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教案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结构力学教案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结构力学教案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7-6 用位移法计算有侧移刚架

例1.求图(a)所示铰接排架的弯矩图。

解:(1)只需加一附加支杆,得基本结构如图(b)所示,有一个基本未知量Z 1。

(2)0

1111=+P R Z r

(3)求系数和自由项

2211123l i

l i r ==∑

ql R P 4

3

1-=

(4)代入方程求未知量

i

ql Z 163

1=

(5)绘制弯矩图

例2.用位移法计算图(a)所示刚架,并绘M 图 解:(1)此刚架具有一个独立转角Z 1和一个独立线位移Z 2。在结点C 加入一个附加刚臂和附加支杆,

便得到图(b)所示的基本结构。

(2)建立位移法方程

01212111=++P R Z r Z r 02222121=++P R Z r Z r

(3)求各系数和自由项

i i i r 73411=+=, i r r 5.12112-==

16

15434122222i

i i r =

+=

01=P R

kN ql R

P 60308

3

2-=--=

(4)求未知量

Z 87.201=,Z 39.972=

(5)绘制弯矩图

例3.用直接平衡法求刚架的弯矩图。

解:(1)图示刚架有刚结点C 的转角Z 1和结点C 、D 的水平线位移Z 2两个基本未知量。设Z 1顺时针方向转动,Z 2向右移动。

(2)求各杆杆端弯矩的表达式

3421+-=Z Z M CA 3221--=Z Z M AC 13Z M CD =

25.0Z M BD -=

(3)建立位移法方程

有侧移刚架的位移法方程,有下述两种:

Ⅰ.与结点转角Z 1对应的基本方程为结点C 的力矩平衡方程。

∑=0C

M , 037021=+-?=+Z Z M M CD CA

Ⅱ.与结点线位移Z 2对应的基本方程为横梁CD 的截面平衡方程。

∑=0

x

F

, 0

=+DC CA Q Q

取立柱CA 为隔离体(图(d)),∑=0A M , 33

1

216262121-+-=---

=Z Z ql Z Z Q CA

同样,取立柱DB 为隔离体((e)),∑=0B M , 2212

1

65.0Z Z Q DB =--= 代入截面平衡方程得

0312

5

012133121221=-+-?=+-+-Z Z Z Z Z

(4)联立方程求未知量 Z 1=0.91 Z 2=9.37

(5)求杆端弯矩绘制弯矩图

将Z 1、Z 2的值回代杆端弯矩表达式求杆端弯矩作弯矩图。 例4.计算图(a)所示结构C 点的竖向位移。

解:解法(一)——用典型方程求解

(1)确定基本未知量。变截面处C 点应作为刚结点,加刚臂及支杆得位移法基本结构如图(b)

所示。其中未知量是C 点角位移Z 1和C 点的竖向线位移Z 2。

(2)位移法典型方程 01212111=++P R Z r Z r 02222121=++P R Z r Z r

(3)求各系数和自由项

i i i r 128411=+=, l

i

l i l i r r 66122112-=+-

== 22222361224l

i

l i l i r =+=

, 01=P R , ql R P -=2

(4)求未知量

EI ql Z 6631=,EI

ql Z 334

2=

Z 2即为所求的C 点的竖向位移。 解法(二)——用直接平衡法求解 (1)确定基本未知量为C 点的角

位移C ?和竖向线位移C ?

(2)求各杆杆端弯矩表达式

2121

128ql l i i M C C CA +?-=?,

ql l

i l i Q C C CA 21

24122-?+-=?,

2121124ql l i M C C AC -?-=?,2121

64ql l i i M C C CB -?+=?,

ql l

i l i Q C C CB 211262+?--=?,2121

62ql l i M C C BC +?-=?

(3)建立位移法方程

∑=0C

M , 06120=?-?=+C C CB CA l

i

i M M ? ∑=0y

F , 036602

=-?+-?=-ql l i

l i Q Q C C CB CA

? (4)解方程求C ?和C ? EI ql C 663=?,EI

ql C 334

=?

§7-7 用剪力分配法计算等高铰结排架

适用范围——适用于横梁刚度无穷大只有结点线位移的铰接排架或刚架(等高或不等高) 一、柱顶有水平集中荷载作用的计算

1.取水平横梁为隔离体,由∑=0x F 得 ∑=i Q P

2.求每根竖柱的柱顶剪力, Z h EI l i Q i

i i 3233=?=

则P P h EI h EI Q Z h EI Q P i i

i i

i

i i

i i η==

?==∑

∑33

3

333 令3

3i

i i h EI =

γ,称为抗侧移刚度系数;∑=

i

i

i γγη称为剪力分配系数。 3.作柱的弯矩图。把每一根竖柱看成柱上端作用有集中荷载i Q 的悬臂梁作弯矩图。

对于刚架结构:Z h EI l i

Q i i i 321212=?=

,3

12i

i i h EI =γ 注意:对多层多跨刚架,当横梁刚度无穷大(EI →∞)时,横梁可以看作无结点角位移的

刚性梁,此时同样可以用剪力分配法求刚架在水平结点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在工程中主要用于梁柱线刚度比3/>c b i i 时的强梁弱柱式刚架在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即反弯点法。

二、柱间有水平均布荷载作用的计算

1.在柱顶增加一水平链杆,使排架不产生水平位移,由表7.1求得附加链杆的约束反力R 。

2.将力R 取反方向后再作用在排架上,利用剪力分配法求得各柱端剪力。

3.将以上两种情况叠加,求得最后结果。

§7-8 对称性的利用

对称简化计算的另外一种方法——取半边结构,减少结点位移数目以达到简化减少的目的。 一、奇数跨对称结构

1.正对称荷载作用情况

变形正对称,对称轴截面不能水平移动,也不能转动,但是可以发生竖向移动。取半边结构时可以用滑动支座代替对称轴截面。

对称轴截面上一般有弯矩和轴力,但没有剪力。 2.反对称荷载作用情况

变形反对称,对称轴截面在左半部分荷载作用下向下移动,在右半部分荷载作用下向上移动,但由于结构是一个整体,在对称轴截面处不会上下错开,故对称轴截面在竖直方向不会移动,但是会发生水平移动和转动,故可用链杆支座代替。

对称轴截面上无弯矩和轴力,但一般有剪力。 二、偶数跨对称结构

1.正对称荷载作用情况

变形正对称,对称轴截面无水平位移和角位移,又因忽略竖柱的轴向变形,故对称轴截面也不会产生竖向线位移,可以用固定端支座代替。

中柱无弯曲变形,故不会产生弯矩和

剪力,但有轴力。对称轴截面对梁端来说一般存在弯矩、轴力和剪力,对柱端截面来说只有轴力。

2.反对称荷载作用情况

变形反对称,中柱在左侧荷载作用下受压,在右侧荷载作用下受拉,二者等值反向,故总轴力等于零,对称轴截面不会产生竖向位移,但是会发生水平移动和转动,是由中柱的弯曲变形引起的。

中柱由左侧荷载和右侧荷载作用产生的弯曲变形的方向和作用效果相同,故中柱有弯曲变形并产生弯矩和剪力,取半边结构时可取原结构对称轴竖柱抗弯刚度的一半来计算。 三、无剪力分配法

