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鸭稻共作模式的优势

浅谈鸭稻共作模式的优势
浅谈鸭稻共作模式的优势

浅谈鸭稻共作模式的优势

1、推广鸭稻共作模式的意义

鸭稻共作项目充分利用空间与时间生态位,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以稻养鸭、以鸭种稻,不盲目追求水稻高产而忽视环境问题。并全程质量管控体系,整个生育期不施用农药和化肥,使水稻生长达到绿色、有机标准,通过打造品牌、销售有机鸭和有机鸭稻米,提高销售价格。

2、基本情况

友谊分公司2017年发展鸭稻共作模式面积470亩,放养鸭子5640只(一亩平均放养鸭子12只),稻田选择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便于规模化生产的水田。项目落实六个管理区8个示范点,通过友谊分公司电商平台,鸭稻田产出的“十八团”长粒香大米远销深圳、上海等城市,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以绿色有机产品为卖点,目前大米卖到20元/公斤,实现农产品每年线上销售16万元以上,改变了种植户只卖原粮的思想。以友谊分公司第四管理区为例:第八作业站1号地,面积60亩。该地号已实现三年有机栽培标准转换期。土壤有机质45.6g/kg,pH值6.96,碱解

氮206mg/kg,有效磷21.6mg/kg,速效钾211mg/kg。

3、技术措施

3.1水稻栽培技术

品种:中龙粳1号

施肥管理:全程施用有机肥料,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4 月25 日,基肥采用有机肥500公斤/亩;返青肥、穗粒肥分别施用黄腐酸有机肥10 公斤/亩。

防病防虫: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分别喷施EM 菌500倍活性液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害,并且在孕穗期及抽穗期施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等气传病害。今年该地块病害没有发生。虫害采用诱杀灯及鸭子两种方法防治,地号内设置4盏诱杀灯,放养鸭子500只。

田间除草:打浆平地,通过机械作业,使本田杂草基数减少。人工除草分为三个阶段,在6月15 日至6月20日第一遍、7月8日至7月10日第二遍、8月1日至8月3日第三遍。在各阶段的生产时期管理人员及时拔除大草。在6月初--7月初田间放入鸭子,可以消除部分杂草;周边池埂杂草全部使用镰刀清理,不使用化?W除草剂。灌水管理:采用井水灌溉,附近无污染源,单排单灌,杜绝串水灌溉。

3.2鸭子放养技术

鸭种选择与放养数量:根据北方气候特点,如果选用食量不大、个体较小的东北普通蛋鸭或麻鸭放养15只/亩;如果选用野性强、体形大的品种雁鸭放养10只/亩。

鸭子管理:(1)在鸭雏孵化后至放养之前人工饲养15天左右,体重在100-150克,此时期可提高雏鸭的成活率;6月18日开始放鸭。驯化采用人工驯化模式,通过敲击和吹哨,让鸭产生条件反射,定时、定点、定量喂食。鸭放养初期,早、晚喂些鸭饲料。鸭稻后期共育阶段,鸭稻田除4台诱杀灯外,还继续给鸭子添喂玉米等饲料,补饲量逐步加大,以食后不剩余为度。因鸭子喜欢以稻粒为食,8月1日(水稻齐穗)将稻鸭放入鸭棚集中育肥,此后不再继续放养,喂食以玉米为主。(2)田间管理:移栽前将本田打浆整平,田间挖深垄间沟,并在沟内始终保持8~10cm 深的水层,以供鸭方便活动。在放鸭前将稻田四周用塑料网封闭护好,塑料网高50cm,并向内倾斜约15度左右角。杂草防除采用人工除草与有机生物菌剂相结合方式,在共育期间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为主,害虫防治采用诱杀灯灭虫,对不能控制的病虫采用生物农药防治,在喷药前将鸭子赶出稻田。另外,采用生物制剂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

