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方法

史学理论与方法
史学理论与方法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都需要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否则研究者只能是在黑暗中摸索最后误入歧途。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过去的人或事,而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的现代人又不是这个历史过程的参与者,我们无法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历史的发生和发展,只能借助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来尽量客观公正的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对于历史学得学习和研究尤为重要。学习朱本源先生的《史学理论和方法》,不仅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历史学理论,各个史学流派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和对历史研究所做出的贡献,最为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指出了研究历史的宝贵的方法,对历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研究历史。

历史学得研究首先要清楚历史的本质是什么。对历史学的认识决定了研究者如何来研究历史。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文世界的历史,它的工作不仅仅是考订史实,更重要的是要解答史实背后的人文动机,也就是人类的精神生活。正如何兆武先生所言“历史学研究的,乃是从外在的史实考订深入到人类的内心深处,即人类的精神生活和人文动机”。但是,历史人物的人文面貌经过历史学家的重建就不可能是其本来精神面貌的原状了,而只能是历史学得再创造。历史意义也只能是读者通过历史学家的再创建所赋予的那种意义。历史即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历史的两重性在于它是客观规律和主观创造二者的合力。历史的两重性源于人的两重性。人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既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又受到社会规律的支配。但是人又是自由的,他以自由的主体进行创造和抉择。因此,历史学也具有科学和人文两重性。历史学得对象是组成群体的个体,是具体的人。历史学得结论也不应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而要深入到具体的个性中。历史首先是人文史,它一方面固然要服从自然界的必然规律,但是同时它又是人文动机作用的结果。历史研究的要害是对人文精神的研究。对历史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对史料的研究,但是史料并不是史实,我们的历史并不是由所谓的客观事实直接给定的,而是通过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我们的意识所折射出来的。历史学有更多的自由创作的成分,这是历史学得性质所决定的。

任何一个历史编纂学家的著作的精神实质,或是研究史学史,都必须要探讨历史的理论和方法论。美国史的研究是众多历史研究的一个方向,它具有历史研究的一般特点,但又具有自身特殊的特性。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历史,它的起步晚,但是发展很快。在两三百年之间由一个殖民地发展为一个超级大国。中国近代遭受到西方的殖民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研究美国历史可以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而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也为美国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方法和指导。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我们研究美国史的很好的工具。下面我将从几个史学

流派的观点来分析其对美国史研究的益处。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的历史编纂学的模式最重要的是重视史料和历史的客观性。在对美国史进行研究时我们要研究第一手的资料,探究历史的因果联系,并探讨历史的规律性。实证主义最重要的是兰克学派和孔德模式。19世纪的自然科学要成为科学的两个条件是首先要确定事实,其次要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进一步发现支配因果联系的普遍规律。兰科学派的特点是通过史料批判以确定事实,凡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事实都是单一的即不重复的,从而历史家仅仅据事直书,不对事实进行任何价值判断,不关心历史的概括和普遍规律。兰克学派的重视史实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在研究美国的过程中中我们也要从原始资料做起,尽力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文献是事实信息的提供者,所以历史工作开始于资料的收集。文献中记录的事实真伪并存。历史家要确定事实,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判断资料记录的事实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且把一个个的历史事件放到一个历史全景来看,而不是把他作为孤立事件来看待,这是在研究美国史中需要肯定的,要把美国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待,并且要放在一个整体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这样做会对事件的原因结果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史学认为历史方法论就是历史认识论。它研究关于过去的知识之获得的手段和原理,研究已掌握的数据的系统化和解释的原理及手段,其目的在于阐明历史过程的本质以及具体,全面的重建这个过程。认为根据不同的世界观产生了不同的历史方法论。科学的历史方法论是随着唯物史观的产生以及与之相应的方法的制定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方法论的两个特点是:第一,把历史方法论与历史认识论看成一回事。认为历史学得基本职能是认识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的认识指出历史研究的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历史方法论的职能是制定历史的研究规律,而这种研究规律必须按自己的方式再现历史本身的规律。第二,强调历史科学的阶级性,即“党性原则”。党性指历史认识及与之联系的评价从属于历史学家的阶级的、观念的立场。也就是说,历史学家不仅在历史事件的评价方面而且在历史认识方面,他的观念的形成是受到他的阶级立场所制约的。历史家的评价标准或他的价值观念是依赖于他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所属集团利益的。历史家认识历史实在时,他的活动受制于他的世界观。而史料本身不能不或多或少地带有记录着的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成分。马克思主义历史方法论模式的特点是:既坚持社会结构的存在,又坚持这种结构由于内在动力而变化和转变,不过这种发生学得结构论表述为社会经济形态说,它由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的,法律的,社会的以及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经济基础的内部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推动一个现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形态长期的、缓慢

