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班级:09级药学

姓名:张晓敏

学号:180112009053

§1 概述

一、药物名称及结构式

药物名称: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14-1)

化学名称:D-苏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羟基苯乙基]-2,2-二氯 乙酰胺(D-threo-(-)-N-[α-(hydroxymethyl )-β-hydroxy-p-nitrophenethyl]-2,2- dichloroacetamide )

分子式:C 11H 12Cl 2N 2O 2 分子量:323.13

结构式:

二、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注射液为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明液体。熔点149~153℃。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比旋度25[D

]α+18.5~21.5°(无水乙醇)。

化学性质:在干燥时稳定;耐热,煮沸也不见分解(水溶液煮沸5小时对抗菌活性无影响);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定,遇碱类易失效,在强碱强酸条件下可水解。

三、药理性质

1、药用作用: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抑制细菌内转肽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一般氯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革兰氏阳性菌强。

敏感菌:

①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等);

②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李斯特氏菌、葡萄球菌等;

③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

④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及乳酸杆菌、梭杆菌等;

⑤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均无效。 2、不良反应:

①骨髓造血机能紊乱: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 血、溶血性;

②灰色综合症(多见于新生儿、早产儿。及早停药,尚可完全恢 复);

③可引起视神经炎、视力障碍、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耳聋、以

及严重失眠,有时发生中毒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幻视、幻听、定向

力丧失、精神失常等(常在长程治疗时发生,及早停药,常属可逆);

④过敏反应较少见。可致各种皮疹、日光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

肿(一般较轻,停药后可迅速好转);

⑦二重感染,可致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真菌等的肺、胃肠道及尿路感染;

⑧胃肠道症状、口部症状:胃肠道反应主要有腹泻、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口部症状有舌炎、口腔粘膜充血、疼痛、糜烂、口角炎等;

3、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对百日咳、砂眼、细菌性痢疾及尿道感染等也有效。应用时疗程避免过长,既往有药物引起血液学异常病史的病人应禁用。所有应用氯霉素治疗的病人必须定时检查白细胞、网织细胞与血小板,若出现白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婴幼儿应用氯霉素应十分谨慎,有条件时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2 氯霉素的研究进程

1947年,人类发现了氯霉素——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含硝基的天然药物、人类历史上被发现的第一个广谱抗生素,原系由委内瑞拉链丝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s)产生,并被第一次实验性地用于玻利维亚和马来西亚的斑疹伤寒的治疗并取得成功;

1948年Woodward等首次报告用氯霉素治疗肠伤寒,这个药把肠伤寒病人的发烧期从35天减少到3.5天。当年氯霉素用于治疗斑疹伤寒及伤寒;

1949年正式用于临床——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广谱抗生素;

50年代发生致死性再生障碍贫血和灰色综合症;

80年代出现耐氯霉素菌株,加之其他广谱抗药菌的陆续出现,国内外的应用普遍减少;

1999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通知,规定了氯霉素在所有食品动物的可食用组织中不得检出;

中国农业部将氯霉素从2000年版《中国兽药典》中删除并列为禁药;

2002年1月FDA禁止在进口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氯霉素。

由于氯霉素的毒副作用以及其他抗生素迅速发展的影响,使氯霉素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由于氯霉素的疗效确切,尤其对伤寒等疾病仍是目前临床首选药物,所以该药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抗生素品种。本品有片剂、胶建、眼膏、滴眼液和滴耳液,棕构氯雷素混悬液、颗粒剂,琥珀氯霉素注射液等剂型。

§3 合成路线及选择

氯霉素的基本骨架:苯基丙烷

氯霉素的功能基:苯环上的硝基,C1、C3的羟基,C2上的二氯乙酰氨基

氯霉素的化学结构特点:分子中C1和C2是两个手性中心,它的光学异构体共有4种。药典收载的本品为D-(—)-苏型,其他三种立体异构体均无疗效。所以研究合成路线时必须同时考虑空间构型问题。

可能的合成路线:

①苯甲基+引入2C+其他基团

②苯乙基+一个C+其他基团

可推测原料:

①具有苯甲基结构的原料:苯甲醛或对硝基苯甲醛

②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原料:苯乙酮、对硝基苯乙酮、苯乙烯、对硝基苯乙烯针对手性,需注意的问题:

①采用刚性结构的原料或中间体:具有指定空间构型的刚体结构化合物进行反应时,不易产生差向异构体。

②利用空间位阻效应

③使用具有立体选择性的试剂

下面分别按照上述2种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讨论氯霉素的合成路线。一、以具有苯甲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路线

(一)以对硝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台成路线

1、对硝基苯甲醛与甘氨酸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

路线特点:

①第一步两个分子的对硝基苯甲醛与甘氨酸缩合时,不仅形成了基本骨架,同时引入了C—1与C—2上所需的经基和氨基;

②利用一分子对硝基苯甲醛与氨基生成Schiff碱的空间位阻效应,使另一分子对硝基苯甲醛的碳基与缩合物的次甲基进行加成时形成的2个手性中心几乎全是苏型结构,经D—酒石酸拆分得到单一异构体。

优点:

①合成步骤少;

②所需物料品种与设备少。

缺点:

①缩合时消耗过量的对硝基苯甲醛,若减少用量,则得到的产物全是不需要的赤型对映体;

②需要解决还原剂钙硼氢等原料的来源问题。

2、对硝基苯甲醛与己醛缩合经对硝基肉桂醇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

路线特点:

使用符合立体构型要求的反式对硝基肉桂醇为中间体,经溴水加成一次引入2个功能基(14—7)。

优点:

①最终产物为符合要求的苏型;

②路线的合成步骤不多,各步收率不低,是一条有发展前途的合成路线。(二)以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

路线特点:

最后引入硝基.这是由于缩酮化物分子中酮基空间掩蔽效应的影响使硝基利于进入对位。

优点:

①起始原料廉价易得;

②各步反应收率较高;

③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缺点:

①合成步骤较多,产生大量的中间体和副产物;

②如无妥善的综合利用途径,必将增加生产负担和巨大的环境污染,对操作者和生产厂家而言,无法回避的就是解决劳动保护和“三废”治理的问题。

二、以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路线

(一)以乙苯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以乙苯为起始原料经对硝基苯乙酮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

缺点:

①工艺过程复杂,原料品种种类较多;

②邻位体的综合利用仍较困难。

故与上述路线相比并没有显示多少优越性。

2、以乙苯为起始原料经过对硝基苯乙酮肟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

优点:

硝基乙苯的异构体不需分离,成肟后对位体沉淀析出,而邻位体留在母液中,可省去分离步骤。

缺点:

①工艺过程复杂;

②原料品种种类较多;

③邻位体的综合利用较困难。

故与上述路线相比没有多少优越性。

(二)以苯乙烯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1、从苯乙烯出发经α-羟基对硝基苯乙胺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

优点:

①原料苯乙烯价廉易得;

②合成路线较简单且各步收率较高。若硝化反应采用连续化工艺,则收串高、耗酸少、生产过程安全。

缺点:

胺化一步收率不够理想。

2、从苯乙烯出发制成β—卤代苯乙烯经Prins反应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

优点:

①合成步骤较短,从苯乙烯出发经8步反应便可得到氯霉素(14-1),与从

乙苯出发的路线比较少了三步;

②合成路线前四步中间体均为液体,节省大量固体中间体分离、干燥及运送设备,减轻了劳动强度,有利于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缺点:

需用高压反应设备及高真空蒸馏设备。

§4 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一、对硝基苯乙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一) 对硝基乙苯的制备 1、工艺原理

在生产上,乙苯的硝化采用浓硫酸与硝酸配成的混酸做硝化剂。混酸中硫酸的作用:

①使硝酸产生硝基正离子N 2O ,,后者与乙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②使硝酸的用量减少至近于理论量; ③浓硫酸与硝酸混合后,不再与铁发生作用,故硝酸反应可在铁制的反应器中进行。

