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

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
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

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

0 引言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多样化的地形地貌,给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农产品种类丰富独特,品质优秀。农作物的优质高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为此从2012 年起,积极探索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包括制订业务规范,统一标志管理,完善评价模型等; 经过3 年的实践,逐步在全省推广并渐趋规范,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科学评价技术不断提升。

1 制订业务规范,统一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标志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是指天气气候条件对作物品质影响的优劣等级的评定。

1. 1 制定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规范

为适应气候变化和现代农业生产优化布局发展需求,提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推进浙江气象为农特色服务工作,提高为农服务效益,为农民提质增效,浙江省气象局率先提出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为了确保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省局组织制定了《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暂行规定》,并以浙气发〔2012〕47 号文件行文下发,对农产品认证工作的认证流程、等级规定、标志管理,以及省市县气象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了规定。农产品

气候品质认证,依据农产品品质与气候的密切关系,通过相关数据的采集收集、实地调查、田间试验、对比分析等技术手段方法,设置认证气候条件指标,建立认证模式,综合确定气候品质评价等级。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统一划分为4 级,按优劣顺序分别为: 特优、优、良好、一般。

1. 2 统一全省气候品质认证标志管理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使用全省统一的标志。农产品气候品质标志由标识图和批号代码两部分组成( 见图1) 。标识图以中国气象图标为主题图形,蓝色、绿色为主色调,寓意气象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标识图包含标志名称、气候品质等级、认证机构等信息。

2 稳步推广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气象部门深化气象为农服务、助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省局《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业务暂行规定》出台后,2012—2014 年,连续3 年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标,省市县3 级分别确立3 年推广目标计划,稳步推广各项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2012 年确定为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探索年。2012 年初,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确定为省局气象为农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后,省农业气象中心随即成立了以首席气象服务专家为负责人的技术研发团队,紧紧围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需求,通过收集指标、检测品质数据,建立初步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模型; 及时审核和制作

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报告和标志,经常到认证区域进行现场勘察和交流,参与标志颁发和推广,全年完成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报告21 份。

各地市、县气象局根据《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业务暂行规定》,积极联系农户、合作社等农业种植户,选取最优的农产品,及时申报、开展认证工作; 邀请记者、电视台参与,进行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报告和标志现场颁发,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络媒体,努力宣传和推广,得到了农业种植户和广大群众的认可,有效提高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报告的影响力。此外,2012 年省气象局首次参加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会上以单独的展示区域,展示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系列产品,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首肯和广大群众的认可。2013 年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的改进。经过2012 年一年的工作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已经具有初步的影响力,2013 年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得到广泛的推广,全年完成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报告42 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涉农部门的关注,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体系初步建立。省气象服务中心把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列为重点工作,通过采访,收集影视素材,制作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专题片。

2014 年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的完善。经过两年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气候品质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继续提升影响力和科技含量,做好做精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为目标,2014 年对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进行改进。一是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模型。继续开展农产品取样、品质检测工作,收集大量、准确的品质

数据,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模型。二是限定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数量。为了更好的做好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对各地限定认证数量; 优先筛选具有区域优势的初级优质农产品,大力宣传区域农产品,为浙江农产品提高效益。3 年来,已经完成水稻、茶叶、杨梅、西瓜、枇杷、葡萄、草莓、梨、柑橘、桃、李、猕猴桃、枣、土豆等3 大类15 种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报告,共发放认证标识近90 万枚,为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申请单位提升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技术方法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一个创新性的工作,涉及到的作物种类多,以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没有现成的评价模型可以借用。目前建立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体系,除部分靠农业部门和种植户提供的品质数据和气象指标来建立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外,省农业气象中心主要以茶叶为对象,进行茶叶品质检测实验,研究茶叶品质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可靠的茶叶气候品质评价模型。

3. 1 技术思路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从气候角度出发,为天气气候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的一项工作。因此,技术方法中必须考虑到气候条件和品质等级两个要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浙江省的农业气象服务基础,以及现有的茶叶品质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建立气象因子和茶叶品质相关的评价模型。

3. 2 主要技术方法

3. 2. 1 了解作物栽培对环境条件的需求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喜温、喜湿、喜散射光等特性。一般情况下,茶树生长要求的气象条件为: 年平均气温13 ℃以上、年内

≥10 ℃的活动积温在4000 ℃·D 以上、年降水量≥1300 mm 以上和空气相对湿度≥70%。与此同时,茶树喜弱光而耐荫,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以促进植物体内芳香物质和含氮物质的形成和累计,有利于品质提高。