的运动和发展,而最后剧烈地、革命地向更高的形态过度。一个社会经济形态是一个总体,它由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各方面的交织与交互作用而构成,归根到底由经济因素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是“总体的史学”,即不是像实证主义史学那样只叙述政治事件和精英人物的活动的“事件的历史”,而是以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历史,人民群众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全体对部分在一切方面的优越性,把它出色地改造成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基础,总体范畴的第一性是在科学中的革命原则的载体,社会是一个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给我们研究美国史的启示是要把握美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的经济动因。把社会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在研究某个历史事件时要分析其发生和发展的内在的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以及文化背景。并要揭示出社会的发展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比如在分析美国独立运动发生背景原因时要从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方面着手。18世纪北美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但是英国为了把美国作为其永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的经济的发展,英国发布各种限制北美经济的法令条例和关税政策来限制美国的商品出口。这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反对,这种经济压迫是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而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外,在政治上,北美人民受到英国殖民总督的压迫,当地民众毫无权利可言,民主更是不能谈及。法国启蒙运动宣扬理性民主,自由平等,北美人民开始相信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反抗压迫是圣神的权利,英国王室对北美的殖民统治是没有根据的。这种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是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重要方面。而在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时除了要把握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得作用以及华盛顿等领袖的杰出领导才能外还要考虑当时法国和西班牙等国际援助,把地区性的事件放在国际范围内去考虑。而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对美国的援助也都是出于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竞争。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最主要是从经济入手,这样就可以把握事件的根源,这是我们研究美国史和整个历史的重要的方法。

年鉴学派年鉴学派是二战后法国史坛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史学流派,其势力和影响波及整个西方史学界。它作为一个“科学的共同体”而言,其总的趋向是取实证主义历史编纂学的范型而代之。年鉴派用“事件的历史”来称呼19世纪以来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的历史编纂学----即以史料批判为基础建立历史事件的年代学得或发生学的顺序,历史家则据事直书。用“总体的历史”或“真的历史”来取代“时间的历史”。年鉴学派的历史编纂学的学科模式有三个方面:第一,对历史学的性质的新的看法。克罗奇认为,一切历史都

是现代史。不管所记述的事件的年代多么辽远,而实际上历史所涉及的是当前的需要以及这些事件活动于当前的局势。只有现时的生活兴趣才能推动一个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历史学从现在开始,并且通过现在才能懂得过去。年鉴派后来又提出“问题历史”,指出问题是现实的问题,即从现实问题出发来研究历史,当然也不能不通过史料,否则就不是历史;但是又必须超出史料,否则历史不能成为科学。也就是,问题的解答借助于对历史事实的解释,甚至于历史事实本身也是历史家对史料的一种解释。在历史研究对象方面,布洛赫提出两个观点,一是,历史研究的对象具体是广大人民,即“成千上万的基层人物和成千上万的精英人物”。二是,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在不断变化的、连续不断的时间中人,这就是说。历史不仅研究过去的人,也研究现在的人,历史是关于过去的科学,也是关于现在的科学。年鉴学派的总体观,是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对象,这个整体不仅指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的整合,而且指社会的过去和现在。第二,对历史事实的新概念。年鉴派是结构主义者,主张结构本身如经济的,社会的,心理的或文化的诸条件形成事实,而不是事实形成结构,因此历史学家不是主观地构造历史事实,而是在“社会关系域”中去构想一个历史事实。在确定历史事实时要参照地理学、人口学、人类学、语言学、经济学、工艺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年鉴派把历史事实理解成“历史编纂学的事实”,所以不考虑是否存在着“自在的历史事实”。从而在方法上,把历史家的研究所采取的顺序设想为必须与历史事件的顺序相符合,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第三,新的历史研究途径。年鉴派“总体的历史”从方法论上看是历史的综合或跨学科史学。在史料搜集方面,年鉴派扩大了史料范围,尤其在心态史方面使用了前人所未用的资料,凡是保留了人类生存和生活的一切遗迹,不管书面的、口头的、图画的还是实物的都是史料。史料批判学也不在是历史学的起点和唯一的依据,因为从提出问题和以解答问题为终结的“问题史学”,意味着既以史料为根据又要超出史料之外。年鉴学派历史方法论的模型的特点是用跨学科的、长时段的和计量的方法,为解决问题而构造过去的整个社会图景。它较少的关心前因和后果之间的历时态的关系,而更多的关心于全体和部分之间的同时态的关系。

年鉴学派为美国史的研究也提供了许多值得参考的方法,其历史方法论模型也给我们以启示。人是历史的主体,研究历史首先必须要研究历史的人。历史又是人民群众创造,所以,历史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精英人物的研究上,还必须研究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得作用。美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民大众追求政治平等和政治民主的过程。从近代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直到现代黑人总统奥巴马执政,美国人民在历史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独立战争中人民积极参与对英国的战斗,民兵是华盛顿大陆军一部分。1787年宪法的颁布是北

