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而是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总的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存在隔阂,感情逐渐疏远。一方面,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干部在政治资源上、社会交往上和经济收入上与普通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弱势的群体与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

二是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当前,大量的党群干群矛盾集中在基层,其主要原因是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许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

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是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造成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未能根据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转变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和考评机制都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这都影响了干群关系。

四是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解决诉求的机制不力,缺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机制,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反映了我们的诉求渠道不够畅通。

五是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滞后。虽然党群干群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干部,但作为矛盾另一方的群众,由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群众素质较低,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私利观念严重。这也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矛盾增多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命题的同时,突出强调了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问题。不言而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党极大地发挥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的政治优势,从而凝聚起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而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特点,影响到我党政治优势的发挥。因此,科学分析这些情况和特点,探索当前和今后我们党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于我们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对挑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党群干群矛盾的主要表现与特点

同过去相比,当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存在的矛盾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党群干群间利益关系突显

利益关系是党群、干群关系的核心,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种种关系。历史上,党群干群间的关系与经济体制有着密切联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党群干群间的利益以“大锅饭”为基本特征,利益关系表现得比较间接,而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感情关系成为构成党群、干群关系的主要成分。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经济为价值取向的利益观念在人们头脑中逐步树立,利益关系在党群干群之间的多重关系中日益突显和强化。

(二)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群众对比参照系发生改变,使矛盾的形式日益复杂、敏感

改革开放前,广大群众对于利益的关注,更习惯于以新旧社会的历史时段为参照系,做纵向比较,广大群众沉浸在新中国带来的幸福生活之中,容易产生满足感,干群间的矛盾显得单纯、和缓。而新的环境下,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利益的关注更多地采取横向比较,收入的高低、致富的先后、生活水平的贫富等差异往往是对比的主要参照;而国与国的现代化程度,也是人们观察事物的着眼点。因此,尽管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比过去高,但对比的参照系一变,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

(三)党群、干群间感情纽带弱化,使二者关系面临考验

由于利益关系的淡化,以往历史时期党群、干群之间直接的感情交流比较多,生产生活的联系显得较为密切。新的历史环境下,基层党群、干群的感情纽带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逐步脆弱,由于领导和管理内容、方式没能及时适应形势的变化,以致发生一些失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四)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党群干群间矛盾易于由个体向群体转化

过去的干群矛盾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出门”、“不跨地”,纠纷、矛盾等往往在企业、单位、部门或者队里、村里、乡里就能解决掉;二是“不成群”,矛盾的形式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没有理顺。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干群矛盾对抗性增强,矛盾关系复杂,社会影响面大。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项研究指出:“当前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增多。群体性事件所涉及到的已不再仅仅是个体利益,而往往是群体利益。”“不少人认为…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上铁路?,动辄封桥堵路,冲击党政机关,要挟党委和政府,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意在把矛盾推向社会,扩大事态,以引起上层关注。”①

二、当前党群干群矛盾构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党员干部和相关部门对密切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适应

执政的角色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一些人产生“改革功臣”的优势心理而大摆“官架”,羞于与百姓为伍,导致思想偏离党的宗旨,疏远群众,从而增加了相互矛盾的敏感性。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干革命靠群众,搞建设靠能人”,热衷于找能人,傍大款;一些人走入“唯市场、唯法律”误区,一切以“市场经济”做标尺,强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遇事坚持严格按市场原则处理,不需要再做群众工作,或以“依法行政”代替群众工作,认为既然依法行政是我们建

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行政,也就是做好了群众工作。

(二)作风建设不到位,干群和谐关系难以有效建立

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着直接影响。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以“官老爷”自居,做决策惯于下命令发指示,难于认真“下问”,倾听群众的呼声;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大搞“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有的党员干部遇事放弃原则,保黑护假,鱼肉百姓,失去群众的信任。不正之风的蔓延和腐败现象的久治不愈,极大地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应有形象,增加了党群干群矛盾的敏感度。

(三)体制和制度机制建设有弊端,给调整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矛盾造成障碍

群众工作领导机构交叉重叠,职责边界模糊,缺少权威性和责任感;民主制度不健全,致使“官、民”间信息、意见表达和传输不充分不顺畅,形成不必要的矛盾和思想情绪;群众工作队伍建设偏弱,无论城市社区还是农村,基层岗位上专职的、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数量极少,且缺乏化解党群干群矛盾的热情和方法艺术,素质有待提高;群众工作载体陈旧,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借助传统载体开展工作,对于迅速城市化、信息化和“四个多样化”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快节奏,相适应的工作载体更新慢。

(四)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欠发达,造成利益关系上的裂痕

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经济接轨迟缓的乡村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经营困难,税收增长缓慢,而机构人员严重超编,经费支出偏大,基层组织财务困难,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相当困难;粮食等农产品“边际收益递减”,农民增产难以增收,种田不赚钱,少数农民甚至处于贫困状态,城镇国有、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少居民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收入的反差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五)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党群、干群间思想交流阻滞,隔阂加大

