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 选择题
【A型题】
1. 被动重吸收Na+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粗段
C.髓袢降支细段
D.髓袢升支细段
E.髓袢升支粗段
2. 促进肾小管分泌H+的因素是
A.葡萄糖的重吸收
B.K+的分泌
C.NH3的分泌
D.肌酐的排泄
E.尿素的排泄
3.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血浆流量增多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4. 分泌K+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
D.髓袢升支粗段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5. 近球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是
A.前列腺素
B.激肽
C.肾素
D.血管紧张素
E.肾上腺素
6. 髓袢升支粗段末端的小管液是
A.低渗的
B.等渗的
C.高渗的
D.低渗或等渗的,但不会是高渗的
E.等渗或高渗的,但不会是低渗的
7. 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ml,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有效滤过压增高
D.醛固酮分泌增加
E.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8. 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9. 每昼夜代谢产物的排出至少需溶解于
A.0.1L尿液
B.0.5L尿液
C.1.0L尿液
D.1.5L尿液
E.2.5L尿液
10. 逆流倍增机理的原动力主要是
A.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NaCl
B.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
C.髓袢降支主动重吸收NaCl
D.远曲小管主动重吸收NaCl
E.集合管主动重吸收尿素
11.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大脑皮质
B.下丘脑
C.延髓
D.骶段脊髓
E.脑桥
12. 高位脊髓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
A.尿失禁
B.尿频
C.尿潴留
D.多尿
E.少尿
13. 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K+排Na+
B.保Na+排K+
C.保Na+保K+
D.保Na+排H+
E.保K+排H+
14. 醛固酮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粗段
C.髓袢降支粗段
D.远端小管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5. 肾功能不全时不会出现
A.贫血
B.高血压
C.尿崩症
D.水、电解质紊乱
E.酸碱平衡紊乱
16. 形成肾内髓部高渗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NaCl
B.尿素
C.KCl
D.NaCl和尿素
E.KCl和尿素
17.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可使
A.血容量减少
B.醛固酮减少
C.动脉血压减少
D.肾脏排钠量减少
E.肾脏排钾量减少
18.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时,不正确的是
A.醛固酮分泌增加
B.小动脉紧张度增加
C.血量增加
D.肾脏的钠盐排出增加
E.尿量下降
19. 肾小管滤液中的Na+大部分重吸收是在
A.近端小管
B.远端小管
C.髓袢降支
D.髓袢升支
E.集合管

20. 肾小管滤液中的水大部分重吸收是在
A.近端小管
B.远端小管
C.髓袢降支
D.髓袢升支
E.集合管
2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B.每分钟每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C.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D.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E.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22. 肾脏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主要靠
A.小叶间动脉
B.弓形动脉
C.弓形静脉
D.网形小血管
E.直小血管
23. 肾脏中对尿素高度通透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C.髓袢升支
D.髓袢降支细段
E.内髓集合管
24. 下列因素中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是
A.剧烈运动
B.肾小球血浆流量加大
C.血浆蛋白减少
D.近球小管重吸收增加
E.动脉血压从150mmHg下降到90mmHg
25. 下列不是肾脏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是
A.肾素
B.羟化的维生素D3
C.前列腺素
D.血管升压素
E.促红细胞生成素
26. 下列激素中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的是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
C.心钠素
D.醛固酮
E.抗利尿激素
27. 下列情况中,不能使尿量增加的是
A.尿崩症
B.糖尿病
C.交感神经兴奋
D.肾动脉血压升高
E.输入甘露醇
28. 下列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
A.循环血量增多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疼痛刺激
E.寒冷刺激
29. 下列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
A.滤过膜的通透性
B.滤过膜的面积
C.有效滤过压
D.肾血浆流量
E.肾髓质血流量
30. 形成肾脏外髓部渗透压的主要溶质是
A.NaCl
B.NaCl与尿素
C.NaCl与KCl
D.尿素
E.尿素与KCl
31.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不包括
A.肾血浆流量
B.血糖浓度
C.有效滤过压
D.滤过膜通透性
E.有效滤过面积
32. 在肾小管中对水通透,而对Na+相对不通透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
D.内髓集合管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33. 直接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激素是
A.醛固酮
B.血管升压素
C.甲状旁腺素
D.心房钠尿肽
E.前列腺素
34. 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
A.肾小球滤过
B.近曲小管分泌
C.髓袢升支分泌
D.髓袢降支分泌
E.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分泌
【B型题】
A.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B.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D.延髓化学感受器
E.心房和腔静脉容量感受器
35. 动脉血压升高,反射性抑制血管升压素释放的感受器是
36. 循环血量减少,反射性增加血管升压素释放的感受器是
37.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的感受器是
38. 大量饮水,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
39. 循环血量增多,反射性减少血管升压素释放的感受器是
A.血浆清除率等于零
B.血浆清除率大于125ml/mi

