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墨西哥湾事故分析报告

美国墨西哥湾“4·20”钻井平台爆炸漏油

事故调查报告

2010年4月20日21点49分,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美国墨西哥湾中部密西西比峡谷超深水域252区块马贡多探井作业时,发生井喷爆炸着火事故,燃烧36小时后沉没,共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4月24日,事故油井开始漏油,持续87天,约有49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污染波及到沿岸5个州,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美元。

事故调查组在详细了解事故的情况后,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具体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单位情况

1、英国石油公司(BP),于1909年创立,最初的名字为Anglo Persian石油公司,1935年改为英(国)伊(朗)石油公司,1954年改为现名。BP由前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天然气销售和发电,油品零售和运输,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在这次事故中,BP是开发商和作业者。

2、瑞士越洋钻探公司(Transocean),成立于192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近海钻探商,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领先的钻探管理服务。公司拥有136座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并已宣布了新近建造的10座特深水位钻探平台,公司对近海钻市场技术层面高度重视,是世界上舰队配备最先进和最全面的近海钻探商之一。在这次事故中,瑞士越洋钻探公司是钻井承包商。

3、美国哈里伯顿公司(Halliburton Company),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为能源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之一。公司总部位于阿联酋第二大城市迪拜,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有超过五万五千名员工。为一百多个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提供钻井、完井设备,井下和地面各种生产设备,油田建设、地层评价和增产服务。九十多年来,哈里伯顿公司在设计、制造

和供应可靠的产品和能源服务方面一直居于工业界的领先地位。目前哈里伯顿公司是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最大的设备和服务提供商之一。在这次事故中,美国哈里伯顿公司是固井作业服务商。

(二)作业区块情况

2008年3月19日,BP获准租赁252马贡多区块,它位于美国墨西哥湾中部密西西比峡谷超深水域,租期10年。合作方及权益:BP持有65%的权益,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和日本三井公司分别持有25%和10%的权益。作业者为BP 公司,钻井承包商为瑞士越洋钻探公司,固井服务公司为美国哈里伯顿公司,防喷器供应商为美国喀梅隆公司。

(三)钻井平台情况

“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是第五代动力定位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韩国现代重工于2001年建成。尺寸为121米×78米,定员130人,实际126人(其中,瑞士越洋钻探公司79人,BP公司6人,美国哈里伯顿公司41人),造价为7亿美元,工作吃水深度23米,型深41米,隔水管外径21英寸,最大作业水深为2438米,额定钻深能力9100米。平台重量32588吨,排水量52587吨,甲板最大可变载荷8202吨。定位方式为DP-3动力定位,DP-3系统有8个推进器,最大航速4节(7.41公里/小时)。

(四)钻井情况

马贡多井号为MC 252#-01,井别属于探井,井型为直井。设计井深20000英尺/6096米,实际井深18360英尺/5596米,作业水深5067英尺/1544米。井身结构有9层套管,分别是:1、36″导管下至1622米,固井水泥返至海床面;2、28″表层套管下至1912米,水泥返至海床面;3、22″技术套管下至2421米,水泥未返至上层28″表层套管内;4、18″技术套管下至2736米,水泥未返至上层22″技术套管内;5、16″技术尾管下至3533米,水泥未返至上层18″技术套管内;6、13 5/8″技术尾管下至4009米,水泥未返至上层16″技术尾管内;

7、11 7/8″技术尾管下至4606米,水泥未返至上层13 5/8″技术尾管内;8、9 7/8″技术尾管下至5236米,水泥未返至上层11 7/8″技术尾管内;9、9 7/8″+7″复合生产套管下至5596米,水泥未返至上层9 7/8″技术尾管内。该井配套的水下防喷器为美国喀麦隆公司生产,最大工作压力15000psi(103Mpa)。配有一个双闸

板、两个单闸板。两个单闸板中,一个为剪切闸板,一个为变径闸板。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

(一)、井喷导致爆炸及漏油过程

4月19日,9 7/8″+7″复合套管下至5596米(18360英尺),固井后坐密封总成,候凝16.5小时,正向试压证实井内套管抗压合格,然后负压测试检查井底固井作业的完整性,尽管两次负压测试数据异常,但BP现场负责人草率地做出了“合格”的结论。

4月20日,计划在井深2454米处(8049英尺)打水泥塞,然后临时弃井,换上生产平台作业。BP公司决定采用“先用海水替完井液,再打水泥塞临时弃井”的方案。候凝16.5小时后,下钻至2454米(8049英尺)处,用海水顶替完井泥浆。

4月20日20:00,开始用海水替泥浆。

20:08,出口返出泥浆,此时泵入量3.6m³。这些数据印证了该井存在井漏。

20:25,隔水管返出流量明显大于泵入量,显现溢流征兆。

20:52,降低泵入排量,出口流量在2.23-2.73m³/min间波动,溢流明显。

20:58,继续降低泵入排量,出口流量3.6m³/min,溢流加重。

21:08,停泵观察。立压为1.0kpsi。出口流量0.45m³/min,在此过程中,立压逐步由1.0kpsi上升到1.5kpsi。

21:14,重新开泵循环,进口流量1.82m³/min,返出泥浆绕过流量计直接排海。立压逐步上升到1.75kpsi。

21:18,停泵。立压下降为1.4kpsi。

21:20,开泵循环。立压由1.5kpsi上升为2.52kpsi,泵入排量3.2m³/min,出口无泥浆返出。

21:29,停泵。立压下降为1.25kpsi后,在6分钟内上升为1.75kpsi,之后直线下降为0.6kpsi,接着上升为1.49kpsi后,又下降为0.4kpsi。此过程中,出口无泥浆返出。

21:42,立压由0.4kpsi上升为1.3kpsi。然后突然出现激烈直线上升。进出口流量依然几乎为零。

21:49,立压已直线猛增到35.7Mpa,出口流量猛增到8.2m³/min,发生强烈

井喷,天然气从井口喷出后,发生爆炸,共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

爆炸发生36小时后,“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沉入墨西哥湾。

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开始漏油不止,漏油量从5000桶/天上升到30000桶/天,持续87天,约有49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二)、应急处置情况

1、成立应急指挥机构

事故发生后,BP公司快速在休斯敦设立了一个大型事故指挥中心。从160家石油公司调集了500人参与其中,成立联络处、信息发布、油污清理、井喷事故处理、专家技术组等相关机构,并与美国当地政府积极配合,寻求支援。

