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第一讲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Internet/Internet技术的运用,办公自支化技术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并推动了政府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电子政务的概念随之孕育而生。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网络一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后在网络上实现运作,从而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和行政监管能力,并为社会公众提供向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府是西方国家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通用概念,是现有的政府机构、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以后所重新构成的全新的一体化政府管理形态,是一个和传统政府相对应的概念,其重点在政府电子化。从政府信息化的角度讲,一体化政府上一个虚拟的政府,是一个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电子政府服务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国与电子政务有关的词汇有“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等。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这两个概念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等同视之。

电子政府从政府业务上讲是一个程序概念,强调政府业务通过电子化手段来运作及实现,即政府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公共行政管理和服务,其重点在政务,电子是政务的手段。这一概念强调对原有政府管理结构以及政府业务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方法要进行重大的乃至根本的改造(Government Reengineering),从而构建成一个基于形态。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联系在于:电子政府的建立以一系列电子政务的实现为前提,如果没有大量政务工作的信息化,电子政府是不可能建立的,好电子政府的建立必须是以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基础,电子政府的建立过程也就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区别在于:电子政务通常是指一个一个具体政务工作的信息化,而电子政府则指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的信息化。在实践中,有的政府机构在某些领域或某几项政务工作中实现了信息化,并不意味着电子政府的建立。但只要建立了电子政府,则政务工作必然都实现了信息化。

简而言之,电子政务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电子政务必然借助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

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公共事务;

第三,电子政务要对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以适应时代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二、电子政务的特征

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在管理形态、管理区域、决策权限、管理模式、管理幅度与层次、运行环境、基本概念、运作方式、沟通模式、组织结构、遵循法则、管理方式、成本与效率等一系列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见表达1.1)。

表1.1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特征比较

归纳起来,电子政务有如下基本特征:

1、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并将其整合到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去,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做到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网上交互办公、多部门网上协同办公的一体化服务。

2、构建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政府的信息与服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

3、实现由传统的按部门秩序办公向多部门协同办公的转变。电子政务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同时,由原来按部门串行办公转变为多部门并行办公,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4、担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领域的准确的、可靠的作息以制定正确的决策,做出理性的判断及采取必要的行动,进而提升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5、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并最终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政府信息化可以使政府机关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政府组织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广泛的沟通网络环境,这种网络环境将打破时间、空间及行政组织部门与层次之间的限制,提出高政府内外的效率,及时传达政府的施政意图,反应公众的要求和呼声,从而提出高政治治理的反应能力的社会回应力。

6、改变政府的工作作风,促使公务员树立服务观念。电子政务将改变政府的服务模式和工作作风,公众不必为办理某件事情在政府部门来回奔波,而只需在网上填写办事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并提供有关证明等,就可以获得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电子政务推动政务公开,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网上办公系统,使政府的工作在社会的监督之下进行。

7、促进政府重组,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电子政府的建立必将对实体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产生变革和冲击,使传统的宝塔式层叠组织朝扁平化网络组织方向发展,打破地域、层级、部门的界限,促使政府组织和职能的整合,促合政府的办事程序和流程更加简明、畅通,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和行政能力。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参考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近年来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国内有关专家提出以下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三阶段”概念框架,即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内部事务处理和信息服务阶段、双向交互综合服务阶段和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阶段。

(一)内部事务处理和信息服务阶段

这是电子政务的起步和探索阶段,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基于数据技术和决策分析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政府信息化发展的延续。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现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和政府网站服务,其中政府网站服务主要以静态信息服务、动态态信息服务、单项交互信息服务为主。这一阶段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国办发(1992)25)为标志,大约经历了10 年。主要特征为:

1、以探索改革政府机关办公手段为主,直接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所依托的是一个简单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主要以内部办公事务自动化处理为主。后期也包括“政府上网”工程。政府网站的功能是以静态信息的发布为主,发布内容多为法律法规、办事指南、组织机构、政府公告、联络方式等;同时不断探索和实践动态信息服务。政府与用户单项交互信息服务。政府与用户单项交互信息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用户可以从政府网站上下载政府部门制定的表格(如税务局制定的报税表和式商部门登记表等)。

3、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点对点的局域网,应用系统前期为单机应用、点对点应用为主,后期以局域网应用、Internet应用为主,且由机关内部技术人员会使用为其基本特征。

4、管理方式主要以静态管理为主,工作任务要求缺乏统一性,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办公自动化进程普遍存在不平衡现象。

5、主要目标是使政府机关办公业务工作通过采用现代办公设备和手段,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实现办公业务工作运转的科学化、系统化、自动化,并逐步实现政务公开,增加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

目前,就全国范围而言,多数政府部门已经渡过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后,各级政府部门都充分认识到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观念、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实施电子政务工作。

(二)双向交互综合服务阶段

2001年,国家信息办提出“电子政务”建设的设想。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化工作从整体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是我这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里程碑。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大力整合、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提供包括在线双向服务(即网上办公)、在线双向一站式服务等电子政务应用为基本目标。主要特征为:

1、以当前政府机关工作方式的变革为主,其本质是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变广泛应用于政府工作领域的一种创新和变革。例如,政府可以随时就某个项目(如公共工程项目)、公共服务产品定价等在网上征求公众意见,使公众参与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决策。

