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影响与改进探索

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影响与改进探索
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影响与改进探索

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影响与改进探索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人

才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德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组

成部分,也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高校环境作为开展德育

教育的重要方法和关键手段,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对提升育人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高校环境主要

由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共同组成,其由高校的活动文化、观念制度、历史传承和物质设施所构成,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在高校特

殊环境和氛围的熏染下,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观念和思想,

对推动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D的XX大会议上,我

国政F正式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高等教

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高校环境的德育作用、提升立德树人

的育人质量,是相关高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高校环境与德育教育的内涵

11高校环境

高校环境主要包括人文景观、历史博物馆、科研成果、交往规则、行为方式、理论形态以及育人理念,是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

集合。高校环境是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所形成的文化活动、物质环境、校园氛围、行为规范以及价值理念,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学术氛围、文化氛围、校风学风以及艺

术氛围等。高校环境具有下列特点:第一,时代性。高校环境是时

代的特定产物,充分体现了时代的人格与理想,是社会环境的浓缩

和升华。第二,开放性。高校是知识和人才的汇聚地,其具有较强

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其开放性特点也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第三,复杂性。高校环境包括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外

来价值观以及现代文化,基于高校环境的复杂性特点,为德育教育

带来一定的挑战,例如在高校中有所抬头的暴力、色情以及享乐主

义思想,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带来冲击。

12德育教育

道德是社会行为活动、心理意识、行为规范、内心信念和社会

舆论的综合,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为爱社会、爱科学、爱劳动、爱

人民、爱祖国,对学生开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

念趋于主流,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绝大多

数学生都知道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物以及尊老爱幼等公德,在具

体生活中却存在不爱惜公物、随地吐痰、乱挤乱撞等问题,道德行

为和道德认知存在脱节。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一些腐朽、落后的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中,例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极端思想等,对高校环境进行了侵蚀,并且为德育教

育的有效开展增加了难度。

2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的主要影响

21陶冶学生情操

伟大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熏陶的力量是强大且重

要的,高校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其对德育教育具有直接

且长期的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的校园活动、稳定的校园秩

序以及优秀的教学队伍,都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感化和熏陶,促

使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

他人。情感的陶冶不是显性教育,其属于一种潜移默化、深层次的

影响过程,这种影响无法通过直接的德育教育来完成。当代大学生

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有所欠缺,通过良好和谐的高校环境,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自我,在校园的细微环节获得感悟和熏陶,进而完成隐性德育教育。

22约束学生行为

高校环境具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其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与观念进行约束,遏制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高校环境中的制度文化可以对学生开展德育管理和德育教育,例如校规、校训、学风以及校风等,在将高校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时,促使学生从精神层面认可和接受高校的制度文化,进而约束和改正自身的错误行为和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

23完善学生人格

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生人格、实现其未来更好的发展,高校作为共同成员的知识和意识集合,集体生活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会带来直接影响。通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可以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高校环境,通过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德育潜能进行发挥和挖掘,能够促使学生在道德品质、认知结构、知识储备以及交际能力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改善以及调节学生的生活和心理,进而完善学生人格。

3基于德育教育下的高校环境改进对策

31优化高校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高校的重要象征、外在标志和隐性德育教育资源,将物质环境与德育教育充分结合,可以实现对学生道德的熏陶和感染,因此,高校要以德育教育为基础,不断改进以及优化高校物质环境。首先,构建富有德育功能的立体物质环境,在物质环境建设中,要充分体现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通过对物质环境的综

合规划、布局风格、建筑理念和整体设计,充分展示高校的人文风气、办学理念和历史底蕴,从触觉、听觉以及视觉三个角度对学生

进行教育和熏陶;其次,加强文化熏陶和人文教育,高品位的物质

环境需要具有创新增值的价值,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美、表现美、鉴赏美以及寻找美的过程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

素质以及审美情趣。

32优化高校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高校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可以起到创造人、教

育人以及指引人的作用,高校精神是在长期的办学教育中凝集和积

累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其主要体现在道德追求和道德精神,是

学生和所有教职员工人性成长中的精神乐园。因此,高校需要给予

精神环境建设以高度重视,通过精神熏陶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促

使其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校园内部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将这

种精神内化为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首先,要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

范作用,通过榜样宣传先进事迹和思想,并且号召师生向榜样学习,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以榜样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摆脱

