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诗歌朗读指导

1. 听朗读。

2. 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 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出示课件 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

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 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 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 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 ( 出示课件 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 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 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 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 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

安 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 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 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 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 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出示课件 9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 的意境? (出示课件

10)

新课 教学 )

分钟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 清新,景色美 妙。这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 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出示课件 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 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 件 12 )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

泉、石”等意象,表现出 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 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

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出示课件 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 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 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

谐?并说说原因。 (出示课件 14) 明确: 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 境的寂静、 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 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 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 这里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5. 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 生概括。(出示课件

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

6.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

来。

五、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分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

(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21)(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出示课件22)(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 凄凉

霜满天- 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第三课时

二、读准《长相思》 (出示课件 28)

1. 自由读,读准字音。

畔( pàn ) 更( g ēng ) 聒(guō)

2. 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

3. 朗读时注意节奏:(出示课件 29)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

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4. 根据节奏,小组成员互读,要读得有韵味。

三、把握词意 (出示课件 30)

1. 根据注释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把 握不准的,可以向同学

请教。

2. 请学生说说词的意思。要求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

的解释。

3. 评价。(出示课件 31)

四、深入理解。 1. 根据问题再读课文。 A 作者身在何方?

B 作者在“相思”谁?是从哪句中体现出来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 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 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 者的身在征途

上。”

(板书:身在征途)

(出示课件 32)

2. 指导朗读:“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

一 更”。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了千辛万苦, 尝

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

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 (出示课件 33)

3. 思考: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题目中哪个字体

现了?

新课

教学 )

分钟

(板书:心眷故园)

4. 想象词的意境:(出示课件 34)

师引导:同学们认真听同学朗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景 物以及人物的心情,体

会作者的情感。

师小结:是啊,此时只能聆听寒风呼啸的声音,看到 大雪纷飞的情景,一种

难以入眠的心境装着一颗思乡的心。

五、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 (出示课件 35) (出示课件)清代诗人纳兰性

德(1655~1685) 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 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 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 一等,正三品。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 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 家”。 (出示课件 36)

六、再读《长相思》

七、拓展《长相思》 (出示课件 37)

1. 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谁来替纳兰性德回

答。

2.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板书:心系祖国) 八、交流 交流纳兰性德的《菩萨蛮》 。(出示课件 39)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

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板书设计】

身在征途

板书

内容长相思心眷故园

心系祖国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这首词,并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答案: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啊,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第一课时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1. 夜幕2. 红晕

二、1. 心旷神怡2. 翩翩飞舞3. 凛冽

三、这篇文章介绍四季美丽的景色。

2. 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 物,体现出夏天怎样的特

点。 (出示课件 11) 生总结,汇报 (板书:夏天 夜晚(萤火虫的动

态) )

夏夜萤火虫 - 迷人

3. 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秋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

件 12) (板书:秋天 --- 黄昏(鸟儿们的动态) ) 乌鸦归巢 成群大雁

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4. 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 怎样。(出示课件

13)

生总结,汇报

(板书:冬天早晨 落雪 - 闲逸)

师总结:分析课文,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四季 和我们常接触到的描写

四季的文章不同。 作者在描写 四季之美的时候, 只是抓住每个季节最具有

代表性的 美。

三、探讨写作顺序。(出示课件 14) 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思

考:这篇课文采用什么 顺序来描写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 15)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是从

“春、夏、秋、 冬”这四个词语看出来的。

(板书:时间顺序)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篇文章就是用时间顺 序来介绍的。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 顺序这两种。介绍事物的发展,一般用时间顺序;介 绍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适合用空间顺序。我们在写 作的时候, 要根据所写内容来确定写作的顺序。 (出示 课件 16)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窠果)里(淋凛)冽安(逸益)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

的微光在飞行。()

..

