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理论

中学体育教学理论
中学体育教学理论

上海市体育教学理论考试

一、名词解释:

1、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

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体育教学过程——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

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3、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

合理运动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

4、专项密度———课中某一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5、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指学生在课堂上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

与强度的总和,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6、体育锻炼内容——是锻炼身体所采用的各种具体动作的总称。

7、能量代谢———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资交换的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伴随着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8、体育教育———是一种身体、意志和精神的综合教育手段,也是体育文化的

实践过程。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9、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

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10、自我总结———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专家、同行对自己的评价,

并结合自身对他们的评价内容的思考和内化,从而对自己的体育教

学思想、水平、行为、个性等方面进行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二、简述题:

1、简述教育教学基本理念?

答:一、以动为主体,体现健康第一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健身育人

三、使每个学生都有收益,体现健身快乐

四、让体育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体现健身价值

2、怎样正确认识《体育与健身》课程的特征?

答:1、体育课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

2、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明确地表明了体育课的特点。

3、怎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收益,体现健身快乐?

答:1、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

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条件

4、怎样让体育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体现健身价值?

1、坚持开展校园体育锻炼,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

2、体育课既要立足“现在”,也要着眼“未来”。“现在”就是指要不失

时机地解决学生当前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将来”就是要着眼

于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需求,建立信心,提升能力。

5、什么是体育教学过程三个基本要素?

答: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6、什么是体育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要素?

答: 1体育教学目标、2体育教学内容、3人际关系、4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5体育教学环境和6体育教学反馈。

7、体育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 1、体育教学的开放性 2、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 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 4、人际关系的多边形 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8、如何认识体育教学规律?

答: 1、认识事物的规律

2、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3、人体生理技能适应变化的规律

4、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9、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有哪些?

答: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10、体育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3、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4、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5、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

11、合理安排运动符合原则有哪些?

答:1、服从体育教学目标

2、服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与发展需求

3、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来

4、要因人而异地考虑运动量

5、要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量的能力

1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有哪些?

答:1、正确理解和对待运动的中的乐趣

2、注重“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教材”

3、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处理好体验运动乐趣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关系

5、要开发多种有利于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

6、体验乐趣不忘“磨练”、体验成功莫怕“失败”

13、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有哪些?

答:1、正确认识运的能动技提高在体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2、明确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有层次地掌握运动技能

3、钻研学理和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4、创造提高运动技能的环境和条件

14、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答:1、要重视体育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要完成“学懂”目标

2、重视培养运动表象和再造想象

3、重视“发现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法”

4、开发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5、因材施教原则有哪些?

答:1、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

2、正确看待和引导学生客观对待个体的差异

3、通过各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

4、采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5、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

16、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有哪些?

答:1、教师必须周到地设想所有可预测的危险因素

2、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教育

3、建立与运动安全有关的安全制度和设备

4、在体育教学中安排负责安全的小干部

17、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4、以情境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18、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19、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要遵循哪些要求?

答: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3、要多用设问和解疑

4、适当结合黑板、挂图进行讲授和组织讨论

20、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动作示范法

2、演示法

3、纠正错误动作和帮助法

4、视听引导法

21、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循环练习法

22、运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要遵循哪些要求?

答:1、科学对待身体练习中的运动负荷因素

2、要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3、要与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相结合

4、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在自我评定等能力 23、以情境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运动游戏法、2运动竞赛法、3情境教学法

24、以情境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遵循哪些要求?

答:1、活动前,要调动情景诱导和学生竞争欲望

2、活动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3、注意在活动比赛中的个体差异

4、活动后,要将学习和比赛有机结合起来

2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要求?

答:发现法和小群体教学法

26、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要求?

答: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

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发现活动的良好情境

27、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哪些?

答:1、体育教学常规 2、体育教学中的队列队形运用。3、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布置

28、体育教学常规?

答: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

29、体育教学中的队列队形运用有哪些要求?

答:简捷高效、利于课堂教学、合理利用口令

30、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哪几种?

