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文学与传媒学院

1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宋雅兴

2012011132

“天黑黑,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萧,鳖打鼓,水鸡扛桥目吐吐,田婴举旗叫辛苦,火萤担灯来照路,老鼠沿路打锣鼓,为着海龙王卜娶某。鱼虾水卒真辛苦。”这首《天黑黑》是著名的闽南童谣,是好十几代闽台人的“摇篮曲”,展示的是在一个乡村里,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之际孩子们拿着荷锄在水流处寻找鱼虾的过程中,根据所见所闻进行想象的趣景。原本是捕捉鱼虾的单调劳动,但孩子的世界是那样单纯充满生机活力,将这水中的小生物们想象成各种各样神奇的富有戏剧色彩的奇幻角色,最终以一个童谣的形式将这个奇妙的儿童想象力的世界记录下来,最终广为流传……许多类似《天黑黑》这样琅琅上口的闽南童谣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生活,给我的成长岁月增添了不少的趣味和奇妙色彩,但是如今随着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速度不断地加快,这样轻松富有传教意义的童谣已经渐渐淡出了这个浮躁的社会……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的居住地。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闽南童谣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儿童的知识。已经被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童谣的特点:不仅具有浓厚的闽南乡土气息,集趣味、哲理、实用性于一体,而且琅琅上口,妙趣横生。

民间的民俗和生活习性

闽南童谣为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典,具有不言而喻的历史感、民族性。经典的闽南童谣可以反映出不同时代,普通大众的民俗民风,是作为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例如,”舅汝来我晦知;我唛掠鸡来去台(杀)。鸡犹细,换买虾,虾细尾,换炊粿。粿无熟,换买肉;肉抹烂,换面线。面线长,换买糖;糖乌乌,换买大鱼箍。”这首独具乡村口语化特色的闽南童谣,反应了普通百姓热情待客的风俗风貌,间接地体现了当时的老百姓的饮食习惯,更进一步说甚至是烹调手法等,有利于历史学家对闽南文化的深入研究。

趣味具哲理性的儿童世界

闽南童谣采用的是口语相传的文学形式,作者早已无从考证,从流传至今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看,大致可将闽南童谣分为两类:一是成人根据儿童的生活习性创作的具有教化功能的童谣;二是儿童参与创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没有经过雕琢随口而出的语言。例如:《数字歌》“一的炒你葱,二的炒你菜,三的锵锵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六的人子孙,七的七娘妈,八的人的仔(儿)九的狗奴才,十的抓去宰。”这童谣类似于用简单易记的方式,教小孩子学习算算术,表现出儿童的世界如此的简单,用食物、家人等名词就能全部概括,而且间接体现了一种教育理念: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要联系日常生活再去教育儿童,这样子的教育成效会高得多。“天顶一片五彩云,海内一只火烟船。阿爸田头行,阿母田尾巡。看见麦穗加忍尊,大家笑纹纹。”这首《顶一片五彩云》描写的是儿童眼中的世界,天空中有一朵五彩云,海边有一艘会冒烟的船,阿爸在田地的前头,阿妈在田地的后头做收尾工作,看见麦穗的怪样,大家都咧嘴笑了。这样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这首童谣里可以品味出多种意蕴:

1儿童的事件总是那么的简单,五彩的云,海边冒烟的大船,压弯了的稻穗便是他所有的乐趣。2淳朴的农家乐场景,爸妈妈儿子三口一家一起出门劳作自给自足,看到麦穗收成好,便由衷的开心,简单快乐的农耕日子。3阿爸始终走在前头,有一家之主撑起一片天的意味,阿妈则是在后头做收尾工作,体现传统妇女的贤良细心。还有《戽虾》“戽(抓)虾戽(抓)蛟蚤,戽(抓)甲三升五米斗。大尾掠来科(煮),细尾放伊走。走到大门口,遇着一只胡须狗。”这个场景是农村孩子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童趣且质朴,生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但这些丰富有趣的闽南童谣都随着中年人对闽南语掌握不全面,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会讲闽南语,十岁以下的儿童听不懂闽南语的现状而处在一个尴尬的陌生边缘。闽南话的危机,使得闽南童谣如无水之鱼般无生存的空间。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闽南人我感到甚是心痛惋惜,在此提出几点个人建议:1.政府

政府部门里的文化部门应该着重推广闽南童谣,作为厦门甚至闽南地区的文化符号,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少年宫、图书光等事业单位中进行宣传普及,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从精神、行动上让大家意识到闽南童谣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行政推广的同时也要派相关的文化部门进行闽南童谣的保护收集,有利于接下来的传承、发展;

相关的教育部门,可以将闽南童谣编进小学的音乐课本,童谣和音乐相结合,创新的同时保留其精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会本土的闽南精神,做到更好的传承。

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闽南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可以以闽南童谣为契机,成立海峡两岸的闽南童谣研究所,积极进行两岸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成长,发扬闽南童谣,加深两岸联系。

2.社会

社会上的企业等文化机构,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可以建立相关的童谣培训班,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让儿童们学习感受闽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报刊、杂志等媒体机构,作为传播者,更应该宣传相应闽南本土文化的精神,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个人

作为大学生的我,在小部分的个人群体中,积极宣传闽南童谣。可以在平时的活动中,将闽南童谣改编成儿童剧,创新化,使闽南童谣有更多的受众体。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的行为修养,内在文化涵养,更加深入了解、学习闽南童谣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为而后更好的传承打好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闽南文化中的闽南童谣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两岸人民情感交融的精神纽带,更是千万中华人民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内涵。希望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闽南童谣能不断的创新发展,在未来焕发出不一样的灿烂生机。

闽南童谣.doc201班

闽南童谣《紧仔婴,有志气》 活动目标 1、通过学说《紧仔婴,有志气》童谣,体验本土童谣语言的韵律美,从而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 2、掌握| ××××| ×××| 的节奏特点,用简单的动作表现童谣中生有趣场景与情节。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勤奋学习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谱、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后谈话引入。 师:小孩子在本地话(闽南语)有几种讲法? 生:小朋友、紧仔婴……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关于“紧仔婴”的童谣,小朋友一起来听听。”

二、教师朗诵童谣《紧仔婴,有志气》,结合图谱,引导生理解童谣。 1、倾听朗诵,引导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朗诵后问:童谣的名字叫什么? 师: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再次倾听朗诵,要求幼儿讲出童谣里讲的主要内容,师结合幼儿的回答“拆”出图谱。 师:童谣说谁有志气?她听见了什么?怎么做? 师:接下来“紧仔婴”做了哪些事? 师:爸爸妈妈心情怎么样? 师:接下来他到哪里去了?过得怎么样? 师:接下来他做了些什么? 师:早操的口令是什么? 师:学唱歌呢?

