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地下管线管理

浅谈城市地下管线管理

《 《 《 《

市政建设

浅谈城市地下管线管理

冯杨

(唐山市城乡规划局)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地下管网管理的现状,并结合笔者的实际管线管理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加强对地下管线建设的重视、加强对地下管线的规划 管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管理、加强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四个方面,提 出了科学的地下管网规划管理模式,及对现有地下管线建设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网 规划 建设 管理

城市地下管线担负着城市的能源输送、信息传递、排涝减灾、废 物排弃等功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城市功能的 重要基础、是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 此加强地下管网的管理,势在必行。

1 我国地下管线管理现状 1.1 地下管线资料的不完整

现在,还有很多城市的各专业地下管线档案及资料是由各专业 公司进行管理的,并未实行集中的统一管理,无法对已建成道路的新 建市政管网进行科学准确的规划,例如:城市的热力资料由热力部门 管理,燃气官网资料由燃气部门管理,强电管网的资料由供电部门管 理,城市的自来水、排水管网资料由城管部门管理,而弱电管网的资 料则更为复杂分别由移动、电信、有线电视等等各管线产权单位各自 管理。而且现有的地下管线的数据不够完善、信息不能共享,各产权 单位不能完整地建立和及时地更新地下管线档案资料。根据权威部 门的调研资料表明,全国大约有 70% 的城市地下管线没有基础性城 市建档案资料。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因盲目施工造成地下管线损坏导 致停水、停电、停气、通讯中断的工程事故不断发生,影响城市生产和 居民生活,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据统计,北京市大型水管崩裂每 4 天 1 起,南京市平均每天发 生爆管事故 30 多起,如此频密的管线安全事故,其中的主要原因就 是对地下管网资料掌握不清,盲目施工造成的。

1.2 地下管线建设的不同步

由于每个管线管理单位受到建设计划、工程资金、社会需求等因 素的约束,使得地下管线建设速度滞后于城市的建设速度,建设的进 度很难统一。有时因为道路工期的限制,导致热力、燃气等专业管线 不能随道路一起建设,或因道路两侧开发地块建设的不同步,导致管 线规模、甩口位置与服务地块不相吻合,出现重复建设、重复施工的 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资金和地下的空间资源,还影响了城市的秩序 和交通,这也正是市民所关注的“马路拉锁”产生的主要原因。

2 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对地下管线建设的重视

政府各部门,财政,规划,发改、城管等部门,要在一定高度上对 地下管线的建设进行重新地认识,将地下与地上摆在同等的地位上 来对待。在政府对地下管线认识理念变化的同时,具体到实践中,还 要求管线建设中几方面的改革,包括:规划设计的统一考虑,施工建 设的有序实施,运行管理的协调维护。

2.2 加强对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

2.2.1 普测现状管线,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库,可以有效地掌 握地下管线的走向、高程、规模等等重要信息,为科学准确地提出设 计条件做好技术支持。

2.2.2 编制完整的各个市政专业的专项规划,并保证管线建设 按照专业规划进行实施。

2.2.3 根据地下管线信息库,规划管理部门准确、科学地提出市 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条件,施工图录入地下管线信息库存档。

2.2.4 加强对地下管线信息库更新建设的管理,对建设单位在 报建工程竣工的同时,要求其将第三方探测机构对工程的探测数据 一并报建、存档、录入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地下管线信息的 及时更新。

2.3 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管理 2.

3.1 新建道路采用共同沟技术

共同沟也叫“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地下管廊。它是把设置 在地上架空或地下敷设的各类公用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预留检修 空间的地下隧道。共同沟主要建设在城市的核心区,避免道路在建成 之后的反复开挖,还有集中供暖和垃圾收集功能。

另一类是在老城核心区,既有管线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 结合道路改造建设共同沟。建设共同沟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资金 问题、运行的协调管理问题、意识问题、法规问题。目前国内现有的共 同沟只有十几条,总里程百公里左右。

共同沟同样存在很多优点:

①共同沟占用五分之一左右的道路地下空间,却收纳了所有市 政管线,节约了地下土地资源。

②建成后新增管线不用开挖路面,不影响道路的通行效率。 ③如遇城市道路再次拓宽,地下管线不用调整。 2.3.2 建立统一的管线建设机构

政府可以参考 BT 模式,建立统一的管线建设机构。

BT 模式是目前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新模式,指一个项 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 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政府可以尝试 探索将管线工程建设运用 BT 模式进行运作,即由一个统一的管线 建设单位对新建道路的各种管线进行统一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在将 管线移交给专业公司。

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打破原有的 管线建设模式,建立统一的管线建设机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 施工、统一竣工,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统一规划可以更有效地合理 配置资源,统一设计可以各种管线设计结合更加紧密,统一施工可以 充分协调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一竣工可以建设角度避免马路 拉锁的发生。

这样,各市政管网建设由各专业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变成了管线 建设单位的内部问题,从而使技术、资金、工期安排更加合理,当然这 种建设模式是对现有管线建设模式的一种挑战,会对专业公司的利 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要尝试这种模式,需要长期的过程,近期实 现会有一定困难。

如果就现有的建设模式来讲,不能成立统一建设单位,可以通 过协调机制的建设,部分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可以由道路建设单位 召集各市政专业公司,召开管网协调会,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 题。

2.4 加强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 2.4.1 继续贯彻和落实国家规范性文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 年初,组织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 作,关于地下管线管理部分规范性文件,废除《[1997]194 号,建设 部关于印发 < 城市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 > 的通知》。目前继续有 效的规范性文件有:建办[1997]142 号,建设部、国家统计局关于 认真做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普查资料归档工作的通知》; 建办 〔1999〕50 号,建设部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 16 号)文件精神,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通知》;建办 档〔2004〕42 号,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的 通知》;建办〔2010〕126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保护工 作的通知》;建规[1998]69 号,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 通知》等。

2.4.2 出台地方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规范性文件

各地区应根据规范性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出地方城 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规范性文件,同时特别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管 理,勤于协调,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提供坚强的政策法规保障和良好 的技术标准保障。

182

浅谈城市发展的控制引导之路

题目:浅谈对城市建设合理发展 的控制和引导之路 2011 年06 月14 日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中心区人员密集,交通堵塞,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吃紧。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城市郊区成为城市发展的缓冲区域。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造成更大范围的城市问题的蔓延。于是又出现了新一轮缓解城市问题的不同手段“卫星城”的出现。但由于现行中心城区的引力过大,造成国内大多的卫星城实际成为一个个功能单一的功能组团。 城市的发展建设,在国内现行的规划框架范围内,有一系列的控制引导的措施,主要有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等诸多要素的控制。其中直接关系到城市开发建设,起引导和控制性作用的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它是总体规划的下一层次规划,是对总体规划进一步诠释,同时又作为土地出让提供法定的必要前提条件,为下一步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建筑设计进行实施提供必要的控制性和引导性指标。 本文以控规的工作内容为中心,就与其相关的上位规划和下位规划的所涉及的不同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如何发挥对城市发展行之有效的的控制和引导之路,进行若干反思和展望。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因地制宜控制和引导

目录 摘要.............................................................................................................................................. II 绪论.. (1)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 1、控规的主要内容 (1) 2、控规的强制性内容 (1) 3、控规编制及审批的主要流程 (1) 4、控规编制及审批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2) 5、控规修改的主要流程 (2) 6、控规修改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2) 二、控规与总规的协调发展 (3) 1、控规与总规的法律地位 (3) 2、总体规划的控制引导 (3) 3、控规的控制引导 (4) 三、控规与城市设计 (6) 1、城市设计 (6) 2、城市设计与控规的差异比较 (6) 3、控规与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控制和引导 (7)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 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 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 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 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 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 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

