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小周天功法


周天功又叫大小周天,是我国道家的主要练功方法。周天一词原是古代天文学术语,指黄道一个循环而言。在内丹术中,第一阶段“炼精化气”,锻炼时,会感到内气循督任二脉运行;而第二阶段“练气化神”锻炼时,内气要通达奇经八脉,所以古代道教中的炼养派,借用周天一词,称前者为小周天,后者为大周天。正如《天仙正理》上说的:“小周天云者,言取象于子、丑、寅十二时如周一日之天地也。”
这套功法:以人体精、气、神作为修炼对象,整个锻炼过程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关,练精化气(小周天),具有医疗保健的功效;第二阶段中关,练气化神(大周天),在古代主要用于长生目的;第三阶段上关,炼神还虚。
小周天功法(炼精化气)是整套周天功的基础,以中关、上关两个高深阶段,是在炼精化气打通小周天的基础上渐进的,因此有人又称其为“筑基功”或者叫“百丹筑基”。因其易学易炼,且有保健强身之效,故能被多数人所接受。而中关练气化神的大周天和上关的炼神还虚两阶段,多以长生成仙为目的,难学难炼,一般很难达到,尤其上关功夫的具体内容,在任何教书中都不记载,也未闻有何师授,所谓炼此功能“成仙”之说至今尚无人能讲清楚,玄虚难测。为此,本节着重介绍小周天功法,而对中关、上关两阶段从略
总之,小周天是人体气感循督脉通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过巅顶,由鹊桥入任脉,循环一次为一周(大周天则是在督、任二脉通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全通才算完成)。目前,小周天作为一种静功类独立功法,在社会上流行很广,其具体操作因门派和师传的不同而互有小的差异。现根据静功共同的“三要素”和小周天的传统练法介绍如下:

(一)操作
姿势(调身):
主要取坐式(平坐或盘坐)。初学者或体弱者可选用卧式(仰卧或侧卧)、站式(自然站桩)。个别人在真气发动采药时可选用盘根式;在自然盘坐的基础上改用一只脚的脚跟,抵住肛门或会阴,另一只脚仍为盘坐式。该式还可用于纠正“走火入魔”及遗精、阳萎等偏差。
呼吸(调息):随着练功的进展,在不同的锻炼步骤调息有所变化,但并不复杂。常用的呼吸形式有:
①自然呼吸,在初期练功调神时应用。
②逆呼吸,即逆腹式呼吸。在自然呼吸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而形成。
③撮闭呼吸,是小周天功夫达到真气发动(产药),行周天采药时运用的呼吸法。分吸、抵、撮、闭四步完成,行气开始用鼻吸气,舌抵上腭,紧缩肛门,轻闭气,调练后气可通尾闾、夹脊到泥丸(头顶),从任脉下行,入下

丹田,达到心息相依的程度。
④胎息,又称内呼吸或真息。呼吸达到不知不觉,腹动很微弱。这是通周天后进一步修“性”而采用的呼吸法。
意守(调神):多以意守下丹田(小腹部)为主,但也有意守上丹田(泥丸宫)的。由于分大、小周天练法,而小周天又分几个步骤,所以在每个步骤中,意念活动也有变化(详见下文)。