3. 2. 2 通过田间试验,获取品质数据根据浙江省茶叶生产现状,选取3 大茶叶主产区杭州( 西湖区龙坞镇) 、绍兴( 柯桥区富盛镇御茶村) 和丽水( 松阳县新兴镇大木行茶园)作为采样试验基地,在龙井43 和鸠坑等春茶采收期( 3—4 月) 每隔5 d 动态取样,采摘一芽二叶,每次鲜叶不少于250 g,蒸青烘干保存。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委托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进行茶叶品质生化指标的检测,得到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物、水分含量等主要品质数据。

3. 2. 3 筛选气候品质指标,建立气候品质等级评价模型基于茶树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筛选出影响茶叶品质的气象指标为鲜叶采收前15 d 的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影响茶叶品质的气象指标分别代表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和光照条件,3 个气象要素的量级不同。为此,本文采用无量纲化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

4 服务效益

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见表2。其中白茶是浙江茶叶的主栽品质之一,其品质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浙江省气象局2012 年4 月率先在安吉县开展优质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认证,受到了大户的欢迎。

2013 年仅安吉县就有10 个茶叶大户主动申请开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例如大山坞茶场通过气候品质认证,当年茶叶收益增加了20 万元,增效明显。自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以来,省局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广泛的宣传。2012 年,省气象服务中心专门制作了”茶叶的气候品质’身份证’专题片,在当年浙江省农博会主会场连续播放5 d,获得参会群众的好评,领导的首肯,并获得农业博览会展示设计金奖。2013 年,浙江省电视台公共新农村ZTV-7 频道,通过政策面对面,专门采访浙江省农气中心主任姚益平研究员,专题介绍农产品气候认证工作进展和服务成效。

2014 年以来,积极推进以政府引导的农产品气候认证工作,例如建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现在农业发展实施意见》( 市委办发【2014】105 号) 政策性文件明确规定,通过省级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给予一次性1 万元奖励,有效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全省通过农产品气候品质的认证,进—步提升了气象科技在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开辟了科技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新的途径。

据统计和申报大户的信息反馈,气候品质认证促使农产品附加值平均

提高10%,3 年累计农业增效3000 万元。

5 结语

1)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是气象部门在农业科学上的一个创新,国

内外对农产品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以前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气象条件对

产量的影响以及作物对气候的适宜性,对气候如何影响农产品品质以

及如何评价均没有做过研究。因此,进行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就没有

可以借鉴的技术方法和模型,浙江省气候中心建立的茶叶气候品质评

价模型,还没有经过长期实验验证,影响因子还需继续探索,模型参

数还需继续改进,使评价结果更具精细化和科学化。

2)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一个跨学科认证工作,主要是为农业服务,如何提升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权威性,主要方向有以下3 条: a) 气象与农业部门合作,共同负责认证工作; b) 政府发文明确由气象部

门一家负责认证工作; c) 政府部门协调,气象部门负责审批,质量技

术监督局负责认证。

文档资料: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本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

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黄岩气候影响评价-台州天气

1905期 黄岩区气候公报 2019年3月 黄岩区气象局制作

2019年3月份气候公报 一、气候概况 本月平均气温东部较常年偏高,西部接近常年略偏高;月降水量东、西部均较常年明显偏多;月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多;雨日东、西部较常年均偏多。 二、主要气象要素 1、气温。城区月最高气温25.8℃(出现在20日),月最低气温5.9℃(出现在8日、24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其中上旬较常年偏高1.0℃,中旬较常年偏高1.2℃,下旬较常年偏低0.1℃。宁溪月最高气温27.8℃(出现在20日),月最低气温4.2℃(出现在24日);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0.3℃,其中上旬较常年偏高1.0℃;中旬较常年偏高0.7℃;下旬较常年偏低0.5℃。具体温度数据如下图:

从全区3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来看,月最高气温前三位分别为:头陀29.3℃,上垟、新前29.1℃、宁溪28.4℃(除新前出现在30日,其余均出现在20日);月最低气温前三位分别为:上郑大寺基-1.7℃、屿头白石0.3℃、富山0.6℃(均出现在8日)。 2、降水。城区月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29%(34.8毫米),其中上旬较常年偏多3.9毫米,中旬较常年偏多1.9毫米,下旬较常年偏多29.0毫米。宁溪月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40.9%(48.5毫米),其中上旬较常年偏多7.8毫米,中旬较常年偏少0.1毫米,下旬较常年偏多40.8毫米。具体降水数据如下图: 3、日照。月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多4.4%,其中除中旬较常年偏多,上、下旬均偏少。具体日照资料如下图:

4、雨日。城区全月雨日19天,较常年偏多3.1天;宁溪全月雨日20天,较常年偏多4天。 5、PM2.5。根据黄岩局灰霾监测系统资料,黄岩局全月PM2.5浓度在0~35μg/m3范围内有13天(相当于空气质量优),在35~75μg/m3 范围内有17天(相当于空气质量良),在75~115μg/m3范围内有1天(相当于空气质量轻度污染)。PM2.5实时监测数据如下图: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一)确定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的要紧依据和条件 从整体看,由于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集中度、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生产经营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较大。如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花卉苗木、猪禽羊肉、蜂产品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进展潜力。一些产品具有特定的品种、资源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双低油菜、席草、山核桃、专用早稻等;但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专用早稻等粮食产品总体上已缺乏竞争优势。本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实施规划布局。 依照浙江实际,此次选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要紧依据是: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进展势头良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进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紧密。并从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生产等条件,

确定优势产区。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区不不同层次,确定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进展规模和支持重点。 一是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通过扶持和进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并具有扩大出口潜力的优势农产品。要紧有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柑桔、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蜂产品等。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外向进展战略,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展进程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加快培植竞争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交易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产品特色明显,与国内或周边省份比较,近期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要紧有猪禽羊肉、牛奶、双低油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这类农产品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按照不同层次消费的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挖掘生产潜力,增进生产效益。 (二)优先进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区域布局重点 通过比较分析,今后五年我省着重对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既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km2,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主要由苏南平原、苏中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三。进入21世纪,江苏省工业品出口增长强劲,而农产品出口增长相对缓慢,江苏农产品的出口地位已退居至全国第7位左右。在当前形势下,增强江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江苏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产业国际化逐渐加强。近年来,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但贸易逆差明显。2 007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55.98亿美元,同比增长42.96%,出口全年完成1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6%,却略低于全国18.0%的平均水平,而贸易逆差为39.59亿美元‘¨。2010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116.36亿美元,其中进口66.58亿美元而出口25.1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6.08亿美元,贸易逆差继续加大。

据商务部统计,江苏农产品出口近几年在全国一直徘徊在第7位。2007年,农产品出口排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辽宁、浙江和福建,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25%,11.31%、8.38%、8.00%和7.50%.而200 7年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额16.39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4.48%…。可以看出,江苏农产品对外贸易大大落后于沿海其他各发达省份,没有在全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应有的位置,与江苏农业大省的身份格格不入。‘

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

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 二○○五年 (2005.1~2005.12) 浙江省气候中心 2006年1月

目 录 【摘要】 (1) 1、气候概况 (1) 2、主要气候特点 (2) 2.1、气温 (2) 2.2、降水 (3) 2.3、日照 (5) 3、农业气候 (7) 3.1 大小麦 (7) 3.2 早稻 (8) 3.3 晚稻 (9) 4 重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10) 4.1 台风 (10) 4.2 连阴雨(雪) (13) 4.3 寒潮大雪 (13) 4.4 强对流天气 (14) 4.5 梅汛期暴雨 (14) 4.6 夏季高温 (14) 4.7 局地特大暴雨 (15) 4.8 秋季高温 (15) 4.9 大雾 (15) 4.10 沿海大风 (16)

