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各种咳嗽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各种咳嗽秘方

风热久咳——清肺定咳汤(朱良春方)(组成)金荞麦20g,鱼腥草(后下)15g,白花蛇舌草20g,天浆壳12g,化橘红6g,苍耳子、枇杷叶(去毛包)各10g,生甘草5g。(功效主治)治疗风热流感、支气管炎、肺炎久咳而偏于痰热者。有清肺、化痰、定咳退热之效。尤对风温(肺炎)咳嗽,痰多,发热,痰黏稠或黄脓痰,苔微黄,脉数,并口渴欲饮之证,颇有速效。(方解)清肺定咳汤乃朱师自拟之通治风热久咳方,吾辈历年仿用,治疗上述诸证,屡收速效,此方对痰热蕴肺之久咳、痰多或痰黏阻滞、咳唾不爽之证最为合拍。方中金荞麦又称天荞麦、野荞麦、开金锁,性味甘寒,微苦涩。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祛瘀功能。《分类草药性》谓其能补中气,养脾胃。治咽喉肿痛、肺脓疡、肝炎、筋骨酸痛、菌痢、白带等。有清化痰热之功。朱师治疗风热久咳,肺、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喜以本品和鱼腥草为对。考鱼腥草性味辛寒,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分类草药性》谓能去食积,补虚弱,亦是治疗肺及呼吸道感染的良药。药理研究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利尿通淋三大作用。二药相伍,其清化痰热和利湿之功相得益彰。盖无湿不生痰,无热不生痰,湿和热是酿痰之因,湿和热交混蕴结,则痰旋除旋生。今二药相伍同为清热祛湿,湿热二邪分化则痰无再生,不是祛痰,胜似祛痰,痰消则久咳自止。先师祖章次公言及“祛痰古称宣肺,镇咳古称肃肺”,故分化湿热二邪,即是杜绝痰热再生的治本之法。《分类草药性》谓金荞麦能补中气,益脾胃;鱼腥草能去食积,补虚弱,确有其理,因甘可悦脾,甘寒能养阴补益肝肾,且鱼腥草微辛,金荞麦微苦涩,微辛能开,微苦能降,微涩能补。方中白花蛇舌草除助其分化湿热二邪和清化痰热之外,还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调节免疫功能。天浆壳亦名萝摩,性味咸平,能软坚、化痰、清肺、止咳、平喘。枇杷叶微苦辛,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咳者不咳矣。二药均镇咳平喘,用量不可过大。此方有宣肃同用之妙。方中借苍耳子有抑制流感病毒和抗过敏作用,又能祛湿升阳通督,朱

师喜掺用流感方中意寓扶正。橘红调中化痰,甘草润肺止咳,共奏清肺定咳之功。(加减)高热咽喉肿痛,腮肿目赤加蝉蜕、僵蚕(借两者疏风热,利咽化痰,抗过敏之用);恶寒者加炙麻黄3g;高热便秘者加牛蒡子或生大黄;咳喘甚者加葶苈子、桑白皮。(验案)朱师曾治汤某,咳嗽缠绵1个月,服中西药多方未愈,咳呛胸痛,口干欲饮,纳食不香,痰多黏稠,夹黄脓痰,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朱师诊为痰热蕴肺,外感误治,投清肺定咳汤,服5剂,咳止痰净。诸症如失。(方源)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外感久咳的经验和特色选析.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8

风寒久咳——旋覆夏麻芍草汤(朱良春方)(组成)旋覆花8g,生旱半夏6~10g,生麻黄1.5g,茯苓6g,生姜3片,生白芍、甘草各3g。(用法)不取煎服,而取口杯加盖隔水炖服。(功效主治)通治风寒久咳。(方解)朱师治咳用药主张简朴轻灵,简朴轻灵之品能开达上焦,肺位上焦,“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风寒郁闭于肺,是外感久咳不愈之主要原因。临证中见风寒久咳者较多。究有外感风寒误投辛凉或甘寒之过,有早用镇咳肃肺之品至风寒郁闭于肺,更值一提的是时医(指西医和自我从属西医的中医),统以炎症为热证,不论寒热气管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统以消炎论治,均投类似寒凉中药类的抗生素和消炎药,或以清热解毒中药统治“炎症”,殊不知中医的辛温疏散、宣肺祛痰、发汗温阳等均有“消炎”之奇效。经云:“咳嗽之总病机为痰涎或水饮,聚于胃,关于肺。”上方辛开渗利,方中旋覆花、旱半夏,降逆和胃之中,而又加茯苓以涤饮除痰。在仲景伤寒金匮中咳者加半夏,痰多加茯苓,几为定律。盖旋覆花、半夏降逆,则气降咳自止。茯苓利水则水去痰自除。观金匮痰饮咳嗽篇,半夏原治支饮,苓甘五味姜辛条下,“咳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此乃半夏既能治咳又能利水之明证也。故半夏治咳,何尝不利水;水为痰之源,茯苓渗利行水,何尝不治咳,更妙在轻用生麻黄意在通阳于外,少用茯苓则通阳于内。水气搏于外,则用麻黄;水气搏于内,则用茯苓,两端兼顾,寓化气止咳、利水除痰之妙。方中旋覆花咸温微辛,功能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本草正义》云“旋覆花,其主

治当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专主。”又云“或谓旋覆花降气,寒邪在肺,不宜早用,则止知疏泄之力足以下降,而不知其飞扬之性本能上升”。伍半夏、生姜,又取三药之辛开,辛者能散能横行,故能携麻黄宣散肺气达于皮毛,降中有宣,宣中有降,肺之治节有权,取旋覆花之味咸,咸能入肾,故能纳气下行以归根。俾胃中之痰涎或水饮下行,即无上逆犯肺之害。方中少用生白芍、甘草,以酸甘合化,既益肺津,又轻敛肺气,且二药为伍,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之功,故有止咳作用。临床反复体会生半夏、旋覆花、生姜、白芍、甘草五药在方中为举足轻重之品,不可代替。(加减)咽痛喉痒者加桔梗、前胡各5g,薄荷2g;恶风、食少乏力、手足不温者加徐长卿10g,荆芥6g;久咳痰少黏稠加浙贝母、桑叶各6g。(验案)笔者于1985年探亲,住某省会,一亲戚之友人独生子8岁,因外感风寒咳嗽,在省儿童医院诊为急性支气管炎,住院治疗3个月,使用多种抗生素、激素,花费了数千元费用罔效,并亦用中药配合治疗,所谓中西医结合,杏苏散加减、止嗽散加减、桑菊、银翘加减、三拗汤加味、麻黄汤加味、小青龙汤等方杂投,了无寸效。邀笔者诊时见咳呛阵作,少有痰声,似燥咳而实非,咳声不爽,自述喉痒,咽痛,痰难咳出,舌淡苔白薄,脉沉细紧,大便2日1次,此乃风寒郁闭之久咳,仿朱师旋覆夏麻芍草汤加味,药用:旋覆花6g,半夏3g,生麻黄1g,茯苓6g,生姜3片,生白芍、甘草各3g,桔梗5g,前胡3g,薄荷2g,嘱放陶瓷有盖口杯隔水炖15分钟温服,2剂服后。诸症十去八九。嘱再服2剂以善后,仅花药费2元余,病家大赞中医药疗效之神奇、中医药之简便廉验的特色。(按语)此方以其简朴轻灵而屡建奇功,通治风寒久咳。凡因中西医误治之外感风寒久咳不愈者,毋论新久虚实或寒热夹杂,甚至缠绵数月或半年未见化燥化火者,或遍用中西诸药未效者,投此方效验如神,3~10剂而愈,尤其对老弱虚人、小儿不耐抗生素或市售中西止咳药无效者,更为合拍。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来以此方化裁治疗风寒久咳,屡有一两剂霍然而愈者,3~10剂治愈者多不胜举。此方药简,剂小量轻,不取煎服,而取口杯加盖隔水炖服,亦是取效之关键。试以《伤寒论》太阳篇桂枝汤煎服法为例,

