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

1.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按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可分为:

(1)恋爱婚姻家庭(2)心理成长发育(3)情绪反应(4)社交适应(5)人际关系(6)躯体疾病(7)其他

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问题的一般原因(生物原因、认知原因、社会原因)

问题的具体原因(躯体原因、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的特点)

2.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5)心理咨询时,在仪态上应注意不吸烟,不多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接待求助者前不饮酒,交谈时注意力集中,不东张西望等。

第二节摄入性会谈

1.工作程序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2)确定提问方式;(3)倾听;(4)控制会谈的内容与方向(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5)对会谈内容归类;(6)结束会谈

2.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3. 会谈法的种类

(1)摄入性会谈: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

(2)鉴别性会谈:通过会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3)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

(4)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等进行的会谈。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求助者发生意外,如突然的精神创伤时进行的会谈。

4. 桑德伯格制定的采集客观背景材料的提纲:

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5.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出现提问过多错误的原因(提问的数量和频率)

(1)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所说内容缺乏基本理解;

(2)咨询师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的技巧。

(最有效办法:把封闭式问题变为开放式提问)

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影响:

(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求助者处于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流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G.Kelly)

(1)“为什么”的问题:有强烈暗示性,可改成“什么、怎样”的形式

(2)多重选择的问题:获得的信息收限制,可去掉选择部分

(3)多重问题:表现出咨询师的急躁和没耐心

(4)修饰性反问:使会谈陷入僵局,把会谈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5)责备性问题:产生威胁感,引起心理防卫

(6)解释性问题:减少了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6.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接受性、有效、积极

7.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必须保持中性的态度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避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第三节心理测验

1.工作程序

(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的同意;(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3)测量结果若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相左,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2.注意事项

(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第四节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初步诊断

一、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工作程序)

1.不同途径收集到与求助者相关的全部临床资料

主诉(对症状的自身体验)、家属报告、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心理测验、作品分析等

2.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将收集的各类资料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

3.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关键点:(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2)改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性质始终不变。

二、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1.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称为初步印象。

2. 心理诊断:(1)最早于1921年在M.罗夏的《心理诊断》中提出。(2)心理诊断是指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法、会谈法、试验法、测验法、量表法,获取求助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的过程。

(3)心理诊断不仅是一个结果,也是心理治疗前的决策过程。

三、一般/严重心理问题诊断

1.分析求助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学的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初步形成诊断

四、提出心理评估报告(工作程序)

1.临床资料核实(一般使用调查法,访问求助者的父母、朋友、同事等);

2.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3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

建议咨询关系

1.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2. 尊重的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应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

(2)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因双方地位、知识、金钱、文化等差异奉承或歧视求助者;

(3)遵循礼仪,礼貌待人;

(4)信任求助者;

(5)不主动探索求助者的秘密,对求助者的隐私进行保密,不随意传播;

(6)对求助者真诚;

(7)当心理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也是对求助者的尊重。

3.热情

(1)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

(2)通过倾听和非语言行为,表达热情;

(3)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应在咨询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充满热情;

(2)热情、认真地帮助求助者表达;

(3)在求助者叙述时应做好倾听,耐心、细致地循循善诱,不因求助者表达的内容而批评指责求助者;

(4)当遇到阻碍咨询因素时,更因对求助者表达热情和耐心;

(5)在求助者出现反复时应耐心、不急躁,应不厌其烦、热情帮助求助者。

4. 真诚

咨询师以“真诚的我”、“真实的我”帮助咨询者。

意义:(1)真诚可以为咨询者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

(2)咨询师的真诚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注意事项

(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真诚应遵循既对求助者负责,又有利于求助者成长的原则;

(2)真诚应实事求是;

(3)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4)表达真诚应适度;

(5)真诚体现在非语言交流上;

(6)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根据咨询的进程有所变化);

(7)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5. 共情(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含义:(1)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

