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前后注意事项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前后注意事项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前后注意事项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注意事项

一、目的

心脏电生理学检查是医师了解病人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最彻底的方法。它可以记录心脏电波传导路径、时间、诱发平时发作的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以帮助医师决定如何治疗病人的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最近发展治疗心律不齐的方法。经由电生理检查证实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的机制后,可将电流经由心导管侦测病灶后再进行射频消融,优点为不需开胸,不需长期服药,危险性低。

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

1.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无效者。

2.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患者无法承受药物副作用者。

3.装心脏起搏器者不适合的患者。

4.年轻的病患有危急生命之心律不齐者。

5.怀孕的患者若服抗心律不齐药,恐造成畸形儿。

三、检查过程

在导管室消毒皮肤-局部麻醉-穿刺插入动静脉导管(右股动脉、左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心肌电生理检查,定位病灶再导引到心律不齐的病灶区,决定射频消融的部位及射频消融的程度-拔出导管-覆盖敷料加压止血-送回加护病房。

四、检查前准备

1.医师解释检查过程、危险性及成功率。

2.填写检查同意书及住进加护病房同意书。

3.依医师指示停服心脏用药,完成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

4.准备皮肤(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

5.标示足背动脉以利检查后比较。

6.检查前一餐禁食禁水,护士会在左手帮您打上点滴。

7.检查当日家属或亲友必须在心导管室门外等候。

五、检查后注意事项

1.若射频消融成功转加护中心续观察生命征象,会装上心电监测,观察有无心律不齐出现。

2.做完检查试喝开水无不适后可进食。

3.护理人员每15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双下肢脉动,伤口是否出血、、、等,有任何不适可随时告知护理人员。

4.绝对卧床休息8小时(砂袋加压6小时,之后再平躺2小时),避免头部抬高动作,患膝关节保持平直勿弯曲。

5.注意伤口有无黏湿感(出血倾向)。

6.若需要咳嗽或打喷嚏请压住伤口以免出血。

7.适当休息8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此时拔除点滴。

8.术后隔日拆除穿刺部位敷料。

六、出院后注意事项

1.依医师给予门诊追踪表,按时接受检查。

2.注意有无不适之现象(心悸、胸闷、喘) 。

3.可恢复以前一切的活动及正常饮食。

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2001) 2007年3月20日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江洪 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一、基本操作需知