2、所依托的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高效率的、较为完善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支持系统。它可对各类政府信息进行快速的一体化加工处理。并可承担新形式下政府公共管理决策及公

共服务等多方面的职能。其外部服务的基本形式是逐步实现网上办公、一站式服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户可以在网取得报税表并在网上填报,然后,从网上将报表发至有关部门(如国税局);更进一步,如国税局在网上收到企业或居民的报税表并审阅后,可以向报税寄回退税支票,或者完成在网上划账,将企业或居民的退税所得直接汇入企业或居民的账户。

3、基础设施以互联的广域网、宽带网以及高性能、高性能、高安全的网络传输为特征;应用系统以广域网应用为主,通过建立征信体系及身份认证体系,采用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府上网、网上办公、科学决策等应用。本阶段通过培训,电子政务系统应在全体公务员队伍中普遍应用。

4、管理方式主要以动态跟踪、自动控制为主;工作任务要求逐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和规范,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包括法制环境建设等。

5、主要目标是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基本架构和核心内容的未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框架。

6、电子政务工作是办公自动化工作的进一步延伸、扩展和升华,是新形式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说,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化正处于这一新的发展时期。本阶段不同地区的政府信息化进程不平衡状态虽然存在,但有明显缓解。

(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阶段

这一阶段也可称之为政府电子化阶段。未来政府在我国是尚处于意念形态的东西,因此,对政府电子化阶段的描述只能是粗线条的。设想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1、以政府职能的重塑和政府结构的再造为主,其本质是实现政府构成模式的创新及深刻变革,完成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跨越式发展。

2、所依托的是一个大型的、一体化的、职能化的、人机完全融合的的科学决策和快速反应的政府信息系统。它可承担包括支持政府公共管理决策及各种公共服务在内的所有职能,并可根据需要创设和满足未来政府所承担的一切功能需求。其外部服务形式上实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从被动方式服务改为主动方式服务,实现业务与机构重组,以适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方式,系统重组以适应服务需求个性化的发展,并最终建立一体化政府。

3、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发达,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高速公路;应用系统以服务对象的全面需求为中心,突出一体化的在线双向服务、全网与全员应用,全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开展政府对社会、对公众、对企业的应用性服务。

4、管理方式主要以职能化的全过程自动化控制为主,工作任务要求在不同行业和地区更加突出多样化和个性化。

四、电子政府发展的战略意义

就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而言,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政府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对62个国家所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实施本国的电子政务工程,电子政务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优先发展,事实上,它已经迅速地列入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

1、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之所以呼声很高,最主要原因就是它的高效与廉洁。

(1)建立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行政体系是电子政务发展的

目标。电子政务的建立使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沟通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同时,它可以提供全天候服务。比如老百姓新买辆车要办理执照、过户等手续,若没有带身份证,那就得多跑一趟。如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网上清楚地公布有关细则,要哪些手续、哪些文件等等,甚至用户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个表格,填好了再办理,这该有多么方便!工作效率不是提高了吗?再比如政府机关里录入工作量相当大,仅北京信访办就有2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专门从事大量群众来信的摘录、抄写、整理工作,这些工作如果能通过政府对外服务的呼叫中心(Call Center)在网上处理,那将变得非常简便和快捷。

(2)电子政务能够创建一个廉洁、透明的政府。电子政府的出现将对世界范围内的腐败现象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并导致人类社会反腐败斗争向更高层次的提升。

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电子政务公开系统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世界范围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展开讨论。联合国公共经济和行政部主任贝尔图奇说,各级行政人员在为纳税人服务的同时,也会出现索取和接受贿赂的现象,政府部门有义务向纳税人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出现,使电子政务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更直接、更方便地监督政府行政事务,更有效地使用政府有关资源,使腐败现象降到最低点。

2、在我国,加快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

(1)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发展。

2000年月,我国政府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在我国,由于政府掌握的80%社会信息资源是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政府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信息化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信息化将有效带动社会信息化。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我国信息产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电子政务将有效地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制造业和软件产业的发展。

(2)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发布是指政府部门以各种形式主动向公众传播信息的行为

(3)电子政务带来行政管理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讲

电子政务、信息化与行政改革

一、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的主要区别着重在以下两面三刀个方面。

(一)应用服务定位有所不同

办公自动化系统更多地是把重点放在一个政府部门内部(如某个政府部门机关)或一个系统内部(如全国的税务系统),其应用范围主要以内部公文、政务信息、会议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文档管理、公共信息、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业务应用的处理为主;而电子政务则侧重于政府部门之间、跨部门以及政府部门面向企业或个人模式的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有:面向政府部门的政府公文交换与会签、政务信息交流、公共信息共享、项目网上审批、政府采风购等业务应用服务,面向个人的电子税务、电子福利支付、电子证件、电子身份认证、就业服务信息、公民信息服务等业务应用处理。

(二)应用服务对象有所不同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机关的内部用户;而电子政务的应用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以外的用户,如其它政府部门的用户(G2G模式)、企业用户(G2B模式)、和社会公众(G2C模式)。

五、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的变革

(一)变革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一方面,它促使政府组织结构由传统金字塔式结构向网络状扁平式结构转变。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本质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通过推进政府信息化,促进政府管理方式和运作机构的改革,从而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国际通行规则的现代行政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二)推进行政管理现代化

