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合伙人模式

城市合伙人模式
城市合伙人模式

城市合伙人模式究竟是什么

最近有不少创业者找到我们想招募城市合伙人,而城市合伙人这个商业模式恰好是这两年才开始兴起的,网络上招募城市合伙人的声音络绎不绝,这就引发了我的好奇。

我问了身边的一些朋友甚至是反问创业者,城市合伙人是什么?然而得到的答案八九不离十,和招商加盟,代理经销商这些差不多吧,就是换了个马甲。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上网找了许多正在招募城市合伙人的案例,各行各业的都有,除了小部分的项目我觉得是真正领悟到了城市合伙人的精髓之外,其他的所谓“城市合伙人”和加盟商,代理商,经销商,分销商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在说自己的项目有多好,交个加盟费开店拿提成等等。

为什么城市合伙人模式开始兴起?

在我看来,城市合伙人的商业模式比传统经销加盟渠道的模式更加先进,而且在新零售这个概念出来以后,城市合伙人需求开始集中爆发,很明显传统经销渠道在新零售的冲击下不再适应长尾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无论目前是线上还是线下分销渠道都存在一个弊端,就是“成本高昂”,线上淘宝天猫流量贵,线下实体门店烧难以为继。

线上低价竞争,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为什么?因为在淘宝天猫这些成熟的商城,不花钱想要和同类产品竞争几乎不可能,你的商品想要一个好的位置展现就必须花大价钱买流量,大部分的钱都投了广告只能压缩产品成本,否则谈何利润。那么对于那些刚开始成长的小众品牌,产品质量不错,但是花不起钱的店铺怎么办?

似乎做线下招商加盟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现实是传统渠道分销的水很深。创业者害怕加盟商会破坏自己的品牌,于是很多公司最后又花大价钱收归直营,周黑鸭当初亏钱也要收回加盟店就是这个原因;另一方面加盟商也担心项目方品牌做大了会过河拆桥,“坑”加盟商的钱,这样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过。

城市合伙人模式到底是什么?

线上线下传统分销渠道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市场趋于饱和,头部效应明显,广告成本高昂。于是需要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出现,让创业者能够花小成本将产品推向市场,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消费者能够通过另外的方式发现小而美的零售品牌,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这其实就是城市合伙人模式的初衷。那么说了这么多,城市合伙人到底是什么,和传统分销渠道有什么不同?消费者,城市合伙人和项目方三者之间都能够获得什么呢?

简单的说,城市合伙人是在传统分销渠道的基础上融合了粉丝经济,会员经济,合伙人制度等一系列中心思想从而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城市合伙人与项目方两者的关系从加盟的分散式管理摇身一变成了合伙人制的集中式管理,既分散了直营风险,管理也比加盟紧密。

于是企业就变成了对内加盟,对外合伙的一个整体。城市合伙人其实是不需要缴纳加盟费的(当然也可以象征性地收取品牌保证金,但是金额不会很多),因为其本是既是用户也是股东还是合伙人,所谓的“品牌保证金”其实就相当于入伙(股),双方共同经营品牌,按协议进行分红,合伙人自己的销售额还有提成。这样的合作模式体量轻,双方利益捆绑(城市合伙人要是把品牌做坏了也是自己的损失),创业者获得了低成本快速扩张市场的契机(如果是请销售团队还得发工资);城市合伙人获得了低成本创业的机遇(自己无须太大的资金投入);消费

者能够获得更舒适的产品体验和发现高质低价的商品(没有中间商差价)。

城市合伙人的商业模式将直营和加盟的优点都结合在一起,创业者,城市合伙人,消费者三者形成了三赢局面的良性循环。当然城市合伙人在现实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创业者如何找到合适的城市合伙人?城市合伙人作为后来者如何熟悉创业者的品牌文化传递给消费者?产品“水土不服”怎么办?

