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全科临床研究·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尹汝尊,刘瑞春,马太成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 糖尿病合并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情 况下急性起病,均为突发一侧肢体舞蹈样运动,症状均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头颅CT显示 出现舞蹈样症状肢体的对侧尾状核和/或豆状核早期呈高密度,头颅MRI显示相对应的部位片状T1高信号,T2等稍低、 或混杂信号,无明显水肿征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治疗,其中4例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症状均在短期内改善。结 论糖尿病合并偏侧舞蹈症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关,结合特定部位的影像学改变可以做出诊断。通过控制血糖,症 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 【关键词】糖尿病;偏侧舞蹈症;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R587.1R7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152(2013)01-0095-02 偏侧舞蹈症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表现为一侧上下肢或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是一组锥体外系症状。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临床少见,若不及时诊治,将延误治疗。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组总结临床收治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6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6 2011年收治的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患者共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为55 75岁,平均65.3岁。既往均有糖尿病史,糖尿病史3 8年,平均5年,均未有效控制血糖,2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高血压。所有患者诊断时排除了Huntington舞蹈病、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及药物性、脑梗塞、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等导致的舞蹈症史。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发病后均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甲状腺功能等。于发病1 15d进行颅脑CT及(或)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以及临床转归。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6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表现为一侧肢体不自主、不规则、快速的舞蹈样动作,累及右侧上下肢及头面部的3例,左侧上下肢及头面部1例,左侧上下肢2例,肢体远端为重,均上肢重于下肢,在面部表现为不自主的咬牙、挤眉弄眼、口角抽动等。症状均在觉醒时出现,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加剧,安静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减轻,睡眠时消失。神经系统的查体均未见阳性体征。 2.2实验室检查情况6例患者发病后血糖检测为12.6 3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3% 15.1%(参考值为4% 6%)。其中2例甘油三酯偏高,1例总胆固醇偏高,2例尿糖为阳性,1例尿蛋白阳性,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甲状腺功能等均在正常范围。 2.3神经影像学检查情况本组患者均进行了头颅CT及头部MRI检查。影像学资料显示,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和(或)苍白球的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头颅MRI显示相对应的部位片状T1高信号,T2等稍低或混杂信号,无明显水肿征象。 2.4治疗情况根据病情分别给予调控血糖、营养神经、改善 作者单位:062350河北省肃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尹汝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刘瑞春);河北省肃宁县人民医院外 科(马太成) 通讯作者:尹汝尊,电子信箱:yinruzun@sina.com 循环、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舞蹈动作较轻的2例患者随调控血糖到正常范围,临床症状在1周内逐渐好转,其余4例舞蹈动作频繁,控制不良者加用氟哌啶醇1 2mg,2 3次/d 口服,治疗约2周后舞蹈样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出院后继续严格控制血糖及改善循环等治疗,随访半年未复发。 3讨论 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锥体外系症状,通常由舞蹈样症状肢体对侧的基底节或其联系纤维受损引发单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1]。临床上最常见原因是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少见,有文献报道[2]平均患病年龄为68岁,男女比例为1?2.6。发病时血糖明显增高,尿酮体阴性或(?)。本组患者为老年患者,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控制不良,与之相符。 基底节由尾状核、苍白球、壳核、黑质、丘脑底核组成,是大脑皮质下一组灰质核团。这些灰质核团相互联系,通过功能不同的复杂环路,对运动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基底节作为皮质下的运动中枢,病变可出现皮质环路活动异常,包括通路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就可出现不同的运动障碍。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高血糖后的代谢紊乱和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血脑屏障功能受损等有关。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老年女性易发考虑与绝经后雌二醇导致的GABA和多巴受体的改变有关[3],多巴胺受体可产生超敏现象。本组符合这一特点。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程度明显加重,基底节区鉴于其供血特点,动脉硬化加重时最易产生腔隙性脑梗死,从而抑制了间接通路,产生舞蹈症;另外,高血糖可导致局部脑血流降低,血脑屏障被破坏,无氧酵解增加,细胞内酸中毒、γ-氨基丁酸减少,细胞间质谷氨酸盐的增多,导致细胞毒性水肿[4];再者,当血糖增高时,受损局部的脑血流减少及糖代谢紊乱,三羧酸循环受到抑制,脑细胞以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为能量来源,导致递质的迅速耗竭,从而基底核正常活动受到损害,表现出舞蹈症状[5]。不能很好控制的高血糖症和高血粘度造成纹状体的缺血,产生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出现舞蹈样动作[3]。本组病例均为非酮症高血糖患者,似乎可以用上述假说进行解释,但其具体发病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从影像学表现上来看,发病初期,头颅CT可显示患肢对侧尾状核和壳核高密度,CT值30 50Hu,较一般基底节区出血的CT值低,密度不均匀;头颅MRI上相应部位T1WI呈高信号,T2WI信号随检查时间的变化表现不一样,豆状核和/或尾状核T2等稍低或混杂信号,不具有特征性,也不符合通常血肿的时间演变规律,但共同特点是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边界 · 59 · 中华全科医学2013年1月第11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January2013,Vol.11,No.1