以往说教式的教育模式,以形象生动的榜样开展精神建设,在高校

内部形成良好而积极的道德氛围;其次,加强高校学术精神建设,

学术精神以治学理念为基础,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和学习,充分

体现了个人和高校的学术品格和治学风貌,因此,高校要积极举办

各种学术交流、科技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进取、

坚韧不拔、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并且将其转变为学生

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品质;最后,利用新兴媒体构建网络精神文化,

高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网络开展学术研讨、

心理咨询、服务管理、文化宣传等活动,为学生建设富有学术品质

生态道德教育:大学教育新理念

生态道德教育:大学教育新理念 发布时间:2012-02-22 05:51:10 资料整合:来源:人气:85 字号:大中小 朱蕴丽,南昌大学法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卢忠萍,南昌大学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6)11-0210-04 一、生态道德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谐的必要性 (一)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过去,人们往往以为只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就可以无限制,自然界似乎是难以穷尽的百宝库,现在猛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自然界也是相当脆弱的。若无休止地发展下去,人类欲求的无限性必然与自然供给人类欲求的稀缺性产生极大的矛盾。这些矛盾最终必然打破发展与生态、科技与生态、消费与生态、人口与生态之间的平衡。人类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平衡发展,特别是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几乎关系到生态安全与人类本身的存亡。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其实一样,发展不只是单向度的平面发展,而是多向度的立体发展,必须是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和国外等综合性的发展,目的在于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协调和谐发展,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全面进步,使发展的目的性与规律性有机地融为一体。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除了强调社会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还蕴含了以自然为本、以生态为本和以环境为本的内容,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最终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缓解资源压力的必然选择 应该看到,由于以往我们生态意识的缺乏,总认为地球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库或聚宝盆,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似乎可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但是,人类在解决生存需要的问题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毫无节制地对大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其直接恶果就是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如果人类不幡然悔悟,那将无异于“自掘坟墓”。由此及彼,我国的资源压力更是不容乐观,乱砍滥伐、掠夺性开采、水土流失、疯狂采砂、恣意猎杀、饕餮海吃等等,导致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草原面积不断萎缩、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气候变暖等等。如果再不遏制这种现象,保持生态的基本平衡,任其下去就会把我们这个生态日渐脆弱、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推向绝境。 (三)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需要 自然界的每条一生物链、每一物种都有各司其职的明确职能,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一) 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 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办厂养他的,由于平时厂 里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 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 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 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 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 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 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 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 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 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 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 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 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 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 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二) 分析问题: (1)家庭生活情况:父母亲每天很忙,没有多少时间与孩子相处。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没有严格的要求,造成孩子成绩不好,父母亲对小孩的教育缺乏耐心。 (1)通过交流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 经常找他谈心,慢慢走进他,了解他的学习、生活的情况,争取他的好感和信任,一起分析他现在的处境,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 上遇到的困惑。平时还经常给他单独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学校生态德育模式研究

学校生态德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选题背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被进一步理解为学校 教育不仅要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生发展的要求。而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德育是其灵魂,因此,将发展性教育的理念渗透于学校德育,这既是理论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实践的需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方面,学校德育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积累了丰富而有益的经验,但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1)在道德教育目标上,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命性,目标过高而未能切近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实际,很少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将这些德育目标,化作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的弊端。(2)在道德教育内容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道德标准远离了他们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他们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儿童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于分离状态。(3)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上,脱离了学生的主体,包括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儿童青少年出在发,而是把他们作为被塑造的客体,造成了与学生主体核心价值的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4)在道德教育的形式上,脱离社会及学生的现实。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之间极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学生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5)在道德教育方式上,往往过于重视我说你听,我授你受的说教方式,而不重视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和实践磨练。(6)在德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