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 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 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 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 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24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规范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行为,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根据《城乡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下管线,是指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人防、地铁以及其它地下管线工程和附属设施。 第三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档案信息和维护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地下管线的建设使用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节约资源、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中心城区地下管线的普查测绘、信息系统和动态管理工作。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管线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市国土资源、城管执法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地下管线的管理工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摘要:伴随着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升级换代,在生产方式进行改变的同时,为我们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城市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态急需得到关注,以往通过查暂住证和危急式应急管理的方式需要改变,城市管理者需要转变管理理念,贯彻以人为本,通过明确城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主体,创新工作方式,从而实现高效、公平正义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 关键词:新经济;流动人口;以人为本;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一般泛指农民工,其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以往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反应式和防范式的管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产方式也在升级换代,流动人口在城市里的生活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时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 1 城市流动人口的含义及相关特点 我国的人口流动管理的政策应该上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1958年开始实施严格的户籍政策其目的就是限制人口流动,但78年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城市发展节奏明显快于农村,城市城镇化建设促使建筑业出现大量的劳动力缺口,而农业生产伴随着机械化的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日渐提升,农村出现大量的富余生产力,

一边是生产人口的富裕,一边是建设工地对劳动力的急缺,另外地方政府在城市周边和城乡结合部设立劳动力市场使得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相对沉淀下来,成为城乡结合部的常住人口,这部分准常住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要求正在和城市居民的要求开始趋于同质化,致使城市人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城市流动人口呈现出的相关特点: 就业成分以农民工居多。在城乡差距正在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目前在城市停留的流动人口多为参加城市建设的农民工居多,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和农业科技的逐渐普及,贫困地区劳动力富余和致富的愿望等诸多原因。但农民工多没有专业技能,进城之后多从事建筑行业和基本的加工生产劳动,组成了农民工生产大军。 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年龄段分布为15-50岁,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年龄比较年轻,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组成的主要特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就是伴随着长三角和珠三角来料加工业的逐渐西移,第一代打工者逐渐退出,而第二代农民工即第一代打工者的子女开始出现在打工者的舞台之上,这些人的年龄多在15岁-25岁之间,这对于研究我国的社会公平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社会生活无保障社会地位低。在目前的体制之下,我国的流动人口由于在城市居无定所导致其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城市人口所享受的养老、工伤、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流动人口很难享受到,甚至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这类基本的生活保障流动人口都由于没有城市

《沈阳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沈阳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业经2020年9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长:姜有为 2020年10月16日 沈阳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地下管线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敷设于地下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但不包括军事专用地下管线。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维护以及信息管理等活动。 法律、法规对城市地下管线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城市地下管线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统筹管理、资源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六条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是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部门。 区、县(市)城乡建设或者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财政、大数据、文旅广电、应急管理、公安、交通、水务、房产、人防、行政执法、市政公用、工业信息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地下管线的相关具体工作。 第七条鼓励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进城市地下管线系统智能化建设。 鼓励和支持地下管线智能化管理的研究,鼓励新技术、新材料在地下管线设计、建设及管理领域的推广应用。 第二章规划管理 第八条市、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根据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和本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城市地下管线专业规划。

浅谈城市规划批后管理

浅谈城市规划批后管理 摘要:本文从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的管理内容出发,通过对规划管理部门批后管理工作的现状调研,总结提炼出工程插建、扩建问题、超面积建设、改变使用性质、改变外装饰颜色及材料问题、规划历史遗留问题、地块“征而未用”等一系列问题及原因分析,对完善规划批后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系统的管理工程,它包括规划编制、审批、批后管理三个重要的环节。其中,批后管理是动态规划的反馈环节,对执行城市规划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准确、灵敏、有力地反馈执行城市规划的结果,能够保证城市规划正确实施,并对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数据依据与管理经验。 1、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内容 本文所探讨的城市规划批后管理,主要是针对房屋建筑工程在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对各项建筑工程(包括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性质、规模、位置、标高、高度、体量、体型、朝向、间距、建筑色彩和风格等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工程的进度,批后管理又可以具体分为开工验线、施工过程跟踪检查、竣工验收三个阶段。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目标是:首先,充分发挥规划管理的反馈作用,通过对城市管理各个职能部门以及街道、居民的走访、调查,及时得到真正适合市民居住的未来城市发展的意向,从而为规划编制及修订提供参考;其次,通过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的控制与管理作用,有效地制止城市中的违章建设,确保规划的正确实施。 从动态规划原理来看,动态规划是城市规划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它不应仅停留在规划研究与编制的方面,还必须将规划与管理融为一个有机整体才有可能解决规划的动态管理问题,决不能使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脱节,规划审批与批后监督脱节,没有批后的监督管理,规划管理就失去了意义。 2、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快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建成区内的插建、扩建现象,在村庄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 在建成区内的插建、扩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程序性违章,此类建筑建设符合规划技术规定,由于编制规划时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的局限,使某些地区的规划功能不够健全,这些插建、扩建建筑为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实际是对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 课程学习报告