上,其中东南沿海以及温州南部地区降水量大于2000mm,嘉兴大部降水不足1000mm,其他地区的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南沿海偏多2~5成,浙北大部偏少1~3成。 1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81mm,比常年偏多23%。全省各地在57~108mm,除湖州、嘉兴比常年偏少10%以外,其他偏多20%~40%;与上年比,湖州、嘉兴偏少50~60mm,宁波、舟山与上年相近,其他偏多20~50mm。 2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156mm,比常年多92%。同期降水量相比,为1961年以来仅次于1972年的第2位。全省各地在108~259mm,比常年偏多35%~122%,天台降水量(133mm)突破2月历史最多记录。 3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100.5mm,比常年偏少29%,比上年偏多27mm。各市平均为51.5~150.1mm,比常年偏少16~58%;与上年相比,除温州偏少6mm外,其他各市偏多7~65mm。 4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92mm,比常年少40%,比上年偏多9mm。全省各地为42~172mm,除临海、大陈比常年偏多,宁波、宁海、椒江与常年持平外,其他台站比常年偏少14~74%。 5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200mm,比常年偏多20%,比上年偏少9mm。各地平均为58~460mm,除湖州、嘉兴、杭州、绍兴、舟山比常年偏少10%~30%外,其他偏多10%~90%。 6月降水量全省平均130mm,比常年少40%,比上年多27mm。各地平均为12~543 mm,温州、丽水南部比常年偏多16%~73%,其他偏少10%~90%,其中浙北少70%以上。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市共24 站(占统计站点41%)打破历史同期最少记录。 7月降水量全省平均153mm,与常年(145mm)相当,比上年偏多69mm。各地分布在26~609mm,除舟山、金华、衢州在100mm以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在100~300mm之间,温州最多达400mm以上;与常年比,温州偏多一倍以上,金华、衢州、舟山、丽水大部分偏少10%~50%,其他偏多10%~100%。天台、玉环、乐清、洞头、青田5站突破历史同期最多记录。 8月降水量全省平均为200mm,比常年偏多25%,比上年多35mm。全省各地分布在25~544mm,其中宁波、舟山、台州、温州市及绍兴部分县市在200mm 以上,衢州各县市及淳安、建德在100mm以下,其他大部分市在100~200mm之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实施规则》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实施规则》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9)提出并归口。根据气法函〔2017〕39号《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8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实施规则》列为2018年行业标准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为Y-2018-02),2018年研究完成并通过了结题验收。依托该研究成果,2019年申报了2020年气象行业标准《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实施规则》,根据气法函〔2019〕58号《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0 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实施规则》列为2020年气象行业标准项目(项目编号为QX/T-2020-09)。 2、编制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由“量”转为“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长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把天气气候对农产品品质影响的优劣等级做出评定,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气候品质评价标识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农产品种植基地周边的气候环境情况。 编制《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实施规则》,对于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单位科学、规范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推进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促进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 4、标准起草人 于宏敏作为标准编写组技术和工作总负责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确定了编写组人员。编写组人员主要是《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实施规则》2018年行业标准预研究项目的完成人员。根据人员分工,于宏敏、姚俊英制订了标准编写的总体思路并组织项目的编写、研讨和各项任务落实;于宏敏、姚俊英编写了标准初稿和编制说明;王莹、张海玉参与编写了标准初稿;于宏敏、姚俊英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阙粼婧、张舒、邢德玺参与了标准的研讨和修改。 5、主要编制过程 (1) 成立起草组 2019年3月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成立了本标准的起草组,确定起草组成员,同时确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理性流通过程。农产品物流的起源、发展与成熟均在国外,我国引入这一概念相对较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均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和经验,指出国外先进理论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现代物流;国外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历史从物流的概念产生时就已经开始, 它起源于美国、发展在日本、成熟在欧洲。物流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至今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 从目前所能发现的文献看,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901年J.F.Growell 提交给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1916年, L.H.Weld 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中正式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 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经济活动。组织上, 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农业输送物流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Traffic Logistics ),通过该组织, 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资格认定, 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从事物流研究的主要国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物流概念的初步认识上, 认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 将其作为附属功能定位, 并未对物流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延伸。”(韩一军 2007)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 各国纷纷开展对农产品物流的系统研究, 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美国的 E.Smykny 和 D.Bowersox(1961)第一次从系统的角度论述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析的概念。向欣(2004)则指出,农产品物流于1956年首次被引入日本,并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学术团体“日本农产品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农产品运输促进交流会”。欧共体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与日本同时起步, 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英、德、法等国家。“建立在美国物流理念基础上, 欧共体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很快。”(张宇萍 2009) “20世纪80年代是农产品物流飞速发展的阶段, 产生了物流管理的系统化思想, 一体化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黄勇 2010)1984年G.Sharman 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物流的再认识”一文, 指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物流在企业规划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其对农业领域内的大型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1985年,W.D.Harries 和 J.R.Stock 也发表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的重组——历史与未来的展望》, 从历史经验证明了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的相关性, 首次提出了营销与物流的一体化概念, 该文的发表推动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的开展。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农产品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距离交易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 农产品物流开始了全球化运行的新阶段。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 即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 GPS )

为什么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别

为什么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别 —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黄季焜马恒运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未来农产品市场是国际大市场,资源分配和农产品供求疆界将逐渐淡化。传统国内农业生产保护政策和以国家为界的市场均衡格局和发展战略将受到冲击。在同样质量和利润的情况下,哪个国家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其农产品,哪个国家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为此,本文从成本的角度,比较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与国际主要竞争者的差距以及成本差距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迎接入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挑战提供理论依据。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一)农作物生产成本水平 1.总成本水平分析 从总体上讲,我国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的生产成本水平较高。我国每公斤小麦生产成本是美国的1.2倍,是阿根廷的1.4倍,是加拿大和法国的2倍以上(见表1)。每公斤玉米生产成本是美国和阿根廷的1.1-1.2倍,是法国的2倍多。大豆的生产成本大约是主要大豆出口国美国和阿根廷的1.2-1.3倍。我国油料作物(如油菜籽)的生产成本高达2.81元/公斤,是加拿大的3倍多。我国每公斤棉花的生产成本比美国只高5%左右,但如果考虑到棉花的质量差别和收获方式(美国棉花是一次性收获,单产比我国低很多),成本差距要更大一些。在所研究的主要农作

