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作者简介:刘宇伟(1969-),男,江苏滨海人,扬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和社

会营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① McGougall G .H.G .,“The Green Move ment in Canada:I m p licati ons for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 erM ar 2

keting ,1993(5).

② htt p://www .acef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608180.html, /Ne wsShow .as p?p r oductSort =426&NewsI D =3151.

③ Chan,R.Y .K .,“Deter m inants of Chinese Consumers ’Green Purchase Behavi or ”,Psychology &M arketing ,2001,18(4).④ H ines J.M.,Hungerford,H.R.&Tomera A.N.,“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 ponsible Envir onmental Behavi or:A

meta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 ental Education ,1986,18(2).

⑤ 蔡佳伶:《师范学院学生纸张回收行为意图之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年。⑥ 晏涵文、刘洁心、陈富莉:《台湾地区高级职业学校环境现况调查———学生之环境知识、态度、行为意向及需求调查》,“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1991年。

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刘宇伟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众多,且错综复杂。文章结合中国消费者的社会文化特点,回顾形成绿色消费态度、意向和行为的众多因素,并以计划行为理论(TP B )为基础,形成一个整合的理论模型,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绿色;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10-0252-04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环境恶化的

30%~40%由消费活动所致。①《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表明,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105分,环保行为得

分为55117分。②陈怡光的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持积极态度,并有效地转化为消费意图,但将绿色消费意图转化为相应的绿色消费行为,其过程并不有效。

③对此需要新的理论解释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绿色消费行为泛指消费领域中一切能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与作为,以达成4R 指标,即Reducti on (减量)、Reuse (重复使用)、Recycling

(回收)、Regenerati on (再生),具体行动包括选择可再

生能源,节约资源、减少过度消费及浪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选择使用绿色商品,多使用大众运输交通工具,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等。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分别探讨了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众多因素。

1.许多认知和心理变量影响着绿色消费行为。范宁

(V ining )和厄布芮(Ebreo )的研究发现,与资源不回

收者相比,回收者具有较高的资源回收知识,知道更多的回收物质种类及回收机构。卡撒简(Kassarjian )研究消费者针对低污染汽油的消费行为时发现,消费者针对环境污染的态度是其愿意支付较高价格购买绿色产品的重要变量。金尼(Kinnear )对698位加拿大家庭意见会成员所做的调查发现,消费者个人是否具有生态保护的个人关心态度和行为,对其洗发精用品的品牌认知有显著差异影响。国外绝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态度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相关,正向态度者较会出现负责任的环境行为。④

对于中国人的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未反映上述一致性。蔡佳伶研究发现,纸张回收态度能显著影响纸张回收行为意图。⑤但晏涵文等人研究发现,具有正向环境态度者却只有少数人能确实采取环境行动。⑥

2.对绿色消费行为实施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也有研

究。文化中价值观是人类需要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2

52

之一。麦肯锡(M cCarty)和谢罗默(Shru m)指出,集体主义将会比个人主义者更加合作,个人的集体主义倾向对其再循环行为有着重大影响。霍夫斯坦德认为,中国人秉承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把某特定社会组织的利益放在首位,并维持组织的凝聚力。许烺光曾用“情境中心”和“他人导向”两个概念来形容中国人的行为特性,①这与“集体主义”精神相距甚远。但李(L i)的研究发现,集体主义取向对中国消费者寻求绿色产品信息的习惯和实际的绿色消费有着显著影响。②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一般认为,绿色消费具有正的外部性,若没有适当的制度安排,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自然缺乏绿色消费的积极性,通过不付费或少付费而获得正的外部性的“搭便车行为”就会增加,非绿色行为就会持续下去。③有鉴于此,笔者以为,“他人导向”与“情境导向”更切合概括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价值倾向。

家庭作为重要的参考群体,影响消费者行为。黄龄仪的研究显示,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学生的绿色消费行为。④林玉贵的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食品绿色消费认知与行为意图就越好。⑤但陈思利的研究发现父母亲的教育程度与环境行为无关。⑥因此父母教育程度的影响,可能会因其他因素的不同而对行为意图或行为有不同的结果。

3.个人因素与绿色消费。有研究发现,绿色消费者年轻,教育程度高,来自收入较高的家庭,多为女性,有较高的职业地位。而高明瑞认为,年龄较大者会从事绿色消费行为。⑦因此,绿色消费行为与性别、年龄、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绿色消费与生活方式,金尼(Kinnear)、泰勒(Tayl or)和艾哈迈德(Ah med)发现,关心生态环保的消费者,观念较开放,且倾向于认同个人的付出能对环保有所帮助。贝勒德柬(Balderjahn)发现,具有较佳内在意志控制力的消费者,能预期他表现出环保意识的购买决策及消费行为。谢罗默研究发现,绿色消费者多有意见领导者的特质,并主动寻求有关绿色产品精确的信息。何志毅、杨少琼的研究显示,绿色消费者是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愿意尝试新产品,对价格敏感,且消费比较理性,愿意付出更多的价格进行绿色消费,相对电视广播等媒体,他们更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⑧

4.实施绿色消费行为的自我效能也是研究的主题之一。所谓自我效能,即如果人们自认为有能力改变情况时,则越容易表现出某种行为。罗伯特茨(Roberts)指出,对于绿色消费行为,自我效能比环保关心度更有预测及解释力,而此结果在一般人样本及大学学生的样本中均相当一致。⑨如果人们关心环境的改变,却认为本身的努力并无法促成任何改变,他们便不愿意参与相关行为。