无论是城市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还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对群众思想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教育活动少,缺乏统一的、贴近群众实际的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自身建设也在片面强调抓“经济指标”的过程中被不断弱化。一些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群众观念淡薄,开展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很差,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乐,缺乏基本的了解,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的疏远和隔阂。

三、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全党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要性教育,提高解决矛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站在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各级党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清醒认识执政环境下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矛盾的特点,总结研究当前群众工作有效性的途径和方略。在干部培训时,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密切党群、干群的关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己,引导教育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修复被腐败蜕变分子玷污的党员干部形象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抓好各级干部选拔、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引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改造世界观,提高整体素质。要教育引导干部经常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多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做到“顺民心、谋民利、得民心”。要把抓干部作风转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解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调动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探索反腐倡廉的新思路、新对策,通过实施两个条例,把好公务员的“入口关”,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廉政、勤政、良政”,消除不良作风给党群、干群关系造成的隔膜。

(三)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造灵活、放开、敏锐、高效的群众工作环境

要构建灵活高效的党群干群联系沟通体系和机制,强化领导组织机构,健全网络载体,做到职责明确、指挥有效,反馈灵敏。要通过查询、分析、反馈等环节,对群众的愿望需求,矛盾焦点,做系统、准确、及时分析和预测,为领导部门提供前瞻性预警信息。要完善对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评估。要以“严格、实际、可操作”为标准,构建并完善集检查、监督、预防和处罚于一体的配套成龙的群众工作制度。通过法规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实现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保障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党群、干群间关系的和谐。

(四)加快经济发展,改革完善分配制度,把“蛋糕”做大、切好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物质基础。我们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先富、带动后富等一系列方针和原则。在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分配关系上,要在保证国家集中一定财力的同时,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现各级党和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凝聚力。

(五)引导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依法惩治邪恶势力

要充分而广泛地发扬民主,遇事要和群众商量,走群众路线。无论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和乡村,都要切实做好厂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为群众监督提供条件;在尊重和保证群众行使民主权力的同时,对于那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邪恶势力,也要依法惩处,依法保护群众利益。

(六)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政策法律观念

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做到识大体、顾大局,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和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关系;要针对群众的思想实际,编写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群众中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努力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政策法律观念。

(七)继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要有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继承并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要通过“评议、听证”、“公示公告”、大众传媒和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拓宽民主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双向交流,实现“官意民心”高度契合;要信守“关爱、真诚、迅速、公平”,真诚关心群众疾苦,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信念,及时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维护群众正当权益;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个性化的释疑解惑,防止和克服思想教育“一刀切”;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难点热点问题,提供“信得过”服务,以诚换心,以服务换情;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以制度约束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法律法规、制度条例、村规民约为武器,解决各类矛盾问题,密切干群关系;要凭借网络平台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向社会各种组织、群体渗透辐射,拓展工作渠道,直接融入群众组织、社会群体及社区单位之中,听民声,动真情、办实事。

总之,党群干群关系是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正确解决党群、干群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极为丰富深刻的学问。我们要进行经常性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反馈和科学预测,并不断进行理性思考,从而牢牢把握正确引导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的主动权。

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作风扎实,始终代表群众的利益,群众就信赖,就拥护;作风漂浮、办事不成,群众不能得到实惠,这样不仅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中仍存在四个问题。

学风不浓。一是干部学习意识不强,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认为学习与工作没有直接联系,只要把工作搞好,学习不学习没有什么关系。二是学习时间不保障,基层工作多,忙于事务,虽然组建了中心学习组,但按制度按要求组织学习讨论时间是有差距的。三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基层干部做的工作是具体的工作,把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完成就行了,学习书本的东西与具体实际有不相符的,这样,放松了学习,不注重学习,没有认真学习新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作风不实。一是务实程度不够,有的干部不愿深入基层,没有对基层现实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只停留在一般工作上,群众所反映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困难较大,下基层工作与社区群众联系较多,与群众探讨发展的问题较少。二是成效不够明显。党委政府一班人是团结、勤奋、务实的,也是能打胜仗的,但在工作成效的明显程度上需进一步加强。

方法不优。工作方法创新精神不振,工作按部就班,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领导方式结构单一,没有很好的发挥各方优势,没有很好地调动工作积极性,有的干部工作事业心不强,责任感不强,工作上没有紧迫感,方法简单,没有把党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放在首位,凭感觉办事,凭感情做事,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的交流沟通自觉性不强,认为自我感觉良好。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当成一般干部,有时忘记了自己是党员,有的领导干部自我要求不严,一般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不动脑筋,不想办法,工作方法简单。

纪律不严。一是有的干部不够严格遵守机关规章制度,有迟到早退、早出晚归、走读等现象,工作时间不够保障,工作效率不高;学习制度建立健全,但流于形式,未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值班制度要求严格,除开会、学习外,有的干部不够遵守,纪律性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二是工作纪律松驰,安排的工作有拖拉现象发生,明确了工作时限,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三是生活纪律不严,节俭意识不强。工作业余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不够,健康有益的活动开展还需加