2、清理油污

主要措施有围堵清理、化学制剂分散法、襒油法、可控燃烧法、收集法、打井救援等。共动用4.7万人,7000多艘船,十几架飞机,使用了400多万米围油栏和700多万升分散剂等,在沿岸建立了72公里的沙护堤。

3、聘请道达尔、埃克森等公司专家制定井喷漏油治理措施

①设法启动水下防喷器关井

4月26日出动多台水下机器人(ROV),尝试关闭水下防喷器来实现关井,没有成功。

②安装控油罩控油

5月7日,BP工程师将一个重达125吨的大型钢筋水泥控油罩沉入海底,希望用它罩住漏油点,将原油疏导到海面的油轮。但由于泄漏点喷出的天然气遇到冷水形成甲烷结晶,堵住了控油罩顶部的开口,使得这一装置无法发挥作用。随后又用小一号的钢筋水泥罩,可减少甲烷结晶的形成,但这个方法同样失败。

③安装吸油管回收部分原油

5月14日,BP尝试在海底漏油口安装类似虹吸管的装置进行吸油。在约1600米深处,利用水下机器人成功将吸油装置下端连接到海底吸油管,上端连接到一艘油轮,每天可回收约3000桶漏油。

④顶部压井法

5月26日,BP启用顶部压井法,从井眼顶部向破损油井注入重钻井液和水泥,试图封堵漏油井,但未能取得成功。

⑤切管盖帽法

6月3-4日,BP利用水下机器人切除防喷器上端隔水管,并在漏油点上方成功安放一个漏斗状装置,将部分漏油引流到钻井船上。实施切管盖帽法的第一天,共收集6000桶原油。

6月22日收集了1.66万桶泄露的原油。

7月12日,又成功更换一个新的、可以完全封堵井口的控油罩。

7月15日,BP首次宣布不再有漏油流入海洋。

⑥实施静态压井法封住油井

8月5日,BP采用静态压井法,连续8小时内向油井顶部灌注超过2000桶的压井泥浆,成功实现井筒压力平衡,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基本封堵了油井。

⑦依靠救援井实施彻底封堵

9月16日在井底9 7/8″套管处实现救援井与事故井联通。

9月17日通过救援井向事故井灌注水泥。

9月19日压力测试后,BP宣布漏油井被彻底封死。

三、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施工固井的质量不合格,当井底压力发生剧烈的变化时,这会产生极大的压力并突破了钻井的密封,从而造成瞬间井喷。发生井喷后,海底的天然气和原油沿着管道冒上来,混合易燃易爆气体四处扩散,当这些气体进入引擎室后,发生了第一起爆炸,随后发生了一系列地爆炸,造成钻井平台严重地原油泄露,同时点燃了部分冒上来的原油。

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组在现场勘验、物证检测、调查询问、查阅资料,并经综合分析后认定:原本完井套管串设计计划采用“7″尾管悬挂固井和9 7/8″套管回接固井”设计方案,可提供四道密封防护(井底固井密封、所下尾管的悬挂器部位密封、尾管悬挂处的固井密封、井口密封总成密封)。但为了节约资金和工期,BP墨西哥湾深水勘探的项目经理在施工前将完井方案调整为“9 7/8″和7″符合套管串”,一次下到井底,变更后的方案只能提供井底固井和井口密封总成两道密封。海底底层压力梯度复杂并且泥浆密度窗口极窄,在固井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增

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最后造成了上喷下漏,并导致了这次爆炸和泄露事故。(二)间接原因

1、施工过程多个环节存在漏洞

该钻井属于低地温梯度井,使用充氮气水泥浆体系存在产生超缓凝现象的潜在风险。水泥候凝仅为16.5小时,用海水顶替井筒泥浆,压力失衡,最后油气突破尚未胶结水泥,引发单流阀损坏。另外,固井过程中存在违章作业,没有按要求充分地循环泥浆,导致井底含油气的钻井液上行至海底防喷器的上部,这样增加了导致溢流井喷的风险。

2、装备管理和维护有缺陷

井口密封总成安装完成后,现场施工组未按技术规程的要求在密封总成中安装锁止滑套,这使得使密封系统留下缺陷。另外,在险情发生后,应急模式下的紧急切断程序(ESD)、自动模式功能(AMF)和遥控水下机器人干预等3套关井系统先后失灵失效。事故后,在对水下防喷器的两个控制模块进行检查时,发现一个控制模块电池没电。同时,钻井采用的自灌式套管浮箍销钉存在质量问题,设计剪切压力为3.5-4.9Mpa,但实际经过9次剪切,压力达到21.2Mpa后才剪断。

3、现场生产组织决策上出现一系列重大失误

在钻井固井候凝后,固井胶结质量检测的工作临时被取消,并且在负压测试数据异常地情况下现场负责人竟然草率地做出了合格的结论;对固井后的井控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现场采取了“先替海水,后打水泥塞”的错误程序;现场发生溢流迹象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未能及时采取压井措施,导致险情的进一步恶化;当大量油气进入隔水管后,没有考虑超出液气分离器处理能力的应急措施,却直接把流体引入了分离器,造成了大量油气在钻井平台上迅速扩散;管理及作业人员在思想上均处于高度松懈状态,对现场生产过程失去了有效监控。

4、政府缺乏监管

从有关的报告了解,负责出租钻井平台的矿产管理局的监管人员存在玩忽职守的行为,对有关安全警告置若罔闻,私自收受被监管公司的礼物。另外,还有活动报告表明,这个管理局曾经允许被监管的石油公司用铅笔自行填写现场的检查报告。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美国墨西哥湾“4·20”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四、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一)司法机关处理建议

1、该钻井平台BP项目经理为节约成本和工期在施工前擅自调整完井方案,使得密封强度降低,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2、该钻井平台施工固井过程相关负责人违章作业,没有按要求充分循环泥浆,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3、该钻井平台负压测试数据现场负责人在负压测试数据异常情况下,却草率作出合格的结论,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4、该钻井平台设备管理和维护相关负责人未尽职尽责,设备存在质量不合格以及保养不完善,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5、该钻井平台液气分离器应急措施的相关负责人未能正确采取有效措施,导致险情进一步恶化,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6、该钻井平台相关管理和作业人员思想上高度松懈,未能对现场进行有效监控,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7、该钻井平台的相关政府监管人员玩忽职守,对有关监管不到位,没有进行提前警示,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8、该钻井平台相关设备和技术提供商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缺陷,司法机关应依法独立对其开展调查。