物中,只有稻谷在生产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虽然我国籼稻每公斤生产成本高于亚洲主要生产国家(如泰国),但与美国和阿根廷的粳稻生产成本相比,中国粳稻每公斤生产成本较低(1.14元/公斤),比美国(2.04元/公斤)低44%。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国大部分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高于对照国家呢?下面从构成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具体项目(化肥农药、机械、土地、活劳动等费用以及税收和成本外支出)做进一步分析,试图找出成本差距的具体原因。 2.各项成本费用水平分析 (1)化肥农药费用:每公斤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中的化肥农药费用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每公斤小麦、玉米、油菜籽和棉花生产成本中,我国的化肥农药费用都高于美国、加拿大和法国(表1)。我国农作物单产较高,走的是高投入、高成本和高产出的道路。降低物质投入固然是降低生产成本的直接途径,但这样必然导致单位面积产量的下降,最终不一定能达到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目的。要减少生产成本中的物质费用,最有效的途径是降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2)机械费用:同人们想象不同的是,尽管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但每单位产品生产的机械费用却不低。虽然美国的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比我们高的多,但由于美国小麦生产规模大、机械利用率高,单位产品机械费用同我们的基本相似,均在0.20-0.21元/公斤(见表1)。我国其它农作物产品生产的机械费用水平同国外相比总体上讲处于中等水平。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农户的生产规模能得以扩大、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机械费用也不会有多大变化。 (3)土地费用:从理论上讲,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中土地费用的支出应当是土

db33 t 558-2019 浙江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标准

db33 t 558-2019 浙江农产品产地环境质 量安全标准 本标准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斌、俞洁、于海燕、韩明春、俞建。 本标准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工作部署,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浙江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的安全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及其浓度〔含量〕限值、采样和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内大田种植的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中所指的灌溉水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处理后的城镇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及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污水;不适用于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进行灌溉的废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T6920-1986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7467-198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8-1987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70-1987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

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 0 引言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多样化的地形地貌,给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农产品种类丰富独特,品质优秀。农作物的优质高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为此从2012 年起,积极探索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包括制订业务规范,统一标志管理,完善评价模型等; 经过3 年的实践,逐步在全省推广并渐趋规范,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科学评价技术不断提升。 1 制订业务规范,统一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标志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是指天气气候条件对作物品质影响的优劣等级的评定。 1. 1 制定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规范 为适应气候变化和现代农业生产优化布局发展需求,提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推进浙江气象为农特色服务工作,提高为农服务效益,为农民提质增效,浙江省气象局率先提出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为了确保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省局组织制定了《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暂行规定》,并以浙气发〔2012〕47 号文件行文下发,对农产品认证工作的认证流程、等级规定、标志管理,以及省市县气象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了规定。农产品

气候品质认证,依据农产品品质与气候的密切关系,通过相关数据的采集收集、实地调查、田间试验、对比分析等技术手段方法,设置认证气候条件指标,建立认证模式,综合确定气候品质评价等级。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统一划分为4 级,按优劣顺序分别为: 特优、优、良好、一般。 1. 2 统一全省气候品质认证标志管理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使用全省统一的标志。农产品气候品质标志由标识图和批号代码两部分组成( 见图1) 。标识图以中国气象图标为主题图形,蓝色、绿色为主色调,寓意气象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标识图包含标志名称、气候品质等级、认证机构等信息。 2 稳步推广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气象部门深化气象为农服务、助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省局《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业务暂行规定》出台后,2012—2014 年,连续3 年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标,省市县3 级分别确立3 年推广目标计划,稳步推广各项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2012 年确定为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探索年。2012 年初,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确定为省局气象为农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后,省农业气象中心随即成立了以首席气象服务专家为负责人的技术研发团队,紧紧围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需求,通过收集指标、检测品质数据,建立初步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模型; 及时审核和制作

浙江省农产品外贸出口调研报告

《浙江省农产品外贸出口调研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营销13-1班 姓名:戴钰涛 学号: 201316009 任课老师:黄笛 二〇一五年五月

今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农副产品进出口总值40.26亿美元,同比下降0.30%。浙江是继山东、广东、福建之后我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省市。由于整体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影响,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未来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浙江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速降低。而农产品出口以农副加工品出口为主,出口产品主要为水产品、茶叶、蔬菜及水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及韩国。近日,美国日本等主要进口国纷纷颁布了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管制,预计将较大影响我省的农产品出口。 浙江农业生产存在着较高的机会成本。水稻等大宗农产品由于规模小、效益低不仅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收入增长的需要,而且不符合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要求。机械化程度较低,效率不高一直是中国农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竞争力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在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对汇率的施压,人民币呈现增值的趋势。这一微妙改变使浙江农产品出口受到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农副产品的出口。 然而对于日趋复杂的出口环境,迎难而上才是解决的王道。以茶叶为例:去年1月起欧盟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输欧茶叶的检查,增加了农药残留检测项目,造成我国多批输欧茶叶被通报。浙江湖州检验检疫局积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立即研究分析,开展风险排查,指导企业重新评估原料基地,调整农药清单,加强源头管理措施。二是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追溯体系,密切跟踪货物通关情况,实施主动召回制度,减少风险。三是及时汇报浙江检验检疫局和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质检总局同欧盟交涉。今年一季度辖区内出口欧盟茶叶止跌回升,逆市上扬。 而目前,农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也享受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如种粮直补政策,良种补贴政策,提高最低收购价等措施都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促进我省农产品出口有重要的意义。 就现在的形势而言,浙江省的农产品外贸出口并不容乐观。但国际与国内的机遇并不容小觑,浙江农业只有在抓住机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稳步的出口贸易发展。