领导干部轻车简从,住农户家、吃农家饭、听农民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至今日,干部下乡竟然成了“新闻”并引发热议,甚至还要出台“硬性规定”予以敦促,的确令人深思。联想到此前农民对干部下乡“夹着小包抽着烟,东看看来西转转,指手画脚说一番,拉着架子等吃饭”的讽喻,以及“基本不欢迎,基本不顶用”的评价,说明干部下基层的好作风已严重变味、走样。

是百姓不欢迎干部下基层吗?否也。笔者在与农民兄弟交谈时发现,大伙儿对那些放下架子,降低姿态,不事先发文件、下通知、打电话,不事先进行精心“踩点”和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在真诚的倾听中了解基层、体察民意,能读懂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官访”活动还是比较青睐的,嗤之以鼻的只是那种“摆、要、压、浮、玩”式下基层。具体表现在以下“五盼”上——

一盼“轻车简从”。干部下基层应做到“四不”:不事先通知、不警车开道、不层层陪同、不用记者随访报道。一两个人,直接深入农家,在村里或田间地头随意走走,就能

听到鲜活的农民语言。那种提前发文件、下通知,一人下访十多个人陪同,对行车路线、参观地点和走访的农户都进行精心设计和包装,甚至连走访对象见了领导说什么都“排练”好了的“下基层”,只能是搞形式、“吓基层”。

二盼“嫌富爱贫”。现在不少干部下村蹲点,选的都是交通比较便利、小车能直达的地方,吃、住也多被村干部安排在当地比较体面的“富裕户”家里。那些不太富裕甚至很穷的地方,那些大山深处的困难农户,鲜见有大干部“光临寒舍”进行“三同”。为此,百姓希望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嫌富爱贫”,多去那些薄弱村、贫困村去感受体验一下贫民的疾苦,给他们送上致富的真经。

三盼“身心同入”。下乡住村要少些“强迫”多些“自愿”,做到“人下心也下,身入心也入”。那种俯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哈不下腰来,把下基层当成应差、应付、应景,像“鸭子”一样下了水却沉不下去,抑或是头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热衷“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谈一谈”,一阵风来,一溜烟去式的“下基层”,不过是一种“表演秀”,令老百姓深恶痛绝。

四盼“常态长效”。领导干部下基层要长期坚持、常效进行,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一时兴起。那种放不下架子,把下乡当作交差凑足上级规定的“天数”,今天想起来下去一下,明天要检查了去一下,抑或是想玩现实版“开心农场”了去一下,借机游山玩水、打牌、钓鱼,不管电视上如何有影,广播里如何有声,报纸上如何有名,也只是浪得虚名,徒增百姓厌恶。

五盼“实至名归”。干部下乡要取得好的效果,要采取“鸬鹚”功夫,鸬鹚抓鱼时必须沉到水底才能抓到活鱼,干部下乡只有沉下去方能抓着“活鱼”。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之后,要“对症下药”,化解各种矛盾和积怨,想方设法让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如果说得比唱得好听,光有承诺而不践诺,几番“下乡”之后,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方水,这种“下基层”只会劳民伤财,不下也罢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要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

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群众也正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来认识党和政府的。因此,落实联系群众的制度,要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体现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要以群众需要不需要、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多办顺民意、凝民心、增民利的实事,绝不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要优化服务环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供组织保证。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广大党员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党员队伍流动性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的组建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党建工作成果,在促进传统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要抓紧在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3、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

激励机制是一种激发内在活力的诱导性、驱动性机制,它可以唤起党员的内在动力。要建立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开展“三项活动”满意度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努力营造弘扬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党组织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考评目标中,要引入群众评价标准,以群众的满意公认度,作为党员民主评议中组织认定党员优秀、合格、不合格的重要依据,使群众基础好、群众认可的优秀党员得到提拔重用,使那些群众反映大、意见多、满意度低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批评甚至被降职、撤职,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社会价值导向。