5.有学者研究环境行为实施的障碍和便利条件,诸如不方便、努力、时间、成本、资源的可用性或缺乏相应的便利,或阻碍或便于环境行为。一般而言,当出现障碍,实施环境行为的可能性将降低。李淑清的研究发现,消费者购买绿色商品时,成本(寻找时间、价格、便利性)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大部分家庭已意识到目前环保问题的严重,也愿意去配合,但有40164%的家庭只愿意多付出5%以下的差价购买绿色商品。 λυ

6.绿色消费行为的多变量研究。绿色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社会文化因素、绿色教育,包括年龄、家庭、生活周期、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以及自我概念、教育水平等在内的消费者自身的因素,是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λ?泰纳(Tanner)与卡斯特(Kast)研究影响瑞士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因素,发现个人因素(例如态度、个人标准、知觉行为阻碍、知识)及环境因素(例如社会经

352

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①②

③④

⑥⑦⑧⑨ λυ

λ?[美]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13页。

L i,L.Y.“Effect of Collectivist O rientati on and Ecol ogicalA ttitude on Actual Envir onmental Comm it m ent:TheModerating Role of Con2

sumer De mographics and Pr oduct I nvolve 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 erM arketing,1997(9).

武永春:《我国绿色消费的障碍因素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4期。

黄龄仪:《国小学童绿色消费行为及媒体使用习惯之调查研究》,台北:“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1989年度大专学生参加专题研究计划,2000年。

林玉贵:《青少年及青年食品绿色消费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

陈思利:《环境行为相关因素研究———以屏东国中学生为例》,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卫生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

高明瑞:《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之探讨———以西德为实例并与台湾比较》,《台湾土地金融季刊》1992年第1期。

何志毅、杨少琼:《对绿色消费者生活方式特征的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3期。

Roberts J. A.,“Green Consumers in the1990s:Pr ofile and I m p licati ons f or Advertising”,Journal of B usiness Research,1996(40).

李淑清:《家庭因素对家庭绿色消费倾向影响之研究———以凤山市家计单位为对象》,高雄:义守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

井绍平:《绿色营销及其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影响的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

济情况、生活条件、商店特征)提升可持续消费行为,绿色行为与知觉时间的阻碍及在超级市场购物次数呈负相关,但绿色购买行为与道德思考、经济困难或消费者的社会经济情况并无显著相关。

为全面研究上述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必要整合这些变量,并将它们放入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基于阿吉恩(A jzen)所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简称TP B),①可以使我们审视不同变量的相对影响程度,探究介于这些变量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通过这个综合性的模型,也可使决策者能够预测这些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

二、计划行为理论

在TP B模型中,行为(Behavi or)是行为意图(Be2 havi or I ntenti on)的直接函数,而行为意图则由态度(A ttitude)、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 m)和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 or Contr ol)构成。态度反映人们对某一种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的感觉;主观规范则反映某人的重要参考人希望他或她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的认知;感知行为控制(PB C)反映可能便于或阻碍某种行为实施的因素控制方面的信念。正式表述为:

B I=w1A+w2SN+w3PB C

感知行为控制由两个因素决定:(1)便利条件反映资源的可获性,如从事某种行为所需的时间、金钱、努力。

(2)自我效能,即某人对他或她实施某种行为能力的一种认知或自信。②感知行为控制影响意图,因为一个人会评估实施某种行为成功的可能性。

B I直接影响行为,阿吉恩和麦顿(Madden)认为, PBC将直接影响行为,即PBC反映实施某种行为的实际能力,因此可以表述为:

B=w4B I+w5PB C

意图的每个决定因素(即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都由信念结构所决定,即态度(bi)规范信念

(nb

j )和控制信念(cb

k

)。

A等于b i(实施某种行为将导致某种特定的结果)

乘以e

i

(对这种结果渴望程度的评价),即

A=∑b i e i

例如某人可能相信,绿色消费可以减少污染(b

i

),期望

结果评价很高(e

i

)。

主观规范是某人的主观规范nb

j

(涉及参考人的影

响,如家庭、朋友)乘以m c

j

(即顺从该参考人的动机),即

SN=∑nb j m c j

例如某人可能感知他或她的家庭相信他或她应该绿色消费(nb

j

),但是顺从家庭希望的动机可能相对不重要

(m c

j

)

感知行为控制等于控制信念(cb

k

)乘以感知便利

(pf

k

)(限制或便于某种行为的控制因素)的总和,即

PB C=∑cb k pf k

控制信念反映了实施某种行为所感知的难易程度,例如

某人可能感觉他或她没有绿色消费(cb

k

)所需的时间,

而有大量的时间对绿色消费非常重要(pf

k

)。

三、绿色消费行为的整合模型

绿色消费行为的整合模型(见图1)是TP B的应用。在绿色消费行为模型中,基于熟知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决定因素,对它们进行分解,而这些分解的因素都与前述变量认知心理、社会文化、人口统计等因素密切相关。

1.态度信念部分

在绿色消费行为模型中,态度信念部分被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相对利益和复杂性。现已发现,这两个因素影响态度和接受行为。因为成功地导入绿色消费行为项目,需要人们接受新奇或创新的行为。