二、血管穿刺术 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希氏束导管常用6F4极(极门距0.5~1cm)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记录局部电图为HBE1,2和HBE3,4,HBE1,2的H波高大,HBE3,4的A/V≥1,H波清楚。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室尖部,局部电图为大V波,无A波。冠状窦电极可用6F4极(极间距1cm),但目前常用专用塑形的6F10极(极间距2-8-2mm)导管,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易於进入CS,理想位置应将导管最近端电极放置在其口部(CSO),局部电图特点多数病人A>V,少数病人A<V。左室导管常用7F4极大头电极,主要同於标测消融,其部位取决於消融的靶点部位。此外,左房房速、肺静脉肌袖房性心律失常和部分左侧旁道需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放置导管。以上各部位的局部电图与体表心电图同步记录,心腔内局部电图的滤波范围为30~400Hz。同步记录由上而下的顺序为体表心电图、HRA、HBE、CS、RVA和消融电极局部电图(Ab)。部分特殊病例或置入特殊导管(如Hallo导管、laso导管等)需调整记录顺序。 四、心脏程控刺激 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常选择高位右房和右室尖作为心房和心室的刺激部位,特殊情况下可选择心脏任一部位进行刺激。程控刺激的主要目的在於评价心脏起搏和传导系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肌细胞按生理功能分为两类: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及心室肌,胞浆内含有大量肌原纤维,因而具有收缩功能,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除此以外,还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而无自律性。另一类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包括分布在窦房结、房间束与结间束、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普肯耶纤维中的一些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胞浆中没有或很少有肌原纤维,因而无收缩功能,主要具有自律性,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同时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无论工作细胞还是自律细胞,其电生理特性都与细胞上的离子通道活动有关,跨膜离子流决定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根据心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又可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希-普细胞。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钠电流介导,速度快、振幅大。快反应细胞的整个APD中有多种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参与。 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L-型钙电流介导,速度慢、振幅小。慢反应细胞无I k1控制静息膜电位,静息膜电位不稳定、易除极,因此自律性高。有关两类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比较见表1。 表1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比较 参数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 静息电位-80~-95mV -40~-65mV 0期去极化电流I Na I Ca 0期除极最大速率200~700V/s 1~15V/s 超射+20~+40mV -5~+20mV 阈电位-60~-75mV -40~-60mV 传导速度0.5~4.0m/s 0.02~0.05m/s 兴奋性恢复时间3期复极后 10~50ms 3期复极后100ms以上 4期除极电流I f I k,I Ca,I f 二、静息电位的形成 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是指安静状态下肌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一般是外正内负。利用微电极测量膜电位的实验,细胞外的电极是接地的,因此RP是指膜内相对于零的电位值。在心脏,不同组织部位的RP是不相同的,心室肌、心房肌约为-80~-90mV,窦房结细胞-50~-60mV,普肯耶细胞-90~-95mV。 各种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有很大差异,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位于细胞膜和横管膜上的离子泵。如Na-K泵(Na-Kpump),也称Na-K-ATP酶,其作用将胞内的Na+转运至胞外,同时将胞外的K+转运至胞内,形成细胞内外Na+和K+浓度梯度。Na-K-ATP酶的磷酸化需要分解ATP,通常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转运至膜外,同时将2个K+转运至膜内。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前后注意事项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注意事项 一、目的 心脏电生理学检查是医师了解病人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最彻底的方法。它可以记录心脏电波传导路径、时间、诱发平时发作的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以帮助医师决定如何治疗病人的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最近发展治疗心律不齐的方法。经由电生理检查证实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的机制后,可将电流经由心导管侦测病灶后再进行射频消融,优点为不需开胸,不需长期服药,危险性低。 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 1.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无效者。 2.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患者无法承受药物副作用者。 3.装心脏起搏器者不适合的患者。 4.年轻的病患有危急生命之心律不齐者。 5.怀孕的患者若服抗心律不齐药,恐造成畸形儿。 三、检查过程 在导管室消毒皮肤-局部麻醉-穿刺插入动静脉导管(右股动脉、左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心肌电生理检查,定位病灶再导引到心律不齐的病灶区,决定射频消融的部位及射频消融的程度-拔出导管-覆盖敷料加压止血-送回加护病房。 四、检查前准备 1.医师解释检查过程、危险性及成功率。 2.填写检查同意书及住进加护病房同意书。 3.依医师指示停服心脏用药,完成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 4.准备皮肤(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 5.标示足背动脉以利检查后比较。 6.检查前一餐禁食禁水,护士会在左手帮您打上点滴。 7.检查当日家属或亲友必须在心导管室门外等候。 五、检查后注意事项 1.若射频消融成功转加护中心续观察生命征象,会装上心电监测,观察有无心律不齐出现。 2.做完检查试喝开水无不适后可进食。 3.护理人员每15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双下肢脉动,伤口是否出血、、、等,有任何不适可随时告知护理人员。 4.绝对卧床休息8小时(砂袋加压6小时,之后再平躺2小时),避免头部抬高动作,患膝关节保持平直勿弯曲。 5.注意伤口有无黏湿感(出血倾向)。 6.若需要咳嗽或打喷嚏请压住伤口以免出血。 7.适当休息8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此时拔除点滴。 8.术后隔日拆除穿刺部位敷料。 六、出院后注意事项 1.依医师给予门诊追踪表,按时接受检查。 2.注意有无不适之现象(心悸、胸闷、喘) 。