加强作风建设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这为进一步加强我党干部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我们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力量支撑和坚强的人才保障。 坚定政治信仰,培育和弘扬忠诚于党、永不褪色的思想作风。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共产党人思想作风的最高政治要求,是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核心。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不断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坚定政治信仰、端正价值取向、校正行为准则。二是强化党性观念。不断强化党员意识,严格党内生活,遵守党纪条规,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努力使思想作风与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与党的先进性要求相一致。三是严守政治纪律。共产党人的信仰具体体现在对政治生活、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的严格要求和高度负责上,而这些都需要严明的政治纪律做保证。应切实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增强执行纪律的自觉性,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听从党指挥。 强化宗旨意识,培育和弘扬心系基层、情系群众的领导作风。宗旨意识是我军光荣传统的集中体现。只有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尽心尽力为基层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服务,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一是用权以公心。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工作、为队伍建设和广大群众服务,决不能用来为个人、小团体牟取私利。二是服务以诚心。党的事业的基础在基层、重心在基层、力量在基层,为基层服务是领导机关的使命所需、职责所系、价值所在。要坚决摒弃官僚作风,以热情服务、优质服务、廉洁服务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三是解难能尽心。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始终做到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帮基层之所需。 坚持求真务实,培育和弘扬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的关键。干事业、抓工作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加强作风建设最终要体现在真抓实干上。一是讲实话。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任何时候都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二是出实招。无论搞谋划还是抓落实,都要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坚持做到合实、合理、合法、合意相统一。合实,就是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合理,就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合法,就是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的宪法法律、党纪国法的要求;合意,就是符合基层广大群众的意愿要求和根本利益。三是重实干。坚持端正思想抓落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是否有利于中心任务完成、有利于安全稳定、有利于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培养健康情趣,培育和弘扬慎独自律、洁身自好的生活作风。生活作风是一个人政治信念、思想品格、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党员干部必须保持严肃的生活态度、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确保思想上不放任、行为上不出轨。一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力戒奢侈浪费;保持良好心态,防止因盲目攀比导致心理失衡。二是纯洁人际关系。端正交往动机,恪守交往原则,多与普通群众交朋友,多与基层干部交朋友,多与科技专家交朋友,多与先进典型交朋友,在交往中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升人生境界。三是培养健康情趣。生活情趣是一个人生活作风的外在表现。应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使之成为激发工作动力、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增进工作效益的“助推剂”和“加油站”。

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当前,党正在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全面建设小康合民心,顺民意,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随着群众对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进步的关注显著增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断深化,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增多。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的形成,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一、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任危机。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断加深,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群众对党的干部乃至党的工作有抵触情绪。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认为官员多为腐败分子,作风不实,只为自己不为群众。二是认为机关工作人员多为混世魔王,不务正业、吃拿卡要、办事拖踏。三是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帮扶措施态度淡漠,认为是作秀,常以得到钱物多少看帮扶成效。 (二)沟通弱化。一是多数干部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不能妥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常以过去行政命令、说教方式做群众工作,没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怕解答问题不清、怕群众起哄、怕做群众工作会激化矛盾。或认为群众知识水平低、素质不高,不屑与群众交流。二是群众认为“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反映问题常常以找领

导或集体上访方式解决,认为走正常渠道是浪费时间,同一般干部反映问题如石沉大海,对各项政策扶持不患寡而患不均,等、靠、要思想抬头。 (三)期望值过高。群众对各级干部所做的工作期望值过高,认为干部能力不足,不能给他们带来理想化的物质、资金、政策支持。而一旦这些主观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对干部产生不满情绪。甚至群体上访,或反复上告。尽管基层干部做了很多工作,但有些群众仍不理解,甚至怨声载道。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干部作风问题 1、学习作风漂浮。虽然各级各部门都在适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不同方式的集中学习,但多停留在读报纸、读文件、读行业规定上,联系实际学、深入群众学、围绕中心学做得不够。且多数同志对集中学习闻过则喜,不注重个人自学,没有把集中学习和自学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学习流于形式。 2、思想作风不过硬。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容易随社会形势发展而发生深刻变化,各级领导干部也概莫能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抬头。一些干部为求政绩虚报浮夸、损害民利,或弄权勒卡、以权谋私,甚至顶风违纪违法大捞钱财,成为腐败分子,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造成不良影响,损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建立“党群联络站”密切党群关系

建立“党群联络站”密切党群关系 本文是关于建立“党群联络站”密切党群关系,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共产党员要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党委党建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委党建范文】一 1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自良镇古旺村陈汉森家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为扎实推动精准扶贫等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自良镇扶贫工作分队凝心聚力,全面整合工作队员和后盾单位力量,在位于古旺村黄兰队陈汉森家的党群联络站开办了“扶贫分队讲习所”,以“夜话”和“倾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与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实打实办好事。 去年以来,容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的工作要求,紧扣丰富“侨乡党旗红”党建品牌内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在没有党员或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的村民小组建立“党群联络站”。实现了党的工作由村党(总)支部下沉到村民小组,打通了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 科学谋划抓组建,打造家门口的服务群众“新平台” “我们是贫困户,我的儿子去读书了,听邻居说可以申请‘雨露计划’,可是我腿脚不方便,村委会离家远,去一趟村里咨询比较困难,隔壁联络站的李宗聪知道后亲自上门为我们办理‘雨露计划’申请手续,我们如愿获得了补贴,真是多亏了李宗聪了”。1月26日,六王镇古泉村沙子队50岁的梁家庆说到党群联络站,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容县的党群联络站按照有活动场所、有办公桌椅、有工作制度、有服务台账“四项基本标配”抓好基本建设。联络站原则上在各村民小组的中共党员家中建立,或在表现积极、基础条件好的群众家中建立,联络站的服务范围可覆盖一个村民小组(屯)或地域相邻的多个村民小组(屯)。镇党委选派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并有较强沟通协调能力的中共党员或群众担任联络员和驻

