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 走进信息世界教案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信息可以增值;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课时二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讲解DOS和WINDOWS的区别。(简单介绍)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用的是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WINDOWS如何实现(学生演示)

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壁纸、个性化签名(QQ)、个性化铃声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实践:

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提问。

3 信息的数字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间的转换关系。

(3)掌握ASCII码和汉字编码原理。

(4)综合利用游戏、工具(黑板、纸笔等文具、多媒体)进行形象化展示,以便学生理解编码原理。

(5)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二进制和汉字的编码。

2.难点:

二进制。

【教学方法】

游戏学习、演示学习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的数制都有哪些吗?

学生:十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

2.新课讲授

环节一:手指小游戏

(1)用5个手指表示0~9。

(2)用4个手指表示1~15。

思考:如何表示更大的数?

(3)在计算机中,用一个开关来代替一根手指。

思考: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在计算机中使用二进制表示信息。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每一位数字的“权重”,有利于学生改变固有的十进制思维,理解二进制表示数字的原理。

环节二:二进制

(1)为什么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

(2)二进制的概念。

(3)二进制数码:0和1。

(4)二进制表示数据的方法。

(5)二进制运算。

加法运算法则:逢二进一。

0+0=0,0+1=1,1+0=1,1+1=10

练习:

环节三:西文字符编码

在计算机处理的各种信息中,字符信息占较大的比重,那么这些字符是如何用二进制数表示的呢?我们首先来学习西文字符的编码方法。

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的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小结:

A~Z: 65~90

a~z: 97~122

提问:你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吗?

思考:为什么信息编码要采取统一的标准?

环节四:汉字编码案例

最近小明制定了一个英语学习计划,他将Word处理好的电子文档通过邮件发给了在美国留学的姐姐帮忙看一下,可是他姐姐的计算机是纯英文操作系统,打开小明的学习计划后,看到的都是下图所示的乱码,请思考原因。

学生:纯英文的操作系统没有汉字相关系统。

提问:计算机中要输入、存储、显示汉字,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1)用于输入汉字的编码——输入码(编码)。

通过让学生先输入同桌的姓名,体会拼音的重码率高的缺点;通过教师演示用不同的输入法输入统一而汉字“中”,较直观地展示“中”的不同编码,帮助学生理解音码、形码、阴形码等汉字输入法的区别及它们的优缺点。

(2)用于存储和处理的编码——机内码。

汉字的输入码很多,如果计算机内存放的是输入码本身,就会造成存储容量的浪费、增加处理汉字的难度等问题,因此引入了汉字的机内码,无论采取何种输入法输入的汉字,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加工、传输过程中使用同一的代码。

打开一个香港的网上书店[事先打开并调整成“简体中文(GB2312)”编码]:

由上图可知,处理制作成图片的文字,其余的文字显示的是乱码,完全无法分辨具体内容。从浏览器中将网页编码改为BIG5码后,网页可显示繁体汉字。

提问:BIG5码是什么编码,简体中文(GB2312)又是什么编码?是因为这两种编码不同才导致了乱码吗?

阅读补充资料,了解各种汉字内码之间的关系。

提问:机内码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在,要在屏幕上显示或通过打印机打印,必须以汉字的字型输出,才能被人们接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字型码。

(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①点阵方式:16×16,24×24,32×32,48×48。

②矢量方式。

提问:如果想自己创造一个汉字,能否实现呢?

综合实例:在当前的计算机汉字系统内造一个新字,然后添加到全拼输入法中,最后在“WPS文字”中输出来。

教师使用Windows自带的造字程序演示过程:选择内码;描绘字型;保存字型;与输入法链接。学生模仿操作,进行创意设计。

第2节《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中的第二节内容第一次课,本节共分两次课,本节内容包括信息需求分析、获取信息的途径、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信息的甄别和引用、信息的管理。本次课所讲到的前三个部分是以本章第一节为基础,并且为后面内容做铺垫,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种途径以及各种搜索引擎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特别是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的理解,在之前的课中已经学过。但由于大多数学生不具备在课后实践的条件,所以上课时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课堂的效益。

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甚至差距较大,教师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得到自信,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课堂中所教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以及搜索引擎的分类。

