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文学的区别

哲学和文学的区别
哲学和文学的区别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和洒脱;文学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和细腻;文学是飘然思不群的浪漫和奇丽;文学是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和真实。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为人性辟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千锤百炼;文学是飘然思不群的清新俊逸;文学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诗章;文学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神来之笔。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意识;文学是岳武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之情;文学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之音……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之声;文学是李太白对生命短暂的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感喟;文学是琵琶女浔阳江畔的凄凉之音;文学是苏东坡对人生如梦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奈之情;文学是李清照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幽思;文学更是那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待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学是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说。文学是一切植根于土地,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的思想结晶,文字精华……

文学是童年时的歌谣,少年人的梦想,中年人的创作和感悟,老年人的回忆和感触……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回答者:Zhhobi - 高级魔法师七级1-4 19:48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应

该是哲学这门学科最基本的规定,但凡学习哲学的人都要从这个问题开始,如果一个学习或研究哲学的人说他不知道哲学是什么,那似乎是一件很可笑很滑稽很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说它复杂就是因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且很可能永远是一个问题。

换言之,“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尚未有终极的答案。

对于初学者来说,“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翻翻哲学辞典或者大百

科全书就行了,虽然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那上面说的是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号称研究哲学的人,或者说自认为对哲学“略知一二”的人,却不能这样做,因为那并不能解决我们心中的疑问。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也令我们感到汗颜,虽然哲学这门学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却至今尚未有定论。由于这个问题太大太难了,即使是以此作为书名的大部头著作业已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在此并不想(实际上也不可能)解决“哲学是什么”的问题,而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本身当作一个问题,看一看会有什么答案。

从问题本身看,“哲学是什么”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

哲学”。表面上这两种表达方式所说的是一回事,都是关于哲学的基本规定或定义,似乎无论把问题中的“什么”放在后面还是放在前面,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在西方语言中一说到“哲学是什么”或“什么是哲学”,其实就是一句话,例如英语中的“what is philosophy”,德语中的“Was ist die Philosophie”。虽然当我们把它们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既可以译作“哲学是什么”,也可以译作“什么是哲学”,不过通常并没有要突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而且这一差别不仅仅是翻译的方式问题,而且是表述的含义问题。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玩儿文字游戏,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确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追问某种东西“是什么”的时候,通常在逻辑上问的是这种东西的“本质”

或“本性”,亦即规定它“是什么”的“定义”。然而所谓“定义”所表述的既可以是曾经如此或现在如此的实际状态,也可以是将来如此或应该如此的理想状态,前者说的是“是如何”,后者讲的则是“应如何”,一个是“实然”,一个是“应然”。在一般情况下,一门学科的基本规定是没有这种区别的,或者说上述两方面是统一的,但是哲学却不一般。由于哲学家们在“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普遍的共识,使得我们只知道以往人们关于哲学的不同规定,而无法确定关于哲学的一般规定,于是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就出现了差别。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是什么”问的是作为历史事实的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而“什么是哲学”问的则是究竟什么样的哲学才能够被我们称之为哲学,亦即作为普遍意义的哲学“是什么”。

当我们以这两种不同的方式追问哲学的时候,似乎显得对哲学有点儿不太恭敬,因

为这意味着在“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与“哲学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着差别,把这个问题问到底就很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哲学过去或者现在是什么样子,它有可能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有人可能会说,对于一门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的学科是不应该产生这样的疑问

的,而且哲学也可以有一般的规定,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从理论上讲的确是这样,但是事实上却不尽然,因为哲学是一门与众不同、十分独特的学问。不仅如此,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存在的时间长短其实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它是否已成定型。我们之所以不会向其他科学提出这样的质疑,原因就在于它们早就定型了,无论它们的内容、方法甚至对象的范围等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门科学的定义通常是不变的。哲学就不同了。因为哲学与任何一门科学都不一样,我们简直无法将它看作是科学。

尽管说哲学不是科学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对于以哲学为职业的人尤其如此,然而只

要有一点儿哲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实在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2000多年来,哲学家们几乎在所有的哲学问题都争论不休,甚至在哲学的对象问题上也难有定论。虽然我们都希望哲学是科学,都认为哲学应该是科学,但是它的的确确并不具备一门科学知识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因而即使从这个角度看,哲学也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为什么说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明显的原因是,哲学

不像科学那样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或者说,哲学留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许许多多的问题。譬如就数学而论,通常我们认为只有一门数学,其他各式各样的数学都是数学的分支或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历史上只有一门哲学,其他哲学都是哲学的分支或发展阶段。黑格尔曾经主张历史上只有一种哲学,其他哲学不过是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现在很少有人持这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了,因为它起码与事实不相符合。无可否认,哲学也有自身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个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上的哲学思想的确有某种传承关系,但是在大多数哲学问题上它们的基本观点却是很难调和的。不恰当地说,自然科学类似某种知识积累的“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不管科学的历史,只要把它积淀下来的成果拿过来使用就行了。哲学却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圆周运动”,围绕着一些永恒无解的难题,尝试着一种又一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所以尽管在哲学家们之间的确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是每个哲学家的理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它提供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显而易见,今天的人们在知识的占有上是古人无法比拟的,任何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都要比医学始祖希波克拉底“先进”得多,然而即使是研究哲学的人也极少有人能够达到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水平,虽然他们所表述的知识内容早已过时了,故而哲学很难用“进步”来衡量。

那么,把“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区分为“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这样两

种不同的问题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如果这种区别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除了知道历史上不同的哲学思想之外,究竟能否把握所谓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或者说哲学的普遍规定?

