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摘要: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许多女高音咏叹调,本文通过对此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作出分析,使演唱者对女高音咏叹调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演唱中能够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思想,更加成功地塑造莫扎特歌剧中的女高音角色。

关键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演唱风格

Abstract: Mozart’s opera “the marriage of figaro, many soprano aria,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oprano aria singing style to analysis, make the singer to soprano aria with further knowledge, in singing to better reflect the writers’ creation thought, more successfully portrayed Mozart opera soprano roles.

Keywords: Mozart’s the marriage of figaro aria singing style

绪论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作于1785-1786年间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的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此歌剧创作的的戏剧艺术手法非常高明,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情节安排巧妙,剧情复杂多变。莫扎特通过咏叹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音乐形象,其中这部歌剧中女高音角色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矜持伤感的伯爵夫人罗西娜、泼辣善良的女仆苏姗娜。

《求爱神给我安慰》是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咏叹调。这个唱段只有四句歌词,经过音乐的不断变化、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唱段。

《美妙时刻将来临》这首咏叹调位于第四幕,旋律优美动听,仿佛是一首苏姗娜唱给费加罗的爱情赞美诗,唱段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部分组成。

如何把握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一、明确《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女高音人物形象

《费加罗的婚礼》是以费加罗和苏姗娜的婚礼的举行为主要线索,剧情围绕着这条线索展开,这部歌剧中女高音角色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矜持伤感的伯爵夫人罗西娜;泼辣善良的女仆苏姗娜。其中《求爱神给我安慰》刻画的是高贵美丽的伯爵夫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她外表软弱、内心刚强的女性形象。而苏姗娜是一个善良、活泼可爱、勇于斗争的女孩,是女子美德的象征。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一、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乐历史中,他被公认为音乐界的旷世奇才。莫扎特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此外其作曲风格同时兼具旋律及艺术性,悦耳开朗,且不失优雅,让人感受到音乐风格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主义时期。也显露出早期浪漫主义曲风,直接预示了贝多芬式的英雄性音乐的出现。是第一位公开脱离保护人的自由作曲家,其人格备受后世音乐家敬仰。 二、创作背景 莫扎特于1785-1786年创作了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品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这部社会性喜剧在大革命前夕的法国,对封建贵族的揭露和讽刺起了很大的作用。《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完整而独立的特点。

三、作品浅析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同歌剧本身并没有主题上的联系,但在总的情绪和风格方面却和歌剧的内容有着深刻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它概括了平民的性格特征,烘托了喜剧中胜利欢乐的气氛。曲式结构采用了歌剧序曲所常用的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作品用两个性格爽朗的主题分别刻画出费加罗机智幽默、勇於斗争的性格和少女苏珊娜活泼、聪慧的美丽形象。 四、欣赏感受 在第一次欣赏这个交响乐时,心脏的跳动是时刻被这个曲子的节奏牵引着的,序曲突然地高昂,又突然的缓和,毫无预兆,却又不觉得突兀。演奏开始时,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体现了一种快速急切的状态;然后序曲转由木管乐器的咏唱,乐曲变得缓和悠扬,体现一种轻松自如的心境,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接下来便是全乐队刚劲有力地加入乐曲进入高潮,最后在全曲尾声用短促有力的全奏和弦与快速的音阶进行交替出现, 烘托出欢欣鼓舞的热烈气氛,序曲在灿烂辉煌的音响中完满结束。全曲快慢有秩,高低起伏富有层次感。 五、作品应用 《费加罗的婚礼》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摘要: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许多女高音咏叹调,本文通过对此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作出分析,使演唱者对女高音咏叹调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演唱中能够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思想,更加成功地塑造莫扎特歌剧中的女高音角色。 关键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演唱风格 Abstract: Mozart’s opera “the marriage of figaro, many soprano aria,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oprano aria singing style to analysis, make the singer to soprano aria with further knowledge, in singing to better reflect the writers’ creation thought, more successfully portrayed Mozart opera soprano roles. Keywords: Mozart’s the marriage of figaro aria singing style 绪论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作于1785-1786年间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的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此歌剧创作的的戏剧艺术手法非常高明,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情节安排巧妙,剧情复杂多变。莫扎特通过咏叹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音乐形象,其中这部歌剧中女高音角色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矜持伤感的伯爵夫人罗西娜、泼辣善良的女仆苏姗娜。 《求爱神给我安慰》是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咏叹调。这个唱段只有四句歌词,经过音乐的不断变化、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唱段。 《美妙时刻将来临》这首咏叹调位于第四幕,旋律优美动听,仿佛是一首苏姗娜唱给费加罗的爱情赞美诗,唱段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部分组成。 如何把握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一、明确《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女高音人物形象 《费加罗的婚礼》是以费加罗和苏姗娜的婚礼的举行为主要线索,剧情围绕着这条线索展开,这部歌剧中女高音角色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矜持伤感的伯爵夫人罗西娜;泼辣善良的女仆苏姗娜。其中《求爱神给我安慰》刻画的是高贵美丽的伯爵夫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她外表软弱、内心刚强的女性形象。而苏姗娜是一个善良、活泼可爱、勇于斗争的女孩,是女子美德的象征。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 一.作品背景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

