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第36卷 第1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1月 

 V o l .36 N o .1 

JOURNAL OF ZHENGZHOU UN I VERSI T Y Jan .2003 

收稿日期:2002-06-10

作者简介:杨清涛(1954-),男,河南温县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杨清涛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 要:在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如何通过革命夺取政权以及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通过俄国、中国等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个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下半个世纪,主要围绕着怎样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而展开,解决的基本途径是通过改革。然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不同国家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一种是苏东国家发生剧变,社会主义制度瓦解;另一种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继续推进改革,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基本经验是: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并不断创新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改革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途径;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关键是把共产党建设好。

关键词: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 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204(2003)0120053206 对于社会主义来说,20世纪非同寻常。既有上半世纪革命发展中的“高歌猛进”,又有下半世纪建设和改革中的曲折发展,更有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苏东剧变而遭受的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在百年期间走过如此丰富的历程,其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在21世纪初,认真回顾、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对于掌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与历史进程

我们从20世纪社会主义波浪起伏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它大潮奔涌的辉煌岁月,还是在它处于低迷曲折的低潮时期,它都以其不断向前发展的运行轨迹,显示出与19世纪不同的、鲜明的历史性特点。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发生东移,并将社会主义发展成为具有真正规模的革命运动。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整个19世纪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主要局限于欧美国家,尤其是以英、法、德这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活动的中心舞台。但进入20世纪后,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得世界矛盾的焦点和社会主

义革命的中心开始东移。这集中表现在首先爆发并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并不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俄国和中国及东欧东亚这些资本主义不发达或者很不发达的落后国家。而且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亚、非、拉等广大地区,使社会主义发展成为真正具有世界规模的革命运动。

二是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和革命运动变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如果说,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并成为在科学理论指引下的社会主义运动,是19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显著特征的话,那么随着俄国和中国等一批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和运动发展成为新的社会制度,则是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伟大创举和新的特征。它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继空想变科学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而且使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实现了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

社会主义在俄国及欧亚等国的首先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运动与社会制度的统一,使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发生了空前巨大的变化,它对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社会主义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逻辑论证,更不是乌托邦的空想,而已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这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科学社会主

?

35?

义科学性、正确性的认识,增强了社会主义必胜信念。其次,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证实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使广大落后国家的人民看到了希望和榜样,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深入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正如列宁所说:“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时期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1](P5)再次,它还表明,落后国家先于发达国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大大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程,是历史的巨大飞跃。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经济文化的落后,离社会主义应有的物质基础差距极大,所以在社会主义发展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矛盾。

正是由于与19世纪不同的两个显著特点,使得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尤其是在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走出一条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正是围绕着这些重大的历史性课题的解决,构成了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最主要的历史进程。

综观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以50年代初期为界将其分为两个发展时期。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前一个时期,主要是从十月革命到5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事件有:

1.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一统天下,在世界1 6的土地上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使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论变成现实,而且对以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成为社会主义在20世纪全面兴起的重要标志。

2.在俄国(苏联)一国范围内探索社会主义,并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后,在列宁领导下俄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探索,经过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列宁对在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但因执政时间短,来不及形成系统的理论。斯大林执政以后,很快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经过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到30年代,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建立了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模式,即斯大林模式。这一体制模式以高度集中为特征,它基本适应了当时苏联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它本身存在着固有的弊端,潜伏着导致日后社会主义走向危机的内在因素。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社会主义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使社会主义制度越出苏联一国范围,形成一个地域毗连、拥有世界1 3人口和1 4土地包括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尤其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社会主义发展在20世纪达到了新的高潮。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后一个时期,主要是从5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这个时期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事件有:

1.50年代至80年代社会主义改革浪潮的兴起与曲折发展。改革浪潮的兴起和发展成为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历史之中最为壮观的政治现象,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实践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内部矛盾运动和旧体制弊端的不断暴露。最早开始改革的是50年代的苏联东欧国家,经过几次改革浪潮的发展,到80年代,形成了包括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参加的社会主义改革的世界潮流。初步形成了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国等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模式,大大突破了苏联模式,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2.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剧变,使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最重大的挫折。到8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曲折反复和体制模式长期得不到根本转换,以至于旧体制产生的各种弊端不可能消除,各种社会问题更加积重难返,再加上苏东国家新上台的所谓“激进改革派”人物,鼓吹民主社会主义,以西方的经济政治模式为价值取向,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潜伏着难以遏制的深重危机。终于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面爆发,其恶果是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和苏联彻底解体。这一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强烈冲击: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由15个减少为5个,共产党组织由180个减少为130个,党员人数减少了3000多万。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或是改名换姓或是宣布解散,放弃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跌入低谷。

3.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1956年前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开始了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中共“八大”文献的发表,表明我们党在找到“一个适合中国的路线”探索方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探索没能继续下去,甚至出现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片面强调生

?