相对利益指的是一项创新提供替代先前事物利益的程度,即优于现行产品的程度,它可能包括经济利益和个人满足。例如经济利益可能与绿色消费的个人利益相关,个人满足也可能源于实施了有利于社会的行为。我们假定,社会和个人的相对利益都与绿色消费行为相关。社会相对利益如环境改进、可持续发展等,而个人相对利益代表着个人利益,如身体健康、省钱。随着这些相对利益的上升,态度应更加积极。

我们也假定,复杂性影响态度。复杂性代表一种创新行为被感知的理解和执行的难度,一般而言,感知的复杂性越低,就越赞成绿色消费。

2.规范信念部分

规范影响类似于社会影响,它们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尤其是群体价值观的影响,是环境行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基于不同参考群体的期望影响,这些规范影响可被分解。对于绿色消费行为,我们假定,中国消费者的内部社会影响(如家庭)和外部影响(如朋友和邻居)都可能是主观规范的重要决定因素。由于消费多是私人活动,可能内部影响更加强烈。总的来说,我

452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博士论坛

①②A jzen,I.,The Theory of Planned B ehavior,O rganizational B ehavior and Hum an D ecision Processes,1991,pp1179-211. 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 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 w,1977,84(2);Bandura,

A.,“Self-Efficacy Mechanis m in Human Agency”,Am erican Psychologist,1982,37(2).

们假定,如果内部和外部参考群体要求某人从事绿色消费行为,那么主观规范和此后的意图将更加强烈

“+”“-”分别表示假设的正、负相关关系

图1 绿色消费行为的整合模型

3.控制信念部分

对于控制信念的分解,直接来自阿吉恩关于感知行

为控制的讨论,感知行为控制则由便利条件和自我效能

所决定。便利条件指的是(1)促进或阻碍行为的因素,

如行为于某人生活方式的相容性;(2)实施某种行为所

需资源的获得能力。先前研究将这些变量界定为障碍和

便利条件(如环境知识、收入等)。若其他条件相同,

障碍上升,便利条件被转移,那么行为意图和绿色消费

行为可能变得更小。但有必要注意,虽然便利条件的缺

失代表了行为的障碍,可能限制意图的形成,但是具备

便利条件,本质上可能并不鼓励绿色消费行为。

我们也假定自我效能影响感知行为控制。班度拉

(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意指深信某个人能够成功地

执行特定的行为,它与感知效力和知识变量相联系,因

为知识变量反映了对于某种行为可能后果的知识,人们

对绿色消费做什么、如何做知之甚少,将只有低的自我

效能。自我效能代表着某人执行绿色消费行为过程能力

的自我意识,而感知有效性代表了对从事这一过程结果

的认知。一般而言,高的自我效能导致更大的感知行为

控制和此后的绿色消费行为。

总之,绿色消费行为的整合模型认为,绿色消费行

为是行为意图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函数,行为意图依次取

决于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意图的这三个决

定因素则是一定信念的函数。态度是个人相对利益、社

会相对利益和复杂性的函数,主观规范则是内部和外部

规范影响的函数,感知行为控制是自我效力和便利条件

的函数。

本文旨在发展绿色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模型的可

靠性需要相关的实证研究予以证实。笔者拟选择具体的

绿色消费行为,如资源回收使用,设计绿色消费态度与

行为量表作为研究工具,首先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然后以一般民众为研究对象,采分层随机抽样法,实施

问卷调查,获取数据检验该模型,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

析所得数据,评估模型拟合和路径的显著性,并从研究

结果中引申出公共政策含义。

责任编辑:王永平

552

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 .doc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

说明 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验收评价。 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原则上以单个公共机构作为评价对象。对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可以将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集体作为评价对象。 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体系由评价单元和评价项目两个层次组成,总计110分。评价单元包括基础评价单元和附加评价单元两类。基础评价单元合计100分,其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35分,管理制度与实施29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20分,节约用水9分,绿色消费7分。附加评价单元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总得分应当≥85分,并且任一加“★”的评价项目总分不得为0分。 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主要对用能量指标和用水量指标以及近两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建筑面积 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 人均水资源消耗指标(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 计算上述能源资源消耗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前12个月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计算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平均值时,能源资源消耗量采用开展评价前一个自然年的数据。 感谢你的观看

绿色消费分析及企业对策

我国绿色消费分析及企业对策 摘要:通过对我国绿色消费现状的分析,指出绿色消费营销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并从企业层面,提出相应营销对策。 关键词:绿色消费影响因素营销对策 一、引言 我国进入20世纪以来,工业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物质产品,也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商业利润。但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在遭受破坏,资源被大量浪费,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平衡正在受到失衡的威胁,人类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历程,寻觅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对绿色产品越来越感兴趣,热衷于绿色消费。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种消费观念开始实施绿色生产策略。一改过去那种只图眼前利益不顾社会效益的做法。走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开拓绿色市场。这已成为21世纪企业绿色生产发展的新趋势。 二、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现状 (一)绿色消费的含义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得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二)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众化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随着绿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各地区积极推行绿色消费的活动,许多地方政府注意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来发展绿色经济,以求在未来的绿色竞争中抢先一步。虽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绿色消费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绿色消费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 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只考虑质量、价格等因素,很少考虑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不会考虑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并未产生购买欲望,绿色消费者甚少。 2、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尽管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但还是有少数消费者对诸如绿色食品的绿色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但由于没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使绿色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最终导致企业普遍缺乏绿色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使有限的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3、绿色产品价格偏高 绿色产品中包含着绿色成本,因为它要求企业从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的采用、运输仓储方式的选用、废弃物的处理,直到产品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一般要比生产传统产品多支付成本费用。因此绿色产品的成本较高,售价也比一般产品高出30%~100%,这就会直接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4、绿色产品流通渠道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绿色产品流通中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关卡、收费,运输中缺乏统一标志和标准,在途污染时有发生;

