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待定系数法

初中数学竞赛:待定系数法
初中数学竞赛:待定系数法

初中数学竞赛:待定系数法

【内容提要】

1、多项式恒等的定义:设f(x) 和g(x)是含相同变量x 的两个多项式,f(x)≡g(x)表示这两个多项式恒等.就是说x 在取值范围内 ,不论用什么实数值代入左右的两边,等式总是成立的.

符号“≡”读作“恒等于”,也可以用等号表示恒等式. 例如:

(x+3)2=x 2+6x+9, 5x 2-6x+1=(5x -1)(x -1),

x 3-39x -70=(x+2)(x+5)(x -7).

都是恒等式.

根据恒等式定义,可求恒等式中的待定系数的值. 例如:

已知:恒等式ax 2+bx+c=2(x+1)(x -2).

求:①a+b+c ; ②a -b+c.

解:①以x=1, 代入等式的左右两边,得a+b+c =-4.

②以x=-1,代入等式的左右两边,得a -b+c =0.

2、恒等式的性质:如果两个多项式恒等,则左右两边同类项的系数相等.

即 如果 a 0x n +a 1x n -1+……+a n -1x+a n = b 0x n +b 1x n -

1+……+b n -1x+b n 那么 a 0=b 0 , a 1=b 1, …… , a n -1=b n -1 , a n =b n .

上例中又解: ∵ax 2+bx+c=2x 2-2x -4.

∴a=2, b=-2, c=-4.

∴a+b+c =-4, a -b+c =0.

3、待定系数法:就是先假设结论为一个含有待定系数的代数式,然后根据恒等式定义和性质,确定待定系数的值.

【例题 】

例1. 已知:2

3)2)(3(22++-+=+-+-x C x B x A x x x x x 求:A ,B ,C 的值.

解:去分母,得

x 2-x+2=A(x -3)(x+2)+Bx(x+2)+Cx(x -3).

根据恒等式定义(选择x 的适当值,可直接求出A ,B ,C 的值),

当x=0时, 2=-6A. ∴A =-3

1. 当x=3时, 8=15B. ∴B =15

8. 当x=-2时, 8=10C. ∴C =5

4. 本题也可以把等号右边的代数式,整理成为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然后用恒等式性质:“左右两边同类项的系数相等”,列出方程组来解.(见下例).

例2. 把多项式x 3-x 2+2x+2表示为关于x -1的降幂排列形式.

解:用待定系数法:

设x 3-x 2+2x+2=a(x -1)3+b(x -1)2+c(x -1)+d

把右边展开,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对齐),

得 x 3-x 2+2x+2=ax 3-3ax 2+3ax -a

+bx 2-2bx+b

+cx -c

+d

用恒等式的性质,比较同类项系数,

得???????=+-+-=+--=+-=2223131d c b a c b a b a a 解这个方程组,得???????====4

3

21d c b a

∴x 3-x 2+2x+2=(x -1)3+2(x -1)2+3(x -1)+4.

本题也可用换元法:

设x -1=y, 那么x=y+1.

把左边关于x 的多项式化为关于y 的多项式,最后再把y 换成x -1.

例3. 已知:4x 4+ax 3+13x 2+bx+1是完全平方式.

求: a 和b 的值.

解:设4x 4+ax 3+13x 2+bx+1=(2x 2+mx ±1)2 (设待定的系数,要尽可能少.)

