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上的龙

中华大地上的龙
中华大地上的龙

中华大地上的龍

作者:

来源:《金色年代》2012年第01期

中华大地是龙的故乡,龙的景观数不胜数。古代的、现代的。人文的、自然的。总之有“龙”则灵。

尼庆峡,北京十六景之一

龙庆峡位于延庆县,距北京市区85公里,又名“古城九曲”,有“塞外小漓江”之称。谷口的古城村相传是辽代萧太后的花园行宫,又传元代仁宗皇帝出生在附近的香水园村,龙庆峡因此得名。现在那里是古城水库,古城河发源于海坨山东侧,两边的崖岸之上,有镇山如来、石熊跳岩、九连洞等奇峰怪石。龙庆峡气候凉爽,夏季是避暑的好去处,冬季展出的冰灯则让人不去东北,亦能体会冰雪之趣。

河北邯郸古石龙阵——龙之谜

在河北省邯郸县有一个壮观的石龙阵。1988年2月,村民在村西卧龙坡上取土时偶然发现古石龙。截至目前,该村已陆续开掘出一大九小共十条石龙,中间为大龙,左五右四,布成了有规则的“十龙阵型”。20多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对其成因、产生时代等进行了各种推测,产生了“镇陵之物说”、“海底文明说”、“自然化石说”、“天然形成说”等多种说法。

四川铜梁中华龙温泉度假区,观龙灯,泡温泉

铜梁中华龙温泉度假区毗邻巴川镇,中华龙温泉日涌5000立方米、恒温42℃,富含人体需要的硫化氢、偏硅酸、偏硼酸、氟、锶等微量元素,属硫酸钙镁型优质医疗恒温热矿水。而铜梁龙灯是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首,铜梁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龙灯之乡”。

蒋子龙首推——桂林龙隐洞

世人尽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晓“周南太子书”——被南宋才子陈谠誉为可与《诗经》、《史记》比肩的地方,是桂林的龙隐洞。龙隐洞坐落在七星山瑶光峰山脚,洞顶有一石槽,槽内岩石呈龙鳞状,层层叠叠,让人想到“雷嗔斧山开,龙怒裂而出”之后留下的痕迹。而洞里二百多件石刻,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贬谪史”,它记录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共八九百年的政治斗争、军事征战、农耕和宗教传说……

天安门前的华表

该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在华表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和云,柱顶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的长片石,远远地看上去,好像柱身直插云间。

哈尔滨龙塔

于千禧龙年金秋落成的龙塔——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坐落在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宛如一颗镶嵌在龙江大地上的耀眼明珠,熠熠生辉。

山东曲阜孔庙龙柱

孔庙的主殿是大成殿,大成殿四周环有28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龙柱,工艺精湛。尤其殿前廊10根深浮雕的滚龙柱,实为世之罕见,10根柱子20条龙,上下对翔,升腾盘绕戏一颗珠子,神态各异,无一雷同。据说皇帝来曲阜朝孔时,孔家都用黄绫把龙柱裹起来,不让皇帝直接看到龙柱,因为超过了金銮殿,怕皇帝不高兴。

湖北汉口龙王庙——中华5000年龙文化展示中心

汉口龙王庙位于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的汉口岸,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曾是“长江三大庙”之一。2005年,武汉市恢复重建龙王庙,原江汉公园扩容近一倍,占地达16500余平方米,并更名为龙王庙公园。

北京鸟巢旁边的“龙”——盘古大观洒店

建筑大师李祖原先生将华夏五千年龙图腾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效地融于一体,以高192米的写字楼为龙首,三栋国际公寓、一栋七星酒店由南向北依次延伸近700米,令整座建筑体形如一条通体雪白的巨龙。根错节广西桂林遇龙河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人称“小漓江”。遇龙河古名安乐水,传说东海有条龙巡游至此,见如此胜境,觉得东海黯然失色,便潜藏下来。这条龙晚上浮出水面,观赏美好的风光,后来忍不住白天也偷着出来,河边许多村民都曾见过,于是“安乐水”改名为“遇龙河”。

