.使质量达到最高

3.增进下列的使用效率

a.人员 b.设备 c.空间 d.能源

4.提供

a. 员工便利

b. 员工安全

c. 员工舒适

5.控制项目经费

6.在预定日期得以开工

7.达到其它相关目标

2.3 工厂布置项目的种类和来源

·新工厂

·新产品

·设计变更

·降低成本

3.设施规划的信息来源

3.1 营销部门

——价格

——销售量

例:125000 , 50%.>> 250000

250天 50×5

每天 250000/250=1000个

——季节性因素

——替换零件

3.2 产品设计部门

·蓝图草图 CAD图爆炸图

·物料清单

3.3 管理政策信息

·库存政策

·投资政策

·开工日期

·决定自制或外购

·组织关系

·可行性研究

·开始生产11/15

·安装设备11/01

·批准及定购设备10/01

·完成总体规划图9/15

·开发总图,区域分配9/01

·选择物料搬运设备8/25

·计算所需之空间总和8/20

·布置工作站8/15

·制定活动关系8/10

·决定办公室需求8/05

·决定人员和作业需求8/01

·物流分析7/25

·平衡生产线7/15

·决定机器数目7/15

·设定标准及生产速率7/10

·决定装配顺序7/06

·发展工艺路线卡7/04

·决定自制或外购7/02

·决定产品及生产数量7/01

第二章设施选址

第一节设施选址的意义及方法步骤

2.1.1 概述

类型:

单一设施的场址选择

就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纲领或服务目标为一个独立的设施选择最佳位置。

复合设施的场址选择

就是为一个企业的若干个下属的部门比如分厂、连锁店等确定最佳的位置。

过程:地区选择 地点选择

首先要根据设施的特点选择建设的地区,然后在选择的地区内进一步确定建设的具体地点。

2.1.2 场址选择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确定选址目标阶段

确定选址目标即对选址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义,确定评价指标,即企业的生产纲领和人力、物力等资源条件,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指标。

地区选择阶段

地区选择阶段要根据业主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并参考相关规程规范,征求当地主管部门的意见,对可供选择的地区进行多方面评估,包括社会、经济、地质、水源、环境等方面,提出选择意见。

地点选择阶段

在地点选择阶段,对选定地区内的可选地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取得地震、水文、气象、环保等部门的资料以及给水管网、交通运输、电力、采暖等技术资料,收集当地政策、人文及税收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提出候选场址,向主管部门提出场址选择报告。

第二节 影响场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2.2.1地区选址应考虑的因素

國家

? 1995 Core l Corp .

區域/社區

? 1995 Corel Corp.

地點

? 1995 Core l Corp .

市场条件: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市场条件

资源条件:充分考虑该地区是否可使企业得到足够的资源

运输条件:应考虑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提供的运输途经以及运力、运费等条件

社会环境:要考虑当地的法律规定、税收政策等情况是否有利于投资

2.2.2 对地点选择的要求

地形地貌条件。

地质条件。

占地原则。

施工条件。

供排水条件。

2.2.3 影响设施选址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

1.运输费用1.当地政策法规

2.土地成本和建设费用2.经济发展水平

3.原材料供应价格3.环境保护标准

4.燃料价格4.人文环境

5.水、电等资源成本5.气候条件

6.劳动力价格

2.2.4 钢铁厂选址常用基础资料

·厂区用地指标300~700万t/a,2.0~1.5 m2/t

·厂外运输量指标入:4~3.5t/t,出:2~1.5t/t

·工程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资料

·地震资料

·气象资料

——《钢铁厂总图运输手册》

第三节选址的评价方法

重心法

当产品成本中运输费用所占比重较大,

企业的原材料由多个原材料供应地提供或其 产品运往多个销售点,可以考虑用重心法选 择运输费用最少的场址。

重心法的简化方法

在实际选址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往往用上式的解作为最佳场址。

例2—1 某公司拟在某城市建设一座化工厂,该厂每年要从A 、B 、C 、D 四个原料供应地运来不同的原料。各地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和年运量如下表,假定各种材料运输费率相同,用重心法确定该厂的合理位置。

解:据公式有

问题:

·重心法有哪些不和常理的地方?

·如果用重心法算出的最佳地点已有建筑物该如何处理?

·按重心法所选的地点未被公司接受,而只限于A 、B 两个备选地点,如何确定哪个地点最好?

线性规划——运输问题

i i i i

Z r q d =??...321+++=Z Z Z Z ...