煎前简单加工,火候、加水量、煎出量、服药量、服药温度、服后辅助措施、药效观察、重症服法、变证服法、饮食禁忌等,交代得详细备至。先圣医嘱之周全,足为吾人师法。读《伤寒论》除学习仲景辨证论治法则外,务必注意细微之处,《伤寒论》中的煎药方法,服药方法均有妙意所在。更值一提的是仲师用半夏乃是今之生旱半夏,近年全国大多地区均用水半夏,二者功效甚殊。笔者早有专论,此乃医药分家和学者受毒药禁用缪论的“三规五戒”之害也。仲景之“百年沉冤”急待洗雪。方本中病,而药是伪品,则效失过半。(方源)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外感久咳的经验和特色选析.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8风寒咳嗽——温肺化饮汤(于文生方)(组成)麻黄9g,桂枝9g,干姜6g,白芍15g,细辛3g,半夏12g,荆芥12g,五味子9g,茯苓12g,橘红9g,甘草6g(用法)水煎服。(功效主治)解表温肺,化饮祛痰。多用于感受风寒外袭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为咳嗽,咳痰稀薄或痰带泡沫,量多易咳,恶寒重,发热轻,身痛,鼻流清涕,可因咳喘较重而不能平卧,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方解)风寒咳嗽由于感受风寒之邪,风寒袭肺而导致肺气不宣,气不布津。治应温肺化饮。以温肺化饮汤治疗。本方多用于感受风寒外袭的慢性支气管炎出现以上症状者。是以小青龙汤合二陈汤加荆芥组成,有解表温肺、化饮祛痰之功效。(验案)孙某,男,54岁。1980年11月5日初诊。咳嗽吐痰5年,冬春加重。3天前外出感冒咳嗽加重,吐泡沫样稀痰,量多,易咳,夜间不能平卧,鼻流清涕,体温正常。给以温肺化饮汤6剂,诸症明显减轻。(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肺热咳嗽——清肺化痰汤(于文生方)(组成)炙麻黄9g,炒杏仁9g,石膏45g,黄芩12g,瓜蒌24g,前胡12g,蚤休30g,浙贝母12g,桔梗9g,炙桑白皮12g,紫菀12g,款冬花12g,甘草6g。(用法)水煎服。(功效主治)清热化痰。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剧烈,咽干咽痛,咳吐黏稠痰或黄痰,鼻流浊涕,口渴欲饮,发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方解)肺热咳嗽临床上比较常见,其病因大多因感受风热之

邪,也有的为感受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治以清热化痰,故用清热化痰汤。(验案)徐某,女,12岁。1987年3月18日来诊。咳嗽吐痰2~3年,每冬季及受凉加重。7天前又因感冒而咳嗽、吐黏痰而加重。胸闷胸痛,鼻流浊涕,体温37.8℃。查体:心率96/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腹软平,肝脾未及,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给予清热化痰汤水煎服。服药5剂,诸症明显减轻,只咳少量黏痰。又服3剂痊愈。(方源)《临证经验荟萃》阴虚咳嗽——滋阴润肺汤(于文生方)(组成)沙参30g,麦冬18g,金银花30g,连翘15g,桔梗9g,百合24g,浙贝母9g,炙罂粟壳12g,前胡12g,炙枇杷叶15g,炙紫菀15g,款冬花12g,甘草6g。(用法)水煎服。(功效主治)滋阴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咳嗽。主要临床特点为干咳无痰,口干咽燥,或痰少不易咳出,伴胸闷胸痛,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或细数。该型多见急性支气管炎。经用中西药治疗后,留有以上症状,再用止咳中西药效果不佳。(方解)肺阴虚咳嗽多因发热,咳嗽或用燥湿化痰药日久,导致肺阴亏虚,肺失滋润。用滋阴润肺汤。(验案)王某,女,14岁。1989年10月5日诊,咳嗽吐痰半个月。1个月前患者因感冒发热咳嗽吐痰,气喘,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给予青霉索、链霉素及止咳祛痰药常规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但仍干咳无痰,口干咽燥,以睡前和晨起加重。查体:心肺(-),舌红少苔。脉细数。根据以上主证及舌苔脉象变化,符合肺阴虚咳嗽,给予滋阴润肺汤6剂,干咳痊愈。本方养阴止咳为主,加用收敛止咳药炙米壳。对于久咳无痰有奇效。(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肺肾阴虚咳喘——补肺固本汤(于文生方)(组成)黄芪24g,防风9g,白术15g,熟地黄18g,紫菀12g,鹅管石18g,炒山药12g,五味子9g,党参24g,麦冬9g,紫石英18g,甘草6g。(用法)水煎服。或以上方5倍量做成水丸或蜜丸,1日服1~2粒。(功效主治)肺肾阴虚咳喘。尤其慢性咳嗽病人,每遇气候变化、劳累、活动则咳喘加重,吐痰量多,呼多吸少,食欲减退。(验案)王某,男,55岁。1987年4月5日来诊。咳嗽吐痰10余年,受凉劳累加

重,伴胸闷憋气,活动气喘,不能坚持工作。每次发作需用抗生素、氨茶碱等药物。查体:慢性呼吸困难貌,语言低微,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心率90/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腹水征(-),下肢不肿。诊为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给予补肺固本汤18剂,诸症明显减轻,感冒次数也较前减少。又按上方5倍量配成蜜丸,每丸9g,日服2次。随访2年,可坚持正常工作。(按语)祖国医学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根据以上理论,咳嗽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给予补肺固本汤。(方源)《临证经验荟萃》咳嗽——关氏咳嗽方(关幼波方)(组成)草河车10g,杏仁10g,桑叶、桑白皮各10g,生地黄10g,炒知母、黄柏各10g,玄参10g,全瓜蒌20g,苦桔梗10g,麻黄2g,牡丹皮10g,赤芍10g。(功效主治)宣肺散邪,肃肺养阴,活血凉血。用于咳嗽。(加减)伴风寒表证加生姜3g,荆芥10g;伴风热表证加金银花20g,野菊花10g;热重加生石膏30g;高热不退加紫雪散;咳多稀痰者上方去生地黄、玄参,加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多黄痰者加生石膏30g,麦冬10g;痰稠黏者加海浮石10g;干咳无痰加浙贝母10g,麦冬10g,天花粉10g;痰中带血伴胁痛者加黛蛤散10g,仙鹤草10g,藕节10g;咳嗽伴咽痛者加金果榄10g,僵蚕10g或锦灯笼6g;久嗽不愈,伴有喘促者加紫苏子10g,莱菔子10g;外邪已除者加白果10g。(验案)女患,59岁,1987年1月9日初诊。患者咳嗽吐白黏痰20年余,1965年因患外感致咳嗽咳唾白沫,痰量多,曾服中西药效果甚微。今年初无明显诱因,病情加重,夜间不能平卧,胸闷,咽痛,面部轻度浮肿,纳差便干,大便3天一行,尿黄,苔薄白,脉沉滑。既往有糖尿病史。证属痰湿内停,肺失宣降,治以宣肺化痰、降气止咳之法,方用:草河车10g,杏仁10g,桑叶、桑白皮各10g,生地黄10g,玄参10g,前胡10g,赤芍10g,牡丹皮10g,苦桔梗10g,半夏10g,茯苓15g,橘红10g,炒莱菔子10g,紫苏子10g,白芥子10g,麻黄5g。二诊时痰涎减少,胸闷减轻,咳嗽略减。仍咽干,大便干,脉沉滑,苔薄白。上方去生地黄、牡丹皮,加五味子10g,细辛2g,7剂。药后咳嗽大减,吐少量痰,夜间已能平

