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作业

一.词语解释
1.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扁鹊传)
厉:同“砺”,磨 三阳五会:三阳五会之穴
2.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扁鹊传)
圣人:身居高位的人 蚤:通“早”,尽早
3.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华佗传)
沾濡:浸湿(衣衫) 因:接着
4.以恤我赤子,诚副予望也。(医话四则 三)
赤子:百姓(或人民) 副:相称(或符合)
5.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的得而罪也。(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
实:使动用法,使、、、、、、实 罪:谴责,怪罪
6.所以该治病之法也,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
该:包括 庶几:希望
7.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养生论)
记籍:古代书籍 较:明白,明显
8.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养生论)
畎浍:田间水沟 尾闾:古代传说中泄海水之处
9.戚固寒士,余以不便明言,特赠二金,惟令安养,时已秋半。(医话四则 二、对山医话)
寒士:贫穷人家 二金:白银二两
10.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温病条辨》叙)
然:正确 相与:
11.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温病条辨》叙)
抗志:树立高尚的志向 师:名词作动词,意指效法
12.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伤寒论》序)
重器:宝贵的器物,比喻身体 恣:听凭,任凭
13.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伤寒论》序)
素:时间副词,本来 向:过去,先前
14.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患:忧虑 愚:使动用法,使、、、、、、愚昧
15.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大医精诚)
差:病愈 戴面:仰着面。面部朝天如戴头上,形容骄傲的样子
二.今译题
1.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译文:君主效仿天地之道,治理国家,促成国泰民安的局面并长久保持,以佑护百姓。
2.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译文:使医生们不出差错,学医者全都明白,最高明的医理流传不断,美好的消息连连相传。
3.吾愿读吾书者。取是方而圆用之。斯真为得方之解也已。(《医方集解》序)
译文:我希望阅读我这本书的人,选取有价值的医方并

灵活运用它,这才是真正掌握了医方的奥妙。
4.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
译文:菊花的嫩苗可以做蔬菜、叶可以泡水喝、花可以做药饵食用,根可以入药。可以用布袋装起来做枕头,可以酿成酒饮用。
5.渠犹泄泄,未之遽信。曾不移时,辄汗流如洗
译文:他仍然怠慢,不立即相信我说的话。竟然不到一个时辰,就
6.翌日天甫明,来视予脉,煮小承气汤饮予。
译文:第二天天刚亮,他(朱彦修)就来为我诊脉,煎小承气汤给我服下。
7.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译文:别的医生拘泥固执地死守古法古方,而他(朱氏)就灵活变通运用,但最后与经典吻合。当时学医的人全都象声音相随,形影相依那样师从他,丹溪翁教导他们辛勤不倦,忘记疲劳。
8.譬如置薪于火,始燃尚微,渐久则烈,薪力既尽,而火熄矣。
(元气存亡论)
译文:就好比把柴火放在火中,开始然手的时候火苗还很微弱,时间长了火苗就猛烈了,柴火快烧完了,那火也就熄灭了。
9安得主人、病人一一精医察理,而不为簧鼓动摇哉?
(医案六则 四)
译文:怎么要求病家主人、病人个个都精通医道,明察事理,而不被庸医动听的诱言所迷惑呢?
10知我罪我,一任当世,岂不善乎?
(《温病条辨》叙)
译文:赞同我或者怪罪我,完全听凭当代医学家的评议,难道不好吗?
11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扁鹊传)
译文:(扁鹊)您用天上降下的露水来服用这种药物,三十天就会洞察异物了。
12.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伤寒论》序)
译文: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13.执两端者, 冀自然之天功;废四诊者, 犹瞑行之瞎马。
(病家两要说)
译文:模凌两可的人,企图自然侥幸取效,废弃四诊的医生,犹如夜晚行走的瞎马。
14.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华佗传)
译文:于是(华佗)接受他(太守)很多财物却不加以治疗,不久,又将病人撇弃而离开,留下一封信骂病人。
15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
(《医方解集》序)
译文:蓍草的属性圆而能通神达变,卦象的属性方能卜知未来。
16果何者而为之原欤?亦岂无得失去取于其间驮?诸生以是名家者,请详言之。
(诸家得失策


