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地下室高层建筑嵌固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条件

带地下室高层建筑嵌固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条件
带地下室高层建筑嵌固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条件

带地下室高层建筑嵌固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条件

1)地下室层数不少于2层

2)地下室的楼层剪切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剪切刚度的2倍

3)地下室结构布置应该保证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各层楼板有足够的平面内整体刚度与承载力,能够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传递到全部地下室抗侧力构件。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小于180mm,混凝土不低于C30,双层双向配筋,每个方向每层配筋率不小于0.25%。

4)各类框架柱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嵌固弯距由地下室顶板与基础之间构成的力偶及柱端两侧的框架梁所承担,其中前者占主要部分。为了避免柱塑性铰下移,地下室顶板柱两端框架梁的约束弯距设计值之和,不宜小于该部位的上柱下端实际嵌固弯距设计值

5)地下室内结构的底部剪力易按各抗侧力构件的剪切刚度进行分配,求的各抗侧力构件的底部剪力。地下室内的墙、柱截面,强度等级及配筋面积不宜小于上部构件相应要求。地下室各层柱端面每侧实配筋不易小于对应上部柱每侧实配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

6)地下室顶板不宜采用无梁楼盖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取及相关技术问题

摘要: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对结构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并对其在结构布又和配筋构造方面给予一定的必要保障,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引伸出若干值得思考及解决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嵌固端;首层地面3刚度比;地下室;基础埋深

一.引言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计算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不设地下室但基础埋深较大;没有地下室但其层数或多或少,且基础形式不同等。根据以上情况正确选取其结构嵌固端,是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它不仅关系到结构中某些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以及结构局部的经济性,因此有必要对结构嵌固端的选取作进一步探讨,并由此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

二.结构嵌固端的条件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通常是选择在地面标高处,但地面标高处要真正成为结构嵌固端是有条件的,而且在输入首层计算高度时还有许多讲究。

2.1 设有地下室时的条件 (1)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能太大,极端的情况如

半地下室则首层楼面一般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除非其高差仅为1—3级台阶高度时才可能考虑; (2)地下室顶板结构应为梁板体系(即不可设计成元梁楼盖),且该层楼面不得留有大孔洞,楼面框架梁的抗弯刚度要足够大,楼板也要有相当厚度; (3)地下室侧壁要有良好的侧限,即必须与“地球”有良好的接壤,上述半地下室顶板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的原因就是不满足此条件。对于上述条件中对首层楼面框架梁的要求,假设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条“位于地下室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首层处的柱截面往往远大于框架梁截面,故即使有意增大框架梁截面并增加抗弯钢筋用量,上述要求仍很难满足。就此要求而言,则只有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才有可能以首层顶板作为结构的嵌固端,而真正意义的高层建筑则完全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2.2 不设地下室时的条件高层建筑不设地下室通常是针对层数有限的小高层,或其基础持力层较浅的情况,但从抗震角度考虑是不宜提倡的。

(1)不管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或桩基础,都是以基础(承台)面作为结构嵌固端,且必须在该标高处的纵横方向设置刚度较大的基础梁加以连结,故首层层高应从基础面算起;

(2)若基础(承台)面标高与首层标高有一定距离而不设基础梁连结或其刚度过小,则地面标高处应设有刚性地面来作为结构嵌固端,首层层高可从地面层算起。若不设刚性地面,则上部结构无从形成嵌固端,也即结构计算简图不成立,设计上显然是不允许的。以上列举的条件无非是说明要成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其下部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柱根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且能承受或平衡柱根弯矩。规范中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二倍”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三. 与嵌固端相关的技术问题结构嵌固端的形成或者说上部结构对嵌固端的要求,在工程设计中还可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及其正确的设计方法,以下将分别探讨。

(1)单层地下室当高层建筑仅设单层地下室且底板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或桩一筏基础时,通常选择基础底板而非首层作为结构嵌固端,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其基础的“无限”刚度,为首层楼面的灵活结构选型创造条件,即使是首层楼面留有大孔洞,或选用无梁楼盖结构,都不影响结构计算的准确性。此外,规范规定地下室负一层的抗震等级与上部结构必须一致,以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不会造成地下室结构造价的提高,反而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即使单层地下室底板是以桩为基础的普通梁板结构,一般情况下仍然取底板处为结构嵌固端,唯一例外的是地下室作为抗爆级别较高的防空地下室时,其顶板通常具有作为结

构嵌固端的刚度,因此可取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如图1所示。

(2)投影面积比例高层塔楼在地下室顶板上的投影面积比例大小对首层作为嵌固端的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图2中当该比例*1时,若首层楼面符合作为嵌固端的其它条件,则该首层作为结构嵌固端就毫无疑问了,但当上述投影面积比例<<1时,说明地下室侧限远离塔楼,塔楼发生的侧向位移将波及首层楼面并使其发生变形,即使变形量很小,但严格说来首层作为嵌固端的刚度必然小于前一种情况,且变形又增大了上部结构侧移的计算值,同时首层骨架构件也会由于自身的变形而产生附加内力。作为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在实际设计中都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予以鉴别并作出相应的结构处理。