卧,食欲转佳,大便干,脉沉弦,苔薄白。上方去五味子、细辛、紫苏子,加紫菀10g,款冬花10g,百部10g,在主方基础上加减治疗2个半月病乃愈。

(按语)关老证治咳嗽,常常贯穿下述原则。1.宣肺散邪肺主皮毛,气通于表,凡时令之邪,均可犯表伤肺,故治宜宣散,最忌闭敛,故用药如麻黄(风热当配石膏)、杏仁、苦桔梗之属宜之,其中麻黄用量宜轻,盖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常用3~5g即可,宣肺最佳。否则,清肃之令不行,必成痼疾。2.肃肺养阴肺为金脏,凡木火升腾,胃热蕴蒸,皆伤肺金,以致肺阴大伤。而风寒湿燥之邪皆能化火,故清热肃肺、养阴保津实为治咳之要道。故方中常用桑叶、桑白皮、知母、黄柏、草河车等。若热重则必用金银花、天花粉、生石膏之类。关老认为金银花、天花粉配伍有功同羚羊角之妙用。又肺恶燥喜润,故常宜用生地黄、玄参、瓜蒌、知母等甘润之品以滋燥金。3.活血凉血关老认为,肺虽主气,然百脉朝肺,气病必及血络,因而颇重活血凉血,故方中常用赤芍、牡丹皮、生地黄之属,既可清金保肺,兼寓“治风先治血”之妙意,可谓深得理肺三味,学者于此最宜深究。(方源)陈勇,吴春节.学习关幼波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7,1(3):103

咳嗽——截咳2方(姜春华方)(组成)百部12g,南天竹子6g,天浆壳3只,马勃3g。(用法)8岁以下儿童减半。(功效主治)温肺肃肺,截治咳嗽。凡急慢性或持续性或阵发性咳嗽剧烈,无痰或痰少难咳者。(方解)百部温肺润肺、下气止咳,具有温润而不燥、开泄降气的特点,故不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新久诸般咳嗽均可以应用,尤以治久咳、顿咳和肺痨咳嗽为宜,故用作主药。南天竹子,苦涩微甘而平,有小毒,功专止咳。该药所含南天竹子碱有强烈的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故有较好的镇咳作用。成人用量一般不超过6g (二钱),过量易中毒。天浆壳味甘辛温。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姜老认为该药稍具强壮作用,与百部配合,民间治疗百日咳有良效,可以推广使用于诸般咳嗽,尤以阵发性咳嗽疗效较好。马勃辛平,清肺利咽,现代药理研究,百部与马勃对呼吸道及肺部多种病菌感染有

抑菌作用,并能保护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从中医传统理论看,4味药相辅相成,既能温肺润肺,又能肃肺清肺,邪去肺宁,其咳自止。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总结了四个咳嗽方,既高效,又普适

总结了四个咳嗽方,既高效,又普适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证候,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传统多分型辨治。笔者以为,下述几方治疗咳嗽,既有高效性,又有较强的普适性。 (1)江氏金沸草散:颇能宣降肺气,化痰止咳,普适性较强,凡咳嗽者概可选用。 (2)大柴胡汤:有较强的调畅气机,攻逐邪气作用,颇宜于咳嗽较剧或肺部有感染者。若年高体弱,则当慎用。 (3)柴麻四物汤:清热解毒作用较强,主要适用于热咳,勿用于寒咳。 (4)麻八味及其加味方:麻八味颇能宣降肺气,可作为各型咳嗽的基础方;麻八味加味方清热解毒作用较强,适用于热咳,勿用于寒咳。 注意事项 喉源性咳嗽不在本节讨论之列。 病情严重者,需配合西医治疗。 // 一、江氏金沸草散江尔逊经验方 (一)概述 1.组成与用法 旋覆花10g,白芍10g,生甘草10g,法半夏10g,茯苓10g,陈皮10g,杏仁10g,白芥子10g,荆芥6g,前胡 10g,桔梗10g。 笔者临床恒加麻黄10g。若患者为小儿,则以款冬花10g代旋覆花。1剂煎2次,服1天,分3次服。 2.方解 方以麻黄、杏仁、荆芥、前胡、桔梗宣肺止咳;旋覆花、半夏降气化痰;二陈汤合白芥子理气燥湿化痰;白芍合甘草缓急止咳,桔梗合甘草清利咽喉。诸药合用,共奏宣降肺气、理气燥湿、止咳化痰之

功。临床可随证加减。 (二)各家经验举隅 1.江尔逊 余早年体弱,薄受风寒辄咳,每以金沸草散取效。施诸他人,亦收捷效。数十年来,余治咳嗽,无论新久,亦无论表里寒热虚实,恒喜用此方化裁。有病者咳嗽缠绵数月,遍用中西药物乏效,服此汤数帖而痊。余因叹其佳妙而授他人,以至辗转传抄,依样画葫芦,竟亦屡有霍然而愈者(方中主药金沸草乃旋覆花之茎叶,余恒用其花)。余用此方治愈之咳嗽不知凡几,深知方中诸药均可损益,唯旋覆花、芍药、甘草三味为举足轻重而不可挪移之品,故特表而彰之。 若风寒咳嗽,不论久暂,可尽用本方;若喉痒咳痰不爽,似燥咳而实非,可加桔梗;风热咳嗽,去荆芥、前胡,合桑菊饮;燥热咳嗽,去荆芥、前胡,合贝母瓜蒌散;痰多而清稀,合二陈汤;痰黄而夹热,加黄芩,或合泻白散;兼喘,合三拗汤;痰壅气促,上盛下虚,去荆芥、前胡,合苏子降气汤;咳嗽日久,无明显外证,合止嗽散;脾胃虚弱,合五味异功散;反复感冒者,合玉屏风散。[江尔逊 . 金沸草散琐言 . 四川中医,1986(1):13] 2.余国俊 江氏金沸草散综合取舍“金沸草散”和“旋覆花汤”,并合用了六安煎(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和桔梗汤。 江氏金沸草散堪称治咳高效方。方用荆芥、前胡疏散风寒,宣畅肺气;旋覆花肃肺降气,豁痰蠲饮。方中内寓芍药甘草汤缓急解痉;六安煎运脾祛痰,清咽利膈。余治外感咳嗽,必首投江氏金沸草散,疗效高于同类方药。又遵江老之训,通过灵活化裁,充分发挥复方之协同作用,而扩大其运用范围,通治诸般咳嗽(喉源性咳嗽除外)。[余国俊 . 余国俊中医师承讲记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三)笔者解读 1.咳嗽难治解 俗话说“伤风咳嗽,郎中对头”。说明咳嗽既频发常见,治疗效果也多不迅捷。究其因,不是医者辨证施治的水准不够,而是没有掌

