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文言文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______同______,________

(2)反归取之 ______同______,________

答案:(1)坐“座”座位(2)反“返”返回

2.一词多义

答案:(1)量长短/量好的尺码(2)从/自己

3.古今异义

(1)至之市,而忘操.之

古义:________ 今义:指抓在手里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古义:________ 今义:指达到,通常侧重结果

答案:(1)拿,携带(2)到,等到

4.文言虚词

答案:(1)代词,指剑/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动词,到……去/代词,指鞋子(2)代词,自己的/指示代词,那,那个/他/他的(3)表转折/表顺承

5.用“/”为下面句子标出停顿。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何不试之以足?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答案:(1)郑人/有欲买履者。(2)何不/试之/以足?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翻译下列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3)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一个想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2)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4)(他)从雕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7.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因此,两人的事情都没有做成:“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

8.“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静,而把两者都看成动的了。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

9.说出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们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郑人买履》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犯教条主义错误的人。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刻舟求剑》寓意: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现实意义: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要善于变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灵活多变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要被那些教条所束缚。

【考题必练】

一、阅读“楚人有涉江者……不亦惑乎”,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楚人有涉.江者( )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③遽.契其舟( )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

答案:①渡,搭船渡过

②代词,他的

③立即,匆忙

④指示代词,这儿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剑不行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拔山倒树而来

C.而忘操之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解析】选C。例句中的“而”与C项中的“而”均表转折,可是。A项表顺承;B 项表修饰;D项表顺承。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答案: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翻译下面句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文章借助议论的方式嘲笑了楚人的愚蠢,你能说出楚人的愚蠢之处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楚人的愚蠢之处就在于不会用发展眼光看问题,此题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回答。

答案:楚人的愚蠢之处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灵活变化。(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无自信也。

【乙】江上婴儿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其父善②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③,亦必悖④矣。

【注】①引:牵。②善:擅长。③任物:处理事情。④悖:荒谬。

1.解释加点字。

①先自度.其足( )

②而置之其坐.( )

③遂.不得履( )

④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 )

答案:①量长短②同“座”,座位③终于④正

2.翻译句子。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父亲虽然擅长游泳,儿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

3.这两篇文章都是寓言,都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你

从这两篇文章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答案:【甲】文告诉我们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

【乙】文给我们的启示是本领的获得不是靠先天的遗传(或: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意对即可)

附【乙】【译文】

有人在过江时,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小孩啼哭。过江的人忙问这样做的原因。那人说:“他的父亲擅长游泳。”父亲虽然擅长游泳,儿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用这样的方法处理事务,也一定是荒谬的。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初一语文 《古代寓言二则》期中文言文复习讲义

期中复习讲义(文言文) 《古代寓言二则》 一、文章内容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文学常识 1、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三、语音 1、先自度其足(duó) 2、吾忘持度(dù) 3、遂不得履(suì)(lǚ) 4、宁信度( nìng ) 5、遽契其舟(jù)(qì) 四、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 五、一词多义 1、度(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2)吾忘持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3)宁信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之(1)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履) (3)至之市(到……去)(4)入水求之(代指剑) 3、市(1)至之市(集市)(2)市(集市)罢。 六、重点词语解释 1、而忘操之操:拿,携带 2、及反及:到,等到 3、遂不得履遂:终于 4、宁信度宁:宁可 5、无自信也无:不,没有 6、遽契其舟遽:立即,匆忙。契:雕刻 7、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 8、不亦惑乎惑:迷惑,糊涂 七、重点语句翻译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7、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 八、课文内容理解 1、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句?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 3、、《郑人置履》讲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故事,旨在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告诉我们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办法的道理;“刻舟求剑”的故事则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文言文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______同______,________ (2)反归取之 ______同______,________ 答案:(1)坐“座”座位(2)反“返”返回 2.一词多义 答案:(1)量长短/量好的尺码(2)从/自己 3.古今异义 (1)至之市,而忘操.之 古义:________ 今义:指抓在手里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古义:________ 今义:指达到,通常侧重结果 答案:(1)拿,携带(2)到,等到 4.文言虚词