因此,城市合伙人是有一定门槛的。不仅要对创业者所处的行业要有一定认知,而且还要有一定的人脉,资源甚至是渠道。即使没有相关行业经验,企业管理能力,快速学习能力这些也是需要具备的。所以城市合伙人不再局限在单个“人”上,商家,企业(团队),甚至是上下游供应链都可以参与其中。

所以,城市合伙人模式需要做到求同存异,更要做到因地制宜。在新零售时代,创业者得到的不仅仅是转型的契机和突破口,更重要的是通过城市合伙人的管理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传递给消费者,让他们成为口碑传递的主力军,为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未来连锁超市发展的模式

1.未来连锁超市发展的模式是什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新型的消费观念和顾客需求的情况下,连锁超市面临着越来越重要的转型发展问题。由于连锁超市目前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适应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转型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连锁超市发展模式的变化必须要从经营管理的观念上进行根本性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未来超市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弥补目前连锁超市的缺陷和解决其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的。因此,探索未来连锁超市的发展模式需要从现在连锁超市所体现出的问题,即其与市场未能完全适应的地方。 根据对苏果超市经营管理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其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顾客满意度、从业人员、促销手段、购物环境五个方面。 商品的供应是超市经营的基础,供应链管理不科学将会带来严重的问题。首先,建设成本和投资风险较大,同时,管理如此大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如果缺乏具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将会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其次,配送规模缺乏柔性,配送客户单一:苏果物流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仅仅是苏果在市内的各超市,出现了配送规模缺乏柔性,客户单一,难以提高配送效率、创造规模效益。第三,缺乏有效的信息,整个分销和配送过程效率较低。缺乏专业人员,导致管理不完善,使物流资源没有实现最大化应用。第四,缺乏完善的供应链支持,货源风险仍然存在:苏果超市供应链体系中的信息流往往不稳定,物流支持也不是很固定,并且由于组织间合作的临时性,信任与支撑也无从谈起。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营,并未缓解商品质量、商品数量等货源风险。最后,缺乏完善的信息平台支持,运营效率较低。零售商因货架管理不善导致部分顾客流失,销售额下降,进而利润下降。 超市的作用就是满足顾客需求,顾客的抱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商品的价格偏贵;第二,客户服务方面不到位;第三,便民设施,例如停车场,这方面不不完善,第四,促销活动有缺陷。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导致客户服务乏力的主要原因。苏果启用的大部分是下岗人员, 又没有进行再就业培训。超收银员表情僵硬, 更有甚者当消费者没有零钱付款时, 就会召来收银小姐的埋怨, 所有这一切均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 素质低的体现, 同时也是使顾客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苏果超市的促销手段也比较单一。除了低价是苏果超市一直使用的促销手段, 其次就是公交车路线广告。另外, 在主要商业区竖起了一批路牌, 让苏果超市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虽然这两种促销手段均获成效,但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显而易见,这种单一的促销手段并不是长久之策。 最后,货架商品陈列不科学,购物环境不够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店铺门口,自行车停放混乱,没有专门管理;货架摆设太拥挤,同种商品在货架上陈列过多,减少了顾客选择的机会, 而且有些过期产品也无人更除。 针对这些问题,连锁超市想要转变发展模式必须树立超市盈利必须建立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这个观念,也就是说,超市必须要满足顾客的需要,更贴合顾客的需求,适当的做出一些调整。 首先,出售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可以适当减少。超市辐射半径是有限的,人们购买生活用品不会特地跑到较远的地方去,所以,即便是大型超市也不必经营过多的商品品种。从成本的角度看,经营过多的商品品种数会增加超市的经营成本。商品品种数量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库存变大,库存资金占用大,物流配送成本变高,营销费用变高,经营面积占用大,商品管理难度大,管理人员随之增加。从顾客角度看,一个商品功能差不多,往往有多个品牌,超市往往有多节货架陈列。超市陈列那么多品牌,让顾客去挑选。超市控制商品品种数量,