4

5

?

产关系过渡、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发动十年“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理论与实践错误。正是通过对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认识,促使中国在70年代末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并且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重大成就和进展,与苏东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形成鲜明对照,成为社会主义低潮时期中的一个新高潮。

通过以上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大体上可以说,在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发展主要是围绕着能不能通过革命夺取政权,以及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问题来展开的。通过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和欧亚一系列国家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而在20世纪下半叶,主要是围绕着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这个问题是以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为基本实践形式进行解决的,然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不同国家,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一种是苏联东欧诸国发生剧变,社会主义制度瓦解,并给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损失;另一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重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可概括如下:

1.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并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必须用科学态度对待它。就是说,要去研究它,应用它,发展它,而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把它作为僵化的教条去照抄照搬。但是,20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深受教条主义之苦。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提供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的灵丹妙药,把马克思所有的结论都看做不可更改的教条,不管历史条件,不问当时的背景,一律照抄照搬。凡是马克思说过的,都是万万动摇不得的,凡是马克思没有说过的,都是万万不能搞的,否则就有背离马克思主义之嫌。正是这种以教条主义的、僵化的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使20世纪社会主义充满了曲折性。比如,在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上,马克思恩格斯曾认为在未来社会里商品货币关系将不复存在。“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因此在实践上,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一段时间里,都排斥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把它看做是导致资本主义的危险因素。这种僵化的认识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对象来作出理论上的规定的,但现实的发展突破了他们的预想,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系列落后国家开始的。这样理论与现实之间就有不小差距。因此,重要的在于把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落后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在于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综观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什么时候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代和本国实际结合得好,社会主义就顺利发展。例如,正是有了20世纪初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一国胜利”学说,才出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正是有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环境,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正是有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反之,什么时候教条主义盛行,理论上滞后与不发展,社会主义实践就曲折,甚至遭到失败。

当然,另一方面,从本国实际出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运用,不等于说可以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不仅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而且因为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抛弃了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东剧变的现实看得很清楚。我们在其剧变之前首先看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被抛弃,在“多元化”旗帜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统治地位的丧失,其后来的逻辑发展,就是动摇了社会主义的信念,从根本上毁灭了社会主义。这是20世纪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历史教训。

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昭示着一条真理:搞社会主义必须永远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真正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复兴首先取决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当然这种发展与创新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特点和本国实际的有机结合。

2.建设社会主义要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世纪社会主义大都产生在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尤其在当今“一球两制”的世界格局中,社会主义还处于劣势,遭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集中

?

5

5

?

力量把经济搞上去,这样才能在严酷的竞赛中站稳脚根,逐渐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并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要取得最终胜利,必须得到最广泛的人民拥护,而在一定历史时期里,人民群众中的多数不可能通过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来理解社会主义,他们对社会主义大多是通过直观的特别是基于对物质生活状况的纵横对比来认识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接近并最终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群众才能在对自己切身利益的感受中获得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并且真心诚意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而且是社会主义存在、发展的现实需求。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说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大的曲折以至覆亡的根本原因之一,“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社会主义应该发展生产力以显示其优越性,但到底怎样发展生产力呢?根据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首先是随着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国家应立即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并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综观20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不少国家在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问题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脱轨现象,用阶级斗争代替和冲击经济建设,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时机。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必须看到,随着过渡时期的结束,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基本上被消灭,阶级斗争这一旧的主要矛盾就被经济落后性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新的矛盾所代替。解决这个矛盾的惟一手段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动摇。其次,集中主要力量搞经济建设,还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如果发展战略失当,不但不能使生产力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而且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激化矛盾,加剧危机。比如,中国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也曾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但由于发展战略失当,还是失败了。再如,有的国家曾在处理农轻重三者关系问题上犯错误,片面发展工业,忽视了发展农业;有的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方面过分依赖外国的设备、技术、资金、原材料支持;有的国家领导人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发展生产力却得到了低速度、低效益、高消耗,走了弯路,甚至破坏了生产力,其结果,反而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