电子政务可以使现代行政管理系统的管理组织运行日益技术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人们可以把各种先进的行政管理思想、行政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术融为一体,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使行政管理环境越来越呈数字化和网络化。另外,在行政管理系统中,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都需要由人去掌握和实施。在为管理主体的公务员在网络信息时代将不得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多样的技能。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公务员获得较高的素质,并且具有更强的自律性、自我组织能力和参与意识。管理对象特征的改变,将导致行政管理方式的革新。

(三)提高行政效率

一方面,信息化加强了政府的信息置换功能,政府可以使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化管理,政府整体行政办事效率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信息可以在组织内部为更多人共享,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较低的层次就可以得到解决,以上传下达为主工作内容的中间管理层可以精简,因信息传递不及时或错误所造成的内耗可以大大减少,行政程序将进一步简化。

(四)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公开施政和提高公众参政意识。

第三讲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一、电子政务系统体系

电子政务系统横向分为四个层面: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横向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侧重同一层面上各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而纵向各职能部门按业务层次序列构成电子政务系统,如党中央-省委-地(市)委-县(市)委,国务院-省政府-地(市)政府-县(市)政府,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地(市)工商局等。纵向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侧重同一种业务中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处理。

二、电子政务应用体系结构

(一)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系统

党务信息系统和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2、内网上运行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各个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办公网(简称内网),其上分别运行各类相对独立的政府政务信息管理系统,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行政领导和党务、政务工作人员。以行政业和系统为例,主要的内网业务系统包括以下的内容:

3、电子政务专网上运行的行政管理业务应用系统。

(1

)财政收支管理系统;(2)投资与项目管理系统;(3)工商管理信息系统;(4)统

计信息系统;(5)税务管理信息系统;(6)环境信息监测系统;(7)人才与就业信息系统;

8)金融信息系统;(9)国土资源管理系统;(10)政府项目招标管理;(11)交通信息系……

统;(12)医疗卫生保健信息系统;(13)经济运行管理系统;(14)招商引资信息系统;(15)科技信息系统;(16)旅游信息系统;(17)国有资产管理系统;(18)工业信息系统;(19)文化娱乐信息系统;(20)社会保险信息系统;(21)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22)公安管理信息系统;(23)社会应急指挥系统;(24)农业信息系统;(25)教育信息服务系统。

4、外网上运行的公共监管和服务应用系统。

(1)政务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2)经济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3)社会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4)视频服务系统(视频点播、视频会议);(5)网上税务管理系统;(6)网上工商管理系统;(7)网上信访系统;(8)网上金融服务系统;(9)网上社保系统;(10)政府社会信息服务系统。

三、电子政务标准化及体系

(一)电子政务标准化

电子政务标准化旨在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一套联系紧密、相互协调、层次分明、构成合理、相互支持、滿足需求的标准化体系并贯彻实施,以支持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和工程建设。

(二)电子政务的标准技术参考模型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由网络基础设施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组成,信息安全与管理贯穿于各个层面中。

(三)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是指电子政务建设所需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由两个层面的六个部分组成:

1、总体标准。包括电子政务的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范。

2、应用标准。包括各种电子政务应用方面的标准,主要有数据元、代码、电子公文格式和流程控制等方面的标准。

3、应用支撑标准。包括为各种电子政务应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主要有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方面的标准。

4、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鈅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5、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主要有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标准,即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

6、管理标准。主要有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和信息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即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

(四)以标准化为纽带建设我国电子政务系统

1、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标准化。

2、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化。

3、应用与服务标准化。

第四讲

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相关法规

一、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

1、1997年9月有,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息化会议,在总结国内信息化进展的基础上,对近年信息化领域的许多重大政策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建设24字指导方针,并提出了相应的任务和政策法规建设要求。

2、2001年12月27日,召开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推进国家信息化必须遵循的“以应用为先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建设方计。

3、2002年7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中,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措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要求。

关于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文件中明确提出“各地要按照统一要求,加快整合分散的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或调整为与中央政务网络标准一致的政务网络统一平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平台条件,严禁重复建设”,以及“要统一标准、利用统一网络平台,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等要求。

4、截止2003年7月,《电子签章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通过草案,进入正式立法办理程序,《个人数据保护法》、《信息安全法规》也在研究拟稿之中。

(二)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管理条例

1、信息化标准方面。

2、域名政策方面。

3、互联网管理方面。

4、网络安全与保密方面。

5、知识产权方面。

6、网络与计算机犯罪方面。

二、信息安全与保密方面的政策法规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

(二)保密密码的管理

(三)国际互联网络的保密管理

(四)政府上网信息保密管理的要求

(五)保密设备的管理

三、网站域名方面的政策

AC科研机构

COM工商、金融等企业

EDU教育机构

GOV政府部门

NET互联网络、接入网络的信息中心(NIC)和运行中心(NOC)

ORG各种非盈利性组织

我国的行政区域名

(一)《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

(二)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

根据运行管理的内容,系统管理制度的内容有:

1、机房管理制度。该制度涉及的内容包括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出入机房管理规定,机房的电力供应,机房的温度、湿度、清洁度,机房安全防火,机器软件使用规定,机器硬件使用规定,专用机房的专人管理制度等。