(二)传统练功法
小周天功,传统上又称“百日筑基”。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一般都是借物取喻,很难理解,使人如坠雾中。但大体来讲,可分为炼己、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六个步骤。其简要过程是:摆好姿势,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形神安静即为炼己。然后一念归中,凝神入气穴,缓缓调息入细,引短令长,以后天呼吸接先天气穴(丹田),就是调药。由于神返身中气自回,此时散失在外的气,即得重返于气穴;而当静极之时,正有动机,于恍惚杳冥之中,觉丹田气动,这时是产药。气机既已发动,即为先天之精,并将可能变为后天交媾之精,此时运用吸、抵、撮、闭四字诀,以火逼金行,就是采药。继续用武火烹炼,就是封炉。而后使意气相依,以意下引至尾闾,上夹脊入泥丸,此时进阳火;再使由泥丸而前经绛宫复归于气穴,行退阴符,这就是借后天呼吸之文火,来烹炼药物。
所说“筑基”,即指上述这段历史,意即可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两段功夫打下基础。至于所说的“百日”,只是喻言,是说这步功夫在整套三步功夫中相对较短。下面分述六步功法。
①炼己,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意念,排除杂念,所以又称为修心、炼性。此步功夫强调建立起正念、真意,在程度上来说,真意较正念更为安静、集中,因此内丹术中称它为“土”,又称“黄婆”,是媒介。炼己的关键是排除杂念,思想入静,具体方法大多采用意守丹田或数息,可能见第四章“调心锻炼”一节。
②调药:就是设法得到足够的药物,以供冶炼。这里的药物即指精、气、神而言。三者是以神来调精、气的药,使它充实、旺盛。具体方法就是凝神入穴,在炼己排除杂念的基础上,意守下丹田。凝神的时候,只是用意,想在下丹田,以求意到气到,发生作用。但应在有意无意之间,不可用意太过,要若存若亡。
③产药,通过凝神入气穴的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大周天产大药)。小药产时,就是一般所说的一阳生、活子时。是练功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景象。在古代丹书中,对这种景象时的描述大都略而不详,其大致情况是:丹田融和,从十指至全身,周身酥绵快乐,身从耸直,心自虚静,四

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将走汇而并不走泄。接着丹田缓,窍中之气,自下往复行,行毛际,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
上述产药景象,在时间上仅是一会儿。对此,要如鸡抱卵那般耐心,等待它自己产生,不能刻意追求。假如主观想象地要它发功,即非真机,毫无益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发念等原因,有时举阳这后,会有泄精。这会使才产生的一点先天精气,又化为后天浊精了。当有这种预感时,须采取一定方法,这就是守上丹田泥丸宫,或用吸、抵、撮、闭四字诀。
④采药,小药即产,即应及时采药。采取之诀,古道都也属不传之秘,实际上就是丹书中透露的“火逼金行”。火,指 心、神,即用意;金,指肾中精气。具体方法就是加强意识的作用,使暖气感往下往后行。意念除了可以守泥丸宫外,一般采用吸、抵、撮、闭四字决。即“撮提谷道(肛门),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类修要诀》)。与此同时,要加强后天呼吸,必须进用武火(深呼吸。)这样,“鼓之橐龠,吹以巽风,煅之以猛火,火炽则水沸,水沸则驾河车”(性命圭旨)。才能采药入炉。
⑤封炉,亦即封固。即所谓“药已归炉”,必要封固,不令外驰也⑥(《玄妙境》)。封固的方法,仍要按前述的四字诀,继续火逼金行,使之自然上行于督脉。
⑥炼药,当封固之后,仍采用“火逼金行”的方法,续进武火(口吸)使暖流感自然走上背部督脉,通过三关,再自头顶而下,接前面的任脉,用文火(鼻呼)而复归于下丹田,和成小周天运转(任督交流),这就是炼药。
在通三关时,有的顺利,有的困难。如在夹脊关遇到障碍,一方面可用意上引,一方面微提撮肛门;在玉枕关遇到障碍,可以闭目上视,用意上行。但是,切勿急躁欲速,日日锻炼,功到自成。在炼药过程中,往往感到口液增多,咽下去时感到清香味美,此即“玉液还丹”,极为丹家所重视,不可唾去。
(三)注意事项
要想练好炼精化气小周天功,必须注意掌握下述几个事项。
①呼吸。丹书中喻神为火,呼吸之气为巽风。以火炼药时,要借后天呼吸之气的鼓荡作用, 故古称吸为橐龠。当活子时,一阳生时,为了“火逼金行”,必须用武火,也称进阳火(阳息)。但当精气过泥丸后,就要改用文火(轻微地呼吸),就是退阴符(阴消)。当炼精化气通三关,小周天运转后,呼吸的情况是:每当吸气略停,气自督脉升,呼气则气自任脉降,归于下丹田。如此好一个呼吸一个循环,此时的呼吸已经非常细微匀长。每次练功,一般三百息左右。