未来城市发展理论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 本文全面分析了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理论,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理论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化未来城市内涵理论趋势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研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问题,有必要深入系统地把握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理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主题,是对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大战略。城市化是动态的演化过程,城市化发展理论也是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各种理论的演进,体现了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这些理论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城市化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城市化运动过程和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而且能够使我们在城市化建设中少走弯路,更自觉、更有意识地推进和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内涵 关于城市化的概念,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定义,这是因为城市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涉及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各学科从各自的研究角度、研究领域提出了适合本学科特点的城市化定义,尽管不同学科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大家一致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它包括人口的非农化、产业的高级化、地域景观的复杂化等。城市化既然是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涵义是丰富的,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界定。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的学科依据各自的角度而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学对城市化含义的理解 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提高。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标准,也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许多学者把对人口城市化的研究作为研究城市化的突破口和主要内容。因为人是文化的载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在地域内的大量聚集是城市化的重要前提,在人口聚集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城市聚集功能和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促使城市发展、城市辐射功能加强,使城市化得以实现。 2、地理学对城市化含义的理解 指从空间上看,非城市地域逐渐转化为具有以集中和高密度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性地域特征。从空间、地域角度上看,一个城市有许多次级地区,如商业中心、工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4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通知的形式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将是指导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发展总体目标为: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在理念导向上,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以人为本,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倡导因地制宜的理念,优先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倡导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考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性能。在目标选取上,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动产业发展同步,政策标准形成与推进过程同步。在推进策略上,坚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先政府带头后市场推进,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虑其他群体,先规划城区后设计建筑”的思路。《规划》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房、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着力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老旧城区的生态化更新改造五大方面。 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新产品博览会上说,近5年,我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精)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 【2010年10月上下半月VIP 会员免费更新下载】454份 5.2G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中国城市化是中国也是全球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无疑将为全球和中国的诸多领域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分析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了解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对于区域、国家或是国际,政府、企业或是非营利机构,投资者、旅游者或是居民,未来进行前瞻性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增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按照国际一般规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下发展水平阶段,国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增长正在释放,正像外部需求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一样,国内巨大的需求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外向型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正在面临外需和工业“双难依赖”的新形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必将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有力地释放被结构扭曲压抑的潜在生产力,有效地提高国名经济的整体效益,更是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 2、资源环境状况及布局:资源稀缺,空间分布不均。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以水资源为例,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少水地区。目前,中国内地现有的661座城市中,约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420多座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30座特大城市长期缺水。就土地资源而言,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土地人均占有量于较小的国家,国家内人均土地面积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加。2008年中国耕地为18.26亿亩,到2020年将减少到18.05亿亩。这也就是说,在未来11年里能够农转非的耕地是2074万亩,平均每年不足190万亩。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观察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首先,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近200年来,城市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快速扩张,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熊熊燃烧中得以实现,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水源/地源热泵等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利用 其次,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将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模式。城市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带来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人们生活的环境面临恶化的趋势。成为“资源-产品-回收-再利用”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 第三,城市的运行将具备“感知”和“自适应”能力。射频识别RFID、下一代无线通信网 TD-LTE、智能交通及智能安全监控等系统的集成应用, 第四,知识型服务业将成为城市未来产业的主要形态。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5%,发达国家已越过70%。未来的城市将形成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教育与研发服务、创意以及产品设计等相关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形态。第五,城市带、城市群(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快捷便利的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将城市与城市有机地联接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带、城市群(圈),如日本东京城市圈、英国伦敦城市圈、德国鲁尔城市带和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城市圈等。 一.未来3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地带仍将是投资的热点地区。 首先,从石油、铁矿、粮食、棉花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来看,国内的储量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大多是从资源开发起步的,而资源开发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其次,沿海地区的产业密集度高,企业之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以降低生产成本。再次,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小,社会管理成本低。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总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望缩小。政府投资的倾斜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收入的提高。东西合作的加强、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活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而且能够提高工资水平。随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口将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向东部地区流动,西部地区的人口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分子”增加,“分母”减少,人均收入必然增加,相应东部地区的“分子”“分母”同比例增加,因此二者的差距是有望缩小的。 (二)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三)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 省域范围内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规模不等的城市大都是相应不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它们不仅集聚着区域内先进的制造业,也是区域内的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对区域的经济活动起着调节、辐射的作用。(四)京广线中段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望崛起(五)中国经济重心有北移的趋势(六)国际合作继续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二、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并逐渐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城市发展也将出现多样化的态势。