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创作于1786年的这部歌剧,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同时,在他的整个西方音乐长河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及影响。它是欧洲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侧面反映了莫扎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他生活的写照。首先从其原著来看,这部由博马舍所些的戏剧虽然是以西班牙为故事背景,但它确讽刺了当时的法国封建阶层,法国国王在观看完这部戏剧之后说“戏剧上演产生的影响将会导致拆除巴士底狱”。戏剧曾遭到禁演。而莫扎特所在的国家奥地利当时正处于国王约瑟夫二世的统治之下,虽然政治比较开明,但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不可调和。当时的启蒙主

浅析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

89音乐鉴赏 前言莫扎特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莫扎特是当时欧洲作曲家的代表人物,对当时欧洲歌剧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力,女高音咏叹调是歌剧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音乐表现手法,对于歌剧中任务形象的刻画有着极大作用,尤其是在莫扎特所创作的歌剧中,对咏叹调的运用更是到了非常纯熟的地步,莫扎特在当时对女高音咏叹调的掌握及运用方式,给他的歌剧作品带去了灵魂,他的水平甚至是现在我国很多作曲家或者音乐制作人都达不到的,因此,对莫扎特歌剧中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和演唱风格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于我国音乐作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女高音咏叹调概述女高音咏叹调是一种歌剧咏叹,属于声乐体裁,女高音咏叹在歌剧的表现形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将歌剧中的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腻,塑造得更加立体,对于表现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感情变化有着重要作用,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我们可以把女高音咏叹调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抒情女高音、喜剧女高音、花腔女高音以及戏剧花腔女高音,这四种不同的咏叹调女高音对于不同人物的塑造有着各自的优势,其中抒情女高音主要是为了刻画出一个温柔、善良、可爱的女主人公形象,也是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最能出现的一种咏叹调类型,喜剧咏叹调则是为了塑造出人物活泼伶俐、幽默诙谐的形象,而花腔女高音和戏剧花腔女高音对表演者的基础功底要求较高,也更能表现出表演者的个人魅力,更具有特点。 二、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影子随处可见,比如著名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世界流行的歌剧中,都能看出莫扎特对女高音咏叹调的熟练掌握,也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到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 (一)音乐线条十分连贯新月线条的连贯性是莫扎特歌剧作品中的一大特点,莫扎特的歌剧作品的衔接非常自然、过渡很流畅,一般从前奏的定调上就可以判断出主体旋律的特点,从开始演唱到最后结束,一般都表现的比较匀称,不会出现太大的旋律起伏。 (二)节奏清晰简单,速度快慢得当在节奏的研究上,单单以《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这两首作品的研究为例就可以看出来,莫扎特的前歌剧作品节奏一般都比较清晰、简单,并没有过多复杂的节奏编排或者节奏变换,一般都是以简单的节奏来清晰的表显出所创作浅析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 【摘 要】莫扎特作为欧洲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莫扎特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天气留给后人的优秀作品却非常多,莫扎特一生中,在音乐领域成就非凡,而歌剧可以说是莫扎特作曲中最重要的领域,咏叹调在歌剧表演中经常被女高音使用,因为它能够在歌剧中很好的刻画人物心理、 塑造人物形象上,所以受到了作曲家的青睐,经常出现在歌剧中,本文浅要分析了在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有什么音乐特点及其演唱风格。 【关 键 词】莫扎特;歌剧;女高音咏叹调;音乐特点;演唱风格 【作者简介】徐敏(1988.07~),女,渭南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艺术。 歌剧的特点,用简单的节奏创作出并精彩、有趣的歌剧作品。莫扎特的歌剧中,对女高音咏叹调的速度要就也非常讲究,速度的严格把握对于歌剧整体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凸显、任务的心理变化都有着重要作用,速度的严格要求在莫扎特的多个歌剧作品中比如《哪里去了,美好时光》、《你别发抖》、《求爱神给我安慰》等等中都可以看出来,所以女高音咏叹调要严格把握好咏叹速度,精准细腻的刻画出人物特点。三、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演唱可以说是对歌剧的最终表现形式,在莫扎特歌剧中,演唱风格非常明显,带着独有的“莫扎特风格”,首先,莫扎特是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代表者之一,所以他的作品的演唱风格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特色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演唱莫扎特女高音咏叹调的时候,要求演唱者的演唱风格必须具备端庄优雅、高贵华丽。其次,因为莫扎特女高音咏叹调音乐线条十分连贯的音乐特点,所以就要求演唱者能够熟练稳定的运用连音唱法以及把握好气息的转换使用,连音唱法的使用是为了表现出莫扎特作品音乐线条的流畅,气息的把握则是为了在不同及风格不同的基调中,能使用不同频率、不同深浅的呼吸,能够准而稳的配合好歌剧的变换。对于人物形象的展示、歌剧的情感变化有重要作用。结语莫扎特的一生成就非凡,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非常高,女高音咏叹调是莫扎特歌剧中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将女高音咏叹调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咏叹调的使用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后人们歌剧作品的创作或者对女高音咏叹调的运用都有巨大影响。【参考文献】[1]杨尚翡.莫扎特歌剧中咏叹调女高音的文艺特征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7):21-24.[2]曲歌.莫扎特歌剧咏叹调中女高音咏叹调初探[J].艺术研究,2013(04):123-125.[3]许晓瑜.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特点及技巧[J].大舞台,2014(04):78-81..[4]赵梅伯.唱歌的艺术[J].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1):42-45.

