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化学类型的舒卡列夫分类法

地下水化学类型的舒卡列夫分类法
地下水化学类型的舒卡列夫分类法

附件A地下水化学类型的舒卡列夫分类法

地下水化学类型的舒卡列夫分类是根据地下水中6种主要离子(Na+、CsT、Mg+、HCO、SQ2-、

Cl-,X合并于Na+)及矿化度划分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将6种主要离子中含量大于25%毫克当量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

组合,可组合出49型水,并将每型用一个阿拉伯数字作为代号(见下表)。

第二步,按矿化度(M的大小划分为4组。

A 组——Me 1.5g/L ;

B 组——1.5 v Me 10g/L ;

C 组——10v M< 40g/L ;

D 组——M> 40g/L。

第三步,将地下水化学类型用阿拉伯数字(1?49)与字母(A B、C或D)组合在一起的表达

式表示。例如,1 —A型,表示矿化度(M)不大于1.5g/L的HCQCa型水,沉积岩地区典型的溶滤水;49—D型,表示矿化度大于4Og/L的Cl-Na型水,该型水可能是与海水及海相沉积有关的地下水,或是大陆盐化潜水。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1 引言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 地下水质量分类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 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以地下水为水 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 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 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 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

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

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 溶液浓度是指在一定质量或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正确表示各种溶液浓度及正确书写标签内容是搞好检测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之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我国国家标准GB都作出相关规定.现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就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作一介绍,以满足实验室认可对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书写格式的要求. 1 标准滴定溶液 standard volumetric solution 1.1 定义 已知准确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用的溶液. 1.2 浓度表示方法 1.2.1 物质的量浓度 a. 定义:单位体积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b. 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 c.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计量单位为"mol/m3"及其倍数,实验室中常用的单位是"mol/L"或 1mol/dm3. d. 说明:物质的量的SI基本单位是摩尔 (单位符号为"mol"),其定义如下: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因此,在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也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e. 实例 c(NaOH)=0.1015mol/L氢氧化钠溶液,小括号内的NaOH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基本单元,c(NaOH)是表示基本单元为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号右边的0.1015mol/L表示物质的量浓度数数值为0.1015摩尔每升,即每升含氢氧化钠1×氢氧化钠分子量×0.1015克. c(1/2H2SO4)=0.2042mol/L硫酸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2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42摩尔每升.即每升含硫酸1/2×硫酸分子量×0.2042克. c(1/5KMnO4)=0.1000mol/L高锰酸钾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5KMn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000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高锰酸钾1/5×高锰酸钾分子量×0.1000克. c(1/6K2Cr2O7)=1.0042mol/L重铬酸钾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6 K2Cr2O7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42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重铬酸钾1/6×重铬酸钾分子量×1.0042克. c(1/2Ca2+)=1.0035mol/L钙阳离子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2 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35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钙阳离子1/2×钙原子量×1.0035克. 1.2.2 质量浓度 a. 质量浓度定义:作为溶质的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即溶液)体积. b. 质量浓度符号:ρB B代表作为溶质的物质. c. 质量浓度单位:计量单位为"kg/m3","kg/L"(1kg/L=103kg/ m3=1kg/d 实验室常用"g/L","mg/L","mg/mL","μg/mL"等. d. 质量浓度表示法实例: ρB表示法: ρ(Na2CO3)=0.5021mg/mL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表示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0.5021毫克每毫升.

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完成)

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 一、学习目的 熟悉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 二、各种离子浓度单位的换算 1、离子的毫克当量浓度(meq/L) 离子的毫克浓度(mg/L) 离子毫克当量浓度(meq/L) = 离子的毫克当量 2、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数浓度(meq%) 该离子毫克当量浓度(meq/L) 某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meq%) = ×100% 阴(阳)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总和 3、离子的毫摩尔浓度(mmol/L) 离子的毫克浓度(mg/L) 离子的毫摩尔浓度(mmol/L) = 离子的毫摩尔质量(mg/mmol) 4、离子的毫摩尔百分数浓度(mmol%) 该离子毫摩尔浓度(mmol/L) 某阴(阳)离子毫摩尔百分数浓度(mmol%) = 100% 阴(阳)离子毫摩尔浓度总和 5、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数浓度与离子的毫摩尔百分数浓度的换算 X-(+) meq ×X-(+)meq/L X-(+) mmol% = ×100% X-(+) m mol × ∑X i-(+)mmol/L X-(+) mmol × X-(+)mmol/L X-(+) meq% = ×100% X-(+)meq × ∑ X i-(+)meq/L 式中:X-(+)为某种阴(阳)离子。ΣX-i(+)为阴(阳)离子总和。 三、水化学分析结果误差检验 根据水中各成分化合当量相等原理, 水中阴、阳离子当量总数应当相等。因此, 由下面式子就可检验水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 ∑k —∑a e = ×100% ∑k + ∑a 式中:e 为分析误差值;