小舞蹈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呢-

小舞蹈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呢? *导读:小舞蹈病的并发症是非常多的,在发现了小舞蹈病的时候,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很容易出现很多的并发症的,在生活中…… 小舞蹈病的并发症是非常多的,在发现了小舞蹈病的时候,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很容易出现很多的并发症的,在生活中要对小舞蹈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认识才行,防止更多的疾病出现在患者们的身上,看看它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吧! *小舞蹈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1.伴有风湿性心脏病者可有心脏扩大或杂音; 2.关节炎、扁桃体炎。 *小舞蹈病应该如何预防? 小舞蹈病是风湿热在脑部的常见表现,大约1/4患者在病前已发生风湿热如关节痛、频繁喉痛、皮肤红斑、风湿性心脏病。约1/2在病中或日后出现多种风湿热现象。因此防治风湿热是关键。本病由于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儿童可表现为注意力分散,不安宁,学习成绩退步,肢体动作笨拙等而被家长及教师误诊为有神经质或顽皮,故应引起注意。 *小舞蹈病应该如何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声、光等环境因素的刺激,保护因不

自主动作可能带来的意外损伤,进富含营养及易消化的饮食。 *一、病因治疗:针对风湿可应用阿斯匹林口服,如疗效欠 佳可加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当症状控制后可逐渐减量乃至停药。如有发热、咽痛等症状时应加用青霉素。 *二、对症治疗:可选用鲁米那(0.015~0.03g),安定(2.5~5mg)或硝基安定(5mg),2~3/日,口服。近介绍氟哌啶醇(0.5~1mg),2/日或三氟拉嗪3~5mg/日均有明显效果。 *三、对风湿热症状反复不能控制者可试用免疫抑制药物硫 唑嘌呤,25-50mg,2-3次/d。 小舞蹈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呢?看了上文的介绍,我们就 都清楚了吧,生活中要加强疾病的护理才行,掌握好它的症状和治疗的办法,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生活,在护理的时候,家属尽量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的带患者锻炼身体,祝患者们早日康复。

亨廷顿舞蹈症症状

亨廷顿舞蹈症症状

亨廷顿舞蹈症症状 亨廷顿舞蹈症一般在中年发病,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考和吞咽的能力,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那么是什么呢?下面我为你介绍。 1、 1.1、运动障碍 进行性发展的运动障碍表现为四肢、面、躯干的突然、快速的跳动或抽动,这些运动预先不知道,无法可控制,也可以表现为不能控制的缓慢运动。查体发现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减低。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是本病最突出特征,大多开始表现为短暂的不能控制的装鬼脸、点头和手指屈伸运动,类似无痛性的抽搐,但较慢且非刻板式。 1.2、认知障碍 进行性痴呆是亨廷顿病患者另一个特征。痴呆在早期具有皮质下痴呆的特征,后期表现为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痴呆。 认知障碍在亨廷顿病的早期即可出现。开始表现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的记忆和计算能力下降,患者记住新信息仅有轻度损害,但回忆有显着缺陷。 1.3、精神障碍 情感障碍是最多见的精神症状,包括焦虑、紧张、兴奋易怒、或淡漠、或不整洁以及兴趣减退,且多出现在运动障碍发生之前。由于情感障碍出现在患者的运动障碍之前,所以不是反应性精神障碍而是疾病本身的表现。 1.4、青少年型亨廷顿病 在儿童及青少年期起病,20岁前起病约10%,年龄小于4岁起病约5%。临床表现与成人亨廷顿病不同,病程进展较快,肌张力障碍是突出表现,常以强直替代舞蹈样运动。 2、亨廷顿舞蹈症应该如何预防 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迟发性神经退行性遗传病,为了控制和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到从预防为主实行优生保护法,对一定或很大可能 造成后代发生先天性疾病者,均应避免生育目前我国正在制定优生保护法,禁止近亲结婚尽量避免高龄生育,对高龄生育者女35岁以上,男45岁以上,应做好产前诊断有遗传病史、生育过畸形儿或有多次流产史者,应进行遗

舞蹈病样动作诊断详述

舞蹈病样动作诊断详述 *导读:舞蹈病样动作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依特征性的舞蹈动作、行为人格改变与痴呆三联症,结合家史考虑诊断。没有家史时,临床确诊有一定困难。基因测试,神经影像学与神经心理学检查能有帮助。其中以基因测试最具诊断价值,将在后面进一步讨论。就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与异常运动而言,常需与多种有类似异常运动的疾病鉴别。 (一)先天性舞蹈症一般为脑性瘫痪或其他出生前后脑病可能产 生的一种症状。出现时间较小舞蹈病为早,至迟在2岁前即已开始。都伴有其他症状如智能障碍、震颤、手足徐动或痉挛性瘫痪等。 (二)核黄疽核黄疽的生存者,日后可能发生多种不自主动作,包括舞蹈样动作。凭病史、智能障碍和其他形式的不自主动作可资鉴别。 (三)遗传性进行性舞蹈病本病发病多在中年以上,以家族史、舞蹈样动作和进行性痴呆为特征。偶然在儿童期出现,则都伴有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并常有癫痫发作。 (四)药物所致的运动异常有些儿童在服用强安定剂后,可引起急性运动异常或迟发性障碍。凭有服药史可供鉴别。此外,运动障碍的舞蹈样动作也都和手足徐动及肌张力障碍并见。

