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法肛滴法操作规范流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肛滴法操作规范流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肛滴法操作规范流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流程图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规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二、适应症: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肌瘤、囊肿,腹痛,徵瘕积聚等。 三、禁忌症:孕妇,妇女月经期,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症,有阴道出血情况。 四、注意事项: (1)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2)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五、操作方法 (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整齐。查看医嘱并转抄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

(2)用物准备: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滤好的中药煎剂 200ml 放入量杯中贴有标签、床号、姓名、药名、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置一套)血管钳(经过高压灭菌)棉签、卫生纸、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中单、石腊油、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 (3)配液:测温度(38--41°C)查对,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适量药液袋。 (4)操作要点:1)核对,解释,请排二便,关门窗,无关人员回避,必要时屏风遮挡。输液架移近床旁。2)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并取左侧卧位,屈膝成 80°C角,臀部靠近床沿,铺治疗巾于臀下。 (5)灌肠(三注意:核对、轻摇药液、高度):排少许药液后夹紧,管子理顺,置于臀下。垫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轻插肛管入直肠 15—20cm(指导深呼吸、哈气),控制调节器,使药液缓缓流入,调滴数(68—80 滴),固定,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 (6)拔管:撕胶布,缓慢拔出输液器,按揉肛门。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SOP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 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 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 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臵。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臵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5.安臵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臵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入污染的器械回收箱,保持箱子的密闭,不得暴露在外。 (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6.操作者处理。 摘去口罩及帽子臵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 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外科换药S O P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 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 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 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入污染的器械回收箱,保持箱子的密闭,不得暴露在外。 (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6.操作者处理。 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 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中药灌肠操作规范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规范流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规范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应证】 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 【操作流程】 (1) 仪表:着装整洁,佩戴胸牌,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管,水温计,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带,止水夹,输液架, 橡胶单,治疗巾或卫生纸,中药液,治疗本),携至床旁,说明目的,取得配合,嘱病人排二便,遮挡病人。 (2)灌肠液去渣,温度适宜.一般以39-40摄氏度为宜。 (3)去左侧卧位,松开衣裤,将裤脱至大腿上1/2处,膝屈曲位。 (4)臀下用小枕垫高10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 (5)取去渣中药液约200毫升,倒入灌肠筒内。 (6)将灌肠筒挂在输液架上,携至病人床旁(液面离肛门40-50厘米)。 (7)弯盘置于臀缘,润滑肛门前端。 (8)排气,夹紧水夹。 (9)左手分开臀部,右手持肛管插入。 (10)稍停片刻固定。 (11)松输液夹。 (12)滴入通肠,调整滴数。

(13)询问病人对药液滴入的反应。 (14)药液滴完后,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弯盘内。 (15)分离肛管,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 (16)嘱病人平卧一小时。 (1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18)洗手。 (19)记录灌肠液量,滴入过程、时间,病人反应并签名。 【注意事项】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 (2)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3)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 (4)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 (5)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6)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病人禁用灌肠治疗。 华坪县中医医院 2012年1月10日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图

灌肠操作流程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 1.操作前: (1)核对:接到医嘱,双人核对无误。 (2)评估: ①病人的床号、姓名、腕带、患者腹部有无包块、胀气。肛周皮肤及粘膜情况。有无灌肠禁忌症。 ②解释:操作目的,并取得配合。 ③询问:患者有无大便盆,并准备妥当。 (3)准备: ①护士: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②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病人。 ③用物:按医嘱备灌肠液、弯盘、肛管(18~22号)、灌肠筒(一次性灌肠袋)、1000ml量杯、润滑油、止血钳、手纸、水温计、搅棒、一次性尿布、输液架、便盆、手套。 ④按医嘱配灌肠液,一般为0.1%~0.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温度39~41℃,降温用28~32℃)。液量:成人500~1000ml,儿童200~500ml。 ⑤用物准备完毕之后,二人查对。 2.操作中: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灌肠溶液。