2、运行管理制度。该制度涉及的内容包括操作规范、数据管理、数据备份管理、人员管理的组织管理。

3、运行日志制度。该制度涉及的内容包括记录时间、操作人、运行情况、异常情况、值班人签字、负责人签字等。

第五讲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规划与发展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过了近20年的历程,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的,可以说,现已进入到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个方面:

1、国家高度重视。

2、电子政务发展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3、政府网站台站与网络建设有了新的起色。

4、电子政务的应用不断拓展。

5、政府机构改革正在推进电子政务的应用。

6、促进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政府信息化基础发展不平衡。

2、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认训不同。

3、缺乏明确具体的建设内容和电子政务业务规范。

4、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开发。

5、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6、电子政务安全问题面临挑战。

7、公务员需要加强培训。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原则的主要目标

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以增强政府监管能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适应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捉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是:“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

4、各级推进公共服务。

5、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张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6、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7、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

8、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第二编信息化与信息技术

第七讲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信息化的概念基础,要了解什么是信息化,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信息。

一、信息

(一)信息的概念

所谓信息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信息的范围极其广泛,任何运动着的事物中都存在信息。从广义上讲,信息是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形式的变化。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例如日出、月落、花谢、鸟啼以及气温的高低变化、股市的涨跌等。这是一种“纯客观”的概念,与人们主观上是否感觉到它的存在没有关系。

1、自然信息

2、社会信息

(二)信息的形态

数据 文本 声音 图像

(三)信息的特点

一种意见认为:信息具有价值性、传递性、依附性、可塑性、和时效性。这就是说,信息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知识性和技术性。

另一种看法是:信息的基本特征是时效性、传递性、量度性。

二、信息化

(一)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的过程。

第八讲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常识

一、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

(3)典型数据库介绍。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典型的MS SQL Server和Oracle数据库。

①SQL Server特性。

SQL Server诞生于1988年,已经以多种形式问世很长时间了,目前的最新版本是SQL Server2000。SQL Server2000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版本在可伸缩性、可用性、可管理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主要特征如下:

A.基于图形的管理工具。

SQL Server图形用户接口工具是SQL Enterprise Manager。

B.集中式的管理。

不管SQL Server服务器有多远,用户都可以在中心位置使用SQL Enterprise Manager 来管理服务器。

C.支持多客户应用程序,同时还提供一组标准应用程序,可以用它们来管理服务器和修改数据。

D.支持多个不同的开发平台。

开发者几乎可以利用现有的任意开发平台编写应用程序来访问SQL Server。

E.支持企业级的应用程序。

随着SQL Server

第四编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用技术

第十四讲

政府网站建设方法及要点

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一个门户网站可以进入到政府的所有部门,也可以进入任何一个由政府向用户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对于那些需要多个政府部门介入才能完成的事务处理,门户网站可以提供导航报务。通过门户网站可以实现用与政府的互动。因此,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的应用基础设施。政府门户网站如何建设,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第十六讲

多媒体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一、流媒体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一)流媒体技术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网络 一、概述 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名词: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化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上网、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政务信息化、三网一库……还有很多英文名词如:e-Government、Government Online、e-governor、e-Government Affairs等。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供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社会参度。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1.2 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 1.2.1 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 ◆物理隔离 最初物理隔离的概念是双终端、双网络,即每个用户拥有两台独立的计算机,分别接入两个互相独立的网络,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物理隔离产品相继问世。 物理隔离的一个特征,就是内网与外网永不连接,内网和外网在同一时间最多只有一个同隔离设备建立非TCP/IP协议数据连接。其数据传输机制是存储和转发。 物理隔离的好处是明显的,即使外网在最坏的情况下,内网不会有任何破坏。修复外网系统也非常容易。正常情况下,隔离设备和外网,隔离设备和内网,外网和内网是完全断开的。保证网络之间是完全断开的。隔离设备可以理解为纯粹的存储介质,和一个单纯的调度和控制电路。 每一次数据交换,隔离设备经历了数据的接受,存储和转发三个过程。如果要保证数据最大限度的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物理隔离了。通常来说,对于需要保护的内网与公共的外网来说存在着两种概念隔离,这就是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 物理隔离在技术上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物理传导上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确保外部网不能通过网络连接而侵入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露到外部网。在物理存储上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对于断电后会逸失信息的部件,如内存、处理器等暂存部件,要在网络转换时作清除处理,防止残留信息窜网;对于断电后非逸失性设备如磁带机、硬盘等存储设备,内部网与外部网信息要分开存储;严格限制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的使用。在物理辐射上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确保内部网信息不会通过电磁辐射 或耦合方式泄露到外部网。 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有很大的不同。物理隔离的哲学是不安全就不连网,要绝对保证安全;逻辑隔离的哲学是在保证网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安全。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防火墙不是物理隔离产品,有防火墙的根本起因是不同网络间既要保证需要的数据交换和相互访问,又要防御恶意或非法访问。而无论从包过滤技术还是从代理技术来说,其关键点都在于使数据有选择地通过,而不是彻底地把数据隔离。 物理隔离技术与防火墙是两个概念,它们功能互补,但不能互相代替。其安全策略非常清楚,即:把需要保密的核心数据,进行严格的保护,实行物理隔离;而对一般的数据,则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概念 联合国定义:指政府部门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变政府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关系。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在政府事务中的应用,政府部门并没有改变它在保持其有用性、合法性、透明度和责任心等方面的功能和义务,改变的是,因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社会对政府执行能力的期望值。 世界银行定义:电子政务是指拥有或运行着信息通信技术系统的政府部门,利用这一系统改变政府与公民、私营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目的是为了促进公民的自我实现,提高政府服务的传递能力,加强政府的责任性,增强政务处理的透明度或提高政府效率。 电子政务内涵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技术基础 •“电子”与“政务”的有机结合 •必须与政府改革和流程重组紧密结合 •“政务”是根本,“电子”是手段 范围 •政务是指与国家政权有关的所有公共性事务。在我国,它除了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党委、人大、政协、军委等方面的事务。因此,电子党务、电子人大、电子政协、电子军务都可以纳入电子政务的范畴。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支撑环境层、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业务应用层、对外服务层。 •支撑环境层包括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组织机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这些是电子政务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链路、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PC、外设等各种网络及硬件设备。 •信息资源层包括四大基础数据库和各种专题数据库。 •业务应用层包括政府部门内部应用的各种专业信息系统。 •对外服务层包括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各种终端,如网站、手机、触摸屏、呼叫中心等。 几个相关概念 •数字政府(Digital Government)是一个与电子政府接近的概念,是一种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特征的政府。狭义的数字政府是指遥感、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应用,特别是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水 利、交通、公安等部门。 •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是一个与实体政府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把传统地理分布的多个政府机构的业务集成起来,使他们能 够密切合作,在短时期内完成应该由一个政府部门完成的任务。 •移动政府(Mobile Government,M-Government)出现在移动通信技术出现以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政府部门提 供的服务。 •泛在政府(Ubiquitous Government,U-Government)是指政府部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可用的方式、为任何人提供服务。泛在政府以客户为中心 (user-oriented),提供的是普遍(universal)服务、个性化的(unique)服务。 电子政务的价值分析 •提升政务处理效率:一站式服务、7×24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信息传输、机构精简 •促进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满意度、降低政府服务成本

