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需求工程技术:3需求分析

军事需求工程技术:3需求分析
军事需求工程技术:3需求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分析 提要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当前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要扩大居民消费首先应分析造成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所在。本文认为,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预期因素、高房价、消费环境欠佳、供需结构失衡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 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居民收入 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引导居民消费需求,完善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003243)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难题,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仍在低位徘徊。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降低了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和长远发展的潜力,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各种经济矛盾所带来的压力,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号召居民扩大消费需求,但居民消费需求一直没有多大起色,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能力低是居民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 收入因素是影响居民消费、造成需求不足的内在动因。我国当前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而言,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根据西方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增长速度低于收入增长速度,因而造成了消费需求的不足。 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的GDP从99,214.6亿元增长到335,353亿元,增长2.38倍;政府财政收入从13,395亿元增长到68,477亿元,增长4.11倍;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从6,280元增长到17,175元,增长1.7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253元增长到5,153元,增长1.28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扩张来拉动,各地政府为加大投资力度,采取鼓励财政增收的做法保持了政府收入较快增长;各地发展经济时,大都采取了招商引资的发展方式,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各种优惠条件,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导致企业在劳动力市场居于强势地位,企业利润增长大大高于居民收入增长,也导致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降低的态势,即出现了国富民穷的现象。正是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滞后,造成了居民实际的购买力不足,无法有效拉动消费。 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消费倾向下降,造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疲软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需求分析信息化战争相关概念与特点_图文_(精)

需求工程 Emall:gfkj@https://www.360docs.net/doc/3f17725457.html, REQUIREMENT ENGINEERING 摘要:本文从信息化战争相关概念入手, 明确辨析了信息化战争相关概念, 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信息战指挥控制战 当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正逐步成为维持社会一切活动的重要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信息作用的提升。信息、信息技术,同样在军事领域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军事革命” , 开辟了军事斗争的新的领域。正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 的:“人类战争的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化可能逐步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特征。” 人类社会的军事斗争已经跨进了信息化战争的门槛。 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是指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一定的社会领域所形成的结果,它既是衡量信息社会发展程度的静态指标,又是与社会的发展互为促进的动态概念。信息化作用于军事, 就是军事信息化。军事信息化以军事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化部队和装备为主体,以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为核心,必将对人类的军事 活动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可以预见,未来高技术战争将 是核威慑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 必 将围绕着控制信息权这个当代军事 制高点展开。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 事需求的根本就在于建立军事优势 和战场优势,在于建立军事信息优

势和全频谱控制能力,在于能以比 敌人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对战 争空间所发生的一切更全面地了 解、更快地掌握、更快地决策在于有效而又恰当地管理所获得的一切军 事信息,在于将有效而又适当的信 息以适合于每个使用者所需要的形 式实时或近实时地分发给适当的使 用者。而所有这些目的的实现必须 主要依靠各类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来 完成, 因此, 有必要对各类典型军事 系统的军事需求进行分析,明晰其 对信息化战争的军事需求。 本文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文章将 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各类军事系 统的军事需求展开探讨, 在此之前, 我们觉得有必要首先将作为前提和 基础的信息化战争的相关概念、特 点和主要作战样式等问题进行必要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分析解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盛成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07(2)班 200771078 指导教师:李芳芝讲师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趋势,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方便引导正确消费。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分类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从理论角度出发,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合理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For consumm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recting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mproving the daily living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on each region of ou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laws for appropriat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utiliz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different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rough this paper we can know that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ich prefer to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xp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ory, the content of consumer demand reflect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ly study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reasonabl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t will provide the favourable politic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i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we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s. Keywor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军事需求问题方案形成和评价方法研究_张梅

