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讲数数与计数练习 答案

小学奥数讲数数与计数练习 答案
小学奥数讲数数与计数练习 答案

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二)

例1 数一数,图3-1中共有多少点?

解:(1)方法1:如图3-2所示从上往下一层一层数:

第一层 1个

第二层 2个

第三层 3个

第四层 4个

第五层 5个

第六层 6个

第七层 7个

第八层 8个

第九层 9个

第十一层 9个

第十二层 8个

第十三层 7个

第十四层 6个

第十五层 5个

第十六层 4个

第十七层 3个

第十八层 2个

第十九层 1个

总数1+2+3+4+5+6+7+8+9+10+9+8+7+6+5+4+3+2+1

=(1+2+3+4+5+6+7+8+9+10)+(9+8+7+6+5+4+3+2+1)=55+45=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2)方法2:如图3-3所示:从上往下,沿折线数

第一层 1个

第二层 3个

第三层 5个

第五层 9个

第六层 11个

第七层 13个

第八层 15个

第九层 17个

第十层 19个

总数:1+3+5+7+9+11+13+15+17+19=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3)方法3:把点群的整体转个角度,成为如图3-4所示的样子,变成为10行10列的点阵.显然点的总数为10×10=100(个).

想一想:

①数数与计数,有时有不同的方法,需要多动脑筋.

②由方法1和方法3得出下式: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即等号左边这样的一串数之和等于中间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

1=1×1

1+2+1=2×2

1+2+3+2+1=3×3

1+2+3+4+3+2+1=4×4

1+2+3+4+5+4+3+2+1=5×5

1+2+3+4+5+6+5+4+3+2+1=6×6

1+2+3+4+5+6+7+6+5+4+3+2+1=7×7

1+2+3+4+5+6+7+8+7+6+5+4+3+2+1=8×8

1+2+3+4+5+6+7+8+9+8+7+6+5+4+3+2+1=9×9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这样的等式还可以一直写下去,能写出很多很多.

同学们可以自己检验一下,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我们就发现了一条规律.

③由方法2和方法3也可以得出下式:

1+3+5+7+9+11+13+15+17+19=10×10.

即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

1+3=2×2

1+3+5=3×3

1+3+5+7=4×4

1+3+5+7+9=5×5

1+3+5+7+9+11=6×6

1+3+5+7+9+11+13=7×7

1+3+5+7+9+11+13+15=8×8

1+3+5+7+9+11+13+15+17=9×9

1+3+5+7+9+11+13+15+17+19=10×10

还可往下一直写下去,同学们自己检验一下,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我们就又发现了一条规律.

例2 数一数,图3-5中有多少条线段?

解:(1)我们已知,两点间的直线部分是一条线段.以A点为共同端点的线段有:

AB AC AD AE AF 5条.

以B点为共同左端点的线段有:

BC BD BE BF 4条.

以C点为共同左端点的线段有:

CD CE CF 3条.

以D点为共同左端点的线段有:

DE DF 2条.

以E点为共同左端点的线段有:

EF1条.

总数5+4+3+2+1=15条.

(2)用图示法更为直观明了.见图3-6.

总数5+4+3+2+1=15(条).

想一想:①由例2可知,一条大线段上有六个点,就有:总数

=5+4+3+2+1条线段.由此猜想如下规律(见图3-7):

还可以一直做下去.总之,线段总条线是从1开始的一串连续自然数之和,其中最大的自然数比总数小1.我们又发现了一条规律.它说明了点数与线段总数之间的关系.

②上面的事实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把相邻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那么一条大线段上的基本线段数和线段总条数之间的关系是:

线段总条数是从1开始的一串连续自然数之和,其中最大的自然数等于基本线段的条数(见图3-8).基本线段数线段总条数

还可以一直写下去,同学们可以自己试试看.

例3 数一数,图3-9中共有多少个锐角?

解:(1)我们知道,图中任意两条从O点发出的射线都组成一个锐角.

所以,以OA边为公共边的锐角有:

∠LAOB,∠AOC,∠AOD,∠AOE,

∠AOF共5个.

以OB边为公共边的锐角有:∠BOC,∠BOD,∠BOE,∠BOF共4个.

以OC边为公共边的锐角有:∠COD,∠COE,∠COF共3个.以OD边为公共边的锐角有:∠DOE,∠DOF共2个.以OE边为一边的锐角有:∠EOF只1个.

锐角总数5+4+3+2+1=15(个).

②用图示法更为直观明了:如图3-10所示,锐角总数为:

5+4+3+2+1=15(个).

想一想:①由例3可知:由一点发出的六条射线,组成的锐角的总数=5+4+3+2+1(个),由此猜想出如下规律:(见图3-11~15)

两条射线1个角(见图3-11)

三条射线2+1个角(见图3-12)

四条射线3+2+1个角(见图3-13)

五条射线4+3+2+1个角(见图3-14)

六条射线5+4+3+2+1个角(见图3-15)

总之,角的总数是从1开始的一串连续自然数之和,其中最大的自然数比射线数小1.