答:班级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

31、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1随机分组、2同质分组、3异质分组、4合作型分组、5帮教型分组、6友伴型分组

32、在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应注意事项?

答:1、根据学生身心发育水平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

2、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

3、根据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性质安排运动负荷量度。

33、调控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有哪几种方法?

答:1、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

2、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

3、改变练习内容的难度

4、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

5、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

6、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

7、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

34、体育课的总结哪些?

答:学生出勤表现、学生课堂表现、教材变更内容、教师自我感受、教改尝试效果、教学改进部分。

35、体育锻炼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答:1、新陈代谢理论,生命物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资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2、运动负荷的价值阈理论

3、身体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平衡理论

36、体育锻炼的原则(5个)?

答:(1)自觉积极性原则

(2)讲求实效原则

(3)持之以恒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全面性原则

37、根据体育项目的功能和锻炼的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答:(1)健身运动类:球类运动、游泳、健美

(2)健美运动类:健美操、体育舞蹈

(3)娱乐体育类:游戏、跳绳、踢毽子、

(4)医疗、矫正和康复体育类:保健操。

(5)自然力锻炼类:空气浴等

38、运动训练的原则哪些?(9个)

答:(1)竞技需要原则

(2)动机激励原则

(3)有效控制原则

(4)系统训练原则

(5)周期安排原则

(6)适宜负荷原则

(7)区别对待原则

(8)直观性原则

39、适时恢复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准确判断疲劳程度;

2、运动训练方法(8个)

2、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40、运动训练方法哪些?(8个)?

(1)分解训练法(2)完整训练法(3)重复训练法(4)间歇训练法

(5)持续训练法(6)变换训练法(7)循环训练法(8)比赛训练法

41、人体的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2、人体的运动系统哪些?

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骼肌。

43、关节分为?不动关节、半关节、动关节。

44、消化系统?消化管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4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46、肌肉的活动主要包括哪些?

答:1、肌肉的兴奋和收缩2、肌肉的收缩形式3、肌纤维类型

47、人体基本的能量系统有哪些?

答:1磷酸原系统、2糖酵解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

48、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方法?

A 肌力测定。

B 用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功能判断疲劳延长。

C 心脏功能测定。

D 血液、尿液指标判断疲劳。

E 自感用力度。

49、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答:活动性手段、营养手段、药物手段、睡眠、物理手段、心理学手段。

50、如何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关系?

答:体育课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有大致了解。

教师积极稳定的工作热情,能给学生轻松愉悦的感觉。在体育教

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教学环境,是完成教学

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必不可少的步骤。

51、怎样消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答:加强保护帮助,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完成动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应激”

水平。

52、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答:增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轻松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3、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答:教师应注意心理差异与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54、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答:制定比较详尽的教研计划,防止盲目性;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要确定重点;要密切

联系实际(一方面要联系当前工作实际和工作任

务,另一方面开展的教研活动的内容要与老师的

实际水平相吻合);要充分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

性,全员参与;防止闭门教研和弄虚作假,能实

实在在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

55、选题的原则?

答:(1)科学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3)必要性原则(4)可行陛原则

56、2.选题的程序与选题的来源?

(1)选择研究课题的一般程序

①选题的准备②课题的系统化③课题的确定

(2)选择研究课题的来源

体育教学实践、对已有教学理论的质疑、对相关文献信息的分析、体育教学研究规划。

(3)体育教学研究选题策略

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在所学专业范围内选题,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相关的课题,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57、教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答1.文献资料法

2.观察法

3.实验法

4.调查法

5.数学统计法

58、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1)能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体育与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练就强健的体魄。

(2)学校体育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4)能促进学生智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5)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59、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答:1、体育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体育教育的各阶段都要从学生的生理发展水平出发,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手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自

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身体得到健康发展。

2、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育

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发展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不断进取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性格、人际关系以及

团结互助的品质;还可以发展学生坚强勇敢、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的意志品质。

60、重要的政策和法规?

答:(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年61、《体育与健身》是

答:《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一门基础型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他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

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

62、《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性质?