2.那闲.适.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3.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三、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里。

1.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A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B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C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了活力。B由动态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四、选择题。这篇文章采用了()顺序。

A 时间

B 空间

C 逻辑

参考答案:

一、窠凛逸

二、1. 明亮2. 忙碌3. 助兴

三、1.B 2.A

四、A

新课教学()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 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 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3)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 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5)(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 赏析好句:(出示课件6)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生总结,汇报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划水的声音比作乐曲,体现出声音的优美,同时也点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指导朗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小结(出示课件7)这一次,“我们”去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为什么?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写上,又是为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晓。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8)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继续朗读课文,看看“鸟的天堂”到底是怎样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拨动chuán ji ǎng (),在这狭窄的r óng sh ù()的缝隙中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着。

二、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那是许多株茂

.盛

的榕树。()

2.起初周围是静

.寂

的。()

3.树上变得热

.闹

起来。()

三、填空。

“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方法,把________ 比作 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船桨榕树

二、1. 稀疏2. 喧闹3. 冷清

三、比喻划水的声音乐曲

天堂 应接不暇 错过 兴奋 留恋

二、快速阅读,把握重点

1. 读 5~ 14 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出示课 件 10 )

A 作者详细描写大榕树的目的是什么?

B 描写鸟儿们,作者用了怎样的顺序?

C 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总结,汇报

2. 把握重点段落: ⑴指名读5~9自然段: (出示课件 11) 说一

说,本文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板书:大、美) ⑵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 )(出示课件 12) ⑶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 (出示课件 13) (板书:大榕树的静态美)

找出体现大榕树动态美的句子。

(板书:动态美)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课件 15) (4)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出示课件 16)

(5)读10~13自然段,思考:这次作者看到了 什么? (出示课件 17) (6)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 (板书:多、欢 热闹景象)

(出示课件 18)

(7)对鸟儿们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找出相 关语句。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 古诗词三首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出示课件22)(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24)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出示课件25)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26)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四年级语文上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 1.仔细品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认真读词语,读准字音,积累四字词语;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强烈的语气;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劝说别人,向别人致谢。 3.理解并背诵古诗《别董大》,理解诗句,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 重点 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积累词语和诗句,学会正确表达。 难点 把学会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1.交流平台 学生交流自己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总结出从课题入手,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把几件事连起来等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道教材中列举的词语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语气的不同,学会在情境中运用反问的语气。 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的语气,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3.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别董大》,理解诗人离别的情感,积累别离的诗句。朗读并背诵古诗。 1.预习提纲 (1)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查字典认识“词句段运用”中的四字词语,并理解意思。 (3)熟读《别董大》,搜集有关别离的诗句。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平时上课时,老师总会问大家:“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可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设计意图: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学习的障碍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交流平台 1.请学生互相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标注方法,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学生汇报:说说你学会了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一:抓住课文的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关键句子可以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二:写人记事的文章,大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住了。 预设三:课文的题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们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4.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通过题目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2.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3.把课文写的几件事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景物的片段,交流写景文章的写作技法。 2.学习制作海报。 3.学习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4.背诵《渔歌子》这首词,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惬意。 重点难点: 1.品味优美的写景句子,并试着仿写。 2.学习设计宣传海报。 3.想象《渔歌子》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1.阅读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分析其写作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习制作海报的方法。 1.交流写景的方法。 2.制作元旦海报。 一、交流平台 1.单元回顾,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四篇课文(包括三首古诗词)的作者都是妙笔生花,描绘了优美的景色,让我们读时脑海里会呈现一幅幅画面,带给我们美的享受。那么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我们可以品读文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来探究一下。