分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手法

分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手法 摘要 在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音乐发展史中,莫扎特都是一个天才级的音乐神童,在他幼年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其非凡的音乐天赋,这为其以后的音乐道路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涵盖了非常广阔的领域,歌剧在他的创作中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众多的歌剧作品中,《费加罗的婚礼》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过程中,莫扎特对原有的批判精神做了大量的保留。在创作手法上,传统的意大利歌剧比较注重表面夸张的手法,但是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对这一方面进行了修改与删减。在新的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抒情性的手法。抒情性的音乐更加符合歌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重唱”的运用,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一大重要特色,运用“重唱”的形式,将歌剧情节一一展开,让戏剧性的冲突达到高潮。 关键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创作手法

目录 绪论 (3) 一、《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背景 (3) 二、《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分析 (5) (一)序曲的音乐分析 (4) (二)歌剧内容中音乐的整体运用 (4) (三)《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音乐特征 (5) 1.把音乐创作与人物情感相结合 (5) 2.用重唱的手法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用音乐来营造戏剧氛围 (5) 3.序曲和戏剧的情感主题进行结合 (6) 三、浅谈选段《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6) (一)选段内容赏析 (6) (二)《你不要再去做情郎》的艺术特征 (7) (三)《你不要再去做情郎》的唱法分析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绪论 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费加罗的婚礼》是比较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晚期歌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剧作之一。在这部歌剧的装作过程中,在音乐语言和人物刻画方面都使用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手法,音乐语言更加通俗与个性,人物刻画更加符合现实,与现实人物表现的惟妙惟肖。重唱成为这部歌剧中最大的特色。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是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苏珊娜是伯爵夫人的女仆,两个小人物之间演绎了一段纯洁的爱情。歌剧通过对爱情故事的描写,深刻抨击了封建制度下存在的社会问题。 莫扎特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过程中,吸收了很多传统歌剧中幽默诙谐的元素,更加注重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组合、布局,在喜剧人物的冲突中,重唱成为重头戏,它推动着剧情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创作过程中,莫扎特对歌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赋予了很深刻的思想,让人物情感在自然中寻求突破。 一、《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背景 在莫扎特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经典之作,《费加罗的婚礼》就是其后期作品的代表之一。1786年,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公开上映,上映一开始,就在观众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轰动。这部作品几乎代表了莫扎特在歌剧艺术中的巅峰成就。它真实地反映了欧洲社会当时的生活现状,对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进行了极度的嘲讽,对当时动荡的政局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在这部歌剧作品的创作中,莫扎特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歌剧中大量地运用了重唱的艺术创作手法,将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进行了完美得展现。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开展,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引起了很多人们的共鸣,这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很大程度的提现,人们在思想上接受了启蒙思想的洗礼。其中,启蒙精神对博马舍的影响颇深,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他创作了剧本《费加罗的婚礼》,对中下层的小人物进行讴歌,对陈旧的思想和观念进行批判。这与莫扎特的思想具有了统一,因此,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过程中,仍然保留了原作品中的批判精神,用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其对贵族生活的深恶痛绝,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精神。 二、《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分析