∑k 为阴离子总含量(meq%); ∑a 为阳离子总含量(meq%)。 一般全分析的允许误差<2%, 简分析<5%, 否则结果不能采用。 四、水的硬度 1、总硬度(H) 为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总和。可由德国度(Ho)或mg/L表示: H = [ Ca2+ ] + [ Mg2+ ] 2、暂时硬度 根据钙、镁离子与重碳酸根离子的当量关系可知: (1)、当r(Ca2+ + Mg2+) ≤ rHCO3-时, 暂时硬度等于总硬度。 (2)、当r(Ca2+ + Mg2+) > rHCO3-时, 暂时硬度等于重碳酸根浓度, 即rHCO3-。 3、永久硬度 永久硬度= 总硬度—暂时硬度 五、水化学成分的库尔洛夫式表示方法 库尔洛夫式是以类似数学分式的形式来表示地下水化学成分。其方法为: 1、将阴、阳离子分别标示在横线上、下, 按毫克当量百分数自大而小的顺序排列, 小于10%的离子不予标示。 2、横线前依次标示气体成分、特殊成分及矿化度(用M表示), 单位均为g/L。 3、横线后以字母t为代号, 表示水温, 单位为℃。 4、式中各成分含量一律标于该成分符号的右下角, 原子数则移至右上角。即: 阴离子成分原子数毫克当量百分数 气体成分 含量特殊成分 含量 M 含量 t 水温℃ 阳离子成分 毫克当量百分数 六、舒卡列夫的水化学类型分类 1、根据水中各阴、阳离子含量, 将大于25%毫克当量百分数的离子参加分类命名。阴离子在前, 阳离子在后, 含量大的在前, 含量小的在后, 中间用短横线相连来对地下水化学类型进行命名。共分49种类型, 每型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 2、根据矿化度大小, 将地下水分为四组:A组为矿化度<1.5g/L; B组为1.5—10g/L; C组为10—40g/L; D组为>40g/L。 3、各水型的代号在前, 矿化度划分的组在后, 中间用一短横线相连。

常用的地下水分类方法

一、常用的地下水分类方法 (一)按赋存形式和物理性质划分 1.结合水 被分子力吸附在岩土颗粒周围形成极薄的水膜,可抗剪切,不受重力影响,不能传送静水压力,在110°C消失,主要存在于粘土中,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质。 2.毛细管水 赋存于岩土毛细孔中,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可被植物吸收,影响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引起沿海地区和北方灌区的土地盐碱化。 3.重力水 赋存于岩土孔隙、裂隙和洞穴中,不能抗剪切,受重力作用,可以传送静水压力。 结合水、毛细管水属专门研究课题,在水文地质勘察中,所指地下水一般是重力水。 (二)按含水介质特征划分 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第三系松散~半固结的碎石土和砂性土的孔隙中。 2.碎屑岩类裂隙孔洞水 主要赋存于中、新生代红色岩层的孔隙、孔洞中。 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 主要赋存于古、中生代灰岩、白云岩的裂隙溶洞中,分为: (1)裸露型:灰岩、白云岩基本上出露。 (2)覆盖型:灰岩、白云岩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 (3)埋藏型:灰岩、白云岩被非碳酸盐岩类覆盖。 4.火山岩裂隙孔洞水