译文:难道在它们中间也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和取舍之别吗?诸位生员(念书的人)都是凭这些著作而成为学有专长的著名医家的,请详细谈谈这个问题。
17否则,在造化不能为天地立心,而化工以之而息;在夫人不能为生民立命,而何以臻寿考无疆之休哉?
(诸家得失策)
译文:否则,在自然方面,就不能为天地树立准则,因而大自然化育万物的工作就会停息,在人这方面,不能为百姓修身养性以奉天命,怎么能达到永远长寿的美好境域呢?
18. 又六气凡见下承之气,方制即宜少变。如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则苦温之属宜减,恐其以火济火也。
译文:另外,六气中凡是见到气候有承制之气的,制方的法度就因该稍有变化。比如金位之后又火气承制,则苦温之类的药应减少,恐怕以火助火。
19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扁鹊传)
译文: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
20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华佗传)
译文:因此,古代长寿的人。创造了导引之类的体育锻炼方法,象熊一样悬挂树枝,象鸱鸟一样左顾右盼,伸展腰体,,活动各个关节,用来求得长寿。
三.标点题
1.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明于左史。厥后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难经》。西汉仓公传其旧学,东汉仲景撰其遗论,晋皇甫谧刺而为《甲乙》,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阙第七一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之,得先师所藏之卷,大为次注,犹是三皇遗文,烂然可观。
2.有一言而可以该医之旨者,其惟发表攻里乎?虽千枝万派,不过在表在里而已矣 。欲攻其里者,宜以寒为主;欲发其表者,宜以热为主。虽千万世,不可易也。《内经》言之详矣!今人多错解其旨,故重为之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此寒热二字,谓六气中司气之寒热。司气用寒时,用药者不可以寒药;司气用热时,用药者不可以热药,此常理也。惟攻里发表则反之。
3.子华子居于苓塞,北宫意、公仲承侍,纵言而及于医。子华子曰:医者理也,理者意也,药者瀹也,瀹者养也,腑脏之伏也,血气之留也,空窾之塞也,关鬲之碍也,意其所未然也,意其所将然也。察于四然者而谨训于理,夫是之谓医,以其所有余也而养其所乏也,以其所益多也而养其所损也,反其所养则益者弥损矣,反其所养则有余者弥乏矣。察于二反者而加疏瀹焉,夫是之谓药。故曰医者理也,

理者意也,药者瀹也,瀹者养也。北宫意曰:正惟是世俗之医所不能为也。虽然,意闻之也有所资于意,不如无意之为愈也;有所待于养,不如无养之为愈也。敢问人有精神也,其升降上下,与昼夜相通也,与天地相灌注也,其为种凡有几?子华子曰:意,善哉而之问也。触类以演之,进乎此,则与知道者谋矣。吾次其所以学也而择取之矣。夫天降一气,则吾气随之,寄备于阴阳,合气而成体,故有太阳有少阳有太阴有少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阳中之阳者火是也,阴中之阴者水是也,阳中之阴者木是也,阴中之阳者金是也,土居二气之中间以治四维,在阴而阴,在阳而阳,故物非土不成,人非土不生。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动以散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湿,湿生土。是故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如之。血气和合,荣卫流畅,五藏成就,神气舍心。魂气毕具,然后成人。是故五藏六腑各有神主,精禀于金火,气谐于水木,精气之合,是生十物,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是也。生之所自谓之精,两精相薄谓之神,随神往反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所以格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志之所造谓之思,思而有所顾慕谓之虑,虑而有所决释谓之智。夫于智,十累之上也,至于智则知所以持矣,知所以持则知所以养矣。荣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杀津液布汤,故能久长而不弊。流水之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是以精止则滞,神惛则伏,魂拘则沉,魄散则耗,心忮则惑,志郁则陷,意营则罔,思涩则殆,虑殚则蒙,智碍则愚。故所谓持者,持此者也。所谓养者,养此者也。意,善哉而之问也。触类以演之,进乎此,则与知道者谋矣。
4.然病在阴,毋犯其阳,病在于阳,毋犯其阴,犯之者是谓诛伐无过。病之热也,当察其源,火果实也,苦寒、咸寒以拆之,若其虚也,甘寒、酸寒以摄之。病之寒也,亦察其源,寒从外也,辛热、辛温以散之;动于内也,甘温以益之,辛热、辛温以佐之。《经》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曰满而不能实。是有补而无泻者,此其常也。脏偶受邪,则泄其邪,邪尽即止,是泻其邪,非泻脏也。脏不受邪,毋轻犯也。世谓肝无补法,知其谬也。六腑者,传导化物糟粕者也,故曰实而不能满,邪客之而为病,乃可攻也,中病乃已,毋尽剂也。病在于经,则治其经,病流于络,则及其络,经直络横,相维辅也。病从气分,则治其气,虚者温之,实者调之。病从血分,则治其血,虚