1.适用范围:刚架中的侧移杆件(竖柱)都是剪力静定杆,既可求单层刚架,也可求多层。 剪力静定杆——下端固定,上端有侧移但该截面剪力为零,侧移对杆端内力无影响,可简

化为下端固定上端滑动的超静定杆件。

2.解题方法:可用位移法,也可用力矩分配法。

例1.已知EI=常数,用无剪力分配法求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为B 点的角位移Z 1

(2)用直接平衡法求Z 1

2161ql iZ M BA -= 2131ql iZ M AB --= 2116

3

3ql iZ M BC -=

∑=0B

M , 2

121192

170481740ql Z ql iZ M M BC BA =?=-?=+ (3)代入杆端弯矩表达式,绘制弯矩图

22164561ql ql iZ M BA -=-= 2

216451633ql ql iZ M BC =-=

22164

2731ql ql iZ M AB -=--=

2

64

5ql

2

6427ql

2

12837

ql

(1)

(2)

175.8

175.8154.2

673.4

519.2

560.8

673.4519.2

154.2

560.8

例2.利用对称性求下图刚架的弯矩图。

解:(1)图示对称结构可分为在正对称和

反对称荷载两种情况下的作用。 (2)在正对称荷载作用下,只有横梁产

生轴力,无其它内力。

(3)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可简化为下图的半边结构求解。

在半边结构中,每一层竖柱均可看作下端固定、上端滑动的剪力静定杆,而柱顶承受以上各层传来的剪力,等于以上各层所有水平荷载之和。横梁则看作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梁。 (4)由直接平衡法求半边结构。

确定基本未知量是B 、C 两点的结点角位移Z 1 和Z 2,列各杆端的弯矩表达式。

540521

11-=-=Z Pl iZ M BA

54052

1

11--=--=Z Pl iZ M AB

1655.35.321--=Z Z M BC

11162543Z Z M BE =?=

1655.35.312--=Z Z M CB

22162543Z Z M CD =?=

∑=0B

M , 07055.35.170021=--?=++Z Z M M M BE BC BA ∑=0C

M

, 01655.35.165012=--?=+Z Z M M CD CB

联立求解得Z 1 = 4.157;Z 2 =1.085,代入求杆端弯矩绘制弯矩图。

第八章 力矩分配法及连续梁的影响线

§8-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一、概述

1.定义——力矩分配法是建立在位移法基础上的一种渐近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要采取逐次修

正的步骤,计算轮次越多,结果精度越高。

2.适用范围——无侧移结构,即多跨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3.正负号规定——杆端转角、杆端内力正负号规定同位移法。 二、几个概念 1.转动刚度AB S

(1)定义——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等于使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所需要施加的力矩,可用

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在杆端引起的杆端弯矩代替,与杆件的线刚度和远端支承情况有关。 (2)四种情况

远端固定 i S AB 4=;远端铰支 i S AB 3=; 远端滑动 i S AB =; 远端自由 0=AB S

2.力矩分配系数Aj μ (1)定义式:∑=Aj

Aj

Aj S

S μ

(2)∑=1Aj μ

如图(a)所示刚架,其上各杆件均为等截面直杆。刚结点不发生线位移只有角位移,我们称它为力矩分配法的一个计算单元。

设在该单元的结点1作用一集中力偶M(结点外力偶以顺时针转向为正),现要求出汇交于结点1之各杆的杆端弯矩值。对此我们称之为力矩分配法的基本运算。

∑=01M , ()04301141312141312=++-?=++θi i i M M M M 求得 14

1312143i i i M

++=

θ

则 M i i i i i M 14131212

112124333++=

=θ, M i i i i i M 14

131213113134344++==θ,

M i i i i i M 14

131214

1141443++=

=θ, 021=M , 113312θi M =, 11441θi M -=

3.传递系数AB C (1)定义式:AB

BA

AB M M C =

,即杆件近端有转角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也可写成AB AB BA M C M =。

(2)三种情况

远端固定 2

1

=

AB C ;远端铰支 0=AB C ; 远端滑动 1-=AB C 三、单结点力矩分配法的步骤

1.在发生转角位移的刚结点i 处假想加入附加刚臂,使其不能转动。由表17.1求出汇交于i 结点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后,利用该结点的力矩平衡条件求出附加刚臂中的约束力矩,它等于汇交于该结点各杆的固端弯矩之和,并以F i M 表示。约束力矩规定以顺时针转向为正。

2.结点i 处并没有附加刚臂,也不存在约束力矩,为了能恢复到实际状态,抵消掉约束力矩

F i M 的作用,我们在结点i 处施加一个与它反向的外力偶-F i M ,放松附加刚臂,使结点

转动。结构在-F i M 作用下的各杆端弯矩,应用一次基本运算即可求出。

3.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为以上两种情况的叠加。将第1步中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分别和第2

步中各杆端的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叠加,即得各杆的近端或远端的最后弯矩。

例1.试作图(a)所示连续梁的弯矩图。

解:(1)先在结点B 加一附加刚臂使结点B 不能转动,此步骤常称为“固定结点”。此时各杆端产生的固端弯矩由表17.1求得:

m kN ql M F

BA ?==180812

m kN Pl M F

BC ?-=-=10081

m kN Pl M F

CB ?==1008

1

由结点B 的平衡条件求得约束力矩:

∑=0B

M

,m kN M F

B

?=-=80100180 (2)在结点B 处加入一个m kN M M F

B

B ?-=-=80,可用上述力矩分配法的基本运算求出各杆端弯矩。①先求出各杆端分配系数:

6122EI EI i BA ==, 8

EI i BC =

2633EI EI i S BA BA =?==,2844EI

EI i S BC BC =?==

则5.0=+=

BC BA BA

BA S S S μ,5.0=+=BC

BA BC BC S S S μ

②对F

B B M M -=进行力矩分配得各杆端的分配力矩:

()m kN M M B BA BA ?-=-?==40805.0μμ

, ()m kN M M B BC BC

?-=-?==40805.0μμ

然后计算各杆远端的传递弯矩:

0==μ

BA BA C AB

M C M ()m kN M C M BC BC C CB ?-=-?==20405.0μ (3) 最后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图(b))与分配弯矩、传递弯矩(图(c))相加,即得各杆端的最

后弯矩值。

例2.用力矩分配法作图(a)所示封闭框架的弯矩图。已知各杆EI 等于常数。

【解】因该封闭框架的结构和荷载均有x 、y 两个对称轴,可以只取四分之一结构计算如图(b)

所示。作出该部分弯矩图后,其余部分根据对称结构承受对称荷载作用弯矩图亦应是对

(1)

由表17.1得各杆的固端弯矩为

m kN ql M F A

?-=-=5.7312

1

m kN ql M F

A ?-=-=75.36

121

写入图(c)各相应杆端处。 (2) 计算分配系数

转动刚度:

322/311EI

EI i S A A =

== EI EI

i S C C ===1

11

分配系数:

4

.0

1111=+=

C

A A

A S S S μ

6.01111=+=

C

A C

C S S S μ 将分配系数写入图(c)结点1处。

(3) 进行力矩的分配和传递,求最后杆端弯矩。

(4) 作弯矩图。根据对称关系作出弯矩图如图(d)所示。

§8-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多结点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对于具有多个刚结点的连续梁和无侧移的刚架,只要逐次对每一个结点应用上一节的基本运算,就可求出各杆端弯矩。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汇交于各结点的各杆端的分配系数,并确定传递系数。

2.根据荷载计算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及各结点的约束力矩。

3.逐次循环放松各结点,并对每个结点按分配系数将约束力矩反号分配给汇交于该结点的各杆,然后将各杆端的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传递至另一端。按此步骤循环计算直至各结点上的传递弯矩小到可以略去时为止。

4.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与历次的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相加,即得各杆端的最后弯矩。

5.绘弯矩图,进而可作剪力图和轴力图。

例1.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图(a)所示连续梁的弯矩图。

解:(1)计算分配系数

结点B : EI EI i S BA BA 62433=?==; EI

EI

i S BC BC 123

944=?==

31=+=

BC BA BA BA S S S μ; 3

2

=+=BC BA BC BC S S S μ

结点C : EI S S CB BC 12==; EI EI

i S CD CD 82

444=?