党群关系)

企业内部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思考 第六章任重道远——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密切党群关系的思考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 把“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2. 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3. 把“协调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 二、整合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 1. 充分发挥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 2. 整合利益关系要运用法律和政策两大手段 三、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 厘清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关系 2. 完善政治参与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 1. 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生命线”的理念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创新 五、吸收各阶层优秀分子入党,扩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覆盖面 1. 吸收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举措 2. 解决党组织发展工作中的难点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前提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 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环节 2. 党风廉政建设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监督两大功能 和谐党群关系 所谓党群关系,宏观上讲,就是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微观上讲,是指政党与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公民、选民以及自治性组织的关系。党群关系是世界上所有政党都必须高度关注的内容,对于在野的选举型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获得政权的唯一通途;对于执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为了巩固执政基础,扩大执政资源,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实现途径 (一)实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强有力的发展保障。 第一,要防患于未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要保障不同利益主体公平合理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第三,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使人民看到希望,树立信心。第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对执政党来说,抓这个工程、那个工程,大搞“形象工程”、“劳民工程”,其实重要的是要抓好“民心工程”。 (二)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提供稳定基础。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需要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头雁。党员干部是否心里装着群众,坚持为群众服务,是党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而是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总的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存在隔阂,感情逐渐疏远。一方面,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干部在政治资源上、社会交往上和经济收入上与普通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弱势的群体与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 二是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当前,大量的党群干群矛盾集中在基层,其主要原因是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许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

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是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造成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未能根据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转变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和考评机制都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这都影响了干群关系。 四是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解决诉求的机制不力,缺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机制,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反映了我们的诉求渠道不够畅通。 五是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滞后。虽然党群干群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干部,但作为矛盾另一方的群众,由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群众素质较低,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私利观念严重。这也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矛盾增多的重要原因。

浅谈如何密切干群关系

浅谈如何密切干群关系 目前,农村形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很多变化,除了经济、社会事业,还有意识形态。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公然违反和不配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征收难,以及平时群众对党、政府、干部的议论和评价,不仅没有好感,反而讨伐声一片,充满“扶起筷子吃肉,丢下筷子骂娘”的不满意和敌意,这些都充分反映干群关系的日益疏远和恶化。 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我们的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努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千万不要忘记群众,不要脱离群众”。从我们的农村基层工作来看,比如发动群众开展“三冬”工作、打击非法生产、维护社会治安、森林防火,如果干群关系密切,一呼百应,群众力量大于天,会让工作开展起来顺手顺水、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干群关系不好,工作的宣传发动和落实,就不仅得不到群众理解,甚至群众会成为阻挠工作开展的力量,事倍功半。党的执政基础牢不牢,关键要看能不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由此可见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密切干群关系,让干部群众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呢?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干部服务意识 坚持群众路线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础,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增强干部服务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群众意见,都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可以向上级领导汇报或者做出认真细致的研究后再向群众解释,做个交代,决不能漠不关心,毫无反应。同样,对群众的来访要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切实做到微笑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要把群众看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常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见,只有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到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用,增强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更好地密切干群关系。 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要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去服务,把需要服务的群众想象成自己的亲人,悉心办好每项事,饭时留吃,茶时喝茶,说话要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工作做细,让群众感受到干部的关心。 二、想方设法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根本措施。邓小平同志总结建国以后30年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绝不能动摇。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所在,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是广大人民群众富裕幸福的根本

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党建的着力点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党建的着力点 作者:李伟杰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太原,030024 刊名: 理论探索 英文刊名: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年,卷(期):2009(6) 被引用次数:3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桂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期刊论文]-改革与开放2009(24) 2.刘会军.LIU Hui-jun生态党建:现代党建的必然选择[期刊论文]-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 3.尚龙江创新机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期刊论文]-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3) 4.徐玉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党建方式转型[期刊论文]-理论探讨2007(3) 5.南俊英建国60年党建模式的转换及其影响[期刊论文]-中州学刊2009(5) 6.周卫平始终遵循"四个坚持"要求谋党建、抓党建[期刊论文]-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11(4) 7.钟晓王紧密结合党建实际切实抓好党建导标[期刊论文]-云南科技管理2010,23(3) 8.徐伟平.XU Wei-ping以科学党建观为指导的党建布局[期刊论文]-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3) 9.戴立兴公民社会视域中的党群关系建设[期刊论文]-科学社会主义2006(5) 10.石建平系统思考抓党建二次创业求发展[期刊论文]-西部金融2009(3) 引证文献(3条) 1.霍甫安.马炜宏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探讨——基于山西的实践[期刊论文]-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2) 2.孔杰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思考[期刊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12) 3.郑昌辉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密切党群关系[期刊论文]-魅力中国 2013(34) 引用本文格式:李伟杰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党建的着力点[期刊论文]-理论探索 2009(6)