(二)相关行政处罚及问责建议

1、依据《石油污染法》、《清洁水法》、《综合环境相应补偿与责任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应对BP公司处以相应的罚款。对BP公司CEO和安全主管处以相应的罚款。

2、建议BP公司、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美国哈里伯顿公司作出深刻检查,并抄送至上级相关监管部门;责成负责监管该钻井平台的矿产管理局想上级政府作出深刻检查。

五、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一)控制成本要以满足安全环保基本要求为底线

本次事故中,MC252井是一口日费井,因台风耽误43天工期,钻机租费至少增加2100万美元,加之该井已获得重大勘探发现,为了节约费用,加快进度,公司在多个生产环节采用了多项省钱、省时、赶工期的不科学方案。最后酿成了这次严重事故,结果得不偿失。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牢牢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底线。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领导、部门和岗位,谁踩底线谁就要承担后果和责任。所有工程设计必须满足安全规定和条件。要坚决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倾向,科学合理设定安全生产指标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

(二)加强内部管理,深入隐患排查

事故发生前,BP忽略了大量关键性的安全预防措施。一些例行检查、监管流于形式,过于依赖自动化仪器设备,对公司的处置能力过于自信,尤其是对一个已经连续7年安全无事故的钻井平台来说,管理者、操作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因此,要加强内部管理,内部例行检查、监管要落实到位,不要过于依赖设备,对安全问题要时刻放在心上,不能麻痹大意。同时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三)加强外部监督,保障安全运行

应加强外部相关政府监督管理力度,认真履行有关监督责任的相关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相关保护监督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相关保护职责,组织排查重大外部安全隐患。在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会商,制定并落实相关具体的完善措施。相关安全监管部门要配备专业人员,加强监管力量,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对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立即进行整治,对自查自纠等不落实的企业要及时警告。

(四)须对承包商监管像对待内部单位一样强化集中统一管理

这次事故中,BP本身是开发商和作业者,瑞士越洋钻探公司是钻井承包商,美国哈里伯顿公司是固井作业服务商,水下井口防喷器由美国喀梅隆公司提供。尽管项目各方的合作关系比较成熟规范,但毕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管理风格、

文化差异,加之BP的监督现场决策出现问题,结果造成连环失误、多道防护屏障失守,事后又相互推卸责任。因此,在任何作业过程中,承包商监管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像对待内部单位一样强化集中统一管理,要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做到尽量同步。

(五)切实重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内容和现场救援指挥的必备知识,提高应急指挥能力;接到事故报告后,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企业要根据工作危险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能“一定了之”、“一发了之”;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质,配套完善安全检测及安全预警等应急装备。同时技术物资储备要充分,能够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一系列解决方案及技术措施,总体上有条不紊。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突出加强工程抢险技术研究及能力建设,尤其是各种堵漏清污技术,加大区域性的应急物资储备,共同应对突发事故。

美国墨西哥湾“4·20”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调查组

注:此次事故对我国相关安全工作的意义

目前,我国近海石油开采正处在较高活动水平,仅在渤海湾就有4000多个钻井平台,而且最近几年开始在深海进行钻探。同时,我国还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进口石油的90%都要依赖海上运输。所以在我国海上石油开发和运输过程中,都存在发生大规模石油泄漏事故的风险,并且最近几年风险有上升趋势。

但是,我国海上溢油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海洋污染应急组织体系不完善,未能形成合力;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物资储备匮乏,处置技术科技含量低。

因此,针对BP此次事故,我们要分析、挖掘海洋开采工程技术方面的经验教训,强化风险分析与管控,强化设施完整性管理和工艺安全分析,不断提升技术、工艺、装备及管理水平。同时应重新评估海上设计标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强化风险管理,加强作业者与承包商沟通,加强员工培训,包括承包商员工,强化设计变更管理,设置多道安全屏障,实现零事故。此外,要完善海和健全洋污染应急组织体系,加强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技术装备质量,加大物资储备。这样在海洋开采中,无论是事故前预防,事故中处理或是事故后救援都能形成强有力的应对能力。

从美墨西哥湾平台事故中汲取的教训

从美墨西哥湾平台事故中汲取的教训 一、墨西哥湾事件回顾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量原油泄漏,对墨西哥湾沿岸的生态、环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BP和美国政府虽采取大量堵漏、清漏措施,但至今未得到有效遏制,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之中。此次原油泄漏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污染海洋灾难,预计灾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40亿美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将造成沉重打击。 二、几点教训 近年,随着海上常规油气田发现的逐渐减少,新发现油田的规模总体呈变小趋势,新增储量多来自深水等开采难度更大的地区。据《世界深水报告》资料,未来44%的油气储量来自深水,作业深度达到2500米、3000米甚至更深。随着全球定位系统和无人水下设备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石油浮动钻井机可深入水下3000多米进行钻探,并可实现远程实时遥控操作。科技技术的提高,确实使深水油气田的商业开采成为可能;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其所发生的事故将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 墨西哥湾事故使我们警醒,尤其要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在我国海域发生。 (一)警惕和认识深海钻探的高风险性。深水开发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性,并不会随着技术的更新而消退。虽然,现在深水钻探技术已成熟,但即使万分之一的事故概率,受深水地质条件的限制,以人为的力量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忽视生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环保风险。发生此次事故的英国石油公司(BP)堪称世界一流的国际石油公司,在深水钻探领域拥有多项领先技术。可恰恰就是这样实力雄厚的石油巨头,却成为此次事故的主角。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发生漏油的可能性,对突发事件准备不足,没有做好应急解决预案。事故发生后,出于对本公司实力的过度自信,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也未与有关各方紧密协调、配合,延误了堵漏的最佳时机,最终要为此次事故付出高额代价。