答:提供基本的体育与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

63、《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学习过程

答: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全体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和体能发展,具备在不同环境中坚持体育健身的适应能力。

64体育与健身课程的育人价值?: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合作、竞争、进取的品质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65、课程目标特征是什么?

答: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体育与健身》课程角度看,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定位在学生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整体健康。教师要充分认识该目标定位,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6、《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将课程设置为哪三种课程?

答: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基础型课程,是突出共同基础,强调统一要求的必修课程,着眼于

促进全体学生的一般发展,由基本内容I和基本内容Ⅱ组成。

(2)拓展型课程,是供学生、教师和学校选择的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

不同的体育健身兴趣和多元发展的需求。

(3)研究型课程,是着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课程,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67、课程内容与学习模块

基础型课程由基本内容I和基本内容Ⅱ组成;拓展型课程由拓展内容组成;

研究型课程由学校自主设定。每个课程内容都由学习模块组成。学习模块由具体的内容主题组成,其中包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不同范畴,形成学习模块的多元结构。基本内容I由基础知识、基本活动或基本运动、核心健身项目3个学习模块组成。

68、填空

《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课程设置为教师提供了(课程结构)和各年级(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体育与健身》(课程内容)的选取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体育与健身》课程设计了(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学习课程。课程内容具体划分为(基本内容I、基本内容Ⅱ、拓展内容和研究型课程内容)四个方面,为课程内容的建构注入了新的思想,拓宽了课程学习范围,增大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真正体现了(“健康第一”)这一《体育与健身》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发挥体育课程(健身育人)的功能,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69填空

课程内容具体划分为基本内容(I、基本内容Ⅱ、拓展内容和研究型课程内容)四个方面。

70、基本内容I和基本内容Ⅱ是什么?

(1)基本内容I是《体育与健身》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身基础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基本方法,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每位学生必修的基础内容。教师应该准确理解他的含义,在教学中认真贯彻,以保证和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基本内容Ⅱ是《体育与健身》课程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他是在基本内容I的基础上选取适当运动项目和健身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供全体学生限定选修的基础内容。《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为其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71、填空

研究型学习内容是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上的结构眭突破。他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身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72、如何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体现《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基础、健身断口综合特征,确保教材安排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重视与课程各层面目标的联动,讲究整体效应,注意拓宽体育腱身的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教学计划的制订,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差异、教材的性质、价值、功能、难易程度气候以及学校实际等具体情况。

73、教与学的活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练和积极探究。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建开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应重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探索,加强学法的指导。探索并运用分层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设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和富有创

意地参与健身学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评价。

74、填空

《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评价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从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75、怎样明确学习评价的目的?

了解学习情况与表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与学效果的反馈;发现学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发掘学习的潜能,培育个人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和个眭的机会,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其不断进步与发展;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培养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76、遵循学习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1)全面眭原则:(2)发展性原则:(3)多元性原则:(4)操作性原则:77、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定位?

1、课程主要内涵

身体练习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最本质的实施形态,是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程的基本特征。

2、课程目标的特征

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体育与健身课程的主要目标

3、课程内容的特点

基础性;健身性;综合性

78、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以学生发展为本

3、健身育人

79、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社会、素质教育、学生身心发展、课程特点

80、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目标框架?

1、掌握基础知识、方法、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

2、运用知识、技能、方法,评价,培养创新精神

3、形成爱好、特长,养成习惯,获得情感体验,发展心理

4、自然、社会环境适应,团队合作和体育道德,社会责任感,身心和谐发展

81、课程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基础性、综合性、适应性)

82、课程内容的主要特征?

发展性、整体性、选择性

83、制定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计划是教师依据《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施等情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体育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是落实体育课程计划不可缺少的文件,是课程执行力的具体体现。

84、制定教学计划有什么作用?

答:制定教学计划能使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等计划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制定教学计划能确保教师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体育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85、填空

体育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86、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概念?