美人民追求政治民主的体现。林肯总统在南北战争中依靠人民尤其是黑人取得胜利,平定了南部叛乱维护了美国的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但是黑人仍然受到不公待遇,于是北美黑人开始了追求自身权利的长远历程。在现代,美国的歧视黑人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是奥巴马总统的上台说明了黑人作为美国的公民正在受到大众的肯定。对于黑人的研究以及普遍民主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美国的历史事实和发展历程都是有帮助的。年鉴学派的“整体历史”和总体史观主张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是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的整合。这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要研究美国的政治,还要研究美国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同一个时期的不同领域都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在史料方面,指出历史研究要依靠史料更要超出史料之外,尤其是提出要使用心态史方面的资料,如中世纪教区记录中的一般老百姓的生死、婚姻的登记,一般人家的遗嘱,照片,画像或一个教堂内的还愿物,一个家庭的室内布置等。这些都是历史的“痕迹”,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都是可以拿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明。

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于历史研究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学习和研究历史学的人来说,学习史学理论与方法首先是为其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架构,在充分了解历史学得理论体系上建立自己的史学观和史学思维。研究者必须根据自己的史学思维来进行历史研究。历史学研究方法也是重要的。在认识了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流派所提出的史学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建立自己的史学研究方法。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我们进行美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更好地范型。史学理论与方法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的史学研究。

-

史学理论书单

《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参考书目 《史通笺注》,(唐)刘知几著;张振笺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文史通义校注》,(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上海:商务,1922年) 《历史是什么?》爱德华·霍列特·卡尔(Carr,E.H.)著;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商务印书观1986年 《历史的观念》柯林武德:,何兆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李振宏,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张广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 《史学导论》姜义华、赵吉惠、瞿林东、马雪萍,陕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的兴起》,柯文著,林同奇译,中华书局1989年 《近九十年史学理论要籍提要》刘泽华主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计量史学方法导论》Floud,R.,王小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 《计量史学基础——理论与方法》霍俊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利科(Ricoeur,Paul)著;王建华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西方历史哲学导论》韩震,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历史学家的技艺》布洛赫著,张和声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彭卫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西方史学史》郭小凌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西方史学思想导论》陈勇、罗通秀编着,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 《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杨豫、胡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阅读书目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阅读书目 1、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 2、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人民出版社1981年。 3、[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4.[英]格鲁内尔:《历史哲学》(中译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5.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6 张尚仁:《社会历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2年。 7、韩震:《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 8、庄国雄等:《历史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9、[美]威廉?德雷:《历史哲学》(中译本)三联书店1988年。 10.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11.佘树声:《历史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田汝康、金重远编选:《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3.张文杰等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14、葛懋春、姜义华主编:《历史比较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 15.葛懋春、姜义华主编:《历史计量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1987年。16.[美]雷蒙德?格鲁:《比较历史研究概论》(中译本)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2 年1期。 17.[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8.[苏]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19.[波]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0.[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21.[莫]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22.[法]勒高夫:《新史学》(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23.[美]詹姆斯?哈威?鲁滨孙:《新史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24.[美]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25.[美]伊格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6.[美]伊格尔斯:《历史研究国际手册》(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7.[英]卡?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28.[美]唐纳德?凯利:《多面的历史》(中译本)三联书店2003年。29.[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30.[美]乔伊斯?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中译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31.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2.李幼蒸:《历史符号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33.蒋大椿:《史学方法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34.蒋大椿:《唯物史观与史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35.蒋大椿:《史学探渊》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 36.[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7.[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8.[法] 迪拉里:《历史学家思想和方法》(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9.袁吉富:《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0.严建强、王渊明:《西方历史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医学史心得体会

