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企业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客运企业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客运企业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单元二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道路运输驾驶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驾驶员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是做好运输服务工作的基础。

模块一道路运输驾驶员的职业特点

一、流动分散作业,自觉性、责任感要求高

道路客货运输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和流动分散作业。长时间的单独分散作业,要求驾驶员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保证行车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

二、意外因素多,安全意识要求高

车辆在行驶途中遇到的情况复杂多变,意外因素很多。

驾驶员必须保持较高的警觉性,提高安全意识,及时处理各种信息。为了应对复杂的驾驶环境,驾驶员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断提高驾驶技能,谨慎驾驶,保证行车安全。

三、工作强度大,身体素质要求高

道路运输往往要求驾驶员长时间驾驶车辆,复杂的道路环境还要求驾驶员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外界信息进行比较分

析,做出决策,并迅速、果断地进行操作,工作强度大。就要求驾驶员要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和运动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保证自身各种器官有机协调配合。

四、环境复杂多变,心理素质要求高

道路运输跨地域、不分昼夜,涉及各种道路条件,复杂的交通环境容易引起驾驶员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心理素质较差的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会手忙脚乱,神色慌张,不能采取正确的操作。面对复杂的行车环境,驾驶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克服惊慌和恐惧心理,沉着应对。

五、危险因素随时存在,主动应对能力要求高

车辆行驶中,道路交通信息千变万化、危险因素随时存在。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必须提高警惕,集中注意力,防止紧急情况出现。运输车辆自身不安全也是重要危险因素,所以驾驶员还应主动进行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降低车辆不安全状态带来的风险。

六、服务对象层次多样,综合素质要求高

道路运输行业的开放性,决定了驾驶员每天都要与众多的旅客、货主接触,在提供运输服务的过程中会产生语言、感情、思想等方面的联系,这些联系构成了道路运输过程中

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驾驶员不仅仅应是一名“技术司机”,更应是一名具备较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综合性服务人员。

模块二道路运输驾驶员的社会责任

农民种田、医生看病、商人卖货、教师育人。社会分工不同,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同。每人分担一份工作,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最终促进人类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道路运输连接着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城市乡村、东南西北,职业活动的接触面和流动性大,是我们国家的窗口行业。各种职业性质决定了驾驶员主要的社会责任一是要保证道路运输顺畅,二是要保证道路运输安全,二者缺一不可。

一、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

乘客购票上车后,就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交到了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身上,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开车”这么简单,还包含更多的责任在里面。这种责任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法律义务。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必须肩负起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不仅要保证行车安全,避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还要在乘客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尽全力帮助,把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

二、保障货物完好、及时送达责任

从货物装载完毕那一刻开始,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就肩负着保障货物完好、及时送达的责任。保证货物完好、及时送达也是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的法定义务。尤其是在物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的这份责任就显得更加重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安全、顺利、及时地把货物送达目的地,不仅会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利益,更会得到顾客信任,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三、避免其他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损失的责任

道路运输车辆因体型大、质量重等特点,在道路交通环境处于“强势”地位,行人、骑车人、小型机动车等其他交通参与者相对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如果道路运输车辆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发生交通事故,势必会威胁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困扰、麻烦,甚至官司。因此,驾驶员应在行车过程中注意礼让这些“弱势”

交通参与者,以避免发生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财产损

失。

四、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责任

在道路运输中,驾驶员不仅仅是一名“司机”,还是一名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是驾驶员肩负的重要责任。肩负起这种社会责任的意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高顾客满意程度,从而使自己获得尊重和自信,增强工作及生活的动力;二是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使人们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五、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

驾驶员应意识到,道路运输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自己安全、顺畅的行车,驾驶员在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驾驶员应肩负起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不断提高驾驶技能和安全行车意

识,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和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

道路运输业所消耗的成品油占全国成品油消耗总量的30%左右,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驾驶员应承担起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任,在道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努力学习节能驾驶知识,掌握节能驾驶技术,减少燃料消耗,为建设低碳运输体系做出贡献。

模块三道路运输驾驶员的职业道德

驾驶员从事事关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特殊行业,并且往往单独执行任务,具有操作独立性强、活动自由度大的特点。

因此,驾驶员能否自觉运用职业道德来束缚自己的从业行

为,保证行车安全,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道路运输驾驶员的职业道德

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道路运输的驾驶员,在其道路运输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驾驶员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包括安全、服务、自我提升和节能环保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六项要求。

1、遵章守法,安全行车

遵章守法,安全行车,就是要求驾驶员遵守交通、运输、经济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确保行车安全。

在行车过程中,只有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才能保证旅客生命财产和货物安全不受侵害;只有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才能在发生侵害时获得法律保护。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及地方制定的与道路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各省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深刻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保证行车安全的意义,自觉学法、守法。

(2)遵守企业安全行车操作规程

遵守企业制定的安全行车操作规程,行车前做好车辆检查工作,不开故障车,行车中注意关注乘客、货物安全,始终把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3)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行车心理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行车心理,不开英雄车、斗气车,不超速、不超载,文明行车,安全行车。

