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西藏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西藏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西藏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要]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医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西藏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雏形,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潜力极大。在我国已国入WTO和西部大开发入推进的新阶段,藏医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全球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为藏医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开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面对世界医药产业面对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西藏必须抓住机遇,通过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推进藏医药现代化,力争21世纪的头10年,基本建立现代化的藏药生产、流通和管理体系,增强世故医药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西藏藏医药;发展;对策

藏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千百年来总结高原人民防病治病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中医和印度医学、中亚医学等近民族医药学精华而形成的,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医疗效果。目前,藏医药的发展已初具西藏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雏形,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潜力极大。

一、西藏藏医药发展概况

藏医药是当前西藏发展特色经济的一大优势领域。西藏自治区已将藏医药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支持藏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藏药新药开发、藏药剂正在成为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藏医药医疗、教育和科研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藏医药医疗机构和人员情况。2001年,全区藏医医疗机构发展到17所,除自治区藏医院外,有6家地区藏医院,10家县医院,未建藏医院的县均在县人民医院内设立了藏医科。与内地省市联合开办的藏医院或藏医诊所现有3所。全区在编藏医药工作人员1071名,其中高级职称61名、中级职称174名、初级职称836名;农牧区个体民间藏医660余名。

藏医药教育情况。1993年西藏藏医学院在原西藏大学藏医系和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该学院现有专职、兼职教师62名(兼职14名,其中从区藏医院聘请的兼职教师有9名)。到2000年底,先后培养和输送了745名大中专毕业生;现有在校本科生131名,大专生43名,成人大专班学员79名。近几年来,有的地区在国外友好组织的援助下开办民间医院学校,“九五”期间共招收500余名基层民间藏医进行培训。此外,各级藏医院还积极发挥老藏医的传、帮、带作用,先后安排了一批中青年藏医药骨干人员跟师学习,以确保藏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藏医药科研工作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各类藏医药机构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抢救、挖掘、整理藏医药文献典籍及秘方工作,整理和编写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论著、书刊,在学术刊物、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300余篇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在继承前辈藏医学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在藏医史、藏医药文献、藏医药学理论、藏药本草乖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新的发展与创新。此外,临床研究以及

对传统藏药的剂型改造等方面也有新的研究成果,在产学研结合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西藏现有14种藏成药被列入国家药典, 41种藏药材、202种藏成药被列入卫生部颁布标准,13种藏成药被列入新药品种,12种藏药获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藏药“坐台”的生产工艺获国家专利证书。

与国内外在藏医药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渐增多。一方面,来藏考察藏医药的专家学者逐渐增多,另一方面,区内藏医药专家也越来越频繁地出国考察、讲学。1988年至1990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与西藏自治区世故医院开展了为期3年的藏药防治高原疾病的合作研究;2000年7月,在拉萨成功地举办了国际藏,促进了学术交流,扩大了藏在国内外的影响。近年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主持召开了“西藏藏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和“西部地区药用植物开发讲座暨可行性论证会”,提高了有关方面对西藏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新产品开发的认识。

(二)藏药生产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全区藏药生产企业发展到20家,资产总额12亿元,实现工业总亿多元,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有4家优势成头企业。西藏药业、奇正藏药、金珠集团均为上市公司。截至2000年底,据对全区13家药品生产企业的统计,从业人员248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80人,资产总额107233万元,销售收入30785万元,实现利润16028万元,上缴税收4006万元。全区藏药生产企业能生产 360多种藏成药和多种先进剂型的新药,其中取得156个批准文号;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

种的有12种,有24种藏成药被列入国家标准,13种藏成药获得新药证书及批件。近几年来,西藏藏药主要生产厂家正在严格按照GMP 标准进行改建,有4家藏药生产企业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证书》,创立了“甘露”、“奇正”、“诺迪康”等藏药品牌,所生产的药品不仅满足了西藏本地藏医药市场,而且还能为内地6000多家医院提供藏药用药,在全国30个省市区均设立了销售网点,有的藏药还远销港台地区及国外市场。

(三)西藏虫草、雪莲、红景天珍稀药用植物采集利用现状虫草采集利用状况。据调查,那曲地区年均采集虫草约15000公斤,丰年可达20000—25000公斤,歉年约10000公斤左右,重点分布于东部3县,其中:巴青县年产虫草约5000—10000公斤;索县年产4000—4500公斤;比如县年产5000—7000公斤。昌都地区丁青县虫草主要分布在县域的西北部,年产虫草6000余公斤。林芝地区年均采集虫草上万公斤,主要分布在工布江达、林芝、米林、朗县。据初步统计,2000年以上4县虫草产量3898公斤。虫草销售收入占该区域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较大,是群众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那曲东3县有50%左右的收入来自虫草采集销售。林芝4县虫草产量均不及那曲3县,但虫草收入仍占很大比例。

雪莲采集利用状况。从那曲地区看,雪莲主要是草地雪莲,东3县有少量的高山雪莲,由于市场狭窄,销路不畅,价格低廉,长期以来,仅限于自用性采集(包括藏医院所需)。从林芝地区看,雪莲主要是高山雪莲,由于市场价格低,销售渠道小,采集利用程度不高。

工布江达县1996年采集雪莲达到5吨,也仅是零星出售原产品。

红景天采集利用状况。从那曲地区东3县看,有一定红景天分布,但尚未大面积采集利用,仅局限于自用彩信从林芝地区看,林芝、米林、朗县分布较广,但资源量不清楚。据林芝县介绍,在1993年前后对红景天进行了大量采挖,主要销售给部队医院进行科研开发,近年来仅有群众零星采挖。

丹参、麻黄采集利用状况。林芝地区丹参分布较为集中,年采集量达3—4万公斤,主要是群众自采。

二、藏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落后,观念封闭保守一是对藏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如有人认为藏医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没有中西医重要,莠民医靠传统方法诊疗,又没有先进的仪器,服用药物的周期长,不如西医可靠且来得快,医疗卫生发展的主要方向应是现代医学,传统的藏医药只能起辅助性的作用。二是在藏药制药工艺上固步自封,重传统轻创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至今尚处于落后的工方法和剂型阶段,不但不想方设法寻求突破,反而以“正宗”自居,将一些采用藏药材为主要原料,利用现代科技和加工工艺新产品,以不是“正宗藏药”的说法排斥在藏药之外。