答:是以年级为单位,根据《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规定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时数合理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制定出全年教学计划文件。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是一个年级全年教学工作的纲领,是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前提和依据

87、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分配各教学内容的课时数。

明确测试、评价内容。

确定每一节课的内容。

88、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概念:

单元教学计划也称单项教学计划或单元教学流程,是实现主题内容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与课时计划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按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的的各项主题内容(教材),在单项教材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再根据主题内容的特点和设置相应的课次,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每一课次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和手段。

89、单元教学计划包含的基本要素?

(1)教学内容主题和基本情况。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教学策略和方法。

90、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

(1)制订单元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3)划分教学单元

(4)教学策略和方法

91、体育课时教学计划(教案)概念

课时计划(教案)是教师根据学期进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实际,为实施课堂教学而精心设计与编写的教学方案,他是实施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

92、课时计划包含的基本要素

1、学习目标

2、学习重点与难点

3、学习内容

4、学练方法与指导

5、组织形式与组织队形

6、运动负荷

93、撰写教学方案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

(二)学情分析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

(四)课时计划(教案)的撰写

(五)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六)教学媒介、背景音乐的运用

94、动作示范要求?

答:(1)示范目的和时机要明确及时

(2)示范必须正确

(3)示范方向和位置要正确

(4)示范必须与讲解相结合

95、课堂教学方法运用:(1)教学方法趣味化;(2)教学方法生活化;(3)教学方法情景化;(4)教学方法科学化。

96、保护与帮助

保护:(1)他人保护(2)自我保护

帮助:(1)直接帮助(2)间接帮助

97、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是指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或突发性事故两类。

98、教学过程分反思。

根据教学进程分为:(1)教学前反思(2)教学中反思(3)教学后反思

三、论述题:

1、如何正确和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

答:1、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关节的牢固性、

灵活性和稳定性,促进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

全面发展;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可以培养学生活泼开

朗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2、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健身育人?

答:1、“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出学生的最终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最大目标。

2、发挥体育课的主渠道作用,体育课无论是形式,还是方法手段,都要

以学生需求为基本标准,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增强体质(健

康的体魄);掌握体育的技术和技能;懂得必要的健身知识和健身原

理;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自尊

和自信,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体育

道德,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内外结合,强化健身育人的效果,鉴于学校体育的特殊地位和价值,

必须把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间操(大课间活动)、小学的“快乐活动

日”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强健身与人的整体效果。

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学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展开,给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但我们也发现,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例如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教学实质却没有变化,过分强调竞技运动技术传授和知识的系统化;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重视不够。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就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分析。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单靠体育教学也解决不了增强学生的体质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体育教学与增强学生体质无关,更不意味着运动教学就是体育教学。遗憾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却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区分运动教学与体育教学。运动教学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本质的部分。从本质上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身体反复练习、反馈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把体育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的过程,这会不会太窄?如果对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形成了共识,这种强调或许没有实际意义。可是,长期以来把体育知识技能理解为运动技术技能的传统偏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问题 1、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为什么没有转变?并不是体育教师不想转变,不能转变。而是因为第一,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第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第三,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教研部门给教师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大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设计的意图,缺乏教学改革的必备技能,而且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在他们走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初中一、二、三年级,每个年级都有两个班,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四十多人。八年级有一名特殊病,不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外,全校初中生各年级学生都健康,都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 2、技能情况: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跑、跳、投、追逐、跳绳、跳皮筋、打沙包和球类等体育活动。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 3、学情分析:七、八年级学生都喜欢各项体育活动,各班都有一些体育活动尖子生,即篮球、兵兵球、田径运动等爱好者,我根据学生的爱好,在各班级组建篮球、兵兵球、田径运动队,有个班的各项尖子生带头并负责,有体育教师协助,并成立学校篮球、兵兵球、田径运动协会,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学生达到长期锻炼的目的。九年级学生这一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素质方面的练习,有:5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800米(女)。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体育阶段,培养的目标。中学体育教材,以及我校体育器材,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基

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和保健卫生常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充分发挥和张扬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合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学生认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态度。 2、学习田径、体操、技巧、武术、球类等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巧。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学生体育活动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顽强,拼搏、自觉遵守运动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尝试“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七、八年级各班组建篮球、兵兵球、田径运动队。以各班篮球尖子生,兵兵球尖子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名次的尖子生为核心组建班级代表队,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 3、开展好班级的体育活动,班与班进行,篮球、兵兵球、1000米(男)、800米(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等