香港九龙公园

同在中华大地

第一课《同在中华大地》导学案 一、学案导学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新型的民族关系; 2、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3、了解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和措施; 4、知道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原因; 5、中学生应该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新型的民族关系 (2)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2、学习难点:(1)国家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和措施; (2)中学生应该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1、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确立并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政策。 2、民族关系:形成了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的民族关系。 3、如何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 ⑴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国各民族人民平等地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等地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等地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等地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⑶国家保障各民族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的_____________,坚决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意义):民族团结是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彩色的中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特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 演唱歌曲。 2、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连音,用适当的力度处理歌曲。 3、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准确而巧妙的唱好休止符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请学生打开地图册,仔细观察中国版图,当看到“碧绿的平原”与“金 黄的沙漠”两种颜色时。 师: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 生:地图上“黄”色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 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生: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 2、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1)初听音乐,回答问题 师: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长长的是什么,弯弯的是什么,还有一座小船一样的岛是什么地方? (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岛) (2)再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轻松、愉悦地) (3)跟琴学唱歌曲 (4)处理歌曲,房子2的第一句要渐强,最后一句要渐弱,有小眼睛的地方要延长一半的时值。 (5)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 (1)了解少数民族(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民俗风情。 (2)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帮助学生熟悉这几种民族乐器(芦笙、伽椰琴、冬不拉、马头琴等) 芦笙是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伽耶琴是朝鲜族的;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巴乌是彝族的。 (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五、小结下课

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 走向复兴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教学内容: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这三首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了解歌曲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做的贡献。 2、聆听《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能够认识并分辨常见的独唱、齐唱、合唱等演唱方式,结合音乐作品,初步掌握节拍、节奏、节奏型等音乐知识,结合练习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感受体验节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这三首歌曲了解并掌握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2、根据不同拍子的指挥图示掌握不同拍子的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乐理知识和演唱《彩色的中国》) 二、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 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通过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还有《彩色的中国》。今天老师即将带领大家欣赏到更多关于歌唱祖国的歌曲。 三、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老师总结:56个民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老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 (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歌曲分析 ①师:歌曲是几拍子的节奏调号是什么 生:歌曲为4/4拍,降B调。 ②师:我们上节课学了3/4拍的指挥图示,以及强弱关系。(板书)那么4/4拍的节奏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生:强、弱、次强、弱。(板书出示指挥图示并带领学生练习)节奏练习实践:用击打来打拍子(边唱边打,选择一小段旋律) 教师指导:第一拍,双手拍桌子;第二拍,双手交叉拍肩膀;第三拍双手互击;第四拍双手交叉拍肩膀。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 欣赏《多情的土地》教案1 人音版

《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 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活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道具: 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滑,气息通畅。 2.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 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丰富学生经验,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 一.教师活动: 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

2.发声练习 3.歌曲学唱 (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完整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好。二.学生活动: 1. 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2. 认识音乐,产生共鸣。 3.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4. 完整地演唱歌曲。 5. 理解吐字,气息,音色之间在歌曲中的作用。 6. 口头描述对音乐鉴赏,感受,学会评价交流。 7. 注意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8. 掌握好歌曲的力度与速度。 9. 从歌曲里,体验歌曲节奏与风格。 课后延伸: 1.选择适当的时候举行一个歌曲晚会,从中感受歌曲中气息,吐字及发声之间重要性,并谈谈对歌曲的演唱体会和感受。 2.用富有感情的声音,灵活多变的音色演唱歌曲。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l教学依据 《雨说》是郑愁予先生的佳作,它清新活泼,明快耐读,轻柔温软。作品出色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一个爱的使者的形象,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在诗中,雨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轻盈,那样的善解人意! 因为有了爱,世界因此而美丽;因为春雨的到来,世界因此有了无限生机的活力。面对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极需勇气,所以有了雨的叮咛和鼓励。 雨是笑着长大的,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也应该笑着长大啊。雨来了,冰雪融化了,江河歌唱了,柳条儿舞动腰肢,小鱼儿跳出水面呼吸空气……一切的困难都会过去,所有的忧伤都会化解,因为,有了笑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当雨看到孩子们自由勇敢的笑了,它就“快乐的安息”,它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它勇敢、善良、乐观,它是这样的可亲可敬可爱! 带领学生陪伴雨走过奉献的生命历程,便是一次愉快的、充满爱意和笑容的精神之旅。 l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作品意境优美,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诗意、进入诗境,感受诗中塑造的“雨”的形象,并尝试诗歌或散文诗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鼓励学生对是个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所得,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小组竞赛的形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本对话,实现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诗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是一、进入诗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熏陶的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诗歌是文学体裁之一,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是“欣赏”。它应该包括领悟内涵、品味语言;体验情景和形象、说出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三方面。因此,本诗作如下设想: 1. 朗读为本。 《雨说》是诗,也是歌,轻柔欢快,活泼可爱,特别适合朗读。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2. 注意传授学习方法。