333222111+??+??+??=d q r d q r d q r Z 2

2)()(i i i y y x x d -+-=*

1

1

()

()

n

i

i

i

i n

i

i

i r q x x r q ==??=?∑∑ *

1

1

()

()

n

i

i

i

i n

i

i

i r q y y r q ==??=

?∑∑

原材料供应地 A

B

C

D

X 1 Y 1 X 2 Y 2 X 3 Y 3 X 4 Y 4 供应地坐标 (KM ) 40 50 70 70 15 18 68 32 年运输量/t

1800

1400

1500

700

*40180070140015150068700

=44.5KM

180014001500700

x ?+?+?+?=

+++*50180070140018150032700

44.0KM

180014001500700

y ?+?+?+?=

=+++

设有m 个工厂向n 个销售点供货,工厂的总产量Pi ,售货地j 的需求量为Sj ,其中i=1,2,……,m ;j=1,2,……n ,且产销平衡。

设Xij 为从工厂i 到销售点j 的运输量,Cij 为单位产品运输成本,运输问题就是求适合的Xij ,使总运输费用最低。

数学描述:

例2—2 某企业通过两家工厂F1、F2向 A 、B 、C 、D 四个售货点供货。现欲设另一工厂,可供选择场址的地点为F3、F4,产品的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如下表,试确定最佳场址。

将生产成本加到运输费用上得到总费用表

ij

1

X

n

i j P ==∑

1

1

m

n

i

j

i j P S

===∑∑

ij

1

X

m

j i S ==∑

∑∑===m

i n

j ij

ij X C Z 11

)min(0

≥ij X 运输费用 (万元)

售货点 工厂

A B C D 年产量

(箱)

生产成本 (万元)

F1 0.48 0.29 0.41 0.33 6000 7.7 F2 0.39 0.44 0.39 0.19 6500 7.2 F3 0.22 0.65 0.25 0.62 10500 7.4 F4 0.56 0.37 0.80 0.77 10500

7.5 年需求量 (箱)

3000

7000

8000

5000

-

-

生产运输费用 (万元)

售货点 工厂

A

B

C

D

年产量 (箱)

F1 8.18 7.99 8.11 8.03 6000 F2 7.59 7.64 7.59 7.39 6500 F3 7.62 8.05 7.65 8.02 10500 F4

8.06 7.87 8.30 8.27 10500

年需求量 (箱)

3000

7000

8000

5000

-

F1、F2、F3 生产运输费用表:

F1、F2、F4 生产运输费用表

问题

·运输问题和重心法中的产品运输成本在意义上是否相同? ·运输问题是如何转化为厂址选择问题的?

·例3—4中计算最佳厂址为什么要考虑生产成本?而不单单考虑运输费用? 2.3.2综合因素评价法 加权因素法

·对场址选择涉及的非经济因素赋以不同的权重,权重大小为1-10。

·对各因素就每个备选场址进行评级,共分为五级,用五个元音字母A 、E 、I 、O 、

U 表示。各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分数,A=4分、E=3分、I=2分、O=1分、U=0分。

·将某因素的权重乘以其对应级别的分数,得到该因素所得分数,将各因素所得分数相加,分数最高者为最佳场址方案。

加权因素法举例

生产运输费用 (万元) 售货点 工厂

A B C D 年产量

(箱)

F1 8.18 7.99 8.11 8.03 6000 F2 7.59 7.64 7.59 7.39 6500 F3

7.62 8.05 7.65 8.02 10500

年需求量 (箱)

3000

7000

8000

5000

-

生产运输费用 (万元) 售货点 工厂

A B C D 年产量

(箱)

F1 8.18 7.99 8.11 8.03 6000 F2 7.59 7.64 7.59 7.39 6500 F4

8.06 7.87 8.30 8.27 10500

年需求量 (箱)

3000

7000

8000

5000

-

结论:A 方案分数最高,选A 场址为佳 层次分析法

某市欲建立一家木材批发中心,经过多方调研,提出P1,P2,P3三个待选厂址,三个地点各有优缺点,现从交通便利程度、经济合理性、可持续发展性三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选址。

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构造成对比较阵 T I1 I2 I3 Wi Wi0 λi λmax. C.R I1 1 1/3 2 0.874 0.230 3.002 3.004

0.004 <0.1

I2 3 1 5 2.466 0.648 3.004 I2 1/2

1/5

1

0.464

0.122

3.005

.

图5-2 层次结构模型

466.25133

2=??=W 874.023

1131=??=W 各方案等级及分数 考虑因素 权 重

A B C D

场址位置 9 A/36 E/27 I/18 I/18 面积和外形 6 A/24 A/24 E/18 U/0 地势和坡度 2 O/2 E/6 I/6 I/6 风向、日照 5 E/15 E/15 I/10 I/10 铁路接轨条件 7 I/14 E/21 I/14 A/28 施工条件 3 I/6 O/3 E/9 A/12 同城市规 划的关系 10 A/40 E/30 E/30 I/20 合计

-

137*

126

105

94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doc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The Planning and Analysising of Logistics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学分: 3 学时: 48 (其中:讲课学时:42 实验学时:6 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运筹学、工程经济、工效学、基础工业工程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本科 教材: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马汉武,贡文伟,陈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适应各类工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改善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使学生认识物流在工业企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人、机、物等基本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以系统物流分析和系统布置设计为核心的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物流的定义、发展历史;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的目标。 2.深刻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原则,掌握设施选址、物流分析、系统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仓储系统规划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与系统仿真等的基本方法。 3.能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诊断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系统规划和设计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现代物流与设施规划 第一节物流与物流管理概述 第二节企业物流与物流的演化 第三节生产系统设计与企业物流设施规划 基本要求: (1)了解物流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物流在工业企业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内容以及企业物流设施规划对企业生产系统设计的重要意义; (3)掌握建立、改造和管理企业物流设施规划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

物流设施与规划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物流与设施规划 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中北大学工业工程教研室 2013 年11 月