注意事项:

①硝酸用量不宜过多(乙苯与硝酸的分子比为1:1.05),硫酸的脱水值(DVS )不能过高,控制在2.56;

②需要良好的搅拌及冷却设备。 2、工艺过程

配料比:

乙苯:硝酸:硫酸:水=1:0.618:1.219:0.108 混酸的配置:

注意加料顺序、控制温度、酸配比

先加乙苯

后加混酸 控制温度

硝化罐——旋浆式搅拌, 一小时

安全问题:

①浓硝酸是强氧化剂,遇有纤维、木块等立即将其氧化,氧化产生的热量使硝酸激烈分解引起爆炸。浓硫酸、浓硝酸均有强腐蚀性,应注意防护。

②在配制混酸以及进行硝化反应时,因有大量稀释热或反应热放出,故中途不得停止搅拌及冷却。如发生停电事故,应立即停止加酸。

③精馏完毕,不得在高温下解除真空放人空气,以免热的残渣(含多硝基化合物)氧化爆炸。

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①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一般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但乙苯硝化反应中,若温度过高会生成大量副产物,严重时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乙苯的硝化为激烈的放热反应,温度控制不当,会产生二硝基化合物,并有利于酚类的生成。

所以在硝化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搅拌和冷却,及时把反应热除去,以控制一定的温度使反应正常进行。

②配料比对反应的影响

硝酸的用量不能过多,以避免产生二硝基乙苯,。 ③乙苯质量对反应的影响

应严格控制乙苯质量,乙苯的含量应高于95%,其外观、水分等各项指标应符合质量标准。乙苯中若水分过多,色泽不传,则使硝化反府速度变慢,而且产品中对位体含量降低,致使硝化收率下降。 (二)对硝基苯乙酮的制备 1、工艺原理

副反应:

反应为游离基反应

由于次甲基比甲基易被氧化,因此对硝其乙苯分子中乙基在较缓和的条件下

对硝基乙苯 分层 水洗 残留碱 碱洗

酚类

水洗碱 残留 减压 蒸发 减压精馏 减压 蒸馏 乙苯 水 塔底高沸物 邻硝基乙苯 下一步

氧化时,次甲基转变为碳基而生成对硝基苯乙酮(14—10);但是在激烈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则生成对硝基苯甲酸。这两个反应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对硝基乙苯氧化过程中,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尽力减少对硝基苯甲酸的生成。 2、工艺过程

配料比:

对硝基乙苯:空气:硬脂酸钠:醋酸锰=1:适量:5.33×10-5:5.33×10-5

3、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

①催化剂的作用

·硬脂酸钴催化性能好,选择性高,产物对硝基苯乙酮含量高,副产物含量低;

·催化剂用量少、反应温度低、反应速度快、周期短、反应平稳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收率高。

②反应温度

对硝基乙苯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强烈的放热反应,只要开始供给一定的热就能激发连锁反应的进行,此时若不能及时地将产生的热量移去,则产生的游离基越来越多,温度急剧上升,就会发生爆炸事故。但如果冷却过度,又会造成连锁反应中断,使反应过早停止。

因此,当反应激发后,必须适当降低反应温度,使反应维持在既不过分激烈而又能均匀出水的程度。

③反应压力

反应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加压对反应有利。

反应压力超过o .49MPa 时,对硝基苯乙酮的含量增加不显著。 故生产上采用o .49MPa 压力的空气氧化方法。 ④对硝基乙苯质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如果使用质量不好的对硝基乙苯进行氧化,会使对硝基苯乙酮,所以要严格控制对硝基乙苯的质量,对不符合质量标难的,应返工处理。

⑤抑制物:苯胺、酚类、铁盐

反应终点:当含酮量由最高峰开始下降

饱和碳酸钠水溶液

定期化验反应液中的 含酮量与含酸量

对硝基苯乙酮: 熔点78-80℃ 含量96%以上 收率57-58.7%

滤液

回收得对硝基苯甲酸

15%碳酸钠 对硝基乙苯 硬脂酸钠 醋酸锰

上一步

搅拌

空气 稍冷,卸料

80-90℃

调至 pH7.8-8

-3℃结

晶过滤

溶解

调至pH 7-7.5

冷却至 5℃,过滤

洗涤

干燥

酸化

注意事项:硬脂酸质轻,为防止投料飞扬损伤,预先将其与等量的对硝基乙苯拌和,然后加入反应塔。

二、对硝基-α-乙酰胺基-β-羟基苯丙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一)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 1、工艺原理

副反应:

第二步副反应对生产有利

此反应是离子型反应,溴化反应的速度取决于烯醇化的速度。溴代反应产生的溴化氢是烯醇化的催化剂。由于开始反应时其量尚少,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产生了足够的溴化氢后,反应才能以稳定的速度进行,所以存在一段诱导期。

在溴代反应期间,应保证反应物中有一定浓度的溴化氢。 2、工艺过程

配料比:

对硝基苯乙酮:溴:氯苯=1:0.96:9.53

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①水分的影响:

对硝基苯乙酮溴代反应时,水分的存在会延长诱导甚至不反应,对反应不利。严格控制溶剂的水分在0.2%以内。

②金属的影响:

金属离子的存在能引起芳香环上的溴代反应。 ③对硝基苯乙酮质量的影响:

少量溴 氯苯

排溴化氢2h

成盐母液 对硝基苯乙酮 溶酮约 30min 诱导 开真空 1-1.5h 内加完溴 反应1h 静置0.5h 成盐 反应 洗涤

残液

氯苯

下一步

若不合格,会造成溴化物残渣过多,收率低,甚至影响下一步的成盐反应。

控制指标:熔点、水分、含酸量、外观等。

4、注意事项

①溶酮、调温时严禁使用蒸汽;

②釜内无母液时,不得先投对硝基苯乙酮和溴;

③如遇诱导困难,可采取静置、适当增加诱导溴量、提高温度至36℃左右,加入适量的已反应的溴化液和溴化残渣、分离水分等措施;

④避免混入金属杂质。

(二)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1、工艺原理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经Delepine生成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这一反应是定量进行的。

该盐在酸性下水解,得到了伯胺的盐酸盐伯胺的盐酸盐。且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易生成伯胺,且反应速率也越快。水解后,HCl应保持在2%左右。当

HCl<1.7%,有游离氨基物产生,发生双分子缩合,被空气氧化为紫红色吡嗪化合物,所以水解物不能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用氨解方法制取。

乙醇的作用:与甲醛缩合产生不溶于水的缩醛。

2、工艺过程

配料比:

溴化物:六次甲基四胺(乌托品)=1:0.86

成盐物:盐酸:乙醇=1:2.44:3.12

外加冷盐水溴化液六次甲基四胺

外加冰盐水

上一步成盐母液

冷却至5-15℃33-38

℃反应

测终点冷却至

18-20℃

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①水和酸对成盐反应的影响:

水和酸的存在能使乌托品分解成甲醛 ②温度的影响: 成盐反应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40℃ ③酸度和用量的影响: 水解时,应在强酸下反应 4、注意事项

①溴化液pH 及溴化氢含量必须严格,残渣分净,洗液归入本批 ②成盐反应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40℃ ③本反应忌水忌酸

④盐酸量与反应酸度应严格控制,如遇成盐岗位补加乌托品,应该1:1补加盐酸

⑤若反应中酸性母液的量少,可采取加盐盐析的办法或增加洗涤次数 水解产物中铵盐、盐酸、缩醛等含量过多会直接影响下一步乙酰化 (三) 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的制备 1、工艺原理

硝基的存在降低了氨基的反应活性,采用强酰化剂醋酸酐。

先将水、醋酸酐与氨基物盐酸盐混悬,在逐渐加入醋酸钠,防止双分子缩合反应。

2、工艺过程

配料比:

浓盐酸 成盐物 酸性母液 乙醇 抽出缩醛 氯苯母液(洗涤脱水后套用) 降温至 7-9℃ 搅拌

12-18℃,

结晶分层

静置 分层 32-34℃ 反应5h 3h 后测酸含

量,酸度控

制在2.5-3.5%

降温至 28℃,停 止搅拌 静置, 分层 搅拌 33-36℃

反应5h

降温至 -3℃,离 心分离 母液

下一步

水解物:醋酸酐:醋酸钠=1:1.08:3.8

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①pH (3.4-4.5)

pH 过低,在酸的作用下反应产物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会进一步环合为恶唑类化合物;pH 值过高时,则不仅游离的氨基酮要变为吡嗪类化合物,而且乙酰化物也会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吡咯化合物反应物会进一步缩合

②加料次序和加醋酸钠的速度

加乙酸酐和醋酸钠的次序不能颠倒;严格控制加醋酸钠的速度。 3、注意事项

①先加醋酸酐,再加醋酸钠;

②水解物打浆时,pH 必须调至4-5,严格控制加醋酸钠的速度;

③乙酰化物中和后的酸碱度将影响下步缩合反应碱的用量及pH ,因此必须保证乙酰化物为中性,且不应混有水解物;

④乙酰化物应避光储存。

(四) 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苯丙酮的制备 1、工艺原理

①碱催化

②乙酰化物的α-氢以质子形式脱去,生成碳负离子

先加醋酸酐

再在30min 内,先慢后快地加入38-40%的醋酸钠溶液 晶体 醋酸钠 10℃以下的清水 1-1.5%碳酸氢钠 水解物 上一步 母液 降温至 0-3℃ 搅拌 在18-22℃反应 1h ,测反应终点 降温至 10-13℃ 过滤

常温 水洗 10℃,至

结晶液

pH 为7

冲洗至 pH 为7 甩干,称重 下一步 滤液

③若碱性太强则脱去两个氢,生成双缩物 副反应:

①pH 过低,不反应 ②保持弱碱性pH7.5-8

③缩合产物是DL-外消旋体 2、工艺过程

配料比:

乙酰化物:甲醛:甲醇=1:0.51:1.25

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①酸碱度对反应的影响

pH 过低,不反应;pH 过高,生成双缩物。为避免上述副反应.采用弱碱——碳酸氢钠作催化剂,同时甲醛的用量控制在稍超过理论量。

②温度的影响

温度过高,甲醛挥发;温度过低,甲醛聚合,延迟反应速度。 ③甲醛含量的影响

含量直接影响反应。36%以上的甲醛为无色透明液体;若有浑浊,表示有聚醛存在。 4、注意事项

①反应的溶剂是醇水混合溶剂,醇浓度维持在60%—65%; ②控制pH7.5-8;

③若甲醛出现浑浊,必须回流解聚,方能使用; ④反应温度自然上升,终点温度不得低于38℃; ⑤测反应终点不到时,应酌情补加甲醛。

以上有对硝基苯乙酮的溴化反应开始,到成盐、水解、乙酰化、缩合为止,这五步不需分离出中间体,可连续地“一勺烩”

调成糊状的pH 为7的乙酰化物 适量碳酸钠 低温水 上一步

甲醇

甲醛

搅拌

温水调 至28-33℃ 调pH

7.6-7.8

升至30℃时计时,40min 内升至42-45℃(<48℃) 取样观察晶型: 针状消失,只 有长方柱状(终点)

降温 过滤 洗涤 干燥 “亚胺物” 下一步

完成,收率为84-85.5%

三、氯霉素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一) DL —苏型—l —对硝基苯基—2—氨基—l,3—丙二醇的制备 1、工艺原理

本反应采用的异丙醇铝—异丙醇还原法有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其反应产物是占优势的一对苏式立体异构体,且分子中的硝基不被还原。

有副反应 2、工艺过程

配料比:

缩合物:铝片:异丙醇铝:三氯化铝:盐酸:水:10%NaOH=1:0.23:3.62:0.19:4.76:1.26:适量

三氯化铝 干燥洁净的铝异

醇铝的制备

余下的异丙醇

异丙醇

加热回流,2h 后 温度升至130℃左右

停止加热、 自然升温

回流至铝片全部 作用,无氢气产生

反应罐

下一步'

回收

还原、水解、中和三步收率为86%

还原反应 水解

三氯化铝

含水异丙醇

“亚胺物”

异丙醇

母液

“氨基醇”盐酸盐

除去液面的红

棕色油状物

碱液

氢氧化铝晶体

滤液

冰盐水 中和

苯甲醛

上一步'

冷却至 35-37℃

搅拌15 min 后

在温度44-46℃ 下反应1h

反应罐 60-60℃

反应4h

盛有少量 水和少量

搅拌 热水调温至 70-73℃,保 温0.5h

减压 蒸馏

稍冷

浓盐酸

上一步

升温至76-80℃,反应1h ;减压蒸馏

冷至3℃,

保温10h 左右,结晶

过滤

晶体

下一步 分离

少量母液溶液

中和至pH7.6-7.8

析出氢 氧化铝

活性炭50℃ 脱色,过滤

中和至 pH9.5-10

碱液

冷冻至 3℃左右 混旋氨基物 母液 洗液

回收釜

调温35-40℃ pH9.5-10

反应1h

过滤 白色亚胺物

3、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

①水分对反应的影响

制备异丙醇铝时,水分能引起异丙醇铝的水解;不利于还原反应。 ②异丙醇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还原反应是可逆反应,异丙醇过量有利于正向反应的进行;异丙醇起溶剂作用。

4、注意事项

①异丙醇铝必须新鲜配制,否则影响收率;

②三氯化铝吸水性较强,放热剧烈,严禁一次性导入釜内,造成喷料伤人; ③异丙醇铝制备和还原反应必须无水条件(0.2%以下);

④异丙醇铝制备和还原反应必须控制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氢气,容易引起爆炸着火;

⑤异丙醇铝-异丙醇溶液静置前必须保持正常回流,温度不低于80℃,静置后抽料温度温度不低于70℃

(二) D-(-)-苏型-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制备 1、工艺原理

①利用形成非对映体的拆分法

优点:纯度高,操作方便,易于控制 缺点:成本高 ②诱导结晶法

条件:必须是消旋混合物;消旋体的溶解度必须大于任一单旋体的溶解度 优点:原材料少、设备简单;拆分收率较高,成本低廉 缺点:光学纯度低;工艺条件控制麻烦 2、工艺过程——诱导法

苯甲醛

氨基物盐酸盐

回收

活性炭

母液循环利用

白色亚胺物

水 30%盐酸

水解釜

搅拌升温至90℃,保温

反应6h ;同时减压蒸馏

降温至40-45℃,

冰盐水冷至 3℃,10h

上一步

升温至60℃溶解完全

DL-氨基物和L-氨基物

稀盐酸

脱色过滤

降温至15℃,析出L-氨基物,过滤 重复操作

酸碱处理

粗制D-氨基物

二氯

乙酸甲

酯的制备

NaCN

3、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

①拆分母液配制对拆分的影响

要选用质量高、结晶好、色泽好的氨基物盐酸盐或混旋氨基物、右旋氨基物 ②连续拆分次数对拆分的影响

连续拆分60-80次脱色一次并调整配比 4、注意事项

①拆分时真空度必须保持在0.07MPa 以上,蒸汽压保持在0.05MPa 以上,内温不得高于68℃,低温水应保持在10-18℃之间,总体积控制在1600-1660L 之间;

②氨基物不稳定,遇空气易氧化,故不能混入金属杂质。 (三) 氯霉素的制备 1、工艺原理 二氯乙酰化:

辅助反应(二氯乙酰甲酯的制备):

2Cl 3CCHO+Na 2CO 3+2CH 3OH 2Cl 2CHCOOCH 3+NaCl+H 2O+CO 2

副反应:

2Cl 3CCHO+Na 2CO 3+H 2O 2CHCl 3+2H 2COONa+CO 2 CCl 3CHO+CH 3OH CCl 3CH (OH )OCH 3 2、工艺过程

配料比:

精制D-氨基物:二氯乙酸甲酯:甲醇=1:0.75:1.61

精制品

收率:94.5-95%

氰化钠 在0.5h 内加

完三氯乙醛

加水稀释溶解未反应的二氯乙酰甲酯 氯化钙

脱色精制 在pH9.5-10

析出精制品

干燥 洗涤 甩滤 甲醇

碳酸钠 搅拌 升温至65℃,

回流30min ,

控温60-75℃

反应0.5h 分出酯层 减压蒸馏 洗涤 洗涤 干燥

10%碳酸钠 水

成品

盐酸

盐制取左旋氨基物

品母液的

升膜回收及浓缩滤液回收亚胺物

3、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

①水分对反应的影响

有水存在时,二氯乙酸甲酯会水解,则二氯乙酸会与氨基物成盐,影响反应进行。

②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二氯乙酸甲酯要适当过量,保证完全反应;

甲醇适当:太少影响产品质量;太多影响产品收率。 4、注意事项

①氰化钠是剧毒品,使用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由专人保管,投料时由专人审核。避免与无机酸类接触,投料后工具要清洁干净,空桶须用硫酸亚铁处理。

FeSO 4+NaCN Fe (CN )2+NaSO4 Fe (CN )2+NaCN Na 4Fe(CN)6 ②制备二氯乙酸甲酯过程中,洗涤酯的水必须经过硫酸亚铁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道;

③浓缩滤液回收亚胺物的过程,应控制甲醛的时间、温度和回流情况; ④二氯乙酰化反应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水的存在可以导致副反应发生。

§5 “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

一、邻硝基乙苯的利用

回收亚胺物(参见DL —苏型—l —对硝基苯基—2—氨基—l,3—丙二醇的制备的回收步骤) 活性炭

左旋氨基物

收率:65.5-66.8% 高位槽 预热

在真空度0.06MPa 以上,在蒸汽压

0.15-0.20MPa 下,以流速600-650L/h 进入升膜浓缩器进行减压升膜浓缩 3-4h 后, 冷至5℃ 过滤

母液 脱色15min 中和至

pH7.2-7.5

脱色15min 压滤 滤液二次中 和至pH9.0-9.5 过滤 冲洗 甩干

干燥

我的世界工业2详细教程

我的世界工业mod是众多mod中最有趣也最复杂的一款了,所以这次小编整理了详细的我的世界工业时代2详细的攻略,绝对的新手福利!其中也有很多我的世界工业合成表信息。 一.入门 1.挖矿 工业MOD包含许多新的矿石,要挖到这些玩意儿你必须刷新你的地图,方法有2个, (1)跑出足够远的地方,这样新的地图会生成。 (2)再开个存档。 如果你比较留恋你之前辛苦搭建的房子的话,可以用MCEdit的导出与导入功能将房子装备材料都搬到新住址,这样你可以省下不少工夫。 好了,让我们从头讲起。 你新开了一个存档,驾轻就熟地撸倒一棵树,做了一个工具箱,然后是斧子、铲子、镐头,然后是你的第一间厕所。。。OK,向地下进发,一顿猛挖之后,你好像发现了点新东西。 两种矿 铜,还有锡。这两种是工业MOD里比较常见的矿石,铜最大的用途是用来做铜电缆,它也可以用来做各种工具和装备。锡最大的用途是制作电池和罐头。

少见的矿 还有一种是比较少见发的矿石,釉,就像这样。能量巨大,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做核弹,现在可以先不要理它。 2.发电 经过上面的疯狂挖矿作业你的背包里应该已经有不少矿石了。 现在,制作你的第一个发电机。 发电机 制作发电机需要一个电池、一个机械方块以及一个石炉。石炉不用我讲,先说说机械方块。 机械方块ew

机械方块需要8个钢锭,铁矿放石炉里熔成铁锭,把铁锭在放回去熔一次就会变成钢锭。 电池做起来比较麻烦,以下是合成方法。 电池的合成 你需要电缆、红石以及锡锭。两种矿石比较容易得到,红石需要挖的深一些。然后制作是电缆。 电缆 铜锭用铜矿石熔就行。橡胶是由树脂在石炉里烧制成的。 炼丹 那坨黄色的东西就是树脂,找这东西你可能要费点劲,运气好的话,它就会在你家旁边,运气不好,找几个小时也找不到。

氯霉素

氯霉素 生科院制药081 李志200811806128 氯霉素(INN)在1949年发现具有抑菌抗菌作用。它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广谱抗生素,因为它是既便宜又容易制造,经常被发现在第三世界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氯霉素,也称为Chlornitromycin,是有效对抗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 很多厌氧生物的抗生素。由于耐抗性和安全问题,它已不再是一个在发达国家中任何感染的第一线药物,虽然它有时被用于眼部感染的外用。尽管如此,推进新的药物和细菌耐药性提高的全球性问题,已导致其使用的兴趣降低。在低收入国家,氯霉素仍然广泛使用,因为它是价格低廉和容易获得。 与氯霉素相关治疗最严重的不良影响是骨髓毒性,其可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骨髓抑制,这是药物直接毒性作用,通常是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特质(罕见,不可预知的,与剂量无关),一般是致命的。 因为它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功能,氯霉素有一个非常广泛的应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大多数的MRSA菌株),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但不对绿脓杆菌,衣原体,或肠杆菌属作用。它有一些对鼻疽的活动,但不再被经常用来治疗这个有机体(已取代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引起的感染。在西方,氯霉素主要限于局部用途,因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风险的担忧。 治疗用途 最初的迹象是氯霉素治疗伤寒,但现在几乎是普遍的多重耐药伤寒杆菌的存在意味着它很少用于此适应症当生物体被称为是敏感的除外。氯霉素可作为二线剂在治疗耐四环素霍乱。由于其出色的血脑屏障渗透(远远优于头孢菌素),氯霉素仍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脓肿的首选治疗。它在治疗脑脓肿也是有用的,不知道是否混合有机体或致病微生物。氯霉素是有效的对三个主要细菌性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在西方,氯霉素仍然是严重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和GPS患者治疗脑膜炎的首选药物,在他们国家一般进行静脉注射氯霉素。在低收入国家,世卫组织建议,油性氯霉素可用于第一线治疗脑膜炎。 在以往经验看氯霉素用于儿童发烧时的鉴别诊断包括两个脑膜炎奈瑟菌败血症以及洛基山斑疹热和点状皮疹,已在美国使用氯霉素,等候诊断的调查结果。 氯霉素也是对肠球菌,从而导致其用于治疗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认为有效。 虽然未公布,氯霉素也被广泛应用到青蛙,以防止真菌感染。最近的研究表明氯霉素最近被发现用于两栖动物的壶菌病的救生治疗。壶菌病是一种真菌病三分之一失去了生命自1980年以来的120蛙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 不良影响 1.再生障碍性贫血 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氯霉素治疗出现罕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是致命的。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办法预测谁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得到这种副作用。这种副作用的效果,通常会出现数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样本

第六章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教学目的: ?了解苯乙烯法和肉桂醇法生产氯霉素的工艺路线。 ?了解对硝基苯乙酮法生产氯霉素过程中的”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 ?理解对硝基苯乙酮法生产氯霉素各步工艺原理。 ?掌握对硝基苯乙酮法生产氯霉素各步的主要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了解国内外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现 ?对硝基苯乙酮法生产氯霉素各步工艺原理; ?对硝基苯乙酮法生产氯霉素各步的主要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教学手段与工具: 采用多媒体形式, 配之以必要的板书。 教学指导思想: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的教学思想,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生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化学结构式 二、药理作用 本品为广谱抗生素,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对百日咳、砂眼、细菌性痢疾及尿道感染等也有效。 三、发现