七年级音乐单元计划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单元计划 张诤 本学期教材内容一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以“歌唱祖国”为主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旨,选取《国歌》、《爱我中华》等具有鲜明爱国热情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将爱国之情融入血脉中,感受、体验、理解歌曲内涵。知识与技能学习包括歌唱的基本要求、基本姿势、基础发声练习要求及旋律、常见的演唱形式等内容,使学生在开学之初就要注意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以“缤纷舞曲”为主题,这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同时又非常浅显易懂的一类音乐体裁。教材选取了国外的圆舞曲、波尔卡、探戈,以及我国少数民族舞曲等具有典型性、普及性、愉悦性的舞曲类型,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第三单元以“草原牧歌”为主题,选取蒙古族长调、短调歌曲各一首,又增添了近年来创作的优秀民歌曲目,为学生展现出一条具有时代色彩的民族音乐发展道路。教科书中呈现的曲谱、歌谱及精美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发展。 第四单元以“欧洲风情”为主题,教材选取了意大利民歌、俄罗斯民歌和苏格兰民歌,以及一些欧洲特有的民间器乐曲。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认识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内涵,感受外国民间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的异同,为学生以后能够认识欧洲民族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单元以“劳动之歌”为主题,选取中国民歌中重要体裁之一“劳动号子”,通过船工号子、森林号子、农事号子代表的几首歌曲,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加强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者的尊重,同时积极参与到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创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力。 附:单元计划表

中华大地上的龙

中华大地上的龍 作者: 来源:《金色年代》2012年第01期 中华大地是龙的故乡,龙的景观数不胜数。古代的、现代的。人文的、自然的。总之有“龙”则灵。 尼庆峡,北京十六景之一 龙庆峡位于延庆县,距北京市区85公里,又名“古城九曲”,有“塞外小漓江”之称。谷口的古城村相传是辽代萧太后的花园行宫,又传元代仁宗皇帝出生在附近的香水园村,龙庆峡因此得名。现在那里是古城水库,古城河发源于海坨山东侧,两边的崖岸之上,有镇山如来、石熊跳岩、九连洞等奇峰怪石。龙庆峡气候凉爽,夏季是避暑的好去处,冬季展出的冰灯则让人不去东北,亦能体会冰雪之趣。 河北邯郸古石龙阵——龙之谜 在河北省邯郸县有一个壮观的石龙阵。1988年2月,村民在村西卧龙坡上取土时偶然发现古石龙。截至目前,该村已陆续开掘出一大九小共十条石龙,中间为大龙,左五右四,布成了有规则的“十龙阵型”。20多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对其成因、产生时代等进行了各种推测,产生了“镇陵之物说”、“海底文明说”、“自然化石说”、“天然形成说”等多种说法。 四川铜梁中华龙温泉度假区,观龙灯,泡温泉 铜梁中华龙温泉度假区毗邻巴川镇,中华龙温泉日涌5000立方米、恒温42℃,富含人体需要的硫化氢、偏硅酸、偏硼酸、氟、锶等微量元素,属硫酸钙镁型优质医疗恒温热矿水。而铜梁龙灯是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首,铜梁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龙灯之乡”。 蒋子龙首推——桂林龙隐洞 世人尽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晓“周南太子书”——被南宋才子陈谠誉为可与《诗经》、《史记》比肩的地方,是桂林的龙隐洞。龙隐洞坐落在七星山瑶光峰山脚,洞顶有一石槽,槽内岩石呈龙鳞状,层层叠叠,让人想到“雷嗔斧山开,龙怒裂而出”之后留下的痕迹。而洞里二百多件石刻,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贬谪史”,它记录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共八九百年的政治斗争、军事征战、农耕和宗教传说…… 天安门前的华表 该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在华表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和云,柱顶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的长片石,远远地看上去,好像柱身直插云间。