选修 音乐鉴赏-答案

音乐鉴赏 第一章 1、新石器时代,在劳动过程中的部分劳动工具成为了最原始的()乐器。 A、吹奏 B、打击 C、拉奏 答案:B 2、据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一支陶埙不过()多岁。 A、9000 B、3000 C、5000 D、6000 答案:D 3、贾湖骨笛的发现,改写了以往认定的()6000多年前的笛子是世界上最早管乐器的结论。 A、希腊 B、开罗 C、意大利 D、雅典 答案:A 4、有确切的文物记载,中国音乐的历史要比西欧音乐的历史至少早()年以上。 A、6000 B、2000 C、2900 D、3000 答案:C 5、公元前1057年,周天子设立了(),就是中华民族第一个国家级的以礼乐教育等职能为主的音乐管理机构。 A、太乐 B、教坊 C、大司乐 D、少府 答案:C 6、1978年在西安半坡出土的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他乐器,是迄今所见最庞大的钟鼓之乐的乐队编制。 A、错 B、对 答案:A 7、自魏晋至隋时期,古代文人首先发明并确立了管色古琴文字谱。 A、对 B、错 答案:A 8、《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对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400篇,依照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曲三类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A、错 B、对 答案:A 9、以下哪些是演奏新疆十二木卡姆的乐器? A、卡龙 B、热瓦普 C、冬不拉 D、考姆兹 答案:ABCD 10、萨塔尔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乐器。 A、对 B、错

答案:A 第二章 1、以下哪个不是民族五声调式中中的声音: A、宫 B、闰 C、角 D、羽 答案:B 2、“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以下哪位? A、华彦钧 B、刘天华 C、聂耳 D、李叔同 答案:D 3、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是由以下哪位创办的? A、萧友梅 B、蔡元培 C、刘天华 D、黄自 答案:A 4、贺绿汀创作了以下哪首作品? A、《彩云追月》 B、《牧童短笛》 C、《乌鸦与麻雀》 D、《思乡曲》 答案:B 5、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聂耳创作的? A、《卖报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四季调》 D、《铁蹄下的歌女》答案:C 6、《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借鉴了民歌中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A、错 B、对 答案:B 7、《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是抒情歌曲。 A、对 B、错 答案:B 8、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A、对 B、错 答案:A 9、以下哪些作品是聂耳创作的。 A、《生产大合唱》 B、《在太行山上》 C、《卖报歌》 D、《金蛇狂舞》答案:CD 10、《黄河大合唱》采用了__等演唱形式。 A、对唱 B、轮唱 C、混声合唱 D、独唱 答案:ABCD 11、《河边对口曲》中采用了那几件民族弹拨乐器?

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华彩乐段的演唱技巧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3008526.html, 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华彩乐段的演唱技巧浅析 作者:宋歌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9期 摘要:歌剧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乐队等组成。其中咏叹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重点探讨了女高音咏叹调中华彩乐段的演唱技巧和训练方法。根据作者几年来对咏叹调中华彩乐段的学习和演唱,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包括女高音的声音特征;华彩乐段的演唱特点以及如何唱好华彩乐段的具体方法等,从而使女高音在演唱时达到一气呵成、融会贯通的效果。 关键词:女高音;咏叹调;华彩乐段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06-02 歌剧是以角色歌唱为主导,以独立的、特定的音乐结构为推进剧情发展主要手段的戏剧音乐作品。女高音在声乐歌唱领域中是一个演唱人数较多的声部。女高音的咏叹调在歌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咏叹调的华彩乐段不但表达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也为歌唱家们提供了一个发挥声音技巧的空间。但是很多女高音在演唱抒情段落时音乐流畅、完整,却在演唱华彩乐段时出现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作为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彩乐段演唱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咏叹调的完整性。 一、女高音的特征 人类的声音具有类型和性质的差异。歌唱者由于性别,声带的长宽、厚度和共鸣腔的大小,以及身高,体型的差异而呈现出个性鲜明的各种声音特点。从歌唱的整体要求和训练出发,要求对声音进行分类,即声部划分。声部的划分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女高音即声部划分中的一种。 (一)音域 音域是歌唱者演唱时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一般在一个多八度,经过训练的人可以达到两个八度左右。条件较好时,可以达到两个半八度。一般情况下,女高音的音域是c1—c3。 (二)音色