目录 目录 (2) 实验1 Flexsim 仿真软件认识 (3) 实验2 配送中心仿真实验 (4) 实验3 自动化立体仓库入库实验 (11) 实验4 自动化立体仓库入库实验 (18)

实验1 Flexsim 仿真软件认识 一、实验目的 熟悉Flexsim的安装与启动;熟悉Flexsim用户界面;熟悉Flexsim建模元素;熟悉Flexsim建模与仿真过程.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1.微机; 2. Flexsim仿真软件 三、实验计划与安排 计划学时4学时,每次一个班30人; 四、实验步骤 1.了解flexsim的硬件和软件必备环境; 2.启动flexsim; 开始→Flexsim 5 (或桌面双击) 3.熟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元素选择窗口,状态栏,控制栏,以及系统布局区; 4.学习建模与仿真过程. 五、实验结果 1.写出flexsim系统界面的各个构成;以及系统布局区的组成;以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工作区 2.仿真过程应用举例.

实验2 配送中心仿真实验 一、实验简介 配送中心时从事货物配送并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它不同于传统的仓储设施,在现代商业社会中,配送中心已经成为连锁企业的商流中心、物流中心、信息流中心,是连锁经营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设施。 本实验是一个典型的配送中心建模过程,该配送中心从三个供应商进货,向三个生产商发货。 1.系统数据 供货商(三个):当三个供应商各自供应的产品在配送中心的库存小于10件时开始生产,库存大于20件时停止生产。供应商一和供应商二分别以4小时一件的效率向配送中心送产品,供应商提供一件产品的时间服从3-6小时均匀分布。 配送中心发货:当三个生产商各自的库存大于10件时停止发货。当生产商一的库存量小于2时,向该生产商发货;当生产商二的库存量小于3时,向该生产商发货;当生产商三的库存量小于4时,向该生产商发货。 配送中心成本和收入:进货成本3元/件;供货价格5元/件;每件产品在配送中心存货100小时费用1元。 生产商(三个):三个生产商均连续生产。生产商一每生产一件产品需要6小时;生产商二每生产一件产品的时间服从3-9小时的均匀分布;生产商二每生产一件产品的时间服从2-8小时的均匀分布。 2.概念模型 二、实验目的 1、掌握flexsim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1.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 1.1说明物流园区选址的原则 (1)可达性。即园区或配送中心须靠近服务对象或靠近目标市场,这样可以缩短物流企业承接货运业务或是配送的距离,方便开展业务。 (2)交通便利。园区选址一般选择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会处,以便货物集散。 (3)地源充足、地价相对较低。物流园区建设需要一定规模的用地,因此,园区一般都建设在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较为合适的区域大多是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 (4)可利用基础设施较好。物流园区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货场、车站、仓库、水电和通信网络等,建设投资大,成本高,要善于改造,利用已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物流园区的规划要具有弹性和经济合理。因此,物流园区在选址时既要考虑其规模,又要考虑其服务对象;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 物流园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味追求最先进的物流设备,应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和已有的各类设施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1.2简述物流园区选址的方法 (1)解析法 (2)最优化线性规划法 (3)启发式方法 (4)仿真法 (5)综合因素评价法 1.3阐述实地考察物流园区选址的优缺点 优点:

(1)交通方便,公交站点多,靠近庞大的消费市场。 (2)展位多,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可选择余地大。 (3)规划布局合理,宣传力度大,知名品牌入驻量多。 缺点: (1)空间小,近几年市场几近饱和,发展空间小。 (2)物价高,小商品价格高,卖家坐地起价。 1.4绘制物流园区平面布局图(手绘,装订) 2.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2.1设计资料 某配送中心拟向城市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零售商的需求、空间位置及交通图如下表、图所示。 配送要求:配送中心拥有5吨、2吨两种车型的货柜车,配送的经济里程为30公里,运输费率为0.05,学号为单号的学生以所给资料为主,学号为双号的同学X、Y坐标互换。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物流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董帅 学号:311102020109 班级:工业1101 指导老师:段玉玲 时间:2014年7月6日 实验一物流配送中心业务实训 一、实验简介 根据立体仓库的自动存储功能,业务操作员根据库存生成的订货单与到货预报单,配送中心预检员根据到货预报单,订货单核对,预检生成预检单。 预检收货员将预检单交入库验货员验收生成入货单。业务员根据用户的要货单生成发货单,将发货单交配货发货员。配货发货员将发货单一联交仓库保管员。仓库员根据发货单配货出库,配货出货员与仓库员验货,签字。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自动立体仓库的收货与发货的具体过程 (2) 了解电子标签辅助分拣系统的功能与特点,以及摘取式与播种式两种 分拣方式的优缺点。 三、主要的仪器设备 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辊道控制柜、输送链等)、电子标签分拣系统、物流装配线。 四、实验计划与安排 计划学时2学时,每15人一组。 五实验步骤 (1) 业务员根据库存生成订货单与到货预报单 (2) 预检,生成预检单 (3) 入库登帐 (4) 根据要货单生成发货单