n
C.血浆清除率小于125ml/min
D.血浆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E.血浆清除率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40.某物质经过滤过后,既不被重吸收,
又不被分泌,其
41.某物质经过滤过后,又被全部重吸收,

42.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而在静脉中的浓度为零,其
A.Na+
B.K+
C.H+
D.C1-
E.Ca2+
43.能调节肾脏分泌氨的是
44.常与葡萄糖的重吸收相耦联的是
45.常与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的是
A.水利尿
B.渗透性利尿
C.尿崩症
D.尿失禁
E.无尿
46.大量饮清水导致尿量增加称为
47.下丘脑视上核受损会导致
48.静脉输入甘露醇利尿的基本原理是
49.糖尿病患者多尿是由于
【C型题】
A.尿素的重吸收
B.NaC1的重吸收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50.形成外髓部渗透梯度的重要因素是
51.形成内髓部渗透梯度的重要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52.使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的是
53.使醛固酮分泌增多的是
A.主动重吸收
B.被动重吸收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54.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属于
55.肾小管对C1-的重吸收主要属于
56.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属于
57.肾小管对K+的重吸收属于
【X型题】
58.导致尿糖的原因有
A.肾小球滤过糖增加
B.近曲小管重吸收糖减少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糖减少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糖增加
E.近曲小管分泌糖增加
59.下列关于肾脏对K+排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约65%~70%的钾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B.肾脏对K+的排出量取决于肾小球滤过量、肾小管对钾的重吸收量和分泌量
C.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K+由主细胞分泌
D. 决定尿钾排出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钾的分泌量
E.K+分泌增加能促进H+的分泌
60.能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肾小球血浆流量
C.肾小管重吸收
D.滤过膜的通透性
E.血浆胶体渗透压
61.盆神经兴奋可引起
A.膀胱逼尿肌收缩
B.内括约肌松弛
C.阴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
D.排尿中枢兴奋
E.腹下神经兴奋
62.球-管平衡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近球小管重吸收钠和水增加
B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近球小管重吸收钠和水减少.
C.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近球小管重吸收减少
D.近球小管重吸收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小
E.近球小管重吸收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63.醛固酮分泌增加可导致
A.低血钠
B.高血钾
C.细胞外液量增多
D.增加ATP生成量
E.增加Na+泵的活性
64.肾小管可主动重吸收
A.葡萄糖
B.氨基酸
C.Na+和Cl-
D.尿素和水
E.K+
65.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包括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B.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C.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D.基