初中数学面积法

F G E 图 2 A C B D 面积法 1、常见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 2、等积定理; 3、面积比定理。 A 卷 1、如图1,凸四边形ABCD 的四边AB 、BC 、CD 、DA 的长分别是3、4、1 2、13,?=∠90ABC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答案:36 考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连接AC ,在ABC Rt ?中,已知AB 、BC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5=AC ,在ACD ?中,222AD CD AC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确定ACD ?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CD ?和ABC Rt ?面积之和。 解答:连接AC ,在ABC Rt ?中,3=AB ,4=BC ,则 522=+=BC AB AC 又∵222AD CD AC =+ ∴ACD ?为直角三角形 ∴ABC Rt ?的面积为64321=??,ACD Rt ?的面积为3012521 =?? ∴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CD ?和ABC Rt ?面积之和,36630=+=S 故答案为 36.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考查了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本题中判定ACD ?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2,已知ABC ?中,D 、E 、F 、G 均为BC 边上的点,且CG BD =,BD GF DE 2 1 = =, DE EF 3=,若1=?ABC S ,则图中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 . 答案:7 考点:三角形面积与底的正比关系。 分析:如图所示的所有三角形都具有相等的高,于是可将计算所有三角形面积之和的问题转化为计算BC 上所有线段长度之和的问题。 解答:因为所有线段长之和是BC 的n 倍 ∴图中所有三角形面积之和就是ABC S ?的n 倍 设1==GF DE ,则2==CG BD ,3=EF ,9=BC ∴图中共有1554321=++++个三角形 则它们在线段BC 上的底边之和为: 图 1 A C B D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中的换元法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中的换元法学法指导 徐卫东 刘建英 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多项式乘法的逆运算,在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方程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直接的应用。但当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字母较多,次数较高或还含有代数式乘积的项时,结构复杂,容易造成思路混乱,这时可对多项式中某些相同的部分设辅助元代换,达到减少项数、降低次数,便于分解因式。把复杂、繁难的问题变得简单、容易的目的。举例简解如下。 一、整体换元 例1 因式分解.2)1x x ()1x x (2424--++-+ 解:设A 1x x 24=-+,原式)1x x )(2x x ()2A )(1A (2A A 24242++-+=+-=-+= ). 1x x )(1x x ()2x )(1x )(1x (]x )1x )[(2x )(1x ()x 1x 2x )(2x x (2222222222424+-+++-+=-++-=-++-+= 例2 若βα、是方程0c bx x 2=++的两根。因式分解.c ]c x )1b (x [b ]c x )1b (x [222++++++++ 解:因为βα、是方程0c bx x 2=++的两根,所以.c ),(b αβ=β+α-= 设A c x )1b (x 2=+++,原式).A )(A (A )(A c bA A 22β-α-=αβ+β+α-=++= 但-αβ+β-α-+=α-αβ+β-α-+=α-+++=α-x x x x x )1(x c x )1b (x A 222 ),x )(1()1x ()1x (x )x ()x x x (2α-+β-α=+β-α-+β-=α+αβ-α-+β-=α 同理),x )(1x (A β-+α-=β- 所以原式).1x )(1x )(x )(x (+β-+α-β-α-= 二、局部换元 例3 因式分解.14)8x 5x )(5x 5x (22-++-+ 解:设,A x 5x 2=+ 原式14)8A )(5A (-+-= ). 9x 5x )(6x )(1x () 9x 5x )(6x 5x () 9A )(6A (54 A 3A 2222+++-=++-+=+-=-+= 例4 因式分解.x )6x 5x )(6x 7x (222+++++ 解:设A 6x 5x 2=++,原式.)6x 6x ()x A (x Ax 2A x )x 2A (A 222222++=+=++=++= 三、局部分解后,重组再换元 例5 因式分解.91)9x )(35x 4x 4(22---- 解:原式91)]3x )(5x 2[()]3x )(7x 2[(91)3x )(3x )(5x 2)(7x 2(--+?+-=--++-= ,A 21x x 291)15x x 2)(21x x 2(222=-------=设原式91A 6A 91)6A (A 2-+=-+= )8x x 2)(7x 2)(4x ()8x x 2)(28x x 2()13A )(7A (222--+-=----=+-=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几何不等式与极值问题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几何不等式与极值问题 17.1.1★ 一个凸行边形的内角中,恰好有4个钝角,求n 的最大值. 解析 考虑这个凸行边形的n 个外角,有4n -个角90?≥,故有()490360n -??,P 为BC 边的高AD 上的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P C D B A 解析 易知AB AC PB PC +>+, 又2222AB AC BD CD -=- 22PB PC =-, 故有AB AC PB PC -<-. 评注 读者不妨考虑AD 是角平分线与中线的情况. 17.1.3 已知四边形ABCD ,AC 、BD 交于O ,ADO △和BCO △的面积分别为3、12,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 C B O D A 解析 易知 ABO BCO ADO DCO S S BO S DO S == △△△△,故36ABO CDO ADO BCO S S S S ?=?=△△△△. 从而12ABO CDO S S +△△≥, 且当ABO CDO S S =△△(此时四边形ABCD 为一梯形)时等号成立,所以此时四边形ABCD 面积达到最小值27. 17.1.4★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 上的高6h =. (1)求证:BC h AB AC +>+;

(2)求()()2 2BC h AB AC ++-. 解析 () ()2 2 BC h AB AC +-+ 222222BC h BC h AB AC AB AC =++?---?, 由条件,知242ABC BC h S AB AC ?==?△,且222AB AC BC +=, 于是()()2 2 236BC h AB AC h +-+==. 注意:这同时解决了(1)和(2). 17.1.5★ 设矩形ABCD ,10BC =,7CD =,动点F 、E 分别在BC 、CD 上,且4BF ED +=,求AFE △面 积的最小值. B F C E D A 解析设 BF x =,()4DE y x ==-,则()()()1 1 7101077022ABF ADE ECF S S S x y x y xy ++=++--=+????△△△。 由()2 144 xy x y +=≤。故 ()1 70704332 AEF S -?+=△≥. 当2BF ED ==时达到最小值. 17.1.6★ 设P 是定角A ∠内一定点,过P 作动直线交两边于M 、N ,求证:AMN △面积最小时,P 为MN 的中点. 解析 如图,连结AP ,设MAP α∠=,NAP β∠=,θαβ=+,由 AMP ANP MAN S S S +=△△△,得 sin sin sin AM AP AN AP AM AN αβθ??+??=?。 又 左式2AP ≥,

