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同步试题练习题(八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壳à()

é()

á()

ó()

à()

á()

ī()

ì()qi o

k

b o

b

d n

t n

y ng

y ng

2.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褶(zhě)皱劫(jié)难B.遗骸(hái)蟾蜍(yú)C.两栖(qī)深渊(yuān)D.追溯(suó)衍(yǎn)射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

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5.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

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A.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二)迁移过关

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树木,树高30米,寿命300年。大颅榄木质坚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但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这种树虽然也结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

育,也依然未能使其发芽成苗。这13棵树现在的年龄已达300岁,可说是进入暮年了。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大颅榄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13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后灭绝是1681年,离现在300多年,而这13棵树的年龄也是300多岁,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看来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坦普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进行耐压实验,在590公斤的压力下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50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种子外壳太厚太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渡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白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接代。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了。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⑤坦普尔后来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找出第①段中与“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相照应的一个词________。

2.让生态学家觉得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某种联系的根据是什么?(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对大颅榄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太厚太硬。

B.大颅榄树的种子不能吸取水分,自身无法发芽。

C.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成活率很低。

D.能将大颅榄树的种子磨薄使其发芽的渡渡鸟灭绝了。

4.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略 2.A 3.D 4.B 5.①斯石英被转化为二氧化硅②“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答案 6.①“确实”是副词,有“的确”、“实在”的意思,表示情况完全符合实际,用在这个句中,肯定了恐龙在世界各地都存在②“也许”是副词,有“或者”、“可能”的意思。用在这个句子里表示对恐龙灭绝的这种原因只是一种猜测,而不是结论,使表达极有分寸

(一)1.B 2.B 3.C 4.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5.C

(二)1.稀有2.(1)渡渡鸟从最后灭绝到现在的时间与13棵树树龄相同(2)渡渡鸟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3.C 4.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只写出两种即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 题解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______)目(2)chánchú(______)(______)(3)xié(______)带(4)潮xī(______)(5)领yù(______)(6)yǎn(______)射(7)二氧化guī(______)(8)排chì(______)【答案】(1).(1)臀(2).(2)蟾(3).蜍(4).(3)携(5).(4)汐(6).(5)域(7).(6)衍(8).(7)硅(9).(8)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臀,蟾。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______) 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 (2)(______) 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 【答案】(1).(1)B(2).(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词语意思选择正确字形,正确书写汉字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致密:形容某一事或物精致紧密。。 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 (1)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 (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fèng;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2).(2)zhě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3).(3)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恐龙无处不在》同步试题练习题(八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壳à() é() 薄 á() ó() 弹 à() á() 应 ī() ì()qi o k ⎧ ⎨ ⎩ ⎧ ⎨ ⎩ ⎧ ⎨ ⎩ ⎧ ⎨ ⎩ b o b d n t n y ng y ng 2.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褶(zhě)皱劫(jié)难B.遗骸(hái)蟾蜍(yú)C.两栖(qī)深渊(yuān)D.追溯(suó)衍(yǎn)射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 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5.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 (含答案) 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 (1)piāo yí (2)liú shì(3)zhě zhòu (4)xié dài (5)jié nàn (6)zhì mì (7)zhuī sù (8)tiān yī wú fèng 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 (1):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2):随身带着。(3):不能弄明白的事物。 (4):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5):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幅画原已破损,但经过郑师傅一天的精心修补和整理,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破旧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B.古生物学家发现原始人类遗骸化石,时间可追溯到180万年前,这表明人类最古老的祖先当时生活在该区。 C.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你我懂得时间之于生命的重要。 D.麦收时节,某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森林扑火实战演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演练提升森林防火指挥员和队员们的实战能力。 B.进博会不仅是采购、交易、洽谈、合作的舞台,更是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措施成果及走向的窗口。 C.2019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 D.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阿西莫夫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B.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属于科普作品。 C.《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板块构造”学说。 D.《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6.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当喷发时,会排放出四处流淌的液体。 ②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 ℃的天体上。 ③在形态上,冰火山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 ④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是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 ⑤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 ⑥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观。 A④①③⑤②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②③①⑤⑥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 (一)课内主旨归纳 7.《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假说。《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特征等的介绍,证明了导致了恐龙灭绝。两篇文章表明一个观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8.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 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3)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阅读练习及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阅读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⑾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⑿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⒀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⒁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⒂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最新整理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恐龙无处不在》习题 试题

