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Excel 基础应用实验报告

[中学教育]Excel 基础应用实验报告
[中学教育]Excel 基础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四Excel电子表格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专业):_____ ________成绩: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实验4-1: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处理的基本操作,编辑与格式化工作表和单元格。

二、实验内容:

1.在Excel中新建一个空白工作簿,文件名为“学号.xls”,保存在文件夹“实验4”中;2.将工作表“Sheet1”重命名为“成绩1”,输入下列内容:

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

男一班85 72 80

女一班86 68 72

男二班76 80 84

女二班89 82 80

女一班92 94 91

女二班98 96 92

男二班60 59 60

女一班90 82 88

男一班71 74 70

男二班65 58 54 3.在工作表“成绩1”的最右侧插入两列,标题依次为“总评成绩”、“等级”;

4.调整“学号”、“姓名”、“性别”、“班级”、“等级”列的列宽为80个像素,调整“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列的列宽为85个像素;

5.设置“平时成绩”只能为[60-100]的整数,“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只能为[0-100]的整数;

6.设置标题行:行高为20磅,水平居中,垂直居中,字体为新宋体,字形为加粗,字号为12磅,底纹图案为25%灰色,颜色为浅橙色;

7.在工作表“成绩1”顶部插入一行,输入“学生成绩表”,字体为黑体,字号为20磅,颜色为蓝色,跨列居中(使它位于所制作表格的上方中央位置)。

8.为表格添加表格框线,内部为单实线,外部为双实线。

9.在“学号”列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文本数据“2009001”至“2009010”,要求水平居中。10.在“姓名”列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文本数据“某一”至“某十”,要求水平居中。11.要求“期末成绩”列能自动识别高于90分的成绩,并将其显示成蓝色粗体。

12.保存修改后的文件。

三、实验步骤:(学生自己填写)

1.桌面——右键——新建——文件夹——改名为“实验4”——Excel空白工作簿——改名为“20091060257”;

2.在“Sheet1”上右键——重命名为“成绩1”——在“成绩1”中输入指定内容;

3.在“成绩1”中的最右侧输入字段“总评成绩”和“等级”;

4.选中“学号”,“姓名”,“性别”,“班级”,“等级”列——将鼠标放在任意一列上——左右

移动鼠标调整列宽为80像素——对成绩列进行同样的操作,调整其列宽为85像素;

5.选中“平时成绩”一列——格式——单元格——数字——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0位——确定——格式——条件格式——设置为要求的数值范围和格式——对“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同样的操作,使其满足题目要求;

6.选中标题行——格式——单元格——设置其“字体”,“对齐”方式和“图案”为指定格式;

7.选中“成绩1”中最顶部的一行——插入——行——输入指定文字——并设置其为指定格式——选中表格的所有列——按“合并及居中”按钮;

8.选中表格——格式——单元格——边框——设置其为指定格式;

9.在“学号”列的第一个单元格输入“2009001”——在第二个单元格中输入“2009002”——选中这两个单元格——将鼠标放在该单元格的右下角——鼠标变为实心的十字架时,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直到“2009010”——选中该列——格式——单元格——对齐——水平居中;

10.工具——选项——自定义序列——填充“某一,某二……某十”序列——在“姓名”一列的第一个单元格中输入“某一”——选中该单元格——将鼠标放在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变为实心的十字架时拖动鼠标直到“某十”——选中该列——格式——单元格——对齐——水平居中;

11.选中“期末成绩”列——格式——条件格式——大于等于90——格式——设置为指定格式——确定;

12.点击“保存”按钮;

实验4-2:

一、实验目的:

掌握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在工作表“成绩1”中,按照“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70%”计算“总评成绩”,要求四舍五入成整数,并且如果不及格则显示成红色粗体;2.在“学生成绩表”右下角插入当前日期;

3.根据下面的“分数等级转换表”,计算“总评成绩”的等级,并记录在“等级”列中;

分数等级转换表优(>=)良(>=)中(>=)差(<)

89.5 74.5 59.5 59.5

4.在工作表“成绩1”中空白处输入下列内容:

成绩统计表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分数段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人数

5.根据“总评成绩”计算得到“成绩统计表”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各个“分数段”的“人数”;

6.保存修改后的文件。

三、实验步骤:(学生自己填写)

1.选中“总评成绩”列的第一个单元格——输入“=E3*%10+F3*20%+G3*70%”回车——选中该单元格——将鼠标放在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变为实心的十字架时向下拖动鼠标——选中该列——格式——单元格——数字——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0位——格式——条件格式——小于59.5——格式设置为指定格式;

2.选中右下角的单元格——插入——函数——“日期与时间”——TODAY——确定;

3.选中“等级”列的第一个单元格——输入“=IF(H3>=89.5,“优”,IF(H3>=7

4.5,“良”,IF(H3>=59.5,“中”,“差”)))——回车——选中该单元格——将鼠标放在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变为实心的十字架时向下拖动鼠标;

4.在“成绩1”的空白处输入指定内容——选中第一行——合并及居中——对其余个单元格进行相应的操作,使其符合要求;

5.选中平均分所对应的单元格——插入——函数——选择“average”函数——选择区域为总评成绩——确定——用同样的操作分别使用“统计”类型函数中的“max”“min”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

6.选中“人数”所对应的第一个单元格——插入——函数——统计——COUNTIF_确定——选择区域为“总评成绩”,条件为〉=90——确定——选中第二个单元格——输入“=COUNTIF(H3:H12,">=80")-COUNTIF(H3:H12,">=90")”——依次算出其余各段的人数;

7.点击“保存”按钮;

实验4-3:

一、实验目的:

掌握Excel中数据处理功能——排序、筛选、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

二、实验内容:

1.打开文件“学号.xls”,新建工作表“成绩2”,并将工作表“sheet2”和“sheet3”分别重命名为“成绩3”和“成绩4”;

2.将工作表“成绩1”中的“学生成绩表”中的主体内容(不含“学生成绩表”行和“当前日期”行)复制到工作表“成绩2”中,要求:

a)仅仅复制数值;

b)筛选出“班级”为二班,且“总评成绩”大于等于80分的学生,在工作表“成绩

2”中另辟一块区域显示筛选结果;

3.将工作表“成绩1”中的“学生成绩表”中的主体内容(不含“学生成绩表”行和“当前日期”行)复制到工作表“成绩3”中,要求:

a)仅仅复制数值;

b)根据“班级”分类汇总“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的平

均值;

4.将工作表“成绩1”中的“学生成绩表”中的“性别”、“班级”、“总评成绩”的标题及内容复制到工作表“成绩4”中,要求:

a)仅仅复制数值;

b)制作数据透视表,行字段为“班级”,列字段为“性别”,数据项为“总评成绩”的

平均值;

5.保存修改后的文件。

三、实验步骤:(学生自己填写)

1.点击“工作表””栏——右键——插入——工作表——重命名为“成绩2”——分别选中“Sheet2”,“Sheet3”——右键——重命名为“成绩3”,“成绩4”;

2.选中“成绩1”中的主体内容——Ctrl+C_——打开“成绩2”——编辑——选择性粘贴——数值——将该主题内容复制到“成绩2”中的另一区域——对选择任意一个非空白的单元格——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分别对“班级”和“总评成绩”字段进行筛选;

3.同第二步复制数据——选中任意一个非空白单元格——数据——排序——班级——确定——数据——分类汇总——分类字段为“班级”——汇总方式为“平均值”——汇总项为

“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

4.选中指定列——右键——复制——打开“成绩4”——编辑——选择性粘贴——数值——确定——数据——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按要求和系统提示制作数据透视表;

5.点击“保存”按钮;

实验4-4:

一、实验目的:

掌握Excel中图表的制作。

二、实验内容:

1.在工作簿“学号.xls”中新建工作表“成绩5”,将工作表“成绩1”中的“学生成绩表”

中的“学号”、“姓名”及各种成绩的标题及内容复制到工作表“成绩5”中,要求:

a)仅仅复制数值;

b)在工作表“成绩5”中制作“数据点折线”图表,系列有“平时成绩”、“期中成绩”、

“期末成绩”和“总评成绩”,分类轴(标题)为“学号”,数值轴(标题)为“成

绩”,靠右显示图例;

c)设置系列格式为下图所示形式:

2.保存修改后的文件

3.将“实验四Excel电子表格”的实验报告保存在文件夹“实验4”中;

4.将文件夹“实验4”提交到“e-learning”的相应课程中。

三、实验步骤:(学生自己填写)

1.将鼠标放在左下角的工作表名上——右键——插入——工作表——重命名为“成绩5”——选中指定列——按实验4-3中的操作步骤完成数据的复制——选中任意一个单元格——插入——图表——标准类型——数据点折线——设置其系列为题目所要求的项目——设置图表的其它格式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2.点击图例——右键——图例格式——修改其格式为指定格式;

3.点击“保存”按钮;

4.文件——另存为——实验4;

实验思考题及解答:

1.如何实现单元格中的文本自动换行?

2.如何使用“选择性粘贴”命令?它与直接使用“粘贴”命令有什么不同?

3.说明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3种不同引用方法在公式复制时的变化规则。4.高级筛选的条件设置中是否可以使用通配符?如果可以使用,请自己设计一个例子说明,并显示结果。

答:1.中该单元格——格式——单元格——对齐——选择“自动换行”;

2.在原地点击复制,到目的地后“编辑”——选择性粘贴——选择要粘贴的项目;

直接使用“粘贴”命令会把原文本原样粘贴(包括格式、数据等),而使用“选择性粘贴”命令可以选择要粘贴的项目,取消不需要的项目;

3.“相对引用”会随着复制位置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化,“绝对引用”则在公式复制的