(2)咨询师借助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

的关系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情的意义

(1)咨询师通过共情,能设身处地地、准确理解求助者,把握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2)使求助者被理解、接纳,从而促进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

(3)鼓励并促进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促进自我表达;

(4)咨询中某些求助者迫切需要理解、关怀、情感倾诉,咨询师共情起到明显的助人效果。

缺乏共情的后果

(1)求助者感到失望,导致咨询失败;

(2)求助者可能感到受伤害

(3)影响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偏离求助者的问题或缺乏针对性。注意事项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3)表达共情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实现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6.积极关注

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

注意事项

(1)积极关注是积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

(2)积极关注应帮助求助者积极关注自己,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3)避免盲目乐观;

(4)反对过分消极;

(5)尊重现实,实事求是;

(6)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实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地全面发展,这是咨询的最高目标。

商定咨询目标

1.咨询目标的特征

(1)属于心理学范畴;(2)积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

2. 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①改变错误的认知;②缓解情绪症状;③改变社会交往状况,人际关系。

(2)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3. 对拟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改善认知、行为、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拟定的咨询目标,从求助者的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都是可行的;

(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错误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5)本案例中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是可评估的;

(6)本案例中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4. 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的原则

(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2)正确判断呢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心理诊断技能.doc

(二级)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诊断思路: 1.找症状(心理/生理/社会) 2.定诊断(明确/具体/详细) 3.立依据(定性/定量/分析) 4.作鉴别(相近/相似/同类) 5.觅原因(心理/生理/社会) 6.举措施(诊断/咨询/测量) 7.列方案(咨询方案十类) 8.作评估(五方面四角度) 一、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精神(心理)状态 A.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B.情绪、情感表现 C.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 D.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A.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A.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B.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 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或临床表现)是什么? 从所给出的文字中找出症状,包括心理症状(如:焦虑,恐惧),以及生活状态异常(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社会功能方面(如: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不能参加聚会等活动)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1、一般诊断 判断出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还是精神病。 (三级考试倾向于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二级考试倾向于神经症和精神病。) 2、诊断依据(诊断鉴别):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判断有无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从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时间、有无泛化等方面,判断是否是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不用鉴别一般心理问题) 注:二级需要进一步 (1)通过症状确定为何种神经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 (2)根据心理测验结果进行支持。

心理诊断技能三级知识点.docx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如何进行初诊接待工作? 8个方面 (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 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 3.保持正常社交距离和咨询位置 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那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七)向求助者: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遵守保密原则的要点 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1、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 需要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 2、保密例外 保密例外情况: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遵守保密原则: 1)尊重了求助者的自主性; 2)体现了心理咨询师的诚信; 3)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 4)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 5)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在咨询过程中如何进行危机处理? 在咨询过程中如何避免危机? (一)在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及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和家属,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假的陈述或报告。 ●摄入性会谈时怎么记录会谈信息? (一)不能当着求助者的面做记录、录音 (二)会谈时头脑中事先要有框架和条理 (三)所有摄入信息都要在会谈后追忆 ●●(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 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情绪管理)试谈二级心理诊断技能

二级心理诊断技能第一节鉴别诊断第一单元与神经症相关的鉴别诊断1、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德重要生活事件,例如,夫妻感情不和,病人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上述的例子便是如此。 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 2、神经症与器质性病的鉴别诊断神经症不能单纯依靠排除。身体和神经系统检查阴性不能构成神经症诊断的充分根据。如果神经症症状典型而且持久,即使病人确有内科疾病,神经症的诊断仍然是可以成立的。 3、神经症与人格障碍典型的神经症持续多年后出现的精神病状态照例是不典型的,既非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也非典型的偏执性障碍。反过来说也是真的。神经症病人后来出现非器质性精神病状态的,几乎都有人格障碍。 区分不同类型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状可分三组: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2)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 a、烦恼;b、易激惹; c、心情紧张。并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区分不同类型神经症-神经衰弱(2)(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l关于神经症专栏:(参见本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专栏1-1关于神经衰弱)。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 心理生理症状。 区分不同类型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1)焦虑的情绪体验;(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3、恐怖性神经症:(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4、强迫性神经症