2.教师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品味、分析。 一簇簇输液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吗,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3.学生朗读体会,交流感悟。 明确:(1)前两段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这棵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人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作者在描写中表达出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 (2)后一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圆便满盈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方法点拨:“动静结合”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与意境的和谐统一。它的形式有多样,可以化动为静,以静衬动;也可以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还可以动静结合,动静互衬。 4.交流总结。 小结:由此可见,要把所见到的景物描写下来,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我们要根据需要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技法,如上面讨论交流中出现的动静结合、运用修辞,以及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等。当然,写景的技法有很多种,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慢慢地品味、探讨、积累,并逐步学会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一) 1.明确要求。教师课件出示制作海报的要求。 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要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 明确:要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要配上好看的图画。 2.了解海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长汀县腾飞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措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如,《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一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一文,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三、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次习作在“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由学到用、由读到写的训练。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习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本单元进一步提出写出景物变化的要求。 四、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是“初步体会”,教学时不宜提太高要求,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不要对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分析。 第二,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对于优美的段落或篇章,学生要能熟读成诵。借助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品味、积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第三,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的顺序。如,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为本次习作拓展思路,积累素材。习作教学,可安排在语文园地后进行,以便更好地迁移运用“交流平台”中体会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以及“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把句子写具体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1.仔细品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认真读词语,读准字音,积累四字词语;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强烈的语气;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劝说别人,向别人致谢。 3.理解并背诵古诗《别董大》,理解诗句,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 重点 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积累词语和诗句,学会正确表达。 难点 把学会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1.交流平台 学生交流自己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总结出从课题入手,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把几件事连起来等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道教材中列举的词语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语气的不同,学会在情境中运用反问的语气。 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的语气,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3.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别董大》,理解诗人离别的情感,积累别离的诗句。朗读并背诵古诗。 1.预习提纲 (1)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查字典认识“词句段运用”中的四字词语,并理解意思。 (3)熟读《别董大》,搜集有关别离的诗句。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平时上课时,老师总会问大家:“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可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设计意图: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学习的障碍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交流平台 1.请学生互相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标注方法,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学生汇报:说说你学会了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一:抓住课文的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关键句子可以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二:写人记事的文章,大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住了。 预设三:课文的题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们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4.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通过题目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2.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3.把课文写的几件事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词句段运用 1.学习第一题。 (1)同学们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得来的,这些为国家,为人民甘愿付出生命的烈士,我们通常会用哪些词语来赞扬他们呢?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习讲人物故事,能把话说明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同时力求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听众。 课前准备: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我们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以及故事中接触了很多文学人物,说说哪些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人物的故事。 二、试说故事 1、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轻声地说说他的故事。 2、请三位同学来说故事。 3、课堂评议:有没有把故事说明白? 在学生的评议中随机归纳:(1)说话是不是大声响亮;(2)故事的事不是有头有尾;(3)故事的经过交待是不是清楚。 三、再说故事 1、根据上面讨论的标准,再次自由练习说故事。 2、把故事说给同桌听,互相评议,提出改进的意见,反复练习。

四、说好故事 1、听故事录音,想想哪些地方说得比自己好。 2、课堂交流。 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随机归纳: (1)语言要口语化。口语化是故事语言的特点,因为口语化的语言接近于生活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影响听众的注意力和对内容的理解。 (2)掌握好语气和语调。讲故事的人要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述不同的内容、描绘不同的情态时,都要运用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加以区别。如果不是这样,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吸引不住人。 (3)处理好语速和节奏。讲故事,要快慢适度。太慢,听的人不耐烦;太快,听的人把握不了故事内容。要节奏鲜明,让人听起来清晰、连贯、悦耳。 (4)富有感染力。运用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姿态、动作、表情等,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气氛渲染出来。 3、练习把自己的故事讲的形象生动,吸引听众。 4、举行讲故事比赛,由全班学生进行评判。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体会它的价值不可估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去年,我们学习过课文《颐和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风景独特的古典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在153年前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 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2.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齐读生字词,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 2.说说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 5.指名接读课文。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注意课文中的有的不是一件事,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的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 3.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 4.练习句子的语气,体会不同句子,语气也不同。 教学重点 1.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七,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你们对哪篇课文感悟深刻?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出示课件2)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古诗三首》中讲的主要是十代英雄为了守卫连疆,“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的是________,周恩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首现代诗,让我们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板书:课文大意) 2.理解运用(出示课件3) (1)本单元课文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讲了三件事,注意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每件事的重点,再整体把握课文的重点。(出示课件4)(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出示课件5)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3)理解成语的含义 大义凛然: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正义,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有高贵品质的人。(板书:读背词语) (4)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感受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反问句更加强烈的表达效果。(出示课件6) (板书:读句子)

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多角度的感受。 2.掌握如何描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3.学习《乡村四月》一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对乡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如何描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背诵《乡村四月》一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动图和静图,说说两幅图的不同。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幅图? 学生自由表达。 2.本单元我们领略了世界各地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风光,感受了世界各地自然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二、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找出《威尼斯的小艇》中,体现静态美和动态美的语段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分享心得体会。 预设: (1)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活力。 (2)威尼斯夜晚的情景,体现了古老水城的静寂。 2.《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你对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有什么体会? 预设: 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它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 三、词句段运用