师:学英语呢? 师:学算术呢? 师:最后一句是什么? 3、据图谱朗诵童谣,发现童谣尾韵的特点,激励幼儿学习童谣中积极向上的精神。 师:我们一起来朗诵童谣吧。 师:小朋友有没有说发现,这首童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都靠近什么? 师:这就是所说的压韵。 师:刚才小朋友朗诵得真不错,再来一次吧。 师:童谣中的“紧仔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弹琴轻声演唱,让幼儿期盼在第二课时中学唱童谣。 师:好听吗?

师: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吧。 闽南童谣《洗脚谣》 一、活动目的: 1、感受闽南童谣风趣诙谐,易于诵唱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闽南童谣的情感。 2、理解童谣中的闽南语:甲、堍、褴烂,初步学会朗诵童谣。 3、教育学生讲卫生、勤洗脚。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与学生一起收集有关闽南童谣的资料,并向学生介绍闽南童谣的起源、发展及其特色。‘ 2、物质准备:《洗脚的故事》表演,童谣图谱,五个角色头饰,洗脚盆一个,床一张,双响筒若干个,棍子一把。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与学生玩闽南民间游戏“老鼠仔”。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篇一:开展幼儿闽南民间游戏】 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开展闽南民间游戏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王惠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在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游戏,是传承闽南本土文化的良好载体。结合园本特色课程,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既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在闽南特色主题活动中的开展 指南中提出: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为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内容。如在闽台地区流传着“送王船”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信仰,它发挥着联系海内外亲人情谊,增进共识,促进闽南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利用这一民俗文化资源来开展“送王船”的闽南特色主题活动,生成并创编了幼儿喜欢玩的“抬王船”游戏: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并利用各种月饼盒、彩带等制作成一艘大王船,由8名大班幼儿抬王船。刚开始由于彼此步调的不一致,他们抬的王船东倒西歪,前进不了,经过大家的反复尝试,逐渐摸索到规律,幼儿齐心协力抬王船。“嘿咻、嘿咻!大家齐用力哟!嘿咻、嘿咻!脚步要一致哟!嘿咻、嘿咻!力气要一样哟??幼儿自发、主动地探索“抬王船”游戏的内容、规则,不仅促进了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合作等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玩中学,各种潜能都得以很好的发挥。 2.在闽南民间艺术活动中的开展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闽南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的闽南童谣结构短小、韵味十足,能较快地反映闽南的风土人情、民俗、民趣。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童谣来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如“一放鸡”、“草蜢公”等,这些游戏童谣用闽南方言来朗读既压韵,又富有节奏、风趣。幼儿边游戏边吟诵,动口、动手,其乐融融。又如游戏“炒米香”:两名幼儿亲昵友好地边拍打对方的手掌边有节奏地念“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游戏中也可以循着数目次序摆出许多闽南小吃,幼儿享受了游戏的无穷乐趣,又丰富相关的生活经验。利用充满诙谐、幽默的闽南民间音乐也能开展趣味十足的游戏, 如“海龙王娶亲”中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模仿游戏中,使幼儿再次体验闽南民间艺术活动特有的魅力和所带来的快乐。 (三)在闽南节日习俗活动中的开展 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与文化不可分割,开展节日习俗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闽南地区有许多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把握特有的节日文化底蕴,结合传统习俗开展闽南习俗游戏,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来反映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春节“攻炮城”游戏:据传,该游戏是从古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当年郑成功在闽南操练水师,部将洪旭创作这一游戏,让士兵抛掷、锻炼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该游戏也在台湾流传,数百年来成为闽台春节并可少的游戏。我们利用这一节日习俗,创编适宜幼儿玩的“攻炮城”习俗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自制的鞭炮,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炮城”、“攻炮城”,寓教于乐。而元宵节的“踏火”习俗,端午节的“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都可以充分的挖掘利用,成为适合幼儿玩的闽南民间游戏。 (四)在闽南特色区域活动中的开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活动。从幼儿的认知出发,在生活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开辟富有闽南特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文学与传媒学院 1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宋雅兴 2012011132 “天黑黑,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萧,鳖打鼓,水鸡扛桥目吐吐,田婴举旗叫辛苦,火萤担灯来照路,老鼠沿路打锣鼓,为着海龙王卜娶某。鱼虾水卒真辛苦。”这首《天黑黑》是著名的闽南童谣,是好十几代闽台人的“摇篮曲”,展示的是在一个乡村里,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之际孩子们拿着荷锄在水流处寻找鱼虾的过程中,根据所见所闻进行想象的趣景。原本是捕捉鱼虾的单调劳动,但孩子的世界是那样单纯充满生机活力,将这水中的小生物们想象成各种各样神奇的富有戏剧色彩的奇幻角色,最终以一个童谣的形式将这个奇妙的儿童想象力的世界记录下来,最终广为流传……许多类似《天黑黑》这样琅琅上口的闽南童谣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生活,给我的成长岁月增添了不少的趣味和奇妙色彩,但是如今随着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速度不断地加快,这样轻松富有传教意义的童谣已经渐渐淡出了这个浮躁的社会……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的居住地。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闽南童谣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儿童的知识。已经被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童谣的特点:不仅具有浓厚的闽南乡土气息,集趣味、哲理、实用性于一体,而且琅琅上口,妙趣横生。