(3)大底盘多塔楼大底盘多塔楼大多为商住楼,而且由于商用及居住性质不同,对柱网的要求也不同,故通常需设置结构转换层。当大底盘的商用部分层数不多(如仅1—2层),且结构转换层设于大底盘的屋顶标高处时,塔楼的嵌固端就可考虑取在大底盘的屋顶处,至少在塔楼初算时可以如此假定,如图3所示。这一考虑基于以下两点:①既然属大底盘,其楼层面积肯定大于塔楼的投影面积,加上大底盘屋顶设置转换层,故大底盘的楼层平面刚度远大于塔楼的楼层刚度;②转换层之上通常为剪力墙、部分短肢剪力墙或异形柱一短肢剪力墙结构,为使转换层上下部的侧向刚度相近,大底盘部分肯定要将原位剪力墙增厚或增加新的剪力墙,从而使塔楼下的大底盘部分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的功能已较为完善,因此大底盘多塔楼建筑均以整体结构进行计算,其嵌固端也不像结构初算阶段选择在大底盘屋顶标高处。

(4)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在研究探讨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时,必然牵涉到其基础埋深问题,高层建筑基础要具有一定的埋置深度,首先是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包括抗滑),其次有利于减弱地震反应。规范对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有一量化规定,即“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基础,可取阶15,桩基础可取阶18”,但这一规定仅与建筑物的总高月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但我们在认真思考后发现基础埋深除了与建筑物总高月有关外,还应与控制高层建筑体型重要指标的高宽比风心有关。如两栋建筑物的高度量相同,但其高宽比阶B 分别为5,0和2,5,显然风/B值较小者整体稳定性更高,若采用相同的基础形式,则阶B值较大者其基础埋深应更大。换言之,基础埋深对月/B较大者应偏于严格,而对月/B较小者则可略为放松,不宜作相同处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否则就违背了基础需一定埋深的原则。除了高宽比风/6外,基础埋深还应与高层建筑的裙房底座宽度、地下室底盘宽度等因素有关,对地下室面积仅为塔楼投影面积者应偏于严格,相反对没有裙房或地下室面积大于塔楼投影面积者则可略为放松。

(5)首层楼面的活载作为结构嵌固端的首层楼面(地下室顶板),其正常使用时的活载一般不太大,即使作为商业用途,其活载也仅为3.5kN/m2,但设计中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施工荷载,对于首层梁板构件取活载8.0—10.0kN/m2则往往是必要的。当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建至2层楼面时,首层地面自然而然就成为理想的施工场所,或用于堆放材料(袋装水泥、砌块、搭架钢脚手架等),或用于钢筋加工,甚至作为载重汽车的行驶停放场等,即使是临时荷载,其楼面活载也就有必要取较高值(该活载值仅作用于该层梁板,并不需传给竖向构件的墙柱)。此外,该层楼板配置通长面筋,不仅是出于增大刚度的考虑,而且是抵抗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的需要,特别是由于开发商的原因可能导致地下室顶板完成后要裸露一段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为了防止或减少由于暴晒或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裂缝,配置足够的楼板面筋尤为必要。首层楼面考虑较大的施工荷载,其梁板截面就需较大,有利于满足首层楼面作为结构嵌固端刚度要较大的要求。

结束语: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无论选择哪个部位作为结构嵌固端,都可以通过结构计算程序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但我们期望的是计算结果较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结构计算时输入正确的参数和数据固然相当重要,但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对结构计算结果的影响也相当大,因此重视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并非微不足道,且在嵌固端确定后设计中如何保证其成为真正的嵌固端,还有许多细节有待研究和完善,这是结构设计人员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地下室嵌固部位

一、嵌固部位和地下室顶板 嵌固部位,就是预期塑性铰出现的部位。从理论上讲,结构下部的嵌固部位应能限制结构上部构件在水平方向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并将上部结构的剪力全部传递给下部结构。因此,对作为主体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其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应加以控制。 地下室顶板,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嵌固条件。当地下室顶板为嵌固层时: (1)嵌固层位于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顶板以上没有大底盘裙房 方法一:按第3种剖分法,将整体模型离散化,分别设计; 方法二:按第1种剖分法对塔楼主体进行设计,按第3种剖分法对大底盘进行设计;大底盘与塔楼主体之重叠构件取大值设计。 关于多塔结构的单塔剖分方法: 第1种剖分法:沿塔楼周围向两个方向取地下室层高的2倍范围内的构件。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底盘为地下室,且地下室面积相对塔楼面积比较大的情形。 第2种剖分法:即45°线剖分法。比较适用于塔楼层数较多,底盘裙房层数相对较少,多塔相对底盘布置对称,即所谓的“典型多塔结构”,工程中大多数的多塔结构都属于这种情形。 第3种剖分法(即变“多塔”为“单塔”):单独将各塔楼从大底盘顶部取出,在底部嵌固。底盘结构也进行周期比验算,验算时将各塔楼质量加在底盘顶相应位置。 第3种剖分法比较适合于大底盘层数较多的“非典型多塔结构”,或大底盘按嵌固设计时的情形。一般对应两种情况: 如多塔结构仅有地下室没有裙楼,在设计中可以采取措施使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这不难实现,特别是有人防要求时)。对这种结构进行离散模型计算,不必切分地下室,可以将各个塔楼的地上部分分别按“单塔”进行。 如多塔结构既有裙房又有地下室,但裙房设缝,仍可仿照上面的做法,使地下室满足嵌固条件,将各塔楼及裙房地上部分沿缝切开,不切分地下室,分别按单塔结构计算分析。 (2)嵌固层位于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顶板以上有大底盘裙房 方法:仍按整体模型计算。 二、嵌固部位的条件 《高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抗震规范》6.1.14条规定: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章第6.2.3、6.2.6、6.2.7条的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带地下室高层房屋建筑框架柱子嵌固部位箍筋加密范围