?1947年 ?第一个采用全合成方法合成的抗生素 四、异构体 ?苏式与赤式 含两个不对称碳的分子, 若在Fischer投影式中, 两个H在同一侧, 称为赤式, 在不同侧, 称为苏式。 ?差向异构体 含多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异构体, 如果, 只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不同, 则这两个旋光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如果构型不同的不对称碳原子在链端, 称为端基差向异构体。 第二节合成路线及其选择 一、对硝基苯乙酮法 ?沈家祥路线 ?原料: 乙苯 ?步骤: 硝化、溴化、成盐、乙酰化、羟甲基化( 缩合) 、还原、拆分、二氯乙酰化 ?优点 ?起始原料价廉易得

?各步反应收率高、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连续进行, 不需分离中间体, 简化了操作 ?缺点 ?第一步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邻硝基乙苯 ?硝化和氧化两部的安全操作要求高, 产生的硝基化合物毒性较大。 ?存在劳动防护和三废治理问题 二、苯乙烯法 1、以苯乙烯为原料经α-羟基-对硝基苯乙胺 ?步骤 氯代甲醚化、硝化、胺化、酰化、氧化、缩合、还原、拆分、酰化 ?优点 ?苯乙烯价廉易得 ?合成路线较简单, 且各步收率高 ?连续化的硝化工艺可保证收率高、耗酸少、生产过程安全 ?缺点——胺化收率不理想 2、以苯乙烯为原料经β-苯乙烯以Prins反应 ?Prins反应: 烯烃与醛( 甲醛) 在酸催化下生成1, 3-丙二醇及其衍生 物

包装机械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钣金件工艺 机加工生产加工工艺 钣金车间工艺要求流程 (1)钣金车间可根据图纸剪板下料,在相应位置冲孔和剪角剪边。以前工序完成后进行折弯加工;第一步必须进行调整尺寸定位,经检查后进行下一步折弯工艺。折弯后经检查合格组焊;组焊要求必须在工装和模型具下进行组焊。根据图纸要求焊接深度和点处焊接。焊点高度不得超过设计要求、焊机工艺要求;2mm以下必须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和氩弧焊接。不锈钢板必须用氩弧焊。焊接件加工成形后进行校整,经检查符合图纸要求后进行下一步打磨拉丝。打磨必须以

量角样板进行打磨,不得有凸出和凹缺。拉丝面光吉度必须按图纸要求进行。 (2)外协碳钢件表面处理喷漆工艺要求:喷沙或氧化面积不得小于总面积的95%,除去沙和氧化液进行表面防锈喷漆和电镀处理。经底部处理后再进行表漆加工,表漆加工必须三次进行完成。喷塑厚度不得小于0.35mm。钣金件经检验合格后进厂入半成品库待装。 (3)入库件摆放要求:小件要求码齐入架存放。大件必须有间隔层,可根据种类整齐存放。 机加件加工流程: (1)机加工件工艺要求;原材料进厂由质检部进行检验,根据国家有关数据进行检测,进厂材料必须检测厚度、硬度、和其本几何尺寸。 (2)下料;根据图纸几何尺寸加其本加工量下料,不得误差太大。 (3)机床加工;根据零件图纸选择基本定位面进行粗加工、精加工,加工几何尺寸保留磨量。 (4)铣床加工;根据零件图纸选择基本刀具装入刀库,在加工过程中注意更换刀库刀具,工件要保整公差。 (5)钳工;机加件加工完成后根要求进行画线钳工制做,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用中心尖定位。大孔首先打小孔定位再用加工大孔。螺纹加工要在攻丝机进加工,不得有角度偏差。螺纹孔加工后螺栓要保

制药工艺学_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得设计与选择 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就是指利用常见得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得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得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得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与官能团得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得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得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得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得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得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与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得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就是方便易得,价格合理得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就是各步得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得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得标准就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得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得综合比较与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得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得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得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得路线简短;2)所需得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得供应; 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就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在易于控制得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氯霉素的研究发展

氯霉素的研究发展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oromycetin)是由委内瑞拉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 化学中文名称:D-苏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命名:(1R,2S)-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化学英文名称: 2,2-Dichloro-N-[2-hydroxy-1-(hydroxymethyl)-2-(4-nitrophenyl)et hyl]acetamide[1] 氯霉素的化学结构含有对硝基苯基、丙二醇与二氯乙酰胺三个部分,分子中还含有氯。其抗菌活性主要与丙二醇有关。 性状 白色针状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在甲醇、乙醇、丙酮、丙二醇中易溶。在干燥时稳定,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定,煮沸也不见分解,遇碱类易失效。 氯霉素类抗生素可作用于细菌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基,而阻挠蛋白质的合成,属抑菌性广谱抗生素。

细菌细胞的70S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细胞成分,它包括50S 和30S两个亚基。氯霉素通过可逆地与 50S亚基结合,阻断转肽酰酶的作用,干扰带有氨基酸的胺基酰-tRNA终端与50S亚基结合,从而使新肽链的形成受阻,抑制蛋白质合成。由于氯霉素还可与人体线粒体的70S结合,因而也可抑制人体线粒体的蛋白合成,对人体产生毒性。因为氯霉素对70S核糖体的结合是可逆的,故被认为是抑菌性抗生素,但在高药物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亦可产生杀菌作用,对流感杆菌甚至在较低浓度时即可产生杀菌作用。 氯霉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后者的作用较强。其中对伤寒杆菌、流感杆菌、副流感杆菌和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强,对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也有效,但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四环素。抗菌作用机制是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各种细菌都能对氯霉素发生耐药性,其中以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较为多见,伤寒杆菌及葡萄球菌较少见。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比较慢,可能是通过基因的逐步突变而产生的,但可自动消失。细菌也可以通过R因子的转移而获得耐药性,获得R因子的细菌能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使氯霉素灭活。 氯霉素自肠道上部吸收,一次口服1.0g后2小时左右血中药物浓度可达到峰值(约10~13mg/L)。血浆

工业时代2合成表

工业时代2合成表 名称需要物品图示说明 橡胶粘树脂烧制得一份, 用提取器得3 份 棍棒木棍插在耕种的 土里种上作 物 木龙头木板提取粘性树 脂,啤酒,汽 油等 铁炉铁锭+石炉和石炉功能 一样,更少耗 能,效率更高

提取器木龙头+机 械块+电路 板提取出橡胶,生物燃料电池等物品 铜电缆橡胶+铜锭低压电线 电路板铜电缆+红 石+精铁 机械块精铁所有机器合 成必需 火力发电机充电电池+ 机械块+石 炉或充电 电池+精铁 +铁炉 烧煤或其它 可燃物发电

充电电池铜电缆+锡 锭+红石提取电力用于机器或工具用电可反复充电 粉碎机燧石+圆石 +机械块+ 电路板将矿物打成粉 电炉电子电路+ 红石+铁炉比铁炉更效率需要电 小型电力存储器(BatBox)木板+铜电 缆+充电电 池 存储电力,输 出低压电 (32EU/T) 风力发电机铁锭+火力 发电机 发电 太阳能发电机煤粉+玻璃 +电路板+ 火力发电 机 发电

地热发电机玻璃+充电 电池+精铁 +火力发电 机 发电 青铜铜粉+锌粉 =青铜粉先将铜锭和锌锭打成粉,在用电炉烧成青铜锭,可做青铜防具等 扳手青铜拆机器用由 青铜合成,一 定几率拆机 器失败 青铜轨木棍+青铜和铁轨作用 一样