浅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 ——学习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心得随着城市经济活动的加剧,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紧张。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大量学者作出研究,发现在中国公交系统对减少城市的拥堵、提供多种出行方式以及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课程所学与课外研学,对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运营管理的知识点进行简要归纳,并作出自己的学习理解 1 课程所学总体归纳 本学期课程主要对公共交通系统特性及存在问题、系统性能测度与问题诊断方法、建设目标和路径设计以及规划与管理的先进理念技术进行了学习。学习的总体感悟用王安石的那句诗来描述非常贴切: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 2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我们为什么要优先发展公交?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及迅速增长已经对城市发展在空间、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构成严峻的挑战,而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增长,这一挑战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制约我国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的最主要问题。 什么是公交优先呢?公交优先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里,通过优先配置资源,构建适应市场机制、政府调控监管的,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由多种类型企业等经营机构提供均等和高效的公共服务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出行者优先选择,引导城市集约用地和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设计者,我们主要是要从居民出行选择层面体现公交优先,从城市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城市的公交设计,如果能够把一个城市的公交做到“让富人感到不丢面子,让穷人没有经济负担”,那么我们的公交设计是非常完美的。当然,目前的我对于如何做好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公交规划与设计还没有一定的头绪,但是通过这次的学习以及课外的一些研学,相信在今后的项目实践中,定会从这次课程中获益良多。 3 公交运营的基本知识 3.1 基本术语概念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从控制到服务: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分析与展望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规模渐趋庞大。一方面,流动人口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引发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开始凸显。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的 研究主要停留于人口流动的状况、过程、流向及结构特征等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对于流动人口现象 背后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回答流动管理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对流动人口产生了 什么影响,有何不足之处;改革建议与如何服务好流动人口等问题,系统地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归纳评析;分析了现行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及其症结所在;立足城市化,以服务视角提出政策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化管理政策 一、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 1.1.1快速城市化推动人口流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的化速度两倍多。[1]2006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3.9%,而到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2]标志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市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人口流动。[3]以我国2011年人口数据估算,城市化每提高1%就要有1314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人口的17%。[4]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为主要特征。这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不均衡发展决定的。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23000万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人口约6210万人,占27%,从乡村流出人口占73%。流入城镇的17112万人,占74.4%,流入乡村的占25.6%。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中国城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中国城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费效比最显著的途径.作为国内城市交通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公共交通系统,近年来开始出现了大量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方面的应用尝试.对我国目前城市投入应用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APTS)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分析了我国智能公交系统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改进的技术趋势分析. 关键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GPS,IC卡,应用 引言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近20年来始终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镇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加.此外,我国的城镇化时期恰好又伴随着机动化,这必然造成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与巨大的机动车增长之间的冲突,给本来就非常拥堵的城市交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交通的发展,几十年来世界各工业化国家城市机动交通的发