(五)习惯性痉挛习惯性痉挛也是儿童的常见疾患。可见于面、舌、颈、上肢或喉部。和舞蹈病不同,动作是刻板式的,即在同一肌肉或同一肌群中重复收缩。肌张力、肌力、共济运动等也无变化。 (六)手足搐搦症低血钙症所引起的手足搐搦,患者常诉说感觉异常甚至肌肉疼痛。和小舞蹈病的Wamu征不同,“助产土手”表现为掌指关节屈曲和拇指内收。面神经叩击试验和束臂加压试验也可帮助诊断。 (七)抽动秽语综合征为数组肌肉的重复性快速性抽动症,见于头部和颈部者为多。虽仅半数吐说秽语,每个患儿皆有喉部抽动,引致重复性爆发性无意义的单词怪声。 注意发掘临床病例,加强产前遗传咨询,依之避免产出患儿。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舞蹈病样动作的诊断,舞蹈病样动作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舞蹈病样动作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1例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护理

1例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7-09-15T11:56:22.977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作者:刘小利李彩英[导读] 偏侧舞蹈症通常是由于对侧基底核及其联系纤维受损而引起的单侧肢体或面部的不自主、无规律、无目的的舞蹈样动作通常清醒时易出现,睡眠时消失 河北省人民医院石家庄 050000 【摘要】总结1例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护理。该病症状一般在活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消失。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环境护理等基础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偏侧舞蹈症护理偏侧舞蹈症通常是由于对侧基底核及其联系纤维受损而引起的单侧肢体或面部的不自主、无规律、无目的的舞蹈样动作[1]通常清醒时易出现,睡眠时消失。糖尿病性舞蹈症多发生于血糖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酮症及非酮症患者。该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2]。据傅燕虹等[3]报道,舞蹈症同时伴有显著的血糖增高,血糖值 9. 39 ~ 70. 22mmol / L,且尿酮体阴性。本院收治的1例 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症状减轻,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主因多尿,口干,多饮10余天伴左侧肢体活动异常于2015-7-16入院。查体:体重60kg,身高150cm,BMI:26kg/m2;生命体征平稳;随机血糖19.6mmol/L,血酮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18.2%;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存在。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达180/140mmHg,未规律用药;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脑白质病变。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降糖,降压,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清醒时左侧肢体不由不自主舞动,入睡后消失。经3天用药治疗观察,患者血糖波不动于10.0~17.0mmol/L之间,血压波动于120~150/70~100mmHg之间,其左侧肢体舞动症状明显好转。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左侧肢体不由不自主舞动,与众不同,产生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独居,对疾病不重视,住院紧张焦虑,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人员及病友,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目前治疗和护理,予以安慰、鼓励、疏导,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提高依从性。 2.2 饮食护理由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18.2%,平日喜甜食,饮食不规律,给予定糖尿病营养餐;为预防跌倒予以卧床休息,按轻体力运动强度计算热卡(30kca/kg/d),其每日总热量1350kca,碳水化合物675kca,蛋白质337kca,脂肪270kca。且患者有便秘症状,指导顺时针按摩腹部,鼓励食用各种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菠菜,黄瓜等。以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并有利于改善血糖、血脂代谢,促进胃肠蠕动。 2.3 用药护理据UKPOS研究[4]指出严格控制高血压,使血压降到145/82 mmHg,可使脑卒中危险性下降到原来的44%,充分说明控制高血压对糖尿病、脑血管病的重要性。此患者高血压病史6年,在家出现头晕不适,血压高时才行服药;住院后责任护士分餐发药并服药到口,予以监测血压3次/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4 安全护理由于患者清醒时左侧肢体不由不自主舞动,存在跌倒风险,床头悬挂警示牌,加用双侧床档;嘱家属24小时陪护,离床活动时必须陪同;床旁无潜在危险障碍物,保持地面干净,无水迹,防止滑倒;日用物品布置易取放;发放大小合体病号服,穿防滑鞋子;加强巡视,为避免肢体舞动导致输液针滑出、药液外漏或脱管发生,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严格交接班,尽量避免患侧采血输液等治疗,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固定。 2.5 环境护理由于患者多饮易出汗,舞动症状清醒时明显,入睡后消失;经观察患者在紧张时加重,放松时减轻。因此,保持病室温度适宜(≧26°),集中护理操作,减少噪音、寒冷等不良刺激;组织患者与病友共同进行运动体操锻炼,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舞蹈症状,建立经验交流机会,营造温馨氛围,并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情绪。 2.6 健康指导舞蹈症发作是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所导致的。告知患者及家属严格血糖控制与监测的重要性,用实例说明高血糖危害;发放血糖监测记录本和饮食宣教手册,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讲解服用降压药的方法及不良反应;通过示教反示教的方法使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等,把系统的、动态的健康教育贯穿到患者的整个住院护理过程中。 3 讨论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通过积极控制血糖后症状可好转或消失。但易复发,复发原因主要为血糖未有效控制,但也有其他因素如外伤、精神障碍等[5]。早期施以系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严格控制血糖,促进舞蹈症状尽快减轻或消失,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环境护理等基础护理,加强自我管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该病复发。参考文献 [1]张小罗,金庸平.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 48(33):149. [2] Oh S H,Lee K Y,Im J H,et al. 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 - ketotichy - perglycemia and hyperintensity basal ganglia lesion on T1- weighted brain MRI study:a meta-analysis of 53 cases including four present case[s J]. J Neurol Sci,2002,200(1 -2):57 [3]傅燕虹,林梅青,商秀丽. 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4(11):2320-2321 [4]郑惠纯,许珙.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情及转归的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9,12(19):732—734.[5] Lee D,Lee D,Ahn T B,et al. Recurrent hemichorea after a hypoglycemic episode[J].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14,20(6):676-677.