《组织行为学二》历试题及答案全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09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沟通的主要功能包括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 ) A.被对方理解B.改变行为 C.被对方接受D.获取信息 2.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是各种冲突的基础,如厂长同科长之间的冲突,科长同科员之间的冲突,直线管理人员同职能专家之间的冲突等,这些冲突都属于( ) A.部门冲突B.人际冲突 C.群体之间的冲突D.群体内部的冲突 3.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的是( ) A.泰罗 B.享利·法约尔 C.马科思·韦伯 D.哈罗德·孔茨 4.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内容的学派是( ) A.古典学派 B.人际关系学派 C.系统学派 D.权变方法学派 5.在组织结构类型中,被称为“虚拟组织”的是( ) A.网络型B.多维立体型 C.事业部型 D.矩阵型 6.按照汤普森的互赖类型分类,属于间接影响的波及型互赖关系的是( ) A.大学各系之间的关系B.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C.快餐店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D.汽车装配线上工作小组之间的关系 7.决策者在不能肯定决策的自然状态、但能够估计它们出现的概率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决策是( ) 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D.无风险型决策 8.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产品(工程项目、服务项目等)划分的小组结合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 A.网络型结构B.矩阵型结构 C.事业部型结构 D.职能型结构

9.提出“理性”决策标准的是( ) A.哈罗德·孔茨 B.西蒙 C.泰罗 D.威廉·庞治 10.按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分类,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A.利益型群体B.压力组合型群体 C.命令型群体D.传统关系型群体 11.正式提出“行为科学”这一名称是在( ) A.1895年B.1912年 C.1949年D.1954年 12.按照拜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具有“提供指导并坚持到底”这一特点的团队角色类 型是( ) A.创造者—革新者B.推动者—组织者 C.支持者—维护者D.总结者—生产者 13.根据双因素理论,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属于( ) 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 C.积极因素 D.消极因素 14.归因理论将人们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易以及( ) A.运气和机遇B.创新能力 C.自信心D.应变力 15.企业与股东、银行、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属于( ) A.内部沟通 B.纵向沟通 C.外部沟通 D.横向沟通 16.鼓励管理者将冲突维持在适当水平上以使组织敢于进行自我批评和不断创新并保持 旺盛生命力的冲突观点是( ) A.传统观点 B.人际关系观点 C.相互作用观点 D.兼职者观点 17.一个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被称为( ) A.学习型组织B.扁平型组织 C.分权式组织D.集权式组织 18.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结构,打破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除财务、人事两部门设少数高级行政人员外,公司员工均组成工作组来执行诸如产品开发、促销等核心工序(流程)。这种管理是( ) A.扁平化管理B.集中式管理

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材料模板

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材料 (模板) XX单位 X年x月X日 目录 一、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二、单位基本概况 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验收打分表 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能源资源消耗指标 1、目标完成情况 第二部分:管理制度与实施 1、管理机构 2、管理制度 3、能源计量 4、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和公示 5、用能设备运行管理 6、能源审计 7、公务用车管理 8、宣传培训 第三部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 1、围护结构 2、供暖空调系统 3、采用和照明 4、其它用能设备 第四部分:节约用水 1、节水器具 2、用水计量 3、节水管理 第五部分:绿色消费 1、绿色采购 2、绿色消费行为规范 3、资源循环利用 第六部分:附加评价单元 1、太阳能光热利用

2、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 3、浅层地能利用 4、非传统水利利用 5、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6、合同能源管理 7、餐厨垃圾资源利用 8、能耗监测 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单位基本概况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验收打分表 一、示范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全称:;建筑面积:平方米;用能人数:人;公务车辆:辆; 评价前12个月能耗总量:吨标煤。其中:电kWh;煤吨;天然气立方米;热力元;柴油L;汽油L;其他能耗量吨标煤;水耗总量:吨。 二、评价验收打分表 序号 单元 项目 内容 评分 自评 说明 1 能源资源消耗指标 ★用能量指标 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煤/平方米·年 7 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煤/人·年 7

★用水量指标 1.本地区(省、市、县级)节水型单位:□是,□否 2.如果不是本地区节水型单位,则人均水资源消耗指标:吨/人·年 7 ★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 1.万家企业,符合发改办环资〔2012〕1923号的各项要求:□是,□否 2011年年度考核等级:;2012年年度考核等级:。 2.其他公共机构,完成2011年、2012年的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是;□否 14 2 管理制度与实施 管理机构 上级主管部门或本单位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厅(室)、人事部门文件中明确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负责部门及职责(不要求成立专门机构): □是;□否 1.5 设置了能源资源管理岗位:□是;□否 0.5 管理制度 1. 制定近两年的年度节约能源资源实施方案:□是;□否 2011年制定情况:□制定□未制定 2. 制定节约能源资源目标:□是;□否 1