心脏电传导基本原理与射频消融电生理现象

心脏电传导基本原理与射频消融电生理现象 心脏的电传导是指电激动沿心肌细胞在心肌组织细胞间扩布的现象,该过程有赖于扩布的电信号与细胞水平(细胞膜、细胞间缝隙连接)及宏观水平上(微脉管系统、结缔组织、肌小梁)的各个组织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与配合。 心脏的电传导是心肌细胞产生可扩布电流的基础。然而如何应用该特性指导临床射频消融术,是每位电生理医师所面临的难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念教授,对心脏电传导基本原理与射频消融电生理现象进行精彩解析。 一. 心脏电传导基本原理 心脏的电传导是指电激动沿心肌细胞在心肌组织细胞间扩布的现象,该过程有赖于扩布的电信号与细胞水平(细胞膜、细胞间缝隙连接)及宏观水平上(微脉管系统、结缔组织、肌小梁)的各个组织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与配合。 物理公式欧姆定律定义: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将该定律应用于心脏电生理领域则为源-库(source-sink)理论。该理论指出,动作电位能否顺利传导,取决于电源(动作电位)与电库(细胞连接和周围组织)两方面。 在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中,一个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作为电源去极化临近未兴奋细胞。临近静息细胞达到阈电位,为兴奋细胞形成一个电库(即荷载)。在该过程中,初始心肌细胞须为未兴奋细胞提供足够的电荷,令膜电位(Em)从舒张电位达到阈电位,未兴奋细胞则可产生动作电位,成为下一个兴奋细胞的电源。电源的强度则取决于相关内向电流通道的效率与密度(图1)。 图1

细胞间连接和组织连接网络是心肌电传导的重要影响因素。动作电位能否成功扩布,需上一个细胞离子通道去极化所产生的电流(源)大于下一个心肌细胞兴奋周期中所消耗的电流(库)。我们可将其理解为欧姆定律中的电路电阻,它包括了缝隙连接的数量和分布,以及相邻心肌细胞的几何关系。1997年刊载于《科学》(Science)的文章正基于此证实了上述因素在电传导方面的重要性(图2)。体外实验中,条形心肌细胞与扇形心肌细胞相连接,当在条形心肌细胞末端予以刺激,动作电位终止于条形细胞末端与扇形心肌细胞连接处。而当灌流细胞失偶联剂棕榈油酸时,则发生矛盾性改善传导。其原因在于心肌细胞传导失偶联时,移行处心肌细胞缝隙连接密度相对降低,电流损失相对减少,动作电位得以顺利传导。电生理医师如何应用上述基本原理,指导射频消融手术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图2 临床中常见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发生有赖于房室旁路的存在。研究提示,右侧房室旁路前传、左侧房室旁路逆传是最常见的AVRT类型。可能原因在于右室壁相对较薄,右侧旁路前传电冲动更易在右室扩布。而左室壁相对较厚,左侧旁路前传电冲动,在左室扩布困难,但逆传电冲动更易在左房中扩布(图3)。与此类似,马海姆纤维相关心动过速的解剖学基础也可用上述原理解释。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操作规范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操作规范 【适应证】 1.评价窦房结功能 (1)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了解窦房结功能是否障碍及因果关系。 (2)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了解窦房结功能障碍程度。 (3)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2.评价房室结功能 (1)不明原因晕厥怀疑房室传导障碍所致。 (2)房室传导障碍疑为其他原因所致,如窒上性早搏致隐匿房室传导。 (3)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了解阻滞部位。 3.窄QRS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症状明显和(或)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了解心动过速机制以便消融等其他治疗。 4.宽QRS心动过速 (1)常规心电图不能明确心动过速性质,而这对治疗很重要。

(2)常规心电图已经能明确性质,电生理为了选择射频治疗。 5.预激综合征 (1)接受射频消融或外科手术前定位。 (2)不明原因晕厥或心脏猝死幸存。 (3)高危职业、不明原因心悸等症状。 (4)因其他原因拟心脏手术。 6.频发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宣性心动过速 (1)有结构性心脏病、左窒射血分数减低等。 (2)症状明显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7.不明原因晕厥和猝死幸存者首先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早期(48h内)患者。 检查窦房结、房室结功能;了解是否能诱发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8.评价不明原因心悸 (1)临床发现心悸发作时脉率明显加快但无心电图记录者。