民间的民俗和生活习性 闽南童谣为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典,具有不言而喻的历史感、民族性。经典的闽南童谣可以反映出不同时代,普通大众的民俗民风,是作为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例如,”舅汝来我晦知;我唛掠鸡来去台(杀)。鸡犹细,换买虾,虾细尾,换炊粿。粿无熟,换买肉;肉抹烂,换面线。面线长,换买糖;糖乌乌,换买大鱼箍。”这首独具乡村口语化特色的闽南童谣,反应了普通百姓热情待客的风俗风貌,间接地体现了当时的老百姓的饮食习惯,更进一步说甚至是烹调手法等,有利于历史学家对闽南文化的深入研究。 趣味具哲理性的儿童世界 闽南童谣采用的是口语相传的文学形式,作者早已无从考证,从流传至今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看,大致可将闽南童谣分为两类:一是成人根据儿童的生活习性创作的具有教化功能的童谣;二是儿童参与创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没有经过雕琢随口而出的语言。例如:《数字歌》“一的炒你葱,二的炒你菜,三的锵锵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六的人子孙,七的七娘妈,八的人的仔(儿)九的狗奴才,十的抓去宰。”这童谣类似于用简单易记的方式,教小孩子学习算算术,表现出儿童的世界如此的简单,用食物、家人等名词就能全部概括,而且间接体现了一种教育理念: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要联系日常生活再去教育儿童,这样子的教育成效会高得多。“天顶一片五彩云,海内一只火烟船。阿爸田头行,阿母田尾巡。看见麦穗加忍尊,大家笑纹纹。”这首《顶一片五彩云》描写的是儿童眼中的世界,天空中有一朵五彩云,海边有一艘会冒烟的船,阿爸在田地的前头,阿妈在田地的后头做收尾工作,看见麦穗的怪样,大家都咧嘴笑了。这样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这首童谣里可以品味出多种意蕴:

闽南童谣教案

永春县邦大第一幼儿园大二班第十六周半日活动计划时间:2014.12. 15星期一上午活动地点:大二班执教者:邱幼玲活动一:艺术活动——天黑黑(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闽南童谣的原始风味,理解歌曲表达的幽默、滑稽的情绪。 2.乐于尝试学用闽南方言演唱歌曲,体验歌曲句尾词的韵律感。 活动准备 物资准备:音乐《天黑黑》,播放器。 活动过程 1.欣赏歌谣《天黑黑》,导入活动。 引导语: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首老师小时候唱过的闽南歌谣,小朋友听一听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歌谣故事。 2.引导幼儿再次听歌谣,感受歌谣幽默、滑稽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引导语:磨觉得歌谣,感受歌曲中最有意识的是那一段?它讲了什么? 帮助幼儿理解“鼎”(锅)和“旋鰡鼓”(泥鳅)的意思,学说闽南语“阿公””阿妈““旋鰡鼓”。 3.再听歌谣,学唱新歌。 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歌谣的优美。有趣的曲调,感受“阿公””阿妈即滑稽又可亲切可爱的形象,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哼一哼。 学用闽南方言演唱歌谣,教师用夸张的口型帮助幼儿发好“乌“雨”“芋”“鼓”韵脚落在“o”上的音,以及“咸”“淡”“鼎”韵脚落在“ya”上的音,使歌谣演唱时更富有韵律感。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分组扮演歌中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自编相应的角色动作进行表演唱。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先让幼儿欣赏闽南童谣《天黑黑》,让幼儿感受闽南童谣的原始风味;再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让幼儿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幽默、滑稽的情绪。 因为本班幼儿有些是外地的,不懂闽南话,所以在言语表达方式用两种语言,用普通话说歌词内容,再用闽南话翻译。这样外地幼儿才能听懂,才能理解明白歌词内容。整节课下来幼儿几乎都能掌握歌词内容,但整首歌曲的音律还有一部分幼儿没有掌握好,可

闽南童谣《扒龙船》

闽南童谣《扒龙船》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理解并学习童谣,能有节奏朗诵。掌握和理解词汇:扒、哗哗滚、葐啡仔、满头面汗。 2、感受闽南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懂得同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了解划龙舟的风俗习惯。 2、材料准备:赛龙舟的视频、课件、节奏卡、鼓。 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引入,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景象,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1)龙舟赛是什么节日举行的?——五月节(即端午节) (2)你看到了什么? (3)小结划龙舟的由来。 2、完整欣赏童谣,提问:童谣名称?你听到了什么? 3、结合课件,理解童谣内容。 (1)教师边结合课件边朗诵童谣,提问:老师在朗诵童谣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想每句话的意思,并用闽南语表达出来。 (3)理解扒、哗哗滚、啡仔葐的意思,引导幼儿学习并读准字音。 4、学习有节奏地朗诵童谣,感受韵律。 (1)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童谣。 (2)结合节奏卡,有节奏地朗诵童谣。 ①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尝试拍打。 ②跟着老师的鼓点节奏徒手伴奏诵读童谣。 ③以拍手和接龙的形式诵读。 5、游戏体验,分享乐趣 (1)师讲解游戏玩法,请一组幼儿做示范。 幼儿自由结伴五人一组,后面的幼儿依次抱住前面幼儿的腰或者拉住衣服,蹲着向前走。哪一组先划过终点就是冠军。 (2)幼儿边朗读童谣边游戏。提醒幼儿步调一致,有节奏地蹲着向

前走。 (3)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要怎样才能得冠军? 小结:这首童谣和比赛就是要告诉我们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动作整齐、齐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夺得冠军。 6、教师总结,活动自然结束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闽南童谣《扒龙船》,感受了扒龙船的热闹与特别,还懂得了要和同伴同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获得胜利的道理,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把今天学到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附童谣: 扒龙船 五月节,扒龙船, 大人囝仔哗哗滚。 海面一排四只船, 岸上人马一大群。 比赛开始葐啡仔, 浆起浆落水花喷。 拍锣拍鼓做后盾, 满头面汗争冠军。