绿色消费者行为特征与环境营销趋势

绿色消费者行为特征与环境营销趋势 ——以中国城市消费者购买后循环行为为例 王建明博士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保证。这里,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为原则的循环型社会不仅包括生产环节(生产者)的循环,而且还包括消费环节(消费者)的循环。消费者的循环与生产者的循环同样重要。消费者循环行为是消费者注重产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环境意识行为的简称,它既包括购买行为,也包括购买后使用(包括处理、废弃等)行为。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些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循环行为,而另一些消费者却未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倾向?基于此,本文侧重对城市消费者的循环行为及其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引导消费者转向循环行为提出公共政策的若干启示。 一、绿色消费者行为特征的相关文献回顾 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一些心理意识因素(对生态或环境的态度、环境知识、社会责任意识等)和人口统计因素可以用来预测消费者的环境意识行为倾向。 在心理意识因素中,多数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一个人对生态或环境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其环境意识行为。Balderjahn(1988)研究发现,对待污染的态度会影响一个人对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活方式的态度,对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活方式持积极态度的人会积极参与生态购买和生态消费活动。换句话说,关心污染问题的人往往会在购买和使用中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更多的污染。Schwepker和Cornwell(1991)指出,某些社会心理因素在判别生态包装产品购买意愿高/低两种类型消费者时,有着重要作用。那些关注乱扔垃圾问题,相信垃圾污染问题的存在,并对生态意识生活持赞同态度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生态包装产品。Pickett et al.(1995)的研究也表明,在判别消费者的环保行为倾向时,判别能力最强的预测因素是其对污染的总体态度。 关于环境知识对环境意识行为的影响,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学者研究发现,个人拥有的知识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例如,Dispoto(1977)研究认为,环境知识是环境敏感行为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变量。与之类似,Synodinos(1990)也认为,通过增加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知识会促使其对环境意识行为产生更积极的态度。M arguerat和Cestre(2004)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生态知识对消费者的态度和购买后行为(循环回收行为)有特殊影响。但Maloney et al.(1975)的研究却发现,消费者的环境知识与生态相容行为并无重要关系。Pickett et al. (1995)的研究也表明,生态知识对环保行为并无显著影响。Schahn和Holzer(1990)进一步指出,需要对“抽象的”和“具体的”环境知识加以区分,只有后者才可能对生态友好行为有重要影响。 关于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意识行为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还是有一些学者进行了探索。Webster(1975)研究发现,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往往受到

单位绿色消费行为规范

单位绿色消费行为规范 以“节约能源,绿色消费,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通过规范各种办公活动,推行节约行为模式,培养我镇职工干部良好节约习惯,以达到能源利用节约化,环境质量友好化,发展空间最优化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总则:本规范遵循“节约、环保、可再生”的原则,倡导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 第一条:加强绿色消费宣传,引导我镇人员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第二条:加强用电办公设备节能管理,合理使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用能设备,设置节电提醒标识,规范电源使用时间,下班后及时关闭空调、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器,杜绝“长明灯”,降低电能损耗。 第三条:加强办公耗材使用管理,节约使用纸、墨等办公耗材,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倡导无纸化办公,积极使用再生纸等再生办公用品。 第四条:加强洗涤卫生设备管理,推广应用节水设施,加强用水设备日常维护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第五条:加强办公用品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袋、充电电池和玻璃制品水杯,减少对一次性

垃圾袋、含镉和汞电池、一次性纸杯的使用,分类处理各种办公垃圾,及时做好回收利用。 第六条:加强餐厅、食堂管理,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倡使用能循环利用的毛巾和餐巾,代替各种各样的纸巾,设置节约粮食、文明就餐的提醒标识,杜绝浪费行为。 第七条: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减少公务用车使用支出,短途出差尽量不带车,长途出差提倡乘公共交通工具,双休日公务车一律统一封存,杜绝公车私用。 第八条:倡导低碳出行,鼓励使用公用自行车,倡导大家尽量少坐车,选择步行或公交出行,三公里以内提倡步行,五公里以内提倡使用自行车。 第九条:本规范适用于单位所有在编和临时聘用人员,解释权归单位创建节能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领导小组。

组织行为学的四种模型

明确最高管理层的管理模型十分重要,因为总裁头脑中的潜在模型往往渗 透于整个企业。因此,组织行为学模型具有高度重要性。组织几乎完全由一位总裁控制的例子很多,比如百事可乐(Pepsi Co)的总裁罗杰·恩里科(Roger Enrico)和康柏电脑(Compaq Computer)的总裁埃克哈德·普法伊弗 6 (Eckhard Pfeiffer)。 在本章中我们要着重介绍如下四个组织行为模型(理论范式):独裁模型、看护模型、支持模型和社团模型(更早的理论,例如封建模型和奴隶模型等,此处不再赘述)。图2.5 是对这四种模型的概括。按照所介绍的顺序,这四个模型大致反映了过去100 年甚至更长时期中管理实践的历史进化。但是, 虽然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某一种模型倾向于占主导地位,其他模型也同时被某些 组织所采纳。 正象组织之间有很大不同一样,一个组织中各部门、各分支的管理者。 图2.5 组织行为的四个模型 资料来源:最早发表这四个模型的是:KeiZB Davis ,Human Relations at Work:ZB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3d ed,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67,p.480。也会有所不同。生产部门可能采纳看护模型,而在研发部门采用 的是支持模型。当然,各个管理者因其个人的偏好或种自部门的条件不同, 所从事的实践可能会不同于组织中的一般模型。因此,没有哪一种组织行为 学模型能足以描述一个组织中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认同某一种模型有助于将 一种组织生存方式与其他的方式区别开来。 一个管理者对组织行为模型的选择决定于许多因素。正如我们前面讨论 的,管理者的主导哲学、理想、使命和目标都会影响他们的组织行为模型(并 被其所影响)。此外,环境条件有助于确定哪种模型最为有效。例如,某些企 业现时动荡的局面需要迅速的决策和灵活性,便可能驱使企业采取更为社团化 的模型。这说明,组织对于模型的选择不应该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 随时调整。下面,我们将大致按照历史演化的顺序,依次向您介绍这四种组织 行为模型。 2.1 独裁模型独裁模型有其历史根源,必然性地,它成为工业革命的主 导模型。如图 2.5 中提到的,独裁模型(autocratic model)的基础是权力。那些当权者必