(2)晕厥前心悸考虑为心源性者。 9.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10.在儿科患者的应用 (1)类似于上述成人情况。 (2)不能与窦性心动过速鉴别的窄QRS心动过速。 (3)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宽QRS逸搏心律。 (4)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如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或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11.一般不适合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情况 (1)心电图能明确症状与房室传导阻滞关系者。 (2)无症状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如二度I型者。 (3)无症状室内传导阻滞。 (4)临床上明确的长QT综合征。 (5)已知晕厥和猝死原因,电生理检查不能指导治疗者。 (6)急性心肌梗死早期(48h内)心搏骤停幸存者。 (7)心悸原因明确为心外原因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8)单个房早、室早等无明显症状者。

电生理检查地适应症及禁忌症

实用文档 心内电生理检查 适应症 心脏电生理检查适用于: 1.确定房室传导阻滞的精确部位。 2.鉴别异位激动的起源(如室上性激动与室性激动的鉴别)。3.对预激综合征进行精确分型。 4.检查窦房结功能。 5.明确某些异位性心动过速的折返机制。 6.对某些复杂的心律失常揭示发病的特殊机制及某些特殊电生理现象(如隐匿性传导、空隙现象等)。 7.晕厥原因不明。 8.心律失常考虑介入性治疗或植入起搏器。 9.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或药理学研究。 禁忌证 1.严重心功能不全。 2.长QT间期且伴室性心动过速。 3.全身感染、局部化脓、细菌性心内膜炎。 4.出血性疾病和严重出血倾向。 5.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恶病质。 6.不具备心电生理检查条件。 实用文档

用品及准备 电生理检查室的基本要求和设备 1.严格无菌的导管室。 2.有电视监视器的X线机。 3.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多极电极导管。 5.心脏监护仪和电复律设备。 6.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1.导管电极 (1)心内导管电极:在盲端导管的远侧装有白金电极环,宽2mm,电极间距离为10mm。记录希氏束图的通常用三极电导管,每个电极在导管内有一导线从导管尾端通出连接记录导线,导管直径以7F较为合适。如欲在心房、心室内同时进行刺激或记录,应另准备二极或四极导管,前者只作刺激或记录用,后者一对电极作记录用。 (2)食管导管电极:为一特制的Z极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在距鼻孔35cm左右(32-37cm)即达左心房水平,如再向下送4-5cm,则电极达左室后壁水平。以上为可进行心房或心室调搏的位置。 2.放大器 实用文档 前极必须用浮地式隔离放大器。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一、基本操作需知 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02射频消融指南 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 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 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 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 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 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 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 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 二、血管穿刺术 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希氏束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记录局部电图为HBE1,2和HBE3,4,HBE1,2的H波高大,HBE3,4的A/V≥1,H波清楚。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内电生理检查 适应症 心脏电生理检查适用于: 1.确定房室传导阻滞的精确部位。 2.鉴别异位激动的起源(如室上性激动与室性激动的鉴别)。 3.对预激综合征进行精确分型。 4.检查窦房结功能。 5.明确某些异位性心动过速的折返机制。 6.对某些复杂的心律失常揭示发病的特殊机制及某些特殊电生理现象(如隐匿性传导、空隙现象等)。 7.晕厥原因不明。 8.心律失常考虑介入性治疗或植入起搏器。 9.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或药理学研究。 禁忌证 1.严重心功能不全。 2.长QT间期且伴室性心动过速。 3.全身感染、局部化脓、细菌性心内膜炎。 4.出血性疾病和严重出血倾向。 5.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恶病质。 6.不具备心电生理检查条件。 用品及准备 电生理检查室的基本要求和设备 1.严格无菌的导管室。 2.有电视监视器的X线机。 3.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多极电极导管。 5.心脏监护仪和电复律设备。