闽南童谣活动反思

童谣朗朗上口,对宝宝语言发展大有好处。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闽南童谣活动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闽南童谣活动反思随着本土课程“漳州布袋木偶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在观看木偶表演碟片时,对其中的闽南语对话感到十分新奇和有趣,喜欢模仿、学说。 有的孩子还不由自主的哼唱起了爸爸、妈妈等长辈教给的闽南童谣——《天黑黑》。 可我发现许多孩子在模仿、哼唱的过程中,闽南语的语音、语气、语调等发生了改变,闹了许多笑话。 可见孩子们对家乡方言的了解与使用的机会非常少。 为了让孩子们对自己家乡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更好的传承闽南语文化,同时,考虑到闽南语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我选择了一首诙谐、风趣、节奏欢快、浅显易懂、富有闽南艺术风格的民间童谣《羞羞羞》,让大班的孩子通过看、听、说、唱、演等多元途径来体验这首闽南童谣,从而增进幼儿对闽南语文化传承的情感。 活动目标:1、感受闽南童谣的诙谐有趣,初步学习运用说、唱、演等形式来体验闽南语童谣的乐趣。 2、理解童谣内容,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不要做一个爱哭的孩子。 3、增进幼儿对闽南语文化和漳州传统艺术的情感。 活动准备:1、布袋木偶教具,泥鳅玩具、篮子等。

2、录音机、歌曲原声带、伴奏带、DVD音乐碟片 3、根据童谣自编木偶小故事《捉泥鳅》。 活动指导:一、说一说,猜一猜,激趣引入。 1、邀请会说闽南语的幼儿柔软说几句家乡话,鼓励幼儿大胆猜猜每句话的意思。 2、挑选几个不会听闽南语的幼儿来说说他们“猜到的话。 教师及时评价。 3、告诉幼儿闽南语很有趣,如果没把话说清楚、听明白,是会闹笑话的。 4、闽南语是我们闽南人使用的一种语言,比如:漳州、厦门、泉州、台湾等都会讲闽南话,我们一起来欣赏用闽南语表演的故事和童谣。 二、看一看,听一听,初步感受闽南童谣《羞羞羞》。 1、欣赏木偶情景剧表演:《捉泥鳅》(故事附后),引导幼儿欣赏闽南语童谣。 提问:故事中的童谣是用什么话演唱的?用闽南话说、唱的儿歌你们觉得怎样?(感受地方方言的特色。 )2、欣赏《羞羞羞》DVD音乐碟片,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打节拍。 3、教师小结:《羞羞羞》是一首很有趣的闽南童谣,是在闽南儿童中广为流行的歌谣,极具本土特色。 闽南童谣所反映的内容大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简短易读、易唱易记,深受幼儿喜爱,因此世代流传久而不衰。

闽南童谣探外公教案

第一课探外公 一、教学目标: 1、外地生学着吟诵童谣,会用闽南语说“日头、红贡贡、竹马、骑、倒落去、探外公”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本地生熟练吟诵本念谣。 3、全班同学套用录音机磁带的配音,趣学本念谣。 4、从童谣感受一副外孙要去探望外公的心情。 二、教学设计出发点: 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趣中学习。 2、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采取闽南语教学,让学生初步适应闽南语的说、听能力。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闽南语教学碟片 五、教学过程: 1、让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先初步熟悉课文中的一些字 2、教学《探外公》 ①、教师先分别用普通话和闽南语读一下课题,让学生根据平时已经具备的闽南语经验说一说课题的大概意思,猜猜“探”的意思,紧接着教师揭示“探”是“探望”的意思,让学生大概知道这篇课文写的内容。 ②、教师范读课文,可能这部分教学,学生大部分都还理解不了课文的意思。 ③、教学难词 “日头”:跟读,指太阳的意思。学生造句:天上的日头很红! “红贡贡”:跟读,指太阳的颜色很红很艳的意思,也就是红通通的意思。“竹马”:跟读,指小孩子用一把竹竿当作马来骑的意思。“一阵风”:跟读指走路或者跑的速度飞快的意思。“倒落去”:跟读,指要到哪里去的意思。 现在这些难词你们会了吗?教师出示难词卡片,让学生试读,跟读两遍。 ④、教学整首童谣,让学生念童谣,感受押韵美。 教师一句一句教学,男女生赛读,开火车形式读童谣,“贡”和下面的“风”和“公”押韵,你们发现了吗? ⑤、同桌之间互相教一教。

⑥、配乐念童谣 听碟片念童谣,请几个表演突出的学生上台展示。 ⑦、谈收获 今天学习了《探外公》,你们有什么体会? ⑧、实践作业 让学生将这首童谣背熟。回去向父母介绍这首童谣。 板书设计: 探外公 “贡”、“风”、“公”(押韵) 第二课丢丢铜 一、教学目标: 1、外地生学着吟诵童谣,会用闽南语说“磅空里、滴落来”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本地生熟练吟诵本童谣。 3、全班同学套用录音机磁带的配音,趣学中念谣。 4、从童谣感受出行的一种欢快心情。 二、教学设计出发点: 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趣中学习。 2、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采取闽南语教学,让学生初步适应闽南语的说、听能力。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闽南语教学碟片 五、教学过程: 1、让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先初步熟悉课文。 2、教学《丢丢铜》 ①、教师先分别用普通话和闽南语读一下课题。