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摘要:为了使生态道德在人们心中内化,并在实践中外化为生态行为以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态人,一方面应树立和运用新人类中心论和绿色生态理念,来完善生态道德行为规范,构建生态道德教育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的研究展开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新人类中心论;理论构建;实践探索 一、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理论构建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 生态道德教育是在横向比较、纵向扬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德育观和新的德育范型,它教导人们,不仅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人对环境的自然行为均要受到伦理评价;不仅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还要恰当地对待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利益关系、短期与长期关系,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将以一种更为宽阔的道德视野,教育和引导人们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享用自然、享用生活。同时生态道德教育还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是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全面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教育过程中它是围绕生态平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三个要素展开的。生态道德教育显著的时代性就是把抽象的道德说教与客观的当前的自然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围绕自然生态发展的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辩证统一起来,用一种中和、平衡的价值观看待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环境保护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关系。 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道德生态理念的教育,以培养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指教育工作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和互惠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人们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的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习惯。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道德主要行为规范是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生态道德主要行为规范是指: 1.践行一般性生态美德 一般性生态美德指亚里斯多德美德意识的确立,一般指生态德性中的善德、善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中精彩地论述了他的美德伦理思想,概括起来其主要观点有:“勇敢、节制、慷慨、大方、胸襟恢弘、温和、诚实、机

初中德育教育案例

初中德育教育案例 记一次偶发事件的处理 一、事件发生 2007年1月22日的中午,我进入校门以后象往常一样先进教室去转转,看看中午在校吃饭的同学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中午班上的纪律是否正常。尽管一年多来从值班老师那边反馈来的信息都不错,说我们班的纪律不错,但从接手这个新班级开始就养成的中午有时间都到班上去走走的习惯却改不了。进入教室以后,班上一切如预料中的一样的正常,在校的十多位同学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埋头或做作业或复习或阅读,连平时很不用功的,上周还在值日班长记录上记载有抄作业行为,且上周英语总复习的听写没过关的杨云祥也在奋笔疾书,我感到颇为欣慰,就顺势往杨云祥那边踱过去,想去看看他在写什么,顺便表扬一下他,期末总复习了,又是全市统考,“我的表扬也许能激发他的斗志呢!”我有点得意地一边想一边就来到了杨云祥的身边。谁知这一去不看不要紧,一看我是气不打一处来,在他的训练卡边上放着我们班政治成绩颇好的一位女生的训练卡,政治课本放在训练卡的前面。 我在班上一直三令五申:“作为班主任我最痛恨的不良习惯之一就是抄袭作业,二是撒谎,不诚实,同学们有不懂的题目可以在跟老师解释以后暂缓上交,但一定要主动去请教老师把难题解决,如果解释有困难可向我求助。抄再多的作业和答案都不如每次认真弄懂答案的来源,掌握解题的方法更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言尤在耳,他居然吃了豹子胆,在我进入教室以后仍然不动声色地抄作业,简直太没救了!我是火冒三丈,厉声喝斥:“杨云祥,你在干什么?我上个星期才找你谈过,你今天居然在抄作业,你太让我失望了。”说着我一把把他的政治课本夺过来,啪地一声合起来扔到桌上,觉得还不解恨,把他的政治训练卡一把抓住,三两下就给撕掉了,并训斥 到:“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做作业,那你以后可以不用做政治作业了,做了也没用!”本来就很安静的教室此时更是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我能感觉到虽然同学们都没有回头看发生了什么事,但手中的笔都慢下来或都停下来了。我意识到我火发大了,但抄作业这一现象一定要治,这是原则,不能让步。略为思考一下,我冷冷地对杨云祥说:“你跟我到办公室来。”然后我向后门走去,走出两步以后发现他并没有跟上来,我又提醒了一次,他似乎并没有要跟过来的意思。我伸手就去拉,他居然很用力地要甩开我的手,刚刚硬压下去的火陡然又串了上来,当班主任这么多年了,尤其是到德圣以来还没哪个学生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 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国际性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全 新的网洛时代,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 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不可避免 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学校德育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 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网络在给教育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发展所暴露出种种问题,给现实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 战和强力冲击,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国内 外有识之士的关注,饮鸩止渴固然不好,因噎废食也不是上策。 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 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17日在京发布第十七次中国 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人。