2、爱岗敬业,优质服务

爱岗敬业,优质服务是指热爱自己的驾驶员岗位,并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从事的职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规范、安全、及时的运输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乘客、货主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爱岗敬业是驾驶员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

爱岗敬业,优质服务,驾驶员在平时工作中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

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要为社会做出贡献,都是值得尊重的职业。道路运输承载着运送旅客和货物的重任,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应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将无限的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2)树立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维系未来职业发展的是顾客。因此,在运输服务中,应时刻为乘客、货主着想,想乘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真诚服务。

(3)把让顾客满意作为工作的重心

道路运输行业归根结底是服务型行业,只有顾客满意了,道路运输行业才能有发展的动力,自己也才能有职业发展的平台。因此,必须把让顾客满意作为工作的中心。

3、诚信经营,公平竞争

诚信经营是道路运输行业树立信誉的根本。缺乏诚信,往往会导致自身的信任危机,最终被社会抛弃。进行公平竞争是指在运输业务开展中,遵守市场经济规则,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进行公平、平等的竞争。

诚信经营、公平竞争要求驾驶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待客户诚信经营

客户是企业发展的源头动力,应对客户保持善意、诚实、恪守信用的态度,反对任何欺诈行为。主要表现为:不欺骗乘客、不故意绕道;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要及时告知乘客,尊重乘客选择;按合理方式和路线对货物进行装载和运输,时刻关注货物安全、完好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货主。

(2)对待同行公平竞争

竞争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应对同行业的从业人员本着平等、公平的精神开展竞争,不恶意争抢客(货)源、不故意压价、不欺行霸市、不搞地方保护主义,用提升服务品质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4、勤于学习,钻研技术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驾驶员要接受市场的考验,面临市场的竞争。只有勤于学习,苦于钻研驾驶技术,知识面广的驾驶员,才能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驾驶员要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开拓创新,努力跟上时代步伐,适应行业发展。

(1)学习新修订、颁发的法律法规

新修订、颁发的法律法规有《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对道路运输行为和相应的处罚作了修改和新的规定,需要及时学习,避免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行为。

(2)学习新的运输安全、节能技术

车辆的辅助制动技术、节能技术、车辆动态监控系统、运输途中的危险源辨识和防御性驾驶技术等都是近年来道路运输行业新出现的,学习、掌握这些技术是职业负责的体现。

5、救死扶伤,见义勇为

救死扶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驾驶员的基本职业道德。驾驶员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遇到突发性的伤病员,如交通事故中的伤员、急需救助的病人和孕妇,或路边挥手要求搭车抢救的其他病人等,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救助。同时,作为驾驶员,当乘客的生命财产和货物安全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能勇敢站出来,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维护乘客和货主利益,捍卫社会正义。

6、文明行车,节能减排

文明驾驶是社会文明在驾驶机动车这一行为上的体现,体现了驾驶员的职业素质和文化涵养;节能驾驶是驾驶员承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这一社会责任的体现,节能驾驶不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时代对驾驶员的特殊要求。

驾驶员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到文明和节能驾驶。

◆不频繁加减速,或猛踩加速踏板,不但可以减少燃料

消耗,更能保护环境。

◆养成良好驾驶习惯,如停车时随时关闭发动机。

◆尽量少用空调,天气好、速度低的时候,打开车窗通

风,这样不但能够节约燃料还可以体验驾车的自然惬意。

◆面对堵车、行人或前方车辆行驶缓慢时,尽量不按喇

叭,必须时可轻按喇叭,以善意提醒为主,减少不必要的噪声污染。

二、道路运输驾驶员良好职业道德培养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职业生涯中,经过学习逐步养成的。驾驶员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用心服务、重视学习、勤于实践、善于自省。

1、用心服务

北京汽车售票员李素丽说过“用力去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驾驶员要在服务中做到用心做事,熟悉岗位性质、工作要求,把工作对自己的要求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到行动中。

2、重视学习

学习是职业道德养成的基础。应加强对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1)学习政治理论、专业技能

加强对先进政治理论的学习,保持自身过硬的政治作风;

深入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做行业的技术型人才。

(2)学习法律知识

对实时更新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及时掌握新要求,保证从业的合法性。

(3)向榜样学习

向时代先进人物学习,向本行业中的服务标兵、技术能手学习,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3、勤于实践

(1)从小事做起

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是书本上的说教,也不是口头上的宣传,而是从点滴做起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从小事做起是一种服务的心态,也是一种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驾驶员的服务精神和职业道德都是通过一件件小事体现出来的,在简单中看真诚,在平凡中现伟大。

(2)从自我做起

知行合一,是驾驶员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必经之路。在实际行动中应严格按照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在实际行动中接受顾客的监督。

4、善于自省

在道德修养过程中,除了学习和实践外,驾驶员还应不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总结和自省。对自己从业行为的自省是加强职业道德修炼的重要方法。自省的内容包括是否违背道德信念、做人原则、职业纪律等。曾子所说的“每日三省吾身”本质上也是这个道理。

单元思考题:

1、结合自己从事的道路运输职业,谈谈自己是如何践行驾驶员的社会责任的?