展历程,大都走过了先发展小汽车,后控制小汽车,最终选择发展大公交的曲折道路.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口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更是我们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我国各个主要城市在常规公交设施方面投资较大,城市公交运力得以快速增加,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由2001年的辆增长到2004年的辆.但是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并没有相应大幅度提高,部分城市呈现下降趋势.在出行方式结构方面,我国主要大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公交客运 量和运力的比值均在下降,运力的增加不一定带来运量的增加. 如图1所示,我国主要大城市历年公交运量Π公交运力比值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1]. 当前,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系统最大的不满主要就是公交服务水平低,例如公交出行速度慢、舒适性差、换乘困难等方面.在传统公交系统建设模式下,改善上述问题需要巨额建设经费的支持,其建设成效还要受到城市交通整体环境的影响.与 之相对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则是实现“公交优先”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所谓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新技术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控制调度模式,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 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 1国内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在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城市示范中,北京市、上海市、青岛市、杭州市、重庆市等多个城市的ITS建设示范中都包括了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内容.将其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领域中[3]. 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系统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杜丽红 【摘要】: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根据世界城市化规律,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城市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大量的流动人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而产生。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流动人口的主体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城市流动人口。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并将持续增长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城市流动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累积所造成的管理上的困难和难点,传统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无法适应新阶段新形势的需要,而新型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创新研究,消除管理上的制度障碍,实现合理有序管理。做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不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无论对实际工作还是对理论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服务和管理为基本思路,创新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为重点,服务和管理并重,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文共分7章。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导论→基础理论→历史回顾→特征和效应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策研究;对策部分包括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 式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管理制度和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第1章,总论。介绍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明确界定核心概念,提纲挚领的介绍了全文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综述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对流动人口研究的经典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流动人口理论的产生发展到目前新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流动人口理论、发展经济学的模型和学说到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以及新兴的移民网络说、连锁因果说等。第3章,对中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了回顾和比较研究。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宏观和微观管理政策和措施,对其客观的评判,进行了纵向的比较,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接着,对发达国家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具有代表性的做法进行分析,总结了当代发达国家在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共同点,对比我国的现实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第4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管理的现状研究。首先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描述,解析了城市流动人口构成状况。在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结构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三个大的方面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进行了详尽完整的梳理。并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规模庞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对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 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同时对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了冲击。在此认识基础上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模式陈旧、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城市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未得到完全保护、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全国一体化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度剖析。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进行创新研究,寻求能够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新型管理方式。第5章,建立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并提出优化整合目标。首次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相对归类,建立了五个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包括适应型、属地化管理模式;服务型、社区化管理模式;多元型、社会化管理模式;协作型、区域化管理模式等。每一种管理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模式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模式的优化整合目标:以信息为导向,以市场运作为取向,以管理与服务并重或“管理即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教育为重要环节,以法治化管理为根本手段,以街道社区管理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落脚点。第6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与创新。指出城市流动人口的传统管理机制已经带来诸多问题,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及管理实践不相适应,需要进行管理机

规划审批及批后管理的相互关系

规划审批及批后管理的相互关系 0.引言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管理及建设指导性纲领,关乎到整个城市长远的发展及整体的利益,牵涉各社会团体和个人根本的利益。保证城市规划正常的实施不仅是政府职责,还是全社会都需要重点关注的重大项目,其根本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城市的空间资源,实现城市经济、建设活动和社会活动高效、持续而有序进行。完成了城市规划的审批后,准确的批后管理动态的规划管理着建设全过程,只有正确、有力而灵敏的反映城市规划结果才能实现其价值。 1.城市规划审批工作简介 1.1城市规划审批工作流程及细节 城市规划审批工作目标位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全面、可持续且协调的发展,组织、控制、引导并协调者行政建设管理活动。首先,申请领取《选址意见书》,完成申请书,计划部门的立项批复文件或下达的当年前期工作计划,接着相关部门进行意见审查,参照城市统一高程和坐标系统1:500的现状地形图,提交土地权属证明的材料。第二步,根据意见书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申请审批,查实土地权属证明的材料,规划选址确定项目的用地范围,审批选址实测结果。第三步,规划控制线划定审批,审查报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材料,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提供相应的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参审方案意见等材料。第四步,对报审规划方案的设计、报审的建筑方案的设计和初步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批,清楚建筑初步设计的方案效果图实施完备性。第五步,对基础开挖申请和施工图报审资料进行审查,对各图纸进行意见分析。最后在规划中可能出现的变更进行紧急预案制定审批,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并进行竣工验收申请的规划审批。 1.2规划审批工作必须注重服务态度和意识 规划审批工作必须注重实施细节,明确规划审批工作的服务意识和态度确保所有工作中心在于为了城市建设的大方向。一方面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规划服务意识,全面提升规划服务水平,强化自我约束力度,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变规划审批为规划服务,提前介入项目,不断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为规划委员会相关部门的各项目平面规划方案、立面效果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和审查工作,为项目顺利通过规委会审核奠定基础。同时,对已审核项目从建设项目选址、用地规划、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测量放线、监督检查到竣工验收,实行一条龙服务,保证了项目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行政法规,全面提高审批效能。审批部门在行政许可范围内,要尽力压缩审批时间,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县城总体规划,对各类建设项目提出规划设计条件、项目选址、审批、核发两证;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容积率、廉租房配建及其他经济技术指标; 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整体发展强制性内容。 2.城市规划批后管理范围、内容及操作程序 2.1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建设工作范围 规划批后管理在城市规划区域内部经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完成审批的各项工程建设项目之中具有普遍使用。规划批后管理指的是工程建设依据法律取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进行实施情况全面的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部规划批后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得行政主管部门来负责,多个部门联动协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依据批后管理相关要求接收相关部门的管理,供水、供电和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给予全力的协助和支持。工程建设规划得批后管理自建设工程现场放线的操作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之下执行开始,一直到工程建设项目完成竣工规划验收才结束。 2.2规划建设批后管理工作内容 第一,现场进行城市规划区域范围以内经过规划批准的全部类型建设工程项目的放线和验线,确保定位的精确。第二,批准了的工程建设项目基础、地下工程到上部标准层、平面的变化层、屋面、屋顶、外墙装饰工程到绿化、室外设施等各项环节都要进行跟踪式检查,详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第三,在竣工完成之后,对经过批准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资料等验收审查。第四,发现存在违反了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发生时,城市管理执法等部门要对其进行检查处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并负责技术的认定工作。 2.3规划项目批后管理的操作基本程序 第一步,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申请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然后严格依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所规定核准的内容及图纸来放线施工。第二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要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等部门进行现场的放线和验线的申请,审查符合了要求之后才能够开工建设。在完成了基槽的开挖之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要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等部门进行验槽申请,完成审查确定符合要求之后才能够继续进行施工。建设工程项目基础的施工到了0.00的时候,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要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等部门进行验收基础申请,基础验收审查确定合格之后才可以开始主体的施工。第三步,建设工程项目从开工到项目建设竣工的规划验收过程