闽南童谣与教学

闽南童谣与教学 闽南语是我国重要的方言之一,是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是体现闽南乡情、亲情的语言工具。“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闽南人民,用心灵和智慧创编和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闽南童谣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童谣优美动听,通俗易懂,简短易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它既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受到现代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不少青少年、儿童只会追赶时尚,追捧流行歌曲,而方言则逐渐被冷落,甚至被遗忘。我们在挖掘本土资源的新课程的指导下,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让这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得到传承与弘扬。 一、立足本土,选择内容。闽南童谣蕴藏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情感教育等。不同地域又有着独自的特色童谣,我们在选择内容时,首先要以幼儿的兴趣入手,选择最本土的童谣,本土的童谣中所讲述的内容、情感都能体现本地域的民俗风情的,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能让幼儿接受和理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的兴趣。例如《东山渔歌》讲述的是每个月份的一种渔最好吃,这首童谣适合生活在海边的幼儿(铜陵)掌握,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接触的鱼的种类多,对每种鱼的外形特征熟悉,易于理解,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次,在立足本土实际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新的组合。童谣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我们在保持童谣

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要使之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例如闽南童谣《白米饭》“吃饱大汉打敌人”这句里的“敌人”对于现在的幼儿来说,他们不懂,不易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把它改为“吃饱大汉读书棒”,这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又能充分发挥童谣的教育价值。开阔了幼儿的眼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二、立足现实,做好活动前的准备。(知识前准备、物质准备)做好活动前的准备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保证。在开展闽南童谣教育过程中,应创设相应文化背景的活动环境,营造学习氛围。许多闽南童谣创作较早,讲述的内容或童谣里面所指的事物都具有时代性,现在的幼儿不一定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做好课前的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如语言活动闽南童谣《东山特产展不完》,在活动前要做好知识前的准备,开展“东山知多少”谈话活动,让幼儿了解东山县里的各个村的地名和各地特产;又如童谣《挨罗挨》里指的“磨”,大多数的幼儿都没有见过,对“磨”的外形特征及功能都不了解。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就要做好物质准备,收集磨的图片和实物,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幼儿了解“磨”的外形特征和功能。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掌握童谣的难点,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开展闽南童谣活动的真正目的。 三、立足实际,把闽南童谣教学融进幼儿日常生活当中。开展闽南童谣的教学活动不能只限制于集中教学活动,要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一日各个环节,把闽南童谣教学有机融进。1、早操时,可以利用闽南童谣句式押韵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有节奏感的特

2018-2019学年闽南童谣实施方案

2018-2019学年大段《闽南童谣》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让闽南童谣这南国音乐之花在幼儿纯洁的心灵深处播下美好的种子;使孩子们在闽南音乐的熏陶下,提高艺术的情操,促进他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培养奋发向上的积极个性,继续对幼儿进行了闽南童谣的教学尝试。在家长的支持下,经过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方案: 一、精心挖掘素材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段以系列民间童谣作为主题,进行选材。在选材过程中,我翻阅了部分资料,发动家长寻找素材,并与其他老师共同商讨,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的民间童谣,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乐趣,受到教育,调动幼儿对闽南童谣学习的兴趣。 大班幼儿年龄大,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较强。在童谣内容选择上,应遵循适合性的原则,选择一些适合大班年龄的,幼儿所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童谣。如:《安童买菜》,选材富有闽南乡土文化特色,从欣赏生动、有趣的叙事滑稽音乐入手,充分让幼儿感受闽南童谣的艺术美、并体验了运用生活用具为乐曲伴奏的独特韵味,提炼了浓厚的生活艺术。因此,幼儿兴趣倍增。 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喜爱的有关动物的民间童谣。如:《中秋博饼》、《打铁歌》、《探外公》等等,这些内容幼儿会更感兴趣,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每一首闽南童谣都具有其特有的诱导力,如《探外公》把民间艺术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艺术和生活的综合。《中秋博》描写了闽南人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和欢乐心情。因此,深入研究教材,根据乐曲的思想内容、艺术内容、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段进行深刻的了解,帮助我更好地选择教育方法。安排教学结构及教学时间,考虑好使用的教具和教育环境氛围等。这样一来,实施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闽南童谣与音乐教学

闽南童谣与音乐教学 魏幼林 “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闽南人民,用心灵和智慧创编和流传了许多脸炙人口的民歌,其中闽南童谣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童谣优美动听,通俗易懂,简短易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它既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 把闽南童谣引进教学 闽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歌童谣中,有游戏题材的《抛沙包》,有母亲唱给孩子的摇篮曲《一瞑大一寸》,有将文字环环相扣、紧紧相连的《连锁歌》,有概括动物特性的《十二生相》、《小蜜蜂》、《田鸽仔》、《白鹭鸶》,还有过中秋节搏月时唱的《中秋饼》等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一些赞美传统美德,如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反映现代人生活情感内容的题材也都融进了民歌童谣中。如由本地音乐工作者创编的《厦门八大景歌》、《文明歌》、《扒龙船》、《果子歌》、《月亮月光光》、《看新娘》等等。这些民歌童谣写得很逼真、很生动,符合现实生活,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不少青少年甚至儿童也在追赶时尚,迷恋流行歌曲,闽南童谣几乎已经被遗忘了,我们的先辈一代一代传唱的歌谣,到了今天却没有几个人还能记得,更不用说传唱了。然而当今艺术界,无论国内国外都把振兴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作为音乐创作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匈牙利的柯达伊、德国的奥尔夫,他们的教学法都是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发展,通过学习民族的民间音乐传统,树立民族文化意识,把提高全民族音乐文化素质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我国现行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传承本上音乐文化,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音乐研究的课题。 学校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乡土民谣的一个重要阵地,音乐教育要通过学校的音乐教学得以完成。有幸的是,我们学校从 2001年3月起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诱导小学生走进民族音乐的研究与实践——闽南民间音乐进课堂探