绿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1、前言 世界著名生态和社会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生态文化决定了生态文明的创建,公民生态意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现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文明观的支撑。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有赖于社会生产方式与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植根于人民日常生活实践当中。 随着对生产方式,产品与消费的关注,人们提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理念,一种以“绿色”为核心的消费浪潮在全球迅速掀起。所谓绿色消费,就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与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的统称。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21世纪的消费模式与潮流,人类消费模式的转变必定会引起社会生产方式与经济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生态文明概述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综合,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人类社会保证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的一种高度文明机制。 2.2消费行为与绿色消费 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统称消费者行为。对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市场角度考察消费者选购某种消费对象的动机及其决策过程。消费者自身的欲望是驱策消费者去购买的主因。它既产生于消费者的内在需要,又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另外,还要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习惯、个性和家庭的收入总水平与财产额的高低,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特点,等等。 基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的不断枯竭的压力,以及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016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调查法)。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 3.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5.下面哪些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激励;人际关系和沟通;团队建设;组织变革与冲突;组织学 习与发展) 6.下面哪个是组织行为学古典理论时代的代表人物?(马科斯·韦伯) 7.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社会人假设)。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的 凝聚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绩效) 9.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面谈法) 10.下面哪种组织行为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经常用于推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 11.以应用广度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性研究) 1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 14.在决策的众多模型中,完全的理性模型有(经济理性模型),完全的非理性模型有(社会模型)。 15.下列哪项不是明茨伯格所提出的决策过程阶段?(计划阶段) 1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 (晕轮效应)。 17.知觉的特性有哪些?(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8.正强化(增加行为频率),负强化(降低行为频率)。 19.社会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投射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20.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1.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但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说明其行为(一贯 性低),而且今天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说明其行为(一致性高)。 22.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列哪项不是知觉组织的原则?(因果律) 23.在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类的因素。 24.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下列不属于其中规律的是(对比律) 25.决策的特点有哪些?(关键性;选择性;创新性;层次性;目标性) 26.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27.卡尼曼判断经验与偏差模型提出的启发法有哪些?(代表性启发;可用性启发;锚定和调整启发) 2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其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 觉效应属于(晕轮效应) 29.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30.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31.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缓慢稳定)。 3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33.在造成性格差异的因素中,(遗传)以间接的方式影响性格的形成,(环境)对性格起塑造作用。 34.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不包括(智力因素亚理)。 35.荣格将内--外向两种心理倾向结合心理活动的四种功能,即(直觉;感情;思维;感觉),把人格分 成了8种类型 36.巴甫洛夫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气质的分类中,安静型(与体液说的粘液质相对)。 37.根据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能力特质包括(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38.下面哪些测验(量表)是智力测验?(瑞文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9.下面哪些不属于大五因素模型中的特征(精神质)。 40.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41.智力的基本因素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 42.PASS理论将智力视作过程,包括(注意;计划;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 43.心理学家们认为,(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44.气质的体液说将气质划分为(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 4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46.测量出4种气质类型的测量气质的量表是(气质类型调查表)。

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作者简介:刘宇伟(1969-),男,江苏滨海人,扬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和社 会营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① McGougall G .H.G .,“The Green Move ment in Canada:I m p licati ons for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 erM ar 2 keting ,1993(5). ② htt p://www .acef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608180.html, /Ne wsShow .as p?p r oductSort =426&NewsI D =3151. ③ Chan,R.Y .K .,“Deter m inants of Chinese Consumers ’Green Purchase Behavi or ”,Psychology &M arketing ,2001,18(4).④ H ines J.M.,Hungerford,H.R.&Tomera A.N.,“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 ponsible Envir onmental Behavi or:A meta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 ental Education ,1986,18(2). ⑤ 蔡佳伶:《师范学院学生纸张回收行为意图之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年。⑥ 晏涵文、刘洁心、陈富莉:《台湾地区高级职业学校环境现况调查———学生之环境知识、态度、行为意向及需求调查》,“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1991年。 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刘宇伟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众多,且错综复杂。文章结合中国消费者的社会文化特点,回顾形成绿色消费态度、意向和行为的众多因素,并以计划行为理论(TP B )为基础,形成一个整合的理论模型,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绿色;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10-0252-04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环境恶化的 30%~40%由消费活动所致。①《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表明,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105分,环保行为得 分为55117分。②陈怡光的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持积极态度,并有效地转化为消费意图,但将绿色消费意图转化为相应的绿色消费行为,其过程并不有效。 ③对此需要新的理论解释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绿色消费行为泛指消费领域中一切能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与作为,以达成4R 指标,即Reducti on (减量)、Reuse (重复使用)、Recycling (回收)、Regenerati on (再生),具体行动包括选择可再 生能源,节约资源、减少过度消费及浪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选择使用绿色商品,多使用大众运输交通工具,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等。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分别探讨了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众多因素。 1.许多认知和心理变量影响着绿色消费行为。范宁 (V ining )和厄布芮(Ebreo )的研究发现,与资源不回 收者相比,回收者具有较高的资源回收知识,知道更多的回收物质种类及回收机构。卡撒简(Kassarjian )研究消费者针对低污染汽油的消费行为时发现,消费者针对环境污染的态度是其愿意支付较高价格购买绿色产品的重要变量。金尼(Kinnear )对698位加拿大家庭意见会成员所做的调查发现,消费者个人是否具有生态保护的个人关心态度和行为,对其洗发精用品的品牌认知有显著差异影响。国外绝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态度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相关,正向态度者较会出现负责任的环境行为。④ 对于中国人的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未反映上述一致性。蔡佳伶研究发现,纸张回收态度能显著影响纸张回收行为意图。⑤但晏涵文等人研究发现,具有正向环境态度者却只有少数人能确实采取环境行动。⑥ 2.对绿色消费行为实施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也有研 究。文化中价值观是人类需要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2 52