赋存于火山岩的裂隙、孔隙、气孔、气洞(熔岩隧道)中,在广东主要分布于雷州半岛。 5.基岩裂隙水 (1)块状岩类裂隙水 赋存于侵入岩、混合岩、正变质岩的裂隙中。 (2)层状岩类裂隙水 赋存于沉积岩、副变质岩的裂隙中。 (三)按埋藏条件和水力特征划分 1.上层滞水 位于不连续隔水层之上的季节性潜水。 2.潜水 位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自由水面的水。 3.承压水 充满两层隔水层之间,具压力水头的水。 (四)按地下水矿水度划分 1.淡水:M﹤1g/L。 2.咸水:M≥1g/L,分为: (1)微咸水:1g/L≤M﹤3g/L; (2)半咸水:3g/L≤M﹤10g/L; (3)咸水:M≥10g/L,可分为: ①盐水:10g/L≤M﹤50g/L; ②卤水:M≥50g/L。

水化学类型表示方法

水化学类型表示方法. 老:水质分析结果用各种形式的指标值及化学表达式来表示:1、离子含量指标

溶解于地下水中的盐类,以各种阴、阳离子形式存在,其含量一般以mmol/L (毫摩尔/升)、mg/L(毫克/升)、me/L(毫克当量/升)表示。海水中的主要离子以单位ml/L(摩尔/升)、g/L(克/升)表示。超微量元素的离子以,其单位以mg/L(毫克/升)表示。 2、分子含量指标 溶解于地下水的气体和胶体物质,如CO、SiO,其含量一般用单位

mmol/L、22mg/L表示。 3、综合指标 氢离子浓度(pH值)、酸碱度、硬度、矿化度四项指标,集中地表示了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HpH=﹣㏒pH值反映了地下水的酸碱性,由酸、碱和盐的水pH ⑴值:解因素所决定。pH值与电极电位存在一定的关系,影响地下水化学元素的迁移强度,是进行水化学平衡计算和审核水质分析结果的重要参数。 ⑵酸度和碱度:酸度是指强碱滴定水样中的酸至一定pH值的碱量,地下水中酸度的形成主要是未结合的CO2、无机酸、强酸弱碱盐及有机酸。碱度是指强酸滴定水样中的碱至一定pH值的酸量,地下水碱度的形成主要是氢氧化物、硫化物、氨、硝酸盐、无机和有机弱酸盐以及有机碱。酸碱度一般表示单位有mmol/L、me/L表示。 硬度:水中硬度取决于水中钙、镁和其它金属离子(碱金属除外)的含⑶. 量。总硬度:地下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总含量。:水煮沸后呈碳酸盐形态的析出量。暂时硬度(碳酸盐

硬度) :水煮沸后,留于水中的钙盐和镁盐的含量。永久硬度(非碳酸盐硬度):地下水中碱金属钾钠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化物负硬度(钠钾硬度)的含量。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 负硬度(钠钾硬度)=总碱度-总硬度(总硬度>总碱度). H°(德国度)表示mg/Lmmol/L、、me/L、硬度一般以单位矿化度:地下水含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为矿化度,或称总矿化⑷度。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地下水按透水层中水的饱和与否以及积聚贮存条件分为饱气带水、潜水和层间水等三个基本类型。 1.饱气带水:地表以下不深的地带,岩石的空隙未被水充满,呈不饱和带地下水,称作饱气带水。饱气带水主要呈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管水状态,重力水较少且富含O2、CO2等。重力水流经此带时,只有在水量充足时才能在有隔水层的地段局部形成上层滞水。此带一般和潜水相连通,其下限往往就是潜水面。 2.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它是由大气降水和地面流水等经过饱气带往下渗透,遇到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后逐渐积聚,将岩石空隙充满呈饱和带的重力水。潜水顶部连续的自由表面,叫潜水面,它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 潜水 面示意 图 3、层间水:层 间水:两个隔水 层之间的透水 层中的重力水, 称为层间水。层 间水的主要来 源是渗透的重 力水。其存在条 件是倾斜岩层 中透水层夹在 不透水层之中, 同时其高起部 分露出地表接 受渗透水或潜 水补给,如构造 盆地、向斜或单 斜构造等。层间

水有传递静压 力的性质,水量 充足时其深处 的水体受到上 部水柱的压力 而具有承压性, 叫承压水。 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温泉 1、吸着水 水分子受静电引力被吸附在碎屑颗粒和岩石的表面而成为吸着水。 2、薄膜水 薄层状的吸着水的厚度超过了几百个水分子的直径时,则为薄膜水。 3、毛细管水 小空隙的岩石吸着水和薄膜水较多时,水受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沿空隙上升,形成毛细管水。 4、重力水 如果空隙较大,则水受重力的支配从高处往低处渗流,形成重力水。 5、泉水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为地下水流泄的方式之一。 根据泉水出露的性质,可分为下降泉和上升泉两种类型。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自上往下流出地面形成的泉,称下降泉;地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往上涌出地面形成的泉,称上升泉。按泉水的补给来源可分为饱气带泉、潜水泉和自流水泉三种类型。一般泉水的温度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大致相当,若其水温高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则称温泉。温泉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地下深处地热的影响有关。

