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东政发[2007]12号

【发布部门】东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12.20

【实施日期】2007.12.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二OO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东政发〔2007〕1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公共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各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事故仍处于易发期,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非常必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7〕53号)的要求,现就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

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全面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目标要求。到2010年,健全完善覆盖全市各级、各行业、各单位,多层次衔接配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配套完善应急管理政策措施,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保障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规划和建设

3.编制并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并尽快组织实施全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全市各类资源,统一规划建设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各级各部门、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级和本行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建设基础设施,明确政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4.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

《东营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编制修订本级、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并加强预案的管理和督促检查。应急预案应当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涉及的部门、单位要制定配套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工作程序;市有关部门、单位要编制完善与各自职能相关的部门应急预案;大型会展和文体活动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要制定单项应急预案。2007年底,县级总体预案、市属企业及大中专院校预案编制基本完成;2008年6月底,所有街道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预案编制基本完成。要逐步建立各级政府预案库,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提高预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预案间的互联互通。建立预案修订、评审、备案、演练制度,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实战能力。

5.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市政府是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总值班室)是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市政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有关法规和各自职能,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各县区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单位要尽快明确承担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任务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各县区政府2007年年底前完成,市有关部门、单位、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2008年6月底前完成。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责任到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的工作人员。加强各级各部门、单位以及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联系工作机

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毛瑞明 近年来,频繁的应急管理实践使我国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建立了较完备 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但是在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上没有走出传统的官僚制,存在着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责任对 上不对下,在实际应急处置活动中出现反应迟缓、协调不力、处理困难等问题,因而进行改革很有必要。公安、消防是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龙头,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排头兵,因此,在建立和完善以地方政府为 主的应急管理制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加强以公安、消防为主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以保障我国政府应急管 理工作有利、有序、有效。 [关键词]政府;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5-0217-04 毛瑞明(1968—),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江西警察学院治安系教授,主要 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公安学。(湖北武汉430079) 随着中央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地方省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基本完成,全国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2007年11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标志着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已经走上了一个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但是,近年来的临场处置实践表明:地方各级政府虽然充分发挥了组织职能,但因存在传统官僚制的弊病,加上没有根据地方特点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快速反应队伍,致使在面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存在反应迟缓、协调不力、处理困难等问题。因此,我国必须改革和完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结合地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特点,在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应急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地方特点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机制。这对于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从而提高国家整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各类刑事犯罪、治安事件、民事行政纠纷、群体性事件呈持续高发之势。加上自然环境由于遭到非理性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在面对和处置如此频繁的人为的和自然的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特点和不可避免的不足与问题: (一)主要特点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政府逐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为层面的管理模式,即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分部门按类别进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式。该模式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第一,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我国应急管理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国务院,其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 JIANGXI 江西社会科学 217 JXSHKX

政府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1概述1.1 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一些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事件频频发生。如2008年的特大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灾害,2010年的玉树地震灾害、舟曲泥石流灾害、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及三鹿奶粉事件、瓮安群体性事件,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威胁。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有些事件甚至引起国际的广泛关注。成功应对突发事件,就会把一场灾难,转化为一次机遇,更加凝聚人心;如果应对失误,就会酿成更大的灾难,就会丢失民心,失去民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绩效,已经成为考验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和控制事故扩大的重要手段。 1.2 项目目标 根据政府的紧急事件的处置机制,建设一套辅助政府应急预案管理的信息系统,系统遵照危机管理理论,平战结合,平时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和完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检索和匹配预案,指导工作人员完成应急响应的协调、联络和监督等工作;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及时进行善后处理及对事件进行评估并对预案进行修正,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政府应对公共事件处理的能力,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重要信息保障。