②同样,也可以这样想:如果把相邻两条射线构成的角叫做基本角,那么有共同顶点的基本角和角的总数之间的关系是:

角的总数是从1开始的一串连续自然数之和,其中最大的自然数等于基本角个数.

③注意,例2和例3的情况极其相似.虽然例2是关于线段的,例3是关于角的,但求总数时,它们有同样的数学表达式.同学们可以看出,一个数学式子可以表达表面上完全不同的事物中的数量关系,这就是数学的魔力.

习题

1.书库里把书如图3-16所示的那样沿墙堆放起来.请你数一数这些书共有多少本?

2.图3-17所示是一个跳棋盘,请你数一数,这个跳棋盘上共有多少个棋孔?

3.数一数,图3-18中有多少条线段?

4.数一数,图3-19中有多少锐角?

5.数一数,图3-20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6.数一数,图3-21中有多少正方形?

习题解答

1.解:方法1:从左往右一摞一摞地数,再相加求和:

10+11+12+13+14+15+14+13+12+11+10

=135(本).

方法2:把这摞书形成的图形看成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尖顶”组成.

长方形中的书 10×11=110

三角形中的书 1+2+3+4+5+4+3+2+1=25

总数:110+25=135(本).

2.解:因为棋孔较多,应找出排列规律,以便于计数.

仔细观察可知,图中大三角形ABC上的棋孔的排列规律是(从上往下数):1,2,3,4,5,6,7,8,9,10,11,12,13,另外还有三个小三角形中的棋孔的排列规律是1,2,3,4,所以棋孔总数是:

(1+2+3+4+5+6+7+8+9+10+11+12+13)+(1+2+3+4)×3=91+10×3=121(个).

3.解:方法1:按图3-22所示方法数(图中只画出了一部分)

线段总数:7+6+5+4+3+2+1=28(条).

方法2:基本线段共7条,所以线段总数是:

7+6+5+4+3+2+1=28(条).

4.解:按图3-23的方法数:

角的总数:7+6+5+4+3+2+1=28(个).

5.解:方法1:(1)三角形是由三条边构成的图形.

以OA边为左公共边构成的三角形有:△OAB,△OAC,△OAD,△OAE,△OAF,△OAG,△OAH,共7个;

以OB边为左公共边构成的三角形有:△OBC,△OBD,△OBE,△OBF,△OBG,△OBH,共6个;

以OC边为左公共边构成的三角形有:△OCD,△OCE,△OCF,△OCG,△OCH,共5个;

以OD边为左公共边构成的三角形有:△ODE,△ODF,△ODG,△ODH,共4个;

以OE边为左公共边构成的三角形有:△OEF,△OEG,△OEH,共3个;

以OF边为左公共边构成的三角形有:△OFG,△OFH,共2个;

以OG边和OH,GH两边构成的三角形仅有:△OGH1个;

三角形总数:7+6+5+4+3+2+1=28(个).

(2)方法2:显然底边AH上的每一条线段对应着一个三角形,而基本线段是7条,所以三角形总数为:7+6+5+4+3+2+1=28(个).

6.解:最小的正方形有25个,

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 16个;

由9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 9个;

由16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 4个;

由2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 1个;

正方形总数:25+16+9+4+1=55个.

小学奥数一年级_第五讲_数数与计数

第五讲数数与计数(三) 例1小朋友,张开手,五个手指人人有。 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解:见右图看一看、数一数可知:5个手指间有4个“空”。“空”又叫“间隔”,也就是,人的一只手有5个手指4个间隔。 例2 小朋友在一段马路的一边种树。每隔1米种一棵,共种了11棵,问这段马路有多长? 解:画示意图如下: 由图可见,这段马路的11棵树之间有()个“空”,也就是10个间隔。每个间隔长1米,

10个间隔长10米。也就是说这段马路长()米。像这类问题一般叫做“植树问题”。可以得出一个公式:当两头都种树时: 例3 把一根粗细一样的木头锯成5段,需要4分钟。 ①如果把这根木头锯成10段,需要几分钟? ②如果把这根木头锯成100段,需要几分钟?解:画出示意图: 由图可见,把木头锯成5段,只需锯()次。 所以锯一次需1分钟。 ①同样道理,把这根木头锯成10段,只需锯()次,所以需()分钟。 ②同理,把这根木头锯成100段,只需锯()次,所以需()分钟。 例4 鼓楼的钟打点报时,5点钟打5下需要4秒钟。问中午12点时打12下需要几秒钟?