==

6.0=+=

CD CB CB CB S S S μ; 4.0=+=

CD

CB CD

CB S S S μ (2) 计算固端弯矩 m kN Pl M F

BA ?==75.18163

m kN ql M F

BC ?-=-=151212

m kN ql M F

BC ?-=-=1512

12

(3) 进行力矩的分配与传递,求杆端最终弯矩并

绘制弯矩图。

对于具有多个刚结点的结构,可按任意选定的次序轮流放松结点,但为了使计算收敛得快些,通常先分配约束力矩较大的结点。即从结点C 开始进行力矩分配并向远端传递,然后对B 点进行力矩分配与传递。

按照上述步骤,在结点C 和B 轮流进行第二次力矩分配与传递,计算结果填入图(b)相应位置。这样轮流放松、固定各结点,进行力矩分配与传递。

由上看出,经过两轮计算后,结点的约束力矩已经很小,附加刚臂的作用基本解除,结

例2.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图(a)

解:(1)

结点B

6.0=+=

BC BA BA

BA S S S μ; 4

.0=+=BC BA BC BC S S S μ

结点C

5.0=+=

CD CB CB CB S S S μ; 5.0=+=CD CB CD

CD S S S μ

结点D

4.0=+=

DE DC DC DC S S S μ; 6.0=+=DE

DC DE

DE S S S μ

结点E 0=EF S ; 1=+=

EF

ED ED

ED S S S μ; 0

=EF μ

(2)

m kN l Pab M

F BC

?-=-=8022

m kN l b

Pa M

F CB

?==4022

m kN ql M

F CD

?-=-=60122

m kN ql M

F DC

?==6012

2 m kN Pl

M F DE ?-=-=308

m kN Pl M F ED

?==308

m kN Pl M F EF ?-=-=40

(3) 按先B 、D 后C 、E 的顺序,依次在结点处进行力矩分配与传递,并求得各杆端的最后弯

矩,如图(b)

(4) 作M 图根据各杆端弯矩和荷载,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如图(c)

例3.试作图(a)

解:(1)

结点B :

333.0=BA μ;667.0=BC μ 结点C :4.0=CB μ;2.0=CD μ;

4.0=

CE μ

(2)

m kN ql M

F

CE

?-=-=3.53122

m kN ql M

F

EC

?==3.5312

2

(3) 在结点C 、B 循环交替进行力 矩分配与传递,并通过叠加求得各杆端最后弯矩,计算过程

如图(b)

(4) 作M 图根据杆端最后弯矩和荷载作弯矩图如图(c)

(5) 作Q 图根据各杆的杆端弯矩及杆上的荷载,逐杆求出杆端剪力作剪力图。

(6) 作轴力图利用结点力的平衡条件,由杆端剪力求出杆端轴力作轴力图。

例4.利用对称性求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解:(1)利用对称性取半边结构进行计算

(2)计算分配系数

结点A: EI EI i S AG AG 3

4

5.12===

EI EI i S AC AC 3

4

344=?==

5.0==AC AG μμ

结点C :EI EI i S CA CA 34344=?

== EI EI i S CE CE 34

344=?==

EI EI i S CH CH 3

2

5.1=== 4.0==CE CA μμ 2.0=CH μ

(3)计算固端弯矩 m kN ql M

F AG

?-=-=1532 m kN ql M F GA ?-=-=5.76

2

(4)进行力矩分配与传递 (5)利用对称性绘制弯矩图

例5.图示等截面连续梁,EI=36000KN.m 2,在荷载作用下,要使梁中间跨的最大正弯矩和支座负弯矩绝对值相等,B 、C 支座应升降多少? 解:(1)利用对称取半边结构计算

(2)设B 、C 下沉位移为△

6

2ql -16

32ql -192172ql 192512ql 64

52ql -64

52ql 3

2ql -192

172ql -

64

272ql -

0.250.75

(3)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①求固端弯矩

?-=?-=300081382l i ql M

F BA

m kN ql M

F BE

?-=-=9632

m kN ql M

F EB

?-=-=486

2

②求分配系数

2633EI EI i S BA BA =?

==

4EI i S BE BE == 32=BA μ 3

1=BE μ

③进行力矩分配与传递,求最后弯矩 ?+-=100091B M ?--=100053E M 令()↓=??=m M M E B 019.0

例6. 已知EI=常数,用无剪力分配法求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解:(1)求力矩分配系数

i l

EI

i S BC BC 333=?==

i l

EI S BA ==

25.0=BA μ 75.0=BC μ (2)求固端弯矩

6

2ql M F BA

-=,

216

3163ql Pl M F

BC -=-=

(3)力矩分配与传递,绘制弯矩图。

18kN/m

2

64

5ql 2

64

27ql 2

128

37ql

§8-3 连续梁影响线及内力包络图

一、用机动法绘制连续梁影响线的轮廓 1.静定梁和多跨连续梁影响线的比较

(1)静定梁的影响线:反力和内力影响线都是直线,其竖标计算简单,可用静力法或机动法。 (2)多跨连续梁的影响线:反力和内力影响线都是曲线,其竖标计算复杂。用静力法求解时

必须先计算超静定结构,再求影响线方程,非常复杂;用机动法可以比较方便地绘制出影响线的轮廓,进一步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2.连续梁影响线的绘制——机动法 二、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求梁各截面最大内力的主要问题在于确定活载的影响。只要求出活载作用下某一截面的最大和最小内力,然后再加上恒载产生的内力,即可得到两者共同作用下该截面的最大和最小内力。把梁上各截面的最大内力和最小内力的竖标连一光滑曲线,就得到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弯矩包络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1) 作出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2) 依次按每一跨上单独布满活载的情况,逐一作出弯矩图。

(3) 将各跨分为若干等份,对每一等份截面处,将恒载弯矩图中该截面的竖标值和所有 各个活载弯矩图中该截面所对应的正(或负)竖标值相叠加,得到该截面的最大(或最小)弯矩。 (4) 将各截面的最大(小)弯矩值在同一图中按同一比例尺用竖标标出,并以曲线相连,