中华大地上其实有三个狮子林

中华大地上其实有三个狮子林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高超的造园艺术令人倾倒,北方园林有很多都是仿建的苏州园林。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都有仿建的苏州园林风情。所以说中华大地上有三个狮子林,就与此有关系。狮子林在苏州、圆明园、避暑山庄各有一处。三处园林同名不同景,在中华大地上南北呼应,也是一样奇观。 圆明园和避暑山庄的狮子林都是仿建的苏州狮子林。先说苏州的狮子林。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苏州狮子林 这时候的狮子林已经小具规模,它真正的著名起来已经是明朝初年了。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

苏州狮子林 到了清代,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唯假山依旧。公元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公)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 狮子林历经劫难,至今大致上保持着元代的风格。这就是位于南方的狮子林,而位于北方的圆明园的狮子和位于避暑山庄的狮子林,命运还要坎坷。这两座狮子林都是建于乾隆年间。 乾隆皇帝一生六次南巡,自第二次起,每次必游苏州狮子林,对它的美景赞不绝口,并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 年)在圆明园的长春园内仿建,翌年九月初具规模,乾隆皇帝认为圆明园的狮子林与苏州狮子林相比是“宛若粉本此重临”、“峰姿池影都无二”、“不可移来惟古树”,两者虽相差无几,终有不妥之处。于是在避暑山庄清舒山馆前,度地复规仿之,避暑山庄的狮子林是取苏州狮子林的意境,仿圆明园狮子林的神似,追求倪瓒《狮子林图》的神仙境界的文园狮子林。它的平面构图与清代中期苏州狮子林极为近似。 圆明园狮子林其实位于长春园东部,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建成。有楼堂亭轩十余座、百余间,尤以叠石著称,并特召苏州山石高手堆塑而成。乾隆帝曾十次题咏"狮子林十六景",匾诗刻石颇丰。不幸的是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乱,至今保存一些建筑遗址和太湖石、少量的石刻。本景已片瓦无存,湖石、石刻多已失散。1994年局部清整狮子林遗址临水基址和河道,发掘恢复虹桥及水关、水门三座石拱,并复位保护乾隆御笔匾、诗刻石32件。

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教学内容: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这三首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了解歌曲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做的贡献。 2、聆听《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能够认识并分辨常见的独唱、齐唱、合唱等演唱方式,结合音乐作品,初步掌握节拍、节奏、节奏型等音乐知识,结合练习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感受体验节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这三首歌曲了解并掌握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2、根据不同拍子的指挥图示掌握不同拍子的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乐理知识和演唱《彩色的中国》) 二、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 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通过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还有《彩色的中国》。今天老师即将带领大家欣赏到更多关于歌唱祖国的歌曲。 三、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老师总结:56个民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老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 (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歌曲分析 ①师:歌曲是几拍子的节奏调号是什么 生:歌曲为4/4拍,降B调。 ②师:我们上节课学了3/4拍的指挥图示,以及强弱关系。(板书)那么4/4拍的节奏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生:强、弱、次强、弱。(板书出示指挥图示并带领学生练习)节奏练习实践:用击打来打拍子(边唱边打,选择一小段旋律) 教师指导:第一拍,双手拍桌子;第二拍,双手交叉拍肩膀;第三拍双手互击;第四拍双手交叉拍肩膀。 ③师:通过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可将歌曲分为几段每段应该带着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口号的南方周末自1997开始每年都会刊登新年献词。献词常回顾过往一年,旗帜鲜明的阐明观点。语言理性而温情,感性而深切。言辞中饱含深情,独具风格。 重看02年新闻献词,《南方周末》记者们努力行走于中国大地,记录这寸土地的点滴,记录真相。献词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年的中国,展现了对这个国家每一个努力生活着的人的温情关怀,对这一方土地的热爱,且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殷切希望。 回眸2001年,仿佛看到了新世纪元年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家的生机与活力。年度人物是龙永图,作为中国加入WTO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为中国成功“入世”立下汗马功劳。申奥成功、加入世贸、十年低迷的中国足球入围世界杯,那一年振奋人心事件接踵而至,已感受到国人迈入新天地的欢腾。风起云涌的时期,彼时这片土地正充满机遇,豪情满怀。 时间匆匆十几年间,这片中国大地早已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期间发生多少事,曾经的期许有喜有忧。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入世十几年来中国以更加积极包容的心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中国足坛经历数年的混乱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FIFA排名屡创新低,并在2007年亚洲杯和2008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先后折戟,中国足球从满怀期望到满怀失望。至现在,恒大的亚冠冠军,国足的日渐兴起,中国改革方案出台仿佛又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现今我们正走在时代的风头,新一届政府磨拳霍霍,兴利除弊。中纪委反贪势在必行,剑指老虎苍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得到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局势明朗。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各项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未来未可期。 正如结尾所说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片土地曾经悲伤,这片土地曾经辉煌;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片土地沐浴阳光,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完整版).doc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特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连音,用适当的力度处理歌曲。 3、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准确而巧妙的唱好休止符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请学生打开地图册,仔细观察中国版图,当看到“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两种颜色时。 师: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生:地图上“黄”色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生: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 2、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1)初听音乐,回答问题 师: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长长的是什么,弯弯的是什么,还有一座小船一样的岛是什么地方?(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岛)