2、某记者在一长途客车上,记录下了他的所见所闻:(1)驾驶员不间断在用手机打电话,有说有笑。(2)驾驶员多次开窗向窗外吐痰。(3)驾驶员说脏话、粗话,与熟人交谈,下车买早餐。(4)部分车辆在紧急停车带随意停车上下客。(5)客车频繁超速,超速提醒铃声长时间鸣响。上述材料中的哪些行为是违反驾驶员职业道德的,请您列举。想一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怎么做?

作为一个驾驶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作为一个驾驶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机动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从属于社会道德,并受社会道德的制约,因此机动车驾驶员在职业活动中,除了有行政的、纪律的、方式来调节外,更多地是需要用道德的内心信念来调节,而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具有以下职业道德精神:一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就是要树立为乘客,用户和货主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履行在日常的行动之中,对驾驶工作要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和报酬,当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特别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失,遇到危险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需要挺身而出时,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二是树立无产阶级的劳动价值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该有热爱劳动,养成热爱本职工作的习惯,对本职工作应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与各种懒惰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要有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树立劳动光荣,从事机动车驾驶职业光荣的新的道德观念。三是树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思想。这也是优秀汽车驾驶员的职业理想,也是优秀汽车驾驶员应具备的首要品德。驾驶员要以此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文明运输、礼貌行车的思想。它是驾驶员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荣誉等基本规范的综合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因此,驾驶员在行车中,要端正驾驶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努力提高职业技能。驾驶员的职业技能是指从事驾驶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技术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总和。职业技能是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一个组成因素,职业道德是通过一定的职业技能体现出来的,职业技能又是实现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的基本保证。努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是提高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驾驶员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决不允许在行车过程中“逢友要比”、“逢闹要看”、“逢慢要超”、“逢堵要绕”、“逢空要窜”、“逢招要停”。 二: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自觉加强对交通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 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是汽车驾驶员行车的基本准则,如何才能更规范地驾驶好车辆,更是任何优秀驾驶必须认真思考的。目前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将以往的交通安全教育上升为法律规定,将“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等写进法律,并作为法律的重要内容。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经常学习交通法律、法规,提高的交通安全意识,模范遵守路道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树立安全行车思想,把安全行车看作是对国家和人民承担的一种重大责任,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决不能违法驾驶,更不允许带任何侥幸心理驾驶车辆。只有严格按章行车,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三: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

管理学道德与社会责任优选稿

管理学道德与社会责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在本质上是。 A、个人的价值观 B、规则或原则 C、社会契约 D、不成文的法律 ()2、在商业道德方面,主张把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纳入道德讨论的是。 A、道德的功利观 B、道德的权利观 C、公平理论 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 ()3、道德发展分为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和。 A、原则层次 B、中间层次 C、文化层次 D、信念层次 ()4、除了价值观、道德以外还有信念强度和可以影响个人行为。 A、环境变化 B、问题强度 C、组织文化 D、控制中心 ()5、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有: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文化和问题强度。 A、员工状况 B、压力大小 C、结构变量 D、社会契约 ()6、高层管理人员在道德方面的领导作用有言行方面的表率和两方面体现。 A、建立道德标准 B、挑选员工 C、运用奖惩机制 D、全面评价 ()7、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古典观的代表人物首推。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德姆塞茨 D、冯·哈耶克 ()8、社会责任观的支持者认为,古典观的主要缺陷是。 A、追求短期利益 B、时间框架 C、忽视长期利益 D、承担社会义务的成本 ()9、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已被实证研究所证实是关系。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不确定 ()10、企业对竞争对手承担责任,目的是为了。 A、合作共存 B、有序竞争 C、社会福利 D、限制新进入者 11.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做到依法纳税,仅此而已,属于哪一种情况? A.社会响应 B.社会责任 C.社会义务 D.社会道德 12.完全按照成果或结果判断是非的道德观,在管理学上被称为_______。 A.权力观 B.功利观 C.公正观 D.行为观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对顾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由构成。 A、提供安全的产品 B、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 C、提供售后服务

驾驶职业道德和文明驾驶常识

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 一、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道路运输驾驶员的职业道德 驾驶员职业道德是驾驶员在劳动中的约定俗成(养成)并与汽车运输这个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活动规范,同时又是本职业的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包括: 1、职业认识的提高 2、职业感情的培养 3、职业意志的锻炼 4、职业理想的树立 5、有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二)驾驶员职业认识的提高 驾驶员是由一人一车形成的一个经营单位,在执行营运任务时,他的关系可以渗透到各个部门,在社会上影响面较大,因此必须提高驾驶员对本职业的认识和热爱,平时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和社会负责,行车时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做到文明行驶、关心乘客安全、爱护车辆、节约燃料、坚持原则、方便群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尽可能地避免造成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有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车辆的经营进行日常维护,保持车辆的整