一年级闽南方言与文化教案

一年级闽南方言与文化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多黎咪》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多黎咪》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三、示范读,引导学生回去试着边读童谣边比动作。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五、室内游戏 1、决米糕 童谣:《决米糕》: 决米糕,决铜锣。青甭婆,举高椅,慢甜桃。 甜桃甜,慢手呢,手呢白,慢大麦。大麦秋,去福州。 大麦秧,大汉建设新海沧。 玩法:决米糕是同桌两人用手对拍着玩,左手拍左手,右手拍右手,交叉拍,拍一下念唱一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古诗《登鹳雀楼》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古诗《登鹳雀楼》。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登鹳雀楼》 1、简介作者杜牧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 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见公母”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闽南话“天公伯仔”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天公伯仔》。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天公伯仔》。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三、室内游戏:炒米香 童谣:《炒米香》: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 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 五的五将军,六的好子孙, 七的分一半,八的紧来看, 九的九婶婆,十的撞大锣, 打你千打你万,打你一千八百万。 看你欲啾呀没呣啾, 呣啾拍甲互你啾。 玩法:这是一种拍手的游戏,两人先剪刀石头布决输赢(赢的为甲,输的为乙)两人面对面拍手掌,甲一手握住乙的一只手,拍一下念一句童谣,另一手要比出动作,乙的另一手也要跟着比动作,如果乙比出的动作和甲相同,那甲就输了,换乙拍。如果把整首童谣都念完了,乙都没有和甲的动作一样,乙就喊啾--,乙就输了。输的人就要让赢的人刮一下鼻子,然后再换乙拍。(赢的人刮对方鼻子时动作要轻一些,以免刮伤对方。)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蜜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唐诗《蜂》。 1、课件出示唐诗《蜂》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唐诗《蜂》。 二、用闽南话读唐诗《蜂》

唱响闽南童谣,拥抱七彩童年——校本教材《乡音》教学案例

唱响闽南童谣,拥抱七彩童年——校本教材《乡音》 教学案例 闽南童谣《女间仔畅年兜》:大人乱糟糟,烦恼年兜到。欠钱人卜讨,无钱当开销。女间仔畅年兜,食糕食粿食好料,穿新衫裤去拜年,共人恭喜赏红包。 亲切温暖的闽南童谣总能轻易唤起我们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它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曾经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的闽南童谣,却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出孩子们的生活,能够吟诵闽南童谣的孩子寥寥无几,有的甚至连闽南话也说不好,但却能随口唱上几句成人的流行歌曲。在充斥着网络文学和快餐文化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是沉醉于流行歌曲的成人化,还是重拾民间童谣的真纯朴实呢?2005年,我校作为《乡音》试点校之一,将闽南童谣引入课堂,开设了《乡音》课程。 听,《乡音》课堂上,老师和孩子们进行着有趣的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什么习俗? 生1:我知道春节。要贴春联,跳火蜷。 生2:我知道清明节。要扫墓。 生3: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 师:是的,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一些特别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节日的歌谣。(板书:年节真闹热) 师:各个节日在各地的习俗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闽南在节日里都有哪些习俗,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首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一遍。等一下要汇报你听懂了什么。(用闽南话朗读一遍) 正月初一人客多,逐个拜年真闹热。正月十月上元节,食了丸仔云花灯。 清明前后去扫墓,家家户户上山路。 五月初五端午节,煎饣弟补天赛龙船。八月十五中秋节,博饼赏月真欢喜。 年兜贴联好过年,围炉守岁跳火蜷。 师:刚才,你们都听清楚了什么? 生:我知道正月初一客人多。 生:我知道八月十五那天可以吃月饼赏月。老师,博饼是什么?(此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闽南出生长大,已经会说闽南话) 师:请一个同学来解答思晗的疑问。锦圣,你来! 生:博饼是中秋一种掷骰子的游戏,总共有六个骰子,用一个大碗来掷。准备一些奖品,分成状元、对堂、三会、四进这些,然后扔出了几个四就可以得到什么奖品的。下次你来和我们玩。

闽南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初探

闽南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初探 1300小河流水发表于 2006-6-24 10:57:00 何玉瑜的博客 民间童谣是中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趣。闽南童谣是发源于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即闽南一带的一种生动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在闽南儿童中广为流行的歌谣,极具本土特色。闽南童谣所反映的内容大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简短易读、易唱易记,深受幼儿喜爱,因此世代流传久而不衰。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立足本土文化,着力建构园本课程,努力挖掘乡土文化中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资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在大班开展了探究性主题活动《闽南民间艺术》,以闽南童谣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深入挖掘闽南童谣在幼儿兴趣培养、语言发展、审美感受和想象创造等方面作用,激发起幼儿探索闽南民间艺术的欲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幼儿在认知、情感和活动等方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本文是笔者在课改中对闽南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所做的初步探索,在此仅作抛砖引玉之谈。 一、闽南童谣充满童趣,利于培养幼儿广泛兴趣 闽南童谣来源于闽南民间,取材于闽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充满童趣,长期流行于闽南儿童中。幼儿之所以喜爱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闽南童谣极具童趣,本身具有非常生动的游戏性,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因而,我们以游戏方式为载体,通过对闽南童谣的学习,激发幼儿对闽南童谣及其他闽南民间艺术的兴趣。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尤其喜欢的是《老鼠仔》、《挨砻挨欺岖》等闽南童谣,就是因为它可以边诵读边游戏边歌唱,给幼儿带来了十分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对情感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学习闽南童谣《老鼠仔》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游戏性也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幼儿自由结对,有的当墙洞,有的当小老鼠,依照童谣的韵律,“小老鼠”鱼贯穿过“墙洞”进行游戏,最为有趣的是,当“小老鼠”的幼儿在童谣即将结束时,就迟迟不敢钻过“墙洞”,或是尽量猫着身子快速溜过,生怕被“墙洞”给套住,此情此景,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游戏的类似情形。在游戏中,幼儿是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的,他们自由自在地创编游戏的动作、规则,所有的幼儿兴趣盎然,诵读之声此起彼伏,和谐悦耳,怡情