中学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教学 一是分组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们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大面积提升。与此同时,中学生们的优质品质与心理素质也能得到培育。该教学方式已经全面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中以教育者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之制约,中学生们的接受形式也变得主动起来了,如此即可极大地提升各位学生投入学习与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在教和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每位学生均能参与进来,如此即可全力避免少数人员被忽略或者被冷落的问题。如此一来,就能够将能力较好与较差的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分组比赛能够切实帮助中学生们提升集体荣誉感以及个人的责任感,对推进学生间的友谊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分组学习,不但能提升中学生们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中学生们的创新、竞争以及合作意识。所以,中学生们的优质心理素质都能够运用分组学习来加以培养。 二是分组教学能够提升中学生们发现与解决问题之能力。通过分组教学,对于那些训练情况比较好的学生可被任命为学习组长。为了在学习中取得优势,组长就一定要全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与同学们共同发现本组具有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如此方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为此,中学生们要把教学问题的性质与关键搞明白,从而对进攻、思想、防守以及战术等问题等加以研究。当然,一旦对抗变得激烈以来,那在小组学习之即可提出各类问题,如此即可更好地培育中学生,并提升其临场应对能力。 三是分组教学能够提升中学生们的适应力。在中学生群体社会适应力提升上,体育教育能够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中学生们的社会适应力培养与提升依然需要运用分组教学加以实现。在实施分组教学之时,学生们还可主动参与到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之中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竞争、合作等意识,而且还能增强其人际交往之能力,从而全面运用综合能力来解决具体问题。 二、中学体育教学分组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实施因材施教之原则。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落实分组教学模式,教师就一定要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而且还要对学生们实施因材施教,推动中学生们更好地接收体育知识。体育教师在教育活动之中必须全面发挥出自身在课堂之中的主导性作用,对于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各小组的详细划分和考核方式实施全方位主导,而大学生们则是体育课堂内容的具体实践者,一定要全力保障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协调,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成为如今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体育教学工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与身体有较大改变的时期。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且从另一程度上讲,体育这门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体育成绩的提高,还应该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令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标签:初中体育;教学策略;优化教学 随着新课改逐渐普及各大中小学,各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愈发重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或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而实践初中体育教学优化策略的重要一步就是从实际行动中接轨创新教育模式。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调整课表,增大教学中体育课、活动课所占比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身体锻炼,使其拥有健康体魄,达到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同时拓展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参透,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学习体育,在进行实践课的学习的时候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容易获取成功,从而增强锻炼的兴趣,感受到体育活动为自己身心带来的愉悦,养成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好习惯。 同时,体育教师自身应当积极创建师生互动的环节,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动作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在这个时候体育老师就应当对其进行耐心的疏导。如果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值得信赖的帮手。这样,教学工作就能顺利开展。此外,教师还要注重个体存在差异的因素,不能一味地注重教学进度,因为每一位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运动能力不同,锻炼的成果进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要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方法。这样做不仅丰富了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更能使每位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形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既可以起到辅导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咨询的作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为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趣味性。 二、缓解心理压力,提高适应能力 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太乐观,因此很多学生会认为初中体育考试的合格标准难以达到,甚至会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畏惧心理。体育成绩的不理想,或者临近考试的压力等都可能会使学生心情压抑、上课情绪不高,出现不