即得所求弯矩包络图。

例 1.求图(a)所示三跨等截面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梁上承受的恒载为

20=q kN/m ,活载5.37=P kN/m 。

解:(1) 作弯矩包络图

① 用力矩分配法作出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b)所示。

② 用力矩分配法作出各跨分别单独布满活载时的弯矩图,如图(c)、(d)、(e)所示。 ③ 将连续梁的每一跨分为若干等份(现分为四等份),求出各弯矩图中等分点处的竖标值,如图(b)、(c)、(d)、(e)所示。

④ 将恒载弯矩图(图(b))中的竖标与所有各种活载弯矩图(图(c)、(d)、(e))中对应的正(负)竖标值相加,即得各截面的最大(小)弯矩值。例如,第一跨跨中截面2处:

max 2M =84.0kN·m ,min 2M =9.0kN·m

在支座B 处: max B M =-22.0kN·m ,

min B M =-102.0kN·m

⑤ 将各截面的最大弯矩值和最小弯矩值在同一图中按同一比例用竖标标出,并分别连以曲线,即得到弯矩包络图如图(f)所示。

(2) 作剪力包络图

① 利用已作出的弯矩图及杆上荷载可作出恒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如图(a)所示。

② 同样可分别作出各跨单独布满活载时的剪力图如图(b)、(c)、(d)所示。

③ 将恒载剪力图中各支座左、右两侧截面处的竖标值与所有各种活载剪力图中对应的正

(负)竖标值相加,便得到相应截面的最大(最小)剪力值。

例如在支座B 的左侧截面上: 左

m a x

B Q =-45.5kN 左

m in B Q =-140.5kN

④ 把各跨两端截面上的最大剪力值和最小剪力值分别用直线相连,即得剪力包络图如图

(e)所示。

结构力学位移法整理.

同济大学朱慈勉结构力学第7章位移法习题答案 7-1 试确定图示结构的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并绘出基本结构。 (a) (b) (c) 1个角位移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4个角位移,3个线位移 (d) (e) (f) 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2个线位移3个角位移,2个线位移 (g) (h) (i) 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三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

7-5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出其内力图。 (a)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 有一个角位移未知量,基本结构见图。 Z 1M 图 2 13 ql p M 图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0 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i ql Z ql iZ ql R i r p 240 3 1831 ,82 12 12 111= =-∴-== (4)画M 图 M 图 l l l q

(b)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1个角位移未知量,各弯矩图如下 1Z =1M 图 3 EI p M 图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 0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1115 ,352 p r EI R = =- 1 53502E I Z -= 114Z EI = (4)画M 图 () KN m M ?图 4m 4m 4m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一个线位移未知量,各种M 图如下 1M 图 243 EI 243 EI 1243 EI p M 图 F R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0 p r Z R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1114 ,243 p p r EI R F = =- 14 0243 p EIZ F -= 12434Z EI = (4)画M 图 94 M 图 6m 6m F P 4

结构力学教案--力法3

15.3 力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二) 一次超静定钢架 【例】作图 (a)所示连续梁的内力图。EI 为常数。 【解】(1) 选取基本结构 此结构为一次超静定梁。将B 点截面用铰来代替,以相应的多余未知力X1代替原约束的作用,其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2) 建立力法方程 位移条件:铰B 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应等于原结构B 点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由于原结构的实际变形是处处连续的,显然同一截面两侧不可能有相对转动或移动,故位移条件为B 点两侧截面相对转角等于零。由位移条件建立力法方程如下 δ11X1+Δ 1P=0 (3)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作基本结构的荷载弯矩图MP 图和单位弯矩图M1图,如图19.13(c)、(d)所示。 利用图乘法求得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 (4) 求多余未知力 将以上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得 (5) 作内力图 ① 根据叠加原理作弯矩图,如图 (e)所示。 ② 根据弯矩图和荷载作剪力图,如图 (f)所示 11212(11)233l l EI EI δ=???= 2 1(32)48P P ql l EI +?=- 2 112(32)0348(32)32 l P ql l X EI EI P ql l X +-=+=

15.3 力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三) 铰接排架 【例】计算图 (a) 所示排架柱的内力,并作出弯矩图。 【解】(1) 选取基本结构 此排架是一次超静定结构,切断横梁代之以多余未知力X1得到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2) 建立力法方程 δ11X1+Δ 1P=0 (3)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作基本结构的荷载弯矩图MP 图和单位弯矩图M1图如图 (c)、(d)所示。 利用图乘法计算系数和自由项分别如下 (4) 计算多余未知力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得 解得 X1=-5kN (5) 作弯矩图 按公式M=M1X1+MP 即可作出排架最后弯矩图如图 (e)所示。 13521760 033X EI EI +=

结构力学位移法题与答案解析

超静定结构计算一S移法 —.判断题: Is判断下列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呈的数目。 2、位移法求解结构力时如果Mp图为零,则自由项血一走为零。 3、位移法未知呈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 4、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可以是静定的,也可以是超静走的。 5、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原结构的位移协调条件。 二计算题: (2) (3) (1) (6) £/=■ El El EA 2EI 、b EA E/=oc d 4EI一— J E/=oo 2E1 4A7 2EI 4 El

1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图,横梁刚度EA -8 ,两柱线刚度/相同。 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图。F/二常数。 14、求对应的荷载集度g。图示结构横梁刚度无限大。已知柱顶的水平位移为512/(3 曰)(T)。 1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州乍M图。曰=常数。

1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r求出未知呈,各杆曰相同。 4m 4m 1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图。 -2/ 2f q 二i i 20、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图。各杆日=営数r q = 20kN/m o 6m 4 ------- B 6m 6m R --- k ----- 1 2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州乍M图。曰=常数。 7T7F 2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州乍M图。曰=常数。

°^=ZJ 週AV 酔辭圍闕¥觀⑨由、充 。回申Z7阴甘县欲 遍如士星與莎竺园蔑44辛觀⑨由、6 乙 Ic n n M M I Z M f c/i in

38、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图。曰=常数。 4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州乍〃图。 4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州乍〃图。曰=常数。 48、已知0点的位移0,求几

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常见问题资料

6 超静定结构內力计算 1 .什么是超静定结构?它和静定结构有何区别? 答:单靠静力平衡条件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內力的 结构为超静定结构。 从几何组成的角度看,静定结构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若去掉其中任何一 个约束,静定结构即成为几何可变体系。也就是说,静定结构的任何一个约束,对维持其 几何不变性都是必要的,称为必要约束。对于超静定结构,若去掉其中一个甚至多个约束 后,结构仍可能是几何不变的。 2 .什么是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答:超静定结构多余约束的数目,或者多余约束力的数目,称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3.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是否必须是静定结构? 答: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必须是静定结构。 4 .如何确定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答:确定结构超静定次数的方法是:去掉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使之变为静定结构, 则去掉多余约束的个数,即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5.撤除多余约束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撤除多余约束常用方法如下: ( 1)去掉一根支座链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等于去掉一个约束。 ( 2)去掉一个固定铰支座或拆去一个单铰,等于去掉两个约束。 (3)去掉一个固定端支座或把刚性连接切开,等于去掉三个约束。 6.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 去掉超静定结构的多于约束,代之以多余未知力,形成静定的基本结构;取多余未知 力作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基本结构的位移谐调条件建立力法方程,利用这一变形条件求解 多余约束力;将已知外荷载和多余约束力所引起的基本结构的内力叠加,即为原超静定结 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 7.什么是力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未知量? 答:力法的基本结构是:超静定结构去掉多余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力法的基本未 知量是对应于多余约束的约束反力。 8.简述 n 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及求原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內力的方法。 答:(1) n 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 对于 n 次超静定结构,撤去 n 个多余约束后可得到静定的基本结构,在去掉的 建筑力学常见问题解答 n 个多