(5) 仓库保管员根据发货单,配货出库 (6) 验货,签字 (7) 送货 六、思考题 (1)自动立体仓库收发货同人工相比的优缺点? 答: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要优点: 1、采用高层货架,立体储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土 地购置费用。 2、仓库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能大大节省人力,实现“无人化仓 库”,减少劳动力费用支出。 3 、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收发差错,提高作业效率。 4、采用托盘式货箱储存货物,货物的破损率显著降低;库内容易进行温 度湿度控制,有利于物资的保管。 5、货位集中,便于控制与管理,特别就是利用计算机,不但能实现全部作 业过程的自动控制,而且能进行信息处理,实现库存物品的“先入先出”, 并有利于防止货物与物料的丢失与损坏。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缺点: 1、结构复杂,配套设备多,需要大量的基建与设备投资。 2、高层货架要使用大量的钢材,货架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比较困难, 且施工周期长。 3、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整个仓库将处于瘫痪状态,收发作业就会中 断。 4、储存货物的品种受到一定限制,对长大笨重货物必须单独设立储存系 统。 5、对仓库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能胜任。 (2)针对立体仓库的自动收发货的缺点,如何来改进? 答:1、对仓库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求较高,须经过专门培训才能胜任。 2、建库前的工艺设计与投产使用中按工艺设计进行作业。 3、必须注意设备的保管保养并与设备提供商保持持久联系。 (3)摘取式与播种式两种分拣方式的优缺点?

物流技术与实务----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物流技术不是一种独立的新技术,而是各种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综合运用。() 2.为满足物流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统称为物流设备。() 3.全球定位系统在物流管理中没有实用价值。() 4.GPS、GIS、MRP、MRPⅡ、ERP、CRM、自动立体仓库、机械手等技术方法正应用在物流作业系统() 5.由条形码与扫描设备构成的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它能提高生产率,减少差错。() 6.实践证明,先进的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是提高物流能力,推动现代物流迅猛发展的两个车轮,二者缺一不可。( ) 7.装卸搬运技术装备应用于生产企业内部物料的起重输送和搬运、用于船舶与车辆货物的装卸以及库场货物的堆垛等。() 8.仓储技术设备能起调节物资的供需,实现物资的配送功能和节约物资的功能。() 9.装卸搬运是物流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要素之一,存在于货物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过程中,贯穿于物流作业的始末。() 10.手推车是一种以人力为主、短距离、运输轻小物品的一种方便而经济的搬运工具。()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RF是指:() A 无线射频终端系统 B 无线数据采集器 C 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 D 现代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 2.AGV是指:() A 有轨搬运车 B 自动导向车 C 自动吊车D无线射频终端系统 3.下列哪种不属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联运通用平托盘规格() A 800MM*1000MM B 1100MM*1100MM C 800MM*1200MM D 1000MM*1200MM 4.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 )。 A.GIS B.GPS C.POS D.DSS 5.立体仓库的建筑高度一般5m以上,最高的立体仓库可达()。 A. 25m B. 30m C. 40m D. 50m 6.电子数据交换的英文简称是()。 A.POS B.EDI C.OCR D.EOS 7.常用立体仓库高度在( )。 A.7m至25m之间 B.7m至15m之间 C.15m至25m之间 D.7m至20m之间 8.集装箱按结构分,以下哪个选项正确的是()。 A. 散货集装箱 B.杂货集装箱 C. 液体集装箱 D.折叠式集装箱 9.在物流各活动中起到桥梁和“粘合剂”作用的是( )功能。 A.运输B.包装C.保管D.搬运 10.在物流活动中,( )承担改变“物”的时间状态。 A.运输B.仓储C.搬运D.配送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物流装备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A.仓储设备 B.输送机械 C.起重机械 D.装卸机械 E.搬运车辆 2.现代物流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有() A.ERP B.条形码技术 C.GPS D.EDI E.射频技术 3.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 A.自动化 B.集成化 C.智能化 D.虚拟化 E.高效化 F.绿色化 4.物流技术目前已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革以从前简单的物料搬运,发展成集()等于一身的综合技术。 A.机电一体化 B.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C.自动化控制 D.经济学 E.企业管理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样卷(含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 价格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 式,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 础上的。 2.“5S”活动:就是对现场进行不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提高人员的素质。 3.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的 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人的视觉进行管理的科 学方法。 4.设施: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 5.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的最大数量。 6.精益物流:指的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7.精益思想:是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 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 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 益的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 8.订货提前期:一旦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并安排了订货,等待物品到货以补充库存,这个等待时间就是订货提前期。9.设施规划:是指在企业经营策略指导下,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动,从投入到产出的 全部过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 等,做最有效的组合与规划,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达到预期目标。 10.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物料的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11.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的最大数量。 12.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13.条形码:是由于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14.库存平均周转时间:是平均库存量与平均需求的比值。15.搬运活性:人们把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1.美国学者J.A.White将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中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①人工物流②机械化物流③自动化物流④集成自动化物流⑤智能自动化物流 2.最具典型的现代化物流设备有几种 ①自动化立体仓库②自动引导运输车③自动上下料机器 3现代生产物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现代化的物流设备②计算机管理③系统化和集成化 4.精益生产和准时制 “精益生产”以简化为手段,以人为中心,以尽善尽美和精益求精为最终目的。准时制(JIT):是指在追求有计划地消除一切浪费和坚持不断改进质量和生产率的基础上,达到卓越制造的哲理。 5.JIT的主要内容如下: ⑴减少在制品、等待、制造与采购的周期时间、批量、转送时间、车间面积。 ⑵全员生产维护。⑶供应商开发与认证项目。⑷经常送货到厂。⑸重点工艺过程。⑹成组技术。⑺单元制造。⑻全员参与。⑼工作地储存。⑽高水平作业计划。⑾零缺陷。⑿从源头保证质量。⒀柔性制造。⒁零件料单最小化。⒂加强内部管理。⒃生产线平衡。⒄百分之百按作业计划完成。 6.精益生产的定义: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 7.精益生产的特点 ①拉动式准时化生产②全面的质量管理③团队工作法④并行工程 1.托盘的分类:①平托盘、②柱式托盘、③箱式托盘、④轮式托盘 2.平托盘的分类 ⑴按承托货物台面分类:①单面型、②单面使用型、③双面使用型、④翼型。 ⑵按叉车插入方式分类:①单向叉入型、②双向叉入型、③四向叉入型。 ⑶按材料分类:①木制平托盘②钢制平托盘③塑料制平托盘④胶板制平托盘 3.集装箱的结构特点。 主要特点是有8个角件,依靠这8个结构尺寸和定位尺寸都很精确而又十分简单的角件,可以完成集装箱的装卸、栓固、堆码、支承等作业。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设施布置设计:以生产/服务系统的空间静态结构(布局)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动态结构--物流系统分析出发,分析和设计企业平面布置,使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物流、人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设施规划的含义:为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得到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2、设施布置目标: A、总体目标: 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将物流全过程的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 B、具体目标: (1)最好的工艺流程--保证工艺流程畅通,生产时间短,生产连续。 (2)最少的物料搬运费用--运输路线简化,避免往返和交叉。 (3)最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建筑设备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小。 (4)最好的柔性-- 设施布置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工艺和设备的更新。 (5)最舒适的作业环境-- 保证安全,满足生理、心理要求。 (6)最便捷的管理-- 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一个区域或靠近布置。 3、活动关联分析 4、流程动态分析:每次只观察一类产品或物料,并跟随其沿着整个生产过程收集资料,最后编制成流程图。该方法适合物料品种很少的情况。 5、基本流动模式: 1)直线型:是最简单的流动模式,适用于入口和出口在相对位置,生产过程短且比较简单,或只有少量另部件和少量生产设备的情况。 2)L型:适用于现有设施或建筑物不允许直线流动的情况,需要绕开一定的建筑物或设施。 3)U型:适用于入口与出口在同一相对位置,或生产线比实际可安排的距离长的情况。 4)环型:出入口在同一点,适用于要求物料或人员返回起点的情况。 5)S型:适用于生产线比实际可安排的距离长,在一个经济的大面积内安排较长的生产线的情况。 实际的流动规划常常是上述5种基本流动模式的组合。 6、搬运活性:指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难易程度 7、物料搬运系统: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及控制物料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将一系列的相关设备或装置,用于一个过 程或系统中,协调合理地将物料进行移动、 储存和控制。) 8、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原则: 根据距离与物流量的大小,确定设备类别