解:画示意图。钟打一下用一个点代表,打5下画5个点。 由图可见,钟打5下中间有4个时间间隔,4个间隔是4秒钟,每个间隔就是1秒钟。 由此推理钟打12下时有()个时间间隔,所以用()秒钟。

习题五 1.一队男生8人。老师要求在2名男生中间插进1名女生,问可插进多少女生? 2.小冬用12张纸订成一个本子。从头数起,每隔3纸夹进一片树叶,问这个本子内共放进多少片树叶? 3.在一条20米长的小路两旁种小松树,如果每隔5米种一棵,而且两头都种树,问这段小路上共种多少棵? 4.一根钢管长6米,每分钟锯下1米,几分钟锯完?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 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十(倍数+1)。 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十(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十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X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 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 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 (6) 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十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十速度差。 (7) 周期问题 (8) 还原问题 (9) 归一问题 (10)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 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 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 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 X 1 = 3.14 3.14 X 2 = 6.28 3.14 X 3 = 9.42 3.14 X 4 = 12.56 3.14 X 5 = 15.7 3.15 X 6 = 18.84 3.14 X 7 = 21.98 3.14 X 8 = 25.12 3.14 X 9 = 28.26 2. 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X 8= 1000 25 X 4 = 100 125X 3= 375 625X 16= 10000 7X11X13=1001 25X 8= 200 125X 4= 500 37X 3=111 3.100 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 单位换算: 1 米=3 尺=3.2808 英尺=1.0926 码 1 公里=1000米=2里 1 码=3 英尺=36 英寸 1 海里=1852米=3.704 里=1.15 英里 1 平方公里=1000000 平方米=100 公顷=4 平方里=0.3861 平方英里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10000 平方厘米

小学奥数 几何计数 专题

1.掌握计数常用方法; 2.熟记一些计数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根据不同题目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数的常用方法枚举法、标数法、树形图法、插板法、对应法等,并渗透分类计数和用容斥原理的计数思想. 一、几何计数 在几何图形中,有许多有趣的计数问题,如计算线段的条数,满足某种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干个图分平面所成的区域数等等.这类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通过认真分析,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处理方法的.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n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 2 1223(2)2 n n n ++++= ++……个部分;n 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为n(n-1)+2;n 个三角形将平面最多分成3n(n-1)+2部分;n 个四边形将平面最多分成4n(n-1)+2部分…… 在其它计数问题中,也经常用到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解题时需要仔细审题、综合所学知识点逐步求解. 排列问题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无关,只与这两个组合中的元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几何计数

二、几何计数分类 数线段: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或含有n个“基本线段”),那么这n+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n+(n-1)+…+2+1条 数角:数角与数线段相似,线段图形中的点类似于角图形中的边. 数三角形:可用数线段的方法数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对应法),因为DE上有15条线段,每条线段的两端点与点A相连,可构成一个三角形,共有15个三角形,同样一边在BC上的三角形也有15个,所以图中共有30个三角形. 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般的,对于任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其横边上共有n条线段,纵边上共有m条线段,则图中共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mn个. 例题精讲 【例 1】下图的两个图形(实线)是分别用10根和16根单位长的小棍围成的.如果按此规律(每一层比上面一层多摆出两个小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共用了60多根小棍,那么围成的图形有几层,共用了多少根小 棍?(4级) 【例 2】用3根等长的火柴可以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图用这样的等边三角形拼合成一个更大的等边三 角形.如果这个大等边三角形的每边由20根火柴组成,那么一共要用多少根火柴?(4级) 【巩固】用三根火柴可拼成一个小“△”,若用108根火柴拼成如图所示形状的大三角形,请你数一数共有多

二年级奥数.计数.数字分组与拆分 (2)

数字分组与拆分 巧求周长 知识框架 把一个自然数(0除外)分拆成几个自然数相加的形式,这种方法叫做自然数的分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分拆自然数,从中学到一些有序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例题精讲 【例1】小兵和小军用玩具枪做打靶游戏,见下图所示.他们每人打了两发子弹,并且都打中靶子.小兵共打中6环,小军共打中5环.四发子弹没有打到同一环中的.你知道他俩打中的都是哪几环吗? 【例2】强强和明明两人到游乐园玩射击游戏,如下图他们每人打了两发子弹,均击中了靶子(即无脱靶现象).强强两发共打了12环,明明两发共打了8环.又已知没有哪两发子弹打在同一环中,请你推算一下他俩打中的是哪几环? 【例3】把5拆成几个自然数相加的形式,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拆分方法?(0除外)

【例4】按下面的要求,把自然数6进行拆分. (1)把6拆成几个自然数相加的形式(0除外),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拆分方法? (2)把6拆成几个不完全相同的自然数相加的形式(0除外),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拆分方法? (3)把6拆成几个完全不相同的自然数相加的形式(0除外),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拆分方法? 【例5】猪妈妈让小猪三兄弟去摘野果,它要求三兄弟一共要摘10个,每只小猪至少摘2个,按照妈妈的要求,现在小猪们要分配任务了,它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例6】体育课上,10个小朋友分成三组做游戏,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组方法? 【例7】兔妈妈拔了12个萝卜,它要把这些萝卜分给三个兔宝宝吃,每个小兔至少要有1个,并且它们分到的萝卜数量都不同.可以怎样分呢? 【例8】某个外星人来到地球上,随身带有地球人使用的硬币1元、2元、4元、8元各一枚,如果他想买7元钱的一件商品,他应如何付款?如果买9元、10元、13元、14元和15元的商品呢?他又将如何付款?