3.要把改革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途径。恩格斯早就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P443) 50年代中期,毛泽东针对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无矛盾冲突的观点,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社会基本矛盾。与以往社会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以此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实际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哲学理论基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全面继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强调要把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区别开来,紧紧抓住现阶段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就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关键问题,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3](P327)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着重研究体制的改革”[3](P282)。“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3](P150)正是通过20多年不断深化的改革,才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中国进行改革的同时甚至以前,原苏联也曾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改革。那为什么中国的改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在苏东国家却导致了剧变解体?问题的症结在于,改革的性质、方向和轨道截然不同。我国的改革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统一起来,使我们的改革既包含有一定范围和程度的革命性变革,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归结起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而改革开放又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开放。反之,当戈尔巴乔夫用什么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的“新思维”,用什么公开性、民主化、社会多元论去更新“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的时候,他就已经由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转到了民主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去了。正是这种改变改革的性质、方向和轨道,成为促成1989—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必须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区别开来。因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而把社会主义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凝固化、绝对化,那就会导致僵化,使社会主义逐渐丧失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

?

6

5

?

优越性;反之,因为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种种缺陷和弊端,而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大搞社会主义的自我丑化、自我否定,那就会把改革搞成根本抛弃社会主义制度而恢复资本主义制度的倒退。

4.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的更高类型的社会形态,除了与资本主义有着对立的一面外,还有着继承和相互联系的一面,这就是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特别是在东方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一个基本条件是“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马克思语)。然而,在过去很长时期内,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往往只看到或较多地看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对立的一面,而看不到或很少看到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学习、借鉴和利用它的一面。在这种片面性的认识指导下,社会主义国家往往是采取一种封闭和半封闭的体制,基本上关起门来搞建设,从而大大制约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之所以不断下降,在先进科技上同西方的差距逐步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指导下,关起门来搞建设,没有通过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交往,吸取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去发展经济。另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我们也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使得中国错过了几次世界性经济起飞的契机,大大影响了经济发展。对此,邓小平曾经深刻地指出:“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4](P64)正是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得出一个科学结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4](P373)

在借鉴资本主义一些有用的办法去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有两点必须明确:首先,必须对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有高度的警惕。西方资本主义一刻也没忘记促使社会主义的演变,在现时代,其和平演变的手法更是多样化、更巧妙。因此社会主义在利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有用的办法来发展生产力的时候,必须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挫败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其次,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东西等消极因素的影

响,防止它们冲击社会主义制度。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5.搞社会主义关键是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好。20世纪社会主义所以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出现大曲折,究根究底,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不把共产党建设好,社会主义就要垮台,这是20世纪社会主义留给人们的重要经验,也是执政的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留下的重要教训:

第一,放弃马克思主义对党的指导地位,必然改变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从而改变国家的方向。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确定党的根本纲领。动摇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党的指导地位,党的根本纲领也必然公开或非公开地被改变,党实际上就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政党了,已经不能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了,它所领导的国家必然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而滑向资本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逐渐淡化和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接受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主张,是导致苏东剧变的最直接的主观原因。

第二,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制,防止党内出现个人专断和极端民主化两种偏向。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就因为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的统一整体,而不是许多党员简单的数字的总和。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科学的合理有效率的组织和领导制度。共产党只有坚持和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才能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好党内各种关系,实现党的团结和统一,保证党的正确路线、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历史经验证明,是否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为了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制度,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同时,要反对违背这一制度的各种错误倾向,防止个人专断、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和极端民主化。

第三,执政的共产党若不加强党风建设,必将脱离人民,失去人民的信任,最终危及社会主义事业。共产党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它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成功。反之,共产党若存在腐败现象又不能制止而不断蔓延的话,党必将脱离人民,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它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必将因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而失败。因为共产党内的腐败现象是

?

7

5

?

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根本对立的。20世纪内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共产党内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长期存在,并且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清除,有的甚至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这就造成了两个直接恶果:一是败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关系;二是给国内外企图发展资本主义的人以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口实,使他们的口号、理论拥有一定市场。这两个恶果的综合效应使得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处于一种危险境地,在特定因素或突发事件产生时,往往直接导致无产阶级政权的丧失和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当政,社会主义大厦的崩溃就在顷刻之间。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对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科学地回答了“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是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参 考 文 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乔学杰)

The H istory Course and the Ba sic Exper ience of Soc i a l is m i n the20th Cen tury

