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新方式

国际分工新方式
--------------------------------------------------------------------------------

“从东盟成立时起各成员国就广泛遵循的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原则却将这个在外界看来有可能是"短暂婚姻"的组合家庭带入到了一个十分和谐并相互支撑的国际分工轨道。”


国际分工新方式

由10个成员国组成的东盟大家庭无疑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三大宗教汇集于此,彼此之间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冲突与隔阂不言自明。然而,从东盟成立时起各成员国就广泛遵循的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原则却将这个在外界看来有可能是"短暂婚姻"的组合家庭带入到了一个十分和谐并相互支撑的国际分工轨道。

经济上的求同存异原则在东盟方式中体现为非正式性、非对抗性和协商一致。"非正式"是成员国增强信任、表达理解和善意的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载体,它将传统的面对面"谈判"变为表达善意、调解协商直至达成共识的过程。"循序渐进"则表现在处理经济贸易纠纷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式,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共有的理解、忍耐、务实的精神。

得益于以上原则的规制,东盟成员国各企业在参与全球生产体系的竞合中形成了本地区的相互匹配的生产链条。对于这一有序分工的最新解读是刚刚在老挝首都万象闭幕的10国外长会议,据印尼官员透露,会议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对11类优先产品实施东盟协调价格,对优先取消关税的工业部门进行协调,并对此进行了相关分工。

一般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产品竞争力不仅包括价格、性能和质量,而且还要符合各项标准。因此,企业之间在生产链条的合作需要统一生产标准和产品标准,各行其是将使生产链条无法连接。为此,东盟国家组成了东盟标准与素质协商委员会(ACCSQ),负责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包括标准、素质测试和技术条规。据从不久前召开的ACCSQ第23次会议的有关报告中获悉,东盟统一了20个优先产品组别的标准。并且,该委员会正在计划同意另外72个安全标准,以及10项有关产品电磁场准则的标准。与此同时,第10次东盟首脑会议还决定建立一个解决纠纷的专门机构,重点解决东盟国家内部在商品原产地、海关程序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分歧。

地区生产体系增强了东盟各国的经济互补性。由于零部件和成品在不同的东盟国家之间流动,地区内部贸易进一步发展。由于优势互补,东盟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提高了企业参与全球生产体系的吸引力。

虽然没有欧洲自由贸易区

那样的大气,也没有美洲自由贸易区那样的宽阔,但成立才不到两年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却以巨大的经济活动能量和可圈可点的成绩让世界瞠目。11月29日,老挝首都万象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在锣鼓声中揭幕的东盟10国首脑第十次会议同10+1与10+3会议交相晖映,让全球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了东盟这个魅力四射的区域经济组织身上。

区域贸易自由化

早在1992年的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领导人就决定将在15年内实现自由贸易区,共同执行具有约束性的优惠关税税率,其基本要旨是从1993年1月1日起,将工业制品、农业加工品和生产设备3大类共15种产品的关税逐步减到5%至10%,最高不超过20%。同年10月,又确定在今后15年里把关税削减到不超过5%,减少的时期将从15年缩短到10年,即2003年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成员国说到做到,伴随着彼此间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增强和关税的不断降低,如今的东盟各成员国的平均关税已下降到5%以内(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文莱和菲律宾6个老成员的平均关税税率已经降低到2.4%),并正在为最终实现零关税而努力。根据有关协议,另外4个新的东盟成员国承诺最迟在2010年之前,把税率降低到5%以下。

东盟国家无疑是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最大受益者。2003年,东盟国家之间的出口额达到了947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15.4%。喜人的成绩单让东盟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脚步。

特别令人关注地是,在本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还签署了旨在促进区内融合的《万象行动计划》。这份计划是实现东盟共同体进程中到2010年之前的中期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汽车、农业、电子商业和卫生保健等11个优先领域尽早实现自由化、为缩小区内经济差距而设立“东盟开发基金”等具体内容。到时的东盟肯定会尝到自由贸易更大的甜头。

亚洲经济火车头

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最具纪念性的是从2004年1月1日开始落实的“早期收获”计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项协定最终完成前,中国对来自东盟的一系列农产品及制成品提早减税。作为回报,东盟提出税务协和制,即中国的农产品如肉类、鱼、水果、牛乳将得到东盟的关税优惠)。这项计划以中国与泰国率先实施水果蔬菜零关税协议为突破标志,今年6月初,新加坡又加入到了“早期收获计划”中来,将原有的中泰两国果蔬零关税协议扩展至中、新、泰三国,使三国的自由贸易先行一步。中国与东盟从2004年初开始下调农产品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将降为零。据东盟秘书处统计,截至今年9月

,双方涉及“早期收获计划”的产品贸易额已达12.01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42.6%。

比“早期收获计划”成果更为丰盛的是中国-东盟日益飚升贸易成绩。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的研究分析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将促使东盟的GDP增加0.9%,促使中国的GDP增加0.3%。穿梭于中国—东盟之间的企业投资成为了凝固双方经贸纽带的最活跃力量。

中国粮油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新加坡威尔玛公司、世界500强之一的ADM公司选择在紧靠东南亚市场的广西防城港共同投资组建了“防城港大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这个计划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大型粮油加工企业把目标市场定位于中国大西南地区和东盟各国。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正在东盟市场承建泰国铁路、菲律宾北吕宋铁路、马来西亚市政大楼和新加坡地铁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

在刚刚闭幕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与东盟各国又签订了23个总额达165亿元的农业投资合作项目。资料表明,目前东盟对中国投资已超过300亿美元,而东盟国家在油气开采、加工运输、发电、高速公路、铁路及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工程劳务承包、摩托车等知名品牌就地建厂生产等领域,将为中国企业提供理想的投资大市场。

其实,更令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砰然心动的还是万象会议上彼此热议的以“十加三”为基础建立的“东亚首脑会议”机制。几乎与10+1(中国-东盟)相并行,东盟与日本和韩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被演绎得风生水起。从而形成了亚洲地区又一道风景———10+3合作格局。

(商务部)

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