电脑与信息技术2014年8月 收稿日期:2014-03-10; 修回日期:2014-04-09作者简介:张梅(1973-),女,江苏东海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军事运筹;王延烽(1970-),男,江苏连云港,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作战模拟。 军事需求问题方案形成和评价方法研究 张 梅,王延烽,夏孝勇 (工程兵学院江苏徐州 221004) 摘要:达成军事需求目的就是要形成可行方案,文章深入研究了军事需求问题方案形成的方法,对方案要素进行了详细 阐述,给出了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量化的方法。对从事军事需求研究的科研人员、教师和学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军事需求;方案;形成;评价中图分类号:TP39;E917 文献标识码:A StudyontheProposalformationandEvaluationofMilitaryNeedsAnalysis Z H A N G M e i ,W A N G Y a n -fe n g,X I A Xi a o -y on g (Engineering Corps College,Xuzhou 221004,China ) Abstract:The pu r p o se o f m i l i ta r y n ee d s a n alys i s i s t o f or m a v i able p ro p o sal.Th i s a r t i cle stu di es the meth od f or the f or mat ion o f m i l i ta r y n ee d s in the p ro g r am,a nd exp o u nd s p ro p o sal eleme n ts in d eta i l,g i ves way t o bu i l d a nd q ua n t i tat i ve evaluat ion ind ex system.Th i s ca n g i ve s o me id eas f or the pe o ple wh o e n gage d in m i l i ta r y n ee d s o f a n alys i s,such as r esea r che r teache r s a nd stu d e n ts. Keywords:m i l i ta r y n ee d s a n alys i s;p ro p o sal;f or mat ion ;evaluat ion 文章编号:1005-1228(2014)04-0064-03 Vol.22No.4Aug .2014 第22卷第4期2014年8月 息技术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军事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寻求解决需求问题的可行方案。形成方案是指在研究清楚了军事需求问题并明确了分析目的后,经过需求分析,进行寻求解决军事需求问题与达到分析目的的备选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生成过程,系统分析、系统综合与平衡、信息反馈贯穿于过程的各个环节。 1方案形成的方法 方案要素是指形成的解决军事需求问题方案包含的组成部分、结构和内容。军事需求的领域、性质、层次 不同,解决军事需求问题的方案必然存在差异,方案中包含的要素和方案内容也可能有所不同。方案要素和内容,应该根据军事需求的领域、性质和层次,以及分析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而言,一个解决军事需求问题的备选方案应该包括定义对象系统、系统概念分析、系统现状风险、系统目标分析、系统环境空间分析、系统功能分析、系统结构分析、系统质量分析、系统数量分析、系统成效分析、系统优化分析、提出解决具体军事需求问题的构想等。 1.1定义对象系统 定义对象系统是指对分析研究对象进行内涵、概念、边界的具体界定和基本属性描述。研究对象是形成解决军事需求问题方案首先要定义的问题。由于军事需求的领域、性质、层次不同,只有定义清楚具体研究对象的概念和边界,才能把握分析对象的本质,对军事需求的实现起到根本导向作用。定义研究对象就是对军事需求所处的领域、性质、层次进行明确界定,对具体军事需求的内涵、概念、边界、要求以及达到的目标作出清晰而确切的定性描述,使抽象概念具象化,形成可以识别和把握的具体对象表示。1.2分析各种要素 分析各种要素是形成方案的核心内容,也是军事需求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要素分析要遵循系统分析理论和系统工程基本思想,按照军事需求分析的一般过程,以军事需求分析方法论为指导,运用具体军事需求分析方法,围绕论点,寻求依据,对各种条件、因素进行客观而公正的可行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分析和权衡优化,形成结论性意见。