2系统功能需求 系统功能结构图 2.1 预案模版管理 预案模版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相当于应急预案的提纲和目录。系统根据不同预案类型对预案模版进行管理,也可以根据事件类型对预案模版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模版基本信息以及模版的目录结构、目录类型,在预案编制时编制人员选择相应的预案模版,系统自动对预案模版和预案索引进行绑定,编制人员就可以根据模版大纲编制预案内容,管理功能包括对预案模版的基本信息和目录结构类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修改等管理。 2.1.1预案模版基本信息管理 定义预案模版的各项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和使用说明等。模版基本信息是模版在模版库中的唯一信息,包括模版编号和模版版本号,在预案编制时通过预案基本条件检索匹配到预案模版,从而根据模版索引检索到模版目录。 2.1.2预案模版编制管理 预案模版各项内容的增加、修改和删除,包括模版的各层次级别目录树、目录项的类型(如文本、列表等)等功能。预案模版编制管理是对模版的目录结构、层次级别顺序以及类型的定义,在模版基本信息创建后模版本身是没有模版目录,需要编制人员根据预案需要进行定义,可以按预案类型或者事件类型进行模版定义,选择模版索引后系统跳转到模版目录定义界面,编制人员在界面中定义不同的目录名称、目录顺序以及目录类型,定义完成后提交到系统后台,系统根据定义把目录索引和模版索引进行绑定并保存到模版库中形成完整的预案模版。 2.1.3预案模版基础数据配置管理 包括预案模版的分类管理和目录类型管理。 系统在交付使用时,已内置了一些常用的类型和目录。在未来的系统使用过程中,用户可利用此项功能,自行灵活定义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案和预案目录,以适应不同预案编制的需要。预案模版基础数据配置是预案模版目录的重要组成部份,基础数据主要是包括应急资源、成员单位及职责、应急专家、应急救援队伍等需要数字化格式化的内容输入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有相应的索引,在预案模版定义时选择相应的基础目录信息跟预案模版索引进行绑定,这样所有基础目录通过索引绑定形成各种结构的预案模版。 预案分类管理: 目录类型管理: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这次的应急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抓,同时每位教师也要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意识,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去。下面是求学网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1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2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

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全市应急管理基本情况 (一)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健全机构。近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经常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由市长担任主任,各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目前共有名工作人员。各乡镇人民政府、街办及管理区也都相应成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基本做到村(居)委会有信息员,初步形成了“三级”应急网络。 二是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印发了《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各乡镇(街道)、管理区,各部门都将应急管理工作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日常业务工作同安排、同监督、同考核。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 一是梳理现有预案。对已经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天然气应急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水库抢险预案》等个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梳理,完善预案体系。 二是明确工作步骤。印发了《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和《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说明》,启动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并要求各单位要按照地、市要求,抓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修订,使全市的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三是明确工作措施。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市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对基层单位的应急工作及组织和发动群众等具体事项,也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 (三)强化应急意识和应急求援队伍建设,提高群众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会训结合方式,开展培训1次,主要对基层单位就应急预案编制进行了培训,学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参训人员达余人次。发放《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说明》册,发放至各乡镇、机关单位,全市中小学校、企业。 二是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在汶川地震期间,围绕防震减灾应急科普知识开展宣传活动,将《公众防灾应急知识汇编手册》上传到政府网站,以供广大市民学习,并要求各中小学校采取不同形式,向中小学生开展地震应急管理知识教育,效果明显。 (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将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全市公安、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履行行政职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应急体系,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防范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建成覆盖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 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 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以及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 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三)编制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出台我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 类应急资源,统一规划突发事件应急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本部

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要符合预 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根据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编制、修订、完善各类应 急预案,推进镇处(街道)村(社区)学校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逐级监督” 原则,制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 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制度,有计划、有 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不断提升应急队伍实 战水平,结合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完善。涉及重点领域的应急预案要求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五)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 常规应急办事机构都应设在本单位的办公室。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是全市处置突发事件的 决策指挥机构,下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办)明确为市政府办公室内 设机构。市政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 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各地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尽快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年,各地人民政府要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

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 1

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中容易引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和事件,促使地方政府必须公共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处理面临更大的压力。纵观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而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带来的便利更让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民不断在世界各国中流动。然而,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密切,摩擦的加大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不少危害国家、城市安全的公共事件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如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发生骇人听闻的“911”恐怖事件,造成纽约市近3000人遇难,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对美国国家安全及政治、经济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而在我国,2003年全国多个城市爆发SARS 疫情,由于在初期对疫情的瞒布,导致疫情未能得到及时的重视和抑制,最终使得SARS疫情从我国逐渐扩散至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导致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的爆发。在2003年及2009年,我国多个城市均曾爆发禽流感疫情及甲型H1N1流感,由于城市人口密集,造成疫情迅速扩散发展,对各地人民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如图1: 图1:中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 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不断考验着各地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尤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社会上的潜在风险在增加,影响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秩序等危机事件在我国多个城市时有发生,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重视应急管理能力的加强,并以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全面履行地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1] 因此,对于此课题的研究,其研究意义一方面在于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概念、职能和责任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诠释,促使地方政府能更深入地认识自身在公共管理应急管理中所担当的角色。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出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自身管理职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有效的对策。 2.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状况 在世界不少发达国家中,由于城镇化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城市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及成熟度,在政府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设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及多次

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政府应急能力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新要求,科学高效的应对和处臵突发事件,构建完善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是当前全面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也再次提出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解决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实际效果,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稳定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强调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当前公共安全领域出现的严峻形势,就是一种“不和谐”因素,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不是和谐社会,应急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薄弱,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更加重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加 - 1 -