②掌握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

③学会灵活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索。

④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搜索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

②利用因特网进行学科知识探究、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著作权。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重点:1、信息获取的各种途径

2、浏览网页的方法。

难点:1、正确理解关键字的意义和作用,利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搜索信息。

五、教学环境(资源)

多媒体教室、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六、教学思路(教学策略设计)

在学习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对具体的信息获取活动进行剖析,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引导学生尝试从多种途径有效地获取信息,避免仅仅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七、教学过程

复习:1、信息的含义

以“提出问题——问题求解——归纳”为线索组织教学活动。

新课讲授:

(一)信息需求分析

活动:让同学们获取明天常州的天气

教师讲解分析并板书

板书:①内容

②范围

③途径

④方法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

活动:向学生提问,获取明天常州的天气可能有哪些方法。

教师讲解并板书

①感官获取——以古代马拉松为例说明

②用工具获取——以长城,通过烽火传递信息说明

③文献检索——以图书馆查资料说明

④听广播看电视

⑤浏览网络

⑥调查研究

(三)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1、访问专业、专题网站

活动:教师讲解并让学生浏览一些特色网站,例如:中国图书网、优酷网等等。

2、使用搜索引擎

活动:教师讲解什么是搜索引擎,并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百度、Google、雅虎等)。

在浏览器上输入百度网址,启发学生通过主页搜索,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师讲解搜索引擎的分类,并让学生分别用这两方法获取信息。

板书:①全文搜索引擎(以百度为例说明)

②目录索引搜索引擎

提问:何时用全文搜索引擎?何是用目录索引搜索引擎?

3、网上信息的下载

活动:教师讲解网上下载信息的方法,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下载。

板书:①保存网页中的部分信息(讲解时以下载文字和图片为例)

②保存整个网页

③文件下载(常见的下载软件有迅雷、快车)

(四)课堂小结

活动:教师提问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同学们一起回顾。

(五)课后思考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不同?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 :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 :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 :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女口,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一单元第1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 (二)能力目标:掌握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知道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长和展望。以及,信息的编码。 (三)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认识信息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更好的利用信息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 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引入新知: 有人说,在21世纪里,不懂计算机的人就是真正的文盲。这句话虽有偏颇,但也表达出学好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我们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初中生,当然也要努力学好计算机知识, 讲授新知: 板书:一、信息(Information) 讲解: 1.1 信息的含义 信息普遍存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信息是指我们对自己还不清楚需要从外界获取的各种消息的总称。“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这些载体形式主要有: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作等,在现代,更是出现了利用电话、电视、广播、录音带、计算机及其网络等信息存储和传递形式。 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获取信息。然而,大量的信息是人所不能直接感知的,因此人类发明各种工具来延伸人体的感官,以提高吱声收集信息的能力。(网络——目前最直接、最高效获取信息的方式。) 1.2 信息的基本特征 实践:将班级分为X个小组,为各组准备一张纸条,每张纸条上面写1个号码,每小组自由发挥,将纸条上的号码由最后一位同学依次向前传递,由第一个同学写下传递的号码,并记录传递时间,传输结果。 特征: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失真性、加工性、时效性。 板书:二、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讲解: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可以概括为: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 Control (计算机+通信+控制) 即所谓的“3 C”技术,它的核心和基础技术是计算机技术。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

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完整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完 整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教学方案 (1)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2)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3)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4)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开展 (5)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6) 第二章:学会操作计算机 (7) 第5课时计算机的根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7) 第6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9) 第7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0) 第8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 .......................................................... 11第9、10课时初识Windows XP与鼠标操作.................................. 11第11课时键盘操作与练习.............................................................. 14第12课时汉字输入....................................................................... 15第13课时Windows的画图—绘图工具箱 ..................................... 16第14课时画方形和圆形图形 ........................................................ 17第15课时文件和文件夹的根本操作.............................................. 18第16课时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20第17课时资源管理器................................................................... 21第三章:上网浏览〔6课时〕 ......................................................... 23第一课走进Internet ................................................................. 23第二课认识浏览器 ..................................................................... 23第三课网上浏览和搜索.............................................................. 24第四课浏览“中国少年雏鹰网 ..................................................... 24第五课下载信息......................................................................... 25第23课时网络与道德................................................................... 27第四章:word的使用 ..................................................................... 28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8课时〕 ............................................ 28第一节 WORD根本操作.............................................................. 28第二节文本的根本编辑 .................................................................. 29第三节表格的建立与编辑.............................................................. 30第四节图文混排 .......................................................................... 31制作小报〔2课时〕........................................................................ 32