心理咨询下诊断

☆下诊断、列依据——给出可能的诊断。 ☆下诊断时列依据可视情况不引述原话。 一、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须满足条件: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情绪反应没有泛化。 1.现实因素激发——因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常形冲突) 2.持续时间较短——时 ?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1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2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是心理冲突持续) 3.社会功能常态——度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没有明显异常,行为不失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正常,但效率下降。 4.反应没有泛化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二、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强烈刺激、时间持久、反应强烈、反应泛化。 1.强烈刺激——因 ?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 2.时间持久——时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3.功能受损——度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 (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反应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还是不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从五个方面诊断:心理冲突、持续时间、精神痛苦、症状泛化、功能受损。 1.变形冲突——因 ?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

心理咨询诊断标准重要图文稿

心理咨询诊断标准重要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是否泛化 心理冲突:1.是否与现实处境相联系。 2.是否有道德色彩。 李心天——四标准;郭念峰——三原则 健康标准: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1. 体验标准: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 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2. 操作标准: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 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和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3.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1986《临床心理学概论》) 1. 心理活动强度:对于突然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2. 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的精神刺激的抵抗力 3. 周期节律性:有规律,不紊乱 4. 意识水平: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指标。 5. 暗示性:受暗示的程度高低

6.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 1.是否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常形),不 值得操心的小事却操心或很好解决的小问题却解决不了(变形)。2.是否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有(常形),没有(变形)。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1.医学标准 在这标准下,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障碍;其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2.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心理正常或异常,可以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3.内省经验标准 A.病人的内省经验 B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复习要点》(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一、学习目标: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二、工作程序(共8点) (一)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1)能显示专业的特点。 (2)具有保密的功能。 (3)能提高适当宽敞的空间. (4)配置舒适的座椅。 (5) 配置必需的设备。 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 3、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 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1、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 2、保密例外。 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七)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与义务 (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三、相关知识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二)危机的处理 (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P4) 四、注意事项 (一)避免紧张情绪

(二)语言表达 (三)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四)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五)心理咨询时,在仪态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 一、学习目标 学会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 二、工作程序:(6点) (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二)确定提问方式 (三)倾听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控制会谈和转移话题的技巧:) 1、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 (重复求助者话语的重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2、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 3、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 问题。(初次会谈尽量不使用此办法,治疗中也需慎用。) 4、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不是转换,而是引申出新话题)(五)对会谈内容归类(非经同意不得现场记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直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 初诊接待 1. 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按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可分为: 1)恋爱婚姻家庭( 2)心理成长发育( 3)情绪反应( 4)社交适应( 5)人际关系( 6)躯 体疾病( 7)其他 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问题的一般原因(生物原因、认知原因、社会原因) 问题的具体原因(躯体原因、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的特点) 2. 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酒,交谈时注意力集中,不东张西望等。 第二节 摄入性会谈 1. 工作程序 2)确定提问方式;( 3 )倾听;( 4)控制会谈的内 2.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3. 会谈法的种类 1)摄入性会谈: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 状况等;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 2)鉴别性会谈:通过会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 2)语言表达: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 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 5)心理咨询时,在仪态上应注意不吸烟, 不多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接待求助者前不饮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容与方向( 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 );( 5)对会谈内容归类;( 6)结束会谈 1) 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精品文库 3)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 4)咨询性会谈: 针对健康人 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等进行的会谈。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求助者发生意外,如突然的精神创伤时进行的会谈。 4. 桑德伯格 制定的采集客观背景材料的提纲: 人口学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教育、 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5. 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出现提问过多错误的原因(提问的数量和频率) 1)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所说内容缺乏基本理解; 2)咨询师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 流的技巧。 最有效办法:把封闭式问题变为开放式提问) 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影响: 1)造成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 5)求助者处于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流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G.Kelly ) 为什么”的问题:有强烈暗示性,可改成“什么、怎样”的形式 多重选择的问题:获得的信息收限制,可去掉选择部分 多重问题:表现出咨询师的急躁和没耐心 使会谈陷入僵局,把会谈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 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6.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接受性、有效、积极 7. 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 提问中避免失误 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在摄入性会谈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结束语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避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第三节 心理测验 1. 工作程序 1) 修饰性反问: 5)责备性问题: 产生威胁感,引起心理防卫 6)解释性问题: 减少了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1) 心理咨询师必须保持中性的态度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诊断技能(笔试部分)