国际物流管理课程论文

经济与贸易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国际物流管理 课程代码: 231112300 题目: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石志忠 2016年月日

课程论文要求 一、题目 自选题目,题目可以选择当前国际物流热点问题或企业实际情况,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与研究,或者结合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选题尽量细小,避免大二空泛,题目不超过20字。 选题参考: 1.国际物流管理某一环节具体问题分析:运输、储存管理、物流包装、报关与通关、检验与检疫、物流信息问题、国际联运、国际物流设施设备、货运代理、保险等主题。 2.某一特定外贸产品或物料物流特性或运作体系的调查分析:农产品物流系统、救灾物资的发放与回收、大件运输等的存储与运输等。 3.某一特定事件的国际物流相关问题的讨论,如我国国际物流规划、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与规划、xx自贸区的建设规划、邢台国际物流规划等。 4.某一案例的分析(案例要求单独打印),物流行业某一杰出人物的分析;某一企业的分析。 5.某一领域的调查分析,如某省国际物流园区的调查,河北外贸集装箱运输现状、某某专线散货货运价格调查等。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内容与国际物流管理相关,形式上可以是(但不限于)以下之一: 1.一人一题,不允许重复; 2.格式要求(附后,含目录、摘要、引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 3.案例分析类型的请单独打印案例部分;调查类型的请单独列调查计划(含调查目的、内容、调查方式、调查实施计划) 4.工作量要求:正文部分字数4000-5000字。 5.评分依据包含学习态度、分析水平与实际能力、创新、论文写作质量。本课程特别强调资料收集数量以及查阅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论文写作规范性和写作水平。抄袭者将不予成绩且无重新提交论文的资格。 三、撰写格式要求 1.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目录的第一层次标题采用小三号宋体字、顶格书写,其他层次标题采用四号宋体字、顶格书写。 2. 正文及标题 论文的正文统一采用宋体小四号字。各级标题应编号整齐、层次清晰,相同的层次的标题采用的字体要统一。题序和一级标题采用小三号黑体字,二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字,三级及以下标题的字体字号都与二级标题相同。论文标题采用汉字编号,如下:第一级标题序号为“一”“二”“三”,第二级标题序号为“(一)”“(二)”“(三)”,第三级标题序号为“1”“2”“3”。 3.参考文献 要另起一页,“参考文献”采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各字之间要求空一格。参考文献的正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其中所有标点一律用英文标点符号。 4.打印要求

舟山七份气候影响评价

舟山市七月份气候影响评价 (2013年) 发布单位:舟山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2013年8月4日

舟山市七月份气候影响评价 (2013年) 摘要7月份舟山天气气候特点是:月均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多地均破历史记录;日照偏多。五项主要天气日数:全市雨日偏少九成,创历史最少记录;大风嵊泗偏多,其他三地偏少或未出现;大雾未出现;雷暴偏少,仅岱山出现1次;灰霾惟嵊泗出现。本月天气概况: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1日出梅后即迎来持续晴热天气,上旬气温比常年偏高2℃左右。13日夜里至14日,受台风“苏力”外围环流影响,出现月内唯一一次大范围小量级阵雨,气温略降。“苏力”过后,气温回升。下旬尤其是从24日起,气温快速攀升,出现持续8天高温时段。 受降水偏少和持续高温影响,本市水库蓄水大幅减少,市电网用电量屡创新高,土壤干旱出现,并正继续加剧,对我市经济、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一.主要气候要素概述 1.气温 7月本市气温平均为27.9℃,同比常年偏高1.0℃,相比上年偏低0.1℃。四地月平均气温为26.9℃(普陀)~28.6℃(定海、岱山),同比常年偏高0.5℃(普陀)~1.4℃(定海);相比上年,定海、岱山偏高0.1℃、0.2℃,嵊泗、普陀偏低0.1℃、0.6℃。定海、岱山月均同为28.6℃,并创两地历史同期次高;嵊泗、市均月均27.6℃、27.9℃,同列历年同期第4高。 7月份气温呈“V”状起伏波动。上旬,受副高控制,1日出梅后,全市持续晴好无雨,气温上升,四地旬均比常年偏高1.4℃(普陀)~2.2℃(定海),定海28.4℃、岱山28.3℃、嵊泗27.4℃和市均27.7℃,分列历年同期最高第3、5、6、5位。中旬,受台风“苏力”外围环流影响,气温下降,距平幅度收窄,四地中仅定海偏高0.2℃,其他三地和市均比常年偏低0.1~0.5℃。下旬,副高西伸增强,气温快速回升,三地旬均岱山29.8℃、定海29.6℃、嵊泗29.0℃,比常年偏高1.9~2.0℃,分列历年同期第1、2、2高,普陀27.1℃与常年持平。24~31日定海、岱山、嵊泗三地相继出现35℃以上高温时段,酷热炙人,创多项历史记录:28日,岱山最高温度窜升至38.2℃,破该县40年同期最高记录;定海最高温度飚升到39.9℃,创我市有气温记录以来第2高。同时,三地>35℃以上高温日数再创纪录,岱山8天、嵊泗5天,都为历史最多;定海7天,与2003年并列历年同期次多。 7月本市极端最高温度39.9℃,出现在28日(定海),极端最低温度23.1℃,出现在14日(普陀)。