(二)藏医药医疗设施薄弱,人才短缺藏医药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条件,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特色诊疗方法研究和建设较为滞后,不令影响确诊率、治愈率和疗程,还给群众就医带来不便。

藏医药基础研究薄弱,规范建设滞后。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所形成的差异,藏医药自身的复杂性,加之长期以来,藏药研究又相对滞后,导致藏成药的科技含量过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可靠的科学数据,从原材料到产品缺少可控的质量标准,在藏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应用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深入。以往的研究主要信笺于文献资料的研究,实验性、开发性和够;科研手段单调、落后,研究成果也往往局限于文献与著作,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研究成果少。藏药标准规范亟待完善,藏药的质量标准、藏效研究、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等标准工作,与国际标准和市场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藏医药标准化研究工作严重滞后,还没有形成一个国内、国际共同认可且符合藏医药理论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对现代工程技术研究应用不够,在专业标准GMP、GLP、CCP、GAP等实施方面基本上还处于空白。

人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随着一批藏医药老专家的相继谢世,高层次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突出,培养中青年骨干的工作力度不够,特别是具有一定货主最方便民现代科学相结合的高科技人才奇缺。藏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到工作岗位后改行的较多,许多藏医药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一般性的医务工作,学非所用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藏药生产缺乏统一规划,创新能力弱,营销工作滞后缺乏统一的规划。生产厂家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技术、工艺落后,特别是单个产品和同类产品的低水平重复严重,而一些质量真正过硬

的品种却难以形成规模。从传统的医院制剂室转向现代药品生产企业的过程中,技术、制度、知识诸多方面跟不上转型的步伐,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质量差、科技含量低的现象,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生产现象很普遍,导致互相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恶性竞争。

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在提取、成型工艺水平上十分落后,藏药传统剂型还是以丸药膏丹为主,虽然近年来引入了一些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新剂型,但在疗效及服用量等多方面确实与中西药制剂存在不小差距。一些疗效确切的传统藏药品种,在剂型上比较落后,服用不便,给藏药进入国内市场带来阻力。由于新药研究周期比较长,一类新药研究一般要投入203亿美金和10年左右的时间,新药研究开发难度相当大。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营销工作相对滞后。在医药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藏药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已是大势所趋,但西藏的藏药生产企业对此准备不足,还缺乏相应的对策。主要表现为在市场竞争中,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观念淡薄,未能有效身的技术效益。藏药生产企业由于品牌、技术、质量等原因,加上企业在区外市场的营销实力不强、营销网络缺乏,这都增加了藏药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的难度。目前,159亿美元的国际植物药市场中,中国仅占5%,而且主要为中药村和保健品;而中成药市场份额的70%为我国公司所有。与中药的市场份额相比,西藏藏药在国内外大市场上所占份额更显得微乎其微,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四)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不顺,体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化。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时间短,药品监督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监督管理人员素质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所属事业单位的改革尚未进行,地(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还没有建立;技术检验设备陈旧,药品卡监管手段落后。

三、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加大了对西藏的投资力度,为藏医药产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来,西南、西北地区纷纷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西部省市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进入加速阶段,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重要基地。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西藏丰富的藏药材资源,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推进藏药现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二)加入WTO为藏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拓宽了渠道从有利的方面看,西藏藏医药业拥有独特的传统技艺优势,拥有丰富的藏药材资源,可创造自己的知识产权,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同时,还有利于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引进先进技术和各种资本,实现藏医药业的改造升级和标准化生产。在采用天然药物潮流影响下,世界名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开发传统药物,抢占国际草药市场。天然药物热潮涌起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化学药品引起的毒副作用的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把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中药、藏药将成为朝阳产业中的热点领

域。藏医药对动植物、矿物质天然药品的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国内外市场又对藏药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这将为藏医药走向世纪提供难得的契机。同时,加入WTO对西藏藏医药业的发展也是巨大的挑战。国外医药行业的进入可能会严重挤占西藏藏医药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由于疗效确切性、质量标准、重金属含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限制藏医药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发展。

(三)通过现代科技对藏医药的科学内涵进行证明和阐述,将不断提高藏医药的科研和学术水平,拓展其自身的自下而上空间当今时代,多种学科的相互交叉融合,尤其是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向传统医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不断渗透,也给藏医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近几年来西藏“甘露”、“诺迪康”、“奇正”等藏药品牌的成立,为西藏运用现代技术和工艺改造提升传统藏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此外,通过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天然药物资源,有组织地开展藏药材的人工种植,还可在保证藏药材质量和来源的同时,为广大农牧民开辟一条种养、加工高品质的绿色药用经济作物的增收致富之路,有利于农牧业产品结构调整,从而带动农牧区经济的发展。

四、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把藏医药产业培植成为西藏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关键要明确战略思路、政策及措施。加快发展藏医药产业的思路是:坚持藏医、藏药并举,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加强藏医药理论的基础研究,建立能够体现世故医药优势和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积极探索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手段;坚持“继承创新、跨越发展”的方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批藏医药专门人才,引进和运用现代科技、工艺研究开发藏药材和藏药创新产品,努力挖掘藏医药宝库,全面提升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积极引导藏药生产企业走集团化,推进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兼并重组,增强藏医药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尽快把藏医药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特色支柱产业。

(一)抓紧制定藏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应尽快制定《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增强对发展藏医药重大意义的认识,把藏医药产业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根据本地的优势、特色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付诸实施。近期应以抓好藏药传统优势品牌和有新药产品的研制、开发及扩大生产规模为主,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供含量;中期发展以藏医药新项目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为主,使藏药生产扩大规模,由若干个集团公司组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将产品打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远期发展目标应以藏药为主,使藏医药产业发展壮大为西藏产业群中特色突出、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竞争能力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一个支柱产业。