初中数学常用几何模型及构造方法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几何模型及构造方法大全几何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般会在压轴题中进行考察,而掌握几何模型能够为考试节省不少时间… 全等变换 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 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 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对称全等模型 角分线模型 往角两边作垂线 往角两边截取等线段 过角分线某点作垂线 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 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 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 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 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 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旋转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 构造方法: 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 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 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 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 共旋转模型 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换 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数学试卷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 题、复习资料-初中数学试卷-试卷下载 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姓名: 例1 已知△ABC中三边长分别为a,b,c,对应边上的高分别为ha=4,hb=5,hc=3.求a△b△c. 例2 如图1-51,ABCD的面积为64平方厘米(cm2),E,F分别为AB,AD的中点,求△CEF的面积. 例4 用面积方法证明: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平行于第三边. 例5 如图1-54.在△ABC中,E是AB的中点,D是AC上的一点,且AD△DC=2△3,BD与CE交于F,S△ABC=40,求SAEFD. 例6 如图1-55所示.E,F分别是ABCD的边AD,AB上的点,且BE=DF,BE与DF交于O.求证:C点到BE的距离等于它到DF的距离.

练习: 1.如图1-56所示.在△ABC中,EF△BC,且AE△EB=m,求证:AF△FC=m. 2.如图1-57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若△DCE的面积是△DCB的面积的四分之一,问:△DCE的面积是△ABD的面积的几分之几? 3.如图1-58所示.已知P为△ABC内一点,AP,BP,CP分别与对边交于D,E,F,把△ABC 分成六个小三角形,其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已在图中给出.求△ABC的面积. 4.如图1-59所示.P为△ABC内任意一点,三边a,b,c的高分别为ha,hb,hc,且P到a,b,c的距离分别为ta,tb,tc. 5.如图1-60所示.在梯形ABCD中,两腰BA,CD的延长线相交于O,OE△DB,OF△AC且分别交直线BC于E,F.求证:BE=CF.

中考数学构造法解题技巧

构造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所谓构造法就是根据题设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构造满足条件或结论的数学对象,并借助该对象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构造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构造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构造什么和怎么构造。充分地挖掘题设与结论的内在联系,把问题与某个熟知的概念、公式、定理、图形联系起来,进行构造,往往能促使问题转化,使问题中原来蕴涵不清的关系和性质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恰当地构造数学模型,进而谋求解决题目的途径。下面介绍几种数学中的构造法: 一、构造方程 构造方程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认真分析,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挖掘潜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因素,从而构造出方程,使问题解答巧妙、简洁、合理。 1、某些题目根据条件、仔细观察其特点,构造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求解,从而获得问题解决。 例1:如果关于x的方程ax+b=2(2x+7)+1有无数多个解,那么a、b的值分别是多少? 解:原方程整理得(a-4)x=15-b ∵此方程有无数多解,∴a-4=0且15-b=0 分别解得a=4,b=15 2、有些问题,直接求解比较困难,但如果根据问题的特征,通过转化,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再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使问题得到解决。此方法简明、功能独特,应用比较广泛,特别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3、有时可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特征,构造出方程组,从而可找到解题途径。 例3:已知3,5,2x,3y的平均数是4。 20,18,5x,-6y的平均数是1。求 的值。 分析:这道题考查了平均数概念,根据题目的特征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解出x、y的值,再求出的值。 二、构造几何图形 1、对于条件和结论之间联系较隐蔽问题,要善于发掘题设条件中的几何意义,可以通过构造适当的图形把其两者联系起来,从而构造出几何图形,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来解决.增强问题的直观性,使问题的解答事半功倍。 例4:已知,则x 的取值范围是()

初二数学面积法几何专题

初二数学---面积法解题 【本讲教育信息】 【讲解内容】——怎样证明面积问题以及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灵活掌握证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证明面积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证明面积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理论依据 1.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2. 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其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4. 同底(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 5.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8. 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夹角的两边的乘积的比。 (二)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证题思路和方法 1. 分解法:通常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三角形。 2. 作平行线法:通过平行线找出同高(或等高)的三角形。 3. 利用有关性质法:比如利用中点、中位线等的性质。 4. 还可以利用面积解决其它问题。 【典型例题】 (一)怎样证明面积问题 1. 分解法 例1. 从△ABC的各顶点作三条平行线AD、BE、CF,各与对边或延长线交于D、E、F,求证:△DEF的面积=2△ABC的面积。 分析:从图形上观察,△DEF可分为三部分,其中①是△ADE,它与△ADB同底等