其中青少年和儿童占有相当的比例。由此可见,青少年与互联网 已走到了一起,网络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同时,已成为一个吸纳、 承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大平台,成为青少年赖以生存的一个社区。因此,我们必须要紧跟网络的走向,以现实的立场,前瞻的 视角,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德育如何抓住 机遇,及时向互联网延伸,如何应对挑战和冲击等,有诸多重大 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立项研究。 为了努力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作为知名高校附小的条件及德育工作实际,在广泛收集、征 求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 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大 的方面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需要。具体讲是适应当代学生成长、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需要,它是德育现代化的要求,是德育 创新与时俱进的举措,更是重视德育,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少年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 同时我们看到,在国内,对网络德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将丰富我国的学校德育研究内容和体系,开 拓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渠道,本课题有较高的创新性,因为网络教 育是近两三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展的新事物,处于起步阶段,作为 网络德育的研究处在理念的提出上,网络德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个旧十五中张蕊娟 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是不言而喻的。当班主任确实很苦,整天都围着学生转,从早操到晚寝,还要揣摩学生的心思,一有问题就得找来谈心……真的很忙!自从当上班主任,我从不敢关机,生怕学生有事找不到我。但如此的披星戴月又何尝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呢?与学生朝夕相处之迹,师生感情就更加浓厚;与学生倾心谈心之时,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下面是我们班的一些德育教育案例。 【案例1】转化学生与老师相冲撞的案例 我是今年新来的老师,正式上岗已经是十一月份了,刚来学校就接手了高一(2)班的班主任。上任之前,以前的班主任跟我说了很多班主任每天都要做些什么,班上某某学生是什么性格……得多留心!在第一个星期我就注意到此学生特别懒,每天早上都找理由请假,或是干脆不来!我发现后就找她谈心,并对她进行教育,慢慢的此学生觉得我给她面子,不当着全班的学生批评她,改善了很多,还敢于跟我说心里话。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一天晚自习此学生与某科任老师发生冲突,下自习后,老师把情况告诉我,是因为老师说了不要讲话了,但此学生还在讲,就叫她站起来,她不站老师就生气了,去抓她衣服试图让她站起来,那学生就跑出教室了。老师临走时说:“我真同情你带了这样的班级,你去和她讲让她来给我道歉,否则,我以后不让上我的课!” 我听了之后就打算去教室了解情况,经过厕所时,刚好看到那学生从厕所出来,她一看到我就说:“张老师好!我想跟你说点事。”我已经知道她要跟我说什么了挺高兴的,至少她能主动跟我说,事情就好办多了。我就说:“你说吧!”“张老师我很对不起你又给你添麻烦了,我刚才和某老师发生冲突了,事情是这样的,刚才上自习老师发试卷考试,由于没听清楚要做到哪,就问其他同学,老师就说我在说话,叫我站起来,可我不是真的在讲话,老师也不听我解释,我不服不想站起来,她就来抓我衣服,我就跑出去了”由于我们学校上课期间宿舍门是关着的,校门也出不去,所以我赶紧问她这两节课去哪了,“在厕所,没地方可去,老师我说的是真的,我们班的都可以作证。”我相信她所说的,我也知道这次的事是老师性子急了点,但我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更多的应该站在科任老师的角度处理问题,就对她进行教育:“作为一个学生,不管老师做得对与错,都不能在课堂上与老师发生冲突,在这点你已经错了,如果你实在想不通,课后在去找老师谈,你觉得呢?”她不停地点头说是,“老师急了批评你们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我不是也经常批评你们吗?”“不!张老师你批评我们是我们真的错了,我们服的,可……”“不管怎样,我希望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碰到类似的事得冷静,千万不要与老师发生冲突,不然吃亏的事你自己,明天去给某老师道个歉,就一切都过去了。”她一听急了“张老师我不想给她道歉,可以吗?”我知道她还是不服,就鼓励她:“错了就要敢于说对不起!这很难吗?……”最后她答应了,我很高兴这件事处理好了。第二天早上她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昨晚的事小娃都跟我说了,你说得很对,学生不应该与老师发生冲突,我会让小娃去给那老师道歉的,但是请你转告那老师,以后她在这样对小娃的话,我