精品范文-医学史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时期,人们利用智慧发现了疾病,并治疗简单的生理疾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前人总结了治病救人的秘方,才逐步形成当今的医学。目前医学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医学史的发展概况。 医学与健康史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迅速。约翰·伯纳姆在本书中把医学史介绍给了对该领域比较生疏的读者。他让我们一窥堂奥的这个领域,一度只有医生们纵笔驰骋,而在今天,它不仅吸引着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吸引着决策者和各种类型的医务工作者。 医学史的力在于历史本身固有的戏剧性,医学化势力与去医学化势力之间持续的较量,尤其涉及到如下五个方面:所有时间、所有地点的治疗者,从作法的巫师到技术专家;各个时代、各种文化中的病人;种种疾病,从魔鬼附身到每半小时扩大一英寸的可怕感染,还有不易察觉的环境毒害;新思想的发现与传播,所谓的新思想巨细并出,瑕瑜参见;围绕着医疗保障的无尽争论,它如何影响社会,同时又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作为医学的组成部分的中国医学,同样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疾病防治、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力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中国医学与西方近现代医学是有许多差异的,它的发展与地理、气候环境,以及社会的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医学成为人类共同文明的组成部分。 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更强烈的继承性,凡是新的进步和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攀登的结果。因此,研究医学的过去,温故知新借以为鉴,成为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宝贵财富。医学科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中的系统性,这无论在传统医学科学或现代医学科学中,都有着明显的表现。每一课题或学科问题的顺利解决,都需要其他学科或专题的密切配合和合作,需要共同努力分工和各司其职。医学发展在当代面临着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往往难以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医学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在弥补上述可能的缺陷中,或能发挥其更为重要的积极功能和作用。 中国医学史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的一条支流,在人类文化的氛围中生生不息,以其旺盛之生命力自立于古今学科之林,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和继续存在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医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特别是传记体医史研究,有唐代甘伯宗《名医传》、宋代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医史》,清代医史类著作逐渐增多,如:王宏翰的《古今医史》,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等,基本上都是以医学人物为主体的名医传记性著作。 涉及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并以系统论述中国医学编年史为特点的医学通史著作的出现,当首推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先生在论述自己为何研究中国医史学时指出:“世界医学昌明之国,莫不有医学史、疾病史、医学经验史、实用史、批判史等,以纪其历朝医事之沿革,及其进化之理由,且以医史学为医学中独立之科学。吾国昔时亦有李濂医史,甘伯宗名医传,发皇往哲之奥赜,然咸秉传体,不过较方技传为略详耳,吾国数千年之医学,岂区区传记遽足以存掌故资考证乎哉,此邦贤之所以发愤编辑中国医学史也。被收入《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后经日人山本成之助日译在东京出版,内容更加丰富,各版次或有多次印刷,影响国内外中国医学史研究甚巨。 继而则有王吉民、伍连德合着的《中国医史》(英文版),TOP100范文排行李涛《医学史纲》,中国医史研究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间曾比较活跃,创办了中华医史学会和中华医史杂志,曾有较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5) 来源:考试大 2009/10/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康德 2.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来源:考试大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4.★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 A.最大数量的 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不同性质的www.Ehttps://www.360docs.net/doc/4b5571982.html,考试就到考试大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A.搜集史料 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6.★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采集者退散 C.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 7.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 ) A.观察内容的结构

B. 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观察的对象 8.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9.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区分度 10.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外,还有( ) A.梅伊曼和拉伊 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考试大论坛 C.蒙台梭利和拉伊 D.蒙台梭利和杜威 11.较简单的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 A.XO B.O1X02 12.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定义的( ) A.被定义项 B.定义项来源:考试大 C.定义联项 D.定义的规则 13.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 A.分析 B.综合 C.归纳来源:考试大 D.演绎 14.★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 ) A.完全归纳法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因果联系归纳法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 ) A.计数数据资料 B.等级数据资料 C,等距数据资料

《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史学理论经典书目 [中文书目] 1.〔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2.〔唐〕刘知几,《史通》 3.〔汉〕司马迁,《史记》 4.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二)(台北:三民,1998) 5.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一)(台北:三民,1993) 6.周佳荣,《中国史学名著概说》(台北:唐山,1989) 7.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一)(台北:三民,1973) 8.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二)(台北:三民,1973) 9.麦劲生,《近代史学与史学方法》(台北:五南,2000) 10.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台北:巨流,2000) 11.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想与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1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台北:三民书局,1999增订新版) 13.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4.于沛主编,《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8) 15.王旭东,《史学理论与方法》(合肥:安徽人民初版社,1998)

16.周梁楷等,《史学导论》(台北:国立空中大学,1995) 17.周梁楷,《历史学的思维》(台北:正中,1993) 18.姜义华,《史学概论》(台北:水牛,1992) 19.甲凯,《史学通论》(台北:台湾学生,1985) 20.王尔敏,《史学方法》(台北:东华书局,1977) 21.李家祺,《历史纂述的方法》(台北:台湾商务,1970) 22.姚永朴,《史学研究法》(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3) 2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2) 2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上海:商务,1933) 25.李思纯译,《史学原论》(上海:商务,1968) 26.何炳松,《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7) 27.何炳松,《通史新义》(上海:商务,1928) 28.卫聚贤,《历史统计学》(上海:商务,1934) 29.李则纲,《史学通论》(上海:商务,1935) 30.杨鸿烈,《历史研究法》(长沙:商务,1939) 31.蔡尚思,《中国历史新研究法》(昆明:中华,1940) 32.吴泽,《中国历史研究法》(重庆:峨嵋,1942) 33.吕思勉,《历史研究法》(台北:华世,1974) 34.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台北:独立,1945) 35.许冠三,《史学与史学方法》(香港:自由,1958) 36.许冠三编译,《历史哲学与历史解释》(初版未详;台北有环宇刊 本)

专业解析-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1)隶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 一、专业介绍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南开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01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古-1840) 02中国近现代史学史(1840-2000) 03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 04外国史学史 2、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学风,系统、深入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外各种主要史学理论、中外史学史具有较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外史学遗产,正确评析当代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前沿动态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研究视域开阔,理论基础坚实的,具有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3、专业特色 在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这两大领域之间,它以史学理论为研究重