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说明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学科目中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高中体 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修订稿),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 要求制订的. 高中是普通教育中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功能,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编写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和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 一,教学总目标 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本,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 (一)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健康的体魄,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适应性及应变能力; 增进健康,抵御疾病;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心素质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满足高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要,,使学生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提高学生对健康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方法,学会运用体育等手段增进健康; 在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比赛;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三)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提高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言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二,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1F (一)构建本课程内容的依据 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以及有关教育 法规,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状,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构 建体育与健康课程. (二)构建本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进对策以人为本学生发展 体育课的结构一般采用四个部份划分的结构形式,即开始部份、准备部份、基本部份、结束部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因此,在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影响下和新课标出台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寻找改进策略,是摆在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这一思想的驱使下,教学实施者更多地考虑到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为运动技能教学服务的,无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运动技能是唯一的内容,学生只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健康成了体育的基础而不是体育的目的,健康状况差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体育,因为他们的体能状况不能适应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态度和行为的改善以及情感、能力的发展都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一般都采用“开始部份—准备部份—基本部份—结束部份”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对课的几个部份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份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的追求时间在各部份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只注重完成教师“教”的任务,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这些模式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来进行设计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的需要;从理论高度来进行设计的教学课的结构模式,也只能是一种总体的框架,它的每一步都以它的前一步作为依据,因此缺乏个性化,这种结构也仅限于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以往一节体育课中,教师教的多,而学生学的少,而且学的被动,学得枯燥,学生真正参与活动的时间不多,有些课上学生活动的时间还不到30%,这表明学生在一节课中只能有12—15分钟的活动时间。教师一手调控着整堂课的进程,教师处于完全主导地位,学生却始终处于僵化的被动地位。而教学的价值体现却与之相反,评价一堂体育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传统教学的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了,影响了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

中学体育教学初探113

中学体育教学初探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多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学 并没有被高度重视起来,对于学校、教师、学生来说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活动 而已。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目标的转移,体育学科的特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体育教 学从整体上焕发了新的面貌。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的讲授,加上身体示范,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得枯燥,而且一些复杂的 动作,根本不可能通过讲解来说清楚,这就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多年来我坚持探索实 施该课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逐步扩大多媒体使用的比例,我采用电子教案,并通 过自身努力制作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全程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整体化,加大了教学信息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 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 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 接受。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 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 创建网络学习平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创建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平台的辅助教学活动;创建学 习QQ群,用于师生课后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利用各种体育相关网站的文字和音像资源,这 些网络资源,既可作为教师教学案例,又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就是用考试说话,评价手段比较单一,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的要求。现 代教育的评价弱化了甄别的功能,评价目标多元,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以一考定成绩,注重 平时的考核和对学生的引导。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平时成绩占学期成绩的30%,实践考核占学期成绩的30%。评价方法多样。我们采用知识和操 作的不同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学生时,既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等 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突出对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改革传统教学观念 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学生灌输知识,告诉对错的观念,考分成绩至上。这种填鸭 式的教学以课堂、书本和教师为中心,教师成了教学的主宰,学生在教师的影子下学习,学 习被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习的特点就是中规中矩、按部就班,没有丝毫越轨 之处,长久下去,学生在学习上过于依赖教师,对体育的兴趣以及个人对项目的爱好缺失, 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 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做主人,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启发者、合作者,在教学中强调和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参与 到学习探究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 合起来。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素质能力都表现良好,反之,师生关系有矛盾的班级,学生普遍的成 绩落后,积极性低。因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是很重要的。