学校德育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资料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工作程序: 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2、礼貌接待和礼貌用语。 3、间接询问,避免直接询问。 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保密例外) 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协助) 7、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初诊接待注意事项。 1、避免紧情绪。 2、语速适中,语调平和,语言清楚,语义清晰。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5、咨询时的仪态。 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 工作程序 1、确定会谈的目标、容与围 参照点如下: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2、确定提问方式: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半开放式提问。但如果为了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使用封闭式提问。 选择哪种提问方式要依据会谈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容来确定。3、倾听 (1)全神贯注,不打断、不评论; (2)用耳、用心、用脑; (3)找关键点最重要。 4、控制会谈容与方向: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方法有:释义(也称容反应)、中断(倒水)、情感反射(刺激)、引导等。 5、对会谈容归类。(成长、现实、婚姻、人际、主观症状、情绪体验) 6、结束会谈(结束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相关知识 会谈法要点简介: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2、持非评判性态度。理解 3、对求助者的会谈容进行区分和鉴别。(A程度鉴别:分清情绪和行为。B真伪鉴别、C因果鉴别) 4、会谈法的种类包括: A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 B鉴别性会谈(测验方法)、 C治疗性会谈(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D咨询性会谈(职业选择、子女教育等)、 E危机性会谈。(突发意外精神创伤) 最常用的摄入性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附一:桑德伯格提纲。 1、身份资料; 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 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 4、对家庭的看法; 5、早年回忆; 6、出生和成长; 7、健康及身体状况; 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 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 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 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 16、对未来的看法; 17、求助者附加的其他任何材料。 .学习帮手.

心理咨询诊断标准 重要

—— 三标准;郭念峰—— 十标准 1.是否与现实处境相联系。 2.是否有道德色彩。 李心天——四标准;郭念峰——三原则 健康标准: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 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2. 操作标准: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和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3.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1986《临床心理学概论》) 2. 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的精神刺激的抵抗力 3. 周期节律性:有规律,不紊乱 4. 意识水平: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指标。 5. 暗示性:受暗示的程度高低 6. 康复能力 7. 心理自控力 8. 自信心 9. 社会交往 10. 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 是否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常形),不值得操心的小事却操心或很好解决的小问题却解决不了(变形)。 2. 是否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有(常形),没有(变形)。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1.医学标准 在这标准下,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障碍;其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2.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心理正常或异常,可以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3.内省经验标准 A.病人的内省经验B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4.社会适应标准 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则认定有精神障碍。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峰1986、1995)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行)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心理咨询师考试经验总结