任何时候都不会发生变化;“混合引用”中“相对引用”不符合“绝对引用”不符

合其独立使用时的变化规则一样。

4.可以。

要筛选出“表格一”中每个班的2号,则筛选条件为表格二,筛选的结果为表格三;学生成绩

一班1号82

一班2号85

一班3号86

二班1号84

二班2号79

二班3号85

三班1号78

三班2号79 三班3号81

表格一

学生成绩

一班2号85 二班2号79 三班2号79

表格三学生*2号

表格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excel综合实训材料

第1章O ffice Excel 2010高级应用技术 1.1学生成绩管理 一、考查知识点 数据清单、格式设置、公式与函数、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和图表等级知识,利用多种公式和函数对单元格中的数据进行运算;对各种数据可以进行格式设置;分析汇总各单元格中的数据信息,把相关数据用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示,运用Excel 2010电子表格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知识点解析 1、创建学生信息表,如图1-1所示。 图1-1原始工作表 2、操作内容: (1)将首行合并居中,并将标题“学生信息表”设置为“黑体”,“20号”,将其他数据清单数据设置为“宋体”,“12号”,“水平居中”。 (2)将数据表中的行高设为“20磅”,列宽设为“最合适的列宽”,数据表中的单元格垂直和水平对齐方式均设定为“居中”。 (3)设置各科成绩的数据输入有效性,要求成绩输入的范围为0~100,当鼠标停留在成绩的单元格上时,提示信息为“成绩范围:0~100”。 (4)将每门课程中不及格的成绩用红色、加粗字体显示。 (5)用AVERAGE函数求出每位学生的平均分,并用IF函数根据平均分对学生做出评价,60分及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6)根据“身份证号码”字段计算每位学生的年龄。 (7)用统计函数完成对“平均分”中各分数段人数统计,把结果分别填入相应的单元格,并根据各等级的比例生成三维饼图,放在统计表下。 (8)插入一张工作表,工作表标签颜色设成红色,工作表重命名为“优秀学生信息表”;在“学生信息表”中筛选出平均成绩大于等于85分的学生记录, 将其复制到“优秀学生信息表”中,“学生信息表”中的记录还原。 (9)建立“按组分类汇总”工作表,把“学生信息表”中的成绩表复制到该表中,按“组别”字段升序排序。 (10)按A、B两个组进行分类汇总,分别计算出A、B组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平均分。 3、操作分析与过程 (1)输入数据表中的原始数据。 (2)选择D3至G23区域,单击“数据”选项卡“数据工具”组中的“数据有效性”命令,弹出如图1-2所示的对话框,选择“设置”选项卡进行“有效性条件”设置,在“输入信息”选项卡中进行相关输入信息的设置。 图1-2 设置“数据有效性”对话框 (3)选择D3至G23区域,单击“开始”选项卡“样式”组中的“条件格式”按钮,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其他规则”命令,弹出“新建格式规则”对话框,设置单元格数值为“小于60”,再单击“格式”对话框,设置字体为“红色”、“加粗”,如图1-3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福建师范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基础应用》在线考核试题

2015期末在现线考核单选题 (共7道题) 展开 收起 1.(分)在2012年MOOC闯入人们视线并迅速走俏,也有人说2012年是MOOC元年,MOOC意为: A、开放在新课程 B、大规模开发式在线课程 C、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 D、大型开放式课程 我的答案:b 2.(分)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远程教育技术(如收音机和电视)的特征是 A、单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B、双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C、单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D、双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我的答案:A 3.(分)网络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状态 A、通信

B、教学 C、分离 D、讨论 我的答案:C 4.(分)网络教育过程中包含的因素可以分为 A、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 B、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信息 C、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 D、网络教室、电子点名系统、在线考试系统、课程学习系统 我的答案:C 5.(分) E-mail地址的格式是 B、网址?用户名 C、账号@邮件服务器名称 D、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名称 我的答案:c 6.(分)下面关于现代远程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既保留了传统电教的形象生动、也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等特点。 B、它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 C、它的教学内容、题材和手段更广泛。 D、它只满足社会上需要再教育的各类人员的需要。

我的答案:D 7.(分) 1998年,()提出“因特网宣言”,通过实现5个新目标来进一步完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A、比尔?盖茨 B、威廉?杰斐逊?克林顿 C、阿尔?戈尔 D、理查德?贝卢佐 我的答案:C 问答题 (共9道题) 展开 收起 8.(分)简答题:请写出福建师大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学平台域名、电子邮件服务系统域名。 我的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站()。 9.(分)简述题:如何通过网上教学平台进行交作业?请写出具体新平台的操作步骤。 我的答案: 第一步:在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站首页输入用户(学号)、密码、验证码,登录“我的空间”。第二步:点击课程列表的具体科目下方的作业,出现这一科目的作业安排。 第三步:点击操作列表选择对应的作业开始答题。第四步:显示出作业内容按要求答题。 第五步:答题中断时点击左下角“保存”,待下次有时间继续答题,答题完毕则点击“交作 业”。 10.(分)简述题:网络教育学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有哪几方面的表现?请加以说明。 我的答案: 答:一、网上大学适应了信息时代的潮流,二、网络大学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三、网络大学适应了信息时代终身教育的需求,四、网络大学符合经济效益原则,五、现阶段发展网络大学还能缓解就业压力。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际,网络大学满足人们求学的愿望,新兴的网络远程教育利用普通大学已有的师资、教材、设备等资源及目前较为空闲的通讯资源,以达共享,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社会需要高层次人才。现代远程教育打破了正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打破了正规办学城市化地域局限,使高等教育学历人才向多方位均匀分布发展。远程网络教育满足知识技能在信息时代急速更新的情况下,让人们得以继续学习补充自身知识。远程教育低投入、高产出,教育机构的部门及管理人员大大减少,高效益的新

计算机基础(Excel2010)试题及答案解析

1、在excel表格中,当按下回车(ENTER)键结束对一个单元格数据输入时,下一个活动单元格在原活动单元格得. A.上面B、下面 C、左面 D、右面 2、在EXCEL 2010中,表示逻辑值为真得标识符就是。 A。F B、TC、 FALSE D、TRUE 3、在EXCEL 2010中,列宽与行高 . A。都可以改变 B、只能改变列宽 C、只能改变行高D、都不能改变 4、在EXCEL 2010中,表示逻辑值为假得标识符就是。 A.F B、T C、 FALSE D、TRUE 5、 EXCEL 2010所属得套装软件就是。 A.LOTUS 2010 B、 Windows2010 C、 Office 2010 D、Word 2010 6、在EXCEL 2010中,给当前单元格输入数值型数据时,默认为。 A。居中B、左对齐C、右对齐 D、随机 7.EXCEL 2010工作薄文件得默认扩展名为___________。 A.doc B。xls C. D.mdb 8.在EXCEL 2010得一个单元格中,若要输入文字串2008—4-5,则正确 得输入为___________。 A.2008—4—5 B。’2008—4—5C.=2008-4-5D.“2008-4—5"