关于未来城市发展构想

关于未来城市发展——科技环保可持续 随着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与技术的权力,从而使城市发展在世界中心舞台起到主导作用。虽然城市在人类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今城市的运行模式就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就是否能够解决面临的挑战:低效的城市管理方式、拥堵的交通系统、难以发挥实效的城市应急系统、远不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等等。当城市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时,城市必须应用新的措施与能力使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城市必须使用新的科技去改善她们的核心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与利用有限的能源。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就是创新要素的主要聚集地,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引擎。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人类必须努力寻求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疑就就是城市转型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也就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难题。我

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许多因资源而建的城市,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生产难以为继,负担日益加重,财政日益陷入困境。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事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问题。 切实节约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矿产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无论就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都应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与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与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遏制资源浪费与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利用衍生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化解资源矛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挖掘技术潜力,鼓励寻找接替资源。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要推动科技进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要抓住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在关键技术与前瞻性技术方面,集中力量开展应用研究与创新研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业发展。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就是未来,人类总就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就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与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来说还有着特别的意义。首先,城市中由于人

中国城市未来如何发展

看病贵,父母养老难,交通拥堵,头次做父母缺乏规范的常识指导,养二胎经济条件不够,自己养老没着落。环境污染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工作的复杂程度已远非当年可比。如今,中国不仅拥有可比肩发达国家的城市数量,还拥有不逊色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知名大都会规模的城市。 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交通拥堵、工作与生活功能区隔分明、“鬼城”“睡城”频现、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致暴雨内涝…… 时隔37年,中国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总体思路 1.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2.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空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55%,相比改革开放之初不足20%的城镇化率,有了巨大进步。但与国际发达国家80%左右的高城镇化率相比,未来发

展空间依然很大。随着城镇化率超过50%,我国正进入以城市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发展新阶段。转型关口,未来中国城市工作怎样谋篇布局? 如何布局城市? 3.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 4.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5.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如何规划城市? 6.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 7.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 8.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面、更舒心、更美好。 9.要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如何管理城市? 10.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未来城市发展理论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容提要] 本文全面分析了城市化的涵与主要理论,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理论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化未来城市涵理论趋势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研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问题,有必要深入系统地把握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理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主题,是对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大战略。城市化是动态的演化过程,城市化发展理论也是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各种理论的演进,体现了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这些理论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城市化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城市化运动过程和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而且能够使我们在城市化建设中少走弯路,更自觉、更有意识地推进和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涵 关于城市化的概念,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定义,这是因为城市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涉及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各学科从各自的研究角度、研究领域提出了适合本学科特点的城市化定义,尽管不同学科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大家一致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它包括人口的非农化、产业的高级化、地域景观的复杂化等。城市化既然是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涵义是丰富的,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界定。城市化的涵十分丰富,不同的学科依据各自的角度而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学对城市化含义的理解 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提高。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标准,也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许多学者把对人口城市化的研究作为研究城市化的突破口和主要容。因为人是文化的载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在地域的大量聚集是城市化的重要前提,在人口聚集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城市聚集功能和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促使城市发展、城市辐射功能加强,使城市化得以实现。