(2)准备体位: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裤腿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3)垫巾: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 (4)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5)准备灌肠筒、戴手套: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戴手套。 (6)连接润滑肛管、排气: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管。 (7)插肛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 (8)灌肠:开放管夹,使液体缓慢流入。 (9)观察: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 (10)拔管: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 (11)保留灌肠液: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min后再排便。 (12)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便器,将卫生纸、呼叫器放于易取处。扶助能下床的患者上厕所排便。 3.操作后: (1)整理用物:排便后及时取出便器,擦净肛门,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2)采集标本: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中药灌肠操作规范流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规范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应证】 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 【操作流程】 (1) 仪表:着装整洁,佩戴胸牌,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管,水温计,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带,止水夹,输液架, 橡胶单,治疗巾或卫生纸,中药液,治疗本),携至床旁,说明目的,取得配合,嘱病人排二便,遮挡病人。 (2)灌肠液去渣,温度适宜.一般以39-40摄氏度为宜。 (3)去左侧卧位,松开衣裤,将裤脱至大腿上1/2处,膝屈曲位。 (4)臀下用小枕垫高10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 (5)取去渣中药液约200毫升,倒入灌肠筒内。 (6)将灌肠筒挂在输液架上,携至病人床旁(液面离肛门40-50厘米)。 (7)弯盘置于臀缘,润滑肛门前端。 (8)排气,夹紧水夹。 (9)左手分开臀部,右手持肛管插入。 (10)稍停片刻固定。 (11)松输液夹。 (12)滴入通肠,调整滴数。 (13)询问病人对药液滴入的反应。 (14)药液滴完后,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弯盘内。 (15)分离肛管,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 (16)嘱病人平卧一小时。 (1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18)洗手。 (19)记录灌肠液量,滴入过程、时间,病人反应并签名。 【注意事项】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

(2)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3)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 (4)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 (5)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6)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病人禁用灌肠治疗。 华坪县中医医院 2012年1月10日

换药操作流程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目的 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 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准备工作 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操作方法 1.除去外层辅料: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2.冲洗 2.1原则:无菌技术 2.2物品准备:无菌冲洗包;无菌手套;医嘱规定的冲洗液或生理盐水;无菌棉纱敷料。无菌4×4纱布;普通手套;纸胶布;垃圾袋;无菌5ml或20ml注射器。 2.3洗手,戴普通手套; 2.4测量及评估伤口; 2.5除去用过的手套,洗手; 2.6以无菌技术打开无菌冲洗包将纱布。 2.7倒无菌溶液至无菌冲洗盒内; 2.8戴无菌手套; 3.处理伤口 3.1左手持另一把无菌镊子将药碗内的洒精棉球传递给右手的一把镊子操作,用以创口周围皮肤擦洗。清洁伤口先由创缘向外擦洗,勿使洒精流入创口引起疼痛和损伤组织。化脓创口,由外向创缘擦试。 3.2交换左右手镊子,右手持的无菌镊子,处理伤口内。直接用右手的无菌镊子取药碗内的盐水棉球,轻轻清洗创口,禁用干棉球擦洗创口,以防损伤肉芽组织。 3.3去除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腐败组织或异物等,观察伤口的深度及有无引流不畅等情况,再用洒精棉球清除沾染皮肤上的分泌物。最后用消毒敷料履盖创面。

中药冷敷法操作流程

中药冷敷法(7分钟) 【目的】:规范中药冷敷法操作程序,使操作标准化、统一化,为临床护士正确执行中药冷敷疗法提供依据。 【适用范围】:适用于外伤、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的初期,鼻衄,蜇伤,也适用于感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以及高热中暑等病人。 一、用物准备 1.治疗车上层:中药洗剂(8-15℃)、敷布4块(7-8层纱布)、纱布、凡士林、棉签、镊子3把、弯盘2个、治疗巾、治疗碗、水温计、剪刀、中医治疗单、中医护理操作单、手消毒液 2.治疗车下层:医用垃极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 3.口述“医嘱已行双人核对,准确无误,所有物品已在处置室准备完毕,均符合要求。” 二、核对 敲门,推处置车进病室,携治疗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50岁,住院号:123456。” 三、评估与告知 “王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能告诉我您的名字吗?”“王红”。“我需要看一下您的腕带,请问腕带在哪侧手臂?”“左手”(核对腕带)“1床,王红,女,50岁,住院号:123456。”(注意核对腕带时医嘱执行单与腕带距离不可过远,在同一平面,勿压迫患者,注意保暖)。“王阿姨,由于您右手臂皮疹处灼热瘙痒,遵医嘱我要为您进行中药冷敷,使用的药物是10%黄柏溶液,请问您同意由我来为您进行此项操作吗?”“同意”“请问您以前做过中药冷敷吗?”“做过”“对中药过敏吗”“不过敏”“对冷的耐受程度怎么样”“挺好的”“我之前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对冷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右手臂皮疹处潮红肿胀,没有破溃及水疱”“王阿姨,中药冷敷可以通过药液的渗透作用及冷刺激,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一种操作,治疗时间是20分钟,请问需要我协助您去下卫生间吗?”“不需要”“请您稍等” 评估病室: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良好,酌情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或床帘遮挡。患者心理状态良好,能配合进行此项操作。 四、操作 1.摆体位:暴露操作部位,治疗巾垫于手臂下。(注意保暖)“您这个体位还舒适吗?” 2.六步洗手法(用手背按压取洗手液、手在胸腹之间,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

