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是科技统计调查中一项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工作,只有做好这项工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有保证,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实施好这项工作,不能流于形式。本质量控制方案适用于科技机构年报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调查

一、组织分工

科技部统一制定科技统计调查的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方案,统一下发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组织和指导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并对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验收;及时掌握和了解各地区的工作情况,对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给出统一的解决办法。

省、地(市)科技主管部门必须按照科技部制定的方案和下发的程序,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对辖区内的数据进行审核验收,并将经过审核验收的数据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在工作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上一级反映。

二、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程序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程序主要包括调查表回收、调查表人工审核、数据录入、计算机平衡关系检查、数据采集情况与对比检查、异常数据人工审核、数据转换(只针对科技机构年报)、汇总数据评估检查(只针对科技机构年报)、生成数据集几个环节。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操作,不漏过每一个环节。

不论在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的哪一个环节发现数据存在问题,都应认真对待,对有疑问的数据应向填报单位查询,对确有错误的数据应予以更正,对不合格的调查表要重新组织填报。

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点

1.调查表回收

在规定的时间内催收调查表,使应收调查表的回收率达到100%。若调查表未能回收,但有正当理由并作出说明,视同回收。对于在基层单位进行数据录入的情况,纸介质调查表应与电子版数据一并回收。

2.调查表人工审核

人工审核主要是依据审核人员的经验和填报单位的性质、特点等各种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对调查表上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查。人工审核借助于经验判断,注重从数据的真实性、指标概念和统计口径把握的角度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查,可

以发现计算机检查难以发现甚至根本无法发现的填报错误,因此必须按要求认真进行人工审核,决不能用计算机检查来替代。

人工审核应在回收报表阶段进行,对所有被调查机构的报表都应进行人工审核,可以采取对纸介质调查表人工审核或在计算机上对电子形式报表人工审核两种方式。人工审核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二科技统计年报调查表人工审核要点》。

3.调查表数据录入

使用《科技机构年报系统》(以下简称《年报系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年度调查系统》(以下简称《计划系统》)提供的“数据录入/修改”功能进行录入。对于在基层单位进行数据录入的情况,只须把报表的数据文件导入相应的系统。

4.计算机平衡关系检查

计算机平衡关系检查,主要是依据调查表指标间的平衡关系和逻辑关系,对每一单位的调查表数据进行检查,检查填报数据的值域、数据之间是否满足给定的平衡关系式或逻辑关系式。计算机平衡关系检查由《年报系统》、《计划系统》提供的“数据平衡检查”功能执行,并自动给出出错数据的信息,对不能通过计算机平衡关系检查但又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应说明原因并保留原数据。具体检查内容在相应系统的“维护数据平衡检查条件”功能中可以看到。

5.数据采集情况与对比检查

利用《年报系统》、《计划系统》提供的“数据采集情况与对比检查”功能,对调查表的回收情况及调查表数据相对上年的变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表已报、未报、新增情况及原因;属性指标变动情况;主要调查指标相对上年数据的变化等。对比检查是针对每一单位的数据进行的检查。

完成数据采集情况与对比检查后,《年报系统》、《计划系统》会显示出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或给予说明。具体内容分别见《科技机构年报系统使用说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年度调查系统使用说明》。

6.异常数据人工审核

异常数据是指严重偏离常规的数据,在调查表的人工审核和计算机平衡检查阶段不一定能检查出来。异常数据人工审核, 主要是依据审核人员的经验和填报单位的各种定性和定量的信息,采用人机结合的检查方式,对已录入的数据是否异常进行检查和判断。

异常数据人工审核在调查表验收合格、数据录入计算机并通过计算机逻辑关系和平衡关系检查后进行。经审核确定的异常数据应向填报单位核实,对确有错误的数据应予以更正。只有通过异常数据人工审核后,才能进行数据汇总。

利用《年报系统》提供的“异常数据检查”功能,对科技机构年报表进行异常数据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有3部分:强度指标的异常分析;不同指标的对比分析;不同结构的对比分析。具体内容、要求及操作见《附件三科技统计年报异常数据人工审核要点》和《科技机构年报系统使用说明》。

利用《计划系统》提供的“数据综合检查”功能,对科技计划项目调查表进行异常数据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重要属性指标核实、数量指标规模核实等。具体内容、要求及操作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年度调查系统使用说明》。