《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讲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概述题 一、选择题 1、CD 2、ABCD 二、问答题 1、简答分析物流技术装备的类别。 答:(1)运输装备 (2)储存装备,储存装备是指用于物资储藏、保管的设备。常用的储存装备有货架、托盘、计量设备、通风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养护设备和消防设备。 (3)装卸搬运装备,装卸搬运装备是用来搬移、升降、装卸和短距离输送物料或货物的机械设备。装卸搬运装备是实现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化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物流的 效率和效益。 (4)包装装备,由于物品的种类、状态和性质等方面的差异,运输要求的不同,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规格、数量要求的多样化,必须对物品采用合适的包装。包装装备即包 装机械,是指完成全部或部分包装过程的机器设备。 (5)流通加工装备,流通加工指的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并使物品在物理、化学或形状等方面不 发生本质变化的基础上,对物品所进行的包装、分拣、分割、计量、刷标志、栓标 签、组装等活动。流通加工装备是指用于流通加工作业的专用机械设备。 (6)集装单元化装备,在货物储运过程中,为便于装卸和搬运,用集装器具或采用捆扎方法将物品组成标准规格的单元货件,称为货物的集装单元化。集装单元化装备就 是用集装单元化的形式进行储存、运输作业的物流装备,主要包括集装箱、托盘、 滑板、集装袋、集装网络、货捆、集装装卸设备、集装运输设备、集装识别系统等。 2、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答:(1)物流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物流设施、设备作为生产力要素,对于发展现代物流,改善物流状况,促进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强化物流系统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和地位。 (2)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资产。物流设施、设备在物流系统资产总价值中占绝大比重。因此科学配置设施设备,优化其功能,对物流系统良好运行关系重大。 (3)支持物流活动的价值增值。在企业物流中,各种价值增值活动,如包装、运输、营销渠道的构建等,都是通过物流设施、设备来完成的。 (4)物流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物流设施作为物流技术中的硬技术,是物流软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所以,物流设施是物流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 3、物流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1)大型化(2)高速化(3)信息化(4)智能化 (5)标准化(6)系统化(7)实用化(8)绿色化