水的化学与微生物基础知识

水的化学与微生物基础知识 1. 物理和化学性质 A.色 水本身是无色的,只有在水层很深时才显示出深蓝色,但当其受到污染时会有颜色。 B.悬浮物与浊度 水中的悬浮物是各种水处理工艺中都需要监督的项目,否则会影响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测定悬浮物较易的方法是测定浊度,浊度的大小除了与水中的悬浮固体有关外,还指示水中胶体,它实质上是这两类物质的综合指标。 C.溶解固形物 溶解固形物是指水中除溶解气体外各种溶解物的总量。它是一种理论上的指标。 E.含盐量 含盐量表示水中含有溶解盐类的总和,有两种表示法:其一是摩尔表示法,即将水中各种阳离子(或各种阴离子)均按带一个电荷的离子为基本单元,计算其含量( mmol/L),然后将它们全部相加;其二是重量表示法,即将水中各种阴、阳离子的含量换算成mg/L.然后全部相加。 F.矿物残渣 矿物残渣是表示水中溶有矿物质的总量。含盐量和矿物残渣量两种指标都是根据水全分析结果进行计算的,不易用于运行监督,因为全分析是繁重的工作,费时又费力。 ● 蒸发残渣 这是指将过滤过的水样在一定条件下蒸干所得的残渣量。它与水中溶解固形物相似,但不完全相等,因为在测试条件下( 105~110℃).有许多物质的湿分和结晶水不能除尽,某些有机物会发生氧化。在蒸发残渣中,水中原有的碳酸氢盐都转变成了碳酸盐。 ●灼烧残渣 这表示蒸发残渣在8000℃时灼烧所得到的残渣量。蒸发残渣量和灼烧残渣量之差称为灼烧碱量,它大致的表示有机物量。 G.电导率 衡量水中含盐量最简便和迅速的方法是测定水的电导率,因为组成天然水含盐量的主要物质为离子,而离子具有导电性能,所以,水溶液的导电率可以间接的表示出溶解盐的含量。水本身的电导率非常小,所以只要水中含有少量杂质离子,它的电导率便可反映水中杂质离子的多少。一般情况下水的电导率越大,其含盐量也就越大,但仅靠电导率不能计算含盐量,因为水电导率的大小除了与水中离子含量有关系,还决定于离子的本质。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电导率是指一定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项目序号类别标准值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1 色(度) ≤5≤5≤15≤25>25 2 嗅和味无无无无有 3 浑浊度(度) ≤3≤3≤3≤10>10 4 肉眼可见物无无无无有 5 pH 6.5~8.5 5.5~6.5,8.5~9<5.5,>9 6 氨氮(NH4)(mg/L) ≤0.02≤0.02≤0.2≤0.5>0.5 7 高锰酸盐指数(mg/L) ≤1.0≤2.0≤3.0≤10>10 8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1≤0.001≤0.002≤0.01>0.01 9铬(六价)(Cr6+)(mg/L) ≤0.005≤0.01≤0.05≤0.1>0.1 10氰化物(mg/L) ≤0.001≤0.01≤0.05≤0.1>0.1 11硝酸盐(以N计)(mg/L) ≤2.0≤5.0≤20≤30>30 12亚硝酸盐(以N计)(mg/L) ≤0.001≤0.01≤0.02≤0.1>0.1 13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不得检出≤0.1≤0.3≤0.3>0.3 14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150≤300≤450≤550>550 15 总大肠菌群(个/L) ≤3.0≤3.0≤3.0≤100>100 16 细菌总数(个/L) ≤100≤100≤100≤1000>1000 17 碘化物(mg/L ≤0.1 ≤0.1 ≤0.2 ≤1.0 >1.0 18 氟化物(mg/L) ≤1.0≤1.0≤1.0≤2.0>2.0 19 氯化物(mg/L) ≤50≤150≤250≤350>350 20 硫酸盐(mg/L) ≤50≤150≤250≤350>350 21 铜(Cu)(mg/L) ≤0.01≤0.05≤1.0≤1.5>1.5 22 锌(Zn)(mg/L) ≤0.05≤0.5≤1.0≤5.0>5.0 23 铅(Pb)(mg/L) ≤0.005≤0.01≤0.05≤0.1>0.1 24 镉(Cd)(mg/L) ≤0.0001≤0.001≤0.01≤0.01>0.01 25 铁(Fe)(mg/L) ≤0.1≤0.2 ≤0.3≤1.5>1.5 26 锰(Mn)(mg/L) ≤0.05≤0.05≤0.1≤1.0>1.0 27 镍(Ni)(mg/L) ≤0.005≤0.05≤0.05≤0.1>0.1 28 铍(Be)(mg/L) ≤0.00002≤0.0001≤0.0002≤0.001>0.001 29 钡(Ba)(mg/L) ≤0.01≤0.1≤1.0≤4.0>4.0 30 钼(Mo)(mg/L) ≤0.001≤0.01≤0.1≤0.5>0.5 31 钴(Co)(mg/L) ≤0.005≤0.05≤0.05≤1.0>1.0 32 砷(As)(mg/L) ≤0.005≤0.01≤0.05≤0.05>0.05 33 硒(Se)(mg/L) ≤0.01≤0.01≤0.01≤0.1>0.1 34 汞(Hg)(mg/L) ≤0.00005≤0.0005≤0.001≤0.001>0.001 35 溶解性总固体(mg/L) ≤300≤500≤1000≤2000>2000 36 滴滴滴(μg/L) 不得检出≤0.005≤1.0≤1.0>1.0 37 六六六(μg/L) ≤0.005≤0.05≤5.0≤5.0>5.0 38 总σ放射性(Bq/L) ≤0.1≤0.1≤0.1>0.1 >0.1

