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导学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导学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导学案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一、诗人名片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活动年代主要在武则天时期,

比“四杰”中的王、杨还略晚一些。陈子昂家世豪富,少任侠,性情豪迈。十八岁始发愤读

书,博览群书。二十四岁举进士,官至右拾遗,多次上书论政,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军出

击契丹,相处不合。后解职还乡,被受武三思指使的县令段简诬陷入狱,忧愤死于狱中,时

年四十二岁。他渴望乘时代风云而大展宏图,却重蹈了具有诗人气质的慷慨之士在官场中难

以逃脱的厄运,陷没于险要的政治漩涡。有《陈伯玉集》。

他反对齐梁的浮艳文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为唐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二、诗词故事

碎琴求名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谓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乐此者。”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扬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宜其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遍送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郡。(《唐诗纪事》)

三、文题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有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此诗虽写离情别绪,但无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于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朗读时,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二、悟读,诗情画境

面对华筵,频频举杯,劝君更饮一杯酒;别筵将尽,离愁丛生,竟无语凝噎。把

臂送行,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远去,路也迢迢,心也遥遥,不知何处是归程!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答案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与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用下表来显示:

2答案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3.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技巧。

答案 衬托(融情于景),借树阴遮住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亦可从“炼字”的角度回答,抓住“隐”、“没”两字来体会)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大①

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②道, 言追六郡③雄。

雁山横代④北, 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⑤上, 惟留汉将功。

注 ①魏大:陈子昂的朋友。②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的中段平原地区。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③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④代:代州,地名。⑤燕然: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曾以卓越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

(1)本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答案 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遥接云中郡,与之连成一片。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外,

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可以看作实写,也可以看作虚写。总之,地理位置的重要,山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作了铺垫。

(2)本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相比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一气呵成,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励出征者在战场立功,抒发了御边保国的壮志豪情,没有一般送别诗的缠绵、凄苦、悲切之情。

修改病句导学案专题

一、复习目标:1.课标: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2.考纲要求:灵活运用语法、修辞知识规范表达语句;侧重考查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实际生活中的运用。3.主要考点:辨析修改病句;句子衔接。 二、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根据表格“病句类型”中的提示,修改表格中的病句,直接在句子中修改。

(二)“八个不放过”修改病句 【第一组见到否定词不放过】 1.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2.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3.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不发生事故。 4.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5.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6.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第二组见到介词不放过】 1.通过七八个孩子共同努力,忠于把学校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2.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使他打开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使我们陶醉了。 【第三组见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1.各种新发展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2.只有坚持经久不衰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3.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4.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我耳边。 5.由于加强了管理,我市的社会安全和隐患都有了保障。 【第四组见到两面词不放过】 1.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4.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第五组见到同义词反复词语不放过】 1.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读好书。 2.这些话是发自我内心的肺腑之言。 第六组见到动词不放过 1.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 2.“5·18海峡文化精品展”展出了寿山石、脱胎漆器、漆面等数十件,展示了福州的文

三年级数学 解决问题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链接】 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学习过程】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下面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二(1)班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说一说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探究案 【合作交流展示质疑】 1.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观察画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么想?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意见。 3.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1)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用( )×( )=( )(人); 再用( )×( )=( )(人)。 (2)也可以先求3个方阵的一行有多少人,用( )×( )=( )(人);再用( )×( )=( )(人)。 (3)还可以先求3个方阵有几行,用( )×( )=( )(人);再乘以每行的人数,用( )×( )=( )(人) 4.比较这几种思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一说你的见解。 【达标测试】 (1)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盘鸡蛋有5行,每行有6个,共有8盘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方法一: 方法二: (2)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星期(7天)跑多少米? (3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游泳池长25米,游了3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归纳小结 我的收获】 【学习反思】 【学习目标】

《狼》专题导学案及答案

《狼》专题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着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 隧(suì)尻(kāo)寐(mèi)少(shǎo)时 2.作者链接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闻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3.作品链接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着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读懂文意,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重点实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课题:《解决问题》NO.3-4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分数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推理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难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https://www.360docs.net/doc/3718441327.html, 1、自学课本P37-P39页 思考: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用算术法解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2、填空。 1)、米是米的();米相当于()米。 2)、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把()看作单位“1”。 3)、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 4)、一根卅绳长54米,剪去,还剩()米,把()看作单位“1”。 3、解方程。