答案:(1)代词,指剑/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动词,到……去/代词,指鞋子(2)代词,自己的/指示代词,那,那个/他/他的(3)表转折/表顺承 5.用“/”为下面句子标出停顿。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何不试之以足?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答案:(1)郑人/有欲买履者。(2)何不/试之/以足?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翻译下列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五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3、了解寓言的特点,能体会寓意,并说说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2.了解寓意,体会寓意。 【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以什么是寓言导入新课。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诫作用。 2.作者链接 1)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2)吕不韦,生年不详,战国末期卫国人。作品《吕氏春秋察今》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在经商期间,遇到了流亡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当时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很艰难,吕不韦很同情他,并认为子楚是“奇货可居”,于是用金钱资助子楚,并帮助他获得了继承王位的资格。公元前253年,子楚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并封他为文信侯。庄襄王死后,其子政立,是为秦始皇。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在他执政为相期间,秦国出兵灭东周,攻取韩、赵、卫三国土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为统一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秦始皇亲理政务后,将他免职,并迁去蜀,后忧惧饮鸩而亡。吕不韦为相期间,门下食客三千人,家僮万人。他命门客“人人著所闻”,著书立说,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寻找理论根据,这些著作最终汇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 案及答案7 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 一、目标导学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重点) 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难点) 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 (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三、互动探究 (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 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郑人有欲买履者。(提示:定语后置) (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 (3)无自信也。(提示:宾语前置) 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 (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

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韵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又很好地领悟了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指名读,正音(吾wú、宁nìng、度duó、度dù);再指名读。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

古代寓言二则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第一课时学案 七语组 一.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弄清大义。能记住作者及相关情况 (2)能说出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3)能记住:履、度、操、反、遂、宁、实词含义准确把握“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含义 (4)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寓言故事(注意郑人、的神态和动作语言) 二.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三.知识链接 1. 了解“寓言”:“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学过的古代寓言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四.学习内容 1.搜集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如:龟兔赛跑、守株待兔。 故事经过: 道理:

2.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读音和句读 履遂宁度 3. 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履()度()坐()至之()操()吾忘持度()及() 反()宁() 4.诵读全文三遍,试说全文大意 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构建事件经过“画面”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5.注意记忆古今不同字义和句式 如:坐, 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宁信度,无自信也。 五.学法指导 归纳整理古今不同义字词句式 六.学习小结 实虚词含义

《寓言二则》中考复习

《古代寓言二则》 一、作者、作品 二、文体:寓言 了解“寓言”:“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学过的古代寓言 有” 、、、 三、内容分析 《郑人买履》 1、第一层: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揭示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意味。 2、这个故事最为精彩之处在于末尾的人物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郑人的思维方式错在哪里? 处理问题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 4、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寓意: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刻舟求剑》 1、第一层: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是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2、作者仅寥寥数笔就完成了一则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人物的动作、语言跃然纸上,加上末尾的议论所起的补充说明作用,真使人欲增一字不能,欲减一字不得。楚人的思维方式错在哪里? 3、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 寓意: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4、两则语言内容不同,讽刺的对象相同:

讽刺的都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5、、对文中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6、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方法寓言两则复习巩固第七十八篇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 方法寓言两则复习巩固第七十八 篇 第1题【单选题】 《郑人买履》中郑人做错的一件事是( ) A、宁信度,无自信也。 B、忘持度。 C、反归取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刻舟求剑》中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 ) A、在船舷上刻上记号。 B、立即跳下河去捞。 C、不管不顾。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不要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 B、要相信量的尺寸,不要轻易改变。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去掉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催______ ______ 刻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刻舟求剑》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______国丞相______,他组织门下的宾客集体编纂了杂家著作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选一选。 宝剑______(jiàn jiàng)着______(zháo záo)急靠______(kào lào)岸【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先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再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郑人有且置履者。 置:______。履:______。者:______。 整句: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刻舟求剑》中“刻”的意思是______,“求”是______,“刻舟求剑”的意思是______,讽刺了______。【答案】: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知识点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知识点 【篇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知识点】 《古代寓言二则》月考知识点归纳【郑人买履】 1、文学常识: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 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 《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刻画了固执、迂腐,不知变通的郑人形象, 告诉我们要尊重客观现实,不要迷信教条的道理。 2、理解文意:⑴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欲:想要履:鞋者:?的人度:量长短其:自己的,指郑人的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之:指量好的尺码其:自己的,指郑人的坐:同“座” ,座位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 自己的座位上。 ⑵至之市,而忘操之。 至:到之:到??去而:连词,表转折,却。 操:拿,携带。之:指量好的尺寸译:到了到集市去的时候,却忘 了拿量好的尺码。 ⑶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乃:就曰:说持:拿译: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了。 ” ⑷反归取之。 反:同“返” ,返回归:回家取:拿之:代指尺码译:就返回家拿 量好的尺码。 ⑸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反:同“返” ,返回罢:结束,散了遂:最终译:等到(他)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⑹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何:为什么之:代指鞋以:用试之以 足(以足试之)(倒装句,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译:有 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⑺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 宁:宁可无:不无自信(无信自)(倒装句,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译:(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 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课后练习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 姓名:得分: 一、多音字。 1、先自度( )其足 2、吾忘持度( ) 3、遂( )不得履 4、宁( )信度( ) 5、遽()契(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二、解释下列词语。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履:度: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至:而: (3)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反:及:遂: (4)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以:宁:无:自信: (5)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涉江:自:坠:于: (6)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遽:契:是: (7)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求: (8)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而:若此:惑: 三、解释下列相同词。 1.“之”字 (1)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而忘操之: (4)反归取之: (5)何不试之以足: (6)是吾剑之所从坠: (7)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其”字

(1)先自度其足: (2)而置之其坐: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遽契其舟: (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四、翻译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5、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6、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五、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郑人最可笑的“言”: (2)楚人最可笑的“行”: 六、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 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量(长短)②度:尺寸尺码 题目 1、给划线字解释。 (1)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 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拿 (2)同“返”,返回。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重点字词要翻译正确) 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意思对即可) 《郑人买履》教案 1、教材分析 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 学生基础不十分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熟读领会文章的含义;通过翻译掌握重点的词、句;讨论课后题目,领会寓言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工作中不应迷信教条,要尊重客观实际;培养随情势变化而变更观念和方法的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根据理解复述课文,明白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从学习审议的感悟和所受到的启发想开去,学以致用。 5、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寓言的材料,制作课件

《郑人买履》阅读原文阅读题答案(精选7篇)

《郑人买履》阅读原文阅读题答案(精选7篇) 《郑人买履》阅读原文阅读题答案篇1 《郑人买履》这则故事故事中的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郑人买履》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郑人买履》阅读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阅读题目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20.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2分) 《郑人买履》阅读答案 18.(2分)1、量长短 2、到……去 3、量好的尺码 4、同“返”,返回。 19.(4分)(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0.(2分)宁信度,无自信也。 21.(2分)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22、(2分)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郑人买履》阅读译文

文言文精卫填海的停顿文言文精细复习——《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文言文精卫填海的停顿文言文精细复习——《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文言文精细复习——《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古代寓言二则》 一、文章内容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1,而置之其坐2。至之3市,而忘操4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5!”反6归取之。及7反,市罢,遂8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9信度,无10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11契12其舟,曰:“是13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4 二、注释 1[度]量长短。 2[座]同座,座位。 3[之]到。去。 4[操] 拿,携带。

5[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6[反]同“返",返回。 7[及]到、等到。 8[遂]终于。 9[宁]宁可。 10[无]不,不要。 11[遽] 立即,匆忙。 12[契]雕刻 13[是]这儿 14[不亦惑乎] 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 三、译文 《郑人买履》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

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重点词语解释 1、而忘操之操:拿,携带 2、及反及:到,等到 3、遂不得履遂:终于 4、宁信度宁:宁可 5、无自信也无:不,没有 6、遽契其舟遽:立即,匆忙。契:雕刻 7、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 8、不亦惑乎惑:迷惑,糊涂 9、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10、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 11、先自度其足度:量长短 12、宁信度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13、吾忘持度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14、而置之其坐之:代指量好的尺码 15、何不试之以足之:履 16、至之市之:到。去 17、入水求之之:代指剑 五、重点语句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