(二)加强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医药研究开发平台一是建立藏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藏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种植、研究开发、生产协调发展的藏医药产业基地,促进西藏藏医药现代化发展。从藏药复方组成药材和方剂配伍理论、制备工艺、剂型改造、质量标准和

临床药理及疗效研究等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同时,加强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和藏药炮制规范化研究,制定相应标准规范,从藏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流通、临床作用、疗效评价等全过程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藏药待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二是积极开展藏药筛选、药效评价、安全评价、临床评价、不良反应监测及藏药材、藏成药(包括配方颗粒)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由于医药产业急需的科研人员。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引进西藏藏医药产业急需的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切实搞好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快藏药新产品的开发和试制,在保证藏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藏药传统制剂,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发展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使用安全的藏药新产品,全面提升藏药产品质量。

(三)开展资源普查,加大藏药材资源保护力度开展藏药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建立藏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保护藏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藏药种源研究;加强藏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藏药材栽培技术研究,逐步开展天然藏药材的良种推广和人工种植,建立特色藏药材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联接生产厂家和藏药材种植户,从而实现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尤其要加强对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野生珍稀药材实行轮挖、轮育,保证生态环境不

受破坏,发展绿色藏药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多元化筹资,加大对确切性医药产业的投入全球制药企业每年在新药研发上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15%,而我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1%。西藏藏医药业也存在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少、缺口大的问题。要调动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投融资渠道,建立藏医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新药开发基金;利用酱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推荐医药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筹措资金;吸引区内外资金雄厚的企业进入藏医药产业合作开发筹集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五)走集团化之路,是做大做强藏医药业的必然选择随着西藏藏药生产的迅速发展和藏药市场的逐步扩大,积极推进藏医药企业的集团化,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机制,增强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促进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尤为紧迫。应以西藏药业、奇正藏药、金珠集团和自治区藏药厂四大企业为成头,逐步形成几个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新品备出、具有开拓精神的藏医药核心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藏医药企业的产权重组和低成本扩张,改变西藏藏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整体实力低弱的状况,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抓紧进行西藏特色藏药品种专利申报工作,切实防止仿制产品的冲击。应对国际医药待业规模化生产的挑战,坚持优胜劣汰,淘汰部分规模过小、技术落后的藏医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优势企业规模,组建西藏的藏医药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和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

研发投入,加快改造、提升西藏现有的藏医药产业,发展一批拳头产品,营造藏医药品种的价格竞争优势。尽快对藏医药材的采集、种植、贸易规则、交易方式、加工生产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力争引领区内外藏药业发展的潮流。

[作者简介]次仁卓玛,女,藏族,硕士,供职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拉萨 850000)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采矿工业的现状 由于世界上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类矿物的需要量逐年在增加,但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矿石的产量增加了,可是品位都在下降,例如:铁矿石平均品位,苏联在65年为40.8%,70年为37.3%,到76年为36.1%;美国51年为49.5%,71年为34%,到77年大部分为20-36%。美国在1900年只开采含铜6%以上的矿石,70年代平均开采品位则为0.7%,80年代开采的斑铜矿平均品位为0.53%,在本世纪(21世纪)预期要降到0.2%,至于边界品位以下的金属资源,回溶浸法生产的铜,已占其年产量的5%,75年美国用此法浸铜,占其年产量的20%,76年开采12,600吨铀,其中用溶浸法的有500吨。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回收矿石中的钼,镍,金和其他有色金属,能够取得很有希望的成果。 另一个增加矿石的来源,是加大开采深度。现在开采较深的一些矿床,主要是有色金属,其开采深度已超过2000米的地下矿山,有美国南达科塔州的铅矿区为2280米和爱达荷州的科马尔德,艾林铅矿区为2340米;加拿大镍矿有的达到2400米;印度科拉尔金矿已到3240米;南非西部底卜斯金矿开拓深度到达3800米,估计到5000米时,在经济上仍为合算,国外许多金属矿露天开采深度都在增大。最深的老矿—美国宾汉姆露天铜矿,深度已到800米。而我国的某些矿山的开采深度也在逐年增加,例如云锡公司的地下开采也将要达到2000米左右。 由于陆地上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人类开发海底矿物的时代已经到来。海底矿产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初步探明深海中的锰结核矿石储量约为2-3万亿吨,其中以太平洋的含矿品位较高,约为150亿吨(含锰24%,镍1.06%,铜0.53%,钼0.9%,钴0.35%)磷结核约100亿吨,软泥为1000万亿吨。而且这些含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矿产储量,均属于自生矿物,如锰结核在一年中的自生量,锰可供世界用三年,钴四年,镍一年。由此可见,海洋采矿的发展,前途是十分壮观的。 矿石的产量增加了,可是矿山数目的增加,远不及矿山规模加大来得快,国外已投产或正在建设中的年产矿石1000万吨以上或采剥总量超过2000万吨的大型露天矿山,至少有60-70座,仅美国和苏联,就各有20座,其中年产矿石4000万吨或采剥总量8000万吨左右的特大型露天矿,即有20多座,如美国明塔克铁矿为年产矿石600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1亿2千万吨,美国宾汉姆铜矿年产矿石量为378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1亿6千万吨。至少地下矿山也同样趋向大型化,西方地下开采的矿山,无论是金属矿山及一些主要非金属矿山,从69年到79年的10年内,虽然是产量增加了,但矿山个数却保持在590座左右,年产量大于1百万吨的有197座,其中有56个大于3百万吨。目前最大的地下矿山,有超过2000万吨的,如瑞典基律纳铁矿,有超过1000万吨的,如美国圣曼略耳铜矿和来麦格斯铜矿。 由于矿石开采量大和贫矿多,在开采方式上露天矿得到发展,以美国为例,过去20年来,地下开采平均每年只增加矿石量0.36%,而露天开采却每年平均递增采剥总量80%,按金属品种:铁铜,铝,钼等矿石开采,露天矿的比重较大。以铁为例,苏联为85%,美国94%,澳大利亚为100%,加拿大,巴西,利比里亚,南非,智利,委内瑞拉和印度也主要是露天开采,铜矿方面,美国和苏联也分别各占60%和65%。 二、世界采矿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世界采矿工业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 矿山规模的扩大,主要取决于贫矿开采和设备大型化,但大型设备的发展,基本趋向于稳定,现在主要是对已有设备进一步改进,特别是注意节能,适当提高效率,加强预防,维修来延长设备寿命,要求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耐用性,以及提高辅助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这是当前的奋斗目标。 1、露天矿技术装备水平,在穿孔上普遍采用铅头直径为200-380毫米的牙轮钻机,而最大直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 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医药企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制药厂都拥有自己的包装企业。而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开发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逐渐成为药品包装技术发展的方向。 外资制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药品包装,因为他们认为包装是产品形象的重要部分,产品外观应当与内在品质一致。近年来,中国医药包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药品包装将呈现出更加方便、安全,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趋势。 当前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在硬件上与国外医药企业相差不大,但软件环境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外,药品流通体制也存在弊端。药品大多数在医院药房销售,在药店销售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限制了药品参与直接竞争,从而制约了医药包装业的发展。另外,现行的某些招标制度挫伤了医药厂商的积极性,企业无力在药品包装环节上下大气力,长期保持着“旧面孔”。 目前,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的包装意识不强,对包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包装的作用重视不够。制药企业大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白板纸作为药盒包装材料,这主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一般不愿在包装上多花钱,普遍的做法是能省则省。这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错误观念。 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之势,医药市场将愈来愈广。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产品外包装正在成为突显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制药企业应积极追寻新方向,将产品品质摆在第一位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环保药剂与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 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后,业内一直关注处方药“解禁”政策何时落地。不过,遗憾的是,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文件,如今仍不见踪影。对此,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推广困难,主要受到处方药性质限制。