9。在EXCEL 2010中,数据源发生变化时,相应得图表___________。 A。自动跟随变化 B.手动跟随变化 C.不跟随变化D。不收任何影响 10.在EXCEL 2010得工作表中最小操作单元就是___________。 A.单元格 B.一行 C。一列 D。一张表 11.在EXCEL 2010中,求一组数值中得平均值函数为___________。 A。AVERAGE B.MAX C。MIN D.SUM 12、在EXCEL 2010中,假定B2单元格得内容为数值15,C3单元格得内容就是10,则=$B$2-$C$3得值为。 A、25 ?? B、250 C、30 ?? D、5 13、在EXCEL 2010得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包括得选项卡得个数为。 A、4 ?? B、8C、6 ?D、10 14、在EXCEL 2010中,存储二维数据得表格被称为。 A、工作薄??B、文件夹C、工作表?D、图表 15、在EXCEL 2010中,单元格B2得列相对行绝对得混合引用地址为。 A、$B$2 B、$B2 C、B$2?D、B2 16、EXCEL 2010主界面窗口中编辑栏上得“fx”按钮用来向单元格插入. A、文字B、数字C、公式??D、函数 17、在EXCEL2010中,对电子工作表得选择区域不能进行得设置就是。 A、行高尺寸? B、列宽尺寸

计算机基础 Word和Excel 题目

前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以一种文化形态渗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教师作为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和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相关素质的状况,不仅关系到下一代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目前,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尚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初步的计算机知识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所学知识的针对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践,以致学用脱节。毫无疑问,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在近阶段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用途最广,并将逐步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工具。长期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大多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开发,而在教学中最有发言权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却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教师应成为开发和应用教学辅助软件的主要力量,没有教师参与开发和使用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不可能真正发挥出来。有关专家对目前教学软件状况所作的“数量不少,缺乏精品,实用性差”的评价 第二个文件 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 人们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就已认识到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必将进入信息社会。为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一种具有计算机文化的现代文明人。对计算机文化含义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以不同方式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综观我国多年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可以非常清晰地划分

为两个阶段:80年代的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阶段及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阶段。这与国外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由于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科学中的特殊地位,在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早期,程序设计一度被认为是计算机文化的核心。前苏联的计算机教育学家叶尔肖夫在1981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所作的著名报告“程序设计——第二文化”中提出了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的看法。一时间,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程序设计热。我国在这一阶段是以BASI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为特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BASIC语言或程序设计语言在当时几乎成为同义语。潭浩强先生的《BASIC语言》也因此一举成为我国图书发行史上的第一畅销书。不能否认,当时的“BASIC热”对推动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当时的计算机水平也只能进行单一的程序设计工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文化的核心而要求人人都必须掌握毫无疑问是非常片面的,它夸大了程序设计对社会普通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小的。 计算机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则要比第一阶段在认识上更全面、更理智。这一阶段,是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如操作系统、汉字输入、文字信息处理、数据库及简单的程序设计为核心的。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把计算机作为人们处理日常信息(如文字处理、数据统计等)的工具来掌握,而不再认为掌握计算机与掌握数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再认为程序设计等同于使用计算机。这种观念的改变,使得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更具体与全面,而不再对其充满“神秘”的色彩。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误区,主要是没有完全摆脱“计算机专业思想”的束缚,把许多计算机科学的专业思想试图灌输给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或初学者。 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Internet在全球的广泛普及与高速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不再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的预言那样的将来,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面对这种形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再一次被提出。这次人们的眼光应该放得更远、视线应该更开阔。以“超媒体文化”与“计算机网络文化”为特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计算机文化观已逐渐形成。为了能更精确地描述这一代计算机文化观的本质,一般将其称为“信息素养”或者“信息文化”。 我们知道,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与物质、能量一起共同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信息运用能力”将是21世纪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先走了一步。如日本早在1986年4月就提出了“信息运用能力”的概念,并制定了信息教育的三个基本目标(1)信息运用的实践能力;(2)对信息的科学理解;(3)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还分别规定了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对信息教育的实施方案。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作出反应,修订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因为,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立足与领先的大事,因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我国也已着手这方面的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信息教育将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将在各级教育教学中普及。 第三个文件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选择题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选择题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曾提出了一个所谓的(2)纲领可供选择答案: 1.信息高速公路发展 2.教育技术行动 3.京都协议 4.网络教育 在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不包括2 可供选择答案: 1.纯粹的Web交互 2.面对面的提问 3. 利用asp,jsp 4.Web编程技术表单 网络教育过程中包含的因素可以分为:(3) 可供选择答案: 1.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 2.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信息 3.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 4.网络教室、电子点名系统、在线考试系统、课程学习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活动也有缺点,表现在:( 1) 可供选择答案: 1. 教师必须适应网络时代非线性思维的要求 2.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 4. 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教育过程的主体是:(2 ) 可供选择答案: 1.教育者 2.学习者 3.计算机网络 4. 教育信息 网络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3 )状态 可供选择答案: 1.通信 2.教学 3.分离 4.讨论 在网络上实现所谓的“网上学校”属于网络教育的(1 )可供选择答案: 1.虚拟功能 2.共享功能 3.检索功能

4.服务功能 网络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4 ) 可供选择答案: 1.幻灯投影技术 2.知识爆炸 3.经济高速发展 4.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美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就是网上K-12,其中的字母K 表示的是(3) 可供选择答案: 1.网络 2.中小学 3.儿童 4.信息高速公路 1998年,(2)提出“因特网宣言”,通过实现5个新目标来进一步完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可供选择答案: 1.比尔·盖茨 2.阿尔·戈尔 3.史蒂夫·鲍尔默 4.理查德·贝卢佐 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远程教育技术(如打印机、收音机和电视)的特征是( 1 )。 可供选择答案: 1.单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2. 双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3.单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4.双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中国目前的远距离教育的特点不是( 4 )。 可供选择答案: 1.着点多 2.覆盖面广 3.收听收视率高 4. 教育是双向的 下面关于现代远程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4 )。 可供选择答案: 1. 下面关于现代远程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 它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 3.它的教学内容、题材和手段更广泛。 4. 它只满足社会上需要再教育的各类人员的需要。 下列哪一项不是校外学习中心点承担的任务:( 3 )。 可供选择答案: 1.招生宣传、协助招生、学生选课 2.教材发放、学费交纳、课程辅导(部分学校要求)