7.数据转换(只针对科技机构年报)

《年报系统》提供“数据转换”功能,将各类调查表的调查指标转换成统一口径的指标,并对数据进行汇总。指标转换是将分散在不同位置的相关指标加总,或是通过一定方式的处理得到调查表中没有而汇总需要的指标。汇总是在数据转换后按事先的设计生成用于评估检查的评估表,并用“评估表输出”功能打印评估表。数据转换处理应在完成前述各项检查后进行。

8.汇总数据评估检查(只针对科技机构年报)

对汇总数据进行评估检查是从总体上把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评估检查主要依据经验并运用评估的方法,利用评估表判断数据的总体变化趋势、变化幅度、结构比例等是否异常,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数据质量,纠正数据在总体上存在的重大偏差。需要强调的是,评估检查不适用于对少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检查。具体内容与方法见《附件四科技统计年报数据评估办法》。

9.验收

指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对下级科技主管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是否按要求报送各类资料、调查表与数据文件;调查表回收情况;根据上述各环节的审核结果对上报数据给出初步的验收意见。科技部对各省(市)科技厅(科委)上报的数据验收的程序和内容见《附件一科技统计年报及计划项目调查数据验收内容与方式》。

10.数据集汇总

对各类统计数据完成上述各项检查并通过科技部验收后,即可进行数据汇总、生成数据集集。运用《年报系统》提供的“年报数据集汇总”功能对各类机构的数据分别进行汇总,可生成科技机构年报数据集;运用《计划系统》提供的“数据汇总”功能对各类科技计划的数据分别进行汇总,可生成科技计划项目数据集。

监理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监理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和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监理对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 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 5.1.1掌握材料质量标准 衡量材料质量的尺度是材料质量标准,它也是作为验收、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就便于可靠地控制材料和工程质量。 5.1.2材料质量的检(试)验 1)材料质量检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将所取得的材料数据与材料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材料质量的可靠性,同时还有利于掌握材料的信息。 2)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一般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 3)根据材料信息和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材料质量检验程度分为免检、抽检和全部检查。 4)材料质量检验通常进行的试验为“一般检验项目”;根据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为“其他试验项目”。 5)材料质量检验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 6)材料抽样一般适用于对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鉴定。 7)对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检验项目和不问的检验标准,而检验标准则是用以判断材料是否合格的依据。

5.1.3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求 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当;均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质量事故。故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根据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和使用材料。 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原则 1)主要材料、设备及构配件在定货前,承包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同意后,方可定货; 2)监理工程师协助承包单位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管理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3)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正确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 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基本程序

数据管控规范标准[详]

1数据管理架构 1.1数据管理平台功能蓝图 数据管理就是对交易中心现有的业务支撑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质量管控、并且通过标准的共享模式,实现核心数据统一存储,维护和使用的问题,提升交易中心现有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使用等能力,并更加深入地进行数据挖掘等工作,为中心创造更多的价值。未来的数据管理平台将对中心现有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的整合、数据的管控,并运用数据进行统一的服务管控来提升服务共享的水平,为中心的服务提供全方面的数据支撑。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蓝图如图所示: ●数据整合域,是对现有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清洗转换,并对采集过程中的数 据进行质量检测,来确保整合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管控域,对采集到数据按照其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存储管控,对数据的质量、 数据的安全以及信息的生命周期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数据在使用过程的各种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 ●服务共享域,利用数据管理平台已有的数据资源,进行自定义的数据服务配置, 定制出符合要求的服务,进行相关服务流程的编排,通过数据中心将服务进行发布。