亨廷顿舞蹈症

亨廷顿舞蹈症 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 ,HD) 是一种以不自主运动,精神异常和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病,属于基因动态突变病或多谷酰胺重复病的范畴。因亨廷顿病以舞蹈症状为突出的临床症状,曾将本病命名为大舞蹈病、亨廷顿舞蹈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或遗传性舞蹈病。此病在1872 年由美国内科医师Huntington 对临床症状首先进行了描述,1911 年Alzheimer 对病理改变作了观察,1993 年确定其致病基因位于第4 对常染色体短臂63 位点,此基因编码的蛋白,命名为亨廷素(Huntingtin) 。病理改变特点是纹状体和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脱失,最近发现在大脑皮质存在泛素阳性神经细胞核内包涵体和营养不良神经突起。 症状体征 亨廷顿病的症状体征亨廷顿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女的发病几率是50% ,父系遗传占优势者发病较早,而母系遗传占优势者发病较晚,但如母亲已发病,在妊娠过程中,由于母体与胎儿的相互作用,大部分胎儿流产,而由父系遗传的小孩多能存活,和其他多谷酰胺重复病一样,亨廷顿病的遗传呈现遗传早发现象,即一代比一代发病早,且一代比一代症状重。 亨廷顿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三方面,即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这些临床表现均可以作为首发症状出现。 1.运动障碍进行性发展的运动障碍表现为四肢,面,躯干的突然,快速的跳动或抽动,这些运动不可预先知道,也可以表现为不能控制的缓慢运动,查体发现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不全,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是本病最突出特征,大多开始表现为短暂的不能控制的装鬼脸,点头和手指屈伸运动,类似无痛性的抽搐,但较慢且非刻板式,随病情发展,不随意的运动进行性加重,出现典型的抬眉毛和头屈曲,当注视物体时头部跟着转动,患者行走时出现不稳,腾越步态,加上不断变换手的姿势,全身动作像舞蹈,在疾病后期患者因全身不自主运动而不能站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1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1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糖尿病偏侧舞蹈症MRICT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83岁.因突发右侧肢体舞蹈样动作2mo余入院.2mo前无诱因突发右上肢不自主舞动,10d后右上肢呈持续性舞蹈样动作,并累及右下肢,影响行走,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发病过程中伴焦虑,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瘫痪及尿便障碍.既往糖尿病史10a,间断口服药物(具体不详),血糖控制不理想.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内科查体无特殊.神经科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右侧肢体舞蹈样动作以上肢为主,表现为快速、不规则、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上肢各关节交替伸屈、内收、外展及扭转.下肢多呈屈髋屈膝内收或外展位,脚趾不断屈曲及伸展.四肢肌力正常,右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病理征(-).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7.8mmol/L,尿糖(),尿酮体(-).肝肾功能及血清电解质正常.血清铜、尿铜、铜蓝蛋白及甲状旁腺素正常.影像学检查:头部CT示左侧尾状核及豆状核点片状高密度影(图1A).头部磁共振(MRI)示左尾状核、豆状核片状T1高信号、T2等信

号或稍低信号,边界清晰,无水肿(图1B~D).诊断:糖尿病偏侧舞蹈症.治疗:先后予以胰岛素、氟哌啶醇、氯硝安定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在7.9~10.5mmol/L之间,1wk后症状稍好转,自动出院. 2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认为由对侧基底节区病变所致.本组病例为一侧基底节梗死,可A:发病后3dCT;B:发病后25dCT;C~D:发病后28dMRI. 见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偏侧舞蹈症,以基底节区病变最为主.偏侧舞蹈症病理生理基础不明,可能与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所致的急性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及高血糖后的代谢紊乱有关.偏侧舞蹈症多为急性起病,累及单侧或双侧肢体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快速、不规则、失平衡、无目的的舞蹈样动作和挤眉、弄眼、噘嘴、伸舌等面部异常表情.病灶位于对侧锥体外系,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网状部、丘脑底核等.这些灰质核团构成功能不同的复杂环路,对运动起着调节作用[1].当病灶选择性损伤尾状核、壳核、丘脑底核,同时锥体束亦无明显损害时,病灶对侧肢体出现偏侧舞蹈症.本例患者损害部位为单侧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表现为突发的对侧肢体偏侧舞蹈症,且远端重于近端. 从影像资料来看,发病早期病灶侧尾状核及壳核在CT上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像(图1A),而约1mo后高密度逐渐减低)或消失(图1B).在MRI的T1像(图1C)上,病灶从发病至病后50d均呈高信号,T2像