西藏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管理 题目:西藏旅游发展现状的论文 (张亚辉)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姓名:贡桑顿旦 学号:091411217 2012年10月30

西藏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业支持着西藏经济的发展 神秘的西藏,一个对许多都充满诱惑力的地方。壮观而美丽的雪域风光,危耸的雪峰,恢私的自然造化,旷廖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明湖明水,众多的古刹古迹古风,独特的名族风景多彩的名族文化。我们知道面对这么多的旅游风景资源,作为一个藏族青年的我们应该尽情努力地将旅游业作为西藏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旅游业是西藏的特色产业,不仅可以外来的朋友欣赏仙境般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重要的是同时也可以旅游风景资源作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支柱, 西藏旅游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在西藏各产业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西藏旅游发展的突飞猛进已经为足进西藏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成为推进西藏那个经济结构审计的优势产业,成为西藏经济跨越性支柱。随着歌手韩红歌曲《天路》里唱的那条天路—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业迎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火热期。西藏现在是中国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风光优美,人文风情特好,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就让我先向你作一个西藏旅游发展状况介绍吧! 拓展西藏旅游发展的战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建设两条覆盖全自治区的旅游轴带。这两条旅游发展轴带涵盖了西藏众多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其中包括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阿里神山圣湖和盐井等。以“世界屋脊”和“神奇西藏”为旅游特色的西藏,拥有典型、系统和完整的高原自然资源和藏文化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优势明显。目前,西藏旅游界正在从旅游战略规划和产品规划等方面着手,力促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走出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旅游发展之路。 摘要: 西藏旅游全新发展:雪域高原的西藏旅游业充满独特魅力,近几年来无数中外旅游者

西藏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培训方式

2016年西藏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培训方式 2016年自治区藏医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及培训方式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为做好2016年自治区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培训基地及培训方式 (一)培训基地 国家确定的藏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二)培训方式 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按照《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培训。 1、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内容包含专题讲课、藏医临床、紧密结合临床的藏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以及开设若干与临床有关的法律法规、藏医辨证思维、医德医风等专题讲座。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结合必要的集中辅导和讲座。 2、临床实践:进行学科轮训,培训时间一般为三年。藏医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未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毕业生,经过考核并结合其既往临床经历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可相应减少培训时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年,第二阶段为1年。 第一阶段为通科培训,主要在藏医内科、藏医外科、藏医妇科、藏医儿科、藏医外治(含藏医康复)、藏医骨伤、藏医五官等学科轮训,培养藏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现代医学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以专科培训为主,根据学员预期从事的专业选择在相应的学科以及相关科室轮训,进一步提高藏医专科的诊疗能力,熟悉和掌握相关专科现代医学的基本技能,了解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3、师承学习:学员进入培训基地后,即确定一名藏医临床工作 8 年以上、主治及以上医师作为其跟师学习的指导老师。学员临床跟师每周不少于半天,并应当及时整理跟师心得和临床医案。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州现有藏中医疗机构5所,其中州藏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县中医院、县、县、县藏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正在新建民营性质的县级藏医院1所(贵德县藏医院)。全州40所乡镇卫生院中85%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藏中医药服务,420所村卫生室中85.7%的村卫生室开展藏中医药服务。州、县、乡镇医疗机构共有藏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40名,其中藏医133名,中医7名,高级职称19名,中级职称34名, 初级职称87名。村卫生室有藏中医生371名。年全州各级藏医疗机构门诊100021人次,门诊人均费用为52.1元;住院4298人次,发生医药费用为1234.7万元,人均住院费用为2872.6元。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州藏医药事业稳步推进,在治病救人、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民族地区由于农牧民群众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和藏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及康复、保健方面的特殊疗效,藏医药事业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目前我州藏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设备配置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各级藏中医院底子薄、投入小、发展慢,基础设施薄弱,诊断、制剂设备简陋短缺。二是中藏医药的特色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藏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和产业发展的协