洁完好,形成良好的驾驶作风。做到遵章守纪、克己忍让、礼貌行车、确保安全、助人为乐、不酒后开车、不开“英雄车”“霸王车”,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环境美。 驾驶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保障安全行车、完成行车运输任务的重要保障。缺乏道德观念而造成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有:(1)缺乏事业心,对祖国、人民不负责、不热爱本职工作、玩忽职守、麻痹大意、随意行车、开车打盹,造成瞬间交通事故。 (2)不懂科学、不受学习、不求进步、盲目骄傲自满、开英雄车、霸王车、斗气车,那生命财产赌气。 (3)法盲、法制观念淡薄、无视交通法规、抢红灯、乱交通、故意挤抹他人、拿群众开心。 二、道路运输驾驶员的行为规范 规范操作 1、认真遵守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范,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行为。 2、切实做好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日常维护和车辆检查,提前发现隐患,防患于未然,避免行车中发生事故。 3、谨慎驾驶的黄金“三原则”: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提前预防。 4、按照不同的交通环境、气象条件、车辆机械状况来选择行驶方式,不断调整行驶路线和行驶速度,以防由于别人的不法行为或驾驶错误而导致交通事故。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是社會體系組成的主體部分,企業的直接目的是要為自身謀取最大利益,但在這個過程里,企業要想長期生存在社會環境中,就必須要遵從社會道德,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何為社會責任?社會責任就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主動承擔起對員工、消費者、公益事業和環境等方面的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環境、支持慈善事業、捐助社會公益、保護弱勢群體等。一直以來,我國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一直處於一個不均衡的狀態,能夠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不多,其原因是:1.很多企業對於社會責任這個詞語理解不正確,他們以為合法經營就是履行社會責任;2.某些政府不負責任,只考慮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3.我國現行的法律規章制度不健全導致了政府在規範企業環保責任時的制度供給不足;4.因為某些強大的利益相關群體導致很多法律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往往阻力重重。隨此之外,企業與員工又經常發生利益矛盾沖突,企業往往為了自身利潤而犧牲了員工的利益,其次是中國市場的假偽品和劣質品太多了,令到監管難度加大,這已經不止是關系到社會責任的問題,更關乎的是社會倫理道德的問題,最後是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現在很大部分的企業為了謀利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他們將重污染的工業廢料大量傾倒進河里,造成大面積的水質和土壤受到嚴重污染。 由此看來,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社會是緊密相連的,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觀念。首先,政府必須完善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嚴格執法,在完善的法律制度監管下,企業就會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第二,培養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觀念,正確理解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建立良好的道德和品格,這樣,企業和員工都能夠保持愉快的合作。第三,加強執法程度,在嚴格的監管下,企業就會自覺得遵守法律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填充题 1.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四种道德观:____,____,____和____。 2.公平观保护了_____的利益 3.综合观主张把____和____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去。 4._____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_____,更把其视作组织的_____。 6.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____角度看问题。 7.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做手段,而把人看做_____。 8.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层次。 9.只受个人利益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 10.除价值准则外,还有两个个性变量也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_____和_____。 11.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2.受他人期望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 13.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 14.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较强的_____以及_____的组织文化。 15.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_____作为行为的指南。 16.崇尚道德的管理以_____为行为导向。 17.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_____和_____的正式文件。 18.为了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不能仅以_____来衡量绩效,还要考察行为的_____。 19.只履行社会义务的企业只追求那些对其____有利的社会目标。 20.有_____的企业受道德力量的驱动,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而不去做对社会不利的事。 2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_____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 22.两种社会责任观分别是_____和_____。 23.古典观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_____。 24.理论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_____或_____做出。 25.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_____。 26.理论的权利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_____的前提下做出。 27.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_____理论行为产生。 28.人生的完善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 29.法律不能激发人们追求卓越,它不是_____的准则,甚至不是_____的准则。 30.道德发展的前惯例层次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 31.道德发展的惯例层次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道德? 2.崇尚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道德发展阶段是如何影响个人的道德判断的? 4.个人特征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 5.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 6.影响问题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7.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的反对意见和赞成意见分别是哪些?

第5章__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第5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课程提要 □选择题 □判断题 □配对题 □问答题 □《管理学》(第七版)章后思考题解答 》分学习要点 什么是社会责任 ·比较有关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学观点。 ·区别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 ·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的组织社会活动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解释关于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的一些结论。 管理的"绿色化" ·描述组织如何走向绿色。 ·联系"绿色化"与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 ·讨论共享价值观适用于什么管理目标。 ·描绘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和道德的关系。 管理道德 ·比较四种道德观。 ·讨论影响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的因素。 ·讨论问题强度的六个决定因素。 ·解释道德准则是什么,如何促进它的效用。 ·描述管理者在鼓励道德行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解释为什么道德领导很重要。 ·讨论管理者和组织怎样保护那些提出道德问题和道德关注的雇员。·描述管理的社会影响。 □课程提要 I 什么是社会责任 A.引言 B.会责任的两种观点 1.对组织来说,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什么? 2.古典观点。 a.该观点认为管理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b.一观点的支持者是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米尔 顿.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3.社会经济学观点。 a.该观点认为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还包括保护和促进社会福利。 b.企业组织不仅仅是经济机构。