正确处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正确处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内容摘要】 正确处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气氛的营造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的维护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一、农村党群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原因, 2、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工作方法不当,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 3、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也是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二、处理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几点建议, 1、严格执行农业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民既得利益, 2、坚持以农民致富奔小康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 3、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正确处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气氛的营造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的维护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体现者,是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实施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认为本,农村社会的和谐要靠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去实现,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能不能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和自觉实践者,处理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意义重大。农村的改革,使农民告别了千年的“皇粮国税”,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减免、粮食直补资金的兑现发放、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党的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群众实现了“种粮不纳税、上学不缴费、看病有保障”,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村基层的党群干群关系从总体上来说比较好。但是,与战争年代及 五、六年代相比,农民群众对党的感情有明显减弱的趋势,群众与党的关系、群众与农村基层干部的关系也有相对疏远的倾向。有些群众对干部意见较大,干群矛盾相对比较突出;个别地方的党群干群关系相当紧张。如何解决好农村基层的党群、干群关系,不仅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的农村工作任务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农村党群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李军鹏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课程名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收藏] 课件分类:群众路线公共管理 学分: 1 时长:1:00 课程教師:李军鹏 本课程由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军鹏主讲,主要内容有:一、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二、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三、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与问题;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主要讲四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第二个问题,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第三个问题,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和问题;第四个方面,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党群干群关系是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人心和顺、社会和谐、工作协调、事业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事关党和国家的盛衰存亡。 干群关系是执政者与被执政者之间的关系。在古代有君民关系,君民关系曾经有古代的思想家把它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时我们的干群也被比喻为鱼水关系,执政党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水,鱼就没有法子存活,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没有执政党的地位。所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治国力争的根基。 什么是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包括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群众的关系。干群关系是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既有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包括非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但主要是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一、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 下面来讲第一个大问题,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我党历来重视党群干群关系,非常注重化解党群干群矛盾。从我们党的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上来讲,我们可以把我们党的党群干群关系理论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鱼水论”阶段,一个阶段是“血肉联系论”的阶段。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鱼水论”

在化解矛盾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在化解矛盾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正确面对和处理劳资纠纷探讨 今年二月,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县梯次展开,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活动频次加快,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劳资纠纷呈现出多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等特点,对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提出挑战。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此类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密切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劳资纠纷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社会在总体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因素还大量存在,人社部门受理的各类劳资纠纷案件逐年增长。2011年受理劳动监察案件**起,查处**起,涉及劳动者***人,追讨工资***万元;2012年受理劳动监察案件**起,查处**起,涉及劳动者***人,追讨工资***万元;2013年受理劳动监察案件**起,查处**起,涉及劳动者***人,追讨工资***万元;2014年一季度受理劳动监察案件**起,查处**起,涉及劳动者***人,追讨工资***万元。总体来看,当前劳资纠纷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劳资纠纷数量多。随着劳动关系双方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尤其是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政府部门的服

务职能不断强化,劳资纠纷呈显性化,使近几年来我县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上升。 二是发生劳资纠纷的领域集中。从发生劳资纠纷的用人单位类型看,大多数劳资纠纷发生在私营企业,由于存在不规范用工行为,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层层分包,用工主体不合法,发生劳资纠纷,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从劳资纠纷的类型看,主要以拖欠工资为主。从劳资纠纷的成因看,主要因企业管理不善,故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发劳资纠纷。 三是劳资纠纷类型多样化。现阶段劳资纠纷仍以拖欠工资为主,但涉及工伤事故、社会保险、解除劳动关系、提高工资待遇等诉求的矛盾纠纷数量也逐年增加。此类矛盾纠纷涉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专业知识,单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传统式调解很难奏效,易形成上访上诉,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是群体性劳资纠纷增多。群体性劳资纠纷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企业,具有突发性强、涉及人数多、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此类劳资纠纷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劳动者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同时,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问题的解决,矛盾的对抗性加剧。少数劳动者为达到诉求目的,动辄采取围堵单位大门、聚众堵塞交通等方式制造影响,有的故意反复上访,以要挟政府满足其不合理诉求,对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带来很大压

2019年脱贫攻坚党课讲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助力脱贫攻坚工作.doc

2019年脱贫攻坚党课讲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助力脱贫攻坚 工作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同志们: 这几天我带领县领导、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共 XX 人 赴 XX 县考察学习,我们在 XX 县专题开设了脱贫攻坚能力 提升第二期专题培训班,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收获颇多, 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今天,我们组织全办党员干部和职 工共同学习 XX 精神,共同凝集党群干群合力,助力脱贫攻 坚工作。下面,我讲几点体会和工作要求。 一、几点感受。本次学习培训,我始终全过程坚持认 真听、详细记、主动问,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几天 来,深深地被