BP墨西哥湾事故分析报告

美国墨西哥湾“4·20”钻井平台爆炸漏油 事故调查报告 2010年4月20日21点49分,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美国墨西哥湾中部密西西比峡谷超深水域252区块马贡多探井作业时,发生井喷爆炸着火事故,燃烧36小时后沉没,共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4月24日,事故油井开始漏油,持续87天,约有49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污染波及到沿岸5个州,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美元。 事故调查组在详细了解事故的情况后,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具体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单位情况 1、英国石油公司(BP),于1909年创立,最初的名字为Anglo Persian石油公司,1935年改为英(国)伊(朗)石油公司,1954年改为现名。BP由前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天然气销售和发电,油品零售和运输,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在这次事故中,BP是开发商和作业者。 2、瑞士越洋钻探公司(Transocean),成立于192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近海钻探商,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领先的钻探管理服务。公司拥有136座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并已宣布了新近建造的10座特深水位钻探平台,公司对近海钻市场技术层面高度重视,是世界上舰队配备最先进和最全面的近海钻探商之一。在这次事故中,瑞士越洋钻探公司是钻井承包商。 3、美国哈里伯顿公司(Halliburton Company),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为能源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之一。公司总部位于阿联酋第二大城市迪拜,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有超过五万五千名员工。为一百多个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提供钻井、完井设备,井下和地面各种生产设备,油田建设、地层评价和增产服务。九十多年来,哈里伯顿公司在设计、制造

深水地平线事故报告

深水地平线事故报告 据路透社报道,2021年7月2日5点15分,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以西的Pemex(墨西哥最大的石油公司)石油钻井附近突然冒出大量气泡,随后气泡突然起火,惊现一个巨大的“巨型火眼”! 一个直径数百米的火圈正在熊熊燃烧,三艘灭火船面对不断扩大的火焰拼命喷水防止其蔓延到150米外的钻井,一旦烧到下,估计将发生墨西哥湾史上第二大火灾事件! 11年前的深水地平线号事故:墨西哥湾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 2016年9月份,一部彼得·柏格(Peter Berg)执导,马克·沃尔伯格主演的《深水地平线》的灾难大片上映,内容讲述了2010年时,位于路易斯安纳州的墨西哥湾上一钻油“深水地平线钻井”发生大爆炸事故的救援过程, 而这部灾难片的原型就是2010年墨西哥深水地平线漏油事件,造成11名工程师死亡,17人受伤,钻井沉没,490万桶原油泄漏的特大灾难性生态事件,真相比电影还要惨烈! 深水地平线:石油工业历史上的“911事件” 深水地平线号是一个半潜式、动态定位的石油钻机,造价3.5亿美元,是当时最先进的深海石油钻机,最深可在3000米

深海域作业,在出事故以前,已经服役9年,有着相当优秀的作业记录,而且在2009年曾创下当时最深的钻探记录!由于 其优良表现,BP从2001年开始多次延长租约到2013年9月! 2009年10月6日,深水地平线钻井接替Transocean公司 的半潜式钻井“马里亚纳”,在Macondo探区(美国专属经济 区的墨西哥湾密西西比峡谷252区块 (MC252)),正式开始作业,这里距离路易斯安纳海岸约66千米,距离最近的直升机 基地约210千米。 2010年4月20日,深水地平线已经接替工作已经将近半年,工作也接近尾声,因为已经成功钻取到油气层,接下来就是封井,等待生产井接替深水地平线的工作,它将排空压载水,等待半潜船拖到下一个地点再次展开钻探工作。 晚上9点45分时,毫无预警的井喷发生了,正常情况下 向井内灌注的泥浆能顶住井下巨大的压力,但Macondo井的 压力似乎特别大,井下巨大的天然气将泥浆冲开,混合着海水和油气冲到了7空! 瞬间深水地平线号内部充斥了大量可燃性气体,在甲烷浓度第一次告警后仅仅一分多钟,巨大的爆炸发生了,10秒钟 后发生了第二起大爆炸!几乎就没有反应时间,而工作人员试图将钻井与分离,但未能成功! 大火已经无法控制,深水地平线内的一个个子系统接连崩溃,为保证更多的人员生命安全,仅仅在生15分钟的22:00,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今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油平台发生爆炸,两天后沉入海底,11名工作人员死亡。“深水地平线”钻油平台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南大约82千米处的海域,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4月24日以来,该钻油平台每天漏油5000桶,相当于79.5万升。但卫星图像显示,浮油面积日增两倍,漏油量可能大大超出预期。 原油中含有石油气、苯、芳香烃和硫化氢等物质,对人和生物都具有毒性,当达到中毒临界阈值时,就会导致人和动物中毒。当然,原油泄漏的近期危害首先是对海洋动物和生态的危害。原油会把大量的海鸟困在油污中,海鸟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鸟儿无法飞走,于是被滞留在油污中,或窒息或溺毙而亡。当然,海鸟更多的是中毒而亡。同样,被原油围困的海洋生物,如海豹和海龟等,也会试图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由于污染面积宽广,而且油污严重,它们最后都会一个个挣扎得精疲力竭,无力地沉入海底死亡。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大多数动物一旦受困于浮油,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会死亡。 原油泄漏已经提供了灾难的样本。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这一世界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之一在10年后才有了初步的灾难评估报告。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

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其实,这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情况。那些死亡后沉入海底的海鸟、海豹、海獭和鲸等远不止这些数量,保守估计,也是该报告数量的数倍到10多倍。灾难评估报告也称,阿拉斯加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此后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很低水平,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 这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后果无论怎样评估,可能都不会比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的后果要轻。这不仅在于此次的原油泄漏将会更多,而且恰恰发生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和动物的繁衍交配期。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入口处湿地面积占美国湿地总面积25%,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浮油对这一区域野生动物构成巨大威胁。例如,墨西哥湾有3处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些地方大多是沼泽地,风浪把浮油吹向沼泽地,意味着许多野生动物将面临灭顶之灾。而且,动物们正处于繁殖期或孵化期,浮油的到达将把动物的母婴一起杀灭。如果浮油向东扩散,可能会危及海牛。在墨西哥湾,成年海牛数量眼下不足2500头。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也不能幸免。因为接下来6个星期,这种鱼将涌入墨西哥湾北部海域产卵。另外,包括水獭、海狸鼠等毛发浓密的动物以及半水栖的啮齿类动物在接触原油后都会受到毒害,而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豚和鲸鱼会出现皮肤不适。由于经常在水面觅食,海龟也很容易吞下原油。另外,墨西哥湾原油泄露对海龟尤为不利,因为此时它们正进入春季的筑巢期和孕育期。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分析讲义

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讲义 第一张 题目 第二张 主要内容提纲 一、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介绍 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 三、美国环保局针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具体做法 四、大连漏油事件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综合比较 五、对我们的启示 第三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接要介绍: 2010年4月20日晚10时,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海域处的“深水地平线”采油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11人死亡、3人重伤。爆炸发生36小时后,采油平台沉入墨西哥海湾,并出现大量原油泄漏现象,截至堵漏完全成功累计泄漏原油490万桶。浮油面积扩散至美国东海岸,影响到路易斯安娜、阿拉巴马、佛罗里达等州,该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