点,兼及史学史(侧重于研究近现代西方史学和历史哲学流派的历史);在史学理论领域,以广义社会历史理论研究为重点,而不局限于狭义的史学理论;而且坚持把理论探讨与实证的史学研究相结合。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注:以南开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5、课程设置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史学理论研究、历史文化解释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现当代史学研究、西方史学史研究、历史学研究方法等。 6、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 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二、推荐院校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全国招生的较强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 三、就业前景 从历史学研究生整体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不是很广。

09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文传媒学院院(系、部)历史学专业级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期中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 《论六家要指》 今古文《尚书》 《竹书纪年》 《后汉书》 《山海经》 二、简答题 1、梁启超在1902年《新史学》中指出旧史学有“四弊”是指什么? 2、春秋战国时期“国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 章学诚曾论述中国历史著作之体裁与思想的发展脉络,说:“《尚书》一变而为左氏之《春秋》,《尚书》无成法而左氏有定例,以纬经也。左氏一变而为史迁之纪传,左氏依年月而迁书分类例,以搜逸也。迁书一变而为班氏之断代,迁书通变化,而班书守绳墨,以示包括也。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盖左氏体直,自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言,则迁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盖迁书体圆用神,多得《尚书》之遗,班氏体方用智,多得《官礼》之意也。”(《文史通义·书教下》) 请问章学城所讲“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书;盖左氏体直,自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

言,则迁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一名话是何意? 四、问答题 请说明《史记》一书的主要特点。 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1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文传媒学院历史系院(系、部)历史学专业 09 级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 《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史德” 史德是指治史者的品德修养。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史学除受才、学、识的影响外,还受史德的影响。章学诚认为,刘知几所谓“史才”、“史学”和“史识”,还没有穷尽治史的道理,具有“三才”,还要求具备“史德”。“史德”的内容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因为各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不同,对道德的要求也不同一样。章学诚认为“史德”就是“著述者之心术”。 2、裴松之(372—451)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刘宋初官中书侍郎,奉命作《三国志注》,元嘉六年(429)奏上。他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陈寿的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但又指出它“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所以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的在于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注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所引用的书达一百四十余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今天已经亡佚的。对于三国时代历史的研究,裴注的重要性不下于陈寿本书。 3、《华阳国志》 中国现存最早而又基本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书。作者是东晋著名史学家常璩(约公元二九一-三六一)。《华阳国志》成书于公元355年之前,记载了中国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之远古典籍、神话、传说、沿革、地理、风土及人物史事。其时间则从上古直到东晋初年,即所谓“肇自开辟,终乎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全书共十余万字,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雄、