1 带地下室高层房屋建筑框架柱子嵌固部位箍筋加密范围 施工中,遇到有些带地下室高层房屋建筑框架柱子不仅要求地下室顶板以上的首层框架柱在H1/3的高度范围内加密,而且还要求最底下那层地下室柱子还要对箍筋进行加密;有些工程只要求地下室顶板以上的首层框架柱在H1/3的高度范围内加密,不要求地下室柱子箍筋加密;这两种设计对嵌固部位箍筋加密范围的要求不一样,究竟那种是对的?最底下那层地下室柱子箍筋加密到底需要不需要,是对还是不对? 在具体工程中,要按照《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1999)的规定来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现将该规范的有关条文摘录如下: 5.1.3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采用箱形或筏形基础,且地下室四周回填土为分层夯实时,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5.1.3.1 单层地下室为箱基,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时,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可取箱基的顶部(图5.1.3a); 5.1.3.2 采用箱基的多层地下室及采用筏基的地下室,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的多层地下室,当地下室的层间侧移刚度大于等于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刚度的1.5倍时,地下一层结构顶部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图5.1.3b、c),否则认为上部结构嵌固在箱基或筏基的顶部。上部结构为框架或框剪结构,其地下室墙的间距尚应符合表5.1.3的要求; 5.1.3.3 对于上部结构为框筒或筒中筒结构的地下室,当地下一层结构顶板整体性较好,平面刚度较大且无大洞口,地下室的外墙能承受上部结构通过地下一层顶板传来的水平力或地震作用时,地下一层结构顶部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图5.1.3b、c)。 地下室墙的间距表5.1.3 抗震设防烈度 非抗震设计 6°,7°8°9°≤4B,且≤60m ≤4B,且≤50m ≤3B,且≤40m ≤2B,且≤30m

嵌固端所在层号问题的讨论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6.1.10 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其他结构的抗震墙,房屋高度大于24m 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3 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2 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3 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除应满足抗震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且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 2)地下一层梁刚度较大时,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应大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同时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面积均应比计算增大10%以上; 4 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理解

《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理解 HiStruct 新的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稿对于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具体条件和说明如下: 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主楼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裙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 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HiStruct注:实际设计中地面处经常遇到主裙楼楼板标高不一致有较大降板的情况,设计中各有各的做法,比如以1/3层高控制错位,规范应对此有具体规定比较合适。 2 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地下一层相关部位楼层侧向刚度的0.5 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HiStruct注:侧向刚度如何计算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特别对于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和弯曲变形为主的结构,应该有区别的规定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 3 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 HiStruct注: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的大量应用,此条应明确是仅放大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还是柱的承载力需放大。 4 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同第3点的注。 5 地下室顶板的梁柱不应先于地上一层的柱根屈服。 [条文说明]: 1)本条文字表达略有调整。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指柱网内设置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例如,取150mm。 2)相关部位一般指按45°扩散范围且不超过15m。 3,4)为了能使地下室有效地传递地震基底剪力,地下室顶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因此,提出了设计要求:框架柱嵌固端屈服时、或剪力墙墙肢的嵌固端屈服时,地下一层对应的框架柱或剪力墙墙肢不应屈服。据此规定了地下一层框架柱纵筋面积和剪力墙墙肢端部纵筋面积的要求。 5)当框架柱嵌固在地下室顶板时,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应按“强梁弱柱”设计,即首层柱的下端为“弱柱”,地震时屈服、出塑性铰,为实现首层柱根先屈服的概念设计,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同一方向实配抗震受弯承载力∑Mbua与地下室柱上端同一方向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Mcua之和,需大于首层柱下端实配抗震受弯承载力Mcua;通常,可按1.2倍的要求控制。HiStruct注:其中第5)点的说明非常重要,修正了一个问题:当嵌固层在地下

地下室嵌固端的理解.讲课讲稿

在有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时,地下室的顶板是否做为上部结构的嵌固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计算结构的内力的大小,而且在某些工程中会整体结构成为一个超限建筑。如底框等结构型式。 结合论坛上的讨论和自己的认识,我提出以下几点,请同行们一同讨论。 1、对地下室埋置深度较浅时,是否做为嵌固。 在常规概念中,地下室的顶板应与室外地坪基本平,高差多在600以下。但有些地下室为半地下室,有时露出地面的部分多于埋置于土中的部分,当这种情况下是否能做为嵌固,其比例应控制在多少为宜? 2、当地下室顶板的标高不一致时,是否做为嵌固。 在多数结构中,板面的高差一般不大,即便时有较大高差时,也仅时地下室顶板中的一小部分。那么当高差大于多少时,不应当认为是在同一平面内,当其面积超过整层面积的多少比例时不能做为嵌固? 以上两种情况,我想只要是视做嵌固的,其地下室顶板所做的加强应当高于规范中的要求,这一点是肯定的。但这只是个概念性的问题,对度的衡量应该如何把握呢,请各位说说看法。 我的几点思考,请同行们一同讨论。 1 嵌固的概念,这里我们所说的嵌固应该是强度嵌固而非力学嵌固; 力学嵌固--完全刚性的固定,嵌固点以下刚度无穷大,嵌固点无平动、转动,实现了完全的约束。 强度嵌固--柱的塑性铰出现在地上一层的下端,而不是出现在梁柱节点两侧的梁