调性不够。三是藏中医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人才断层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人员编制短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低下的问题。四是藏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制剂设施落后,藏中药使用率低,其独特的医疗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五是中医医疗机构分布不均,全州仅有综合性中医院1家,服务半径有限,中医药普及率低。 三、发展思路 1、高度重视藏中医药事业发展。将藏中医药事业纳入各级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当地藏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藏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断增加对藏中医药事业的专项投入,及时研究解决藏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加大藏中医药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资金、项目、科研、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加快推进藏中药事业发展。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制度中,将符合政策规定的藏中医药服务技术、项目、院内制剂等纳入报销范围,在价格制定、临床应用、医保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研究制定扶持藏中医医院开展院内制剂的优惠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管理模式,引进民间资本,享受同等待遇,加快和促进藏中医药事业发展。 3、加快藏中医药队伍建设。制定倾斜政策,合理确定藏中医疗 机构人员编制定额,通过吸收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藏中医专业

中国金属采矿业发展现状

?矿业工程? 中国金属采矿业发展现状 张 强 李夕兵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北京 100044) (中南工业大学 长沙 410083) 摘 要 概述了我国有色、钢铁矿藏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现有矿业的开采方法、开采设备及矿业理论研究发展现状,也简要介绍了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海洋采矿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国采矿 资源特点 开采研究 现状 1 我国金属矿藏资源现状及前景预测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世界95%的能源以及80%的工业原料来自矿物原料。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首要条件以及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已发现的200余种矿产中,我国就发现了约16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位于世界第三位,其中20种重要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位于世界第80位。在主要的矿产资源中,只有锑超过世界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50%的有铁和锡,其它均低于世界人均值的1 5。其资源特点是分布不均,贫矿多富矿少。 铜在我国自给率为6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铜进口国。主要受铜资源制约,我国铜矿山发展缓慢。预计十几年以后大部分矿山将陆续闭坑,供需矛盾更为突出,进口量将有加大趋势。我国铜资源特点是,大型铜矿少,中小型铜矿多。全世界探明金属储量超过500万t的巨型铜矿54座,而我国只有江西德兴铜矿和西藏玉龙铜矿两座。我国德兴铜矿正在开发,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铜14万t。玉龙铜矿由于外部建设条件较差,至今尚未开发利用。 我国铝的生产量增长较快,进口铝明显减少,还出口一部份。我国铝土矿资源虽然丰富,但质量不理想, 98%的铝土矿属于高铝硅低铁的难溶矿石,溶出性能差,只能采用流程长、工艺复杂、能耗高的方法进行处理。其次氧化铝厂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而且达产期长。虽然冶炼铝能耗较高,建设投资较大,经济效益不很理想,但丰富的铝资源为铝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铅锌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其品位特点为锌高铅低,符合市场需要。近年来,产量激增除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外,还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钢铁已达到1亿t的生产能力,国产铁矿石的自给率为75%左右。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铁矿平均每年消失300万t矿量,到2000年,我国铁矿石的自给率将下降为65%。其新增钢铁产量所需铁矿石将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 2 我国矿业发展现状 2.1 露天开采技术、设备现状 在世界固体矿物年开采量中,露天占75%以上,而且还在逐渐增大。我国1993年产量在露天开采中占96%;有色金属矿石产量中露天开采中占50%;化工原料约占70%;建材近100%和煤占4%。随着市场经济的矿石价格竞争,低成本的大型露天开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矿石开采方式。而在强化露天开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过程中,其主要手段是采用高效、大型的露天设备。 我国已研制成功千万吨级露天采矿成套设备,大型矿山斗容4m3~13m3电铲配用载重量30t~256t以下的汽车为主,但辅助设备规格小、数量少。穿孔设备为牙轮钻,采用直径为125mm~350mm钻头穿孔。钻机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提高设备可靠性,穿孔过程自动化,以及缩短安卸钻杆和穿孔定点辅助作业时间等方面。 由于汽车运费上涨和矿岩运输量的增大,出现了汽车—破碎机—胶带运输机这种间断连续的运输工艺。由于铁路运输费用低廉,能耗较少,而可靠性又较高,因此到21世纪初单一铁路运输或汽车—铁路联合运输,其合理深度可达360m左右。 在爆破技术上,露天矿已趋向于采用大区多排微差爆破技术,以增加每次爆破的矿岩量,减少爆破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爆破质量。 露天生产工艺,是随着所采用的设备和爆破工艺而变化。其主要工艺有:间断—连续运输工艺、陡帮开 47W est2Ch ina Exp lo rati on Engineering V o l.11№4 Ju ly.1999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2009年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据预计09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8200亿美元,中国医药市场将达到10000亿人民币左右,增长速度在20%以上,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环境及大有风雨摧城之势的金融海啸,医药行业却不同于周期性行业有着顽强的刚性需求,故而在美国的六次金融危机中,医药产业都能幸免于难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历年来的增长均超过20%,成为新兴药品市场代表中的代表,特别是在国家普及全民医保、发展社区医疗等大利好政策下,医药市场容量将有巨大突破。 一、世界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1、医药行业属性为高新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是医药产业得以壮大及大发展的生命源泉,在世界十大医药巨头中美国就占了5个,美国辉瑞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是8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现有研发费用的28倍。目前美国各生物工程公司实验室正研发中的“重组DNA”蛋白类新药多达数百个,其中有抗肿瘤药物,心血管新药及治疗棘手疾病的新药,其中很多新药有望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药物。近年来跨国企业纷纷加快了将高端研发逐渐向中国转移,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礼来、葛兰素史克、罗氏等的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行,辉瑞、强生、诺华、安万特也宣布在中国筹建研发中心,这些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额20%的跨国巨头进入中国研发市场,对中国新药市场无疑将起到惊天动地的推动作用。不仅将促进生物工程技术及西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中药现代化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频繁并购与技术转让造成本行业的高集中度 世界医药工业是一个高集中度的行业,其中大量的先进技术都掌握在世界前50强手中,而50强企业中20个在美国,其余大部份也集中在欧州及日本、瑞士等国家。在处方药销售中,世界50强企业的销售额超出了5100亿美元,占总额的75%以上,世界前50强药物的年销售额达到1822亿美元,占世界所有药物销售总额的25%。 3、抗肿瘤及高血脂药物容量巨大 世界上销售额排名第一的药物是立普妥,它的主要功能是降血脂,世界上抗肿瘤药物的年销售额是414亿美元,居行业第一位,降胆固醇药物的年销售额是337亿美元,居行业第二位,排在第三、第四的是抗呼吸系统疾病及治糖尿病药物。 4、专利药的巨大压力 2009年预期上市的药物仍然包括有4个或5个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和脑膜炎,如此类别的药物上市面,另一方面,巨大的专利药市场保护到期后也为发展中国家进行仿制提供了大的商机。 5、“金融海啸”下的医药产业