《恐龙无处不在》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鸟臀(2)褶皱(3)潮汐 (4)劫难(5)追溯(6)遗骸 2.解释词语。 (1)遗骸:(2)追溯: (3)劫难:(4)致密: (5)天衣无缝: 3.(1)《恐龙无处不在》选自_______国_______作家_______的作品,它属于________。 (2)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______________(地名)。 4.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多少“恐龙”的情况?请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文章的作者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其实我们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请你从自己的体会入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不少于200字)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1)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赤潮”的记载。 (2)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才逐步揭开了赤潮的神秘面纱。原来是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从而引起水色异常,形成赤潮。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现在已知的有40多属、120多种,其中以夜光藻、骨条藻和原生物中的溢虫等较为常见。它们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 (3)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决定,如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主要呈红色;而以绿色鞭毛藻形成的赤潮则为绿色。因此,赤潮实际上是各种有色潮的总称。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常带有粘性和腥臭味,所以又被称为“臭水”、“厄水”。 (4)近年来,赤潮的频繁出现与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人类长期向海洋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肥料大量流入海洋,给海洋生物增加了过量的食物,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和聚集,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这是赤潮形成的根本原因。

九年级语文《恐龙无处不在》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恐龙无处不在》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这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背景知识】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作家。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3 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此后开始与著名科幻小说家接触。1939年阿西莫夫获学士学位,两年后又获硕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又发表了不少科幻作品。其中,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这段时期发表的作品使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界逐渐获得了声望。1942年,阿西莫夫与格特鲁德·布卢格曼结婚。婚后最初几年,阿西莫夫在海军航空兵所属的化工厂实验室工作、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全部故事在1942年至1949年之间陆续写成。1951年,首先出版《基地》1952年《基地与帝国》问世;1953年,《第二基地》出版,《三部曲》至此出齐,获1966年雨果奖。二次大战后,阿西莫夫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顿大学副教授。但是,他觉得,自己至多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科学家,但却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幻小说家和科普作家。因此,1958年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教职,成了职业作家。197Z年的科幻小说《神仙们自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重点字词】 (1)注音 遗骸(hài) 蟾蜍(chánchú)

恐龙无处不在练习题及答案(一)

恐龙无处不在练习题及答案(一) 作为一种流行的儿童知识启蒙活动,恐龙无处不在练习题考察了儿童 对恐龙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些练习题及答案往往具有较高的挑战性, 需要学生充分准备。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恐龙无处不在练习题 及答案。 一、恐龙基础知识练习题 1. 恐龙是哪个时代的动物? 2. 恐龙可以分为几类?名称是什么? 3. 恐龙是否为哺乳动物?为什么? 4. 恐龙的尺寸和体重有多样的变化吗?举个例子。 答案 1. 恐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史前动物,大约是 2.45亿年至6.5万年前 的动物。 2. 恐龙可以分为三类:蜥脚类、兽脚类和鸟脚类。 3. 恐龙不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的特点是有毛发和乳房。 4. 恐龙的尺寸和体重有很大的变化,从小到大的范围极为广阔。例如:恐龙龙盾龙身长2米,体重20公斤左右;悉尼龙身长近20米,体重 约60吨。

二、恐龙繁殖知识练习题 1. 恐龙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2. 恐龙的卵壳是什么材料?长度和宽度大约是多少? 3. 恐龙的幼崽出生时吃什么食物? 4. 恐龙的寿命以及它们生活在一起的方式是什么? 答案 1. 恐龙的繁殖方式是卵生。 2. 恐龙的卵壳是由钙质构成,长度大约是5-30厘米,宽度大约是3-20厘米。 3. 恐龙的幼崽出生时会吃植物、昆虫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崽的成长会逐渐转换为食肉性。 4. 恐龙的寿命跟体型,品种有关,它们所生活的方式也不同。例如,霸王龙被相信是单独生活,而恐角龙生活在群体中。 三、恐龙骨骼结构练习题 1. 恐龙的骨骼结构是什么? 2. 恐龙骨骼运动的方式是什么? 3. 恐龙有几个头部骨骼?

4. 恐龙骨骼的排列方式是什么? 答案 1. 恐龙的骨骼结构与许多现代动物有所不同,它们的身体支撑主要靠 背部骨骼,故恐龙的前躯肢相对不发达。 2. 恐龙骨骼运动的方式主要是圆周运动,即肢骨围绕其几何中心旋转,完成支撑、推进的效果。 3. 恐龙拥有许多头骨骨骼,其中最典型的有顶骨、鼻骨、颊骨、前颌 骨和下颌骨等。 4. 恐龙骨骼从头到尾的排列方式是相对固定的,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尾巴和下肢五个部分。 四、恐龙结局练习题 1. 恐龙为什么灭绝了? 2. 恐龙结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 究竟有多少种恐龙已经灭绝了? 答案 1. 恐龙灭绝的具体原因没有被完全确定,但是关于大爆炸、气候变化 以及地球上碳和热量的分布也许是恐龙灭绝原因的主要因素。 2. 恐龙结局的时间是大概6500万年前,也即白垩纪末期。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2、比较两文,明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互相启发,发现新的论据或结论。 3、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学习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恐龙无处不在”初看题目,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而“被压扁的沙子”初看题目更是不知所云,沙子怎么会被压扁呢?“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读完全文才明白,本文是前一篇内容的延续,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走近作者 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着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 3、相关资料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着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鸟臀.(2)褶.皱(3)潮汐. (4)劫.难(5)追溯.(6)遗骸. 2、解释词语。 (1)遗骸: (2)追溯: (3)劫难: (4)致密: (5)天衣无缝: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2)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