首先,上述区别给我们的启发是,哲学的一般规定与科学的一般规定是不同的,它

具有更广泛的“宽容性”和“历史性”。关于哲学的规定应该体现它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种领域和范围亦有其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亦不应该企图以一种哲学思想代替全部哲学,除非这种哲学思想确实可以含盖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哲学(倘若如此,它也就不是“一种”哲学了)。因为哲学的问题和对象根源于人类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通达无限之自由境界的最高理想,就人类有理性而言他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理想,但是就人类的有限性而言他又不可能现实地实现这一理想,虽然他无法实现这一理想但他又不可能不追求这一理想,哲学就产生于这个“悖论”之中。由于在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暂时与永恒之间横着一

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我们命中注定要千方百计地去尝试各种方式以图超越这一界限,所以真正的哲学问题不仅是没有终极的答案,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因而哲学就表现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们面对共同的哲学问题而采取的不同的解答方式。由此可见,哲学不可能存在于“一种”哲学之中,而只能存在于所有哲学之中,因为任何一种哲学都只不过代表着哲学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而不可能代表哲学问题的所有解答方式。我们之所以坚持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作出区别,就是为了说明所谓哲学归根结底乃是哲学史这个道理。这也就是说,谁要想给哲学下一个定义,他就必须把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可能的哲学都考虑在内,我们不能按照给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规定哲学,因为一旦哲学有了这样的科学的定义,哲学也就不再是哲学了。

我们并没有正面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或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

题。在有些人看来,哲学虽然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时至今日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实在令人感到悲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哲学的幸运。因为它意味着哲学而且只有哲学是一门真正开放的、永远没有定型的学科,而这也许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当然,即使我们永远也无法解决“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了解“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存在着差别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过虽然它们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它们之间又是有联系的。这倒不是我们有意卖弄“辩证法”,事实就是如此。谁也不可能在没有哲学的时候凭空想象“什么是哲学”,只有当我们对哲学的实际状况感到不甚满意时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研究哲学史,就是要通过“哲学是什么”来解决“什么是哲

学”的问题,即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哲学来解答哲学究竟应该是什么的疑问。

如此说来,研究和学习哲学史,从来都不是与过时的历史打交道,其本身就具有“

现实意义”。

学习哲学史就是学习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思想,因而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思想“思

想”哲学家们的思想,也可看作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对话”。由于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学习哲学史也就是“读书”,所以与哲学家们的“对话”通常是通过“读书”来实现的。然而,尽管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斯人已逝,我们读他们的“书”却不是读死书。虽然这些书的内容大多已经过时了,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哲学问题并没有过时,这些问题不仅是他们面临的难题,而且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将永远面临的难题。既然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的答案,那么任何一种解答方式都不可能取代其他的解答方式,也不可能为其他的解答方式所取代,所有一切的解答方式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们为后人提供了各式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因此,对于学习哲学史的人来说,学习哲学史无非是将人类精神所思想过的东西再思想一遍,把人类精神已经走过的思想之路再走一遍,然后选择或者开创我们自己的路。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哲学史并不是站在哲学史之外,在某种意义上说,前人的思想

就构成了我们现存在的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说研究和学习哲学史本身就具有“现实意义”,原因就在于此:当我们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之间的“对话”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复活”了。这并不是说,哲学家的思想“死了”,是我们的“对话”使之“复活”了。其实,历史上的哲学思想

原本就是“活的”,因为它们构成了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复活”并不是“复古”。换言之,哲学家们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现实性。所以,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就哲学是哲学史,学习哲学就是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对话”而论,我们与哲学家

们之间的思想对话并不是“单向性”的受动活动,而是“双向性”的互动活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类似现代解释学所说的“视界交融”。

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读他们的书需要“理解”和“解释”,

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以往传统的解释理论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将理解和解释看作是本文原著之纯粹的再现。但是现代解释学却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再现所谓客观存在的文本,因为古人有古人的“视界”,我们有我们的“视界”,换句话说,古人与我们处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个人环境等等的背景之下,我们既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将古人的视界“复制”到现代来,也不可能彻底摆脱掉自己的视界,纯粹沉浸在古人的视界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和解释实际上是不同视界之间的碰撞和交融,而且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文化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

因此,学习哲学史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富于创造性的“视界交

融”,亦即我们与以往的哲学家们就大家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进行思想之间“对话”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思想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由研究“哲学是什么”而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哲学”。

总而言之,一切研究和学习哲学的人,都应该追问这两个问题:“哲学是什么”

与“什么是哲学”。因为,哲学就存在于这种追问活动之中。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学及哲学类英语词汇