(2)再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轻松、愉悦地) (3)跟琴学唱歌曲 (4)处理歌曲,房子2的第一句要渐强,最后一句要渐弱,有小眼睛的地方要延长一半的时值。 (5)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 (1)了解少数民族(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民俗风情。 (2)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帮助学生熟悉这几种民族乐器(芦笙、伽椰琴、冬不拉、马头琴等)芦笙是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伽耶琴是朝鲜族的;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巴乌是彝族的。 (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五、小结下课

中国大地上的真龙

中国大地上的真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象征的龙,到底是古人想象中的产物,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动物?这个问题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古代居民确曾见过真龙 古代中国人是把龙当作一种稀有动物来记述的。在甲骨文中,偶尔可以看到“获龙”的记录。《左传》昭公十九年及昭公二十九年,两次写到龙的出现,并指出早期社会中曾经有过专门豢养龙的家族。 值得注意的是,秦汉以后的史籍中,见龙的记载仍不绝于书。摒除有意的作伪和对某些自然现象的误认,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记载清楚地表明,古代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众人围观一种罕见动物的事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无不前往观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龙出现在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东)赤水,逗留9天后方才离去。当时曾为此立庙作碑。宋代还可见到记载此事的碑文。 太和七年(233年)正月,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的一口大井中发现青龙,浮现了10多天。魏明帝曹叡亲自率领群臣前去观看,并

叫画工当场绘图,但尚未画完,龙就下潜消失了。因为此事,曹叡下令改年号为青龙,改摩陂为龙陂。 永和元年(345年)四月,有两条龙,一条黑,一条白,出现在龙山(今辽宁朝阳市凤凰山)。燕王嘉容皝也是亲率群僚,倾朝出动,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举行了祭祀活动。 直至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有这方面的记录。如《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 这种在历代史书中言之确凿的动物,怎么可能纯粹出自虚构呢? 龙的原型不是蛇或鳄鱼 按照学术界流行的推测,龙的原型大概是蛇类或鳄鱼类动物。然而,唐宋以来的有些文献记载,对龙的外形及特性作了近距离的描摹,证明以上推测难以成立。 贾纬《唐年补录》记载,咸通(860~873)末年某一日,有青龙坠落在桐城县境内,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总长十多丈,身子与尾巴各占一半,尾呈侧扁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二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县里派员将龙的遗体送往州府,因为身躯太重,只能分割成数十段。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成化(1465~1487)末年的一天,广东新会县海滩上坠落一条龙,被渔民用扁担活活打死。随后引来了大批围观者。这条龙身高约一人之高,身长数十丈,头足鳞角酷似画上之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欣赏《多情的土地》教案1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欣赏《多情的土地》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活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道具: 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滑,气息通畅。 2.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 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丰富学生经验,提 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 一.教师活动: 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柔和,平