第四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一:当地珍稀物种处境堪忧,数百种海洋物种受到影响;油污沉入海底,深海资源受到影响。 研究显示,约有656类物种,其中包括西印度海牛和褐色鹈鹕等珍稀物种处境堪忧,左图为在海面原油中垂死挣扎的褐色鹈鹕,右图为动物保护组织工作人员正对被原油包裹的褐色鹈鹕进行清洗及施救。另外在漏油点的周边海域,科学家们发现了沉入海底的油污,这可能会使深海资源受到不利影响。 第五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二:沿岸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自5月19日开始,就有大面积油污开始入侵路易斯安那州的沿海湿地,栖息在湿地的鸟类及其他生物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减轻漏油对海岸湿地环境的影响,5月27日,美国联邦政府部分批准在受灾最严重的路易斯安那州修建“障壁岛”,以阻挡墨西哥湾漏油对该州沿海湿地的进一步侵袭。左图为高空俯瞰油污对海岸湿地的侵袭,右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湿地中入侵的原油进行查看。 第六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三:漏油对当地的大气环境、海水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左图为采用燃烧法对墨西哥湾海面上的原油进行处理,原油燃烧产生了大量的黑烟及有害物质,会污染当地的大气环境;另外海面原油中有害成分挥发本身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进而危害当地居民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防范与治理技术研究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防范与治理技术研究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是21世纪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不仅对当地 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还引起了全球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更多关注和重视。油气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关于如何防止类似油气事故的再次发生,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需要对治理技术进行加强研究。 第一部分防范潜在风险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工业安全,需要将潜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对日常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安全评价,能够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在石油勘探和钻探中,需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定期检查钻头、钻井平台等物资设备的完好性和维护情况,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 第二部分加强技术研究 除了防范潜在风险,加强技术研究也是防治漏油事故的关键。技术手段可以分 类为防漏技术、漏油应急响应技术、漏油清除技术以及海洋环境恢复技术。 防漏技术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防漏措施防止漏油事故的发生。这些措施 包括:对石油储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监测技术、传感器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等。在密闭系统的设计和建造中,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不会发生泄漏和波动。 漏油应急响应技术是在漏油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对漏油进行处理的技术。这一 技术要求迅速判断漏油点的位置、大小、泄漏类型等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操控漏油捕捞器、钻头等工具。此外,还可以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来监测漏油反应区的变化 漏油清除技术主要是对露出表面的油进行清理,防止油污在海洋环境中进一步 扩散。清除技术包括机械清除、化学清洗、生物清洗等方法。机械清除通常利用油

膜撑起的胶带或管道吸附油污,然后将其封存。化学清洗则常常选择抗漏剂或吸油材料,将之撒在石油污染区域,达到吸附石油污染的效果。生物清洗则常常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质解油污,避免使用化学物质污染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恢复技术主要是使油污中特定的化学物质恢复到自然状态中,有助于 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通常情况下,海洋卫星技术可用于制定应急响应计划,跟踪及预测污染范围,股票化主要污染物的减少。利用生物方法控制和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三部分结合实践提高技术防治措施 在撑起美国的“海洋政策”时代,摆在眼前的是不断扩大海上开发规模的新现实。漏油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带来重大后果,对水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针对从事海洋石油开发企业的员工,必须定期的进行防漏、应急响应、清理漏出的方法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于企业中从事海上工作的职业人员,更应该提升安全意识,加强技能培训。实际上,应当将防范和治理措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策略。 结语 总的来说,漏油事故的防范和治理的实际所需必须从防范潜在风险、加强技术 研究以及结合实践三方面来进行。对于石油行业来说,减少漏油事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漏油事故的防范、应急响应、清理技术、海洋环境恢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期能够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防爆工程案例

石油防爆工程案例: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故 背景 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故(也称为“BP石油泄漏”)是指发生在2010年 4月20日的一起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该事故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 石油钻井平台上,由英国石油公司(BP)运营。 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是一个位于墨西哥湾约80公里海岸外的海上设施,用于进行 深海钻探和采油作业。该平台上有一个巨大的井口,用于从海底抽取原油。然而,在这次事故中,井口未能正确关闭,导致大量原油从井口喷涌而出,形成了一场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过程 4月20日晚上9点45分左右,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突然发生爆炸和火灾。爆炸导 致11名工人死亡,并造成数十人受伤。火灾无法迅速扑灭,而且导致井口上的安 全设备失效。随着火势的蔓延,平台最终在两天后沉没。 然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井口未能完全关闭。原本应该自动关闭的防爆装置失效,导致原油从井口不断喷涌而出。估计有超过400万桶的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海水中。 BP公司首先尝试使用遥控操纵器来关闭井口,但未能成功。随后他们尝试用深海 救援潜艇进行修复工作,但这些努力都未能奏效。泄漏事件持续了数月之久,在此期间,大量的原油不断涌入墨西哥湾海域。 结果 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以下是该事故造成的一些主要影响: 1.环境污染:数百万桶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海域,对当地生态系统和海洋 生物造成了重大破坏。许多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死亡,沿着海岸线的 沙滩也被污染。 2.经济影响:该地区的渔业和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泄漏 事件,许多渔民失去了捕鱼的收入来源,而旅游业也受到了严重打击。此外,清理和修复工作也需要巨额资金。 3.法律诉讼:该事故引发了大量的法律诉讼。BP公司被指控违反环境保护法 规,并最终同意支付数百亿美元的赔偿金用于赔偿受影响的个人、企业和政 府。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

堵漏措施,收效甚微 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它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和化工原料。但是,原油泄漏至海洋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如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深海油团等等。溢油覆盖的海面会减少太阳辐射,阻隔气液交换,直接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危及整个海洋生物食物链;海面上的浮油浸湿海鸟、动物的皮毛后,会造成其低温死亡。海面以下的油团变成重油后,会沉降在海底,危及海底生态环境。而溢油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如烃类、芳香烃(PAHs)等,会造成原油污染地区生物急性死亡或慢性中毒。因此原油泄漏往往会给污染海域的生态带来灾难性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原油中的致癌物质如烃类、芳香烃,会通过食物链在海洋生物体内累积,最终通过海产品危及人类的健康。 “深水地平线探井”漏油事故发生后,BP公司马上采取数种补救措施。但此时,常规的办法“拦油栅”、“吸油棒”等措施,相对于每天几万桶的原油泄漏量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人们寄予厚望的堵漏办法又屡遭失败。6月24日,“防油帽”被迫重新安装。近两个月广泛使用的化学分散剂,治标不治本;而真正能够达到止漏效果的“减压井”法,虽早在5月初便开始实施,但最早要到8月份才能看到效果。 6月2日,一位在科威特成功封堵数百个泄漏油井的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直接用管路输送钢球堵住漏洞。美国能源部长朱棣