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社会,大都市的弊端早已暴露无遗,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空间拥挤、城市蔓延、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等问题成为社会难题,世界上一些大规模城市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同时,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社会变革,文章立足信息技术,通过探讨远程办公对现代企业运营的冲击,构想出分散联网的企业运营模式,并提出信息时代城市发展将由大都市化转向中小城市联网化,以及转化条件和途径。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小城市;联网化;物流;交通;金融 大都市产生于工业时代,工业生产聚集起了大量资源和密集劳动力,劳动力的聚集又需要消耗更多资源,这样,资源和劳动力的聚集就成就了大城市。随着时代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占有比重越来越低,已经降为国民经济总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另一方面,社会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从工业时代走进信息时代,同时,大都市已经暴露出人口、环境、资源等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1 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城市化 1.1 大城市的起源 大城市化起源于工业时代,在工业社会,从事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密集的劳动力和大量的资源,这样就聚集起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和采集业工人,在那个时代,金融、交通、信息、物流并不像当前这么发达,产业链内的企业地理位置越靠近成本就越低,所以,在工业时代,对于个体企业来说,城市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低,市场和商业机会也越多,在利益驱使下,城市化的速度非常迅猛,城市逐步形成,甚至出现了很多人口上千万的大都市。 1.2 城市化的正效益 城市起源于商业活动,反过来又是商业活动的载体,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 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业时代,城市是市场的载体,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市场,如果没有城市化就没有市场经济。 ②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市场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也是深远的,商业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市场为社会各个领域聚集起了人力和资金,如果没有一定规定的城市作载体,大型科研机构、医院、学校都不会出现,社会也不会像现在如此繁荣进步。 ③对文明的推动。城市化促使人的聚集,人的聚集推动了文化交流,推动了文明进步。

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

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 【摘要】自从城市产生,人类就不断的探索理想城市的发展模式。从希波丹母的米利都城到古罗马时期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对于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的描述,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的出现。以至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百鸟争鸣般的城市发展模式上的思想和论证,促进了城市从原始的居民点一步步发展到了当今繁华的大都市,更是促进了人类对于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本文,笔者将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见解。 【关键词】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多功能 一、理想城市模式——多功能城市的定义及特征 那何为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的城市模式?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对于城市中的资源,市民的使用权利和机会是均等的。城市设计和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应当考虑到所有人的利益。现在有些城市设计和规划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可在具体实施时顾及了极少部分人的利益。 2.城市的各个部分要有很好的可达性。美国著名的城市问题研究者杜安尼(DUANNY)指出,现代城市规划中将土地利用性质严格分开,每类土地占据一个完全的地区,后果之一就是不方便。 3.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这点几乎是老生常谈了,但在未来城市中,这点将更为人们所重视。依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汽车数量在未来很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其大量使环境污染将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创绿色交通系统,开辟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新型交通模式。 4.高科技对城市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生活条件,而由于环保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功能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正如杜安尼(DUANNY)例举的,由于技术的进步,现代许多的工厂安静整洁,我们没有原因不把它们安置在相对靠近居住区的地方。这也为小地块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城市功能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 5.在经济上,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内生产式的发展模式。现在不少的城市是基于外部发展的“城市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JOHN FRIEDMANN 教授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 可见,传统的功能单一,依靠外来资金生存的城市(如资源城市),将不适应未来的区域合作和发展,城市的弊病将越来越突出,这种城市也是必将被淘汰的。

未来城市八大趋势

数据驱动的未来城市八大趋势 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每次科技的飞跃,都推动城市形态巨大的变革:从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伊始,铁路网、电力网给城市和区域带来了爆发式发展的动力;汽车、高速公路、电梯等技术的普及,又成为现代城市横向扩张和纵向生长的基础。如今,我们正处在新的技术革命和城市革命的起点,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继成为城市生活中新场景、新应用的焦点,是人们在实体城市空间和虚拟空间中进出交互,不断丰富城市体验和创新生活的引擎。智慧城市建设,则是我们对未来城市形态和运行模式的推演和定义过程。 然而多年来,智慧城市不断挣扎在ICT企业以技术为主导、以产品为卖点的“功利主义”漩涡中,几乎逐渐变成了一个向政府倾销软硬件的带货概念。近年来,以连接和服务为起点的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智慧城市市场,我们也非常期待看到他们带来一次向人本位、服务本位和发展本位跃升的智慧城市转型。通过提供开放、多元融合、全程式的服务,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将回归到如何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保障城市智慧化发展与市民福祉的不断提升。智慧城市的“智慧”二字终究需要体现在更便于人类生活的城市,更有利于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不久前,腾讯提出了“WeCity未来城市”概念,作为腾讯参与智慧城市产业的纲领,我们很高兴看到其中提出了去中心化,人人都能参与城市的建设和治理的理念,在技术层面,也提出了分布式智能和模组化中台等,这些都符合我们对智慧城市未来方向的预期。 智慧城市的初衷是更好地解决现有的城市问题。要合理、高效地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准确地发现并描述问题,其次需要有良好的寻找解决方案的机制,这样才能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不能一开始就陷入到技术问题中,更应注重理解城市从规划、建设、运营到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的相关者,包括市民、城市管理者、企业和相关组织等等,应考虑到不同主体的角度、利益和模式的差异性,需要多方协同