精品奥数-一年级-第24讲数数与计数2-重合-2巩固练习-求总数-答案

一年级-第24讲-数数与计数2-重合-2巩固练习-答案 2巩固练习:求总数 练习一 1、小朋友排队去秋游,小明前面有9个人,从前往后数他是第几个人?小红后面有6个人,从后往前数她是第几个人? 解:小明,9+1=10(个) 小红,6+1=7(个) 答:小明是第10个人,小红是第8个人。 2、小朋友排成一排,小花前面有8个人,从前往后数她是第几个人?小亮后面有9个人,从后往前数他是第几个人? 解:小花,8+1=9(个) 小亮,9+1=10(个) 答:小花是第9个人,小亮是第10个人。 3、小动物们排队做操,小猴前面有11只小动物,从前往后数它是第几只小动物?小兔后面有7只小动物,从后往前数小兔是第几只小动物? 解:小猴,11+1=12(只) 小兔,7+1=8(只) 答:小猴是第12只小动物,小兔是第8只小动物。 4、水果们排成一队,香蕉前面有15个水果,从前往后数香蕉是第几个水果?菠萝后面有12个水果,从后往前数菠萝是第几个水果? 解:香蕉,15+1=16(个) 菠萝,12+1=13(个) 答:香蕉是第16个水果,菠萝是第13个水果。

练习二 1、小朋友排队去秋游,从前往后数,小明是第9个人,他前面有几个人?从后往前数,小红是第6个人,她后面有几个人? 解:小明,9-1=8(个) 小红,6-1=5(个) 答:小明前面有8个人,小红后面有5个人。 2、小朋友排队去秋游,从前往后数,小花是第8个人,前面有几个人?从后往前数,小亮是第9个人,他后面有几个人? 解:小花,8-1=7(个) 小亮,9-1=8(个) 答:小花前面有7个人,小亮后面有8个人。 3、小动物们排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猴是第11只小动物,前面有几只小动物?从后往前数,小兔是第7只小动物,小兔后面有几只小动物? 解:小猴,11-1=10(只) 小兔,7-1=6(只) 答:小猴前面有10只小动物,小兔后面有6只小动物。 4、水果们排成一队,从前往后数,香蕉是第15个水果,前面有几个水果?从后往前数,菠萝是第12个水果,菠萝后面有几个水果? 解:香蕉,15-1=14(个) 菠萝,12-1=11(个) 答:香蕉前面有14个水果,菠萝后面有11个水果。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归纳 同学们: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小学奥数计数问题之递推法例题讲解【三篇】

小学奥数计数问题之递推法例题讲解【三篇】 分析与解答: 这道题我们可以采用分别求出每个数的立方是多少,再求和的方法来解答。但是,这样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 【第三篇】 例题:2000个学生排成一行,依次从左到右编上1~2000号,然后从左到右按一、二报数,报一的离开队伍,剩下的人继续按一、二报数,报一的离开队伍,…… 按这个规律如此下去,直至当队伍只剩下一人为止。问:这时一共报了多少次?最后留下的这个人原来的号码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 难的不会想简单的,数大的不会想数小的。我们先从这2000名同学中选出20人代替2000人进行分析,试着找出规律,然后再用这个规律来解题。 这20人第一次报数后共留下10人,因为20÷2=10 ,这10人开始时的编号依次是:2、4、6、8、10、12、14、16、18、20,都是2的倍数。 第二次报数后共留下5人,因为10÷2=5 ,这5人开始时的编号依次是:4、8、12、16、20,都是4的倍数,也就是2×2的倍数。 第三次报数后共留下2人,因为5÷2=2 ……1 ,这2人开始时的

编号依次是:8、16,都是8的倍数,也就是2×2×2的倍数。 第四次报数后共留下1人,因为2÷2=1 ,这1人开始时的编号是:16,都是8的倍数,也就是2×2×2×2的倍数。 由此可以发现,第n次报数后,留下的人的编号就是n个2的连乘积,这是一个规律。 2000名同学,报几次数后才能只留下一个同学呢? 第一次:2000÷2=1000 第二次:1000÷2=500 第三次:500÷2=250 第四次:250÷2=125 第五次:125÷2=62 ……1 第六次:62÷2=31 第七次:31÷2=15 ......1 第八次:15÷2=7 (1) 第九次:7÷2=3 ......1 第十次:3÷2=1 (1) 所以共需报10次数。 那么,最后留下的同学在一开始时的编号应是: 2×2×2×…×2=1024(号)

二年级奥数.计数.有趣的图形计数 (2)

有趣的图形计数 巧求周长 知识框架 把一些正方体堆在一起你会数吗?无论是平面图形还是几何图形,在数复杂图形的个数时,只要我们认真仔细观察图形特点,有次序地去数,不遗漏不重复,就能数得又对又快。今天这节课我们也去闯一闯几何王国,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去挑战这些图形吧! 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等,如果把许多的正方体堆成不同的图形你会数吗?如果把一个大的长方体切成许多的小正方体你又会数吗? 例题精讲 【例1】下面的图形有多少个?你会数吗? ()条线段()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个三角形()个圆 【例2】数一数,图1和图2中各有多少黑方块和白方块? 图1图2 【例3】迪斯尼乐园里米老鼠又住上了新房子,下图是他新房子的侧面墙,你能根据这个侧面图算算砌好

【例4】你喜欢下跳棋吗?你知道跳棋盘有多少个孔吗?仔细数一数。 【例5】数一数,下面的方块各有多少? 【例6】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小方块? 【例7】下面这堆木方块共有多少块?(中间打阴影部分从上到下是空心)

【例9】下面是用小正方体堆成的图形,现在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黄色,想一想有多少个小正方形没有被涂色 【例10】有一天大头儿子做手工,把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涂上绿色,然后再把它切成8个小正方体,想一想每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没有颜色? 课堂检测 【随练1】下面两个图形能拼成一个长方体吗?