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地下水可分为三个亚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一、包气带水 包气带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上层中,包括土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以及基岩风化壳(粘土裂隙)中季节性存在的水。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是受气候控制,季节性明显,变化大,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少,甚至干涸。包气带水对农业有很大意义,对建筑工程有一定影响。 二、潜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面的重力水叫潜水。潜水的自由表面,承受大气压力,受气候条件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夏季多雨,水位上升,冬季少雨,水位下降,水温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水质易受污染。 潜水主要分布在地表各种岩、土里,多数存在于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坚硬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裂隙及洞穴中也有潜水分布。 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深层地下水及凝结水。大气降水是补给潜水的主要来源。 潜水的排泄,可直接流入地表水体。一般在河谷的中上游,河流下切较深,使潜水直接流入河流。在干旱地区潜水也靠蒸发排泄。在地形有利的情况下,潜水则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 三、承压水 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或自流水。由于地下水限制在两个隔水层之间,因而承压水具有一定压力,特别是含水层透水性愈好,压力愈大,人工开凿后能自流到地表。因为有隔水顶板存在,承压水不受气候的影响,动态较稳定,不易受污染。承压水的形成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及沉积条件有密切关系。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构造条件,地下水都可形成承压水。适宜形成承压水的地质构造大致有两种:一为向斜构或盆地,称为自流盆地;另一为单斜构造亦称为自流斜地。 四、裂隙水 埋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叫裂隙水。这种水运动复杂,水量变化较大,这与裂隙发育及成因有密切关系。裂隙水按基岩裂隙成因分类有: ( 1 )风化裂隙水 分布在风化裂隙中的地下水多数为层状裂隙水,由于风化裂隙彼此相连通,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地下水也是相互连通的水体,水平方向透水性均匀,垂直方向随深度而减弱,多属潜水,有时也存在上层滞水。 ( 2 )成岩裂隙水 具有成岩裂隙的岩层出露地表时,常赋存成岩裂隙潜水。岩浆岩中成岩裂隙水较为发育。玄武岩经常发育柱状节理及层面节理。裂隙均匀密集,张开性好,贯穿连通,常形成贮水丰富、导水畅通的潜水含水层。成岩裂隙水多呈层状,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连通。具有成岩裂隙的岩体为后期地层覆盖时,也可构成承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地下水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地下水 1.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地下水的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③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 ④原生水: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数量很少。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4.潜水面的形状及其表示方法 潜水面通常是一个起伏的曲面,一般倾向于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如冲沟、河谷等。它的起伏与地貌大体一致,但比地貌的起伏要小些。山区潜水面的坡度较大,可达百分之几。潜水面的形状可以用潜水剖面图和潜水等水位线图来表示。前者是在地质剖面图上,将已知各点的潜水位联接起来而成,它可以反映出潜水面形状与地貌、隔水底板及含水层岩性的关系等。所谓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类型 位置 流向 补给 分布 深度和水质 潜水 (重力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 从高处流向低处 雨水和地表水 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 承压水 (自流水) 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 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 潜水 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