●服务管理域,主要是对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包括服务应用的管理,服务流程的管 理以及服务监控。 1.2数据集成 数据整合就是将离散于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集中化。数据整合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执行: ●数据类型识别 根据业务使用情况分析目前各个系统中的数据实体,其中哪些是主数据,哪些是非主数据但需要共享的数据,哪些是私有数据。数据类型会作为制定同步规则和清洗规则的重要依据。 ●数据同步规则确定 分析采集的各种数据需要达到的同步频率,从实时、准实时到天、月不等,针对不同的同步频率需求结合每次同步的数据量来选择同步方式,ETL(抽取-转化-加载)和ESB(企业服务总线)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ETL本身也有多种具体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各种情况下的同步,如Hotplug、全表对比、时间戳等。在这里,将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别和数据使用频度和需求频度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数据同步的机制,采用实时数据整合和批量数据整合两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整合。 ●数据清洗规则确定 在进行数据整合过程中,由于不同系统中可能重复出现的数据,以及数据本身的缺失和错误等问题,为了避免由于不同系统中相同数据由于编码规则、格式之间的差异,在清洗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清洗规则,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管理平台中的数据能够保持一致性。 同时,在数据清洗的过程中,需要对采集数据的质量以及清洗后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测。其中,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确保采集的数据都能满足质量要求,能够通过正确的清洗和转换;对于转换完成的数据,通过再次的检测,保证转换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行和权威性。

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细则要点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监理细则 一、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 1、国家、行业、企业和地方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 2、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 3、工程施工合同; 4、施工组织设计; 5、工程建设监理合同; 6、产品说明书、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质量试验报告、质检部门的检测报告、有效鉴定证书、试验室复试报告。 二、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 1、仔细阅读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及其他与工程所用材料有关的文件,熟悉这些文件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的规定和要求。 2、认真查阅所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学习材料的基本性质,对材料的应用特性、适用范围有全面了解,必要时对主要材料、设备及构配件的选择向业主提供合理建议。 3、掌握材料信息,认真考察供货厂家。 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可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既确保工程质量又降低工程造价。对重要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监理工程师应对其生产厂家的资质、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企业质量管理认证情况等进行审查或实地考察,对产品的商标、包装进行了解,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稳定,同时可掌握供货情况、价格情况。对重要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在定货前,必须要求承包单位申报,经监理工程师论证同意后,报业主备案,方可定货。 三、材料进场时的质量控制 1、物单必须相符。材料进场时,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与所要求的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等方面是否相符,检查产品的生产编号或批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与产品质量证明书是否相符,如有任何一项不符,应要求退货或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的资料。标志不清的材料可要求退货(也可要求抽检)。 2、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都必须有相应的质量保证资料。 ⑴生产许可证或使用许可证。 ⑵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或质量检验报告单。合格证等都必须盖有生产单位或供货单位的红章并标明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DOC版)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 (试行DOC版) 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第6号主席令)开展监管统计工作的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文简称“银行”)。标准的总体框架包含5方面要素,分别为: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5方面要素下共有15项原则,每项原则下有若干具体标准,共61条标准。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 原则1 组织领导 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本行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明确政策和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落实各环节责任。 具体标准: 1.1银行董事会制定明确的政策,将本行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内控合规体系和战略规划之中,并定期对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1.2银行高级管理层确立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权和责任,定期对本行数据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并有效落实数据质量问责制。

1.3银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行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亲自或委派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简称“主管领导”)组织领导监管统计工作,对制度性变革等重大监管统计事项能够及时研究部署,在资源调配方面予以充分支持和保障。 原则2 归口管理 银行对监管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管理本机构的监管统计工作。 具体标准: 2.1银行总行确定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授权其负责全行监管统计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2总行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授权负责制定全行监管统计工作制度和流程,提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做好监管统计工作,定期检查并发现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向主管领导报告。 2.3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确定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机构监管统计工作,在总行归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相关职责。 原则3 岗位设置 银行在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业务部门设立相应的监管统计岗位,岗位职责明确,并配备能满足岗位履职所需的资源。 具体标准: 3.1银行在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设立与本行业务规模和复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 范志坚1,2,方源敏1,汪虹2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2.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昆明 650034)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空间数据质量特性、质量控制所涉及的内容。结合笔者最近从事空间数 据库建库的具体实践和工作体会,探讨从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时间精度、数据完整性和逻辑一致性等方面对数据质量进行全面控制,最终建成一个质量可靠的空间数据库。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质量特性;质量控制 Qu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Quality control of Spatial data Fan Zhi-jian1,2,Fang Yuan-min1,Wang-Hong2 (1.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2.Yunnan Provincial Geomatics center,Kunming 65003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talks over contents which are involved with qu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quality control of spatial data.Integrating with concrete practice and work experience which the writer has recently been engaged in establishing spatial database,a very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data quality should be discussed from aspects of positional accuracy、attribute accuracy、temporal accuracy、data compression、as well as logic conformance and so on.Finally,a dependable spatial database should be set up. Key words:GIS;spatial database;spatial data;quality characteristic;quality control 0 引言 空间数据库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开发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数据库新技术,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部份的前题和基础。空间数据库为此建立了如实体、关系、数据独立性、完整性、数据操作、资源共享等一系列基本概念。以空间数据存储和操作为对象的空间数据库,把被管理的数据从一维推向了二维、三维甚至更高维。空间数据库是一种应用于空间数据处理与信息分析领域的具有工程性质的数据库,它所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空间实体。在空间数据库中,空间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空间数据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得到高质量的空间数据,最重要的是在空间数据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通过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进而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空间数据的质量是空间数据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缺少质量指标的空间数据将无法得到用户的信任,且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分析、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由此可知,空间数据质量是空间数据库的生