【随练2】下图是一个正方体木块,在它的表面涂上蓝色,然后沿正方体上面直线垂直切开。切成了()个三棱柱。每个三棱柱没有涂颜色的面共有()个,这些三棱柱一共有()个面没有被 涂色。 【随练3】一个大正方体的表面上都涂上绿色,然后切成27个小立方体(切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在这些切成的小立方体中,问: (1)1面涂成绿色的有()个。 (2)2面涂成绿色的有()个。 (3)3面涂成绿色的有()个。 (4)1个面也没有被涂成绿色的有()个 【作业1】数一数. 【作业2】如图所示砖墙是由正六边形的特型砖砌成,问需要几块正六边形的砖才能把它补好? ()个正方形()个三角形 ()个三角形 家庭作业

小学二年级奥数第二讲数数与计数练习答案

第二讲数数与计数(一) 数学需要观察.大数学家欧拉就特别强调观察对于数学发现的重要作用,认为“观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本讲数数与计数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在这里请大家记住,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脑子想,要充分发挥想像力. 例1 数一数,图2-1和图2-2中各有多少黑方块和白方块? 解:仔细观察图2-1,可发现黑方块和白方块同样多.因为每一行中有4个黑方块和4个白方块,共有8行,所以: 黑方块是:4×8=32(个) 白方块是:4×8=32(个) 再仔细观察图2-2,从上往下看: 第一行白方块5个,黑方块4个; 第二行白方块4个,黑方块5个; 第三、五、七行同第一行, 第四、六、八行同第二行; 但最后的第九行是白方块5个,黑方块4个.可见白方块总数比黑方块总数多1个. 白方块总数:5+4+5+4+5+4+5+4+5=41(个) 黑方块总数:4+5+4+5+4+5+4+5+4=40(个) 再一种方法是: 每一行的白方块和黑方块共9个.

共有9行,所以,白、黑方块的总数是: 9×9=81(个). 由于白方块比黑方块多1个,所以白方块是41个,黑方块是40个. 例2 图2-3所示砖墙是由正六边形的特型砖砌成,中间有个“雪花”状的墙洞,问需要几块正六边形的砖(图2-4)才能把它补好? 解:仔细观察,并发挥想象力可得出答案,用七块正六边形的砖可把这个墙洞补好.如果动手画一画,就会看得更清楚了. 例3将8个小立方块组成如图2-5所示的“丁”字型,再将表面都涂成红色,然后就把小立方块分开,问: (1)3面被涂成红色的小立方块有多少个? (2)4面被涂成红色的小立方块有多少个? (3)5面被涂成红色的小立方块有多少个? 解:如图2-6所示,看着图,想像涂色情况.当把整个表面都涂成红色后,只有那些“粘在一起”的面(又叫互相接触的面),没有被涂色.每个小立方体都有6个面,减去没涂色的面数,就得涂色的面数.每个小立方体涂色面数都写在了它的上面,参看图2-6所示.

小学奥数知识点分类【完整】

小学奥数知识点分类 小学奥数大约80 个知识点,可分成5 大类,数论和行程是重点也是难点。 计算能力速算与巧算、分数百分数、循环小数、分数拆分、四则混合运算等等 基础知识和差倍、年龄、植树、周期、鸡兔、方阵、逻辑、容斥、排列组合等 图形问题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几何计数、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阴影面积 行程问题相遇、追及、行程、流水、过桥、时钟、圆周、发车间隔等等 数论问题平方数、奇数、偶数、约数、倍数、质数、合数、整除、余数、进制 第一部分计算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计算能力任何时候都是学好数学的根基,必须高度重视!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点列表 1 归一归总9 鸡兔问题17 加法乘法原理 2 和差问题10 方阵问题18 排列与组合 3 和倍问题11 抽屉问题19 商品利润 4 差倍问题12 容斥问题20 存款利息 5 植树问题13 逻辑问题21 浓度问题 6 年龄问题14 数字谜22 工程问题 7 盈亏问题15 等差数列23 正反比例 8 周期问题16 一笔画24 牛吃草问题 第三部分数论知识 数论由于比较抽象,是小学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且小学数论与中学的代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数论知识点列表 1 定义新运算 6 整数进制