《费加罗的婚礼》之感受

《费加罗的婚礼》之感受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莫扎特写于1785~1786年之间的著名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首演于维也纳,至今仍活跃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它是莫扎特创作的格局中最重要且影响较大的一部。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费加罗的婚礼》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让人眼花缭乱的进行速度,带出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的情境、种种约定承诺造成的混乱情形、还有谁对谁唱情歌、谁看谁却不是谁的有趣故事。随着近代舞台的技术进步,每一次观赏此剧时都有全新的体会。 莫扎特创作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歌剧大意是描

写了伯爵府的仆人费加罗马上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了,费加罗正欢天喜地地准备婚事,谁知苏姗娜告诉他,伯爵送他们的婚房是不怀好意,是存心要占她的便宜,仍然要实现他假惺惺地曾经宣布要放弃的对奴仆婚姻的“初夜权”。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逗一逗。另有一老管家玛切林娜痴心地想要嫁给费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如今,到了报仇之时了。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凯卢比诺,成天到处播撒情种,和一个成天以散布谣言为己任的音乐教师巴西辽,加上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当然,还有那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齐登场,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就此开始。最后,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关于歌剧的创作,莫扎特曾说过:“我最强烈和最炙热的欲望就是为喜剧而创作。这种思想不断地纠缠着我,只要一踏入剧院,或听到别人谈论歌剧。”莫扎特的歌剧体现了他的生活中的快乐和忧伤以及他那个性的冲动。用音乐的刻画人物并使其富有活力,还没有人超过莫扎特的能力。莫扎特的歌剧音乐中,优美丰富的旋律占据着突出的地位,这些旋律与人声的曲线相符合,给人以美得感染。充分显示出莫扎特的抒情天才。他为歌剧乐队所写的音乐也从不干扰人声,而是在表现剧情发展方面起到了奇妙的构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一.作品背景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

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着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创作于1786年的这部歌剧,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同时,在他的整个西方音乐长河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及影响。它是欧洲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侧面反映了莫扎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他生活的写照。首先从其原着来看,这部由博马舍所些的戏剧虽然是以西班牙为故事背景,但它确讽刺了当时的法国封建阶层,法国国王在观看完这部戏剧之后说“戏剧上演产生的影响将会导致拆除巴士底狱”。戏剧曾遭到禁演。而莫扎特所在的国家奥地利当时正处于国王约瑟夫二世的统治之下,虽然政治比较开明,但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不可调和。当时的启蒙主义对资产阶级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的意识觉醒了,要求提高自己的

费加罗的婚礼音乐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音乐赏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莫扎特歌剧赏析—《费加罗的婚礼》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我们很高兴学习了由许科老师知道的环境音乐课,增加音乐方面的修养,在许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音乐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在课后我独立观看莫扎特着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做一下赏析。 一、作品介绍: 《费加罗的婚礼》是四幕歌剧,达·蓬泰编剧,莫扎特谱曲,1786年5月1日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1824年5月10日,在纽约国家公园剧院,以英文歌词演出。法国戏剧家博马舍在18世纪70年代创作了“费加罗三部曲”的三部戏剧,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前两部被谱成了曲,18世纪的莫扎特选择了第二部,19世纪的罗西尼选择了第一部。剧情介绍由于理发师费加罗在阿尔马维瓦伯爵的恋爱和结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成了伯爵的仆人;曾被伯爵苦苦追求、终于作了伯爵妻子的罗西娜,现在已经受到了丈夫的冷落;伯爵此时的兴趣在一位名叫苏姗娜的女仆身上;苏姗娜,就是费加罗的未婚妻--所以,这部歌剧的中心,就是费加罗用智谋扞卫了自己的婚姻,最终获得了幸福。 剧中人物: 阿尔马维瓦伯爵男中音 罗西娜伯爵夫人女高音 费加罗阿尔马维瓦之仆人、理发师男中音 苏珊娜费加罗之情人女高音 巴尔托洛医生男低音 巴西利奥音乐教师男高音