(一)动静之美 1.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读一读,再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句子一: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预设:写出了车窗外的景物的后退,体现了车辆的快速移动,富有动态美。 句子二: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的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预设:句子描写了动物安静下来的样子,体现荷兰牧场的静态美。 2.选择一个场景,来表现动、静之美吧! 出示三个场景: 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 学生自由交流,选择一个场景进行描写。 3.写作指导: 先明确要表现的场景是静态还是动图,然后在去表现场景的美。例如:放学后的校园,孩子们都回家了,校园应该是非常安静的,我们可以这样写: 老师和同学们都离开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安静地洒在教学楼上。花坛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蝴蝶还没有赶来,但那花的香气,似乎已经弥漫了整个校园。操场边上新栽的树木正在发芽,夕阳下的影子,似乎也在努力地生长。 4.群鸟飞过湖面和火车进站,这两个场景是动态的,请你表现动态之美。 学生自由表达,展示自己的描写。 (二)色彩之美 1.读句子,说说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出示句子一: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请你说一说这个句子的特点。 预设: 这段文字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特点:既美妙绝伦,又弥足珍贵。让读者感悟到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静态美。 出示句子二: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陵墓是纯白的大理石,栏杆是纯白的大理石,四个高塔也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请你说一说这个句子的特点。 预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七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 3.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4.背诵《渔歌子》。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发现,很多平常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相关的描写吧。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学生齐读“交流平台”第一、二段句子:一簇簇树叶…… (1)这两段话写的是什么?(大榕树) (2)从什么角度来写的?(静态) (3)这棵大榕树有什么特点?(枝繁叶茂、翠色欲滴、生命力旺盛) (4)齐读“交流平台”第一位同学说的话。 2.学生齐读“交流平台”第三段句子:我们看时…… (1)这段话写的是什么?(月亮的足迹) (2)这里描写月亮移动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4)齐读“交流平台”第二位同学说的话。 3.在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语句,请找出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说说这些语句表达了什么。 (①“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安安静静地照着西山,乌鸦归巢,大雁齐飞,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真是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②“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段话是对鸟的动态描写,主要写了鸟的数量多、种类多、姿态多三个方面的特点,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 ③“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这是孩子们在院子中寻找月亮时所看见的情景,通过对院中静态景物的描写以及丰富有趣的想象,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4.像这样的语句在文章中还有很多,需要你们仔细寻找,细细品味。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元旦快到了,我们要举行元旦联欢会,请同学们一起为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古诗词三首》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为了祖国,毅然远赴战场。由于远离家乡,他不禁产生了思乡之情。于是,他借助边疆特有的风景,融入自己的思乡情感,写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成为千古绝唱。 学情分析 诵读是语文的本色,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教学中应以层次性多样性的诵读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实现诵读,领会、品评、鉴赏这样的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枫桥夜泊 学习目标 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这首诗是…… 生:《枫桥夜泊》。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自读这首诗。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根据节奏朗读这首诗。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通过交流,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多种方法。 2.学习并积累关于人物品质的词语。联系生活,了解“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等8个词语的意思,并能学以致用。 3.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学会在不同的生活语境中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学会在不同的生活语境中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学习并积累关于人物品质的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并积累关于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记得哪些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默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圈画关键词句。与同桌交流讨论。 2.汇报、总结:

(1)根据课文的题目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观潮》《梅兰芳蓄须》等等。 (2)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表格,回忆第四单元“魅力神话”中的课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串联几件事情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个性化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概括方法概括曾经学过的课文,如《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麻雀》《牛和鹅》等。 学习活动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词语: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默读词语,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来理解基本的意思。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来理解基本的意思。 (2)用词语形容不同人物的品质。出示课文中的人物:普罗米修斯、梅兰芳、周恩来,联系已有经验理解词语。 (3)同桌交流上面的八个词语可以用在哪些人物身上,并说说为什么。在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出示难点词语的意思(刚正不阿、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3.词语运用 (1)出示课外读本中的人物故事,运用适当的词语形容适当的人。比如包拯、岳飞的故事。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诗歌朗读指导 1. 听朗读。 2. 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 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出示课件 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 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 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 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 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 ( 出示课件 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 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 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 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 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 安 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 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 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 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 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出示课件 9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 的意境? (出示课件 10) 新课 教学 ) 分钟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 清新,景色美 妙。这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 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出示课件 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 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 件 12 )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 泉、石”等意象,表现出 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 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 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出示课件 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 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 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 谐?并说说原因。 (出示课件 14) 明确: 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 境的寂静、 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 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 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 这里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5. 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 生概括。(出示课件 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 6.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 来。 五、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分钟