强应急管理工作。 (二)加强应急管理机制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各类突发事件常以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方式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诱因日趋复杂,由此造成的影响日趋扩大,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任务日益繁重,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这此都在考验和检验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随着形势发展,原有的应急管理和危机处臵机制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突出表现在:基础薄弱、资源分散、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多头指挥、职能交叉、群众应急意识不强和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由此切实调整和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应急管理机制、全面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成为政府加强执政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既有因举措得当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做法,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的失败教训。而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起因复杂、判断困难、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的特点,如果没有完善的预警体系、高效的应急机制,不能有效应对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就会给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不利影响,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管理 - 2 -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1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 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 2 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

应急管理情况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 为了应对可能突发的安全生产事故,迅速有效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及风险点,我公司积极响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署,紧紧围绕今年公司安全生部管理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加强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并以“演练周”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通过演练,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由于上级领导有方,措施有力,公司上半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安全生产良好,实现了年初安全管理工作的即定目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应急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安全事故的影响,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公司建立健全了安全应急体系,强化了对突发事件的领导和指挥,明确了应急处置的责任分工,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及总经理助理为副组长,各部门主任为成员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公司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各应急处置小组的关系;研究应急管理重大决策和部署;审批应急预案,决定实施应急预案,发布应急工作指令。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二个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工程部,部门主任为办公室主任,应急处置小组长为各部门主任及运维班组组长(值长),小组成员为各部门员工及运维人员,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上半年,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制订了部分预案。为了提高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灾难和损失,建立了危险源清单,并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制定了应对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实行了重点监控。为了保证应急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了包括应急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等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各应急机构各司其职,从而保证了紧急情况发生时相关应急救援工作能够得到及时落实。有效的防范,及时治理和消除安全患隐。 三、安全指标完成情况 1.没发生人身重伤事故; 2.没发生一般设备事故; 3.没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4.没发生重大责任性环境污染事故; 5.没发生职业病事件; 6.没发生管理缺陷造成的重大事故。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锦政发[2007]15号 【发布部门】锦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3.29 【实施日期】2007.03.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锦政发〔2007〕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省直有关单位: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当前,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以建立和理顺应急管理机构为重点,以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防范事故风险为目标,以法规制度建设为保障,使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为深

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辽政发〔2007〕3号)和《锦州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滨海锦州创造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围绕“一案三制”,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建设 (三)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锦州市总体应急预案要求,抓紧编制或修订本县(市)区和本行业的各类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编制或修订完成的各类预案要按规定报市政府应急办发布和备案。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本单位预案,尽快构建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要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全市各类预案都要制定演练计划并适时组织实施,涉及多个县

当前我国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对事故的处置显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二)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备 基层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应急预案工作发展不平衡,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演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不够。 (三)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

出入。 (四)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有待提高 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还不足,应急指挥系统功能尚未完善,各县(区)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各区域间密切协作的机制有待健全,各类应急队伍协同作战联合训练演练不够。 (五)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六)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现有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储备方式仍显单一,布局不尽合理,数量偏少、品种难以动态调整。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数量和种类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篇一:2013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设备部2013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为了应对可能突发的安全生产事故,迅速有效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坑口公司的特点、重点、难点及风险点,设备部积极响应公司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年度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今年公司安全生部管理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加强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演练,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应急处臵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由于公司领导管理有方,措施有力,设备部全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安全生产良好,实现了年初安全管理工作的即定目标。现将设

备部2013年度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应急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控制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安全事故的影响,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设备部建立健全了安全应急体系,强化了对突发事件的领导和指挥,明确了应急处臵的责任分工,成立了以设备部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专业主管为成员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设备部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各应急处臵小组的关系;研究应急管理重大决策和部署;审批应急预案,决定实施应急预案,发布应急工作指令。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二个应急处臵小组,办公室挂靠在设备部,部门主任为办公室主任,应急处臵小组长为设备部两个班长,小组成员为两个班组员工, 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制定应急培训计划 2013年初,根据设备部实际情况,结合现场,制定了应急演练培训计划,如下: 2013年应急演练培训计划 三、应急管理及应急队伍的建设 设备部以贯彻落实公司文件精神为契机,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及应急队伍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设备部应急管理及应急队伍的建设步伐,做出了具体要求。 1、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积极推动应急队伍建设。要求各专业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尽最大努力建成部门需求的应急体系,最大程度的保障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抓好应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建设“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作风优良、救援有力”的应急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快应急队伍建设步伐。要建立健全部门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对部门应急工作形势的研判,从部门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突发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