浅谈对TOD、SOD、AOD三大城市发展模式的认识

浅谈对TOD、SOD、AOD三大城市发展模式的认识【摘要】: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就是城市的快速扩张。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相应出现:城市内部交通拥堵、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等。以及城市在扩张中呈现出的一些经济现象,催生了城市规划师们对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本文通过对三大城市发展模式的优缺点简要阐述笔者的认识。 【关键词】:TOD、SOD、AOD、发展模式、土地利用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城市土地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城市社会活动的载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扩张不断加剧。城市问题不断凸显,故而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它所强调的就是“经营城市”。经营城市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第一推动力。经营城市就是对构成城市空间资源、功能载体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及其相关延伸资本进行集聚、重组与运营,从而实现资产价值的行为和过程。TOD、SOD、AOD就是经营城市的三种常用模式。 1、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理论 1.1、TOD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模式 在饱受了城市无序蔓延带来的交通拥挤、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恶果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如何建立一套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有利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体系。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的杰出代表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 倡导提出了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模式,该模式旨在建立一种适合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强调公交优先理念,并沿公交走廊加强紧凑布局的综合土地利用。这一模式的提出很快得到了城市规划领域专家的普遍认同,并在美国、西欧、亚洲的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产生的根源,城市的形成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决定了城市的交通需求,不同的土地利用格局会形成不同的城市交通量和交通结构。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的发展与演变会影响土地利用格局及

关于未来城市的探索

关于未来城市的探索 [摘要]随着城市在空间上的扩展、人口的大量聚集以及城市经济活动的增加,城市面临着诸如巨大的生态赤字、低效的城市管理、拥堵的城市交通、恶劣的城市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生态及城市问题。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未来城市必须以更加生态、更加智能、更加富有魅力为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从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方面分析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未来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扩展、人口的大量聚集以及城市经济活动的增长,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以及技术权力,从而使城市在世界发展的舞台起到主导作用[1]。 同时,城镇的发展也对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格局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低成本资源和高强度要素投入的高度依赖导致大量城市正面临着诸如巨大的生态赤字、低效的城市管理、拥堵的城市交通、恶劣的城市生态环境等问题。而这

些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若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及城市活力的丧失。 与古代城市相比,现代城市的功能和内涵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如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建设发展情况不仅是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保证城市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变提升城市管理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优化资源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促使城市从“粗放型”、“外贸依存型”模式向“集约型”和“内生型”模式转型。突破当前城市发展瓶颈,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建设方向和内容是当前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未来城市的内涵和主要发展方向。 2.未来城市的内涵 1996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在《伊斯坦布尔宣言》中指出:“城市必须成为让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可以说城市发展的根本 目标是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实现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城市距离这样的发展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去展望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以及更美好的未来。