上,即强梁弱柱.实现的方法:(1)增大梁的抗弯能力;(2)增大地下室柱顶的抗弯能力;(3)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 2 对于第一个问题,地下室埋置深度较浅时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多层建筑,这时的地下室周边一般不会有伸到地下室顶的钢砼墙,规范要求的2倍刚度很难满足,嵌固点不会取在地下室顶. 3 对于第二个问题,基于1的理解,只要楼板是连续的,在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的前提下,是可以认为是嵌固点的.但有2点应注意:一是保证剪力的传递;二是注意错平处梁的受扭问题.对于梁受扭的问题,如果可以考虑错平处只传递平行于建筑外边线的剪力(横向外墙错平处只考虑传递横向剪力,纵向外墙错平处只考虑传递纵向剪力),则此问题不存在. 4 同意"地下室顶板所做的加强应当高于规范中的要求"的观点,只是要如何加强?愿听各位高见 主体结构计算模型的底部嵌固部位,理论上应能限制构件在两个水平方向的平动位移和绕竖轴的转角位移,并将上部结构的剪力全部传送给地下室结构。因此最重要的是加强作为主体结构嵌固部位地下室楼层的侧向刚度和整体承载能力。 对于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的问题,我也思考许久了,但正如大地说的,往往是停留在概念上,无法量化。 规范要求,地下室的车相刚度不应小于相应塔楼侧向刚度的2倍,但实际上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与塔楼的侧向刚度是不连续的,至少很大部分是不连续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规定

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规定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基础和地下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求基础和地下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保证上部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时,基础和地下室结构始终能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安全传递到地基上。为保证上部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一些国家的规范提出了加强地下室刚度和强度的要求,如美国UBC规范规定:基面与基础间的地下室结构,其刚度和强度不得低于上部结构;罗马尼亚对嵌固在地下室顶板的剪力墙结构,要求地下室全部埋入土中,且要求其墙体的惯性矩比上部结构底层墙体的惯性矩大50%以上。

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规定

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规定

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规定 ?国内震害调查表明,唐山地震中绝大多数地面以上的工程均遭受严重破坏,而地下人防工程基本完好。如新华旅社上部结构为8层组合框架,8度设防,实际地震烈度为10度。该建筑物的梁、柱和墙体均遭到严重破坏(未倒塌),而地下室仍然完好。天津属软土区,唐山地震波及天津时,该地区的地震烈度为7~8度,震后人防地下室基本完好,仅人防通道出现裂缝,表明了由于地下室的外墙参与工作,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一般都大于上部结构相邻层的侧向刚度以及土层深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一般比地面小。此外,地下室与土层接触面积大,逸散阻尼增加,导致振动衰减,降低了结构的动力效应。同时,地震作用逼使与地下室接触的土层发生相应的变形,导致土对地下室外墙及底板产生抗力,约束了地下结构的变形,从而提高了地下室的刚度。

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规定 ?国内震害还表明,个别与上部结构交接处的地下室柱头出现了局部压坏及剪坏现象。这表明了在强震作用下,塑性铰的范围有向地下室发展的可能。因此,与上部结构底层相邻的那一层地下室是设计中需要加强的部位。 有关地下室的抗震等级、构件的截面设计以及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嵌固端处的框架结构底层柱根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乘以与其 抗震等级相对应的增大系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当结构嵌固在地下室顶面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尚应延伸至基础顶面。

关于纯地下车库顶板的结构形式

关于纯地下车库顶板的结构形式 摘要: 纯地下车库虽然没有上部结构,但是要承受来自覆土、绿化景观和小区道路、人防等的重荷载作用,所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顶板结构很重要。本文主要对纯地下车库顶板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进行讨论,并就其在不同覆土厚度下的经济性、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地下车库、顶板、主次梁结构、无梁板、有梁板 abstract: pure underground garage although no upper structure, but shall inherit from turns the soil, landscape and village road, such as heavy load of civil air defence, so the safe premise, choose appropriate roof structure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pure underground garage of several normal roof structure form will be discussed and the different turns the soil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rationality, efficiency were compared. keywords: underground garage, ro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beam structure, no beam, plate beam slab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随之进入千家万户,为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一般的住宅小区或者大型商场都会设置地下车

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的判别 标准

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的判别标准 (1)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抗规》 6.1.14):1.1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2) 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3 )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除应满足抗震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3.1)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且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 3.2)地下一层梁刚度较大时,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应大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同时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面积均应比计算增大10%以上; (4)4.1 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4.2.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小于地下室层高的1/3,且不大于1.0m. 4.3若由于地下室大部分顶板标高降低较多、开大洞、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大于本层层高的1/3或地下1层为车库(墙体较少)等原因,不能满足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嵌固部位的要求时”[重要提示]以上4.2;4.3条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是否小于地下室层高的 1/3是能否作嵌固的标准之一。楼板开洞没有量化标准(可按开洞面积不大于30%),楼板错层没有量化标准(可按错层面积不大于30%)。 6.1.14条文解释“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注意该“相关范围”与6.1.3条抗震等级“相关范围”的区别,后一个“相关范围”据其条文解释是“裙房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一般可从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小于20m”。 (5)《高规》3.5.2.2条“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侧向刚度)不宜小于1.5”