2 约数倍数7 数的整除 3 奇数偶数8 余数与同余 4 质数合数9 高斯取整 5 平均数10 不定方程 第四部分图形知识 图形属于小学奥数三大专题之一,主要考察学生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建构、以及对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图形问题的重点在于等积变换的直线型面积 数论知识点列表 1 几何计数 4 体积与表面积 2 周长与面积 5 阴影面积 3 长方体与正方体 6 直线型面积 第五部分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平均问题: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数论知识点列表 1 相遇问题 4 流水行船 2 追及问题 5 钟表问题 3 火车过桥 6 发车间隔

小学奥数奥数计数问题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n个步骤,其中,完成第一步有m1 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二步有m2 种不同的方法,…… 完成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1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 例1 上海到天津每天有 2 班飞机,4 趟火车,6 班汽车,从天津到北京有 2 班汽车。假期小茗有一次长途旅游,他 从上海出发先到天津,然后到北京,共有多少种走法? 例2 “IMO”是国际奥林匹克的缩写,把这 3 个字母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笔来写,共有多少种写法? 【巩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装饭、菜的有餐碗和餐盘,用来吃饭的有餐勺、餐叉和餐筷。如果一种装饭菜的和一种吃饭的餐具配作一套,那么以上这些可以组成不重复的餐具多少套? 例3 小红、小明准备在5×5的方格中放黑、白棋子各一枚,要求两枚不同的棋子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共有多少种方法? 【巩固】右图中共有 16 个方格,要把 A、B、C、D 四个不同的棋子放在方格里,并使每行每列只能出现一个棋子.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例4 用数字0,1,2,3,4,组成三位数,符合下列条件的三位数各多少个? ①各个位上的数字允许重复;②各个位上的数字不允许重复; 【巩固】由数字 0、1、2、3 组成三位数,问:①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②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拓展】由数字 1、2、3、4、5、6 共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奇数? 例5 把1~100 这100 个自然数分别写在100 张卡片上,从中任意选出两张,使他们的差为奇数的方法有多少种? 小结:应用乘法原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①做一件事要分成几个彼此互不影响的独立的步骤来完成; ②要一步接一步的完成所有步骤; ③每个步骤各有若干种不同的方法。 加法原理:一般地,如果完成一件事有 k 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中有 m1 种不同做法,第二类方法中有 m2 种不同做法,…,第 k 类方法中有 mk 种不同的做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k种不同的方法.例6 学校组织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书.小明到图书馆借书时,图书馆有不同的外语书150 本,不同的科技书200 本,不同的小说100 本.那么,小明借一本书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数数与比较(一年级奥数)

【例1】(★★)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数数与比较 【拓展】(★★) 小动物,排排队。 ⑴中国一共有( )个属相; ⑵从左数第3个是( );倒数第2个是( ); ⑶你的属相是( ),从左数它排第( )个,从右数它排第( )个 ⑴共有( )只小动物。 ⑵猴子排第一,老虎排第( )。 、、。 ⑷从后数美羊羊排第( )。 【例2】(★★★) 第一题从左边开始涂成红色 ⑴涂4个: 【例2】(★★★) 第二题 把左边3个树叶涂上红色;从右边数起,把第6个树叶圈起来。 ⑵涂第4个: 1

【例2】(★★★) 第三题 【例3】(★★★) 小动物们排排坐,大家一起来聚餐,聪明的小朋友今天一共有( ) 个小动物参加聚会。从左数戴帽子的小动物是倒数第( )个,从右 数带眼睛的小动物是第( )个。从左数它排第2从右数它排第4这只 【拓展】(★★★★) 说稀奇,说稀奇,鸭子队里有只鸡,正着数来它第4,倒着数来它第 6,请你帮助算一算,小鸡小鸭共几只? 【例4】(★★★★) 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在○里填上">" "<" 或"= “ 8○13 59○58 35○53 4+9○5+8 18-9○16-8 8+7○9+3 16-7○13-6 2

【例5】(★★★★) 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连结起来。 ( )<( )<( )<( )<( )<( )<( )<( )【例6】(★★★★★) 乐乐手里有三张数字卡片,分别写着2、9、5, ①乐乐用这三张卡片能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 );能组成最小的三 位数是( ); ②这三张卡片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请把这些两位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 序排列出来: ( )>( )>( )>( )>( )>( ) 一、基数与序数 基数:有几个(总数) 序数:第几个二、排队问题 画草图 三、比较大小 1.位数不同: 2.位数相同:【本讲总结】 10个体操队员正步走,队长优优排在第6个,这时,教练员发令:“向后 转!”,请问转过身后队长优优排在第几? 五、组数问题3