文对此表示,办法很简单但是论证起来却很复杂。这个办法看起来有些荒诞,但是,“没有变得更坏也许就是最好的办法”。 到了6月末,随着墨西哥湾热带飓风季节的来临,堵漏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无奈之下,路易斯安那州州长曾建议修建高2米、长160公里的沙堤来抵御浮油。由于沙堤在暴风雨中的稳固性,以及抵御原油效果备受专家质疑,路易斯安那州最终建立了70公里的沙堤,以用于防止湿地遭受溢油侵蚀。 此外,BP公司在此次事件中广泛使用的化学分散剂也备受质疑。分散剂是一种类似餐具洗涤液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中和原油中的酯基,使原油分散成微小的液滴,这些小液滴可以直接被微生物降解转化。BP 公司目前使用的两种分散剂Corexit 9500和Corexit EC9527A,前者主要针对新泄漏的原油,后者则对风化的原油起作用。此次事件中使用的分散剂剂量之大前所未有,BP公司每天的投放量在几十吨以上。《自然》杂志的相关报道指出,分散剂可以减轻海面上浮油对生物的伤害,但是对于海底的原油污染却无能为力。而且已经有实验证明,化学分散剂对鱼虾等海洋生物会造成危害。况且,如此大量化学分散剂的使用是否对“嗜油微生物”造成影响还不得而知。 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办法,也许当属利用微生物对污染海域进行“生物修复”。自然界中每年有130万吨的原油通过渗透泄漏到海洋,但是这些原油绝大多数可以被“嗜油菌”降解掉。这些“嗜油菌”包括深海食烷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1污染情况概述 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据悉,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 租赁。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 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此次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美国及北极近海油田开发带来巨大变数。受漏油事 件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的部分地区 以及密西西比州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事发当天,奥巴马在白宫 表示,命令内政部长肯萨拉查对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一事展开详尽调查,在30天内提交报告。美国国 土安全部长纳波利塔诺宣布,漏油事件的影响已经不是英国石油公 司还有它的承包商越洋钻探公司能解决得了的,美国政府或将大规 模介入,现在救灾还在进行当中。有专家预计,救灾的花费会在10 亿美元左右。

这个油井刚要完工,尚未投产,由英国石油公司所有。英国石油公司内部调查显示,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另外,漏油最后一道防线“防喷阀”先前发生过失效的状况。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这处封口遭破坏。 全球语言检测机构于14日公布2010年全球年度热词调查显示,“漏油”位居榜首。反应了墨西哥漏油事件对全球的影响。 海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到后来达2万5千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原油漂浮带长200公里,宽100公里,而且还在进一步扩散,排污行动可能会持续数月。为了帮助美国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美国伸出援手,墨西哥表示,将与美国紧密合作,避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挪威的一个石油公司许诺提供除油剂和设备,并派遣人员。伊朗将向美国提供打减压井,防止原油继续泄漏的技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对各国的援助表示感谢。

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事发:2010年4月20日,美国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致7人重伤11人死亡。 漏油:钻井平台爆炸沉没约两天,受损油井开始漏油。 恶化:钻井平台漏油每天5000桶,5倍于先前估计数量。 应对:水下机器人启动止漏未能成功,美国救灾部门“烧油”。 升级:美国宣布把漏油危机列为国家级灾害,美军参与救灾。 漏油进程:4月20日“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造成11名工作人员死亡,大约在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4月24日管道开始漏油。 漏油损失:英石油公司损失数十亿美元。美国渔民索赔500万美。海洋环境损失不可估量。 现阶段,漏油油井仍以每天1.2万桶至1.9万桶的速度喷油,总漏油量已经超过1989年“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件。按照先前经验,即使成功堵漏,英国石油仍需花费十几年应对后续影响,处理相关诉讼。 英国石油公司4日成功把一个漏斗状装置安放在墨西哥湾油井漏油点上方,开始向海面船只输送部分泄漏原油。并在同一天成立特别小组,以应对漏油事件给周边环境和居民带来的影响。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10日报道,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自4月22日沉没以来,原油泄漏速度超过预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事故可能超过“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美国当局虽采取了各种措施,但仍未阻止浮油和焦油凝块涌向沿岸各州,一场生态灾难已不可避免。以下是因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生存面临威胁的十种动物。 墨西哥湾漏油50天野生雀鸟变怪物挣扎求存中新网6月7日电美国墨西哥湾油井漏油事故发生近五十天,新的一批照片显示野生雀鸟在油污中痛苦挣扎,濒临死亡边缘的情景。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这些雀鸟全身羽毛都沾满粘稠的油污,曾经濒临绝种的珍禽也变得像怪物一样,恍如恐怖科幻片,成为这场严重生态灾难的残酷写照。 其中一帧照片显示一只鹈鹕在油污中挣扎,呼吸困难,原油从它的羽毛上滴下,情景好像恐怖科幻片。这张照片充分反映了漏油事故对野生动物的灾难性影响。 当局在路易斯安那州东格朗特尔岛附近海面,拯救了三十五只被油污困住的鹈鹕,它们未能自行离开海面,而且全身沾满油污后,已不能行走。当局用化学剂为它们冲走油污,但有更多野生雀鸟却没如此幸运,当局已发现超过四百只死去的雀鸟。

深海安全的真实案例

深海安全的真实案例 深海安全一直是人类探索海洋的重要问题,随着深海资源的开发和技 术的进步,深海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 加强对深海安全的研究和保护,而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运营的Deepwater Horizon钻井平台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随后,这座位于墨西哥湾外160公里处、水深1.5公里的钻井平台开 始喷涌出大量原油。根据后续调查结果显示,这起事故是由于钻井平 台上的安全系统失灵所致。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被誉为工业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在漏油 期间,每天有超过60,000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栖息在该地区的鸟类、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大量死亡,周边地区的渔业和旅游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起灾难,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首先,他们立 即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包括派遣军舰和飞机前往现场进行清理 和救援工作。同时,政府还与BP公司展开紧急会议,并要求该公司尽快采取措施阻止漏油。为此,BP公司不断尝试各种方法进行漏油控制,