我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的回归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的回归分析 1996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需求不振,物价持续走低,经济增长乏力的发展态势,从原来的持续高速增长状态走向缓慢增长阶段.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8次降息,但处于上扬趋势的居民储蓄存款屡创新高,国内消费需求依然疲软.其结果是,最终消费率从1990年的62%降至1998年的58.7%,1999、2000年略有回升,2001年又降至59.8%,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从1991年的0.855下降至2001年的0.774。由于消费是所有经济行为有效实现的最终环节,唯有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才有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而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于衡量一国总收入的一种整体经济指标,经济扩张时期,居民收入稳定,GDP也高,居民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多,消费水平较高;反之,经济收缩时,收入下降,GDP也低,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少,消费水平随之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将利用Eviews数学模型对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进行回归分析,探讨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水平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一、我国居民消费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也在不断地提高着,居民消费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最终用于生活消费的所有货物和服务支出。在我国,居民消费按用途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包括自有住房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实物消费、银行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其他等11类。 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扣除价格变动影响后比1978年扩大了11倍,年平均增长8.8%。我国居民消费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2003年我国居民消费相当于美国居民消费的 8.8%,2008年提高15.4%,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至2008年,我国投资增长17.9%,净出口增长34.7%,分别比消费增速快7.2个和24个百分点。下图为我国居民人均消费额不断增长的示意图: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计量模型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分析 小组成员: 马晨竞40921075 刘捷豪40921076 黄政卿40921077 林伟兴40921078

一、研究背景 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看,消费都是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的特点,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居民消费结构转换和消费需求扩张己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相对于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却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这几年,居民消费的热情一直不高,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刺激消费,但是居民的银行存款依然逐年攀升,居民储蓄热情不减,消费持续低迷。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必须找出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 才能对症下药。本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在消费需求的研究领域中,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是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即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具有核心作用。该函数的研究方法既包括纯理论的探讨、统计计量验证,又包括理论与计量方法相结合产生的具有良好预测功能的经济计量模型。消费函数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凯恩斯1936年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1949年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费里德曼1957年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1954年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之后利兰德将不确定性引入分析框架,提出了预防性储蓄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霍尔1978年将理性预期引入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产生了理性预期生命周期消费函数。80年代初期,戴维森等人1981年提出了误差修正机制,为消费函数注入了新的“血液”。 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主要将视野集中在预防性储蓄理论上,如Deaton1991年和Carroll于l992年提出的“缓冲库存模型”。与之相对应的实证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建立在协整基础上的误差修正模型,如:Gerge和Ron在1992年对误差修正模型作了定义、解释和估计;Pierre1994年提出了建立在误差修正模型基础上的收入和消费数据出现结构变化时,需要分段研究的思想。相比较而言,近期对消费函数和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则更为深入和具体。如:MalinAdolfso和SverigeSRiksbank2005年建立了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并利用贝叶斯理论进行了估计; HONzAK等人2005年建立了动态消费结构模型,分析了消费结构的收敛性;olegKorenok于2007年发表文章《贝叶斯方法在非线性时间序列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贝叶斯方法在非线性时间序列中的应用情况;MIChaelKAnderSS。nandMiehaelKAndersson等人2007年利用贝叶斯方法预测VAR模型参数。 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国学者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在计量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展开了较多的消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paneldata模型由于其自身的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 (1)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5)07-0093-03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 王 辉,周荣军,叶慈南 (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海 200093) 摘要: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中的相关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方法对我国1998 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及特点,运用时间序列线性回归模型对未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变化趋势、消费热点进行预测。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线性回归;消费热点预测中图分类号:F126 1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and Forecase of Consumer Demand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WANG Hui,ZHOU Rong jun,YE Ci nan (College o f Science Shanghai the U niver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the expenditure features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in recent years,the paper use the data of Chinese Statistics Yearbook (1999-2003)to do the positive analysis on our urban residents con su mp tion by applying the model of E LES.This paper also forecasts the future changing tendency of consu mption and consump tive hot issues of our country s urban residents Key words:urban residents;consumer demand;linear regression;forecas t of consumptive hot issues 收稿日期:2003-12-20 在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人们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国内的消费环境在逐步改善。就当前而言,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的情况下,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深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可以更深层次地掌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揭示消费品市场规律,帮助预测各类消费品未来需求,帮助有关部门和经营者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合理安排生产与流通,对刺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模型及比较源于英国经济学家R 斯通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1](以下简称扩展模型)可以表示为 I i =p i q i + i (Y - n i =1p i q i )(1) 式中:I i 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或服务Q i 的消 费支出;P i -第i 种商品或服务Q i 的市场价格;q i -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或服务Q i 的基本需求量;P i q i -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或服务Q i 的基本需求支出;Y -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i -第i 种商品或服务Q i 的边际消费倾向。 (1)式可化为 I i = i + i Y (2) 其中 i =p i q i - i n i=1p i q i 为了进一步分析消费结构的特点,还需要引入需 求收入弹性 iY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1%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变化的百分数。对于扩展模型(2),需求收入弹性为 iY = I i Y Y I i = i Y I i (3) 扩展模型的数据来源于某一年度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与支出状况,不同收入阶层分为最低、低、中 下、中、中上、高、最高等,因为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差距较大,而且它不能描述因时间变化而产生的新的需求变化以及主要消费项目的发展趋势。因此,它适于用来分析同期的消费支出情况及特点。从 中国统计年鉴 1999 2003年各版分别查出每一年度各阶层收入Y 与支出I i 数据,利用SPSS 统计软件算出扩展模型中 i 与 i 的值,然后再利用公式(3)计算出 iY 的值,见表2。 二、1998 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支出的基本情况以及实证分析 表1为1998 2002年各年的恩格尔系数。其数据来自 中国统计年鉴 1999 2003年各版。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用于食品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率。 表2列出了1999 2002年各年全国城镇居民主要消费需求项目收入弹性 iY 。 2005/07 总第315期 商业研究 COMMERCIAL RESEARC H