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知识点整理.pdf

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知识点整理.pdf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知识整理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可传递、可存储、可加工、可共享、失真性) 3.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利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挽留过技术生成的一种具有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效果的现实模拟环境,可以通过人体自身的技能进行交互,在交互过程中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4.人工只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5.二进制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提出 二-十进制转换 6.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7.汉字国标码GB2312 港台地区繁体字“大五码”GIG5 8.字节Byte 8个二进制数为一个字节 计算机中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9.源码、反码、补码 10.获取信息的途径 感官、工具、文献检索、听广播看电视、浏览网络、调查研究 11.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由专门搜索信息的“机器人”程序像蜘蛛一样在网络间爬来爬去,提取所经过网页的相 关信息,如网址、所包含的关键字等,建立网络搜索引擎数据库。当用户输入关键字搜索后,搜索程序从数据库找到符合该关键字的所

有相关问题网页,并将搜索结果的连接地址和页面 内容摘要等内容组织起来返回到浏览器,使用户选择浏览。 12.搜索引擎分类 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搜索引擎 13.搜索时关键字中空格与双引号对搜索结果的影响 14.信息的甄别与评价 文献信息(作者、出版机构、类型、被引用率、内容) 口头信息(发言者、场合、听众反应) 网络信息(可信度、真实性、全面性、时效性) 15.网上信息的下载(文字、图片、动画、软件等) 16.信息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7.常见文件类型 文件名称扩展名 纯文本Txt 文本文档Word 网页Html、htm 图片Jpe.bmp.gif 18.文件的基本操作(复制、移动、粘贴、重命名、分类管理、搜索、压缩解压缩) Ctrl+单击文件:选择不连续的若干文件 Shifit+单击文件:单击待选的第一个文件,按住shift键,同事单击待选最后一个文件, 选择连续排列的若干文件。 第二章管理计算机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冯.诺依曼原理 2.计算机发发展 第一代电子管 第二代晶体管

通用技术必修ⅰ苏教版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知识点复习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⑴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⑵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⑶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⑷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4.技术的内涵:是指人类在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技能以及为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工具和规则体系,这一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5.通用技术的内涵: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价值的技术。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章 走进信息世界(第1课时 信息获取与管理)教案 苏教版

信息获取与管理 教学课题信息获取与管理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本节内容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时间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综合实践: 实践1: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获取不超过5000元个人电脑的配置信息 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2:国庆长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 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 授后小记: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综合实践任务,有两个选择,一是制定旅游计划书,二是配置电脑,大部分同学选择前一个内容,能根据获取信息一般方法的四个步骤做出计划,部分同学没有按要求做出来,原因是没有积极性,或是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希望在上机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书,找到相关内容。 授课日期

信息技术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单元测试题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一导学: 1、技术与人: A、人类的需求孕育技术的产生 ①人类在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 ②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 ③需要住所以避风档雨,抵御外来的侵害,于是有了 ④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 ⑤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 (1)从火把到电气化灯具,各个阶段的发展,各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 火把动植物油灯烛灯煤油灯煤气灯电弧光灯白炽灯霓红灯日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氙气灯压电式薄膜发光体 (2)人类对光明的需求,怎样推致力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B、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请举例说明: 拓展:下列技术的间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 (1)非典禽流感如此强狂,为什么人们并不是象以前对待瘟疫一样恐慌?