计算机基础(Excel20XX)试题与答案.doc

1. 在excel表格中,当按下回车(ENTER)键结束对一个单元格数据输入时,下一个活动单元格在原活动单元格的。 A.上面 B. 下面 C. 左面 D. 右面 2. 在EXCEL 2010中,表示逻辑值为真的标识符是。 A.F B. T C. FALSE D. TRUE 3. 在EXCEL 2010中,列宽和行高。 A.都可以改变 B.只能改变列宽 C.只能改变行高 D.都不能改变 4. 在EXCEL 2010中,表示逻辑值为假的标识符是。 A.F B.T C. FALSE D.TRUE 5. EXCEL 2010所属的套装软件是。 A.LOTUS 2010 B. Windows 2010 C. Office 2010 D. Word 2010 6. 在EXCEL 2010中,给当前单元格输入数值型数据时,默认为。 A.居中 B.左对齐 C.右对齐 D. 随机 7.EXCEL 2010工作薄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___________。 A.doc B.xls C.ppt D.mdb 8.在EXCEL 2010的一个单元格中,若要输入文字串2008-4-5,则正确的输入为___________。 A.2008-4-5 B.’2008-4-5 C.=2008-4-5 D.“2008-4-5”9.在EXCEL 2010中,数据源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图表___________。 A.自动跟随变化B.手动跟随变化 C.不跟随变化 D.不收任何影响 10.在EXCEL 2010的工作表中最小操作单元是___________。 A.单元格B.一行 C.一列 D.一张表

11.在EXCEL 2010中,求一组数值中的平均值函数为___________。 A.AVERAGE B.MAX C.MIN D.SUM 12. 在EXCEL 2010中,假定B2单元格的内容为数值15,C3单元格的内容是 10,则=$B$2-$C$3的值为。 A、25 B、250 C、30 D、5 13. 在EXCEL 2010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包括的选项卡的个数为。 A、4 B、8 C、6 D、10 14. 在EXCEL 2010中,存储二维数据的表格被称为。 A、工作薄 B、文件夹 C、工作表 D、图表 15. 在EXCEL 2010中,单元格B2的列相对行绝对的混合引用地址为。 A、$B$2 B、$B2 C、B$2 D、B2 16. EXCEL 2010主界面窗口中编辑栏上的“fx”按钮用来向单元格插入。 A、文字 B、数字 C、公式 D、函数 17. 在EXCEL 2010中,对电子工作表的选择区域不能进行的设置是。 A、行高尺寸 B、列宽尺寸 C、条件格式 D、保存 18. Excel 2010工作薄中,要同时选择多个不相邻的工作表,需要依次单击各个工作表的标签前应先按住: A. TAB B. Alt C. Shift D. Ctrl 19. Excel 2010系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只能打开一个文件 B. 最多能打开4个文件 C. 能打开多个文件,但不能同时将它们打开 D. 能打开多个文件,并能同时将它们打开

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题库范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Ex cel题库 一.填空 1.E x c e l工作表的行坐标范围是()。1-65536 2.对数据清单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时,可按某一字段进行排序,也可按多个字段进行排序,在按多个字段进行排序时称为()。多重排序 3.对数据清单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时,对每一个字段还可以指定()。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 4.E x c e l97共提供了3类运算符,即算术运算符.()和字符运算符。关系运算符 5.在E x c e l中有3种地址引用,即相对地址引用.绝对地址引用和混合地址引用。在公式.函数.区域的指定及单元格的指定中,最常用的一种地址引用是()。相对地址引用

6.在E x c e l工作表中,在某单元格的编辑区输入“(20)”,单元格内将显示()-20 7.在E x c e l中用来计算平均值的函数是()。AV E R A G E 8.E x c e l中单元格中的文字是()对齐,数字是()对齐。左,右 9.E x c e l2010工作表中,日期型数据"2008年12月21日"的正确输入形式是()。12-21-2008 10.E x c e l中,文件的扩展名是()。X L S 11.在E x c e l工作表的单元格E5中有公式 “=E3+$E$2”,将其复制到F5,则F5单元格中的公式为()。F3+$E$2 12.在E x c e l中,可按需拆分窗口,一张工作表最多拆分为()个窗口。3

13.E x c e l中,单元格的引用包括绝对引用和 ()引用。相对 14.E x c e l中,函数可以使用预先定义好的语法对数据进行计算,一个函数包括两个部分,()和()。函数名,参数 15.在E x c e l中,每一张工作表中共有()(行)×256(列)个单元格。65536 16.在E x c e l工作表的某单元格内输入数字字符串"3997",正确的输入方式是()。'3997 17.在E x c e l工作薄中,s h e e t1工作表第6行第F列单元格应表示为()。F6 18.在E x c e l工作表中,单元格区域C3:E4所包含的单元格个数是()。9 19.如果单元格F5中输入的是=$D5,将其复制到