电动扳手充电电池+ 电路板+扳 手扳手进阶版,开启无损模式可保证拆机器不会失败,用电 采矿机电路板+机 械块+采矿 管强大的采矿工具适合懒人用 采矿管精铁+木龙 头 用于采矿机 OD扫描仪萤石粉+电 路板+充电 电池+铜电 缆扫描5*5的区域内矿物密度 OV扫描仪萤石粉+电 路板+OD扫 描仪+金电 缆扫描9*9的区域矿物密度合成需要黄金电缆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香肠工艺流程图 辅料验收原料肉验收 原料暂存肥膘解冻 精肉解冻水切丁辅料暂存分割热水漂洗1 漂洗2 加水绞肉 肠衣验收、暂存(处理)灌装、结扎 (包括猪原肠衣和蛋白肠衣) 咸水草、麻绳验收、暂存浸泡漂洗3 冷却 内包装 装箱、入库 出货

香肠加工工艺说明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原料肉验收、暂存化验室、仓库 按照原料肉验收程序进行,并要求供应商 提供兽药残留达标保证函及兽医检疫检 验证明 辅料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肥膘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肠衣验收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 肠衣处理腊味加工间天然猪肠衣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冲洗,人造肠衣灌装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润湿 咸水草、麻绳 验收 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暂存仓库 浸泡腊味加工间咸水草、麻绳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浸泡使之变软 解冻解冻间肉类解冻分 割间 ≤18℃、18~20h恒温解冻间空气解冻 分割分割台、刀具肉类解冻分 割间 将原料肉筋键、淋巴、脂肪剔除、并分割 成约3cm小肉块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漂洗2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加工用水漂洗,将肉的污血冲洗干净 绞肉绞肉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12℃以下,采用Φ5mm孔板 肥膘切丁切丁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切成0.5cm长的立方

漂洗1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水温45-60℃,洗去表面游离油脂、碎肉 粒 灌装、结扎灌肠机香肠加工间按产品的不同规格调节肠体长度,处理量800~1200kg/h ,温度≦12℃ 漂洗3 水池香肠加工间水温45~60℃,清洗肠体表面油脂、肉碎 冷却挂肠杆预冷车间12℃下冷却0.5~1小时,中心温度≦25℃ 内包装真空机、电子 秤、热封口机 内包装间 将待包装腊肠去绳后按不同规格称重,装 塑料袋、真空包装封口 装箱、入库扣扎机、电子 秤 外包装间、成 品仓库 将真空包装的产品装彩袋封口,按不同规 格装箱、核重、扣扎放入成品库并挂牌标 识。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第五章氯霉素生产工艺 5-2、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哪几种合成路线?各单元步骤的原理是什么?关键操作控制是什么? 答: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原料的合成路线;

氯霉素的合成

中国矿业大学 有机合成与设计A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氯霉素的合成 学院:化工学院 班级:化工XXX班 学号:xxx 姓名:XXX 2014年6月

氯霉素的合成 姓名:XXX 化工学院化XXX班 摘要:氯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抑菌抗生素,因其对伤寒病等有疗效,早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现在医学证明它也存在不小的副作用。简要的综述了部分经典的合成路线,并分析了各合成路线的优缺点。 关键字:氯霉素、合成路线、立体结构 前言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的化学名D-苏式-(-)-N-[a-(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1-1)(1-2) 本品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熔点149-153。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 氯霉素(1-1)是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对多种厌氧菌感染有效,亦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本品有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付能,长期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新生儿、早产儿用量过大可发生灰色综合症*用约期间必须注意检查血象,如发现轻度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时,应立即停药。 氯霉素(1-1)发现于1947年,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含硝基的天然药物。1948年用于治疗斑疹伤寒及伤寒。由于氯霉素的疗效显著,结构较简单,所以发现后就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确定了结构,并根据其结构进行了人工合成及大规模工业生产。

氯霉素(1-1)的化学结构特点是分子中C —1和C —2是两个手性中心,因而它的光学异构体共有4种。这4种异构体为两对对映异构体,其中一对的构型D —苏型(或称1R ,2R 型,1-2)和L —苏型(或称1S ,2S 型,1-3);另外一对为D-赤型(或称1R ,2S 型,1-4)和L —赤型(或称1S ,2R 型,1-5)。未经拆分的苏型消旋体即为合霉素,抗菌活性为氯霉素(1)的一半.现已不用。药典收载的本品为D —苏型(1) ,其他三种立体异构体均无疗效。 (1-3) (1-4) (1-5) 近年来,由于氯霉素(1)本身的毒副作用以及其他抗生素迅速发展的影响,使氯霉素(1)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由于氯霉素(1—1)的疗效确切,尤其对伤寒等疾病仍是目前临床首选药物,所以该药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抗生素品种。本品的片剂、胶建、眼膏、滴眼液和滴耳液,棕构氯雷素混悬液、颗粒剂,琥珀氯霉素注射液等均收载在删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 1、氯霉素的结构分析及合成路线 2.1氯霉素的立体结构分析 从立体化学的角度分析,氯霉素(2-1)中C-1和C-2是两个手性中心,因而它的光学异构体共有四种。这是种异构体为两对对映异构体,其中一对的构型为D-苏型(1R,2R 型)和L-苏型(1S,2S 型);另一对为D-赤型(1R, 2S 型)和L-赤型(1S,2R 型)。未经拆分的苏型消旋体为合霉素。 O 2N C C H NHCOCHCl 2 CH 2OH 12 2-1 氯霉素的碳架具有苯丙基结构,根据此结构推测合成氯霉素的方法可能有两种:(1)以具有苯甲基结构的为原料:苯甲醛或对硝基苯甲醛;(2)以具有苯乙基结构的为原料:苯乙酮、对硝基苯乙酮、苯乙烯、对硝基苯乙烯。

氯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文件编号SOP XXXX药业有限公司现行文件 氯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起草人:______________ 起草日期:_____ 年____ 月___ 日审阅人:_______________ 审阅日期:______ 年____ 月___ 日审核人:_______________ 审核日期:______ 年____ 月___ 日批准人: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_____ 年____ 月___ 日执行日期:__________ 年________ 月________ 日 分发部门:生产技术部:2 份 设备部:2 份 质量保证:2 份 目录 1.产品概述 (4) . 产品名称 (4) 产品化学结构 (4) 执行标准 (4) 理化性质 (4) 药理作用 (4) 包装规格 (4) 2.物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 (5) 3.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图 (8)

化学反应式 (8)

工艺流程简图 (9) 4.工艺过程 (12) 配料比 (12) 工艺操作过程 (12) 重点工艺控制点 (13) 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13) 5.中间体和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3) 6.技术安全说明书 (14) 安全防护制度 (14) 危险品防护救治 7.综合利用与“三废”治理 8.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9.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设备一览表及设备生产能 力 (20) 11.原辅料、动力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 标 (21) 12.物料平 衡 (21) 生产工艺规程 1.产品概述16 20 20 20 10.