小班语言活动:闽南童谣——老鼠仔

小班语言活动:闽南童谣——老鼠仔 一、设计意图: 闽南语承载着丰富厚重的闽南文化,是闽南文化之根。小班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随着“闽南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的开展,许多优秀的闽南童谣,内容想象丰富,能够激发幼儿浓厚学习兴趣,我们将其作为教材纳入课程。借助闽南童谣教学活动,有益于幼儿学会普通话和闽南话。闽南童谣《老鼠仔》语韵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语言诙谐有趣,我拟采用具有闽南民俗文化特色的木偶(玩偶)表演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帮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该文学作品。语言教育本身就承载着传递文化的使命。木偶(玩偶)表演与闽南童谣,手段与内容之间相辅相成、桴鼓相应,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试图从学习一首闽南童谣入手,萌发幼儿对闽南语的兴趣和喜欢。 二、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闽南童谣《老鼠仔》的内容,能跟随老师一起朗读。 2.感受闽南童谣《老鼠仔》诙谐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初步了解童谣中相关角色的闽南语词汇。 2.物质准备:老鼠玩偶1只;《摇篮曲》音乐;响板1副。 3.环境创设:创设场景“夜晚的古厝”。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童谣的主要内容。 教师播放摇篮曲,并借助情境创设和演示玩偶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学习儿歌作铺垫。 (二)结合表演,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启发幼儿猜猜学学“闽南童谣里说的是谁?它的名称是什么”。 2.借助玩偶表演再次朗诵童谣,引导幼儿理解童谣的主要内容,并帮助幼儿理解并学说闽南语词汇“人人、眠、呣睏”等。 3.结合情景表演,引导幼儿感受童谣诙谐有趣的特点,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老鼠“骚骚动”、“钻壁孔”等有趣的动态。 4.教师结合闽南语的发音、童谣内容等,对童谣的诙谐有趣特点进行小结。 (三)多种形式,学习朗读闽南童谣。

小班语言活动:闽南童谣——老鼠仔教学设计

小班语言活动:闽南童谣——老鼠仔教学设计 Small class language activity: the teaching des ign of Minnan nursery rhyme mouse

小班语言活动:闽南童谣——老鼠仔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小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设计意图: 闽南语承载着丰富厚重的闽南文化,是闽南文化之根。小班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随着“闽南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的开展,许多优秀的闽南童谣,内容想象丰富,能够激发幼儿浓厚学习兴趣,我们将其作为教材纳入课程。借助闽南童谣教学活动,有益于幼儿学会普通话和闽南话。闽南童谣《老鼠仔》语韵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语言诙谐有趣,我拟采用具有闽南民俗文化特色的木偶(玩偶)表演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帮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该文学作品。语言教育本身就承载着传递文化的使命。木偶(玩偶)表演与闽南童谣,手段与内容之间相辅相成、桴鼓相应,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试图从学习一首闽南童谣入手,萌发幼儿对闽南语的兴趣和喜欢。 二、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闽南童谣《老鼠仔》的内容,能跟随老师一起朗读。 2.感受闽南童谣《老鼠仔》诙谐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初步了解童谣中相关角色的闽南语词汇。 2.物质准备:老鼠玩偶1只;《摇篮曲》音乐;响板1副。 3.环境创设:创设场景“夜晚的古厝”。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童谣的主要内容。 教师播放摇篮曲,并借助情境创设和演示玩偶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学习儿歌作铺垫。 (二)结合表演,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启发幼儿猜猜学学“闽南童谣里说的是谁?它的名称是什么”。 2.借助玩偶表演再次朗诵童谣,引导幼儿理解童谣的主要内容,并帮助幼儿理解并学说闽南语词汇“人人、眠、呣睏”等。

中班闽南童谣教案

中班闽南童谣教案 篇一:中班童谣游戏《元宵圆》】 中班童谣游戏《元宵圆》 中班童谣游戏《元宵圆》 设计思路:闽南童谣源于生活,它描绘了泉州的风俗民情。在教学中我们以音乐游戏为载体,创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童谣游戏,让幼儿在“玩”中感受生活,轻松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和和谐。 元宵圆是闽南地区——泉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元宵圆,因此幼儿对元宵圆非常熟悉、喜爱,特别对元宵圆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童谣游戏《元宵圆》,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生活情景,体验做元宵圆,煮元宵圆的过程和乐趣。 活动目标: 1 、能用动作随童谣节奏表现做元宵圆、煮元宵圆的过程。 2、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与同伴进行游戏。 3、体验与同伴互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了解做元宵圆的过程,已熟悉童谣《元宵圆》,玩过“照镜子”游戏。 2 、材料准备:录像、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幼儿边朗诵童谣《元宵圆》边自由律动入室。 教师:“孩子们你们吃过元宵圆吗?元宵圆用闽南话怎么说。” 2 、幼儿观看录像,回忆做元宵圆的过程。 (1)教师:“你们知道泉州的元宵圆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把元宵馅沾点水,放在糯米粉里滚一滚,沾点水,滚一滚,变大了点,沾点水,滚一滚,哇,变成了又大又圆的元宵圆了。煮熟的元宵圆会怎么样?” 3 、幼儿随音乐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熟悉音乐的节奏。 (1)配语言节奏“沾点水,滚一滚”,用动作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

教师:“如果你是一粒元宵馅,你怎么让自己变成一粒大大的元宵圆?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随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元宵圆吧,看谁的动作和别人不一样,大家要注意听音乐的节奏。” “现在大家都变成了一粒元宵圆了,这些元宵圆又大又圆,可以下锅了。” 4 、引导幼儿迁移煮元宵圆的生活经验,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与同伴互动。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与同伴“碰一碰”。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元宵圆煮熟了,还会互相碰碰,你想用哪个部位和别的元宵圆碰一碰呢。” (2)师生配童谣示范游戏。 教师:“我们配上童谣《元宵圆》来玩碰一碰的游戏,仔细看看我在童谣的哪个地方和朋友碰一碰。” (3)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与同伴游戏。教师:“先和你的朋友商量一下要碰哪个部位,还要边听音乐边念童谣。” 5 、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1)提醒幼儿随音乐节奏游戏。 教师:“我们再来做一些元宵圆请下面的客人老师吃吧,第一段音乐我们先做元宵圆, 第二段音乐煮元宵圆,边听音乐边做。” (2)引导幼儿交换同伴游戏。 【篇二:开展幼儿闽南民间游戏】 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开展闽南民间游戏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王惠涵《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在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游戏,是传承闽南本土文化的良好载体。结合园本特色课程,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既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 在闽南特色主题活动中的开展指南中提出: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为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内容。如在闽台地区流传着“送王船”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信仰,它发挥着联系海内外亲人情谊,增进共识,促进闽南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利用这一民俗文化资源来开展“送王船”的闽南特色主题活动,生成并创编了幼儿喜欢玩的“抬王船”游戏: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并利用各种月饼盒、彩带等制作成一艘大王船,由8 名大班幼儿抬王船。刚开始由