包括在井口周围建造钢制护栏、注入泥浆等。最终,在经过87天的艰苦努力后,漏油事件才得以完全控制。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深海资源开发必须要注意安全问题。因此,在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深海石油勘探和开采的监管,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同时,该事件也促进了深海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深海安全案例。该事件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也提醒我们在深海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安全问题。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利用深海资源,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英国石油泄漏事故的教训及对策研究

英国石油泄漏事故的教训及对策研究2010年,英国境内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这起事故震惊了全球,不仅给当地的环境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暴露出石油工业在安全和环保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就英国石油泄漏事故的教训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事故情况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运营的美国墨西哥湾海域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造成11人死亡。这起爆炸事故导致油井破裂,每天泄露数千桶原油,直至大火灭没钻井平台。数万桶原油进入墨西哥湾,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环境灾难之一。 二、事故教训 1. 安全问题过于轻视。“地平线”钻井平台原本的计划是探索石油资源,但是由于安全问题被视而不见,以至于导致了这场毁灭性的泄漏事故。往往容易因为采取了切磋发展计划而忽视了关键的安全问题。

2. 预警机制的不完善。在这场泄漏事件中,BP公司和政府在 处理紧急情况时的反应速度慢,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进一步扩大。所以,预警机制的不完善、协调不力对于事故的扩大化和人 员伤亡的增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因过度一手化而扩大影响。将反应局限于石油公司内部而疏 于公众和其他持份者分享,容易导致对环境风险的治理措施互相 独立,甚至违反钻探和环境监管措施。 三、应对与对策 1. 安全措施需要更加严格。与其想象实现你所需要的安全措施,直接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尤为重要。在以下的情况下,重新审 视和强化这些措施,以防止未来的安全问题: a)对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升 b)采取多层次安全措施,如技术防范措施和设备改善 c)提高安全标准和监管制度

2. 建立紧急处置机制。实时预警是确保处理紧急情况的重要方式。建立尽早获悉泄漏或灾害的通知系统,可以减轻损害程度和节约财力和时间。 3. 对外公开信息。公众和其他持股者需要加强对该安全和环境风险问题的重视,推动有效管理和治理。通过信息共享可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官方、私人和员工的协调,最终带口钻探和环境监管措施的完善。 4. 制定适当的执行标准。环境治理应通过法律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来实现。对于石油企业在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违规行为,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罚和惩罚。政府也有着重要任务,应制定合理的监管措施。 总之,英国石油泄漏事故是一场深刻的教训。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对于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各个利益攸关方需要携起手来,在监管预警、安全措施和治理方面实现更深入的合作。

环境保护案例BP石油泄漏事件应对分析案例

环境保护案例BP石油泄漏事件应对分析案 例 环境保护案例:BP石油泄漏事件应对分析 事件背景 2010年4月20日,BP(英国石油公司)旗下的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导致墨西哥湾大规模的石油泄漏。这起事件被称为BP石油泄漏事件,不仅对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关注。 事件原因 该次石油泄漏事件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BP在项目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的工程设计和操作规程上存在漏洞,以及对灾难性事故的预警和应对机制不健全,都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事件应对过程 1. 紧急处置 泄漏发生后,BP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派遣专业团队前往事发地展开应对工作。他们在紧急处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钻探新井:为了减少泄漏造成的伤害,BP进行了紧急钻探管道的工作,希望能够堵住泄漏口。

- 建立围堤:为了防止泄漏的石油继续扩散,BP采用围堤的方式构 建一条屏障,以减少石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 清除石油:BP积极清除海洋表面的石油,采用吸油器、吸油布和 化学清洗剂等工具进行清洁作业。 2. 后续处理 BP意识到单纯的紧急处置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来恢复 生态环境和重建沿海社区的繁荣。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 油污清洗:BP利用高压水枪和专业设备清洗受油污严重影响的海 岸线和滩涂,并采取必要的土壤修复措施。 - 生态修复:为了帮助受影响的生态系统恢复,BP参与了多项植树 和保护海洋生物的计划,努力恢复当地物种的生境。 - 经济赔偿:作为石油泄漏主要责任方,BP支付了巨额的赔偿金, 用于支持受影响的沿海社区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 事件启示 BP石油泄漏事件给全球范围内的石油行业以及环境保护提出了重 要的启示: -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加强对项目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视,建立健全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推动企 业规范生产和运营行为,确保环境保护和公众安全。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分析与启示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分 析与启示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分析与启示 摘要:2010年4月20日22: 00 (美国中部时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平台共有工作人员126人,事故造成11人死亡,17人重伤。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水下封堵经5个月才成功,漏油扩散区域覆盖了墨西哥弯长达1500公里的海岸线。可以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是世界石油工业史上损失最惨重、影响最恶劣的事故。通过分析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前因后果,可以为海上石油生产安全和大型项□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墨西哥湾事故调查深海石油钻采安全管理 一、引言 墨西哥暮漏油事故已经过去2年多了,但是其造成的影响却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且还将继续下去。2012年3月,美国一个联邦法院表示,英国石油公司(BP)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原告组成的委员会达成庭外和解协议。该公司将向受事件影响的渔民和其它索赔人赔偿78亿美元,一时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蓬莱19・3同样在20□年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并一度被人们当成了墨西哥湾的翻版,当中国海洋石油公司2012年7月宣布,将在南海区块招标,进行油气开采的时候,海上油气资源的开采再次引起了人们时刻关注,人们不但关心争议海域的政治敬感问题,更加注意到海上油气开采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因此,我们重新回顾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总结经验教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事件回顾 2010年4月20日22: 00 (美国中部时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平台共有工作人员126人,事故造成11人员死亡,17人重伤。据悉,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 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此次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美国及北极近海油田开发带来巨大变数。受漏油事件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密西西比州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图一事故井位置概况 图一为事故井位置概图,如图所示事故井位于美国新奥尔良东南130英里处,隶属于路易斯安那州海洋Maconda探区。 水下封堵经3个月方成功,应急动用人员47800人,儿十个联邦.州、地方政府,8家勘探与生产运营商,5个指挥岗位,19个分支办事处,6000余艘船只,800余架次飞机,使用了儿十项创新技术,仅在中国就订购了1, 400万英尺油圉。BP公司先后采取了7种方式来关闭油井,最后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7月15日,成功控制住了泄漏的油井。 三、事故原因 BP公司于2010年9月8日公布了一份事故调查报告,将事故原因归结于绍大屏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公司危机公关-逻辑版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公司危机公关-逻辑版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公司危机公关 引言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BP公司的危机公关行为体现了全媒体时代危机公关处理的一些特征。我们将结合BP对墨西哥漏油事故的危机公关处理过程,探讨企业主动告知和健全危机公关制度、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告知方式的选择和技巧;强调危机公关处理的三个原则,即comp etent(胜任)、confident(自信)以及compassionate(富有同情心); 同时建议企业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倾听消费者和网民的声音和诉求,并加强网络舆情的 疏导。突发危机中止以后,企业危机公关并没有结束,还需要耐心地进行企业形象恢复和 品牌形象重塑。将对此给出具体建议。 事件历程 2010年4月20日,美国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致7人重 伤11人死亡。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 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 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 2010年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 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滚滚原油在被部分压制了数周后,重新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