英语分类词汇:文学相关词汇 classical literature 古典文学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现代文学 popular literature 大众文学 light literature 通俗文学 folklore 民间文学 saga (river) novel 长篇小说 short novel, long short story 中篇小说 short story 短篇小说 love story 爱情小说 deterctive story 侦破小说 mystery story 怪诞小说 whodunit 推理小说 humorous story 幽默小说 historical novel 历史小说 essay 随笔 book of travels 游记 reportage 报告文学 criticism 评论 best seller 畅销书 anthology 选集 the complete works(of) 全集 edition, printing 版 masterpiece 杰作 copyright 版权, 著作权 deluxe binding 精装 flat stitching 平装 smyth sewed 线装 humanities 人文学科 writer 作家 book 书 volume 卷 theatre 戏剧(美作:theater) drama 话剧 comedy 喜剧 tragedy 悲剧 farce 滑稽剧 play 剧本 the three unities 三一律(一个情节,一个地点,一个时间) playwright 编剧 act 幕 scene 场 plot 情节 intrigue 错综复杂的剧情 story 故事 episode 逸事 ending, denouement 结局 poetry 诗歌 poet 诗人 poem 诗 epic poetry 史诗 epopee 叙事诗 ode 颂歌 sonnet 十四行诗 verse, stanza (诗)节 line (诗)行 rhyme 韵脚,押韵 metrics 韵律学,格律学 prose 散文 novel 小说 biography 自传 allegory 寓言 science fiction 科幻,科学幻想小说 satire 讽刺诗 essay 杂文 composition 学术著作 rhetoric 修辞学 oratory 讲演术 declamation 朗诵技巧 improvisation 即席讲演 criticism 批判主义 critic 批评家 wit 才智,创作才能 eloquence 文才 lyricism 抒情性流行书站

一、哲学、文学、历史学大类

一、哲学、文学、历史学大类 1.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 2.中国语言文学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化),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化,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秘书(学),文秘(学),中文(文秘或秘书)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秘书)等专业文秘(秘书),文秘,涉外文秘,秘书学,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安全秘书、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学科教学(语文),语文教育 3.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蒙古语,意大利语,韩国语,翻译硕士,应用英语,实用英语,应用日语,应用俄语,应用德语,应用韩语,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商务日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意大利语 4.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新闻采编与制作,新闻学与大众传播,新闻与传播,信息传播与策划,传媒策划与管理,编辑出版,大众传播,媒体创意,影视广告,主持与播音,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技术,摄影摄像技术,音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电视制片管理,影视灯光艺术,数字传媒艺术,电视摄像,摄影,作曲技术,剪辑,录音技术与艺术 5.艺术设计类:美术学,绘画,雕塑,美术,书法学,书画鉴定,艺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影视学,广播影视编导,照明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电脑美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美术装潢设计,装饰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与装潢,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应用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广告与会展,广告,舞台艺术设计,商务形象传播,艺术硕士,学科教学(美术),美术教育,音乐教育 6.表演艺术类: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钢琴伴奏,钢琴调律,乐器维护服务,乐器维修技术,音乐科技与艺术,表演艺术,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戏剧学,戏剧戏曲学,戏曲表演,戏剧影视文学,电影学,导演,表演,影视表演,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编导,摄影,录音艺术,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服装表演,模特与礼仪,杂技表演,艺术硕士,学科教学(音乐) 7.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保护技术,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文化人类学,海洋史学,学科教学(历史),历史教育 1 / 1

文学与哲学 唇亡齿寒

文学与哲学 唇亡齿寒 甘肃省庆阳市赵远兴 【原文】“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左传·僖公五年》【大意】春秋时 候,晋献公想要扩充 自己的实力和地盘, 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 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 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 间隔着一个虞国,讨 伐虢国必须经过虞 地。“怎样才能顺利 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

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哲理评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着。第一,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第二,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虞国国君只看到了美玉和宝马,没有看到虢国一旦灭亡,可能会殃及自己的国家,结果是贪小便宜,国灭身亡。这就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同它有关的周围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分析事物时不要孤立地看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探究练习】 下列成语中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的是 A.竭泽而渔B.辅车相依C.画饼充饥D.疱丁解牛 【答案解析】A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C项是唯心主义观点;D项体现的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辅是指古代车两旁的横木,车即车子。辅车相依比喻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因此答案是B项。