二、合作探究: 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 重的,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要求:(1)、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用算术法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例2、小伟买了一枝钢笔,一枝圆珠笔和一枝铅笔,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一枝 钢笔,一枝铅笔的价钱是一枝圆珠笔的,买一枝铅笔花了2元钱,买一枝钢笔花多少元钱? 要求:1)、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1)、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关键: 2)、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方程解法: 算术解法:

专题练习导学案

(B)(B 图 1 D C B A 折叠 课题 第十三章 轴对称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点(x ,y)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即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x ,y)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2、在?ABC 中,已知40,70,A B ∠=?∠=?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 3、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点。 4、某几何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则这个图形的可能是____________。 5、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为 这时的实际时间应该是: . 6、一个汽车牌在水中的倒影为 ,则该车牌照号码____________。 7、 已知点P 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是2和3,且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在第四象限,则点P 的坐标是 . 8、已知点A(a ,b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a ,-12),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5,b ),则A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9、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 ,另一边长为7cm ,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 10、如图,若?ACD 的周长为7cm ,DE 为AB 边的垂直平分线,则AC+BC=_____ cm. 10题图 11题图 11、如图,在?ABC 中,∠A=90?,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则∠C=_____. 12、已知点A (l ,-2) ,若A 、B 两点关于x 轴对称,则B 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3、已知点A (m -l ,-2)与点B(2,n+1)关于x 轴对称,则m=______,n=_____。 14、已知点B (2,-2) ,若A 、B 两点关于y 轴对称,则A 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5、已知点A (l ,-2) ,关于直线x=2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6、已知点p (-3,-2) ,关于直线y=-1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二、选择题: 1、右边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3、如图1,将矩形沿对称轴折叠,在对称轴处剪下一块,余下部分的展开图为 ( ) 4、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少的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正方形 D.长方形 5、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 ) A .45? B.40? C.55? D.50? 6、如图,已知在△ABC 中,∠ACB=90°,∠A=30°,CD ⊥AB ,DE ⊥BC ,D 、E 为垂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B=2AC B 、AB=8BE C 、BE= C D D 、BC=2CD . 7、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O 是BC 上任意一点,OE 、OF 分别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1,则OE+OF 的值为( ). A .1 2 B .1 C .2 D .不确定 6题图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A B C D E m 2 1(A) (C) x (D)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用比例解决问题(1)(导学案)

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 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页例5。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正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难点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正比例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理解分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排 教学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 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 书相关的关系式。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 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 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运 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学生列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 量的例子。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 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8 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答案:解:设8小时可 以耕地x公顷。 1.2/2=x/8 x=4.8 答:8小时可以耕地4.8 公顷。 2.服装厂要加工2400 套校服,前5天加工了800 套。照这样计算,完成剩下 的任务还需要多少天? 答案:解:设完成剩下 的任务还需要x天。 800/5=(2400-800)/x x=10 答:完成剩下的任务还 需要10天。 3.(2018·江宁波海曙 区)同学们参加“小厨艺” 拓展性课程学习,榨西瓜汁 720mL正好可以给6个人喝, 小红榨了1320mL西瓜汁,可 以给多少个人喝呢? 答案:解:设可以给x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 5。 2.分析解答。 (1)从图中你知道了 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后 再在小组中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解答 过程。 4.探究新知。 (1)目中有哪两种 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 系?你能用比例的知识解 答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 组内讨论交流。 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1)用列表法摘录题中的已 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例5。 3.学生可能会这样算: 方法一:28÷8×10 =35(元) 方法二:28×10÷8) =35(元) 4.(1)题目中有水费、用水量 这两种量。它们成正比例关系,能 用比例知识解答这道题。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思 路。