C.赞成和反对社会责任的争论 1.成和反对的主要观点。 D.义务到响应再到责任 1.社会义务。 2.社会响应。 3.社会责任——增加道德强制性约束。 4.保护环境是当今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准则。 E.学习回顾 ·比较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学观点。 ·区别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 F.关键术语 1.古典观点——认为管理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观点。 2.社会经济学观点——一种观点,圭张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迸社会福利。 3.社会义务——一个企业承担经济的和法律的责任的义务。 4.社会响应——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 5.社会责任——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II 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 A.社会责任活动如何影响公司的经济绩效 1.多数研究表明社会参与和经济绩效之间是正相关的。 a.衡量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存在一定困难。 b.方法论上的因果关系不能忽视。 2.评估具有社会意识的共同证券基金。 a.基金通常利用了某种类型的社会屏障筛选。 b.多数共同基金的业绩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 3.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一家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会明显降低其长期经济绩效。 B.学习回顾 ·解释研究表明的组织社会活动和组织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解释关于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一些结论。 C.关键术语 社会屏障筛选一一在投资决策中应用的社会标准。 皿管理的"绿色化" A.组织决策和活动与组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B.全球环境问题 1.列出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很长的篇幅。 a.自然资源的枯竭。 b.全球变暖。 c.污染。 d.工业事故。 e.有毒废弃物。 2.富裕国家在全球能源和资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管理学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在本质上是。 A、个人的价值观 B、规则或原则 C、社会契约 D、不成文的法律 ()2、在商业道德方面,主张把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纳入道德讨论的是。 A、道德的功利观 B、道德的权利观 C、公平理论 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 ()3、道德发展分为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和。 A、原则层次 B、中间层次 C、文化层次 D、信念层次 ()4、除了价值观、道德以外还有信念强度和可以影响个人行为。 A、环境变化 B、问题强度 C、组织文化 D、控制中心 ()5、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有: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文化和问题强度。 A、员工状况 B、压力大小 C、结构变量 D、社会契约 ()6、高层管理人员在道德方面的领导作用有言行方面的表率和两方面体现。 A、建立道德标准 B、挑选员工 C、运用奖惩机制 D、全面评价 ()7、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古典观的代表人物首推。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德姆塞茨 D、冯·哈耶克 ()8、社会责任观的支持者认为,古典观的主要缺陷是。 A、追求短期利益 B、时间框架 C、忽视长期利益 D、承担社会义务的成本 ()9、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已被实证研究所证实是关系。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不确定 ()10、企业对竞争对手承担责任,目的是为了。 A、合作共存 B、有序竞争 C、社会福利 D、限制新进入者 11.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做到依法纳税,仅此而已,属于哪一种情况? A.社会响应 B.社会责任 C.社会义务 D.社会道德 12.完全按照成果或结果判断是非的道德观,在管理学上被称为_______。 A.权力观 B.功利观 C.公正观 D.行为观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对顾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由构成。 A、提供安全的产品 B、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 C、提供售后服务 D、提供必要的指导 E、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 ()2、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除企业对环境、企业对员工、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以外,还应包括:承担的责任。

公交驾驶员职业道德及应具备职业素质

城市公交驾驶员职业道德准则 一、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是指所有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的驾驶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工作特殊的道德要求,是整个社会对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工作的驾驶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也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的驾驶员为乘客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做出的承诺。 二、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是城市客运运输的主旋律,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之一,是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具体表现。公交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点是: (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公交驾驶员员工都要牢固树立热爱公共交通、忠于职守的职业理念,立足本职,努力做好工作。同时公交驾驶员职业道德修养程度的高低与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理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经济的优质服务。 二、安全驾驶,热情服务。 维护线路运行畅通,保证乘客乘车安全,努力为乘客提供方便、舒适的乘车条件是公交驾驶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要达到这一要求,驾驶员必须要有对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热情为