步消除土传病害。

4、测产情况及成本与效益分析

从表1中可看出,鸭稻共作项目较传统水稻产量低,每亩产量约低188.4公斤。

由上表知,鸭稻单产比常规水稻低188.4公斤/亩,种植成本比常规水稻高859元/亩,常规水稻按原粮价销售,鸭稻磨成大米销售(出米率60%),效益比常规水稻效益要高2459元/亩。

5结论

5.1鸭稻纯效益比常规水稻效益高2459元/亩,应进行推广。

5.2鸭稻共作模式,在不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防病、除草难度大,人工价格高。

5.3北方没有食用鸭子传统,肉鸭销售存在一定困难,价格不高。

5.4鸭稻米的销售渠道不畅,需要打品牌、形成规模、拓渠道。

(作者单位:155800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农业科、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答:稻鸭共作就是在水稻栽后活棵至抽穗阶段将鸭子圈养在成片的水稻田中,共同生长发育。稻田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水域、遮阴等生活条件,养育鸭子;鸭子的活动为水稻生长除草、灭虫、施肥、刺激、松土等,养护水稻。两者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2、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的作用表现有哪些? 答:(1)除草首先是采食,鸭子喜欢采食阔叶杂草,除了地上的绿色植株,还包括种子、地下块茎、块根,鸭子对禾本科杂草植株采食兴趣较差,但对其发芽或未发芽的草种子很喜爱。其次是抑制,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形成持久的浑水,大大减少进入水层的光照和热量,抑制大部分杂草种子的萌发。据我市实践,稻鸭共作田除草效果好于使用化学除草剂,仅有少量夹棵稗草。 (2)灭虫鸭子喜食稻田各种昆虫,对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控制效果很好,在水稻拔节前对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的控制效果也很明显,非特大虫量情况下,齐穗前原则上可以不用药剂防治害虫。 (3)抑病稻鸭共作田株行距相对较大,稻株中下部通风光照条件好,鸭子活动增加稻株间空气流动和水中氧气含量,基部枯叶及时剥落,刺激稻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对纹枯病控制效果相当明显。 (4)施肥稻鸭共作期间,每只鸭食入精饲料5公斤以上,加上田间觅食,排泄粪便量达10公斤以上,每亩田放养15只鸭,排泄物中氮素700克以上、五氧化二磷1000克以上、氧化钾500克左右,对水稻生长有显著肥效。2004年多数农户长粗肥和穗肥用量减少,平均每亩施氮16.99公斤,比常规田少28.55%。 (5)刺激鸭子在稻株间频繁活动,用嘴不停地在稻株上、水层中寻找食物,这种“按摩”能刺激水稻的生长和形态变化,表现为分蘖多、开张角度大、茎秆粗壮、植株变矮、根系发达、成穗率提高、穗型增大、抗病抗倒性强。 (6)增产据2004年多户实产平均,比常规田增产7公斤,没有减产的田块。 3、稻鸭共作对水稻生产有什么意义? 答:(1)提高稻米品质用较少量的农药和化肥取得水稻高产,达到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2)提高水稻生产效益2004年稻鸭共作田平均化肥成本85.7元,农药成本15.29元,分别比常规田的131.42元和43.13元节省45.72元和27.84元,合计节本73.56元,节省拔草工本10元,直接效益增加近100元。有些农户稻谷质量受到企业和市场认可,出售价格提高增加效益更多。 (3)提高生态效益稻鸭共作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减少对水源、土壤的污染,有效保护土壤、保护水稻害虫的天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稻鸭共作对养鸭有什么作用? 答:(1)提高鸭肉品质目前市场上的鸭以高密度圈养为主,鸭肉品质、风味远远差于放牧的。而稻鸭共作鸭子的食物来源和活动条件近似于放牧,鸭肉品质好、风味佳、符合市场需求。 (2)提高养鸭效益由于环境条件好,鸭子的抗病能力增强,成活率平均达到92.65%,同时每只鸭子实际消耗精饲料5.39公斤,比圈养节省50%左右,每只净效益达3-8元,显著高于圈养。 (3)有利于发展养鸭业稻鸭共作所产鸭子品质好,得到市场认可,前景看好,2004年每亩鸭子效益达120.8元,是发展养鸭业的好技术,也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5、稻鸭共作对实施基地有什么技术要求? 答:(1)环境要远离集镇、工厂等人员多的地区、交通要道,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土壤、水源、大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有方便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省