生物 选一 专题一 导学案(附答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一、知识内容 1.基础知识 1.1 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 ①有氧条件: ②无氧条件: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 1.2 果醋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 〖思考5〗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 〖思考6〗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 2.实验设计 2.1 实验流程 〖思考7〗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2.2 设计发酵装置:根据图1-4a、4b回答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在图1-4b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补充氧气; 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或残余气体;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3.发酵操作 3.1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然后依次冲洗、除去枝梗和榨汁。 〖思考9〗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 3.2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的、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状态。 〖思考1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3.3 控制发酵条件 (1)发酵液装瓶后保持的剩余空间。 (2)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天左右。(3)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天左右,并保持不断。 〖思考11〗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 〖思考1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中通入。 4.结果分析与评价 4.1实验现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

第8课时解决问题(2) 课题: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搜集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反思: -------------------------------------------------------- 课外拓展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2.2.1解决问题导学案一

2.2.1 《解决问题》导学案 主备人:贾亚彪参备人:韩金英韩忠玲审批人:授课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积极性。 【重点】准确理解题中单位“ T和所求量的关系。 【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 1”。 【学法指导】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 (1)、确定单位“ 1”。 (2)、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3)、最后再列乘法算式解答 【知识链接】分数乘法法则:1分数乘以整数;2、分数乘以分数。 【预习导航】1、先说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321 12X -X— 452 2、列式计算: 1 3 (1) 20的—是多少?(2) 6的—是多少? 5 4 (3)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500 m2 5 结合线段图可知,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是求世界__________ 的____ 是多少,即2500的f 是多少。 解题思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列式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身高是鲸长的烹。这个人身高多少米? 小组合作探究课本P17例1,完成下列题目: (1 )这道题要我们求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是______________ ? (2 )这题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1是_____________ ,"35对应的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试着绘制线段图解题。 3 、由此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_________ 。 【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课本P17例1,完成下列题目: (1 )这道题要我们求 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是_____________ ? (2 )这题的关键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1 【达标测试】 1、补充问题或列

除杂专题导学案

2012-2013 下 初三 化学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编写人: 审核: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课题】 专题复习——除杂 【学习目标】了解除杂要求、原则,掌握除杂的几种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简单混合物的除杂。 【重点】熟练地进行简单混合物的除杂。 【难点】酸、碱、盐的混合物除杂。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课题,完成复习回顾设置的问题。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 再小组内集中讨论;互相帮助;A 层 拓展,B 层全部掌握,C 全部掌握基础知识。 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及时反馈给老师, 新生成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写在我的疑惑。 课前预习设计 【知识回顾】 一、除杂的目的: 。 二、除杂的原则: (1)不增: ;(2)不减: ; (3)易分: ;(4)复原: 。 (5)方法优化原则 ①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②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③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三、实际的除杂问题: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不溶性杂质是怎样除去的? 【我的疑惑】 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点一:物理方法(写出除杂的操作过程) 问题1:过滤法 (1)NaCl 固体(少量泥沙) (2)MnO 2粉末(KCl ) 【总结】过滤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2:结晶法 (1)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硝酸钾: ; (2)硝酸钾固体中少量氯化钠: ; 【总结】(1)冷却结晶的适用范围: ; (2)蒸发结晶的适用范围: ; 探究点二:化学方法(写出相关的方程式及实验操作过程) 问题1:沉淀法 (1)NaOH 溶液(Na 2CO 3) 。 (2)HCl 溶液(H 2SO 4) 。 【总结】沉淀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2:气化法 (1)NaCl 溶液(Na 2CO 3) 。 (2)NaCl 溶液(NaHCO 3) 。 (3)NaNO 3 溶液(NH 4NO 3) 。 【总结】气化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3:溶解法 (1)Cu 粉(CuO 粉末) 。 (2)铜粉(锌粉) 。 【总结】溶解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4:置换法 (1)Cu( Fe) 。 (2)FeSO 4溶液(CuSO 4) 。 【总结】置换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5:加热法 (1)CaO 固体(CaCO 3) 。 (2)CuO 粉末(Cu ) 。 【总结】加热法的适用范围: ;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1)》导学案

3、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1)导学案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反思:

高三复习专题七选五导学案

Know your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and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 no danger of defeat! 七选五专题复习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七选五的试题模式、考查重点、选项特点、出题位置等。 2.熟悉七选五解题技巧和方法。 3.能够运用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提高答题能力。 Ⅰ.回顾有关七选五的知识 ?试题模式:给出一篇缺少____个句子的文章,对应有___个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文章结构、内容,选出正确的句子,填入相应的空白处。 ?考查重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上下文 _________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 ?选项特点: ___________概括句(文章整体内容)、__________句子(文章结构) 注释性句子(上下文逻辑意义) ?出题位置:小标题、段首、段______ 、段_______ ?解题步骤: 1.速读全文,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_,以及首句和末句 2.浏览选项,找出与文章相对应的_________ 3.看空前空后的__________,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灵活掌握答题顺序-先____后 ______ 5.带人答案,重点核查逻辑关系 ?解题技巧:三种衔接手段 1.词汇衔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义词/同一范畴 词、同词/原词复现 2.逻辑衔接:__________、例证关系、__________、顺逆关系等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3、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种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90页练习十六第3、6、7题。 【教学目标】 1.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实际应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活动单导学案 活动一:参观动物园,感受倒推策略 小华去参观动物园,先从大门向北走2格到熊猫馆,再向西北走1格到百鸟园,再向东走4格到猴山,最后向南走2格到蛇馆。(你能在图中标出其它几个景点和大门的位置) 1.读题理解题意,整理信息: 大门→(向北走2格)熊猫馆→(向走格)百鸟园→(向走格)→(向走格)。 2.你能用所学的倒推策略重新整理信息吗?边整理边在图中标出位置。 蛇馆→(向走格)猴山→(向走格)→(向走格)→(向走格)。 3.讨论交流,说说解答本题重点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深入探究策略。 完成数学书第91页“练习十六”第6题。 1.观察图片,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整理下表。下午6时(18℃)→中午12时(℃)→上午8时(℃) 2.根据以上思路列出算式。 3.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活动三:水果店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填写括号。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生活中遇到过迷路吗?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吗? 二、新授: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关于倒推这种策略,(板书课题)。请同学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 1、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一” 教师巡视、指导 2、分组汇报: (1)你是怎么整理题目中已有信息 的?指名读(提醒:方向和几格 要重读) (2)你又是如何利用倒推的策略来 整理信息的?(提醒:方向和几 格要重读) (3)你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吗? 3、追问:整理去的路线和回来的路线什 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 4、课间出示(行走示意图),观察思考: 你觉得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什么 呢? (板书:方向相反、距离相等) 5、小结归纳:提示画图的注意点。 活动二: 过渡:(出示图片)问:你能用倒推的 方法知道上午8时的温度吗?请同学们 独立挖成“活动二”。 1、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二”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指名汇报如何整理信息的? 追问:温度上升,用加,倒推时用什

第2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

币,这就涉及外币兑换 的知识了。 生3:货币的兑换不是个人想怎么换就怎么换的,是按一定的汇率进行兑换的。中国人民银行会根据世界各国货币需求,每天公布一个外汇牌价,任何人都应按照当天的汇率进行兑换,任何私自抬咼或降低汇率和私自进行货币交易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3 ?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联系生 活,探究方法。1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45页情境 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图中 都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4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 报。 5?引导学生通过帮助李叔 叔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类似 问题的一般步骤。 6?学生根据单收集到的汇 率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解 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汇报获取 的信息。 汇报:1元人民币可以 换0.1563元美元。要 求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 多少美元。 2. 看书思考解决冋题的 方法。 3. 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 得,不懂的地方要做出标 注。 4. 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 想的,1万元人民币就相 当于1元人民币 2. 填上适当的数。 (1)把3.6的小数点 向左移动一位是 ( )。 (2)把3.14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两位是 ( )。 (3)把0.03扩大到 它的( )倍是30。 3. 一批产品,根据抽 查,每100件中达到一 等品标准的有82.5 件。 这批产品一共有 1万件,达到一等品标 准的大约有多少

x 10000,所以能换的美 件? 元也就是0.1563元x 10000。结果是1563 元美元。验证方法是用 1563^10000= 0.1563 (元),这说明我们小 组的计算结果是正确 的。 小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可以根据小数点移 动的规律来计算,乘10000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 动四位,也就是0.1563~> 1563,我们验证的方 法同第一小组是一样的,也就是用 1563^10000,把156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就 是0.1563,求出的汇率和已知的汇率是一样的, 说明我们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 小组3:我们小组的思考过程和前两个小组都是一 样的,根据上面的思考过程,我们发现利用小数 点移动的规律可以解决类似李叔叔遇到的问题。 5?明确解决问题的