一年级德育教育案例

一年级德育教育案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德育案例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而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我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深刻影响。经过案例分析,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只要用心做教育。用爱心、恒心、诚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再淘气的孩子也会有转变的一天。 一案例背景 我班一年级有位学生叫xx,是性子比较野的孩子。上课时间容易分神,下课容易疯闹和同学闹矛盾,基本同学打小报告的都有他的名字。自己的习惯也不太好。爸爸属于工作忙无暇顾及,妈妈总在外打工。 二案例过程 因为一年级学生胆子比较小,怕老师要多一些,但他基本开了好几个先例,先是将过早带到学校来吃,我当时让他在教室外吃完再进教室,并且嘱咐今后不让带进来食用。 还有一次带零食来,而且是不健康不卫生的垃圾食品,被同学发现并且告诉了我,我警告了他今天在学校不许吃,今后也不准带来。 孩子性格属于外向,上课基本会做小动作,不是低头在下面玩自己的,就是和同桌闹矛盾或者两人都分心做自己的事去了。上课总得点他的名字提醒他。作业完成程度也是不合格,不是没做完就是书面潦草不整洁或者做的不对。 后来了解他的情况后得知,爸爸妈妈比较年轻,也是打工繁忙,经常不管孩子,孩子基本是爷爷奶奶在管,但爷爷文化程度有限,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奶奶就是管理日常生活。

有一次早上,孩子忘了带个什么,奶奶要他等一会,奶奶回去拿,后来他等不及自己不做声先跑了。家里人急坏了。爷爷后来到校把他重重打了几下,当时孩子就哭了。 三案例分析 事后我为此找了孩子谈话,得知原因他说因为等的不耐烦就先走了。我跟他耐心讲了道理,带他设想了另外一种情形,他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另外我还跟他说了平时的表现状况,用询问的方式了解孩子都是想得到老师表扬的,也不想成绩在班级末尾。以此鼓励他平时要用心,上课要克制自己的行为,和同桌互相比赛竞争,看谁进步大。上课时多关注他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上课积极表现好的贴上红旗,得到十个红旗对应相应奖品。 在其他时间和他爸爸在网上交流多关注孩子,说了孩子的情况,家长表示愿意多抽时间嘱咐教育孩子,并且提醒他跟老人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在他妈妈难得接孩子的时候多说上几句,引起家长重视。 最近孩子上课表现积极,和同桌都在举手发言,站队时能尽力克制自己的动作,作业虽然进步不大,但能听话及时改正。有一天还主动问我,要怎样的表现能换大跳棋的奖励。 五反思总结 对于xx同学这样的后进生,我的良知让我没有放弃他,而是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利用好一切可以以德育人的机会,时时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学生自我品德的反思会左右学生

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影响与改进探索

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影响与改进探索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人 才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德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组 成部分,也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高校环境作为开展德育 教育的重要方法和关键手段,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对提升育人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高校环境主要 由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共同组成,其由高校的活动文化、观念制度、历史传承和物质设施所构成,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在高校特 殊环境和氛围的熏染下,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观念和思想, 对推动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D的XX大会议上,我 国政F正式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高等教 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高校环境的德育作用、提升立德树人 的育人质量,是相关高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高校环境与德育教育的内涵 11高校环境 高校环境主要包括人文景观、历史博物馆、科研成果、交往规则、行为方式、理论形态以及育人理念,是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 集合。高校环境是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所形成的文化活动、物质环境、校园氛围、行为规范以及价值理念,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学术氛围、文化氛围、校风学风以及艺 术氛围等。高校环境具有下列特点:第一,时代性。高校环境是时 代的特定产物,充分体现了时代的人格与理想,是社会环境的浓缩 和升华。第二,开放性。高校是知识和人才的汇聚地,其具有较强 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其开放性特点也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第三,复杂性。高校环境包括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外

来价值观以及现代文化,基于高校环境的复杂性特点,为德育教育 带来一定的挑战,例如在高校中有所抬头的暴力、色情以及享乐主 义思想,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带来冲击。 12德育教育 道德是社会行为活动、心理意识、行为规范、内心信念和社会 舆论的综合,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为爱社会、爱科学、爱劳动、爱 人民、爱祖国,对学生开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 念趋于主流,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绝大多 数学生都知道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物以及尊老爱幼等公德,在具 体生活中却存在不爱惜公物、随地吐痰、乱挤乱撞等问题,道德行 为和道德认知存在脱节。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一些腐朽、落后的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中,例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极端思想等,对高校环境进行了侵蚀,并且为德育教 育的有效开展增加了难度。 2高校环境对德育教育的主要影响 21陶冶学生情操 伟大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熏陶的力量是强大且重 要的,高校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其对德育教育具有直接 且长期的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的校园活动、稳定的校园秩 序以及优秀的教学队伍,都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感化和熏陶,促 使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 他人。情感的陶冶不是显性教育,其属于一种潜移默化、深层次的 影响过程,这种影响无法通过直接的德育教育来完成。当代大学生 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有所欠缺,通过良好和谐的高校环境,可以