《恐龙无处不在》习题

《恐龙无处不在》习题 《恐龙无处不在》习题 一、板块构造理论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 ) 2、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啥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三、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四、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下列那个正确? ( ) 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B.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C.恐龙化石为什么会在南极被发现? D.南极恐龙化石发现,为支持地壳“板块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五、词语解释。 遗骸: 褶皱: 劫难:

参考答案: 一、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二、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举例说明 2、比较说明 三、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四、(D)南极恐龙化石发现,为支持地壳“板块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五、词语解释。 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

恐龙无处不在练习题

恐龙无处不在练习题 谈到恐龙,相信很多人都能想起小时候的梦幻场景——它们的庞大身躯、可怕的牙齿和独特的外形,使我们如在时间之隧道中穿越,探寻远古时代的神秘。 恐龙已经灭绝了数百万年,但它们在我们的文化中依然活跃着。无论是电影、动画、玩具,还是游戏和绘本,恐龙无处不在。在这片文字的海洋中,让我们一同回顾恐龙的历史,同时进行一些趣味练习。 第一部分:恐龙的起源 在恐龙世界中,最早出现的物种是什么?请列举三种,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 恐龙的进化如何发展?请说明恐龙的进化演化过程,并举例说明。 第二部分:各种各样的恐龙 有什么方法可以对恐龙进行分类?请解释几种主要的分类方法,并从中选出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解释。 让我们来学习一些恐龙的名称!选择以下恐龙的中文名称,正确回答对应的英文名称: 1.刺猬恐龙 2.剑龙 3.三角龙

4.暴龙 5.迷你恐龙 第三部分:生活在恐龙世界中 恐龙是何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请列出三个不同时期的恐龙,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合的词汇填空,完整描述恐龙时代的环境:气候、植被、地貌、陆地生物、海洋生物、天空飞行生物 恐龙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各样生物和丰富多样的环境的时代。通过填空题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 第四部分:恐龙的灭绝 据科学研究证明,恐龙是由于什么原因灭绝的?请解释并谈谈你的看法。 最近的发现表明,一些现存的物种与恐龙有关系。请说出至少两种与恐龙有关的现存动物,并简单描述它们与恐龙的关系。 篇幅有限,上述题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回忆起恐龙时代的精彩,仿佛和它们置身于同一时空,与之亲近,感受着太古的气息。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恐龙的生态系统、进化过程以及它们与整个地球生态的互动。 无论是学术研究者、恐龙发烧友还是普通的读者,这些练习题都能带给我们认识恐龙更多的乐趣和知识。让我们一起度过一段充满知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无处不在 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 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 2、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看看他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二、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三、写作背景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四、字词学习 遗骸()褶皱()劫难() 追溯()两栖()鸟臀目() 骨骼()衍射()潮汐() 硅()携带()铱()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或体积增长。 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五、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2—14):举例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大陆漂移假说,印证主旨。 第三部分(15):总结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新的证据,结束全文,突出了主旨。 六、课文解读 1、快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本文

《恐龙无处不在》《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17题。(11分) 【甲】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选自《恐龙无处不在》)【乙】人类在古代就发现“地可动山可摇”。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形成了海底扩张说。结合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700千米深处)。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知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选自《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 14.【甲】【乙】两文的说明对象是。(2分) 15.请根据【甲】文谈谈“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3分) 16.从【乙】文看,“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这句话是指()(3分) A.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移动。 B.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C.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17.下列说法不符合【甲】【乙】两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C.“板块构造说”认为,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岩石圈,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 城西中学叶芳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作者介绍 阿西莫夫,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二次大战后,阿西莫夫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顿大学副教授。1958年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教职,成了职业作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读准字音 遗骸(hái ) 蟾(chán)蜍(chú) 褶(zhě)皱 鸟臀(tún)目 两栖(qī) 追溯(Sù) 天衣无缝(fèng) ... ... ... 恐龙无处不在PPT,第二部分内容:整体感知 科学家们由 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的现象 推理得出了 地壳在进行缓慢而不可抗拒的运动的结论。 ... ... ...