谈谈你对《史学理论和方法》这门课程的认识

请大家多多思考兰克、布罗代尔、刘知几、章学诚、顾颉刚等著名人物的贡献。 问答题:思考思辨的历史哲学解决了什么问题,它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还有,分析的历史哲学中那两个著名的命题吧。 所谓“思辩的”,是指对历史的非经验方法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考,并不关注具体的人与事。思辩的历史采取思辩的方法研究历史的本体,之所以思辩,是因为不满足于史料所能提供的结论,力求突破史料的限制,超出史料,对历史进行整体的把握。 分析的历史哲学:以历史认识为研究对象,探讨历史学的性质、历史与历史学家的关系、历史的理解与解释,历史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历史中的道德审判以及历史学的实践功能。 分析的历史哲学认为要理解历史﹐首先就要分析并通晓历史理解的性质。于是﹐历史哲学的重点就从解释历史事实的性质﹐转移到解释历史知识的性质上﹔从探索历史是在怎样运动的﹐转移到人们是怎样认识历史运动的。他们特别攻击思辨的历史哲学没有能认识到历史的自律性。但自律性和客观必然性是否只互相排斥而不兼容﹐分析派并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谈谈你对本门课的认识。 《史学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很有让人获益匪浅的课程。学习历史专业已有三年,我对于历史的认识仍是片面的、浅陋的。通过本门课,让我了解到历史哲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论断,那些大思想家所迸发出的思想火花令人为之深深折服。 对于历史,不同的思想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有人说,历史是自由的故事,是人类精神的展开;有人说,历史是活人为了活人而重建死人的生活;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历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我比较赞同克罗齐的说法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并没有死去,而是就活在现在之中”。“当代”是对历史做出叙述时所出现的一种思考状态,这种思考无疑是思想的现实化和历史化,并通过思想的历史花进而发现了历史学的真谛所在,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就是过去与现在无休止的对话,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要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世界未来可能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了解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这门课程给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本门课程的学术性和趣味性。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教学深度和广度,给大家教授了许多关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知识。同时,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记得老师在课堂上问大家“程咬金的武器”是什么,老师说,其实并不是三板斧,而是槊。马槊能达到最长达4米,制作过程需要耗时长,且成功率仅有四成,造价昂贵,汉唐以来一直是世家将领的标志。这让我对兵器史萌发了兴趣,从图书馆借了杨泓的《古代兵器通论》来看。 老师广博的知识库存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使得这门课十分成功。总之,这是一门值得上的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1.教育科学研究 1.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3.实验研究 1.4.基础研究 1.5.描述研究 1.6.相关研究与比较研究 1.7.理论研究 2.1.文献 2.2.选题 2.3.理论构思 2.4.总体 2.5.样本 2.6.取样 2.7.分层随机取样 2.8.系统随机取样 3.1.历史研究法 3.2.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3.3.外部评论 3.4.内部评论 3.5.历史的分析方法 3.6.现实感 4.1.教育观察研究 4.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4.3.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4.4.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4.5.教育现场观察 4.6:全结构式教育观察 4.7.观察记录代码系统 4.8.取样记录法 5.1.教育调查研究 5.2.个案调查 5.3.抽样调查 5.4.相关调查 5.5.发展调查 5.6.测量调查 5.7.调查表法 5.8.问卷调查 5.9.访谈调查 5.10.预测调查 5.11.普遍调查 5.12.现状调查 6.1.教育实验研究 6.2.准实验 6.3.真实验 6.4.无关变量6.5.内在效度 6.6.外在效度 6.7.组间设计 6.8.组内设计 6.9.因素设计 6.10.教育实验科学水平评价 7.1.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 7.2.逻辑思维方法 7.3.比较 7.4.分类 7.5.分析 7.6.综合 7.7.归纳 7.8.演绎 7.9.历史一逻辑方法 7.10.系统方法 7.11.信息方法 7.12.发生学方法 8.1.定性分析 8.2.资料分类 8.3.现象分类 8.4.本质分类 8.5.完全归纳法 8.6.简单枚举法 8.7.科学归纳法 8.8.共变法 8.9.剩余法 8.10.求同求异并用法 8.11.信度 8.12.效度 9.1.定量分析 9.2.数据资料的描述 9.3.统计表 9.4.简单表 9.5.次数分布表 9.6.统计图 9.7.数据特征值 9.8.差异量数 9.9.相关系数 9.lO.总体参数估计 9.11.假设检验 9.12.单因素方差分析 9.13.回归分析 9.14.独立性检验 9.15.适合性检验 10.1.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10.2.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 10.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10.4.学术价值 10.5.社会价值 10.6.定性评价 10.7.定量评价 10.8.通讯评价 10.9.会议评价 10.10.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评价 10.11.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评价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一定的科 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 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1.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照某种途 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 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法。 1.3.实验研究: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 究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设能验证 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地控制研 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 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1.4.基础研究:通过研究,寻找新的 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 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 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 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 1.5.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 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 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问 题。 1.1.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1.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有哪些主 要特点? 1.3.简要叙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 展中的主要作用。 1.4.按研究的普遍适用程度分,教育 科学研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1.5.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问题, 必须注意哪几点? 1.6.为什么说教育科学研究是培养未 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2.1.简答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 2.2.选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2.3.简述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文献检索 的主要作用。 2.4.简答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遵循 的基本要求。 2.5.理论构思在教育研究中有何作 用?

15秋福师《史学理论与方法》在线作业一 答案

福师《史学理论与方法》在线作业一 一、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人们的历史认识永远不可能达到永恒真理、绝对真理,因为 . 历史认识受到社会和人的因素的制约 . 由历史认识主体自身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认识的主观性所决定的 . 历史认识不可避免要受到史料条件的制约 . 客观历史仍在延续,即未完成性,也决定了人们的历史认识不可能得到永恒真理、决定真理 正确答案: 2. 历史的联系、历史的发展、历史的积淀在人类现实存在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物质生产的历史连续性,决定了人类的存在必然是历史的存在 . 精神生产的历史连续性,决定了人类的存在必定是历史的存在 . 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充分证明人类的存在必然是历史的存在 . 历史的存在决定着人类的生存 正确答案: 3. 历史学家和史学评论家们对历史撰述之语言表述的审美要求: . 力量之美 . 质朴之美 . 含蓄之美 . 真实之美 正确答案: 4.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在哪些方面接受检验 . 史料 . 历史认识者 . 社会实践 . 科学认识总体 正确答案: 5. 逻辑思维在历史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 表现在历史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认识的这种升华正是逻辑思维作用的结果 . 表现在揭示历史活动自身的内部联系,离不开逻辑思维方式 . 表现在史料的汇集、整理、考辩都必须充分运用逻辑思维 . 表现在给历史认识者提供认识历史的一整套概念、命题、原理、范式,一整套话语系统正确答案: 6.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信史原则是历史编撰中的根本性原则 . 历史主义是人们考察和说明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切现象、问题、人物的原则与方法 . 历史编撰中的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的统一是它的历史品格与现实品格的统一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学风,比较系统、深入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熟知中外历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深入了解当代中外史学的现状,了解中外史学思潮的发展潮流,正确认识当代史学思潮、史学流派的倾向。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精髓,应有深入体认。具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研究当代世界和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确立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毕业后能够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有关基础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也能承担政策和理论研究以及宣传、文教、出版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二、学习年限 三年,要求至少修满35学分。 三、研究方向 1.唯物史观与中国当代史学。 2.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研究。 3.传统史学与传统文化。 四、教学实践 本专业研究生主要在本学院“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或与本专业有关基础理论性课程教学中从事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或有关主讲教师负责指导。最后由指导教师作出考核评价。 五、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必须经常关注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事件及其动态、进程,参加有关的时事、政治以及文化研讨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历史运动,写出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论文或调研分析报告。研究生不定期参加校、院、所举行的学术活动。读硕期间须在正式学术刊物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的实绩,逐年记入学籍档案。研究生必须完成规定任务,才能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医学史心得体会.doc