名老中医秘方大全

名老中医秘方大全 陆芷青 陆芷青教授,汉族,1918年3月20日生于温州市名医世家,年13从父建之公习医,薪传口授,尽得先人之学。曾任【温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员会】委员、【中医学会浙江省分会】理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分会】副主任、【浙江中医学院学术及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等职。 陆老业医60载,娴熟岐黄、仲景之学,精于中医内科,善治时病及内科疑难杂证,学术造诣精深,尽得先君之学。著作及参与编写的书目有《王孟英医案点校评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白话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白话解》《温病条辨白话解》等。有50余篇论文在海内外杂志发表。1978年以来,先后带5 批硕士研究生,成绩蜚然。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高等教育事业有特殊贡献者」的政府特殊津贴。 【四子平喘汤】 ﹝组成﹞:(1)葶苈子12克。(2)炙苏子9克。(3)菜菔子9克。 (4)白芥子2克。(5)苦杏仁9克。(6)浙贝母12克。(7)制半夏9克。(8)陈皮5克。(9)沉香5克(后下)(10)大生地12克。

(11)当归5克。(12)紫丹参15克。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 (1)畏寒肢冷,加肉桂。 (2)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3)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4)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典型病例﹞:蔡某,男,57岁,1992年5月2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已有30年,经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久治少效,近旬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加剧,经同事介绍前来求治。查:面色暗滞、语声不扬、咳嗽气急、痰多色白、口干不饮、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四子平喘汤﹞加瓜萎皮10克、薤白10克,7剂。二诊:药进7剂,胸闷心悸气急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剂。 三诊:诸病悉除,原方再进7剂。 周信有 周信有教授,汉族,1921年2月19日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东汤村。自幼从师习医,刻苦攻读,跟师侍诊。于1941年考取行医执照,悬壶于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而

干祖望的家传中医秘方

98岁老中医教你与医院绝交 干祖望,男,98岁,中国10大名老中医,退休中南海,国内最权威,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找他看病,要提前许久预约,仅挂号费就1200元,,但拿的中药却几块钱。他能高寿,秘诀就在于他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法。与朋友们分享。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 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

名中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八个秘方 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秘方(8首) 12.1加味麦味地黄汤 【来源】董建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紫石英15克(先煎),熟地、怀山药、丹皮、 茯苓、泽泻各10克,肉桂3~6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久煎,日分两次温服。 【功用】补肾纳气平喘。 【方解】肾主纳气,故久病喘咳,根源在于肾虚。喘咳为临床常见病,而老年性肺肾 两虚的喘咳多难速效。肺主肃降司呼吸,肾主封藏而纳气,有升有降,则病无所生。年高之人,阴阳并衰,咳喘病久,肺肾两虚。故本方药用麦冬滋阴润肺,清热止咳;五味子补肾固精、收敛肺气;紫石英温补肾阳,纳气定喘;肉桂引火归源,纳气归肾,与六味地黄丸相配,既能收敛肺气,又能双补肾之阴阳。本方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以此纳气平喘之法,故于肾气亏虚之喘咳,每获良效。 【主治】老年性喘咳。 【疗效】余在临床,治疗多例老年喘咳患者,病史多在二三十年之上,用清肺化痰、 平喘止咳之常法屡不见效者,以本方从肺肾入手,纳气平喘,疗效甚佳。 12.2消痰治咳汤 【来源】张海峰,《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组成】炙猪牙皂3~6克,法半夏6~10克,制南星6~10克,浙贝母6~10克,橘络6~12克,生姜3~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消痰,通络,制咳。 【方解】本方源出古方,原由法半夏、制南星、皂角、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痰壅盛,喘促不能睡”。今去甘草、大枣之甘缓,加浙贝母、橘络增强化痰通络之力;猪牙皂辛散走窜,能治顽痰胶固,喘急胀满;南星苦温辛烈,开泄走窜,主治经络风痰顽痰;半夏辛开苦降,燥湿化痰。功专力宏,对于风痰、顽痰痼疾,用之恰当,确有良效。【主治】顽痰咳喘,风疹,痰多色白,质黏如丝,不易咯出,胸闷胸痛,舌淡苔白, 脉紧者。 【加减】若心烦口苦者,可加礞石;咽痛者,加射干;胸痛者,加瓜蒌皮。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8~15剂后即效或痊愈。 【附记】本方对痰热咳嗽者不宜用。 12.3四子平喘汤 【来源】陆芷青,《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葶苈子12克,炙苏子、莱菔子各9克,白芥子2克,苦杏仁9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9克,陈皮5克,沉香5克(后下),大生地12克,当归5克,紫丹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水煎两次,日分2次温服。 【功用】化痰止咳,纳气平喘。 【方解】本方取《局方》苏子降气汤方意,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金水六君 煎(《景岳全书》)化裁而来。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咳喘之因,在肺为实,实则气逆,多因痰浊壅阻;在肾为虚,虚不纳气,多因精气亏虚,而致肺肾出纳失常。故咳喘之病主要在肺,又关乎肾,其治不离肺肾。又脾为生痰之源,治痰应不忘理脾。因津血同源,治疗又当痰瘀同治,临床方能显效。本方以四子为君,苏子降气化痰

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咳嗽经验及医案

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咳嗽经验及医案 苓桂术甘汤是名老中医常用的方剂之一,主治风寒犯肺所致的咳嗽,经多年的临床实 践证明,该方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中医临床治疗咳嗽的重要方剂之一。 本文将介绍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咳嗽的经验及医案。 一、苓桂术甘汤的处方组成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这四味药物具有温中祛寒、祛湿化痰、 调理气血等功效,具有一定的解表祛风、止咳平喘的作用。药量如下: 茯苓6克,桂枝6克,白术6克,甘草3克。 二、治疗咳嗽的经验 1.肺热咳嗽:咳嗽剧烈,痰少而黏,口干舌燥,胸口发热,舌红苔黄。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祛风止咳。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桔梗、银花(桔梗3克,银花3克),炒杏仁(3克),鱼腥草(10克)。 2.风寒咳嗽:咳嗽清晰,痰白稀薄,口不渴,舌苔白。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麻黄(麻黄3克),贝母(贝母6克),苏叶(苏叶6克)。 3.慢性咳嗽:咳嗽经久不愈,痰多色黄,口干少腥,舌红苔少。 4.虚寒咳嗽:咳嗽声低,痰多清稀,胸闷气短,畏寒怕冷,舌淡苔白。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人参(人参6克),防风(防风6克),附子(附子1克),干 姜(干姜3克)。 三、典型医案 1.某女患者,因风寒感冒发热,咳嗽流涕。症状仍持续一周,咳嗽仍未好转。查看患 者病情后,诊断为风寒犯肺所致的咳嗽。采用苓桂术甘汤加麻黄、贝母、苏叶治疗。服用 药物后,当夜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明显减少。 2.某男患者,因患感冒后咳嗽持续两个月未好。患者发热轻微、畏寒,咳嗽声低,痰 多清稀。将苓桂术甘汤加百合、石斛、玄参、浙贝治疗。服用药物后,患者咳嗽明显减少,痰量减少,体温正常。 四、注意事项 1.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国宝秘方』频繁咳嗽气急喘鸣特效圣方柴胡脱敏汤

『国宝秘方』频繁咳嗽气急喘鸣特效圣方柴胡脱敏汤 展开全文 周平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席专家,疑难病研究室主任,我国知名呼吸病,热病,疑难病专家,中央保健局专家,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名医工作站名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四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认为临床实效是中医的灵魂,主张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他不仅对慢性肺间质疾病、激素依赖性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等疑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中医急症、热病、脾胃病以及多种疑难杂病治疗上疗效显著。 周平安教授尤其在疑难病诊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临证心得与体会,用药灵活多变,治疗得心应手,深受患者好评。 秘方一,柴胡脱敏汤:柴胡15g,黄芩10g,白芍15g,丹参15g,乌梅10g,生甘草5g,广地龙10g,全蝎6g,蝉蜕6g,防风10g,炙麻黄6g,葶苈子15g。 秘方二,柴胡清肝汤:柴胡15g,黄芩10g,枳壳10g,桔梗6g,射干10g,栀子10g,茯苓15g,桑白皮12g,川贝粉(冲服)3g,黛蛤散15g(包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一次服用。 方剂分析:柴胡脱敏汤柔肝息风,止痉平喘。柴胡清肝汤清肝泻肺,止咳平喘。