YAN G Q ing2tao

(S chool of P ublic M anag e m ent,Z heng z hou U niversity,Z heng z hou450052,Ch ina) Abstract:In the first half peri od of the20th century,the developm ent of socialis m w as carried out m ainly around the basic questi ons of how to seize po litical pow er th rough revo luti on and establish socialist system.By virtue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revo luti on and the founding of socialist system s in R ussia and Ch ina,the questi ons above m enti oned w ere better so lved.In the later half peri od of the20th century,the developm ent of socialis m w as developed m ainly around the basic questi ons of how to know and construct socialis m.T he basic w ay to so lve these is refo r m.But by th is w ay the results are comp lete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O ne w as in CCCP and the countries of Eastern Europe,w here the socialist system s w ere disintegrated;the o ther w as in Ch ina and som e o ther countries,w here the refo r m is still being carried out and has reached rem arkable ach ievem ents.T he basic experiences of the h isto ry course of socialis m in the20th century w ere:Fo r the constructi on of socialis m,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and constantly innovate scientific socialis m;to persist in tak ing econom y constructi on as center;take innovati on as the fundam ental w ay to p romo te socialis m;to bo ldly bo rrow and abso rb all the cultural results created in hum an society.T he key to it is w ell constructing Comm unist Party.

Key words:the20th century;socialis m;h isto ry course;fundam ental experience

(上接第49页)

A New Explora tion of the Thought of“The Three Represen ta tives”

for the Laws of Hold i ng Power of CCP

X I N Sh i2jun,CH EN Gong2zheng

(E d itorial board of J ou rnal of Z heng z hou U niversity,Z heng z hou450052,Ch ina)

Abstract:A cco rding to the basic sti pulati on about the law s of M arxist ph ilo sophy,the though t of“T he T h ree R ep resentatives”in fact is the th ree basic law s fo r the ho lding pow er of CCP,w h ich reveals the th ree“reso lute necessities”that m ust be fo llow ed fo r CCP in pow er.T he CCP m ust rep resent the requirem ent of the developm ent of the p roducti on fo rce of Ch ina and take the developm ent as the first need fo r ho lding pow er and necessary task;so lve the questi ons in the course of advance w ith the m eans of developm ent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m aterial foundati on fo r ho lding pow er.It m ust rep resent the m arch ing directi on fo r the advanced Ch inese culture,ar m the m asses and unify the w ill of the peop le w ith the advanced culture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theo retic foundati on fo r ho lding pow er.It m ust rep resent the fundam ental interests of the m axi m um Ch inese peop le,constantly enhance their live level,let them po ssible to share the econom ic and social developed results and to get the real econom ic,po litical and cultural interests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m ass foundati on fo r ho lding pow er.T he law fo r ho lding pow er of CCP is an o rganic integrati on tak ing the though t of"the th ree rep resentatives"as the foundati on,w h ich is a set o r a chain of law s that link each o ther.It no t only has its ow n operati on m echanis m but also agrees w ith the law s fo r socialist constructi on and the developm ent of m an’s society.A s a theo retic system,the i m po rtant though t of“the th ree rep resentatives”disp lays the law s fo r ho lding pow er of CCP,as w ell as em bodies the value seek of the comm unists;disp lays the objective nature and necessity of the law s of ho lding pow er as w ell as em bodies the purpo se nature of the comm unists’figh t fo r their ideal,bo th of w h ich are unified into the p ractice fo r the constructi on of the socialis m w ith Ch inese feature.

Key words:T he Ch inese Comm unist Party;“T he th ree rep resentatives”;the law fo r ho lding pow er ?