乘客服务的意识。确保行车安全是每一个公交驾驶员的首要职责,也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要做到安全驾驶,必须具备思想上的重视,法纪上的约束,技术上的保障和文明修养的调节四个基本要素,所以驾驶员能否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就成为衡量驾驶员有无职业道德的一个主要标志。 三、遵章守纪,准点运行。 遵章守纪是驾驶员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内容,严格遵章守纪是公交驾驶员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本条件,只有认真执行各项法规,纪律,自觉维护企业形象和荣誉,公交服务才能实现,驾驶员作用才能发挥出来。遵章守纪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驾驶员的自觉,具备全局观、大局观,遵守运营纪律,做到一丝不苟,这最能反应驾驶员的道德素质。 运行是否正常,行车是否准点,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效益、声誉。影响准点运行的因素很多,但是只有驾驶员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从线路整体出发,服从调度,均速行驶,不跺站,不超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内掌握准点的主动权。 四、仪表端庄,车辆整洁。 驾驶员穿着整齐,精神饱满,车辆整洁,可以展示公交企业职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并给乘客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五、钻研技术,确保车况。 驾驶员要真正做好驾驶工作,就必须保持车辆性能和技术状况的良好。因此,驾驶员必须具备钻研技术,爱护车辆的职业道德素质。 六、见义勇为,救死扶伤。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道德与社会责任习题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习题 一、填充题 1.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四种道德观: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公平观保护了________的利益。 3.综合观主张把________ 和________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去。 4.________要求管理者考查各行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________,更把其视作组织的。 6.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________ 角度看问题。 7.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做手段,更把人看做________。 8.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三个层次。 9.只受个人利益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__。 10.除价值准则外,还有两个个性变量也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11.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12.受他人期望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__。 13.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__。 14.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组织文化。 15.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________作为行为的指南。 16.崇尚道德的管理以________为行为导向。 17.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正式文件。 18.为了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不能仅以________ 来衡量绩效,还要考查行为的________ 。 19.只履行社会义务的企业只追求那些对其________有利的社会目标。 20.有________的企业受道德力量的驱动,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而不去做对社会不利的事。 2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________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 22.两种社会责任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 23.古典观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________ 。 24.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________或________做出。 25.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________。 26.伦理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________的前提下做出。 27.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________伦理行为产生。 28.人生的完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29.法律不能激发人们追求卓越,它不是________的准则,甚至不是________的准则。30.道德发展的前惯例层次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 31.道德发展的惯例层次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 二、选择题 l.________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回想发生在几年之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到现在仍影响深远。为什么人们要到国外去买奶粉?记得前一段时间,在人人看的一条信息,莫里斯安中惊现老鼠尸体,看得我都想吐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一切归根于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这样,那么什么是伦理道德呢?从西方思想来讲,伦理的要义是个人作为组织人或作为企业的成员而行动。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而从中华文化方面来讲,道德一词,古已有之。“道”是中国“轴心期”各派思想家公认的一个概念。儒家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里的道是一种规律。但是,道与德不是等同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因此,道德也就是人在求道中形成的内在体会及外显的品格。即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德”。道德通常指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它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主要相关的道德观主要包括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利之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推己及人道德观。我无法评判孰对孰错,每一种存在便是合理。 企业是需要道德伦理。之所以需要企业伦理和管理道德,是因为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伦理形象和管理道德,会引起社会的负面评价,使企业因深陷伦理困境与道德风险而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那伦理道德到底具有怎样的经济意义和管理意义呢?有以下几个模式:理想类型论,文化矛盾论,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竞争力论。 总而言之,无论企业伦理还是管理道德,都不是企业经济运行和企业家管理活动中“价值附加”,而是企业品质与管理素质的内在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学意义。 然而还是有许多的因素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企业道德的,它们是什么呢?一是道德发展阶段。根据国外学者研究,道德发展分三层次,每层次分两阶段。随阶段上升,个人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影响。第二点,个人特性。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个人特性包括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自信心和自控力。由于这些因素影响,管理者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确定的方向与底线不会轻易改变。 外在与内在说玩了,组织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是组织结构,一个完善、有明确规章制度的组织能有效地预防不道德管理行为。再者是,组织文化,诚信做事,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必然可以减少不道德的管理行为。反之,必将助长不道德管理行为的滋生和扩散。 之后不可不说的是问题强度道德问题的强度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影响小时,管理者极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但是影响巨大时,管理者可能为了保护组织的利益和甘被揭露的风险而采取不道德行为。 最后进入解决环节:如何改善企业道德行为,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判、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当然,仅仅是这样,我觉得还是不够的,企业还需要一种责任感。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

(完整版)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习题)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 A.管理者的责任意识B.管理活动的职业特殊性 C.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D.社会一般道德原则 2.管理道德是一种( )的规范和制约力量。 A.内在于管理者B.外在于管理者 C.由相关的法律制度确定下来D.适用于一切组织成员的.普遍 3.道德的本质是() A.方法B.手段C.技术D.规则或原则 4.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是一切管理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经济效益D.社会效益 5.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是()的观点。 A.道德的功利观点B.道德的权利观 C.公平理论道德观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点 6.决定管理秩序和管理效益的根本因素是( )。 A.管理者的素质B.管理者的人格 C.管理者的活动D.管理者的道德品质 7.管理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 A.提高管理者的素质B.造就管理者的管理人格 C.促进管理者的自我完善D.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 8.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是发生在() A.前惯例层次B.惯例层次C.原则层次D.以上都不是 9.大量证据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长期利润之间有着()关系。 A.正相关性 B.负相关性 C.没有明显关联 D.无法判断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道德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目标是为部分人提供尽量多的利益。

B.道德的权利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C.公平理论道德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 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人商业道德中 11.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 A.原则层次 B.前惯例层次 C.惯例层次 D.因人而异12.下列关于价值准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组织的管理者通常有着相似的价值准则 B.价值准则和道德发展阶段看起来相似,实质也一样 C.价值准则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 D.一般来说,大部分组织成员都在进人组织后,在具体的组织环境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13.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随着道德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和外部因素的关系是()。 A.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B.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C.个人的道德判断和外部因素的关系没有变化 D.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两者之间有显著关系 14.()不是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A.积极寻找途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B.定期会不定期培训员工 C.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D.推行民主管理 15.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的规则或原则。 A.明辨是非 B.纠正行为 C.公正赏罚 D.维护正义16.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履行了经济上和法律上的义务,就意味着该企业履行了它的 (),或达到了法律上的最低要求。 A.社会反应 B.社会责任 C.社会义务 D.社会公德17.()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A.控制中心 B.自我强度 C.个人特征 D.问题强度 18.()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A.控制中心 B.自我强度