凯鲁比诺伯爵的侍仆女高音 马尔切琳娜管家婆女高音 安东尼奥园丁男低音 巴巴里娜安东尼奥的女儿女高音 古兹曼法官男低音 农民们、客人们、狩猎者、仆人等。 二、剧情介绍: 第一幕:伯爵府第的阁楼,房间里。 第二幕:伯爵夫人的房里 第三幕:伯爵家的大客厅里 第四幕:城堡中的庭园 三、音乐内容 剧本原作者博马舍曾把这部作品称作《狂欢的一日》,因为整个剧情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莫扎特似乎以此为切入点,用一首速度飞快的序曲向听众预示剧情发展变化的急剧性。序曲虽然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开始时,小提琴先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然后转由木管乐器咏唱,接下来是全乐队刚劲有力的加入,整体速度如车轮飞转;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最后全曲在轻快的气氛中结束。序曲由突然开始至迅速结束,仅有短短四分钟左右时间,虽然仅有两个主题但却以紧凑的节奏贯串,活泼、喜悦的气氛就在这种看不见、来不及进一步了解的状况下被营造出来,成功的为此后的剧情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特点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特点 论文关键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创作特征 论文摘要:在西方音乐中,莫扎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天才,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他自幼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赋,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涉猎各个音乐领域,其中,其创作的重要领域是歌剧。莫扎特曾公开表示最喜欢歌剧。他的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他最著名的歌剧之一。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保留了原著的批判精神,废弃了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注重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了歌剧很深的抒情性。他使每个角色的音乐都符合人物的特征,并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保持着他们的基本面貌。莫扎特在该剧中成功地运用了”重唱”这种形式来展开情节及制造戏剧性冲突的高潮。通过该剧的创作,表现出莫扎特在运用歌剧形式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比之前的很多作曲家有了提高,同时音乐刻画在其歌剧创作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突出了角色之间戏剧冲突。 一、歌剧序曲 莫扎特大部分的歌剧序曲都使用奏鸣曲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也不例外。首先,音乐直接从主部主题开始,主题为重复乐段,每段由两句构成,第一句旋律为急促的音阶式八分音符齐奏,在1、3小节处使用了休止符,句子的结尾干净利落,这种长句与短句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费加罗和苏姗娜急于完成婚礼的兴奋心情。第二句延续前面的情绪,整体气势大大的扩展,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连接与转位和弦的运用共同营造了充满力量的音乐情绪。其次,连接部使用连续的快速八分音符,音乐川流不息,时而在主旋律上,时在伴奏织体上,采用模进与重复等技法使音乐充满了动力性,和声上多采用D-T的连接方式,最后进入D 音A大调。再次,副部主题从A大调的D开始,升四级与D的连接、伴奏织体的不稳定均具有离调的性质,让人感到忐忑不安,预示着费加罗婚礼的曲折。由此可见,音乐情绪的转化与剧情整体情况的吻合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创作的特征之一。 二、歌剧音乐语言 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大胆地废弃了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作品以更深的抒情,使作品中的每个角色均有符合自己基本性格的一些特点,并且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他们的基本面貌。如在第一幕第二场中,戏剧发挥了自身擅长叙事的功能,让费加罗独白了一大段,把要对付伯爵等人的心理和应对的方法明确地描述出来。在歌剧里,莫扎特运用歌谣曲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尤其是加上恰当的音乐表达,生动地刻画了他所特有的机智、勇敢、乐观和诙谐的基本性格。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凯鲁比诺所唱的咏叹调《我不知道爱情是怎么回事》以及他的抒情小曲《你们可知道》,歌词与曲调紧密结合,用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这个盲目追求爱情的少年内心的激动和忧郁之情,此曲也成为了抒情女中音的必唱曲目之一。在第二幕伯爵夫人演唱了著名的抒情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深情地刻画了这位被遗弃的贵夫人的内心伤痛,音乐擅长抒情的这一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个歌剧里对伯爵、苏姗娜以及次要的角色巴尔托洛、玛采列娜以及园丁安东尼奥等人也有着肖像式的音乐刻画。 三、歌剧咏叹调 咏叹调是歌剧艺术中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声乐表现形式之一。这部歌剧的咏叹调与重唱相比,抒情性比较突出,主要描绘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也有一些咏叹调表现激烈的人物内心冲突。1.费加罗的咏叹调:《你再不要跳舞,我的小伯爵》,描写了费加罗从苏姗娜口中得知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郭珊珊(广西艺术学院2010级在职研究生2班学号20101212040) 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的,主人公费加罗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爱情而与伯爵斗智斗勇,最后伯爵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而费加罗也得到了自己的爱情。其中咏叹调《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鲜明地体现了费加罗的内心情绪,音乐也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序曲;音乐语言;《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咏叹调。 2011年10月22日,作为2010级在职研究生班的我,有幸修了马栋梁老师的《音乐名著分析与研究》这门课程。在学习中,老师给我们看了其中一部关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此歌剧在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描写、情感揭示、气氛渲染和情绪铺垫等方面的创作都是无与伦比的,下面我就从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序曲、音乐语言、咏叹调等部分着手,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以下简要分析。 一、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西部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家庭。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1767年3月,他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第一条戒律的责任》在萨尔茨堡上演。5月,他又推出了另一部拉丁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1768年,莫扎特创作了一部小型的喜歌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1769年5月,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装疯卖傻》上演。1775年创作的两部相当成功的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和《牧人王》。1780年创作了第一