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 2.发声练习 3.歌曲学唱 (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完整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好。二.学生活动: 1.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2.认识音乐,产生共鸣。 3.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4. 完整地演唱歌曲。 5. 理解吐字,气息,音色之间在歌曲中的作用。 6. 口头描述对音乐鉴赏,感受,学会评价交流。 7. 注意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8. 掌握好歌曲的力度与速度。 9.从歌曲里,体验歌曲节奏与风格。 课后延伸: 1.选择适当的时候举行一个歌曲晚会,从中感受歌曲中气息,吐字及发声之间重要性,并谈谈对歌曲的演唱体会和感受。 2.用富有感情的声音,灵活多变的音色演唱歌曲。

细数佛教舞蹈在中华大地上的千年根脉

细数佛教舞蹈在中华大地上的千年根脉 人间不能没有歌舞,极乐世界也少不了乐舞。在中国,佛教是东汉初年(公元一世纪)由印度经西域传到中原地区的,此后在各阶层中盛行。 当时的寺院既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群众聚集娱乐的场所。音乐舞蹈既是祭祀仪式的组成部分,也是宗教的宣传手段之一。在一些规模宏大的寺院中,有着十分精妙的伎乐,这到北魏时期(公元220年—265年)是处处可见的。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舞祭,像舞蹈《菩萨蛮舞》就是典型的代表。唐代燕乐及表演性的舞蹈中,都有一些带佛教色彩或者直接来自佛教的舞蹈,比如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著名的宫廷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天竺舞》就具有非常浓厚的佛教色彩;唐朝的《霓裳羽衣舞》也具有浓厚的佛教特色。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的《风迎仙乐队》、《菩萨献香花队》也都有浓郁的佛教色彩。 蒙古人本来就信奉佛教(藏传佛教),因此元朝(公元1279年—1368年)的宫廷雅舞,也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最有名的是《十六天魔舞》。从许多历史资料看,这个舞蹈有如天女下凡一样,非常优美。 在明清(公元1368年—1911年)两代的佛教舞蹈中,有明人袁宏道作的《迎春歌》和清代舞人徐惊鸿的《观音舞》闻名于世。另有清末宫廷舞蹈家裕容龄自编自演的独舞《观音舞》,塑造的也是一位头

戴象征佛光的珠环,坐在莲台之上的观音菩萨形象。 佛教乐舞,源于印度的“无遮大会”。无遮,即谓佛法平等,宽容无阻,不分贵贱众民皆能参与。历时七十五天,有盛大的歌舞戏剧演出。南北朝时传入中国,梁武帝不仅搞“无遮大会”,还举行“盂兰盆会”。梁代三朝设乐,共有歌舞、百戏四十九项。由于佛教兴盛,伎艺开始走向寺庙。凡遇神节或佛庆,许多寺院都有伎艺表演,除了音乐活动频繁外,还有大规模的乐舞。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长秋寺,四月四日行像。“辟邪狮子导引其前。吞刀吐火,腾骤一面彩幢上索;诡谲不常。奇伎异服,冠于都市。”景明寺,八月节,“京师诸像皆来此寺”,“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此。” 景乐尼寺,“至于大斋,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竹咳亮,、皆妙入神……召诸音乐,呈伎寺内,奇禽怪兽,舞忭殿庭,飞空幻惑,世所未睹。”宗圣寺里,“妙伎杂乐,亚于刘腾,城东士女多来此寺观看也。”在这些盛大的乐舞表演中,节目既有印度佛教梵音及梵音的汉化形式,又有民间的百戏、幻术和杂耍。 盛唐之时,西域来音,胡舞剧瑚。天丝乐中著名的《天曲》就是一种舞曲。唐玄宗据《婆罗门》改为《霓裳羽衣曲》。公孙大娘舞的《剑器舞》也是一种出于龟兹佛曲《苏莫遮》的“浑脱舞”。而《羯鼓录》中所录食曲32首,则是专门用于法会道场演出,而且以假面伎乐为主,其中“毗沙门”与“龟兹大武”,就是一种戴假面具跳的金刚力士舞。