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题库

计算机应用基础E x c e l题库一.填空 工作表的行坐标范围是()。 2.对数据清单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时,可按某一字段进行排序,也可按多个字段进行排序,在按多个字段进行排序时称为()。 3.对数据清单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时,对每一个字段还可以指定()。 共提供了3类运算符,即算术运算符.()和字符运算符。 5.在E x c e l中有3种地址引用,即相对地址引用.绝对地址引用和混合地址引用。在公式.函数.区域的指定及单元格的指定中,最常用的一种地址引用是()。 6.在E x c e l工作表中,在某单元格的编辑区输入

“(20)”,单元格内将显示() 7.在E x c e l中用来计算平均值的函数是()。中单元格中的文字是()对齐,数字是()对齐。 工作表中,日期型数据"2008年12月21日"的正确输入形式是()。 中,文件的扩展名是()。 11.在E x c e l工作表的单元格E5中有公式 “=E3+$E$2”,将其复制到F5,则F5单元格中的公式为()。 12.在E x c e l中,可按需拆分窗口,一张工作表 最多拆分为()个窗口。 中,单元格的引用包括绝对引用和()引用。中,函数可以使用预先定义好的语法对数据进行计算,一个函数包括两个部分,()和()。 15.在E x c e l中,每一张工作表中共有()(行)

×256(列)个单元格。 16.在E x c e l工作表的某单元格内输入数字字符串"3997",正确的输入方式是()。 17.在E x c e l工作薄中,s h e e t1工作表第6行第F列单元格应表示为()。 18.在E x c e l工作表中,单元格区域C3:E4所包含的单元格个数是()。 19.如果单元格F5中输入的是=$D5,将其复制到 D6中去,则D6中的内容是()。 20.在E x c e l中,每一张工作表中共有65536(行)×()(列)个单元格。 21.在E x c e l工作表中,单元格区域D2:E4所包含的单元格个数是()。 在默认情况下,单元格中的文本靠()对齐,数字靠()对齐。 23.修改公式时,选择要修改的单元格后,按

互联网应用试题和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题(一) 课程名称:互联网应用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Internet术语中,Internet网关是指( ) A.终端计算机 B.中间计算机 C.客户机 D.微型计算机 2.TCP协议在两台计算机之间提供可靠的( ) A.比特 B.包 C.段 D.数据流 3.最基本的Internet服务是不可靠的,是因为它并不保证正确的传输( ) 帧B.A.比特段D.C.分组) 4.Internet上从服务器到服务器传递邮件的协议是( B.FTP A.HTTP D.SMTP C.POP ) 5.PPP帧的数据长度是可变的,默认字节值是( B.256 A.128 D.1500 C.512 ) 地址的前导码是( IP6.D类B.110 A.10 D.11110 C.1110 ) ( 7.IP报文的第三个字段是A.版本号长度B. 协议服务类型D.C.) 8.IPv6分组的流标记的位数是( B.24 A12 D.128 C.64 ) 用户想要拨号上网得先找一个9.( A.ISP B.账号 C.密码 D.账号和密码) COM10.PC机主机箱的后面的接口的中文意思是( B.A.并行通讯端串行通讯端口 C.数字电路端口模拟电路端口 D.) 计算机的显示界面是图形方式的操作系统是11.( B.Linux A.Dos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Windows D.Unix ) ( 12.网络适配器也称为B.网板A.匹配器 D.网路C.转发器 13.现存TCP/IP邮件系统的扩展协议是( )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习题4

习题4 Excel 2003测试练习 一、填空题 1.Excel的工作簿窗口最多可包含____________ 张工作表。 2.Excel的信息组织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Excel公式中使用的引用地址E1是相对地址,而$ E $ 1是____________ 地址。 4.Excel中对指定区域(C1:C5) 求和的函数公式是____________ 。 5.Excel中工作簿的最小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 。 6.Excel中如果需要在单元格中将600显示为600.00,可使用“设置单元格格式”中的“数字”标签,选择为____________。 7.Excel中如果一个单元格中的信息是以“=”开头,则说明该单元格中的信息是 ____________ 8.Excel中图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独立图表和____________ 。 9.Excel中,要在公式中引用某个单元格的数据时,应在公式中键入该单元格的 ____________ 。 10.电子表格是一种____________ 维的表格。 11.一个Excel文件就是一个____________ 。 12.一张Excel工作表,最多可以包含____________ 行和____________ 列。 13.在Excel中,单元格默认对齐方式与数据类型有关,如:文字是左对齐,数字是 ____________。 14.在Excel中,进行分类汇总时,必须先进行____________。 15.在Excel中,如果要修改计算的顺序,需把公式首先计算的部分括在____________ 内。 16.在Excel中,欲对单元格的数据设置对齐方式,可单击____________菜单,选择单元格命令。 17.在Excel中,当输入有算术运算关系的数字和符号时,必须以____________方式进行输入。 18.在Excel中,公式都是以“=”开始的,后面由____________和运算符构成。 19.在Excel中,清除是指对选定的单元格和区域内的内容作清除,____________依然存在。 20.在Excel中,如果要打印一个多页的列表,并且使每页都出现列表的标题行,则应在[文件]菜单的____________命令进行设置。 21.在Excel中,设A1—A4单元格的数值为82,71,53,60,A5单元格使用公式为 =If(Average(A$1:A$4)>=60,“及格”,“不及格”),则A5显示的值是____________。 22.在Excel中,我们直接处理的对象称为____________。 23.在Excel中,正在处理的单元格称为____________的单元格。 24.在Excel中建立内嵌式图表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____________工具栏中的“图表类型”按钮。 25.在Excel中输入数据时,如果输入的数据具有某种内在规律,则可以利用它的 ____________功能进行输入。 二、判断题 1.Excel规定,在不同的工作表中不能将工作表名字重复定义。 ( )