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下列问题:(1)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2)潜水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和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一张图上时,则等高线与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潜水埋藏深度即为二者高程之差。(3)潜水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和地表水的水位高程便可以确定。 5.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哪一种地下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泉的形成还与地质构造有关,分布最广泛的泉总是与石灰岩地区的单面山构造相联系;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可以沿断层一带的透水层上升涌出地表。 6.澳大利亚盆地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又称自流盆地。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水层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含水层在湿润的东部山地出露,向西倾斜,一部分渗入地下的降水顺着倾斜的含水层流向盆地中部。盆地中部为承压水的承压区,地下水承受一定的压力,在盆地地势较低处打井,有的可以自然喷出,形成自流井。 澳大利亚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自流井的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一般可作牲畜饮用水,因此对畜牧业发展非常有利。 7.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承压水与潜水不是一回事。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是依据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来区分的,而潜水与承压水是依据埋藏条件来区分的。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附件4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 工作指南 (试行) 2014年10月

目次 第一章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编制依据 (1) 1.4 术语与定义 (2) 1.5 指导原则 (3) 1.6 组织编制单位 (3) 第二章工作内容与流程 (4) 2.1 工作内容 (4) 2.2 工作流程 (4) 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方法 (7) 3.1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 (7) 3.2 地下水脆弱性评估 (14) 3.3 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估 (19) 3.4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 (23) 3.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 (24) 第四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技术报告及成果图表 (29) 4.1 报告编制大纲 (29) 4.2 成果图 (29) 4.3 成果表 (31) 附录 A地下水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评估结果分析表(参考式样) (32) 附录 B岩溶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 (35) 附录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说明 (40) 附录 D权重和参数敏感度分析 (4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 1.2.1 本指南适用于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评估区面积一般不小于0.4万km2,精度一般不小于1:25万。 1.2.2本指南主要包括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技术方法、报告图集编制要求等方面。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GB/T 14175 水文地质术语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水文地质课件习题六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习题六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一、名词解释 1.总溶解固体: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2.变温带: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带。 3.常温带:变温带以下,一个厚度极小的温度不变的带。 4.增温带:常温带以下,随深度增大而温度有规律地升高的带。 5.地温梯度:指每增加单位深度时地温的增值。 6.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 7.浓缩作用:由于蒸发作用只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的作用。 8.脱碳酸作用:地下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2便成为游离CO2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 9.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 10.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11.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 12.溶滤水:富含CO2与O2的渗入成因的地下水,溶滤它所流经的岩土而获得其主要化学成分,这种水称之为溶滤水。 13.沉积水:指与沉积物大体同时生成的古地下水。 14.内生水:来自地球深部层圈物质分异和岩石变质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生成的水。 15.总硬度:水中所含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 16.暂时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重碳酸根

离子结合的硬度。 17.永久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 二、填空 1.地下水中含有各种 气体、离子、胶体物质、有机质 以及微生物等。 2.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有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甲烷 及硫化氢 等。 3.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高的阴离子有 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及重碳酸根离子 等。 4.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高的阳离子有 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 及 镁离子 等。 5.一般情况下,低矿化水中常以 重碳酸离子、钙离子 及 镁离子 为主;高矿化水则以 氯离子及 钠离子 为主。 6.一般情况下,中等矿化的地下水中,阴离子常以 硫酸根离子为主,主要阳离子则可以是 钠离子 ,也可以是 钙离子 。 7.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 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混合作用。 8.据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成因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 溶滤水、沉积水 和 内生水 。 9.在低矿化水中,阴离子以重碳酸盐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镁离子为主。随着蒸发浓缩,溶解度小的钙、镁的碳酸盐部分析出, 硫酸根 及 钠离子 逐渐成为主要成分,继续浓缩,水中硫酸盐达到饱和并开始析出,便将形成以 氯离子 、钠离子 为主的高矿化水。 10.当含钙为主的地下水,进入主要吸附有钠离子的岩土时,水中的钙离子便置换岩土所吸附的一部分 钠离子 ,使地下水中 钠离子增多而 钙离子 减少。