美国地下管线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美国地下管线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地下管线管理面临的问题 1、现存地下管线信息的收集 2、资金问题 3、投资汇报率 4、地下管线敷设技术的选择 5、管理组织架构相关问题 6、职权/职责 7、维护 8、安全 二、与地下管线相关的各方 1、工程公司 2、联邦政府 3、地方政府部门 4、业主/运营商 5、通信/有线电视公司 6、石油/燃气公司 7、市政当局 8、能源提供企业 9、普通民众 10、设备制造商 三、管线事故统计 美国现有超过3000万英里(4828万公里)的地下管线设施 不包括人员丧生和受伤,仅由事故引起的相关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需要成立专职机构把人员死伤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美国现有管线管理组织的构成 1、联邦机构, 州政府,地方政府,国家公用事业承包商协会, 业主, 服务提 供商联合建立了 2、“一呼通”中心 (地区性) 3、地下管线管理委员会 (全国性) 4、由业主、运营商、设计单位、政府、承包商/开挖公司共同组成的董事会进 行管理 5、服务于特定的区域 6、负责档案管理、公众意识培育、教育和事故预防等工作 7、全国范围可接通、州内免费的统一呼叫电话号码 8、全天候接受定位请求 9、开挖者在对地下管线和设施定位和标识之前,必须提前48或72小时拨打 “一呼通”中心电话进行申报 10、非盈利机构 11、由美国运输部(管线安全办公室)资助,对“一呼通”系统和事故预防的 最佳方法进行研究 12、培养利益各方在地下管线和设施保护方面承担“共同责任 13、公众意识的培育和教育

14、支持各项研究 15、由统计中心进行事故数据收集、分析和分发 五、最有效管理方法的总结 1. 规划和设计 收集信息并识别现有设施 利用标识器标识地下设施 适用的规范, 法令条款及现行标准 符合资质的工程公司 强制性的预投标会议 对投标前,投标和建设期间的持续介入及跟踪 绘制管线图 2. “一呼通”中心 收到设计单位的通知 建立开挖承包商与业主的协调会议 处理定位需求 简化申报流程,提高事件处理效率 前期的公众意识培养及事故预防措施培训 全国范围可接通、州内免费的统一呼叫电话号码 3. 实地定位和标识 开挖前对地下管线和设施的精确定位和标识非常重要 定位人员需要被良好地培训 地下管线和设施需要有足够的标识 全国统一的颜色代码和标识符号 选用最合适的技术 所有和管线定位方面的文档都需要被很好地整理和维护 在各个企业和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 4. 开挖 开挖容许误差范围 (46 厘米 )