监理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监理对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 5、1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 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 5、1、1掌握材料质量标准 衡量材料质量的尺度就是材料质量标准,它也就是作为验收、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就便于可靠地控制材料与工程质量。 5、1、2材料质量的检(试)验 1)材料质量检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将所取得的材料数据与材料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材料质量的可靠性,同时还有利于掌握材料的信息。 2)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一般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与无损检验等。 3)根据材料信息与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材料质量检验程度分为免检、抽检与全部检查。 4)材料质量检验通常进行的试验为“一般检验项目”;根据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为“其她试验项目”。 5)材料质量检验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 6)材料抽样一般适用于对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鉴定。 7)对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检验项目与不问的检验标准,而检验标准则就是用以判断材料就是否合格的依据。 5、1、3材料的选择与使用要求 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不当;均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质量事故。故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根据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与对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与使用材料。 5、2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原则 1)主要材料、设备及构配件在定货前,承包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同意后,方可定货; 2)监理工程师协助承包单位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管理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占用量,按质、

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3)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正确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 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工程材料、构配件与设备质量控制基本程序 5、3施工阶段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方法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与永久性设备、器材等都将成为永久性工程的组织部分,所以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工程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事先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也应当就是进行全过程与全面的控制,从采购、加工制造、运输、装卸、进场、存放、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监督与控制。 5、3、1采购质量的控制 1)凡由承包单位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设备等,在采购定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对于重要的材料,还应提交样品,供试验或鉴定,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货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发出书面认可证明后,方可进行定货采购。 2)供货厂家就是制造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与永久性设备与器材等的主体,所以优选良好的供货厂家,就是保证采购、定货质量的前提。 3)某些材料(诸如一些装饰材料)定货时最好一次订齐与备足货源,以免由于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银监发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银监 发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附件一: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 (试行) 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第6号主席令)开展监管统计工作的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文简称“银行”)。标准的总体框架包含5方面要素,分别为: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5方面要素下共有15项原则,每项原则下有若干具体标准,共61条标准。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 原则1 组织领导 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本行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明确政策和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落实各环节责任。 具体标准: 银行董事会制定明确的政策,将本行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内控合规体系和战略规划之中,并定期对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银行高级管理层确立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权和责任,定期对本行数据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并有效落实数据质量问责制。 银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行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亲自或委派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简称“主管领导”)组织领导监管统计工作,对制度性变革等重大监管统计事项能够及时研究部署,在资源调配方面予以充分支持和保障。 原则2 归口管理 银行对监管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管理本机构的监管统计工作。 具体标准: 银行总行确定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授权其负责全行监管统计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总行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授权负责制定全行监管统计工作制度和流程,提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做好监管统计工作,定期检查并发现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向主管领导报告。 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确定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机构监管统计工作,在总行归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相关职责。 原则3 岗位设置

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材料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一、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供货厂家。 根据工程进度,采购相关的辅材和设备,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方对材料的采购,在贯彻甲方要求的同时,根据ISO9001质量体系及贯标要求,逐一对每一种工程材料供货厂家的材料质量、信誉、供货能力进行评估,以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 材料采购工作的重点,一要保证所采购的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二要保证所采购的材料价格合理,要做到这样二点,必须严格执行如下采购工作的流程:

二、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1)对所有材料进场时,项目部材料部、质量员等根据有关技术指标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与材料设备相符合的标牌、质量检验报告、厂家批号等。 (2)按规定应进行抽样复验的材料,严格按规定比例、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3)项目部验收合格后,及时连同合格证等技术资料提交监理工程师进行材料验收。杜绝不合要求的材料进入现场。 (4)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 (5)进场设备开箱前,包装必须完好。除了应持有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外,酌情应有随机附件、保修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等。设备开箱,应有开箱记录。 (6)无生产厂名和厂址或牌证不符的设备,不用于本工程。进场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后应保持其原有的外观、内在质量和性能,在运输和中转过程中发生外观质量和性能损坏的设备不用于工程。 (7)对材料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必须充分了解,以便慎用选择使用材料。凡是用于重要结构、部位的材料,使用时必须仔细核对、认证其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性能有无错误,是否适合工程特点和满足设计要求。 (8)材料现场审核要点见附表1。 三、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四、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正确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加强材料限额管理和发放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5.1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 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 衡量材料质量的尺度是材料质量标准,它也是作为验收、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就便于可靠地控制材料和工程质量。 1)材料质量检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将所取得的材料数据与材料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材料质量的可靠性,同时还有利于掌握材料的信息。 2)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一般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 3)根据材料信息和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材料质量检验程度分为免检、抽检和全部检查。 4)材料质量检验通常进行的试验为“一般检验项目”;根据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为“其他试验项目”。 5)材料质量检验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 6)材料抽样一般适用于对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鉴定。 7)对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检验项目和不问的检验标准,而检验标准则是用以判断材料是否合格的依据。 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当;均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质量事故。故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根据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和使用材料。 5.2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原则 1)主要材料、设备及构配件在定货前,承包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同意后,方可定货; 2)监理工程师协助承包单位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管理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3)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正确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

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 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基本程序 5.3施工阶段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方法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器材等都将成为永久性工程的组织部分,所以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工程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事先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也应当是进行全过程和全面的控制,从采购、加工制造、运输、装卸、进场、存放、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监督与控制。 1)凡由承包单位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设备等,在采购定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对于重要的材料,还应提交样品,供试验或鉴定,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货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发出书面认可证明后,方可进行定货采购。 2)供货厂家是制造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和器材等的主体,所以优选良好的供货厂家,是保证采购、定货质量的前提。 3)某些材料(诸如一些装饰材料)定货时最好一次订齐和备足货源,以免由于分批而出现花色差异质量不一。 4)供货厂方应向需方(订货方)提供质量保证文件,用以表明其提供的货物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信息安全及数据质量保障方案

信息安全及数据质量保障方案 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信息数据的质量。为贯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国家、地方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生产(特别是工程施工和维护服务)的安全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减少经济损失,制定信息安全及数据质量保障方案有其必要。 概述 在安防信息安全方面,IP产品和系统在安防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安防系统保障信息安全或数据安全,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1、数据本身的安全,主要是指采用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如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登陆安防管理系统双向身份认证等; 2、数据保护的安全,主要是采用安全的数据信息存储手段对数据的保护,如通过磁盘阵列、数据备份、异地容灾等手段保证数据保存的安全,数据安全是一种主动的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的基本特点:信息不能被其他不应获得者获得。在数据的存储过程中需要有保密性相关的设定,防止数据外泄。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系统日志文件和视频录像文件显而易见需要防止外泄;数据完整性指在传输、存储信息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在前端视频流通过IP传输网络传输到视频存储系统,以及视频存储网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考虑相应的防护措施;

威胁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威胁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存储设备物理损坏、操作失误、非法侵入、病毒感染、信息窃取、自然灾害、电源故障、电磁干扰。随着视频监控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也成为产品研发、系统设计及实施过程必须认真考虑的环节之一。 要正确实施视频监控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按照安防行业应用特点结合信息安全技术是较好的选择。 我公司将在如下几方面做好信息安全及数据质量的保障 为确保企业信息安全,要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实施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信息安全管理自始至终贯彻落实于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方面面,企业信息安全才能得以实现。企业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制定信息数据安全制度: 在IT安全技术防范的规则中,制定正确的安全制度保证日常数据信息的使用合规。 1、对应用系统使用、产生的介质或数据按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对存放有重要数据的介质(硬盘、移动存储设备),必须备份2份数量,并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安全地方(防火、防高温、防震、防磁、防静电及防盗),建立严格的保密保管制度; 2、保留在机房内的重要数据,应为系统有效运行所必需的最少数量即一套,除此之外禁止保留在机房内; 3、根据数据的保密规定和用途,确定使用人员的存取权限、存取方式和审