对《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理解

对《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理解 新的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稿对于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具体条件和说明如下: 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主楼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裙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HiStruct注:实际设计中地面处经常遇到主裙楼楼板标高不一致有较大降板的情况,设计中各有各的做法,比如以1/3层高控制错位,规范应对此有具体规定比较合适。 2 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地下一层相关部位楼层侧向刚度的0.5 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HiStruct注:侧向刚度如何计算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特别对于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和弯曲变形为主的结构,应该有区别的规定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 3 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 HiStruct注: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的大量应用,此条应明确是仅放大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还是柱的承载力需放大。 4 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同第3点的注。 5 地下室顶板的梁柱不应先于地上一层的柱根屈服。 [条文说明]: 1)本条文字表达略有调整。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指柱网内设置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例如,取150mm。 2)相关部位一般指按45°扩散范围且不超过15m。 3,4)为了能使地下室有效地传递地震基底剪力,地下室顶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因此,提出了设计要求:框架柱嵌固端屈服时、或剪力墙墙肢的嵌固端屈服时,地下一层对应的框架柱或剪力墙墙肢不应屈服。据此规定了地下一层框架柱纵筋面积和剪力墙墙肢端部纵筋面积的要求。 5)当框架柱嵌固在地下室顶板时,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应按“强梁弱柱”设计,即首层柱的下端为“弱柱”,地震时屈服、出塑性铰,为实现首层柱根先屈服的概念设计,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同一方向实配抗震受弯承载力∑Mbua与地下室柱上端同一方向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Mcua之和,需大于首层柱下端实配抗震受弯承载力Mcua;通常,可按1.2倍的要求控制。 HiStruct注:其中第5)点的说明非常重要,修正了一个问题:当嵌固层在地下室顶板的时候“强梁弱柱”应如何设计,假如按照普通层的概念来设计,则明显是不合理的,因为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可能柱的承载力比与之相连的梁大很多。如图3所示。修订稿的设计如图4

带地下室高层建筑嵌固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条件

带地下室高层建筑嵌固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条件 1)地下室层数不少于2层 2)地下室的楼层剪切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剪切刚度的2倍 3)地下室结构布置应该保证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各层楼板有足够的平面内整体刚度与承载力,能够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传递到全部地下室抗侧力构件。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小于180mm,混凝土不低于C30,双层双向配筋,每个方向每层配筋率不小于0.25%。 4)各类框架柱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嵌固弯距由地下室顶板与基础之间构成的力偶及柱端两侧的框架梁所承担,其中前者占主要部分。为了避免柱塑性铰下移,地下室顶板柱两端框架梁的约束弯距设计值之和,不宜小于该部位的上柱下端实际嵌固弯距设计值 5)地下室内结构的底部剪力易按各抗侧力构件的剪切刚度进行分配,求的各抗侧力构件的底部剪力。地下室内的墙、柱截面,强度等级及配筋面积不宜小于上部构件相应要求。地下室各层柱端面每侧实配筋不易小于对应上部柱每侧实配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 6)地下室顶板不宜采用无梁楼盖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取及相关技术问题 摘要: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对结构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并对其在结构布又和配筋构造方面给予一定的必要保障,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引伸出若干值得思考及解决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嵌固端;首层地面3刚度比;地下室;基础埋深 一.引言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计算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不设地下室但基础埋深较大;没有地下室但其层数或多或少,且基础形式不同等。根据以上情况正确选取其结构嵌固端,是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它不仅关系到结构中某些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以及结构局部的经济性,因此有必要对结构嵌固端的选取作进一步探讨,并由此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 二.结构嵌固端的条件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通常是选择在地面标高处,但地面标高处要真正成为结构嵌固端是有条件的,而且在输入首层计算高度时还有许多讲究。 2.1 设有地下室时的条件 (1)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能太大,极端的情况如

关于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的探讨

20108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计算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所谓嵌固部位也就是预期塑性铰出现的部位,确定嵌固部位可通过刚度和承载力调整迫使塑性铰在预期部位出现。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不设地下室但基础埋深较大;设有地下室但其层数或多或少,且基础形式不同等。根据以上情况正确选取其结构嵌固端,是建筑结构计算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它不仅关系到结构中某些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以及结构局部的经济性,本文主要是针对综合管理办公大楼工程的一层地下室不作为嵌固端的确定进行讨论,并由此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深圳宝安沙井的安托山综合管理办公大楼,本文主要是讨论该工程的一层地下室不作为嵌固端的问题,根据使用功能,一层板面高出地面1.5米,是半地下室,层高限制部分选用无梁楼盖。 下图是安托山酒店的整体效果图和一层总平面图 。 图1 安托山酒店效果图 图2酒店一层地下室平面图 2结构嵌固端的条件 2.1单层地下室建筑 单层地下室建筑宜将基础底板作为结构嵌固部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基础的“无限刚”的假定,也为首层楼面的灵活选型创造条件:即使是首层楼面留有大洞口。或选用无梁楼盖结构,都不会影响结构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所引用的工程,计算时地下室外墙按梁输入,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为3,半刚,使程序将结构在基础底板处嵌固。 2.2地下室顶板作为建筑上部结构嵌固端的条件及技术措施根据《高规》第5. 3.7条规定: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结构楼层 侧向刚度的2倍。 规范要求,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应塔楼侧向刚度的2倍,但实际上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与塔楼的侧向刚度是不连续的,至少很大部分是不连续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地下室往往有较厚的侧壁和地下水池、人防墙体等混凝土墙,从而大大增加了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但这些构件与上部结构是不连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当然如果地下室与基础设计成箱形基础时,刚度的均匀性要好得多;b 地下室往往比塔楼平面大,抗侧力构件数量增多。 因此,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往往是有条件的或者说是一种弹性的。这个条件就是地下室与上部结构之间必须有良好的侧向力传递。基于这个条件,地下室的嵌固作用就与带转换层的结构非常类似了。1)楼板的作用,如加厚板厚,加大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加大楼板的配筋率。理论上嵌固端应能限制构件在两个水平方向的平动位移和绕竖轴的转角位移,并将上部结构的剪力全部传送给地下室结构。2)结构竖向构件的连续性,上部的框架柱、抗震墙都尽量能落在地下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能尽量的加强;因此,最重要的是加强作为主体结构嵌固部位地下室楼层的侧向刚度和整体承载能力。 为了保证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须满足以下要求:1)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高差不能太大,一般应不小于地下一层层高的1/3。 2)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满足计算要求以外,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柱子多出的纵向钢筋不应向上延伸,应锚固于地下室顶板的框架梁内),地下室剪力墙的配筋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剪力墙的配筋。 3)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 厚度不宜小于18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4)对于边柱及角柱,由于只有一面有梁,为满足该梁端截面实际弯矩承载力不易小于柱下端实际承载力的要求,可采用增加梁截面,或不增大梁截面而增加梁配筋的方法。 5)考虑柱在地下一层的下端柱出现塑性铰而不是梁柱节点两侧的梁出现塑性铰。通常采用提高地下室顶板梁受弯承载力且增大地下室柱顶的承载力的方法来考虑柱底的嵌固。 6)《抗规》6.1.14条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柱下端实际受弯承载力。这就要求在计算时,本层框架梁不能调幅。 本文所引用的工程,因未将嵌固端设在地下室顶板,从而本工程设计避开了这些条款,使设计变得简单易操作,而且经济。 3与嵌固端相关的话题 结构嵌固端的形成或者说上部结构对嵌固端的要求,在工程设计中还可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及其正确的设计方法,以下将分别探讨。 3.1单层地下室 当建筑仅设单层地下室且底板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或桩一筏基础时,通常选择基础底板而非首层作为结构嵌固端,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其基础的“无限”刚度,为首层楼面的灵活结构选型创造条件,即使是首层楼面留有大孔洞,或选用无梁楼盖结构,都不影响结构计算的准确 关于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的探讨 林建斌 (深圳市中建西南院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讨了建筑的地下室顶板作为建筑上部结构嵌固端的条件及技术措施,还有嵌固端的正确选取是建筑结构结算模型中 的一个重要假定,对结构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并对其在结构设计上采取必要措施。并探讨了与嵌固端相关的技术性问题。 [关键词]嵌固端;建筑;地下室顶板 188