浅谈地方政府与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改善,正逐渐朝着公共服务型政府迈进,而在这过程中,建立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制度更是重中之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全国各地突发事件频发,不仅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谐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为妥善高效解决这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应急管理不仅是当今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也是政府的责任之一。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及依据。 首先,地方政府面对突发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到位。2008年6月,贵州省瓮安县城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起因是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与恶劣的影响。而这件事情背后,更多的是暴露了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上的漏洞。 政府应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让老百姓听到政府发出的声音,哪怕这种声音并不是权威解答。因为,在第一时间发出的声音,至少表明了政府方面的一种姿态,给老百姓一个承诺,让人们有信心。群众听到这种声音后,就会认为政府对这件事不会不管。这样就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这样也就不会造成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从而导致“打砸烧”事件的发生。 其次,制定预案与防备措施是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历史半年的时间里,从顺利召开到圆满结束,都与政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密不可分。不管是天气的变化还是人流量的变化,世博园区都可以做到应对自如,保证世博会的顺利进行。这与事先制定大量的应急管理预案与措施是密不可分,紧密相关的。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世博会举办如此之成功,这绝对要归功于政府先进,全面的应急管理制度。所以,建设应急管理制度,必须要制定各项预案及防备措施,以做到万无一失,有备无患。 而与世博会的成功案例相反,近年来国内不断发生煤矿事故,造成了国家与人民的巨大损失,而这与应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有着莫大的关系。 09年的6月17日,贵州省晴隆县的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6人被困井下,直到7月12日,幸存的3名矿工才得以获救。而这相对于智利的69天矿井救险,33人全部生还来说,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系统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 第号 《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年月日应急管理部第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 部长王玉普 年月日

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管理部决定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号)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号),制定本办法。” 二、将第二条修改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三、将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四、将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将第三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结论”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结论”。 五、将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六、将第十二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与相关预案保持衔接,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七、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矿山、金属冶炼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下同)、储存、运输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应急管理自查工作总结

应急管理自查工作总结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应急管理自查工作总结 第一分局安全环保部: 根据公司安(2015)29号关于转发《企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九条规定》的通知,和电建股份安环(2015)9号关于转发《企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九条规定》的通知文件要求,项目部认真落实文件精神,于4月10日晚安全生产会上,认真贯彻学习了2015年2月28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签署的第74号令,深刻领会、准确理解颁布实施的《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并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检查情况如下: 一、必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检查情况:按照《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项目生产特点,项目部在进一步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四个责任体系当中,明确了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做到明确责任、各负其责;互相监督、层层落实责任,使应急管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二、必须依法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检查情况:项目部成立了应急管理机构,安全环保部作为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办公处理。并正在对项目部应急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 三、必须依法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危险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第 2 页共 5 页

检查情况:项目部组建成立了义务消防队为主的应急救援预案队伍,对在业主和监理单位备案,目前设有专门的物资库房,检查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有:备用发电机3台,急救箱1个、储备应急灭火器11瓶、pvc水管200m,报话机10部,报警喇叭、扩音器各1部,现正在采购防汛物资,对三级以上洞室爆破作业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四、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检查情况:项目部目前对开展了营地安全风险评估,防汛安全风险评估,并按照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的要求,目前正在重新梳理项目部应急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现策划完成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近期将组织开展一次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活动,使员工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应急知识,提高处置能力。并进一步制定完善简明扼要的现场处置方案,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可以简便快捷地予以实施。使从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五、必须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检查情况:针对项目部、工区、班组三级安全培训,项目部为每一位进场人员建立有安全教育台账,并经过考核上岗作业,掌握安全技能和预防措施。今后将通过不断提升岗位从业人员应急能力,确保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今后项目部将通过应急培训和演练方式,进一步加强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第 3 页共 5 页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东政发[2007]12号 【发布部门】东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12.20 【实施日期】2007.12.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二OO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东政发〔2007〕1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公共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各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事故仍处于易发期,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非常必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7〕53号)的要求,现就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

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全面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目标要求。到2010年,健全完善覆盖全市各级、各行业、各单位,多层次衔接配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配套完善应急管理政策措施,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保障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规划和建设 3.编制并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并尽快组织实施全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全市各类资源,统一规划建设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各级各部门、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级和本行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建设基础设施,明确政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4.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

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最有用 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 力 文章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安阳日报更新时间:2011-5-12 10:53:16 字号:T|T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期和高发期,这对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能否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有效避免和减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是衡量我们各级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和应对并重的原则,积极推进“一案三制”建设,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队伍不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可靠保证。但也应看到,当前我市的公共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是自然灾害进入多发频发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突发性、复杂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加大;二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尽管没有大的安全事故,但小的事故仍时有发生;三是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事件防控难度在增大;四是社会矛盾多样,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在增加。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更加注重应急管理工作,才能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有效防灾减灾,才能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应急基础,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制建设,人员编制要与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要进一步强化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打破部门界限,衔接、统筹、调动各种资源,实现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依法落实各级各单位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控责任,完善对各类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检查、监控制度。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完善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加强信息发布、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