方解:本方主治频繁咳嗽,气急喘鸣患者。症见:多发于春秋两季。发病前,多由鼻咽痒,流清涕,连续喷嚏,频繁咳嗽。旋即气急喘鸣,呼气困难,或喘急痰鸣,胸闷嗳气,两胁胀满,咳引胁痛,甚则咯痰带血,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脉弦细。疗效独特而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献方人:周平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 备注:古今度量衡对照: 一、古今度量衡对照表: 1、618-907年(唐朝):一升=0.5914市升;一升=59.4毫升;一斤=19.1市两;一两=1.19市两;一两=37.30克。 2、644-1911(清朝):

屡试屡效之支气管扩张、肺系感染秘方——百合汤

屡试屡效之支气管扩张、肺系感染秘方——百合汤 踏雪无痕,韩愈后裔 昨天 15:14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支气管扩张、肺系感染秘方 支气管扩张——百合汤(姜春华方) (组成)野百合、蛤粉(包)、百部、麦冬、天冬各9g,白及15g。(功效主治)滋阴生津,润肺止血。用于久年咳嗽,经X线支气管造影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者。(方解)本方主要为养阴药与止血药配伍而成。滋阴、生津、润肺,是治其本;止血疗嗽,为治其标,本复标亦除。野百合、天冬、麦冬润肺阴,清肺热,且能治咳止血;百部润肺止咳,对新、久、寒、热咳嗽皆可应用;白及为止血药,根据姜老临床经验,白及还可填补肺脏,促进组织新生,对肺结核空洞患者,极为适宜;蛤粉清肺热,化热痰,止喘咳。姜老说,百合汤之特点,就是一经支气管镜碘油造影确诊均可服用,发作时有治疗作用,平时可防止支气管病理变化的进一步发展。早期肺结核兼见上述症状者,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支气管扩张——小蓟汤(姜春华方)(组成)鲜小蓟草60g(干品1530g),白及、生蒲黄各15g,参三七、蛤蚧粉(包)、阿胶各9g。(功效主治)滋阴润肺,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用于痰内带血或咯血大量,经X线支气管造影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者。本方对于新病出血量多者最为合适。 (方解)方中鲜小蓟草凉血止血;白及为收敛性止血要药;参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兼有活血行瘀的功能,适用于各种出血;阿胶专长补血,善于止血,又能滋阴润肺,所以出血能止,血虚能补,肺燥能润,确为一味多向性调节的药物。小蓟汤的效能是虚者能补,实者能泻,出血能止,热者能清,诸药协同,相得益彰。本方可按白及90g,生蒲黄60g,参三七60g,蛤蚧60g,阿胶120g,鲜小蓟草90g(取汁拌入)比例,取所需的药量,共研细末,加上适量的赋形剂,制成药片。每片0.3g重,每日3次,每次口服5片。(方源)

全国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

全国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 全国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全国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 1、高血压:用玉米穗上的须熬水当茶喝,半月即愈。 2、气管炎:喝大豆腐水,连续喝多日;神奇般的根除;佛教释永空提供 3、关节炎:北京医生:张建明 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4、红白痢疾:上海医生:李国治 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5、糖尿病:上海医生:马三林 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6、胃病:、陕西省:王瑞石 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7、食道炎、喉哑:浚县小河名医:申金太 烧过的煤球2个,放盒盆内捣碎,抓入2两白糖加水,放火上熬20分钟,早晚喝三日即愈。 9、肺炎:山西太原:梁正心 鱼腥草一把炖荷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11、治风湿:西安市医生:李政付 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12、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西安医生:钟明 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入布袋里,

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13、腰疼:兰州市:杨孝忠 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愈。 14、头晕头疼:陕西医师:王保魁 苍耳子半两,加红糖1两,煎水喝,7天即愈。 15、牙疼:河南名医:陈民生 石膏粉1两,麻黄半两煎水喝,两剂即愈。 16、心口疼:洛阳医生:刘广波 八角茴香烧灰,乌头二钱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17、咳嗽:洛阳医生:黄治军 桔子内倒入香油烧热吃,每日三次,每次1-2个,三日即好。 18、哮喘:山西长治:张志立 杏仁半两、蜂蜜一两,水煎服治无年哮喘。 19、满肚疼:包头市:王严明 用小米一把焙干研面和水拌吃。 20、肝炎:滑县老店医生:高治明 用猪苦胆内的水熬开喝下,一次痊愈。 21、少白头变黑发:中国医学会 (1)柏壳装枕头,枕半年自黑。 (2)何首乌三两,黑芝麻三两加红糖水煮沸分三次吃完。连吃半月后,白发逐渐变黑。 22、脸上黑痣点去掉法:洛阳:赵建林 生石灰、白碱各一半,用酒精调成糊状,点在黑痣上半天即掉。 23、牛皮癣:兰州市医生:朱军记 (1)用自己的尿洗7天即愈。 (2)用刀砍榆树流出的水连抹七天。 24、妇女不孕症:(源于广东惠阳新医大学彰肖维秘方) 当归六钱、白芍七钱、川芎三钱、红花二钱、桃仁四钱、泽兰四钱、杞子一两。穿山甲四钱,生地八钱,香附四钱,水煎服,月经干净后每天一剂,连服三剂。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前言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第1章内科病证-- 1 感冒——柴卷甘露汤(章庆云方 2 流行性感冒——解热合剂(叶景华方) 3 外感发热——通天达地汤(吴廷扬方) 4 风热久咳——清肺定咳汤(朱良春方) 5 风寒久咳——旋覆夏麻芍草汤(朱良春方) 6 风寒咳嗽——温肺化饮汤(于文生方) 7 肺热咳嗽——清肺化痰汤(于文生方) 8 阴虚咳嗽——滋阴润肺汤(于文生方) 9 肺肾阴虚咳喘——补肺固本汤(于文生方)10 咳嗽——关氏咳嗽方(关幼波方11 咳嗽——截咳2方(姜春华方)12 咳嗽——润肺止嗽汤(姚培发方)13 咳嗽——止咳方(王必舜方)14 咳喘——截喘方(姜春华方15 咳喘——消痰制咳汤(张海峰方16.顿咳——顿咳百龙汤(马莲湘方)17 肝咳——泻白2散加味(张琪方)18 胃酸反流性咳嗽——降逆止咳汤(赵棻方)19 慢性支气管炎——燥湿化痰汤(张忠国方)20.慢性支气管炎——清热化痰汤(张忠国方)21.慢性支气管炎——清润肺燥汤(张忠国方)22.慢性支气管炎——清润肺燥汤(张忠国方)23.哮喘——哮喘验方(姜春华方)24 哮喘——新加玉涎丹(姜春华方)25 寒哮——青龙三石汤加减(吕同杰方26.热哮——养阴清肺汤加减(吕同杰方)27.虚哮——固摄纳气汤加减(吕同杰方)28 支气管哮喘——哮喘方(戴西湖方)29 咳嗽哮喘——咳喘方(叶漳深方30 预防哮喘复发——蠲哮汤(洪广祥方)31 哮喘缓解期——温阳护卫汤(洪广祥方)32.哮喘缓解期——固本培元粉(朱锡祺方)33 哮喘缓解期—冬病夏治哮喘方(王秀英方34 支气管扩张——百合汤(姜春华方)35 支气管扩张——小蓟汤(姜春华方)36 肺系感染——和解清化汤(黄吉赓方)37 肺脓肿——复方鱼桔汤(叶景华方)38 肺痨——保肺散(李聪甫方)39 肺结核——治痨方(章叔赓方)40 重症肺结核——二麻四仁汤(陈苏生方)41 冠心病——益心汤(颜德馨方)42 冠心病——益元通痹汤(周信有方)43 冠心病——益君汤(陈伯咸方)44 冠心病——宽胸通痹汤(张学文方)45 冠心病——三子二肉熟芎汤(茹十眉方)46 难治性心绞痛—