外科换药具体步骤

外科换药 1、概述 合理的换药方法、伤口用药、引流条放置、适当的敷料、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 2、换药前准备 ⑴换药室应提早做好室内各种清洁工作,换药前半小时室内不作打扫。 ⑵换药前必须初步了解创口部位、类型、大小、深度、创面情况,是否为细菌或化脓创口,有无引流物,以便准备适当敷料和用具,避免造成浪费或临时忙乱。无菌创口换药到无菌室进行,感染创口在普通换药室内进行。 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药者应戴好口罩、帽子,操作前清洁洗手,对化脓创口换药后须重新洗手,再继续换药。 ⑷病员应选择适当体位,避免病人直接观察伤口的操作,必要时给平卧位,伤口要充分暴露,换药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光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会阴部及大面积创口宜用屏风隔开或单独在室内换药。 ⑸用物准备:换药碗2只,1只盛无菌敷料,1只盛洒精棉球、盐水棉球、引流物。镊子2把,1把作清洁创口周围皮肤用,另一把作为创口内换药用。按创口需要加用油纱布、纱布条、引流药、外用药和纱布等。

3、换药步骤 ⑴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取敷料的镊子与接触伤口的镊子要分开。 ⑵左手持另一把无菌镊子将药碗内的洒精棉球传递给右手的一把镊子操作,用以创口周围皮肤擦洗。清洁伤口先由创缘向外擦洗,勿使洒精流入创口引起疼痛和损伤组织。化脓创口,由外向创缘擦试。 ⑶交换左右手镊子,右手持的无菌镊子,处理伤口内。直接用右手的无菌镊子取药碗内的盐水棉球,轻轻清洗创口,禁用干棉球擦洗创口,以防损伤肉芽组织。 ⑷去除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腐败组织或异物等,观察伤口的深度及有无引流不畅等情况,再用洒精棉球清除沾染皮肤上的分泌物。最后用消毒敷料履盖创面。 愈合。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诊断:湿疹(湿热内蕴型)。医嘱予三黄洗剂中药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王女士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注意核对腕带时医嘱执行单与腕带距离不可过远,在同一平面,勿压迫患者,注意保暖)。 王女士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湿热敷,使用的药物是三黄洗剂,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右手臂有一片红色的皮疹,没有破溃。 四、告知:王女士,您以前做过中药湿热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湿热敷是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利湿的目的。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温热感,操作时间20-30分钟。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检查手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中药液、湿敷垫(6-8层纱布)、剪刀、水温计、治疗巾、治疗碗、镊子、弯盘、纱布。处置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口述:药液在有效期内,可

以使用。水温计、治疗碗、镊子、纱布、剪刀、治疗巾,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 六、环境与患者准备 推车至病室 (一)评估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或围帘遮挡。 (二)为患者取舒适体为,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治疗巾垫于手臂下),您这个体位还可以吗? 七、操作过程 (一)核对医嘱,请说一下您的名字好吗?1床,王红,湿疹(湿热内蕴型),三黄洗剂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二)药液,测量温度,口述温度40度(浸湿纱布,拧至不滴水为宜)。(三)现在为您敷药,您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适吗? (四)镊子放入回收桶,看表计时。 (五)我会根据您的情况定时过来淋药,我们一会见。 (六)倒药液,测量温度,口述温度40度。 (七)将弯盘置于手臂下,药碗置于患者手臂旁,王女士我来为您淋药,您有什么不适吗?淋药时观察局部皮肤,您的皮肤微红无破溃、水疱,您有痒痛的感觉吗?因为使用的是中药,可能会使皮肤色素沉着,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您不用担心。 (八)洗手,核对,请再说一下您的名字?1床,王红,湿疹(湿热内蕴型),三黄洗剂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九)看表时间到,王女士,为您撤去敷料。(用镊子撤敷料,同时撤出弯盘。)