未来城市综合体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

戴德梁行程家龍:未来城市综合体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日前,戴德梁行华南及华西区总经理程家龍先生在行业峰会上表示,未来的城市综合体(专题阅读)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与轨道交通综合建设、租赁相结合将成开发商(专题阅读)的主流开发模式。同时在运营模式上,对接资本市场、体验、差异化运营也将更加深入。 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城市交通枢纽、综合物业三种项目的增多,使得城市综合体在中国发展的非常蓬勃。 趋势一:未来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更加注重差异化 随着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不断增加,开发商们往往宣传时都号称为甲级写字楼、国际化Shopping mall,力求高端大气上档次。为了在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中凸显优势和差异,开发商们须在从楼宇形象、自身配套到软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在寻求不同的差异化体验。 如写字楼须注重空间设计、空中花园、绿色植被等,购物中心等商业物业从细节入手,小到转角指示牌、洗手间设计,大到中庭设计、引进业态等各方面,力求新意与众不同。 趋势二:与轨道交通综合一体化成开发趋势 便利的轨道交通可以扩大综合体的辐射范围并带来旺盛的人流量,与轨道、机场等交通综合一体化开发的综合体,在城市商圈中的地位也将提升,或处于交通枢纽,或城市商圈核心,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更高。 近些年来,随着二三线城市地铁、轻轨的开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倾向于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与轻轨、地铁无缝对接也成为众多商业项目招商宣传重点突出的要点,品牌商家择址的重要参考因素。毫无疑问,交通是商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将商业与交通融合,将是未来综合体开发的主要趋势。 同时,部分省市已经将交通因素纳入城市综合体的硬性指标中。如广东省政府2012年下发的《关于第一批珠三角城际轨道战场TODZ综合开发规划的批复》,提出大力推行TOD开发模式,创新城市空间组织方式,促进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成都出台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规划管理补充规定,城市综合体的规划选址和规划均要与地铁线路的规划建设相呼应,应注重与交通节点,尤其是与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 趋势三、租售相结合成为城市综合体发展的主要模式

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精)

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 2009年11月22日10:12凤凰网论坛 中国城市化是中国也是全球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无疑将为全球和中国的诸多领域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分析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了解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对于区域、国家或是国际,政府、企业或是非营利机构,投资者、旅游者或是居民,未来进行前瞻性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增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按照国际一般规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下发展水平阶段,国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增长正在释放,正像外部需求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一样,国内巨大的需求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外向型、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正在面临外需和工业“双难依赖”的新形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必将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有力地释放被结构扭曲压抑的潜在生产力,有效地提高国名经济的整体效益,更是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 2、资源环境状况及布局:资源稀缺,空间分布不均。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以水资源为例,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少水地区。目前,中国内地现有的661座城市中,约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420多座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30座特大城市长期缺水。就土地资源而言,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土地人均占有量于较小的国家,国家内人均土地面积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加。2008年中国耕地为18.26亿亩,到2020年将减少到18.05亿亩。这也就是说,在未来11年里能够农转非的耕地是2074万亩,平均每年不足190万亩。 3、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和资源全球共享。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格局造成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发达国家依靠其在高端技术和高端产业上的垄断地位,攫取

未来城市发展构想

关于未来城市发展——科技环保可持续随着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从而使城市发展在世界中心舞台起到主导作用。虽然城市在人类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今城市的运行模式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是否能够解决面临的挑战:低效的城市管理方式、拥堵的交通系统、难以发挥实效的城市应急系统、远不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等等。当城市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时,城市必须应用新的措施和能力使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城市必须使用新的科技去改善他们的核心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有限的能源。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要素的主要聚集地,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引擎。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人类必须努力寻求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疑就是城市转型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也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难题。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许多因资源而建的城市,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生产难以为继,负担日益加重,财政日益陷入困境。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事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问题。 切实节约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矿产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都应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推

低碳生态城市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研究

“低碳生态城市”—— “低碳生态城市”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未来城市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y g Low-carbon Eco-city——The Strategic Choice Of Future Cities For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李迅、刘琰 Chinese Society for Urban Studies Li xun \Liuyan 2010-03-25 1

1.全球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关系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carbon emissions and urbanization emissions and urbanization 2.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转型发展的趋势 3.中国向低碳生态城市转型发展的愿景设计 4.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行动路线图设计 4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行动路线图设计 2

1.全球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carb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climate change,carbon emissions and urbanization ?(1)气候变化是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challenges in the 21st century .?(2)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How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concern.?(3)形势分析——从科学共识到全球行动 ?Situation analysis ——from scientific consensus to global action.?(4)碳排放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Carbon emission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mpact on climate change.?(5)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Carbon emissions and urbanization intertwine and affect each other.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