③三是△AEF,只要再证出它与△ABC的面积相等即可 由S△CFE=S△CFB 故可得出S△AEF=S△ABC 证明:∵AD//BE//CF ∴△ADB和△ADE同底等高 ∴S△ADB=S△ADE 同理可证:S△ADC=S△ADF ∴S△ABC=S△ADE+S△ADF 又∵S△CEF=S△CBF ∴S△ABC=S△AEF ∴S△AEF+S△ADE+S△ADF=2S△ABC ∴S△DEF=2S△ABC 2. 作平行线法 例2. 已知:在梯形ABCD中,DC//AB,M为腰BC上的中点 分析:由M为腰BC的中点可想到过M作底的平行线MN,则MN为其中位线,再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设梯形的高为h 证明:过M作MN//AB ∵M为腰BC的中点 ∴MN是梯形的中位线 设梯形的高为h (二)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 有些几何问题,往往可以用面积法来解决,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常用到下列性质:性质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性质2: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性质3: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性质4: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

初中数学竞赛:换元法

初中数学竞赛:换元法 【内容提要】 1. 换元就是引入辅助未知数.把题中某一个(些)字母的表达式用另一个(些)字母的表达式来代换,这种解题方法,叫做换元法,又称变量代换法. 2.换元的目的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沟通已知和未知的联系. 例如通过换元来降次,或化分式、根式为整式等.换元的关鍵是选择适当的式子进行代换. 3. 换元要注意新旧变元的取值范围的变化.要避免代换的新变量的取值范围被缩小;若新变量的取值范围扩大了,则在求解之后要加以检验. 4. 解二元对称方程组,常用二元基本对称式代换. 5. 倒数方程的特点是:按未知数降幂排列后,与首、末等距离的项的系数相等. 例如:一元四次的倒数方程ax 4+bx 3+cx 2 +bx+a=0. 两边都除以x 2,得a(x 2+2 1x )+b(x+x 1)+c=0. 设x+x 1=y, 那么x 2+21x = y 2-2, 原方程可化为ay 2+by+c -2=0. 对于一元五次倒数方程 ax 5+bx 4+cx 3+cx 2+bx+a=0, 必有一个根是-1. 原方程可化为 (x+1)(ax 4+b 1x 3+c 1x 2+b 1x+a)=0. ax 4+b 1x 3+c 1x 2+b 1x+a=0 ,这是四次倒数方程. 形如 ax 4-bx 3+cx 2+bx+a=0 的方程,其特点是: 与首、末等距离的偶数次幂项的系数相等,奇数次幂的系数是互为相反数. 两边都除以x 2, 可化为a(x 2+21x )-b(x -x 1)+c=0. 设x -x 1=y, 则x 2+21x =y 2+2, 原方程可化为 ay 2-by+c+2=0. 【例题】 例1. 解方程1112---++x x x =x.

历年初中数学竞赛真题库(含答案)

199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决赛试题 第一试 一、选择题 本题共有8个小题,每小题都给出了(A )、(B )(C )、(D )四个答案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结论的代表字母写在题后的圆括号内. 1. 设等式y a a x a y a a x a ---=-+-)()(在实数范围内成立,其中a ,x ,y 是 两两不同的实数,则2 22 23y xy x y xy x +--+的值是 (A )3 ; (B )31; (C )2; (D )3 5 . 答( ) 2. 如图,AB ‖EF ‖CD ,已知AB =20,CD =80,BC =100,那么EF 的值是 (A ) 10; (B )12; (C ) 16; (D )18. 答( ) 3. 方程012=--x x 的解是 (A ) 251±; (B )25 1±-; (C ) 251±或251±-; (D )2 5 1±-±. 答( ) 4. 已知:)19911991(2 11 1 n n x --=(n 是自然数).那么n x x )1(2+-,的值是 (A)11991-; (B)11991--; (C)1991)1(n -; (D)11991)1(--n . 答( ) 5. 若M n 1210099321=?????Λ,其中M为自然数,n 为使得等式成立的最大的自然数,则M (A)能被2整除,但不能被3整除; (B)能被3整除,但不能被2整除; (C)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3整除; (D)不能被3整除,也不能被2整除.

答( ) 6. 若a ,c ,d 是整数,b 是正整数,且满足c b a =+,d c b =+,a d c =+,那么 d c b a +++的最大值是 (A)1-;(B)5-;(C)0;(D)1. 答( ) 7. 如图,正方形OPQR 内接于ΔABC .已知ΔAOR 、ΔBOP 和ΔCRQ 的面积分别是11=S , 32=S 和13=S ,那么,正方形OPQR 的边长是 (A)2;(B)3;(C)2 ;(D)3. 答( ) 8. 在锐角ΔABC 中, 1= AC ,c AB =,ο60=∠A ,ΔABC 的外接圆半径R ≤1,则 (A)21< c < 2 ; (B)0< c ≤2 1 ; 答( ) (C )c > 2; (D )c = 2. 答( ) 二、填空题 1.E是平行四边形ABCD 中BC 边的中点,AE 交对角线BD 于G ,如果ΔBEG 的面积是1,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没有实数解.甲由于看错了二次项系数,误求得两根为2和4;乙由于看错了某一项系数的符号,误求得两根为-1和4,那么,=+a c b 32 . 3.设m ,n ,p ,q 为非负数,且对一切x >0,q p n m x x x x )1(1)1(+=-+恒成立,则 =++q p n m 22)2( . 4.四边形ABCD 中,∠ ABC ο135=,∠BCD ο120=,AB 6=,BC 35-=, CD = 6,则AD = . 第二试 1 1=S 3S =1 32=S