费加罗的婚礼歌剧赏析费加罗的婚礼歌剧演出策划案

费加罗的婚礼歌剧赏析费加罗的婚礼歌剧演出策划案 【--学生会演讲稿】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一场音乐会形式的演出,由复旦大学团委学生会和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合作,计划于xx年5月在复旦大学举行。全剧由上海音乐学院专业老师张继红指导并解说经典剧目,声乐系以及指挥系歌剧指导专业学生表演,艺术管理系专业学生负责活动运作。其中第一幕合唱,将向复旦大学全体同学开放报名,通过选拔后,参与上海音乐学院专业老师指导的排练,并在最后演出时上台表演。 1.通过《费加罗的婚礼》在复旦的演出,提高复旦大学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2.提高复旦大学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为复旦学生提供现场观看歌剧演出的机会,以及参与高雅艺术演出的机会。 3.通过将歌剧引进复旦的活动,增进两大名校交流。 1.由于全剧均由上海音乐学院学生排演,专业老师指导以及艺术管理系参与运作,所以可以保证演出的专业性。

2.艺术管理系是上海音乐学院与复旦大学联合办学下在读的专业,专门从事音乐艺术品、艺术市场的推广和运作的专业,我们的专业性和专门性能够为这场演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保障。 3.上海音乐学院方面,全部歌剧演员和排演老师已经投入于专业排练之中,总共会进行二至三个月的排练,确保进度和专业性。预计四月中旬可全部完成。 4.复旦大学对于高雅艺术入校园的长期以来的渴望,确保了此次歌剧演出的受众程度。 1.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合唱20人选拔 20个演员为届时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剧中的合唱部分,人选从xx年3月举行的十大歌手选拔中同时由上海音乐学院派评委选拔。之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合唱排练后,在5月底的歌剧演出上上台正式演出。 2.具体细目 项目时间(日期)(20XX年)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的,主人公费加罗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爱情而与伯爵斗智斗勇,最后伯爵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而费加罗也得到了自己的爱情。其中咏叹调《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鲜明地体现了费加罗的内心情绪,音乐也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学习中,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关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此歌剧在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描写、情感揭示、气氛渲染和情绪铺垫等方面的创作都是无与伦比的,下面我就从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序曲、音乐语言、咏叹调等部分着手,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以下简要分析。 一、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西部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家庭。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1767年3月,他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第一条戒律的责任》在萨尔茨堡上演。5月,他又推出了另一部拉丁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1768年,莫扎特创作了一部小型的喜歌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1769年5月,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装疯卖傻》上演。1775年创作的两部相当成功的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和《牧人王》。1780年创作了第一部浪漫主义代表歌剧《伊多美钮》。后写有歌剧《扎伊德》、歌曲《鸟儿如果整整一年》、《心满意足》、《来吧,亲爱的齐特尔》等。1782年7月,莫扎特应邀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并在公演时获得巨大成功。1786年5月1日,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度公演,虽没有引起轰动,但在布拉格的演出却得到了巨大成功。1787年l2月28日,莫扎特另一部优秀的歌剧《唐·璜》在布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赏析学习资料

《费加罗的婚礼》序 曲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一、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乐历史中,他被公认为音乐界的旷世奇才。莫扎特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此外其作曲风格同时兼具旋律及艺术性,悦耳开朗,且不失优雅,让人感受到音乐风格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主义时期。也显露出早期浪漫主义曲风,直接预示了贝多芬式的英雄性音乐的出现。是第一位公开脱离保护人的自由作曲家,其人格备受后世音乐家敬仰。 二、创作背景 莫扎特于1785-1786年创作了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品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这部社会性喜剧在大革命前夕的法国,对封建贵族的揭露和讽刺起了很大的作用。《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完整而独立的特点。