8

5

?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 A.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D.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5.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 A ) A.价值B.需求量 C.供给量D.供求比例 6.价值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是通过( B ) A.价格与价值的等同实现的 B.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实现的 C.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幅度变化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过程实现的 7.在商品价值c+v+m中,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是( ) A.c B.v C.m D.v+m 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般前提是( ) A.可变资本量增加B.单个资本量增大 C.资本周转加快D.平均利润率提高 9.资本集中( A )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通过单个资本积聚实现的 D.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额 10.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C ) A.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1.固定资本折旧率( ) A.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B.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C.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D.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3.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B )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 14.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 A ) A.剩余价值量等于利润量B.利润量决定剩余价值量 C.剩余价值量大于利润量D.剩余价值量小于利润量 15.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称作( )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I D.级差地租II 16.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是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是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 )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I C.级差地租II D.垄断地租 17.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 ) A.利息和超额利润B.利息和企业利润 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 18.垄断时期银行的新作用是( D ) A.借贷关系的中介人B.吸收大量存款 C.发放巨额贷款D.万能的垄断者 19.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C )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C )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21.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产生了(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寡头D.资本输出 22.二战前的国际分工体系是( ) A.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B.工业品生产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作者:田克勤, TIAN Ke-qin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117 刊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4)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11条) 1.江泽民文选 2006 2.毛泽东文集 1993 3.毛泽东选集 1991 4.毛泽东选集 1991 5.邓小平文选 1993 6.毛泽东文集 1999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2007 8.邓小平文选 1994 9.吴冷西十年论战(上) 1999 10.吴珺;何民捷马克思主义中国和当代化问题--访龚育之教授 2005 11.毛泽东选集 1991 引证文献(4条) 1.颜旭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期刊论文]-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2.逯原.阎治才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3.肖克.杨弘以协商规制精英: 精英政治在中国的未来发展逻辑[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4.颜旭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期刊论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3814757315.html,/Periodical_dbsdxb-zxsh200904001.aspx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成就与现实 王家瑞 【作者简介】王家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世界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半世纪以来,它由西欧一隅的工人运动壮大成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澎湃潮流,由一种抽象的思想理论变成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回顾和思考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一 从理论形态上讲,社会主义从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算起,至今有488年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则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至今有156年的历史。从社会运动上讲,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到今天已近170 年。从社会制度上讲,1871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至今有 133年历史。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至今不过87年而已。这样看来,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这些重大事件,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的国际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撰写了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这个伟大历史文献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此后,科学社会主义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它各种社会主义派别,成为工人阶级公认的指导思想,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巴黎公社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已基本结束,东方尚未觉醒,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先后形成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两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当时,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状况,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得不进行调整。 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19世纪末期,第二国际中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潮泛滥成灾。围绕革命还是改良的争论扩大到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过程中,各国左派加强了联系,并逐步形成了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为核心的左派集团。他们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维护社会主义运动的正确方向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斗争。1917年,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社会主义运动进入高潮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危机频发,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共产党先后在六大洲成立起来。在方兴未艾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影响下,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11个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政权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亦于60年代初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至此,世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的规模和影响都明显扩大的时期,因而也被称为“凯歌行进”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社会主义进入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时期。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联成一体,地域上横跨欧亚,人口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伴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亚非拉100多个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有40—5 0个国家执政的民族主义政党,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苏联模式被推广到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

改革开放29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答案 100分

改革开放29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2.0学分! 单选题 正确 1.邓小平理论真正形成系统化,标志是: 1. A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2. B 1992年南方谈话 3. C 改革开放的提出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2.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谁为核心: 1. A 毛泽东 2. B 邓小平 3. C 江泽民 4. D 胡锦涛 正确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包括: 1. A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 B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3. C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 1. 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 C 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5.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包括: 1. A 党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 B 党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 C 以上都包括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6.对科学发展观最简单的概括为: 1. A 以人为本 2. B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C 以上都包括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7.新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 1. A 改革开放 2. B 以人为本 3. C 和谐社会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8.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是: 1. A 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2. B 实现了从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转变 3. C 以上都包括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9.新时期最大的成就是: 1. A 和平稳定 2. B 快速发展 3. C 改革开放 4. D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摘要:在人类历史上是先有社会主义思潮, 后有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四个阶段,恰似直线与曲线的交叉发展,呈抛物线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纵观社会主义的严谨理论和颇具色彩性的实践,充分证实,社会主义确是大势所趋,真理所在,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简介与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的展望,着重说明,社会主义不会只有一个方案,一条道路,一种模式,进而使读者认清社会主义的真谛,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激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并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有四个阶 段,即封建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1】16世纪初至18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社会内部孕育产出。在资本主义的这四个发展阶段中,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 生产资料私有占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等)和弊病(贫富两极分化、经济危机、政治倾轧、军事侵略、

社会犯罪等)。随着资本主义这四个发展阶段的不断发展,矛盾的积累与激化。社会主义的兴起就是旨在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弊病。首先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19初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深恶痛绝地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和欺诈,抨击资产阶级国家的压迫和宗教的欺骗,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因违背人类理性和社会公德而必须加以 改变。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些进步思想给予工人以启蒙教育,并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料。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毕竟是空想。他们是凭主观想象建立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制度,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到了19世30—40年代,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形成为独立的政 治力量,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成熟了。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入工人运动,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批判地继承 了人类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加以革命的改造和发展, 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192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上有了重大突破。列宁尊重实践,尊重科学,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面对新的时代特征,列宁不仅在理论上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资