嵌固端选取原则及经验

高层建筑嵌固端的选取及相关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对结构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并对其在结构布又和配筋构造方面给予一定的必要保障,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引言 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计算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不设地下室但基础埋深较大;没有地下室但其层数或多或少,且基础形式不同等。根据以上情况正确选取其结构嵌固端,是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它不仅关系到结构中某些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以及结构局部的经济性,因此有必要对结构嵌固端的选取作进一步探讨,并由此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 二、结构嵌固端的条件 高层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通常是选择在地面标高处,但地面标高处要真正成为结构嵌固端是有条件的,而且在输入首层计算高度时还有许多讲究。 1. 设有地下室时的条件 1)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能太大,极端的情况如半地下室则首层楼面一般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除非其高差仅为1—3级台阶高度时才可能考虑; 2)地下室顶板结构应为梁板体系(即不可设计成无梁楼盖),且该层楼面不得留有大孔洞,楼面框架梁的抗弯刚度要足够大,楼板也要有相当厚度; 3)地下室侧壁要有良好的侧限,即必须与“地球”有良好的接壤,上述半地下室顶板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的原因就是不满足此条件。 对于上述条件中对首层楼面框架梁的要求,假设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条“位于地下室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首层处的柱截面往往远大于框架梁截面,故即使有意增大框架梁截面并增加抗弯钢筋用量,上述要求仍很难满足。 就此要求而言,则只有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才有可能以首层顶板作为结构的嵌固端,而真正意义的高层建筑则完全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2. 不设地下室时的条件 高层建筑不设地下室通常是针对层数有限的小高层,或其基础持力层较浅的情况,但从抗震角度考虑是不宜提倡的。 1)不管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或桩基础,都是以基础(承台)面作为结构嵌固端,且必须在该标高处的纵横方向设置刚度较大的基础梁加以连结,故首层层高应从基础面算起; 2)若基础(承台)面标高与首层标高有一定距离而不设基础梁连结或其刚度过小,则地面标高处应设有刚性地面来作为结构嵌固端,首层层高可从地面层算起。若不设刚性地面,则上部结构无从形成嵌固端,也即结构计算简图不成立,设计上显然是不允许的。 以上列举的条件无非是说明要成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其下部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柱根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且能承受或平衡柱根弯矩。规范中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

地下室顶板结构局部开洞方案

地下室顶板结构局部开 洞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地下室顶板结构局部开洞方案 一、工程概况 现富贵世家三期项目,原地下室顶板、12#楼一层平面结构局部无法满足地下室通风设备需求,由设计变更图纸,在地下室顶板,12#楼一层内,51-55轴线交q-t轴线处局部结构板位置开洞(具体尺寸及位置详后附图) 二、编制依据 1、根据-------甲方提供的-------地下室顶板结构图等; 2、《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规范》DGJ08—903—2010?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5、相关规范规程等。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熟悉设计变更图纸以及原结构图; 1.2施工前详细熟悉施工现场结构实体,认真对照修改图纸,如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业主,由建设单位上报设计单位及时处理。 2、人员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钢筋植筋、梁板加固由有相应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相关专业操作人员,特种工持证上岗。 3、现场准备 4.1搭设脚手架对楼板加固。 4.2坑口边和楼层周边的安全防护。 4.3配电箱配置到位,保证照明、电力通畅。