医学史心得体会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时期,人们利用智慧发现了疾病,并治疗简单的生理疾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前人总结了治病救人的秘方,才逐步形成当今的医学。目前医学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医学史的发展概况。 医学与健康史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迅速。约翰·伯纳姆在本书中把医学史介绍给了对该领域比较生疏的读者。他让我们一窥堂奥的这个领域,一度只有医生们纵笔驰骋,而在今天,它不仅吸引着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吸引着决策者和各种类型的医务工作者。 医学史的魅力在于历史本身固有的戏剧性,医学化势力与去医学化势力之间持续的较量,尤其涉及到如下五个方面:所有时间、所有地点的治疗者,从作法的巫师到技术专家;各个时代、各种文化中的病人;种种疾病,从魔鬼附身到每半小时扩大一英寸的可怕感染,还有不易察觉的环境毒害;新思想的发现与传播,所谓的新思想巨细并出,瑕瑜参见;围绕着医疗保障的无尽争论,它如何影响社会,同时又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作为医学的组成部分的中国医学,同样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疾病防治、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力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中国医学与西方近现代医学是有许多差异的,它的发展与地理、气候环境,以及社会的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医学成为人类共同文明的组成部分。 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更强烈的继承性,凡是新的进步和新的创造发

明,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攀登的结果。因此,研究医学的过去,温故知新借以为鉴,成为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宝贵财富。医学科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中的系统性,这无论在传统医学科学或现代医学科学中,都有着明显的表现。每一课题或学科问题的顺利解决,都需要其他学科或专题的密切配合和合作,需要共同努力分工和各司其职。医学发展在当代面临着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往往难以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医学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在弥补上述可能的缺陷中,或能发挥其更为重要的积极功能和作用。 中国医学史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的一条支流,在人类文化的氛围中生生不息,以其旺盛之生命力自立于古今学科之林,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和继续存在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医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特别是传记体医史研究,有唐代甘伯宗《名医传》、宋代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医史》,清代医史类著作逐渐增多,如:王宏翰的《古今医史》,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等,基本上都是以医学人物为主体的名医传记性著作。 涉及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并以系统论述中国医学编年史为特点的医学通史著作的出现,当首推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先生在论述自己为何研究中国医史学时指出:“世界医学昌明之国,莫不有医学史、疾病史、医学经验史、实用史、批判史等,以纪其历朝医事之沿革,及其进化之理由,且以医史学为医学中独立之科学。吾国昔时亦有李濂医史,甘伯宗名医传,发

史学理论与方法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都需要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否则研究者只能是在黑暗中摸索最后误入歧途。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过去的人或事,而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的现代人又不是这个历史过程的参与者,我们无法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历史的发生和发展,只能借助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来尽量客观公正的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对于历史学得学习和研究尤为重要。学习朱本源先生的《史学理论和方法》,不仅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历史学理论,各个史学流派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和对历史研究所做出的贡献,最为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指出了研究历史的宝贵的方法,对历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研究历史。 历史学得研究首先要清楚历史的本质是什么。对历史学的认识决定了研究者如何来研究历史。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文世界的历史,它的工作不仅仅是考订史实,更重要的是要解答史实背后的人文动机,也就是人类的精神生活。正如何兆武先生所言“历史学研究的,乃是从外在的史实考订深入到人类的内心深处,即人类的精神生活和人文动机”。但是,历史人物的人文面貌经过历史学家的重建就不可能是其本来精神面貌的原状了,而只能是历史学得再创造。历史意义也只能是读者通过历史学家的再创建所赋予的那种意义。历史即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历史的两重性在于它是客观规律和主观创造二者的合力。历史的两重性源于人的两重性。人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既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又受到社会规律的支配。但是人又是自由的,他以自由的主体进行创造和抉择。因此,历史学也具有科学和人文两重性。历史学得对象是组成群体的个体,是具体的人。历史学得结论也不应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而要深入到具体的个性中。历史首先是人文史,它一方面固然要服从自然界的必然规律,但是同时它又是人文动机作用的结果。历史研究的要害是对人文精神的研究。对历史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对史料的研究,但是史料并不是史实,我们的历史并不是由所谓的客观事实直接给定的,而是通过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我们的意识所折射出来的。历史学有更多的自由创作的成分,这是历史学得性质所决定的。 任何一个历史编纂学家的著作的精神实质,或是研究史学史,都必须要探讨历史的理论和方法论。美国史的研究是众多历史研究的一个方向,它具有历史研究的一般特点,但又具有自身特殊的特性。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历史,它的起步晚,但是发展很快。在两三百年之间由一个殖民地发展为一个超级大国。中国近代遭受到西方的殖民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研究美国历史可以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而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也为美国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方法和指导。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我们研究美国史的很好的工具。下面我将从几个史学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货币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物?信用货币的特点? 2、说明货币诸职能的主要特征。 3、阐明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联系与差别? 4、为什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5、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有哪些特点? 考核知识 一、识记: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 货币币值汇率:法定货币、世界货币和可自由况换货币 二、领会: 2、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P7 3、贮藏手段职能的特征P7 4、货币币值与市场商品价格的关系(辅4)P9 5、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辅6) P13 6、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 辅导材料:(理解) 1、如何理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2、什么是汇率?各种倾向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外汇?我国外汇的内容包括哪些? 第二章信用和融资方式