网络教育本科全国统考《计算机应用基础1》模拟题第6套

网络教育本科全国统考《计算机使用基础》模拟题第6套 一、单选题 1、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___。 A:麻省理工学院 B:哈佛大学 C:宾夕法尼亚大学 D:牛津大学 答案:C 2、通用计算机一般要比专用计算机的______。 A:结构要复杂 B:构造要简单 C:耐用性要好 D:稳定性要差 答案:A 3、从广泛的意义来说,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是______。 A:文字和图像 B:图像和声音 C:软件 D:程序和数据 答案:D 4、计算机使用中,英文缩略语CAD所表示的计算机术语是______。 A:计算机辅助设计 B:计算机辅助制造 C:计算机辅助工程 D:计算机辅助教学 答案:A 5、下列各项中,属于信息的是______。 A:电视机 B: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内容 C:打印机 D:复印机 答案:B 6、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A: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B:主机、键盘、显示器 C:系统软件和使用软件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答案:D 7、计算机配置的内存的容量为128MB或128MB以上,其中的128MB是指______。A:128×1000×1000字节 B:128×1000×1000字 C:128×1024×1024字 D:128×1024×1024字节 答案:D

8、使用软件是指______。 A:所有能够使用的软件 B:所有微机上都应使用的基本软件 C:专门为某一使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 D:能被各使用单位共同使用的某种软件 答案:C 9、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计算机部件,通常被称为______。 A:运算器 B:控制器 C:显示器 D:存储器 答案:A 10、某32位微型计算机中,若存储器容量为1MB,按字节编址,其主存的地址寄存器的位数至少应为。 A:20位 B:24位 C:32位 D:16位 答案:A 11、下列设备属于外部设备的是______。 A:CPU B:主板 C:显示器 D:内存条 答案:C 12、微机的核心部件是______。 A:总线 B:微处理器 C:硬盘 D:内存储器 答案:B 13、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除了内存容量外,还包括下列四项中的______。 A:有无喷墨打印机 B:运算速度的快慢 C:有无绘图机 D:有无彩色显示器 答案:B 14、下列不同进制的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 A:234D B:EDH C:351O D:11110011B 答案:D 15、下列字符中,ASCII码值最小的是______。

网络教育应用章节习题复习

第一章绪论 网络教育:从网络教育过程和网络教育环境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网络教育应用: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 阐述网络教育应用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 网络教育应用的学科性质: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它是网络技术、教学论、学习论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属于教育技术学。从其研究内容看网络教育应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1学科的本体研究;2对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习者的研究;3网络教学与学习过程的研究;4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支撑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研究;5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网络教育的评价研究等。 第二章网络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 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 十字交叉形:十字交叉形是斯皮罗提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图解如图 2.2 所示。其中 a.b.c.d及其指向o的箭头表示在不同背景或主题中对知识的理解,o表示最终的理解。从o指向a.b.c.d的箭头表示知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椭圆表示不同背景中对知识的理解相互影响。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斯皮罗在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意义的超文本进行了重新设计,设计出来的超文本学习环境被称为认知灵活性超文本。 论述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网络教育应用的支持作用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提供的是构成知识序列的知识单元,以及围绕该知识序列进行组织的探索环境,这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反复进行建构型思考。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中预定的知识范围通常局限于大致描述应如何对该领域进行思考的一些标志和起点,并把侧重点放在它们的灵活性上,而不是结构与应用的刻板性上。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允许学习者超越预定结构,通过选择补充概念、命题和案例分析进行用户定制。 第三章网络教育应用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对网络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教育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构成了网络教育的物质基础。网格技术、下一代 Internet 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的发展必将促进网络教育向着更加灵活、方便、快捷、可移动等方向发展。同时将会更好的实现网络教育中的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在线教学,增强交互性。 分析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不同用途 流媒体是一种可以使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文件能在 Internet 及 Intranet 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压缩编码技术。流媒体技术对网络教学的最大贡献是实现了网上实时内容的同步传输和播放,从而可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时交互的网络教学。 (实时同步教学方式的实现;异步教学方式) 第四章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 1.学习资源概念的形成经历了:ACD A、媒体 B、学习支持 C、媒体环境 D、学习资源 2、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可分为 ABD A、知识学习 B、问题解决 C、情感习得 D、策略学习 阐述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构成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5个方面:基于网络的智能教学系统、基于网络的题库系统、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系统、基于网络的交流与协作系统、基于网络的辅助工具系统。 阐述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主动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情境性原则 说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种类:知识学习、问题解决、策略学习;