电子政务概念解读

电子政务概念解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什么是电子政务呢? 电子政务,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公民、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的过程。它通过普及信息技术,优化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多的价值。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些国家对电子政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1994年,美国政府正式开创了电子政务时代,建立了第一批政府网站,意味着电子政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电子政务的建设,其中以欧美、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最为成熟。

电子政务的功能特点 一、普及网络,提供信息便利 电子政务主要通过互联网这一现代科技平台,向公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例如,政府网站可以提供政策法规、政府文件、行政许可、资讯查询、在线申请等公共服务,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相关的信息,并进行自主选择和申请。 二、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电子政务可以较大程度的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政府服务和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换和公开,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政府监督,提升公民参与

电子政务可以加强政府对社会、企业和公民的监督和管理。公 民可以通过网络管道了解政府决策信息、参与政府决策、发表意 见和建议等,实现公民社会参与的目的。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 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公信力,遏制不必要的腐败行为,为民 众提供了一种透明、公正的处理机制和渠道,增加人民群众对政 府的认可和支持,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电子政务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公共管理模式。电子政 务不只是一种服务方式,更是一种政府理念、文化和机制的转型。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的应用将得到更加广泛的推 广和普及,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实现更加和谐、幸福 的社会进步。

电子政务的概念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有效、公正透明、兼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 2、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外延: 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如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如国家的“三金"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如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发布政务信息,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上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的结合。关于电子政务的外延界定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二)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区别。(三)电子政府和政府上网的区别. 3、电子政务的社会意义: 一、电子政务有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电子政务对于提高党和政府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民主化,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党建设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三是有助于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四是有助于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有助于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创新能力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对政府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进一步增强。一是有助于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电子政务改变过去单一的信息传递渠道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传输渠道,使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抵达权力底层;二是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宣传政策,扩大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三是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有效地驾驭信息,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四是有助于节约行政成本;五是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电子政务为公民行使民主权力和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政府也可通过电子政务直接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电子政务有助于提升区域性竞争力 一个地区电子政务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这个地区的区域性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信息社会发展到现阶段,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深化和成熟,电子政务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影响也愈加明显。通过电子政务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以及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廉洁、高效政府的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以及与政府治理的关系。 一、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机构、职能、流程和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增强政府透明度,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以及提升政府服务质量。 二、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各国政府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政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各类在线服务,包括申请执照、报税、办理身份证等。 近年来,移动政务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政府机构能够向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在线服务。此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子政务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电子政务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在政府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电子政务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减少了繁琐的办事流程,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体验。其次,电子政务增强了政府透明度,公众可以随时了解政府的工作动态和决策过程。再者,电子政务有助于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支持,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电子政务提升了政府服务质量,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 四、总结 电子政务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府治理效能。通过不断引入新兴技术,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电子政务将为构建更加公正、高效、透明的现代政府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电子政务将进一步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为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府服务。电子政务也将加强对公共数据的安全保护,确保政府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总之,电子政务是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未来,电子政务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为