亨廷顿氏舞蹈症

亨廷顿氏舞蹈症是一种家族显性遗传型疾病。患者由于基因突变或者第四对染色体内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质之 CAG三核甘酸重复序列过度扩张,造成脑 部神经细胞持续退化,机体细胞错误地制造一种名为“亨廷顿蛋白质”的有害物质。这些异常蛋白质积聚成块,损坏部分脑细胞,特别是那些与肌肉控制有关的细胞,导致患者神经系统逐渐退化,神经冲动弥散,动作失调,出现不可控制的颤搐,并能发展成痴呆,甚至死亡。 亨廷顿氏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病因主要是家族遗传或者基因受到外部刺激而发生突变。只要自双亲任一方遗传缺陷的基因,皆会表现出病征。病征主要表现为:1.情绪异常,变得冷漠、易怒或忧郁。2.手指、腿部、脸部或身体出现不自主动作。3.智力衰减,判断力、记忆力、认知能力减退。一般来说,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突然跌倒或者感染其他并发症。目前药物可以控制、减缓情绪波动和动作问题,但无法彻底根治该疾病。 一个跨国科研团体在经历了10年炼狱般艰难的研究探索后,声称已发现了引起亨廷顿氏舞蹈症的基因。这10年里,他们曾有过方向错误的研究,品尝过因试验失败而痛心的滋味,终于发现了这一在分子生物学界众人追寻已久的目标。 研究人员说,他们现在已掌握了这种基因,可以着手研究这种由于神经系统衰退而引起的神精病了。这种病通常总是侵袭30到40岁左右的人。患者看似正常,实则身体已严重受损,在10年到20年间就会死去。 亨廷顿氏舞蹈症折磨着3万名左右的美国人,另有15万美国人处于染病的险境。众所周知的民间歌手乌迪·古斯里便是它的牺牲品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引起亨廷顿氏舞蹈症的基因线索,当时正值新形态的分子遗传学的起步阶段,研究人员不久就遇到了一连串儿的麻烦,使这项研究变得更具有挑战性和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杰出的生物学家。 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引起这种疾病的基因突变与他们不久前在引起其他疾病的基因中所见到的一样。那是一种分子折叠反应,其中一小段基因被反常地延长开来,并不断地发生重复。 研究人员说,在把这种突变作为一种准确预见疾病的方法前,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发现了致病基因,并不意味着就找到了治愈这种病的方法。但这一发现对破解亨廷顿氏舞蹈症之谜提供了实质性答案。这一研究成果被发表在《细胞》杂志上,其成就是令人信服的,因为它的发现者是亨廷顿氏舞蹈症联合研究组。这是一次罕见的持续性科学界合作行动,参与研究的6个实验室分别设在美国、英格兰和威尔士,这些实验室共同分享彼此的研究资料和设想。

高血糖致突发偏侧舞蹈症

高血糖致突发偏侧舞蹈症 2015-06-04 07:10来源:丁香园作者:罗纳尔迪尼奥 字体大小 -|+ 偏侧舞蹈症(HCHB)是一组因基底核(尤其是纹状体)受损而引起的对侧肢体运动障碍,表现为单侧肢体持续、不自主、无规律运动。近日,来自印度孟加拉邦SSKM 医院的Ray 等报告了一例罕见的非酮症性高血糖所致的HCHB,并分享了诊治经验。文章于近期发表在Clinical Diabetes 杂志上。 病例介绍 患者,男,61 岁。因「突发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 2 天」入院。 患者两天前突发左侧上肢不自主运动,6 小时后累及同侧下肢。患者既往无卒中和外伤史。 查体:患者神清,颅神经(-)。左侧上、下肢周期性舞蹈样运动,不能自主控制,入睡后症状消失。 辅助检查:随机血糖527 mg/L,酮体(-),HbA1c 10.3%。头颅MRI:T1 加权成像显示右侧壳核高信号(图A),扩散加权成像显示信号强度稍高。 诊断: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状态所致偏侧舞蹈症。 治疗:给予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1 周后,血糖恢复正常。患者运动症状逐渐减轻并于首次就诊10 天后完全消失。2 个月后随访显示尽管症状消失,但之前的MRI 异常表现仍然存在。6 个月后随访MRI 显示高信号病灶消失(图B)。 病例讨论 非酮症性高血糖是偏侧舞蹈症的罕见病因,通常见于患有 2 型糖尿病的老年人,尤其是亚洲、女性患者。偏侧舞蹈症可以是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也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首发表现,该病例即为后者。 非酮症性高血糖所致的偏侧舞蹈症被认为与高血糖诱导的对侧纹状体灌注改变有关,其诊断依赖于典型的单侧舞蹈样运动(伴明显高血糖且不伴酮症酸中毒)以及影像学表现(T1 加权MRI 特征性表现为对侧核壳高信号)。临床症状消失后影像学异常可恢复,也可继续存在。 非酮症性高血糖所致偏侧舞蹈症治疗的重中之重是强化血糖控制。对于难治性病例,可考虑加用氟哌啶醇、利培酮或丁苯那嗪以改善运动症状。 综上,在临床工作中,面对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及时筛查高血糖非常重要,即使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对高血糖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迅速缓解偏侧舞蹈症的症状和体征。此外,应将HCHB 常规列入急性运动障碍的鉴别诊断,尤其对于老年人群。

亨廷顿舞蹈症症状

亨廷顿舞蹈症症状 文章目录*一、亨廷顿舞蹈症症状*二、舞蹈症患者饮食*三、亨 廷顿舞蹈症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亨廷顿舞蹈症症状1、亨廷顿舞蹈症症状 1.1、运动障碍 进行性发展的运动障碍表现为四肢、面、躯干的突然、快速的跳动或抽动,这些运动预先不知道,无法可控制,也可以表现为 不能控制的缓慢运动。查体发现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减低。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是本病最突出特征,大多开始表现为短暂的不 能控制的装鬼脸、点头和手指屈伸运动,类似无痛性的抽搐,但较慢且非刻板式。 1.2、认知障碍 进行性痴呆是亨廷顿病患者另一个特征。痴呆在早期具有皮质下痴呆的特征,后期表现为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痴呆。 认知障碍在亨廷顿病的早期即可出现。开始表现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记忆和计算能力下降,患者记住新信息仅有轻度损害,但回忆有显着缺陷。 1.3、精神障碍 情感障碍是最多见的精神症状,包括焦虑、紧张、兴奋易怒、或淡漠、或不整洁以及兴趣减退,且多出现在运动障碍发生之前。由于情感障碍出现在患者的运动障碍之前,所以不是反应性精神 障碍而是疾病本身的表现。