浅谈西藏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浅谈西藏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一、西藏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西藏旅游业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已发展为西藏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 1.1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西藏旅游公司只有一家从事外事旅游,员工不足30人,年接待游客总数不超过1000余人,其后20多年来,西藏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达到31.7%而年均旅游收入增长率高达38.9%,2012年,西藏旅游又进入了大发展一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首度突破1000万人大关,全年旅游收入达到132亿元。 1.2旅游企业不断增多。目前,西藏全区各地,各行业投资兴办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已基本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的旅游接待服务格局,旅游生产力明显提高。 1.3旅游管理体系不断完善。1986年11月,西藏自治区成立,作文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旅游事业的职能机构,它的设立使西藏的旅游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轨,西藏各地相继成立旅游局,在景点比较集中的40多个县也都设立了旅游局或外事旅游局,全区旅游管理基本建立。旅游管理部门结合西藏实际,制定出台了十多个旅游业规章和规定,认真开展旅游质量监督检查和旅游市场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旅游管理服务网初步形成。 1.4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的促进日益增强。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创汇创作成效显著,成为西藏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西藏旅游业还充分发挥“以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区内一大批相关产业效。许多农牧民通过开展旅游服务增加了收入,开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如普兰县巴嘎乡的康沙村,位于“神山”、“圣湖”景区,过去单一经营牧业,群众生活困难。旅游发展起来后,村民通过为旅游者和香客当向导、背夫以及出租牦牛、马匹等,极大地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二、西藏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2.1旅游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条件仍然较差。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经济相对落后,且山高路险,运输线长,加之狠毒旅游景区公路由于利益分流问题无人管养,致使一些旅游一路颠簸、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制约西藏旅游业等各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西藏现有的旅游饭店主要集中在城镇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目前西藏对外开放100多处景区因远离城镇,且无居住设施、使得旅游者只能忙于在城镇——景区——城镇之间奔波。 2.2旅游业引发的破坏生态坏境问题时有发生。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无计划地砍伐森林和灌木,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家具、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造成建设性破坏,使一些景区的生态系统失衡,湖泊面积萎缩、水质下降、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下降;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清理,污染环境等。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2013/6/18 16:34:00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作者:娘毛才 藏医药是藏族传统文化“十明”(大五明和小五明共为十明,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中一颗不可多得的奇葩。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实践中,不断与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相适应,在同自然界和各种疾病的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对外交流中,逐步吸收其它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使之成为一个适合高原特色的科学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 1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的发展 青海省是除西藏以外藏族最集中的聚居地区。省内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有名的大寺院,公元1711年在塔尔寺就已建立了“曼巴扎仓”,是旧中国藏医医方明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另外,青海的广惠寺、夏琼寺、拉加寺等寺庙也设有“曼巴扎仓”。很长一段时间,青海很多藏医人才的培养都是在曼巴扎仓(寺院)中进行,使培养的藏医人才少,满足不了广大患者的需求。直至近代,藏医药事业发展还很缓慢。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省的藏医药事业开始步入一个新的时期。 1.1医疗工作。医疗工作在原有曼巴扎仓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目前,全省已有藏医院达28所,其中包括在省会西宁的青海省藏医院等7家大中型医院,实现了县县有藏医院,民族乡有藏医门诊部的局面。据统计,全省藏医院公开设病床1800多张,县以上藏医院的建筑总面积达38000余平方米。 以省级藏医医院青海省藏医院为例,创建于1983年。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是全国唯一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国家药品I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全国重点专科、青海省示范藏医院建设单位。现设有20多藏医临床科室,并建立各专科特色诊疗室,开展藏医艾灸疗法、熏蒸疗法等100余特色疗法。其中藏医药浴疗法、藏医放血疗法、藏药炮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460余种张床位、400余技术专业人员,402种特色制剂。年住院人次达30000余名。前来就诊的患者除了省内外,还吸引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批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1.2藏医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医学教育采用不同类型的进修班及培训班,尤其是短期培训班,以解决燃眉之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初级形式已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层次较高的藏医学校也逐渐出现。如先是在卫生学校内设藏医班(如黄南自治州卫校藏医班),由西藏藏医学校代培。尽管这样,但藏医人才培养力度还远远不够,至1990年,全省新培养出的藏医药人才不过千人。1987年,国家批准建立青海藏医学院(对内充属于青海医学院藏医系),1996年,青海省藏医学院设置了藏医专业,并第一批招生藏医本科班,共有28名学生。2000年设置了藏药专业,招收藏药本科学生。2000年青海藏医学院成立民族医学的硕士研究生学科点,2006年青海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X)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全省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一民族医(藏医)方向的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生。 至此,青海藏医药教育工作形成了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硕士、博士同步提高的办学格局,为藏医药在青海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资源基础 西藏的畜牧业独具特色,源远流长。西藏具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有各类天然草场QS 亿公顷,占全国天然草场总面积的l / 5 左右。其中,有人区067 亿公顷,无人区013 公顷。可利用草场053 亿公顷,占全区草场面积的663 %。西藏天然草场面积占西藏总土地面积114 亿公顷的712 %。草地面积在各类土地面积中所占比例之高,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西藏拥有的草地资源丰富多彩,其中高寒地类型是草地的主体,面积为076 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49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除牧区有天然草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外,农区可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人工饲草饲料。 西藏发展畜牧业,优势是拥有辽阔的牧场和丰富的水源,气温适宜。但是,西藏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家畜种资源远不及新疆、内蒙古等其他地区丰富,但却具有独特的生产性能和开发价值,耗牛、羊、马为主要牲畜,除此之外,还有黄牛、驴、骡、猪等牲畜。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鸡、鸭、鱼等的饲养量也开始增加。 目前,西藏的畜牧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直到今天,传统的畜牧业仍在西藏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产品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对全区国民经济的贡献非常大,年相关产业产值达到8 亿多元,西藏75 %以上的外贸出口商品是畜牧产品或以畜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畜牧业累计对城镇经济和二、三产业提供的原始积累已达15 亿元