小学四年级奥数的知识点

标红:难点或常考 标蓝:基础 小学四年级奥数知识点总复习 1.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25×4=100 125×8=1000625×16=10000 25×8=200 125×4=500 125×3=375 7×11×13=1001 37×3=111 2.加减法运算性质: 同级运算时,如果交换数的位置,应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100+(21+58)=100+21+ 58 100-(21+58)=100-21- 58 3.乘除法运算性质 乘法中性质:(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4)乘法性质(5)积的变化规律:一扩一缩法。 除法中性质:当被除数为几个数字之和或者差时才可以用除法分配律。积的变化规律:同扩同缩法。同级运算时,如果有交换数的位置,应该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或加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或加上括号要变号。 100×(4×5)=100×4×5 100÷(4÷5)=100÷4÷5 4.最大最小 1、解答最大最小的问题,可以进行枚举比较。在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将所有情况的结果列举出来,然后比较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2、运用规律。(1)两个数的和一定,则它们的差越接近,乘积越大;当它们相等(差为0)时,乘积最大。 3、考虑极端情况。如“连接两点间的线段最短”、“作对称点”、“联系实际考虑问题”等。 5.比较大小 估算最常用的技巧是“放大缩小”,即先对某个数或算式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确定它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其他条件得出结果,调整放缩幅度

小学奥数-几何计数-专题

几何计数 知识框架图几何计 数8计数综合7-7 教学目标 .掌握计数常用方法;1熟记一些计数公式及其推导方法;2. .根据不同题目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进行计数.3本讲主要介绍了计数的常用方法枚举法、标数法、树形图法、插板法、对应法等,并 渗透分类计数和用容斥原理的计数思想. 知识要点 一、几何计数在几何图形中,有许多有趣的计数问题,如计算线段的条数,满足某种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干个图分平面所成的区域数等等.这类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通过认真分析,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处理方法的.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n12个部分;n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为n(n-1)+2;n个三角形将平面最多分2)(nn?n??????223……2成3n(n-1)+2部分;n个四边形将平面最多分成4n(n-1)+2部分…… 在其它计数问题中,也经常用到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解题时需要仔细审题、综合所学知识点逐步求解. 排列问题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无关,只与这两个组合中的元素有关.

二、几何计数分类 数线段: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或含有n个“基本线段”),那么这n+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n+(n-1)+…+2+1条 数角:数角与数线段相似,线段图形中的点类似于角图形中的边. 数三角形:可用数线段的方法数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对应法),因为DE上有15条线段,每条线段的两端点与点A相连,可构成一个三角形,共有15个三角形,同样一边在BC上的三角形 也有15个,所以图中共有30个三角形. 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般的,对于任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其横边上共有n 条线段,纵边上共有m条线段,则图中共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mn个. 例题精讲 【例 1】下图的两个图形(实线)是分别用10根和16根单位长的小棍围成的.如果按此规律(每一层比上面一层多摆出两个小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共用了60多根小棍,那么围成的图形有几层, 共用了多少根小棍?(4级) 【例 2】用3根等长的火柴可以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图用这样的等边三角形拼合成一个更大的等边三角形.如果这个大等边三角形的每边由20根火柴组成,那么一共要用多少根火柴?(4

(完整版)小学奥数几何计数专题

知识框架图 7 计数综合 7-8 几何计数 1.掌握计数常用方法; 2.熟记一些计数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根据不同题目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数的常用方法枚举法、标数法、树形图法、插板法、对应法等,并渗透分类计数和用容斥原理的计数思想. 一、几何计数 在几何图形中,有许多有趣的计数问题,如计算线段的条数,满足某种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干个图分平面所成的区域数等等.这类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通过认真分析,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处理方法的.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n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 2 1223(2)2 n n n ++++= ++……个部分;n 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为n(n-1)+2;n 个三角形将平面最多分成3n(n-1)+2部分;n 个四边形将平面最多分成4n(n-1)+2部分…… 在其它计数问题中,也经常用到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解题时需要仔细审题、综合所学知识点逐步求解. 排列问题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无关,只与这两个组合中的元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几何计数

二、几何计数分类 数线段: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或含有n 个“基本线段”),那么这n+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n+(n-1)+…+2+1条 数角:数角与数线段相似,线段图形中的点类似于角图形中的边. 数三角形:可用数线段的方法数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对应法),因为DE上有15条线段,每条线段的两端点与点A相连,可构成一个三角形,共有15个三角形,同样一边在BC上的三角形也有15个,所以图中共有30个三角形. 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般的,对于任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其横边上共有n条线段,纵边上共有m条线段,则图中共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mn个. 【例 1】下图的两个图形(实线)是分别用10根和16根单位长的小棍围成的.如果按此规律(每一层比上面一层多摆出两个小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共用了60多根小棍,那么围成的图形有几层,共用了多少根小 棍?(4级) 例题精讲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3课《数数与计数二》试题附答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3课《数数与计数二》试题附答案 答案

第一层1个 第二层2个 第三层3个 第四层4个 第五层5个 第六层6个 第七层7个 第八层8个 第九层9个

第十层10个 第十一层9个 第十二层8个 第十三层7个 第十四层6个 第十五层5个 第十六层4个 第十七层3个 第十八层2个 第十九层1个 总数1+2+3+4+5+6+7+8+9+10+9+8+7+6+5+4+3+2+1 =(1+2+3+4+5+6+7+8+9+10)+(9+8+7+6+5+4+3+2+1)=55+45=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第一层1个 第二层3个 第三层5个 第四层7个