杭州市2011年小学语文年会论文获奖题目

杭州市2011年小学语文年会论文获奖题目 一等奖(12篇) 题目 目标分层——迈上语言发展的台阶 “皮”之存,“毛”将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施教流程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施教流程的研究 紧扣特点因“段”施教 自主构建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六忌六贵”:小学习作评改课的效度思考 游离回归——特殊语境下的“环境描写”阅读教学探索 带着语文意识寻找语文教学点 “造米” “寻米” “采米” 小学语文写人题材习作指导的序列与实践研究 小学高段“滚动作文”评改与写作能力提高的途径探究 隐“要写”之形,彰“乐写”之实——小学中段隐藏习作教学意图之方法探究 提升小学中高年级习作困难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二等奖(24篇) 题目 提高第二学段课后抄写练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个性微博玩写作——小学高年级“24分”习作瓶颈突破探究 学习方式变革,走向何方——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山水观”例谈 从随意走向规范 纯情型美文的切入路径 学生写反思:从表象到实质 基于有“的”,追求有“效” 从圈养到牧养:儿童习作语言锤炼的指导策略研究 比较阅读理念下的文艺性说明文教学策略建构 从休眠到复苏:探寻习作教学中作者意识的恢复路径 思维培育:儿童阅读课堂的教学自觉 基于语文学习的语文课堂结构形态重构 略读?思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策略 点亮孩子童年阅读的灯 先无拘无束地写,再有章有法地改——新城区小学习作模式创新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有趣有效有用——小学语文整体感知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近水楼台巧拾遗——教学中有效使用选读课文实践探讨 借鉴读书会实作模式,优化语文课堂练习设计 关于文本解读的新思考 农村高段学生新闻日记实施策略与激励初探 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练习的优效分解策略探究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正式版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

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

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当前,城市地下管线老化、腐蚀、失修、“跑冒滴漏”的情况比较严重,泄露爆炸事故时有发生,超期超负荷运行问题突出。为了保证地下管线运行安全,根据各行业管线的运行管理情况,《指导意见》提出了当前城市老旧管线改造任务。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建设;要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负责人:当前,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通信管道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有的通信架空线路安全性差、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光纤入户改造进小区难、入场难,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大力支持。加快通信管线改造,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将通信管道、杆路等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二是实施市政拆迁、路网改造时,同步考虑通信管道改造和通信架空线路的入地改造问题;三是住宅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要积极支持光纤入户改造,为光纤入户改造提供便利条件,切实解决光纤入户改造入场难的问题。 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负责人:电力管线改造的主要任务是要对存在塌陷、火灾、水淹等安全隐患的电力电缆通道进行专项治理改造,推进城市电网架空线入地工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务司负责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和信息资讯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自主选择性也越来越强,传统的模拟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占用传输通道资源多,信号质量较差,已经很难满足这种需求。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广电业务发展需要,为提高传输通道利用率、传输质量和传输安全,一是作为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之一的有线广播电视网正处于采用模拟信号、单项广播式传输向数字信号、双向交互式传输转换和改造的过程中;二是由于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尚有一部分没有入地,经常发生因施工、车挂、人为破坏等外力原因导致线路中断,影响信号传输,因此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架空线路要综合利用地下管线资源,按照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进行入地改造。通过改造,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将成为国家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城市现代服务业及三网融合的重要支撑平台。