武警作战系统需求分析

武警作战指挥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目录 1、引言 (3) 2、系统概述 (3) 3、需求分析 (4) 3.1功能需求 (4) 3.1.1大屏幕显示系统 (4) 3.1.2 GIS系统 (5) 3.1.3 视频会议 (5) 3.1.4 人员管理 (6) 3.1.5 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 (6) 3.2性能需求 (7) 3.3依赖需求 (8) 3.3.1硬件设备 (8) 3.3.2软件设备 (8) 3.3.3各类人员 (8) 4、总结 (8)

1.引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什么都数字化、智能化,就连军事上的作战指挥也开始采现代的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现场演练的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仅仅是先进的音响设备电子设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各种设备在不断地增加,控制方式与管理也相应的越来越复杂而使用全自动智能化设备再加上标准的作战指挥系统可以将复杂的控制环境简单化、智能化。 该软件具体的将作战指挥中的所需的各个环节融入其中,实现一个完整的作战指挥系统。我们将该系统中的细化的各个小系统明确化,再逐一分析其功能需求,通过软件实现这些功能。 然而该系统实现的不仅取决于软件本身,更多的是依赖于现代化先进的音响设备、电子设备、软件的开发环境以及相应的开发工具等。 2.系统概述 只需要根据相应的界面就能对几乎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包括投影机、屏幕升降、影音设备、信号切换、灯光照明、音量调节、DVD,录像机等等的各种功能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简化复杂的操作系统,带来一个拥有优美音质、清晰图象以及具备GIS系统、大屏幕系统等功能的大型作战指挥中心。 根据此次工程的需求以及我们的实际工程经验,我将整个工程细化成以下几个子系统。 (1)大屏幕显示系统 (2)GIS系统 (3)视频会议系统 (4)人员管理系统 (5)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 设计武警指挥作战系统中的这些细化的系统不仅要考虑到设计系统本身。还要结合武警指挥作战系统的其它模块,一同完成整个指挥作战流程。 以下是整个武警作战指挥系统的系统模块图: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提要农村市场难以发展的关键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本文就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五大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农民消费行为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民消费;农民收入;消费支出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市场需求不足,而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人口众多的农村消费尚未启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是最大的消费群体,但农村消费额仅占全国消费额的40%。启动和扩大农村市场已成为当前一大热门话题,现就对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一)农民消费额占市场消费总额的比重偏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扩大。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占市场总份额的比重偏低,而且还呈下降的趋势。1978~2005年农村居民的消费额不及城镇居民消费额的1/3,城乡消费水平对比值从2.9增长到3.7(农村居民=1),在没有剔除城乡价格因素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消费额增长速度仍然缓慢。 (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思格尔系数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在21世纪初突破了50%,但是与城镇居民36.7%的恩格尔系数相比,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与国外的农民恩格尔系数相比,情况更是严重。2003年美国农民恩格尔系数为14.7%、新加坡为17.1%、加拿大为15.7%、法国为18.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及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1/3,在如此高的恩格尔系数下,用于非食品消费的支出就更加少。因而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需要得到调整,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刻不容缓。 二、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