6.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1.导管电极 (1)心内导管电极:在盲端导管的远侧装有白金电极环,宽2mm,电极间距离为10mm。记录希氏束图的通常用三极电导管,每个电极在导管内有一导线从导管尾端通出连接记录导线,导管直径以7F较为合适。如欲在心房、心室内同时进行刺激或记录,应另准备二极或四极导管,前者只作刺激或记录用,后者一对电极作记录用。 (2)食管导管电极:为一特制的Z极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在距鼻孔35cm 左右(32-37cm)即达左心房水平,如再向下送4-5cm,则电极达左室后壁水平。以上为可进行心房或心室调搏的位置。 2.放大器 前极必须用浮地式隔离放大器。 希氏束电图及其他部位心内心电图放大器有关指标 项目希氏束放大器其他部位心内心电图放大器 频率范围35~500Hz 0.05~100Hz 输入阻抗≥5MΩ≥5MΩ 放大倍数5×103~2×104 7×103~1.2×104 输入电流≤10-9A ≤10-9A 共模抑制比≥86db ≥80db 本机噪声≤5μV(P-P)≤30μV(P-P) 输入信号幅度80~100μV(P-P)3~10mV(P-P) 输出幅度0.5~2V(P-P)2~8V(P-P) 镉-镍蓄电池 供电 ±12.5V 12.5V 3.示波器 多导程示波器(与记录仪的导程相同),其移动速度自25-200mm/s。检查时连续

心血管内科(医学高级)心脏电生理检查及治疗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治疗》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为了明确病因诊断,患者需要进行的检查( ) A.胸部X 线检查 B.超声心动图 C.动态心电图 D.冠状动脉造影 E.心脏电生理检查 F.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2、引起患者晕厥可能性最大的原因( ) A.窦性心动过缓 B.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室性心动过速 E.心房颤动 F.心室颤动 3、为了明确患者晕厥的病因,下列检查有意义的是( ) A.胸部X 线检查 B.超声心动图 C.动态心电图 D.冠状动脉造影 E.心脏电生理检查 F.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4、首先进行的检查:( ) A.超声心动图 B.12导联心电图 C.胸部X 线检查 D.血生化 E.CT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该患者应该诊断为:(提示心电图显示I2,I3,aVF导联可见向下的锯齿波,而V1锯齿波则向上。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前后径45 mm,左心室舒张期末径60 mm,机械瓣未见瓣周漏。)() A.房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I1型心房扑动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室性心动过速 6、应采取的主要处理措施:(提示患者X线片示肺淤血,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水肿。)() A.利尿及补钾 B.电复律 C.静脉注射洋地黄 D.ACEI E.建议患者接受射频消融并做术前准备 7、鉴于患者的情况,目前可能被I1型心房扑动掩盖,但消融成功后则可能会出现下列心律失常:() A.右房手术瘢痕性房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室性心动过速 D.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E.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8、术前应该告知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可能出现的结果包括:() A.I1型心房扑动消融成功且无其他心律失常 B.I1型心房扑动,瘢痕性房性心动过速均消融成功 C.I1型心房扑动,瘢痕性房性心动过速均消融成功,但之后其中1种或2种均复发 D.I1型心房扑动,瘢痕性房性心动过速均消融成功,无复发但患者出现心房颤动 E.即使出现心房颤动也可消融,但成功率较低而风险较大

2017年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4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规模 (4) 1、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规模和增长 (4) 2、全球电生理市场发展概况 (6) 3、国内电生理市场发展现状 (7) 二、行业生命周期 (9) 1、医疗器械行业生命周期 (9) 2、电生理行业的生命周期 (10) 三、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 (12)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12) (1)行业主管部门 (12) (2)行业监管制度 (13) ①医疗器械行业分类管理 (13) ②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管理 (14) (3)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制度 (14) 2、主要法律法规 (15) 3、行业政策 (15) 四、行业价值链的构成与上下游关系 (16) 五、行业竞争程度及行业壁垒 (16) 1、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 (16) (1)美国强生公司 (17) (2)雅培公司 (18) (3)美敦力公司 (18) (4)波士顿科学公司 (18) (5)通用医疗集团 (18) (6)深圳惠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8) (7)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9)