数据管控规范

1数据管理架构 1.1 数据管理平台功能蓝图 数据管理就是对交易中心现有的业务支撑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质量管控、并且通过标准的共享模式,实现核心数据统一存储,维护和使用的问题,提升交易中心现有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使用等能力,并更加深入地进行数据挖掘等工作,为中心创造更多的价值。未来的数据管理平台将对中心现有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的整合、数据的管控,并运用数据进行统一的服务管控来提升服务共享的水平,为中心的服务提供全方面的数据支撑。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蓝图如图所示: ●数据整合域,是对现有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清洗转换,并对采集过程中的数 据进行质量检测,来确保整合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管控域,对采集到数据按照其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存储管控,对数据的质量、 数据的安全以及信息的生命周期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数据在使用过程的各种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 ●服务共享域,利用数据管理平台已有的数据资源,进行自定义的数据服务配置, 定制出符合要求的服务,进行相关服务流程的编排,通过数据中心将服务进行发布。

●服务管理域,主要是对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包括服务应用的管理,服务流程的管 理以及服务监控。 1.2 数据集成 数据整合就是将离散于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集中化。数据整合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执行: ●数据类型识别 根据业务使用情况分析目前各个系统中的数据实体,其中哪些是主数据,哪些是非主数据但需要共享的数据,哪些是私有数据。数据类型会作为制定同步规则和清洗规则的重要依据。 ●数据同步规则确定 分析采集的各种数据需要达到的同步频率,从实时、准实时到天、月不等,针对不同的同步频率需求结合每次同步的数据量来选择同步方式,ETL(抽取-转化-加载)和ESB(企业服务总线)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ETL本身也有多种具体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各种情况下的同步,如Hotplug、全表对比、时间戳等。在这里,将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别和数据使用频度和需求频度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数据同步的机制,采用实时数据整合和批量数据整合两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整合。 ●数据清洗规则确定 在进行数据整合过程中,由于不同系统中可能重复出现的数据,以及数据本身的缺失和错误等问题,为了避免由于不同系统中相同数据由于编码规则、格式之间的差异,在清洗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清洗规则,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管理平台中的数据能够保持一致性。 同时,在数据清洗的过程中,需要对采集数据的质量以及清洗后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测。其中,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确保采集的数据都能满足质量要求,能够通过正确的清洗和转换;对于转换完成的数据,通过再次的检测,保证转换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行和权威性。 1.3 数据管控 数据管控就是对于进行整合后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管控,使其能够满足交易中心管理对于

质量保证措施方案模板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3.1货物质量 1)所有材料的采购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的品牌、型号、规格等进行控制; 2)采购前应对供货商所提供的品牌、型号、规格、产品合格证书、质量检验报告等进行仔细校对,由项目经理、技术人员会同材料人员对产品使用性能、供应能力进行评价,并由上级单位和监理单位认可,确定合格的供货厂家; 3)已确定的合格供应厂家,在采购中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换厂家,采购的材料必须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一级品及以上等级,必须具备产品合格证书、质量保证书及产品使用证明书并经过监理及上级单位认可后方可使用; 4)制材料采购计划,按设计和施工要求,必须明确材料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材质、数量、技术参数要求、供货时间等,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复查,项目经理批准。 3.2进货检验和试验 1)材料进库前,由材料专职检验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共同验证,核对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填写验收单、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书和质量保证书等,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库,并填写“材料入库记录”; 2)属甲供材料、设备,应会同监理人员进行质量确认,如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及时通知甲方采购人员,请求及时解决; 3)需要试验的材料,按有关规定进行批量抽验; 4)设备的验收,应对其外观、包装以及设备随机文件和产品合格证进行验收和确认。 3.3实施方案质量保证措施 要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首先要确保深化设计方案质量、产品选型质量、设备材料采购质量等。在此基础上,施工质量才有前提条件。 3.4深化设计方案质量 依据招标文件的各项技术要求,结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深入了解工程现场情况,充分了解和听取用户需求;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深化设计工作,全面完善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全套技术文件经过多方会审通过后,方能作为施工方案。