古希腊神话与哲学的关系

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正如上节课一组同学为我们介绍的那样,是讲述诸神的故事,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界的改朝换代、人的起源等。古希腊的神和人非常相似,特别是外形和性情。但是他们的能力被放大了到人力所不可及的程度。但除了神之外我们今天所提到非常多的古希腊神话的是关于英雄的。例如出埃及记中和上帝对话,领导希伯来人走出埃及的摩西。另一个是,他们的人物和故事充满着昂扬的精神。 文化神话学认为,神话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性和泽厚的文化性特征的一种容量极大的文化现象。尽管它不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科学反映,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万物、人类的起源,以及充斥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大量的矛盾,但是,它体现了原始人对自然界的直观、感性的认识,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神话对宗教、哲学、政治、文学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并和它们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互渗关系。 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产物,是原始社会人类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原始的理解。 神的教导被用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许多希腊人在从事一项公共的或私人的事务以前,也要征询神职人员的意见。在综合以上四点,不难得出神话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结论。 古希腊神话和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神话从某个角度来讲,实际上是古希腊人对哲学问题做出的解释。这些在我们谈到神话和哲学的比较时会详细讲到。 混沌。宇宙爆炸论。// 创世六日,上帝掌管一切。一切由原子构成,皆可拆分成原子。 上帝创造天地海和亚当夏娃及其他一切生物,通天塔。奉诏神谕生活。仍然没有定论,区别于神话,不能得到科学答案时,用理性来解释,而不是捏造一个万能的神。辩证思维。 人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理性地探索,理解,改变世界。//最高目的是一个最终实在的存在,它是个纯粹的抽象,纯粹的普遍。//眼睛看,嘴巴讨论。探索真理,追求智慧。 所以无法解释的问题和现象,都用万能的神力来解释。世界起源,闪电,海啸,地震等自然现象,摩西十诫。一切都是靠感性来表达。神的行为、心理和情绪等。最高的宙斯虽能掌控一切,也不是纯粹抽象和普遍的,而是一个假想出来的表象。//迷思“合上双唇,闭紧双眼,以静默状态来体悟神的感召,摩西的表情。是智慧的代名词。 从古希腊神话到哲学产生这个问题。实际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当我们说世界是由水构成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抽象的概念和推理来构成的,同样也是用的象征的语言来言说的。// 他是这样解释的:尽管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哲学实际上还是从神话宗教内衍生出来。只不过最初的哲学是把宗教里阐述出来的表象的体系通过世俗的方式移植到抽象的思想层面上,再另外一套话语体系表述出来(元素,秩序)。 有些人赞成希腊神话的价值,有些人则认为它有碍于理性发展。这一张力证明了古希腊时期哲学思辨与社会冲突的一种源泉。大多数著名的希腊哲学家出身于贵族,把具有众神崇拜特点的做法视为落后、野蛮、蒙昧之举。这种态度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有明确的阐述,他主张神话(虚构概念)要和理性思维(罗格斯)相分离。不过,柏拉图也用神话说明自己的道德信念,因为他认为用哲学对话表达得不够完美。 同时,神话与哲学间的冲突也日益凸显。哲学开始了对神话的批判和思辨。但令人困惑的是:神话与理性之间的冲突有许多是以众神之间的冲突方式来表达的。狄俄涅索斯(酒神)和阿佛洛狄忒(爱神)就同代表冷静的实用价值观念的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相对照。

哲学和文学的区别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和洒脱;文学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和细腻;文学是飘然思不群的浪漫和奇丽;文学是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和真实。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为人性辟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千锤百炼;文学是飘然思不群的清新俊逸;文学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诗章;文学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神来之笔。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意识;文学是岳武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之情;文学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之音……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之声;文学是李太白对生命短暂的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感喟;文学是琵琶女浔阳江畔的凄凉之音;文学是苏东坡对人生如梦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奈之情;文学是李清照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幽思;文学更是那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待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学是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说。文学是一切植根于土地,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的思想结晶,文字精华…… 文学是童年时的歌谣,少年人的梦想,中年人的创作和感悟,老年人的回忆和感触……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回答者:Zhhobi - 高级魔法师七级1-4 19:48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应

古代文学与古代哲学奇妙关系初探

古代文学与古代哲学奇妙关系初探 一、古代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 如果将中国文学史比作一条长河,我们从下游向上追溯,它的源头是一片浑茫的云天,不可详辨。我们找不到一个起源的标志,也不能确定起源的年代。若论文学的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相比,若论文学传统的绵延不断,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是不能与中国文学相比的。 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 关于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到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所以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突出。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远古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但我们不得不去提及一笔。《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2.先秦时期: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文史哲不分、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是先秦时期的三大特征。 《诗经》《左传》《孟子》《庄子》和屈原和楚辞是先秦时期最著名的文学精华。 其中《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创立的语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成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历史散文里程碑式的杰作。《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推荐】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浅谈苏轼的《前赤壁赋》-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浅谈苏轼的《前赤壁赋》 黄智平苏轼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大家,其散文代表北宋时期最高成就。尤其值得 一提的是他的《前赤壁赋》,在这篇犹如舷歌洞萧般哀怨,又如清风明月般的 美文中,我们既尝到“文学”的美味,又获得“哲学”的启发,是为“文学” 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在文坛影响深远。他的散文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 最高成就。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苏轼的文章:“有寓理,有寓情,有寓气,有寓识。”苏轼善于将议论、描写、抒情等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起来,抒发自己 的哲思。苏轼的《前赤壁赋》可谓是此种文章的杰出代表。有人形象地说,人 类的苦闷欲求宣泄,于是又继生了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哲学便都是 苦闷的产物。而苏轼的这篇《前赤壁赋》正是“文学”与“哲学”完美结合的 绝妙佳篇,文中写景、抒情、文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组成了一个玲珑剔透 的文学“水晶球”,把作者忧患于人生的巨大苦闷和更为惊人的自我解脱力, 和盘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要想欣赏这篇“文学”与“哲学”完美结合的佳作, 就不得不演绎一下“文”、“哲”产生的根源──苦闷,苏轼的人生遭遇,尤 其是政治失意而引发的思想苦楚。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 管制生活。1082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 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⑴。《前赤壁赋》正是作于苏轼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困苦,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他的赤壁词中,即有 过明显表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现实中的我却只能 “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地慨叹“人生如梦”。在这种沉重的精神压 力之下,东坡内心有着深刻的感发,他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感慨世事的纷忧 与虚无,但如果仅是“入乎其内”地感叹人类的沧桑,这就不能产生我们今天 对他的文釆及人品的钦佩。东坡之所以成为“白首忘机”的“东坡老”⑵,更 有他善于“出乎其外”的“自我解脱”的另一面(这一面至关重要)。人的一 生中,不可能没有打击,问题是面对打击的态度。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苏 东坡既想超脱又不能超脱。他在《书〈前赤壁赋〉》后中说:“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傅尧偷的字)有使至,求近文,遂 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这段跋语,对于了解作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①《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内篇:《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脍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②《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

