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一、基本操作需知

1、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

2、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3、心腔置管:HRA、CS、HBE、RV A、LA、PV、LV

4、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 A、PV、Abd、Abp

5、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

6、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

7、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

8、消融:点消融、线消融

9、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

10、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

二、血管穿刺术

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R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

1、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

2、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

3、股动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 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1、HRA:高位右房导管常用6F放置於右房上部,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与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相同,V波较小或不明显。

2、HIS:希氏束导管常用6F,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局部心电图为:大A大V,A、V波振幅相当,H波清楚。

3、RV,右室导管常用6F,放置於右室尖部,局部心电图为大V波,无A波,与体表心电图QRS波相同。

4、CS: 冠状窦电极可用6F4极(极间距1cm)或专用塑形的6F10极(极间距2-8-2mm)导管,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易於进入CS,理想位置应将导管最近端电极放置在其口部(CSO),局部电图特点:多数病人A >V,A波时相在P波终末,V波与QRS同相。

5、左室导管常用7F4极大头电极,主要同於标测消融,其部位取决於消融的靶点部位。

四、心脏程控刺激

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常选择高位右房和右室尖作为心房和心室的刺激部位,特殊情况下可选择心脏任一部位进行刺激。程控刺激的主要目的在於评价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征,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刺激强度常选择1.5~2.0倍刺激阈(恰好夺获心房或心室的刺激强度)。常规刺激方法为S1S1增频(递减周期)刺激和S1S2单早搏或多早搏(S1S2S3、S1S2S3S4)刺激。

五、药物试验

用於心动过速诊断和评价的药物试验有Atropine、lsoprenaline激发试验和A TP(腺苷)抑制试验。主要用於消融消融前后以评价消融效果。

1.Atropnie试验:多用於PSVT病人,尤其是A VNRT基础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者。静脉注射0.02~0.04mg/kg后重复心脏程控刺激以促发心动过速或对比用药前后的电生理变化。

2.Lsoprenaline试验:多用於PSVT和室速病人。用於促发心动过速和评价消融疗效。0.5~1mg加入250ml液体内静脉滴注,以心率增加20~40%时心脏程控刺激。

3.ATP试验:用以抑制A VN传导以评价旁道和DA VNP消融效果。A VNRT病人注射ATP(10~20mg)后可显示AH和PR突然延长以证实DA VNP,而慢径消融后注射ATP可证实消融效果。旁道(尤其是间隔旁道)消融后在心室起搏心律下注射ATP可根据V A传导是否受抑制而判断室房传导途径是A VN或旁道。宽QRS心动过速时注射ATP可根据A V或V A阻滞与否及与心动过速的关系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

六、分析心电生理资料

对心电生理资料的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和消融靶部位。倒如PSVT病人,分析时应明确心动过速是A VNRT抑或是A VRT,然后确定消融慢径(A VNRT)或旁道(A VRT)。

1.心房程控刺激:分析房室传导和心动过速诱发的特点。

正常房室传导具有递传导性能,即随着S1S1间期或S1S2间期缩短,AH间期逐渐延长;

而房室传导间期恒定并伴有心室预激是房室旁道前传特点;

随着S1S2间期缩短,AH间期跃增性延长则是双径的表现,为A VNRT的电生理基础。

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与房室传导没有关系。

心房刺激、重复性诱发心动过速常提示与折返有关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2.心室程控刺激:分析室房传导和心动过速的诱发特点。

与前传一样,正常室房传导具有递减传导性能,即随S1S1和S1S2间距缩短,V A间期逐渐延长;

室房传导间期恒定常提示旁道传导,

伴心房激动顺序异常则旁道位於激离型,

而心房激动顺序正常则提示旁道位於间隔部。

室房递减传导伴心房激动顺序异常则提示游离至慢旁道。

心室刺激不仅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诱发A VRT、A VNRT和房性心动过速。

与折返有关的心动过速,常有临界性的心室刺激间期。

3.分析心动过速的特点

分析心动过速的心腔电图特点是确定心动过速性性质的主要方法。

(1)房室和室房关系:

房速可共存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

A VNRT可共存2:1房室传导;

A VRT仅为1:1房室传导;

室性心动过速可共存室房分离。

(2)房波和室波关系:

房速A波常位於V波前、

A VNRT则A波常与V波重叠;

A VRT的A波常位於V之后;

室性心动过速A波和V波无关,或A波位於V波之后。

(3)心房和心室激动顺序: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房激动顺序取决於心动过速的部位,越邻近心动过速病灶则心房激动越早。

A VNRT和A VRT心房均为逆向传传激动,而A VNRT心房激动顺序类同正常室房传导,但A波重叠於V 波以至难以分析。

A VRT为旁道逆传,其心房激动顺序取决旁道部位。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呈典型的左、右束支阻滞常提示PSVT伴功能性束支阻滞或特发性室速,QRS波呈完全性心室预激形多提示逆向型A VRT或房扑伴旁道前传。(4)心房预激:对有1:1房室和/或室房关系的心动过速,心房预激现象是确定室房途径为旁道的可靠方法。心动过速时以H波同步刺激心室,观察A波是否提前激动,即AAS间期是否缩短(>30ms)。与H波同步刺激心室时,其逆传激动恰遇希氏束的不应期而不能逆传至心房,如引起心房激动则只能通过旁道逆传。

(5)对ATP的反应:心动过速时静脉注射ATP10~20mg,观察心动过速的房室或室房关系是确定心动过速性质的重要方法。A TP常使A VRT、A VNRT及部分房速终止。室速病人应用A TP后可出现室房分离,部分房速则出现房室阻滞。

七、确定消融的靶部位

根据电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性质后,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部位为消融的靶部位。A VNRT和A VRT分别消融慢径和旁道,即慢径和旁道是靶部位。房扑则以峡部为靶部位,与肺静脉肌袖有关的房性心律失常则应消融电隔离相关肺静脉口部。与手术疤痕或梗死疤痕有关的心动过速应采用更复杂的标测消融该区域。局灶性房速和室速,则直接消融心动过速的起源点。

八、消融能量控制

消融能量常以功率或温度控制。有效损伤靶部位的能量常为20~50W×60~90秒,或50℃~60℃连续放电60~90秒。目前越来越多的采用温度控制能量输出。

九、消融终点

1.心动过速终止和不能诱发再诱发:消融中心动过速终止和消融后心动过速不能诱发几乎是所有心动过速消融有效的指标之一,尤其是房速和室速。

2.靶部位传导阻滞:消融后靶部位传导阻滞是消融有效的客观指标。如A VNRT的慢径阻滞,A VRT的旁道阻断,房扑的狭部阻滞等。

3.电隔离

消融造成局部(邻近心动过速灶)的电隔离是部分心动过速的治疗终点。例如与静脉袖有关的房性心律失常,已往直接消融肺静脉不仅疗效低,复发率高,而且并发症较多,而“环状”电隔离相关肺静脉口部,即能达到安全有效消融的目的。

4.药物试验:评价消融疗效的药物试验主要有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和A TP试验。

1、心室刺激

1)A VNRT表现:

a、快径逆传→慢径逆传:常见,长周期的S1S1经快径逆传,V A呈递减传导,S1S1递减临界值时, 快径

阻滞,慢径开始逆传,V A间期跳跃≥50ms。S1S1周期继续递减,V A仍呈递减传导,至2:1V A阻滞。

b、只见快径传:不常见,V A无递减传导,HA间期总是≤150ms。

c、只见慢径传:不常见,V A呈递减传导,HA间期总是>150ms。

d、无V A逆传。

2)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肌细胞按生理功能分为两类: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及心室肌,胞浆内含有大量肌原纤维,因而具有收缩功能,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除此以外,还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而无自律性。另一类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包括分布在窦房结、房间束与结间束、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普肯耶纤维中的一些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胞浆中没有或很少有肌原纤维,因而无收缩功能,主要具有自律性,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同时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无论工作细胞还是自律细胞,其电生理特性都与细胞上的离子通道活动有关,跨膜离子流决定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根据心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又可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希-普细胞。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钠电流介导,速度快、振幅大。快反应细胞的整个APD中有多种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参与。 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L-型钙电流介导,速度慢、振幅小。慢反应细胞无I k1控制静息膜电位,静息膜电位不稳定、易除极,因此自律性高。有关两类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比较见表1。 表1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比较 参数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 静息电位-80~-95mV -40~-65mV 0期去极化电流I Na I Ca 0期除极最大速率200~700V/s 1~15V/s 超射+20~+40mV -5~+20mV 阈电位-60~-75mV -40~-60mV 传导速度0.5~4.0m/s 0.02~0.05m/s 兴奋性恢复时间3期复极后 10~50ms 3期复极后100ms以上 4期除极电流I f I k,I Ca,I f 二、静息电位的形成 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是指安静状态下肌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一般是外正内负。利用微电极测量膜电位的实验,细胞外的电极是接地的,因此RP是指膜内相对于零的电位值。在心脏,不同组织部位的RP是不相同的,心室肌、心房肌约为-80~-90mV,窦房结细胞-50~-60mV,普肯耶细胞-90~-95mV。 各种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有很大差异,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位于细胞膜和横管膜上的离子泵。如Na-K泵(Na-Kpump),也称Na-K-ATP酶,其作用将胞内的Na+转运至胞外,同时将胞外的K+转运至胞内,形成细胞内外Na+和K+浓度梯度。Na-K-ATP酶的磷酸化需要分解ATP,通常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转运至膜外,同时将2个K+转运至膜内。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前后注意事项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注意事项 一、目的 心脏电生理学检查是医师了解病人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最彻底的方法。它可以记录心脏电波传导路径、时间、诱发平时发作的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以帮助医师决定如何治疗病人的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最近发展治疗心律不齐的方法。经由电生理检查证实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的机制后,可将电流经由心导管侦测病灶后再进行射频消融,优点为不需开胸,不需长期服药,危险性低。 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 1.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无效者。 2.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患者无法承受药物副作用者。 3.装心脏起搏器者不适合的患者。 4.年轻的病患有危急生命之心律不齐者。 5.怀孕的患者若服抗心律不齐药,恐造成畸形儿。 三、检查过程 在导管室消毒皮肤-局部麻醉-穿刺插入动静脉导管(右股动脉、左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心肌电生理检查,定位病灶再导引到心律不齐的病灶区,决定射频消融的部位及射频消融的程度-拔出导管-覆盖敷料加压止血-送回加护病房。 四、检查前准备 1.医师解释检查过程、危险性及成功率。 2.填写检查同意书及住进加护病房同意书。 3.依医师指示停服心脏用药,完成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 4.准备皮肤(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 5.标示足背动脉以利检查后比较。 6.检查前一餐禁食禁水,护士会在左手帮您打上点滴。 7.检查当日家属或亲友必须在心导管室门外等候。 五、检查后注意事项 1.若射频消融成功转加护中心续观察生命征象,会装上心电监测,观察有无心律不齐出现。 2.做完检查试喝开水无不适后可进食。 3.护理人员每15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双下肢脉动,伤口是否出血、、、等,有任何不适可随时告知护理人员。 4.绝对卧床休息8小时(砂袋加压6小时,之后再平躺2小时),避免头部抬高动作,患膝关节保持平直勿弯曲。 5.注意伤口有无黏湿感(出血倾向)。 6.若需要咳嗽或打喷嚏请压住伤口以免出血。 7.适当休息8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此时拔除点滴。 8.术后隔日拆除穿刺部位敷料。 六、出院后注意事项 1.依医师给予门诊追踪表,按时接受检查。 2.注意有无不适之现象(心悸、胸闷、喘) 。