(产品管理)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专题方案(-年)

(产品管理)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专题方案(- 年)

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专题方案(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壹、现状和形势 (壹)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正于快速发展,呈现出八大发展趋势。壹是原料品种专用化。加工企业均十分重视原料品种选育和加工原料基地的建设,大均建有自己的种植园或有合同关系的种植园来种植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了生产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加工装备智能化。农产品加工装备融合了当今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进壹步提升加工行业的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装备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四是生产能力规模化。跨国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的运营战略和发展领域,通过企业整合重组,不断扩张加工能力,形成产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五是资源利用高效化。壹方面对传统产品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和开发新产品,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的产品,降低成本;另壹方面对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下脚料进行了深度的开发和利用,生产过程实现“零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六是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化。主要通过原料

产地的认证、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标准体系、企业管理认证。七是能源利用低碳化。近二十年来,这壹行业采用大量的高新技术,实施工艺排放水的回用,如泰国的金枪鱼罐头。八是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已成为把仓储、交通运输、配送、批发和零售等整合统壹为相互链接的、完整的系统工程,仍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对农产食品加工全过程的监控,建立肉制品、水产品、蔬菜等低温流通食品的安全可追溯体系,可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回查。 (二)浙江发展现状 1、科技创新现状。“十壹五”期间,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重大专项,主要围绕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精深加工产品研制、农产品储藏保鲜流通技术、加工设备研发等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链,开展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新产品中试,动植物功能性食品的创制和中试,农产品发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研究及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为改善我省人民的膳食结构和食品工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保障。专项实施4年来,共立项413项,支持研究经费2.55亿元,其中争取国家经费1.24亿元,省财政拨款1.3亿元。畜禽、水产、果蔬、林木、毛竹、茶叶、食用菌、粮油等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增值加工及传统产业提升;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应用;农产品发酵工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一、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浙江省素有? 七山一水二分田? 之称,是一个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作 为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地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和浙江省对外 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较快。且浙江省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而土地资源却相对较少,政府重视高效农业和外向农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各地开展农作物品种 的引进和开发利用,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种植进口品种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已发展 为浙江省的农业优势产业,出口企业和广大种植户通过种植进口品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浙江 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进口方面,据海关监测,进口农产品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走高,检测费用的 增加和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目前,农产品企业困难重重,许多出口企业已出现亏损,形势非常严峻。本文主要基于浙江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实际,针对贸易的现状、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的相关因素、发展的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运用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文献回顾和数据等实证分析,研究浙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予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其仍存在的问题 和缺陷,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改善。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古典经济学中,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 资金、要素禀赋等各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亚当〃斯密创立的绝对优势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 优势理论,还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沿袭了这一看法。对国际竞争力理论进行的 系统的研究从 2 0 世纪8 0 年代已经开始,哈佛大学的Por t e r 教授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 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 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分工是市场交换的基础,也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分工和市场交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进。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分 工和交换。斯密主张,各国都应该选择自身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相