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③《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大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数学与哲学的关系完整版

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论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摘要】哲学,在里,对于这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单就西方学术史来说,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数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括。 关键词:哲学;数学;原理;关系 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心灵、语言等有关。在东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的重建。在日常用语中,“哲学”一词可以引申为个人或团体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哲学一词可以是指一种、或者。 而对于我的专业-——基础数学,我认为我的这个专业,必然和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发现了张景中院士献给数学爱好者的礼物——《数学与哲学》一书,书中主要内容包括了“万物皆数”观点的破灭与再生、哪种几何才是真的、变量·无穷小·量的鬼魂、自然数有多少、罗素悖论引起的轩然大波、数是什么、是真的但又不能证明等内容,使我开阔了视野,对于研究生期间要学习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见解。 由于具体的数学问题多如繁星,数学家往往整天埋头于解决数学问题,无暇关注数学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但数学史告诉我们,恰好是“矛盾”的一次次解决,才导致数学发展的飞跃与深化。张景中的书《数学与哲学》就是对数学发展中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用通俗的讲法向大众展示当时的争论内容与形势,及以后的解决办法及数学的飞跃发展。 例如关于数,是否仅有自然数及由它产生的有理数就够了。那么√2是什么?这就导致无理数的产生。在欧氏几何中,不少人企图给出第五公设的证明,但都失败了。这导致非欧几何的产生;无穷小量的应用与定义,导致严格实数极限理论的建立;无穷集合的比较;集合定义的确定及哥德尔定理,等等。每经过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数学思想都得到飞跃,从而使数学得到质的发展与飞跃。 翻开西方数学史或哲学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而重要的现象:西方数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但源源流长,而且绵延至今。追溯起来,数学与哲学自西方哲学诞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是数学家;着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对数学的深入研究上得出了“万物皆数”的着名哲学命题;大哲学家柏拉图相信数是一种独特的客观存在,由此产生了数学上的“柏拉图主义”……进入20世纪,围绕着数学基础研究所产生的三大流派更是把两者的关系推向了高峰。 在这两千多年结伴而行的漫长岁月里,哲学与数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介于两者之间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数学的真理性?什么是数?如何理解无穷、连续概念?等等。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促成了对数学进行哲学分析的数学哲学分支的确立。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涉及面的广泛,分歧的众多,一般人对之只能望而却步,对有关数学哲学研究有一个概貌了解都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再比如,“模糊的哲学与精确的数学——人类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描述数学与哲学各自的特点;“数学的领域在扩大。哲学的地盘在缩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部分数学研究工作做出新颖的哲学分析。例如从常微分方程的

文学与哲学

文学与哲学的交织 摘要:无论是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文学现象,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哲学问题,都为文学和哲学这两个不同的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文学与哲学的研究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热点。 关键字:文学哲学关系 通常人们不把哲学与文学相提并论,因为哲学是抽象的,文学是形象的,哲学是抽象思维的学问,文学是形象思维的作品,二者的确存在着很大差异,不过,随着哲学理论的发展变化,特别存在论的兴起,与文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要理解哲学的理论和观点需要文学作品补充说明,反过来,文学作品要有生命主题内涵需要哲学理论和观点的导引,哲学与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下面将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加以描述 1、文学、哲学的定义 文学与哲学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哲学是我们对于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根本观点,是一种用抽象概念来表现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文学则是人们对于社会生活和自己审美的形象化的表现,以形象化、感性化为特点。 2、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文学与哲学都运用语言作为表达的符号和工具,自古以来,就有文、史、哲不分家之说。因此,其他艺术品种很难形成说教化倾向,唯有文学能够。反之,哲学的艺术化倾向也只能向文学靠近。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便显得更为亲密一些。

文学因为有了哲学内涵而有了超越一般作品的深度和厚度,哲学因为有了文学这个载体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更高层次,文学家的创作影响了哲学的发展。如英国哲学家塞缪尔?亚历山大受益于华兹华斯和梅瑞狄斯,黑格尔对古希腊悲剧家的洞察力也深深仰慕。 另一方面,哲学又从一般的原则高度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支配人们的思想,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不断对文学产生影响,作家总是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进行创作的不可避免地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屈原《离骚》之所以比一般吟咏田园山水的“纯诗”伟大,在于它具有更多的思想和社会内涵。鲁迅作品之所以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因为其内在思想的深刻所致。但是对作品的哲理分析不能代替对作品的文学分析。 “诗不是哲学的替代品,它有它自己的评判标准与宗旨。” 3、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古希腊、罗马时期:在西方美学中,人们对于文学与哲学的关 系看法分歧较大。1)柏拉图:推崇能够反映和观照无限绝对的 永恒“理式”的文学作品,否定感性的摹仿艺术。2)亚里士多 德:亚里士多德以诗接近哲学来为诗争地位,仍沿用了柏拉图 的理性主义逻辑。就真理而言,哲学仍然高于文学。 ◆中世纪时期:哲学成了为宗教服务的神学,文学也成为颂神的 赞歌,两者都成为了为宗教服务的奴婢。 ◆文艺复兴时期:1)瓦尔齐:诗于哲学、逻辑学是一回事,他将