(2)技术具有: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具有保护人的作用表现为 具有解放人的作用表现为 具有发展人的作用表现为 。 (3)技术对人的保护、解放和发展的作用除表现在人们的物质需求方面,还表现在人们的思想精神方面: 例如: 2、技术与社会 (1)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有哪些作用?(2)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意义? 3、技术与自然 (1)技术具有两面性,依靠技术可以对自然进行利用和改造,但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走向反面,请举例说明,并说明,人类应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

课堂练习与下节预习: 1通用技术在课程中是指:() A、信息技术B、体现信息性和专来性的技术 C、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D、专业技术 2、三亚湾海滩进行绿化改造,体现了()关系 A、技术与人B、技术与社会C、技术与科学D、技术与自然 3、传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是个追求欲望很强的孩子,为了弄懂船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他跳进水中,险些淹死;看到母鸡孵出小鸡,他也学着母鸡的样子叭在鸡蛋上......对技术的浓厚兴趣,和热情,推动着爱边生不断地进行创造和发明,爱迪生在技术上的创造和发明,使他得到了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案例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下列的()关系中。 A、技术与人B、技术与社会C、技术与科学D、技术与自然 4、有人说:“技术及其应用就点象锤子和锤子的使用:给小孩一把锤子,他会无论什么地方都会用锤子去敲。当我们有了一把奇巧的技术的锤子,我们当中就会有这样的小孩,我们必须谨防自己受不住诱惑,而拿它来敲这敲那,什么都用它来敲,我们需要锤子,但是不能滥用锤子。”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我们只要有了技术这把锤子,就可以来做任何事情,B、小孩不会使用锤子,C、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技术D、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5、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 A、B超技术B、摄象技术C、电视技术D、蒸汽动力 6、下列能说明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的主要动力之一的是:()A、煤油灯的产生B、金属卤化物灯的产生 C、B超技术的产生,D、福特T型车生产流水线的产生。 7、1912年,在电灯发明五十周年的时候,包括美国总统在内五百多名社会名流在华盛顿隆重集会庆祝,爱迪生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出场,他激动的说“倘若我做的要作给这个社会哪怕只带来一丝的幸福,那我也就因此更加满足了......”这说明()A、技术解放人,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技术活动能实现自我价值,D、技术改变世界

2019-2020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课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 案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1课时。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一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等基本常识,应该从实践和理论这两个角度来讲。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二、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着手进行;1958年8月1日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共计用了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运算速度为1万次每秒。此后,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计算机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运算速度为5万次每秒的晶体管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行;1973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150型和665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1983年2月,运算速度为1亿次每秒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大学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亿次每秒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0亿次每秒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快入了国际先进行

走进技术世界教案

走进技术世界教案 【篇一:苏教版《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1课时 一、设计思想 这本节课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要结合实际,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技术、关注技术的渴望,为 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依据以上思路,课堂教学采用讲授法为主, 师生互生丰富,辅以多媒体及实物演示。 二、教学内容分析 《技术的价值》(苏教版)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的第一节,它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三个维度阐述技术的价值。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设计与技术, 所以还必须附加向学生介绍通用技术的相关知识,也就是相当于结 绪论,根据教学实际,结合《通用技术学科技术与技术1教学指导 意见》,在教学上将第一节分成两个课时,将绪论和“技术与人”分 在第1课时,将“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分在第2课时。 按照与上的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由绪论和“技术与人”这两部分组成。绪论主要内容:《技术与设计》是怎样的一门课程,也就是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技术与人” 的主要内容:技术因人的产生, 因人而发展;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的价值。 三、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各学科当中或多或少地 接触到一些技术的知识或案例,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上过劳动技 术课,但对于技术与设计的理解与认识,总体上说,还是处在混沌 未开阶段,在知识结构上表现为零碎而非系统的,在知识内容上表 现为感性而非理性的。 也正是由于对技术的陌生,所以,同学在本节课所采取的学习策略 也可能是空白,有赖于老师的正确引导。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明白为了要学这一门课程,如何学好这 门课程。