结构力学题库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习题解答

1、清华5-6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并画其弯矩图和剪力图。 C 清华 V图 M (kN 解:(1)计算分配系数: 32 0.6 324 4 0.4 324 BA BA BA BC BC BC BA BC s i s s i i s i s s i i μ μ ? === +?+? ? === +?+? (2)计算固端弯矩:固端弯矩仅由非结点荷载产生,结点外力偶不引起固端弯矩,结点外力偶逆时针为正直接进行分配。 33606 67.5 1616 F AB F BA M Pl M = ?? ===? kN m (3)分配与传递,计算列如表格。 (4)叠加固端弯矩和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得各杆端的最后弯矩,作弯矩图如图所示。 (5)根据弯矩图作剪力图如图所示。

015 3027.60153032.63517.5 8.756 AB BA AB AB AB BA BA BA BC CB BC CB M M V V l M M V V l M M V V l ++=- =-=++=-=--=+--==-=-=5kN 5kN kN 2、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并画其弯矩图和剪力图。 4m 1m 2m 2m 原结构 简化结构 · 解:(1)计算分配系数:,4,34 BA BC BA BC EI i i i S i S i = ====令 430.429 0.5714343BC BA BA BC BA BC BA BC s s i i s s i i s s i i μμ= === ==++++ (2)计算固端弯矩:CD 杆段剪力和弯矩是静定的,利用截面法将外伸段从C 处切开,让剪力直接通过支承链杆传给地基,而弯矩暴露成为BC 段的外力偶矩,将在远端引起B 、C 固端弯矩。 22204101088 154102020828 F F AB BA F F BC CB Pl M M ql m M M ?=- =-=-???=-+=-+=-?=?kN m,=kN m kN m,kN m (3)分配与传递,计算列如表格。 (4)叠加固端弯矩和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得各杆端的最后弯矩,作弯矩图如图所示。 (5)根据弯矩图作剪力图如图所示。

《结构力学》典型习题与解答

《结构力学》经典习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内,以 √表示正确 ,以 × 表示错误。) 1.图示桁架结构中有3个杆件轴力为0 。(×) 2.图示悬臂梁截面A 的弯矩值是ql 2。 (×) l l 3.静定多跨梁中基本部分、附属部分的划分与所承受的荷载无关。(√ ) 4.一般来说静定多跨梁的计算是先计算基本部分后计算附属部分。(× ) 5.用平衡条件能求出全部内力的结构是静定结构。( √ ) 6.求桁架内力时截面法所截取的隔离体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点。(√ ) 7.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基本结构不是唯一的。(√) 8.在桁架结构中,杆件内力不是只有轴力。(×) 9.超静定结构由于支座位移可以产生内力。 (√ ) 10.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材料的性质无关。(× ) 11.力法典型方程的等号右端项不一定为0。 (√ ) 12.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时,虚设力状态可以在力法的基本结构上设。(√) 1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于每一结点各杆端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分配系 数的计算无错误。 (× ) 14.力矩分配法适用于所有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15.当AB 杆件刚度系数i S AB 3 时,杆件的B 端为定向支座。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图示简支梁中间截面的弯矩为( A ) q l A . 82ql B . 42ql C . 22 ql D . 2ql 2.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与刚度(B ) A . 无关 B . 相对值有关 C . 绝对值有关 D . 相对值绝对值都有关 3.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等于结构中(B ) A .约束的数目 B .多余约束的数目 C .结点数 D .杆件数 4.力法典型方程是根据以下哪个条件得到的(C )。 A .结构的平衡条件 B .结构的物理条件 C .多余约束处的位移协调条件 D .同时满足A 、B 两个条件 5. 图示对称结构作用反对称荷载,杆件EI 为常量,利用对称性简化后的一半结构为(A )。 6.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的原因有(D ) A .荷载作用与温度变化 B .支座位移 C .制造误差 D .以上四种原因

结构力学教案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7-6 用位移法计算有侧移刚架 例1.求图(a)所示铰接排架的弯矩图。 解:(1)只需加一附加支杆,得基本结构如图(b)所示,有一个基本未知量Z 1。 (2)0 1111=+P R Z r (3)求系数和自由项 2211123l i l i r ==∑ ql R P 4 3 1-= (4)代入方程求未知量 i ql Z 163 1= (5)绘制弯矩图 例2.用位移法计算图(a)所示刚架,并绘M 图 解:(1)此刚架具有一个独立转角Z 1和一个独立线位移Z 2。在结点C 加入一个附加刚臂和附加支杆, 便得到图(b)所示的基本结构。 (2)建立位移法方程 01212111=++P R Z r Z r 02222121=++P R Z r Z r (3)求各系数和自由项 i i i r 73411=+=, i r r 5.12112-== 16 15434122222i i i r = += 01=P R kN ql R P 60308 3 2-=--= (4)求未知量 Z 87.201=,Z 39.972= (5)绘制弯矩图

例3.用直接平衡法求刚架的弯矩图。 解:(1)图示刚架有刚结点C 的转角Z 1和结点C 、D 的水平线位移Z 2两个基本未知量。设Z 1顺时针方向转动,Z 2向右移动。 (2)求各杆杆端弯矩的表达式 3421+-=Z Z M CA 3221--=Z Z M AC 13Z M CD = 25.0Z M BD -= (3)建立位移法方程 有侧移刚架的位移法方程,有下述两种: Ⅰ.与结点转角Z 1对应的基本方程为结点C 的力矩平衡方程。 ∑=0C M , 037021=+-?=+Z Z M M CD CA Ⅱ.与结点线位移Z 2对应的基本方程为横梁CD 的截面平衡方程。 ∑=0 x F , 0 =+DC CA Q Q 取立柱CA 为隔离体(图(d)),∑=0A M , 33 1 216262121-+-=--- =Z Z ql Z Z Q CA 同样,取立柱DB 为隔离体((e)),∑=0B M , 2212 1 65.0Z Z Q DB =--= 代入截面平衡方程得 0312 5 012133121221=-+-?=+-+-Z Z Z Z Z (4)联立方程求未知量 Z 1=0.91 Z 2=9.37 (5)求杆端弯矩绘制弯矩图 将Z 1、Z 2的值回代杆端弯矩表达式求杆端弯矩作弯矩图。 例4.计算图(a)所示结构C 点的竖向位移。 解:解法(一)——用典型方程求解 (1)确定基本未知量。变截面处C 点应作为刚结点,加刚臂及支杆得位移法基本结构如图(b) 所示。其中未知量是C 点角位移Z 1和C 点的竖向线位移Z 2。 (2)位移法典型方程 01212111=++P R Z r Z r 02222121=++P R Z r Z r (3)求各系数和自由项 i i i r 128411=+=, l i l i l i r r 66122112-=+- == 22222361224l i l i l i r =+= , 01=P R , ql R P -=2