电子政务的概念、有关名词

电子政务的概念、性质和意义 关于电子政务( 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的概念,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叫法也各异,如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府的概念和内涵还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其基本的内涵是一样的。即“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隙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后,通过政府网站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根据上述界定、电子政务至少包括了三层含义: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发展。二,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府服务进行简单网上移植,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传统政府管理的重组、整合和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是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内的社会的全面创新。三,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大力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塑造一个更有效率、更精简、更公开、更透明的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最终构建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和谐互动的关系。电子政务堪称政府管理的革命。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政府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理应成为信息社会的中心节点。电子政务成为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电子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推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与创新;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化、透明化、民主化,强化政府监管的力度,加强廉政和勤政建设。最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建设政府与公众、企业、社会和谐融洽关系,从而促进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框架结构与业务模式 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可以包括传统政务活动的各个方面。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网状立体交叉结构。既有横向的按行政划分的不同的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又有纵向的按行业划分的不同的具体职能部。以我国为例,从政务层次看和政务部门看,电子政务系统横向分为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四个层面。横向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侧重同一层面上的各级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而纵向各政府职能部门按业务层次序列构成电子政务系统,如党中央――省(市)委――地(市)委――县(市)委,国务院――

电子政务概念解读

电子政务概念解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成为政府服务的 新形式,其概念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又具备哪些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带您深入了解电子政务。 一、电子政务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利用互联网、数 字通信、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将政府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智 能化,实现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之间的信息互通、业务支撑、服务交互,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及效率的一种新形式。 从概念上看,电子政务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涉及多 个领域的综合应用。首先,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政府服务模式,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包括行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服务 的创新。其次,它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是利用现代化信 息技术改进传统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率和公众服务水平的 重要手段。因此,电子政务可以理解为政府服务的新模式,是政 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变革的必然结果。

二、电子政务特点 1.信息透明 电子政务通过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政府信息及时直接地向公众公开,实现了政府信息的透明化。 2.服务便民 电子政务将政府服务电子化,实现了服务信息的网络化、快捷化,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便于群众的在线咨询、在线申请、在线付款等,形成了“一网通办”的服务形态。 3.管理智能化 电子政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管理成本。 4.政府创新

电子政务的推行,也带动了政府的创新和变革,使政府与社会相互促进、相互成长。 三、电子政务优势 1.提高服务效率 电子政务能够把政府服务标准化、程序化、自动化,从而实现政府服务的快速、便捷和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效率。 2.降低服务成本 电子政务能够减少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消耗,帮助政府部门实现节约、高效、廉洁的管理目标。 3.优化服务环境

电子政务概念

电子政务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来的,在当时它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为减少“橡皮图章”,加速政府对公众需要的回应,让美国人能更快、更方便的了解政府,并能一站式地满足公民向政府申请贷款、竞争合同、网上纳税等;二是为重塑美国政府系统,使之更富有效率,运作成本更低,并彻底扫除美国政府的官僚作风”。随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程度而不断变化和扩展,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学者们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做了多种多样的界定。这里主要采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概念,认为:所谓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项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而大量决策权下放个个人和团体,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实施新的管理模式。它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和安全技术的支持;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除了政府部门内部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与其他公共管理部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协同办公与信息共享;第三,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现有的业务、办公程序电子化,而是按照电子政务的规范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队政府现行的行政职能、行政组织及行政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对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 对于我国来说,电子政务这个概念与电子商务一样是从国外泊来的。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的,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循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从总体上看,与其他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就具体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又与其他国家的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1)我国的电子政务的起点较低。这是由于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而西方国家的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而我国则基本上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 (2)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这些差别主要是表现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上,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另外,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与这些重点部门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其它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 (3)我国的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有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第一章 一、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指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民主决策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与结果。 二、电子政务基本应用模式 G2G——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 G2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G2C——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1、G to G模式,又称作G2G,它是指: 政府内部;政府与公务员及其它政府工作人员之间 政府上下级之间;首脑机关与中央、政府各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 不同地区之间;中央政府各部门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 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 2、G to B 模式 G2B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企业(Business)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B。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细胞,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各级政府机构共同的责任。 各种方针、政策、法规、行政规定等。 协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措施。 各种营业执照、许可证、合格证、质量认证等。 3、G to C 模式 G to C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公民(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又 称作G2C,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信息服务:政府法规、办事程序、主管部门,以及各种与公共安全有关的信息。 出生死亡登记、结婚离婚登记、自行车牌照及驾驶执照办理、车辆登记、迁移和户口管理、证件防伪等。 各公共部门如学校、医院、图书馆、公园等面向居民的服务。 4、G to E 模式(Government to Employee ) G2E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G2G、G2B和G2C电子政务模式的基础。G2E电子政务主要是利用Intranet 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 三、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 1)美国 2)新加坡

电子政务概论

电子政务概论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政 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进政府运行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通过电子政务,政府可以更高效地管理资源,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本文将从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背景、应用范围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支持政府运作的一种方式,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改善政府行政机关的决策、运行和服务能力。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电子政务服务等方面。 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 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和普及。随着互 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政府也面临着更大的管理和服务压力。