中国一拖公司铸钢厂的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中国一拖公司铸钢厂的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学生姓名及学号 指导教师及职称 专业 班级 2016年10月28日

目录 前言 (3) 1.基本要素分析 (4) 1.1 产品P----产量Q分析 (4) 1.2 工艺流程R分析 (5) 1.3 主要辅助生产单位 (7) 1.4 作业单位的划分 (7) 2 物流分析 (9) 2.1 物流的概念 (9) 2.2企业的物流分析 (9) 2.3 工艺过程图 (10) 2.4绘制物流强度汇总表 (24) 2.5绘制作业单位的物流相关表 (26) 2.6 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27) 2.7作业单位的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29) 2.8作业单位的位置相关图 (35) 2.9作业单位的面积相关图 (35) 2.10总平面布置图 (35) 2.11物流图的绘制 (35) 2.12物流-距离基准曲线 (35) 实习总结 (37)

前言 铸钢厂是我国特大型企业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的热加工专业厂,产品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铸钢件毛坯,主要产品有拖拉机履带板,支重轮,导向轮,驱动轮等与一拖公司各类主机产品(系列履带和轮式拖拉机,推土机,柴油机,汽车)相配套的铸钢件,可冶炼六个钢种,170余种零件的毛坯。另一类是成品钢锭。炼钢车间投产初期氧气炉仅生产炉料钢供电炉热装,现不仅为电炉提供热装钢水,还大批量生产Bj3成品钢锭。铸钢厂年产合金钢及碳素钢铸件4万多吨,钢锭2-4万吨。 铸钢厂占地面积9.33万平方米,建筑及生活设施面积6.26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厂房面积4.54万平方米,辅助及生活设施面积2.22万平方米。另有备用地1.35万平方米。 铸钢厂的生产特点是大量流水作业,昼夜三班连续生产。铸钢厂原设计能力为:年产54型履带拖拉机1.5万台的铸钢毛坯3.8万吨,铸件品种34种。近年来,由于产品生产能力明显不足,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设备经常陷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故障及损耗增加。为了发展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我厂需要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而建设新的设施。尤其清理车间由于生产能力不足及场地所限,各工序间的半成品在厂房随处堆放,严重时堆积如小山,道路不畅,现场杂乱无章。既影响物流。又违背定置管理原则,亟待改建,扩建。为使物料搬运合理化,提高物流效率,也为了改进管理,改善劳动条件,为职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需对我厂现有布置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善。 设施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对工厂进行合理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设计采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对我厂的改,扩建工程进行设施布置设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能力很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系统布置设计不是一种严密的设计理论,而是一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的设计程序。

建设现代物流项目的四个原则

建设现代物流项目的四个原则 面向社会化物流市场,如何建设现代物流项目?相信本文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首先要开发社会化物流市场 一方面,我们说中国物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约1 9000亿元,国内运输和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元,并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8%)。 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还是有限的,大约400亿元。由于地区和部门的分割,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各自为营,搞“小而全”,市场被极度分散,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物流大市场,也难以产生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规模化经营的物流大集团。 全国企业外包物流的比例只有约15%。这里不仅有企业对现代化物流缺少认识:束缚于传统的“自营自销”观念,不了解现代化物流能够带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变企业经营的巨大效益,而且有现实的利益考虑,就是害怕“肥水外流”,担心放弃自营多年、效率低下的供销系统,职工下落无着。供销系统职工害怕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抵制物流外包。因而徘徊于社会化物流体系之外。 这与零售业发展连锁经营的初期,商店的经营者和职工害怕失去商品采购权而抵制连锁经营的情形相似。类似的情形也存在于物流企业,不论是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或是新型的民营物流企业,都在独立奋战,受到原来行业范围或地区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破除内部障碍的关键在于企业领导更新观念,改革企业的组织结构,革新企业的经营模式,走现代化社会化物流的道路。 自我封闭和自我保护是没有出路的,终将被淘汰。因为这一切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要求,归根结底,它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要看到,还存在着一些客观的因素影响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就是大多数专业物流企业还不能提供高效率、低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 课程设计 报告名称: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班级:工业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23日 一:课程设计内容概况 根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本课程设计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问题分析部分;二是给定工厂布置设计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问题分析,完成下列工作: (1)分析产品构成,明确主要产品零部件明细表。 (2)针对3~5种主要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绘制详细工艺过程图,并注明各工序间的物料搬运量。 (3)绘制各生产车间、仓储部门之间的物料流程图。 (4)作业单位调查,针对各种不同的部门编制相应内容的调查表。对于生产车间,主要调查产品,产量,设备类型与台数、物料流动模式、建筑物结构型式与占地面积等;对于职能管理部门主要调查职责、人员构成、设备配备、办公室面积等;对于仓储部门,应调查储存物品,储存方式、占地面积大小等;对于辅助服务部门,主要调查工作性质、功能、占地面积大小等。当上述数据调查有困难时,可以简单地从工厂平面布置图中直接取得各部门的占地面积的大小。 (5)绘制工厂现有平面布置图。 (6)对现有平面布置进行分析,找出不合理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2、工厂布置设计,针对给定的工厂实例,结合问题分析阶段的成果完成下列工作: (1)产品分析,产品—产最分析,确定生产类型。 (2)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绘制工艺过程图。 (3)进行物流分析,得到物流相关表。 (4)进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 (5)将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与非物流相互关系表加权合并,求出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6)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7)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8)参考现场调研的情况,列出影响布置的修正因素与实际限制条件。 (9)产生三套布置方案。 (10)布置方案的自我评价,从物流效率、工艺流程要求及生产变化的适应性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得出最佳方案。 二:原始给定条件 现有一叉车修理厂,占地面积为16000M2,厂区南北长为200M,东西宽为80M,所处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该厂职工人数3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6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需要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复习题库参考答案(精)