1.4、青少年型亨廷顿病 在儿童及青少年期起病,20岁前起病约10%,年龄小于4岁起病约5%。临床表现与成人亨廷顿病不同,病程进展较快,肌张力障碍是突出表现,常以强直替代舞蹈样运动。 2、亨廷顿舞蹈症应该如何预防 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迟发性神经退行性遗传病,为了控制和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到从预防为主实行优生保护法, 对一定或很大可能造成后代发生先天性疾病者,均应避免生育目前我国正在制定优生保护法,禁止近亲结婚尽量避免高龄生育, 对高龄生育者(女35岁以上,男45岁以上),应做好产前诊断有遗传病史、生育过畸形儿或有多次流产史者,应进行遗传咨询,通过遗传咨询,对一些有指征的孕妇做必要的产前诊断,如发现有严 重疾病者,可及时终止妊娠,防止有严重疾病和缺陷的胎儿出生。 3、亨廷顿舞蹈症的检查 3.1、简易智力状况检查 由Folstein于1975年编制,评定计分标准,如回答或操作正确记“1”,错误记“5”,拒绝回答或说不会记“9”或“7”。 3.2、长谷川痴呆量表 由长谷川和夫1974年制订。共11个项目,包括定向力(2项)、记忆力(4项)、常识(2项)、计算(1项)、铭记命名回忆(2项)。 3.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糖尿病偏侧舞蹈症1例报道

糖尿病偏侧舞蹈症1例报道 发表时间:2013-10-24T11:37:21.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韩凌 [导读] 脑MRI:左侧纹状体异常信号影(T1高信号,T2等信号,周围无明显水肿)。 韩凌(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274000) 【关键词】糖尿病偏侧舞蹈症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31-01 糖尿病偏侧舞蹈症,临床少见,容易误诊,现汇报我科1例病人如下: 1 病例简介 老年女性,70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1月”于2012年8月28日以“脑梗塞”收入我院。 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无发热及抽搐,病前无感冒及腹泻病史,无视物不清,在外按“脑梗塞”输液治疗,病情不见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既往史:往有糖尿病10年,诺和灵30R皮下注射早晚餐前半小时各14单位。高血压病4-5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平稳。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无特殊,外周血管未闻及血管杂音,BP 150/81 mmHg,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颅神经检查(-),颈软,右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上下肢有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无目的的屈曲伸展及扭转,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等叩,浅深感觉无障碍,双侧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血管炎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均未见明显异常,甘油三酯2.03mmol/L,随机血糖20.3mmol/L,尿糖++,血酮,尿酮阴性,余血脂检查正常。 脑CT:左侧纹状体高密度灶。 脑MRI:左侧纹状体异常信号影(T1高信号,T2等信号,周围无明显水肿)。 诊断:糖尿病非酮症偏侧舞蹈征,高血压病,糖尿病。 治疗:给予胰岛素,拜糖平治疗,第5天空腹血糖7.3mmol/L,餐后11.6 mmol/L,右侧上下肢无目的的屈曲伸展及扭转样动作消失,复查脑CT:左侧纹状体高密度灶消失,7天后病人好转出院。 2 讨论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影像学特殊表现的疾病,它主要影响老年人且可能是高血糖的经常性表现,偏身抽搐经常伴有偏身舞蹈,所以会用到偏身舞蹈-偏身抽搐综合征这个词。部分运动抽搐,尤其“持续的部分癫痫”经常在糖尿病合并非酮症高渗昏迷的病人中被描述,但很少出现全身抽搐持续状态[1]。 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中,特征性影像表现是由于大脑中动脉纹状体支动脉轻度缺血所致致。CT平扫上是高密度病灶,它们在T1WI上是高密度灶,T2WI也是如此。SPECT也许能发现相同病灶区低灌注,随访研究描述了在异常的基底节区这种病灶的转变,这种转变说明它们不是钙化灶。 另一个需要与之鉴别的是点状出血。正电子发射研究发现病灶处糖代谢明显减弱,T1WMRI为局部代谢下降提供直接的证据[2]。梯度回旋MR影像检查,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病人中未发现问题,但弥散加权相和表观弥散系数图却显示限制的弥散,提示这是由于细胞水肿出现的高粘度而非点状出血[3]。 我们都知道,在下丘脑尾状核和壳核(非直接通路)的病灶能导致苍白球的运动减少和丘脑的抑制解除,从而产生抽搐样的动作。缺血时,非直接通路神经元功能上变得没有竞争力,然而直接通路的神经元被释放,变得突然有活力,直接通路过度活跃所致的代谢紊乱刺激了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此细胞转化为饲肥星形细胞,并且导致TI预驰时间缩短。 有人做过病理检查:壳核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大脑胶质组织中有大量的饲肥星细胞,这种细胞通常在急性损伤和逐渐收缩中出现,星形细胞在维持细胞外液体的正确的离子组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当星形细胞消失,不可避免的过度的神经放电导致活动亢进,非自主运动的结果通常是良性的,随着代谢的控制,它们也趋向消失。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并不总是一个自限性病变,有其放射性特征表现,这种放射性观察和临床表现的原因和结果现在还没有定论。 参考文献 [1]Wasterlain CG. Epilepsia partialis continua. In : Seizures and Epilepsy. https://www.360docs.net/doc/425843091.html, Inc: May 4, 2010. [2]Hsu JL, Wang HC, Hsu WC. Hyperglycemia-induced unilateral basal ganglion lesions with and without hemichorea. A PET study. J Neurol 2010;251:1486-90. [3]Chu K, Kang DW, Kim DE, Park SH, Roh JK. Diffusion-weighted and gradient echo magnetic resonance findings of hemichorea-hemiballismus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hyperglycemia: A hyperviscosity syndrome? Arch Neurol 2011;59:448-52.