浅谈体育教学策略

浅谈体育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2-09T15:46:05.39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2期作者:刘先进[导读] 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给予诚挚的关怀、支持和鼓励,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与信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进而使学生从心理上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刘先进山东省青岛莱西市河头店镇海尔小学266621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动态操作平台,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构建。 一、沟通师生情感,营造宽松氛围 体育教学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源泉。因此,笔者经常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给予诚挚的关怀、支持和鼓励,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与信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进而使学生从心理上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灵活运用教材,想方设法地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尤其在教学方法上,笔者把音乐、体育、美术融于一体,其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适当地引进音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恰当地运用简明扼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最后,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和解剖运动技术,能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体育的美。 1.运用背景音乐创设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于6岁到13岁的少年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好动活泼的天性,为了让体育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这其中很有效的就是运用背景音乐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师讲解课堂纪律或者教授课程过程中,就可以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背景音乐,例如,当下流行的《小苹果》或者动画片里的插曲等,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教学过程变得很轻松,也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提高课堂效率。 2.运用动作模仿创设情境。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将体育动作进行传递,也在学生学习时养成独立思考的效果,教师也可以运用动作模拟的方式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新的广播体操时,光是通过语言去授课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动作模拟,从而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习效率。 3.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6到12岁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表现出活泼好动、爱玩的性格特征,它们对好玩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以及强烈的“趋新”心理和行为倾向,这便决定了游戏对他们有绝对的吸引力。游戏是一项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的喜爱。倘若教师能够把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在游戏之中强化体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接受体育锻炼,还能在自然状态下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要领,从而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在学习“障碍跑”体育项目时,如果单纯在田径场上放置障碍物,让学生越过障碍物跳过去,这会使得部分胆怯、内向的学生产生恐惧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还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开展此类教学活动时,应该融入游戏教学法,把教学场地设计成“封锁区”的游戏情境,鼓励学生突破“封锁区”防线达到胜利终点。如此,“障碍跑”就会更有吸引力,学生也会认真投入练习,积极参与锻炼,认真对待。 4.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体育精神。 从儿童时代开始培养与他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的品质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健全,他们具有强烈的向师性,绝大多数行为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纠正,而现在的许多小学生大多标榜个性,标榜自我,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团队合作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体育作为一项以运动为主的学科,教师倘若能在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可以有效地渗透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为此,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团队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改善教育惩罚方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当中,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阶段,需要教师去加以引导,然而口头枯燥的说教,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学生的左耳进右耳冒,教师应改善教育惩罚方式,从行为中,而不是从语言中让学生学习遵守秩序和规则。学生犯错很正常,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我们要让学生在改正错误中成长,在承担责任中建立责任意识。但是从行为中学习遵守秩序绝不等于使学生受到体罚,教育惩罚不一定要让学生感到痛苦,但一定要触及学生的内心,使之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教育惩罚的方式并没有固定的模板,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智慧来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质上还只是一些懵懂的小孩子,他们最单纯,也最容易被感染,在对世界的认知方面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此时最容易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把严肃变成亲切,把严肃的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爱上体育锻炼,体验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摒弃对体育课的偏见,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终极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真正达到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的目的。 1.常见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常见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有:语言法(讲解、口令、指导、提示、口头评价等)、讲解示范法、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表扬鼓励法、完整与分解法、电化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来说已再熟悉不过了,本文介绍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2.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2.1 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是围绕所设立的学习目标而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设立三级目标体系,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立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即在目标的统领下,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以实现学习目标。 2.2 主题教学法。主题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并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活动中的跑动、跳跃、搬运、传接、竞赛等开展一系列的场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又如,以“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2.3 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把同一个教学内容分

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层次进行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在完成较容易的一个练习后,可进行高一层次难度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难度,而不要硬性作出规定,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失去分层教学的实际意义。2.4 信息教学法。信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多媒体的音响、影像、文字、图表、图象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近几年来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体育教学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确实能收到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但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不是万能的,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应用,这样才能达到信息教学的真正效果。 2.5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该情景中表达感情、活动身体、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目标。例如,为了使学生的身心达到充分的放松,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通过创设幽闲、舒心的潺潺流水声、鸟叫声和柔美抒情的音乐,使同学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轻松愉快地做着各种动作。又如,以“见义勇为抓小偷”为情景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达到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见义勇为精神的目的(见案例)。再如,以“抗洪抢险”为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抗洪物资”

初中体育教学计划(完整版)

初中体育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教学计划 第一篇: 初中体育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所教的是八年级六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不多个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 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 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 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 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 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 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 生。 教材内容有: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 跑、跳、投;体操,球类: 篮球、足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

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体操中的单杠动作;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 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 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五、学生方面: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技能 根据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一般认为对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为: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制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编写教学方案。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析 1.课程任务 教育部组织编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列出了如下的课程任务: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