老中医内科秘验方都是无价之宝的秘方,效果神奇,立杆见影

老中医内科秘验方都是无价之宝的秘方,效果神奇,立杆见影行之医话 2022-07-11 09:33 发表于江苏 1.愈咳散 【处方】麻黄6g 杏仁9g 白前9g 黄芩9g 陈皮6g 甘草6g 枇杷叶9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效】发散风寒、止咳化痰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引起的咳嗽 2.烧伤药膏 【处方】地榆50克、虎杖、紫草各30克、黄芩、黄连、大黄、白芨各20克. 【用法】用芝麻油600毫升浸泡72小时,文火炸至枯黄滤去药渣,立即加入蜂蜡10克,待药油温度下降到60度左右时再加入冰片5,待凉外敷。 【功效】清热解毒、敛疮生肌的功效,生肌长口快,愈合不留疤。 【主治】治疗烧伤的药膏,治好很多烧伤病人 3.狐臭酊 【处方】雄黄粉100克 【用法】用100毫升碘伏浸泡24小时即可,取药液涂患处,每天一次。疗效神奇,涂抹以后狐臭马上消失! 【主治】一般狐臭患者涂药数次便可治愈。 4.保胎汤 【处方】黄芪18克、人参、当归、杜仲、桑寄生、兔丝子各9克、白木15克、阿胶、砂仁、黄芩、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功效】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益肾安胎。 【主治】治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5.淋巴结肿大奇效良方 【处方】玄参、浙贝各9克、牡蛎15克、金银花6克、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各18克、全蝎、守宫各3克 【用法】研末吞服.。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主治】治疗痰核瘰疠(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肿大) 【方源】消瘰丸(玄参、浙贝、牡蛎)化裁而来。 6.祛风蠲痹黑膏药: 【处方】 A、粗料: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羌活、独活、葛根各30克、肉桂15克、生马钱子60克、洋金花、生半夏、生南星、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秦艽、杜仲、牛膝、桑寄生、桂枝、白芍、麻黄、甘遂、巴豆、木鳖子、透骨草、急性子各20克、干蟾蜍5只。 B、细料:净生乳香、净没药、蓖麻子各10克、血竭(国产的不行)20克、炮山甲15克、川蜈蚣10条。研极细粉备用。 【制法】将A粗料放进芝麻油4000克中浸泡一星期,加热炸成棕褐色后,去渣炼油,待滴水成珠后加入铅丹粉1350克。待冷却至60度时,将B细料加入搅拌均匀冷却。然后膏药放进水中七天去火毒。七天后去水加热溶化后摊膏备用。临用前撒樟脑粉适量。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疗效甚好,治愈患者数不胜数。 7.崩漏止血汤 【处方】炙黄芪30g 炒白术15g 红参9g 阿胶9g (烊化)海螵鞘9g 三七粉3g (送服)升麻3g 炮姜6g 灸甘草9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益气健脾、固冲止血 【主治】崩漏、月经过多、经期过长 【禁忌】禁食白萝卜、藜芦 8.黑玉点痣膏 【处方】生石灰粉60克、食用碱20克、鸦胆子15克、木贼、紫草、五倍子炭各10克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 大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陈景河 陈景河主任医师,汉族,1917年生于【辽宁锦县】。幼年从岳父贺绍武习医,尽得亲传,学业有就,行医于嫩水之滨。 〔消瘀散结汤〕 〔组成〕(1)鹿角20克(2)浙贝母15克(3)瓜萎20克(4)乳香20克(5)没药20克(6)香橼20克(7)白芍30克(8)甘草10克(9)牡蛎15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主治〕乳核肿痛,或渗乳汁,或乳汁中带血者。 〔用法〕将药收入容器内,加温水浸泡一小时,即行煎煮,剩药液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将药液混合一起,分两次服之。 〔加减运用〕(1)若口干燥、心下满者,为肝脾气逆化热伤阴,宜重用瓜萎至50克,甘凉润燥,清热而袪满,加青果5克,平肝开胃而化瘀。(2)乳腺肿胀痛甚者,加川芎10克、郁金10克,利用其气香串,同香橼舒解气机,同乳、没活血化瘀而止痛,并外用木香100克、鲜生地200克捣成泥状为饼,敷在局部。