最新全国导游基础第二章考点:中国哲学与文学

全国导游基础第二章考点:中国哲学与文学第三节中国哲学与文学 一、中国古代哲学 (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哲学萌发于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年)。西周的第一个统治者是周武王,在位时间很短就病逝,国家的统治权转到他的弟弟周公手中。在周公之前,“尊神、敬鬼”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周公制礼作乐,维系社会的平衡与团结,使世人关注的重心从鬼神转向人事。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 春秋末年的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其学生达3000人之多。孔子推崇周公的礼乐,并提出以“仁义”治国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最重要的哲学门派——儒家。儒家成为官学以后,其经典著作被广泛推广,其他哲学门派则多潜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次,有的也融合在儒家思想当中。中国历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之前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朱熹等众多哲学家。 先秦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汉志》所录竟达189家,造就了中国哲学的第一个高峰。汉代学者以“九流十家”来概括总结先秦诸子学术。九流十家具体指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九流则是将小说家除去,因为十家中,小说家最不重要。东汉末年,“苍天已死”,名教衰落,社会动荡,人心思治。其时哲人,以玄谈的方式,来为名教给出新的

论证,探讨儒、道的内在相关性以及本末地位,从而引发了名教与自然、本末有无、言意之辨等多个重要学术辩题,哲人们的理论创造空前活跃。 唐宋之际,民族杂糅,价值混乱,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碰撞,矛盾尖锐。韩愈、李翱发其先声,“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响应继起。宋代的理学家们立志重建宋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出佛入老,而后返之六经,融会三教,开创了理学的新时代。 明清之际,异族易代,一代学人在抗清失败后,隐居深山古寺,整理典章制度,深刻批判反省传统文化,出现了建树卓越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一批饱学深思之士,并使中国哲学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反思深度。 时至近代,“中央之国”与西方扩张瓜分世界的强盗民族相遇,一败再败,民族自信降至前所未有的低点。“强国保种“救亡图存”成为第一时务。中国哲人论“古今中西”,求自强图新之道,引入西学,会通中西,形成一种影响至今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新文化。 总之,中国古代哲学的流变大体经历了周代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清代朴学,中国哲学之兴衰,系于中国社会之兴衰,同时也造就了民族精神的个性与内涵。 (二)中国古代哲学知识 l.谱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与哲学)【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与哲学 4.1 复习笔记 一、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概述 (一)中国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的概述 1.学者研究 (1)在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就对中西哲学进行了自觉的比较研究。王国维不仅对中西哲学与文学的差异有所论述,而且还运用叔本华等西哲的学说,来解读《红楼梦》。 (2)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表现了对西方现代哲学特有的敏感,并提出了“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的文学与哲学比较观。 (3)梁启超、许地山、陈寅恪在研究印度文学对中国的影响时,都是将文学的影响与宗教、哲学的影响一并考察的。 (4)朱光潜在《诗论》中评述中西诗歌的差异时,就追溯了中西哲学文化的差异。可以说,哲学与宗教一样,是最能表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产品。 2.研究的局限性 (1)在跨文化的比较文学中,要想绕过不同文化中的哲学与宗教,对文学现象的解释也就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 (2)在近现代中国的学者那里,虽然有对印度哲学、西方哲学影响中国的探讨,或者中国哲学对东亚乃至西方文学影响的研究,但一般说来,还停留在哲学与哲学的比较、文学与文学的比较上。

3.突破 1943年唐君毅在《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中的《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学之关系》一文,就是一篇探讨文学与哲学关系的难得的力作。 (二)西方关于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的概述 西方的比较学者在研究文学与哲学的课题时,常常将之纳入“思想史”“思想史的方法”或“文学与思想”“文学与思想史”之中的。 1.法国 (1)布吕奈尔、毕修瓦、卢梭合著的《什么是比较文学》 ①观点:主要讨论了“哲学与伦理学思想”,认为“要领会数不尽的作品,没有一个比较学者能够离开哲学家”。 ②评价 布吕奈尔等强调哲学对文学的影响,无疑是有其合理性的,然而这种强调一旦过了头,以为文学家都是哲学造就的,甚至以反映了时代哲学的光辉为大作家的标准,就可能陷入谬误。文学家的感觉的敏锐性、生动性和丰富性是哲学家所不能比的。 (2)洛夫乔伊《存在的大链条》 ①洛夫乔伊被认为是“思想史”方法的创立者他在《存在的大链条》一书中追溯了从柏拉图到谢林的自然观的发展,研讨了思想的各种形式。 ②观点 洛夫乔伊把哲学史的研究对象限定为大思想家,而将“思想史”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小思想家和诗人,认为小思想家和诗人是从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中衍生出来的,似乎小思想家和诗人以其具体阐释和感性图画,对大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思想体系进行一种具象化的稀释。