(8)上海宏桐实业有限公司 (19) (9)河南华南医电科技有限公司 (19) (10)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9) (11)心诺普医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20) 2、行业壁垒 (20) (1)技术壁垒 (20) (2)人才壁垒 (20) (3)行业政策壁垒 (21) 六、行业主要风险 (21) 1、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21) 2、人才缺乏的风险 (21) 3、跨国医疗器械巨头的竞争风险 (22)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常规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常规 【目的】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诊断,心律失常的诊断、鉴别诊断,为治疗提供证据。 【适应证】 1.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诊断 2.房室结双径路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3.房室旁路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4.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5.判断心脏前传的径路 6.判断心脏逆传的径路 7.判断心律失常的折返环路 【禁忌证】 1.全身感染性疾病,局部化脓; 2.出血性疾患及有出血倾向; 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4.严重心功能障碍;缓慢疾病的临终期。 【操作步骤】 1.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 2.放置标测电极于冠状静脉窦、右室前间隔(His束部位)、右室心尖部及高位右房部位。3.电生理检查内容包括房室传导顺序、房室传导特性、室房传导顺序、室房传导特性及心动过速的诱发和终止等。 4.首先行右心室心尖部S1S1 刺激,500-270ms ,S1S2 刺激,一般从500/400 ms开始反扫,直至心室不应期。了解室房传导顺序、室房传导特性及心动过速的诱发和终止等。5.再行高右房S1S1 刺激,500-200ms ,S1S2 刺激,一般从500/400 ms开始反扫,直至房室结不应期。了解房室传导顺序、房室传导特性及心动过速的诱发和终止等。 6.窦房结功能测定行高右房S1S1 刺激30ms ,70次/分开始直至150次/分止。 7.电生理检查结束后,根据结果选择射频消融。或结束手术。 【并发症及处置】 1.误穿锁骨下动脉避免穿刺锁骨下动脉,已经穿刺者避免扩张,已经扩张者应手术切开后直视下拔除鞘管。 2.纵隔血肿不影响循环和呼吸者可继续观察,否则应开胸处理,但开胸之前应经螺旋CT和/或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 3.血/气胸患者对小的气胸(压缩程度<30%)耐受较好,尤其是对肺功能好的年轻患者不需穿刺引流,较大的气胸经过及时穿刺引流一般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6常用心脏电生理检查及指标评价-惠 杰

常用心脏电生理检查及指标评价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工作能力、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生命危险,给患者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害。研究发现,致死原因主要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占90%以上,多为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VF)、心室颤动(Vf);心脏停搏、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等缓慢心律失常不足10%。美国每年猝死者达40万-50万人,我国人口众多,无疑是一更庞大的数字。 早期检出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并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又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心律失常(心脏)事件的电生理检查方法有:(1)常规心电图(12 导联);(2)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3)心率变异性分析及QT离散度;(4)心室晚电位检测;(4)无/或有创性导管电生理检查等。 心电图是最基本、最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由于常规心电图记录的时间有限、信息量少,对某些心律失常阳性率难以提高;动态心电图监测到非持续性室速与日后心脏性猝死之间关系密切;心室晚电位阳性者的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较心室晚电位阴性者高8倍以上;心率变异性低预示心律失常事件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有关。有创性(腔内导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持续性VT者,预示日后将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概率明显升高。各种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筛选严重心律失常的心脏事件患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还存在各自的不足。 一、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1842年,C.Matteucci观察并证实每次蛙心收缩伴随着电流,直至1887年,由D.Waller首次实现了从体表测量人的心电图(ECG)。荷兰生理学、医学家 W.Einthoven 将描记得的心电波形命名为P、Q、R、S、T。并首创了标准导联,又提出了爱氏三角形理论,为测定和描述心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932年,F.N.Wilson他从肢体导联三角形的分析出发,创设了一个所谓“无干电端”,即将三个标准导联的心电势的平均和作为“0”电位参比点处理,从而构成单极肢体导联(以后改为加压肢体导联)。1934年又创设了V1-V6六个胸前单极导联,合称之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至今。 心电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心电图仪器性能的不断改进,使心电图不仅使用方便,并且具有无以取代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无创性常规检测心脏的方法,也是心血管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心律失常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电图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心电图可以作为心律失常诊断的“金标准”,心律失常虽已应用其它许多方法经历几个世纪研究,但就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水平而言,迄今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与心电图相比。 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心电图可用以确定若干解剖学、代谢性、电解质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它常是心脏病的一个间接佐证,有时甚至可以是某一病理改变的唯一依据。大多数的心律失常固然是由心脏激动的形成及/或心脏特殊传导组织的传导障碍所引起的,但心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