初中数学方法大全之构造法

初中数学方法大全之构造法 构造法是数学中重要的解题方法,对于一些较繁难的数学问题时,用常规解法,或是无从下手,或是解题过程异常繁杂,这时,若能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巧妙的换元,往往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一、以概念为框架构造 【例1】已知方程 20(0)ax bx c a ++=≠的两根之和为1S ,两根平方和为2S ,两根立方和为 2)x + 90 ,. ac bd B D Rt ABC Rt CDA AC CA Rt ABC Rt CDA a d b c =? ?∠=∠=???????=? ????==∽≌

三、从公式特征构造 【例3】已知x 、y 、z 、r 都为正数,且满足2222,x y z z x +==。 求证:xy=rz 。 【思路分析】此题中,题设222x y z +=与勾股定理的结论非常相似,故可以从构造勾股定理入手进行本题的研究。 证明:如图,构造Rt △ABC ,使AC =x ,BC =y ,斜边AB =z 。作CD ⊥AB 于D 。 由射影定理可知:2AC AD AB =?,则有: 性解决周长与面积的最大值,但这样一来,本题的计算量就很大,而且也较麻烦。换一个思路,以矩形的一组邻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利用函数思想来解决本题,会有意料之外的效果。 解:以AB 、AD 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 角坐标系xOy 。 根据题意有:(24,0),(0,12)P Q ,易得PQ 所在的直线解 析式为:1122 y x =-+。

设1(,12)(024)2M m m m - +≤≤,则136,602 MF m ME m =-=-。 ∴周长12()2(3660)1922 MF ME m m m =+=++-=-+ 面积211(36)(60)(6)217822MF ME m m m =?=+-=-++ ∴当m =0时,周长最大等于192m ; 当m =0时,面积最大等于2160m 2。 六、其它构造 【例6】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求作一个正方形DEFG ,使D 、E 都落在BC 边上,F 、G 分别落在AC 、AB 边上。 【思路分析】要想作出这样的正方形,确实有些困 难,我们可以把条件放宽: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其有三个 顶点落在两边上,这样的正方形就比较好作了,我们可以 马上作出一个这样的正方形1111D E FG 。 这个正方形可以成为本题的一个跳板吗?实际上,我们得到的这个正方形,可以利用位似去作出需要的正方形DEFG 。 解:(略)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题:有些题目有着深厚的“几何背景”,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恰当地构造出几何图形,以形助数;有些题目有着浓厚的“代数氛围”,我们可以适时地构造出代数模型,以数解形;有些题目有着深刻的“函数味道”,我们可以合理地以函数为框架进行构造。这样不但能够达到另辟蹊径,巧思妙解的目的,而且对培养创造性思维也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求阴影面积的常用方法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求阴影面积的常用方法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是常见题型,求平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这类问题的难点。不规则阴影面积常常由三角形、四边形、弓形、扇形和圆、圆弧等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在解此类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图形,会分解和组合图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转化法 此法就是通过等积变换、平移、旋转、割补等方法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面积相等的规则图形,再利用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所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例1. 如图1,点C、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的三等分点,AB=12,则图 中由弦AC、AD和围成的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2.和差法 有一些图形结构复杂,通过观察,分析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由哪些规则图形组合而成的,再利用这些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来求,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例2. 如图3是一个商标的设计图案,AB=2BC=8,为圆,求阴影部分面积。 3.重叠法 就是把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问题转化为可求面积的规则图形的重叠部分的方法。这类题阴影一般是由几个图形叠加而成。要准确认清其结构,理顺图形间的大小关系。 例3. 如图4,正方形的边长为a,以各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求所围成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