产品名称中文名称:氯霉素 拼音名:L u meisu

啤酒生产流程图及说明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包装四个工序。现代化的啤酒厂一般已经不再设立麦芽车间,因此制麦部分也将逐步从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中剥离。) 一个典型的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不包括制麦部分): 注:本图来源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管敦仪主编《啤酒工业手册》一书。 图中代号所表示的设备为: 1、原料贮仓 2、麦芽筛选机 3、提升机 4、麦芽粉碎机 5、糖化锅 6、大米筛选机 7、大米粉碎机 8、糊化锅 9、过滤槽 10、麦糟输送 11、麦糟贮罐 12、煮沸锅/回旋槽 13、外加热器 14、酒花添加罐 15、麦汁冷却器 16、空气过滤器 17、酵母培养及添加罐 18、发酵 罐 19、啤酒稳定剂添加罐 20、缓冲罐 21、硅藻土添加罐 22、硅藻土过滤机 23、啤酒精滤机 24、清酒罐 25、洗瓶机 26、灌装机 27、杀菌机 28、贴标机 29、装箱机 (一)制麦工序 大麦必须通过发芽过程将内含的难溶性淀料转变为用于酿造工序的可溶性糖类。大麦在收获后先贮存2-3月,才能进入麦芽车间开始制造麦芽。 为了得到干净、一致的优良麦芽,制麦前,大麦需先经风选或筛选除杂,永磁筒去铁,比重去石机除石,精选机分级。 制麦的主要过程为:大麦进入浸麦槽洗麦、吸水后,进入发芽箱发芽,成为绿麦芽。绿麦芽进入干燥塔/炉烘干,经除根机去根,制成成品麦芽。从大麦到制成麦芽需要10天左右时间。 制麦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为:筛(风)选机、分级机、永磁筒、去石机等除杂、分级设备;浸麦槽、发芽箱/翻麦机、空调机、干燥塔(炉)、除根机等制麦设备;斗式提升机、螺旋/刮板/皮带输送机、除尘器/风机、立仓等输送、储存设备。 (二)糖化工序 麦芽、大米等原料由投料口或立仓经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等输送到糖化楼顶部,经过去石、除铁、定量、粉碎后,进入糊化锅、糖化锅糖化分解成醪液,经过滤槽/压滤机过滤,然后加入酒花煮沸,去热凝固物,冷却分离 麦芽在送入酿造车间之前,先被送到粉碎塔。在这里,麦芽经过轻压粉碎制成酿造用麦芽。糊化处理即将粉碎的麦芽/谷粒与水在糊化锅中混合。糊化锅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金属容器,装有热水与蒸汽入口,搅拌装置如搅拌棒、搅拌桨或

(完整版)制药工艺学元英进课后答案

第一章论绪 第二章1-1:分析制药工艺在整个制药链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制药工艺学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加之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多样,过程复杂。即使进行通用药物的生产,也必须避开已有专利保护,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药工艺作为把药物产品化的一种技术过程是现代医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在新药的产业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制配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制药工艺是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2.提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制药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应用的厂品范围是什么? 答:提取制药工艺的特点:以化工分离提取单元操作组合为主,直接从天然原料中用分离纯化等技术制配药物;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氨基酸、维生素、酶、血液制品、激素糖类、脂类、生物碱。 化学制药工艺的特点:生产分子量较小的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连续多步化学合成反应,随即分离纯化过程;应用产品范围包括;全合成药物氯霉素,半合成药物多烯紫杉醇,头孢菌素C等。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特点:生产生物技术制药、包括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药物。化学难以合成的或高成本的小分子量药物。生物合成反应(反应器,一步)生成产物,随后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重组蛋白质、单元隆抗体、多肽蛋白质、基因药物、核苷酸、多肽、抗生素等。 1-3化学制药产品一定申报化学制药吗?生物技术制药产品一定申报生物制药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化学制药产品和生物制药产品均不一定申报化学药物和生物制药制品:

有些药物的生产工艺是由化学只要和生物技术制药相互链接有机组成的。如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首先是化学合成工艺,之后是发酵工艺,最后是化学合成工艺;有些药物经过化学合成工艺,最后是生物发酵工艺,如氢化可的松。 1-4从重磅炸弹药物出发,分析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 答:重磅炸弹药物是指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标注,对医药产业具有特殊贡献的一类药物。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1)主要药物的类型将会增加(2)研发投入加大(3)企业并购与重组讲促进未来只要工艺的统一化(4)重磅炸弹药药物数量增加,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1-5世界销售收入排前十位的制药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类药物?采取的制药工艺是什么? 答:(1)抗溃疡药物(219亿美元),属于内分泌系统药物,采取化学制药工艺,(2)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药物(217亿美元),属于生物合成药物,采取生物技术制药工艺.(3)抗抑郁药物(170亿美元)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采用化学制药工艺(4)非甾体固醇抗风湿药物(113亿美元)属于生物制品,采用生物制药工艺(5)钙拮抗药物(99亿美元)属于化学合成药物,采用化学合成工艺(6)抗精神病药物(95亿美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7)细胞生成素(80亿美元)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8)口服抗糖尿病药物(80亿美元)生物制药,生物制药工艺(9)ACE抑制药(78亿美元)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制药工艺(10)头孢菌素及其组合(76亿美元)生物制品,提取制药工艺 1-6列举出现频率较高的制药工艺技术 答: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速,出现频率较高,该工艺包括微生物发酵制药,酶工程技术制药,细胞培养技术制药 1-7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情况怎样? 答:随着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和发展,世界正处于开发新药过程中,而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依然迅速,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生物药物为人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

11.1概述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化学名为D-苏*-(-)-N-((alpha-羟甲基)-beta-羟基-beta-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D-threo-(-)-N-((alpha-hydroxymethyl)-beta-hydroxy-beta- p- n itrophe nethyl)-2,2-dichloroacetamide)。 它们不在同一边的 称为苏式,在同一边的称为赤式(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上),p173)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熔点149?153 C。易溶于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比旋度[alpha] D25=+18.5?+2L5 度(无水乙醇)。 氯毒素是广谱抗菌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的感染,亦可用于立克次体 感染。 其主要副作用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引起粗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但仍是治疗 伤寒的首选药物。 11.2氯霉素的合成路线 氯霉素的碳骨架具苯丙基结构,按碳骨架的构建方法,氯霉素主要有两类合成路线,即分别以具有苯甲基结构和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氯霉素分子含两个手性中心,可以考虑用以下方法解决:①使用含指定手性中心的原料;②利用 空间效应;③利用立体选择性的反应方法。 11.2.1以具苯甲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 氯霉素的合成工艺 *注:在Fischer投影式中,两个相邻的手性碳原子上如有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1)以硝基苯甲醛为原料

①与甘氨酸反应,再酯化,拆分和还原。此法步骤少,而且产物几乎都为苏式,我国曾采用。但 对硝基苯 甲醛用量大,硼氢化钙还存在供应问题。 经过溴水加成引入二个官能团,而且产物为苏式。这条路线的合成步骤不长,而且各步收率不低, 是有发展前途的合成方法。 (2)以苯甲醛为原料 硝化时需-20 C低温,限制了此法的应用 (1) 以乙苯为原料 O .N Br OH H N=CH H.0 CH—CKQ.H OH OH NWCOCHCI D-:hren CaiBHUT CM—CH CO-CM CH—CHCO-.H 口 —OH Taniri c acit£_ resDlillEin~ CHO 札 ON ②与乙醛缩合经对硝基肉桂醇合成氯霉素。此法使用符合构型要求的反式对硝基肉桂醇为中间体 on CH—CHCH OH 民叫 0 N MHCOCHCI2 (IJDH^CHCJKcjO {2爪I JL RU."■ CH=CHCH OH吕妙陀 H 0—CHCH OH V Ci CHCO .CHu C—C—CH-QH —— Anmonium L-T artaraJ^ resolution 11.2.2以具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为原料

氯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文件编号:SOP-MF-301-01 XXXX药业有限公司现行文件 氯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生产技术部: 2 份 设备部: 2 份 质量保证: 2 份 目录 1.产品概述 (4) 1.1. 产品名称 (4) 1.2产品化学结构 (4) 1.3执行标准 (4) 1.4理化性质 (4) 1.5药理作用 (4) 1.6包装规格 (4) 2.物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 (5)

3.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图 (8) 3.1化学反应式 (8) 3.2工艺流程简图 (9) 4.工艺过程 (12) 4.1配料比 (12) 4.2 工艺操作过程 (12) 4.3重点工艺控制点 (13) 4.4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13) 5.中间体和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3) 6.技术安全说明书 (14) 6.1安全防护制度 (14) 6.2危险品防护救治 (16) 7.综合利用与“三废”治理 (20) 8.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20) 9.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20) 10.设备一览表及设备生产能力 (20) 11.原辅料、动力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21) 12.物料平衡 (21) 生产工艺规程 1.产品概述 1.1产品名称 中文名称:氯霉素拼音名:Lümeisu