心理咨询师考试经验总 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心理咨询师考试经验总结 理论知识中,三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和三级技能两本书,基础知识的比例在 50% 左右;一般都在习题册上。请多做两遍习题册,以保证正确率。二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三级技能和二级技能三本书。心理测验学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偏低,请各位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理论考试大家一般不担心,虽然知识点比较多且碎,但是还是可以找到方法去记。相对来说技能试卷的难度就大了。 技能考试分为案例不定项考试和案例问答题两部分。 专业能力考核主要考核三大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验技能。 三级考试考核三级教材全部内容,二级考试考核三级及二级全部内容。 《案例不定项》考试的内容 《案例不定项》考试一般是由八到十二个案例组成;每个案例又分为“一般资料”(求助者自然情况)、“求助者自述”、“补充资料”(或心理咨询师了解到的资料)、“提取资料”(或会谈资料)、“心理测量结果”几个部分组成。 考生根据案例中所给内容回答案例后面的相关问题。一般根据自己的情况,也可先浏览一下问题,然后再看案例,这样更有针对性。建议大家平时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或者把书上的案例都看一遍。这样你在考试的时候就不那么紧张了。有时,考卷上的案例就是书上的原内容。不过,不要因此而不看试卷上的案例,如果改了一个时间,那么对我们做诊断来说,可能就会产生干扰。 《案例问答题》考试的题量: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题量为100道;分单选和多选 《案例问答题》考试的时间: 《案例不定项》的考试与《案例问答题》的考试合并为120分钟。 《案例不定项》考试的范围: 涉及基础理论、咨询技术、测量技术、诊断技术等。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 复习要点》(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一、学习目标: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二、工作程序(共8点) (一)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1)能显示专业的特点。 (2)具有保密的功能。 (3)能提高适当宽敞的空间。 (4)配置舒适的座椅。 (5)配置必需的设备。 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 3、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 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1、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 2、保密例外。 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七)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与义务 (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三、相关知识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二)危机的处理 (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P4) 四、注意事项

(一)避免紧张情绪 (二)语言表达 (三)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四)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五)心理咨询时,在仪态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 一、学习目标 学会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 二、工作程序:(6点) (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二)确定提问方式 (三)倾听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控制会谈和转移话题的技巧:) 1、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 (重复求助者话语的重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2、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 3、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 问题。(初次会谈尽量不使用此办法,治疗中也需慎用。) 4、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不是转换,而是引申出新话题)(五)对会谈内容归类(非经同意不得现场记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直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心理诊断技能习题多选题

心理诊断技能习题 多项选择题: 66、心理咨询室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具有保密功能;配置舒适的座椅。 67、初诊接待中,工作人员不应有的仪态是:坐姿随意、服饰入时、表情热情、密切地注视着求助者;坐姿随意、服饰整洁、表情平和、不停地扫视求助者;坐姿端正、服饰入时、表情热情、视线不离开求助者。 68、初诊接待时,不正确的询问方式是:您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说吧;您能告诉我到底出了什么事吗;您找我究竟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69、初诊接待中,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时不正确的表述是:没有必要告知对方什么是心理咨询;求助者不必了解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按照求助者的要求解决问题。 70、心理咨询中,对于保密原则的把握不正确的是:心理咨询师时刻保守求助者的秘密;求助者的所有情况均在保密之列。 71、初诊接待时,应该正确把握的内容是:避免紧张情绪;避免使用影响交流的方言;严守保密原则。 72、心理咨询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必要时通知有关部门;在必要时通知他的家属。 73、在摄入性谈话中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时,不正确的是:依上级咨询师真短的结果进行谈话;根据临床诊断的结果分析进行谈话;依咨询师主动提出的内容进行谈话。 74、在摄入性谈话中,对倾听的理解正确的是:全神贯注地倾听;不随便地打断谈话。 75、控制谈话的方向应把握的要点不正确的是:应该按照求助者的意愿来进行;运用技巧随心所欲地转换话题;控制会谈的内容对咨询师最重要。 76、对谈话法的理解正确的是:一旦开始进入会谈,就应该将谈话维持下去;只有持非批判性的态度,才能使对方无所顾忌。 77、对非批评性性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会使求助者不知所措;可使求助者感到获得支持。 78、对谈话法的种类正确描述的有: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测验的种类的谈话是鉴别性谈话;通过谈话了解病史和其他状况的谈话是摄入性谈话;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的谈话是治疗性谈话;内容涉及健康人某些问题的谈话是咨询性谈话。 79、谈话时,提问过多的原因可能是: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缺乏理解;咨询师对求助者谈话的内容缺乏理解;咨询师不善于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 80、不恰当的提问可能会带来的消极作用包括:造成依赖;责任转移;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81、谈话中不恰当提问的表现形式不包括:间接性询问;开放式询问。 82、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包括:可接受;有效;积极。 83、使用摄入性谈话时,不正确的做法是:避免提问失误,绝对不能扭转对方谈话的内容;保持中立性态度,但必要时使用批评性语言;除了进行咨询性谈话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84、使用心理测验时,不正确的做法是:不必说明进行测验和选择某测量手段的原因;必要时不必征得上级咨询师的同意,既可以施测。 85、所谓乱用心理测验,是指: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各种心理量表;在临床上使用直接翻译的测验工具;单纯依据数据结果进行诊断和矫治。 86、一般资料的整理包括求助者的: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工作记录。 87、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包括:围产期母亲的身体状况;家庭教养的方式如何;婚姻是否受到过挫折;目前对既往事件的评价。 88、求助者目前状态的整理不包括: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家庭情况和婚姻状况。 89、验证临床资料的可靠性时,采用的方法一般是:补充提问;测验资料;对同一资料从不同来源进行比较。 90、对临床资料进行解释的思路包括:在现象与可能的原因之间建立联系;找出偏离正常标准的现象。 91、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可能是:过分随意的交谈可能形成暗示;咨询师的倾向性可能形成暗示;收集