用意。防止太过与不及。要勿忘勿助。但在某些时机,也要适当加强意念。
③走火。是因掌握火侯不当,往往也是因炼己不纯,以至急躁冒进而出偏。譬如进阳火太快太重;退阴符太快太凉等。总之,进火、退火,都要根据一定的程序而进行,避免走火现象的发生。
④练小周天功,在没有全面理解功法功理和具体操作之前,不可盲目自练。一般应在有经验的气功师指导下练习。意气合用小周天法 意气合用小周天法是在“气通周天法”不能自通时使用的小周天功法。对本元极虚之人用之有效。 清末民初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方元气之通督脉也,恒在人不及防备之时,其气陡然起于虚危,过尾闾,透夹脊,循督贯脑,此时无所借助于呼吸,亦不暇用其呼吸也。迨积之又久,此气发动十余次,不能自通于任脉,转有蓄积下行之势,于斯知其火候已到,默默静候。迨其气又发动,即可助以呼吸之气,立定天心之主宰,借巽风倒吹以默运法轮,其气自能由督脉而达任脉(任督皆通)。然此乃随元气自然发动之机而默为辅相,非有所矫强于其间也。” 张三丰气通小周天法 张三丰气通小周天法是充实内气以行任督的小周天功法。 清·李西月辑《三丰全集·道言类》云:“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真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此功强调神气相守,息息相依,待得真气充盈,自然撞过三关而通任督。不须假用意引,是名“真通”。

法轮自转周天法 法轮自转周天法是在“始而有意,终于无意”原则下启动内气作圆周运转的功法。见于明·尹真人《性命圭旨》。 按照佛家学说,“法轮”能摧破众生恶业,有如轮王之轮宝,能辗转推平山丘岩石。道家从练功角度考虑,认为法轮的转动,不但能排除阴霾之气,且能增强元气,乃长生之道。《鸣道集》云:“安闭自得长生道,昼夜无声转法轮。”南宋·全阳子俞琰说:“与日月而周回,同天河而流转,转转无穷,寿命无极。”韩逍遥也说:“法轮要转常须转,只在身中人不见。驾动之时似日轮,日轮向我身中转。”“法轮转得莫停留,念念不离转自转。” 《性命圭旨》据各家之说,始创“法轮自转法”,并提出“始而有意,终而无意”的原则。其法是:盘坐入静后,自觉下丹田处有一轮枢之象,上赤下黑,左青右白,中为黄色,乃五行之气所结;次用意引起旋转,由中而达外,由小而至大,口中同时默念十二字诀曰:“白虎隐于东方,

青龙潜于酉位。”每念一次,正好旋转一圈,数至36圈而止。稍停,改用与前相反的方法旋转,从外而旋于内,从大而至小。同时念诀曰:“青龙潜于酉位,,白虎隐于东方。”亦每念诀一次,正好旋转一圈,数至36圈,复归太极(小腹下丹田)而止。久之成“惯性”,则不必再用意,自然璇玑不停,法轮自转,欲歇不能,其道成矣,可即收功。日日行之,可却病延年。歌曰:“拨动法轮旋日月,须臾海峤起云雷。风涛光涌波澄后,散作甘泉润九垓。法水能朝有秘诀,逍遥日夜遣轮环。于中壅滞生诸疾,才觉通流便往颜。” 玉液炼形周天法 玉液炼形周天法是结合生津、行气以通经,达络、通窍的功法。 明·尹真人《性命圭旨》说:“此法先用行气主宰,照在玄膺(廉泉)一窍。此窍可通气管,即《黄庭经》所谓‘玄膺气管受精府’是也。少顷,则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下重楼,渐达膻中、尻尾、中皖、神阙,至气海而止。就从气海分开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至(足)三里,下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弯循大腿而上,至尾闾合做一处。过肾堂、夹脊、双关,分送两肩、两膀、两臂,至于背。由中指转手掌,一齐旋回,过手腕,由胸膀历腮后,从脑灌顶。复下明堂,上腭,以舌迎之,至玄膺而止,此为一转。毕。稍停,又照前行动。则壅滞之处渐次疏通,不惟贯穿诸经,亦能通达诸窍。即《心印经》所谓:‘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 七十二转周天法 七十二转周天法是用意引内气于下丹田处旋转以加强生理功能的周天功法。 明·尹真人《性命圭旨》云:“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由小而至大,……数至三十六遍而止。及至收回,从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数三十六遏,是为一周天也。”此法与一般通任督的周天功夫大异其趣。对充实丹田之气有益。凡气虚人久练小周天功而仍不能“气通小周天”者,可先练此法以充实丹田之气。待丹田之气充足后,则自然容易“气通小周天”了。又阳虚而患搪泄之人,练此功亦有益。