4.补形法 将不规则图形补成特殊图形,利用特殊图形的面积求出原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例4. 如图5,在四边形ABCD中,AB=2,CD=1,,求四边形ABCD所在阴影部分的面积。 5.拼接法 例5. 如图6,在一块长为a、宽为b的矩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都是c个单位),求阴影部分草地的面积。 6.特殊位置法 例6. 如图8,已知两个半圆中长为4的弦AB与直径CD平行,且与小半圆相切,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 7.代数法 将图形按形状、大小分类,并设其面积为未知数,通过 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出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 例7. 如图10,正方形的边长为a,分别以两个对角顶点为圆心、以a为半径画弧,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在求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取一种合理、简捷的方法。 跟踪练习: 1.如图11,正方形的边长为1,以CD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再以点C 为圆心、1为半径画弧B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 1.阅读理解: 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证明“四点共圆”判定定理有:1、若线段同侧两点到线段两端点连线夹角相等,那么这两点和线段两端点四点共圆;2、若平面上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这四点共圆.例:如图1,若∠ADB=∠ACB,则A,B,C,D四点共圆;或若∠ADC+∠ABC=180°,则A,B,C,D四点共圆. (1)如图1,已知∠ADB=∠ACB=60°,∠BAD=65°,则∠ACD=55°; (2)如图2,若D为等腰Rt△ABC的边BC上一点,且DE⊥AD,BE⊥AB,AD=2,求AE 的长; (3)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等边△EFG内接于此正方形,且E,F,G分别在边AB,AD,BC上,若AE=3,求EF的长. 解:(1)∵∠ADB=∠ACB=60°, ∴A,B,C,D四点共圆, ∴∠ACD=∠ABD=180°﹣∠ADB﹣∠BAD=180°﹣60°﹣65°=55°, 故答案为:55°; (2)在线段CA取一点F,使得CF=CD,如图2所示: ∵∠C=90°,CF=CD,AC=CB, ∴AF=DB,∠CFD=∠CDF=45°, ∴∠AFD=135°, ∵BE⊥AB,∠ABC=45°, ∴∠ABE=90°,∠DBE=135°, ∴∠AFD=∠DBE, ∵AD⊥DE,

∴∠ADE=90°, ∵∠FAD+∠ADC=90°,∠ADC+∠BDE=90°, ∴∠FAD=∠BDE, 在△ADF和△DEB中,, ∴△ADF≌△DEB(ASA), ∴AD=DE, ∵∠ADE=90°, ∴△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D=2; (3)作EK⊥FG于K,则K是FG的中点,连接AK,BK,如图3所示:∴∠EKG=∠EBG=∠EKF=∠EAF=90°, ∴E、K、G、B和E、K、F、A分别四点共圆, ∴∠KBE=∠EGK=60°,∠EAK=∠EFK=60°, ∴△ABK是等边三角形, ∴AB=AK=KB=4,作KM⊥AB,则M为AB的中点, ∴KM=AK?sin60°=2, ∵AE=3,AM=AB=2, ∴ME=3﹣2=1, ∴EK===, ∴EF===.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型例题: 已知:AC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EMF 的顶点在线段AC 上运动,∠EMF 绕点M 旋转,角的两边与CD 、BC 交于点F 、E.(点F 不与C 、D 重合). (1)当∠EMF=90°时,试探究ME 与MF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探究CE 、CM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1: (2)当点M 在直线AC 上运动,∠EMF 绕点M 旋转,当角的两边交CD 、CB 的延长线于点F 、E,其余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 探究CE 、CM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A A A 变式3: (4)当点M 在直线AC 上,当∠FME=∠ABC,其他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旋转法构造全等 学习目标: 题目中出现有一个公共端点的相等线段时,可试用旋转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活动一: 变式2: (3)将正方形ABCD 改为∠ABC=120°的菱形,当∠FME=120°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分层练习: (A 层) 1. 把含15°角的三角板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到三角板DBE 位置(如图所示),则sin ∠ADE=_______。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 点p 是等边△ABC 内一点,若PA=13,PB=5,PC=12,∠BPA=_________. 3. 如图所示,把正方形ABCD 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EFG ,边FG 与 BC 交于点 H.(1)线段HG 与线段HB 相等吗?证明你的猜想.(2)若旋转角为30,HG 的长. (B 层) 1.如图,若把△ABC 绕点A 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 ,那么对应边AB=___,BC=___,对应角∠CAB=____,∠B=____.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BC 上,将△DCE 绕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与△DAF 重合,那么旋转角等于____度. 3. 在Rt △ABC 中,∠BAC=90°,如果将该三角形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 A ’ B ’ C ’的位置,点B ’恰好落在边BC 的中点处,则旋转角_____度.