以上。历史悠久的传统畜牧业仍然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西藏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仍束缚西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西藏高原草的脆弱性,限制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放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这种拯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在西藏的大部分牧区沿袭至今。无论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上,还是经营思想上,都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规律长期作用下,西藏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者商品经济观念淡薄,轻商、鄙商观念浓厚,历来不重视商品的价值形态,而把牲畜、畜产品等这些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财富的象征。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牧民中普遍存在滞后的商品经济意识,从而影响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并使其失去了与其他行业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在这些传统观念影响下,畜牧业很难彻底摆脱自然经济下的落后状态,而牧民确立商品经济意识还须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目前,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否认生产商品为主要目标,寻求自然发展,并以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为主的自然经济特征,在广大牧区仍十分突出。 牧区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破坏和浪费严重 从西藏过去四十余年牧业外延扩张的过程来看,普遍存在对牧草资源的可再生性认识不足、深度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致使畜牧业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在草资源的利用上,忽视草地的可再生性和生态作用,无限制扩大对天然草场自然

医药行业十五发展规划报告

医药行业“十五”规划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2000年,我国5大类制剂片剂、水针、粉针、胶囊、输液产量分别达到2778亿片、264亿支、93亿支、486亿粒、23 亿瓶。一些重要品种如维生素C、青霉素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传统中药,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中成药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

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还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九五”取得的成绩 “九五”期间,医药行业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实施“科技兴药”战略,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0年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2332亿元,年均增长%,高于“九五”计划15%的目标。实现工业增加值578亿元,年均增长%。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完成1509亿元,比1995年增加705亿元,年均增长%。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达64亿美元,其中:出口3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8亿美元,年均增长%,医药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医药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70亿元,比1995年增加155亿元,年均增长%,实现利润亿元,比1995年增加了亿元,年均增长%,均超额完成“九五”计划确定的18%的目标。医药商业实现利润亿元,比1995

西藏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西藏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要]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医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西藏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雏形,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潜力极大。在我国已国入WTO和西部大开发入推进的新阶段,藏医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全球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为藏医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开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面对世界医药产业面对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西藏必须抓住机遇,通过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推进藏医药现代化,力争21世纪的头10年,基本建立现代化的藏药生产、流通和管理体系,增强世故医药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西藏藏医药;发展;对策 藏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千百年来总结高原人民防病治病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中医和印度医学、中亚医学等近民族医药学精华而形成的,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医疗效果。目前,藏医药的发展已初具西藏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雏形,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潜力极大。 一、西藏藏医药发展概况 藏医药是当前西藏发展特色经济的一大优势领域。西藏自治区已将藏医药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支持藏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藏药新药开发、藏药剂正在成为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藏医药医疗、教育和科研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藏医药医疗机构和人员情况。2001年,全区藏医医疗机构发展到17所,除自治区藏医院外,有6家地区藏医院,10家县医院,未建藏医院的县均在县人民医院内设立了藏医科。与内地省市联合开办的藏医院或藏医诊所现有3所。全区在编藏医药工作人员1071名,其中高级职称61名、中级职称174名、初级职称836名;农牧区个体民间藏医660余名。 藏医药教育情况。1993年西藏藏医学院在原西藏大学藏医系和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该学院现有专职、兼职教师62名(兼职14名,其中从区藏医院聘请的兼职教师有9名)。到2000年底,先后培养和输送了745名大中专毕业生;现有在校本科生131名,大专生43名,成人大专班学员79名。近几年来,有的地区在国外友好组织的援助下开办民间医院学校,“九五”期间共招收500余名基层民间藏医进行培训。此外,各级藏医院还积极发挥老藏医的传、帮、带作用,先后安排了一批中青年藏医药骨干人员跟师学习,以确保藏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藏医药科研工作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各类藏医药机构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抢救、挖掘、整理藏医药文献典籍及秘方工作,整理和编写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论著、书刊,在学术刊物、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300余篇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在继承前辈藏医学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在藏医史、藏医药文献、藏医药学理论、藏药本草乖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新的发展与创新。此外,临床研究以及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一、发展现状 20xx年,我院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卫生局、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从提高认识入手,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检查,积极消除事故隐患。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县局下达的安全责任目标,实现了无事故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药妆产业是目前兴起的新产业,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中国药妆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州现有藏中医疗机构5所,其中州藏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

县中医院、县、县、县藏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正在新建民营性质的县级藏医院1所(贵德县藏医院)。全州40所乡镇卫生院中85%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藏中医药服务,420所村卫生室中%的村卫生室开展藏中医药服务。州、县、乡镇医疗机构共有藏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40名,其中藏医133名,中医7名,高级职称19名,中级职称34名,初级职称87名。村卫生室有藏中医生371名。年全州各级藏医疗机构门诊100021人次,门诊人均费用为元;住院4298人次,发生医药费用为万元,人均住院费用为元。 二、存在的问题 珍爱生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珍爱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全力做到的!下面有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标语口号简单,欢迎阅读! 近年来,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州藏医药事业稳步推进,在治病救人、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民族地区由于农牧民群众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和藏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及康复、保健方面的特殊疗效,藏医药事业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目前我州藏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设备配置