十二月周天法 十二月周天法是象征一年365日一通任督的周天功法。 清·伍冲虚《天仙正理直论》云:“天之周围三百六十五度有余者也,借以太日度言之,……通过三百六十五度,谓之一周。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积之三百六十周而为一年。炼金丹之人,当神气并行之初,亦从地下运升于天上,古圣谓之黄河水逆流,一谓之曹溪水逆流,一谓之洞庭水逆流,而亦顺降于地之下,一周于天者也。然三百六十度又象一年三百六十日,即此一年之象,便能复还

一年之气也。”据此所谓“十二月周天”,实即指一通任督也,不可将十二月刻板看。 十二时周天法 十二时周天法是象征十二时辰一通任督的周天功法。 清·伍冲虚《天仙正理直论》云:“小周天云者,言取象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如周一日之天地也。”按照阴阳划分,则子、丑、寅、卯、辰、巳等六时为“六阳时”,当进阳火,通督脉;午、未、申、酉、戌、亥等六时为“六阴时”,当退阴符,通任脉。然此十二时,乃象征之辞,切不可误解为一日一夜只练一次周天功也。 明·尹真人《性命圭旨·普照图》将此功法与“十二消息卦”(亦名十二辟卦)和人体部位联系起来,谓“子时复气到尾闾,丑时临气到肾堂,寅时泰气到玄枢,卯时壮气到夹脊,辰时央气到陶道,巳时乾气到玉枕,午时娠气到泥丸,末时遁气到明堂,申时否气到膻中,酉时观气到中脘,戌时剥气到神厥,亥时坤气到气海。”这是比喻之辞,当活看,不可拘执。

潜呼吸大周天法 潜呼吸大周天法是在潜呼吸小周天的基础上将其气引至两脚两手的大周天功法。见于近人秦重三《气功疗法和保健》。 其法大要是:呼气时,全身放松,随气下降时,犹如“大雁落地”;吸气时,则以脚趾抓地,犹如大树生根,而在意识上,却如大雁起飞,越飞越高,以符合“吐如落雁,纳如起飞”的要求。呼气时,将气沉至会阴,分由两腿外侧而下,直至两脚脚心涌泉;吸气时,小腹收缩,舌舐上腭,使气从涌泉起提,顺两脚而上,会于肛门,两提肛引气上升,经尾闾、夹脊、双关、玉枕而至乾顶,再顺两耳侧下会于舌尖,分行于两手,回至膻中、丹田。此为一大周,可反复为之。 散滞大周天法 散滞大周天法是以散滞为目的的大周天功法。又名“有作周天法”。 清·曹元伯《保生秘要》云:“先立安土守中,得诀纯熟后,行周天疏通一身,散彻四肢滞气。其法从前运(气)于脐轮,由小而大,大而收小,依次而上至璇玑穴,向左臂打圈,而下至曲池,经内关溯掌心及指尖,圈出臂外关而上肘后肩井及大椎,而下运于尾闾;由下复上,过玉枕,逾昆仑、泥丸、面部、上鹊桥而降重楼,达胃口,过脐至玉柱,复气海行入后腿,历膝关,由鞋劳穴穿足背至趾尖,转涌泉、踵后上运,过阴谷,通尾闾,又圈至顶门,如前下鹊桥,依吹送左腿似右法而满涌泉;又升泥丸及璇玑穴右行,照左手转过肩背,贯昆仑而下摄元海。如此将周身经脉宣通,徐徐回转,但意至而气自相随,是为有作之周天法,亦可与造化参。” 养胎大周天法 养胎大周天法是在行小