《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复习题库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10 DBDAB DADDD 11-20 DBACD ABBCC 21-30 CDACB BBDCA 31-40 BBDAA DABCA 41-50 CABDC DACCB 51-60 CCCDD CABBA 二、多项选择 1-5 ABCD ABC ABC ABD ABCD 6-10 ABCD ABCD AB CD ABC 11-15ABCD ABC BCD AC ABCD 16-20ABCD BCD ABC ABCD ABD 21-25 ABCD AD ABCD ABCD ABCD 26-30 ABCD AD CD ABC ABC 31-35 ABCD ABCD ABCD ABC ABCD 36-40 ABCD ABC ABCD AB BD 三、判断题 (对)1、公共仓储是公用事业的配套服务设施,专门为车站、码头等提供仓 储服务。 (错)2、仓库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划分为通用仓库、专用仓库以及特种仓库。(错)3、自动化立体仓库出入库作业调度时要遵循入库任务优先执行原则。(对)4、货位分配时要坚持为取而存原则。 (错)5、集装箱至少应具有10立方米及以上的容积。 (对)6、仓储管理时必须根据货物的尺寸、货量、特性、保管要求来选择合 适的货位。 (对)7、合同没有约定时,货物的入库检验一般应该在入库的10天之内进行。(错)8、货物存放时,跺码、存放的货物的正面应该尽可能地背向通道,以 免货物碰坏。 (错)9、入库业务包括清点货物件数、查验货物单重、货物分拣、剔除残损、 办理交接等。 (错)10、催提是直接向已知的提货人发出提货通知,它只能用信件正式通知。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规划与设计1.1说明物流园区选址的原则 (1)可达性。即园区或配送中心须靠近服务对象或靠近目标市场,这样可以缩短物流企业承接货运业务或是配送的距离,方便开展业务。 (2)交通便利。园区选址一般选择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会处,以便货物集散。 (3)地源充足、地价相对较低。物流园区建设需要一定规模的用地,因此,园区一般都建设在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较为合适的区域大多是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 (4)可利用基础设施较好。物流园区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货场、车站、仓库、水电和通信网络等,建设投资大,成本高,要善于改造,利用已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物流园区的规划要具有弹性和经济合理。因此,物流园区在选址时既要考虑其规模,又要考虑其服务对象;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 物流园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味追求最先进的物流设备,应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和已有的各类设施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1.2简述物流园区选址的方法 (1)解析法 (2)最优化线性规划法 (3)启发式方法 (4)仿真法 (5)综合因素评价法 1.3阐述实地考察物流园区选址的优缺点 1.3.1华凌物流园 优点: (1)交通方便,公交站点多,靠近庞大的消费市场 (2)展位多,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可选择余地大。

(3)规划布局合理,宣传力度大,知名品牌入驻量多。 缺点: (1)空间小,近几年市场几近饱和,发展空间小。 (2)物价高,小商品价格高,卖家坐地起价。 1.4绘制物流园区平面布局图(手绘,装订) 2.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2.1设计资料 2.1.1客户资料 某配送中心拟向城市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零售商的需求、空间位置及交通图如下表、图所示。 配送要求:配送中心拥有5吨、2吨两种车型的货柜车,配送的经济里程为30公里, 运输费率为0.05,学号为单号的学生以所给资料为主,学号为双号的同学X、丫坐标互换。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 1

四川省”十五”及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近年,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源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正逐步被整合、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业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WTO后服务业逐步放开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四川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态势 (一)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勾画出中国西部区域性金融、贸易、运输、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雏形。,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比1995年增长76.5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比1995年增长79.46%,生产、生活资料摆脱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在此期间,全省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基础 2

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初步得到缓解。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省物流业迅速发展。 一是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及批发零售业在内的物流业增加值为630.6亿元,自1995年以来年均增长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6%提高到15.7 %,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到,我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751公里,成渝、宝成、襄渝、成昆、内昆、达万等铁路干线与毗邻各省市相连;公路里程达10.9万公里,成渝、成广、成灌、成南、成乐、成雅、内宜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全省有长江、岷江、金沙江、大渡河、沱江等大小通航河道120条,通航里程达7300多公里;航空运输已开通航线140条。,全省完成的货运量为57140万吨,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636.8亿吨公里。各种交通运输装备和工具门类齐全,更新周期缩短,数量和质量基本适应需要。全省各类仓储设施先进,容量巨大。城乡商业网点密布,大中城市内新型商业经营业态不断出现,连锁化经营初具规模,各种配送机构正在兴起。 三是传统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及集中配送等新的生产 3