高校环境教育浅析(3篇)

高校环境教育浅析(3篇) 第一篇:高校影视教育与环境教育探析 摘要: 当前,高校的影视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突破专 业教育的维度,进而扩展到环境道德培养方面。本文围绕高校影视教 育与环境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校影视教育推进环境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校影视教育推进环境道德建设的具体策略,希 望能对提高我国高校环境道德建设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影视教育;环境道德建设;关系 “环境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的组织机构为人们接受和遵循其 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塑造人的环境道德品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人们施加系统的环境道德影响的活动。它由中国政法大学裴广川教授在《环境伦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高校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全国高等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高校实行环境道德教育建设状况的好坏会影响大学生环境道德水平。 一、高校影视教育推进环境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十八大报告提出今后5年要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准则。为了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实行绿色教育,在推进环境道德建设方面,作为成就优质人才的高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一)社会环境道德意识的深化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和政府颁布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呼吁全社会关注环境和生态问题,建设社会公民的环境道德。环境道德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德教育,而是与人际道德教育相提并论的对待自然的态度教育,是提高环境道德素质的人格教育。只有将环境道德意识深化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首先政府决策者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对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不仅在政策上倡导、在法规上

优秀德育教育案例

优秀德育教育案例 我在批阅学生周记时,看到有个女孩在周记中流露出一种极度的伤感,却不愿说出原因,这非同小可!紧接着我又翻阅了同宿舍的其 他几位同学的周记,终于在一个同学的周记中了解到了一点情况:“老师,阿杜以为我们都不要她了,您要关心一下,劝劝她”。 对于这种情况,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班上一共有12位住校生,女孩子有6位,男孩子6位。6个人一个宿舍,女孩子在一起,肯 定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闹小脾气。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宏那么难过,舍友那么着急。我必需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分析,还要妥善处理。认真思考许久,我做出如下处理思路: 第一步:分别找她的室友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找出同宿舍同学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二步:再找她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第三步:利用得到的结论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对宏再度造成影响。 小霞因为让她帮忙到水,宏不管,俩人闹别扭,小霞一急跑了出去,宿舍六个人都出去追她,剩下她一个人,结果造成她的误解。 【感想】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应重视的便是学生的人际交往。平时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 爱甚至溺爱。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 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 不当。因此, 作为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其社会化 和人格成熟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及今 后成功地走向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方式已在国外普遍开展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已取得较大的成果。但毕竟国内的信息技术环境与发达国外不可同日而语,加之文化差异与地域特色,决定了国外在此领域的实践与研究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但无法取代我们的研究。 从国内情况来看,在部分中学都成立有自己的家长学校,但这些家长学校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而未能发挥家长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中的应有作用,此类的实践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探讨多,具体实践少;提出问题的多,拿出切实可行办法的少;理性思考的多,实践研究的少。不少学校也开发了家长学校网站,但这类网站与其他同类网站一样,只是将原来传统环境下的家长学校信息电子化。 本课题研究的趋势是:研究信息技术对德育活动方式的意义、价值,以及家、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施教的目的、内容和模式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旨在建构一种青少年网络德育模式,指导网络德育尤其是小学网络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都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2)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二十几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 (3)少年儿童时期的孩子最相信的是父母、最亲密的也是父母,在父母面前,他们无忧无虑,最乐于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父母,离开父母的呵护,他们就会茫然若失、进退维谷。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地间最无私的爱,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孩子的人。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最佳督导者和最佳观察者。 国内外的研究都已证明,在孩子的一生中至少有一个成人对孩子始终耐心地鼓励和帮助,对于孩子获得生活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还证明;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与他们父母的情感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您——伟大的父母,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能自我调节的人,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或套话。无数的事实都已证明,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爱,是孩子获得生活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家校互动联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校德育得到延伸和补充。 (4)建立健全、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对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