多情的土地赏析

《多情的土地》赏析 《多情的土地》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作曲,任志萍先生作词(杨洪基版本)。这首歌深刻地体现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情感真挚,深沉,令人感动。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赏析这首歌的审美特征。 歌词的选择方面。歌词的选择是艺术歌曲的关键,在这首歌当中,歌词与主旨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首歌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这首歌传作于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出国热潮。很多人对祖国失去了信息,认为在国外扫大街也比呆在国内强,在这种信心低沉的情况下,作者有千言万语要倾诉,遂作下了这首歌词,既细腻又磅礴。歌词表达的是个人与祖国的亲密关系,对于祖国这一个庞大的意象,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情景,如踏过的路径,阵阵花香鸟语;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这样具体情景的浮现,似乎是作者在回忆与祖国的亲切接触,更让我们体会到祖国母亲般的亲近。拉近了看似疏远的距离,让人真切感受到一个孩子对母亲般的深深依恋。如此的处理与表达让这首歌增加了许多文学上的诗性与真情感染。 器乐的配合。歌曲中主要是弦乐的铺陈与表达,其低沉的声音很好地诠释了个人对祖国的深深爱恋,整个演奏在低沉的铺排当中不断上升,再加上钢琴的点缀,使情感似溪流般缓缓流出,至山间又倾斜而下,情感在可控的范围内有节奏地流出与升华。 声乐的表达。这首歌(杨洪基版本)采用男低音演唱,整体感觉符合和印证了情感的深沉。歌者对音乐的演唱体现了一种文学诗歌的修养,对音乐语言的娴熟掌握。简而言之,歌者很好地诠释了个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既深沉,真切,又饱含沧桑,让人不禁想起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歌的整体感觉可以说取胜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情感的真挚感人,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 教材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及欣赏分析三拍子的歌曲,重点从歌曲的旋律节奏上做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风格的三拍子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一、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二、正确感受、体验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PPT课件等 班级学情分析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课后修改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复习器乐合奏曲《哆来咪》导入新课 介绍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介绍演唱形式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聆听歌曲《彩色的中国》 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分组学唱歌曲的简谱。 轻声、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学唱歌曲,齐唱全曲。 分组练习副歌部分的二声部。 完整的合唱全曲。 教学设计 第一、二周 六、学习基本指挥图示 七、音乐练习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重点练习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 抄写歌曲的后11小节,讨论它们与前奏的关系,并从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说说这段音乐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 八、拓展活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随音响边划拍边唱开始部分。 九、课堂小结 反思:

多情的土地

七年级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 1. 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使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 从歌曲中体会用灵语多变的声音色彩, 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 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具: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 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表演水平, 创造水平. 教学重难点: 1. 对歌曲高音字”脊” “溪”要注意音色圆滑, 气息通畅. 2. 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 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 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 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 土地和以前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相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 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个堂课作好准备,启发 学生积极性. 1). 导入新课 1. 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 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 什么异同. 2. 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完整. 丰富学生经验, 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2). 课堂发展 一.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使用了什么样的气息, 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 情?( 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 圆滑, 亲切,柔和的吐字, 混厚,结实的音色) 二.发声练习 三.歌曲学唱 1. 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也可用“心”母亲练唱旋律, 练习时气息要连贯, 歌曲中13 个三连音,8 个上波音,6 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 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 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 ”溪” 几个高音字, 因是闭口母音“ 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 . 跟随琴学唱歌曲. 4. 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 第二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三课时:学唱《爱我中华》、欣赏《走向复兴》 第二单元缤纷舞曲 第一课时:《青年友谊圆舞曲》 第二课时:《溜冰圆舞曲》 第三课时:《雷鸣电闪波尔卡》 第四课时:《蓝色的探戈》 第五课时:《彝族舞曲》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第一课时:《银杯》 第二课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 第三课时:《天边》、《万马奔腾》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 第一课时:《桑塔露琪亚》 第二课时:《友谊地久天长》 第三课时:《伏尔加船夫曲》 第四课时:《我的太阳》《云雀》《爱的罗曼斯》 第五单元劳动的歌 第一课时:《军民大生产》 第二课时:《船工号子》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 教材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及欣赏分析三拍子的歌曲,重点从歌曲的旋律节奏上做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风格的三拍子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一、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二、正确感受、体验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PPT课件等 班级学情分析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课后修改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复习器乐合奏曲《哆来咪》导入新课 介绍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介绍演唱形式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聆听歌曲《彩色的中国》 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分组学唱歌曲的简谱。 轻声、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学唱歌曲,齐唱全曲。 分组练习副歌部分的二声部。 完整的合唱全曲。 教学设计 第一、二周 六、学习基本指挥图示 七、音乐练习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重点练习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 抄写歌曲的后11小节,讨论它们与前奏的关系,并从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说说这段音乐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 八、拓展活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随音响边划拍边唱开始部分。 九、课堂小结 反思:

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 课题:《多情的土地》教案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 从歌曲中体会用灵语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具: 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高音字”脊” “溪”要注意音色圆滑,气息通畅. 2.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 教师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组织好学生纪律,检查出勤学生积极配合 率

课前准备 1. 有关作曲家施光南学生认真地收启发学生 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集资料为这一积极性. 2. 找出谁唱<多情的堂课作好准备 土地>这首歌曲 1. 播放作曲家施光南学生回答,教师丰富学生 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补充完整. 经验,提高 导入新课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学生审美 有什么异同. 情趣. 2. 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 的重要性. 一.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1. 思考这首歌1. 口头描 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演唱者运用了述对音乐 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怎样的气息. 鉴赏,感受, 深情?(柔和,平稳,舒畅的气2. 认识音乐,学会评价 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产生共鸣. 交流. 混厚,结实的音色) 3. 分组讨论,2. 注意学 二.发声练习并回答问题. 习过程,掌 课堂发展三.歌曲学唱 4. 完整地演唱握学习方 1. 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歌曲. 法,扩大音唱曲谱,也可用” 心”母亲5. 理解吐字,乐文化视练唱旋律,练习时气息要连气息,音色之间野. 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在歌曲中的作3. 掌握好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用. 歌曲的力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度与速度. 确. 4. 从歌曲 2. 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里,体验歌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节奏与曲的情感,歌词中”脊” ”溪”风格. 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

浅析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浅析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李云飞 (渭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11级5班) 摘要:声乐艺术是用人的声音来塑造音乐形象的,它的魅力在于用人的声音直接表达人性和真实的情感。在演唱中,通过演唱者自己的情感抒发和听众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产生情感的接触,以引起听众的共鸣。演唱中的艺术表现涵盖了技巧和艺术两个层面的表现,通过论述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的艺术表现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必须先要对故事有一个总体上的理解,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更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演唱者要对歌曲的内容、主题、语言、时代背景、乐句的划分、伴奏的织体、力度、表情术语的变化进行仔细的研究,增强全面的艺术表现力,以取得比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关键词:《多情的土地》;声乐作品;情感表现;演唱技巧;艺术特征 一、《多情的土地》时代背景 歌曲《多情的土地》是由词作家任志平和曲作家施光南一起创作的代表作品。《多情的土地》是一首表现热爱祖国乡土的声乐作品,它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时期,对于新中国来说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带给全国人民的是日新月异的生活。在那个时代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出现在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声乐作品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歌曲的题材和形式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不会再被戴上“修正主义”、“靡靡之音”之类的帽子了,很多的艺术都开始跟随西方流行音乐的思潮。但是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却创作了很多描述人们生产生活的作品,并没有被西方的音乐思潮影响。在那个时期,外来文化的侵占也使得人们非常向往国外的生活,都觉得去国外能够很好的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任志平作为一个热爱着这片土地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写下了作品《多情的土地》的歌词,并很快找到了施光南先生,在第一次出国的热潮中,施光南也深深地感觉到大量人才流向海外的沉痛,然而这首歌词给力施光南灵感。 歌曲《多情的土地》主要描绘祖国的大好山河,歌词也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山河的喜爱,还有对祖国养育的感激以及对祖国美好明天的企盼。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也给我讲了更多的要注意作品中的弱起和歌曲情感的掌握。 二、《多情的土地》创作特点 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舒缓悠扬,注重抒情和比较细腻的强弱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