心理咨询病例问题(诊断)小抄

案例分析问答题: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注:症状中,判断不清的,较为模糊的内容可多些。 表现与症状名称完全无关的,不要写。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什么? 二级——诊断,三级——初步诊断(初步印象) 三、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或神经官能症、强迫性神经症 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 注意:分层回答,最后错了前面对了还有分。 四、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怎样对求助者作出诊断?)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说明理由) 对该求助者如何进行初步诊断并说明理由?(三级)即:诊断、诊断依据(二级)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有无主动求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为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从严重程度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病程:多长时间 3、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4、自知力、求医行为 5、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 6、综合以上分析、排查,最终作出诊断: 五、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心理问题——三级) 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分析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思,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个方面是否受到影响。(症状、病程) 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受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相鉴别。 神经症等也可使用精神病学的四条标准: 1)症状学标准: 2)病程:三个月以上(惊恐障碍一个月) 3)严重程度标准:客观: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主观:精神痛苦程度 4)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神经症。排除身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排除严重的精神障碍。注:神经症从三原则角度来说,可以符合也可以不符合。 对神经症的诊断,典型症状和冲突性质是最主要的,不要纠结在三原则上。 六、对该求助者需做那些鉴别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便显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患者,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 3、与某类性神经症相鉴别:……. 七、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原因:是否有躯体疾病、生理年龄、性别因素 2、心理原因:认知方面,性格, 3、社会原因:(1)家庭教养模式,(2)生存环境(负性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3)人际关系,(4)社会支持系统,(5)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等。 八、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根据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初步诊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病理人格特征以及作为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3、可选用SDS测验,以评估其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4、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以及程度。 5、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九、咨询师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内容应依据案例的具体情况而定) 内容应依据案例的具体情况而定查看:成长史、家族史、 疾病史、婚姻史、家庭关系、躯体检查、心理测评、重 大生活事件中缺少什么,缺的补上即可。 1、求助者的婚恋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早年回忆,有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求助者的家族史。 11、求助者的疾病史。 12、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 13、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测验情况。 14、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 15、求助者的出生情况。 十、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 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 内容。 5、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 十一、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身心、 社会功能状态) 1、精神状态:知、情、意、行、人格 2、生理功 能改变:3、社会功能状况:效率、人际交往 十二、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 容和范围?(切入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员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员可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 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十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 握什么原则?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4、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5、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患者改善 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7、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时是否能正确把 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十四、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可知该求助者的……。 2、典型症状 3、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 助者…….。 4、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 本案例中求助者…….。 十五、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 意是什么? 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 避免提问失误, 主要体现在: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 的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 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无法回 答。 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常使谈话陷入僵局。 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常常使求助者产生 防卫心理。在咨询中应严加杜绝。 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减少求助者的自 我探索。 十六、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时,可按照神 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多长时间,评为几分。 2、精神痛苦程 度:…….. 3、社会功能:……… 十七、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 1、婴幼儿期: 2、童年生活经历: 3、青少年期情况: 4、 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十八、从认知方面对该求助者的症状进行分类整理。 1、感觉障碍: 2、知觉障碍: 3、记忆障碍: 4、思 维障碍: 十九、从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对该求助者的症状进行分 类整理。 1、情感障碍: 2、意志行为障碍: 二十、本案例如何处理? 如案例为不健康状态:参考以认知疗法、或行为疗法进 行咨询,可大体写咨询步骤和方法。 如案例为神经症:转介,或在专科医生的治疗前提下或 指导下,进行咨询。 理由是:属于**神经症,所以,不属于心理咨询范畴 1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 1.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按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可分为: (1)恋爱婚姻家庭(2)心理成长发育(3)情绪反应(4)社交适应(5)人际关系(6)躯体疾病(7)其他 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问题的一般原因(生物原因、认知原因、社会原因) 问题的具体原因(躯体原因、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的特点) 2.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5)心理咨询时,在仪态上应注意不吸烟,不多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接待求助者前不饮酒,交谈时注意力集中,不东张西望等。 第二节摄入性会谈 1.工作程序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2)确定提问方式;(3)倾听;(4)控制会谈的内容与方向(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5)对会谈内容归类;(6)结束会谈 2.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3. 会谈法的种类 (1)摄入性会谈: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 (2)鉴别性会谈:通过会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3)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 (4)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等进行的会谈。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求助者发生意外,如突然的精神创伤时进行的会谈。 4. 桑德伯格制定的采集客观背景材料的提纲: 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5.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出现提问过多错误的原因(提问的数量和频率) (1)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所说内容缺乏基本理解; (2)咨询师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的技巧。 (最有效办法:把封闭式问题变为开放式提问)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心理诊断技能、简答及量表要点总结