驾驶员职业道德

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 一、树立“四个意识”、弘扬“敬业精神” 1、道德意识 做事先做人,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行业。驾驶员必须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应遵循的规矩,哪些是应该说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该说的、不该做的。本分做人,实在做事。平时要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和驾驶水平,保证领导和职工用车,对和自己无关的事不问、不说、不传,更不允许发生依势索要现象。 2、服务意识 驾驶员的工作,是通过驾驶车辆为单位工作人员服务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同事之间没有工种、身份的贵贱差别,但有工作种类、工作性质之分。从某种角度来讲,驾驶员行业就是一种服务性工作,需要讲究服务意识。对驾驶员来说,树立服务意识,遵从自己的本分,才能成为一名称职合格的职工。 3、安全意识 驾驶车辆,安全是第一位的。作为机动车驾驶员,安全行车是头等大事,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也关系到他人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要做到行车安全,就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保养好自己驾驶的车辆,行驶中要谨慎驾驶,时时刻刻注意安全,不辜负家庭、单位和社会的期望。 4、守法意识 遵守交通管理法规和各种规章,是驾驶员职业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安全行车的必要前提。驾驶员要学法、懂法、守法,用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自觉接受交通管理部门的依法管理。这是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 5、弘扬敬业精神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驾驶员要把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工作的每一环节当中,把为单位干部职工服务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驾驶员担负的是单位与外部沟通协调工作中交通往来的重任。无论是领导干部出行,还是普通职工出行,无论事大事小,都是单位工作的组成部分,驾驶员要服从调度指挥,不挑人挑事出车。对每一项出车任务

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正式 版

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要求 1,树立"三个意识" ⑴服务意识.驾驶员的工作,是通过车辆运送乘客和货物,包括运送本单位的人员和货物,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一种服务性工作,需要讲究服务意识.对驾驶员来讲,树立服务意识就是尊客爱货,把乘客或乘坐人当亲人,视货物为家珍. ⑵安全意识.安全是第一位的,作为机动车驾驶员来说,安全行车是头等大事,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也关系到他人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要做到行车安全,就必须牢固树

立安全意识,保养好自己驾驶的车辆,不开故障车,行车中要谨慎驾驶,时时刻刻注意安全,不辜负社会和家庭对你的期望. ⑶守法意识.遵守交通管理法规和各种规章,是维护驾驶员职业活动下常开展的重要保证.驾驶员要学法,懂法,守法,用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自觉接受交通管理部门的依法管理.这是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 2,弘扬"三种精神" ⑴敬业精神.机动车驾驶员担负着国民经济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交通往来的重任.不论是专职驾驶员还是非专职驾驶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勤勤恳恳,认真负责.

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案例

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案例 班级:会计141 小组成员: 卢嘉琪 16 郑霞 17 巫霏霏 18 陈慧 20 张静 21 蔡细纯 201420414204 王鑫思 201420424229 郭醒瑶201420114114

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企业的道德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它是企业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下获得长期成功的关键。企业的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将有助于企业长期经济目标的实现,这是有效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一.巴斯夫公司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案例(正例) 巴斯夫是全球知名的化学公司,创建于1865 年。它多次被《财富》杂志评选为最受赞赏的化学公司,它从2001 年开始连续数年被列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排行榜。此外,它还被列入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FTSF4G00(指旨数。 巴斯夫在全球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在承担责任方面的表现令人称赞。2001 年德国政府出台新节能法规,要求新建筑物的采暖能耗降至“7 升”,巴斯夫利用其资源和技术优势,将德国已有70 年历史的老建筑物改成德国第一幢“ 3 升”房,采暖耗油量从20升降到3 升,不仅为住户节约了大量采暖费用,并且环保效益十分显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至原来的七分之一。由此,“3 升房”在德国得到大力推广。 巴斯夫在公司责任方面的突出表现还在于,它从不将经济利益凌驾于环保、安全和健康之上,在处理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方面表现得驾轻就熟,获得了巨大成功。 巴斯夫早在1985 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可谓最早进入中国的外 资企业之一。1999年巴斯夫在中华区的销售额是6.9亿欧元,2005 年则为28亿欧元。如今,巴斯夫已是中国化工业最大的外资企业。

关于企业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几点思考_百度文库(精)