地下水分类标准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项目序号 类别 项目标准值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1色(度)≤5≤5≤15≤25>25 2嗅和味无无无无有 3浑浊度(度)≤3≤3≤3≤10>10 4肉眼可见物无无无无有 5pH 6.5~8.5 5.5~6.5, 8.5~9<5.5,>9 6总硬度(以C a CO3,计)(mg/L)≤150≤300≤450≤550>550 7溶解性总固体(mg/L)≤300≤500≤1000≤2000>2000 8硫酸盐(mg/L)≤50≤150≤250≤350>350 9氯化物(mg/L)≤50≤150≤250≤350>350 10铁(Fe)(mg/L)≤0.1≤0.2≤0.3≤1.5>1.5 11锰(Mn)(mg/L)≤0.05≤0.05≤0.1≤1.0>1.0 12铜(Cu)(mg/L)≤0.01≤0.05≤1.0≤1.5>1.5 13锌(Zn)(mg/L)≤0.05≤0.5≤1.0≤5.0>5.0 14钼(Mo)(mg/L)≤0.001≤0.01≤0.1≤0.5>0.5 15钴(Co)(mg/L)≤0.005≤0.05≤0.05≤1.0>1.0 16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0.001≤0.001≤0.002≤0.01>0.01 17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不得检出≤0.1≤0.3≤0.3>0.3 18高锰酸盐指数(mg/L)≤1.0≤2.0≤3.0≤10>10 19硝酸盐(以N计)(mg/L)≤2.0≤5.0≤20≤30>30 20亚硝酸盐(以N计)(mg/L)≤0.001≤0.01≤0.02≤0.1>0.1 21氨氮(NH4)(mg/L)≤0.02≤0.02≤0.2≤0.5>0.5 22氟化物(mg/L)≤1.0≤1.0≤1.0≤2.0>2.0 23碘化物(mg/L)≤0.1≤0.1≤0.2≤1.0>1.0 24氰化物(mg/L)≤0.001≤0.01≤0.05≤0.1>0.1 25汞(Hg)(mg/L)≤0.00005≤0.0005≤0.001≤0.001>0.001 26砷(As)(mg/L)≤0.005≤0.01≤0.05≤0.05>0.05 27硒(Se)(mg/L)≤0.01≤0.01≤0.01≤0.1>0.1 28镉(Cd)(mg/L)≤0.0001≤0.001≤0.01≤0.01>0.01 29铬(六价)(Cr6+)(mg/L)≤0.005≤0.01≤0.05≤0.1>0.1 30铅(Pb)(mg/L)≤0.005≤0.01≤0.05≤0.1>0.1 31铍(Be)(mg/L)≤0.00002≤0.0001≤0.0002≤0.001>0.001 32钡(Ba)(mg/L)≤0.01≤0.1≤1.0≤4.0>4.0 33镍(Ni)(mg/L)≤0.005≤0.05≤0.05≤0.1>0.1 34滴滴滴(μg/L)不得检出≤0.005≤1.0≤1.0>1.0 35六六六(μg/L)≤0.005≤0.05≤5.0≤5.0>5.0