四、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已完成结构及设备保护→脚手架搭设与铺设防护层(铺跳板、模板)→开洞→植筋以及钢筋制作安装→模板制作安装加固→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模板支架拆除→场地清理→脚手架拆除 五、施工方案 1、定位放线 按设计变更通知单要求放出洞口尺寸线。 2、楼面清理 2.1楼面清理:事先清理需开洞范围内楼面上材料,并清理干净。 3、支架搭设 按图纸开孔位置搭立满堂脚手架,立杆纵横间距0.5m,水平杆步距1.2m,支架应搭到梁部底和板部底,起到对此拆除区域进行临时加固支撑作用. 4、铺设防护层(跳板、模板) 在支架搭设完成后,在支架内铺设模板做硬防护一层,防止混凝土碎渣掉落至地面,导致楼面及设备的破坏和后续混凝土浇筑造成的二次污染。 5、楼面板开孔 按图纸尺寸由施工员指挥弹出切割墨线,然后按弹出切割墨线进行剃凿,大块建渣必须破碎,然后用人工及时把碎块清运。需预留钢筋的部位用人工进行保护性凿除。个别未满足切除要求的地方要及时修整,直至完全满足要求。 6、植筋方法 植筋之前,首先把需锚固部位的原构件混凝土的局部缺陷进行处理和凿毛,以利于锚固的整体强度。

多层地下室结构嵌固端的选择

多层地下室结构嵌固端的选择 茅老师:有一个剪力墙住宅,地下两层,地上25层,地下室有一半和地下车库搭接,车库顶板在地下一层顶板以下1.7m的地方。我把用PKPM计算时嵌固端选择了地下一层顶板,各种要求都满足,而专业负责人看过之后说嵌固端只能选择在地下二层顶板,说是因为地下一层顶板周围没有侧向的约束。他这样说以后我就搞不明白了,因为其他栋楼的嵌固端和我选的一样,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啊,还请您百忙之中给我指点,谢谢茅老师! 固端之所以为嵌固必须满足转角位移和平动位移均为零,并将上部结构的剪力全部传递给地下室结构。嵌固端相当于“树”根,固定之,不让其位转动、移动。 根据《高规》第5.3.7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即楼层刚度比大于2,是判断嵌固端与否的条件。若地下一层顶板达不到嵌固要求,可进一步计算地下其余层等效侧向刚度比re的值。本案地下车库对地下二层和地下一层均有侧向约束,而不限于地下二层顶板。侧向约束力不是判断嵌固端的必要条件。且地下二层一般是按普通楼层考虑,不一定具备嵌固条件。如嵌固部位取地下室二层顶板,需要满足地下二层的抗侧刚度是地上一层的抗侧刚度的2倍。 地下一层有没有侧向约束具体还要看填土高度和你那栋楼位于地下车库什么位置。填土对地下室侧向变形有约束作用,且对刚度产生影响。 软件不能自动判断嵌固部位,还达不到这样智能,需要人工干预和设置。 多层地下室的建筑,宜将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设在地下室顶板位置。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要满足以下条件: 地下室的楼层剪切刚度不应小于相临上部结构楼层剪切刚度的二倍。 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宜大于本层层高的1/3。不过,在具体计算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时,不应考虑地下室周边土对地下室的约束作用,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应取零。 应有足够的侧向刚度和整体承载能力。地下室顶板应采用梁板结构,地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采用双向双层配筋每个方向每层配筋率不宜低于0.25%。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并避免开大洞口。 楼面框架梁应有足够的抗弯刚度,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梁柱节点的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承载力之和。

地下室的结构形式

地下室的结构形式 一、工程概况: 地下室的结构形式为框架加主楼范围少数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独立柱基受力的筏板基础;底板厚度为400mm。地下室防水采用2mm厚的反应型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范围包括底板、外墙、顶板及消防水池。 二、主要材料及施工机具: 1本工程防水材料选用由淮阴有机化工厂生产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分为甲组分和乙组分,材料进场后委托检测站现场抽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2聚酯纤维无纺布,主要用于涂膜的增强材料。 3辅助材料:二甲苯,主要用于稀释剂和机具清洗剂。 4施工机具:电动搅拌器、拌料桶、漆刷、刮板、滚筒及消防器材等 三、基层处理及要求: 1基础施工完垫层后根据设计要求,垫层表面抹20mm后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光。阴阳角做成20mm直径的圆角;锚杆根部四周留置20mm深20mm 宽的小凹槽,压光无棱角;桩基顶标高比梁底低200mm,因而在桩基四周做成边坡为45°的凹坑,凹坑斜边与桩身交界处位于桩顶标高往下100mm,凹坑浇筑完垫层后用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光抽角。 2外墙拆模后,剔除止水螺杆外侧的木垫板,将止水螺杆从根部割除,再用1:2水泥砂浆填实,然后大面用20mm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光,阴阳角做成20mm直径的圆角。 3桩基检测完毕后,在桩基顶面与侧面抹灰2cm1:2水泥砂浆,阴阳角做成圆弧,桩基伸入的锚固钢筋根部做成同锚杆的凹槽。 4地下室顶板结构施工完毕,表面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光,出顶板的排风井侧壁外侧在回填土自然标高往上300mm以下部分的表面抹 20mm厚1:2.5水泥砂浆压光,阴阳角做成20mm直径的圆角。 5基层坚实,具有一定的强度,清洁干净,表面无浮土、砂粒等污物。锚杆根部100mm范围内用钢丝刷清理钢筋表面的砂浆。 6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动,对于残留的砂浆块或凸起物用铲刀削平,不允许有凹凸补平或起砂现象。 7基层干燥,含水率小于9%为宜,用1.5~2.0mm的1㎡橡胶板材覆盖基层表面,放置3~4h,若覆盖的基层表面无水印,且紧贴基层的橡胶板一侧无凝结水,则基层的含水率不大于9%。 四、施工条件: 1、避免雨天施工,施工过程中,突遇雷阵雨,应立即迅速采取遮盖措施。 2、5级以上的大风不宜进行涂膜施工,因气候条件恶劣影响施工质量,尤其是大风易将尘土、灰砂或污染物刮落在涂层上,会影响涂膜施工及涂膜质量。五、施工工艺: 1清扫基层,把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认真清扫干净。 2涂刷基层处理剂:将聚氨酯甲、乙组分和二甲苯按1:2: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先用漆刷蘸满该混合料,均匀地涂刷锚杆根部、桩基四周、阴阳角等细部,再用长滚筒蘸满该混合料,均匀地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刷时不得堆积

地下室顶板支撑方案(新)..