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常见问题

建筑力学常见问题解答 6 超静定结构內力计算 1.什么是超静定结构?它和静定结构有何区别? 答:单靠静力平衡条件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內力的结构为超静定结构。 从几何组成的角度看,静定结构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若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约束,静定结构即成为几何可变体系。也就是说,静定结构的任何一个约束,对维持其几何不变性都是必要的,称为必要约束。对于超静定结构,若去掉其中一个甚至多个约束后,结构仍可能是几何不变的。 2.什么是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答:超静定结构多余约束的数目,或者多余约束力的数目,称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3.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是否必须是静定结构? 答: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必须是静定结构。 4.如何确定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答:确定结构超静定次数的方法是:去掉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使之变为静定结构,则去掉多余约束的个数,即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5.撤除多余约束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撤除多余约束常用方法如下: (1)去掉一根支座链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等于去掉一个约束。 (2)去掉一个固定铰支座或拆去一个单铰,等于去掉两个约束。 (3)去掉一个固定端支座或把刚性连接切开,等于去掉三个约束。 6.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 去掉超静定结构的多于约束,代之以多余未知力,形成静定的基本结构;取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基本结构的位移谐调条件建立力法方程,利用这一变形条件求解多余约束力;将已知外荷载和多余约束力所引起的基本结构的内力叠加,即为原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 7.什么是力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未知量? 答:力法的基本结构是:超静定结构去掉多余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对应于多余约束的约束反力。 8.简述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及求原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內力的方法。 答:(1)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 对于n次超静定结构,撤去n个多余约束后可得到静定的基本结构,在去掉的n个多

结构力学位移法题及答案

超静定结构计算——位移法 一、判断题: 1、判断下列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1) (2) (3) (4) (5) (6) EI EI EI EI 2EI EI EI EI EA EA a b EI= EI=EI= 24442 2、位移法求解结构内力时如果P M 图为零,则自由项1P R 一定为零。 3、位移法未知量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 4、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可以就是静定的,也可以就是超静定的。 5、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原结构的位移协调条件。 二、计算题: 1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横梁刚度EA →∞,两柱线刚度 i 相同。 2 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 I =常数。 l l l /2l /2

14、求对应的荷载集度q 。图示结构横梁刚度无限大。已知柱顶的水平位移为 ()5123/()EI →。 12m 12m 8m q 1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l l l 1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求出未知量,各杆EI 相同。 4m 1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 q l l 20、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各杆EI =常数,q = 20kN/m 。 2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l 2 2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q l 2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设各杆的EI 相同。 q q l l /2/2 32、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M 图。 E I =常数。 q q l l /2 l /2l 3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对称刚架并作M 图。各杆EI =常数。 l l

结构力学_杨海霞_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汇总

第五章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一、判断题(“对”打√,“错”打) 1.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只能用于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不能用于求静定结构的内力。() 2.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基本未知量个数最少为 5。() 3.对于图(a)所示结构,利用位移法求解时,采用图(b)所示的基本系是可以的。() (a) (b) 4.图示两刚架仅在D点的约束不同,当用位移法求解时,若不计轴向变形则最少未知量数目不等,若计轴向变形则最少求知量数目相等。()

(a) (b) 5.图(a)所示结构的M图如图(b)所 示。 () (a) (b) 6.某刚架用位移法求解时其基本系如图所示,则其MF图中各杆弯矩为0,所以有附加连杆约束力FR1F=0。 ( )

7.图a结构用位移法计算的基本系如图b,则其2图如图c所示。() (a) (b) (c) 8.图示连续梁在荷载作用下各结点转角的数值大小排序为 A>B>C> D. ( ) 9.图示两结构(EI均相同)中MA相 等。 ()

(a) (b) 10.下列两结构中MA相 等。 () (a) (b) 11.图示结构结点无水平位移且柱子无弯 矩。 ()

12.图示结构下列结论都是正确的: . ( ) 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取结点B的转角为未知量,则. ( ) 14.图a对称结构(各杆刚度均为EI)可以简化为图b结构(各杆刚度均为EI)计算。() (a)(b)

15.图a对称结构可以简化为图b结构计算(各杆刚度不变)。() (a)(b) 16.图a对称结构可以简化为图b结构计算。() (a) (b) 17.图(a)所示对称结构,利用对称性简化可得计算简图,如图(b)所示。() (a) (b) 18.图示结构中有c点水平位移和BE杆B点弯矩()

结构力学位移法题及答案

超静定结构计算——位移法 一、判断题: 1、判断下列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1) (2) (3) (4) (5) (6) EI EI EI EI 2EI EI EI EI EA EA a b EI= EI=EI= 24442 2、位移法求解结构内力时如果P M 图为零,则自由项1P R 一定为零。 3、位移法未知量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 4、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可以是静定的,也可以是超静定的。 5、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原结构的位移协调条件。 二、计算题: 1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横梁刚度EA →∞,两柱线刚度 i 相同。 2 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 I =常数。

l l l/2l/2 14、求对应的荷载集度q。图示结构横梁刚度无限大。已知柱顶的水平位移为 () 5123 /() EI→。 12m12m 8m q 1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图。EI =常数。 l l l 1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求出未知量,各杆EI相同。 4m 1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图。 q l l

20、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各杆EI =常数,q = 20kN/m 。 6m 6m 2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l 2 2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q 2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设各杆的EI 相同。 q q l l /2/2 32、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M 图。 E I =常数。

q l l /2 l /2l 3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对称刚架并作M 图。各杆EI =常数。 l l 38、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q l l l l 4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 2m 2m 4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结构力学授课教案

第八章位移法 本章的问题: A.什么是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B.为什么求内力时可采用刚度的相对值,而求位移时则需采用刚度的真值? C.在力法和位移法中,各以什么方式来满足平衡条件和变形连续条件? D.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和基本结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在位移法的计算过程 中起什么作用? E.直接平衡法和典型方程法有何异同? F.力法和位移法的优缺点? G.在位移法中如何运用结构的对称性? §8-1位移法概述 对图8-1所示单跨梁,象力法[例题7-4]-[例题 7-6]那样进行求解,从而可建立表8-1所示杆端内力。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斜杆除表中所示弯矩、剪力外,还有轴力。 由位移引起的杆端内力称为“形常数”(shape constant)。由“广义荷载”产生的杆端 内力称为“载常数”(load constant),其中外荷载产生的杆端内力称为固端内力(internal force of fixed-end)。杆端内力的符号及正、负规定见第3章。 两端固定一固一铰一固一定向 图8-1 位移法基本单跨梁示意图 * 序号计算简图 及 挠度图 弯矩图 固端弯矩固端剪力 AB M BA M AB F Q BA F Q 1 两端固定 线位移2 6 l EI - 2 6 l EI - 3 12 l EI 3 12 l EI 2 两端固定 转角l EI 4 - l EI 2 - 2 6 l EI 2 6 l EI

P。

14 一固一定向 定向端集中力 2 P l F - 2 P l F - P F P F 15 两端固定 温差 h EIt α 2- h EIt α 2 0 0 16 一固一铰 温差 h EIt α 3- hl EIt α 3 hl EIt α 3 A B l EI q M F P 。 序号 计算简图 及 挠度图 弯矩图 固端弯矩 固端剪力 AB M BA M AB F Q BA F Q 17 一固一定向 温差 h EIt α 2- h EIt α 2 0 0 18 两端固定斜杆 满跨均布 122 ql - 12 2 ql αcos 2 ql αcos 2 ql - 19 两端固定斜杆 跨中集中力 8P l F - 8P l F αcos 2 P F αcos 2 P F - 20 一固一铰斜杆 满跨均布 8 2 ql - 0 αcos 8 5ql αcos 8 3ql - 21 一固一铰斜杆 跨中集中力 16 3P l F - 0 αcos 16 11P F αcos 16 5P F - 22 一固一定向斜杆 满跨均布 122 ql - 12 2 ql αcos 2 ql αcos 2 ql - P 有了表8-1,则图8-2 所示的两端固定单跨梁,利用形、载常数和叠加原理可得杆端内力。例如A 端杆端弯矩为 F 432212 2646AB AB M l EI l EI l EI l EI M ++-+ = ???? (a ) A 端杆端剪力为 图8-2单跨梁杆段位 移和荷载作用 A B 3 ?4 ?2?1 ?