XX 精神所震撼、所感动,并对自己抓脱贫攻 坚工作进行了深刻的自省和反思。XX 县发扬“四拼”精神, 凝聚强大脱贫攻坚合力,全县干部职工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交好一张卷,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率先 通过国家验收,其先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一是组织机构优。XX 县县乡村三级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建工作专班, 逐个击破推进难、整改难、落实难等坚冰难题,从县上、乡上、村上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频共振,快速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二是干部作风优。XX 县干部求真务实,在摸着“泥沙过河”中闯出了 路径、取得了实效、形成了经验, “5+2” “白+黑”已经不 足以形容他们的实干苦干,已经超越了我们常讲的“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程度,真正做到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在田间地头撸起袖子下田耕种、顶着酷寒睡在帐篷,帮助群众抢种、抢收,获得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满意。三是榜样作用优。县委书记对扶贫

大力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密切党和群众血肉关系

大力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密切党和群众血肉关系 中共巴东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2010年以来,巴东县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大力实施以“三服务、四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党群连心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为密切党和群众血肉关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实施“党群连心”工程的背景 (一)实施“党群连心工程”,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级党组织面临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带领下,同心协力,共谋发展。随着巴东县移民工作的开展,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暴露,个别人为了牟取私利,在少数人的鼓动和操纵下,打着维权的晃子,频繁集会上访。少数基层党组织疏于管理,软弱涣散状况凸现,党支部和党员在维护稳定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感到,党组织和党员要想群众之所愿、急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盼,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为群众带来“实惠”,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心中的威信才能不断提高,号召力才能不断增强。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就是要建立健全为民服务和民主自治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作用,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更好地团结凝聚广大党员群众,同心协力,共同奋斗。 (二)实施“党群连心工程”,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载体。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揭示出一个不争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团结凝聚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远离脱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级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有所不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如何联系服务群众不断遇到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

构建新型和谐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10月26日改稿)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冲突和矛盾也日趋益增多,并集中表现在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上。在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在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引下,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从事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长期深入农村一线调查研究,对引起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矛盾、原因和解决等方面做了探索。笔者认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而在淳安县,引起农村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主要是由于土地承包和流转关系处理不当,农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落实,农村现代文化建设滞后和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正等原因引起的,并分析了引起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疏远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型和谐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浅谈构建淳安县新型和谐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冲突和矛盾也日趋益增多,并集中表现在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上。在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在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引下,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从事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长期深入农村一线调查研究,对引起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矛盾、原因和解决等方面做了探索。笔者认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其中生产发展是关键,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是目标,管理民主是保障。最重要的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地共同奋斗。 一、农村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 淳安是一个农业大县,“三农”问题是关系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更是全县稳定工作的重点,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县的稳定。近几年来,全县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 2

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党群干群关系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前,全国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实践证明,不管取得执政地位还是巩固执政地位,选择权都在人民群众手中,党群干群关系都是最终决定因素。因此,能否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1.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胜利法宝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时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从党员队伍的组成看,党员都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来自群众的各个阶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我们党从事的事业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没有党的私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目的;从党依靠的力量看,每一个历史阶段,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党的80多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党在建立之初,只是一个50多人的组织,正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发展成为拥有6800多万党员,领导着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在党的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可以说,我们今天所取得的全部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离开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脱离群众。 2.国外政党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前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70多年。但执政以后,逐渐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脱离群众,背离民心,这样的政党是必然要垮台的。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衰亡,政权丧失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党群干群关系的解体是导致共产党垮台,政权丧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苏东的教训充分说明党群干群关系是执政党的生命。 3.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党群干群关系的若干制度措施

党群干群关系的若干制度措施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中心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推动我中心事业健康稳定、科学和谐发展,中心制定了领导干部定期接访、领导干部下访、谈心交流等三项工作制度(试行),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制度体系。为确保本制度体系得以贯彻落实,并取得预期效果,明确以下意见,请一并抓好落实。 一、目的和意义 建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制度体系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内部矛盾、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重要形式,对促进疾控中心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制度体系是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推动落实市局“务实创新、和谐共进”总体工作部署、深入了解基层呼声、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构建和谐地税的有效举措。对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制度体系是增进了解、融洽感情、不断改进工作的有效方式。通过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沟通,深层次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有利于找准工作中薄弱环节,有利于转变工作方式,有利于增强

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一把手”带头原则。各科室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积极开展接访和谈心交流工作。在工作中,要认真听取职工诉求和心声,直接面对难点、焦点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复杂、疑难、热点问题。 (二)坚持属地处理原则。在接访下访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责任,定专人、定时限、抓落实,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坚持依法办事原则。对诉求合理、事实清楚、符合政策规定的事项,要按政策规定予以解决到位;对应当解决但因客观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要主动说明情况,积极创造条件适时予以解决。对不合理或过高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的说服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决不能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引起新的攀比和问题。 (四)坚持规范有序原则。要按照规定的程序,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谈心交流工作制度,确保职工能够顺畅反映诉求,确保群众合理诉求依法及时解决到位。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 摘要: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定,同时也影响到社会是否稳定和谐、是否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总体上讲是健康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到我党政治优势的发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这些不和谐因素,采取有效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于我们从容应对挑战,增强执政本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和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146-02 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并研究在新时期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与方法,加强和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我们党虽然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力