(3)若舌苔白腻、不欲食者,为脾虚浊湿不化,加白朮10克,健脾燥湿,鸡内金3克,启脾胃消化之力,又善解脾气郁结。(4)若硬结不消,宜加甲珠10克,取其穿透破结之力,助软坚散结之药消坚止痛。(5)若用此方治疗急性乳腺炎,红肿痛甚有寒热者,加柴胡15克、黄连15克、蒲公英50克。 赵思俭 赵思俭教授,汉族,1926年出生于【天津市】,少从津门名医周雅南、李仲甫两位先生学医。 〔老人便秘方〕 〔组成〕(1)黄耆30克(2)银花20克(3)威灵仙10-20克(4)白芍20克(5)麻仁20克(6)肉苁蓉20克(7)厚朴3-10克(8)当归20克(9)酒大黄3-10克 〔主治〕老年虚证便秘。 〔用法〕水煎服,1日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俟大便调顺再停药。〔加减〕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1)便燥严重,加元明粉3-5克冲入。 (2)气虚重,加党参20克。(3)腹胀重,加木香10克。(4)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典型病例〕张某,男,81岁,原患糖尿病及冠心病、心房纤维颤动多年,现两病均较稳定,但苦于大便干燥不畅,数日一行,腹满面痛,先时用〔麻仁润肠丸〕等尚有效,近数月亦不起作用。如用泻药则引起便泻不止,虚惫气短,痛苦万状。诊脉弦大,涩而少力,代止不匀。舌嫩而赤,苔黄浊不匀,证属气血阴液俱不足,燥热蕴蓄六腑,宜标本兼治,于补气养血益阴药中,辅以清降之品,以〔老人便秘方〕加元明粉3克,服药后大便得下,且下后腹中舒泰,气力精神转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秘方慢性支气管炎——燥湿化痰汤(张忠国方) (组成)陈皮15g,半夏15g,苍术10g,款冬花15g,紫菀15g,白前15g,紫苏子15g,炙百部15g,穿山龙15g,茯苓15g,黄芩15g,甘草15g。 (功效主治)燥湿健脾,化痰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于痰湿型,以咳嗽痰多,咳痰白黏,晨起或食后尤甚,伴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滑等为主症者。 (方解)方中用陈皮、半夏、苍术燥湿化痰,和中降逆为君。款冬花、紫菀、白前、紫苏子、炙百部、穿山龙止咳祛痰以平喘,共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助陈皮以化痰;黄芩苦燥寒凉清肺,以防温燥太过,痰湿化热之弊,合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祛痰为使药。总观全方,用陈、夏、苍燥湿化痰似嫌不足,遂增加祛痰止咳之药物。张老认为湿痰的形成,缘于肺失清肃,脾失健运。但每因痰湿壅遏肺气,会再度导致肺失宣降,影响肺的水津输布,湿困脾阳,聚湿为痰,从而加重痰湿的病证,故伍以相应的祛痰止咳药尤为重要。 (方源)张莉,姜颖.张忠国治疗慢支系列验方概要.黑龙江中医药,1999(1):2 慢性支气管炎——清热化痰汤(张忠国方) (组成)黄芩15g,知母15g,鱼腥草15g(后下),桔梗15g,紫菀15g,枇杷叶15g,浙贝母15g,杏仁10g,穿山龙15g,地龙15g,太子参15g,甘草15g。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于痰热型,以咳嗽痰黄,量多而稠,咳吐不爽,气息粗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症者。或兼见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欲冷饮等症。 (方解)方中黄芩、知母、鱼腥草清泻肺热为君。桔梗、紫菀、枇杷叶、贝母、杏仁、穿山龙、地龙祛痰止咳平喘为臣。另伍太子参、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各种感冒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各种感冒秘方 【组成】葛根30~60g,紫苏叶8~10g,荆芥10g,防风10g,白芷10~12g,麻黄6~9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或2剂,服后盖被令散汗出。 【功效主治】解表发汗,解肌退热。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周身骨节疼痛,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数有力等。随证加减,亦可主治风热表证。 【方解】葛根,辛甘平,解肌退热之效显著,为本方之主要药物,故剂量要足够大。紫苏叶、荆芥、防风、白芷,均属辛温解表药,剂量宜中等。麻黄,发汗解表,剂量宜偏小,有汗者可减去不用。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①本方主治风寒表证时,症见咳嗽痰白者,加杏仁、白前各10g,以止咳化痰;②本方主治风热表证,症有发热微恶寒,咽干或痛,头痛或身疼,汗出或无汗,或大便干燥,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时,可减去麻黄1味,加柴胡10~15g,玄参、知母各10g,生石膏15~20g。以发散风热、清热生津;兼见咳嗽痰黄者,又当加黄芩、桑白皮各10g,全瓜蒌15~20g,以清肺化痰止咳。 【体会】该方组织精简,疗效突出,很便于掌握,至今在泰城仍被广泛使用。它既不同于麻黄、桂技等辛温解表剂,也不同于桑菊、银翘等辛凉解表剂,独具一格,确有自己的特点。临床中,“葛苏汤”主要用来治疗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等病以及感染其他病毒属于表证者;表邪入里者,则不可拘泥于本方,当另行辨证施治,或中西医结合施治,以免贻误病机,加重病情。 【方源】《黄河医话》 四时感冒——清瘟汤(姚树锦方) 【组成】冬桑叶15g,生石膏9~15g,生芦根15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清泻肺火。主治四时感冒,症见发热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急慢性支气管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急慢性支气管秘方 慢性支气管炎——佛耳草汤(陈孝伯方) 【组成】连钱草(佛耳草)15~30g,鱼腥草15~30g,炙地龙12g,炙百部12g,车前草15g,川陈皮9g,炙甘草9g。 【用法】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镇咳平喘,清热化痰。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加减】若寒甚者,加麻黄9g、紫苏9g以解散风寒;热甚者加葎草15~30g、半边莲15~30g清热解毒;湿甚者加苍术9g、川厚朴9g燥湿健脾;阴虚者加沙参15g、麦冬15g养阴清肺。 【验案】朱某,男,50岁。咳喘伴高血压病史15年,四季发病,长期病假,于1983年11月初诊。咳嗽较剧,气急痰多,每日量在300ml左右,血压23/14 kPa;两肺听诊有干湿啰音中等;胸透:两侧肺纹理增深,透亮度增强。中医诊断:咳嗽、肺胀。西医诊断: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继发感染。辨证属肺气素虚,痰热恋肺,肺气失宣之候。治宜宣肺平喘,清热化痰。方用佛耳草汤1个疗程(10天),咳痰喘等症明显减轻,又连续服2个疗程,病情基本控制,两肺干湿啰音消失,血压亦降至正常。病员反映体力增强,并恢复了工作。 【方源】《名医名方录》 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方(张海峰方) 【组成】党参10~20g,焦白术6~12g,茯苓10~20g,炙甘草3~6g,法半夏6~12g,化橘红6~12g,炙百部10~20g,炙款冬花10~20g。 【功效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加减】有背部恶寒者再加细辛3~6g;喘较重者加炙麻黄5~10g,如虚人不耐麻黄,防其汗出伤阳,则改用连钱草(又名佛耳草)15~30g;痰量特多,痰诞不断者,加猪牙皂1~3g,胆南星3~10g;体虚甚者加重党参或用红参。张老治此病,属实证者常投小青龙汤,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精)

3.感冒、时邪、疫毒 3.1退热灵方(汪履秋〔组成〕银花15G,连翘15G,薄荷10G〔后下〕,荆介10G,板蓝根30G,半边莲30G。 (成效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感冒,包括外感风热证和风寒化热证,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或发热不恶寒,无汗或少汗,头身疼痛,苔薄脉浮等。〔用法〕每剂水煎二次,薄荷后下,煮一、二沸即可,重者可一日三四服。〔方解〕本方中银花、连翘、板蓝根、半边莲意在清热解毒,降热退烧,究其药性寒凉清解,假设不复辛品,则无散邪解毒之效,“风为百病之长”,四时皆有,故再取辛散的薄荷、荆介二药辛凉、辛温合用,以冀辛平疏风散邪,共奏散热、清热、退热之功。〔加减〕兼见鼻塞咳嗽时,加用杏仁、桔梗、苍耳子、前胡,夹有咽喉红肿疼痛,可参入牛蒡子、山豆根、僵蚕、蚤休之类。〔按语〕此方集辛温、辛凉、清热药于一体,药性清灵,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可靠,凡新感外邪,肺卫郁闭者,皆可取其散邪清热,对风热、风寒化热及温热病初起邪在表有“退热灵,一用就灵”之誉,曾对100例患者进行观察统计,有效率95%以上,平均退热时间48小时。〔典型病例〕陈某某,男性,58岁,南京人。因恶寒发热三天而求治,查T39.2度,头痛微寒,服APC能得汗,但热仍不退,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拟用本方煎服,每日二剂,药后次日即热退身凉,诸症悉平。 3.2清暑定中汤〔祝伯权〕〔组成〕佩兰10G,生地 10G,麦冬10G,藿香10G,竹茹10G,半夏曲10G,陈皮10G,扁豆10G,川厚朴6G,焦曲12G,茯苓10G,滑石块10G 〔成效〕养阴清热,利湿化浊〔主治〕夏季感受暑湿之邪,症见头晕,头痛,身倦,恶心或吐或不吐,自汗或无汗,其恶寒与伤寒略同,不过发热较重,心烦较甚,脉虚等是其别也。〔用法〕日一剂,清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煮沸5分钟即可,二煎共取汁400ML,二次分服。〔方解〕本方据香薷饮、六合定中汤、人参白虎汤等方加减,方中生地、麦冬养阴生津;佩兰、藿香消暑化湿去浊,醒脾和中止呕;竹茹清胃热止呕;半夏曲、神曲健脾胃消食止呕;陈皮、厚朴秆气除湿散满;扁豆清暑渗湿和脾;茯苓健脾祛湿;滑石清暑除热,渗湿利尿。〔按语〕中暑是夏日酷暑炎热,人感受其气所致,是夏日常见疾病之一,暑病多以挟湿为病,又暑热最易耗伤津,清暑定中汤养阴护正,清热利湿,药症相符,最能速取良效。〔典型病例〕李**,女,32岁。于1977