通识选修课程“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的建设

通识选修课程“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的建设 摘要:高等学校通识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通识选修课程“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的建设证明,要使通识课程取得实效,就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抓起,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球科学;人才培养;通识课程;建设 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识选修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专门为通识教育目标而设定的课程,也是各大学有较大自主设置权的课程。 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在通识选修课程建设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各高校的通选课大多是内容简单化了的专业课、概论课,内容专一,缺乏通识性;二是教师存在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仅靠一两个教师很难开出跨学科、综合性、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课程;三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多以讲授知识为主;四是教师讲授通识教育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中高水平名师讲授通识选修课程者更少。所以,通识课程的“教学”看似容易,要想讲好实则很难。为此,兰州大学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设立了“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全校通识选修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识选修课程的基本内容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是以地球历史的发展为主线,以板块运动、星球撞击、气候变迁等环境变化对生命所产生的影响为重点,以地球发展历史中的生命进程为关键,将生活在百万至亿万年前丰富多彩的各种生命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图片使他们在引人入胜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步入史前生命王国,追寻35亿年来地球历史进程及史前生命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把生物渐进式和爆发式的演化模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物演化的奥妙和生物绝灭的突然更令人浮想联翩,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作为综合型大学通识选修课程非常合适,也有其必要性。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课程内容涉及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环境科学等各个研究领域,并与博物馆学和历史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传授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备的,并以此激励学生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探索未来的求知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凡是伟大的民族,都有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和不懈求索。 一、追梦的历史进程 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国梦”经历着第二个一百年。在这第二个一百年,我们经历过近30年的建设、探索与曲折,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探索、努力。 (一)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共和国成立和国民经济恢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1840年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始了新的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由于“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的长期压榨和剥削,也由于连续12年的战争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因此,摆在人民面前的最主要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党和政府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到1952年底,党和政府终于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我国从1953年起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其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执行。 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着重培养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到1956年下半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基本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 1、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由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任务的完成,共和国从1957年起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7年2月,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从而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新理论。为全面深入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中国共产党开展开门整风运动。但在整风中,中国共产党又开展了反右派斗争,造成了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制定了以“多快好省”为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受到了全党和人民的支持。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造成严重后果。加上人民无力抵抗的自然灾害,从1959年冬起,共和国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961年,党在八届九中全会上制定“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左”倾错误。但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纠正,重新强调阶级斗争,使共和国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科社课外研习论文 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姓名:___ XXX____ 年级:____2012年____ 班级:2007级七年制班 学号:1210307XXX 指导教师:_王德和___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摘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培育历史眼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22年,正视历史的成功与失败,累积经验,把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经验;成功与失败 1.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 从历史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至今已是56周年。如果顺着历史延伸,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一共66年。66年的风雨历程,以两个重要的历史标志为界,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基本小康”的实现、迈进新世纪,大体可以划分三个22年。第一个2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22年;第二个2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实践的22年;第三个2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22年。[1] 第一个22年从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22年。这22年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革”前十年,即1956—1966年;第二阶段是十年“文革”时期;第三 2

个阶段是两年徘徊时期,即1976—1978年。这22年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 第二个22年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0年1O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基本小康”的实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实践的2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结束了两年徘徊局面,果断地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失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全面发展的轨道,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 第三个22年从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实现“基本小康”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22年,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2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放眼发展大势,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即“基本小康”。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体用2O年的时问,建设一个惠及十几 3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标准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地传奇() 1.哪些奇迹凑巧不是地球出现地?() . 自转轴倾斜了° . 有岩石质外壳 . 身躯不大不小 . 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地年龄比地球() . 相差无几 . 小亿年 . 小得多 . 大亿年 3.现今海洋地水主要是(). . 慧星撞击带来地 . 地球刚形成时就有地 . 火山喷发出地水蒸汽 . 从月球上吸引形成地 . 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地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 .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百万年地石化过程 . 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万年地石化过程 . 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地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地证据.() . 对 . 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和地核.() . 对 . 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地奥秘()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地最主要特点是() . 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地生物 . 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地海洋生物 . 一个相当混乱地时期 . 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地祖先 2.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地无脊椎动物.() . 腕足动物 . 三叶虫 . 珊瑚虫 . 软体动物 . 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地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地面纱?() . 化石记录不多 . 地层发生严重地变质变形 . 多数是菌藻类