四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反问的语气,练习使用反问句。 2.积累优美古诗文。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本单元学习中遇到的人物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导入。 过渡:试着用下面的词语来形容你喜欢的人物。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词语。 (1)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读准字音。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2)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PPT出示选词填空。 (3)本单元你还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 不胜其扰虚度生命龙城飞将斩钉截铁 醉卧沙场面壁十年难酬蹈海若有所思 (4)用上面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2.句子。 (1)对比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第一句是反问的语气,第二句是一般陈述的语气。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第一句是反问的语气,第二句是一般陈述的语气。 ?古来征战有几人是活着回去的?既然来了,还害怕死? ?古来征战没有几人是活着回去的,既然来了,就不害怕死。 第一句是反问的语气,第二句是一般陈述的语气。 (2)思考:反问和一般陈述的语气有什么区别?(反问的语气更强烈)(3)想想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怎样运用反问的语气? 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4)交流。 (5)你还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反问的语气说话?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个别读,正音。 3.开火车逐句读,把古诗读流利。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再读《别董大》,读出古诗的停顿。 6.试着背诵。 7.交流背诵本单元积累到的古诗文。(PPT归纳总结) 三、板书设计 家国情怀 反问的语气更强烈 《别董大》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通过《鸟的天堂》和《月迹》中相关语句呈现,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联欢会设计海报;二是通过把画面写具体的仿写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 “日积月累”编排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虽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初步体会了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但在以往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涉及但没有明确概念。学生们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加深对动静结合这一概念的领悟,进而仿写动静描写,在描写方法上还要加以指导,能力有待提升。在制作海报上,孩子们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中当在语文运用上下功夫,体现出海报中的语文味道。学生借助字义理解诗意,积累张志和的《渔歌子》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悟境。 三、教学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 3.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4.背诵《渔歌子》。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难点: 1. 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 2. 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总结归纳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进行归类品味,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学习仿写。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法与学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音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七课型语文园地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 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教学 难点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分钟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 人物的品质、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 的呢?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 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课件2】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出示文字让学生 感知从人物的行为、外 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 品质、特点。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课件出示3】 (1)第一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2)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示例:【课件出示4】 语言描写: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动作描写:【课件出示5】 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课件出示6】 1.认一认 通过读读词语,认识9个生字,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做好准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自然之趣 大自然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美丽多彩的画面。观山,鲜花遍野、树木丛生;看水,流水淙淙,汩汩多情;听鸟,啁啁啾啾,宛如天籁……还有那日月星辰,轮换变转;还有那风霜雨雪,变化多姿。朝晖夕阴,四季更替。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以她多情的方式召唤我们投入她的怀抱。 聆听着大自然的召唤,投入她的怀抱。去雨后的空山、夜泊的江边、边疆塞外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中感受大自然不同格调的美,到神奇的“鸟的天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在追寻月迹的童趣中感悟纯真之美。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吧,你一定能感受到她的壮美与神奇。 本单元教材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我们在欣赏本单元优美诗文的同时,也可以运用我们自己的慧根,去观察周围的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大自然景物的众态之美。 分类具体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 课文古诗词三首2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理解诗 词的大意;想象三首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 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词) 人寄托的情感。 四季之美1课时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运用时 间顺序描写景物;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 以致用。 鸟的天堂2课时 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 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赏析描 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

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月迹1课时 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习作______即景 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及其动态的变化,突出景物的特点。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2 交流写景文章中的一些写作技法;学习 制作海报的方法;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欣赏有关田园生活的古诗词。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1古诗词三首 文本分析: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展现了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人是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水声,浣女归来的喧笑声,以及渔船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枫桥夜泊》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长相思》描写了将士们在边塞军旅途中因风雪声大而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体现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此外,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