临床心脏电生理基础题库1-0-8

临床心脏电生理基础 题库1-0-8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心腔内电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位右心房刺激可形成接近窦性心律时的心脏激动顺序 B.冠状窦内发放电刺激可代表左心房起搏 C.希氏束部位刺激形成正常QRS波群时,该部位记录到的是右束支电位 D.在右心室心尖部刺激,体表心电图常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E.导管电极在心腔内某个部位记录到的波形代表该局部的电活动 希氏束部位刺激形成正常QRS波群时,该部位记录到的是希氏束电位,而非右束支电位。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分级递增起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常用的一种S1S1刺激方法 B.采用比自身心率快10~20次/分的频率起搏 C.每级刺激持续30~60秒 D.每级的刺激间隔为1~2分钟 E.不适用于窦房结功能测定 分级递增起搏是常用的一种S1S1刺激方法,一般用比自身心率快10~20次/分的频率起搏,每级刺激持续30~60秒,每级递增10次/分,每级的刺激间隔为1~2分钟。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S1S2程序刺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于测定房室结的不应期 B.可用于测定旁路的不应期 C.可用于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 D.可用于检测房室结双径路 E.可用于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1S2程序刺激可用于测定房室结和旁路的不应期、检测房室结双径路、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一般选用S1S1分级递增起搏方式。 (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849704320.html,)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右束支电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A.A.是右束支的除极电位 B.B.时限一般为10ms左右 C.C.位于H波和V波之间 D.D.振幅比H波低,时限比H波短 E.E.以上都是

心脏知识

心脏知识 1.血液从左心房开始,经过什么部位最后回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2.心室收缩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等容收缩期以及快速、减慢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 月辨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虽然心室收缩,但心室容积没有改变,故称等容收缩期,约0.05s左右。 (2)射血期等容收缩期间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被冲开,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射血期最初1/3左右时间内,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很大(约占每搏输出量的2/3),流速亦很快,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这段时期为快速射血期,历时0.1s。随后,心室内压开始下降,射血速度逐渐减慢,称为减慢射血期,此时心室内压虽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因血液具有较

大动能,依其惯性逆着压力梯度继续流入主动脉,心室容积继续缩小。此期为0.15s。 3。心室舒张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减慢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关闭;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又成为封闭腔。心室肌舒张,室内压急速大

电生理基础知识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 (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

LAO下两个瓣环的大概位置注意CS电极的形状 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 Ilis |'HO\ 4 CS M (s PROX

RAO下4个电极的位置 正位AP 注意一下脊柱的位置和电极弧度的变化 上两图为RAO、下为LAO 分别显示了环肺标测电极分别进入左上LSPV、右上RSPV、左下LIPV、右下RIPV肺静脉的情况

I LSPV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已经从原来的二维观察过度到现在的三维重建,目前三维的的操作界面有两种,一 种为圣犹达的 Ensite 3000 系统分NavX 和Array ,NavX 系统为接触式标测, Array 为非接触式标 测,就是熟称的“球囊”再有一种就是强生的“ CARTO" 介绍一下Ensite 3000 指导下的常见消融 这是该系统的电极贴片 Ensite 系统采用的是贴片定位技术,分六块贴片,前后、左右、头颈后部,和左大腿内侧 中间的是一个计时模块,一旦激活计时模块,系统便倒计时 18小时。 L5PV I . UPV cs RSPV

这是ensite系统的组成,想有些同道在导管室已经见过了,但还是给大家看一下 以房颤消融AF为例简要说明一下,第一步,导管进入心腔后由于AF需要穿房间隔,待穿刺后激活系统,系统可以显示导管在心腔内的位置,注意,图中一个长的是放在CS的冠状窦电极,一个是在心房4极电极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 一、基本操作需知 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02射频消融指南 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 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 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 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 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 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 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 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 二、血管穿刺术