电子政务的出现为政府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便捷和可靠的管理方式。 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 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政府各个领域的管理和服务。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网络基础设施建 设、数据中心建设等。 2.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包括政务管理系统、公共服务 系统等。 3.政府数据开放:政府通过开放数据,提供更多的信 息资源和数据支持。 4.电子商务:政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更方便、 快捷的服务,如在线缴费、电子证照等。 5.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政府通过门户网站,提供公共 服务、政策信息、在线申办等功能。 6.电子政务服务:包括在线申报、电子证照、数据查 询等服务。

电子政务的挑战 电子政务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1.安全和隐私问题:电子政务涉及大量的公民个人信 息,安全和隐私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2.数字鸿沟:在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可能导致部分 人群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 3.技术更新和保障:电子政务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信 息技术,同时需要保障技术的稳定和安全。 4.沟通和培训:电子政务需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有效 互动和沟通,并提供培训支持,以确保公众能够正确使用电子政务服务。 结论 电子政务作为现代化政府管理的一种方式,对提升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电子政务的发展仍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未来,电子政务将继续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内涵

1 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内涵? 答:是指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集成,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实际上就是政府业务的信息化。 2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答:1)、在政府机构存在形式上,传统政务是以物理实体存在的,而电子政务是以网络虚拟化存在。 2)、在政务办理方式上,传统政务是面对面地办理的,它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人们到政府部门办事,要到各管辖部门的所在地,如果涉及到不同的部门,更是费时费力。而电子政务可以跨越地理限制办理。 3)、在政务办理时间上,传统政务受到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电子政务是以7*24的方式,7*24就是说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那也就是说,随时随地地都能办理。3)、在政务办理时间上,传统政务受到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电子政务是以7*24的方式,7*24就是说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那也就是说,随时随地地都能办理。

4)、在政府组织结构上,传统政务是金字塔型的垂直结构,而电子政务是网络型扁平结构。传统政务的机构设置是管理层次多,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多,信息失真率较高,往往使行政意志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能降低等不良后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信息传递高效。快捷,使政府扭转机构膨胀的局面成为可能。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适度地减少管理层次,拓宽管理幅度,这不但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高速度,也那低颀成本,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和利用率、政府还可以使行政流程尽量优化、标准化,使大量常规性、例行性的事务电子化,这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人员的管理劳动强度,又可以使政府内部的领导层与执行层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直接对话,从而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因此,电子政务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政府的运作方式,使现代政府办公更加高效、快捷、方便。 3 电子政务的工作模式以及每种模式都有哪些主要内容?答:目前,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G to C模式、G to B模式、G to G模式和G to E模式等四种。G to C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公民(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C,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G to C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应用包括

电子政务

1.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动作模式,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 电子政务系统:是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3.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4. 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也叫做政府电子化服务,电子化的政府服务等,是指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 5. 政府信息资源公开: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 6. 政务信息定位服务(GILS):是一种支持公众搜寻、获取和使用政府公开信息资源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及利用体系。 7. 公钥基础设施(PKI):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8. 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9. 电子政务系统:指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10. 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决策系统。 11. 数字鸿沟:是指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占据的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等)、享受的权利之间的差距拉大的现象。 12. 信息资源管理:是分配和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状态,有效地对这些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政府机关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节约行政成本。 13. 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14. G to B:也就是政府企对业的服务模式,是指政府与企业、商务机构间的,以政府输出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15. G TO C: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16. 公共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服务。 1. 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空间范围可以将信息源划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2. 发达国家开展电子政务的经验,也是我国的必由之路是(“标准先行、制度保障”。) 3. 国际上政府门户网站组织服务项目的通用方法是(客户+主题) 4. 坚持公平理念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基本发展策略是(“雪中送炭”优先“锦上添花”。) 5. 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基本形成了由(政务涉密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公众网)构成的三网结构。 6. 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是整合相关政府机关的信息和服务,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7. 最基本、最广泛的一种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方式是(信息发布)。 8. 电子政务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以公众需要为目标)。 9.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小步快走)、(分步实施)的战略原则。 10. 电子政务的基本目的是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政务:狭义是指政府所开展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广义是指各类行政管理事务,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等系统所从事的行政管理活动。 电子政务:从深层次看,电子政务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的概念包括三层含义:(1)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业务;(2)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借助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3)电子政务是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作模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 2、三网一库:政务内网,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 政务专网,即“办公业务资源网”,是政府涉密网络,可以实现地区级政府共享,并可以与内网有条件互联。政务外网,即以Internet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一库”: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3、政府职能: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或作用。具体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起的作用。政府职能有普遍性、强制性、系统性、不可替代性和服务性等特点。 4、网络安全: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又分为:(l)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2)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3)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4)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 5、数字签名:就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对于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其验证的准确度是一般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而无法比拟的。采用了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用于鉴定签名人的身份以及对一项电子数据内容的认可。它还能验证出文件的原文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变动,确保传输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 6、网络信息保障:PDRR(1)保护(Protect):采用可能采取的手段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2)检测(Detect):利用高级术提供的工具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提供黑客攻击、白领犯罪、病毒泛滥脆弱性。(3)反应(React):对危及安全的事件、行为、过程及时作出响应处理,杜绝危害的进一步蔓延扩大,力求系统尚能提供正常服务。(4)恢复(Restore):一旦系统遭到破坏,尽快恢复系统功能,尽早提供正常的服务。 7、政府再造:以信息技术为契机,全面改造政府的工作理念、体制、职能、业务流程、工作方式等。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实质 内涵:电子政务就是将政府的主要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实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核心,面向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代表着政府的角色转变、结构重组、流程再造。 2、简述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组成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平台、电子政务支撑平台、电子政务应用平台、电子政务门户、系统维护管理体系、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3、简述政府网站的种类 (1)根据网站所有者及其同其他网站的关系划分基本网站和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提供整个行业或地区的有关政府网站的陈列表,作用好似通向这些政府网站的大门;基本网站为某一个政府机关建设和拥有的网站。(2)根据网站的功能划分政府网站可分为信息发布型、单向互动型和双向互动型;信息发布型网站:以宣传和介绍