初中数学十大思想方法-换元法

初中数学思想与方法——换元法 一、内容提要 1. 换元就是引入辅助未知数.把题中某一个(些)字母的表达式用另一个(些)字母的表达式来代换,这种解题方法,叫做换元法,又称变量代换法. 2. 换元的目的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沟通已知和未知的联系. 例如通过换元来降次,或化分式、根式为整式等.换元的关鍵是选择适当的式子进行代换. 3. 换元要注意新旧变元的取值范围的变化.要避免代换的新变量的取值范围被缩小;若新变量的取值范围扩大了,则在求解之后要加以检验. 4. 解二元对称方程组,常用二元基本对称式代换. 5. 倒数方程的特点是:按未知数降幂排列后,与首、末等距离的项的系数相等. 例如:一元四次的倒数方程ax 4+bx 3+cx 2+bx+a=0. 两边都除以x 2,得a(x 2+ 21x )+b(x+x 1)+c=0. 设x+x 1=y, 那么x 2+21x = y 2-2, 原方程可化为ay 2+by+c -2=0. 对于一元五次倒数方程 ax 5+bx 4+cx 3+cx 2+bx+a=0, 必有一个根是-1. 原方程可化为 (x+1)(ax 4+b 1x 3+c 1x 2+b 1x+a)=0. ax 4+b 1x 3+c 1x 2+b 1x+a=0 ,这是四次倒数方程. 形如 ax 4-bx 3+cx 2+bx+a=0 的方程,其特点是: 与首、末等距离的偶数次幂项的系数相等,奇数次幂的系数是互为相反数. 两边都除以x 2, 可化为a(x 2+21x )-b(x -x 1)+c=0. 设x -x 1=y, 则x 2+21x =y 2+2, 原方程可化为 ay 2-by+c+2=0. 二、例题 例1. 解方程1112---+ +x x x =x. 解:设11-++x x =y, 那么y 2=2x+212-x . 原方程化为: y - 21y 2=0 . 解得 y=0;或y=2.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22):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1)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第二十二讲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测量土地面积的需要.面积不仅是几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用来研究几何学的一个有力工具. 下面,我们把常用的一些面积公式和定理列举如下. (1)三角形的面积 (i)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b+c)是半周长,r是△ABC的内切圆半径. (ii)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iii)两个等底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高之比;两个等高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高乘积之比. (iv)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等于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 (3)扇形面积 其中r为半径,l为弧长,θ为弧l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α是弧度数. 1.有关图形面积的计算和证明 解因为CD⊥AB,AC=CB,且△ABD内接于半圆,由此可得 所以,阴影部分AEFBDA的面积是 例2已知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C,△ACD,△ABD的面积分别为S1=5,S2=10,S3=6.求△ABO 的面积(图2-128). 解首先,我们证明△ABC与△ACD的面积比等于BO与DO的比.过B,D分别作AC的垂线,垂足为E,F.于是Rt△ BEO 由题设

设S△AOB=S,则 所以 例3 如图2-129,AD,BE,CF交于△ABC内的一点P,并将△ABC分成六个小三角形,其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已在图中给出.求△ABC的面积. 分析如果能把未知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求出,那么△ABC 的面积即可得知.根据例1,这两个面积是不难求出的. 解设未知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x和y,则 即 又 即 ①÷②得 再由②得x=56.因此 S△ABC=84+70+56+35+40+30=315. 例4 如图2-130,通过△ABC内部一点Q引平行于三角形三边的直线,这些直线分三角形为六个部分,已知三个平形四边形部分的面积为S1,S2,S3,求△ABC的面积. 解为方便起见,设 S△QDG=S′1,S△QIE=S′2,S△QFH=S′3,则 所以 同理可得 从①,②,③中可以解得 所以

初中数学之求阴影面积方法总结完整版

初中数学之求阴影面积 方法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数学之求阴影面积方法总结一、公式法 这属于最简单的方法,阴影面积是一个常规的几何图形,例如三角形、正方形等等。简单举出2个例子: 二、和差法 攻略一直接和差法 这类题目也比较简单,属于一目了然的题目。只需学生用两个或多个常见的几何图形面积进行加减。 攻略二构造和差法 从这里开始,学生就要构建自己的数学图形转化思维了,学会通过添加辅助线进行求解。 三、割补法 割补法,是学生拥有比较强的转化能力后才能轻松运用的,否则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还是会无从下手。尤其适用于直接求面积较复杂或无法计算时,通过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割补等,为利用公式法或和差法求解创造条件。 攻略一全等法 攻略二对称法 攻略三平移法 攻略四旋转法 小结:(一)解决面积问题常用的理论依据 1、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2、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其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4、同底(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 5、基本几何图形面积公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梯形、圆、扇形。 6、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7、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含义 8、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图像构成的图形面积常常利用图形顶点的坐标构造高去求面积 (二)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证题思路和方法 1、分解法:通常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三角形。

2、补全法: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变换把分散的图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基本图形 3、作平行线法:通过平行线找出同高(或等高)的三角形。