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 □营销管理 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第8期刘宇伟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包括消费者的认知和心理变量、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因素、自我效能、实施环境行为的便利或障碍程度等,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整合了这些因素,以审视不同变量的相对影响程度,探究介于这些变量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认为绿色消费行为是行为意图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函数,行为意图依次取决于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这三种因素分别取决于信念、个人相对利益、社会相对利益和复杂性以及自我效能与便利条件。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绿色;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08)08-0066-04 一、引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原材料的开采与制造、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废弃物的处置等都可能对环境造成冲击,其中30% ̄40%的环 境恶化是由家庭消费活动造成的。 [1] 同时,《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表明,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 55.17分。 [2] 而陈怡光的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持积极态度,并有较明显的转化为消费意图的倾向,但将绿色消费意图转化为相应绿色消 费行为的过程并不有效。[3] 对此需要 新的理论解释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既然消费行为无法避免,则应减少消费过程对环境的冲击。笔者认为,绿色消费行为泛指消费领域中一切能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任何行动与作为,以达到4R效果,即减量(Reduction)、重复使用(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Re- generation) ,具体包括选择可再生能源,节约资源、减少过度消费及浪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选择使用绿色商品,多使用大众运输交通工具,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等。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分别探讨了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众多因素。 1.认知和心理变量 范宁(Vining)和厄布芮(Ebreo)的研究发现,与资源不回收者相比,回收者具有较高的资源回收知识,知道更多的回收物质种类及回收机构。卡撒简(Kassarjian)在研究消费者对于低污染汽油的消费行为时发现,消费者针对环境污染的态度是其愿意支付较高价格购买绿色产品的重要变量。金尼(Kinnear)对698位加拿大家庭意见会成员所作的调查发现,消费者个人是否具有生态保护的态度和行为 与其对洗发精用品的品牌认知有显著差异影响。国外绝大多数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结论,即态度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有正相关关系,正向态度者较 多会采取负责任的环境行为。 [4] 对于中国人的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 果未反映上述一致性。蔡佳伶的研究发现纸张回收的态度能显著影响纸张 回收行为的意图, [5] 晏涵文等人的研究却表明具有正向环境态度者只有少 数人能确实采取环境行动。 [6] 2.社会文化 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人类需要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之一。麦肯锡(McCarty)和谢罗默(Shrum)认为,集体主义比个人主义者更具合作性,个人的集体主义倾向对其再循环行为存在着重大影响。霍夫斯坦德认为,中国人秉承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把某特定社会组织的利益放在首位,并能维持组织的凝聚力。李(Li)的研究发现,集体主义取向对中国消费者寻求绿色产品信息的习惯和实际的绿色消 费有着显著影响。[7]许烺光曾用“情 境中心”和“他人导向”两个概念形容 中国人的行为特性,[8] 但这与集体主 义精神相距甚远。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一般认为,绿色消费具有正的外部性,若没有适当的制度安排,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自然缺乏绿色消费的积极性,通过不付费或少付费而获得正的外部性的搭便车行为会增加,非绿色行为会持续下

组织行为学(作业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 一、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调查法)。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 3.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5.下面哪些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容(激励;人际关系和沟通;团队建设;组织变革与冲突;组织学习与发展) 6.下面哪个是组织行为学古典理论时代的代表人物?(马科斯·韦伯) 7.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社会人假设)。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绩效) 9.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面谈法) 10.下面哪种组织行为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经常用于推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 11.以应用广度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性研究) 1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 14.在决策的众多模型中,完全的理性模型有(经济理性模型),完全的非理性模型有(社会模型)。 15.下列哪项不是明茨伯格所提出的决策过程阶段?(计划阶段) 1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晕轮效 应)。 17.知觉的特性有哪些?(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8.正强化(增加行为频率),负强化(降低行为频率)。 19.社会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投射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20.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1.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但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说明其行为(一贯性低), 而且今天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说明其行为(一致性高)。 22.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列哪项不是知觉组织的原则?(因果律) 23.在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部、不稳定、可控)类的因素。 24.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下列不属于其中规律的是(对比律) 25.决策的特点有哪些?(关键性;选择性;创新性;层次性;目标性) 26.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27.卡尼曼判断经验与偏差模型提出的启发法有哪些?(代表性启发;可用性启发;锚定和调整启发) 2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其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效应属 于(晕轮效应) 29.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30.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31.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缓慢稳定)。 3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33.在造成性格差异的因素中,(遗传)以间接的方式影响性格的形成,(环境)对性格起塑造作用。 34.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不包括(智力因素亚理)。 35.荣格将--外向两种心理倾向结合心理活动的四种功能,即(直觉;感情;思维;感觉),把人格分成了8种 类型 36.巴甫洛夫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气质的分类中,安静型(与体液说的粘液质相对)。 37.根据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能力特质包括(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38.下面哪些测验(量表)是智力测验?(瑞文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9.下面哪些不属于大五因素模型中的特征(精神质)。 40.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41.智力的基本因素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