湖畔经方书院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各种咳嗽秘方

湖畔经方书院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各种咳嗽秘方 风热久咳——清肺定咳汤(朱良春方) (组成)金荞麦20g,鱼腥草(后下)15g,白花蛇舌草20g,天浆壳12g,化橘红6g,苍耳子、枇杷叶(去毛包)各10g,生甘草5g。 (功效主治)治疗风热流感、支气管炎、肺炎久咳而偏于痰热者。有清肺、化痰、定咳退热之效。尤对风温(肺炎)咳嗽,痰多,发热,痰黏稠或黄脓痰,苔微黄,脉数,并口渴欲饮之证,颇有速效。 (方解)清肺定咳汤乃朱师自拟之通治风热久咳方,吾辈历年仿用,治疗上述诸证,屡收速效,此方对痰热蕴肺之久咳、痰多或痰黏阻滞、咳唾不爽之证最为合拍。方中金荞麦又称天荞麦、野荞麦、开金锁,性味甘寒,微苦涩。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祛瘀功能。《分类草药性》谓其能补中气,养脾胃。治咽喉肿痛、肺脓疡、肝炎、筋骨酸痛、菌痢、白带等。有清化痰热之功。朱师治疗风热久咳,肺、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喜以本品和鱼腥草为对。考鱼腥草性味辛寒,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分类草药性》谓能去食积,补虚弱,亦是治疗肺及呼吸道感染的良药。药理研究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利尿通淋三大作用。二药相伍,其清化痰热和利湿之功相得益彰。盖无湿不生痰,无热不生痰,湿和热是酿痰之因,湿和热交混蕴结,则痰旋除旋生。 今二药相伍同为清热祛湿,湿热二邪分化则痰无再生,不是祛痰,胜似祛痰,痰消则久咳自止。先师祖章次公言及“祛痰古称宣肺,镇咳古称肃肺”,故分化湿热二邪,即是杜绝痰热再生的治本之法。《分类草药性》谓金荞麦能补中气,益脾胃;鱼腥草能去食积,补虚弱,确有其理,因甘可悦脾,甘寒能养阴补益肝肾,且鱼腥草微辛,金荞麦微苦涩,微辛能开,微苦能降,微涩能补。方中白花蛇舌草除助其分化湿热二邪和清化痰热之外,还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调节免疫功能。天浆壳亦名萝摩,性味咸平,能软坚、化痰、清肺、止咳、平喘。枇杷叶微苦辛,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咳者不咳矣。二药均镇咳平喘,用量不可过大。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各种咳嗽秘方(下)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各种咳嗽秘方(下) 咳嗽——清金宁嗽汤(陈伯咸方) (组成)糖瓜蒌15g,苦桔梗10g,杏仁泥10g,浙贝母10g,信前胡10g,鱼腥草10g,炙枇杷叶10g,金银花15g,青连翘10g,枯黄芩10g,旋覆花10g,焦远志10g。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宁嗽。主治邪热犯肺,痰热内蕴,肺失清肃而致的肺炎、支气管炎并感染。症见咳嗽痰多,胸闷憋气,咽痛喑哑,便干溲黄。舌苔黄或腻,脉数有力等。 (方解)肺属清金,喜润而恶燥,主气,宜宣畅。邪热犯肺,痰热郁黏于肺内,失其清肃宣降则为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症。方中瓜蒌宣胸快膈、清热化痰为其君药;桔梗、杏仁苦辛性平,辛升苦降,宣肺祛痰兼利咽导便为其臣药;枇杷叶、旋覆花化痰降逆,清肃肺胃,大贝母、鱼腥草清热化痰,4药为之佐使;金银花、连翘、条黄芩清热解毒,远志豁痰宁神,安镇咳嗽之枢,4药虽共职为辅,然可增加全方之药效;合而用之,使肺宣痰自化,痰除气畅则咳喘平。 (加减)口干欲饮加芦根;咽红肿痛加牛蒡子、板蓝根;纳呆加六曲;有表证者加薄荷、菊花、桑叶。 (方源)《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 咳嗽——润肺止嗽汤(姚培发方) (组成)南北沙参(各)10g,紫菀15g,蒸百部10g,光杏仁10g,款冬花10g,姜半夏10g,桑白皮12g,鱼腥草30g,陈皮4.5g,天竺子10g,甘草4.5g。 (功效主治)润肺化痰,顺气止嗽。主治:新、老咳嗽,咳痰不爽,口干舌燥,顿咳连绵等症。 (方解)本方从程钟龄之止嗽散化裁而来。以南北沙参清润肺气为君药;配合紫菀、杏仁、款冬花、百部、桑白皮宣肃肺气,再佐以鱼腥草、天竺子清热镇咳之品,使止咳而不伤正,痰热之邪有分泄之权;行补而不恋邪,肺之气阴有润补之衡。 (加减)外感风寒加荆芥10g,防风10g;风热咳嗽加薄荷6g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前言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第章内科病证-- 感冒——柴卷甘露汤(章庆云方流行性感冒——解热合剂(叶景华方) 外感发热——通天达地汤(吴廷扬方) 风热久咳——清肺定咳汤(朱良春方) 风寒久咳——旋覆夏麻芍草汤(朱良春方) 风寒咳嗽——温肺化饮汤(于文生方) 肺热咳嗽——清肺化痰汤(于文生方) 阴虚咳嗽——滋阴润肺汤(于文生方) 肺肾阴虚咳喘——补肺固本汤(于文生方) 咳嗽——关氏咳嗽方(关幼波方咳嗽——截咳方(姜春华方) ?咳嗽——润肺止嗽汤(姚培发方) 咳嗽——止咳方(王必舜方) 咳喘——截喘方(姜春华方咳喘——消痰制咳汤(张海峰方.顿咳——顿咳百龙汤(马莲湘方) 肝咳——泻白散加味(张琪方) 胃酸反流性咳嗽——降逆止咳汤(赵棻方) 寒哮——青龙三石汤加减(吕同杰方?热哮——养阴清肺汤加减(吕同杰方) ?虚哮——固摄纳气汤加减(吕同杰方) 支气管扩张——百合汤(姜春华方) 支气管扩张——小蓟汤(姜春华方) 肺系感染——和解清化汤(黄吉赓方) 肺脓肿——复方鱼桔汤(叶景华方) 肺痨——保肺散(李聪甫方) 肺结核——治痨方(章叔赓方) 重症肺结核——二麻四仁汤(陈苏生方) 冠心病——宽胸通痹汤(张学文方) 难治性心绞痛——升解通瘀汤(史载祥方) 心肌梗死——愈梗通瘀汤(陈可冀方) 心力衰竭——郭氏心衰方(郭维琴方) 心力衰竭——张氏心衰方(张国伦方) 心悸——宁心汤(张琪方)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方(周次清方心律失常——加减炙甘草汤方(万文漠方) 心律失常——强心饮(朱锡祺方心律失常——宁心饮(朱锡祺方) 病毒性心肌炎——养心饮(李裕蕃方) 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养阴复脉方(顾双林方) 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整脉饮(朱锡祺方) 风心瓣膜病变及慢性心力衰竭——通脉饮(朱锡祺方) 高脂血症——三降汤(王文敏方高脂血症——调脂通脉饮(邵念方方) 重症乙型脑炎——蝎龙蜈钩汤(茹十眉方) 中风——中风一方(张琪方) 老年性心脑血管病——新加杞菊地黄汤(张学文方) 失眠——补心安神膏(赵绍琴方) 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