物流技术与实务 测试题

物流技术与实务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物流技术不是一种独立的新技术,而是各种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综合运用。() 2.为满足物流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统称为物流设备。() 3.全球定位系统在物流管理中没有实用价值。() 4.GPS、GIS、MRP、MRPⅡ、ERP、CRM、自动立体仓库、机械手等技术方法正应用在物流作业系统() 5.由条形码与扫描设备构成的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它能提高生产率,减少差错。() 6.实践证明,先进的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是提高物流能力,推动现代物流迅猛发展的两个车轮,二者 缺一不可。( ) 7.装卸搬运技术装备应用于生产企业内部物料的起重输送和搬运、用于船舶与车辆货物的装卸以及库场货物 的堆垛等。() 8.仓储技术设备能起调节物资的供需,实现物资的配送功能和节约物资的功能。() 9.装卸搬运是物流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要素之一,存在于货物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过程中, 贯穿于物流作业的始末。() 10.手推车是一种以人力为主、短距离、运输轻小物品的一种方便而经济的搬运工具。()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RF是指:() A 无线射频终端系统 B 无线数据采集器 C 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 D 现代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 2.AGV是指:() A 有轨搬运车 B 自动导向车 C 自动吊车 D无线射频终端系统 3.下列哪种不属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联运通用平托盘规格() A 800MM*1000MM B 1100MM*1100MM C 800MM*1200MM D 1000MM*1200MM 4.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 )。 A.GIS B.GPS C.POS D.DSS 5.立体仓库的建筑高度一般5m以上,最高的立体仓库可达()。 A. 25m B. 30m C. 40m D. 50m 6.电子数据交换的英文简称是()。 A.POS B.EDI C.OCR D.EOS 7.常用立体仓库高度在( )。 A.7m至25m之间 B.7m至15m之间 C.15m至25m之间 D.7m至20m之间 8.集装箱按结构分,以下哪个选项正确的是()。 A. 散货集装箱 B.杂货集装箱 C. 液体集装箱 D.折叠式集装箱 9.在物流各活动中起到桥梁和“粘合剂”作用的是( )功能。 A.运输B.包装C.保管D.搬运 10.在物流活动中,( )承担改变“物”的时间状态。 A.运输B.仓储C.搬运D.配送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物流装备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A.仓储设备 B.输送机械 C.起重机械 D.装卸机械 E.搬运车辆 2.现代物流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有() A.ERP B.条形码技术 C.GPS D.EDI E.射频技术 3.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 A.自动化 B.集成化 C.智能化 D.虚拟化 E.高效化 F.绿色化 4.物流技术目前已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革以从前简单的物料搬运,发展成集() 等于一身的综合技术。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1.物流系统化的目的与意义 总体目的:追求以最低物流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最终达到获取最大效益是企业物流的总体目标。 综合来讲:(8个目标) (1)适宜的数量(the right quantity)(2)适宜的目标(the right objects) (3)适宜的地点(the right place)(4)适宜的时间(the right time) (5)适宜的质量(the right quitity)(6)适宜的人员(the right human being)(7)适宜的信息(the right information)(8)适宜的成本(the right costs) 2.企业物流系统 因此按其业务目的与时间顺序分为:采购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3.现代企业物流特征 1)连续性、流畅性 2)平行性 3)比例性、协调性 4)均衡性、节奏性 5)准时性 6)柔性、适应性 4.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内容 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客户服务目标(首要任务)、设施选址战略、库存决策战略和运输战略。 5.企业物流系统规划流程 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试图回答做什么、何时做和如何做的问题,涉及三个层面:战略层(战略规划)、策略层(策略规划)和运作层 6.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原则 1)产品、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的需求 2)市场需求 3)总成本概念 4)规模效益原则 5)标准化原则 7.集装单元化器具 集装单元化设备是储放物料(货物)的设施与装置(Container 0r Unit Load Formation quipment)。主要有集装箱、托盘、集装袋、料箱等。 8.码盘方法 (1)重叠式堆码 (2)交错式堆码 (3)砖砌式堆码 (4)销轮式堆码 9.物料搬运设备 搬运车辆: 手推车、托盘搬运车、固定平台搬运车、叉车、无人搬运车等。 输送机械:辊子输送机、链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悬挂输送机等。 起重机械:一般通用起重机、立体仓库堆垛机等。 垂直搬运机械:电梯、液压升降台、垂直输送机等。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试卷解析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价格 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式,这 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2?“ 5S”活动:就是对现场进行不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 以及提高人员的素质。 3?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 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的一 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人的视觉进行管理的科学方 法。 4 ?设施: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 5 ?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 的最大数量。 6. 精益物流:指的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 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7 ?精益思想:是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据, 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 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 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 8?订货提前期:一旦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并安排了订货,等待物品 到货以补充库存,这个等待时间就是订货提前期。 9 ?设施规划:是指在企业经营策略指导下,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 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动,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部过 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等,做最 有效的组合与规划,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达到预期目 标。 10?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物料的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11.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的最 大数量。 12?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13?条形码:是由于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 14?库存平均周转时间:是平均库存量与平均需求的比值。 15?搬运活性:人们把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 程度,称之为搬运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