英文名称1:chloroamphenicol 化学名称2:chloromycetin 1.2产品化学结构: 结构式:分子式:C11H12Cl2N2O5 分子量:323.13 1.3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第776页 1.4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附录ⅥC)为149 ~153 ℃。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E),比旋度为+18.5°至+21.5°。 1.5药理作用 主要抗菌谱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布氏杆菌、败血出血巴斯德杆菌、白喉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些厌氧菌。其中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较易发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部分敏感。肠杆菌科的一些菌,如沙门菌、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大部分菌株对本品敏感。但耐药菌日见增。沙雷杆菌、普鲁威登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的多菌株对本品耐药 1.6包装规格 包装规格:20㎏/桶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班级:09级药学 姓名:张晓敏 学号:180112009053

§1 概述 一、药物名称及结构式 药物名称: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14-1) 化学名称:D-苏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羟基苯乙基]-2,2-二氯 乙酰胺(D-threo-(-)-N-[α-(hydroxymethyl )-β-hydroxy-p-nitrophenethyl]-2,2- dichloroacetamide ) 分子式:C 11H 12Cl 2N 2O 2 分子量:323.13 结构式: 二、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注射液为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明液体。熔点149~153℃。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比旋度25[D ]α+18.5~21.5°(无水乙醇)。 化学性质:在干燥时稳定;耐热,煮沸也不见分解(水溶液煮沸5小时对抗菌活性无影响);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定,遇碱类易失效,在强碱强酸条件下可水解。 三、药理性质 1、药用作用: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抑制细菌内转肽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一般氯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革兰氏阳性菌强。 敏感菌: ①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等); ②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李斯特氏菌、葡萄球菌等; ③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 ④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及乳酸杆菌、梭杆菌等; ⑤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均无效。 2、不良反应: ①骨髓造血机能紊乱: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 血、溶血性; ②灰色综合症(多见于新生儿、早产儿。及早停药,尚可完全恢 复);

氯霉素合成

实验十六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溴化、Delepine 反应、乙酰化、羟甲基化、Meerwein-Ponndorf-V erley 羰基还原、水解、拆分、二氯乙酰化等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各步反应的基本操作和终点的控制。 3. 熟悉氯霉素及其中间体的立体化学。 4. 了解播种结晶法拆分外消旋体的原理,熟悉操作过程。 5. 掌握利用旋光仪测定光学异构体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氯霉素的化学名为1R ,2-(-)-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1R ,2R )-(-)-p-nitropHenyl-2-dichloroacetamido-1,3-propanediol 。氯霉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异构体。化学结构式为: NO 2 C H O H C C H 2O H H Cl 2C HC O H N NO 2 C H O H C C H 2O H H N HC O C HCl 2 NO 2 C H O H C C H 2O H Cl 2C HC O H N NO 2 C O H H C C H 2O H N HC O C HCl 2 H 上面四个异构体中仅1R ,2R (-)〔或D (-)苏阿糖型〕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黄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mp.149~153℃。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微溶于水。比旋度〔α〕25-25.5°(乙酸乙酯);〔α〕D 25+18.5°~21.5°(无水乙醇)。

合成路线如下: O 2N C O C H 3 Br 2 , C 6 H 5 Cl O 2 N C O C H 2 Br (C H)N , C H Cl O 2 N C O C H 2 Br(C H 2 ) 6 N 4 C H O H 2O 2 N C O C H 2 N H 2 . HCl (C H C O)O 3 O 2 N C O C H 2 N HC O C H 3 C 2 H 5 O H O 2N C O C H C H 2 O H N HC O C H 3 Al[O C H(C H)] 33 O 2 N C H O H C C H 2 O H H N HC O C H 3 O 2N C H O H C C H 2 O H H N H 2 .HCl HCl , H O O 2 N C H O H C C H 2 O H H N H 2 O 2N C H O H C C H 2 O H H N HC O C H 3 C HCl C O O C H , C H O H O 2 N C H O H C C H 2 O H H N HC O C HCl 2 三、实验方法 (一)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 mL四颈瓶中,加入对硝基苯乙酮10 g,氯苯75 mL,于25~28℃搅拌使溶解。从滴液漏斗中滴加溴9.7 g 。首先滴加溴2~3滴,反应液即呈棕红色,10 min内褪成橙色表示反应开始;继续滴加剩余的溴,约1~1.5 h加完,继续搅拌1.5 h,反应温度保持在25~28℃。反应完毕,水泵减压抽去溴化氢约30 min,得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氯苯溶液,备用。 注释: 1. 制备氯霉素的二、实验原理除以对硝基苯乙酮为原料的二、实验原理(对酮法)外,还有成肟法、苯乙烯法、肉桂醇法、溴苯乙烯法以及苯丝氨酸法等。 2. 冷凝管口上端装有气体吸收装置,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溴化氢。 3. 所用仪器应干燥,试剂均需无水。少量水分将使反应诱导期延长,较多水分甚至导致反应不能进行。 4. 若滴加溴后较长时间不反应,可适当提高温度,但不能超过50℃,当反应开始后要立即降低到规定温度。 5. 滴加溴的速度不宜太快,滴加速度太快及反应温度过高,不仅使溴积聚易逸出,而且还导致二溴化合物的生成。 6. 溴化氢应尽可能除去,以免下步消耗六亚甲基四胺。 (二)对硝基α-溴化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的制备

工业设计史复习资料2

工业设计史复习资料 来源:蔡澄Edison的日志 ■手工艺设计阶段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如陶瓷制品、家具以及各种工具,其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手工艺劳动。 二是由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是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这就在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感,是设计者有一种对产品使用者负责的责任心,努力满足不同需要,因而产皮了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一是生产出的产品具有丰富的个性和特征,装饰成了体现设计风格和提高产品身价的重要手段;二是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 ■陶器的发展 @ 从陶器发展中可以了解到,产品的目的性来源于人类生活和劳动的需要,没有需要就不会去生产。从这一意义上说,产品的功能是基本的,它决定了产品的基本形体,如盆与罐的功能不同,基本的形体就不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可以在由功能决定的基本形体内创造各种各样富有特征和美感的形态。 陶器的设计赋予了器物以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后者集中体现在彩陶的装饰上。纹饰不单是装饰艺术,而且也是氏族共同体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是一定的人群的标志。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到了明代,青花瓷成了瓷器的主流,尤以江西景德镇宣德青花瓷最为出色。 宣德青花瓷胎洁白细腻,青花颜料采用南洋传入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浓厚处与釉汁渗合成斑点,产生深浅变化的自然美。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 )

氯霉素生产工艺流程之欧阳光明创编

文件编号:SOP-MF-301-01 欧阳光明(2021.03.07) XXXX药业有限公司现行文件 氯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生产技术部: 2 份 设备部 : 2 份 质量保证 : 2 份 目录 1.产品概述 (4) 1.1. 产品名称 (4) 1.2产品化学结 构 (4) 1.3执行标准 (4) 1.4理化性质 (4) 1.5药理作用 (4) 1.6包装规格……………………………………………………………

4 2.物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 (5) 3.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图 (8) 3.1化学反应 式 (8) 3.2工艺流程简图 (9) 4.工艺过程 (12) 4.1配料比 (12) 4.2 工艺操作过程 (12) 4.3重点工艺控制点 (13) 4.4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13) 5.中间体和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3) 6.技术安全说明书 (14) 6.1安全防护制度 (14) 6.2危险品防护救治 (16) 7.综合利用与“三废”治理 (20)

8.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20) 9.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20) 10.设备一览表及设备生产能力 (20) 11.原辅料、动力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21) 12.物料平衡 (21) 生产工艺规程 1.产品概述 1.1产品名称 中文名称:氯霉素拼音名:Lümeisu 英文名称1:chloroamphenicol 化学名称2:chloromycetin 1.2产品化学结构: 结构式:分子式:C11H12Cl2N2O5 分子量:323.13 1.3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第776页 1.4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熔点本品的熔点(附录ⅥC)为149 ~153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E),比旋度为+18.5°至+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