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银行信用与其他基本信用形式的联系? 2、如何理解信用的基本职能,以银行信用为例说明如何发挥信用在国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3、谈一谈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4、分析说明我国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5、说明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的异同及其在我国当前的状况。 6、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 考核要求: 一、识记: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证券化 二、领会: 1、信用的形式特征和职能? 2、商业信用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局限性? 3、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融洽资结构中的重要地位P30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用的关系P30 5、国家信用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P31-32 辅7 6、消费信用的基本类型及其经济意义P34-35 辅9 7、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P35-36 8、阐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及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P39-40 9、金融证券化对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影响 应用: 1、金融证券化对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影响?

史学史名词解释

史学史名词解释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 (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 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 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 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 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12本纪,10 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 二万余字,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史记》与《汉 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 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

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诵读诗赋,十三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修成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 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杜佑:(735--812),唐中叶宰相,政治家、史学

医学史心得体会_

医学史心得体会_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时期,人们利用智慧发现了疾病,并治疗简单的生理疾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前人总结了治病救人的秘方,才逐步形成当今的医学。目前医学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医学史的发展概况。 医学与健康史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迅速。约翰·伯纳姆在本书中把医学史介绍给了对该领域比较生疏的读者。他让我们一窥堂奥的这个领域,一度只有医生们纵笔驰骋,而在今天,它不仅吸引着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吸引着决策者和各种类型的医务工作者。 医学史的魅力在于历史本身固有的戏剧性,医学化势力与去医学化势力之间持续的较量,尤其涉及到如下五个方面:所有时间、所有地点的治疗者,从作法的巫师到技术专家;各个时代、各种文化中的病人;种种疾病,从魔鬼附身到每半小时扩大一英寸的可怕感染,还有不易察觉的环境毒害;新思想的发现与传播,所谓的新思想巨细并出,瑕瑜参见;围绕着医疗保障的无尽争论,它如何影响社会,同时又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作为医学的组成部分的中国医学,同样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疾病防治、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力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中国医学与西方近现代医学是有许多差异的,它的发展与地理、气候环境,以及社会的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医学成为人类共同文明的组成部分。 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更强烈的继承性,凡是新的进步和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攀登的结果。因此,研究医学的过去,温故知新借以为鉴,成为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宝贵财富。医学科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中的系统性,这无论在传统医学科学或现代医学科学中,都有着明显的表现。每一课题或学科问题的顺利解决,都需要其他学科或专题的密切配合和合作,需要共同努力分工和各司其职。医学发展在当代面临着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往往难以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医学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在弥补上述可能的缺陷中,或能发挥其更为重要的积极功能和作用。 中国医学史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的一条支流,在人类文化的氛围中生生不息,以其旺盛之生命力自立于古今学科之林,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和继续存在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医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特别是传记体医史研究,有唐代甘伯宗《名医传》、宋代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医史》,清代医史类著作逐渐增多,如:王宏翰的《古今医史》,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等,基本上都是以医学人物为主体的名医传记性著作。 涉及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并以系统论述中国医学编年史为特点的医学通史著作的出现,当首推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先生在论述自己为何研究中国医史学时指出:“世界医学昌明之国,莫不有医学史、疾病史、医学经验史、实用史、批判史等,以纪其历朝医事之沿革,及其进化之理由,且以医史学为医学中独立之科学。吾国昔时亦有李濂医史,甘伯宗名医传,发皇往哲之奥赜,然咸秉传体,不过较方技传为略详耳,吾国数千年之医学,岂区区传记遽足以存掌故资考证乎哉,此邦贤之所以发愤编辑中国医学史也。被收入《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后经日人山本成之助日译在东京出版,内容更加丰富,各版次或有多次印刷,影响国内外中国医学史研究甚巨。 继而则有王吉民、伍连德合着的《中国医史》(英文版),李涛《医学史纲》,中国医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