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

省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

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生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出口农产品结构优化,而且可以渐进性地改善生态环境。这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兼顾多种效益统一,并使产业与事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日益受到人们欢迎。但是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构成了银行授信的风险点,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分析】 一、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期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使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建立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一)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201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 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二)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传统生态农业发展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又发展起来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的生态农业模式,诸如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南方的“猪—沼—果”模式、西北内陆地区的“五配套”模式等,都属于新型生态农业的范畴。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它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故被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推广达21 万多户。 (1)具体形式。在一个150 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 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 平的猪舍和一间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技术特点是:温室内猪圈舍的温度在冬天可提高3-5℃,为禽畜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使猪的生长出栏从10-12 个月缩短为5-6 个月,故圈舍的利用率可提高,饲养量可增加。而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猪舍下的沼气池也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辐射而增温,可解决北方地区在寒冷的冬季产气难的技术难题;同时,猪群呼出的大量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 浓度比室外提高了4-5 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的产量可获增加,品质也有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浅谈鸭稻共作模式的优势

浅谈鸭稻共作模式的优势 1、推广鸭稻共作模式的意义 鸭稻共作项目充分利用空间与时间生态位,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以稻养鸭、以鸭种稻,不盲目追求水稻高产而忽视环境问题。并全程质量管控体系,整个生育期不施用农药和化肥,使水稻生长达到绿色、有机标准,通过打造品牌、销售有机鸭和有机鸭稻米,提高销售价格。 2、基本情况 友谊分公司2017年发展鸭稻共作模式面积470亩,放养鸭子5640只(一亩平均放养鸭子12只),稻田选择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便于规模化生产的水田。项目落实六个管理区8个示范点,通过友谊分公司电商平台,鸭稻田产出的“十八团”长粒香大米远销深圳、上海等城市,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以绿色有机产品为卖点,目前大米卖到20元/公斤,实现农产品每年线上销售16万元以上,改变了种植户只卖原粮的思想。以友谊分公司第四管理区为例:第八作业站1号地,面积60亩。该地号已实现三年有机栽培标准转换期。土壤有机质45.6g/kg,pH值6.96,碱解

氮206mg/kg,有效磷21.6mg/kg,速效钾211mg/kg。 3、技术措施 3.1水稻栽培技术 品种:中龙粳1号 施肥管理:全程施用有机肥料,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4 月25 日,基肥采用有机肥500公斤/亩;返青肥、穗粒肥分别施用黄腐酸有机肥10 公斤/亩。 防病防虫: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分别喷施EM 菌500倍活性液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害,并且在孕穗期及抽穗期施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等气传病害。今年该地块病害没有发生。虫害采用诱杀灯及鸭子两种方法防治,地号内设置4盏诱杀灯,放养鸭子500只。 田间除草:打浆平地,通过机械作业,使本田杂草基数减少。人工除草分为三个阶段,在6月15 日至6月20日第一遍、7月8日至7月10日第二遍、8月1日至8月3日第三遍。在各阶段的生产时期管理人员及时拔除大草。在6月初--7月初田间放入鸭子,可以消除部分杂草;周边池埂杂草全部使用镰刀清理,不使用化?W除草剂。灌水管理:采用井水灌溉,附近无污染源,单排单灌,杜绝串水灌溉。 3.2鸭子放养技术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