浅谈城市规划批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浅谈城市规划批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摘要:结合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具体内容,分折了城市规划批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由,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并提出了系统功能划分、数据库设计、用户操作简介,实现了规划批后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和违章建设工程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规划;批后;管理;设计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是城市动态规划的反馈环节,正确、灵敏、有效地反馈城市规划执行的结果,能够保证城市规划正确地实施,并对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数据依据与管理经验。提出了建立城市规划批后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路,为批后管理提供准确、及时、动态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规范规划用地和建筑行政许可行为,提升了规划管理水平。 1系统设计 (1)总体框架。规划批后管理信息系统将规划实施管理与监督纳入系统进行管理,以规划政务专网为平台,以规划信息化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规划批后操作指南为依据,以规划核心数据为中心,以规划批后活动为导向,建立批后办公管理子系统、分析统计子系统、测绘服务子系统和违章工程处理子系统,搭建规划批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平台[1,2]。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a为局领导,起分析决策作用;b为分局,使用系统开展规划批后相关业务;c为建设单位,建设 图1系统总体结构图 项目批后活动的参与者;d为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数据。 (2)设计思想。系统通过用户权限管理,不同用户拥有不同的使用界面和操作权限。建设单位使用网络版本在因特网上使用,而规划职能部门则在规划政务专网中使用该系统,并通过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扩大网络覆盖面,实现政务专网与因特网的安全隔离和信息摆渡,使内外信息有安全的交互渠道。 系统通过建模对建设工程规划批后业务流程进行功能定制,实现了申报、接

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一、概述 地下各类管网、管线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管线种类繁多、空间分布复杂、变化大、增长速度快、形成时间长等特点,更重要的它还承担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污水排放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功能,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城市地下管线二维管理模式,已根本无法满足当今人们对地下管网、管线大数据信息分析、表达、应用的实际需要。基于此,众智软件审时度势并充分利用多年来在三维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自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了一套全新的地下管线数据资源汇集管理信息平台——3DPLINE城市三维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地将各类地下管线资源融入在系统之中,全面实现了地下管线数据信息的二三维一体化,以及动态更新与专业属性数据的整体同步。此外,系统还可融地理信息、业务办公和辅助决策等地上、地下建筑规划管理模块于一体,采用虚拟仿真技术一揽子解决地下管线管理中所发生的诸多问题。不仅有助于避免市政建设过程中道路的多次开挖,而且还可大大降低施工中地下设施的矛盾与事故隐患,提高管线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大量节省规划审批中挖路断面、确定管线走向的时间和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规划失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另外,系统还可根据管网空间数据,实现城市三维地下管线的可视化管理,支持城市地下管线的漫游和三维成果自执行文件格式汇报,且可满足城市管线管理人员和技术专业人员的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的需要。 城市区域地下管网鸟瞰图 二、建设目标

1、通过对城市地下各类管线基础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配置,进一步推进数字地理空间信息平台 建设,全面实现数据管理部门和应用部门之间对数据资源“集中管理、分部应用”的共建共享。 2、实现对决策基础数据资源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通过全新的GIS技术,将地图元素和地下空 间信息融入到管理系统之中,并采用三维模拟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详实的展示,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决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充分体现出辅助决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安全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面对城市突发应急事故,政府可在第一时 间内了解到灾害发生地周边管线的分布情况,协助管理者快速协调调用相关资源并完成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确保将突发公共灾害事故的危害降至到最低限度。 4、全面提升城市地下管线基础数据的管理水平。既可实现对局部地区地下管线空间分布状况的查阅,又可对城市区域地上地下管线进行全景模拟浏览,全面实现城市地下管线的三维显示与管理,使得本来在平面显示下错综复杂的管线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5、在实现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存储、查询、分析、定位等功能基础上,系统还可用于对 单种管线情况的研究和各种管线整体分布情况的多种专业分析(如垂直净距分析、水平净距分析、覆土深度分析、道路扩建分析、范围拆迁分析以及最短路径分析等);既可使管理人员用以指导工程施工,又可使业务人员用来做新区规划或管线设计的工具,彻底改变业务人员的办公技术条件,从而也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3DPLINE城市三维地下管线管理系统是一款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以全新GIS为平台应用技术,在全面整合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的一套完整的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数据资源管理数字化、可视化的三维管线管理系统。 三、技术优势 1、管网自动建模 传统的管线竣工资料和探测结果大多是二维矢量线数据,本系统可对二维的平面坐标、埋深、管径等成果数据(包括管线CAD图、实测数据、二维GIS)以标准格式导入,自动生成管网空间拓扑关系图和批量生成三维管线模型、关联属性数据库,并且可在软件内直接自动绘制成图,大大方便了技术人员的日常规划设计和维护设计业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