. 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地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地是(). . 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地面貌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 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万年 . 生动地再现了亿年前海洋生命地壮丽景观 . 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 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5.常见地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 . 对 . 错 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地生物.() . 对 . 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地规律和证据()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地原因是() . 运动方式不同 . 营养方式不同 .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 细胞结构不同 2.人体具有恒定地体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地基本特征,这说明() . 人类与哺乳动物具有较近地亲缘关系 . 人类比哺乳动物低等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第36卷 第1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1月   V o l .36 N o .1  JOURNAL OF ZHENGZHOU UN I VERSI T Y Jan .2003  收稿日期:2002-06-10 作者简介:杨清涛(1954-),男,河南温县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杨清涛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 要:在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如何通过革命夺取政权以及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通过俄国、中国等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个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下半个世纪,主要围绕着怎样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而展开,解决的基本途径是通过改革。然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不同国家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一种是苏东国家发生剧变,社会主义制度瓦解;另一种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继续推进改革,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基本经验是: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并不断创新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改革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途径;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关键是把共产党建设好。 关键词: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 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204(2003)0120053206 对于社会主义来说,20世纪非同寻常。既有上半世纪革命发展中的“高歌猛进”,又有下半世纪建设和改革中的曲折发展,更有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苏东剧变而遭受的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在百年期间走过如此丰富的历程,其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在21世纪初,认真回顾、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对于掌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与历史进程 我们从20世纪社会主义波浪起伏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它大潮奔涌的辉煌岁月,还是在它处于低迷曲折的低潮时期,它都以其不断向前发展的运行轨迹,显示出与19世纪不同的、鲜明的历史性特点。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发生东移,并将社会主义发展成为具有真正规模的革命运动。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整个19世纪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主要局限于欧美国家,尤其是以英、法、德这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活动的中心舞台。但进入20世纪后,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得世界矛盾的焦点和社会主 义革命的中心开始东移。这集中表现在首先爆发并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并不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俄国和中国及东欧东亚这些资本主义不发达或者很不发达的落后国家。而且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亚、非、拉等广大地区,使社会主义发展成为真正具有世界规模的革命运动。 二是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和革命运动变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如果说,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并成为在科学理论指引下的社会主义运动,是19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显著特征的话,那么随着俄国和中国等一批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和运动发展成为新的社会制度,则是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伟大创举和新的特征。它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继空想变科学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而且使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实现了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 社会主义在俄国及欧亚等国的首先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运动与社会制度的统一,使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发生了空前巨大的变化,它对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社会主义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逻辑论证,更不是乌托邦的空想,而已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这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科学社会主 ? 35?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内容提要:在人类刚刚跨人21 世纪之际,世界局势千变万化,动荡不安。正确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19 世纪40 年代(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回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从低谷中重新奋起再次显示出强大的活力这样四个发展时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繁荣发展现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生产和市场的相互需求下,18世纪欧洲掀起了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欧洲主要国家的产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2)社会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越是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就越是从其他阶级中得到补充。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先后发展成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实力,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它表明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昂首阔步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2] (3)、理论前提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产生于17世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得传奇 1.哪些奇迹凑巧不就是地球出现得?(B) A、自转轴倾斜了23、4° B、有岩石质外壳 C、身躯不大不小 D、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得年龄比地球(A) A、相差无几 B、小5亿年 C、小得多 D、大5亿年 3.现今xx得水主要就是(CE)。 A、xx撞击带来得 B、地球刚形成时就有得 C、火山喷发出得水蒸汽 D、从月球上吸引形成得 E、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得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BC) A、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1百万年得石化过程 B、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C、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1万年得石化过程

D、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得热辐射就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得证据。(A) A、对 B、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与地核。(B) A、对 B、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得xx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得最主要特点就是(D) A、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得生物 B、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得海洋生物 C、一个相当混乱得时期 D、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得xx 2.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得无脊椎动物。(E) A、腕足动物 B、三叶虫 C、珊瑚虫 D、软体动物 E、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得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得面纱?(ABC) A、化石记录不多