定语从句专题导学案

定语从句专题导学案 开心自测 1. All of the flowers now raised here have developed from those ______ in the forest. A. once they grew B. they grew once C. they once grew D. once grew 2. In the office I never seem to have time until after 5:30 pm, __________ many people have gone home. A. that B. which C. whose time D. by which time 3. Is this the reason _____ at the meeting for his carelessness in his work? A. he explained B. what he explained C. how he explained D. why he explained 4. Luckily, we ' d brought a road map without ____ we would have lost our way. A. it B. that C. this D. which 5. When he was working there he caught a serious illness from __ efforts he still suffers. A. which B. that C. whose D. what 6. It 's said that he ' s looking for a new job, one ____ he can get more money to support his family. A. when B. where C. that D. which 7. We are living in an age ____ many things are done on computer. A. which B. that C. whose D. when 8. The little time we have together we ' ll try ___ wisely. A. spending it B. to spend it C. to spend D. spending that 9. The old building, behind _____ was a famous church, was _____ we used to work. A. that, the place B. it, the place C. which, where D. what, where 10. We will be shown around the city: schools, museums, and some other places, _____ other visitors seldom go. A. what B. which C. where D. when 11. The modern history of Italy dates from 1860, ____ the country became united. A. when B. if C. since D. until 12. All of the flowers now raised here have developed from those ___ in the forest. A. once they grew B. they grew once C. that once grew D. once grew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学生

【导语解析】 1、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与成就: 2、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 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 4、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课标解读】 1、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和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神农”(农业的始祖)的传说 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之一。 2、长期以来,作为最基本的,支撑着中国古代的和。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谈谈你的看法: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知识点二: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以农耕” 耕作方式:涉及农具、技术、制度及经营方式等。 完成下表,认识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时期主要耕作方式主要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 商周石器锄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很少 春秋战国、 汉代普及全国,数量大量超过前代、、 唐代铁犁牛耕

【思考探究】 学习完古代中国从原始时期至两汉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发展,这种发展有何作用?有什么缺陷?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进——“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1、完成下表,认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进 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 商周时期奴隶贵族土地国有所有制(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井田制 战国以来封建土地 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主体) 国有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2、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 3、和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疯狂的,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4、由于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解决,缓和的方案最终失败。★土地兼并问题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1、产生原因: 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知识点四: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的主要手段。 2、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农民要将收成的上缴国家。 3、“”、“”的赋税征收,使得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农民缴纳的,是专制王朝的主要来源。 【思考探究】

解决问题(一)导学案

课题:解决问题(一) 主备人:常张军复审人:秦来付年级组长:杨永青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地求达标率和发芽率。(重点) 2、我回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难点) 学习流程: 【温故知新】 1.我会说出下列题目中的单位“1”: (1)六(2)班的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5%;(2)一根铁丝截掉了25%; (3)某电视机厂截止10月底已完成了全年计划的95%; (4)故事书本数相当于连环画本数的35%;(5)水稻播种的公顷数是小麦的74%。 2、列式计算: (1)140吨是60吨的几分之几? (2)260平方米占300平方米的几分之几?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85页的例题1,独立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我国启动和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校六年级学生有160人,目前为止达到阳光体育运动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1)思考一下题目中是哪两个量相比?哪个量是单位“1”? (2)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能把这个结果用百分数表述出来吗? (4)达标率的含义是什么?你能总结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吗。 (5)比较一下求达标率和求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6)你知道未达标率吗?你发现未达标率和达标率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知识点一:求达标率(牛刀小试) 1、今年的3.15,工商部门对我市的文具店进行了抽查,在抽查的1000套文具中有880套达到了国家标准,我市文具的达标率是多少? 2、我会总结出求达标率的方法: 3、我还知道求达标率应注意的问题: 知识点二:求发芽率 1、我会求出右表中绿豆、花生和大蒜的发芽率: 2、我会总结出求发芽率的公式: 3、我来强调一下求发芽率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