结构力学位移法解析

第十章位移法 §10-1 概述 位移法——以结点位移(线位移,转角)为基本未知量的方法。 基本概念:以刚架为例(图10-1) 基本思路:以角位移Z1为基本未知量 平衡条件——结点1的力矩平衡 位移法要点:一分一合 ①确定基本未知量(变形协调)基本体系-独立受力变形的杆件 ②将结构拆成杆件-杆件分析(刚度方程-位移产生内力、荷载产生内力) ③将结构杆件合成结构:整体分析——平衡条件——建立方程 §10-2 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单跨超静定梁——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转角位移方程 矩阵形式 一、端(B端)有不同支座时的刚度方程 (1)B端固定支座 (2)B端饺支座 (3)B端滑动支座 二、由荷载求固端力(3*,4,11*,12,19,20) (1)两端固定 (2)一端固定,一端简支 (3)一端固定,一端滑动(可由两端固定导出) 三、一般公式 叠加原理杆端位移与荷载共同作用 杆端弯矩:(10-1) 位移法意义(对于静定、超静定解法相同) 基本未知量-被动(由荷载等因素引起) →按主动计算——位移引起杆端力+荷载的固端力 →结点满足平衡 正负号规则——结点转角(杆端转角) 弦转角——顺时针为正 杆端弯矩 位移法三要素: 1.基本未知量-独立的结点位移 2.基本体系-原结构附加约束,分隔成独立变力变形的杆件体系。 3.基本方程-基本体系在附加约束上的约束力(矩)与原结构一致 (平衡条件)

§10-3基本未知量的确定 角位移数=刚结点数(不计固定端) 线位移数=独立的结点线位移 观察 几何构造分析方法——结点包括固定支座)变铰结点 铰结体系的自由度数=线位移数 ――即使其成为几何不变所需添加的链杆数。 §10-4典型方程及计算步骤 典型方程(10-5、6) 无侧移刚架的计算 无侧移刚架-只有未知结点角位移的刚架(包括连续梁)(△=0) 有侧移刚架计算 有侧移刚架――除结点有位移外还有结点线位移 求解步骤: (1)确定基本未知量:Z i (按正方向设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 (2)作荷载、Z i = 1 —— ()()01i P i i M M ??==、图 (3)求结点约束力矩:荷载 —— 自由项R Ip ,及ΔJ = 1 —— 刚度系数 k IJ (4)建立基本方程:[k IJ ]{ Z i } + { R Ip } = {0} —— 附加约束的平衡条件 求解Z i (Δi ) (5) 叠加法作i i P Z M M M ∑+= §10-5 直接建立位移法方程 求解步骤: (1)确定基本未知量:Z i (按正方向设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 (2)写杆端弯矩(转角位移方程) (3)建立位移法方程—— 附加约束的平衡,求解Z i (4) 叠加法作i i P Z M M M ∑+= §10-6 对称性利用 对称结构 对称荷载作用 —— 变形对称,内力对称 (M 、N 图对称,Q 图反对称——Q 对称) 反对称荷载作用 —— 变形反对称,内力反对称 (M 、N 图反对称,Q 图对称——Q 反对称) —— 取半跨 对称结构上的任意荷载 ——对称荷载+反对称荷载

结构力学位移法题及答案

> 超静定结构计算——位移法 一、判断题: 1、判断下列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1) (2) (3) (4) (5) (6) EI EI EI EI 2EI EI EI EI EA EA a b EI= EI=EI= 24442 @ 2、位移法求解结构内力时如果P M 图为零,则自由项1P R 一定为零。 3、位移法未知量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 4、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可以是静定的,也可以是超静定的。 5、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原结构的位移协调条件。 二、计算题: 1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横梁刚度EA →∞,两柱线刚度 i 相同。 2 * 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 I =常数。

l l /2l /2 14、求对应的荷载集度q 。图示结构横梁刚度无限大。已知柱顶的水平位移为 ()5123/()EI →。 12m 12m 8m q 1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l l l — 1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求出未知量,各杆EI 相同。 4m 1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 q l l

20、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各杆EI =常数,q = 20kN/m 。 6m 6m | 2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l 2 2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q 2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设各杆的EI 相同。 q q l l /2/2 * 32、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M 图。 E I =常数。

结构力学教案_第6章_位移法

第6章 位移法 6.2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一、为什么要研究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1、位移法是以等截面直杆(单跨超静定梁)作为其计算基础的。 2、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力与荷载、杆端位移之间恒具有一定的关系——“转角位 移方程 ” 。 3、渐近法中也要用到转角位移方程。 二、杆端力的表示方法和正负号的规定 1、弯矩:M AB 表示AB 杆A 端的弯矩。对杆端而言,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 负;对结点而言,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 2、剪力:Q AB 表示AB 杆A 端的剪力。正负号规定同“材力”。 3、固端弯矩、固端剪力:单跨超静定梁仅由于荷载作用所产生的杆端弯矩称 为固端弯矩,相应的剪力称为固端剪力。用M AB 、M BA 、Q AB 、Q BA 表示。 三、两端固定梁的转角位移方程 1、线刚度 2、弦转角 四、一端为固定、另一端铰支的单跨超静定梁 五、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滑动支座(定向支承)的单跨超静定梁 B A M A B <0 M B A >0 Q A B >0

6.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一、解题思路 以图(b’)、(c’)(d’)分别代替图(b )、(c )、(d ): 二、解题示例 φB z 1 (a ) (b ) (c ) (d ) (b’) (c’) (d’)

3ql/7 6.3 基本未知量数目的确定 一、基本未知量 1、结点角位移 2、结点线位移 二、基本假设 1、小变形假设。 2、不考虑轴力和弯曲内力、弯曲变形之间相互影响。 (采用上述假设后,图示刚架有3个基本未知量。) 三、如何确定基本未知量 1、在刚结点处加上刚臂。 2、在结点会发生线位移的方向上加上链杆。 3、附加刚臂与附加链杆数目的总和即为基本未知量数目。 四、确定线位移的方法 (1)由两个已知不动点所引出的不共线的两杆交点也是不动点。 2 M 1图 MP 图 M 图 A