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重塑品牌形象 事件发生前,BP花了几千万美金进行企业形象推广,成功地塑造了石油行业中为数不多的 亲和环保的品牌形象。品牌塑造无非就是公众期待。越是突出良好企业公民的形象,人们对企业的期望就越高。可是,从2005年的得克萨斯炼油厂爆炸到2006的石油管道腐蚀,接 连发生这么些事故,还是能看出BP在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并不是像其品牌宣传中的那么好,公众就会有受骗上当的感觉。暴露问题后公众的心理落差更大,而这种落差印象很深也较难弥补和挽救。 事件发生后,BP公司积极开展品牌形象重塑行动。 1.道歉广告 公司首席执行官在道歉广告中一脸诚恳地向公众认错。在电视宣传片中,BP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尼·海沃德站在干净美丽的海边,背景天空有海鸟划过。海沃德面对镜头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我向受此影响的人们和家庭深表歉意。 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不让悲剧重演。”广告中出现了志愿者手提垃圾袋清理海滩的画面,最后打出BP网址,海沃德向公众承诺:“我们将妥善处理,我们将把事情做对。” BP道歉广告播出后,受到了奥巴马和公众的批评,认为BP应该把这些精力投入到控制漏油中去。 其实客观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从传播角度来说也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公众希望能看到道歉广告中BP的承诺和努力,另一方面在漏油还没有及时控制的情况下,去花钱做这样的一个道歉广告,会让有些人感觉“华而不实”。可能在漏油没有控制之前,很多人会带有一些情绪性的东西,在这时候发的时机可能不是很对。 2.购买搜索关键词 BP公司向谷歌和雅虎等搜索引擎购买了如“漏油”(oilspill)、“漏油索赔” (oil spillclaim)等关键词,声称此举意在“帮助最严重的受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详细分析

事故地点 墨西哥湾〔GulfofMexico〕因濒临墨西哥,而得名墨西哥湾。位于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局部为陆地环绕。透过佛罗里达半岛和古巴岛之间的佛罗里达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墨西哥湾卫星图并经由犹加敦半岛和古巴之间的犹加敦海峡与加勒比海相通。这两个海峡均宽约160公里(100里)。墨西哥湾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最远距离分别为大约1,800公尺和1,300公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尺(60万平方呎)。其西北、北和东北面为美国南部海岸,西、南和东南面为墨西哥东部海岸。 BP开场在距离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海岸60多公里的墨西哥湾海域打一口名叫“马康多〞〔Macondo〕的油井。“深水地平线〞最早由R&B Falcon公司拥有,1998年12月开场在位于韩国蔚山的现代重工造船厂制造。2001年2月完工时,R&B Falcon已被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跨洋公司收购,“深水地平线〞的转让价为3.4亿美元。跨洋公司为了减少操作费用,将该平台在马绍尔群岛注册。2021年,BP从跨洋公司租用该平台,2021年10月又以5.44亿美元租价续签三年合同,日租金近50万美元。“深水地平线〞是当今最先进的海洋平台之一。在海床上向下钻井后,井口用直径47.6厘米的防喷器封口,防喷器最大承压为1021个大气压,然后使用外径53厘米的防水管将防喷器和平台连接。这个平台2021年9月曾在墨西哥湾台伯油田钻出世界上最深的深水海洋油井,在1260米的水下钻进了10685米。 美国中部时间2021年4月20日晚9时许,在钻井的最后阶段,海水从隔水管突然喷到“深水地平线〞的平台上,升起73米的水柱。接下来,大量泥浆、甲烷和水喷出来,高压的甲烷气体排出后马上扩散,与空气的混合比例到达爆炸极限并引发爆炸。 事故过程 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当地时间2021年4月20日晚10点左右起火爆炸,造成7人重伤、至少11人失踪,当局已派出船只和飞机在墨西哥湾展开搜索行动,希望能发现救生船或幸存者的踪迹。事故发生后,爆炸发生后,平台上126名工作人员大局部平安逃生,其中一些被爆炸和大火吓坏了的工人纷纷跳下30米高的钻塔逃生,另有一些人那么选择了救生船。这一钻井平台建于2001年,由越洋钻探公司拥有,眼下与英国石油公司签有生产合同。 按程序,工人们马上启动防喷器,但失败了。爆炸时平台上有126人,7人来自BP,79人来自跨洋公司,其余人来自阿纳达科、哈利伯顿等公司。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支援船只灭火失败,平台燃烧36小时后漂浮。 爆炸发生后,原油泄漏流量一度被BP低估。4月23日,BP派出两艘水下机器人,报告说没有发现泄漏。次日,当美国海岸警卫队发现漏油后,BP估计说每天泄漏1000桶。5月12日,BP〔英国石油公司〕发布漏油位置的30秒视频,引来各方估算泄漏流量的兴趣。6月15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等人那么宣布了官方科学家团队的计算结果:每天泄漏3.5万至6万桶。其流量之高,令人咋舌。 由于回收能力缺乏,泄漏原油在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源源不断地涌入附近海域。直到6月下旬,BP每天回收的油量仅为泄漏量的一半。显然,此次事故造成的污染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事故原因 大多数井喷在一周之内就能得以制止,一般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往油井中注入重泥浆,或者用机械手段把油井关闭,并疏导煽动井喷的危险气泡。尽管井喷并不常见,但与水泥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