经典常用质量控制方法

经典常用质量控制方法 一、质量管理方法(QC的七大手法) 1)检查表; 2)分层法 ; 3)散布图; 4)排列图; 5)直方图 ; 6)因果图; 7)控制图; 1. 查检表 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 2. 柏拉图 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3. 特性要因图 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 散布图

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 管制图 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管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 6. 直方图 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因此也叫柱形图。 7. 层别法 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徵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 区别: 1.QA偏重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客户和认证机构质量体系审核工 作,质量培训工作等;QC主要集中在质量检验和控制方面。 QA的工作涉及公司的全局,各个相关职能,覆盖面比较宽广,而QC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检查方面,只是质量工作的其中一个方面。 2.QA并不是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应该是R&D,或工艺工程部门 QA主要是保证生产过程受控或保证产品合格,着重于维护, 而QC一般是实际质量控制,如检验,抽检,确认,很多公司只有质量部只包括QA的职责,把QC的工作放入生产部门 二、过程质量管理方法 (一)、原材料检验 原进厂检验包括三个方面:

数据质量控制方案

创新助手报告——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6-27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5)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5)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7)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8) 3.2 学位论文 (9)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9)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10)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11)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11)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11)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12) 3.3 中文会议论文 (13)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3)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13)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14)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14)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14)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15) 3.4 外文期刊论文 (15)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5)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16)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16) 3.5 外文会议论文 (16) I

数据质量管理规范-new-v0.1

数据质量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网数据质量管理内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国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质量管理,非项目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数据质量data quality 客观反映业务数据固有特性的程度。 注:“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永久的特性。 2.2数据质量管理data quality management 对数据从计划、获取、存储、共享、维护、应用、消亡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里可能引发的各类数据质量问题,进行识别、监控、预警、处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并通过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使得数据质量获得进一步提高。 2.3技术评估technology assessment 科技主管部门对已审批的业务需求,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技

术可行性评估,并作出评估结论的活动。 2.4数据质量监控data quality control 获取业务各环节的数据质量信息,结合有关检查规则和采集规则,对数据质量情况进行诊断,并及时向数据质量管理实施部门报告的活动。 2.5数据质量评估data quality assessment 由数据质量管理实施部门根据需要发起,得到评估结果并作为依据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进行评价,数据质量改进的参考和依据。2.6数据质量报告data quality report 对数据质量日常监控以及质量评估等过程累积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梳理、统计和分析,形成统计报告的过程。 2.7数据质量知识data quality knowledge 在数据质量管理活动中获取的有关数据质量问题处理的经验和成果。

工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控制系统.doc

工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控制系统工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控制系统提要: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三种。目测法的手段:看、摸、敲、照,实测法的手段:靠 工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控制系统 质量控制对策主要有: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严防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的过程: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和报告,直接进行现场质量检验或必要的试验等。 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三种。目测法的手段:看、摸、敲、照,实测法的手段:靠、吊、量、套。 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因素主要有:“4m1E”: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 材料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的使用,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进场材料质量控制要点是:①掌握材料信息,优先供货厂家;②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③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④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⑤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⑥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有:严格遵守工艺规程;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序质量检验内容包括:标准具体化、度量、比较、判定、处理、记录 工序质量控制的步骤:实测、分析、判断 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1.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2.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3.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4.事故处理; 5.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 6.事故处理结论; 7.提交处理方案。 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1.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2.重视消除事故原因;3.注重综合治理;4.正确确定处理范围;5.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6.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7.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8.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 项目经理对质量问题的纠正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气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1. 数据质量检查的内容 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文件的各要素值的质量控制以实时检查为主,检查内容包括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数据内部一致性检查和数据时间一致性检查。 (1)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指从气候学的角度不可能发生的要素值,观测记录应在气候学界限值之内的检查 (2)气候极值检查:指气象记录是否是超气候极值的检查。气候极值是指在固定地点的气象台站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出现概率很小的气象记录 (3)内部一致性检查:指同一时间观测的气象要素记录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一定规律的检查 (4)时间一致性检查:指对气象记录变化是否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变化具有特定的规律的检查