膜层
E.窗孔结构
66.肾脏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有
A.肾素
B.1,25(OH)2D3
C.肾上腺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前列腺素
67.酸中毒时
A.小管细胞内碳酸酐酶活性增加,H+生成增多
B.H+-Na+交换增加,K+-Na+交换降低
C.H+-Na+交换降低,K+-Na+交换增加
D.血中K+浓度增高
E.血中K+浓度降低
68.下列关于HCO3-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80%~85%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B. HCO3-以CO2形式被重吸收
C.Cl-先于HCO3-重吸收
D.吸收入血的HCO3-是小管细胞内产生的
E. HCO3-的重吸收是与分泌H+密切相关的
69.下列关于滤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不可能为负值.
B.肾小囊内压有可能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入球端与出球端的血压几乎相等
D.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入球端与出球端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几乎相等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约为主动脉平均血压的40%
70.下列关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效半径小于1.8mm的物质可以被完全滤过
B.带电荷的物质比中性物质更容易通过滤过膜
C.带负电荷的分子易通过
D.结合的血红蛋白能通过滤过膜
E.滤过裂孔膜是物质滤出的最后一道 屏障
71.下列可使肾尿浓缩能力降低的是
A.髓袢逆流倍增作用减弱
B.髓袢升支粗段对NaC1重吸收下降
C.髓袢升支细段对NaC1重吸收增加
D.直小血管内血流过快
E.直小血管内血流过慢
72.下列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情况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肾管周毛细血管血压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E.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
73.下列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A.Na+
B.K+
C.葡萄糖
D.氨基酸
E.H2O
74.下列因素中可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是
A.肾交感神经兴奋
B.输尿管阻塞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动脉血压大幅度下降
E.肾小管重吸收量增加
75.血K+浓度升高时,可导致的变化是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H+-Na+交换减少
C.K+分泌增加
D.K+-Na+交换增加
E.Na+-K+-ATP活性增强
76.影响和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水重吸收的因素是
A.肾小管、集合管内外两侧渗透压差
B.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C.近端小管对水分的通透性
D.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通透性
E.髓袢升支对水的通透性
(二) 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作用(glomerular filtration action)
2.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3.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4.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5.水利尿(water diuresis)
6.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
7.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
(三) 简答题
1.何谓排泄? 排泄器官有哪些?
2.简述两类肾单位的差异。
3.肾的血液

循环特征有哪些?何谓肾血流的自身调节?有何特点?
4.何谓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平衡的变化对肾小球滤过率有何影响?
5.肾小管对物质的重吸收有什么特点?6.何谓肾糖阈及葡萄糖吸收极限量?正 常数值各是多少?
7.终尿中K+与Na+的来源有何不同?为什么?
8.肾髓质的直小血管在保持髓质高渗状态中起什么作用?
9.肾血流量受何种因素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对肾血流量有何影响?
四.参考答案
(一) 选择
1.E 2.C 3.D 4.E 5.C 6.A
7.A 8.C 9.B 10.B 11.D 12.A
13.B 14.E 15.C 16.D 17.D 18.D
19.A 20.A 21.D 22.E 23.E 24.A
25.D 26.D 27.C 28.B 29.E 30.A
31.B 32.B 33.B 34.E 35.A 36.E
37.C 38.C 39.E 40.D 41.A 42.E
43.C 44.A 45.A 46.A 47.C 48.B
49.B50.B 51.C 52.C 53.A 54.B
55.B56.A 57.C
58.AB 59.ABCD 60.ABDE 61.ABCD 62.AB 63.CDE 64.ABCE 65.ABDE
66.ABDE 67.ABD 68.ABDE 69.ACE 70.AE 71.ABDE 72.CDE 73.CD 74.ABCD 75.ABCDE 76.AD
【试题注释】
[试题1] E 髓袢升支粗段NaCl的重吸收通过Na+-2Cl--K+同向转运方式进行。在髓袢通过Na+泵的活动,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了2Cl-,同时伴有2Na+的重吸收,1个主动重吸收,1个通过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
[试题2]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能不地生成NH3,HN3的产生与H+分泌相适应,在小管液内,NH3与H+结合而成为NH4+,NH4+然后与强酸盐的负离子,如Cl-结合,以铵盐形式从尿中排出。从而排出H+降低小管内H+浓度,有利于H+的继续分泌。所以,肾小管分泌NH3,可促进排H+,而且也能促进NaHCO3的重吸收。
[试题6] A 髓袢升支粗段对水和尿素不通透,但能主动重吸收NaCl,当小管液流经髓袢升支粗段时,由于NaCl不断被重吸收,渗透浓度逐渐下降,至髓袢升支粗段末端,小管液为低渗。
[试题9] B 正常人24h尿中排泄的固体物总量约在30~60g之间,100ml尿液中至少溶解7g固体物,所以每天尿量至少要达到0.5L才能满足代谢产物排出的需要。
[试题15] C 尿崩症是由于血管升压素的分泌不足,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下降,水重吸收减少而引起。
25.B 肾小管分泌H+增多时,Na+-H+交换增强,Na+-K+交换减弱,因而K+的分泌减少。
[试题24] A 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入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球血浆流量加大、血浆蛋白减少都可使有效滤过压增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近球小管重吸收增加,表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球-管平衡)。动脉血压从150mmHg下降到90mmHg未超过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所以肾小球滤过率不变。
[试题40] D 两肾在1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的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为该物质的清除率。某