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该方法选择边角位置具有错层的结构地块作为稻鸭共作区,在施加有机底肥后深翻,并在插秧前引水养田,种养伊乐藻并在错层位置修建鸭舍,在稻鸭共作区插秧前种植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并在植株成活后旋入泥土,插秧后选用体型较小的鸭子作为种鸭在六月中旬放鸭,并按鸭子的不同生长周期投喂不同的食料,八月下旬增加饲料投喂量,并开始撤出鸭子,撤完后进行集中养殖,并在稻谷收割完后重新放养于稻田中进行育肥,并得到商品鸭。本技术在养鸭过程中充分利用水稻田使之产生更大经济效益,构建成一个生态互利互补的环境,能有效减少养鸭成本,并提高鸭肉品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且边角位置有0.5m~1.2m高错层的结构地块作为稻鸭共作区,在稻鸭共作区施加有机底肥并深翻,在插秧前8~10天引水养田,引水时水面要没过垄面,水渗漏后及时补充,待水位相对稳定后进行封闭除草并种养伊乐藻;同时,在边角错层位置修建鸭舍; S2、每年的3月下旬,在稻鸭共作区种植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在五月上旬用旋耕机将伊乐藻、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旋入泥土中,在五月中旬于稻鸭共作区完成全田插秧工作,插秧时,在稻鸭共作区内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为14~16cm×25~30cm; S3、选用体型较小的鸭子作为种鸭,将孵化10天后的雏鸭在鸭舍中初放1~2天,期间喂食玉米和雏鸭精饲料,待雏鸭适应后进行放鸭,放鸭时间挑选在六月中旬,放鸭密度为280~350只/hm2,放鸭时早晨放鸭入田,并于傍晚赶回鸭舍;初放的15天,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4~6cm,每天早晚各饲喂一次玉米和雏鸭精饲料,初次喂食量为45~50g/只/天,逐日递减至停喂,15天~20天时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8~10cm,按照鸭子的食量投放植物性作物绿萍以及动物性作物小鱼、小虾以及螺蛳,并于每晚喂一次玉米和精饲料,喂食量为80~120g/只/天;20天后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10~15cm,让鸭子在稻鸭共作区自由觅食,仅在鸭舍中按

生态农业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

生态农业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现状、对策及前景 摘要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安全更是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重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稻鸭共作技术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生产出优质健康的稻米及食用鸭,发展前景尤为可观。但是,我国稻鸭共作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总结经验,寻找对策,以期推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稻鸭共作技术;技术特色;现状;问题;对策;前景 1 稻鸭共作技术的概念 稻鸭共作技术是由传统的稻田养鸭发展而来的,在水稻生长季节,向稻田里放养一定鸭龄、一定数量的役用鸭,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除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鸭子的活动产生的中耕浑水作用可以促进稻田的养分物质循环,增强植株的抗性。鸭子的粪便则为稻田提供了必要的肥料,除使用必要的有机肥外,基本不需要追施化肥。同时稻田为鸭子提供食物、水源以及栖息的场所。稻鸭共作技术使一片稻田同时生产出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稻米和鸭肉,是种养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 2 稻鸭共作的技术特色 2.1 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已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而稻鸭共育通过充分发挥鸭的“役禽”效应,能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稻田里的害虫、浮游和底栖小动物,为鸭子提供了丰富的饲料;稻的茂密茎叶为鸭子提供了避光、避敌的栖息地。同时,鸭子在稻丛间不断觅食多种害虫,减少了对水稻生育的危害;鸭的排泄物是氮、磷、钾养分齐全的天然肥料。这种互惠互促的良性循环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发展生态农业极为有利。 2.2 能增强水稻自身生长活力,有利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 鸭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了中耕的作用,使杂草明显减少,有着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效果;鸭子吃草觅食,浑水松土,通气增氧,减低土壤有害物质危害水稻,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深扎;鸭过稻动,壅泥培土,增强水稻抗倒伏的能力。稻鸭共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形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稻的生产体系。 2.3 能够达到省工节本高效的要求,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 试验对比结果,稻鸭共育比单纯种稻平均增产4.93%,每公顷增收节支 4 273.5元;对1.54万hm2中心示范方统计结果,平均增产4.36%,增收节支3404.1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从而提高了种稻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