第五层9个 第六层11个 第七层13个 第八层15个 第九层17个 第十层19个 总数:1+3+5+7+9+11+13+15+17+19=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即等号左边这样的一串数之和等于中间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 1=1×1 1+2+1=2×2 1+2+3+2+1=3×3 1+2+3+4+3+2+1=4×4

1+2+3+4+5+4+3+2+1=5×5 1+2+3+4+5+6+5+4+3+2+1=6×6 1+2+3+4+5+6+7+6+5+4+3+2+1=7×7 1+2+3+4+5+6+7+8+7+6+5+4+3+2+1=8×8 1+2+3+4+5+6+7+8+9+8+7+6+5+4+3+2+1=9×9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这样的等式还可以一直写下去,能写出很多很多. 同学们可以自己检验一下,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我们就发现了一条规律. ③由方法2和方法3也可以得出下式: 1+3+5+7+9+11+13+15+17+19=10×10. 即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 1+3=2×2 1+3+5=3×3 1+3+5+7=4×4 1+3+5+7+9=5×5 1+3+5+7+9+11=6×6 1+3+5+7+9+11+13=7×7 1+3+5+7+9+11+13+15=8×8 1+3+5+7+9+11+13+15+17=9×9 1+3+5+7+9+11+13+15+17+19=10×10 还可往下一直写下去,同学们自己检验一下,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我们就又发现了一条规律.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大全!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大全! 1.、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2、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植树问题总结):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3、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4、奥数知识点(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

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小学奥数专题-重叠问题(精华版)

小学奥数重叠问题专题 日常生活或数学问题中,在把一些数据按照某个标准分类时,常常出现其中的一部分数据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类别,这样在计算总数时就会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这类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中涉及到的容斥原理是奥数的四大原理之一,是奥数重要知识点。学生学习奥数,一定要掌握容斥原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解决重叠的方法。 1.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2.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需要要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3.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部代表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图称为韦恩图(也叫文氏图)。 4. 解答重叠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有重复包含的几个计数部分加起来,再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元素的个数,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不重复。这个原理叫做包含与排斥原理,也叫容斥原理。 5. 容斥原理1:如果被计数的对象,被分为A、B两大类,则:被计数对象的总个数=A 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B类的元素个数。 . .

容斥原理2:如果被计数的对象,被分为A、B、C三大类,则:被计数对象的总个数=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C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B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C类元素个数-同时属于B类和C类元素个数+同时属于A类、B类、C类元素个数。 . .

一、重叠问题之长度: (1)拼接(对接) (2)搭接 (3)打结 题目1:(搭接正问题:求总长度) 把两段同样是20厘米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中间重叠的部分是6厘米,粘好的纸条长多少厘米? 题目2:(搭接反问题一:等长搭接,求原来长度) 把两段一样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的部分是6厘米,原来两条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题目3:(搭接反问题一:不等长搭接,求原来长度) 两根木棍放在一起,从头到尾共长66厘米,其中一根木棍长48厘米,中间重叠部分长12厘米。另一根木棍长是多少厘米? 题目4:(搭接反问题二:求粘合长度,或重叠长度) 把两段同样是15厘米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24厘米长的纸条,请问中间粘合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 .

小学二年级奥数关于数数与计数(二)

第一层 1个第二层 2个第三层 3个第四层 4个第五层 5个第六层 6个第七层 7个第八层 8个

第十层 10个 第十一层 9个 第十二层 8个 第十三层 7个 第十四层 6个 第十五层 5个 第十六层 4个 第十七层 3个 第十八层 2个 第十九层 1个 总数1+2+3+4+5+6+7+8+9+10+9+8+7+6+5+4+3+2+1 =(1+2+3+4+5+6+7+8+9+10)+(9+8+7+6+5+4+3+2+1)=55+45=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第一层 1个

第三层 5个 第四层 7个 第五层 9个 第六层 11个 第七层 13个 第八层 15个 第九层 17个 第十层 19个 总数:1+3+5+7+9+11+13+15+17+19=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即等号左边这样的一串数之和等于中间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1=1×1 1+2+1=2×2 1+2+3+2+1=3×3 1+2+3+4+3+2+1=4×4 1+2+3+4+5+4+3+2+1=5×5 1+2+3+4+5+6+5+4+3+2+1=6×6 1+2+3+4+5+6+7+6+5+4+3+2+1=7×7 1+2+3+4+5+6+7+8+7+6+5+4+3+2+1=8×8 1+2+3+4+5+6+7+8+9+8+7+6+5+4+3+2+1=9×9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这样的等式还可以一直写下去,能写出很多很多. 同学们可以自己检验一下,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我们就发现了一条规律. ③由方法2和方法3也可以得出下式: 1+3+5+7+9+11+13+15+17+19=10×10. 即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 1+3=2×2 1+3+5=3×3 1+3+5+7=4×4 1+3+5+7+9=5×5 1+3+5+7+9+11=6×6 1+3+5+7+9+11+13=7×7 1+3+5+7+9+11+13+15=8×8 1+3+5+7+9+11+13+15+17=9×9 1+3+5+7+9+11+13+15+17+19=10×10 还可往下一直写下去,同学们自己检验一下,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我们就又发现了一条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