德育工作案例

德育工作案例:当孩子选择沉默 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总是调皮的,总是整天笑呵呵不知道孰轻孰重的,但是在我的班级里却有一个孩子,总是沉默寡言,总是闷声的与老师对抗,但正是他让我体会到了当一名好老师的重要性。 一、案例背景 我班有个孩子叫高聪,刚接触他是在他初二的时候,正 是青春期的孩子,个头高高的,很有个性。下课了总是一个人去上厕所,去商店买东西,上课时也是一言不发,几乎见不到他与同学交流。虽然作业一般都是按时完成,但是上课听不听讲却是全靠心情,科任老师经常向我发牢骚,让我忧心的同时也感到非常的可惜,忧心在于他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着班上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家都听他的,把他的逃学和反抗看成一种“酷”的表现;可惜在于他非常聪明,平时即使不听讲也能比其他学生考得好,稍微努力就是年纪前十,可他却一再退步,对学习漠不关心。于是我决定了迎难而上,势必要改变这个孩子。 二、案例过程 为了能够对他进行有针对性的动作,我首先接触了他的 原班主任刘老师,从刘老师口中我得知,这个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刚开始入校时虽然话也很少,但是从不犯

大错,也不存在上课不听讲的事,只是后来慢慢的,老师不懂他的个性,开始严加管教时,反抗心理越来越重。除此之外,我找到了和他同村的詹同学,他也告诉我,高聪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坏人,大家之所以听从他的,一是因为他聪明,二是因为他非常的讲义气。原来是这样,我更加懂得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这样的孩子不能硬管,必须用讲道理的方式去跟他进行朋友般的交流。如果能得到好的沟通,他不仅会是一名好学生,更会是一个好榜样。 随后我便开始找高聪同学谈心,每次他都是沉默的,我 说他听,但是没有发生任何他反抗我的行为,孩子心里什么都懂,但是他不说,我要做的并不是让他说出来,而是了解他,他懂得他会的我就不需要再次强加在他身上,这样他便不会反感。可是,尽管我找他谈了无数次心,在一次晚餐时他还是逃学了,当我知道这件事时,犹如五雷轰顶,整个人震惊了,我所做的一切难道不起一丁点作用吗?找到孩子后,我给他父母打了电话,并且向他的伯伯和村里周边的人了解了情况,原来高聪的家庭是不完美的,他的父母离婚了,妈妈已经有了别的家庭,父亲对他的管教十分放松,一直寄住在伯伯的他从来没有体会过被关心被照顾是什么感觉,于是我改变了策略。 从那以后我不在频繁的找他谈心了,我开始默默地关心他,偶尔低声问一句冷不冷,偶尔笑着拍拍他的肩说他很不

幼儿园德育教育案例

裕展希望小学张霞 情景一: 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地玩具在教室里自由地玩耍.永斌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蓉蓉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蓉蓉,我们一起玩滚球吧!”蓉蓉小朋友同意了.可是当蓉蓉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永斌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起来,也不管蓉蓉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这时老师对永斌小朋友说:“你为什么抢别人地球玩?”永斌小朋友说:“我没带球来,这个球是向她借地!”老师说:“你刚才这样地做法不是借,而是抢!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地同意后才能拿来玩!”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情景二: 过了几天,永斌小朋友特别神气地拿着一个漂亮地皮球在玩抛接球.这时文凯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永斌借球玩,可是永斌小朋友说什么都不肯.文凯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永斌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地说:“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地东西!”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文凯小朋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真正地团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案例分析: 出现上述地情况,明显可以看出永斌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地孩子.在与他妈妈地交谈中得知:永斌小朋友地家里有个岁数比他大很多地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爸爸妈妈也都很宠爱他,对他地任何行为都是善意地认为“他不是故意地!”“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也强烈地感受到了永斌小朋友身上地这个不好地缺点,发现因为他地这一缺点,导致了他平时在班中比较孤立,大部分小朋友不爱和他一起玩.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新世纪对新一代地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地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具有极强地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地品质.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地行为对孩子将来地成长是非常不利地.为了让幼儿地行为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地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地形成打下良好地基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采取地措施: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首先,通过交谈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地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地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地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地风风雨雨,我想首先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因为孩子地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形成地.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地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地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地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地表现变地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地东西.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地人是不受欢迎地,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地错误.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地好玩地,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地咬一点点也行.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地,并且适时地教育他.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地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地.因此在平时地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根据大家地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地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们也有意识地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地小朋友与永兵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永斌小朋友在与他们地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地熏陶.做为老师,对永斌地每一次点滴地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对他地行为表示肯定,让他及时地感受到分享带来地快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地习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网络环境下德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总结)