杭廷顿氏舞蹈病(Huntington's

Huntington's Disease 前言 杭廷頓氏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又稱為慢性遺傳舞蹈病)是一種目前無法治癒的基因遺傳性疾病,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美國約有三萬五千至五萬名患者。此種疾病通常在成年期發病,由於部分大腦神經細胞的死亡,而導致整合失衡、認知困難,以及身體出現不自主的動作。杭廷頓氏症 (Huntington ' s disease)是一種可怕的遺傳性疾病。病人患病以後,由於大腦功能持續退化,會逐步喪失行走、思考、說話和推理的能力,最終生活無法自理,完全依靠他人的照料。 病理學 死後檢查,腦是縮小及萎縮的,而且腦的重量降低,尾核是最常受到影響的構造,由於尾核和豆狀核嚴重受影響的,會喪失神經元.紋狀體神經元損失,且向其它基底核的投射減少.此外,額葉和頂葉皮質的深層神經元也會消失. 發生率 HD發生在全世界以及各種族群,特別是白種人.在美國及歐洲的感染率是4-8/100000.致死通常是因心臟血管,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造成. 症狀 症狀通常出現在35-45歲之間,發作年齡的範圍是寬的,有紀錄的個案最年輕的是5歲,最老的是70歲.此疾病有三個特徵顯示分別為動作問題,人格問題和精神退化.可能三者同時發作,或幾年,一個階段再加上一個.一般,症狀的發作是隱藏的,剛開始可能笨拙,物品落下,不安,躁動,邋遢和忽略責任,漸 進舞蹈動作及癡呆,顯然的,精神病事件,憂鬱,不負責任的行為可能發生.

1. 舞蹈動作 大部分此疾病的診斷特徵是無意識的動作顯露,無目地的和突然的.近端遠端和中軸肌肉都受影響.在早期臉部有輕微的扮鬼臉,眉毛和前額有間歇性動作,肩膀會聳肩,和肢體有抽筋動作.走路是聯結更多劇烈的上肢和下肢動作,造成舞蹈症,昂首闊步,步態呈現口吃式,這些不正常是此疾病的特別特徵.舞蹈動作會因情緒刺激而增加,睡覺期間會消失.嚴重度增加,對日常生活會變的困難,像說話和吞嚥.末期,舞蹈動作可能消失和可能以肌肉僵硬和低張代替. 2. 精神症狀 有組織的痴呆且記憶漸進式的損傷,智力喪失,冷淡和不注意個人清潔.疾病的早期,不正常易怒,衝動的行為,和沮喪發作或突發暴力;這些並不稀少.約有10%的病人會得到精神分裂症,基本的原因是不明顯的,直到舞蹈動作發展. 疾病的發狂和精神特徵通常導致精神重建的約束. 3. 其他精神方面的症狀:憂鬱症或是精神分裂症,晚期出現漸進式癡呆. 4. 神經學檢查:持續性動作例如:舌頭突出和手抓取(擠牛奶),持續的手指彎曲 和伸直,腿持續的交叉和不交叉,這些不自主動作可能讓他無法走直線. 5. 嚴重步態障礙:包含奇異的口吃式、舞蹈和共濟不能的特徵 6. 眼球運動功能:(通常是不正常)視覺動作變成受損,以及降低眼球運動和喪失 平順的追視. 7. 口舌運動失用症:例如:舔唇、吸吸管、鼓臉頰的動作。 8. 強烈反射:clonus and Babinski sing偶爾出現,到了末期,原始反射會出現(例 如:grasp,sucking).個案約有10% 出現Extensor planter responses。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chronic progressive chorea)