电子政务自考知识点汇总

电子政务自考知识点汇总 电子政务自考知识点汇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日常运营的重要支撑。在自学电子政务相关课程时,掌握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将有助于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并领会电子政务的精髓。 一、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务信息的公开、互动、高效与便捷,从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电子政务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在线互动。其中,信息公开是基础,旨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在线服务是核心,旨在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在线互动是提升,旨在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 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政务服务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公民身份认证、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管理、信访举报等。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民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政策信息、申请办理证照、参与公共事务等;政府则可以更加透明、高效地运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

电子政务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服务得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提高了政府的决策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四、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务信息全面公开,推动政府透明化建设;二是公共服务在线化,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三是政府决策科学化,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决策水平;四是移动政务普遍化,满足公民随时随地的政务需求。 五、电子政务的挑战与对策 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信息安全、数据隐私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技术防护能力,加强公民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等。政府还应积极推动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如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总之,电子政务是信息化时代政府服务的重要形式,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对于通过电子政务自考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广大考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电子政务能力和素养。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一、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演变 1.办公自动化阶段:公自动化是电子政务的雏形。办公自动化的概念提法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所谓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是指借助技术手段,将人的部分业务转交给各种设备来处理,并由这些设备和办公人员共同完成办公业务。 2.政府上网阶段:我国始于1999年1月 3.电子政务建设阶段:目前处在此阶段 二、电子政务相关概念 “政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也指国家的管理工作”。 其含义有两个,一是指“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二是指“国家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即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电子政务中“政务”的含义是侧重于后面的含义。 政府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主要的工作目的是:协调社会各个部门的工作,调整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与公众广泛联系,服务于公众等。 三、电子政务的概念的提出 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2年提出。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国内外对电子政务的含义的理解,我们认为应该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 (2)电子政务是在对传统“政务”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前提下实现的高效率、高透明、方便快捷的新型政府管理与服务体系。 联合国的定义:电子政务就是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改革政府的内部以及外部运作关系,但不改变政府的功能与职责。 四、什么是电子政务 政府部门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

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政务数据为中心;以业务应用为动力,以便民服务为目的”。 五、如何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 1.广义上理解: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2.狭义上理解:一是指在政府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办公网络环境,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内部的公务员;二是指政府为了提高公众形象,增强为公众服务的功能,对外提供电子信息系统(包括网站及其他各种电子服务手段)。 3.理解电子政务概念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子政务”中的“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 (2)电子政务不只是政府业务的全面“无纸化”; (3)电子政务不只是政府现有业务的电子化与网络化; (4)电子政务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六、电子政务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就是由以下三类系统有机结合而成。 1.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2.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3.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 七、电子政务主要的模式(G2G) 1.政府内的互动(Government-Government, G2G) G2G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内的互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电子公文系统 ②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③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④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⑤电子办公系统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第一讲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Internet/Internet技术的运用,办公自支化技术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并推动了政府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电子政务的概念随之孕育而生。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网络一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后在网络上实现运作,从而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和行政监管能力,并为社会公众提供向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府是西方国家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通用概念,是现有的政府机构、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以后所重新构成的全新的一体化政府管理形态,是一个和传统政府相对应的概念,其重点在政府电子化。从政府信息化的角度讲,一体化政府上一个虚拟的政府,是一个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电子政府服务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国与电子政务有关的词汇有“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等。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这两个概念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等同视之。 电子政府从政府业务上讲是一个程序概念,强调政府业务通过电子化手段来运作及实现,即政府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公共行政管理和服务,其重点在政务,电子是政务的手段。这一概念强调对原有政府管理结构以及政府业务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方法要进行重大的乃至根本的改造(Government Reengineering),从而构建成一个基于形态。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联系在于:电子政府的建立以一系列电子政务的实现为前提,如果没有大量政务工作的信息化,电子政府是不可能建立的,好电子政府的建立必须是以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基础,电子政府的建立过程也就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区别在于:电子政务通常是指一个一个具体政务工作的信息化,而电子政府则指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的信息化。在实践中,有的政府机构在某些领域或某几项政务工作中实现了信息化,并不意味着电子政府的建立。但只要建立了电子政府,则政务工作必然都实现了信息化。 简而言之,电子政务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电子政务必然借助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 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公共事务; 第三,电子政务要对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以适应时代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二、电子政务的特征 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在管理形态、管理区域、决策权限、管理模式、管理幅度与层次、运行环境、基本概念、运作方式、沟通模式、组织结构、遵循法则、管理方式、成本与效率等一系列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见表达1.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