我国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二)

我国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二) 2011-02-12 信息来源: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 【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概述 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是以户为单元,以山地、大田、庭院等为依托,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并围绕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是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串联种、养、加工等产业,广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按模式化、标准化运作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猪粪和农村秸秆等废弃物下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后供农户烧饭点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利用沼肥浸种、施肥、喂猪、养鱼,形成农业废弃物—沼气池—农业生产这种往复循环的生产模式,其中沼气是核心环节,其本质是强化农业生态体系中微生物还原功能,成为农业各产业之间、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链条,在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和土壤形成四个方面均比以往生态农业有着新和更广泛的意义。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的技术要点 “猪-沼-果(鱼、菜)”生态模式技术是以农户为生产主体,通过发展养殖业,将畜禽粪便直接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利用发酵残余物种果(或养鱼、或种菜),来提高产量和品质,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利用沼液喂猪,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猪的育肥周期,降低成本。该模式操作简单,投资少,生产出的农产品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可减少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内容:建一“三结合”沼气池、养一栏猪、种一园果(或养一塘鱼、或种一园菜)。技术要点及操作方法:1.沼气池:做好沼气池的规划,将沼气池与猪栏、厕所连通修建,粪便自流入池,最好将沼气池建在猪栏下面。沼气池建设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造和试压验收。2.猪栏、果园(鱼塘、菜园)建

生态学之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生态学概论期末论文 生态学之农业生态系统 姓名:李远洪 学号:20148228 班级:工程(本)201402

生态学之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摘要: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具有高效性、多样性、综合性持续性等特点。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十大典型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字: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典型模式,生态效益 1.1生态农业的简介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1.2生态农业的基本内容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 2 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 产体系。 1.3生态农业的特点 (一)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二)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 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1.4生态农业的模式类型 (一)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摘要稻—鸭—萍共作技术以生态循环生产为基础,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大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以生产绿色优质大米和无公害肉鸭为最终目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总结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分析其效益,旨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稻—鸭—萍共作技术;优势;效益 稻—鸭—萍共作技术是一种立体农业结构模式,稻田为鸭子提供生活场所、食物和水;鸭子为水稻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绿萍具有固氮、富钾功能,稻田放萍可解决水稻70%氮素、钾素养分需求,绿萍营养成分高是鸭子的好饲料,且繁殖速度快,可抑制水田杂草发生。鸭子可食杂草,又能将杂草通过浑水沉淀埋入土壤深层或腐烂,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1]。鸭子采食绿萍,排出大量粪便,提高水田有机质含量,给绿萍和水稻生长提供更多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鸭子吞食水稻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而且增加土壤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稻根系和群体生长。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地处长江水系秦淮河圩田地区,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湖熟是南京板鸭的发源地,水稻种植和肉鸭养殖加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湖熟街道土壤肥沃,水网密布,生态环境优越,现有水稻面积6 066.67 hm2,自2004年开始在省农科院、市科技局、区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进行稻—鸭—萍试验、示范极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累计推广面积1 066.67 hm2,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 1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 1.1 提高稻田的生产力 绿萍具有固氮功能,既是土壤的肥料,又是肉鸭的饲料;肉鸭能除草食虫、中耕浑水、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肉鸭提供生活场所,吸收肥料;稻—鸭—萍共作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升水稻和肉鸭的品质[2]。 1.2 减少农药使用 稻米是我国广大市民消费量最多的主粮,因而人们十分关心稻米的食用安全,尤其是田头农药污染情况。有机磷农药是目前水稻害虫防治上使用最多的农药,用量大,频率高,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应用稻—鸭—萍共作技术防治害虫、杂草,明显减少施药次数,一般可减少用药2~3次,有效地避免农药残留污染,确保食用安全。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使用除草剂除草,不仅导致植物多样性的减少,还使杂草产生抗药性,因而该技术还能促进有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稻—鸭—萍共作技术既能保证水稻优质高产,又减少化学药品的投入,提高稻米食用的安全性。 1.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化学农药、肥料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部分农药一旦进入田间,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降解,长期使用农药不仅污染稻米,也对大气、土壤、水域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化学肥料是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大量施用会增加空气和水中的氮含量,造成空气和水体污染。稻—鸭—萍共作技术初步形成水稻、家禽、绿萍等的结合,丰富水田生物物种,因而少施农药和化学肥料,有利于水田物种的恢复和保护。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得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 它就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得新得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得土地上,在全封闭得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与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 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得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得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得猪舍与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得能源生态系统。主要得技术特点就是:1、圈舍得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得生产条件,使猪得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得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得原料;2、猪舍下得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得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得CO2,使日光温室得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蔬菜等农作物得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得农产品。经济效益: 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省化肥开支约200元; 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 3、沼气点等年