换药标准操作程序

换药SOP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 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 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 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部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 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 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

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 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 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 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至污物存放区。 (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6、操作者处理 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 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 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3、换药时应查看各种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污染的敷料

中医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图 目录 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 3、水针法(穴位注射)操作流 程图 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 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 7、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 9、温针灸法操作流程图 10、盒疚法操作流程图 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一、留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三、走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四、针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 附六、刮痧拔罐操作流程图 12、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 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 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 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16、胸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 17、颈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 18、中药熏蒸操作流程图 19、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20、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图 21、敷药法操作流程图 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 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 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 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 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29、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 作流程图 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评估 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可备毛毯、屏风 患者准备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服装、鞋帽整齐 态度和蔼,语言温柔 护士洗手,戴口罩 定穴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松开衣着,保暖;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保暖 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 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 消毒皮肤 选取毫针 进针 行针 按腧穴深浅和患者体质选择毫针,检查针柄有否松动、针尖有无弯曲带钩等情况 消毒局部(穴位)皮肤 由内向外擦拭,直径﹥5厘米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湿敷法评分标准及流程

湿敷法 一、概念 湿敷法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二、适应症 用于丹毒、脱疽、关节炎、手足癣等外科肿疡及皮肤病。 三、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蔓延、大疱性皮肤病、表皮剥脱松懈症及对湿敷药物过敏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内容分 值 扣分细则扣分 目的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 结的一种外治方法,达到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的目的 2 回答不全 -1 评估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5分) 1.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 诊断,自我介绍,解释目的(6分)。 2.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3.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情况,有无妊娠。心理状态,对操作的认识 及接受程度。 4.病室温度、光线,是否需要遮挡。 5.患者是否需要排便。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10 缺一项 -1 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衣帽整洁(10分),洗手,戴口罩(2 分)。 2. 用物(6分):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敷布(纱布),镊子(两把), 水温计、治疗碗,橡胶单,中单,弯盘,必要时备屏风。 10 缺一项 -1 用物少一样 -1 操作流程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边。 2.核对患者(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 诊断,再次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3.根据病情或医嘱再次确定湿敷部位(5分),取合适体位,暴露湿 敷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6分)。 4. 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敷料大小合适(3分)。药液温度合适(5分)常规38-41度。敷药前 要辩证:热证凉敷,低于体温,以病人可耐受为宜。寒证热敷,但不 超过50度,老人孩子注意避免烫伤。 湿敷时间、部位正确(5分)。未沾湿患者衣裤、床单(2分)。 5、定时用无菌镊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5分),保持湿润 及温度(5分)。治疗过程中观察(5分)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 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 处理。 6、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 衣着,整理床单位(3分)。 7、相关健康指导。 8、洗手记录及签字(2分)。 60 未核对医嘱 -2未核对患者 -2 未 再次解释 -2 未定湿敷部位 -3 未取合适体位 -2未注意保暖 -2 必要时未遮挡 -2 药液温度不合适-5 未检查药液温度-4 纱布适度过干或过湿 -5 未用无菌镊夹取纱布-4 未定时淋药于纱布上-5 未观察询问观察患者 -4 淋湿衣被-5未清洁皮肤 -3 未做健康指导 -3 未安置患者 -4 未洗手记录各 -3 终末处理1.接触过病人的一次性用品全部扔黄色垃圾袋里。 2.弯盘消毒备用。(5分) 3.橡胶单84消毒液擦拭,晾干备用。 3 未按规定处理各 -1 注意事项理论问答(10分)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 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0 回答不全面各 -1(5分止) 评价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湿敷的目的并主动配合。 2.湿敷部位准确、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症状减轻。(5分) 3.操作正确、熟练、轻巧。(5分) 5 一项未达到 -1.5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换药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 长。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臵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换药操作流程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一、目的 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 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皮肤颜色青紫。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 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

换药术(详细流程).(精选)