周天功结胎后所行温养“子珠”以成“大周天”的功法。 明·张三丰《玄机直讲》云:“……至若水火相交,二候采取,河车逆转,四候得药。神居于内,丹光不离,谓之大周天,谓之行九转大还也。此时一点至阳之精,凝结于中,隐藏于欲净情寂之时,而有象有形。到此地位,息住于胎,内外温养,顷刻无差,又谓之十月功夫也。”这是说通任督(为小周天)结胎后的十月温养功夫,使婴儿得以长成,为大周天之功。这个大周天亦名“润余周天”。清·柳华阳《金仙证论·妙诀歌第十四》云:“沐浴卯酉今,子午中潜,归根得命今,润余周天。”

玉光大周天法 玉光大周天法是在“玉光小周天”的基础上引其“玉光”遍及全身的大周天功法。见于《道家·七步尘技神道》。 其法是在行“玉光小周功”见任督呈玉光后,用意引其玉光遍及全身,通体光明。宜与“玉光小周天法”互参。 玉光三才周天功法 玉光三才周天功法是在行“玉光大周天功”的基础上,引其“玉光”充乎宇宙的周天功法。见于《道家·七步尘技神道》。 其法是在行“玉光大周天法”见到玉光遍及全身后,用意使光环扩大,由近而远,由远而大,大而充乎天地,括乎天地人三才为一体,是时则不知有人有我,而入于精神上的“神仙境界”了。这是气功中的上乘功法。我国先秦如《老子》、《庄子》、《楚辞》中的许多哲学思想,也是从这类功法的实践中体验而总结出来的。

潜呼吸小周天功法 潜呼吸小周天功法是用潜呼吸以通任督的小周天功法。见近人秦重三《气功疗法和保健》。 其法大要是,以口呼气,以鼻吸气。上下齿松松叩着。呼气时,用舌尖顶下腭牙龈,此时将小腹鼓起,当可意识到有一股气逐渐降到小腹脐下。呼毕,慢慢用鼻吸气,小腹随吸气而逐渐收缩。吸气时,足趾抓地,用舌尖顶着上腭,由会阴运气过肛门,沿督脉的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而至头顶百会穴,继而则转至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与任脉相接,任督乃通。 热气通小周天功法 热气通小周天功法是结合存想、运气以通任督的小周天功法。 民初席理一《内外功图说辑要》云:“心想、目视丹田之中,仿佛如有热气,轻轻如忍大便之状,将热气运至尾闾,从尾闾升至肾关,从夹脊双关升至天柱、玉枕、泥丸,稍停,即以舌舐上腭,复从神庭降下鹊桥、重楼、绛宫、脐轮、气穴丹田。” 此法对阳虚畏寒之人最为相宜。 杨继洲小周天功法 杨继洲小周天功法是结合存想、咽气以行任督的小周天功法。见于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其法是:先将四门(无视无听)关闭,两目内视,存想

在下丹田处有如黍米之珠;然后徐徐咽气一口,缓缓纳入丹田,使内气与外气相结;再以意引气下尾闾,再循督脉上升泥丸;复引气循任脉下重楼,历绛宫而回归丹田,此为一周。可反复为之,以加强周天之效。