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

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一)中国居民绿色消费意识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新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到我们身边,环保理念每时每刻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现在我们一直都提倡低碳生活,而且我们也提倡绿色的消费理念。 绿色消费是近年来随着环保运动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更为理性的高层次的消费,通常指无污染、无公害、低耗能的节约型消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6%的受访者在消费的时候会有绿色消费的意识。在网络调查中,这个比例更高,89.7%的网民都有绿色消费意识。他们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绿色汽车”、“绿色住房”等纷纷出现并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大多数的受访者也承认,虽然有绿色消费的意识,但真正转化为绿色消费的行动还有很大的距离。譬如,在就餐的时候依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基本不用环保购物袋;扔垃圾的时候没有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分;有时候也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有经济能力的还是希望买车代步…… 受访者承认自己做得不够,但同时,也认为,政府在这方面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好。譬如,合理设置严格区分可

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商家供给环保型消费,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的观念。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已经被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这将成为今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自1992年地球高峰会议正式提出“永续发展”主题,绿色消费被视为是达成全球永续发展目标之重要工作。绿色是生命的原色,从人类为了生存栽培植物开始,绿色就代表了生命、健康、活力、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在这里,绿色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而不仅仅指绿颜色、指有生命的植物,而是指一种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和维护、改善,依据“红色”禁止、“黄色”警告,“绿色”通行的惯例,以“绿色”表示合乎科学性、规范性、规律性,能保持永久通行无阻的概念。 具体而言,绿色消费,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得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符合“三E”和“三R”,经济实惠(ECONOMIC),生态效益(ECOLOGICAL),符合平等、人道(EQUITABLE),减

组织行为学(教育)三、四章练习题.doc

组织行为学(教育)第三章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挫折后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撕衣咬手等属于下列哪种反应?() A攻击B冷漠C回归D幻想 人在遭受挫折后会口觉不口觉地做出各种反应,以适应情况的变化,这就是挫折的心理防卫。防卫行为的效果有可能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破坏性的。教材屮介绍了16种防卫行为的表现,大家可能一下记不住、不好理解,我们知道儿种典型的表现就可以了。 (1)升华。升华是人遭受挫折后最具建设性的防卫行为。是将人们遭受挫折后痛苦、失败、愤怒的负面情绪转移到美好、安静、有良好修养的心境中。如逆境中的作家往往创造出举世闻名的作品。如司马迁的《史记》,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2)合理化。合理化是为自己遭受挫折的行为寻找借口,进行辩护,使之合理,内心感到平衡。当然这种辩解在旁观者看来是不合逻辑和不切合实际的。女山阿Q被人打了,说是儿子打了老子。我们常说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 (3)回归。人在遭受挫折后有可能做岀与年龄不相称的行为,退化到“小孩般”的幼稚动作这就是回归。比如:成年人又哭又闹。其它的防卫行为请大家看看教材。 2.如果教师A认为和教师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釆取以下哪种行为?()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收入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1956年提出了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人们被激励的程度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的彤响,所谓相对报酬就是自己与人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两种,一种是和周围从事相近工作的人进行比较,一种是和自己过去工作的付出以及所得的报酬相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认为是合理、公平的就会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如果比较的结果相反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一般来讲,在这种情况下会减少自己的投入。 公平理论告诉我们,人是追求公平的,而是否公平,是通过和自己和他人比较得到的,在管理中管理者把握公平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是否公平是个人的感觉带有主观性,管理者要正确引导,帮助人们比较客观地进行比较,纠正偏差。 3.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 A固定比例强化B可变比例强化 强化的方式一般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两类。间断强化乂可分为固定比例强化、可变

绿色消费行为理论探讨及国内现状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绿色消费行为理论探讨及国内现状分析 作者:李茜, 刘宁, 陆根法, 吴小庆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刊名: 环境保护科学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年,卷(期):2009,35(3)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2条) 1.易必武绿色消费问题及其绿色营销促进[期刊论文]-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2.朱成钢绿色消费驱动下的绿色营销策略及其启示[期刊论文]-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11) 3.董金松.陈通基于文化价值观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08) 4.Grob A A structural model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1995(15) 5.Barr S.Ford N.Gilg A Attitudes towards recycling household waste in Exeter,Devon: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外文期刊] 2003(08) 6.Roberts J A Green consumers in the 1990s:Profile and implications for advertising 1996(36) 7.Schwepker C H J r.Cornwell T B An examination of ecologically concerned consumers and their intention to purchase ecologically packaged products 1991(10) 8.Hines J M.Hungerford H R.Tomera A 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1987(18) 9.任国荣.霍金鑫.赵红杰石家庄市居民绿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环境教育 2005(03) 10.韩艳宾我国绿色消费现状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理论界 2006(09) 11.青平.严奉宪.王慕丹消费者绿色蔬菜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经济问题 2006(06) 12.张小霞.于冷绿色食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基于上海市消费者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农业技术经济 2006(06)引证文献(1条) 1.门瑞雪绿色消费与消费者心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2010(2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81608180.html,/Periodical_hjbhkx20090301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