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希氏束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记录局部电图为HBE1,2和HBE3,4,HBE1,2的H波高大,HBE3,4的A/V≥1,H波清楚。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室尖部,局部电图为大V波,无A波。 冠状窦电极可用6F 4极(极间距1cm),但目前常用专用塑形的6F 10极(极间距2-8-2mm)导管,经股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易於进入CS,理想位置应将导管最近端电极放置在其口部(CSO),局部电图特点多数病人A>V,少数病人A<V。 左室导管常用7F 4极大头电极,主要同於标测消融,其部位取决於消融的靶点部位。此外,左房房速、肺静脉肌袖房性心律失常和部分左侧旁道需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放置导管。以上各部位的局部电图与体表心电图同步记录,心腔内局部电图的滤波范围为30~400Hz。同步记录由上而下的顺序为体表心电图、HRA、HBE、CS、RVA和消融电极局部电图(Ab)。部分特殊病例或置入特殊导管(如Hallo导管、laso导管等)需调整记录顺序。 四、心脏程控刺激 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常选择高位右房和右室尖作为心房和心室的刺激部位,特殊情况下可选择心脏任一部位进行刺激。程控刺激的主要目的在於评价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征,诱发和终止心

心脏超声基础知识

心脏超声基础知识 切面一: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自前向后依次为右室前壁、右窒腔、前室间隔(室间隔的前部)、左室流出道与左室腔、二尖瓣前后叶及其腱索与乳头肌与左室后壁。于心底部分则为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主动脉辩与左心房。 切面二:也叫心底短轴切面 显示主动脉根部横切面,主动脉根部后方为左右心房,中间有房间隔。 切面三:二尖瓣短轴 可见二尖瓣菲薄纤细,前后叶镜向运动,于舒张朋呈鱼口样张开,有足够的开放面积,收缩期关闭。左室呈圆形,于收缩期呈一致性向心性收缩。 切面四:乳头肌短轴切 显示左室腔内约在时钟3与8点的位置上二个突起的前外侧与后内侧乳头肌,于收缩期随心壁增厚而增厚。 切面五:心肌切面 显示规则协调的向心性收缩与舒张的圆形图像即左室心尖部 切面六:心尖四腔切面 超声束由心尖向右上心底方向作额面扫查时,可显示左右心室、左右心房、后室间隔与房间 隔与二组房室瓣即二尖瓣与三尖瓣。 切面七:心尖二腔观 主要用于观察左心室的前壁及下壁的舒缩功能。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 第一节肝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就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与长度径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心脏得电生理学基础 一、心肌细胞得分类 心肌细胞按生理功能分为两类: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及心室肌,胞浆内含有大量肌原纤维,因而具有收缩功能,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除此以外,还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而无自律性。另一类为特殊分化得心肌细胞,包括分布在窦房结、房间束与结间束、房室交界、房室束与普肯耶纤维中得一些特殊分化得心肌细胞,胞浆中没有或很少有肌原纤维,因而无收缩功能,主要具有自律性,有自动产生节律得能力,同时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无论工作细胞还就是自律细胞,其电生理特性都与细胞上得离子通道活动有关,跨膜离子流决定静息膜电位与动作电位得形成。 根据心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又可分为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与希-普细胞。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钠电流介导,速度快、振幅大。快反应细胞得整个APD中有多种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参与。 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与房室结细胞,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L-型钙电流介导,速度慢、振幅小。慢反应细胞无I k1控制静息膜电位,静息膜电位不稳定、易除极,因此自律性高。有关两类细胞电生理特性得比较见表1。 表1 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电生理特性得比较 参数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 静息电位-80~-95mV -40~-65mV 0期去极化电流I Na I Ca 0期除极最大速率200~700V/s 1~15V/s 超射+20~+40mV -5~+20mV 阈电位-60~-75mV -40~-60mV 传导速度0、5~4、0m/s 0、02~0、05m/s 兴奋性恢复时间3期复极后 10~50ms 3期复极后100ms以上 4期除极电流I f I k, I Ca, I f 二、静息电位得形成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就是指安静状态下肌细胞膜两侧得电位差,一般就是外正内负。利用微电极测量膜电位得实验,细胞外得电极就是接地得,因此RP就是指膜内相对于零得电位值。在心脏,不同组织部位得RP就是不相同得,心室肌、心房肌约为-80~-90mV,窦房结细胞-50~-60mV,普肯耶细胞-90~-95mV。