三十六字小周天法 三十六字小周天法是以“六字诀”行周天的小周天功法。见于清·尤乘《寿世青编·勿药元诠》。 其法是:“每日自子至巳的六阳时中,面东静坐,不必闭窗,亦不令风入。叩齿三十六遍,舌搅口中,候水满时,漱炼数遍,分三口啯啯咽下,以意送至丹田;微微摄口,念呵字,呵出心中浊气,念时不得有声,反损小气。呵毕,即闭口鼻吸清气以补心,吸时亦不得闻吸声,但呵出令短,吸入令长,如此六次;再念呼字六遍以治脾,再念呬字六遍以治肺,再念嘘字六遍以治肝,再念嘻字六遍以治三焦客热,再念吹字六遍以治肾,并如前法,谓之三十六小周天也。” 十六字小周天法 十六字小周天法是以《一秤金诀》中十六字为手段以行周天的小周天功法。传为李真人(年代不详)所作。 《一秤金诀》中说:“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作法是:不拘行住坐卧,舌搅华池,舐上腭,候津生时,漱而咽下,啯啯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目力同津送至济下丹田,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将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目力从尾闾提起上夹脊双关,透玉枕,入泥丸,谓之一呼。周而复始。 久行精神强旺,百病不生。 意通小周天法 意通小周天法是当呼吸之时以意行气而通督任的小周天功法。 清末民初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八卷)·治梦遗运气法》云:“欲行其法者,当收视返听,一志凝神,使所吸之气下行归根。当其吸气下行之时,即以意默运真气,转过尾闾,循夹脊而上贯脑部。略停一停,又乘气外出之机,以意送此气下归丹田。真气之升降,借助于呼吸之外气,而实与呼吸外气之升降,息息逆行,丹经所谓巽风倒吹也。” 此法对治梦遗早泄有效。

息通小周天法 息通小周天法是以吸气、咽气为推动力以通任督的小周天功法。 清末吴师机《理瀹骈文》云:“人之呼吸,即天地阖辟之机也,故曰小天地。修养家有周天法,闭目静坐,鼻吸清气,降至丹田,转过尾闾,随即提起如忍大便状,自夹脊双关透上泥丸,转下鹊桥,汩然咽下,仍归丹田。”练此功法纯熟,丹田气足,则可引此丹田之气以治病。“患在何处,收气即存想其处,放气则归于丹田;患在偏身,当分经络、属上属下,运法亦如之。可以却百病。” 此法既有益于养生,亦可直接用于治病。对初学者最为相宜。然此功

法只是筑基之道,仍当多事锻炼,更上一层楼,达到“气通小周天”为是。 外功小周天法 外功小周天法是配合外功导引以行周天的小周天功法。见于明·胡文焕校本《养生导引法》。 其法是:“静室披衣,握固,端坐盘膝,蹲下腹肚,须臾升身,前出胸而微偃首于后开夹脊双关,肘后微扇三,伸腰,自尾闾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拥在夹脊,慎勿开关,即时甚热,气壮,渐次开夹脊而放气过;仍仰面脑后,紧仰以闭上关,慎勿令开,即觉热极、气壮,渐次入顶,以补泥丸、髓海,则身耐寒暑,为习长生之基。如前出胸,伸腰,闭夹脊,存而升之,腰间火不起,当静坐内观,如法再作,以至火起为度。自丑行至寅,终可止。是曰肘后飞金精,又曰抽铅,使肾气生肝气也。又略昂首仰项,令颈下如火,方点头向前,低头曲项,退舌尖近后以柱上腭,自有津出,不漱而咽,下还黄庭,是名金液还丹。四时不拘时候节次行此,自艮至巽而己。晚间乃用勒阳关法,自兑至乾而已。” 气通小周天法 元气充足后,不假作为而自畅通任督的功法。 清末民初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气通督任者,纯凭先天内炼功夫,一毫不着后天迹象。迨至日积月累,元气充足,勃然而动,冲开督脉通任脉,有水到渠成之妙。”