全国统考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操作题

1、在考生文件夹下新建一个Excel工作簿,完成以下操作: (1)将Sheet1工作表重命名为debug1。 (2)在debug1工作表中,试采用数据的填充功能分别填充A3:A30、B3:B30和C3:C30区域,前一区域中的前两个单元格的内容为"10"和"11",中间区域中的前两个单元格的内容为"10101"和"10102",最后区域中的前两个单元格的内容为"2006-10-15"和"2006-10-16"。 完成以上操作后将该工作簿以prac2.xls为文件名保存到考生文件夹下。 评析: 操作提示: ①启动Excel后,通过单击"文件"菜单选项中的"保存"或"另存为"选项,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在"文件位置"下拉列表中选择考生文件夹所在位置; ②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工作簿文件名prac2.xls,接着单击"保存"按钮完成指定工作簿文件的建立; ③在工作簿文件中,把Sheet1工作表标签修改为debug1; ④在其中的A3和A4单元格中分别输入"10"和"11",接着选择这两个单元格,单击填充柄并向下拖曳至A30单元格后松开;同理可以输入和填充B3:B30和C3:C30区域。 ⑤保存文件。 2、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Excel工作簿Excel02.xls,在"计算机系奖金表"工作表中完成以下操作:(1)删除"性别"列。 (2)计算出每位职工的基本奖金、出勤奖和贡献奖的合计(计算公式为:合计=基本奖金+出勤奖+贡献奖),结果存放于E2:E6单元格区域。 完成以上操作后将该工作簿以原文件名保存到考生文件夹下。 评析: 操作提示: ①选择B1:B6区域,接着单击"编辑"→"删除"选项,打开"删除"对话框,从中选中"右侧单元格左移"单选按钮后单击"确定"按钮; ②在"合计"标题下面的E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2+C2+D2",然后单击并拖曳填充柄直到E6为止。 ③保存文件。 3、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Excel工作簿Excel15.xls,在Sheet1工作表中完成以下操作: 根据Sheet1工作表中的数据,按照下图的相同样式创建对应的图表。 完成以上操作后将该工作簿以原文件名保存到考生文件夹下。 评析: 操作提示: ①从数据表中选取名称和数量两列数据; ②单击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钮,打开图表向导的第一步对话框,选择图表类型为饼图,单击"下一步"按钮;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试题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信息技术泛指各种能够扩展人类_______器官功能的技术; 2、在信息技术的构成体系中,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_______技术、控制技术 和计算机技术; 3、无线电技术出现于_______世纪末期; 4、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将使现代教育朝着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_______以及管理自 动化的方向发展; 5、著名数学家__________提出了存储程序计算机理论,为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奠定了基础; 6、一个基本的通信系统主要由信源、信道和_______三部分构成; 7、网卡又称_______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算机进行互联的基本设备; 8、所有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成分,即______、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9、协同式专家系统又称_________,该系统可以若干领域的多个专家系统共同解决当前的问题; 10、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师生之间可进行一对一、一对多、_______和多对多等不同形 式的交互。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2、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 3、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5、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只能提供文本和图形、图片信息,不能提供多媒体内容。 6、虚拟现实技术一般多用于电子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在其他领域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7、对机器学习的研究可以增进人类对学习的过程和机制的认识与理解。 8、ICAI教学课件指具有一定智能性,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与帮助的教学课件。 9、数字电影和数字视频的制作流程和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基本相同。 10、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多人参与的实时异地协作。 三、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出现于19世纪的: A.30年代 B. 40年代 C. 50年代 D. 60年代

计算机基础(Excel2010)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在excel表格中,当按下回车(ENTER键结束对一个单元格数据输入时, 下一个活动单元格在原活动单元格的___________ 。 A. 上面 B.下面 C. 左面 D. 右面 2. 在EXCEL 2010中,表示逻辑值为真的标识符是______ 。 A. F B. T C. FALSE D. TRUE 3. 在EXCEL 2010中,列宽和行高_____ 。 A.都可以改变 B.只能改变列宽 C.只能改变行高 D.都不能改变 4. 在EXCEL 2010中,表示逻辑值为假的标识符是______ 。 A. F B.T C. FALSE D. TRUE 5. EXCEL 2010所属的套装软件是_________ 。 A. LOTUS 2010 B. Windows 2010 C. Office 2010 D. Word 2010 6. 在EXCEL 2010中,给当前单元格输入数值型数据时,默认为___________ 。 A.居中 B.左对齐 C.右对齐 D. 随机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XCEL 2010工作薄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doc B. xls C. ppt D . mdb &在EXCEL 2010的一个单元格中,若要输入文字串2008-4-5,则正确的输 入为____________ 。 A. 2008-4-5 B. ' 2008-4-5 C . =2008-4-5 D . “2008-4-5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EXCEL 2010中,数据源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图表____________________ 。 A.自动跟随变化 B.手动跟随变化

网络教育应用试题

是指依托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 Internet 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 备中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移动教育的目的是利用移动设备和移动通信网方便地访问 Internet 上的教育资源。 移动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向短消息的,另一种是面向连接的 (实现实时通信 )。 2. 虚拟教室: 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允许学 生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通过可靠的通信系统进入虚拟教室, 开始基于人力资源、 信息资源 的学习 。 (1)虚拟教室系统的组成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教室,其系统构成分为使用者部件、控制中心和资源库三部分。 (2) 虚拟教室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主要活动:选课、学习、交流等 教师的主要活动:备课、授课、组织资源、答疑等 3.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简称KM)是将可得到的各种 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 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根据知识的特性,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有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知识管理工具是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的手段和方法。 4. 智能代理: 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智能代理不是对整个网络进行索引,而 是在接到一个新任务时就出发,去搜索网上资源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智能代理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搜索, 将具有信息提取功能的 Agent 派遣到一台至多台服 务器, 执行分布式计算, 试图去发现自然语言与样本网页的模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 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将这些与新近发现的网上资源相匹配,最后以一串 URLs 的形式供用 户访问。 7.1 网络教育资源概述 (3)基于 Agent 技术的智能检索的应用 智能代理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查询表达式,但用户仍需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 用户创建智能代理之后、进行首次搜索之前,需要对这些代理进行“训练” ,训练包括描述 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级。 们的结构是必需的。 数字图书馆主要面向高等教育和科研,一般由高校和国家 的科研部门承担建设任务, 数字图书馆对数字化技术的要求较高, 因为要涉及到校间的数据 共享以及跨区域共享等问题, 它对标准化的要求也很高, 一般会遵循国际或国家的相关标准。 分布式管理是当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趋势 。 二、简答题( 40 分) 1、什么是随机通达教学? 简答1: 查询主题的简单的文本输入。 之后该代理将独立地对网络进行浏览, 根据自身内部的相关性 智能代理能够解析自然语言, 但它也需要进行大量的搜索和学习, 才能知道哪些信息对于它 5. 数字化图书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