恐龙无处不在PPT,第三部分内容: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举例子 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 说明方法-打比方 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顺序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 ... ... 恐龙无处不在PPT,第四部分内容:段落结构 分三部分。 一 (1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二 (2~14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三 (15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 ... ... 恐龙无处不在PPT,第五部分内容:主题思想 文章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练习(附答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第一课时 当堂达标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上汉字。 领yù( ) 骨ɡé( ) 鸟臀.目( ) 地壳.( ) zhě( )皱 xié( )带悲cǎn( ) 尘āi( ) 潮汐 ..( ) jié( )难二氧化硅.( ) 陨.( )石 péng( )胀追s ù( ) 衍.( )射天衣无fèng( ) 二、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 D. 飘移板块飘移飘逸白云飘逸 三、填空。 (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介绍有关恐龙知识的______(文体),选自______。作者阿西莫夫是______(国)著名的________。 (2)《恐龙无处不在》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它为_______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2)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3)《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五、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一、内容简介: 文章共分为两个小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 2日-1992年4月6日)是出生于俄罗斯的美国犹太 人作家是生物化学教授,门萨学会会员,他创作力 丰沛,产量惊人,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 人称道。 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一生创作和编辑过的书籍超过500册,据估计他至少写过9000封的信函和明信片,著作类别除了哲学类以外,几乎涵盖整个「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 阿西莫夫是公认的科幻大师,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阿西莫夫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为人称道,其它的

主要著作还有「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归一统,被誉为"科幻圣经"。 阿西莫夫笔下产出不少短篇小说,其中〈夜归〉(Nightfall)曾获美国科幻作家协会(Science Fiction Writers of America)票选为1964年前的最佳短篇小说。他也写推理小说和奇幻小说,以及大量的非文学类作品,并曾用笔名保罗·法兰西(Paul French)为青少年撰写科幻小说「幸运之星系列」。阿西莫夫治学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学手法阐述科学概念,尽可能细数从头,理性分析科学脉络。提及某个科学家时,也会一并附上详细的背景资料,诸如国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并以语源学和发音方式介绍科技名词。这些特点在他的《科学指南》(Guide to Science)、三大卷的《认识物理学》(Understanding Physics)和《阿西莫夫的科学探索史纲》(Asimov'sChronology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里处处可见。阿西莫夫参与门萨学会多年,后来有点不甘愿的被任选为副会长,他说这个学会的会员都「好逞能斗智」,相较之下,他更乐意担任美国人道协会(American Humanist Association)的会长。小行星「5020 Asimov」、《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艾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三、学习方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6《恐龙无处不在》导学导练(含答案)

初二语文《导学练》 主备人:审核:课时:2 总课时: 时间:年月号 《恐龙无处不在》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书写、运用; 2、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 3、体会文章语言简明精炼、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的主宰并不是人,而是一种生物,它们的 名字是——恐龙。但是现在却再也看不到它们的踪迹,它们是怎么灭绝的呢,原因是什么?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章去寻求答案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鸟臀目()褶皱()遗骸()天衣无缝()2、这篇文章的文体、说明顺序分别是什么? 3、阅读课文,说说“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为什么以“恐龙无处不在”为题,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3、如何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的含义。

4、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 《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课外语段阅读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全册,带答案) 1社戏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归省.()(2)行.辈()(3)撺.掇() (4)凫.水()(5)蕴.藻()(6)潺.潺() 2.根据拼音填汉字。 (1)____(jué)蚯蚓(2)________(xù)叨 (3)欺________(wǔ)(4)________(dài)慢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们年纪都相仿,论起行辈来,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我们是朋友,偶而吵闹起来,打了 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他 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因为……如果……而 B.但……却……然而……即使……而 C.但……却……然而……即使……可 D.可……但……由于……因此……而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玉树地震发生后,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入废墟,搜寻幸存者。 B.进入初中,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C.自从他加入学校足球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认真刻苦地训练。 D.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龙井茶的清香。 5.全文写了七个故事情节:A.赵庄看社戏;B.夜航去看社戏途中;C.看社戏前的波折;D.看社戏归航偷豆;E.六一公公送豆;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G.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根据下面的提示思考: (1)情节顺序是。 (2)详写的是。

(3)略写的是。 6.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7.你是怎样看待“偷豆”这一情节的? 8. 课文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你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9.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一个穷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嫌他穷,不想留他,但又不好开口。恰好这时下起雨来,主人便在纸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样一句话,没有加标点。穷秀才看后,拿起笔给这句话加上标点。主人一看,只好留下他了。这句话主客二人是怎样加的标点? 主: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第二课时 阅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2.选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写出了的心情。 3.第11自然安段中的“跑”字与第10自然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4. 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