关于猫咪心脏的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猫咪心脏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猫咪来说,心脏也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心脏是机体重要的职能器官,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在体内脏腑器官中起到主导作用,对于猫咪亦是如此,心脏也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心脏与血液密切相关,而血液是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所以想要了解猫咪,了解猫咪体内的物质活动,不妨先从认识心脏开始。 一、什么是心律、心率和心音? 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形成了有节奏有规律的搏动,人们把这种搏动的规律叫做心律;而把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加上相应的一次舒张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率是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心音是在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对心血管壁的机械性振动而发生的声音。它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如将听诊器放在胸壁某些部位,就可以听到。 二、你知道心脏的位置和形状吗? 心脏位于胸腔之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其前面是胸骨;后面为食管、大血管和脊椎骨;两旁是肺,因而心脏受到有力的保护。心脏的形状像个长歪了的鸭梨,心底宽而朝向右上方,心尖朝向左下方。因心底是大血管出入的地方,所以固定不动。而心尖在一定范围内可自由活动。 心脏的外面包了两层很薄而又光滑的膜,叫做心包膜。两层

心包膜之间有一空隙,称之为心包腔,其中含有少量淡黄色至透明的液体,称为心包液。心包液在心脏跳动时起着滑润的作用,可以减少摩擦和阻力。心包膜在心脏的外围,有保护心脏不致过度扩张的功能。 三、心脏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心服的外表似乎很简单,然而其内部构造却较为复杂。假如剖开心脏,除去血液,可以看到其内部被一中隔分成左心和右心两部分。左心壁稍厚些;右心壁较薄。左右心又各为一道像花辨一样的薄膜(称为瓣膜)隔成上下两半,上为心房,下为心室。因为瓣膜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所以又称为房室瓣。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瓣膜,由两片组成,叫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瓣膜,由三片组成,称三尖瓣。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从出生以后就互不相通。心房接受心外血管回流的血液(全身静脉及肺静脉),然后通过瓣膜挤入心室,心室则靠其强大的收缩力将血液泵入外周主动脉及肺动脉。瓣膜只许心房血液流向心室,不让心室的血液倒流入心房。瓣膜的单向开放,保证了血液循单一方向流动。 四、心脏为什么会夜以继日地跳动? 因为心脏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能即自律性。在动物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把心脏从动物躯体中拿出来,心脏还能继续跳动一定时间。心脏的这种自律性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心脏内部存在着全身其它器官所不具备的一种自律性细胞。自律细胞像个小发电站,不需任何外来刺激或神经刺激就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发出一股股微小电流,刺激心肌收缩而产生跳动。心脏的这种自律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 一、基本操作需知 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02射频消融指南 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 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 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 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 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 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 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 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二、血管穿刺术 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希氏束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记录局部电图为HBE1,2和HBE3,4,HBE1,2的H波高大,HBE3,4的A/V≥1,H波清楚。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室尖部,局部电图为大V波,无A波。 冠状窦电极可用6F 4极(极间距1cm),但目前常用专用塑形的6F 10极(极间距2-8-2mm)导管,经股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易於进入CS,理想位置应将导管最近端电极放置在其口部(CSO),局部电图特点多数病人A>V,少数病人A<V。 左室导管常用7F 4极大头电极,主要同於标测消融,其部位取决於消融的靶点部位。此外,左房房速、肺静脉肌袖房性心律失常和部分左侧旁道需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放置导管。以上各部位的局部电图与体表心电图同步记录,心腔内局部电图的滤波范围为30~400Hz。同步记录由上而下的顺序为体表心电图、HRA、HBE、CS、RVA和消融电极局部电图(Ab)。部分特殊病例或置入特殊导管(如Hallo导管、laso导管等)需调整记录顺序。