闽南童谣教案最新

闽南童谣《一只蟳仔》 古洋小学 教学目标: 1、感受闽南童谣的诙谐有趣,初步学习运用说、游戏等形式来 体验闽南语童谣的乐趣。 2、认识螃蟹、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3、学已致用,能大胆的进行创编闽南童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出示螃蟹壳激趣 同学们您们猜猜螃蟹有几只脚? 过渡语:(闽南语)不错,今仔日咱就来学学闽南童谣《一只蟳仔》在学习童谣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们对螃蟹的了解。 一:螃蟹知多少 1、生活习性。 2、用途。 二:想说的闽南话 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我们对螃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您们想不想学一学螃蟹的闽南话呢?刚才了解了那么多有关螃蟹的知识您们想不想用闽南语说一说吗?

1、 2、分组问答练习(游戏盖房子激趣) 3、同伴间自由练习对话。 4、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巩固练对话。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真棒,用一句闽南话鼓励鼓励自己吧。 泥鳅大家都吃过吗?了解它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段话了解一下泥鳅。 5、了解泥鳅的功效(课件泥鳅简介) 泥鳅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喜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也食植物碎屑、藻类等;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泥鳅生命力顽强,民间认为吃它可以健身强体。泥鳅的皮很滑有消炎的作用,如:眼睛红肿时用它的滑延来涂眼睛就可消肿。 小结;因为它有这么好所以很多人都想到河边去抓泥鳅,但是作为我们学生可以去抓泥鳅吗? (不能自己到有水的地方玩,更不能私自去抓泥鳅。因为那很危险。)这不还有一首好听的抓泥鳅童谣,想不想学呢? 二;学习童谣 1;点击课件让学生自读童谣、理解意义。 2请个别学生试读,找出已认识的词。 3师完整诵读一遍童谣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闽南童谣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闽南童谣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话创作、吟诵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尝试通过把握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对学生有意识进行闽南文化熏陶培养。 一、情境渲染法 闽南童谣的内容大都能反映一定的生活情境,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童谣、感受童谣、体验童谣,从而提高掌握闽南童谣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学生会被情境中人、事、物吸引,发挥各自想象,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果效。根据所创设情境不同,又可分为:(一)生活情境 就是利用实际生活展现情境,让童谣所描述生活与实际生活贴近,唤起孩子情感共鸣,加快理解童谣。如童谣《清明节》:嫩饼菜,清明果,扫墓祭祖过清明;荡秋千,打马球,插柳踏青好春游。我们就让孩子课前先利用综合实践课,来一起学做润饼菜,品尝润饼菜后再来学唱,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童谣《囝仔歌》,可以创设小朋友在海边嬉戏打闹的场景。直接拉近童谣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感受童谣的情境。 (二)表演情境 就是教师根据童谣内容,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表演情境中感受理解童谣。如在教学《闽南童谣真正港》中,我创设了“海峡两岸”的情景,并请事先准备好的两位小朋友表演,通过观看情景表演,吸引同学眼球,调动学习情绪,集中注意力,使大家充满期待,带着好奇心深入其中,为理解童谣内容做好了铺垫。 (三)语言情境 就是教师巧妙利用教学语言,发挥语言魅力,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再让学生在这情境中理解、诵读、吟唱童谣。如在教学闽南童

谣《月亮月光光》活动中,当学生欣赏完课件画面后,教师运用轻柔语气,将学生慢慢带入荷塘月色意境,使学生仿佛看到美丽的花园,不自觉地投入到童谣情境之中,利用情境直接解释“水茫茫”“水”就是“漂亮、美丽”的意思,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有时,也可以安排一些“竞赛、抢答、提问、讨论”环节,启发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四)美术情境 教师可以把童谣内容以图画形式展示,让学生在图画情境中走近童谣。同样是欣赏《月亮月光光》,教师提供一幅静谧安详的“荷塘月色”美景图:一轮缓缓升起的明月,一湾平静无痕的湖面,星星点点的荷花,湖边树木倒映水中,偶尔一只只闪闪烁烁萤火虫从水面飞过……学生通过画面情境的创设,体会出了月色的美好。 (五)音乐情境 教师以音乐为手段,创设与童谣内容适应的情境,优美旋律、音韵、节奏渲染出教学氛围。如《西北雨直直落》,歌曲旋律一播,孩子就不由自主跟着旋律摆动。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是以听力训练、节奏训练、律动训练、语言学习、创造能力培养等为基本内容,通过听、说、弹、唱、跳、奏、演等音乐和舞蹈形式,培养孩子人格的发展。它把律动、语言、音乐三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和音乐游戏,来鼓励儿童创新,使孩子兴致勃勃参与到音乐活动。在此,我想说说体态律动法、器乐法、歌表演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一)体态律动法 达尔洛兹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器官作为乐器,把自己所听到音乐再现出来,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律动是听觉和动觉训练结合,动作应有乐感。通过肢体律动让学生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在音乐的课堂中可以利用肢体律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学习闽南童谣《年兜暝跳火群》,这首传统歌谣,诙谐幽默,描写孩子嬉戏玩耍,无拘无束心情。根据歌谣特点,我设计了拍手、拍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