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2.贯彻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 (1)正确认识功能,明确目的和任务;(2)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4)全面安排;(5)加强教改,提高质量;(6)改善条件。 (1)要正确认识体育的功能,明确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除了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外,还要注意全面地体现本学科的目的和任务,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统一起来,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2)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由于我国各地区和学校的条件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异较大,大纲中的某些具体规定,特别是教学内容可能不易完全地贯彻执行,为此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把重点放在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和基本内容的统一性上;改变以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定过死、过细的状况,强调改革精神,使各地、各校从实际出发,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构建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时,不仅考虑教学生什么,要求学生达到何种标准,更要从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更不是教师可以

体育课堂中常用五类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中常用五类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示范法是教师(或指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时,除注意示范面外还应考虑示范的速度和距离。 由于运动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视角,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 (1)正面示范: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如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正面示范。 (2)背面示范: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左右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的动作,以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如武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3)侧面示范:教师侧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侧面示范,侧面示范有利于展示动作的侧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如跑步中摆臂动作和腿的后蹬动作。 (4)镜面示范: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同学同方向的示范是镜面示范,镜面示范的特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动作两相对应,适用于简单动作的教学,便于教师领做,学生模仿。例如,做徒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简析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简析 发表时间:2015-02-03T13:23:29.21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12月总第167期供稿作者:王锦章 [导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王锦章贵州省独山县第三中学558200 摘要:中学时期正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既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思维意识、理论认知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时期做好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健康习惯,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学生的当前阶段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需要教师做好学生的学习引导,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进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做好铺垫。 一、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基础知识不断完善、综合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协调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势,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自主性难以实现、学习积极性很难提升,影响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技能提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发挥、更好地学习、更好地进步。 二、做好学生体育健康教育 体育与健康是相辅相成的两大综合体,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活跃学生学习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当的体育锻炼则会导致学生身体上的损害,不利于健康。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做好学生的体育健康理论教育。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教育,却往往忽略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由于学生的体育知识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根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得快、忘得快、知识掌握不牢等状况。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教师对体育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正确地对待体育,形成正确的对待体育的态度。比如教师可以在阴雨等不适合户外活动的天气在课堂上组织知识竞赛、演讲、小组表演等模式来让学生进行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技巧都有新的认知,不断完善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综合认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技能。 三、注重学生课堂积极性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模仿式教学会让课堂变得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会没有兴趣去关注体育课,更不用说体育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受,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做好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工作。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因为天气的原因,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训练。如果教师能够开展多类型的体育训练活动,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就会慢慢喜欢上这些体育活动。例如将全班同学随机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开展跳绳比赛,对于落后的小组进行适当的惩罚等等,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改进课堂结构,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认同感,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四、培养学生体育德育素质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其中“德”被放在首位,可见德育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教学中教师除了做好学生的科目基础知识之外,也要注重德育知识的渗透,以便能够实现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比如在体育训练中,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并且能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而不至于太自我化。特别是在毕业班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更要加强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教育、渗透,这种靠团队取得的胜利比个人得到的胜利更有价值,更值得被称赞,在学生的成长历程、学习生涯中也是一个值得回忆的重要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了培养,合作意识得到了升华,对于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培养学生体育健康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但这种锻炼不是为了锻炼而锻炼,应该将锻炼视为一件持久的事情。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除了教导学生锻炼技术相关的内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育认知能力也需要培养。只有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锻炼的目的、重要性及意义,才会主动地、并且能够坚持地进行自我锻炼。 综上所述,想要做好九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既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实践锻炼,师生相互协作、共同促进,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与综合技能的有效提升!

高中体育教学计划(多篇)

高中体育教学计划 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和协地发展。 一、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认真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体育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课的前提下,体育教师要在体育健康课上,力求有创意,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正规化。在省、市、区级评优课上取得好成绩。同时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和谐地发展。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还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4、抓好“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学校“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和“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更要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所以各班要认真抓好广播操和推轱辘训练工作,竹竿舞还要有新的创意,要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练。争创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列全区前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5、继续抓好业余训练,争取更大成绩: 认真抓好我校业余训练工作。春、冬季是训练的大好时机。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各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体育组决定对我校各运动队全面选拔和分项强化训练力争在今年的市、区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校争光。 二、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是我们体育教师所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上课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