换药术 1、报告:老师您好,某某组成员某某换药术准备完毕,请指示。 2、戴好口罩帽子,穿好工作服,查看病人病历,了解病人基本情况, 3、沟通:先生您好,我是您的主管医生,现在为了了解您切口恢复的情况,以及更好的促 进您伤口的恢复,避免感染,需要给您进行一次换药,请您配合 4、请您先给我看看切口的情况(暴露切口位置,)进行描述:切口为腹正中切口,长度约 为10厘米,经初步检查未发现明显化脓及出血,以及其他渗出物。(帮病人整理衣物)5、准备物品:换药包一个,无菌纱布若干,无菌棉球若干,75%酒精,胶布(各物品均在 有效期内),无菌长镊,检查手套,黄色垃圾桶 6、在车上打开换药包,用无菌长镊将碗盘及止血钳,镊子摆好(将碗放在弯盘上面),然 后再用无菌长镊夹取至少3个棉球放于碗里面,用无菌长镊夹取纱布若干放于弯盘内(如果是一次性的已包装的纱布要先撕开包装后用无菌长镊去将纱布夹到弯盘中),之后将无菌长镊放到镊子筒里面(注意无菌操作) 7、再次核对酒精信息:酒精浓度为75%,在有效期内。打开酒精,倒适量酒精到碗中(注 意酒精标签要面向掌心来拿,然后打开以及关闭酒精塞子的方法也要注意,而且要在换药包区域外面操作,倒酒精要垂直倒,距离桌面大约10厘米。 8、将换药包按包装的顺序重新将布遮盖住包里面的东西,一手拎着换药包,一手将小车推 到病人右侧头部,再次跟病人说:先生您好,现在马上给您进行换药,我动作会尽量轻柔,也请您不要紧张,要是特别痛的话就跟我说。现在我帮您暴露切口位置,然后开始换药 9、将换药包打开,将换药包里面的物品摆好(可用里面的镊子操作或者隔着布操作),戴 好手套 10、先将贴着皮肤的胶布撕掉后,然后用手将外层敷料去除,扔到黄色垃圾袋(若没有 就放在弯盘里面),再用止血钳夹取内层敷料(夹边角,注意有没有粘连,操作要轻柔),然后将污染面朝上放在弯盘中。描述切口:切口无红肿,对合良好 11、消毒:用镊子夹取酒精棉球在弯盘上面将棉球递给止血钳,同时转动拧干棉球,右 手持止血钳先轻点消毒一下切口处,然后再从内到外打圈消毒,消毒范围大约直径15厘米,消毒3遍至切口没有血迹和污物。 12、贴敷料:敷料先在换药包上铺好,然后再转移到伤口上,注意内层敷料光滑面朝下, 外层敷料光滑面朝上,切口为甲级愈合,敷料至少覆盖切口三厘米以外,以八层为佳。 13、贴胶布,先中间再两边,然后两边要尽量靠近纱布边缘贴,胶布的方向要与皮肤纹 理相平行。 14、帮病人整理衣物,先生您好,已经帮您换好药了,请您多休息,如果发现切口疼痛 加剧或者有出血等情况要及时跟我们医护人员沟通,谢谢您的配合 15、整理物品,感染的敷料放到黄色垃圾袋,其他物品物品放到相应的回收处。 16、报告老师,换药术演示完毕,请指示 全部过程都要注意镊子是持笔式,镊子跟止血钳都是头向下,注意保护自己,避免直接皮肤碰到污物 红色部分为要口述内容 大家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医护理之中药湿敷法应用详述

中医护理之中药湿敷法应用详述 湿敷法(古称溻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尽头,敷于局部,通过药液的渗透及冷、热原理,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解以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的一种外治方法。 历史源流 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至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故帛四重内汁中”,“故帛两重内汤中”,“擒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这和现在临床常用的湿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作用机理: 热湿敷法通过热气和湿气作用于皮肤,扩张血管和汗孔,增加血液向皮肤的流量,有利于清除尘垢、分泌物和死亡的皮肤肌细胞;冷湿敷则对皮肤有滋补作用,通过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缩小汗孔,减少皮肤油脂和汗的分泌,还可抑制末梢神经活动,减少局部不适感,起到消炎、消肿、止疼、减少渗出的作用;若冷、热交替湿敷,可使肌肉和血管通过收缩、扩张的交替作用而增加弹性,排泄尘垢,提高皮肤的张力,从而使局部皮肤光洁,润泽。 湿敷方法: 湿敷法分为热湿敷和冷湿敷两种方法。二者均可将6~8层无菌纱布折叠为长条形状,一般湿热敷药液温度未50~60℃,冷湿敷药液温度为4~15℃,每次15~20分钟,将无菌纱布放在热、冷药液中完全浸泡,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纱布的两端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或所需施术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纱布(必要时频频将药液淋于敷布上或用塑料薄膜包裹,以保持温、湿度)。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操作前准备: 1、仔细检查患者,根据当前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以确定适应症,了解有 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评估患者体质、湿敷部位皮肤及心理状况; 3、检查应用的药品、物品是否齐备,并依次有序摆好;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方法及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以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 治疗信心; 携用物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关闭门窗,嘱患者取合适体位,使患者舒适,铺一次性中单,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治疗碗中,测量药液温度,达到合适温度后将无菌纱布在药液中充分浸湿,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纱布两端拧至不滴水为度,再次核对无误后,敷于患处,询问患者湿敷部位感觉,是否过热或有其他不适,并向患者讲明在湿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定时更换一次纱布或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合适的温度。操作完毕,擦干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名。 实例应用:

湿敷法外科治疗皮肤红疹操作规范用语及流程

湿敷法——外科治疗皮肤红疹 操作前 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到办公室转抄并核对医嘱:×床,×××,右手前臂红疹处湿敷—紫金锭中药水剂。请人核对无误并双签名。 3、携执行单到病房,评估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4、核对病人: 护士:“×床,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病人:“我叫×××。” 护士:“请先让我核对一下您的腕带好吗?” 病人:“好。” 护士:核对无误。“再让我核对一下您的床头卡好吗?” 病人:“好的。” 认真核对无误。 5、护士:“×××,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您最近是不是右手前臂出现皮肤红疹,伴红、肿、热、痛呢?” 病人:“是的。” 护士:“今天早上医生查房后为您开了湿敷法治疗,请问您以前做过湿敷治疗吗?” 病人:“没有”。 护士:“好的,没关系,我给您解释一下,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

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奏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目的的一项中医外治疗法。湿敷时药物有些温热,可能会有点烫。请问您能接受这项治疗吗?” 病人:“接受。” 护士:“您对什么药物过敏吗?” 病人:“不过敏。” 护士:“今天我为您湿敷的部位是右手前臂,我先看一下您右手前臂的皮肤好吗?” 病人:“好的”。 护士:“您右手前臂皮肤完整无破损、有红肿,适合湿敷。 护士:请让我看一下您的舌苔好吗? 病人:“好的”。 护士:“您的舌质淡红,苔薄白。由于湿敷治疗可能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请问需要先协助您大小便吗?” 病人:“不用。” 护士:“好的,我现在去准备用物,请您稍等一下。”同时整理好病人的床单位。 操作中 1、到操作室先6步洗手法洗手。准备用物。所有用物及药物均在消毒有效期内。治疗碗内盛盐水棉球数个、无菌纱布缸内放无菌纱布块3-5块,紫金锭中药水剂温度38-43℃,温度适宜。携执行单和操作

PICC换药流程

PICC维护流程 一、维护时间:正常情况至少每七天维护一次 二、维护内容: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更换透明敷料 三、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PICC换药包1个,预充式导管冲洗器1个,正压接头1个,棉签,安尔碘,手消,污物罐,锐器盒,皮尺,笔。 2.步骤: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更换透明敷料 (1)洗手戴口罩。 (2)检查各项无菌物品的完整性、有效期。 (3)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合作。 (4)打开PICC换药包,取出无菌巾铺于穿刺侧肢体下方。 (5)用皮尺测量穿刺点上方10cm处臂围(>2cm应考虑血栓或静脉炎的出现)。(6)更换输液接头: ①洗手; ②打开输液接头包装备用; ③取预充导管,去下保护帽,安装输液接头,排气,备用; ④卸下旧接头,用安尔碘棉签消毒PICC导管接头外壁,并消毒导管接头下皮肤。 ⑤连接新输液接头,应用导管冲洗器脉冲式冲洗导管,正压封管。 (7)各更换透明敷料: ①拇指轻压穿刺点,沿辅料周边0度角平行牵拉透明敷料; ②固定导管,自下而上180度角去除旧有辅料; ③评估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渗血、渗液,体外导管长度有无变化; ④洗手,戴换药包中的无菌手套; ⑤撕开酒精棉棒,左手持纱布改在输液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酒精棉棒一根,避开穿刺点直径1cm处,顺时针消毒。取第二根酒精棉棒避开穿刺点1cm处,逆时针消毒。第三根酒精棉棒消毒方法同第一根; ⑥再撕开洗必泰棉棒包装,左手持纱布覆盖在输液接头上,右手取第一根洗必泰棉棒,一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导管,取第二根洗必泰棉棒,逆时针消毒皮肤、导管,第三根洗必泰棉棒顺时针消毒皮肤、导管直到导管连接器整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