一、工程概况 滁州七彩世界欢乐城项目位于滁州市会丰路与全椒路交叉口,设计为大型商业综合体。 现场施工区域位置狭小,为典型的无场地施工。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狭窄,施工现场不能满足现场材料的转运和堆放,影响各个施工环节施工需要,故地下室顶板需加以利用,部分临时行车道路、钢筋原材堆场及电梯基础均要设置在或通过地下室顶板。经分析部分顶板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为此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处理。 二、地下室顶板加固范围 单车总荷载按400KN计算,因地下室顶板进行回填1m厚土方,按照土体大放脚受力情况,顶板受力面积为(车辆轴距2.5×4m)27㎡。消防车道设计荷载为20KN/㎡,故顶板可承受车辆运输荷载540KN(即54T),考虑车辆行驶中急停等动荷载因素,上顶板车控制在45T以下。7#楼南侧道路在回填土后不需进行支撑加固。 受力示意图 6#、7#楼之间钢筋料场设计荷载为20KN/㎡,考虑顶板在回填土之后的受力情况,钢筋料场面积约140㎡,按土体大放脚受力,实际受力顶板面积约160㎡,故顶板可承受荷载为3200KN。故此钢筋料场理论值可堆放320T钢筋,因6#楼每层钢筋用量约55T,7#楼每层钢筋用量27T,每次进场可用两层钢筋即170T。材料堆放荷载小于顶板设计承受荷载,故可不用支撑。 商业中心1#、2#、3#钢筋原材料场,考虑室外设计荷载为5KN/㎡,材料堆放20KN/㎡,需进行支撑,计算支撑荷载为15KN/㎡依据计算结论,现场严格按照此荷载堆放,钢筋场地10×13米,可堆放钢材260吨; 施工电梯安装在顶板上,需进行支撑,6#、7#楼设计使用SCD200型施工电梯。基础面积3.8m×5.8m。支撑面积5m×8m。

结构嵌固端的选取及技术问题

结构嵌固端的选取及技术问题 一、引言: 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计算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不设地下室但基础埋深较大;设有地下室但其层数或多或少,且基础形式不同等。根据以上情况正确选取其结构嵌固端,是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它不仅关系到结构中某些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以及结构局部的经济性,因此有必要对结构嵌固端的选取作进一步探讨,并由此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 二、结构嵌固端的条件: 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通常是选择在地面标高处,但地面标高处要真正成为结构嵌固端是有条件的,而且在输入首层计算高度时还有许多讲究。 (一)、设有地下室时的条件: 1、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能太大,极端的情况如半地下室则首层楼面一般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除非其高差仅为1—3级台阶高度时才可能考虑; 2、地下室顶板结构应为梁板体系(即不可设计成元梁楼盖),且该层楼面不得留有大孔洞,楼面框架梁的抗弯刚度要足够大,楼板也要有相当厚度; 3、地下室侧壁要有良好的侧限,即必须与“地球”有良好的接壤,上述半地下室顶板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的原因就是不满足此条件。 对于上述条件中对首层楼面框架梁的要求,假设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条“位于地下室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首层处的柱截面往往远大于框架梁截面,故即使有意增大框架梁截面并增加抗弯钢筋用量,上述要求仍很难满足。就此要求而言,则只有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才有可能以首层顶板作为结构的嵌固端,而真正意义的高层建筑则完全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二)、不设地下室时的条件 高层建筑不设地下室通常是针对层数有限的小高层,或其基础持力层较浅的情况,但从抗震角度考虑是不宜提倡的。 1、不管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或桩基础,都是以基础(承台)面作为结构嵌固端,且必须在该标高处的纵横方向设置刚度较大的基础梁加以连结,故首层层高应从基础面算起; 2、若基础(承台)面标高与首层标高有一定距离而不设基础梁连结或其刚度过小,则地面标高处应设有刚性地面来作为结构嵌固端,首层层高可从地面层算起。若不设刚性地面,则上部结构无从形成嵌固端,也即结构计算简图不成立,设计上显然是不允许的。 以上列举的条件无非是说明要成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其下部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柱根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且能承受或平衡柱根弯矩。规范中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二倍”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三、与嵌固端相关的技术问题: 结构嵌固端的形成或者说上部结构对嵌固端的要求,在工程设计中还可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及其正确的设计方法,以下将分别探讨。 (一)、单层地下室 当高层建筑仅设单层地下室且底板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或桩一筏基础时,通常选择基础底板而非首层作为结构嵌固端,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其基础的“无限”刚度,为首层楼面的灵活结构选型创造条件,即使是首层楼面留有大孔洞,或选用无梁楼盖结构,都不影响结构计算的准确性。此外,规范规定地下室负一层的抗震等级与上部结构必须一致,以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不会造成地下室结构造价的提高,反而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即使单层地下室底板是以桩为基础的普通梁板结构,一般情况下仍然取底板处为结构嵌固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