初中数学—换元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知识点拨 【知识提要】 1. 方程中变量的换元; 2. 三角换元; 3. 特殊换元。 【基本题型】 1. 解超过二次的方程,或解某些特殊的根式方程; 2. 证明某些不等式,或者某些量的取值范围; 3. 求某些难以直接求出来表达式的值。 【解题技巧】 1. 遇到可以整体代入的时候,可以考虑换元; 2. 解特殊的高次方程的时候,可以考虑换元; 3. 有时候甚至可以联想三角函数。 快乐热身 【热身】已知若有23y x =+成立,则有恒等式2223x x ay by c ++=++成立。求abc 的值。 【解析】分析 直接用待定系数法会很繁琐。有没有简单一些的方法呢? 解 因为23y x =+,所以32y x -=。 所以,22239232424y y y x x y -??++=+=-+ ??? 。 因此,119942432 abc ??=?-?=- ???。 热身完了,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吧! 例题精讲 【例 1】 求1 1111 11 1...++ ++(无穷多个)的值。 【解析】 分析 连分数化简为分数从最底下开始,但是这个是无限的,应该怎么办呢? 解 设原式x =,则11x x =+,也就是说210x x --=。 第五讲 换元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解得12x += (负根舍去)。 说明 无限连分数和无限小数一样,都是极限。关于极限的概念,以后会学到。 【例 2】 解关于x 的一元四次方程:43210x ax bx ax ++-+=。 【解析】 分析 因为方程次数高,所以应当设法降次。 解 观察方程的系数,具有对称的特点,所以应当使用换元法。 显然0x =不是原方程的解,所以除以2x 后得到:2210a x ax b x x ++-+=。 设1y x x =- ,则有220y ay b +++=。 248a b ?=--。 ⑴若0?> ,则方程的解为1y = 2y =。 代回1y x x =- 得到1,2x = ,3,4 x =。 ⑵若0?=,则方程的解为 1,22a y =-,于是有1,3x = 2,4 x =。 ⑶若0?<,则方程无解。 【例 3】 1 =。 【解析】 分析 方程中含有三次根式,直接解出现困难,可以考虑换元。 解 a =b =,则有 将第一个式子立方后得到33 3()1a b ab a b +++=,再根据第二个式子,有 3()3ab a b +=,所以1ab =。 这样,a 和b 是关于y 的方程2 10y y -+=的两个根。但是,因为方程2 10y y -+=没有实根,所以这样的a 和b 不存在,也就是说原方程没有实根。 说明 如果不用换元法,而是直接立方,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1)(3)1x x --=, 2440x x -+=,1,22x =。 代回去后发现是增根,但是涉及三次根式的题目为何会产生增根呢?以后到了高中学了更多知识的时候就会知道了。 【拓展】设x 【解析】 分析 同样地,可以用换元法将根式变为整式,再降次,求判别式。 解 a = b =t =。则有 331 a b t a b +=??+=?,将第一个式子立方后得到3333()a b ab a b t +++ =,再根据第二个式子,有 33 ()1ab a b t +=-,所以313t ab t -=。(注意,0t =>) 这样,a 和b 是关于y 的方程32103t y t t --+ =的两个根。其判别式321403t t t -?=-?≥,所以340t -≤,解得t 0t <,原方程就有解。

初中数学竞赛复杂图形的比例与面积

复杂图形的比例与面积 基础知识: 1.三角形面积由两个因素决定:底和高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高的比; 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底的比。 2.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 (1); (2); (3)。 3.如图,在梯形ABCD中,存在以下关系: (1)左、右部分的面积相等,即S3=S4; (2)S1︰S2︰S3︰S4= 4.燕尾定理: 在三角形中,AD,,相交于同一点,那么. 例1.图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D是BC的中点,AD的长是AE长的3倍, EF的

长是BF长的3倍.那么三角形AEF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疑编号505721470101] 【答案】22.5 【解答】△ABD, ABC等高,所以面积的比为底的比, 有,所以180=90(平方厘米). 同理有(平方厘米), ×30=22.5(平方厘米). 即三角形AEF的面积是22.5平方厘米. 例2.如图1,5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图中三角形ABC部分的面积是60,则正方形的边长是. [答疑编号505721470102] 【答案】10 【解答】比较有相同底边的两个三角形ABC和BCD,它们的高的比是3:2,因此 三角形BCD 的面积是.于是三角形ACD的面积是60+40=100. 注意ACD的底边是小正方形边长的2倍,而高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它的面积与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应该都是100,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 就是10(因为10×10=100).

例3.如图2,在15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20(其中C是大长方形的对角线与B所在竖线的交点).那么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答疑编号505721470103] 【答案】10 【解答】如下图,三角形ABC与三角形BCD的底边都是BC,而高的比是3∶2, 所以三角形BCD 的面积是,那么三角形ABD的面积就是 120+80=200。 三角形ABD的面积是大三角形ADG的面积减去三角形ABE、长方形BEGF、 三角形BDF的面积,也就是等于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因 此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00÷2=100,那么边长为10。 例4.如图,四边形土地的总面积是52公顷,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了4个小三角形,其中2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6公顷和7公顷.那么4个小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答疑编号505721470104] 【答案】21 【解答】 ,所以,三角形ABO的面积是18公顷,三角形BOC的面积是21公顷.所以,最大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1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