物质经过滤过后,既不被重吸收,又不被分泌,那么此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就是肾小球滤过率。
[试题41] A 某物质经过滤过后,又被全部重吸收,尿中不含该物质,其血浆清除率等于零。
[试题42] E 如果血浆中某一物质,在经过肾循环一周后即通过滤过和分泌两过程可以完全被清除掉,即该物质在肾静脉血中的浓度接近于0,该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可以代表肾血浆流量。
[试题58] AB血浆中的葡萄糖全部被滤过,且全部在近球小管(特别是前半段)继发性主动重吸收,其它各段肾小管都没有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所以,当血浓度超过肾糖阈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滤过的葡萄糖增多,尿糖也增多。
[试题61] ABCD盆神经是副交感神经,起至骶髓;它是排尿反射的传入和传出神经,兴奋时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促进排尿。阴部神经是躯体神经,由骶髓发出,受意志和反射控制,支配膀胱外括约肌,兴奋时使外括约肌收缩。排尿反射时可反射性抑制阴部神经的活动。腹下神经是交感神经,起至腰髓,兴奋时使膀胱逼尿肌舒张、内括约肌收缩,阻抑排尿,所以该项不选。
[试题63] CDE 醛固酮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拌有水的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概括为保钠、保水和排钾。所以可使血容量增加。醛固酮的作用机制是醛固酮与胞质内受体结合最终合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醛固酮诱导蛋白的作用:①生成管腔膜Na+通道蛋白,从而增加Na+通道数目;②增加ATP的生成量,为基底侧膜Na+- K+-ATP酶提供生物能;③增强基底侧膜Na+泵的活性,加速胞内外Na+- K+交换的过程,增大细胞内与小管液之间K+的浓度差,有利于K+的分泌。
[试题69] ACE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肾小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约为主动脉平均压的40%,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入球端与出球端间的血压降落很小。由于肾小球滤过是将肾小球中的血浆过滤到肾小囊中,所以动力大于阻力时即有效滤过压是正值时,有滤液产生,由于不断生成超滤液,血浆中蛋白质浓度会逐渐升高,有效滤过压会逐渐下降,当有效滤过压=0时称为滤过平衡。一但达到滤过平衡,滤过就停止。所以滤过压不会为负。
[试题71] ABDE 尿液的浓缩发生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水被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所造成。肾脏对水的重吸收方式是渗透,其动力来自肾小管和集合管内与肾髓质的渗透浓度梯度,而肾髓质的渗透浓度梯度的建立与髓袢逆流

倍增作用密切相关;外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是由升支粗段NaCl的主动重吸收所形成。内髓部组织高渗是由NaCl和尿素共同构成。髓袢升支细段对NaC1重吸收增加,可提高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使肾尿浓缩能力增高;髓质渗透压的保持还要靠髓质内直小血管的作用。直小血管的血流量增加时,可将肾髓质中的溶质带走,使髓质部的渗透梯度变小;当直小血管血流量减少时,肾髓质供氧量降低,肾小管特别是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的功能减弱,髓质部的高渗梯度也就不能维持,所以直小血管血流量增加或减少都使肾尿浓缩能力下降。
(二) 名词解释
1.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部分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球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作用。
2.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
3.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4.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5.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6. 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小管液渗透压升高,对抗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7. 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