天然水及其分类

天然水及其分类 一、水源 水是地面上分布最广的物质,几乎占据着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构成了海洋、江河、湖泊以及积雪和冰川,此外,地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地下水,大气中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水蒸气。地面水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主要来自地面水,而雨水又来自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蒸发。因此,水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循环的。 水分子(H2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可是大自然中很纯的水是没有的,因为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大气中、地表面和地下岩层里的许多物质,此外还有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混合在一起。 水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工业部门的不同,对水的质量的要求也不同,在火力发电厂中,由于对水的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对水需要净化处理。 电厂用水的水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表水,另一种是地下水。 地表水是指流动或静止在陆地表面的水,主要是指江河、湖泊和水库水。海水虽然属于地表水,但由于其特殊的水质,另作介绍。 天然水中的杂质 要有氧和二氧化碳天然水中的杂质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杂质按照其颗粒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大类。 悬浮物:颗粒直径约在10-4毫米以上的微粒,这类物质在水中是不稳定的,很容易除去。水发生浑浊现象,都是由此类物质造成的。 胶体:颗粒直径约在10-6---10-4毫米之间的微粒,是许多分子和离子的集合体,有明显的表面活性,常常因吸附大量离子而带电,不易下沉。 溶解物质:颗粒直径约在10-6毫米以上的微粒,大都为离子和一些溶解气体。呈离子状态的杂质主要有阳离子(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阴离子(氯离子CI -、硫酸根SO42-、碳酸氢根HCO3-);溶解气体主。 水质指标 二、水中的溶解物质 悬浮物的表示方法:悬浮物的量可以用重量方法来测定(将水中悬浮物过滤、烘干后称量),通常用透明度或浑浊度(浊度)来代替。 溶解盐类的表示方法: 1.含盐量: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总和。 2.蒸发残渣:表示水中不挥发物质的量。 3.灼烧残渣:将蒸发残渣在800℃时灼烧而得。 4.电导率:表示水导电能力大小的指标。 5.硬度的表示方法:硬度是用来表示水中某些容易形成垢类以及洗涤时容易消耗肥皂得一类物质。对于天然水来说,主要指钙、镁离子。硬度按照水中存在得阴离子情况。划分为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两类。 6.碱度和酸度:碱度表示水中含OH -、CO32-、HCO3-量以及其它一些弱酸盐类量得总和。碱度表示方法可分为甲基橙碱度和酚酞碱度两种。酸度表示水中能与强酸起中和作用的物质的量。 有机物的表示方法:通常用耗氧量来表示。

水与化学方程式

1、“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混合物 B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 .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C .未听到声音 D .试管炸裂 3、化学让水更洁净 ①生活污水截流处理过程如图4所示,其中采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②图5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一种装置,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验上述所获取的水是否为硬水,常用试剂是_________。 4、题17图”是某同学所画的自制简易净水器示意图。 (1)制作材料:见图标注,则a 是 ,b 是 。 (2)使用说明: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这时 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 ,需要更换的是膨松棉和 。 5、下列四种物质的俗名均得名与它们的产地,其主要成分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的是( ) 6、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裔”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7、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A .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

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 8、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 B.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D.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9、(宜宾)元素X、Y、Z、M是初中常见的四种元素。有关信息如下表: (1)M元素的名称是。 (2)Y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此物质不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填化学式),该有机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物质是。(5)由Z、M 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2、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 法中错误 ..的是 A.甲是SO 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 数比为2:1:2

地下水水质标准

地下水水质标准 1.引言 c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引用标准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4.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地下水水质监测 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地下水质量评价 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6.2 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按本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例:挥发性酚类Ⅰ、Ⅱ类标准值均为0.001mg/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0.001mg/L 时,应定为Ⅰ类,不定为Ⅱ类。 6.3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具体要求与步骤如下: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教学目的: 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部分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关系式的含义。 难点:溶液组成的含义。 教学过程: [引言]在本章已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 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碰到溶液的“浓”或“稀”的问题。例如,使用农药时,太浓了可能伤害农作物,太稀了则达不到杀虫效果。这就要求了解溶液中溶质的确切数量,以便掌握。 提出课题,溶液的“组成”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这是本课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溶液的组成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简单的“浓溶液”、“稀溶液”的粗略划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情况下需要准确地知

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例如,在一定数量的农药中究竟含多少溶质才能既满足杀虫的要求,既节约农药并且又不伤害作物。这就产生了从量的方面研究溶液的需要。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溶液组成的意义的内容。 要求学生理解:溶液的“浓”或“稀”是由溶质和溶液的量共同决定的。 当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溶液的量都确定了,溶液的组成也就被确定下来了。 例如:已知50g氯化钠溶液里含2gNacl和50g氯化钠溶液里含4gNacl,我们就能确切知道后一种溶液的溶质比前一种溶液的溶质多一倍。 [引导讨论] 就上述例子展开讨论:由于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当溶质或溶剂的量有所变化时,会有以下情况:如果溶质量增大,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增大,溶液会变浓。 如果溶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稀。 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会增加,溶液会变稀。 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减少,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