(精选)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论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摘要】哲学,在学术界里,对于这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单就西方学术史来说,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等概念。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数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括。 关键词:哲学;数学;原理;关系 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在东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在日常用语中,“哲学”一词可以引申为个人或团体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哲学一词可以是指一种宗旨、主张或者理念。 而对于我的专业-——基础数学,我认为我的这个专业,必然和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发现了张景中院士献给数学爱好者的礼物——《数学与哲学》一书,书中主要内容包括了“万物皆数”观点的破灭与再生、哪种几何才是真的、变量·无穷小·量的鬼魂、自然数有多少、罗素悖论引起的轩然大波、数是什么、是真的但又不能证明等内容,使我开阔了视野,对于研究生期间要学习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见解。 由于具体的数学问题多如繁星,数学家往往整天埋头于解决数学问题,无暇关注数学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但数学史告诉我们,恰好是“矛盾”的一次次解决,才导致数学发展的飞跃与深化。张景中的书《数学与哲学》就是对数学发展中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用通俗的讲法向大众展示当时的争论内容与形势,及以后的解决办法及数学的飞跃发展。 例如关于数,是否仅有自然数及由它产生的有理数就够了。那么√2是什么?这就导致无理数的产生。在欧氏几何中,不少人企图给出第五公设的证明,但都失败了。这导致非欧几何的产生;无穷小量的应用与定义,导致严格实数极限理论的建立;无穷集合的比较;集合定义的确定及哥德尔定理,等等。每经过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数学思想都得到飞跃,从而使数学得到质的发展与飞跃。 翻开西方数学史或哲学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而重要的现象:西方数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但源源流长,而且绵延至今。追溯起来,数学与哲学自西方哲学诞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是数学家;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对数学的深入研究上得出了“万物皆数”的著名哲学命题;大哲学家柏拉图相信数是一种独特的客观存在,由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郎景和院士: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哲学始源于医学,医学最终要归隐于哲学。医学发展迅速,最终要走到哪里去,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郎院士在第三届东方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大会上关于哲学与医学,医生修养与现代人文的演讲。 医学是科学、哲学与宗教结合 生命死亡/生命表达既是生物学的,也是科学的,哲学的,甚至是宗教的。医学应该从终极关怀这个角度去了解一种病,了解一个病人,从这个层面上去体现一个人善良的本质。 宗教的基础是人的信赖(信仰)。那种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是有偏颇的。我认为,宗教实际上是一群人终极关怀所编制而成的一种思想逻辑和生活模式,宗教是一种生活模式和一种生活轨迹,是信仰,信赖、信奉和信任。 以前,我们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阳光、雨露,空气、水、日月星辰并不了解,于是我们就相当自然地认为它们有某种超人的力量,实则不然,那个超人的力量既不是神,也不是上帝,而其实是自然规律。只是我们对它不认识而已。有一本书,叫《人的宗教》,它讲了6种宗教,包括中国的儒家和道教思想,它在书中提到:有一种力量,无限无量,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却知道它的来源,不是神,而是自然,是自然的力量,是道。这是专门讲宗教非常客观的说法,道正心正,道正路正。 所以,科学、哲学、宗教和医学实际上是结合在一起的。知名哲学家冯友兰说过,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是哲学的。一旦是哲学的,他就有了宗教的洪福。因此,医学则是可以把科学、宗教和哲学调和起来的综合事业。大家都知道徐志摩,他的一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爱是他的上帝。既然爱是上帝,那么我们作为医生,何尝不应该把爱作为一种宗教去认识呢?果真如此,我们就能共品智慧传统所广施的一种喜悦。 所以,医学可能是把科学、哲学、宗教结合起来的中心立足点。归根结底,医学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 伤与痛的认识与医患关系

郭店楚简的发现与楚国的哲学和文学

第15卷第5期Vol.15No.5荆楚学刊 Academic Journal of Jingchu 2014年10月Oct.2014 收稿日期:2014-07-03 作者简介:邵学海(1951-),男,浙江宁波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主要 研究方向:楚文化、上古艺术史。 郭店楚简的发现与楚国的哲学和文学 邵学海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1993年郭店楚简被意外发现,经统计,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余字,共18篇。这些典籍可分为三类:一是道家的著作;二是儒家的著作;三是专门论述君臣间权谋、具有纵横家色彩的著作。这批竹简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为最原始的“版本”,并没有经历代校注过,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开启了楚国哲学与文学研究范围内新的学术领域,其思想性与文学性的成就,为当今新时期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历史坐标。 关键词:郭店;楚简;楚哲学;楚文学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58(2014)05-0005-03 郭店是湖北荆门纪山之南、四方铺乡辖内的 小乡村。1993年10月的一个深夜,某村民的菜园被盗掘。这个没有任何地貌表征且很寻常的地 方,居然掘出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物,“土夫子”可谓高手、高眼。但不知何原因,盗墓贼漏盗了一 批载有先秦重要文献的竹简。这一“疏忽”,既是人类文化的幸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发现, 竹简价值是惊人的,其意义是世界性的。据抢救整理,知竹简所载均为先秦典籍,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余字,共18篇。这些典籍可分为三类:一是道家的著作;二是儒家的著作;三是专门论述君臣间权谋、具有纵横家色彩的著作。总之,都是最 原始的“版本”,而不是经历代校注、羼合了各种认识与判断以及推理的所谓古籍。考古学家认为,郭店楚墓葬时当为战国,约公元前300年左右(也有说白起拔郢以后,即公元前287年后),墓主系老年男性,与庄子、孟子、屈原同时。据出土遗物推论,墓主可能是楚国太子 的老师[1] 。 一、郭店楚简开启新学术 东周文化主要是由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偶合 而成,就哲学而言, 北方以儒家为代表,南方以道家为代表,儒道是中国思想史上两大重要学派。但自司马迁谓“儒道互黜”始,其学术演变为今天门派之间水火不容的局面。迄郭店楚简出,可知原始儒道之间原来是各抒己见,又相互包容涵化的。今人因歧见而纷争,在2000多年前的老子和孔子看来,有些实在是自寻烦扰。而太子的老师羽化登仙,并随葬儒道两家著述,一可证明北方的学问在南方也通行;二似可推测 ,《缁衣》《唐虞之道》等儒家简策既为“东宫之师”的随葬物,或许也为他生前讲授之课程。但是,过去大家都认为南方是道家盛行的地方,哪有儒家的市场呢?有学者谓郭店楚简的发现,将引发21世纪中国式的文艺复兴之预言可否呈现,我们暂不预测,起码,上述两点对今天楚文化研究中形成的、楚与中原文化分流对立的观点提出了疑问。看来,春秋战国时期各派学术思想的展开,不论在地域和识见上,相互间并不是壁垒森严,而是多元融会相互补充的。 殷商西周,学在官府,王室对天文、历法、医药、历史、预卜等专门知识实行文化垄断,至东周,官学变为私学,世袭的文化官员如巫官、史官、祝 5 DOI:10.14151/https://www.360docs.net/doc/3f7564623.html,ki.jcxk.2014.05.001