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17年) 新医药产业是由生物、信息和材料领域新技术所激发,并在健康领域新需求牵引之下产生的新产业模式。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既是我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现实需要,也是我省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结合我省实际,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4-2017年。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医药产业已形成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和卫生材料、中药种养殖业等七大门类。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已达254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户,医药高新技术企业36户,建立医药科研平台38个,涌现出益佰、百灵、信邦、汉方、神奇、同济堂等一批重点企业。总体来看,具备以下优势:一是药材资源好。我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是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2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居全国第3位。二是民族医药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154个,占全省药品品种总数16%。2013年,全省苗药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是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三是医药品种多。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317个,其中中药1205个,化学药1092个,生物制品20个。

药品品种1327个,独家品种336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规567个。单品种销售上亿药品36个,其中10亿元以上药品1个,5亿元以上药品7个。四是产业发展快。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294.61 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省工业比重3.7%;工业增加值68.45亿元,同 比增长14.4%,占全省工业比重2.5%。 近年来,我省医药产业与全国的差距拉大,位次靠后,规模仅为山东1/15、江苏1/13、广东1/6、四川1/4,排全国24位。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缺乏龙头带动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仅45户,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5家,32%的医药企业资产不足500万元,20%企业 亏损。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品种利用率低。中药、民族药占比超过90%,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发展严重滞后。化学药品种批号资源与产值贡献背离,有超过一半的药品批号闲置,47.4%的批号产值贡献率仅为3.6%。三是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新药研发、专利药首仿和关键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较低,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慢,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知名品牌和优势品种。四是经营理念滞后,缺乏整合动力。省内制药企业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观念,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够,对产业政策、市场信息分析研究不足,互补合作意识不强,经营模式僵化,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做大做强的动力。 (二)发展环境。 ——国际方面。国际药品市场年均增长速度7%,高于世界经济3%的增 长速度。全球医药行业核心技术掌握在世界制药50强企业手中,50个大品

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陈贝贝陈聪陈智敏 程春林丛茜丁胜男高玲玲 高咪郭先慧姜彬蒋慧珏 实践主题: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实践时间: 2014年11月28-29日 实践地点:网络、学校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西藏以其古老的历史气息、浓郁的传统文化、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是令人神往的旅游圣地,有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拉萨河、八角街、大昭寺、哲蚌寺、甘丹寺等等。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这也是吸引我们小组做本主题调查分析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了西藏旅游的现状,思考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我们对西藏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二、调查结果的基本概况 通过我们小组成员调查统计,具体分析如下: 调查问卷客观数据显示,利用寒暑假前往西藏旅游的人较多,因为此次调查对象以大学生居多;40%的被调查者的经济水平低于中等经济水平,一般人群的月收入大约在1500-5000元,只有近10%的被调查者的收入大于5000元。多数被调查者的出游频率在每年1-3次左右且旅游动机大多为休闲度假与观光;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的旅游动机为增长知识、探亲访友和公务出差。同时,火车仍然是人们出游西藏的首要选择。旅游者在选择旅游地过程中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近50%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朋友推荐

藏医史话

藏医史话 李富 2005-12-22 11:20:17 青藏高原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便以它独特的方式产生了颇具特色的保养身体、抗拒病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人云:“病因之始溃于,沸水能治矣。” 藏族地区数千年前,在同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时,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便开始用开水来治疗肠胃系统的病,用熬化了的酥油来止血。至今藏医理论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的人认为,藏医理论也像佛学一样是从外地传来的,他们说藏医学是从公元七世纪印度的《阿耶本达》和汉地的中医而创作产生出来的一种学科。为了消除这种误传,我在这里需要讲讲藏医真正的起源和发展。 丹巴西绕是最早的藏医象雄是藏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也是藏族原始本教的发源地。象雄位于今天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一带。这个地方是雍仲本教创始人登巴西绕的诞生地。根据本教的传说,他诞生有一万多年,但实际上他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同一个时代的,也就是公元前657年藏历木鼠年诞生的。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本教等文化知识并长期精心从事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任何事物都包含着4种元素,即土、水、火、风。这4种最小的分子,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由于这4种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后来他写出了《宇宙从蛋生》、《藏医九显论》、《五行历算》、《天文历算》等一些理论著作和打卦驱鬼等一些册子。本教的第一本“医典”传说登巴西绕一生娶了9个部落主的女儿做妻子,并生有8个子女,其中一个姓翟的妃子为他在公元前637年藏历木猴年生了杰布楚西。杰布楚西后来成为登巴西绕的医学继承人,并将他父亲的医学论著编纂命名为《多个梦移》,这部书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四部医典》中的宗源书之一。它的后记记载了从杰布楚西到公元七世纪所有继承人的历史。登巴西绕将《干酪药九显论》传承给了本教主要继承人杰布楚西,后来由姆扎扎嘿、色拖杰江、东青吐青、杰察马琼依次相传下来。杰察马琼召集了7个本教人想修改佛教时险些被害,幸亏这7位本教人把书藏在上藏(藏就是现在日喀则的地名)杰马拥宗的岩洞里,后来由一个名叫

医药行业的发展

一、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六、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中国的制药工业起步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国之一。 我国医药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具有潜力巨大、健康、快速发展的特性。传统化学制药增长速度将逐步放慢,天然(中药)和生物药品将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化学药物、天然(中药)和生物药品将三分天下,形成新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这是我国未来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点。 七、国际医药发展趋势 1.医疗费用大 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的更高要求,各国的医疗费用的支出占gdp都非常可观,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13.6%,英国6.8%,日本7.2%,德国10.7%,中国为2%。 2.新药开发难度高 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具有高投入、周期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表现得比其他产业更加明显。从新药的临床前实验到fda批准,平均每个品种要花12年;从费用上看,一般在2.5亿~3.5亿美元之间,如此巨大的投资需要数年才有回报。研究中的化学药品能够进入市场的成功率却非常低,平均概率为1/10000~1/5000。且上市新药的平均有效专利期5~7年,若不能在专利期满以前收回所有投资,等专利期满后,新药就会由于其他公司的合法仿制而迅速失去市场。因此,新药开发的风险在增加。 3.天然药物市场好 由于人们对化学药品的毒副反应早已心存疑虑,而化学合成药物在对付一些世界疑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