心理诊断技能总结一、心理问题分类:

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即病与非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 1、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2、典型症状及行为。 3、是否有自知力。(包括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 四、神经症的判定 五、神经症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1、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常形,(1)现实性的;(2)道德性的。 2、神经症: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变形,(1)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三级诊断技能与咨询技能中的问答题与量表要点

问答题: 1、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P4 答:应依据以下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2、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P9 答:(1)身份资料。 (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 (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 (4)对家庭的看法。 (5)早年回忆。 (6)出生和成长。 (7)健康及身体状况。 (8)教育及培训。 (9)工作记录。 (10)娱乐。 (11)性欲的发展。 (12)婚姻及家庭资料。 (13)社会基础。 (14)自我描述。 (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 (16)对未来的看法。 (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3、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P11 答:(1)造成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5)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提问过多可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4、错误提问的性质种类。P12 答:(1)“为什么……”的问题。 (2)多重选择性问题。 (3)多重问题。 (4)修饰性反问。 (5)责备性问题。 (6)解释性问题。 5、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P12 答:(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心理诊断技能重点

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资料:心理诊断 (一)心理正常与异常 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常形与变形 评定方法: 1、心理冲突的常形 首先它是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例如,夫妻关系不和,病人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 其次是他带有明显道德(社会评价)的性质,无论你持什么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一方视为道德(合适的),而另一方视为不道德的(不合适的) 2、心理冲突的变形 首先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知的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 其次是不带明显道德的色彩。如上例,你不能说吃药和不吃药何者道德何者不道德。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 3、病程情况 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 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 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4、精神痛苦的程度 轻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 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出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 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 5、社会功能 能照常工作学习或者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 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 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6、总体评价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患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 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需要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二)CCMD-3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