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论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摘要】哲学,在里,对于这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单就西方学术史来说,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数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括。关键词:哲学;数学;原理;关系 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心灵、语言等有关。在东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的重建。在日常用语中,“哲学”一词可以引申为个人或团体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哲学一词可以是指一种、或者。 而对于我的专业-——基础数学,我认为我的这个专业,必然和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发现了张景中院士献给数学爱好者的礼物——《数学与哲学》一书,书中主要内容包括了“万物皆数”观点的破灭与再生、哪种几何才是真的、变量·无穷小·量的鬼魂、自然数有多少、罗素悖论引起的轩然大波、数是什么、是真的但又不能证明等内容,使我开阔了视野,对于研究生期间要学习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见解。 由于具体的数学问题多如繁星,数学家往往整天埋头于解决数学问题,无暇关注数学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但数学史告诉我们,恰好是“矛盾”的一次次解决,才导致数学发展的飞跃与深化。张景中的书《数学与哲学》就是对数学发展中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用通俗的讲法向大众展示当时的争论内容与形势,及以后的解决办法及数学的飞跃发展。 例如关于数,是否仅有自然数及由它产生的有理数就够了。那么√2是什么这就导致无理数的产生。在欧氏几何中,不少人企图给出第五公设的证明,但都失败了。这导致非欧几何的产生;无穷小量的应用与定义,导致严格实数极限理论的建立;无穷集合的比较;集合定义的确定及哥德尔定理,等等。每经过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数学思想都得到飞跃,从而使数学得到质的发展与飞跃。 翻开西方数学史或哲学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而重要的现象:西方数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但源源流长,而且绵延至今。追溯起来,数学与哲学自西方哲学诞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是数学家;着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对数学的深入研究上得出了“万物皆数”的着名哲学命题;大哲学家柏拉图相信数是一种独特的客观存在,由此产生了数学上的“柏拉图主义”……进入20世纪,围绕着数学基础研究所产生的三大流派更是把两者的关系推向了高峰。 在这两千多年结伴而行的漫长岁月里,哲学与数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介于两者之间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数学的真理性什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论文

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论文 一、诗学与翻译诗学 诗学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一书,是 指组成文学系统的文体、主题与文学手法的总和[2]。在以后的发 展中,诗学成为文学领域含义丰富的术语,既涵盖宏观层面的文 学理论和文学流派,也包括微观层面的文学创造艺术手法,尤其 强调审美性和艺术性。由于文学作品有别于科技文献,具有歧义性、伸缩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也就带来了文学翻译诗学的艺 术性和创造性。译者在遵循翻译伦理的前提下需要充分发挥主动 能动性,实现文学翻译的语言转换和意义再生,达到审美的、诗 性的境界和目的。最早将“诗学”概念引入翻译研究的是捷克斯 洛伐克的一批研究者,其代表人物为利维、米科和波波维奇。他 们的翻译研究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流派的客观诗学,发展了形式主 义的诗学观[3]。1973年,法国第八大学教授、著名文论家、翻译家亨利·梅肖尼克(HenriMeschonnic)在《诗学———创作认识 论和翻译诗学》一书中最早提出“翻译诗学”这一术语。他认为 诗学是一个比语言学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系统,是“关于作品 价值和意蕴的理论”,翻译理论应该包含在诗学之中。文学翻译 具有特殊性,文学文本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对文学 文本意义的理解必须纳入诗学轨道,而不能简单地用语言学去诠释。梅肖尼克的翻译诗学是建立在将作品理解为一个整体的理论 基础上的,所以它不是一种“实用语言学”,而是一种“实验性 诗学”;翻译是一项“超越语言之上”的活动,是一项“阅读创作”活动,是历史主题的“重新表述”,是“中心偏移”(disinterment);翻译诗学具有历史性,力求在原语与译语之间、时代与时代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种种矛盾中得到一个历史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