则补肝补脾,而心实则为热为瘀,热者清之,瘀者行之。因气病而及血者,先治其气;因血病而及气者,先治其血。因证互异,宜精别之。病在于表,毋攻其里;病在于里,毋虚其表。邪之所在,攻必从之,受邪为本,现症为标,五虚为本,五邪为标。如腹胀由于湿者,其来必速当利水除湿,则胀自止,是标急于本也,当先治其标。若因脾虚渐成胀满,夜剧昼静,病属于阴,当补脾阴,夜静昼剧,病属于阳,当益脾气,是病从本生,本急于标也,当先治其本。举二为例,余可类推矣。病属于虚,宜治以缓,虚者精气夺也。若属沉痼,亦必从缓。治虚无速法,亦无巧法,盖病已沉痼,凡欲施治,宜有次第,如家贫年久,室内空虚,非旦夕间事也。病属于实,宜治以急,实者邪气胜也,邪不速逐,则为害滋蔓,故治实无迟法,亦有巧法,如寇盗在家。宜开门急逐即安,此病机缓急一定之法也。
5.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每午将入门大字,从头至尾,逐段诵读,必一字不遗,若出诸口。
如欲专小科,则亦不可不读大科;欲专外科,亦不可不读内科。盖因此识彼则有之,未有通于彼而塞于此者。惟经涉浅深生熟,故有分科不同。
熟读后,潜思默想,究竟其间意义。稍有疑难,检阅古今名家方书,以广闻见;或就有德高明之士,委曲请问。陶节菴云:但不与俗人言耳。盖方药不外于《本草》、《素》、《难》,及张、刘、李、朱,纵有小方捷法,终不是大家数,慎不可为其诬惑。入门书既融会贯通,而后可成一小医。愈加静坐,玩读儒书,稍知阴阳消长,以己验人,由亲及疏,自料作车于室,天下合辙,然后可以应人之求。及其行持,尤不可无定规。每五鼓清心静坐,及早起仍玩儒书一二,以雪心源。
时时不失平旦之气为妙。
及其为人诊视,先问证起何日。从头至足,照依伤寒初证杂证及内外伤辨法,逐一详问。证虽重而门类明白者,不须诊脉,亦可议方。证虽轻而题目未定音,必须仔细察脉。
男必先左后右,女必先右后左,所以顺阴阳升降也。
先单看,以知各经隐曲。次总看,以决虚实死生。既诊后,挂病家言必以实,或虚或实,可治易治难治,说出几分证候,以验自己精神。如有察未及者,值令说明,不可牵强文饰。务宜从容拟议,不可急迫激切,以至恐吓。如诊妇女,须託其至亲先问证色与舌,及所饮食;然后随其所便,或证重而就牀隔帐诊之,或证轻而就门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
贫家不便,医者自袖薄纱。
寡妇室女,愈加敬谨,此非小节。及其论病,须明白开论辨析,断其为内伤外

感,或属杂病,或属阴虚,或内伤而兼外感几分,或外感而兼内伤几分,论方据脉,指下所定,不可少有隐秘。依古成法,参酌时宜年纪,与所处顺逆,及曾服某药否。
女人经水胎产,男子房室劳逸。
虽本于古而不泥于古,真如见其臟腑,然后此心无疑,于人亦不枉误。用药之际,尤宜仔细。
某经病以某药为君,某为监製,某为引使。
凡剂料本当出自医家,庶乎新陈炮灸,一一合则,况紧急丸散,岂病家所卒办?但有病寒必欲自製者,听其意向,须依本草註下古法修合,不可逞巧以伤药力。病机稍有疑滞,而药不甚效者,姑待五鼓静坐,潜心推究其源,再为诊察改方,必无不愈。治病既愈,亦医家分内事也。纵守清素,借此治生,亦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盖人不能报,天必报之。如是而立心,而术有不明不行者哉!
或问一言为约,曰:不欺而已矣。读入门书而不从头至尾,零星熟得一方一轮,而便谓医者,欺也;熟读而不思悟,融会贯通者,欺也;悟后而不早起,静坐调息,以为诊视之地者,欺也;诊脉而不以实告者,欺也;论方用药,潦草而不精详者,欺也;病愈后而希望贪求,不脱市井风味者,欺也。
盖不患医之无利,特患医之不明耳。
屡用屡验而心有所得,不纂集以补报天地,公于人人者,亦欺也。欺则天良日以蔽塞而医道终失,不欺则良知日益发扬而医道愈昌,欺不欺之间,非人之所能与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