B、地层发生严重得变质变形 C、多数就是菌藻类 D、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得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得就是(ABCD)。 A、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得面貌形成了鲜明得对比 B、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1000万年 C、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得壮丽景观 D、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E、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与海绵动物 5.常见得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与床板珊瑚。(A) A、对 B、错 6.蓝细菌就是地球上最早产氧得生物。(A) A、对 B、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得规律与证据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与原始单细胞得原因就是(B) A、运动方式不同 B、营养方式不同 C、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D、细胞结构不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片断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2011年七一讲话)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不断创新体制与完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二个重大问题。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三个重大问题。 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通常都是说这样三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段,是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段,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阶段,两次飞跃,三大成果,与时俱进,无限发展。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单而精确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结束,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继续。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断地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劳 动观点。使学生自觉地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劳动成果、勤奋学习的习惯。 2.通过学习“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用阶级的观点来分析当前资本 主义国家一切现象,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讲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4.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勾画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 蓝图,培养学生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并懂得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5.通过分析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原因,要求学生摈弃“高消费”,自觉地向在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6.通过分析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的关系,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自觉地做到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7.通过讲述如何正确选择成才和就业之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不 同的职业,尊重各行各业的劳 动人民。 这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1)出现特殊过程是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各民族的地理环境、 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或受到外界的影响。2)" 特殊过程服从一般过程,两者是统 一的,不矛盾。即特殊性以一般规律为前提。3)#特殊过程是暂时的,一般过程是永恒的。4)“由低到高的总趋势不会改变”意味着特殊过程的发展趋势也是由低到高的。 )如果只看一般过 程忽视特殊过程,会把社会发展看成千篇一律、僵死的过程,照搬别国经验,做出不 符合国情的决策,阻碍生产的发展。2)如果只看特殊过程而忽视一般过程,会认不清历 史前进方向,易被暂时的逆流所动摇。 10.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 “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 脚印”是解放前西藏哪个社会的生活写照,民主改革后,西藏直接进入什么社会?" 再回忆有关历史知识,扩展到你知道还有哪些民族和国家是跳跃式向前发展的?(西藏、 大小凉山的彝族、日耳曼民族、美洲等)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审批稿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一场社会变革,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改革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着成果。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产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新论断,首次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经济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教案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包括了五种社会形态,这五种社会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或民族各具特色;一般过程与特殊性之间是统一的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归纳法、举例法、列举法等的运用,结合学生对第一课及历史知识的基础,使学生对这些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达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一些历史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小黑板、列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人类发展的历程有了一个较简单但全面的了解,但这些毕竟只是对历史事实的认知,我们学习政治的目的是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因此,我们要在认知的基础上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其中的规律。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拿出列好图表的小黑板)请同学们在表格内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能发现几个情况?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从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中可以看出;二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生产关系也在进步,并且我们已经知道,生产力的进步决定了生产关系的进步。最后的结论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在进步,那么,人类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提问:从原始社会的没有剥削和压迫到阶级社会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为什么是历史的进步?(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定要经历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成员间要相互协作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没有剥削的可能;但生产力发展后,有了贫富分化,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了有人不用劳动也能生存下去的物质基础,这部分人为了不劳而获,就会利用手中的生产资料、国家等工具进行剥削和压迫;生产力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生产力发展到极度发达的时候、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极度丰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就没有必要通过剥削来多占有产品,就消灭了阶级和国家了。 这样社会可能实现吗?人类还没有经历,但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这样的社会我们叫它共产主义社会。阅读P115第二段,了解这个知识点。 所以,一般过程是指人类社会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的传奇(7/8) 1.哪些奇迹凑巧不是地球出现的?(B) A. 自转轴倾斜了23.4° B. 有岩石质外壳 C. 身躯不大不小 D. 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的年龄比地球(A) A. 相差无几 B. 小5亿年 C. 小得多 D. 大5亿年 3.现今海洋的水主要是(CE)。 A. 慧星撞击带来的 B. 地球刚形成时就有的 C. 火山喷发出的水蒸汽 D. 从月球上吸引形成的 E. 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的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BC) A.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1百万年的石化过程 B. 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C.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1万年的石化过程 D. 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的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的证据。(A) A. 对 B. 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和地核。(B) A. 对 B. 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奥秘(8/8)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最主要特点是(D) A. 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的生物 B. 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的海洋生物 C. 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 D. 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的祖先 2.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的无脊椎动物。(E) A. 腕足动物 B. 三叶虫 C. 珊瑚虫 D. 软体动物 E. 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的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的面纱?(ABC) A. 化石记录不多 B. 地层发生严重的变质变形 C. 多数是菌藻类

D. 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的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的是(ABCD)。 A. 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的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 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1000万年 C. 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 D. 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E. 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5.常见的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A) A. 对 B. 错 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的生物。(A) A. 对 B. 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规律和证据(8/8)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的原因是(B) A. 运动方式不同 B. 营养方式不同 C.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D. 细胞结构不同 2.人体具有恒定的体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这说明(A) A. 人类与哺乳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B. 人类比哺乳动物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