三、作品浅析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同歌剧本身并没有主题上的联系,但在总的情绪和风格方面却和歌剧的内容有着深刻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它概括了平民的性格特征,烘托了喜剧中胜利欢乐的气氛。曲式结构采用了歌剧序曲所常用的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作品用两个性格爽朗的主题分别刻画出费加罗机智幽默、勇於斗争的性格和少女苏珊娜活泼、聪慧的美丽形象。 四、欣赏感受 在第一次欣赏这个交响乐时,心脏的跳动是时刻被这个曲子的节奏牵引着的,序曲突然地高昂,又突然的缓和,毫无预兆,却又不觉得突兀。演奏开始时,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体现了一种快速急切的状态;然后序曲转由木管乐器的咏唱,乐曲变得缓和悠扬,体现一种轻松自如的心境,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接下来便是全乐队刚劲有力地加入乐曲进入高潮,最后在全曲尾声用短促有力的全奏和弦与快速的音阶进行交替出现, 烘托出欢欣鼓舞的热烈气氛,序曲在灿烂辉煌的音响中完满结束。全曲快慢有秩,高低起伏富有层次感。 五、作品应用 《费加罗的婚礼》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他从十一岁起就开始了歌剧创作尝试,共写了十七部歌剧。莫扎特早期的创作主要是意大利风格,而他在歌剧创作领域中的最高成就,是在他一生中的最后十年(1782—1791)达到的,主要作品有:两部德国歌唱剧——《后宫诱逃》和《魔笛》,采用德文剧词;一部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采用意大利文歌词,但以奥地利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还有一部新型歌剧《唐·璜》,这部歌剧将音乐悲剧和喜剧的最重要特点熔为一炉。莫扎特的歌剧反映了当时进步的社会思想和伦理思想,歌剧序曲则充满戏剧的形象,是一种具有标题因素的管弦乐作品,经常在音乐会上独立演奏。莫扎特的早期歌剧序曲主要按照意大利序曲的传统形式写成,他的后期歌剧序曲则有许多大胆创新,多半运用奏鸣曲形式,为十九世纪的新型歌剧开辟了道路。莫扎特作于1785-1786年间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的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这部社会性喜剧在大革命前夕的法国,对封建贵族的揭露和讽刺起了很大的作用。莫扎特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形成鲜明的对照,并以此作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相当完整而独立的特点,因此它可以脱离歌

剧而单独演奏,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序曲虽然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

从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分析莫扎特的创作特征

从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分析莫扎特的创作特征 论文摘要:在西方音乐中,莫扎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天才,时至今日人们对他的称赞仍不绝于耳,《费加罗的婚礼》是他最著名的歌剧之一。莫扎特在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广泛吸收了意大利谐歌剧、德奥歌唱剧、法国喜歌剧和英国民谣歌剧等诸多因素,注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组合与布局,并把重唱作为喜歌剧中戏剧冲突曲重头戏,推动剧情发展,揭示矛盾冲突。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在淳朴与自然中寻求情感的表现。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描写、情感揭示、气氛渲染和情绪铺垫等方面的创作都是无与伦比的,下面我就从序曲、音乐语言、咏叹调等部分着手,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特征作以下简要分析。 一、序曲 莫扎特大部分的歌剧序曲都使用奏鸣曲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也不例外。首先,音乐直接从主部主题开始,主题为重复乐段,每段由两句构成,第一句旋律为急促的音阶式八分音符齐奏,在1、3小节处使用了休止符,句子的结尾干净利落,这种长句与短句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费加罗和苏姗娜急于完成婚礼的兴奋心情。第二句延续前面的情绪,整体气势大大的扩展,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连接与转位和弦的运用共同营造了充满力量的音乐情绪。其次,连接部使用连续的快速八分音符,音乐川流不息,时而在主旋律上,时在伴奏织体上,采用模进与重复等技法使音乐充满了动力性,和声上多采用D-T

的连接方式,最后进入D音A大调。再次,副部主题从A大调的D 开始,升四级与D的连接、伴奏织体的不稳定均具有离调的性质,让人感到忐忑不安,预示着费加罗婚礼的曲折。由此可见,音乐情绪的转化与剧情整体情况的吻合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创作的特征之一。 二、音乐语言 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大胆地废弃了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作品以更深的抒情,使作品中的每个角色均有符合自己基本性格的一些特点,并且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他们的基本面貌。如在第一幕第二场中,戏剧发挥了自身擅长叙事的功能,让费加罗独白了一大段,把要对付伯爵等人的心理和应对的方法明确地描述出来。在歌剧里,莫扎特运用歌谣曲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尤其是加上恰当的音乐表达,生动地刻画了他所特有的机智、勇敢、乐观和诙谐的基本性格。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凯鲁比诺所唱的咏叹调《我不知道爱情是怎么回事》以及他的抒情小曲《你们可知道》,歌词与曲调紧密结合,用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这个盲目追求爱情的少年内心的激动和忧郁之情,此曲也成为了抒情女中音的必唱曲目之一。在第二幕伯爵夫人演唱了著名的抒情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深情地刻画了这位被遗弃的贵夫人的内心伤痛,音乐擅长抒情的这一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个歌剧里对伯爵、苏姗娜以及次要的角色巴尔托洛、玛采列娜以及园丁安东尼奥等人也有着肖像式的音乐刻画。三、咏叹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