心脏超声基础知识

心脏超声基础知识 切面一: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自前向后依次为右室前壁、右窒腔、前室间隔(室间隔得前部)、左室流出道 与左室腔、二尖瓣前后叶及其腱索与乳头肌与左室后壁。于心底部分则为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主动脉辩与左心房。 切面二:也叫心底短轴切面显示主动脉根部横切面,主动脉根部后方为左右心房,中间有房间隔。切面三:二尖瓣短轴可见二尖瓣菲薄纤细,前后叶镜向运动,于舒张朋呈鱼口样张开,有足够 得开放面积,收缩期关闭。左室呈圆形,于收缩期呈一致性向心性收缩。切面四:乳头肌短轴切 显示左室腔内约在时钟3与8点得位置上二个突起得前外侧与后内侧乳头肌,于收缩期随心壁增厚而增厚。 切面五:心肌切面显示规则协调得向心性收缩与舒张得圆形图像即左室心尖部切面六:心尖四腔切面超声束由心尖向右上心底方向作额面扫查时,可显示左右心室、左右心 房、后室间隔与房间隔与二组房室瓣即二尖瓣与三尖瓣。 切面七:心尖二腔观主要用于观察左心室得前壁及下壁得舒缩功能。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第一节肝脾超声 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操作手法 1.体位 (1)xx 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就是一个必要得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xx 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得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 .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得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XX厚度与XX径线 1 .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得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得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得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xx及胆总管得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m 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2017年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4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规模 (4) 1、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规模和增长 (4) 2、全球电生理市场发展概况 (6) 3、国内电生理市场发展现状 (7) 二、行业生命周期 (9) 1、医疗器械行业生命周期 (9) 2、电生理行业的生命周期 (10) 三、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 (12)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12) (1)行业主管部门 (12) (2)行业监管制度 (13) ①医疗器械行业分类管理 (13) ②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管理 (14) (3)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制度 (14) 2、主要法律法规 (15) 3、行业政策 (15) 四、行业价值链的构成与上下游关系 (16) 五、行业竞争程度及行业壁垒 (16) 1、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 (16) (1)美国强生公司 (17) (2)雅培公司 (18) (3)美敦力公司 (18) (4)波士顿科学公司 (18) (5)通用医疗集团 (18) (6)深圳惠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8) (7)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9)

(8)上海宏桐实业有限公司 (19) (9)河南华南医电科技有限公司 (19) (10)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9) (11)心诺普医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20) 2、行业壁垒 (20) (1)技术壁垒 (20) (2)人才壁垒 (20) (3)行业政策壁垒 (21) 六、行业主要风险 (21) 1、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21) 2、人才缺乏的风险 (21) 3、跨国医疗器械巨头的竞争风险 (22)

生理基础知识点教学内容

生理基础知识点 绪论/细胞 1.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的基本组成P6 基本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体液调节的特点P7 反应迟缓、作用持久、范围广 3.细胞膜物质转运形式P13-16 被动转运:a.单纯扩散(O2、CO2、N3、NH3乙醚、乙醇、脂肪酸) b.易化扩散(通道介导、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 主动转运、胞纳与胞吐 4.静息、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静息电位:安静情况下,钾离子外流 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钠离子大量快速内流,下降支主要钾离子快速外流的结果 5.动作、静息电位的概念 动作电位: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上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 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6.极化、去极化、超极化的概念P26-27 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 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 超极化: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的状态 7.可兴奋细胞、兴奋性、阈值的概念、兴奋的周期性变化及相互关系P26-28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 兴奋性: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阈值:生理性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周期变化:a.绝对不应期,当细胞受刺激而发生兴奋后的短时间内,如果再给予刺激,无论强度多大都不会发生兴奋b.相对不应期,只有进行阈上刺激才有可能产生新的兴奋,说明这时细胞的兴奋性正在逐渐恢复c.超常期,相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又稍高于正常水平,此时只要给予一定的阈下刺激就可能发生心的兴奋d.低常期,最后细胞的兴奋性又转入低于正常的时期 8.骨骼肌的结构及收缩原理及收缩形式P31-33 结构:肌原纤维、肌节、肌管系统 收缩原理:肌丝滑行学说 收缩形式:兴奋-收缩偶联 血液 1.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意义P42 形成:由溶解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的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中蛋白质形成的血浆胶体渗透压 意义: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P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