军事需求分析

军事需求是构想式的、虚实结合的、滚动发展的。开发“好”的军事需求需要解决 一系列问题,面临诸多困难。 军事需求涉及多个维度:从时间上看包括中远景设想、长远发展规划、中期实施计划 以及年度计划中的需求;从层次上看包括战略级、战役级、战术级、作战平台与单兵级以 及工程技术级的需求;从军兵种看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以及各个兵种的 需求;从业务看包括情报侦察、通信保障、电子对抗、兵力投送、火力打击、物资运输等 需求。 军事需求不可能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必然是构想式的、虚实结合的、滚动发展的。开发"好"的军事需求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面临诸多困难,目前没有完全成熟的解决办法。本文仅仅对军事需求工程解决的主要问题、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典型对策作初步的探讨。 一、军事需求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军事需求工程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军事需求是什么”(what)和“军事需求为什么”(why)。每个军事需求都应当用陈述句说明“是什么”,如果“是什么”的内涵不够清晰, 则应补充说明“不是什么”。如果“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那 么应当解释“为什么”是军事需求。追究军事需求“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目的是获得正确、清楚的军事需求。常见的问题有: 1、军事需求无二义性问题 “无二义性”是指每一个军事需求只有唯一含义。如果不同的人对一个军事需求可 能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就有二义性。如果需求存在二义性,将会导致误解需求而开发出偏离需求的军事系统。为了使需求无二义性,在写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时措词应当准确,切勿模棱两可。 2、军事需求一致性问题 军事需求“一致”(Consistent),是指军事需规格说明书中各个军事需求之间不会发 生矛盾。矛盾的军事需求常常潜伏在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上下文中。 3、军事需求完备性问题 军事需求的完备性是指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没有遗漏一些必要的需求。人们往往 倾向于关注军事系统的特色功能,而忽视了其它一些不起眼的却是必需的功能。不完备的