2019-2020年高二通用技术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二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教案苏教版 一、设计思想 这本节课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要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技术、关注技术的渴望,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依据以上思路,课堂教学采用讲授法为主,师生互生丰富,辅以多媒体及实物演示。 二、教学内容分析 《技术的价值》(苏教版)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的第一节,它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三个维度阐述技术的价值。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设计与技术,所以还必须附加向学生介绍通用技术的相关知识,也就是相当于结绪论,根据教学实际,结合《通用技术学科<技术与技术1>教学指导意见》,在教学上将第一节分成两个课时,将绪论和“技术与人”分在第1课时,将“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分在第2课时。 按照与上的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由绪论和“技术与人”这两部分组成。绪论主要内容:《技术与设计》是怎样的一门课程,也就是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技术与人”的主要内容:技术因人的产生,因人而发展;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的价值。 三、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各学科当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技术的知识或案例,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上过劳动技术课,但对于技术与设计的理解与认识,总体上说,还是处在混沌未开阶段,在知识结构上表现为零碎而非系统的,在知识内容上表现为感性而非理性的。 由于对技术的陌生,导致两个极端,部分同学对课程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因而比较关注;另一部分同学由于技术的认识很浅薄,以及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轻视技能学科,参与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也正是由于对技术的陌生,所以,同学在本节课所采取的学习策略也可能是空白,有赖于老师的正确引导。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明白为了要学这一门课程,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2)了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了解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的价值。 4)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能对有关技术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与“技术”相关例子的对比分析,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经历案例的分析,学生之间的活动,知道技术定义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技术的含义,技术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关系,技术对人类活动的价值。 难点: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知技术对人类的重要性

实用的计算机教案4篇

实用的计算机教案4篇 计算机教案篇1 第一课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师:这节课,大家来学习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你注意到了吗?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信息世界中。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世界,好吗? 生:好! 师:启动“神奇的信息世界”。 (让学生来观看,老师边解说) 师:观看影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让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二、这里有一些例子都说明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请大家填一填:下列图中计算机在做什么? 三、想一想 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机? 2、你认为计算机还能做些什么事? 第二课走近计算机(教案) 教学目的: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具体应用方面。 师:好,你来。 生:(略)

师:好,你也来谈谈。 生:(略) 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好吗? 生:好。 二、新授 师:现在,让世纪博士给我们讲讲计算机的家史吧。 (老师启动光碟,让学生观看) 师: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呢?对计算机了解了多少呢? 生:我知道了。 师:那你来说说。 生:一台计算机(电脑)是由硬件与软件组成的。 师:哪硬件是什么呢? 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硬件主要由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组成。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 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板书)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 技术这门课?请看(蓝底白字投影) (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 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 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哪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 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 要谈“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

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 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信息活动(板书)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 --------------------信息传递(板书)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网络??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 有同时配解说) 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4:多媒体计算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那什么是多媒体呢?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出现同时配解说)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 网络及多媒体化: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讨论)

七年级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册)

1 课时 20xx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一单元 信息世界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时划分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 数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 2. 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3.学会正确使用信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 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 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 2.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学会正确使用信息。 难点 教法 讲解法、演示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提问) 1、信息的含义: (指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数 字、符号、情景等方式表达的各种情报、消息、数据 和新闻等。) 2、信息的特点:(传递性、存储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真 伪性) 3、信息的表现形式:(数值、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 4、信息技术的含义:指人们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 加工、处理和应用的各种技术的集合。 5、信息技术的主要分类: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6、了解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学生阅读第 4-5 页) 7、如何正确使用信息?(主要有三点) 教 学 札 记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绪言 教学目标: 1 、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与平时课堂一样 2 、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 教学内容: 1 、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 教学重点: 2 、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 所用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课堂要求 1 、上课一定要带教材。 2 、老师提问时,请同学们先举手,再由老师喊同学回答。 3 、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有问题时,请举手。 4 、同学回答问题后,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大家都应鼓励,不能因答案不正确而讥笑。 二、信息技术--机房上机要求 1 、卫生问题,禁止带零食进入机房,只允许带纯净水进机房,不能带饮料进机房。 2 、未经老师允许,不能动机房内的任何设备,更不能动计算机连接

线。 3 、不准在机房内打闹,进出机房应有序。 4 、机房内不准换座位,同学们在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 5 、不准在机房内浏览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6 、不准在机房内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玩大型游戏和网络在线游戏,更不准自己拷贝游戏在机房计算机内。 7 、不准在网络上发表不利于国家、学校、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发到网络上。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处理 教学目标: 1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内容: 1 、发现身边的信息 2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3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1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 所用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规范上课要求 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动、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