概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chronic progressive chorea)又名Huntington舞蹈病或遗传性舞蹈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中年起病,临床特征为慢性进行性舞蹈样动作,进行性痴呆。病因和发病机制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4p16.3,基因产物为亨延顿素(Huntingtin)。本病损害主要尾状核、壳核、大脑皮质。尾状核皱缩并发生脱髓鞘改变,病变区域内神经细胞变性和脱失,常伴有明显胶质细胞增生。壳核、苍白球和双侧丘脑也可见神经元脱失,全大脑萎缩,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神经生化研究发现,尾状核内多巴胺过多或纹状体突触后多巴胺受体敏感性过高是造成舞蹈样动作的成因,精神症状的出现则与隔核多巴胺活性增高有关。胆碱乙酰化酶活性降低,导致乙酰胆碱合成减少,打破了纹状体系同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平衡,也可引起多动现象。也有学者认为,本病发生与基底节γ-氨基丁酸(GABA)减少有关。临床表现本病常于30~50岁间隐匿起病,男女均可患病。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达一、二十年。首发症状常为人格和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舞蹈手足徐动症,最初出现动作笨拙,挤眉弄眼,摇头耸肩,随后出现四肢和躯干快速多变的舞蹈样动作,并因情绪紧张而加重。躯干的不自主扭动常导致患者端坐、站立、行走困难,并且常常摔跤。喉肌和舌肌受累出现构音困难和吞咽困难。多数患者有情感障碍和不同程度智力减退。20岁以前起病的少年型Hunt-ington病,通常以肌强直为特征,而不是舞蹈样动作,还可有癫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人情绪易激动,表现抑郁或冲动行为。记忆力、智力进行性减退,最终导致痴呆。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脑电图可见弥漫性慢波,一般无特异性。二、CT可见侧脑室前角扩大,尾状核变平坦或凹陷,全脑呈弥漫性萎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见纹状体中葡萄糖代谢明显降低。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病例常具有舞蹈样动作,情感障碍,成年后渐进性痴呆及家族史等,诊断不难;小舞蹈病系在儿童期发病,多可自行缓解,且常有风湿病的其他表现。出生后不久出现舞蹈手足徐动症是因产伤缺氧或核黄疸所引起,且症状多持久存在。罕见的良性舞蹈病系在儿童期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仅有轻度肌无力,无智力改变,病情不进展。老年性舞蹈病发生于老年人,可由中风引起,起病急,可呈现偏身舞蹈症。L-多巴,酚噻嗪类及避孕药诱发的舞蹈症,均有服药史,且不伴有痴呆。治疗一、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氟哌啶醇,2-4mg口服,每日3次。也可用泰必利0.1-0.2g口服,每日3次。氯丙嗪或奋乃静、三氟噻吨、利血平或丁苯喹嗪治疗,给药时需逐渐增加剂量直至不随意动作得到控制或出现这些药物诱发的震颤麻痹综合征所导致的无力症状。二、拟胆碱能药物毒扁豆碱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阻止乙酰胆碱降解,从而提高纹状体系统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一般每次1-2mg 口服,每日3次。三、增加脑内GABA含量制剂既可直接口服GABA0.25-0.5mg,每日3次,也可口服维生素B6或丙戊酸钠间接增加脑内GABA浓度。四、哈伯音(石杉碱甲)是一种中枢胆碱酯酶抑制剂,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内,阻止乙酰胆碱的水解,对改善智能、阻止进行性痴呆效果较好。一般每次50-150ug口服,每日3次。五、精神异常多为反应性抑郁,可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也可选用选择性5-羟色氨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百优解)等。六、近来有学者报道,用碳酸锂治疗该病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为通过调节脑内GABA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不平衡而实现的。

1例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护理

1例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护理 摘要】总结1例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护理。该病症状一般在活动 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消失。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环境护理等基础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偏侧舞蹈症护理 偏侧舞蹈症通常是由于对侧基底核及其联系纤维受损而引起的单侧肢体或面 部的不自主、无规律、无目的的舞蹈样动作[1]通常清醒时易出现,睡眠时消失。糖尿病性舞蹈症多发生于血糖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酮症及非酮症患者。该 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2]。据傅燕虹等[3]报道,舞蹈症 同时伴有显著的血糖增高,血糖值 9. 39 ~ 70. 22mmol / L,且尿酮体阴性。本院收 治的1例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症状减轻,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主因多尿,口干,多饮10余天伴左侧肢体活动异常于2015-7-16入院。查体:体重60kg,身高150cm,BMI:26kg/m2;生命体征平稳; 随机血糖19.6mmol/L,血酮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18.2%;右侧足背动脉搏动 减弱;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存在。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达 180/140mmHg,未规律用药;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脑白质病变。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降糖,降压,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 清醒时左侧肢体不由不自主舞动,入睡后消失。经3天用药治疗观察,患者血糖 波不动于10.0~17.0mmol/L之间,血压波动于120~150/70~100mmHg之间,其左 侧肢体舞动症状明显好转。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左侧肢体不由不自主舞动,与众不同,产生焦虑,抑 郁负性情绪。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独居,对疾病不重视,住院 紧张焦虑,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人员及病友,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目前治疗 和护理,予以安慰、鼓励、疏导,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提高依从性。 2.2 饮食护理由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18.2%,平日喜甜食,饮食不规律,给 予定糖尿病营养餐;为预防跌倒予以卧床休息,按轻体力运动强度计算热卡 (30kca/kg/d),其每日总热量1350kca,碳水化合物675kca,蛋白质337kca, 脂肪270kca。且患者有便秘症状,指导顺时针按摩腹部,鼓励食用各种富含纤维 素的蔬菜,如芹菜,菠菜,黄瓜等。以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并有 利于改善血糖、血脂代谢,促进胃肠蠕动。 2.3 用药护理据UKPOS研究[4]指出严格控制高血压,使血压降到145/82 mmHg,可使脑卒中危险性下降到原来的44%,充分说明控制高血压对糖尿病、 脑血管病的重要性。此患者高血压病史6年,在家出现头晕不适,血压高时才行 服药;住院后责任护士分餐发药并服药到口,予以监测血压3次/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4 安全护理由于患者清醒时左侧肢体不由不自主舞动,存在跌倒风险,床 头悬挂警示牌,加用双侧床档;嘱家属24小时陪护,离床活动时必须陪同;床 旁无潜在危险障碍物,保持地面干净,无水迹,防止滑倒;日用物品布置易取放;发放大小合体病号服,穿防滑鞋子;加强巡视,为避免肢体舞动导致输液针滑出、药液外漏或脱管发生,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严格交接班,尽量避免患侧采血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