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得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与打骂”得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得旧面貌。现有规模: “四位一体”模式在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得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经济效益: 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得积极性。2、施用沼肥得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得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与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得脐橙等水果得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 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就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得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得重要模式。具体形式: 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与一个瞧营房。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上层

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摘要: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具有高效性、多样性、综合性、持续性等特点。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十大典型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字: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典型模式,生态效益 1.1生态农业的简介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1]。 1.2生态农业的基本内容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 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2]。 1.3生态农业的特点 (一)综合性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整理)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工程技术: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基本要素:“户建一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农户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核心技术:养殖场及沼气池建造、管理技术,果树(蔬菜、鱼池等)种植和管理等。 3.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1、牧区减牧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牧区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畜矛盾尖锐,直接威胁着牧区和东部广大农区的生态和生产安全的现状。通过减牧还草,恢复草原植被,使草原生态系统重新进入良性循环,实现牧区的草畜平衡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草原真正成为保护我国东部生态环境防

阅读材料:几种常见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基本概念: 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 具体形式: 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经济效益: 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省化肥开支约200元; 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 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 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打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 现有规模: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我国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一)

我国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一)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200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冶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具体如下: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一)“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概述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的特点 “四位一体”种养生态模式的基础设施为塑膜覆盖日光温室(面积为6m×70m),在温室的一侧由山墙隔离出面积为15----20m2的地方,地面上建畜禽舍和厕所,地下建沼气池(池容为8----10m3)。山墙的另一侧为蔬菜生产区。沼气池的出料口设在蔬菜生产区,便于沼肥的施用。山墙上开2个气体交换孔,以便畜禽排出的CO2RNB气体进入蔬菜生产区,蔬菜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流向畜禽舍。畜禽粪便冲洗进入沼气池,并加入适量的秸秆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可用作底肥,沼液可用作叶面施肥,也可作为添加剂喂猪、鸡。温室内具有适宜的环境温度,即使在严冬也能保持在10℃以上,在温室内饲养猪、鸡增收效果明显。因此它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1、立体经营: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充分利用地下、地表和空中的空间,以求使设施内的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在设计方面将沼气池埋入温室的地下,地面空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植物种植,另一部分用于家畜养殖,养殖区上部的空间用于家禽养殖。把动物、植物、微生物结合起来,加强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保护环境:由于该模式,充分循环利用了各种资源并不对自然产生危害,因此该模式保护改善了自然环境与农村的卫生条件。 3、多级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畜禽提供新鲜氧气;畜禽呼吸吐出的二氧化碳给植物的光合提供了原料;沼液用于叶面肥料和作物的杀虫剂;沼渣用作农田的有机肥及蘑菇栽培的基质;沼气中的①甲烷提供给日光温室可增温和光照,②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