结构力学-第7章 位移法解析

第7章位移法 一. 教学目的 掌握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正确的判断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个数; 熟悉等截面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 熟练掌握用位移法计算荷载作用下的刚架的方法 了解位移法基本体系与典型方程的物理概念和解法。 二. 主要章节 §7-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7-2 杆件单元的形常数和载常数—位移法的前期工作 §7-3 位移法解无侧移刚架 §7-4 位移法解有侧移刚架 §7-5 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7-6 对称结构的计算 *§7-7支座位移和温度改变时的位移法分析(选学内容) §7-8小结 §7-9思考与讨论 三. 学习指导 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的基础是确定结构的基本未知量以及各个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它不仅可以解超静定结构,同时还可以求解静定结构,另外,要注意杆端弯矩的正负号有新规定。 四. 参考资料 《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第3版》P224~P257 第六章我们学习了力法,力法和位移法是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两个基本方法,力法发展较早,位移法稍晚一些。力法把结构的多余力作为基本未知量,将超静定结构转变为将定结构,按照位移条件建立力法方程求解的;而我们今天开始学的这一章位移法则是以结构的某些位移作为未知量,先设法求出他们,在据以求出结构的内力和其他位移。由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可以衍生出其他几种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十分普遍的计算方法,例如力矩分配法和迭代法等。因此学习本章内容,不仅为了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还未以后学习其他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应用微机计算所用的直接刚度法也是由位移法而来的,所以本章的内容也是学习电算应用的一个基础。

本章讨论位移法的原理和应用位移法计算刚架,取刚架的结点位移做为基本未知量,由结点的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位移法方程有两种表现形式:①直接写平衡返程的形式(便于了解和计算)② 基本体系典型方程的形式(利于与力法及后面的计算机计算为基础的矩阵位移法相对比,加深理解) §7-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1.关于位移法的简例 为了具体的了解位移法的基本思路,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桁架的例子:课本P225。图7-1和图7-2所示。 (a) (a) (b) (b) 图7-1 图7-2 第一步:从结构中取出一个杆件进行分析。(杆件分析) 图7-2中杆件AB 如已知杆端B 沿杆轴向的位移为i u (即杆件的伸长)则杆端力Ni F 为: i i i Ni u l EA F (7-1) E-为弹性模量,A-为杆件截面面积,i l -为杆件长度

结构力学位移法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结构力学位移法题及 答案

超静定结构计算——位移法 一、判断题: 1、判断下列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1)(2)(3) (4)(5)(6) EI EI EI EI 2EI EI EI EI EA EA a b EI= EI= EI= 2 444 2 2、位移法求解结构内力时如果P M图为零,则自由项1P R一定为零。 3、位移法未知量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 4、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可以是静定的,也可以是超静定的。 5、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原结构的位移协调条件。 二、计算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1 12、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横梁刚度EA →∞,两柱线刚度 i 相同。 2 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 I =常数。 l l /2l /2 14、求对应的荷载集度q 。图示结构横梁刚度无限大。已知柱顶的水平位移为 ()5123/()EI →。 12m 12m 8m q 1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2 l l l l 16、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求出未知量,各杆EI 相同。 4m 1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 q l l 20、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各杆EI =常数,q = 20kN/m 。 6m 6m 2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3 l l 2 2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EI =常数。 l q l 29、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设各杆的EI 相同。 q q l l /2/2 32、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M 图。 E I =常数。 q l l /2 l /2 l

结构力学授课教案

第十章超静定结构总论 2、超静定结构的一些结论 (1)若仅满足平衡条件,超静定问题解答不唯一。但同时满足变形协调、本构关系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只有一个。 (2)超静定结构有两种基本解法:力法和位移法。但要灵活运用。对称结构可能用联合法简单,一些情况下可能要用混合法来求解。 (3)力法的基本思想是把不会求解的超静定问题,化成会求解的静定问题(内力、变形),然后通过消除基本结构和原结构的差别,建立力法方程使问题获得解决。只要这一思路确实掌握了,那么不管什么结构、什么外因就都没有困难了。要获得正确的结果,也就只剩下“需要认真、细致”六个字了。 (4)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基本结构有无限多种,正确的计算最终结果是唯一的。但不同基本结构,计算的工作量可能不同。合理选取基本结构就能既快又准地获得解答,这主要靠练习过程及时总结经验来积累。 (5)当然,力法的解题步骤不是死的,顺序可略有变动。但超静定次数、取基本结构如果错了,整个求解自然一无是处了。这说明切不可忽视结构几何组成分析的作用。(6)应该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的良好习惯。对力法来说,除每一步应认真细致检查外,最后的总体检查也是必要的。总体检查主要是检查变形协调条件是否满足,这实际上是位移计算问题。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可以看成基本结构的位移计算,当外因是支座移动或温度改变等时,千万别忘了基本结构上有外因作用,位移计算必须用多因素位移公式。 (7)对称结构往往利用对称性可使计算得到极大的简化,为此应该深刻理解和熟记对称结构取半计算的四种计算简图。应了解不考虑轴向变形时,受结点荷载作用刚架的无弯矩状态判别方法。力法简化方案很多(如弹性中心法等)。 (8)位移法的思路本质上也是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但它的“已知问题”是基于力法求解结果的单跨梁形常数和载常数。它的做法是设法将结构变成会计算(有形、载常数)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一 判 断 题 1. 传递系数C 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 2. 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 3. 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 × ) 4. 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 ) 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 × ) 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 7.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 √ ) 8. 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 × ) 9. 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 × ) 10. 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CB =-16/2 ql ( × ) 题10图 题11图 题12图 11. 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BC =—M/2.( × ) 12.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 ) 13. 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 ) 14. 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 ) 15.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 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 16. 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 ) 17.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 ) 18.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 的分配系数 29/18=AC μ.(√ )

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常见问题

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常见问题

建筑力学常见问题解答 6 超静定结构內力计算 1.什么是超静定结构?它和静定结构有何区别? 答:单靠静力平衡条件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內力的结构为超静定结构。 从几何组成的角度看,静定结构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若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约束,静定结构即成为几何可变体系。也就是说,静定结构的任何一个约束,对维持其几何不变性都是必要的,称为必要约束。对于超静定结构,若去掉其中一个甚至多个约束后,结构仍可能是几何不变的。 2.什么是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答:超静定结构多余约束的数目,或者多余约束力的数目,称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7

3.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是否必须是静定结构? 答: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必须是静定结构。 4.如何确定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答:确定结构超静定次数的方法是:去掉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使之变为静定结构,则去掉多余约束的个数,即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5.撤除多余约束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撤除多余约束常用方法如下: (1)去掉一根支座链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等于去掉一个约束。 (2)去掉一个固定铰支座或拆去一个单铰,等于去掉两个约束。 (3)去掉一个固定端支座或把刚性连接切开,等于去掉三个约束。 7

6.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去掉超静定结构的多于约束,代之以多余未知力,形成静定的基本结构;取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基本结构的位移谐调条件建立力法方程,利用这一变形条件求解多余约束力;将已知外荷载和多余约束力所引起的基本结构的内力叠加,即为原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 7.什么是力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未知量? 答:力法的基本结构是:超静定结构去掉多余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对应于多余约束的约束反力。 8.简述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及求原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內力的方法。 答:(1)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 对于n次超静定结构,撤去n个多余约束后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