网络环境下德育方法的创新研究----网络环境的搭建 学校自承担“网络环境下德育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以来,我一直担负着网络环境建设这一重任。回顾几年来所做的具体工作,点点滴滴的经验让我不得不启动电脑,把这几年所做的工作做一回顾,写一写体会,以激励我继续努力工作。 07年冬季我接到本课题组任务,经过认真分析,我在163上开通了课题组博客,即https://www.360docs.net/doc/4a1098672.html,/sixiao16@126。我主要负责课题组活动内容及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资料的上传工作及本博客的维护工作。同时,为了方便课题组成员,我在领导的要求下分别给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也申请了本课题组的博客,同时也开通了各位的邮箱,例如:sixiao16@https://www.360docs.net/doc/4a1098672.html,。并且及时安排课题组教师学习了博客的应用,同时我也在网络中找到关于博客的相关内容发到博客上,让课题组教师浏览学习用,并以我申请的课题组博客为范向大家介绍博客的应用及使用。 我于次年开春,又把德育教育基地开辟到了QQ上。现在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还是教师,有一个群体在逐步地用到了QQ。QQ不仅是聊天的工具,还可以书写个人空间,QQ空间是一个很好的德育阵地,如何发挥好QQ,是摆在学校德育教育面前的又一新问题。为此,我在08年3月5日,用自己的QQ号建立了一个群,即“沟通从Q开始”群号为“57279710”。本群服务的宗旨是“这是一个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的纽带,这里更是学生快乐成长

的天地。”,并开通了群空间。这一做法,证明我们不再一味地强调禁止上网,禁止聊天。这是一大进步,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网络离我们太近了,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离不开网络,离不开QQ。我想,在我的这个群里,要把学生集中起来,把关注我们学校发展的家长联系起来,让我们共同来教育学生,给学生创建一个宽松愉悦的网络环境。本群自建立至今,以达到最高上限100人。为些,前些时间,我和其他管理员商定把在群里不说话的先踢出,待学校领导认可时再进行管理。本群管理员教师两名,学生两名,并且对于学生,我们这个群采用实名制进行聊天,这样更进一步进行了管理和监督,让学生文明上网,文明聊天。同时还有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的问题进行实时帮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德育教育,网络德育教育平台基本构建,不过仍有需多问题存在,需要领导的重视与关心。 “沟通从Q开始”这个群,在学生德育中只起到了实时教育的平台,对学生完整的德育教育还不够全面。德育教育要扎实,要全面,由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的开展更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此,经过对163博客的深思,我发现163博客,并不能很好地把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的图片新闻展示给学生,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展,也结合实际,我又偿试地在好看簿中开通了德育教育的阵地,即开通https://www.360docs.net/doc/4a1098672.html,以图片为主的博客,在上传图片的过程中,对图片加以解说,学生和家长能很好的了解,大家也喜欢,

德育教育故事案例精选

德育教育故事案例精选 本文是关于德育教育故事案例精选,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德育教育故事案例一 “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某。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题目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题目 建国以来,对德育问题的自觉关注和回应,为德育保持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活力从而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提供了强劲的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也被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育教育的好坏,关系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下面学术堂整理了最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大学毕业德育论文题目,欢迎各位借鉴。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题目一: 1、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与雷锋精神的形成 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探析 3、管理学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道德教育的问题研究 5、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问题研究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7、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8、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研究 9、新时期官德建设问题研究 10、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1、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

12、“沧州好人”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3、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15、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研究 16、社会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 1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 18、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 19、银行柜员道德风险研究 20、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 22、不一样的英雄 2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24、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25、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建国以来我国道德榜样的标准问题研究 27、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8、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 29、论社会主义商业诚信道德的建设研究 30、老子玄德思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3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32、《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 33、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 34、雷锋精神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35、新闻失度对公众道德评价的影响研究 36、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 38、公职人员见义勇为行为动因研究 39、儒家乐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 40、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研究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题目二: 41、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探究 42、大庆石油工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43、道德榜样论 44、道德冷漠研究 4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46、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47、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 48、以中国梦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 50、台湾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51、道德选择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52、仁爱道德精神的失落及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