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分析-江苏省社科联

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 群体的消费需求分析 顾欣应珊 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恩格尔扩展模型建立消费需求函数,对各项消费品的需求支出弹性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群体的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对食品等生存型的消费品支出弹性随收入增加依次递减,对改善生活和发展类的消费品呈递增趋势。由此,在关注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政策需要更多关注重点收入组群的消费需求。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同收入组 顾欣,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211189 应珊,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211189 一、引言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需乏力,我国出口增长减速。与此同时,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靠出口和投资支持的旧常态已经不可维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面临转变与调整。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未来将着力于促进消费和拉动内需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拉动消费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学术界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解释我国消费不足的问题(陈斌开等,2014),2013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占GDP的37%,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低于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但从现实经济看,中国居民的消费非常旺盛,各类单项消费屡创新高,国内人均消费支出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因此也有学者提出中国消费不足可能是个“伪命题”(王秋石、王一新,2012;朱天、张军,2012),他们认为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调查方法存在缺陷,中国居民的消费量被低估了。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反映了一个突出的事实,宏观概括性的指标不能反映出细分层面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差异。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71403048)和江苏省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3EYC018)阶段性成果。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f17725457.html,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作者:韦茜 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36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投资和外贸长期处于支柱地位,消费需求却严重不足。而近年来,全球性外贸供需结构变动引起经济个体对消费需求逐步依赖,及经济个体在选择更为优质的发展路径时对内部消费有效增长的倾向,都昭示着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通过宏观调控刺激消费的必要性。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09-04 1 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理论上,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相对于投资和贸易更为稳定,应对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消费需求却长期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年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左右,而近20年来,我国消费率最高也仅为63%。投资依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00年至今,增量资本产出率逐年上升,表明投资虽得到大幅增长,其效率却不断下降。重复性投资建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因投资产出长期得不到消化吸收而形成泡沫,威胁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我国还面临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在最近两年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部分省份出现了企业大量倒闭、 失业人群庞大的局面,也因此滋生了不少社会问题。 2 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宏微观分析 消费行为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消费具有个体独立性,属于微观经济范畴;另一方面,消费是重要的经济指标,其总量和结构上的变动会极大地影响一国的经济,因而也兼具社会属性,属于宏观经济范畴。据此,本文将从宏微观两个角度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个体的消费决策依赖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由消费能力引申出消费约束的概念,阶段性 消费、预防性储蓄与外部经济原因等构筑了消费的规划函数。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未来收入是 影响现期消费的因素,同时,也应注意消费与财产之间的关系。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外部经济环境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个体消费者当下的消费决策基于较近的未来,而非整体生命周期。为了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在此仅描述两期的实际消费量,并以现金流贴现的方式对将来一期收入进行现值评估。本文所假定的消费效用函数为: U[JB((]c1,c2[JB))]=u[JB((]c1[JB))]+[SX(]u[JB((]c2[JB))][][JB((]1+r[JB))][SX)](1)

深圳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深圳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消费理论,对1995年以来深圳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和测度。结果表明:1.深圳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具有正相关性,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2.深圳居民消费的增长主要由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决定,信贷增长可以有效促进深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从而间接拉动居民消费的增长。3.深圳居民的消费倾向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长期消费函数逐渐趋于稳定。 关键词:深圳;居民;消费需求 一、引言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一度引发全球性经济恐慌,绝大多数国家资本市场遭遇重挫,全球实体经济也深受影响。 我国作为与世界经济关系不断加强的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此轮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果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提振信心,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努力维持我国经济的相对稳定并力争实现2009年全国GDP8%的增长目标。 深圳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外向型经济的典型代表,经济下滑趋势十分明显。全球资本市场的深度下挫,深圳主要贸易国和经济体的经济下滑或衰退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物价和汇率的剧烈波动,对深圳外向型经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要维持深圳经济相对平稳的增长水平,任务十分艰巨。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对保持经济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拉动全国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将对未来我国消费需求的稳定和增长产生长期的影响。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深圳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消费水平也较高,因此,深入分析深圳居民的消费需求和特点,可以为深圳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提供基本参考。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深圳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和测度,进而探讨拉动深圳居民消费需求的途径。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的终端环节,既是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目的。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文化消费的时代意义格外凸显。鉴于此,本文利用城乡住户调查资料,从居民家庭消费的角度,对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轨迹、现状及特征,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般来讲,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以各种方式消费精神文化用品和服务的行为。居民文化消费多数会伴随货币支付,有时则没有货币支出,例如听广播、到公共图书馆读书看报、到文化馆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等。衡量居民文化消费既可用消费支出反映,也可用消费时间反映。本文中的文化消费是指居民家庭用于文化用品和服务方面的日常消费支出。其中文化用品消费主要是指购买电视机、音响、钢琴、书报等物品的支出,文化服务消费主要是指用于参观游览、健身娱乐、团体旅游等活动的支出。范围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界定的文化范畴基本一致。 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轨迹 (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变化情况 根据近十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城乡居民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提高趋势(图1)。其中,2003年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当年sars流行影响,2008年比重回落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收入增长乏力所致。 图1 2002-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变化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整理而成。 具体来看(表1),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达到1102元和165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70.7%和253.8%,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5.1%,年均增速分别快于人均消费支出0.9和2.7个百分点。2011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和3.2%,比2002年分别提高0.6和0.7个百分点。 表1 2002-2011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