内部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对地面观测数据而言,即为要素间一致性,它是基于一个观测点内同一时刻所测得的要素之间或多或少有点相关的事实,对某些有物理特征关联的气象要素间是否一致进行检测。例如:水汽压、露点温度与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一致性,海平面气压与本站气压和气温的一致性,小时内极值出现时间只能是从本小时内 时间一致性 大多数气象要素(除风、降水量和蒸发量外)都是连续变化的,它们随时间的变化应该是连续的,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同一要素的前后波动应是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各要素的每分钟和每小时的最大变化值表

数据质量检查流程及质量控制码的确定 数据质量检查的顺序是: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 (1)与气候学界限值比较,观测记录不在气候学界限值范围内的,其数据定性为错误,数据作缺测处理,质量控制码为6 (2)与该月累年极端值比较,观测记录不在气候极值范围内的,其数据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 (3)用气温、相对湿度计算水汽压、露点温度,用本站气压计算海平面气压,计算值应与观测记录一致,若不一致时,用计算值代替观测值。代替后的观测值按正确对待,相应质量控制码为6,若原数据为缺测,相应质量控制码为8 (4)小时内极值出现时间不在本小时内时,出现时间按缺测处理,质量控制码为6(5)当前小时值与前一小时值比较,超过小时最大变化值的,该当前值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此值参与下一小时的比较 (6)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地面温度、草面温度的小时极值与该小时内的极值出现时间的分钟值应该一致。出现极值与分钟值矛盾时,该时极值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出现时间与记录时间矛盾时,出现时间按缺测处理,质量控制码为6 (7)小时降水量与小时内分钟降水量之和不相等时,在没有人工干预时,将分钟降水量全部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若进行人工干预,能够确定正确值,则用正确值代替小时降水量或分钟降水量,质量控制码为6,小时值正确但不能给出正确的分钟值时,可将分钟值改为缺测,相应质量控制码为6,小时值和分钟值均不能给出正确值时,则均按缺测处理,相应质量控制码为6。某时段的累积降水量(非小时降水量统计而得)与该时段的各小时降水量之和不相等时,将该时的小时降水量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8)小时内极大风速一般大于最大风速,除非最大风速出现在正点后10分钟以内,因滑动平均的原因,在正点前1~9分钟较大,使得最大风速超过极大风速的情况。当出现不可能的极大风速小于最大风速时,给出风速数据可疑,相应质量控制码为1

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材料(含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的前提。 一、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 1.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供货厂家,就可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这是企业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量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乃是提高供应效益,确保正常施工的关键环节。 3.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 正确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加强材料限额管理和发放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乃是确保材料质量、节约材料的重要措施。 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1)对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的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影响时,应补作检验。 (2)工程中所有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验。由于运输、安装等原因出现的构件质量问题,应分析研究,经处理鉴定后方能使用。 (3)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由于工程重要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试验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等,均应进行抽检。对于进口的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则应进行全部检验。 (4)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的方法,应符合《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要能反映该批材料的质量性能。对于重要构件或非匀质的材料,还应酌情增加采样的数量。 (5)在现场配制的材料,如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绝缘材料、保温材料等的配合比,应先提出试配要求,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6)对进口材料、设备应会同商检局检验,如核对凭证中发现间题,应取得供方和商检人员签署的商务记录,按期提出索赔。 (7)高压电缆、电压绝缘材料、要进行耐压试验。 5.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1)对主要装饰材料及建筑配件,应在订货前要求厂家提供样品或看样订货;主要设备订货时,要审核设备清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对材料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必须充分了解,以便慎重选择和使用材料。如红色大理石或带色纹 (红、暗红、金黄色纹)的大理石易风化剥落,不宜用作外装饰;外加剂木钙粉不宜用蒸汽养护;早强剂三乙醇胺不能用作抗冻剂;碎石或卵石中含有不定形二氧化硅时,将会使混凝土产生碱一骨料反应,使质量受到影响。 (3)凡是用于重要结构、部位的材料,使用时必须仔细地核对、认证,其材料的品种、规株型号、性能有无错误,是否适合工程特点和满足设计要求。 (4)新材料应用,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代用材料必须通过计算和充分的论证,并要符合结构构造的要求。 (5)材料认证不合格时,不许用于工程中;有些不合恪的材料,如过期、受潮的水泥是否降级使用,亦需结合工程的特点予以论证,但决不允许用于重要的工程或部位。 二、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 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