度,还在其教育、引导方面也增加了许多内容,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识程度上、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观念、行为等理解上还存在着很多的看法,群众的思想、观念及某些想法和党的意图有时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也正是因为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观念问题,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出现了部分干部“不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群众也“不知道干部在做些什么,干部感叹“现在的群众越来越不听话了”,群众道怨“现在的干部越来越不像话了”等现象。 在新形势下,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的。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并发展好其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所面临的新问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不和谐因素的存在绝不是因为我党的基本路线、纲领、理论有问题,也不是因为政策方针出了问题,而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不到位、工作作风不严格、生活作风不严谨等,忘记了我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血肉相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等。分析其主

狠抓党群干群关系 利国利家利人民

狠抓党群干群关系利国利家利人民 时间:2011年06月24日16时23分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保虎 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 9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厅局级官员,在延安干部学院接受了为期半月的培训,在采访中,讲师焦连三提到一位来自烟台的学员,在当地修路前先征民意,请老百姓选择修路方案。这位学员自己说:“如果没有延安之行,他不会想到先征民意”。还有学员激动地讲道:“对比现在和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太需要了”。但是,在培训之中也有学员表示,全天伙食标准50元,“吃得不是太好”。 笔者认为,领导干部重新学习党群关系、党的执政历史等课程,对提高自身行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一大推进,值得推广和学习。然而对于学员们所提出的“太需要”以及“不太好”,笔者不禁要提出三问。 一问:学员在培训后才明白在修路前“先征民意”的重要性,这是否有些耸人听闻了?要知道,在修路过程中,要涉及到房屋建筑的拆迁、安置、赔偿问题,如果不做民意调查,不开听证会,拆迁工作是极难开展起来的。采访中所暴露的领导干部对于党群关系问题的把握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是迄今为止做得最好的阶段之一,究其原因,正如林伯渠所说,是党员真的与人民紧密结合,“就像骨头连着肉和皮,像自己的头、手、脚一样合拍”。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协调矛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维系好党群关系始终不变的重点,为把握重点,深化领导干部们对于党群关系的理解不容忽视。 二问:在培训期间,忙碌了一天后,学员们都能够来到食堂就餐;同时,每名学员的就餐标准每天都是50元,为自助餐形式。这难道不是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这难道不是实践毛泽东“两个务必”的真实体现吗?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在革命圣地延安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同时这也是伟大的延安精神的新时期的体现。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三问:学院为什么不建游泳馆?学院内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唯独没建游泳馆,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延安缺水,百姓吃水都不富裕,所以学院舍弃了游泳馆,“夏天是热,想游泳,先想想百姓怎么吃水,新时期党群关系就得从这些小事做起”。我们党员干部都要像此负责人思考游泳馆的建设问题,始终发扬——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生观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由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出现了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的腐败堕落份子,损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给党组织带来了极坏影响,损坏了党群干群间的鱼水关系。

关于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转:关于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电梯直达 1# 发表于 2009-12-1 19:57:02|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广大群众的领导者。干部队伍作风 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 地位的巩固。因此,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的党群干 群关系,对于提高党的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 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江北区委围绕着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积极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采取了“六促和谐”的措施,进行了有效 地实践和探索。 一、基本做法 1、加强教育促和谐。多年来,区委一直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 治教育,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前面,贯穿始终,通过积极开展各 种主题实践活动,如“固本强基”、“十六大主题教育活动”、“树三观创 六好”、“机关效能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树新形象创新业绩” 等,教育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牢固树立正 确的权力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切实做到为民、务实、 清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 同时,针对不同的教育群体,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办法。针对当前群 众在现实生活问题中遇到大量迷茫、困惑和疑问,各街道镇都组建了 舆情信息队伍,他们深入居民区、公园等场所,主动摸清群众的思想 脉搏,有针对性地帮助释疑解惑,分辨是非、疏通思想、理顺情绪, 改变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实行双向和多向交流式教育。 2、充实基层促和谐。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 速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 大提高,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人民内部矛盾,如征地拆迁、村土 地软分配、企业转制后遗留问题等引发的群访事件较多,群众工作出 现了复杂性、艰巨性,对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 对这一现状,在考虑配备基层领导班子时,在把一些年富力强、学历 层次高、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的同时,更注重 选拔那些在基层工作多年、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安排到直接处 理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第一线,合理搭配好领导班子结构,确保整个 班子工作的有效运作。在培养年轻干部中,也有意识地向基层倾斜。 近年来,随着高学历人员和年轻干部引进力度的加大,干部队伍整体 文化水准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这些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群众 直接接触较少,在思想上前卫、感性,对自身定位狭窄,缺少群众工 作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针对这一情况,实施了“四个一批”年轻干部 培养锻炼计划。即根据年轻干部的经历和特点,从镇、街道、区级机 关选拔一批德才素质好、有培养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担任助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