论文关键词:管理道德道德规范社会责任经济效益论文摘要: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行为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最大利润。但企业处于整体的社会环境中,企业要生存,赢得长期的经济利益,就要注重自身的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双重角度,通过对企业管理道德、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阐明这样一种观点:企业的管理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正相关的。这种认识对于处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企业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市场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企业又是社会行为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中,必然面对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因此企业在获得生存的前提下,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据调查:65%的美国人认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道德的总体水平下降了。华尔街的金融丑闻,安然、世通公司的破产,大量的会计造假事件等,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关注。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首先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概念,与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经济人”的理性假设不同。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和社会交易过程中,很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比如,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收益,这显然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违背了基本的道德规范。一、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含义管理道德或称之为道德规范,是指规定管理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的总和。简言之就是人们判断一件事情对与错的原则和信条。这些原则与信条是企业处理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指导,也是判断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或恰当的基础标准。对管理道德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它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以实现、调整管理关系为目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狭义的管理道德是从企业内部来考察的。从广义上来说,管理道德不仅是企业管理者内部行为要符合道德标准,还涉及到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外部利益关系处理时面临的道德选择。本文中的管理道德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管理道德取决于其组织环境中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社会道德是企业道德规范的基础,是企业生存环境的整体价值判断和标准。职业道德是针对不同行业和个人行为的规范和标准。而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是指导个体与他人交往时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所谓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经济和法律所要求的义务。也就是说,企业要怎样决策、怎样进行市场行为,才能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取得,又可以造福社会,至少不会损害社会。[!--empirenews.page--] 在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时企业往往会面临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企业面对着内部和外部环境,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说,一个有远见的企业会考虑与其利益相关的所有人员:股东、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客户、该企业存在的社区进而整个国家。由于这些人员主体各自的利益不同,对“责任”的认定标准也不相同。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行为会做出使一些利益相关者受益,而使另一些受到损失,这就涉及到了企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和激励。二、管理道德、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博弈分析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不是企业与生俱来所应有的目标。因为企业行为的根本目的是取得经济利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由于企业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在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考虑到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既包括对内也包括对外的),此时,企业的管理道德就会起作用,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就会影响企业取得经济利益的行为和态度。1、道德风险与经济利益的博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道德作过这样的阐述:“由于这些公司的董事们是他人钱财而非自己钱财的管理者,因此很难设想他们会像私人合伙者照看自己钱财一样警觉,所以,在这类公司事务的管理中,疏忽和浪费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的。”在这里,亚当·斯密更多的是从企业管理者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在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管理道德的风险问题。科托威茨(Y.kotowitz),-指出:道德风险存在于下列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有限制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的,也不享受行动的所有好处。由于在经济活动中人们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签合同时总会遇到一些不确定性,使得经济行为者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有全部责任,这就是合同的不完全性。[1][2]下一页《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习题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接受()的管理者可能决定想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A.道德的功利观 B.道德的权利观 C.道德的公平观 D.综合社会契约观 2.如果一个人总是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这说明他的道德发展阶段正处于()。 A.前惯例 B.惯例 C.强化 D.原则 3.下列概念中用于衡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主宰的是()。 A.自我强度 B.强化中心 C.控制中心 D.目标效价 4.如果经理认为为保障股东及大多数员工的利益,解雇公司20%的员工的行为是正当的,这位经理的道德观是()。 A.道德的功利观 B.道德的权利观 C.道德的公平观 D.综合社会契约观 5.以下行为不属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表现的是()。 A.培训员工 B.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 C.研发新产品 D.治理污染 二、简答题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管理道德发展的阶段? 3.组织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改善雇员的道德行为? 4.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论点是什么? 5.影响管理道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 马云整顿“欺诈事件”卫哲离职阿里巴巴 在2011“3·15”来临前夕,阿里巴巴突然发动了一场自我“整风运动”。

“过去的一个多月,我很痛苦,很纠结,很愤怒……”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昨日在内部邮件中如此表示,称公司要“刮骨疗毒”。让马云感到“痛苦”、“愤怒”的是,阿里巴巴调查发现,其香港上市公司去年存在数量逾千名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马云认为这突破了阿里巴巴价值观的底线。为此,董事会批准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01688.HK)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的请求,公司原人力资深副总裁邓康明引咎辞去集团CPO,降级另用。淘宝网原CEO陆兆禧接任上市公司CEO。支付宝总裁彭蕾将兼任集团首席人力官。 骗子混入阿里巴巴会员体系 “中国供应商”是阿里巴巴B2B业务的主要收费平台之一,主攻外贸,加入“中国供应商”的客户可以更好地获取外贸商机,但须为此支付年费。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发现,从2009年底开始,针对平台客户的欺诈投诉有上升趋势。公司于是决定从今年1月中旬发起一项独立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销售人员为追求高业绩,故意纵容或疏忽允许部分外部分子进入阿里巴巴会员体系,有组织地进行诈骗。 “令人震惊的是,有迹象表明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默许甚至参与协助这些骗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马云的邮件如此形容。阿里巴巴集团组成调查小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取证,查出2009、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同时查实确有近百名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明知是骗子客户而与对方签约的直销员工。“骗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的唯一原因是利用我们十二年来用心血建造的网络平台向国外买家行骗!”马云表示。 阿里巴巴表示,目前,涉嫌欺诈的全部2326家“中国供应商”客户已全部做关闭处理,并已经提交司法机关参与调查。而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员工都将为此承担责任,B2B管理层承担了主要责任。 据一名阿里巴巴前员工透露,阿里巴巴销售人员根据业绩达标情况,一般能够获取 8%~12%的提成,整个市场销售服务团队超过7000人。 “卸磨杀驴”还是危机公关? 这是2007年以来,阿里巴巴又一次大规模的高层动荡。阿里巴巴集团2007年对旗下几大业务高层人事进行了大调整,包括淘宝网、中国雅虎和支付宝在内的多名高管陆续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