玉光小周天法 玉光小周天法是结合存想以通任督的小周天功法。见于《道家·七步尘技·神道》。 其法是:“存想顶门有一碧月,玉洁冰清,光耀如镜。久之碧月如轮,可引之顺中脉而下,照耀中庭,渐而降会阴,转尾闾夹脊,再升天门。任督两脉,光耀明净,凉透舒恬。久之任督相接,成一光环,即谓之玉光小周天。” 此法行之既久,能使人随时感到玉色光环存在,任督之气畅通无阻,有益于健康。 四字小周天法 四字小周天法是用四字诀以行周天的一种小周天功法。 清·尤乘辑《寿世青编·勿药须知》说:“小周天,先要止念,身心澄定,面东跏坐,呼吸平和,用三昧印(原注:掐无名指,右掌加左掌上)按于脐下,叩齿三十六通,以集身神,赤龙搅海内外三十六遍,双目随舌转运,舌抵上腭,静心数息三百六十周天,毕,待神水满,漱津数遍,用四字诀(原注:摄、抵、闭、吸也),摄提谷道,舌舐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从任脉摄过谷道到尾闾,以意运送,徐徐上夹脊中关,渐渐速些,闭目上视,鼻吸莫呼,撞过玉枕,将目往前一忍直转昆仑,到下鹊桥,分津送下重楼,入离宫而至气海,略定一定,复用前法,连行三次,口中之津,分三次咽下,所谓天河水逆流也。静坐片时,将手左右擦丹田一百八十,连脐抱住,放

手时,将衣被围住脐轮,勿令风入(原注:古云,养得丹田暖暖热,此是神仙真妙诀)。次将大指背擦热,拭目十四遍,去心火;擦鼻三十六遍,润肺;擦耳十四遍,补肾;擦面十四遍,健脾。双手掩耳鸣天鼓,徐徐将手往上,即朝天揖,如此者三,徐徐呵出浊气四、五口,收清气,双手抱肩移筋换骨数遍,擦玉枕关二十四下,撩腰眼一百八十下,擦左右脚心各一百八十下。”

卯酉周天法 卯酉周天法是在修炼坎离周天、乾坤周天取得效果后所宜采用的一种高层次周天功法。 明·尹真人《性命圭旨·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五节口诀云:“见此效验,即行卯酉周天,进阳火,退阴符,使东西会合,南北混融,则四象五行攒簇一鼎,混有灵于天谷,理五行于泥丸也。”又说:“其法在乾坤交媾后行之,则所结金丹不致耗散也。先以法器顶住太玄关(肛门)口,次以行气主宰,下照坤脐;良久,徐徐从左上照乾顶;稍停,从右降下坤脐,是为一度。又从坤脐而升上乾顶,从乾顶而降下坤,如此三十六转,是为进阳火三十六度。毕,开关以退火,亦用下照坤脐,从右上至乾顶,左边放下坤脐,是为一度。如此二十四转,为之退阴符二十四度,毕。” 清末民初张松谷所著《丹经指南·火候妙用法》说:“坎离交媾为小周天,继而乾坤交媾为大周天,又继而进阳炎,退阴符,金木交并为卯酉周天。”张又在《丹经指南·坐功口诀》中说:“……行之既到纯熟地位,便即行卯酉周天。……先用一物顶住太玄关,用目守住泥丸,下照坤脐,良久,从气穴中火珠一粒,自左边升起,至脐左边,次到绛宫,从绛宫之左,透入左肩,上至左耳根,入左目到山根,略存一顷,即转右目,从右耳根后,下后肩,绕而前转心之右,下至脐,仍还丹田,如是者三十六次,为进阳火;又从右边升起,左边降下,二十四次,为退阴符。” 从以上所引文献可知,坎离周天和乾坤周天皆为南北混融、水火既济之事,而卯酉周天乃为东西会合、金木交媾之事。合而为之,则更能起到“和合四象”、“攒簇五行”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