浙江中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本报告简本仅供公众 调查公示期间查阅用 浙江中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1200吨2,3,5,6-四氟苯类系列液晶 材料中间体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目录 1 项目概况......................................................................................................................... - 1 -1.1项目名称和性质 (1) 1.2建设规模 (1) 1.3项目建设地点 (1) 1.4项目产品方案 (1) 2 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 - 2 -2.1项目工程内容 . (2) 2.2项目污染源强汇总 (7) 3 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 9 -3.1周边环境概况 . (9) 3.2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9) 3.3保护目标 (10) 4 环境影响分析................................................................................................................ - 11 -4.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1) 4.2水环境影响分析 (11) 4.3声环境影响分析 (11) 4.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2) 5 对策措施....................................................................................................................... - 13 - 6 总量控制及环境效益................................................................................................... - 14 -6.1总量控制 . (14) 6.2环境效益 (14) 7 环境可行性及评价结论............................................................................................... - 16 -7.1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 (16) 7.2是否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做到合理布局 (16) 7.3技术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清洁生产 (17) 7.4是否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 (17) 7.5是否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17) 7.6是否能维持地区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要求。 (18) 8 环评总结论................................................................................................................... - 19 -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目录 1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农产品生产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技术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绿色壁垒阻拦了浙江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2削弱了浙江省蔬菜传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错误!未定义 书签。 3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从政府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从企业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从外部环境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浙江省相关部门可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错误!未定义 书签。 4. 2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错误!未定 义书签。 4.3借力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重视非政府行为的作用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源源不断,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对中国实行技术壁垒最多的是欧盟、美国、日本、占95%以上,其中欧盟为41%,日本为30%,美国为24%,这些国家采取技术壁垒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检疫项目、提高检验标准等。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而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因此深入分析该省农产品产业出口现状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发挥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比较优势, 整合资源, 扬长避短, 明确思路、政策, 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当前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1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1.1农产品生产的现状 1.1.1 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浙江省地处东部沿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该省农产品自然资源优势独特,适种(养)性广,名特优种类丰富,不少农产品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比较优势明显,产品质量较优,商品贸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地域相对集中,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农产品经过重点培育,能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例如浙江省的香菇等食用菌产量在全国独占鳌头, 浙江又是全国榨菜、 花菜、西兰花和杨梅等生产的重点产区,是世界稀有干果银杏、山核桃、香榧等的原产地之一。2002年,该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61417万公顷 , 年产值45111 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其中观赏苗木年产值和花卉出口额名列 全国前茅,已成为我国花卉苗木的主要产区。2003 年, 浙江省蔺草种植面积已达112 万公顷,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5%,是全国蔺草生产和出口的重 点大省。

金华翠冠梨气候品质论证指标体系

葡萄气候品质认证指标体系探讨 徐腊梅杨举芳 (第八师石河子气象局,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通过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探求石河子地区葡萄基本气候条件及其主要生长发育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经过筛选计算获得最优影响因子,将其与葡萄品质建立预测模型,形成气候品质认证指标体系。为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葡萄生长发育影响因子模型 目前新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不仅如此,新疆酿酒葡萄品质也是首屈一指。近年来,石河子垦区葡萄产业也迅速发展,全区现有葡萄总面积约20万亩。作物的种类和品质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1]。为打造垦区葡萄知名品牌提供支持,提高市场竞争力,气候品质认证将成为农产品畅销的“身份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指为天气气候对农产品品质影响的优劣等级作出评定,评定方法是依据农产品品质与气候的密切关系,通过相关数据的采集收集、实地调查、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等技术手段方法,设置认证条件指标,建立认证模式,从而综合评价确定气候品质等级。严艳、娄伟平等[2-3]进行了杨梅、龙井茶等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研究,本文借鉴运用以上方法对石河子赤霞珠葡萄气候品质认证指标体系开展了相关探讨工作。 1资料与方法 以新疆石河子143团赤霞珠葡萄为研究对象,运用其近几年的品质和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的气象数据,通过查阅资料、农业专家咨询及科学分析等方法,得出赤霞珠葡萄的基本气候条件要求,再对赤霞珠葡萄生长过程的气象影响因子与品质建立预测模型,形成气候品质认证指标体系。 2葡萄基本气候条件要求 热量条件。葡萄属暖温带植物,凉温区需要≥10℃的积温为3000~3500℃,春季当地温达到7~10℃时,葡萄根系开始活动。10~12℃时开始萌芽。葡萄新梢生长、开花、结果和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25~32℃。冬季葡萄的根系是抗寒性最弱的,大部分葡萄的根系在-5℃左右即受冻致死。 水分条件。生长期间各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春季芽眼萌发、新稍生长、幼果膨大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开花期需要的水分适中,水分过多影响正常的开花授粉,水分过少影响花粉发芽;浆果期需要充足的水分,采收前徐璈水分较少,过多会影响糖分的积累,同时会影响葡萄生长。一般要求水热系数K<1.5为宜。 光照条件。光照的多寡对葡萄浆果的发育有一定影响,浆果成熟期光照不足时,浆果不仅酸高、糖低、品质次,而且易感病,风味不良。8、9月日照时数多,品质佳。 3葡萄主要生长发育期与气象条件关系 葡萄不同物候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不同,物候期出现时段因所在地区,具体年份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葡萄物候期与气象条件关系具体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